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9年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及市场特点分析

2009年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及市场特点分析

2009年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及市场特点分析2008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机爆发和逐步蔓延的影响,全球经济急剧下滑,石油需求严重萎缩,国际石油价格自2008年7月中旬达到历史高点后持续快速回落,并一直延续到2009年初。2009年全年,尽管全球石油需求始终呈负增长,但随着欧佩克成员国严格执行减产协议,效果逐步显现,市场信心开始回暖,加之美元贬值和国际投机资本重仓介入,国际石油价格从2月初的34美元/桶上升至超过80美元/桶,并维持在70~80美元/桶区间震荡。国际油价走势再度走出了罕见的大起大落。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变化与走向、对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期和供需基本面正在主导国际原油市场基本状况,而金融因素、货币因素和能源地缘政治因素等仍将对国际石油市场产生持续的影响。

一、2009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回顾

2009年,国际油价总体走出小幅下跌后震荡上行并不断攀高的走势。年初,油价延续2008年年末的颓势,一直在低位徘徊。之后,世界经济数据好于预期,欧佩克减产效果逐渐显现,美元兑欧元汇率下跌,基金重回市场带动油价震荡上行并不断攀高。8月中旬~10月上旬,价格一直在65~75美元/桶之间震荡。10月14日,

国际油价突破75美元/桶大关,随后至11月底一直在75~80美元/桶之间运行。进入12月份,受美国油品库存增加以及美元反弹影响,国际原油价格连续8天回落,11日,WTI原油价格跌破70美元/桶。之后,尽管美元继续走强,但由于欧美地区天气寒冷带动取暖油需求大增,国际油价不断反弹至重新挑战每桶80美元关口,最终以每桶79.36美元的价格收官2009年。至此,WTI全年均价为61.92美元/桶,较2008年同期下降了38%。

从2009年各季度国际油价的具体走势分析看,可谓起起落落,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经历了一个先跌后震荡走高的过程。2009年一季度,世界经济继续恶化,石油市场供过于求,投机资金快速离场促使油价持续回落。1月12日,WTI原油价格跌破40美元/桶;2月12日,WTI原油价格下探至33.98美元/桶的2009年年内最低点。不过,由于欧佩克减产实际履行程度较好和美国汽油消费需求回升给了油价反弹的动力,2月25日,WTI

原油价格反弹至每桶40美元之上。3月15日,欧佩克第152届石油部长会议决定不再进一步减产。虽然该消息对原油市场利空,但是美联储宣布将购入长期美国公债,加之美国2月份新房开工数8个月以来首次增长,经济略见曙光促使投机资金重回期货市场。3月19日,WTI

原油价格再度攀升至每桶50美元上方。3月23日,美国

财政部宣布,将购买1万亿美元银行不良资产的公私联合投资计划,以协助目前运作情况仍然不利复苏的金融体系。此举极大的鼓舞了投资者,促使股市暴涨,也带动原油价格攀升至近55美元/桶。

2009年二季度油价明显攀升。期间,全球主要国家领导人参加的G20会议同意注资1万亿美元,以抗击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带动4月2日油价暴涨。但是,国际三大能源机构下调全球石油需求预测加剧了市场对能源需求前景的担忧。加之美国原油库存继续上升至19年来的高位,促使油价一度连续下跌。不过,随着欧佩克减产执行情况较好,各国纷纷出台拯救经济政策,从4月底至6月中旬,国际原油市场突现一波快速上涨行情,油价直线上扬,并屡创年内新高。美国19家大型金融机构的压力测试结果令市场对银行的状况更有信心,加大了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的乐观情绪。5月20日,WTI原油价格冲破60美元/桶。下旬,经济数据显示全球经济衰退正在放缓、美国原油库存下降,且欧佩克宣布维持产量不变,26日国际油价升至超过66美元/桶。5

月28日欧佩克部长级会议如期召开,会议表示如果原油价格维持在目前的水平,欧佩克不需要再次减产。6月上旬,高盛集团提高了对今年原油期货价格的预期,原油价格继续冲高。6月10日,WTI原油期货和现货价格冲

破70美元/桶。12日,WTI原油价格攀升至72.23美元/桶的8个月新高。随后,美国经济数据喜忧参半,油价展开震荡调整走势。

2009年三季度油价一度明显回落,8月份以后价格在65-75美元/桶之间震荡盘整。进入7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以及6月份美国失业率升至26年最高,导致市场重燃对经济复苏的疑虑,价格明显回落。随后在前期支持油价上涨的经济乐观预期等非基本面因素热点消退,基本面仍然相对疲弱的情况下,油价缺乏上涨动力。同时美国油品库存持续增加表明需求不振也对原油市场构成压力,油价进入下调通道。7月10日,WTI

原油近月期货价格跌破60美元/桶,并于7月14日收盘价进一步跌至59.52美元/桶。短短10几天时间里,价格下跌幅度超过16%。中旬,油价开始止跌回升。一方面是美元持续走弱;另一方面,美国企业业绩陆续公布,企业盈利率逐渐回升带动美国股市回暖,令市场对美国经济复苏产生期待,直接促使油价节节攀升。7月24日,WTI原油收盘价突破68美元/桶,达三周以来的最高水平。8月3日,WTI原油价格进一步冲破71美元/桶,并稳定在70美元/桶以上运行。17日,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意外下降促使WTI油价迅速跌破70美元/桶,并回落至66.66美元/桶。随后,美国原油库存意外大幅下降,加

上美国股市反弹,美元走软,19日,WTI油价迅速回升到72美元/桶以上。21日,美国7月成房屋销售数据优于预期刺激WTI原油价格进一步攀升至73.79美元/桶的10个月高位。31日,中国股市暴跌引发经济复苏忧虑,WTI原油价格再度回落至70美元/桶以下。进入9月份,美国宏观经济数据好坏不一,以及美元汇率的波动促使国际原油价格围绕每桶70美元上下震荡。月底美国原油及油品库存大幅增加,表明需求基本面仍然十分疲弱,原油价格一度回落至66美元/桶以下。月末,伊朗核计划引发新一波紧张情绪再度使油价重回70美元/桶。

2009年四季度油价先升后降。进入10月份,受纽约股市大涨突破万点大关和美元下滑影响,国际原油价格连续攀升。10月14日WTI油价突破75美元/桶重要关口。随后在美国油品库存大幅减少带动下,10月21日,WTI 原油近月收盘价冲破80美元/桶,进一步攀升至81.37

美元/桶的年内新高。下旬,美国就业数据令投资者失望,市场再度担心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加之主要消费国原油总库存持续高位,价格小幅回落至80美元/桶以下。月底,美国第三季度GDP数据为近一年以来首次正增长,引发对原油需求上升的新希望,带动价格再度攀升至80美元/桶上方。但是美国9月消费者开支为五个月以来首次下滑,油价又迅速回落至77美元/桶。进入11月份以

来,国际油价总体在75-80美元/桶左右震荡。虽然期间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等三大主要机构继续上调全球需求,但在全球原油和油品库存高企的压力下,在对全球经济复苏仍存担忧的状况下,油价进一步上攻能力不足。11月25日,迪拜债务危机爆发,由于投资者对迪拜政府控股公司迪拜世界拖欠巨额债务的担忧引发风险厌恶情绪大幅升温,导致高风险资产遭到大肆抛售,美元明显反弹,全球股市也受到重创,国际油价有所回落。12月初,对迪拜债务的忧虑减退,美元回软,油价一度止跌回升。但受EIA下调2010年需求增长预估,美国油品库存增加以及美元反弹影响,国际原油价格连续8天回落。12月11日,WTI原油价格跌破70美元/桶,达到69.75美元/桶(图2.1.1),中旬以后,美国东北部地区天气寒冷,原油和馏分油库存意外大幅下降,加之伊朗及伊拉克发生争端,使油价连续反弹,年底WTI价格收至79.34美元/桶,再度逼近每桶80美元大关。

二、2009年国际油价大幅波动的原因

1.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运行效果好于预期,促使油价回升

金融危机让全球都蒙受了重大的损失。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各国都采取了量化宽松的政策,向市场注入大量货币增加流动性。2009年4月召开的伦敦G20金融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就携手应对金融危机达成多项共识,会上提出的经济刺激计划极大地带动了市场对经济复苏的信心。2009年6月份以来,各种运行数据显示,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运行效果好于预期:美国居民消费信心指数、采购经理人指数及房屋销售等指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日本各大生产企业对经济前景的乐观态度也有增大;欧元区经济形势同样看好。市场恐惧情绪逐步减弱,投资者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整体预估从极度悲观转

变为谨慎乐观,是油价从4月底开始快速上扬,并屡创年内新高的主导力量。

2.供需相对宽松,基本面不支撑高油价

2009年全年,全球经济疲软持续,石油需求继续下降。国际能源机构统计,2009年世界石油需求为8486万桶/日,同比下降1.6%。其中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原油消费大国需求同比都在下降。从供应方面考虑,欧佩克全年较好地执行了减产履约率,加之非欧佩克上半年增产趋势令人失望,下半年产量仅小幅递增,导致2009年全年供应量下降。我们统计,2009年全球石油供应约为8480万桶/日。在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导致石油需求大幅下降的背景下,欧佩克较好地执行了减产履约率但履约率逐步下降,导致全球石油供需相对宽松,基本面不支撑油价持续走高。

3.美元贬值预期是造成油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决定大幅购买国债和次级抵押债券,以及增加信贷等释放出更多的流动性,造成市场对美元贬值预期增强,美元汇率开始了新一轮下挫。同时国际资本大量进入原油市场避险,扩大了美元贬值的效应。9月份,美联储表示,虽然金融市场状况好转,经济前景有所改善,但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将维持较长一段时间。美联储决定将把公债购买计划延长至10月

底,同时决定将短期利率维持在0~0.25%的区间不变,并且将于2010年大部分时间保持低利率。美联储的这一货币政策暗示了美元跌势可能将持续一段时间,从而加剧了汇市的波动。11月25日美元兑欧元降至1.51,是自2008年8月13日以来最低水平。市场对美元贬值的担心为投机商提供了炒作题材,助推油价上扬(图

2.1.2)。

4.投机资本再次重仓进入石油期货市场,加剧了油价的波动

2008年上半年,投机资金重仓进入石油期货市场,非商业净多持仓最高达11.3万手,推动了油价大幅上涨。在油价上涨过程中,投机资本逐步减仓,在2008年7月中旬油价达到历史性高位后,投机资本在期货市场已减至净空仓。2009年2、3月份,投机资本又重仓石油期货市场,使国际油价止住了下滑的趋势。5月份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复苏迹象的出现,投资基金再次建仓重回市场,原油市场中非商业投机净头寸由净空仓向净多仓转换,且净多仓增加的势头明显,说明油价在上升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投机溢价。商业持仓比例由4月28日的57%下降至6月30日的50%,而同期非商业持仓比例则由43%上升至50%。这带动了油价的强劲反弹。7月28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召开听证会,拟限制能源期货交易

市场的投机行为,以避免石油等重要资源价格大起大落。但迄今为止,投机资金仍未见明显撤离石油期货市场。10月份,石油期货市场投机资金净多仓量连续4周持续增加。10月底,非商业净多持仓一度高达109619手,从而也推动了油价的上升(图2.1.3)。但是11月份以来,投机资金持仓量持续下降。不过总体净持仓量仍位于高位。12月底圣诞节当周净多持仓量止跌回升,显示市场看多气氛仍较浓厚。截止12月25日当周,非商业净多持仓为75262手。

三、2009年石油价格变化特点

1.2009年国际油价涨幅和波幅为多年来少见

过去14个月来,国际油价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巨大波动,一度从2008年7月的历史最高价147美元/桶暴跌至2009年2月创下的33.98美元/桶的历史最低价。此后油价开始一路暴涨,5月份累计上涨近30%,创下10

年来月最大涨幅。待6月初升至每桶72.23美元的八个月高点之后,油价逐渐进入震荡调整期。整个第二季度,国际油价涨幅超过40%,创下1990年第三季度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来的单季最大涨幅。而后油价进入下调通道。7月10日,WTI原油近月期货价格跌破60美元/桶,并于7月14日收盘价进一步跌至59.52美元/桶。短短10多天时间里,价格跌幅超过16%。此后油价在8-10月上旬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维持在65-75美元/桶之间运行。10月中旬价格又节节攀升,14日WTI油价突破75

美元/桶重要关口,21日WTI油价进一步攀升至81.37美元/桶的年内新高,11天内价格大幅攀升了16%。进入12月份以来,油价再度进入下降通道。截止12月11日,WTI油价连续9天下降,跌幅达到11.1%(表2.1.1),12月下旬,油价连续8天反弹至79.34美元/桶,涨幅为10.2%。

2.WTI与布伦特原油价格倒挂日渐频繁

WTI原油比布伦特原油轻,硫含量比布伦特少,品质好于布伦特,因此在大部分时间里, WTI原油价格平均比布伦特价格高1~2美元。但近年来,国际市场经常出现WTI油价低于布伦特油价的扭曲现象,且价差越来越大。2006年4月、8月、11月都曾出现WTI油价格低于布伦特油价的情况。2007年3月初至7月份长达5个月的时间里,WTI原油的价格一直低于布伦特原油。2008年情况有所好转。但2009以来,WTI油价又经常低于布伦特油价,两者之间的价差最高达到10美元/桶。WTI与布伦特原油差价的逆转主要是因为2009年以来,美国经济形势不好、石油需求下降、原油库存高,尤其是库欣地区石油库存高位运行,导致其他原油价格基本稳定的情况下WTI油价下降幅度较大(图2.1.4)。

3.轻质原油和重质原油价差缩小

2008年1月布伦特原油(轻质油)与迪拜原油(重质油)之间的价差将近5美元。而后价差逐渐缩小,2008年12月,迪拜原油的价格已超过布伦特原油的价格,两者的价差为-0.19美元。2009年这种趋势进一步扩大,6月两者的价差为-0.86美元,12月份进一步扩大到-1.14美元。这是由于欧佩克成员国生产的原油主要是重质原油,因此随着欧佩克大量的减产,市场上原油供应量逐渐减少,从而导致重质原油和轻质原油价格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图2.1.5)。

4.2009年原油价格走势与道琼斯指数密切相关

过去,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和美国股市多呈负相关走势。但2009年以来,投资者在看到经济出现拐点信号而进入股市的同时,也因石油需求会随经济大势反弹而加码原油市场,这使上述两个市场出现了同向谐振。从2009

年3月中旬至今,美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挽救经济措施带动投资者信心,道琼斯指数与油价双双上扬。10月14日,道琼斯指数大涨突破万点大关,国际原油价格随即迅速地突破75美元/桶重要关口(图2.1.6)。

(作者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所陈蕊)

近五年国际油价波动原因及当前油价现状及形势分析(经济学原理)

近五年国际油价波动原因及08年油价现状与形势分析 一. 近五年国际油价波动原因分析 1.近年石油价格走势 图表一:调整了通货膨胀以后石油价格的走势图(1970~2006) 资料来源: Chart of the Day 图表二:2005年以来的石油价格走势由图一、图二可以直观看出:

自1970年至今,国际石油价格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其中图二显示:国际油价自突破每桶40美元以来,2005年迄今一直保持上升势头,特别是在2008年2月,每桶价格突破100美元大关之后上升速度加快,现在每桶价格甚至超过140美元。两年前,当油价突破70美元时,国际社会就惊呼为“心理极限”。之后,油价涨势有增无减。而今,油价高位运行已成常态。全球经济已经进入到了高油价时代。 以下是近五年国际油价大致走势: 2004年初布伦特(Brent)原油价格在30美元/桶左右徘徊。2005年初布伦特原油价格在40美元附近的波动,NYMEX原油期价短期仍在50 美元的位置上下波动。2006年原油价格继续走强,并创历史新高。全年WTI和布伦特原油均价分别为65.99和65.10美元/桶,同比上涨17.3%、20.1%。2007年1月份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可谓波澜起伏。从月初的60多美元/桶一度下跌至50美元/桶以下,跌幅达到了20%以上。自06年8月上冲至接近每桶80美元后,WTI现货和布伦特现货都在07 年1月19日跌至每桶50美元。2007年8月后,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11月份在90美元以上的高位持续了整整一个月,并数次冲击100美元关口。 2008年第一个交易日, WTI原油期货价格盘中首次突破100美元,创出名义价格历史新高。2008年6月6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暴涨至每桶139美元上方的历史新高,最大涨幅超过11美元,NYMEX-7月原油期货结算价飙升10.75美元,或8.41%,至每桶138.54美元,单日涨幅超过了1998年12月10日的单日涨幅。纽约商品交易所指标原油期价7月3日在电子交易时段冲高至每桶145.85美元,再创新高。NYMEX轻质原油价格自2007年1月份以来上涨132%,2008年以来上涨45%,原油价格步入加速上涨期。 2.近五年石油价格不断走高原因分析 近年国际油价节节攀高,对国际经济产生着巨大影响。油价的高涨使得国际市场对此日益关注,关于油价高涨的原因,众多机构和学者都有过分析。第19届世界石油大会2008年6月30日开始正式议程,但首日讨论却再度陷入无休止的争论,高油价谜局依然难解。作为产业界的重量级人物,英国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托尼·海沃德和美欧等石油消费国的立场相一致,他在当天的首场全会发言中率先将矛头指向了供求层面,认为油价上涨的真正原因在于供给没有跟上需求增长的步伐。而欧佩克轮值主席哈利勒则将矛头对准了投机行为。他认为,由于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市场动荡和美元贬值,大笔资金流向了石油等大宗商品市场,活跃的投机行为才是推高油价的幕后“黑手”。世界知名能源公司BP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鲁尔7月8日表示,导致当前国际油价加速上涨的原因复杂,但供需紧张仍然是油价高涨的首要因素。而金融大亨索罗斯6月在美国国会参议院回答关于能源价格投机的质询时就指出,大量投机资金进入商品期货市场吹大了油价“泡沫”。他认为,目前商品期货指数市场的狂热投资行为,与导致1987年股市崩盘的狂热投资组合保险行为惊人的相似。 经分析总结,我个人认为对于高油价形成的影响因素可以大致归结为以下几点:

石油价格

一2003-2010上半年世界石油价格的波动情况 1 2003年油价波动情况 2003年世界石油工业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颠簸度过。委内瑞拉石油工人罢工、美-伊战争、SARS全球蔓延、美国经济增长加快、美元贬值、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俄罗斯石油产量增加、OPEC未启动价格控制机制等,都是2003年世界石油工业中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或因石油引发、或影响整个国际石油工业。2003年油价总体偏高,世界石油勘探开发活跃,产量和消费量增加较快。 2003年国际原油现货价格波动较大,年初和年末上扬明显,全年总体走高。 1~3月,在委内瑞拉石油工人罢工的延续、天气寒冷、OECD成员国原油储备偏低,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下,原油价格居高不下,除阿拉伯轻油和迪拜原油外,WTI、布伦特和米那斯原油月平均价格均在3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运行。OPEC两次调高生产配额也没有解决问题。 4~5月,随着委内瑞拉石油工人罢工结束、天气转暖、美-伊战争初见分晓,油价下跌。美对伊开战后,市场预期联军速战速决,对中东出口影响不大;伊拉克重返国际原油市场;同时,委内瑞拉产量回升。这些是导致油价开始大幅度下跌的主要因素。 6~8月,伊拉克恢复原油出口的困难重重,欧佩克得以顺利抽紧资源,OECD主要成员国库存持续偏低导致油价迅速反弹. 下半年全球经济复苏加快,美国和中国的石油需求明显增加,OPEC9月的减产使油价在2003年下半年持续走高。 2003年, WTI、布伦特、阿拉伯轻油、迪拜和米那斯原油现货年平均价格分别达到31.12、28.88、26.07、26.77和29.21美元/桶,总体较高(表1)。 OPEC数据显示,其2003年一揽子油价平均为28.10美元/桶,比2002年高15.4%,也高于OPEC设定的22~28美元/桶的目标区间。这一价格也达到了自1984年年初以来的OPEC 一揽子原油参考价格的最高水平。 2 2004年油价波动情况 2004年国际油价扶摇直上、连创新高,并在10月25日升至55.67美元/桶的高位。这一始料不及的局面打乱了国际石油市场的相对平静,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对高油价拖累世界经济的担忧日渐强烈。2004年国际油价的波动具有5大显著特点。 其一,2004年成为21世纪第3个高油价之年。

1世界石油价格的历史变化情况回顾

1世界石油价格的历史变化情况回顾 1.1 1973年以前的低油价阶段 1960年OPEC成立以前,石油的生产和需求受西方国家控制,油价处于1.5~1.8美元/桶的垄断低水平。1960年9月,OPEC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成立,成立后围绕着石油的生产权和定价权不断与西方跨国公司进行斗争。从OPEC成立到1970年,原油价格一直保持在1.8~2美元/桶的水平上,可见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OPEC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控制油价的能力微不足道。1970—1973年,随着OPEC在一系列谈判中的胜利,原油价格的决定权主体开始发生变化,原油标价出现上升迹象,到1973年10月油价接近3美元/桶。 1.2 1973年10月—1978年,油价上升与第一次石油危机期 这一时期,OPEC国家在实现石油资源国有化的基础上,进而联合起来,夺取了国际石油定价权,并以石油为武器打击欧美发达国家,维护民族利益。1973年10月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油价急剧上涨,从10月的接近3美元/桶涨到1974年1月的11.65美元/桶,造成西方国家第一次能源危机。1974年2月尼克松建议召开了第一次石油消费国会议,成立了国际能源机构(IEA),能源问题成为国际政治外交中的重要议题,OPEC的国际地位迅速上升。1974—1978年原油价格稳定维持在10~12美元/桶的水平。 1.3 1979—1986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及其消化阶段 1979—1981年第二次能源危机时,布伦特油价狂涨到36.83美元/桶。借助两次石油危机,OPEC从国际石油垄断资本手中完全夺回了石油定价权。1981—1986年为OPEC实行原油产量配额制的较高油价时期,布伦特油价从36.83美元/桶缓慢降到27.51美元/桶。随着非OPEC产油国原油产量的增长以及节能和替代能源的发展,OPEC对油价的控制能力不断下降,原油价格也开始不断回落。1986年,油价急剧下跌到13美元/桶左右。 1.4 1986—1997年,实现市场定价的较低油价时期 此时期,由于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石油成本不断下降,产量增加,国际油价的决定主体从OPEC单方面决定,转向由OPEC、石油需求和国际石油资本共同决定的局面,国际油价基本实现市场定价。布伦特原油均价在 14.3~20美元/桶的水平上徘徊波动,(1990—1991年的海湾战争时油价出现短期大的涨落除外)。 1.5 1997年以来,国际油价短暂下跌后的大幅度上升,直至2008年急剧跌落的阶段 受亚洲金融危机、需求下降以及OPEC不适时宜的增产,布伦特原油价格从1997年1月的24.53美元/桶下降到1998年12月的9.25美元/桶的最低价。然后从1999年3月开始反弹并一路攀升,2000年8月突破30美元/桶,2000年9月7日最高时达到37.81美元/桶,短短18个月涨幅达3倍之多,创“海湾战争”以来的油价新高。2003年之后,油价更是一路持续上涨,终于在2008年7月创下接近150美元/桶的历史最高纪录,并在5个月之后的2008年底戏剧性地下挫到40美元以下。 2009年至今快速回升高位震荡阶段 油价在2008触底之后,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回升,油价也相应进入了回升阶段。并于2011年达到115美元之后在高位宽幅度震荡。 2国际石油价格变化的历史解读 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发展过程中,1960年9月OPEC成立以前,原油价格在美国和跨国公司的垄断控制下,为垄断价格;OPEC成立至1973年处于成长时期,它对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影响力很小。我们在这里着重从1973年以后石油逐步市场化以后的历史演变进行解读(图2)。 2.11973—1974年阿拉伯石油禁运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随之卷入了战火,尼克松总

2009年世界能源市场综述

2009年世界能源市场综述 据BP最新出版的《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0,2009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首次下降,为111.64亿吨油当量,较2008年下降1.3%,其中石油消费下降2.0%,天然气消费下降2.3%,核电消费下降1.3%,煤炭消费增长0.2%,水电消费有增长1.5%。 一、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首次下降 2009年受金融危机、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及投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009年是继2008年后国际油价第二个大幅波动之年。全年国际油价呈宽幅波动上升走势,上半年先跌后扬,下半年在较高位震荡。国际油价从2009年2月12日33.98美元/桶的年内最低点走出后强劲反弹,下半年持续徘徊在70~80美元/桶左右,11月4日冲高至80.64美元/桶,全年平均62美元/桶,振幅高达近140%,仅次于2008年。 2009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首次下降,为111.64亿吨油当量(表1),较2008年下降1.3%。2009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以下简称OECD国家)一次能源消费较2008年下降0.7%,为1998年以来的最低。而亚太地区和中东地区一次能源消费较2008年分别增长4.4%和4.0%。非洲和南美一次能源消费下降1.1%和0.8%;北美地区下降4.7%;欧洲和前苏联地区下降6.0%。2009年世界及主要国家能源消费情况见表1。 2009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仍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为主(图1),其中石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34.8%,煤炭和天然气分别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9.4%和23.8%,核电占5.5%,水电占6.6%。

2009年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及市场特点分析

2009年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及市场特点分析2008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机爆发和逐步蔓延的影响,全球经济急剧下滑,石油需求严重萎缩,国际石油价格自2008年7月中旬达到历史高点后持续快速回落,并一直延续到2009年初。2009年全年,尽管全球石油需求始终呈负增长,但随着欧佩克成员国严格执行减产协议,效果逐步显现,市场信心开始回暖,加之美元贬值和国际投机资本重仓介入,国际石油价格从2月初的34美元/桶上升至超过80美元/桶,并维持在70~80美元/桶区间震荡。国际油价走势再度走出了罕见的大起大落。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变化与走向、对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期和供需基本面正在主导国际原油市场基本状况,而金融因素、货币因素和能源地缘政治因素等仍将对国际石油市场产生持续的影响。 一、2009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回顾 2009年,国际油价总体走出小幅下跌后震荡上行并不断攀高的走势。年初,油价延续2008年年末的颓势,一直在低位徘徊。之后,世界经济数据好于预期,欧佩克减产效果逐渐显现,美元兑欧元汇率下跌,基金重回市场带动油价震荡上行并不断攀高。8月中旬~10月上旬,价格一直在65~75美元/桶之间震荡。10月14日,

国际油价突破75美元/桶大关,随后至11月底一直在75~80美元/桶之间运行。进入12月份,受美国油品库存增加以及美元反弹影响,国际原油价格连续8天回落,11日,WTI原油价格跌破70美元/桶。之后,尽管美元继续走强,但由于欧美地区天气寒冷带动取暖油需求大增,国际油价不断反弹至重新挑战每桶80美元关口,最终以每桶79.36美元的价格收官2009年。至此,WTI全年均价为61.92美元/桶,较2008年同期下降了38%。 从2009年各季度国际油价的具体走势分析看,可谓起起落落,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经历了一个先跌后震荡走高的过程。2009年一季度,世界经济继续恶化,石油市场供过于求,投机资金快速离场促使油价持续回落。1月12日,WTI原油价格跌破40美元/桶;2月12日,WTI原油价格下探至33.98美元/桶的2009年年内最低点。不过,由于欧佩克减产实际履行程度较好和美国汽油消费需求回升给了油价反弹的动力,2月25日,WTI 原油价格反弹至每桶40美元之上。3月15日,欧佩克第152届石油部长会议决定不再进一步减产。虽然该消息对原油市场利空,但是美联储宣布将购入长期美国公债,加之美国2月份新房开工数8个月以来首次增长,经济略见曙光促使投机资金重回期货市场。3月19日,WTI 原油价格再度攀升至每桶50美元上方。3月23日,美国

原油价格历史回顾及现状分析

尽管新能源的发展步伐在加速,但不可否认,在近期内石油仍将主导能源市场,石油供需关系的变化仍将牵动全球主要国家的神经。因此,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以及地缘政治因素依然会导致原油价格的波动,提供可能的投资机会。 近期主要政治经济事件,如伊拉克骚乱、中国经济放缓、美联储加息以及中美第六次战略对话,将如何影响原油价格走势? 为更好的把握原油市场,我们在这份报告中将回顾原油价格的历史变化及其主要诱因,结合当前原油进出口现状及市场预期,根据即将出现的政治经济事件对原油价格的走势进行判断。 1.回顾:石油价格的历史 1.1 原油价格的三个主要阶段 20世纪工业化发展不断推动全球对能源的需求,其中石油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石油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必需品。而经济能力及其支撑的军事力量是每个国家在国际政治中话语权的决定因素,因此,各国均密切关注原油的产出及其波动情况。 所以,原油价格的波动,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中东西非等石油输出国之间以及主要经济体与石油输出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层面互相博弈的最终体现。基于此,我们得以通过原油价格的历史波动来窥探相应历史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概貌,以期更好的把握原油价格的未来走势。

图1展示了1983年以来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原油价格的历史走势。长期看来,油价走势可分为三个阶段:(1)1983年-2002年,原油价格在20美元左右波动;(2)2003年-2010年,剧烈大幅波动;(3)2011年至今,在100美元左右波动。 前文中提到,原油价格是石油输出国和消费国政治经济博弈中不同力量的最终表现;因此,价格的三个阶段体现了决定性力量之间相互抵消或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来说,第一阶段(1983年-2002年),原油价格在20美元左右波动,其主要原因有两个:(1)经历了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石油输出国和消费国都更加理性(欧佩克内部协调更加成熟,对原油产出的调控能力增强;欧美日等主要消费国采取措施降低对欧佩克的依赖);(2)虽然突发事件发生时,油价涨跌幅都很大,但主要事件发生的时间独立且持续时间较短,需求和供应多有时间调整,因此油价始终保持在10-40美元区间内。 第二阶段(2003年-2010年),这个阶段是国际油价最具有戏剧性变化的时期:6年内,由20美元涨至145美元,然后半年内(2008年7月-12月)由145美元跌至34美元。期间,油价上涨的决定性因素是:美国、亚洲及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发展迅猛,石油需求量大增,推高油价。与此同时,该时期内其他政治经济事件均推动油价上涨,而没有力量对高油价施压,如2002年委内瑞拉军事政变导致该国石油产量暴跌;随后2003年3月英美联军攻打伊拉克,作为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的伊拉克产油几近于零;美国及其他OECD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很低以及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贬值等。诸多因素合力将油价逐渐推高,导致各产油国均全力输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经济体受重创,石油需求大幅减少,导致石油产量严重过剩,油价由145美元暴跌至34美元。 第三阶段(2011年至今),油价在100美元左右波动。油价经历过2003年-2010年的疯狂持续上涨及随后短期内暴跌,目前进入较平稳态势。与第一阶段(1983年-2002年)相似,当前国际政治经济事件中没有一股强劲力量(如第二阶段中全球经济高速发展)推升或者压低油价,且不同事件发生相对独立,不同油价影响因素之间相互抵消;因此,油价保持相对平稳。 1.2原油价格变化及同期世界相关事件 进一步,我们总结了1948年-2014年原油价格短期内变化及相应时期内的主要政治经济事件(表1)。正是这些事件的力量的相互加强或相互制约,最终决定了油价的变化。对这些事件的深入了解,将增强我们对于油价变化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国际石油价格的发展趋势

国际石油价格的发展趋势 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国际石油价格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石油作为世界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之一,对各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和变化,同样会对全球金融市场以及能源市场造成直接的影响。本文旨在分析国际石油价格的发展趋势以及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和研究。 国际石油价格的历史趋势 21世纪以来,国际石油价格发生了许多变化。在2003年至2008年之间,石油价格经历了一个高度增长期,其中最高峰出现在2008年7月,达到每桶147美元的顶峰。而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下滑,并在2016年一度跌破每桶30美元的低谷。随后,在2016年底至2018年初期间,沙特阿拉伯与俄罗斯等主要石油生产国决定削减石油供应的举措,使得国际石油价格重新回到每桶70美元以上。而在2019年以来,受全球经济下滑和石油供给快速增长等因素影响,国际石油价格再度出现了大幅下跌的趋势,一度跌至每桶不到20美元的水平。 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因素 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和变动,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影响因素。其中,石油供求受到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明显的。当石油供给增加或者需求下降时,国际石油价格通常会下跌。而当石油供给减少或者需求增加时,国际石油价格则会上涨。另外,政治和地缘政治因素也会对国际石油价格产生影响。例如,中东地区的战争和紧张局势,会导致该地区的石油产量下降,这将直接促使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此外,货币、通货膨胀、美元汇率等因素也会对石油价格产生影响。 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未来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国际石油价格的发展趋势仍然充满不确定因素。但是,可以预见的是,石油需求的上升和供应的相对匮乏仍将是决定未来石油价格走势的两大关键因素。而随着

影响原油价格因素.

原油作为重要的能源与基础性产品,素有“工业血液”之称。随着世界各国对能源的需求与日剧增,原油与各国的经济愈来愈密切。油价的每一次波动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 据世界银行估计,油价每上涨10 美元并持续一年,世界经济的增长率就会减少0.5 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将减少0.75 个百分点。目前我国近45%的原油依赖进口,国际油价的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 原油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影响其价格波动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原油的商品 属性、原油库存、汇率、世界经济发展情况、突发事件与气候状况、国际原油投机因素、预期等因素。 一、原油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一)原油的商品属性——供求关系决定油价方向决定原油价格长期走势的主要是原油供需基本面因素。由于原油是不可再生性资源,因此原油短期供给弹性较小,所以在没有新的大型油田被发现以及重大技术创新出现时,影响原油价格的最主要因素是决定原油需求的世界经济发展状况。 2008 年7月以前世界经济和原油需求增长较快,而原油供给相对增长缓慢, 原油剩余产能明显不足,导致原油供求处于脆弱平衡状态。油价大涨不同于以往 的最大特点——就是需求拉动型增长,而2008年7月以后国际油价出现大幅下 跌,关键在于美国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进入调整期,原油需求增长明显放缓,这表明传统经济规律和理论仍然是有效的,决定价格基本方向的根本原因仍然是供求关系。2010 年以来在各国前所未有的公共干预政策作用下,制造业反弹以及库存周期出现转折,全球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趋势,尤其是亚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普遍走在了复苏的前列,使得国际原油需求有所增长,国际油价持续上涨。 从需求角度来说,2010 年,在全球经济缓慢增长,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复苏势头较为强劲的拉动下,全球原油需求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12月份原油市场月报》预计,2011年全球原油日需求量同比增加140 万桶,增长 1.6%。 从供给角度来看,随着今年以来国际油价不断回升,2011 年原油供给有望稳步改善。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12月份短期能源展望》报告预计,2011 年全球原油日供给量为8550 万桶,较上年增加127 万桶,同比增长 1.5%。其中,欧佩克原油日供应量增加107 万桶,同比增长 3.1%,而非欧佩克国家原油日供应量则微增20 万桶。 1.1 世界原油供求空间失衡

历年以来国际油价走势

历年以来国际油价走势 纵贯1970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可以将这一绝对价格变化大体归纳为3个时期,即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初涨期”、90年代至伊拉克战争前的“整理期”以及伊战至今的“冲高期”。 1970年,沙特出口原油官方价格为每桶1.8美元。 ┳4年后┳↑ 1974年,受1973年10月开始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影响,国际油价突破每桶10美元。 ┳5年后┳↑ 1979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国际油价突破20美元。 ┳1年后┳↑ 1980年,油价首次突破30美元,受伊朗与伊拉克战争影响,于1981年上半年攀升至39美元。 ┳9年后┳↑(小幅度) 1990年9月至10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造成的紧张局势促使油价突破40美元。 ┳13年间┳↓ 2003年3月,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前夜,国际油价维持在37美元相对低位。 ┳1年后┳↑ 2004年9月,由伊拉克战争引发的紧张局势拖累,国际油价突破50美元。 ┳9年后┳↑ 2005年6月,油价突破60美元。 ┳2月后┳↑ 2005年8月,飓风“卡特里娜”袭击墨西哥湾,对这一地区原油供应和炼油厂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国际油价一举突破70美元。 ┳2年后┳↑ 2007年9月12日,由于市场担心美国原油库存减少以及美国与伊朗关系持续紧张,油价突破80美元。

┳1月后┳↑ 10月18日,油价突破90美元。 ┳1周后┳↑ 10月26日,受土耳其可能越境打击库尔德工人党武装以及美国制裁伊朗消息影响,油价突破92美元。 ┳2天后┳↑ 10月29日,受恶劣天气影响墨西哥湾原油生产消息影响,油价突破93美元。 ┳1天后┳↑ 10月31日,当天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原油库存持续下降,以及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决定减息这两大消息促使油价突破94美元及95美元关口。次日,油价突破96美元。 ┳5天后┳↑ 11月6日,市场担心美国原油库存再次下降,油价突破97美元。次日,油价突破98美元。 ┳半月后┳↑ 11月21日,市场担忧土伊局势以及冬季原油供应紧缺,油价达到99.29美元,距离百元大关仅一步之遥。此后,原油价格暂时回落90美元以下。 ┳1月内┳↑↓ 12月28日,受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娜齐尔·布托遇袭身亡消息影响,油价回升至97美元。 ┳5天后┳↑ 2008年1月2日,国际原油盘中价格突破100美元。 3月12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突破每桶110美元。 5月5日,纽约市场油价在盘中突破120美元。 5月16日,美国纽约市场油价突破每桶127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5月21日,国际油价盘中突破130美元/桶的关口,此时距离其突破120美元/桶仅过去了10个交易日。

2010年国际原油市场回顾及2011年市场展望

2010年国际原油市场回顾及2011年市场展望 来源:百川资讯更新时间:2010-12-30 19:29 【打印】【收藏】 关键字:2010年国际原油市场2011年展望 2010年国际原油市场回顾:1月国际原油市场先是短暂延续2009年12月下旬以来的升温趋势继续走强,后在多重利空的袭击下走势疲摘要: 软不堪。上旬,...... 2010年国际原油市场回顾: 1月国际原油市场先是短暂延续2009年12月下旬以来的升温趋势继续走强,后在多重利空的袭击下走势疲软不堪。上旬,由于欧美地区的天气寒冷拉动燃油消费,国际油价在去年年底以每桶79.36美元的价格完美收官的基础上,一举突破每桶80美元的关口并在6日收至每桶83美元上方,实现连续十个交易日上涨,累计涨幅达14%,为1996年以来最长的单边上涨行情。中旬,由于欧美气温回升和美国宏观经济再度出现反复以及中国上调准备金率引发市场对中国石油需求的担忧,国际石油市场开始温和回调,国际油价失守每桶80美元关口;下旬,国际石油市场在欧美地区气温继续回暖取暖油需求下降和希腊主权债务问题、美国疲软房产数据、中国收紧银根、美元持续攀升、投机气氛减弱等多重利空的袭击下大幅走软,国际油价直线下跌至每桶75美元下方。 进入2月份,北半球开始告别寒冷天气,取暖油需求进一步下降,但出行高峰还未到来,因此,国际石油市场基本面较为疲软。金融因素方面,本月石油市场受到来自好坏不一的经济数据,震荡走高的美元汇率,投机资金的进出以及地缘政治等利好利空因素的综合博弈,国际油价先震荡下跌后逐步收高。具体来看,上旬,疲软的基本面和美国经济数据的利好令国际油价在每桶71-75美元区间震荡;中旬,由于美元冲高回落,伊朗地缘政治因素,美国经济数据良好以及馏份油库存大幅下降等利好因素影响,国际油价连续上涨收至每桶79美元上方;下旬,国际油价在喜忧参半的宏观经济数据,伊朗局势仍然不稳定,法国炼厂工人罢工,美国原油库存增加但成品油库存下降,美元汇率继续走强,投机基金持续加仓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继续维持震荡走势,每桶80美元关口得而复失。

石油价格波动分析原因趋势和应对策略

石油价格波动分析原因趋势和应对策略 石油价格的波动对全球经济和能源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将分析 石油价格波动的原因、趋势,并探讨应对策略。通过深入研究,我们 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石油价格波动带来的挑战。 一、石油价格波动的原因 1. 供需因素 石油价格波动关键因素之一是供需关系。当全球经济繁荣、工业生 产增长和交通需求旺盛时,对石油的需求大幅增加,导致价格上涨。 相反,经济衰退、产能过剩和替代能源技术的发展可能导致需求下降,从而引发价格下跌。 2. 政治和地缘政治因素 石油生产国的政治稳定与否对石油价格产生直接影响。地缘政治事 件(例如战争、恐怖袭击、政变等)可能导致石油供应中断,引发价 格上涨。石油生产国间的合作或紧张关系也会影响全球市场供应与价格。 3. 货币汇率影响 石油定价通常使用美元,因此,全球货币汇率变动将直接影响石油 价格。当美元贬值,其他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购买石油的成本增加,价格可能上涨。 二、石油价格的趋势

1. 长期上升趋势 长期来看,石油价格呈现上涨趋势。全球人口的增长、经济发展和 工业化进程的推进,都将持续推动对石油的需求增长,从而推高价格。 2. 短期波动性增加 然而,石油价格在短期内也会出现波动,这与经济周期、政治事件 和市场情绪有关。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政策变化和国际冲突等 因素将影响市场供需关系,从而产生短期价格波动。 三、应对策略 1. 多元化能源结构 为了减轻对石油价格波动的依赖,国家和企业应推进能源结构多元化,发展替代能源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绿色能源、核能和可再 生能源等替代品,有助于降低能源成本和环境污染。 2. 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 石油价格波动对全球市场和经济造成广泛影响,因此,国际合作与 协调不可或缺。加强国际石油组织的功能,通过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稳定石油市场,减少价格波动性。 3. 建立储备机制 建立石油储备机制是缓解石油价格波动风险的有效手段。通过建立 和管理战略石油储备,国家可以减少对石油市场的依赖,保障国家能 源安全并缓冲价格波动。

油价走势解读国际油价波动的原因与影响

油价走势解读国际油价波动的原因与影响油价走势解读:国际油价波动的原因与影响 近年来,国际油价一直处于不断波动的状态,这不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本文将就国际油价波动的原因和影响进行解读,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油价波动背后的原因和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一、原因分析 国际油价波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几个主要因素: 1. 供需关系 油价与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当全球经济繁荣时,需求增加,供应减少,导致油价上涨;相反,当经济衰退时,需求下降,供应增加,油价则下跌。供需关系受许多因素影响,包括全球经济增长、能源政策、生产和出口国产能等。 2. 地缘政治因素 地缘政治因素也是导致油价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主要石油生产国处于政治不稳定的局面,如中东地区的冲突、政变和制裁等,这些事件可能导致原油供给减少或受阻,从而推高油价。 3. 货币影响 油价与国际货币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当美元贬值时,石油定价以美元计价的国家会增加油价以保持收入相对稳定;相反,当美元升值

时,这些国家会降低油价以刺激需求,因为石油是一种全球商品,国际油价往往会受到货币波动的影响。 4. 天气和季节因素 天气和季节因素也会对油价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寒冷的冬天可能导致供暖需求增加,进而推高油价。而相对而言,温暖的夏天可能会导致汽车需求增加,促使油价上涨。 二、影响分析 国际油价的波动对经济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剧通货膨胀压力 全球石油市场的动荡直接影响着世界各国的通货膨胀率。油价上涨会使能源成本提高,推高生产成本,由此再进一步引发价格上涨,加剧通货膨胀压力。 2. 影响能源相关行业 国际油价波动对能源相关行业产生直接的影响。例如,石油和石化行业的盈利受到油价波动的制约,而可再生能源行业则可能受益于油价上涨,因为高昂的油价会使得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力增强。 3. 贸易平衡受挑战

国际石油产业市场的价格变动分析

国际石油产业市场的价格变动分析 石油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商品。石油价格的波动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变动频繁,许多因素导致了价格的上升和下降。本文将对国际石油产业市场的价格变动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石油价格变动的历史趋势 自19世纪末以来,世界石油产量不断增加,价格波动也随之而来。20世纪70年代中期,石油价格开始上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然而,1980年代石油价格迅速下降,直到2000年前后趋于稳定。从2003年开始,石油价格再次飙升,并在2008年再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随后的几年里,石油价格下降,直到2014年再次掉头上涨。 这一历史趋势展示了石油价格的周期性波动。这些波动与市场供需的变化、政治以及地缘政治问题、危机、战争、自然灾害、能源政策的推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石油市场供需变化 市场供需是石油价格变化的主要推动因素。全球经济的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导致了对石油的需求增加。特别是亚洲国家在二十一世纪初加强了进一步发展,增加了对石油的需求。相反,某些国家的经济衰退、能源生产上的技术革新、以及可替代型的能源技术的发展,从而削弱了石油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石油供应量有时也会因经济发展以及地理政策变化而发生变化。一些OPEC国家会限制石油产量,从而推动价格上涨。相反的,一些非OPEC国家将增加产量,从而推动价格下降。 (三)地缘政治问题

地缘政治问题也是导致石油价格变动的重要因素。中东、俄罗斯、南美洲等地 区其中一些具有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量。这些国家的政策动向、战争、紧张局势,都会影响供应和价格的变化。例如,当伊朗于2012年禁止向欧洲供应石油时,导 致石油价格上升。 另一方面,美国在过去20多年内多次进行军事行动,以确保自己对石油市场 的控制。这些行动,例如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图图门事件等,都对石油市场产生了不可预估的影响。 (四)货币和金融资本的影响 货币和金融资本的变化也可能对石油价格造成影响。例如,加强美元,可以提 高石油价格。原因是石油被世界市场上的美元计价,当美元升值时,购买石油的成本随之增加。反过来,当美元贬值时,石油价格相对降低。 此外,金融资本风险随时可能导致投资者撤回资本,这会导致石油市场价格下跌。因此,货币/金融因素是石油价格变动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 (五)结论 在全球化、技术进步和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石油供需和价格变动制约了国际石 油市场的前景。在几十年里,石油价格经历了多个周期性波动,这影响了世界经济和产业界。 作为能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的未来似乎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新的挑战。 尽管政治、金融和地缘政治问题仍将继续影响该行业,技术的发展和实行可持续的能源较为强调,才是未来长远的解决之道。

油价的国际趋势分析

油价的国际趋势分析 油价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国际市场上呈现出波动性很强的趋势。其价格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石油生产和消费的国家以及全球各行业。下面将从供需关系、地缘政治因素和经济周期等角度进行油价国际趋势的分析。 首先,供需关系对油价的影响非常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加,而石油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因此供需关系直接决定了油价的走势。当供不应求时,油价往往会上涨;而当供应过剩时,油价则会下跌。近年来,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崛起,如中国和印度等国,石油需求量持续增长,这对油价的上涨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特别是大国经济体的增长趋势,也会对油价产生影响。当全球经济增长迅速时,需求上升,对油价构成拉动作用。 其次,地缘政治因素对油价的波动具有重要影响。石油具有战略地位,是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缘政治因素称为国际油价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例如,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对世界原油产量的控制,以及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都会对油价产生直接的影响。当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比如产油国间发生冲突或紧张局势升级,会增加原油供应的不确定性,这将推高油价。相反,当地缘政治稳定时,油价将会受到稳定的影响,并有可能下跌。 此外,经济周期的变化也会对油价产生一定的影响。石油作为产业的前期工业品,在经济扩张期间需求量较大,而在经济衰退期间,由于经济活动的放缓,石油需

求则有所下降,从而对油价产生冲击。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需求的大幅下降,引发了油价的暴跌。因此,经济周期的变化对油价的波动具有重要影响。 除了以上几个重要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对油价产生影响。其中包括市场预期、金融市场投资者情绪、货币政策变化等。这些因素的变动都有可能对油价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其影响的程度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油价的国际趋势是由供需关系、地缘政治因素和经济周期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符合基本经济原理的供需关系是油价的基础,而地缘政治因素和经济周期的变化则会对油价产生重要的短期影响。因此,要准确预测油价的国际趋势,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并根据其变化情况做出合理的判断。

1970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走势与大事记

数据简报:1970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走势与大事 记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油价经过2008年的“过山车”行情,2009年的低谷至缓慢回升,2010年的大幅跳涨以及2011年的震荡回升,在2012年以后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进入相对稳定期,纽约和伦敦两市油价整体上行且波动幅度逐渐减小。2013年两市油价波幅继续收窄,但呈现略微分化走势,纽约油价全年上涨7%,布伦特油价则小幅下跌0。3%。 分析认为2014年原油需求将继续复苏,供给依然有保障,在供需关系趋向平衡的整体格局下,除非出现重大突发的地缘政治事件,原油价格会保持相对稳定走势,纽约油价大部分时间将在每桶90至105美元区间波动,布伦特油价将在每桶105至120美元区间波动。 自1970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大体经历了以下不同的三个历史阶段: 1970—2000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图

图片说明:1970—2000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图(图片来源于《求索》杂志2009 年06期) (1)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驱动油价持续暴涨。 1970年,沙特原油官方价格为1。8美元/桶; 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首次突破10美元/桶; 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首次突破20美元/桶; 1980年,原油价格首次突破30美元/桶; 1981年初,国际原油价格最高达到39美元/桶; 随后,国际油价逐波滑落,从此展开了一轮长达20年的油价稳定期. (2)1983——2003年初,20年油价一直徘徊在30美元之下。 1986年,国际原油价格曾一度跌落至10美元/桶上方; 1986年初-—1999年初,国际原油价格基本上稳定在20美元/桶之下运行,只是在1990年9——10月间,油价出现过瞬间暴涨,并首次突破40美元/桶,但两个月后很快又滑落至20美元/桶之下; 1998年底1999年初,国际原油价格曾一度跌至10美元/桶以下. 2000年,国际原油价格曾短时间内冲至30美元/桶上方,但很快又跌落至20美元/桶之下。 2000—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图

石油市场的国际贸易分析

石油市场的国际贸易分析 石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其市场的国际贸易活动对全球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将进行石油市场的国际贸易分析,探讨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市场特点。 一、石油市场格局 1. 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石油生产国包括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美国、伊拉克和伊朗等。这些国家通常也是石油出口国,其石油产量和出口量在全球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 2. 主要进口国 全球石油进口需求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如美国、中国、日本和欧洲国家。这些国家相对于国内产量来说,依赖进口石油的程度更高。 二、石油市场供需关系 1. 供应 石油供应主要由石油生产国家决定,其产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质储量、开采技术和政治因素等。主要产油国的政策决策对全球供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2. 需求

全球经济增长对石油需求有着直接影响。工业生产、运输和农业等领域对石油的需求较大,因此全球经济的增长水平将直接影响石油需求量。 三、国际石油贸易趋势 1. 全球石油贸易量增长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加,全球石油贸易量也相应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从2010年至今,全球石油贸易量年均增长率约为2%左右。 2. 市场价格波动 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缘政治风险、供需关系和金融市场波动等。这些因素常常导致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3. 能源转型影响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需求逐渐增加,石油市场正面临着能源转型的挑战。这种转型将对石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可能导致供需关系的变化。 四、国际石油贸易的影响 1. 经济影响

国际石油贸易对全球经济发展具有巨大影响。石油价格的波动直接 影响石油消费国的能源成本,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和通胀水平。同时, 石油贸易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 2. 地缘政治影响 石油市场的国际贸易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石油 资源丰富的国家通常在全球政治和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与其他国 家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地缘政治格局。 3.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石油的燃烧排放会对环境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全球环境问题愈 发突出的背景下,国际石油贸易也受到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议题的挑战。各国通过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做 出努力。 综上所述,石油市场的国际贸易对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 远影响。石油供需关系、价格波动以及能源转型等因素都在塑造着石 油市场的现状。同时,石油贸易也存在着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寻求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国际油价的历史走势

国际油价的历史走势 近几十年来,国际油价一直是全球经济和能源市场的重要指标之一。油价的波动不仅影响着石油产业的发展,也对各国经济和消费者的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回顾国际油价的走势,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油价经历了一次突如其来的暴涨。1973年,由于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战争,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宣布对西方国家实施石油禁运,导致国际油价翻了一番。随后,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引发了另一次油价的大幅上涨。这两次事件使得国际油价从每桶几美元飙升至每桶30美元以上,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油价逐渐回落。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经济进入衰退,需求下降,加之墨西哥和北海等地的新油田开始开发,使得供应增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国际油价开始走低。1990年代初期,由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导致海湾战争爆发,国际油价再次出现短期暴涨。然而,随着战争的结束和伊拉克石油产量的恢复,油价迅速回落。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油价再度出现上涨的趋势。特别是2008年,国际油价一度达到每桶147美元的历史高位。这主要是由于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新兴市场的崛起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

随后,国际油价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迅速下跌。但在2010年前后,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油价再度回升。然而,2014年以来,国际油价再次经历了一次大幅下跌。原因主要是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兴起,使得美国成为石油净出口国,全球供应大幅增加。此外,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需求疲软也是导致油价下跌的重要因素。油价从2014年的每桶100美元左右下降到不到30美元的低点。 然而,油价的回归之路并不平坦。在过去几年里,油价一直在相对低位徘徊,波动较大。这主要是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地缘政治风险和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例如,2018年,由于美国对伊朗实施制裁和委内瑞拉产量下降等因素,国际油价再次上涨至每桶80美元以上。随后,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油价再度下跌至历史低位。 总体而言,国际油价的历史走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供求关系、地缘政治风险、全球经济形势等都是决定油价波动的重要因素。虽然油价的走势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石油仍然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国际油价的变动将继续对全球经济和能源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全球石脑油市场分析及计价方式介绍

全球石脑油市场分析及计价方式介绍 摘要:对全球石脑油市场的供需情况和贸易流向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石脑油在贸易中所用的计价方式和纸货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石脑油,国际市场,市场调查,国际贸易,市场需求分析 1 全球石脑油市场供需平衡分析 经历了2008-2009年短暂的衰退之后,世界经济在2010年开始复苏。化工品高速增长的需求(尤其是亚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带动了全球石脑油需求。欧佩克(OPEC)发布的《2009年全球石油展望》指出,全球石脑油主要用于生产烯烃和芳烃,2008年全球石脑油需求约占全球原油需求的6.6%。一旦全球经济走出衰退,受石化产业(尤其是亚洲石化产业)增长的刺激,全球石脑油市场需求的增速将是原油需求增速的两倍。2015年全球石脑油需求预计将达到620万bbl/d,2008年至2015年的年均增速为1.3%。2030年需求将达到870万bbl/d,2015年至2030年期间的年均增速将达到2.3%,届时石脑油需求将占原油需求的8%以上。 1.1 世界乙烯原料构成中石脑油所占比重减少 据油气杂志统计,2009年世界乙烯产能达13277.5万t/a,其中亚太地区为3973.1万t/a,北美地区为3446.9万t/a,西欧为2491.8万t/a。据OPEC预计,到2013年,世界乙烯产能将增至1.48亿t/a,北美和西欧的份额将分别降至20%和15%,而亚太地区将占全球的34%,中东将增至20%。

乙烯的生产原料主要有石脑油、乙烷、丙烷、丁烷和瓦斯油(柴油)以及NGL、LPG等。2003年以来,由于国际油价持续高位震荡,世界乙烯主要生产地区的乙烯原料的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2009年全球乙烯原料构成向轻质原料偏移了5个百分点;中东地区由于天然气价格较低,更倾向于乙烷及其他天然气液体;欧洲和亚洲则更倾向于石脑油;而北美地区由于较高的油气价格,其进料选择十分灵活,近期则偏重于使用轻质原料。 从石脑油在乙烯原料中所占比重变化看,除亚洲和非洲地区有所增长外,其余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西欧从2008年的61%降至59%,北美从20%降至10%,中东从25%降至22%;亚洲则从82%提高到85%,非洲从15%提高到20%。 从世界各地区天然气液体在乙烯原料中所占比重变化来看,除亚洲地区比重有所减少外,其余地区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北美从2008年的69%猛增至81%,中东从75%增至78%,非洲从39%增至43%,西欧从26%增至27%;亚洲则从12%减少到10%。 1.2 全球石脑油仍将供应不足 据CERA数据统计,2009年全球石脑油供应为495万bbl/d,需求为526万bbl/d,2003-2007年的5年间,石脑油需求增长速度较快,石脑油供不应求。不过,2008年因全球金融危机,石脑油需求增速放缓。2009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回暖,全球石化产品的需求开始复苏,但由于乙烷、液化石油气和替代炼油物料的用量增加,原料石脑油的需求仍将受到抑制,CERA预计2010年全球石脑油需求量为564万bbl/d。全球石脑油供需平衡见表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