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心悸资料分析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心悸资料分析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心悸资料分析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心悸资料分析

1材料与方法1.1研究资料获得

资料采用内科心血管病于2009年10月到2011年3月间在临床中使用中药方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及其加减方对各种证型心悸的治疗病例150份.

1.2研究方法

1.2.1将150份病例资料根据临床症状进行相应

的辨证分型,首先将资料分为心阳不振型、

心虚胆怯型、痰火扰心型、阴虚火旺型、瘀阻心脉型和心血不足型六组.分别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和其加减方进行治疗.然后对相应治疗结果用表格的形式进行统计,内容包括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和其加减方

对心阳不振型、

心虚胆怯型、痰火扰心型、阴虚火旺型、瘀阻心脉型和心血不足型的有效例数与无效例数,并将上述数据做成相应数据表格.

1.2.2通过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将所得数据中属于明确有效的部分病例进一步进行整合,对病例中使用的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及其加减方中的各种药物进行分类并分析记录.1.3检测指标

通过150份临床病例对使用中药方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及其加减方对各种证型心悸具有针对性治疗的治疗效果的统计学数据.1.4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以数据表格方式进行统计,并通过卡方检验及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到相应结论.2中医及西医对心悸病因病机的认识

心悸,中医学病名,属于西医学心律失常范畴,很多疾病以心悸为突出症状,严重的威胁着现代人类的健康.西方医学认为本病是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出现异常.中

医认为心悸主要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

心神,心神不宁所致.心悸的病理性质主要有虚实

两方面.虚者有气、

血、阴、阳亏损,使心失滋养,而致心悸;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或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历代中医典籍都曾对心悸的成因以及治疗有过明确记载.

3临床中使用中药方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的组

成及加减情况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自《伤寒论》)桂枝(15g)炙甘草(30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

临床中各种证型心悸加减情况:心阳不振型加:原方使用心虚胆怯型加:远志(10g)酸枣仁(30g)心血不足型加:当归(10g)熟地(10g)龙眼肉(15)

阴虚火旺型加:生地(15g)麦冬(10g)黄连(10g)

瘀阻心脉型加:赤芍(10g)红花(10g)丹参(10g)

痰火扰心型加:全瓜蒌(15g)胆南星(15g)黄连(15g)

4心悸的证型及治疗药物的中医文献检索4.1心悸证型分类

中医学者对心悸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对于心悸的辨证分型,见仁见智,学说

众多.参照卫生部关于

“治疗心悸的临床指导原则”所确定的辨证标准,并结合临床实际,初拟设心阳不振型、心虚胆怯型、心血不足型、阴虚火旺型、瘀

阻心脉型、

痰火扰心型六类型.多数中药新药研究都以此分型为基础进行临床研究.

4.2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心悸的相关文献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心悸资料分析

宋玉霞

(赤峰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目的与方法:通过对临床上有关使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以及其加减等方剂对各种证型心悸病例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得到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对各种证型心悸治疗效果以及其药味加减依据,进而提升使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心悸的临床效果.本文探讨了通过对临床中使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以及其加减方治疗各种证型心悸的150份病例的对比及观察从而得到的相应结论.

关键词: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临床病例;各种证型心悸;资料分析中图分类号:R2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6-0051-02

Vol.28No.6

Jun.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6期(下)

2012年6月51--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 首先从桂枝加桂汤开始。【桂枝加桂汤】桂枝五两(君)生姜三两(臣)甘草二两(佐)大枣十二枚(佐)芍药三两(使)条文: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这是桂枝汤加大了君药桂枝的药量,从而加强桂枝药症的作用: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条文后说:“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桂枝加大用量,发散、降逆气和补中气的作用就大。桂枝发散力强,带动津液向全身体表发越、向外流动,经过汗和尿排出。因此,桂枝降冲逆,是释放上冲压力、使“气得旁流”的作用,没有表证的上气奔豚用了效果不好。尤其是对表邪很重的一些有汗出恶风的皮肤病,加大桂枝的用量,效果才好。加大桂枝的用量,散表通气而降逆,主要是发越法。生姜,主胸满咳逆上气,协助桂枝解表和降冲逆,单味生姜,量大一些水煎服,治水气上逆的眩晕效果就很好。甘草、大枣养中焦胃气津液,也降逆。芍药本身也有去水的作用,配合甘草,还缓急止痛。桂枝加桂汤主治的,是太阳表邪引起的上焦津液虚,下气趁机上逆,并不是下焦寒饮太盛,而是上下之气

不均衡了。所以,这个方子没加用温阳化饮的药。补一补津液,散一散外邪,释放一下上冲的压力就行了。桂枝这味药,有这么大的效用吗?答案是肯定的。仲景还有一个以桂枝为君的“至简之方”,就是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桂枝四两(君)甘草二两(佐)条文: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这个方的君药桂枝,具有温阳解表,降冲逆和补津液的作用;而蜜炙甘草,性质平和,甘滋生津,固护中土胃气。因此,由4两桂枝和2两炙甘草组成的本方,具备甘滋津液,温阳解表降逆的作用;可治疗津亏气逆合并表证的情况。在六纲,对治太阳病外感(伤寒或中风)证合并津亏。发汗过多,会伤及胃气津液,津液过损,上焦亏虚,下焦之气就会乘虚上逆,造成严重的心慌心悸,或心下胃脘部的悸动不安。这种悸动感属于虚性,得按则舒,这是桂枝甘草汤的典型症状。因此,桂枝甘草汤可以治疗阳虚而津亏的严重心悸,临床要注意辨证使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三两(君) 生姜三两(臣) 厚朴二两(臣) 杏仁五十枚(臣) 甘草二两(佐) 大枣十二枚(佐)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118条:“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历代医家多认为本方是治太阳病误火劫津复下、重伤心阳,以致心阳虚损而烦躁惊悸之主方。 火疗主要包括温针、烧针、灸法等,适用于沉寒锢冷的疾病。若不应使用火疗而误用之,导致的变证称为火逆。医者见病不愈,转而用下法,一误再误,致使心阳受损,神失所养,以致心神浮越,出现烦躁不安的症状,应选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之。 方中桂枝辛温,甘草甘温,二药合用,辛甘化阳,能温复心阳;甘草用量倍于桂枝,因心阳浮越,用药宜缓,而不宜过于辛散。龙骨、牡蛎同用固涩潜阳,收敛浮越之心阳,安神止烦。酌加黄芪、党参益气助阳,夜交藤、远志安神,益智仁固精缩尿,白芍敛阴。全方可补益心阳,安神定悸。 伤寒学家陈亦人在《伤寒论求是》中将该条文与112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并提:“118条和112条皆是心阳损伤,一则程度较轻,仅出现心神烦扰的烦躁;一则程度较重,遂出现心神浮越的惊狂,卧起不安。因此,两者皆治以温通心阳,重镇安神。一则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剂量很小,一则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实际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用量增大的加味方,加生姜、大枣以调补脾胃,加蜀漆以劫痰开结。” 根据‘心藏神’的脏象学说,烦躁、惊狂等精神症状属于心病范围。心血管神经症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该病症状多变而经检查无客观疾病证据,尤其常见于更年期妇女当中,给患者身心造成很大的痛苦。神经官能症,凡是符合心阳虚而心神烦扰的病机,均可使用桂甘龙牡化裁治疗。

伤寒杂病论方剂.doc

《伤寒杂病论》部分方剂 1 桂枝汤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 2桂枝加葛根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葛根四两 3 桂枝加附子汤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炮附子一枚 4 桂枝去芍药汤方: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5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炮附子一枚 6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一两芍药一两生姜一两甘草一两麻黄一两大枣四枚 杏仁二十四个 7桂枝二麻黄一汤方:桂枝一两十七铢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生姜一两六铢 杏仁二十六个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 8白虎加人参汤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甘草三两粳米六和人参二两 9桂枝二越婢一汤方:桂枝十八铢芍药十八铢甘草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大枣四枚 麻黄十八铢石膏二十四铢 10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茯苓三两白术三两大枣十二枚 11 甘草干姜汤方:炙甘草四两干姜二两 12 芍药甘草汤方:白芍药四两炙甘草二两 13 调胃承气汤方:大黄四两炙甘草二两芒硝半斤 14 四逆汤方: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 15葛根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16葛根加半夏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二两 大枣十二枚生半夏半斤 17葛根黄岑黄连汤方:葛根半斤炙甘草二两黄岑三两黄连三两 18麻黄汤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 19大青龙汤方:麻黄六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二两杏仁五十个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 石膏如鸡子大碎 20小青龙汤方:麻黄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干姜三两炙甘草三两桂枝三两 五味子半斤半夏半升 21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方 :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厚朴二两 杏仁五十枚 22 干姜附子汤方 : 干姜一两附子一枚 23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方: 桂枝三两芍药四两炙甘草二两人参三两生姜四两 大枣十二枚 24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 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二两石膏半斤 25 桂枝甘草汤方 : 桂枝四两炙甘草二两 26 桂枝甘草茯苓大枣汤方 : 茯苓半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五枚桂枝三两 27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厚朴半斤生姜半斤半夏半斤人参一两炙甘草二两 28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二两甘草二两 29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 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附子二枚 30 茯苓四逆汤方 : 茯苓六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 31 五苓散方 : 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白术十八铢 32 茯苓甘草汤方 : 茯苓二两桂枝二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一两 33 栀子豉汤方 : 栀子十四枚香豉四合

名老中医刘渡舟“苓桂术甘汤”

名老中医刘渡舟“苓桂术甘汤” 经方奇谈:名老中医刘渡舟“苓桂术甘汤”运用拾萃 众诊健康2016年8月17日苓桂术甘汤,首见于《伤寒论》(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关于本方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众口一词,皆认为是治疗“脾虚兼水饮”的主治方剂。如《方剂学》把本方归入祛湿剂之温化水湿类。认为其功能是温化痰饮,健脾利湿。《伤寒论讲义》认为本方所治之证是脾阳虚兼水气上冲,治当温阳健脾,利水降冲。《金匮要略讲义》“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根据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的论述,把本方作为治疗痰饮“温药和之”的代表方剂。《中医内科学》则用本方治疗痰饮之脾阳虚型和呕吐之痰饮犯胃型。而刘渡舟教授则紧紧抓住“水气上冲”这一基本病机,用本方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用本方治疗心脏病,独辟蹊径,临床疗效卓绝,并加减出一系列方剂,实为中医治疗心脏病的又一奇葩。 1、治疗心脏疾病 刘渡舟教授曾经感叹,近世医者,只知“心主血脉”“诸脉系于心”,临床一见心脏病,每以大剂活血,欲通心血管之,瘀塞。不知心为阳中之太阳,其生理特点,是以阳气为先,而并非

以血脉为先。心主血脉、主神志,必须建立在心阳督守之下来完成,心脏的阳气旺盛,搏动有力,方能保证其他作用的顺利实现。阳气一虚,则阴霾笼罩,君主不能用事,,正如朝中奸臣当道,国安能太平?治病之法,与治国同理,必须去小人,树正气,方能国泰民安。治国须先君主明,治病须先阳气通,阳气者,心脏之功能也,心脏功能正常,瘀血焉能产生,气行则血行也。 据临床所见,多种心脏病均由阳气虚损,水气上冲所致。心脏病而由水气上冲所致者,刘渡舟教授谓之“水心病”总由心、脾、肾阳虚,水不化气而内停,成痰成饮,上凌无制为患。心阳虚衰,君主失位,坐镇无权,水气因之上冲,则见胸痛、心悸、胸闷短气等证候。临床辨识此病,当注意色、舌、脉证的变化,面色多见黎黑,此为“水色”或皮,里肉外出现类似“色素沉着”之黑斑,名为水斑。舌质淡嫩,苔水滑欲滴。脉或弦、或沉、或沉弦并见,病重时见脉结代或沉伏不起。心脏病既然其病机为阳虚水气上冲,治疗当然应予温阳利水降冲之法。 刘渡舟教授根据《伤寒论》论述,认为67条“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即头眩,脉沉紧”乃水气上冲的典型症状,与“水心病”的临床表现不谋而合。所以,选择苓桂术甘汤作为主治方剂,经过数十年的临床验证,疗效显著,充分体现了刘渡舟教授对经方的深刻理解和临床功底之深厚。

桂枝汤类方歌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一、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 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 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 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十五、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十七、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 十八、去桂加白术汤: 去桂加术大便硬,寒湿相搏身疼痛。术附姜枣加甘草,三阴都尽冒始应。 十九、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芍腹痛诊,此病原来属太阴。慢性菌痢久不已,脉沉弦缓是指针。 二十、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大黄治腹痛,太阴阳明表里病。调和气血泻结滞,胃弱之人宜慎用。 二十一、桂枝人参汤: 人参汤方即理中,加桂后煎力方增。痞利不解中寒甚,温中解表建奇功。 麻黄汤类方歌(八首) 一、麻黄汤: 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二、大青龙汤: 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不汗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三、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 五、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连轺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六、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七、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此方原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安康。 八、麻黄升麻汤: 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 葛根汤类方歌(三首) 一、葛根汤: 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有什么作用呢

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有什么作用呢白术和甘草是两种很常见的中草药,白术具有通经活络治疗胸口发闷,那么甘草可以止咳化痰,治疗胸闷气短,所以这两种药材的结合,是可以发挥很多不同的效果的,我们都知道白术和甘草很常见,可是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厚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有什么作用呢!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茯苓12g 桂枝9g 白术6g 炙 甘草6g 、 上4味,以水1200ml,煮取600ml,去渣,分3次温服。 (功效]温中降逆,化饮利水. (主治) 主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头目眩晕,身振振摇,苔白

滑,脉沉紧或沉滑。 副证:短气,心悸,咳喘,呕吐清水痰涎。 (临证加减) 1.呕吐痰涎者,加制半夏,以温化痰涎,降逆止呕;痰多, 加陈皮,以理气化痰;若脾气虚者,加党参、黄芪、怀山药以姜 气补脾。 2.痰饮眩晕:脾胃阳虚者,加台党参;脾虚相火上逆者, 加白芍;白带多腰重者,除重用茯苓、白术外,加山药、芡实, 恶心重者,加姜半夏、陈皮. 3.寒湿泄泻:泻水频频者,茯苓、白术各用至30g;兼寒

邪腹痛重者,加干姜;肝郁气滞者,加木香、白芍。 4.白带:腰痛重者,加杜仲、川断、狗脊;胸脘胀满者, 加木香、香附;大便溏泻者,茯苓、白术加至30g;下元虚寒作 痛者,加干姜、附子。 5.水饮:小便不利者,加猪苓、车前子、泽泻;兼痰者, 加陈皮、川贝母、半夏。 要知道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有什么作用呢,具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如有脾胃虚弱,身体乏力者可服用来治疗身体,提高身体抵抗力,手脚冰冷,小便异常,身体虚弱的朋友们同样可以服用白术甘草,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的朋友服用甘草可缓解病情。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的种类有很多,它们都是由常用的养生药材混合制成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药效有哪些吧。 【处方】 桂枝芍药生姜各9克甘草6克大枣12枚龙骨牡蛎各9克 【功能主治】 平补阴阳,潜镇固摄。治虚劳阴阳两虚,夜梦遗精,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象极虚芤迟,或芤动微紧;亦治下焦虚寒,少腹拘急,脐下动悸之遗尿证。 【用法用量】 上七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上 【别名】 桂枝龙骨牡蛎汤、龙骨汤、桂枝牡蛎汤、龙骨牡蛎汤

【处方】 桂枝3两,芍药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龙骨3两,牡蛎3两。 【功能主治】 调阴阳,和营卫,兼固涩精液。燮理阴阳,交通心肾。主男子失精,女子梦交,自汗盗汗,遗尿。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脉得诸芤动微紧。心悸多梦,不耐寒热,舌淡苔薄,脉来无力者。 【用法用量】 桂枝龙骨牡蛎汤(原书同卷)、龙骨汤(《外台》卷十六引《小品方》)、桂枝牡蛎汤(《圣济总录》卷九十一)、龙骨牡蛎汤(《广嗣纪要》卷二)。 【注意】 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冷水。 【各家论述】 ①《医门法律》:用桂枝汤调其营卫羁迟;脉道虚衰,加龙骨、牡蛎涩止其清谷、亡血、失精。一方而两扼其要,诚足宝也。②

《金匮要略论注》:桂枝、芍药,通阳固阴;甘草、姜、枣,和中、上焦之营卫,使阳能生阴,而以安肾宁心之龙骨、牡蛎为辅阴之主。③《医方集解》:桂枝、生姜之辛以润之,甘草、大枣之甘以补之,芍药之酸以收之,龙骨、牡蛎之涩以固之。 【临床应用】 ①遗尿《金匮要略今释》引《橘窗书影》:幕府集会酒井六三郎,年18。遗尿数年,百治罔效。余诊之,下元虚寒,小便清冷,且脐下有动,易惊,两足微冷。乃投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兼服8味丸,数日而渐减,服经半年而痊愈。桂枝加龙骨牡蛎,本为治失精之方,一老医用此治愈老宫女之屡小遗者;和田东郭用此治愈高槻老臣之溺闭;服诸药不效者,余用此治遗尿,屡屡得效。 ②遗精《经方实验录》:邹萍君,年少时染有青年恶习,久养而愈。本冬遗精又作,服西药先二星期甚适,后一星期无效,更一星期服之反剧。精出甚浓,早起脊痛头晕,不胜痛苦,自以为中、西之药乏效。余予桂枝、白芍各3钱,炙草2钱,生姜3大片,加花龙骨6钱、左牡蛎8钱,以上2味打碎,先煎2小时。1剂后,当夜即止遗,虽邹君自惧万分,无损焉。第3日睡前,忘排尿,致又见1次。以后即不复发,原方加减,连进10剂,恙除,精神大振。计服桂枝、芍药各3两,龙骨6两,牡蛎8两矣。③盗汗《经方实验录》:吴兄凝轩,昔尝患盗汗之恙,医用浮小麦、麻黄根、糯稻根以止其汗。顾汗之止仅止于皮毛之里,而不止于

阳虚心悸妙方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c9576758.html, 阳虚心悸妙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作者:王付 来源:《家庭医学》2005年第01期 心悸又称心慌,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病证之一。由于引起心悸的原因诸多,所以治疗心悸一定要审明病变证机,以法采用合理有效的方药治疗,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是笔者在临床中治疗阳虚心悸证的常用方,治疗效果比较理想。譬如刘某经常心悸,并经西医诊断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屡屡服用中西药,治疗效果总是时好时坏。笔者根据病证表现而辨为阳虚心悸证,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约20余剂,数年心悸得以解除,之后复经心电图等检查,一切均恢复正常。同时还要指出,心悸病变证机若非阳虚,不能用此方治疗,若逆而用之,不仅没有治疗作用,反而还会引起其他变化。对此要特别引起重视。 [方药组成] 桂枝10克,甘草10克,龙骨18克,牡蛎18克。 [用法服法] 本方既可作酒剂,又可作为汤剂。酒剂制法是:白酒800毫升,将上述4味药纳于酒中,密封约1周后,即可服用,每次服用约5~10毫升左右,病轻者每晚服1次,病重者早晚各服1次,10天为1疗程,病轻者服用1~2个疗程,病重者3~4个疗程。若欲巩固治疗效果,也可断断续续服用。汤剂制法是将上述6味药置于砂锅内,加水约500毫升左右,煎煮约50分钟,取药汁去药渣,即可服用。用药10天为1疗程。病轻者需服用1~2疗程,病重者需服用3~4疗程。 [作用特点] 温阳益气,重镇安神。 [临床运用] 阳虚心悸证:心悸,胸闷,气短,恶寒,手足不温,舌淡苔薄白,脉弱。 [加减用药] 若气虚明显者,加人参、白术;若气短者,加黄芪、山药;若胸闷明显者,加蛤蚧、木香;若心烦者,加知母、百合;若胸满者,加甘松、香附;若梦多者,加酸枣仁、磁石;若手足发凉者,加附子、细辛;若有脑病者,加元胡、五灵脂;若舌苔腻明显者,加薤白、瓜萎等。 [临床扩大应用] 急、慢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大动脉灸,浅静脉炎,心律失常,神经衰弱,末梢神经炎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均可以本方治疗。 [使用注意] 1.阴虚内热者,禁用本方;

刘志杰 经方病案

《刘志杰经方医案》-心悸案23 心悸案 常某,女,26岁。 初诊日期:2010.4.22 主诉:心悸气短20余天。 刻诊:阵发性心悸气短,眩晕,胸闷,呃逆,肌肉瞤动,畏寒脚凉,腰腹凉,尿黄,便秘,舌淡胖,苔白腻,左脉沉弦,右脉寸沉弦,关尺浮弦。这个简单,分析吧。 郭红兰:太阴病,苓桂术甘汤。 俞坤琴:太阴寒阴 王荣生:饮,滞太阴阳明真武汤 谢国贤:太阴阳明 高海荣:苓桂术甘汤+肾着汤+真武汤 俞坤琴:太阴寒阴上逆兼阳明中焦水热互结,苓桂术甘+? 吴海棠:太阴少阴苓桂术甘汤,真武汤 杜圣昌:少阴太阴阳明属厥阴大黄附子汤+真武汤+苓桂术甘汤 景方建:太阴饮滞,苓桂术甘+桔枳姜汤 朴玲玲:太阴阳明肾着汤+真武汤 淮国栋:太阴阳明属厥阴 李锋:太阴阳明苓桂术甘汤+真武汤 王阳辉:少阴太阴苓桂术甘汤+真武汤 王芳平:真武汤加旋复代赭汤 禤宝子:苓桂术甘+小柴胡汤+肾着汤 都还算是比较接近。应该是:苓桂术甘汤+真武汤+肾着汤。凡是见到眩晕、心悸、胸闷的,都要首先考虑苓桂术甘汤和真武汤。苓桂术甘汤证,临床是太多了。要是寒饮盛而有少阴虚寒的,就要考虑真武汤。这个病人,去医院检查,说是阵发性心动过速。她一上楼,或者躺着突然起来,或者稍微剧烈活动,就会心悸气短的要命,伴随着头晕。从脉象上看,脉弦,这是寒饮脉,双弦为寒,寒必

有饮。舌象上,舌淡胖,苔白腻,也支持水饮。我就问她,浑身肌肉跳动吗,她说是确实比较严重。好了,第一印象,是个真武汤证。继续问她,怕冷吗?脚凉吗?她说,“畏寒脚凉,腰腹凉”。少阴的寒象,也出来了。更加证实,符合真武汤证了。 1、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膶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病人呃逆,没有其它痞证症状伴随,可以认定为水饮上逆,属于真武汤的“或呕”的病机。那么,眩晕,胸闷,呃逆,这组症状,又很符合苓桂术甘汤证。 1、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晕,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揺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2、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3、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 呃逆,是不是又是“气上冲胸”的一种情况呢?大家临床的思路要放开,要辨病机。呃逆,与“呕”、“气上冲胸”,是一类病机。腰腹发凉,脚凉,这又是符合肾着汤的病机。“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 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病人的右脉寸沉弦,关尺浮弦,关尺浮弦,代表中下焦有风湿之邪。实际上,病人也说,右侧腰腿有时冷痛。最后一个症状,“尿黄,便秘”,这是还夹有下焦阳明实热。那么,她有了少阴、太阴、阳明症状,我们可以定性为属厥阴病了。阳明的问题如何解决?攻下吗?不行,人家以虚寒水饮为主,阳明症候也不重,无所苦啊,还是以温化为主,何况,真武汤中的芍药,可以对治这个问题。芍药不但止腹痛,也能去阳明不严重的里实。既然这样,我们就用真武汤合苓桂术甘

灵活运用桂村甘草汤治疗心阳不足中气受损

桂村甘草汤的应用 一、什么是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汤,就是由桂枝与甘草二味药合起来所组成的 中药方剂。在这两味药中,桂枝有着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的作用,当然桂枝亦有解半表半里的作用,但就桂枝甘草汤来说,桂枝只在本方中起着温通胸阳的作用;甘草,在本方中应该是经过炙炒而使用的,故而甘草在本方中是起着补中益气的作用。由此看来,桂枝甘草汤,就是用来治疗心阳不足中气受损的主要方剂。 二、桂枝甘草汤的来历 桂枝甘草汤,虽然说只有二味组成,可它是仲景先生在《伤寒论》中的一个名方。它是仲景先生在《伤寒论》 中论及太阳病的兼变症时所谈及的太阳经虚寒证时所拟 列的一个方剂。其原文是这样说:“发汗太多,病人手 交叉覆盖在胸部,心下跳动不安,而欲得按捺的,用桂枝甘草汤主治。”这就是说,在太阳病的发病与治疗过程中,由于误治或者延治导致发汗过多而损伤心脏的阳气,对此应该采用桂枝甘草汤的论治。我们知道,太阳病,由于邪在肌表,汗之要有尺度,不可发汗过多。这是因为,汗乃心之液,由蒸化津液而成,即所谓“阳加于阴谓之汗”。然而过汗必然损伤心阳,心阳损伤,心脏必定失去阳气的庇护,故心中悸动不宁,而欲得按捺,

借叉手冒心之按,以安定心悸之症,此乃外有所护,则内有所持之故也,亦即虚则喜按之意。治用桂枝甘草 汤补益心阳。但本症在临床所见也常伴有“胸闷不适以及怕冷” 的症状。然而从原文分析可以看出,“发汗过多”是叙述病因的;“叉手自冒心”是叙述病症的;“心下悸欲得按”是叙述病情的;“桂枝甘草汤”是叙述治法方药的。这正如钱天来名家所说:阳本受气于胸中,故腹中为气之海,上通于心肺而为呼吸,位处心胸之间,发汗过多,则阳气散亡,气海空虚,所以叉手自冒覆其心胸,而心下觉惕惕悸动也。凡病之实者,皆不可按,按之则或满、或痛而不欲受也。此以误汗亡阳,心胸真气空虚而悸动,故欲得按也。 这就是桂枝甘草汤的来历。 三、桂枝甘草汤的功能、组成、所治病机、临床应用 桂枝甘草汤:补益心阳。 症状: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下悸,欲得按者。 功能:温补心阳,驱胸中寒。 组成:桂枝四两甘草二两炙以上二味,水三升,煮 取一升,顿服。 简介:柯琴曰:汗出多,贝忧、液虚中气馁,故悸叉手自 冒,则外有所卫,得按则内有所依,如此不堪之状,望 之而知其虚矣,桂枝本荣分药,得麻黄,则令荣气外发

范红江桂枝龙骨牡蛎汤

经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学习心得体会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药物组成: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笔者曾结合脉象反复研读此方,悟得一些学习体会,并有机会将这一体会加以应用。现将这一临床应用和学习体会分述如下: 韩某,女,25,2014级中药研究所硕士生。初诊时:2014.10.4自诉半年多来,失眠且多梦,常心烦,经量正常,经色暗而伴有血块,经期延后且经期便血。祥问之,告余便秘多年。余观之,面色晦滞而暗。抚其脉,左脉微弱,右脉浮弦数有力而按之却空。望其舌,舌边尖红,苔薄黄。余投之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当归,川芎,熟地,丹皮,炒枣仁。处方如下:桂枝15g、白芍15g、生姜10片、大枣6枚、龙骨20g、牡蛎20g、当归20g、川芎10g、熟地20g、丹皮30g、炒枣仁30g。十剂。然病患告余,汤剂不便,欲在医院做成颗粒,余以为颗粒效果当不如汤剂,但尊病患之愿,嘱其可试之,并告之颗粒药效或不如汤剂。二诊时,告余医院将汤剂提取成30小包颗粒,早晚各服一小包,连续服用半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较沉,大便正常。并特别提到,其舍友告之面色明显转亮。观其脉,左脉沉细,右脉略浮而空感显减。望其舌,舌尖略红,舌苔略薄黄。原方龙骨牡蛎加至40g,再进十剂,依旧颗粒半月余。后告余服用第七付颗粒时,经来血块无,且经期无便血。现状态佳。 按语:《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阳互守,阴阳可正常维系,此出于脉,则脉平和;阴不敛阳出于脉,则左脉必弱,右脉必浮弦而空。方中用桂枝汤扶脾阳,龙骨牡蛎固肾阴[1],阴不敛阳之状态大多神经过敏,易于兴奋,龙骨牡蛎不独性善收敛,更为镇静安神之良药[2],并收敛真阴、镇摄浮阳,且制、压脉之浮弦。覌仲师治疗惊狂,皆用此药,故知其有镇静之力。当归、川芎、熟地合白芍意在用四物汤补其已空脉道之阴血。炒枣仁补养肝血意在补其阴血不足。阴虚生内热,阳气外张,故脉浮弦且舌边尖红,故用丹皮清阴虚之热而制浮弦。脉、症、药相应,故能收效。 结语:翻阅注家,然认为原方主治治遗精者不在少数,如丹波氏认为小品之文,出于《外台·虚劳梦泄精门》,云:小品龙骨汤,疗梦失精;《方极》云: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失精而胸腹有动者,兼用应钟;《类聚方广义》云:妇人心气郁结,胸腹动甚......鬼交漏精...多有此证,宜此方;而《橘窗书影》有治遗尿的记载。多从证或病的角度切入,将此方应用范围局限化了。笔者曾结合自己对脉的喜好及笔者所学潜心研读此方,并从脉象角度切入及体会此方。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为阳;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阳道常饶,浮、大、数、滑、动比之平脉有余,故谓之阳;阴道常乏,沉、涩、弱、弦、微比之不及平脉,故谓之阴。而脉浮、大、微、弱皆为劳,结合原条文中清谷、亡血、失精之“脉极虚芤迟”及“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之症,认为本在真阴不足,脉极虚芤迟当是阴血不足无疑,梦交当是真阴不足、阳气浮于上,失精为阴血益虚,相火益炽。故悟得此方真义是阴不敛阳,按此病机当得其脉象是阴不敛阳、阳浮阴弱之脉。当时研读此方却存疑问,但幸得一机会将之应用,并收效显著,心中疑惑开始悬解。覌仲师之书,仲师十分重视脉象,应当是以脉为主、平脉辨证,脉、症、药一体,如今的方证对应对脉象几近忽视甚至废而不用,这种不重视脉象的方证对应或未全面理解仲师本意。然诸多经方未给出脉象,如何意会没有明确给出脉象之经方?我认为可以通过研读仲师之方,分析其病机及药物,通过对脉象的想象力,运用象形思维,合理推断其脉象,为提高临床应用水平提供保障。故我们在研读经方时,当于无字之处求之。我们试想:其他内伤疾病但凡见阴不敛阳,阳浮阴弱之脉,是否可以考虑用本方加减?而这样就远远扩大了桂枝龙骨牡蛎汤应用范围,而不拘泥于一方方证。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心悸资料分析

1材料与方法1.1研究资料获得 资料采用内科心血管病于2009年10月到2011年3月间在临床中使用中药方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及其加减方对各种证型心悸的治疗病例150份. 1.2研究方法 1.2.1将150份病例资料根据临床症状进行相应 的辨证分型,首先将资料分为心阳不振型、 心虚胆怯型、痰火扰心型、阴虚火旺型、瘀阻心脉型和心血不足型六组.分别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和其加减方进行治疗.然后对相应治疗结果用表格的形式进行统计,内容包括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和其加减方 对心阳不振型、 心虚胆怯型、痰火扰心型、阴虚火旺型、瘀阻心脉型和心血不足型的有效例数与无效例数,并将上述数据做成相应数据表格. 1.2.2通过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将所得数据中属于明确有效的部分病例进一步进行整合,对病例中使用的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及其加减方中的各种药物进行分类并分析记录.1.3检测指标 通过150份临床病例对使用中药方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及其加减方对各种证型心悸具有针对性治疗的治疗效果的统计学数据.1.4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以数据表格方式进行统计,并通过卡方检验及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到相应结论.2中医及西医对心悸病因病机的认识 心悸,中医学病名,属于西医学心律失常范畴,很多疾病以心悸为突出症状,严重的威胁着现代人类的健康.西方医学认为本病是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出现异常.中 医认为心悸主要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 心神,心神不宁所致.心悸的病理性质主要有虚实 两方面.虚者有气、 血、阴、阳亏损,使心失滋养,而致心悸;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或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历代中医典籍都曾对心悸的成因以及治疗有过明确记载. 3临床中使用中药方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的组 成及加减情况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自《伤寒论》)桂枝(15g)炙甘草(30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 临床中各种证型心悸加减情况:心阳不振型加:原方使用心虚胆怯型加:远志(10g)酸枣仁(30g)心血不足型加:当归(10g)熟地(10g)龙眼肉(15) 阴虚火旺型加:生地(15g)麦冬(10g)黄连(10g) 瘀阻心脉型加:赤芍(10g)红花(10g)丹参(10g) 痰火扰心型加:全瓜蒌(15g)胆南星(15g)黄连(15g) 4心悸的证型及治疗药物的中医文献检索4.1心悸证型分类 中医学者对心悸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对于心悸的辨证分型,见仁见智,学说 众多.参照卫生部关于 “治疗心悸的临床指导原则”所确定的辨证标准,并结合临床实际,初拟设心阳不振型、心虚胆怯型、心血不足型、阴虚火旺型、瘀 阻心脉型、 痰火扰心型六类型.多数中药新药研究都以此分型为基础进行临床研究. 4.2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心悸的相关文献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心悸资料分析 宋玉霞 (赤峰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目的与方法:通过对临床上有关使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以及其加减等方剂对各种证型心悸病例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得到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对各种证型心悸治疗效果以及其药味加减依据,进而提升使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心悸的临床效果.本文探讨了通过对临床中使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以及其加减方治疗各种证型心悸的150份病例的对比及观察从而得到的相应结论. 关键词: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临床病例;各种证型心悸;资料分析中图分类号:R2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6-0051-02 Vol.28No.6 Jun.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6期(下) 2012年6月51--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118条:“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历代医家多认为本方是治太阳病误火劫津复下、重伤心阳,以致心阳虚损而烦躁惊悸之主方。 火疗主要包括温针、烧针、灸法等,适用于沉寒锢冷的疾病。若不应使用火疗而误用之,导致的变证称为火逆。医者见病不愈,转而用下法,一误再误,致使心阳受损,神失所养,以致心神浮越,出现烦躁不安的症状,应选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之。 方中桂枝辛温,甘草甘温,二药合用,辛甘化阳,能温复心阳;甘草用量倍于桂枝,因心阳浮越,用药宜缓,而不宜过于辛散。龙骨、牡蛎同用固涩潜阳,收敛浮越之心阳,安神止烦。酌加黄芪、党参益气助阳,夜交藤、远志安神,益智仁固精缩尿,白芍敛阴。全方可补益心阳,安神定悸。 伤寒学家陈亦人在《伤寒论求是》中将该条文与112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并提:“118条和112条皆是心阳损伤,一则程度较轻,仅出现心神烦扰的烦躁;一则程度较重,遂出现心神浮越的惊狂,卧起不安。因此,两者皆治以温通心阳,重镇安神。一则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剂量很小,一则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实际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用量增大的加味方,加生姜、大枣以调补脾胃,加蜀漆以劫痰开结。” 根据‘心藏神’的脏象学说,烦躁、惊狂等精神症状属于心病范围。心血管神经症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该病症状多变而经检查无客观疾病证据,尤其常见于更年期妇女当中,给患者身心造成很大的痛苦。神经官能症,凡是符合心阳虚而心神烦扰的病机,均可使用桂甘龙牡化裁治疗。 心悸的主要病机是心之气、血、阴、阳亏虚,兼夹气滞、血瘀、痰浊、寒凝。心属火,主温通,为阳中之阳。故心以阳气为用,心之阳气推动心血,温通全身,生机不息。若心阳不足,血液运行无力,瘀滞不畅,则精神不振,心神不宁。临床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被用于治疗多种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心房纤颤、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等,亦有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与炙甘草汤、酸枣仁汤合用,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风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所致的室性早搏,均有较好疗效。 失眠的病机关键在于阴阳失和。《素问·生气通天论》明确指出,“阳气者, 精则养神, 柔则养筋”, 阳气充足是神安志和的基础; 同时,“阳气者, 烦劳则张”, 阳气因心身烦劳而张弛虚散; 阳气虚微, 阴寒内盛, 逼阳外越, 阳不得入于阴, 因此不能入寐。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是仿桂枝汤调和阴阳, 将桂枝甘草汤变其用量之比例, 改温补心阳之剂为交通阴阳之方, 再加龙骨、牡蛎组成,临证效佳。其桂枝用量小,不足以补心阳, 但是可引心阳下交于肾; 甘草用量倍于桂枝, 重在补中益气、滋养血脉, 使阴津充而上奉以养神, 则阳有所附, 此调和阴阳治本之法; 牡蛎、龙骨育阴潜阳、宁心安神, 加之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 均属治标之策。诸药合用, 则标本兼顾, 阴阳相交, 则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之失眠症自然可平。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临床运用广泛,可用于治疗心悸、虚烦、脏躁、失眠、遗精、阳萎等证,其组方蕴涵了阴阳平衡、动静结合、升降互补、刚柔相济、相反相成的配伍思想,心阳虚损所引起的病证均可以此加减化裁。

《伤寒论》中出现最多的经方

48 承气汤方 29 桂枝汤方 27 小柴胡汤方 12 五苓散方 12 四逆汤方 10 麻黄汤方 9 白虎汤方 8 大陷胸汤方 8 理中汤方 6 小青龙汤方 6 吴茱萸汤方 6 白虎加人参汤方 5 小建中汤方 5 大柴胡汤方 5 抵挡汤方 5 栀子豉汤方 4 瓜蒂散方 4 小半夏汤方 4 猪苓汤方 4 甘草干姜汤方 3 大青龙汤方 3 葛根汤方 3 甘草泻心汤方 3 泻心汤方 3 桔梗汤方 3 肾气丸方 3 十枣汤方 3 通脉四逆汤方 3 附子汤方 3 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方2 桂枝甘草汤方 2 桂枝加芍药汤方 2 桂枝加芍药大黄汤方 2 桂枝加葛根汤方 2 桂枝加黄芪汤方 2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2 芍药甘草汤方 2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2 桂枝人参汤方 2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2 炙甘草汤方 2 奔豚汤方 2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2 当归芍药散方 2 麻黄加白术汤方 2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2 越婢加白术汤方 2 甘草麻黄汤方 2 柴胡桂枝汤方 2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2 黄芩汤方 2 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方 2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 2 茯苓甘草汤方 2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2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2 真武汤方 2 猪膏乱发煎方 2 下瘀血汤方 2 茵陈蒿汤方 2 理中丸方 2 理中加附子汤方 2 白通汤方 2 乌梅丸方 2 桃花汤方 2 竹叶石膏汤方 2 栀子干姜汤方 2 黄连阿胶汤方 2 黄土汤方 2 白头翁汤方 2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 2 赤小豆当归散方 1 桂枝加桂汤方 1 桂枝加附子汤方 1 桂枝加附子当归细辛人参干姜汤方1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1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1 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方 1 桂枝去芍药汤方 1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1 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方 1 桂枝去芍药加牡蛎龙骨救逆汤方1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 1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1 桂枝芍药知母甘草汤方 1 桂枝附子汤方

《伤寒杂病论》经典配方

《伤寒杂病论》原方 1桂枝汤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 2桂枝加葛根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葛根四两 3桂枝加附子汤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炮附子一枚4桂枝去芍药汤方: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炮附子一枚6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一两芍药一两生姜一两甘草一两麻黄一两大枣四枚 杏仁二十四个 7桂枝二麻黄一汤方:桂枝一两十七铢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生姜一两六铢 杏仁二十六个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 8白虎加人参汤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甘草三两粳米六和人参二两 9桂枝二越婢一汤方:桂枝十八铢芍药十八铢甘草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大枣四枚 麻黄十八铢石膏二十四铢 10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茯苓三两白术三两 大枣十二枚 11甘草干姜汤方:炙甘草四两干姜二两 12芍药甘草汤方:白芍药四两炙甘草二两 13调胃承气汤方:大黄四两炙甘草二两芒硝半斤 14四逆汤方: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 15葛根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16葛根加半夏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二两 大枣十二枚生半夏半斤 17葛根黄岑黄连汤方:葛根半斤炙甘草二两黄岑三两黄连三两 18麻黄汤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

19大青龙汤方:麻黄六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二两杏仁五十个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石膏如鸡子大碎 20小青龙汤方:麻黄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干姜三两炙甘草三两桂枝三两 五味子半斤半夏半升 21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厚朴二两 杏仁五十枚 22干姜附子汤方:干姜一两附子一枚 23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方:桂枝三两芍药四两炙甘草二两人参三两生姜四两 大枣十二枚 24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二两石膏半斤 25桂枝甘草汤方:桂枝四两炙甘草二两 26桂枝甘草茯苓大枣汤方:茯苓半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五枚桂枝三两 27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厚朴半斤生姜半斤半夏半斤人参一两炙甘草二两 28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二两甘草二两 29芍药甘草附子汤方: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附子二枚 30茯苓四逆汤方:茯苓六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 31五苓散方: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白术十八铢 32茯苓甘草汤方:茯苓二两桂枝二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一两 33栀子豉汤方:栀子十四枚香豉四合 34栀子甘草豉汤方:栀子十四枚甘草二两香豉四合 35栀子厚朴枳实汤方:栀子十四枚厚朴四两枳实四合 36栀子干姜豉汤方:栀子十四枚干姜二两香豉四合 37真武汤方: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白术二两炮附子一枚 38禹余粮丸方:禹余粮四两人参三两附子二枚五味子三合茯苓三两干姜三两

桂枝汤

试从桂枝、芍药、甘草药证的角度,认识桂枝汤的应用 1.从桂枝汤的核心药物(桂枝、芍药、甘草),分析其药证主治 桂枝汤,主治自汗出、气上冲、腹痛、羸瘦而悸者。 《本经》谓:①桂枝“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②芍药“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③甘草“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黄煌教授总结古今药证,阐释为:①桂枝主治气上冲;②芍药主治挛急,尤以脚挛急、腹中急痛、身疼痛为多;③甘草主治羸瘦,兼治咽痛、口舌糜碎、咳嗽、心悸以及躁、急、痛、逆诸症。 1.1桂枝主治气上冲。 1.1.1气上冲与出汗 气上冲,是患者的自我感觉,其组成有二:①上冲感,即气从少腹上冲胸,病人的咽喉、胸膺部、腹部有突发性的气窒感、胀痛感,甚至呼吸困难、喘促、出冷汗、烦躁乃至晕厥;②悸动感,即自觉心悸,按压后舒适,或病人全身出现搏动感或感觉到明显的脐腹部的跳动感,甚至晕厥,此外,颈动脉的搏动感,也可以看做是气上冲。许多循环系统疾病的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功能不全、心率失常、低血压等,以及消化道疾病等均可以出现气上冲样的症候群。 气上冲与惊恐相关。这种惊恐,多伴有冷汗淋漓、心悸、入夜多梦或多恶梦,男子易出现性梦遗、早泄等,女子多为梦交、带下淋漓等。仲景常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或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气上冲还与腹痛相关。腹痛呈阵发性,也伴有多汗、心悸等,患者多消瘦、腹壁薄而无力,但按之表皮较硬,所谓“腹中急痛”。仲景常用桂枝加桂汤、或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等。 桂枝汤与出汗相关。桂枝汤的汗出,一种情况为服用麻黄等发汗药物以后,汗出如洗,并伴有心悸、烦躁不安、乏力等;一为自动出汗,即天气并不热,也未服用发汗药物,但尚微微汗出,而汗出又恶风畏寒、关节疼痛、烦躁不安等。前者可用桂枝甘草汤,后者则用桂枝汤。由于误用麻黄常导致心悸、汗出厥逆,所以配伍桂枝以防止汗多亡阳,是仲景的用药原则,如大青龙汤、麻黄汤、葛根汤等。 1.1.2平冲定悸与其他关键配伍 使用桂枝,配伍极为关键。桂枝、甘草,是平冲定悸的主药。但配伍不同,主治也不同:桂枝甘草茯苓,为动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是惊悸;桂枝甘草人身麦冬,是虚悸;桂枝甘草五味子,是咳逆而悸。 同样治疗自汗:桂枝汤,治脉弱自汗;桂枝加附子汤,治身痛自汗;桂枝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