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仔猪肠道内抗逆性乳酸菌的选育

健康仔猪肠道内抗逆性乳酸菌的选育

健康仔猪肠道内抗逆性乳酸菌的选育
健康仔猪肠道内抗逆性乳酸菌的选育

健康仔猪肠道内抗逆性乳酸菌的选育

邱进杰1,熊 焰1,杨 智2

(1.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雅安625014;2.四川七环公司良种猪场,四川温江611100)

中图分类号:S85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52926005(2008)0420086201

仔猪腹泻在兽医临床上十分普遍,它严重的影响和制约着仔猪的存活率及养殖者的经济收入。市场上治疗仔猪腹泻的药物很多,但存在药物残留问题。研究开发无毒、无副作用和无残留的益生菌制剂已成为热点课题。1998年美国动物饲粮管理协会(AA FCO)年鉴公布了43种可用作益生素的菌种,其中半数以上是乳酸菌(lactic acid bacite2 ria)[1]。因此,乳酸菌在益生菌制剂的研究和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试验的目的是从健康仔猪的新鲜粪便中分离、选育出抗逆性(耐酸、耐胆盐)强的乳酸菌菌株,用于防治仔猪肠道疾病。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 健康乳猪新鲜粪便,采自四川多个规模化养猪场。

1.2 培养基 增菌培养基、分离培养基和生化培养基,参见文献[2]配制。

1.3 细菌的分离鉴定 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324]。

1.4 耐胆盐试验 取24h乳酸菌新鲜培养物,用灭菌生理盐水作10-4~10-7稀释(选取一适宜的稀释度),用微量加样器吸取0.1mL乳酸菌稀释液均匀涂布于胆盐浓度分别为0%,0.2%,0.3%, 0.4%,0.5%MRS营养琼脂平皿上,于37℃温箱中培养24~48h,进行菌落计数。每个菌株作3个平行。计算存活率。1.5 耐酸试验 将24h乳酸菌培养物按1%(V/V%)接种于p H

2.5的MRS肉汤中,接种后于37℃培养箱中培养。分别在0h和8h,取出适量的培养物用灭菌生理盐水进行梯度稀释至10-3~10-5(选取一适宜的稀释度),用微量加样器吸取0.1mL菌液于MRS营养琼脂平皿上均匀涂布,置入37℃培养箱中培养24~48h,进行菌落计数。每个菌样做3个平行。计算存活率s=h8/h0。

2 结果

2.1 细菌的分离鉴定 本试验分离到5株乳酸菌,编号为6#、7#、9#、19#、22#,根据革兰氏染色镜检和相关生化试验指标,参见《伯杰细菌鉴定手册》[3],最终鉴定为:菌株6#为乳酸乳杆菌,7#为乳链球菌,菌株9#为懒惰乳杆菌,菌株19#为嗜酸乳杆菌,菌株22#为嗜酸乳杆菌。

2.2 耐胆盐试验 菌株6#、7#、19#、22#能耐高达0.3%以上的胆盐,乳酸菌在不同胆盐浓度下的存活率见图1

表1 菌株6#、7#、19#、22#在pH2.5的MRS肉汤中培养8h活菌数及存活率菌号时间平皿1活菌数平皿2活菌数平皿3活菌数平均活菌数(h)8h存活率(s=h s/h0) 6#0h 2.7×108 3.0×108 2.2×108 2.6×108167.63% 8h 4.0×108 4.5×108 4.4×108 4.3×108 7#0h8.2×1078.1×1078.1×1078.1×1070.49% 8h 5.0×106 3.0×106 4.0×106 4.0×106 19#0h 2.6×107 2.1×107 2.4×107 2.0×107106.84% 8h 2.5×107 2.4×107 2.6×107 2.5×107 22#0h 3.2×107 3.5×107 3.1×107 3.1×10790.03% 8h 2.7×107 2.7×107 2.9×107 2.8×107

注:菌株6#稀释至10-7,菌株7#、19#、22#稀释至10-5。

收稿日期:2006208210

通讯作者:熊焰,E2mail:xyan2004@hot https://www.doczj.com/doc/9c948493.html, 2.3 耐酸试验 耐酸结果见表1:菌株6#、7#、19#、22#在p H2.5的MRS肉汤中培养8h,其存活率分别为167.63%、0.49%、106.84%、90.03%。

68中国兽医杂志2008年(第44卷)第4期 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超抗原———在养殖业中应被重视的致病因子刘晓宁1,何世成2,孔先坤3,胡东健4,谭 双4,余旭平4

(1.杭州余杭区农业局物流中心,浙江杭州311112;2.湖南省兽医总站,湖南长沙410007;

3.杭州余杭区畜牧兽医局,浙江杭州311100;

4.浙江大学动物科学院,浙江杭州310029)

中图分类号:S852.4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052926005(2008)0420087203

超抗原是指浓度低于一般抗原(conventional antigens)即能刺激带有特殊TcR2Vβ(或TcR2Vγ)的T细胞大量增生,并从而改变机体免疫系统自身稳定性的一类蛋白质抗原分子。它主要是一些细菌的外毒素或逆转录病毒的基因产物。超抗原的概念在1989年由White提出以后,其强大的T细胞激活作用,在人医学界和免疫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迅速成为了20世纪90年代世界性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介绍如下。

1 种类 超抗原可分为内源性超抗原和外源性超抗原两大类。内源性超抗原主要是指某些逆转录病毒的基因产物,现在研究的比较详细的是逆转录小鼠乳腺瘤病毒(MM TV)编码的一种称为次要淋巴刺激(ML S)抗原,亦称病毒性抗原。外源性超抗原主要是指某些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因此也称为细菌性超抗原。目前研究所发现的细菌性超抗原主要有:①葡萄球菌类:葡萄球菌肠毒素(SEA、SEB、SEC123、SED、SEE)、表皮剥脱毒素(EXF A、B)、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21(TSST21);②链球菌类:

收稿日期:2007203223

作者简介:刘晓宁(19822),女,硕士,从事动物检疫工作

通讯作者:余旭平,电话:0571286971096;E2mail:yuxp@zju. https://www.doczj.com/doc/9c948493.html, 链球菌M蛋白(M P)、致热外毒素(SPE)A、B、C。

另外,根据所激活的细胞种类,超抗原又可分为T细胞超抗原(T2SAg)和B细胞超抗原(B2SAg)。T2SAg可激活大量的T细胞,而B2SAg则主要刺激B细胞的大量增殖。

2 作用机理以及与普通抗原和有丝分裂源的差异 我们知道,异种抗原活化T细胞的机制是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T细胞受体(TCR)2抗原肽2M HC三分子复合体是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分子基础,机体的免疫特异性主要取决于TCR对抗原肽和M HC复合结构的识别,即抗原肽2M HC复合分子对带有特异TCR受体结构的T细胞作克隆性选择。成熟T细胞的TCR由α和β两条链组成,每条链均有两个功能区,即N端的可变(V)区,C端的恒定(C)区。V区是特异性抗原的结合部位,具有高度可变性。V区含众多的基因片段,α链的V区基因包括多个Vα、Jα等片段,β链的V区基因包括多个Vβ、Dβ、Jβ等片段。在细胞发育过程中,这些基因片段经过重排,形成上千万个特异性不同的TCR基因,编码为数极多的TCR,以适应不同细胞识别各种不同的特异性抗原。

普通外源性抗原在激活CD4+T细胞的过程中,首先是结合到A PC的表面,然后通过吞噬、胞吞

3 讨论

乳酸菌制剂以口服的方式饲喂动物,必须具备耐受胃内低p H和肠道内较高胆盐的能力。初生仔猪虽有胆汁分泌,但是分泌量很少,出生后3周内胆汁增加缓慢,一般在0.03%~0.3%范围内波动[5],菌株6#、7#、19#、22#能耐高达0.3%以上的胆盐,与文献[627]报告的菌株相比,菌株6#、7#、19#、22#是胆盐耐受能力较强的乳酸菌菌株。作者研究结果显示[7],仔猪胃内p H维持在3左右,小肠在4~5,大肠在5以上。菌株6#、19#、22#在p H2.5的环境中作用8h能达到90%以上的存活率,完全能适应仔猪胃肠道酸性环境。作为益生菌的乳酸菌必须是那些被公认为安全的微生物(GRAS微生物),并且要有抗胃肠道不利环境的能力。以上试验结果表明,菌株6#、19#、22#是耐酸、耐胆盐能力较强的菌株,符合农业部1999年公布的可用于生产上的安全菌种。

利用乳酸菌制剂调节仔猪肠道菌群,抑制病原细菌的生长,对降低药残,改善猪肉品质,无疑是一理想的途径,也是今后国内外在防治猪胃肠道疾病及提高猪自身免疫力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Ewing W N.The Living Gut[M].England:University of

Notinghan,1994:49.

[2] 郭本恒.益生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7239.

[3] 布坎南RE.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M].8版.北京:科学出版

社,1984:6772830.

[4] 方祥,胡文峰.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特性[J].中国微生

态杂志,2000,12(5):2622264.

[5] G illland S,Stalev T E,Bush L J.Importance of Bile Toler2

ance of Lactobacilus acidophilus Used as a Dietary Adjunct

[J].Journal of Dairy Science,1984(12):304523050.

[6] 王傅彬,王永绅,朱国强,等.动物源乳杆菌筛选及生物特性参

数测定[J].江苏农学院学报,1987,18(1):125.

[7] 程立中,沙涛.人体嗜酸乳杆菌的分离与筛选[J].云南农业大

学:自然科学版,1998,20(2):1082111.

78

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中国兽医杂志2008年(第44卷)第4

猪肠道的免疫功能及其调整

猪肠道的免疫功能及其调整 1、肠道的免疫功能 肠道黏膜是动物体内最大的黏膜免疫器官。机体有70%的感染发生在黏膜上。黏膜接触抗原后局部可产生各类抗体并分泌于分泌液中,其中起防御作用的是免疫球蛋白A(SIgA)。SIgA存在于肠道、呼吸道、鼻腔等表面黏膜,是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对机体局部免疫及保护呼吸道黏膜有重要作用。可阻止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粘附,可与溶菌酶共同作用溶解细菌、中和病毒以及免疫排除作用。支原体主要寄生于呼吸道上皮细胞但不进入血液,引起呼吸道纤毛脱落,肺部粘液无法排除,继而加重呼吸道病情。肠道黏膜和呼吸道黏膜产生的SIgA抗体具有阻止支原体吸附的作用。 肠道功能与局部(滴鼻)免疫也有着重要联系。滴鼻免疫可封锁感染路径且不受母源抗体干扰,是近年来免疫猪伪狂犬疫苗(gE基因缺失株)、蓝耳病疫苗(R98株)等免疫的重要手段。SIgA和微褶皱细胞(M细胞)在局部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M细胞是散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间的特化的抗原运转细胞,其作用是通过运输抗原和微生物至基底淋巴细胞组织而激发免疫反应。M细胞将抗原传给巨噬细胞,然后提呈给T细胞和SIgA—B细胞,引起免疫反应。肠道细菌能通过黏膜屏障易位固有层与免疫细胞相互接触,激活穿越上皮细胞的运输通路和持续刺激黏膜免疫系统。M细胞和SIgA的产生依赖自身、本原健康的肠道菌群和黏膜组织。 肠道具有免疫作用和吸收作用。母猪的肠道免疫功能与下代有遗传联系和供长特性。即使胎儿阶段肠道是无菌的,但后天建立的肠道菌群取决于胚胎时期肠道的健康形成。现代化养猪生产中较大的障碍是便秘,便秘可直接造成母猪情绪低落、采食量低、泌乳量少、产程长、不发情等繁殖问题。便秘过程中,肠道在吸收营养的同时吸收宿便中的的毒素,导致肝脏中毒和肾脏的排毒障碍,毒素随之进入血影响母乳的乳质,哺乳仔猪腹泻的治疗难度增大,畜主在患有便秘的病猪的馈料中添加钠、钾等盐类轻泻剂防治,虽然有效但损害猪的肠道免疫功能,导致猪的消化功能紊乱。 2、肠道菌群的调整 肠道菌群失衡可导致便秘、腹泻甚至腹泻和便秘交替的肠应激综合征。有益菌分为原籍菌和外来菌,原籍菌就定制力能够长期粘附在肠道黏膜上,而外来菌在肠道内不具有定制力,在肠道内存活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有益菌是按照属、种、株3个层次划分的,每种动物肠道内的有益菌群结构都不尽相同,找到适合猪肠道菌群生长的有益菌来补充可用于暂时辅助性调节肠道菌群失衡。市场上虽然有很多含有益菌类的饲料添加剂,但并非都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功效。因为胃酸具有很强的杀菌功能,90%益生菌在经过食道、胃部时会被杀死,剩余的益生菌能到达肠道。无论是便秘或腹泻所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衡对肠道健康都有着不可逆转的伤害。 3、肠道内环境的调整 健康肠道的调节需从猪的饮食入手,提供全价饲料、适量的粗纤维和优质的维生素,同时可采取一些辅助性的调整肠道功能的方法,如饲料中添加酶制剂、酸化剂及中草药。酶制剂可有效的降低食糜粘度,预防母猪便秘,促进消化吸收,提高商品猪生长速度。酶制剂的缺点是见效较慢,常常影响整体应用效果。酸化剂(如柠檬酸)是添加于饲料中物质,用于调整胃微生态系统,补充仔猪胃液分泌不足或胃酸分泌力下降,保持胃内pH值稳定,可有效激活消化酶,提高饲料利用率。日粮中添加1.5%的柠檬酸时,胃肠道大肠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乳酸杆菌的繁殖显著增加。仔猪从出生后开始其胃酸分泌能力是需要一段时间逐渐达到正常水平的,胃酸分泌不足或分泌紊乱可以导致消化道其它部位的异源菌,如葡萄球菌、克雷伯氏菌等在胃内的定植,造成胃微生态平衡失调。酸化剂通过补充胃酸分泌不足,使胃提早酸化的作用,降低胃内pH值,促进有益菌大量繁殖并形成优势菌群,抑制或杀灭有害

仔猪消化系统生长发育特点

体积和重量仍旧不够理想,运动机能微弱。仔猪断奶后,由摄取液体乳汁突然改为摄取固体饲料,细菌和饲粮易破坏其小肠绒毛,影响乳猪吸收和消化营养物质的能力。当日粮中含有大量禾本科谷物时,乳猪的肠绒毛受植物干物质的磨损而变短,绒毛表面由高密度指状变为平舌状,隐窝加深,以上形态结构的变化导致消化吸收面积变小,营养不能被有效吸收。 表1.仔猪断奶前后小肠微结构的变化 仔猪断奶前后小肠微结构的变化 小肠百分比(%)断奶前断奶时绒毛高度(μm)25550356 50496354 75323285腺窝深度(μm)25118200 50130200 75104185 2胃酸分泌不足 胃酸是仔猪防御外界病原微生物的重要屏障,然而仔猪胃酸分泌弱,母乳中的乳糖为胃中乳酸菌的生长提供重要营养来源,乳酸菌分解乳糖产生的乳酸有效补充了胃分泌胃酸的不足;然而断奶以后乳糖来源消失以及应激造成的厌氧菌营养源粘蛋白数量的下降,往往会造成厌氧菌数量的下降和乳酸合成量的不足;另外由于饲料中酸结合力的影响,从而导致胃中pH值升高,抑制了消化酶的活性,为有害病菌的繁殖创造了有力的条件(王恬,2009)。 饲料的pH值一般是偏碱性,若在胃酸不足时大量采食碱性饲料,则能明显改变胃中的pH值,导致:①蛋白质的变性凝固受到了影响,妨碍了胃蛋白酶对动植物蛋白的消化( 因为胃酸最主要的作用是凝固动植物蛋白质,而已凝固的蛋白质更容易消化);②胃蛋白酶的活性降低或被激活的胃蛋白酶数量不足;③胃中的杀菌作用严重地受到了削弱。

图2仔猪消化道最适pH值 3消化酶水平低 仔猪出生以后,在消化器官迅速发育的同时,消化酶的分泌水平也迅速上升,一直持续到8周龄。8周龄以后,乳糖酶活性逐渐减弱,脂肪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趋于正常,仔猪逐渐摆脱母乳,采食饲料;然而目前的早期断奶技术,打乱了仔猪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固有的生长发育规律,尤其是断奶应激造成了仔猪消化酶分泌水平的骤然下降,降低了仔猪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0~7日龄的乳猪体内的酶活比较低,所以不适合消化饲料,7日龄以后乳猪体内的酶活有了明显的提高,所以可以开始诱食补料,以满足乳猪快速生长的需求。3~8周龄是乳猪胃肠道和酶系统发育的高峰期,一般来说,乳猪消化酶系统在3~4周龄迅速生长,5~6周龄趋于完善。然而,断奶后猪体内的酶活变化较大,脂肪酶、胰蛋白酶、淀粉酶的活性往往会大幅度地下降,但胃蛋白酶的活性则往往不受影响,所以说,断奶后的营养性腹泻主要是肠道(胰)消化不良造成的。胰酶活性下降的原因有二种,一是胰脏分泌胰酶的数量减少了,二是胰脏分泌胰酶的数量并没有减少,但胰酶的活力下降了。胰酶分泌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胰脏的活力下降了,而胰酶活力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缺少激活因子。 图3仔猪消化道发育各种酶活性变化 4肠道微生物菌群未达平衡 仔猪在刚出生时,消化道是无菌的,出生后 2h 内粪便中就可检测出大肠杆菌和链球菌等微生物。在出生后到自然断奶的过程中,消化道各个部位逐渐被各种细菌所占据,但并未达到应有的平衡。

仔猪营养性腹泻的六大因素

仔猪营养性腹泻的六大因素 饲料中粗蛋白的含量过高?断奶仔猪消化道及其酶系统发育尚未健全,导致日粮中蛋白质的消化率低下和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不平衡。特别是在饲粮粗蛋白水平较高的情况下,较多的饲粮蛋白质进入大肠发生腐败分解,产生多量的尸胺、腐胺等毒性胺类物质,继而对肠壁组织造成损害,使肠道的蠕动加快和分泌增加,结肠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减弱,同时还使小肠绒毛水肿,最终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而且研究还表明,日粮蛋白质本身并非唯一起作用的因素,还存在着某些蛋白质的致变态的反应。一些专家学者指出,仔猪肠道对日粮抗原过敏从而导致肠道损伤是断奶后腹泻的主要原因。仔猪断奶后的过敏性腹泻与饲粮蛋白质种类有关,其中植物性蛋白是引起仔猪肠道发生过敏反应的重要抗原物。 电解质不平衡 电解质平衡在仔猪渗透压、酸碱平衡、水盐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其与仔猪消化不良、腹泻等有密切关系。饲粮中的电解质平衡可直接影响仔猪体内和消化道内的电解质平衡,因此饲料中的电解质不平衡极易造成仔猪体内和消化道内电解质的不平衡,最终导致仔猪腹泻。 日粮的PH值过高 断奶仔猪本身就因胃底腺不发达,胃与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尚未完全建立,胃腺功能差,导致胃内PH值较高,如果日粮中PH值过高更会导致胃内酸度下降,为病原菌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进而大量繁殖,引起肠壁发炎、水肿,消化吸收能力降低,大量水分和营养物质被排出肠腔,从而引起仔猪腹泻、脱水、甚至死亡。 有毒物质和抗营养物?饲料氧化酸败、发霉变质,过期失效,微量元素超标,含有毒物质(如棉酚、芥酸、单宁等)等都有可能引发仔猪腹泻。而且,饲喂过多的轻泻性原料仔猪也会发生腹泻。 维生素的缺乏 维生素是猪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它不仅可作为猪体内许多酶的辅酶,参与生命活动,而且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猪生长、器官和组织的发育。维生素缺乏可引起一系列缺乏症,其中能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和泛酸的缺乏。维生素B1作为α-酮酸氧化脱氢酶系的辅酶可参与糖代谢,其缺乏可出现糖代谢障碍,导致代谢中间产物(丙酮酸、乳酸等)的堆积,进而影响能量供应。仔猪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生长停滞。维生素B2则作为生物体内的辅酶参与氧化,缺乏时,仔猪表现为:呕吐、肛门粘膜炎症并伴有腹泻等。可促进铁吸收和红细胞生成的维生素PP的缺乏,可引起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代谢障碍,导致慢性消化不良,甚至造成弥漫性肠炎而发生腹泻。泛

健康仔猪肠道内抗逆性乳酸菌的选育

健康仔猪肠道内抗逆性乳酸菌的选育 邱进杰1,熊 焰1,杨 智2 (1.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雅安625014;2.四川七环公司良种猪场,四川温江611100) 中图分类号:S85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52926005(2008)0420086201 仔猪腹泻在兽医临床上十分普遍,它严重的影响和制约着仔猪的存活率及养殖者的经济收入。市场上治疗仔猪腹泻的药物很多,但存在药物残留问题。研究开发无毒、无副作用和无残留的益生菌制剂已成为热点课题。1998年美国动物饲粮管理协会(AA FCO)年鉴公布了43种可用作益生素的菌种,其中半数以上是乳酸菌(lactic acid bacite2 ria)[1]。因此,乳酸菌在益生菌制剂的研究和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试验的目的是从健康仔猪的新鲜粪便中分离、选育出抗逆性(耐酸、耐胆盐)强的乳酸菌菌株,用于防治仔猪肠道疾病。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 健康乳猪新鲜粪便,采自四川多个规模化养猪场。 1.2 培养基 增菌培养基、分离培养基和生化培养基,参见文献[2]配制。 1.3 细菌的分离鉴定 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324]。 1.4 耐胆盐试验 取24h乳酸菌新鲜培养物,用灭菌生理盐水作10-4~10-7稀释(选取一适宜的稀释度),用微量加样器吸取0.1mL乳酸菌稀释液均匀涂布于胆盐浓度分别为0%,0.2%,0.3%, 0.4%,0.5%MRS营养琼脂平皿上,于37℃温箱中培养24~48h,进行菌落计数。每个菌株作3个平行。计算存活率。1.5 耐酸试验 将24h乳酸菌培养物按1%(V/V%)接种于p H 2.5的MRS肉汤中,接种后于37℃培养箱中培养。分别在0h和8h,取出适量的培养物用灭菌生理盐水进行梯度稀释至10-3~10-5(选取一适宜的稀释度),用微量加样器吸取0.1mL菌液于MRS营养琼脂平皿上均匀涂布,置入37℃培养箱中培养24~48h,进行菌落计数。每个菌样做3个平行。计算存活率s=h8/h0。 2 结果 2.1 细菌的分离鉴定 本试验分离到5株乳酸菌,编号为6#、7#、9#、19#、22#,根据革兰氏染色镜检和相关生化试验指标,参见《伯杰细菌鉴定手册》[3],最终鉴定为:菌株6#为乳酸乳杆菌,7#为乳链球菌,菌株9#为懒惰乳杆菌,菌株19#为嗜酸乳杆菌,菌株22#为嗜酸乳杆菌。 2.2 耐胆盐试验 菌株6#、7#、19#、22#能耐高达0.3%以上的胆盐,乳酸菌在不同胆盐浓度下的存活率见图1 。 表1 菌株6#、7#、19#、22#在pH2.5的MRS肉汤中培养8h活菌数及存活率菌号时间平皿1活菌数平皿2活菌数平皿3活菌数平均活菌数(h)8h存活率(s=h s/h0) 6#0h 2.7×108 3.0×108 2.2×108 2.6×108167.63% 8h 4.0×108 4.5×108 4.4×108 4.3×108 7#0h8.2×1078.1×1078.1×1078.1×1070.49% 8h 5.0×106 3.0×106 4.0×106 4.0×106 19#0h 2.6×107 2.1×107 2.4×107 2.0×107106.84% 8h 2.5×107 2.4×107 2.6×107 2.5×107 22#0h 3.2×107 3.5×107 3.1×107 3.1×10790.03% 8h 2.7×107 2.7×107 2.9×107 2.8×107 注:菌株6#稀释至10-7,菌株7#、19#、22#稀释至10-5。 收稿日期:2006208210 通讯作者:熊焰,E2mail:xyan2004@hot https://www.doczj.com/doc/9c948493.html, 2.3 耐酸试验 耐酸结果见表1:菌株6#、7#、19#、22#在p H2.5的MRS肉汤中培养8h,其存活率分别为167.63%、0.49%、106.84%、90.03%。 68中国兽医杂志2008年(第44卷)第4期 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分析

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 摘要:仔猪腹泻困扰着养猪业的发展,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引起是引起仔猪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是一种典型的多因素性疾病,本文从饲料、疾病、环境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仔猪腹泻饲料疾病性环境性 造成仔猪腹泻的主要机制是由于仔猪本身具有消化道发育不完善、消化酶系不健全、胃酸分泌不足和胃肠微生物群系易变等生理特点,再受到疾病感染、日粮、环境、饲养管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导致仔猪发生腹泻现象。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很多,主要可以分为饲料性腹泻、疾病性腹泻和环境性腹泻。 1.饲料性腹泻 饲料性腹泻的主要因素有日粮粗蛋白含量过高、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缺乏、日粮抗原刺激以及日粮电解质不平衡和pH过高。 1.1日粮粗蛋白含量过高 日粮蛋白质水平与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密切相关。乳仔猪由于消化道及其酶系统发育不健全,使得日粮中蛋白质的消化率低下和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不平衡。特别是在日粮粗蛋白质水平较高的情况下,较多的日粮蛋白质进入大肠发生腐败分解,产生多量的尸胺、腐胺等毒性胺类物质,继而对肠壁组织造成损害,使肠道的蠕动加快和分泌增加,结肠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减弱,同时还使小肠绒毛水肿,最终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1]因此,在保证仔猪氨基酸平衡的前提下,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以减少仔猪采食后的消化道酸需要量。 1.2日粮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缺乏 饲料中的一些矿物质缺乏可导致断奶仔猪腹泻。日粮中缺铁可导致仔猪缺铁性贫血,抗病力下降,易感染病原菌而发生腹泻;而日粮中含铁过量,又会引起免疫系统损伤,慢性铁中毒而引起腹泻。缺锌可使仔猪胃肠道黏膜发炎,胃肠运动和分泌机能失调,使消化酶活性下降,导致消化吸收率降低,使食糜在胃肠道内蓄积而腹泻。 [2]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机能不可缺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它控制着机体的新陈代谢,仔猪体内维生素的缺乏很容易导致机能障碍,并有可能导致仔猪腹泻。维生素E和硒的缺乏,引起仔猪肝坏死,表现出便秘与腹泻的交替发生。 1.3日粮抗原刺激 猪断奶后切断了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的来源。但由于主动免疫,尤其是特异性免疫系统功能尚未发育完善,饲料中的抗原物质(包括无害的蛋白质)通常可激发系统的免疫反应,在获得免疫能力之前.饲料抗原容易引发仔猪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过敏反应可使仔猪肠黏膜损伤、绒毛变短、隐窝增生,吸收功能降低。从而引起腹泻。其中植物性蛋白质是引起仔猪肠道发生过敏反应的主要抗原物质[3]。 1.4日粮电解质不平衡和pH过高 电解质平衡在仔猪渗透压、酸碱平衡、水盐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其与仔猪消化不良、腹泻等有密切关系。日粮中的电解质不平衡可直接影响仔猪体态和消化道内的电解质平衡,因此,饲料中的电解质不平衡极易造成仔猪体内和消化道内电解质的不平衡,最终导致仔猪腹泻。

仔猪肠道损伤修复营养调控及其机制和应用

仔猪肠道损伤修复营养调控及其机制和应用 1 2 徐子伟 3 (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310021) 4 摘要:仔猪早期断奶是现代养猪业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但断奶应激又导致仔猪出现早5 期断奶综合征,尤其是肠道损伤。肠道正常的功能依赖肠道黏膜上皮屏障、免疫屏障、生物6 屏障的完整性来维持。断奶应激会导致仔猪肠道黏膜形态结构改变、肠上皮屏障通透性增加、7 消化吸收功能降低、黏液层厚度下降、肠道pH升高、免疫抑制、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衡等,8 甚至造成肠道功能的继发性损伤和功能紊乱。因此,肠道损伤修复及其营养调控研究日益受9 到关注。直接或间接调控因子主要包括:1)多肽类生长因子。主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EGF)、10 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转化生长因子(TGF)等。 11 本文介绍了本团队制备的pGLP-2长效化产物对降低仔猪肠道炎性反应,提高黏膜屏障功能12 的作用。2)微生态调控剂。包括益生菌制剂和抗菌肽。猪饲粮中常用益生菌有屎肠球菌、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乳球菌、酵母菌等。已报道用于仔猪饲粮的抗菌肽主要有天蚕素、 13 14 防御素、抗菌肽buforin Ⅱ、抗菌肽P5及复合肽等。3)营养代调控剂。报道较多的氨基酸15 及其衍生物有谷氨酰胺及其替代品α-酮戊二酸、L-精氨酸、N-乙酰半胱氨酸等。研究较多的16 其他调控剂还有短链脂肪酸、壳聚糖、植物多糖、锌和硒等。本文对上述各类损伤修复调控17 因子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8 关键词:断奶仔猪;肠道;损伤修复;多肽类生长因子;微生态调控剂;营养代调控剂 中图分类号:S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9 20 在现代养猪业中,仔猪早期断奶是提高母猪年生产力和减少母-仔猪疾病传播的技术措21 施。但断奶应激则又导致仔猪出现早期断奶综合征,首当其冲的是仔猪肠道损伤。因此,肠道损伤修复及其营养调控研究日益受到关注。肠道正常的功能依赖肠道黏膜上皮屏障、免疫 22 23 屏障、生物屏障这三大屏障的完整性来维持。断奶应激会导致仔猪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表现24 为仔猪肠道黏膜形态结构改变、肠上皮屏障通透性增加、免疫抑制、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衡等。 25 直接或间接调控仔猪肠道营养、生长发育与促进肠道损伤修复的因子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多26 肽类生长因子、微生态调控制剂和营养代调节剂等。本文在分析仔猪断奶导致的肠道损伤问27 题基础上,对相关的各类损伤修复调控因子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浅谈仔猪腹泻诊断与措施

浅谈仔猪腹泻诊断与措施 腹泻每个动物都会有的,对于仔猪腹泻你是怎么诊断?有什么措施治好?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浅谈仔猪腹泻诊断与措施,小伙伴们可以进来参考一下。 实验室检测出PEDV只能说明病猪携带PEDV,不能说明就是由此病毒引起该病,要充分结合其流行病学的特点分析,做出正确诊断。在《正确认识仔猪腹泻--机理与误区》文中,作者介绍了PEDV的发病机理,本文将重点阐述仔猪发生PEDV后的正确诊断与防治措施。 合理的诊断 1.首先确定是否为病毒性腹泻 确诊是关键。仔猪是否严重水样腹泻带有少量呕吐,10 日龄前仔猪死亡率是否达100% ,是否迅速在场内传播开,要迅速做出反应,联系相关单位诊断是否为PEDV;母猪群同时出现食欲下降、拉稀,伴有少量呕吐。 2.采样合理:要采濒临死亡或腹泻症状典型的,而不能采死亡超过1h的腹泻仔猪的肠道。 3.准确诊断与鉴别诊断 检测到PEDV只能说明病猪携带PEDV,是否由PEDV引起腹泻要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综合判断。通过腹泻病例的病原流行病学调查,有60%左右是与PEDV有关,

还有近一半左右腹泻病的病因与其它因素有关,当猪场腹泻存在时首要做的必须确诊造成腹泻的病因,结合现场准确的诊断找到腹泻的真正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新生腹泻仔猪可从肺脏中检测出蓝耳病毒、圆环病毒,肠道中可以检测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且全阳性,注意鉴别原发与继发感染。 4.返饲病料的准备 收集PH值小于8且PEDV阳性、经过检测没有CSFV、PRRSV、PRV、ADV且PEDV病毒含量较高的仔猪肠道,使用组织研磨机粉碎肠段,尽快按照 1:10-15比例进行返饲或作为返饲病料冷冻贮存,要优先返饲临产母猪。 紧急措施 要有效地解决仔猪腹泻,必须针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全面系统思维来实施整体解决方案。 紧急措施:当发生比例不高时如环境、仔猪、母猪检测出PEDV,控制策略是限制流动,加强隔离与清洁消毒。否则就要按照以下措施进行: 1.仔猪的快速措施: 要迅速将超过7日龄以上的仔猪断奶并转入带保温灯的一对一保育猪舍,合理利用代乳粉(35℃温水勿是勾兑水温),断奶后的1W到10d内注意精心呵护、特殊照顾,尤其温度、干燥、料水充足。 用爽乐粉或密斯陀粉喷洒消毒并保持干燥环境。

仔猪营养需要

断奶仔猪营养需要特点及饲养管理 姓名:宁椿游班级:动科10—2 学号:20100884 摘要:仔猪生产是养猪业生产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经济效益。而断奶仔猪从开始接触外加固体饲粮而停止母乳,且生活环境的改变,造成应激反应,会引起仔猪烦躁不安,食欲不振,生长发育停滞,形成僵猪,严重时可导致仔猪的死亡。因此,必须重视断奶仔猪的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的特点,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关键词:断奶仔猪应激营养需要管理 断奶仔猪是指仔猪从断奶至70日龄左右的仔猪。在国内,仔猪一般采用21~28日龄断奶,有些发达国家采用超早期隔离断奶技术,14日龄即可断奶,这样可有效控制疾病发生。但是,仔猪断奶太早,会产生断奶应激反应,严重影响其生长速度,所以控制好断奶仔猪时间,把握保育期间仔猪的营养需求特点,维持哺乳期内的生活环境和饲料条件,做好饲料、环境和管理制度的过渡,为提供优质生长育肥猪打下基础。 1断奶仔猪的应激反应 仔猪断奶时,从摄食母乳到开始摄食饲粮,其消化道面临着巨大的改变。母乳中,以母乳脂肪、乳糖和乳蛋白为主,而饲粮中含有不同程度抗原特性的植物性蛋白质、分子结构迥异的植物性多糖与脂类养分,从吮吸母乳(液体)到采食配合饲料(固体),从与母亲一同生活到离开母亲独立生活,从保育舍转到仔猪培育舍,所有这些都从心理、营养、环境多方面刺激仔猪,导致断奶应激。具体表现为:仔猪食欲降低、消化功能紊乱、腹泻、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精神状况以及外貌表现不佳等。营养应激是导致仔猪断奶应激的主要因素。要克服断奶应激,使早期断奶取得成功,首先要解决营养应激问题。研究仔猪的消化生理是进行营养研究的基础,也是探讨通过营养调控措施来减缓与消除仔猪的断奶应激的重要基础。 2 断奶日龄及方法 2.1 断奶日龄 最适宜的断奶日龄应该是每头仔猪生产成本最低,因猪场具体生产条件而异。一般成产条件下采用21~35d断奶比较合适,21d后母猪子宫恢复已经结束,创造了

通过营养措施调控动物肠道健康

1前言 设计单胃动物日粮配方时考虑其对动物肠道健康的 影响,这种局面正逐步成为现实。这是因为随着抗生素在饲料中的禁止添加,通过日粮配方来维持或增强动物肠道健康已成为保证或提高动物福利和生产力的必要途径。肠道健康的研究始于人类健康计划,人们通过利用益 中图分类号:S 8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769(2010)01-0041-04 通过营养措施调控动物肠道健康 刘焕良*昌捷译自《British Poultry Science 》2009,50(1):9-15 潘雪男校 摘要:⑴研究动物肠道健康,必须采用多学科合作的方法,从免疫学、微生物学以及营养学等角度加以考虑。⑵微生物菌群的不平衡通常会影响肠道健康,而禁止在饲料中使用抗生素会使其影响程度更加突出。⑶由病原菌引起的任何肠道损伤都会影响肠道健康,进而影响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无明显病变的亚临床感染通常会在经济上造成比急性短期的传染更严重的毁灭性影响,家禽的坏死性肠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⑷在配制日粮和设计饲喂方案时,应该考虑能调控免疫系统和肠道微生物菌群的日粮因子。关键词:营养;日粮;肠道健康*刘焕良,昌捷: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4 的0.454kg(1lb)体重将能多出售0.907kg(2lb)的上市体重,同时经济收益会更多。 按2008年8月的瘦肉猪价格和对所增加的饲料成本进行因子分解,该经济收益可能会超过50美分/头(每10000头母猪多收益120000美元 )。 不管该经济收益如何计算,结论就是目前的乳糖价 格向人们提供了一个在仔猪开食饲料中高水平添加乳糖的机会,以通过保育期使仔猪的生产性能达到最大化,并提高断奶至上市间的生产效率。 原题名:Lactose improves gain through nursery period (英文) 原作者:Dustin W.Dean !!!!!!!!!!!!!!!!!!!!!!!!!!!!!!!!!!!!!!!!!!!!!

常见仔猪营养代谢病的病因和防治

常见仔猪营养代谢病的病因和防治 张建军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畜牧科学研究所,内蒙古乌兰察布010020 营养代谢病是影响仔猪发育不良的疾病之一,本文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仔猪营养代谢病,并阐述其病因和防治方法。 1仔猪低血糖症 本病又称乳猪病或憔悴猪病,是1周龄内的小猪死亡的主要原因。 1.1病因 仔猪出生后吮乳不足;仔猪患有先天性糖原不足、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消化不良疾病;低温、寒冷或空气湿度过高使机体受寒;有的因仔猪患大肠杆菌病、链球菌病、传染性胃肠炎等疾病时,哺乳减少,并有糖吸收障碍,母猪患有无乳疾病等均导致本病。 1.2防治 加强怀孕母猪后期的饲养管理,保证在怀孕后期提供足够的营养;加强对初生仔猪人工固定乳头的管理,在初生仔猪吃初乳之前,先将刚分娩母猪的乳头,逐个挤出几滴乳之后,再让初生仔猪吃初乳;对

于仔猪过多的,要进行人工哺乳或找代乳母猪;治疗一般是补充营养,提高能量代谢为主。口服酵母片或酒曲,饮水中加入少量人工盐、碳酸氢钠,给予麸皮粥、豆浆、麦糊、米糟等容易消化的饲料,少量多次。对食欲显著下降的仔猪,可适当注射葡萄糖溶液。 2黄脂病 猪黄脂病是以猪体脂肪组织呈现黄色为特征的一种色素沉积性疾病,俗称黄膘,有的又称为黄脂肪病或营养性脂膜炎。 2.1病因 由于采食过量的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或是由于生育酚含量不足。 2.2防治 严格控制饲料的配比和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的含量,确保饲料里的生育酚充足;除去致病因素里含过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的饲料,或其饲喂量不宜过大,并加喂生育酚500~700mg。 3骨软病 猪骨软病是由于饲料中钙、磷比例不当,主要是因为缺钙引起的骨形成不正常的一种疾病。 3.1病因 造成猪钙磷代谢紊乱的因素之一是饲料配合不当,偏喂了一种食物,如长期饲喂酒糟、豆腐渣、糖渣等,以致钙磷和维生素缺乏,或

提高猪肉品质和风味的营养调控策略分析

提高猪肉品质与风味的营养调控策略 艾景军周玲 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 日期:2010-04-2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肉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随着国家食品安全法规的不断健全,政府职能部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肉食品的生产正在从满足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人们对肉类品质与风味的要求日益提高。本文围绕如何提高猪肉品质风味,系统阐述了品种、保健、营养、管理、屠宰加工工艺等因素对猪肉品质和风味的影响,结合我国目前养猪行业实际状况,给出了生产高品质、优质风味猪肉营养调控的理论方案与实践策略,并推介了两种天然植物提取物—黄芪多糖和天然超强甜对提高猪肉品质与风味的价值。 1猪肉品质与风味的基本构成 丹麦学者Anderson认为,肉品质从整体上应包括5种质量特性:感官质量、营养质量、工艺质量、卫生质量和人类善待动物的人道质量。人们日常通过肉色、保水性、pH值、剪切力、大理石花纹等性状来评价鲜肉的品质。风味体现在煮熟肉的香味、嫩度和多汁性等方面,经典的猪肉风味概念,是人类品尝某一特定肉品时感觉神经传入大脑的综合品味感官印象。

猪肉的风味物质成分复杂而多变,可定性因子多达314种以上,其中以可挥发杂环居多,这给测定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因此猪肉风味评定方法还是以传统的品尝专家小组口感主观评定为通用模式。由于民族传统和人种个性的差异,主观口感评定常出现偏差。如3岁的淘汰母猪肉风味物质浓度较大,口感浓厚,对中国人来说可能因过腻而失分,而对于欧洲人来说却会正对胃口而加分。因此,实验室分析也是必要的。主观口感评定用于普及,而实验室分析用于提高和解决争议,两种方法的配合是优质肉生产不可缺少的手段。而建立权威的肉质实验室已成为国际猪肉流通的必要条件,美国的食品风味质量所和荷兰的肉质实验室就是典型。 2猪肉品质风味的影响因素 2.1品种 地中海土种猪采食高淀粉含量的橡子,肌内脂肪含量可达11%,生产出的干腌肉具有较好的香味和风味,并降低酸败。而用橡子肥育大白猪,肌内脂肪不会超过2.5%。这说明,品种因素是影响肉品质与风味的决定性因素。 目前的流行品种已经兼顾了生产性能与肉品质风味的平衡,但是二元杂交猪比纯三元杂交猪的肉品质与风味要好。为了兼顾风味与生产性能的平衡,饲养我国本土培育的品种北京黑猪、哈尔滨白猪等是较好的选择,如果想塑造有品牌特色的风味营养肉,在条件成熟情况下,饲养地方优良的土种猪如东北民猪、梅山猪、莱芜猪、太湖猪等较为理想。 目前,瘦肉猪156日龄左右(最快者120日龄)即可达100kg体重,此时猪肌肉脂肪基因还没有来得及启动和表达就已上市,猪肉品质和风味下降。试验表明,120kg屠宰体

仔猪消化道环境

改善仔猪消化道环境的营养调控的技术措施 仔猪生产是整个养猪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仔猪早期断奶时,由于受心理、环境及营养应激影响,常表现为食欲差、消化功能紊乱、腹泻、生长停滞、饲料利用率低等所谓“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因此,当今养猪科学的一大革命,便是为了提高母猪的繁殖利用率,推行的仔猪早期断奶新技术,保障猪体健康及其生长潜力的发挥,在这方面,饲料与饲养专家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开发出了个一系列的具有不同作用效果的营养调控物质(也称营养代谢调节剂)来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为后期的快速生长,提高经济效益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旨在探讨改善早期断奶仔猪肠道环境的一些营养手段。 1 仔猪胃肠道消化环境及特点。 消化道是体内最大的免疫和内分泌器官,其形态结构的完整性是消化功能正常发挥的基础。仔猪胃肠道消化环境是指胃肠道消化饲料的微生物区系、寄生虫、生物环境因子、温度、pH值、酶活性等。 1.1 仔猪消化器官的发育程度较低,容积有限,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快。日粮在猪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停留的时间所占的比例分别为:胃15%~30%,小肠4%~6%,大肠65%~80%,日粮进入消化道中,完全排空的时间15日龄约为1.5小时,30日龄为3.5小时,45日龄为16.19小时。仔猪快的排空速度特性,要求人工提供的饲料具有良好的可消化性,否则就会影响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同时未被完全消化的饲料在体内会发酵,产生一些有害物质,造成仔猪营养代谢的紊乱,诱发拉痢等疾病的产生。 1.2仔猪酶系的分泌与调控体系不健全,各种消化酶的分泌量很少。仔猪体内酸性环境主要依靠母乳中乳糖发酵产生的乳酸来维持,挥发性脂肪酸其次,而盐酸分泌很少。出生仔猪胃内仅有凝乳酶,而唾液和胃蛋白酶很少,约为成年的1/3和1/4,同时胃底腺不发达,不能制造盐酸。由于缺乏游离盐酸,胃蛋白酶原不能被激活,蛋白质的消化几乎为零。仔猪胃肠道消化酶活性随着周龄增长而增长,仔猪在0-4周龄间,胃蛋白酶、胰酶(胰蛋白、胰脂肪、胰淀粉酶)的活性逐周成倍增加。35-40日龄,蛋白酶才表现出消化能力,仔猪才可以大量利用植物性饲料。4周龄仔猪断奶后一周内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至断奶前的1/3,经过1-2周恢复后才会重新增加。所以,针对仔猪不同生理时期的生理特点,细分饲料阶段,有目的地通过营养调控的手段,保证仔猪的正常生理活动。 1.3 仔猪场道固有菌群对其的生长、发育、营养、免疫和抗感染等方面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仔猪在出生后24小时内在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就定植了双歧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消化球菌、类杆菌、肠球菌、小梭菌、真杆菌和酵母菌等,以前5种占优势。仔猪在哺乳期,胃内存在的微生物以乳酸杆菌为主。正常的微生物菌群对外来细菌具有定植抗力,我们可以通过维持和调控肠道微生物区系,形成以对抗感染及减轻对生长抑制作用的内部屏障。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通常情况下,乳酸杆菌占有一定优势,有助于肠道健康。我们可以通过增加胃肠道酸度、减少细菌摄入量和维持饲料稳定,以增强乳酸杆菌的生长繁殖能力,强化其主导地位。 2.断奶仔猪胃肠道消化环境的变化特性 各种应激和摄人大量病原菌等情况下,胃肠道环境发生变化,pH值上升,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胃蛋白酶活性下降,导致仔猪腹泻严重,生长停滞和健康受损,而成为现代饲料与养殖户关注的重要问题与技术关键。 2.1 肠道微生物菌群变化主要表现在:断奶仔猪肠道内乳酸杆菌数量呈线

仔猪腹泻有哪几种类型

仔猪腹泻有哪几种类型 ---天行健动物药业技术部 (一)细菌性腹泻 1.仔猪红痢: 仔猪红痢病由C型魏氏梭菌产生的毒素所引起。主要发生于出生3日龄以内的仔猪,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患猪以排血红色痢便和肠黏膜坏死为特征。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排血红色痢便,有的病猪粪便中含有坏死组织碎片和小气泡,恶臭。多数病例呈急性发生,患猪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最急性病例1~2天死亡,急性病例5—7天死亡,少数慢性病例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剖检病死猪可见肠腔内充满血样的内容物,肠黏膜充血、出血、易脱落,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鲜红肿胀。 2.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病的病原体为大肠杆菌,主要发生于出生1周龄以内的仔猪,以出生1~3日龄的仔猪最为常见,该病以夏季较为多发,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口渴,迅速消瘦,排黄色或黄白色糊状粪便,粪便中含有乳凝物小块,腥臭。严重病例者患猪肛门松驰,排粪失禁,玷污尾部、会阴和后腿部,肛门呈红色或紫红色。剖检病死猪可见肠道膨胀,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肠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空肠,回肠次之,结肠较轻。 3.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病由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气候剧变,阴雨潮湿,母猪

乳汁不足、乳汁过浓或过稠等均可引起该病的发生。该病多发生于7—30日龄的仔猪,以7~14日龄的仔猪最常见且发病较为严重,1月龄以上的仔猪较少发生,病程一般2—7天,病猪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或糊状的腥臭粪便为特征。病猪拱背,被毛粗乱,肛门周围粘满粪便。剖检病死猪可见结肠内容物呈浆状、糊状或油膏状,呈乳白色或灰白色,部分粘附于黏膜上,不易完全剥离,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变化,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 4.猪痢疾: 猪痢疾由肠道内猪密螺旋体与肠道内厌氧菌相互作用而发病。多发生于7—12周龄的仔猪。病猪发病初期体温达40—41℃,排黄色或灰色软便,不久减食,后期粪便呈水样,常混有血液、粘液和黏膜,随之粪便呈油脂样或胶胨状。病猪拱背吊腹,迅速消瘦,食欲减退,渴欲增加,最后患猪因脱水衰竭而死亡。 5.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由沙门氏菌引起。多发生于2—4月龄的仔猪,该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多雨潮湿季节较为多发。急性型病例呈败血症症状,患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病初发生便秘,随后则下痢,排恶臭稀粪,病后2~3天,病猪的鼻端、两耳及四肢内侧皮肤发紫,病猪精神萎靡,低头呆立,步态摇晃,体温下降,不久则死亡。该病以慢性型最为常见,病猪体温稍有升高,精神不振,病初发生便秘,后呈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排淡黄色或黄绿色恶臭稀便,并混有血液、坏死组织或纤维素状絮片,病猪呈渐进性消瘦。剖

30公斤以前的仔猪肠道的敏感性

30公斤以前的仔猪肠道的敏感性 今天早晨回复一个帖子:请教4%仔猪料总反映加料就腹泻,是什么原因?发现了这个问题,觉得有必要专门讨论一下: 30公斤以前,仔猪肠道敏感性特别高,经常出现极端的状况--剧烈腹泻和过度亢奋。除了那个帖子里面的讨论话题,还有如下因素: 环境,尤其地面温度+湿度,剧烈的温差变化。 采食量不均衡,忽多忽少。 由于环境温度低,导致的总运动量不够--适度的运动减少敏感性。 还有其他的,欢迎大家补充。。。。。 重点地面温度,如果这个能解决的话,猪的负斜率真的能降好多 更应考虑回肠炎等肠道疾病影响,我遇到很多这种情况,都回肠炎处理,都预期解决 横看成岭侧成峰。兽医角度和畜禽营养者考虑肯定有些差异。 腹泻问题可谓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4%预混料对于仔猪腹泻因素仅仅是之一,本来仔猪断奶前后的胃肠道生理机能发育就不健全,各种酶分泌及胃肠菌群体系还未成熟化,若是选用的大宗原料玉米等质量欠佳,加之饲养管理不当,水质、温度、卫生等综合因素,可谓是伤口上撒盐。 若遇到季节变换,气温不稳定,大肠杆菌居多、流行性腹泻、肠炎等火上加油,唉,难为了那些小猪们 30公斤以前,仔猪肠道敏感性特别高,经常出现极端的状况--剧烈腹泻和过度亢奋。除了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外,可能还跟仔猪前期或者是在仔猪15公斤前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造成仔猪肠道发育不良和受损所引起的。仔猪15公斤前在关注仔猪肠道健康的同时,还应该关注仔猪肠道的生长发育 还要考虑一下两点: 1、没有及时、正确教槽。 2、教槽料或乳猪料有问题:设计教槽料、乳猪料时只考虑教槽时不拉稀,不考虑如何使小 猪肠道适应保育 可以试试枝原净加金霉素连用10天,加料就不成问题!!这样的现象中大猪也不少! 还要继续努力才行阿!这里面高手太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要做好猪料一定要长一颗猪脑子,想清楚猪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条件下倒底想要什么?是不是? 福康锌在乳猪料上: 断奶料8斤喂到42日龄左右加4kg/吨(体重约在8-12kg)

仔猪的营养性腹泻及防治

断乳仔猪的营养性腹泻及防治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生产模式的发展,断奶仔猪的腹泻控制逐渐成为养猪人重点关心的问题。造成仔猪腹泻的主要因素有断奶应激、环境变化、饲料营养等。仔猪腹泻是制约现代化养猪生产的一个重要问题,减少断乳仔猪的腹泻率对养猪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在所有的可能引起仔猪腹泻的因素中,营养因素是最容易控制也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方面。 1 造成仔猪营养性腹泻的原因 1.1 消化生理缺陷。仔猪在断奶阶段,消化器官尚处于发育阶段,器官容积和重量都较小,断乳仔猪的消化酶和胆汁酸严重分泌不足。有研究报道,与50天断奶的仔猪相比较,早期断乳仔猪的胰酶分泌不足,且胃肠道消化酶活性较低,胰腺的发育速度缓慢。21 日龄断乳仔猪在断乳后1周内,胰腺组织脂肪酶活性下降,胃蛋白酶不受断乳应激影响,且随日龄及采食量的增加而增加。 1.2 免疫力低下。早期断奶仔猪受到断奶应激和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免疫和抗病能力低下,仔猪3周龄时才开始正式建立自己的免疫系统,并且速度较慢,到4~5周龄时抗体才能达到一定的数量而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但是,断奶应激又降低循环抗体水平,抑制细胞免疫能力。 1.3 稳定的肠道微生物区系未建立。断乳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中菌群种类和数量易变化,此时,微生物区系很脆弱,易发生微生物区系的平衡失调。断乳后,由于饲料中带入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同时,胃肠道较高的pH 共同导致了稳定的微生物区系的破坏,有害细菌开始增多,最终导致腹泻。 1.4 饲料因素。断乳仔猪饲料的配方是影响仔猪营养性腹泻的最主要因素。为了满足仔猪的营养需要,配方师在设计断奶仔猪的饲料通常是高能高蛋白,但是过高的能量和蛋白以及仔猪不完善的消化系统的综合作用下,仔猪很容易出现腹泻。 2 预防断乳仔猪营养性腹泻的措施 2.1 合理配制日粮。断奶仔猪的饲粮的配制应符合断乳仔猪的生理特点,除营养要满足其需求外,适口性和消化性也要高。蛋白质可选品质好的动物蛋白如鱼粉、血清粉和血浆蛋白粉等,而少用豆粕等植物性蛋白。同时,日粮中合理的粗纤维,

仔猪几种腹泻的分析

仔猪几种腹泻的分析 生理性腹泻;仔猪的生理系统发育不完善,消化系统和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寒冷的抵抗力很差,气候骤变、贼风入侵以及保温不当时,可造成仔猪免疫力下降,此时肠道内的致病性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仔猪腹泻;仔猪对各种应激因素如断奶后母仔分离,食物变化,环境及其温度、湿度的变化等非常敏感,应激反应会导致腹泻;仔猪消化系统机能不健全,饲喂高蛋白、高钙饲量,导致消化不良,引起腹泻的发生。 营养性腹泻;仔猪腹泻与其在胎儿期和哺乳期的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妊娠母猪营养不良,尤其在妊娠后期,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和某些微量元素不足均可影响胎儿发育,继而引起出生后发育不良和抗病能力下降;哺乳期母猪营养不良,母乳中营养物质(微量元素、矿物质、蛋白质等)缺乏,可致仔猪抵抗力下降;以上可致仔猪发生腹泻。 病毒性;传染性肠胃炎本病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疾病。临床上以厌食、呕吐、严重腹泻、失水为特征。10日龄以内仔猪病死率高达100%,5周龄以上猪的死亡率很低,成猪几乎没有死亡。该病原体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此病一般多发生于冬季和春季,发病高峰为1~2月份。母猪可通过乳汁传播给哺乳仔猪,也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 猪流行性腹泻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小猪易患此病,哺乳仔猪死亡率达50%~100%。其特征为呕吐,腹泻。在寒冷的季节里对断奶前后的仔猪危害最大。

轮状病毒感染病毒经口进入机体内,存于易感动物的肠道内,抵抗蛋白分解酶和胃酸的作用,双糖特别是乳糖消化障碍,电解质从细胞外液转移至肠腔,从而导致水样腹泻。8周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高,一般为50%~80%,若有大肠埃希氏菌混合感染更严重。 1.2.2细菌性腹泻 猪痢疾由猪痢疾密螺旋菌引起的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7~12周龄猪发病率最高。猪群起初发病时,常呈急性,主要表现食欲废绝和剧烈下痢,严重者发生喷射状水泻,带有血液、血块或黏液。随病程的发展,粪便混有脱落的黏膜或纤维素渗出物的碎片,味腥臭,色灰色或黄色。 仔猪黄痢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病猪以排黄色或黄白色水样或浆糊样稀粪和迅速昏死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主要发生于10日龄以内的仔猪。3日龄以内的猪发病率90%左右,死亡率达100%。该病的特点往往是一窝一窝地发病。 仔猪白痢本病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突然腹泻排出白色、灰白色粥样粪便或糊状粪便,有腥臭味。病猪表现畏寒,拱背,行动缓慢,脱水,皮肤粗糙无光泽,食欲减少,饮欲增强。病程短的2~3天,长的1周左右,15日龄以上的病猪多能自愈,对仔猪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 仔猪副伤寒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因为目前使用的仔猪副伤寒疫苗均为活苗,采用口服或注射法免疫。调查中发现,一些专业户将疫苗稀释后拌在一大盆饲料内,让一群仔

家畜腹泻的病理机制

兽医临床誄 生理状态下,家畜肠黏膜上皮有纤毛细胞和隐窝细胞,纤毛细胞可吸收肠内钠离子和氯离子,而隐窝细胞则将钠、氯离子分泌入肠道。在纤毛上皮上有钠泵,在钠泵作用下,钠在黏膜细胞内定向移动到基底膜下的空隙内,并与血液中的氢离子交换入血。在肠黏膜细胞内还有葡萄糖依赖载体系统及葡萄糖非依赖载体系统。通过隐窝细胞,将钠离子、氯离子排入肠腔内,同时进入肠腔的还有碳酸根离子。家畜在病理状态下引起腹泻的机制如下。 1感染性腹泻 病原体吸附于肠黏膜表面,但并不侵入肠黏膜,如产毒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型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产气单胞杆菌等。动物中最常见的是产毒大肠杆菌引起腹泻,上述这些细菌在肠道内寄生的同时产生肠毒素。以大肠杆菌为例,在鞭毛粘着素作用下,固定在肠黏膜表面,并向肠腔释放肠毒素。肠毒素有两种,一种称为热敏肠毒素(LT),属蛋白质,有抗原性,60℃经10分钟可被破坏。另一种为耐热肠毒素(ST),分子量小,抗原性弱,加热至60℃以上,并要较长时间才被破坏。热敏肠毒素亚单位A可激活位于肠黏膜基底膜处的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三磷酸腺苷转变为cAMP,随着细胞内cAMP增加,肠黏膜纤毛对钠离子吸收减少,水分吸收也减少,肠上皮部分的隐窝细胞对钠离子、氯离子的分泌增多,同时水分分泌也增多。另外,耐热肠毒素可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可刺激肠黏膜细胞合成鸟苷酸-磷酸盐(cGMP),cGMP可刺激肠黏膜向肠腔分泌水分,减少黏膜对水、盐的吸收作用,其结果是肠液大量分泌,出现腹泻,致使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丧失,机体脱水,外周循环衰竭,导致家畜酸中毒甚至休克、死亡。LT作用慢而长,ST作用快而短。仔猪腹泻以LT作用为主,犊牛、羔羊下痢以ST作用为主。 此外,热敏肠毒素和耐热肠毒素不仅阻止肠黏膜细胞对钠离子和水分的吸收,同时也作用于隐窝细抱,刺激其向肠腔分泌水分。这是因为热敏肠毒素可作用于环磷酸腺苷,封闭钠离子吸收途径,同时也封闭了借葡萄糖不依赖性载体系统对水的吸收。但葡萄糖依赖性载体系统可不受毒素的影响,仍可吸收部分肠腔液体。最终结果导致肠腔液体增多、腹泻,水和离子的丢失。 病原体吸附并寄生于肠道黏膜,侵入上皮细胞,在其内繁殖,破坏细胞。如痢疾杆菌、沙门氏菌、侵袭性大肠杆菌、轮状病毒等感染,认为是这些细菌和病毒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大量繁殖导致上皮细胞脱落,隐窝细胞增生,除有腹泻外,粪便中还夹有血液、肠上皮细胞。 病原体在肠道内繁殖,可产生细胞毒素,有杀伤细胞的作用。如牛伪膜性肠炎常继发于手术、休克后,尤其是应用大量抗生素后发生。如使用大量林可霉素、氨苄青霉素后发病率升高,多因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所产生的致死性肠炎,为细菌所产生的β毒素使肠道麻痹,进而发生坏死。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可导致出血性肠炎,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产生的毒素可能与幼畜的坏死性肠炎有关。 2渗透性腹泻 家畜小肠吸收不良是腹泻的重要发病机制,主要是脂肪吸收不良,葡萄糖、蛋白质吸收不良则较少见。肠内有大量未消化的脂肪时,粪便为淡黄或灰色油腻糊状,常有恶臭,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因素。 小肠水解和消化功能障碍。犬患各种胰腺炎、肝脏胆管疾病等,胰腺外分泌功能减弱和缺乏,脂肪不能分解,蛋白质分解和吸收也受到影响。胰腺外分泌功能一般要减少至90%以上,才出现脂肪痢。长链脂肪酸如蓖麻油、牛、羊脂等在肠腔内细菌作用下,形成羟化脂肪酸,可增加肠道分泌,从而加重腹泻。肝脏分泌胆汁,经胆管入十二指肠,参与脂肪消化。如因家畜肝脏分泌功能不足,或因肝片吸虫等堵塞了胆管,影响脂肪消化吸收,也可产生脂肪痢。胆酸盐能刺激结肠黏膜内cAMP 增加,促使水和电解质的分泌,可加重腹泻。长期服用抗生素及磺胺类药,使肠腔微生物区系紊乱,某些细菌产生的酶,使胆酸去结合化,影响微胶粒的形成和脂肪的吸收,甚至可使脂肪酸转化成羟脂肪酸,后者影响肠对水和电解质的吸收,均可加重腹泻。 小肠黏膜异常,肠内渗透作用改变。根据对仔猪、羔羊、马的研究,健康幼犊吮乳以后,乳中的糖在β-半乳糖苷酶作用下,可裂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这种酶位于空肠细胞的纤毛上,这些单糖很快被吸收,对肠道内渗透压的影响不大。但病毒性肠炎时,破坏了完整的肠黏膜细胞,因而产生轻度的β-半乳糖酶缺乏症,结果是未消化的乳糖进入结肠,构成了结肠内渗透压升高。结肠内渗透压增加的程度取决于进入的乳糖的量和结肠微生物区系发酵能力间的平衡。如果幼畜结肠发育良好,则结肠微生物区系发育良好,进入的乳糖量不会太多。如果家畜采食量有一定限制,或因小肠轻度损伤,进入的少量乳糖可被发酵形成短链脂肪酸。这种脂肪酸可被结肠黏膜吸收,同时也促进结肠黏膜对钠离子和水分的吸收,这个作用称之为抗腹泻作用。年轻的动物,由于结肠黏膜和结肠内微生物区系发育不佳,乳糖发酵少,淤在结肠内,同时乳糖吸水后,可导致腹泻。即使结肠内微生物区系发育良好,但因采食过多,大量乳汁进入结肠,尤其在自由采食,饮奶过饱时,最终可导致严重的肠道损伤。乳糖过度发酵产生大量乳酸而不是短链脂肪酸, 水分进入结肠,加重了腹泻。 病毒引起的腹泻, 家畜腹泻的病理机制王松山(河南省周口市畜牧局4660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