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reading_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旅游翻译

reading_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旅游翻译

reading_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旅游翻译
reading_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旅游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旅游翻译

熊婷婷

(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绵阳 621002)*

摘 要:旅游翻译是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的窗口。从翻译的目的、功能、文本类型、文本规约四个层面,分

析了李白纪念馆景点介绍原文本,内省翻译策略制订过程,最后指出旅游翻译应该以 游客 为中心,实现翻译文本的交际功能为目的, 变译 为主要策略,达到其目的充分性为旅游翻译的评价标准,而非静态的对等论。

关键词:功能翻译论;旅游翻译;变译;充分性

中图分类号:H 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 5757(2009)02 0064 03

一、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众多的商机吸引了无数外国人到中国工作、访问、学习、旅游观光等。他们在华的衣、食、住、行、游等都与我们的翻译息息相关。与此相关的旅游翻译也成了促进中国国际旅游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为吸引更多的人来华旅游,不少城市在公共场所设置了中、英文标示牌,有的还出现了三种或四种平行语,各种旅游资料和旅游广告也译成了英文,甚至几种文字。但目前的旅游翻译存在很多问题,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更不能吸引外国游客来华观光旅游。其原因在于:国内翻译界一直重视文学、诗歌翻译,忽略了实用文体翻译研究。旅游翻译,作为实用文体翻译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没有受到翻译理论家和学者应有的重视。近几年来,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2010年的世博会和亚运会,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加大了力度整治不规范的公示语翻译,并号召学生和公众参与纠错。一些专家、学者也开始关注旅游翻译问题,纷纷撰文探讨各旅游景点的错误翻译,并给以斧正。但目前的研究多停留在指出个别语言或语用错误,少有从理论的角度探讨旅游翻译的性质、评价标准、翻译策略以及影响翻译的因素等。旅游翻译的目的是给外国游客提供信息,旨在吸引游客到景点去游览。因此,译文必须实现其应有的交际功能。本文将从功能翻译论的角度探讨旅游翻译。

二、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观点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起源于翻译对等论盛行的20世纪70年代,它主要用于译员培训,虽声称为普遍翻译理论,但它尤其适用于指导非文学翻译。该理论视翻译为在特定场合发生的目的性行为,是一种语言的言语和非言语符号转换的行为。翻译作为一个目的性行为,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目的法则、文内连贯法则、语际连贯法则。目的法则是最高法则,威密尔认为: 任何文本的产生都是为了某个目的,因而,也应达到这一目的。目的法则包括:笔译/口

译/说/写的方式应使文本或翻译能在所使用的环境中达到应有的目的,使用者通过文本或翻译能实现他想要达到的目的 [1]29。文内连贯法则是指,译文在目的语文化和译文使用的交际环境中具有意义,且译文使用者能够理解译文。语际连贯法则指译文与原文之间的互文性或忠实程度。在功能派看来,这三个原则具有层阶性,只有满足了上一层的法则之后,才去满足下一层法则的要求。

翻译目的是由译文发起者根据译文的受众和译文使用的特定场合来确定,并在翻译要求中明确提出(如果没有明确指出,那么译者应和译文发起者商定)。至于原文,它只是起着一个信息源的作用。两个文本目的、交际环境、文化背景、以及受众决定了翻译不能把原文中的所有信息全盘搬到译文中去。译者必须根据翻译的受众和目的,对原文信息进行一定的取舍和加工。因此,其译文评价标准也不同于传统的全译式对等论。莱斯认为,译文的 充分性 才是译文的评价标准[1]35。只要译文能达到目标语交际环境中的目的,就是好的翻译。因此,与静态的、以结果为导向的对等翻译论相比, 充分性 是一个动态的、以目的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在这一体系之下,对等只不过是译文充分性的一个目的之一。

三、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旅游翻译

在进行分析之前,作者现将一则旅游文本简介及其原译文呈现如下。

李白纪念馆简介

江油李白纪念馆位于江油市区风景秀丽的昌明河畔,是国家AA 级景区,全国最大的仿唐建筑群落,中国百家名园之一。融观光旅游、学术研究、陈列收藏、旅游服务于一体。以其独特的园林风光、丰富多彩的陈列收藏、声情并茂的讲解、热情周到的服务以及极高的学术地位而享誉全国,蜚声海外。被誉为文化的殿堂,镶嵌在九寨沟旅游环线上璀璨的明珠。

T he li ba imuseu m,l ocated in t he beau tifu l changm i ng r i v

64

第25卷 第2期V o.l 25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S I CHUAN C O LLEG E OF EDU CAT I ON

2009年2月

F eb .2009

*

收稿日期:2008 09 25

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资助项目 四川省旅游翻译研究 (项目编号:06sd1127) 作者简介:熊婷婷(1973!),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e rside o

f urban area of jiangyou,i s a nati onal AA

g rade scen i c spo t,t he largest i m i tati ve tang dynasty bu il d i ng comm un i ty i n the who l e country,and i s one o f the100m ost renown gardens o f China.It i ntegrates sig

h tsee

i ng,trave lling,acade m i c re search,d isplay,co ll ecti ng,and toursi m se rv ice i nto an organ i c who le.W it h its uni que garden scene,rich exh i b iti ons and co l lecti ng,v ivid i nte rpre tati ons,w ar m l y and good serv ice,as we ll as exteme ly h i gh acade m ic po siti on,i t enjoys h i gh reputa ti on i n Ch i na and foreign countries.It is pra i sed as the pa radise o f cu lt ure and the bri ght pearl i n land ji uzha i gou tour i s m c irc le. (原译文)

(一)原文分析

1 翻译目的和委托人的要求

该译文的委托人是李白纪念馆的负责人,译文是给来李白纪念馆参观的外国游客视读。翻译的目的是吸引外国游客,激发他们参观该景点。因此, 信息性和诱导性是该文本翻译的出发点[2]。由于译文和汉语必须制作在一张公示牌上,因而译文不能太长,原文中的冗余信息必须删除。

2 目标读者

目标读者是外国游客,他们来此参观的时间有限,希望用最短的时间了解该标示牌上的内容。译文必须符合英语旅游文本规范和英语本族人的审美标准和需求。

3 原文语篇特点

原文本发送者主要针对的读者对象是中国游客,遵循的是汉语旅游文本规范,迎合中国人的审美标准。因此,文中用了很多优美的四字词(如:风景秀丽、丰富多彩、声情并茂、享誉全国、蜚声海外),文采浓郁;且文中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段(如:极高的学术地位、文化的殿堂、璀璨的明珠),以突出文本的呼吁功能。该语篇具有典型的中国旅游文本特色。

正如诺德所言: 如果作者想要实现他的交际意图的话,就必须符合文本规范;同时,文本接受者也只能从文本的形式规范推断出作者的意图。[1]53因此,如果译者想要实现文本的交际功能,就应当符合译语文本体裁规范。

其次,原文中的 融观光旅游、学术研究、陈列收藏、旅游服务于一体。以其独特的园林风光、丰富多彩的陈列收藏、声情并茂的讲解、热情周到的服务以及极高的学术地位而享誉全国,蜚声海外,前后两句出现了语义重复,前一句是概括,后一句是扩展第一句的内容。两者并置,显得累赘。

(二)翻译策略的制定

1 中、英文旅游文本规约差异

上文的分析说明,原文遵循的是中文旅游文本规约,那么中、英语旅游文本规约有何差别?对此,贾文波做了详细的研究并总结如下:行文用字习惯和审美标准不同。英语旅游文体大多风格简略,结构严谨,行文简洁明了,表达直观通俗,注重信息的准确性,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理性之美。相反,汉语旅游文本文采浓郁、使用四言八句、注重渲染诗情画意盎然的氛围,因而,显得过于笼统和失真[3]。当然,中国读者的审美标准和中华文化息息相关。中国讲究模糊,天人合一,旅游文本重在意境的凸显,而非实体的客观描述。

2 中、英文文本(1)类型

该汉语语篇既具有旅游文本特色,又有广告文字特点。文本发送者看似提供信息,而实则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因此,从文本类型上来说,这则简介是信息型加呼吁型(2)。英语译文的文本功能和类型与原文一致,然而,原文的目标读者和译文的目标读者所处的语言文化、所遵循的规约、期待视阈、审美标准都各不相同。

基于以上的分析,作者(译者)决定采取变译策略(3)。

(三)翻译方法

1 删减

(1)原文中的 国家AA级风景区 中国百家名园之一,都是中国特色的旅游景点等级划分,国外则没有;此外,中国百家名园的评比标准是什么?谁发起的这些评比活动,可能很多中国游客也不一定非常清楚。文本发送者旨在说明该旅游景点有参观价值。但是,这些信息对外国游客来说不具有实质意义。因此,如果像原译文那样忠实于原作,不顾目标读者,直译的话,译文在其交际环境中不能实现其应有的功能,且影响外国游客理解;译文的文内连贯法则更是无法实现。只有解释性翻译才能让外国人了解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景点等级划分和国家百家名园评比的意义,但标示牌的空间有限,不能容下如此冗长的翻译,所以采取省译。

(2)原文中 融观光旅游、学术研究、陈列收藏、旅游服务于一体。以其独特的园林风光、丰富多彩的陈列收藏、声情并茂的讲解、热情周到的服务以及极高的学术地位而享誉全国,蜚声海外,前后两句语义重复,给人以累赘感。为使译文不冗长,选择翻译后一句。因为后一句提供了一些具体的信息,这符合英文的旅游文本行文习惯,具体简约而不失空泛。

(3)将原文中的夸张成分, 享誉全国,蜚声海外进行省译,在中文中里这种夸张司空见惯,而英文中很少这种自吹自擂。

2 合并

将原文中的 以其独特的园林风光、丰富多彩的陈列收藏、声情并茂的讲解、热情周到的服务以及极高的学术地位而享誉全国,蜚声海外。被誉为文化的殿堂,镶嵌在九寨沟旅游环线上璀璨的明珠。合并成一句译文,使得译文结构更符合英文习惯。

3 虚、实互换

汉语讲究描写虚,而英语讲究具体实际。因此,将原文中的 丰富多彩的陈列收藏、深情并茂的讲解、极高的学术地位的内容进行具体化处理,这不但符合英文习惯,更能体现文本的呼吁功能。其次,将原文中的把李白纪念馆比作为 镶嵌在九寨沟旅游环线上璀璨的明珠具体化,将其改成 九寨沟旅游环线上一个必经或必不可少的旅游点。

4 增译

将原文中的九寨沟进行直译,并加上意译 T he R av i ne o fN ine T i betan V illag es,进而凸显原文本中的呼吁功能,这样不仅宣传了李白纪念馆,也宣传了九寨沟。外国游客一般对藏族文化非常好奇,但到西藏去旅游需要特殊申请,审批期限较长;因此,对于短期停留的外国游客来说,到九寨沟一游,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了解藏族文化,不失为一石二鸟的好选择。

改译如下:

65

第25卷(总第191期) 熊婷婷: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旅游翻译

T he L i Ba i M e m oria,l l o ca ted by the scenic Chang m i ng R iver i n J i angyou c ity proper,is the b i ggest exa m ple of T ang-sty le courtyard arch itecture i n Chi na.Its un i que g arden scenes,its ex tensive art co llecti ons,its exce llent gu i des and interpreters,and its Center for L iB ai S t udies co m bine t o m ake it a cu lt ure treasure and a m ust-v isit s i te for t our i sts en route to Ji u Zhai G ou(The R av i ne o f N i ne T ibe tan V ill ages).

译者曾将这一译文发给了8位美国、加拿大人阅读,其中两位懂汉语,他们都一致认为该译文比原译文更符合译语文本规约,并赞同这一变译策略。

四、结语

以上的分析可知,翻译的目的与功能决定翻译策略。翻译前,译者必须了解翻译的目的和译文的功能,对原文本的文内、文外因素(4)进行分析,如翻译的目的、委托人对译文的要求、目标读者、原文语篇特点、不同文体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所应遵循的语篇规约、不同文化中读者对文体的审美标准和行文要求等。总之,译文和原文之间要有一定的关联和互文性,遵循语篇连贯法则;译文和原文之间还应遵循文内连贯法则,译文必须在译语文化中具有意义,译语读者能理解译文,因此,译者有义务将原文中目的语读者不能理解的部分给予解释或者说明,将原文中不符合英语逻辑习惯的行文给予重组。译文同时还必须遵循目的法则,必须以 游客为中心,重在吸引外国游客来中国游览、参观、访问。因此,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将旅游翻译视为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必须重视译文的交际功能,把重点放在目的语文化和目标读者身上,而不是原文与原作者。译文的形式、翻译策略都应该取决于译文的功能。旅游文本翻译的评价标准也不应只是审视原文与译文是否对等,而是以译文是否突出原文中的主要信息,是否达到了吸引外国游客参观该景点为评价基石。再忠实的翻译,如果外国游客读了不知所云,不能吸引他们参观游览景点,也是失败之作。

注释:

(1) 文本这一概念,到目前为止,主要有两种之分;一种

称之为discou rse,一种称为tex t。有的学者认为d i s

course是指口头文本,而text是指书面文本。本文所

用的文本概念是使用韩礼德和哈桑(M AK H a lli day&

R.H asan)的文本观点,即 TEXT在语言学中用来

指任何长度的、意思完整的、口头的或书面的、 在

某个语境中起作用的语言[4]。本项研究中的旅游

文本是使用中的语言,因此,意思完整的、可以独立

完成交际功能作用的一个词、一个词组、一个句子、

一个段落或一篇短文,都被视为一个完整的 语篇

或 文本。在分析的过程中, 语篇或 文本交替

使用,同指旅游景点介绍段落。

(2) 莱思根据卡尔?布勒(K arl B hler)的语言功能三分

法把具有交际功能的文本划分为三种类型,即:信

息型(i nfor m ative),表情型(expressive)和操作型

(operati ve)[5]。因操作型文本的目的在于呼吁读者,

因此,也被称为 呼吁型(Appell a tive)文本。

(3) 黄忠廉教授认为全译和变译是一对范畴。全译是要

求忠实于原作的内容和保持原作的风格,译者的创

造性仅仅表现在词句和修辞手段的选择上。变译是

指译者根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要求采用

增、减、编、述、缩、并、改等变通手段摄取原作有关内

容的翻译活动。变译的方法包括11种,摘译、编译、

译述、缩译、综述、述评、译评、改译、阐译、译写、参

译。[6]

(4) 诺德在她的#翻译的文本分析?的第三章中,将原文

本分析的因素分为文内因素和文外因素。文外因素

包括信息发送者、信息发送者的目的与意图、文本受

众、文本接受的时间、地点、场合、文本传播的媒介、

文本生成的动机、文本的功能。文内因素包括文本

的主题与内容、文本的预设、文本构成、词汇、句子结

构、非言语成分、超音段特征[7]。

参考文献:

[1] Chr istiane N o rd.T ranslati ng as a P urpo seful A cti v ity:

Functiona list A 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

Shanghai F ore i gn Languag e Educati on P ress,2001. [2] 陈小慰.新编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

版社,2006:267.

[3] 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

出版公司,2004:3,109-119.

[4] 张美芳.澳门公共牌示语言及其翻译研究[J] 上海

翻译,2006,(1):29-34.

[5] K a t har i na R eiss.T ranslati on C riticis m,the Po tentia l s

and L i m itations[M].Shangha:i Shangha i Fore i gn

Languag e Educati on P ress,2004:26.

[6] 黄忠廉.变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

司,2002:96.

[7] Chr istiane N ord.T ext Ana l ys i s i n T ransl a ti on:T heo ry,

M e t hodo l ogy,and D i dactic A ppli cation o f a M odel for

T ransl a tion-O riented T ex t Ana l ys i s[M].T he N ether

lands:R odop,i1991:35-130.

Touris m Translati on from t he Functionalist P ers pecti ve

X IO NG T ing-ting

(School o f Fo re i gn L anguages and Cu ltures,South w estU n i ve rs i ty o f Science and T echno l ogy,M i anyang S i chuan,621002,Ch i na)

A bstract:Tou ri s m translati on p l ays a s i gn ifican t role i n the pub lici ty-oriented C/E translati on.W i th t he text of t he brief i n trodu cti on

t o the L i BaiM e m ori al as i ts cas e study,the paper analyzes the source text fro m its translati on skopos,i ts f un cti on,i ts text type and gen re conven ti on,f urt h er reflects t he th i nk-al oud process of t h e tran sl ati on strategy,and fi nall y concl udes that the touris m trans l ati on s hou ld be t arget reader-oriented,w it h tran slati on vari ati on as its translati on strategy,and t hat the eval uation of t ou ri s m trans l ation shou l d b e its ade quacy for the target co mmun icative purpose i nstead of i ts static equ i va l ency.

K ey words:f un cti onal tran slati on;touris m trans l ation;trans l ation vari ati on;adequacy

(责任编辑:张 楠 责任校对:张 楠) 66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2月

关联理论与翻译.

关联理论与翻译 2010-08-27 关联理论与翻译1 关联理论和翻译有很好的兼容性,前者能够从本体论意义上解释后者这一复杂的语码转换现象,在语码转换过程中,关联性起着关键的作用,决定着译文信息和形式等相关因素的取舍.当资源条件许可时,译文应尽力向原文趋同.鉴于翻译行为动态的认知关联特征,关联理论对翻译现象有着迄今为止最强的解释力. 作者:吕郑芳 L(U) Zheng-fang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刊名: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AOTONG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xx 30(3) 分类号:H059 关键词:关联理论翻译认知语境 关联理论与翻译2 摘要:关联理论使得广告在翻译时借助于不同文化的某种共性,迎合了不同受众人群的口味,同时也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文章首先对关联理论和广告翻译分别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进而将关联理论应用于广告中所体现出的具体作用进行了介绍,最后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表现关联理论的实际表达效果。 关键词:关联理论;广告;翻译 在广告传播借助的各种手段中,语言是最为主要也是最为有效的方式,这使得广告这种交际行为变得更有认知性。本文就针对如何借助关联理论进行广告翻译进行以下的论述。 一、关联理论 这一理论最早是由Sperber在1986年提出的,是在Grice这一会话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认知语用学的理论,包括以下两项规则:①在同等的条件下,获取语境效果越好,相应的关联性越大。②在同等的条件下,处理话语付出努力越少,相应的关联性越大。由此可见,通过最小努力付出而收获最大语境效果就可以说达到了最佳程度的关联。 二、广告翻译 广告翻译事实上就是一种对广告自身功能进行再次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语言、消费观念、地域文化、审美价值等不同条件的影响,从而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仅仅通过对原有广告语的直接翻译和简单转码往往得不到很好的预期效果,有时起到的作用往往会和预想中的结果相反。因此,要想通过广告翻译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一方面要做到为处于不同环境和认知中

中西文化差异与跨文化翻译

*[收稿日期]2011-10-18 [作者简介]王黎丽(1981-),女,辽宁鞍山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教师,讲师,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尤其在中国加入WTO 之后,跨国、跨种族、跨文化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广泛与频繁。从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交流与商业往来看,文化交流与文化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渗透到人民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当一个亚洲人到了欧洲或者一个中国人去了英国,再或者一个美国人来到中国时,当他们之间能够顺利交流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国与国之间存在的界限。只有当他们遇到一些麻烦时,他们才会发现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 尽管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传播文化和促进文化交流,但语言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语言是载体,是容器,是文化传播的工具。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实现语言作为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并使外国人熟悉本国文化,人们应该利用语言开展翻译。当今科技的发展把计算机引入了翻译领域。没有语言,很难将跨文化交流变成现实。 二、文化,语言与翻译(一)文化 文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它包含了世界万物,物质的和精神的。从广义上讲,文化可以划分为三类:物质文化,指所有产品;机构文化,指各种各样 的体系及相关理论,例如社会体系、宗教体系、教育体系和语言体系;精神文化,指人们精神、行为、思想、信仰和价值观。 有人认为“文化”是一个外来词,很久以前来自于德语“kultur ”,指的是土地的开垦、植物的培育和思维的培养,特别是培养艺术能力、道德素质和天赋。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文化”一词出现在中国,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开始。当时,中国人意识到在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过程中,由于文化的不同,使得这些交流存在着很多的障碍。同时在大学教育中,包括中等专业教育,由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冲突已经越来越明显,很多荒谬的错误导致了交流的失败。据说,文化冲突曾经造成了经济损失。(金惠康,2001) “文化”一词,看上去似乎很难定义,很多的研究者都试图去解释它,包括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以及其他学者。人类学家Malinowski 在他的著作《On Culture 》中指出:文化是人类身体或者灵魂 的习惯,包括一系列的方法和习俗,可以直接或间接满足人类的需要,所有的文化要素都是动态的、有效的。(李延林,2006) 总之,从广义和狭义上讲,文化都是一个复杂的 中西文化差异与跨文化翻译 王黎丽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辽宁·大连 116052) 【摘要】翻译是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不同国家、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渗透,都离不开翻译活动,英汉语 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文化翻译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翻译的目的和特点是语言文化的交流,熟悉两种文化和掌握两种语言同样重要。因此,本文着重讨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将英汉两种语言受文化差异影响二产生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比较,进而指出如何在翻译中进行合理恰当的文化转换,完成翻译的文化交流之使命。 【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翻译 文化载体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12)01-0048-02 第15卷·第1期 2012年2月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 Vol .15,No.1Feb .2012 48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应用翻译策略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应用翻译策略初探 【摘要】关联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并就此为翻译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框架。基于应用翻译具有信息性、劝导性、和匿名性的特点,本文应用关联理论的相关原理,指出在应用翻译过程中,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应利用自己认知语境的各种信息知识推导出原文的暗含意义或交际意图,找出语境和信息的最佳关联获得相应的语境效果,再以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和期待为准则,对译文进行最佳关联的取舍,为译文读者提供最佳关联,实现应用翻译传递信息的目的。就此本文提出了应用翻译的一些翻译策略,如替换,改译,增译,补译,摘译或将信息重组等方法,以实现译文和交际目的的最佳关联。 【关键词】关联理论;应用翻译;应用翻译策略;关联性 一、引言 法国认知科学家sperber和英国语言学家wilson 从grice的合作原则和关联准则出发,提出了与交际和认知有关的关联论,成为认知语用学的基础。1991年wilson的学生gutt运用关联理论发表了《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gutt在文章中阐述了关联理论给翻译研究带来的启示,提出了全新的关联翻译理论。最早将关联理论引入中国的学者主要是沈家煊,何自然等语言学家,之后赵彦春,王建国等学者应用关联理论对翻译进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有的学者提出,“关联理论效度第一的原则对文学翻译尤为不妥”

(王斌,2000),如果真如此,那关联理论对以传递信息和读者效应为主的应用翻译却恰恰适合。本文拟以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应用翻译策略。 二、应用翻译及其特点 应用翻译又称实用翻译,是一种实用性文体的翻译。方梦之曾经指出,“应用翻译包括政府文件、告示、科技论文、新闻报道、法律文书、商贸信函、产品说明书、使用手册、广告、技术文本、科普读物、旅游指南等各类文本”(方梦之[j],2003)。应用翻译主要以信息交流为目的。一篇好的应用翻译,必须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保证译文在目的语语境中实现其预定功能。(nord,c, 2001:19-25) 从应用翻译的特征来看,“信息性,劝导性和匿名性是这类文本的主要特点”(方梦之[j],2003)。信息性,是指这类文本主要传递文本的客观信息和形象;劝导性旨在唤起读者去体验去行动,如广告劝导人们购物,旅游介绍劝导人们去参观旅游景点,在功能上,出于功利的目的更倾向于译文而非原文;匿名性指原文作者大都处于匿名的状态,和文学翻译相比,缺乏“个性”,有一定的写作模式。 应用翻译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它“不是展示译语语言文化异彩的场所,不提倡所谓‘异化’和‘诗学效果’”(贾文波,2004:277),而应该尽量去缩小原语和译语由于文化,语言思维等不同所引起的

Assignment(旅游文本的翻译)

Assignment: 1.河道、瓦房和石桥组合成了位于上海西侧的周庄,这是淀山湖畔一个风景如画的水乡小 镇。 Zhouzhuang is a small canal town located on the west of Shanghai. The combinations of waterways, tiled houses and stone bridges make up a picturesque view for the shore of Dianshan Lake. A web of waterways, tiled houses and stone bridges holds together Zhouzhuang, a small canal town located on the picturesque shores of the Dianshan Lake, west of shanghai 2.西湖周围有公园、茶馆、旅店,还有清新的空气、秀丽的景致、宁静的气氛、绿树成荫 的街道和拱形的石桥,构成了人们心目中的“中国风景”。 Around West Lake, there are parks, teahouses and hotels. With the fresh air, the inviting views, the pleasant shade and the arched bridges, the elegant environment make it a Chinese Scenery in everyone’s mind. Around the west lake, the air is clear, the landscape green and tranquil, and the avenues of willows and arched stone bridges conform to everyone’s idea of what Chinese scenery should look like. 3.绍兴的鉴湖,湖水清澈,风景秀丽,故又名镜湖。 Because of its clear water and inviting views, the Jianhu in Shaoxing is also known as Mirror Lake. The Jianhu Lake in Shaoxing is also known as Mirror Lake for its crystal clear water and picturesque landscape around. 4.这里不仅民族风情浓郁,同时还是一片具有生命灵气的宝地,草原辽阔,山水环绕。梅 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屹立于迪庆西北,海拔6740米,是迪庆的最高点,也是云南第一峰,终年雪冠冰氅,云缠雾罩。 Having a strong flavor of local ethnic color, the prefecture boasts a scenic landscape with surrounding mountains and winding rivers and streams. As the dominant peak of Meili Mountain, the Kagebo Peak is outstanding at the northwest of Diqing with the height of 6740 meters above the sea level . Being covered by snow and surrounded by mist all year, it is known as the first peak of Y unnan province, Radiating with the local ethnic colors of ethnic minorities, the Prefecture boasts a scenic landscapes with surrounding mountains and winding rivers and streams. The Kagebo Peak---the dominant peak of the Meili Mountain range in the northwest of Diqing---stands aloft 6740 meters above the sea level, the highest peak in Diqing and in Yunnan province as well, was covered by snow and shrouded by mist all the year round.

汉学跨文化研究外文文献翻译

汉学跨文化研究外文翻译 英文 Sinology: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Transcultural Studies Pablo Blitstein, Ruprecht Heidelberg The guest editors of this journal issue have kindly asked me to provide a short overview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ranscultural studies and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in Euro-American academia. There was a certain risk in accepting this request, as it might be either too small or too big a task. It would be too small if I narrowed it down to a review of explicit references to transcultural studies within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but it would be too big if I extended it to a study of all the question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that the two fields have developed in the last few decades. To overcome these difficulties, I decided to focus on the legacy of one shared methodological point: the critique of so-called “methodological nationalism,” that is, of the assumption (explicit or not) that the nation is the ultimate framework of research.1 This critique has become a constitutive principle of transcultural studies, while it came to represent only a particular approach within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Still, the two fields have developed a shared agenda in this regard. This essay limits itself to pointing out the presence of this critique in both fields—which might be as much a sign of open scholarly exchanges as evidence of the parallel adoption of common references— and offers an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电气工程文本英汉翻译实践报告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电气工程文本英汉翻译实践报告在当前社会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社会在科学技术领域的联系愈加紧密,科技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作为科技领域的一大分支,其应用涉及到当前工业体系中的各个阶段,因此翻译国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优秀的研究成果对于中国相关领域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同时也能够促进国内外科学技术的交流。本文所选的源语文本来自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Artin所著的"Stirling Engines for Low-Temperature Solar-Thermal-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一文。所选源语文本在词汇方面大量使用专业术语和缩略语;在句子方面有着数量众多的复杂长句和被动句;在语篇方面运用大量代词和连接词以保持文本的衔接与连贯。本文从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探讨了关联理论在科技文本翻译过程中的应用。将关联理论应用到源语文本的翻译时,译者要首先推断出原文作者的意图,其次要充分考虑读者的认知语境,继而灵活采用拆分和整合,增补与省略,主动变被动,词性转换等多种翻译方法,力求将具备最佳关联的译文传达给读者。通过分析研究,本文发现关联理论对科技英语的翻译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科技英语属于信息型文本,且内容之间有很强的逻辑性;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翻译是一个双重明示--推理的过程,译者通过对原文作者写作意图的准确把握,以及对译文读者认知语境和阅读目的的理解,利用自身知识储备,找出能够将双方交际效果最佳化的译文。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综合使用多种翻译方法,以达到增强语境效果,减少读者推理努力

的目的,最终实现译文与原文在词汇、句子及语篇三个层面的最佳关联,提升译本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谈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启示(1)(精)

谈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启示(1) 摘要: 本文就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 的启示进行了一些探讨。先简要介绍了交际的推理特性、文本语境、最佳关联、语言的解释性使用等关联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然后阐述翻译作为语言的解释性使用、原语文本和译语文本解释性相似的观点、文本分类作为关联向导、翻译的概念以及如何处理翻译过程中基于语境的问题。我们认为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探讨这些语用问题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语用翻译的本质,进而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 关键词: 关联理论、语用翻译 1.引言 关联理论是西方近年来影响巨大的认知语用学理论,但它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了语用学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关联理论发展起来的语用学翻译理论模式日渐受到西方翻译理论界的重视。很可惜,在我国翻译界似乎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有关这方面的文献亦屈指可数。 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要靠推理。而翻译中为达到语用等效,其前提正是正确地认知和理解自然语言。因此,关联理论就成为当前指导语用翻译的新论。(何自然,1997) 事实上,语用翻译这个说法只是近十多年来才出现的。它实质上是一种等效翻译,如Nida (1964)提倡的“动态对等翻译”(dynamic equivalence) 和Newmark (1982)倡导的“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后来,Wilss (1982)等人还明确提出了翻译中的语用对等(pragmatic equivalence)。鉴于本文建立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之上,我们认为有必要首先简明地介绍一下关联理论中一些基本概念。 2.关联理论概说 2.1. 交际的推理特性 关联理论是认知自然语言的一种理论。因为自然语言中的每一个话语都可以有多种理解,所以,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必须通过语境来寻找信息的关联,然后再根据话语和语境的关联进行推理。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能够进行交际、沟通思想,是因为人们能够根据对方的行为或话语进行各种推理。请看: 甲:李先生,请问周小姐还要多久才回办公室? 乙:嗨,她正在向胡处长请示工作呢! 在上例中,乙并没有直接回答甲所提出的问题。假如甲乙双方都知道胡处长办事风风火火、说话干脆利落,那么,甲不难推断出周小姐很快就会回来。倘若双方已知胡处长说话罗嗦,办事拖拉,甲几乎可以断定周小姐一时肯定回不来。

清华大学翻译学与跨文化研究专业考博考试重点-育明考博

清华大学翻译学与跨文化研究专业考博复习资料参考书-育明考博 一、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翻译学与跨文化研究方向考博内容分析(育明考博辅导中心)专业方向 招生人数初试内容复试内容050200外国语言文学 翻译学与跨 文化研究约2人①102俄语、103日语、104德语、105法语 ②847翻译学与跨文化研究501综合考试育明考博辅导中心张老师解析: 1、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翻译学与跨文化研究方向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5:1左右(竞争较激烈) 2、本专业有两位导师:罗选民、余石屹 3、同等学力考生在初试合格后须加试报考专业两门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和自然辩证法。 4、初试英语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5、清华大学考博初试外语中不含听力。 6、学院并不指定外语和专业课复习的参考书。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针对清华大学各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考博资料获取、课程咨询育明教育张老师叩叩:772678537) 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历年考博复试分数线(育明考博课程中心) 育明考博辅导中心张老师解析: 1、人文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共有6个研究方向,各研究方向之间报录比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2、根据最新的信息,学院将会逐步增加硕博连读的名额,减少在职定向读博的名额。 3、初试英语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年份 录取成绩要求复试人数/招生人数2014年外语50分、专业课50分 综合考试60分 12人/9人(不包括骨干计划)2015年外语50分、专业课50分 综合考试60分15人/11人(不包括骨干计划)

关联理论视角下唐诗的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阅读中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2 英语动结式V+PP的语义整合研究 3 狄金森、席慕蓉爱情诗中隐喻现象对比研究 4 如何用英语作精彩演讲 5 说谎的语用顺应性分析 6 对狄金森诗歌中四个主题的分析 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8 从迷茫的玛尔特的悲剧看女性存在的社会价值 9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有效性研究 10 不做房间里的天使——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 11 《一件小事》三种英译本对比研究 12 论《呼啸山庄》中耐莉?丁恩的作用 13 产品生命周期的营销策略 14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15 浅析福斯特《霍华德庄园》中的人文主义 16 《喜福会》中母爱主题的文化阐释 17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 18 关联理论在中餐菜单英译中的应用 19 萧伯纳的费边思想在芭芭拉少校中的体现 20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比较 2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22 从《绝望主妇》各主角看美国家庭问题 23 归化和异化策略在《红楼梦》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应用 24 诸神形象折射中西方价值观不同 25 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之体裁分析 26 Comparison of models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East and West 27 An Eco-analysis of The Yearling 28 文化语境对中西商务谈判的影响 29 分析女性语言特点在英语委婉语中的体现——以《绝望主妇》为例 30 《紫色》主题的表现手法 31 试论爱伦?坡的哥特式风格——以《厄舍古屋的倒塌》为例 32 中西幽默异同探析 33 从《金色笔记》看多丽丝莱辛的女性意识 34 删译在中英诗歌翻译中的应用 35 论《小妇人》中的家庭教育问题 3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7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看《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爱情悲剧 38 Roger Chillingworth in The Scarlet Letter Viewed from the Humanistic Perspective 39 从生态和消费的角度解读《瓦尔登湖》中梭罗的思想 40 《宠儿》中塞斯的性格分析 41 《天黑前的夏天》中女主人公凯特的自我救赎之路

关联理论对翻译解释的局限性

《中国翻译》2000年第4期 王 斌 摘 要:关联理论是一种语言交际理论,揭示了单元文化内语言交际的本质属性。但它对跨文化语言 交际的翻译的解释显得力不从心,因为它无法解决最佳关联赖以存在的缺省模式之一的文化缺省的移植 问题。 关键词:关联理论 翻译 交际 Abstract: Relevance theory, a theory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depicts the inherent property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within a culture. Yet, it fails to give an adequate explanation of translation as a cross cultural language communication on account of its incompetence in showing how to transplant the cultural default, one of default models from which optimal relevance generates. Key Words: relevance theory translation communication 1. 关联理论的认识 Sperber和Wilson(1986/1995)的关联理论是有关语言交际的理论,它把语言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交际与认知,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提出语言交际是按某种思维规律进行推理的认知活动。关联理论认为,人的认知以最大关联(maximal relevance)为准则,而语言交际则以最佳关联(optimal relevance)为取向。他们的陈述如下: 话语的内容、语境和各种暗含,使听话人对话语产生不同的理解;但听话人不一定在任何场合下对话语所表达的全部意义都得到理解;他只用一个单一的,普通的标准去理解话语;这个标准足以使听话人认定一种唯一可行的理解;这个标准就是关联性。因此,每一种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这个交际行为本身具备最佳的关联性。(转引自赵彦春,1999) 因此,任何一个交际行为都传递着最佳相关性的假定或期待,听话者总是以最小的认知努力来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并以此推导说话者的交际意图。(苗兴伟,1999) 在语言的交际过程中,既然要确定交际者的真实意图,听者需要寻找话语与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即对方话语同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得出语境隐含,取得语境效果,达到交际的目的,那么,语境效果就成了关联理论的必要条件:The notion of a con-textual effect is essential to a characterization of rel-evance. We want to argue that having contextual effect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relevance, and that otherthings being equal, the greater the contextual effects,the greater the relevance(Sperber & Wilson, 1986:119)。关联理论对于语言交际的解释力正在于依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其语境效果表现为:If all acontextualisation does is add all, some or none of thenew information to the context without otherwise alter-ing the context at all, then this contextualisation has nocontextual effect . Otherwise, there is some contextualeffect, in the form of an erasure of some assumptions inthe context, a modification of the strength of some as-sumptions in the context, or the derivation of contex-tual implications. ( Sperber & Wilson, 1986:117) 所以,在交际过程中,说话者所提供的假设或信息不但应该是新的,而且还要能够改变听话者的语境假设,也就是说能够产生语境效果。只有产生语境效果,表达新信息的命题才能相关。语境效果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新信息改变听话者语境的某些假设;新信息增强听话者的语境假设;新信息与听话者语境假设相结合派生出新的语境隐含。语境效果好,推理时付出的努力就小,关联性就强;语境效果差,推理时付出的努力就大,关联性也就弱。语境效果的动态性表现在语言交际过程中,随着话语的发展,听者根据现有语境建构一系列假设,并对之进行认知处理,使之逐渐背景化,从而认知语境被不断地扩大充实,并有效地成为理解新信息的基础。话语就这样给听话人提供不断变化的背景,听话人则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工新信息。 2.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 虽然翻译被认为是宇宙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现象,但若将之看成是跨文化的语言交际,关联理论在这方土地上还是能说出个子丑寅卯的,笔者认为关联理论 收稿日期:1999-02-16 关联理论对翻译解释的局限性

从关联理论解读翻译策略 修改

从关联理论解读翻译策略 摘要: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的理解是一种包含示意和推理两方面的认知过程,听话人根据说话人的示意行为,结合语境假设,求得语境效果而获取说话人的交际意图,翻译也研究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由于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交际过程,故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视具体情况采用顺应译语文体规约的归化策略或保留原文特色的注释性异化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关键词:关联理论;最佳关联;语境;翻译 翻译是一种语言使用和交际活动,和日常语言活动所不同的只是它涉及到两种语言(始发语和目的语),是一种语际信息交流。翻译研究则是探讨译者解读原文、在译文中重构原文意义的学问。两者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即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所不同者,前者更重视口语交际及其动态特点,而后者所关心的是文本和书面语言。但是这种差异性并不妨碍翻译理论研究者借鉴语用学理论来探讨翻译活动。[1]近年来,语用学的众多理论被应用在翻译研究上,如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Grice的合作原则、Leech的礼貌原则、和Dawkins的模因论等对翻译研究都有极大的启示。我们不妨结合近年来语用学研究中的一大热点: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探讨关联理论如何指导译者选择恰当的应用翻译策略。 能否达成!互明(mutuallymanifest),达成了!互明就能获取!最佳语境效果,在信息和语境之间找到!最佳关联(optimalrelevance)。Sperber和Wilson认为交际中每一个人的认知环境由三种信息组成:逻辑信息(logicalinformation),百科信息(encyclopedicinformation),和词语信息(lexicalinformation)。上述三种信息组成的认知环境因人而异,对话语的推理自然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因此,为达到交际成功,!互明成为关键,表现为交际双方对认知环境中的事实[3]127 或假设在心理上能否做出共同的认知和推断。以下母女两人的对话可以更清楚地说明这一点: Mother:Wouldyouliketogoshoppingwithmenow?Daughter:I?mwatching!Friends .Mother:What? Whencanyougowithme?Daughter:Mum,IsaidI?mstillwatchingTV.Mother:Then,whenwillitbeover? Daughter:Mygod! 女儿没有直接以yes或no来回答母亲的问话,而是采用了间接的答话方式。这里母亲不理解女儿的原因明显在于母亲的认知环境中没有!Friends 是一部情景连续喜剧并且女儿十分爱看这一语境信息,由此导致女儿意欲传递的信息意图!No,Idon?twanttogoshoppingnow. 并没能成功地传达给母亲。这一例子说明,交际成功与否并不仅仅取决于听话人能否解码,而更主要取决于交际者意欲传递的信息意图是否成功地示意给了交际对象,取决于交际对象是否选择了 [4]41正确的语境信息。所以,交际过程不仅仅是单纯的编码- 一、关联理论 Sperber和Wilson首先提出颇具影响力的关联理论(RelevanceTheory)。他们在批判地继承以互知(mutualknowledge)为理论依据的代码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际的推理模式,将语用学研究的重点从话语的产出转移到话语的理解,指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互明过程,对话语的理解就是一种认知活动。 具体来说,关联理论把话语的理解看作是一种包含!示意(ostentation)和!推理(inference)两方面的认知过程(cognitiveprocess),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示意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process)。所谓!示意,是指说话人把信息意图展示出来这一过程,而所谓!推理,则指听话人根据说话人的示意行为,结合语境假设,求得语境效果而获取说话人的交际意图这一过程。 演绎推理的重要依据就是获取信息和语境的最佳关联

关联理论与语用翻译关系

关联理论与语用翻译关系 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的使用与理解,既 研究发话人利用语言和外部语境表达意义 的过程,也研究听话人对发话人说出的话语 的解码和推理过程。翻译虽然也是通过语言进行沟通,却和日常语言活动所不同,它涉 及到源语和目的语两种不同语言,是一种语 际交流。翻译研究着重探讨译者解读原文、如何在译文中重构原文意义。语用学和翻译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即语言理解和语言表 达[1]。正因为如此,人们往往借鉴语用学 理论来探讨翻译活动。1986年法国语言学家、哲学家DanSperber和英国语言学家DeirdreWilson出版了《关联性:交际与认知》,提出了涉及交际与认知的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这一语用学理论主要研究信息交 际的推理过程,尤其注重语言交际的话语解 释原则。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探讨翻译活动,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译过程和翻译行为,从而 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本文在概述关联理论

核心内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关联理论与语 用翻译的关系,探讨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 指导作用,并结合实际讨论语用等效翻译等 问题。 一、关联理论的主要观点 1.推理是语言交际的核心 一般地说,语言交际的模式有两种:代 码模式和推理模式。语言交际会同时涉及这两种模式,但在交际过程中,认知—推理过 程是基本的,编码—解码模式过程则附属于 认知—推理过程[2]。 依据关联理论,语言交际活动涉及两种 意图: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前者指话语的 字面意义,是交际者向交际对象传递某种信 息的意图,后者则指交际者传递该信息意图 的意图。交际者为使听话人懂得自己的意图,总是以明示的方式表达信息;听话人为了了 解交际者的意图,必须将信息进行演绎推理。语言交际实质上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交际者对听话人的认知环境和交际情景加以 评估,并据此通过话语向听话人示意/传达 自己的交际意图;听话人则依据该话语提供

汉英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的对比分析与翻译

旅游宣传是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翻译 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旅游资料种类众多,包括旅游景点介绍、旅游宣传广告、旅游告示标牌、民俗风情画册、古迹楹联解说等各方面的内容,而其中景介翻译最具有旅游特色,也是旅游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旅游景点的翻译是向外国游 客宣传和介绍本国、本地的人文、自然风光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译者既要忠实于景点特征和文化内涵,让外国游客 准确、全面地了解该地风貌,又要使译文对西方游客有良好的可接受度。汉英旅游景点介绍性文本有其自身的语篇特点,而其语言和形式受各自特定文化的制约,是以各国游客的阅读目的、欣赏水平和文化背景为基本参照的,因此在文体风格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要使旅游景介文本实现其预期 功能,译者必须了解目的语读者对该类语篇的阅读期待,在保持基本意义功能一致的基础上,利用删减和改译等手段 在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上对原文进行调整,在信息上进行 整合。也就是说,旅游文本的翻译固然首先要遵循翻译的基本原则,但更注重目的语读者的反应和信息获取的时效。因此,本文以我国主要旅游景点的介绍资料及其英译本和英 美两国的相关旅游文本为语料,结合翻译的功能理论,对比分析英汉语旅游景介文本的差异和功能实现方式,具体探 讨汉语旅游景点介绍文本英译中信息重组的必要性和原则 以及可以采用的翻译方法。 一、旅游景介文本类型分析 旅游景介的翻译属于实用文体的翻译,目的和功能是 实用文体翻译的依据。文本类型和它的内容形式、翻译策略有直接关系。不同文本类型的语言特点、文本重心不同,译本所要实现的预期效果也不一样。要研究汉语旅游景介的 英译,就必须明确旅游景介文本的类型和功能,了解译文的预期目的。在这一点上,国内外学者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认为旅游资料旨在通过对景点的介绍,提供有关自然、地理、文化、风俗等方面的知识,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换言之,汉英旅游景介都是通过传递信息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的。从 文本功能看,该类文本具有两个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也称诱导)功能。其中,呼唤功能是主导功能和内在功能,因为旅游资料的最终目的在于吸引游客,关注的是“语后效果”, 刺激旅游者的参观欲望。但读者在做出决定去游览某地之 前和在参观景点的当时都希望得到相关信息和背景知识, 因此信息性也是旅游资料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呼唤功能得 以实现的前提。 在功能翻译理论看来,“呼唤型”文本的核心是“读者 层”,强调信息传递的效果和读者的情感呼应。为了感染受众,译者必须充分揣摩译文读者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了解他们的需要、期待和所具备的知识,从原文中选取他们易于理解并乐于接受的旅游信息,用符合译文规范和文化标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 摘要:根据关联理论,翻译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这种交际是一种包括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在内的三元关系。交际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原作者的意图能否被译文读者所认识。因此译者的任务就是力求在分析选择语境的过程中找到最佳关联,创造足够合适的关联效果,以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因此,将关联理论引入翻译学研究将对翻译学科的研究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关联理论语境最佳关联翻译 关联理论是近年极具广泛影响力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其影响力大大超出了语用学领域本身,已经渗透到翻译领域。关联理论不仅可以解释翻译现象还可以为指导翻译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框架。关联理论不是翻译理论,但可以有效地解释翻译活动,指导翻译活动。 一、关联理论概述 关联理论是认知自然语言的一种理论,自然语言的交际与认知是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其形成基于如下的事实: A.听话人从每个话语的语言解码中获取信息时,可能会对话语作出多种理解; B.听话人不一定在任何场合下对话语所能表达的全部意义都得到理解; C.听话人往往用一个单一的、十分笼统的标准去理解话语; D.这个标准足以使听话人排除其它的理解,而只认定一种是唯一可行的理解。 这个用以排除其它理解的标准就是关联性。关联性是“输入到认知过程的话语、思想、记忆、行为、声音、情景、气味等的一种特性。当输入内容值得人们去进行加工处理时,它就具有关联性”(D.Wilson,2000)。因此,关联理论认为,要准确理解自然语言,需要在接受自然语言信息的过程中通过语境寻找信息的关联,寻找关联,就要依靠推理。所以此过程是一个认知与推理的过程。根据话语与语境的关联进行推理,取得一定的语境效果,进而获得交际成功。 关联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语言交际是从认知到推理的互明过程。人们在语言交际中采用的是“明示——推理模式”,即从说话人的角度看,交际是明示的过程。“明示”是指说话人通过某种使听话人“显映的” 方式进行编码、明确地向听话人表示意图的一种行为。而从听话人的角度看,交际是推理的过程。这种“推理”指听话人用明示手段从得到的信息中推断出说话人暗含的意图。在这个过程中,交际双方都是依据交际话语的关联性处理话语,如果某个信息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了语境效果,那么此信息就与此语境之间产生了关联性。因此,关联是依赖语境的。 在关联理论下,语境是“理解某个话语所使用的各个前提的集合” ,因此可

关联理论与文化翻译

2007年6月第8卷 第2期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un.2007 V ol.8 N o.2 关联理论与文化翻译 * 央 泉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013)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由于生存环境、宗教信仰、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语言的正确理解与翻译都离不开文化。翻译的本质是文化翻译。本文拟就关联理论来探讨译者在对原语文化的认知以及在译语文化转换中所运用的关联机制,即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性;文章提出译者要传达原作者的交际意图,就必须找出原作品中的最佳关联性,并将其再现在译语作品中,让译语读者获得与原语读者同样的关联而达到正确解读译语作品的目的。 关键词:关联理论;文化翻译;最佳关联转换 一、关联理论关联理论是法、英学者D.Sperber,和D.Wilson 在其合作出版的 关联性:交际与认知 (1986/1995)专著中提出来的,1995年二人又出版了该书的修订版。他们认为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交际双方互明的前提是在于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关联机制包括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最大关联(most relev ance)是指在交际中受体在理解话语时付出了尽可能小的努力而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最佳关联(optima l relev ance)是指受体在理解话语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从关联理论的途径研究翻译,就突出了翻译的认知特性,它研究译者的交际能力,也就是翻译能力。关联翻译理论把翻译看成是一个语际间的明示!!!推理的阐释活动。翻译不是静态的,而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交流,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依据不同编码对符号进行再解释的一个无止境的过程(Gentzler ,1993:185)。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蕴。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自己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Gen tx ler 认为,把文化而不是文本作为翻译单位,把文化研究纳入翻译研究中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翻译领域的一场变革,即翻译领域的?文化转向#(cultural shift)。奈达在 语言?文化?翻译 中指出:?就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起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1993:110)。因此,依据翻译的性质和任务,我们完全可以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把翻译视为文化再现(cul tur e reappearance)。 二、语言翻译的实质是文化翻译 (一)关于文化 ?文化#一词,中国古来已有,古籍 周礼 说:?观乎人文以成天下#,就含文化的意思。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 原始文化 (1871)一书中,首次对文化作了明确的阐述:?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由于英汉民族在生存环境、宗教信仰、价值标准、历史典故、文化征象等方面有着许多显著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中西两种不同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如果不了解词语的文化涵义,对其褒贬色彩掌握不准,就可能因理解错误而导致翻译失误。因此,著名翻译家王佐良先生指出:?翻译者 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他要不断地把两种文化加以比较。他在寻找与原文相当的&对等词?的过程中,就要做一番比较,因为真正的对等应该是在各自文化里的含义、作用、范围、情感色彩、影响等等都相当。#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所以翻译从本质上来说是文化翻译。 萨丕尔认为:语言不仅是人类传达知、情、意的交际工具,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人类文化整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ar t and par cel)。?语言按其本质是文化的#,这一论点的依据是:第一,语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儿,是人类最基本的文化成果;第二,语言不具有生物遗传性(bio lo gically inherited),它是人类后天习得的本领,第三,符号性是语言的文化性质的主要标志。第四,语言的文化性质还表现在它对人类文化和文明发展的反映作用:语言的发展与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人类社会的每一步进展都有可以在语言中找到注脚;最后,语言的文化性充分表现在它对文化的凝聚功能中:几乎找不到任何一种人类文化的行为、活动、经验、劳作或创造是不可以用语言文字来加以叙述、描写或记录的。(刘宓庆,1999:31-32) (三)中西文化的异同性及其根源 要解决中外语文之间的翻译问题,仅仅从文字技巧上来着手是很难的,我们必须从文化上来处理中外文字上的差异,因为这些差异源于生活上的不同而形成。(刘靖之,2000:22) 1 地理环境的差异语言的产生和形成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的地理环境所产生的语言具有其不同的特定含义。初学英语的人,不明白英国人为什么见面就大谈天气,如?L ov ely w eather ,isn't it?#究其根源,我们不难发现,这是由其地理位置所决定的。英国是一个岛国,天气变化无常,且多阴雨。天气成了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因素。所以人们对天气的谈论较多,久之便成了打招呼的一种文化了。在我国,吃饭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人人特别关心的问题,因而成了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见面时总爱说?吃饭了吗?#之类的话。现在说话人一般并不十分关心对方是否吃了饭,就如同英国人见面谈天气一样,对天气本身其实并无多大兴趣,只是打个招呼而已。例如老 162 * 收稿日期:2007-05-11 作者简介:央泉(1969-),男,湖南慈利人,讲师,硕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