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1ANSYS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分析

111ANSYS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分析

111ANSYS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分析
111ANSYS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分析

经典理论

一、设计大纲概述

1、设计目的

(1)熟悉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有限元软件ANSYS的基本操作;

(3)对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正确评价。

2、设计原理

利用ANSYS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分析。

3、设计仪器设备

1)安装windows 2000以上版本的微机;

2)ANSYS 8.0以上版本软件。

4、实验内容与步骤

1)熟悉ANSYS的界面和分析步骤;

2)掌握ANSYS前处理方法,包括平面建模、单元设置、网格划分和约束设置;

3)掌握ANSYS求解和后处理的一般方法;

4)实际应用ANSYS软件对平板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

二、题目:

如图试样期尺寸为100mm*5mm*5mm,下端固定,上端受拉

力10000N作用。已知该试样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

所示。计算试样的位移分布。

三、分析步骤:

分析:从应力-应变关系可以看出该材料的屈服极限是225MPa 左右,弹性部分曲线的斜率为常数75GPa。之后材料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应力-应变关系为非线性的。估计本题应力10000/(0.05*.005)=400MPa,因此材料屈服进入塑性,必须考虑材料非线性影响。

(1)建立关键点。单击菜单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Keypoints>In

ActiveCS,建立两个关键点(0,0,0)和(0,100,

0)。

(2)建立直线。单击菜单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Lines>Staight

Line,在关键点1、2之间建立直线。

(3)定义单元类型。单击菜单Main Menu>Preprocessor>ElementType>Add/Edit/Delete,

定义单元Structural>Link>2D spar1(LINK1)

(4)定义单元常数。单击菜单Main Menu>Preprocessor>RealConstants>Add/Edit/Delete,

在弹出的Real Constants for LINK1对话框中,输入

如下的单元几何参数:截面面积AREA=25 出始应

变=0

(5)定义材料属性。

1)单击菜单Main Menu>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Material

Models>Structural>Linear>Elastic>Isotropic,在弹出的对话

框中,输入如下的材料属性:杨氏模量EX=73e3 泊松

比PRXY=.3

2)单击菜单Main Menu>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Material

Models>Structural>Nonlinear>Elastic>Mutilinear Elastic,弹

出如图所示的对话框。在STRAIN和STRESS域输入如

表所示的两组数据。其表中的数据是从如图所示的应力-

应变关系中得来,中间点采用了线性插值的计算方法。输

入第一对数据后,单击[Add Point]按钮,可以输入第二对

数据。

曲线点Strain Stress

1 0 0

2 0.01 75

3 0.002 150

4 0.003 225

5 0.004 240

6 0.005 250

7 0.025 300

8 0.06 355

9 0.1 390

10 0.15 420

11 0.2 435

12 0.25 449

13 0.275 450

3)数据输入完毕,在Mutilinear Elastic for Material Number 1对话框中单击Graph按钮,得到如图所示的应力-应变图

形,这个图形应该和本例开始给出的应力-应变曲线符合。

单击[OK]按钮确定输入数据。

4)单击菜单Utility Menu>Plot>Replot,重新绘制问题的几何模型。

(6)定义单元尺寸。单击菜单Main Menu>Preprocessor>Meshing>Size

Cntrls>ManualSize>Lines>All Lines,指定单元边长

5。

(7)划分网络。单击菜单Main Menu>Preprocessor>Meshing>Mesh>Lines,在弹出的

对话框中单击[Pick All]按钮。

(8)定义分析类型。单击菜单Main Menu>Solution>Analysis Type>New Analysis,选择

Static选项。

(9)设置解选项。单击菜单Main Menu>Solution>Analysis Type>Sol’n Control,弹出如

图所示对话框。按照图中所示在Basic标签页下做

如下的设置:

●在Analysis Options域选择Large Displacement Static选

项。这样ANSYS将考虑到大变形的效应。

●在Time Control域的Automatic time stepping列表选择

On。Automatic time stepping将运行ANSYS自动决定将载荷步划分成合适数目的子步。激活Automatic time stepping选项同时也将降火二分法确保收敛功能。

●在Time Control域的Number of substeps文本框输入子步

数目20。这样ANSYS计算的第一个子步载荷将是总载荷的1/20。因为现在将Automatic time stepping激活,所以剩余的子步步长将由ANSYS根据前一个子步的计算结果自动调整。

●在Time Control域的Max no of substeps文本框输入最大

子步数目1000。如果经过1000个子步迭代,仍然得不

到收敛的解,ANSYS将停止继续求解。

●在Time Control域的Min no of substeps文本框输入最小

子步数目1。

●在Write Items to Results File域中选择All solutions items

选项,在Frequncy列表中选择Write Every Substep选项,这样可以保存每个子步的计算结果,便于作出系统的时间响应曲线。

切换到Nonlinear标签页,如图所示,做以下设置。

●在Nonlinear Options域的Line search列表中选择On选项。

线性搜索可以加速牛顿-拉普森(NR)平衡迭代的收敛。

●在Equilibrium iterations域的Maximum number of

iterations文本框中输入最大迭代数1000。

(10)施加位移约束。单击菜单Main Menu>Solution>Define Loads> Apply>Structural>

Displacement>On Keypoints固定关键点1。

(11)施加载荷。Main Menu>Solution>Define Loads>Apply>Structural>Force/Moment>

On Keypoints,在关键点2施加集中力载荷FY=1000N。(12)求解。单击菜单Main Menu>Solution>Solve>Current LS,图形窗口将显示非线性分析求解的收敛过程。

(13)显示单元的三维视图。单击菜单Utility Menu>PlotCtrls>Srylr>Size and Shape,弹出如图所示对话

框。选择Display of element复选框,得到单元的三维视图

如图所示。

(14)绘制位移分布图。单击菜单Main Menu>General Postproc>Plot Results>Coutour

Plot>Nodal Solution,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DOF

solution>UY,得到如图所示的位移分布图。

(15)查看位移随时间的变化。

1)定义变量。

①单击菜单Main Menu>TimeHist Postproc,弹出如图所示对话框。

②单击左上角的【+】添加变量按钮,弹出如图所示对话框。选择Nodal Solution>

DOF Solution>Y-Component of displacement,单击【OK】按钮。弹出

Node for Data窗口,选择式样顶端的节点,单击【OK】按钮。

③添加另一个变量。单击左上角的【+】添加变量按钮,这次选择Reaction Forces

>Structural Forces> Y-Component of Force。拾取试样底端的节点,单击【OK】

按钮。

④在Time History Variable 窗口,单击FY-3行、X-Axis 列的单选按钮,将反力

FY-3作为X轴变量,如图所示。

2)查看位移随时间变化。

①在Time History Variable 窗口单击UY_3行,再单击绘

图按钮【^】,得到如图所示的位移UY随反力FY变

化关系。

②修改X轴和Y轴标签。单击菜单Utility Menu>PlorCtrls>Style>Graphs>

ModifyAxes,重新设定X轴和Y轴标签为LOAD和DEFLECTION。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反力小(相应载荷和应力也较小)时,位移和载荷之间是线性的关系。当反力较大(相应载荷和应力都超出弹性极限)时,位移以越来越大的速率增加。这些结果和经典塑性力学的结果是一致的。

四、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学会了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有限元软件ANSYS的基本操作。熟悉ANSYS 的界面和分析步骤;掌握ANSYS前处理方法,包括平面建模、单元设置、网格划分和约束设置;掌握ANSYS求解和后处理的一般方法;实际应用ANSYS软件对平板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

五、源代码

/BATCH

/COM,ANSYS RELEASE 10.0 UP20050718 04/03/2011

/input,menust,tmp,'',,,,,,,,,,,,,,,,1

/GRA,POWER

/GST,ON

/PLO,INFO,3

/GRO,CURL,ON

/CPLANE,1

/REPLOT,RESIZE

WPSTYLE,,,,,,,,0

/VIEW,1,1,1,1

/ANG,1

/REP,FAST

/VIEW,1,1,1,1

/COM,ANSYS RELEASE 10.0 UP20050718 12:06:33 02/28/2011

/input,menust,tmp,'',,,,,,,,,,,,,,,,1

/GRA,POWER

/GST,ON

/PLO,INFO,3

/GRO,CURL,ON

/CPLANE,1

/REPLOT,RESIZE

WPSTYLE,,,,,,,,0

/REPLOT,RESIZE

/FILNAME,1111,0

/TITLE,2222

/REPLOT

/FILNAME,aaa,0

/TITLE,dynamic analysis of a gear

/REPLOT

ET,1,SOLID186

!*

!*

!*

MPTEMP,,,,,,,,

MPTEMP,1,0

MPDATA,EX,1,,2.06e11

MPDATA,PRXY,1,,0.3

MPTEMP,,,,,,,,

MPTEMP,1,0

MPDATA,DENS,1,,7.8e3

SA VE

SA VE

CSYS,1

K,1,20,0,,

K,110,16,40,,

KWPA VE, 110

wprot,-50,0,0

CSYS,4

K,2,12.838,0,,

CSYS,1

K,120,16,43,,

K,130,16,46,,

K,140,16,49,,

K,150,16,52,,

K,160,16,55,,

KWPA VE, 120

wprot,3,0,0

CSYS,4

K,3,13.676,0,,

SA VE

KWPA VE, 130

NSOL,2,2,U,Y, UY_2

STORE,MERGE

!*

RFORCE,3,1,F,Y, FY_3

STORE,MERGE

XV AR,3

PLV AR,2,

SA VE

SA VE

FINISH

! /EXIT,MODEL

六、感受: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初步了解了有限元分析的基本

方法和基本原理。掌握了有限元ANSYS的基本操作。

在最初我在安装上出现很多错误,主要是因为对软件的

了解太少。安装成功后后面的应用相对比较顺利了。本

次课程设计增强了我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增强了

我的学习能力,让我受益颇多。

副车架设计说明书

摘要 本文是对侧倾式自卸汽车副车架总成设计的简要说明。 本文首先对自卸车的设计特点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做了相关的概述,简要介绍了自卸汽车的历史跟发展前景。文中通过对所给参数进行分析论证,对副车架纵梁的尺寸参数、材料选择,横梁的参数设计、材料选择,纵梁与横梁之间连接结构,举升机构在副车架上的安装方式进行了设计。在设计副车架总成纵梁的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自卸汽车的经济性跟使用功能。在其他部件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它们能够协调工作。 所设计的副车架总成能够满足预期期望。提供车厢、举升机构的安装位置,改善自卸汽车主车架的应力分布情况。 关键字:自卸汽车副车架总成,纵梁,横梁,连接结构安装位置,举升机构安装位置,设计

ABSTRACT That design specification is a simple explanation for the design of a subframe for a roll-type dump truck. In that design specification,a simple but clear view about the roll-type dump truck was given to help people understand the history of the roll-type dump truck better. To achieve that target,in this design specification,the deputy frame rails,the subframe beams,the connection of the deputy frame rails and the subframe beams,the installation location of lifting mechanism must be well designed. This subframe can achieve the expectation of the roll-type dump truck as required.And that subframe also provide some place to install the lifting mechanism and the compartment.As people expect,it also can make the roll-type dump truck have a better work situation. When design the subframe beams,the economic effect and the function was considered.And so on the others. Key words: subframe for a roll-type dump truck,deputy frame rails,subframe beams,location of connection,location of lifting mechanism,design

有限元ansys静力分析的一个小例子

有限元 学院:机电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一、问题描述 如图所示的平面,板厚为0.01m,左端固定,右端作用50kg的均布载荷,对其进行静力分析。弹性模量为210GPa,泊松比为0.25. 二、分析步骤 1.启动ansys,进入ansys界面。 2.定义工作文件名 进入ANSYS/Multiphsics的的程序界面后,单击Utility Menu菜单下File中Change Jobname的按钮,会弹出Change Jobname对话框,输入gangban为工作文件名,点击ok。 3.定义分析标题 选择菜单File-Change Title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Plane Model作为分析标题,单击ok。 4.重新显示 选择菜单Plot-Replot单击该按钮后,所命令的分析标题工作文件名出现在ANSYS 中。 5.选择分析类型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分析类型,由于此例属于结构分析,选择菜单Main Menu:Preferences,故选择Structural这一项,单击ok。 6.定义单元类型 选择菜单Main Menu-Preprocessor-Element Type-Add/Edit/Delete单击弹出对话框中的Add按钮,弹出单元库对话框,在材料的单元库中选Plane82单元。即在左侧的窗口中选取Solid单元,在右侧选择8节点的82单元。然后单击ok。 7.选择分析类型 定义完单元类型后,Element Type对话框中的Option按钮被激活,单击后弹出一个对话框,在Elenment behavior中选择Plane strs w/ thk,在Extra Element output 中,选择Nodal stress,单击close,关闭单元类型对话框。 8.定义实常数 选择菜单Main Menu-Preprocessor-Real Constants Add/Edit/Delete执行该命令后,在弹出Real Constants对话框中单击Add按钮,确认单元无误后,单击ok,弹出Real Constants Set Number 1,for Plane 82对话框,在thickness后面输入板的厚度0.01单击ok,单击close。 9.定义力学参数 选择菜单Main Menu-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Material Model 在弹出的对

静力学分析报告

静力学分析报告 一、制作人员: 二、模型名称:桁架 三、创意来源: 四、模型视图: 五、模型简化

因为桁架本身由硬杆组成,所以简化结构 如下图所示,并求各点的受力情况。 假设桁架受到集中力G的影响 1以节点A为探究对象 m A F=0 F B Y?4?F?3=0 F B Y=0.75F F Y=0 F A Y+F B Y=0 F A Y=0.25F 2以节点B为探究对象 F12F13 B F B Y F Y=0 F13cos45°+F B Y=0 F13=?32 4 F F X=0 ?F13cos45°?F12=0 F12=?3 4 F

3以节点G为探究对象 F F10 G F11F13′ F Y=0 ?F13′cos45°?F?F11=0 F11=?0.25F F X=0 F13′cos45°?F10=0 F8=?0.75F 4以节点H为探究对象 F9F11′ F8 H F12′ F Y=0 F9cos45°+F11′=0 F9= 2 4 F F X=0 ?F9cos45°?F8+F12′=0 F8=0.5F 5以节点I为探究对象 F7 F6I F8′ F Y=0 F7=0

F X=0 ?F6+F8′=0 F6=0.5F 6以节点E为探究对象 F4E F10′ F5F7′F9′ F Y=0 F9′cos45°?F5cos45°=0 F5=2 F F X=0 ?F5cos45°+F9′cos45°?F4+F10′=0 F4=?0.25F 7以节点D为探究对象 F3F5′ F2 D F6′ F Y=0 F3+F5′cos45°=0 F3=1 4 F F X=0 F5′cos45°?F2+F6′=0 F4=0.25F 8以节点C为探究对象 C F4′

如何简单的区分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中的静力学与动力学问题

如何简单的区分ANSYS Workbench 有限元分析中的静力学与动力 学问题 四川 曹文强 “力”是一个很神秘的字,是个象形字,形体极像古代的犁形,上部为犁把,下部为耕地的犁头,也形象的解释“力”含义 ,将无形不可见,不可描述的现象充分的表达了出来。 从初中物理我们就学习过,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单独就力而言,有三个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学是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平衡规律及其应用的,力学可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部分。而今天主要是简单介绍一个静力学与动力学。 首先,静力学与动力学区别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一个是“静”,一个是“动”,动静的含义就是时间的问题。故,静力学实际是在研究工程结构在静载荷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和应力状态,以及结构优化问题,其中的静载荷是指不随时间变化的外加载荷,变化较慢的载荷,也可近似地看作静载荷。当然 “静”动力学 静力学

实际上只是相对而言,严格地说,物体相对于惯性参照系处于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即加速度为零的状态,也就是平衡的状态。 对于平衡的状态阐述,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惰性定律)就有一个完整表述: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此外,静力学的有五大公理 公理一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合成一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点仍在该点,其大小和方向由以此两力为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即合力等于分力的矢量和。 公理二 二力平衡公理: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使物体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沿同一直线。 公理三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已知力系上加或减去任意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 公理四 牛顿第三定律: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沿同一直线。 此公理概括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表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成对出现,并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公理五 刚化公理: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时,如将其刚化为刚体,其平衡状态保持不变。 在有限元结构仿真里面,可简化为下流程图。 静荷载 大小、方向、作用点 输入 刚度、约束、尺寸、材料输出 位移、内力、应力

矩形板静力有限元分析

现代设计方法实验报告 题目_矩形板静力有限元分析____ 编号______10、11、12_________ 姓名_______杨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2 班__________ 学号_______20092503__________

1.题目概况 矩形板尺寸如下图1,板厚为5mm。材料弹性模量为52 E=?,泊松 210N/mm μ。根据以下情况进行讨论: 比27 .0 = 图1 计算简图 (1)试按下表的载荷约束组合,任选二种进行计算,并分析其位移、应力分布的异同。 (2)如下图,讨论板上开孔、切槽等对于应力分布的影响。 提示:各种圆孔,椭圆孔随大小、形状、数量,分布位置变化引起的应力分布变化;各种形状,大小的切槽及不同位置引起应力分布的变化等,选择二至三种情况讨论,并思考其与机械零部件的构型的相对应关系。

图2 开孔/切槽示例 1.1基本数据 对第(1)题中矩形板按照三种边界约束条件分别进行位移、应力分析; 对第(2)题矩形板开槽情况按照三种边界约束条件分别进行位移、应力分析;对第(2)题矩形板开槽位置不同的情况按照三种边界约束条件分别进行位移、应力分析; 对第(2)题矩形板开槽形状的不同按照三种边界约束条件分别进行位移、应力分析。 1.2 分析任务/分析工况 由于矩形板的板厚远小于长宽,且沿薄板周围边界承受着平行于薄板平面并沿厚度均匀分布的外力,因此该问题属于平面应力问题。 2.模型建立 2.1单元选择及其分析 在进行有限元分析时,应根据分析问题的几何结构,分析类型和所分析的问题精度等要求,选择适合暗送秋波分析的单元类型,本次上机实验选择四节点四

流体静力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液式测压计测量流体静压强的技能。 2.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加深对位置水头、压力水头和测压管水头的理解。 3.观察真空度(负压)的产生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真空度的理解。 4.测定油的相对密度。 5.通过对诸多流体静力学现象的实验分析,进一步提高解决静力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1-1所示。 图1-1 流体静力学实验装置图 1. 测压管 ; 2. 带标尺的测压管 ; 3. 连通管 ; 4. 通气阀 ; 5. 加压打气球 ; 6. 真空测压管 ; 7. 截止阀 ; 8. U 型测压管 ; 9. 油柱 ; 10. 水柱 ;11. 减压放水阀 说明: (1)所有测压管液面标高均以标尺(测压管2)零读数为基准。 (2)仪器铭牌所注B ?,C ?,D ?系测点B ,C ,D 的标高。若同时取标尺零点作为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基准,则B ?,C ?,D ?亦成为C z ,C z ,D z 。 (3) 本仪器中所有阀门旋柄均以顺管轴线为开。

三、实验原理 1.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形式一: p z γ +=const (1-1-1a ) 形式二: P=P 。+γ (1-1-1b ) 式中 z---测点在基准面以上的位置高度; P —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一下同); P 。--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γ--液体的重度; h —测点的液体深度; 2.油密度测量原理。 当u 形管中水面与油水界面齐平(见图1-1-2),取油水界面为等压面时,有: P01=w γ=0γH (1-1-2) 另当U 形管中水面与油面平齐(见图1-1-3),取油水界面为等压面时,有: P02+W γH=0γH 即 P02=-w γh2=0γH-W γH (1-1-3) 图1-2 图1-3 四、实验要求 1.记录有关常数 实验装置编号No. 12 各测点的标尺读数为: B ?= 2.1 -210m ?; C ?= -2.9 -210m ?; D ?= -5.9 -210m ?; 基准面选在 测压管的0刻度线处 ; C z = -2.3 -210m ?; D z = -5.9 -210m ?; 2.分别求出各次测量时,A 、B 、C 、D 点的压强,并选择一基准验证同一

111ANSYS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分析

经典理论 一、设计大纲概述 1、设计目的 (1)熟悉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有限元软件ANSYS的基本操作; (3)对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正确评价。 2、设计原理 利用ANSYS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分析。 3、设计仪器设备 1)安装windows 2000以上版本的微机; 2)ANSYS 8.0以上版本软件。 4、实验内容与步骤 1)熟悉ANSYS的界面和分析步骤; 2)掌握ANSYS前处理方法,包括平面建模、单元设置、网格划分和约束设置; 3)掌握ANSYS求解和后处理的一般方法; 4)实际应用ANSYS软件对平板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 二、题目: 如图试样期尺寸为100mm*5mm*5mm,下端固定,上端受拉 力10000N作用。已知该试样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 所示。计算试样的位移分布。

三、分析步骤: 分析:从应力-应变关系可以看出该材料的屈服极限是225MPa 左右,弹性部分曲线的斜率为常数75GPa。之后材料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应力-应变关系为非线性的。估计本题应力10000/(0.05*.005)=400MPa,因此材料屈服进入塑性,必须考虑材料非线性影响。 (1)建立关键点。单击菜单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Keypoints>In ActiveCS,建立两个关键点(0,0,0)和(0,100, 0)。 (2)建立直线。单击菜单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Lines>Staight Line,在关键点1、2之间建立直线。 (3)定义单元类型。单击菜单Main Menu>Preprocessor>ElementType>Add/Edit/Delete, 定义单元Structural>Link>2D spar1(LINK1) (4)定义单元常数。单击菜单Main Menu>Preprocessor>RealConstants>Add/Edit/Delete,

轿车后副车架结构强度与模态分析.

轿车后副车架结构强度与模态分析 郑松林王寅毅冯金芝袁锋李丽 (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摘要】 根据某轿车后副车架的实际结构,运用有限元软件Hyperworks对后副车架进行有限元建模。 由有限元模型分析后副车架的结构强度,并计算后副车架的模态。从而反映后副车架可能存在的问题。在理论上为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了重要参考二 【主题词】模态分析后副车架汽车 0 引言 随着轿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轿车的 舒适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副车架作为底盘系 统重要的承载元件,与车身和悬架系统相连,主要作用是提高悬架系统的连接刚度,减少路面震动

的传人,从而带来良好的舒适性。目前,一些中高 档轿车均采用独立式前后悬架系统,后副车架也 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其强度,同时,为了避免振动和噪声,还要将模态特征作为对后副车架设计的约束条件。本文以某轿车后副车架为例,运用有限元软件对后副车架进行强度分析及模态分析,为轿车后副车架的设计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1 后副车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后副车架三维模型是运用CATIAV5建立 的。后副车架如图1所示,通过4个悬置与车身相连。 使用Hyperworks软件的Hypermesh模块对3D 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建立有限元模型。为保证有限 元模型的准确性,尽可能采用了四边形壳单元。 收稿日期:2009一∞一21 ?20?图1后副车架三维模型

考虑到模型的结构尺寸及运算效率采用以下划分标准:最小网格边长>10mm,最大网格边长≤ 20 mm;四边形单元的长宽比≤5,最大角150。,最 小角>30。,雅可比>0.6。三角单元的总数占总单元的比例不超过10%;得到有限元模型如图2所示。 图2后副车架有限元模型 有限元模型计算所使用的普通钢的材料参数 上海汽车2009.11 万方数据 为:密度7.8 x 103 kg/m3;弹性模量210GPa;泊松 比0.3。

悬臂梁—有限元ABAQUS线性静力学分析实例-精选.pdf

线性静力学分析实例——以悬臂梁为例 线性静力学问题是简单且常见的有限元分析类型, 不涉及任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接触等),也不考虑惯性及时间相关的材料属性。在 ABAQUS 中,该类问题通常采用静态通用( Static ,General )分析步或静态线性摄动(Static ,Linear perturbation )分析步进行分析。 线性静力学问题很容易求解,往往用户更关系的是计算效率和求解效率,希望在获得较高精度的前提下尽量缩短计算时间,特别是大型模型。这主要取决于网格的划分,包括种子的设置、网格控制和单元类型的选取。在一般的分析中,应尽量选用精度和效率都较高的二次四边形/六面体单元,在主要的分析部位设置较密的种子;若主要分析部位的网格没有大的扭曲,使用非协调单元(如CPS4I 、C3D8I )的性价比很高。对于复杂模型,可以采用分割模型的方法划分二次四边形/六面体单元;有时分割过程过于繁琐,用户可以采用精度较高的二次三角形/四面体单元进行网格划分。 悬臂梁的线性静力学分析 1.1 问题的描述 一悬臂梁左端受固定约束,右端自由,结构尺寸如图 1-1所示,求梁受载后 的Mises 应力、位移分布。 材料性质:弹性模量32e E ,泊松比3.0均布载荷:F=103N 图1-1 悬臂梁受均布载荷图 1.2 启动ABAQUS 启动ABAQUS 有两种方法,用户可以任选一种。 (1)在Windows 操作系统中单击“开始” --“程序”--ABAQUS 6.10 --

ABAQUS/CAE。 (2)在操作系统的DOS窗口中输入命令:abaqus cae。 启动ABAQUS/CAE后,在出现的Start Section(开始任务)对话框中选择Create Model Database。 1.3 创建部件 在ABAQUS/CAE顶部的环境栏中,可以看到模块列表:Module:Part,这表示当前处在Part(部件)模块,在这个模块中可以定义模型各部分的几何形体。可以参照下面步骤创建悬臂梁的几何模型。 (1)创建部件。对于如图1-1所示的悬臂梁模型,可以先画出梁结构的二维截面(矩形),再通过拉伸得到。 单击左侧工具区中的(Create Part)按钮,或者在主菜单里面选择Part--Create,弹出如图1-2所示的Create Part对话框。 图1-2 Create Part对话框 在Name(部件名称)后面输入Beam,Modeling Space(模型所在空间)设

汽车前副车架模态分析与参数识别

汽车前副车架模态分析与参数识别 摘要:通过了解模态分析的定义及概念,学习模态参数识别的基本方法与技术,在介绍结构模态试验方法的基础上,以汽车前副车架为研究对象,采用锤击激励法和白噪声激励法进行了模态试验,又用3种模态参数识别软件作模态参数识别,并对识别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关键词:前副车架,模态试验,激振,模态参数识别

Modal analysis and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of car front subframe Abstract:By understanding the definitions and concepts of modal analysis, mod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of learning the basic methods and techniques,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structural modal test methods, automobile front subframe for the study, using a hammer and a white noise excitation method encourage a modal test method, and use three kinds of mod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software for mod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error analysis and recognition results. Keyword: front subframe, modal test, exciting, identification modal parameters

AnsysWorkbench静力学分析详细实例

Ansys静力分析实例:  1 问题描述:  如图所示支架简图,支架材料为结构钢,厚度10mm,支架左侧的两 个通孔为固定孔,顶面的开槽处受均布载荷,载荷大小为500N/mm。  2 启动Ansys Workbench,在界面中选择Simulation启动DS模块。

3 导入三维模型,操作步骤按下图进行,单击“Geometry”,选择“From File”。  从弹出窗口中选择三维模型文件,如果文件格式不符,可以把三维图转换为“.stp”格式文件,即可导入,如下图所示。  4 选择零件材料:文件导入后界面如下图所示,这时,选择“Geometry”下的“Part”,在左下角的“Details of ‘Part’”中可以调整零件材料属性。

5 划分网格:如下图,选择“Project”树中的“Mesh”,右键选择“Generate Mesh”即可。【此时也可以在左下角的“Details of ‘Mesh’”对话框中调整划分网格的大小(“Element size”项)】。

生成网格后的图形如下图所示:

6 添加分析类型:选择上方工具条中的“New Analysis”,添加所需做的分析类型,此例中要做的是静力分析,因此选择“Static Structural”,如下图所示。  7 添加固定约束:如下图所示,选择“Project”树中的“Static Structural”,右键选择“Insert”中的“Fixed Support”。

这时左下角的“Details of ‘Fixed Support’”对话框中“Geometry”被选中,提示输入固定支撑面。本例中固定支撑类型是面支撑,因此 要确定图示6位置为“Face”,【此处也可选择“Edge”来选择“边”】 然后按住“CTRL”键,连续选择两个孔面为支撑面,按“Apply”确 认,如下图所示。

线性静力学分析实例

学号:p1******* 姓名:朱四海 线性静力学分析实例 1.1 问题的描述 一部件结构如图1-1所示,一端面受固定约束,另一端A、B两点受相反方向切向力,求受载后的Mises应力、位移分布。 ν 材料性质:弹性模量E=2e5,泊松比3.0 = 图1-1 部件模型 1.2 启动ABAQUS 启动ABAQUS有两种方法,用户可以任选一种。 (1)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单击“开始”--“程序”--ABAQUS 6.10 -- ABAQUS/CAE。 (2)在操作系统的DOS窗口中输入命令:abaqus cae。 启动ABAQUS/CAE后,在出现的Start Section(开始任务)对话框中选择Create Model Database。 1.3 创建部件 在ABAQUS/CAE顶部的环境栏中,可以看到模块列表:Module:Part,这表示当前处在Part(部件)模块,在这个模块中可以定义模型各部分的几何形体。可以参照下面步骤创建部件的几何模型。 (1)创建部件。对于如上图1-1所示的部件模型,可以先画出二维截面,再通过拉伸得到。步骤如下:

单击左侧工具区中的(Create Part)按钮,或者在主菜单里面选择Part--Create,弹出如图1-2所示的Create Part对话框。 图1-2 Create Part对话框 在Name(部件名称)后面输入ep2,Modeling Space(模型所在空间)设为3D,Shape选择Solid(实体),Type采用默认的Extrusion,在Approximate size里面输入600。单击Continue...按钮。 (2)绘制部件二维截面图。ABAQUS/CAE自动进入绘图环境,左侧的工具区显示出绘图工具按钮,视图区内显示栅格,视图区正中两条相互垂直的点划线即当前二维区域的X轴和Y轴。二者相交于坐标原点。 选择绘图工具箱中的工具,窗口提示区显示Pick a center point for the circle--or enter X,Y(选择一个中心点的圆,或输入X,Y的坐标),如图1-3所示。 图1-3 输入圆心坐标 输入圆上任意点坐标为(0,50),回车,第一个圆形就画出来了。继续画第二个圆,圆心坐标为(0,0),圆上任意一点(0,40)。

副车架的改装分析及设计要点

专用汽车副车架的改装分析及设计要点 专用汽车的各种专用装置都直接或间接地安装在汽车底盘车架(简称主车架)上,即主车架是专用汽车上专用装置的主要承载构件。设计中,为了防止主车架纵梁的应力集中,使纵梁载荷均匀分布,一般在专用装置与主车架之间采用副车架过渡。通过近几年对专用汽车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专用汽车副车架出现裂纹、断裂及焊缝撕裂现象是专用汽车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副车架的载荷分析是否正确、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则是产生这些现象的重要原因。 2 副车架的结构分析 专用汽车在使用中,其副车架纵梁出现的裂纹、断裂及焊缝撕裂现象,以自卸汽车尤为严重。下面以自卸汽车为例,对副车架所受的静载荷、动载荷和疲劳破坏三方面进行分析。 2 . 1 静载荷分析 副车架所受的静载荷主要有焊接应力和静弯曲应力等。 2 . 1 . 1 焊接应力 副车架在焊接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焊接应力对其焊缝的强度及冲击值都有较大影响,特别是三项应力集中的部位,极易产生裂纹。若焊接尺寸过长、焊缝不均匀,均可使焊接应力增大。焊接应力影响较大的部位,一般出现在纵梁焊有腹板处,如图l 中a 、b 、c 、d 等处。 2 . 1 . 2 静弯曲应力 以自卸汽车为例,设主车架纵梁与副车架纵梁为一整体(简称组合梁),货物重量与车厢自重的合力G 均匀作用在组合梁上面,使后桥支点O的两边有向下弯曲的趋势,即载荷P0和Pl (参看图2 ) ,支点后边的载荷通过后翻转轴传至副车架。通过下面公式可简略地计算出组合梁所受弯曲应力σ。

由此可知,汽车大梁与副车架纵梁在后桥部位承受较大的弯曲应力,其后悬越长,

弯曲应力越大。此外作用在组合大梁的垂直载荷在偏离各自的弯曲中心时,除产生弯曲应力外,还会产生扭转变形。 2 . 2 动载荷分析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上述的弯曲应力与扭转应力都将变为动载荷,即出现动弯曲应力和扭转应力,其值将比静载荷大3~4 倍。另外,行驶路面的好坏以及载荷分布不均匀,也使副车架纵梁产生严重的扭转变形。一般来说,在副车架纵梁所受的弯曲和扭转复合应力中,扭转应力是主要的,其值将随副车架装置条件的不同而有显著变化。如纵梁在装有加强腹板的地方扭转应力会减小,但在它们的交界处(刚度变化的地方)扭转应力会增大。 2 . 3 疲劳破坏分析 疲劳破坏是由于构件外部形状的突变以及材料不均匀等原因,使构件某些局部应力特别高。而汽车是一个复杂的多质量振动系统,振动意味着交变应力长期重复出现,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应力较高的点或材料有缺陷的点逐步形成了裂纹。当裂纹扩展到一定程度时,遇到偶然的超载冲击,构件就会沿薄弱的截面发生突然脆性断裂。 由于专用汽车在行驶中其副车架的受力情况比较复杂,结构设计时,必须针对其受力情况进行合理布局。否则副车架即会出现裂纹、断裂及焊缝撕裂等缺陷,严重影响专用汽车的使用寿命。 3 副车架的结构设计 了解了副车架的受力情况,则可在副车架的设计中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副车架产生上述各种缺陷。副车架的设计应从两方面考虑其结构,一是副车架对主车架强度的影响,二是副车架自身的强度问题。 3 . 1 副车架纵梁(简称副梁)的前端形状 为避免副梁前端刚度的突然变化对主车架造成的应力集中,同时为防止汽车制动时和超载后副车架对主车架冲击而产生的附加集中应力,通常在设计中将副梁的前端做成逐步过渡的形式,如图3 所示。 3 . 2 腹板的采用 副车架纵梁多数采用槽形截面,在承受较大载荷部位,采用腹板将槽形盒封闭,

ANSYS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分析

一、设计大纲概述 1、设计目的 (1)熟悉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有限元软件ANSYS的基本操作; (3)对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正确评价。 2、设计原理 利用ANSYS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分析。 3、设计仪器设备 1)安装windows 2000以上版本的微机; 2)ANSYS 8.0以上版本软件。 4、实验内容与步骤 1)熟悉ANSYS的界面和分析步骤; 2)掌握ANSYS前处理方法,包括平面建模、单元设置、网格划分和约束设置; 3)掌握ANSYS求解和后处理的一般方法; 4)实际应用ANSYS软件对平板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 二、题目: 如图试样期尺寸为100mm*5mm*5mm,下端固定,上端受拉 力10000N作用。已知该试样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 所示。计算试样的位移分布。

三、分析步骤: 分析:从应力-应变关系可以看出该材料的屈服极限是225MPa 左右,弹性部分曲线的斜率为常数75GPa。之后材料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应力-应变关系为非线性的。估计本题应力10000/(0.05*.005)=400MPa,因此材料屈服进入塑性,必须考虑材料非线性影响。 (1)建立关键点。单击菜单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Keypoints>In ActiveCS,建立两个关键点(0,0,0)和(0,100, 0)。 (2)建立直线。单击菜单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Lines>Staight Line,在关键点1、2之间建立直线。 (3)定义单元类型。单击菜单Main Menu>Preprocessor>ElementType>Add/Edit/Delete, 定义单元Structural>Link>2D spar1(LINK1) (4)定义单元常数。单击菜单Main Menu>Preprocessor>RealConstants>Add/Edit/Delete, 在弹出的Real Constants for LINK1对话框中,输入 如下的单元几何参数:截面面积AREA=25 出始应 变=0

基于ABAQUS的电梯层门静力学有限元分析

基于ABAQUS的电梯层门静力学有限元分析 摘要根据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1]中7.2项规定了门及其框架的强度;随着经济的发展,电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电梯事故频发,电梯层门的门机械机构强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检验项目,关系到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本文针对现场检验中的电梯层门,以Abaqus有限元软件为工具,具体量化其机械结构,建立相关的简化模型并进行网格的划分,基于现场检验提供的数据,设置电梯层门门板的载荷与边界条件,模拟电梯受到静力的物理过程,通过其特定材质厚度的仿真分析,分析特定材质下的门板变形影响情况,为电梯层门门板的设计及检验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曳引电梯;层门门板;检验;强度分析 1 电梯层门机械强度的标准要求 根据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7.2.3.1规定层门在锁住位置时,所有层门及其门锁应有这样的机械强度: (1)用300 N的静力垂直作用于门扇或门框的任何一个面上的任何位置,且均匀地分布在5 cm2的圆形或方形面积上时,应: ①永久变形不大于1 mm; ②弹性变形不大于15 mm; 试验后,门的安全功能不受影响。 (2)用1000 N的静力从层站方向垂直作用于门扇或门框上的任何位置,且均匀地分布在100 cm2的圆形或方形面积上时,应没有影响功能和安全的明显的永久变形[见7.1(最大10 mm的间隙)和7.7.3.1]。 注:对于(1)和(2),为避免损坏层门的表面,用于提供测试力的测试装置的表面可使用软质材料。 2 现场的检验 2.1 电梯基本技术参数 以现场检验电梯为例,进行层门的测量。结合检规规定的测量方法。该电梯产品制造商为某著名电梯公司,产品型号为TE-Evolution,电梯类别为有机房曳引驱动乘客客梯,额定载重量为1000kg,额定速度为1.75m/s,站/层/门为7/7/7。根据现场的测量,记录下层门相关数据,查阅安装资料,确定层门材质及尺寸。

材料力学性能静拉伸试验报告

静拉伸试验 一、实验目的 1、测45#钢的屈服强度s σ、抗拉强度m R 、断后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 2、测定铝合金的屈服强度s σ、抗拉强度m R 、断后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 3、观察并分析两种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二、使用设备 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0.02mm 游标卡尺、试验分化器 三、试样 本试样采用经过机加工直径为10mm 左右的圆形截面比例试样,试样成分分别为铝合金和45#,各有数支。 四、实验原理 按照我国目前执行的国家 GB/T 228—2002标准—《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的规定,在室温1035℃℃的范围内进行试验。将试样安装在试验机的夹头当中,然后开动试验机,使试样受到缓慢增加的拉力(一般应变速率应≤0.1m/s ),直到拉断为止,并且利用试验机的自动绘图装置绘出材料的拉伸图。 试验机自动绘图装置绘出的拉伸变形L ?主要是整个试样,而不仅仅是标距部分的伸长,还包括机器的弹性变形和试样在夹头中的滑动等因素,由于试样开始受力时,头部在头内的滑动较大,故绘出的拉伸图最初一段是曲线。 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的区别: (1)塑性材料: 脆性材料是指断后伸长率5%δ≥的材料,其从开始承受拉力直至试样被拉断,变形都比较大。塑性材料在发生断裂时,会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也会出现屈服和颈缩等现象; (2)脆性材料: 脆性材料是指断后伸长率5%δ<的材料,其从开始承受拉力直至试样被拉断,变形都很小。并且,大多数脆性材料在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上都没有明显的直线段,几乎没有塑性变形,在断裂前不会出现明显的征兆,不会出现屈服和颈缩等现象,只有断裂时的应力值—强度极限。 脆性材料在承受拉力、变形记小时,就可以达到m F 而突然发生断裂,其抗拉强度也远远 小于45钢的抗拉强度。同样,由公式0m m R F S =即可得到其抗拉强度,而根据公式,10 l l l δ-=。 五、实验步骤 1、试样准备 用笔在试样间距0L (10cm )处标记一下。用游标尺测量出中间横截面的平均直径,并且测出试样在拉伸前的一个总长度L 。 2、试验机准备:

7 副车架设计指导书

副车架设计指导书 1 副车架设计 副车架与主车架的连接一般采用刚性连接。副车架在设计中应考虑自身结构、刚性分布等,要尽量符合主车架在承载状况下的变形规律,使副车架顺应主车架的扭曲,达到主、副车架的刚性尽量匹配合理(如图2)。 2 车架强度校核 在实际使用状况下车架受力比较复杂,在车架初始设计时,一般对车架强度校核简化为对车架纵梁进行弯曲强度校核。 2.1基本假设 车架纵梁进行弯曲强度校核时,作以下假设:纵梁是支承在悬架支座上的简支梁;所有作用力均通过车架纵梁断面的弯曲中心(即纵梁只发生纯弯曲);空车簧载质量均匀分布在汽车左、右纵梁上;满载时有效载质量e 为集中载荷,分布如图3所示:主、副车架为刚性连接,即主、副车架挠度 2.2车架受力分析及计算 车架受力分析如图3所示。 图三 图中:G ef ,G er 为前、后支架所 承受的有效载质量,由上装平衡条件”1计算可得:G ef = ) 2/2//()2/(n f e d n f G e ++++ )2/2//()2/(n f e d d e ef e er G G G G e ++++=-=; F f ,F r 为前后轴对车架的

支反力,由车架平衡条件计算可得: F f =b n f l b G a L e s G /)]()2/ [--++-, F r =[l)]/b -n (f G L)-(L/2[e ++G s ; G s 为空车簧载重质量,取G s =20m g/3z(0m 为汽车整备质量) 2.3车架纵梁弯矩计算 由受力分析和计算结果,可计算每侧车架纵梁各段的弯矩: 21/(2)S M G X L =- 0X a <≤ 22/(2)()S f M G X L F X a =-+- a X a c <≤+ 223/(2)())s f ef M G X L F X a G X a c =-+---- a c X a c d +<≤++ 24/(2)()() s f ef M G X L F X a G X a c d =-+----- a c d X a b ++<≤+ 25()()/(2)er s M G X a b G X a b L =------ a c d X a b l n ++<≤++-226()/(2)()/(2) S er M G X a b l n L G X a b l n n =----+----+ a b l n X L ++-<≤ 式中:X 为截面至车架前端距离。由此可以求得车架纵梁的最大弯矩 max M 2.4 主,副车架弯矩计算 设车架纵梁在任一截面的弯矩为M,而在截面处,主车架纵梁所受弯矩 Z M ,副车架所受的弯矩为f M ,则有如下关系式; z f M M M += ''//yz z z z D dx M E J = '' //yf z f f D dx M E J = z f y y = 式中; z y f y 为主副车架纵梁的挠度;f z E E ,为主,副车架纵梁材料的弹性模量,f z J J ,为主副车架纵梁的截面惯性矩;假设主副车架纵梁的材料基本相似,即 z f E E =,则可求得主副车架的弯矩 ) () /(f z f f f z z z J J MJ M J J MJ M +=+= 2.5 强度校核

悬架强度分析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悬架强度分析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 前 言

为使本公司悬架强度分析规范化,参考国内外相关技术,结合本公司开发车型的实践,编制本分析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将在公司悬架强度分析中贯彻,并将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目录 1、适用范围 2、分析的目标及意义 3、分析使用软件及数据转换标准 3.1分析使用软件 3.2数据转换标准 4、分析过程 5、分析结论

悬架强度分析 1、适用范围 本公司开发的M、N类汽车的独立和非独立悬架。 2、分析的目标及意义 强度是构件抗破坏的能力,强度不够会导致构件破坏而不能使用。 3、分析使用软件及数据转换标准 3.1分析使用软件 UG、CATIA等三维几何建模软件; HYPERMESH、ANSA软件; ADAMS软件; PATRAN、NASTRAN软件。

3.2数据转换标准 UG、CATIA等软件输出格式为igs、stp等HYPERMESH或ANSA能识别的格式 几何模型参照TJI《有限元网格划分标准》进行有限元建模。 将有限元模型输出格式为ADAMS能识别的中性文件。 4、分析过程 4.1 建立有限元模型 根据设计部门提供的前后悬架数模,以单元长度10mm进行面网格划分,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质量控制参照《TJI有限元网格划分标准》。下文以前悬架为例说明。 图 1 有限元模型 将前悬架与底盘及车身连接的中心点作为关键点,用rbe2连接。 关键点 关键点

图 2 带关键点的前悬架有限元模型 4.2 强度工况模拟 将带关键点的有限元模型在PATRAN中设置,进行自由模态分析,通过NASTRAN计算得到 中性文件。

轿车前副车架设计及优化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轿车前副车架设计 全日制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承诺书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 是在导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学校和学院的有关规定由本人独立完成。文中所引用的观点和参考资料均已标注并加以注释。论文研究过程中不存在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和伪造相关数据等行为。如若出现任何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问题,本人愿意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承诺人(签名): 日期: 轿车前副车架设计 摘要 汽车轻量化设计是现代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课题围绕Roewe轿车前副车架采用镁合金的轻量化设计,实现平衡轿车驾驶的操控性和舒适性的目标。通过对轿车前副车架功能的分析,确立前副车架的设计方案,建立三维模型和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前副车架采用镁合金材料强度分析,并对于结构薄弱的位置提出优化思路。 研究过程中,首先了解了汽车轻量化设计的目的和方法,并学习前副车架的相关知识,明确其在汽车中的作用,前副车架的发展历史,功能设计要求,结构特点,型式,与车身连接方式,材料等,本课题的前副车架采用镁合金,文中也分析了镁合金的特性优点以及在汽车制造上的应用。然后建立了前副车架的三维模型。 接着对前副车架进行结构强度的理论分析,包括所受到的载荷类型和强度理论,确定载荷工况,为之后的有限元分析奠定基础。 在学习有限元分析理论和了解有限元分析法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之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hypermesh对前副车架的三维模型进行简化处理,网格划分,施加刚性连接和载荷工况,完成前副车架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在对前副车架进行强度分析后得出应力云图,并对其结构薄弱的位置提出优化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分析上,都对汽车行业零部件现代化开发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前副车架汽车轻量化镁合金有限元方法 DESIGN OF FRONT SUB-FRAME OF ROEWE CAR ABSTRACT Automotive lightweight design is an inexor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uto industry. In this paper, magnesium alloy is used to design the front sub-frame of Roewe car by lightweight technology to achieve the balance of control and comfort during the car driving. By analysing the function of front sub-frame, the design scheme is established, as well as the 3D model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Strength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to the front sub-frame of magnesium alloy and optimized idea is suggested to the weak link of the structure. I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first, the intention and method of automotive lightweight design are comprehended. The related knowledge of the front sub-frame has been learned, and also the function, the development ,the design requirement, the shape ,the type ,the connection with the car body and the material have been confirmed.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 and the application in the automotive manufacture of magnesium alloy is also analyzed. After that, a 3D model of front sub-frame is buil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