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病毒及防护教案

计算机病毒及防护教案

计算机病毒及防护教案
计算机病毒及防护教案

计算机病毒及防治教案

一、科目:计算机基础

二、课题名称:计算机病毒及防护

三、对象:高中

四、课型:新授课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对象分析:

提到病毒,可能大家都听说过各种各样的病毒。对生物病毒的危害性大家都有所了解,也有些恐慌。而对计算机病毒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了解,可能有些学生也遇到过计算机被病毒侵害了的情况。大家有电脑,那么大家都不希望自已的电脑被病毒袭击。也就会去主动了解怎样使自己的电脑不会中毒。

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2、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

3、了解常见病毒的症状,并能在因特网上找到解决办法。

4、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基本防治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学网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

的合作交流能力。

2、掌握计算机病毒有效的防治方法,并应用到日常信息活动中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

1、提高学生防治电脑病毒的意识。

2、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道德水平。

八、教学重点:

1、计算机病毒的基本识别方法。

2、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

3、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

九、教学难点:

1、撑握检测与消除计算机病毒的操作技能。

十、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十一、教学用具:粉笔、黑板、PPT

十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SARS、禽流感的专题片小片段。

当SARS、禽流感在人间肆虐横行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健康的重要。

这些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生物病毒。

提问:为什么这些生物病毒会引起人们那么大的恐慌呢?

这些病毒会导致人们生病,不容易医治,并且传播速度很快,影响范围很大。

提问:刚才同学们能够列举出常见生物病毒的一些症状。那么你们听说过计算机病毒吗?你们所了解的计算机病毒是怎样的呢?

有时候会听到有人说:“我的电脑中毒了,我的东西不见了,怎样办?”

一脸茫然、无赖、害怕的样子。

(二)、讲授新课:

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制造的、隐藏在计算机系统的数据资源中的、能够自我复制并进行传播的程序。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程序。由病毒程序引起的问题,属于软件故障,而不是硬件故障,诸如系统不能正常引导、程序不能正确执行、文件莫明其妙地丢失、打印机不能打印、磁盘不能使用等现象。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提问:(1)、计算机感染病毒后会对计算机怎么样?

——破坏性(主要表现在:占用系统资源,同时轻则出现异常显示或声响,破坏操作环境,重则破坏一部分乃至全部系统资源,如破坏文件,使数据丢失,甚至使整个磁盘“丢失”等)

提问:(2)、病毒程序在计算机内怎样藏身呢?

——寄生性(计算机病毒寄生在其他程序之中,当执行这个程序时,病毒就起破坏作用,而在未启动这个程序之前,它是不易被人发觉的。)

提问:(3)、如果一个有病毒的U盘插到计算机上使用,计算机会感染病毒吗?

——传染性(主要表现在:运行过程中能够进行自我复制,寻找适宜的介质或文件作为新的寄生对象,并且将病毒程序寄生到该介质或文件中去)

提问:(4)、计算机感染病毒后立即发作吗?

——潜伏性(主要表现在:可长时间进行传播而不被人发现)

——隐蔽性(有的可以通过病毒软件检查出来,有的根本就查不出来,有的时隐时现、变化无常,这类病毒处理起来通常很困难。)

提问:(5)、CHI病毒在什么时间发作?

——激发性(在特定的条件下被激活起来,去攻击计算机系统,激发计算机的可以是特定的日期、时间、特定的字符或是特定的文件等)计算机病毒不可能无原无故就跑到你电脑上了。那么同学们想想计算机病毒是怎样传播的呢?

3、计算机病毒传播的途径:

(1)移动的存储设备:如U盘、软盘、光盘、移动硬盘等。

(2)通过网络:这种传染扩散极快, 能在很短时间内传遍网络上的机器。提问:你们平常听到的电脑中毒后会有哪些反应呢?

4、计算机感染病毒后的常见的症状:

(1)、屏幕显示异常画面或字符串,它们并不是由正常程序产生的;或者出现屏幕显示混乱等现象。

(2)、扬声器发出异常声响或演奏乐曲,它们并不是由正常程序安排的。(3)、程序的运行时间显著加长。

(4)、文件发生不应有的变化,如文件长度突然增加,日期、时间被改变等,或者文件莫名其妙地丢失或被破坏。

(5)、本来可以工作的通用软件突然不能工作或不能正常工作。

(6)、系统突然自行重新引导。

(7)、在没有安排向磁盘读写数据的情况下,磁盘的指示灯闪亮。

(8)、打印机或其他外部设备突然工作不正常。

(9)、当用软盘引导系统时,结果却转成实际上由C盘启动,而软盘已经插好在A驱动器上。

(10)、磁盘坏区突然增多,卷标自行变化。

(11)、内存空间不应有的减少。

(12)、系统无故死锁。

(13)、硬盘(C盘)不能启动系统。

提问:同学们,你们刚才知道了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那么哪些方式可以预防病毒呢?

5、防治病毒的方法:

(1)、不要使用来历不明的移动存储设备,如U盘、软盘、光盘等。

(2)、不要从因特网上随意下载来历不明的程序和数据资料。

(3)、接收到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不要轻易打开。

(4)、使用杀毒软件。

(5)、使用防火墙。

(6)、及时对重要文件做备份。

(7)、定期检查系统。

6、常见病毒:

有CHI病毒、网游和网银盗号木马、SCO炸弹、变种R病毒等。

7、常见杀毒软件:

有瑞星杀毒软件、金山毒霸、360杀毒等。

8、归纳学习目标

十三、作业处理:

1、最近流行哪些病毒?其症状如何,我们应如何预防和清除?

十四、板书设计:

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破坏性、寄生性、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激发性。

3、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4、计算机感染病毒后的症状

5、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

6、常见的计算机病毒

7、常见杀毒软件

十五、教学反思:

《计算机病毒》教育教学设计.

《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

————————————————————————————————作者:————————————————————————————————日期:

《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地图版初中信息科技第一章第九节《信息安全和计算机道德》教学内容的拓展。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树立防范病毒意识,提高信息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尊重知识产权的观念;在使用电脑过程中时刻关注计算机安全,学会防治病毒。 二、学情分析 如今家庭电脑已是日益普及,六年级的学生对计算机病毒已有耳闻,然而使用计算机过程中病毒确让人防不胜防。学生在小学时学过计算机基础知识,对计算机病毒这个概念有模糊的印象,但对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因病毒对计算机造成的危害、如何防治病毒还缺乏进一步的认识。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广泛使用,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了解有一种内在的需求,作为教师就应创设一种环境满足学生的需求,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病毒有更深的认识,同时在教师的带领、小组协作下发挥自主探索学习精神。 三、教学策略 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要学习的内在需求;然后以问题的形式来构建学生的学习线索;根据问题和要求学生把从网上搜索到的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汇总出较准确的答案,但一节课的时间是短暂的,以及网络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教师有必要提供一定的资源来帮助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通过留言板来发布找到的答案,进行资源的共享,这是本课教学中一次新的尝试,学生在小组合作的环境中发挥自主探究精神,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能够描述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和传播途径、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 3)能运用杀毒和查毒软件对计算机进行杀毒和查毒。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专题网站或借助互联网的搜索引擎了解病毒的有关信息,学会采 用多途径获取知识的方法。 2)在经历从获取的资源中进行筛选,整理、汇总并能够陈述整理答案的过程 中,学会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批判性和创造性地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与小组成员讨论,交流关于答案的整理方法和自己对于计算机病毒的 想法,发挥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意识;在使用网上信息的时候能养成保存信息所在 的网站网址的习惯,进一步增强尊重知识产权的观念。 2)通过留言板能与伙伴共同分享搜索到的信息,增强信息交流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特点。 2、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难点: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以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六、教学过程: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计算机病毒与病毒防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复习指导》第一章第六节《计算机病毒与病毒防范》中的一小节,由于计算机病毒是威胁计算机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所以让学生了解及掌握查杀病毒的方法是防范计算机中毒的有效措施。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高职二年级学生,计算机病毒对同学们来说虽不陌生,但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征、具体危害、如何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学生还缺乏进一步的认识。很多学生都有过或将会遇到“计算机中毒”的经历,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兴趣。另外,在讲解《计算机病毒与防治》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的组成及其原理有一定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2)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3)知道常用的杀毒软件; (4)了解计算机使用规范及安全操作方法指导学生文明上网。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特征。 难点: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确保计算机系统安全。 五、教法 任务驱动、图示操作、情景模拟 六、学法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接受任务——分析体会——合作探究——综合运用”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对于提出的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互相启发,总结完善,实现信息与思想的交换,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并能锻炼学生归纳、分析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七、教学过程

八、教学反思 1、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学习兴趣很高,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这节课以任务驱动为先驱,实践操作法殿后,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是本节课的特色。 2、本课的实践操作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增进师生互动,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教学设计

“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依据及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七年级教科书(上册)信息技术,第二章第三节《计算机安全与防护》的内容,本节内容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本节是第二章的最后一节,内容以理论知识形式呈现,较为枯燥,学生不易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般会尽量采用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非常同意这样的做法,但如果仅仅靠实例吸引学生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主动学习。在本节课中主要有两个内容——计算机病毒与计算机安全,本节课的核心目标在了解管理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含义,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良好的道德规范;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学会主动防范病毒。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起源、概念及“黑客”的含义; 2、熟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提供计算机病毒的起源的小资料,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起源及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2、通过学生阅读书中有关“黑客”和网络安全防护措施的资料,归纳出如何负责任的使用网络并做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3、提高学生交流表达信息的能力,并能对他人的总结做出正确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负责的使用信息技术; 2、维护软件的知识产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认清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和学会主动防治计算机病毒。 2.教学难点:学会主动防治计算机病毒。 二、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如果按以前的传统教学讲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利用新课程标准,可以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采用讨论法、分组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最后老师点评。 (一)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在课堂中很容易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在课堂中对知识的获取很大程度上还基于感性的经验,还不能进行较为系统的小结,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部分。 初一的学生,爱动爱玩,如果课堂教学拘泥于教师一板一眼的传授知识,可能不到一会学生的注意力就不集中,开始做自己的事情了。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也很重要。 由于是市区重点中学,大部分学生都来自于城市家庭,学生家中多数有计算机,知识面较广,有一定的见识,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班级中有良好的学习氛围。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倾向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设计中适当增加学生表现的机会,教师只负责引导学生。(二)教学指导思想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而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尤其在本课中,由于理论知识过多,所以更要体现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

计算机安全与病毒防护

课题:第三节计算机安全和病毒防护 教学要求: 1、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强教育,培养他们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规范。 2、认识计算机病毒防护的重要性。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认识计算机病毒。 教学器材:、演示用计算机。 授课地点:电教室 教学过程 引言 由于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必然会产生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问题。所以,在教学教程中要加强对学生道德规范教育,首先要求学生建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职业道德。例如:有些人未经批准去使用某部门的计算机,有的没有征得软件制作者的许可就去拷贝该软件,有的人把别人制作的软件稍作改动就作为自己的软件去发表等等,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我们不但要学生遵守正确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还要培养学生对各种不道德行为和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向学生进行防治计算机病毒知识的教学,让他们认识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的几个特性,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以保证计算机的正常工作。 1、计算机安全 计算机安全的定义。请同学们阅读书P10。课后找有关信息资料了解计算机安全性法规。 2、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一种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这种特殊的程序能在计算机系统中生存,危害我们的计算机。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如下: A、隐蔽性 B、传染性 C、潜伏性 D、可激发性 E、破坏性 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 4、计算机病毒的表现

常见的病毒表现一般有: 屏幕出现 系统运行不正常 磁盘存储不正常 文件不正常 打印机不正常 5、病毒的防治 隔离来源 控制外来磁盘,避免交错使用软盘。 静态检查 定期用不同的杀毒软件对磁盘进行检测。 发现并及时清除病毒。 动态检查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异常现象,发现情况要及时检查。以 判别是否有病毒。 6、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培养信息道德 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提高知识产权的意识。 学习《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7、小结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怎样预防计算机病毒?计算机软件受那些法律的保护?现在请同学们归纳回答。 布置作业: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2、怎么预防计算机病毒? 3、计算机软件受哪些法律的保护? 课题:第四节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教学要求: 1、向学生展示计算机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额创新意识。 2、要求平时收集这方面资料。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计算机发展简史。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粤教版信息技术第六章第二节《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计算机病毒的泛滥,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很大威胁。而应对威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学生的心里构筑一道坚固的防火墙——深刻认识、高度警惕、学会防范。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本节采用了“亲历体验—>理解概念->分析特征->共商对策->练习强化”这一主线开展教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2、掌握病毒的基本特征; 3、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 4、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对信息系统安全的威胁,自主总结病毒发作引起的计算机 故障;通过网络交流经验,并合作进行病毒防治的探索,培养协作能力; 2、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有效防治方法,并应用到日常信息活动中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正确态度面对计算机病毒; 2、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掌握有效的防治措施,自觉应对计算机病毒对信 息系统的威胁; 3、自觉遵守有关的道德、法律及法规。 三、教学重点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特征; 2、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 3、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1、学会计算机病毒的查杀操作;

2、增强学生在日常信息处理和交流过程中的病毒防范意识。 五、教学手段 1、多媒体网络电脑室(与Internet相连); 2、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系统; 3、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系统。 六、教材分析 本节课节选自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六章第二节中的重要内容。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黑客与病毒,成了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威胁,尤其是计算机病毒,已在个人电脑中泛滥成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与危害,成为普遍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有鉴于此,教材在全面介绍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之后,重点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其特征,并深入探讨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机病毒的性质特征,学会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懂得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加自觉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意识。 七、学生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有了全面的了解,但他们心中仍有个谜没有解开——什么是病毒?现在,他们操作电脑已经娴熟,使用电脑、网络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对于病毒,他们好奇且有点恐惧。 八、教学策略 本节以熊猫烧香病毒界面导入,引起学生的震撼,从而使学生对计算机病毒产生深刻的印象,并自然而然地思考什么是病毒。接着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病毒的特征,并采用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病毒的防治,最后通过练习强化学生的防毒意识及技能,从而使学生树立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意识,提高学生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意识。 1、教法:体验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练习法。 2、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熊猫烧香病毒”开始新课,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病毒问题的严重性。

七年级计算机安全和病毒防护 教案

课题:第三节计算机安全和病毒防护 备课时间:2001/09/12 教学要求: 1、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强教育,培养他们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规范。 2、认识计算机病毒防护的重要性。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认识计算机病毒。 教学器材:投影仪、演示用计算机。 授课地点:电教室 教学过程 引言 由于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必然会产生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问题。所以,在教学教程中要加强对学生道德规范教育,首先要求学生建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职业道德。例如:有些人未经批准去使用某部门的计算机,有的没有征得软件制作者的许可就去拷贝该软件,有的人把别人制作的软件稍作改动就作为自己的软件去发表等等,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我们不但要学生遵守正确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还要培养学生对各种不道德行为和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向学生进行防治计算机病毒知识的教学,让他们认识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的几个特性,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以保证计算机的正常工作。 1、计算机安全 计算机安全的定义。请同学们阅读书P10。课后找有关信息资料了解计算机安全性法规。 2、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一种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这种特殊的程序能在计算机系统中生存,危害我们的计算机。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如下: A、隐蔽性 B、传染性 C、潜伏性 D、可激发性 E、破坏性 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 4、计算机病毒的表现 常见的病毒表现一般有:

屏幕出现 系统运行不正常 磁盘存储不正常 文件不正常 打印机不正常 5、病毒的防治 隔离来源 控制外来磁盘,避免交错使用软盘。 静态检查 定期用不同的杀毒软件对磁盘进行检测。 发现并及时清除病毒。 动态检查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异常现象,发现情况要及时检查。以 判别是否有病毒。 6、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培养信息道德 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提高知识产权的意识。 学习《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7、小结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怎样预防计算机病毒?计算机软件受那些法律的保护?现在请同学们归纳回答。 布置作业: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2、怎么预防计算机病毒? 3、计算机软件受哪些法律的保护?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word精品

粤教版信息技术第六章第二节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计算机病毒的泛滥,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很大威胁。而应对威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学生的心里构筑一道坚固的防火墙——深刻认识、高度警惕、学会防范。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本节采用了“亲历体验—>理解概念->分析特征->共商对策->练习强化”这一主线开展教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2、掌握病毒的基本特征; 3、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 4、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对信息系统安全的威胁,自主总结病毒发作引起的计算机故障;通过网 络交流经验,并合作进行病毒防治的探索,培养协作能力; 2、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有效防治方法,并应用到日常信息活动中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正确态度面对计算机病毒; 2、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掌握有效的防治措施,自觉应对计算机病毒对信息系统的威 胁; 3、自觉遵守有关的道德、法律及法规。 三、教学重点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特征; 2、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 3、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1、学会计算机病毒的查杀操作; 2、增强学生在日常信息处理和交流过程中的病毒防范意识。 五、教学手段 1、多媒体网络电脑室(与Internet 相连); 2、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系统; 3、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系统。 六、教材分析 本节课节选自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六章第二节中的重要内容。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黑客与病毒,成了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威胁,尤其是计算机病毒,已在个人电脑中泛滥成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与危害,成为普遍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有鉴于此,教材在全面介绍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之后,重点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其特征,并深入探讨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机病毒的性质特征,学会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懂得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加自觉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意识。 七、学生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有了全面的了解,但他们心中仍有个谜没有解开——什么是病毒?现在,他们操作电脑已经娴熟,使用电脑、网络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对于病毒,他们好奇且有点恐惧。 八、教学策略 本节以熊猫烧香病毒界面导入,引起学生的震撼,从而使学生对计算机病毒产生深刻的印象,并自然而然地思考什么是病毒。接着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病毒的特征,并采用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病毒的防治,最后通过练习强化学生的防毒意识及技能,从而使学生树立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意识,提高学生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意识。 1、教法:体验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练习法。 2、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熊猫烧香病毒”开始新课,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病毒问题的严重性。 (二)讲授新课

计算机安全和病毒防护

第三节计算机安全和病毒防护 教学要求: 1、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强教育,培养他们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规范。 2、认识计算机病毒防护的重要性。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认识计算机病毒。 教学器材:、演示用计算机。 授课地点:电教室 教学过程 引言 由于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必然会产生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问题。所以,在教学教程中要加强对学生道德规范教育,首先要求学生建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职业道德。例如:有些人未经批准去使用某部门的计算机,有的没有征得软件制作者的许可就去拷贝该软件,有的人把别人制作的软件稍作改动就作为自己的软件去发表等等,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我们不但要学生遵守正确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还要培养学生对各种不道德行为和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向学生进行防治计算机病毒知识的教学,让他们认识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的几个特性,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以保证计算机的正常工作。 1、计算机安全 计算机安全的定义。请同学们阅读书P10。课后找有关信息资料了解计算机安全性法规。 2、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一种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这种特殊的程序能在计算机系统中生存,危害我们的计算机。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如下: A、隐蔽性 B、传染性 C、潜伏性 D、可激发性 E、破坏性 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 4、计算机病毒的表现 常见的病毒表现一般有: 屏幕出现

系统运行不正常 磁盘存储不正常 文件不正常 打印机不正常 5、病毒的防治 隔离来源 控制外来磁盘,避免交错使用软盘。 静态检查 定期用不同的杀毒软件对磁盘进行检测。 发现并及时清除病毒。 动态检查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异常现象,发现情况要及时检查。以 判别是否有病毒。 6、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培养信息道德 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提高知识产权的意识。 学习《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7、小结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怎样预防计算机病毒?计算机软件受那些法律的保护?现在请同学们归纳回答。 布置作业: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2、怎么预防计算机病毒? 3、计算机软件受哪些法律的保护?

计算机病毒教案(公开课)原创配套

计算机病毒 教学目标 1、掌握病毒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危害; 3、认识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及危害性,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并掌握其特点; 2、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 3、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 教学设想 信息技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关照全体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并注重交流与合作。通过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其防治方法形成比较深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引导→提问→讨论→归纳→延伸→练习这样的过程,互相交流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当我们感冒时,我们会出现咳嗽、流鼻涕、发烧等症状。它使我们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无法集中精神进行正常的学习与工作。不但如此,它还会传染给我们的亲朋好友。可以看出,病毒侵袭我们的身体,给我们带来许多的不适。如果我们的电脑“感冒”了,它会有什么症状呢? 提问,学生分组讨论,预设的答案可能为: ①反应迟钝,出现蓝屏甚至死机 ②常用的程序突然无法使用,或者图标变更 ③开机后出现陌生的声音、画面或提示信息 揭题:计算机病毒 二、新授课 首先,请问一下同学们,有没有谁见过计算机病毒?有没有见过计算机病毒发作的样子?(随机选取几个同学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并畅所欲言,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以引导,让学生感知本节课教学内容)然后,向同学展示一个案例。 (展示熊猫烧香病毒案例:) 演示完毕,大家有没有发现,病毒的危害是如此巨大,出乎我们每个人的所料。病毒的攻击会使我们的个人的隐私权造成很大的侵犯并对我们的财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现在,让我们来讨论一下,计算机病毒的定义是什么,以及它的特点及危害性。 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板书)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案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以及危害性;掌握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及其危害;学会运用杀毒软件。 过程与方法:运用一段关于病毒的视频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病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对病毒危害的认识,学习病毒的预防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获取和运用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积极态度;使学生认识计算机病毒带来的危害,做到不制造和不传播计算机病毒;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水平,逐步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二、教学重点 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的几个特性,掌握预防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 掌握预防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操作技能。 四、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分组竞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教学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电脑室。 六、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2006年底,我国互联网上大规模爆发“熊猫烧香”病毒及其变种,该病毒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播,并将感染的所有程序文件改成熊猫举着三根香的模样,同时该病毒还具有盗取用户QQ、游戏账号等功能。该病毒传播速度快,危害范围广,截至案发为止,已有上百万个人用户、网吧及企业局域网用户遭受感染和破坏,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瑞星2006安全报告》

将其列为十大病毒之首,在《2006年度中国大陆地区电脑病毒疫情和互联网安全报告》的十大病毒排行中一举成为“毒王”。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看了案例思考一下,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呢?它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生物病毒)是不是一样呢? 讲授新课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环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通过课件给学生演示计算机病毒发作的现象,老师问:既然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那么大,以后同学们是不是再也不敢接触网络了?学生齐答:不是。老师又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计算机病毒。首先,我们要掌握它的特点。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描述其特点的内容。 教师总结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1)非授权可执行性 2)隐蔽性 3)传染性 4)潜伏性 5)破坏性 6)表现性 7)可触发性 3、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网上的病毒多种多样,我们不能总是处于事后的亡羊补牢阶段,而是应该在电脑没有被病毒感染之前做好病毒的预防工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预防病毒侵入我们的计算机。将学生分组利用搜索引擎搜索预防计算机病毒的安全措施。 教师总结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 1)勤给系统打补丁;

计算机病毒及防治教案

课题:《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 课型:新授课授课班级:六(4)班授课人:邓伟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计算机病毒以及它的特点,掌握病毒防治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 ①与生物病毒进行对比,归纳总结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②从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上来提炼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查杀 3、情感、态度目标: 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帮助学生树立防范病毒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尊重知识产权的观念 【教学重点】 很好的归纳总结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查杀 【教法】 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炼知识点。讲授、讨论相结合,活跃学生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法】 跟着老师的问题驱动,敢于思考并提出疑问,让老师同学帮助解决。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与计算机打交道,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么一个名词——病毒,许多同学是早有耳闻,因为它已让许多用户谈“毒”色变,只不过有些同学和她“碰过面”,也有的同学还未曾“谋面”。到底,病毒是什么呢,它有些什么危害呢,下面我们共同探讨学习学习。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是计算机的病毒 首先,说道计算机病毒,我们不得不说一说生物病毒,病毒是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需通过高倍显微镜才能看到。病毒具有强大的复制能力及破坏能力,靠寄生在生命机体内完成其复制功能而破坏机体某些组织器官,最终导致机体疾病甚至死亡。比如HIV病毒,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 说现象:你的电脑感染过病毒吗,当时你的电脑是一个怎样的情况? (学生讨论回答。) 假如某天,你发现自己的计算机突然不能使用了;运行速度明显变慢了;昨天还使用的文件,今天却无法运行……这都有可能是病毒“惹的祸”。 病毒呢,它是一种人为编写的程序代码或可执行文件(.exe)。下面我们来给出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案

§ 6.1.3计算机病毒及预防 设计者:胡建陶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科目:信息技术课题:计算机病毒及预防 课时:20分钟指导老师:杨思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3.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 4.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过程与方法 1.计算机病毒对信息系统安全的威胁,总结病毒发作引起的计算机故障, 通过网络交流的经验,并合作进行病毒的防治探索; 2.计算机病毒的有效防治方法,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对计算机病毒的重视; 2.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3.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特征; 2.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 3.掌握计算机病毒预防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2. 学会计算机病毒的查杀。 三、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 2.教学流程:引入新课——>新课教学(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的 特征,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布置作业 四、教学环境: 传统教室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举例子引入: 老师:同学们我们平常生病、不小心中毒了,吃了毒药,我通常会怎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打120,去医院!)。 老师:没错,我们平时遇到这样的状况,通常都回去医院就诊,但是如果我们的计算机中毒了呢?是不是也采取同样的办法呢? 学生:回答(不是)。 老师:没错!我们的计算机生了“病”——中了毒,我们不能把它送到医院,那我们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什么是计算 机病毒吧!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2.新课教学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课本上的一个案例: 教师:在1999年4月26日上午,在公司的办公室里,小王嚷着“我的机子怎么死机了”。没办法只有重起,却发现显示器屏幕突然变 成了刺眼的蓝底的警告信息,然后又关机了。她非常的着急,因 为电脑里有很多重要的文件,而且有很多事要等着用计算机处理 呢。不一会儿,一些同事的计算机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有的甚 至更严重,这时上网的同事传出了一个坏消息,在一个网站有一 则新闻报道称全世界已有数以万计的计算机瘫痪了,罪魁祸首是 一个新的计算机病毒——CIH病毒。这一次CIH病毒的爆发,使 许多国家和地区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这是一个计算机病毒发作的例子,大家根据老师说的例子再结合自身对自算计病毒的了解,开动自己的大脑,想想什么 是计算机病毒? 学生:进行回答。 老师:我们把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并能自我复制传播的代码程序都归到计算机病毒的范畴中。 给出定义。即: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 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 简单的说:对我们的计算机有破坏的能自我复制的计算机指令或代码程序。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老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知道了什么是计算机病毒,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计算机病毒有哪些特征。大 家就刚刚的例子,还有自己的经验,大家先互相之间讨论一下, 等一下我请人起来回答! 学生:讨论。 老师:请人起来回答! 学生:回答! 老师:最后给出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 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缺陷也不容忽视。本文重点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网络安全病毒防护策略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中被广泛的应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计算机,它为人类带来了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人们与计算机网络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能否有效地保护机密数据信息,保证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只有网络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网络才能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含义 从本质上来讲,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一个网络环境里,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使用性受到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包括两个方面,即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物理安全指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受到物理保护,免于破坏、丢失等。逻辑安全包括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两方面相互补充,缺一不可。计算机网络安全具体含义会随着使用者的变化而变化,使用者不同,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要求也就不同。而网络提供商除了关心这些网络信息安全外,还要考虑如何应付突发的自然灾害、军事打击等对网络硬件的破坏,以及在网络出现异常时如何恢复网络通信,保持网络通信的连续性。 二、计算机网络不安全因素 对计算机信息构成不安全的因素很多,包括人为、自然、偶发等各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互联网是对全世界都开放的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方便地传输和获取各种信息,互联网这种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国际性的特点就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提出了挑战。互联网的不安全性主要有以下几项:1)网络的开放性。网络的技术是全开放的,使得网络所面临的攻击来自多方面。2)网络的国际性。意味着对网络的攻击不仅是来自于本地网络的用户,还可以是互联网上其他国家的黑客,所以,网络的安全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3)网络的自由性,大多数的网络对用户的使用没有技术上的约束,用户可以自由的上网,发布和获取各类信息。 2、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操作系统是作为一个支撑软件,使得你的程序或别的运用系统在上面正常运行的一个环境。操作系统软件自身的不安全性,系统开发设计的不周而留下的破绽,都给网络安全留下隐患。 3、数据库存储的内容存在的安全问题。数据库管理系统大量的信息存储在各种各样的数据库里面,包括我们上网看到的所有信息,数据库主要考虑的是信息方便存储、利用和管理,但在安全方面考虑的比较少。数据的安全性是防止数据库被破坏和非法的存取;数据库的完整性是防止数据库中存在不符合语义的数据。 4、防火墙的脆弱性。防火墙是指一个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它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使Internet&Intranet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securityGateway),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它甚至不能保护你免受所有那些它能检测到的攻击。随着技术的发展,还有一些破解的方法也使得防火墙造成一定隐患。这就是防火墙的局限性。 5、其他方面的因素。计算机系统硬件和通讯设施极易遭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如地震、泥石流、水灾、风暴、建筑物破坏等各种自然灾害)对计算机网络构成威胁。还有一些偶发性因素,如电源故障、设备的机能失常、软件开发过程中留下的某些漏洞等,也对计算机网络构成严重威胁。此外管理不好、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水平较低、操作失误、渎职行为等都会对计算机信息安全造成威胁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粤教版信息技术第六章第二节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计算机病毒的泛滥,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很大威胁。而应对威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学生的心里构筑一道坚固的防火墙——深刻认识、高度警惕、学会防范。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本节采用了“亲历体验—>理解概念->分析特征->共商对策->练习强化”这一主线开展教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2、掌握病毒的基本特征; 3、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 4、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对信息系统安全的威胁,自主总结病毒发作引起的计算机故障; 通过网络交流经验,并合作进行病毒防治的探索,培养协作能力; 2、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有效防治方法,并应用到日常信息活动中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正确态度面对计算机病毒;

2、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掌握有效的防治措施,自觉应对计算机病毒对信息系统 的威胁; 3、自觉遵守有关的道德、法律及法规。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特征; 2、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 3、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1、学会计算机病毒的查杀操作; 2、增强学生在日常信息处理和交流过程中的病毒防范意识。 五、教学手段 1、多媒体网络电脑室(与Internet 相连); 2、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系统; 3、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系统。 六、教材分析 本节课节选自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六章第二节中的重要内容。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黑客与病毒,成了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威胁,尤其是计算机病毒,已在个人电脑中泛滥成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与危害,成为普遍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有鉴于此,教材在全面介绍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之后,重点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其特征,并深入探讨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机病毒的性质特征,学会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懂得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加自觉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意识。 七、学生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有了全面的了解,但他们心中仍有个谜没有解开——什么是病毒?现在,他们操作电脑已经娴熟,使用电脑、网络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对于病毒,他们好奇且有点恐惧。 八、教学策略 本节以熊猫烧香病毒界面导入,引起学生的震撼,从而使学生对计算机病毒产生深刻的印象,并自然而然地思考什么是病毒。接着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病毒的特征,并采用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病毒的防治,最后通过练习强化学生的防毒意识及技能,从而使学生树立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意识,提高学生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意识。 1、教法:体验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练习法。 2、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计算机病毒及防护教案

计算机病毒及防治教案 一、科目:计算机基础 二、课题名称:计算机病毒及防护 三、对象:高中 四、课型:新授课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对象分析: 提到病毒,可能大家都听说过各种各样的病毒。对生物病毒的危害性大家都有所了解,也有些恐慌。而对计算机病毒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了解,可能有些学生也遇到过计算机被病毒侵害了的情况。大家有电脑,那么大家都不希望自已的电脑被病毒袭击。也就会去主动了解怎样使自己的电脑不会中毒。 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2、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 3、了解常见病毒的症状,并能在因特网上找到解决办法。 4、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基本防治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学网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 的合作交流能力。 2、掌握计算机病毒有效的防治方法,并应用到日常信息活动中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 1、提高学生防治电脑病毒的意识。 2、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道德水平。

八、教学重点: 1、计算机病毒的基本识别方法。 2、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 3、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 九、教学难点: 1、撑握检测与消除计算机病毒的操作技能。 十、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十一、教学用具:粉笔、黑板、PPT 十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SARS、禽流感的专题片小片段。 当SARS、禽流感在人间肆虐横行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健康的重要。 这些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生物病毒。 提问:为什么这些生物病毒会引起人们那么大的恐慌呢? 这些病毒会导致人们生病,不容易医治,并且传播速度很快,影响范围很大。 提问:刚才同学们能够列举出常见生物病毒的一些症状。那么你们听说过计算机病毒吗?你们所了解的计算机病毒是怎样的呢? 有时候会听到有人说:“我的电脑中毒了,我的东西不见了,怎样办?” 一脸茫然、无赖、害怕的样子。 (二)、讲授新课: 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制造的、隐藏在计算机系统的数据资源中的、能够自我复制并进行传播的程序。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程序。由病毒程序引起的问题,属于软件故障,而不是硬件故障,诸如系统不能正常引导、程序不能正确执行、文件莫明其妙地丢失、打印机不能打印、磁盘不能使用等现象。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最新人教版信息技术(三起)五上第12课《防治计算机病毒》教案

最新人教版信息技术(三起)五上第12课《防治计算机病毒》教案 教学日期:___________ 教学目标:1、认识计算机病毒。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危害。 3、掌握防治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目标2、3 教具准备: 相关素材、电脑、投影机、幻灯片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对计算机的正常使用进行破坏,使得电脑无法正常使用甚至整个操作系统或者电脑硬盘损坏。就像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计算机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这种程序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隐蔽在其他可执行的程序之中,既有破坏性,又有传染性和潜伏性。轻则影响机器运行速度,使机器不能正常运行;重则使机器处于瘫痪,会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通常就把这种具有破坏作用的程序称为计算机病毒。 二、计算机病毒的表现和危害 计算机受到病毒感染后,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下边把一些经常碰到的现象列出来,供用户参考。 (1)机器不能正常启动 加电后机器根本不能启动,或者可以启动,但所需要的时间比原来的启动时间变长了。有时会突然出现黑屏现象。 (2)运行速度降低 如果发现在运行某个程序时,读取数据的时间比原来长,存文件或调文件的时间都增加了,那就可能是由于病毒造成的。 (3)磁盘空间迅速变小 由于病毒程序要进驻内存,而且又能繁殖,因此使内存空间变小甚至变为“0”,用户的什么信息也进不去。 (4)文件内容和长度有所改变 一个文件存入磁盘后,本来它的长度和其内容都不会改变,可是由于病毒的干扰,文件长度可能改变,文件内容也可能出现乱码。有时文件内容无法显示或显示后又消失了。 (5)经常出现“死机”现象 正常的操作是不会造成死机现象的,即使是初学者,命令输入不对也不会死机。如果机器经常死机,那可能是由于系统被病毒感染了。 (6)外部设备工作异常 因为外部设备受系统的控制,如果机器中有病毒,外部设备在工作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出现一些用理论或经验说不清道不明的现象。 (7)

最新整理小学信息技术《计算机病毒》教案.docx

最新整理小学信息技术教案《计算机病毒》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描述计算机病毒。2)区分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举例杀毒软件。3)实现计算机的安全2.过程与方法1)根据视频,增加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熟练区分计算机病毒而特点。2)根据安全测试,掌握正确使用网络的方式。3.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防范病毒意识.。2)培养信息安全意识以及良好的使用习惯。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教学难点:使用计算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提问:当我们感冒时,我们会出现咳嗽、流鼻涕、等症状。而且,会传染给我们的亲朋好友。如果我们的电脑“感冒”了,它会有什么症状呢? 学生踊跃发言,说出计算机中毒症状。 引发学生兴趣,引出上课重点 计算机中毒症状 1.根据学生所说中毒症状,进行总结,并且展示2个具体症状。系统图标改变,变成统一图标.exe文件cpu占用率提高(ppt)系统时间改变(ppt)认识病毒感染的一般症状,学会判别计算机是否中毒 通过交流展示计算机中毒症状,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判别计算机是否中毒 计算机病毒及其特点

1.解释计算机病毒,让学生自行阅读宏病毒的例子。 打开这样的文档激活,之前并不知道所以是有潜伏性 其他用户:传染性 2.解释隐蔽性、破坏性,运用案例:鬼影病毒,熊猫烧香,勒索病毒(比特币的市场价值的背景补充) 理解并能区分计算机病毒的4个特点。认识到病毒的多样性以及病毒的不同特征 通过视频、图片等,认识到多种多样的病毒特征以及中毒症状,体会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强大,以引出保护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 有趣病毒 1、苏拉病毒:激活方式,中毒症状。 学生聆听介绍 通过一个特例的有趣的苏拉病毒,体会病毒同时也可以是一种宣泄方式。 传播途径 1.播放有关于传播途径的视频。2.提问:视频中提到了哪几点?你还能想到哪些?3.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并进行适当举例。 学生结合视频以及自己的生活知识,回答出传播途径。认识到不同的传播途径,引以为戒,树立良好上网习惯。 通过介绍不同的传播途径,使学生在日常使用个人计算机时,能够有意识地避免发生某些行为或有意识的防护计算机安全。 杀毒软件 1.提问:你们知道有哪些杀毒软件吗?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金山毒霸360杀毒卡巴斯基瑞星…… 学生自由发言,举例说出自己知道的杀毒软件。认识到杀毒软件的多样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