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ql sever 2008 数据库知识点总结

sql sever 2008 数据库知识点总结

sql sever 2008 数据库知识点总结
sql sever 2008 数据库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数据库基础

1数据库系统:是由数据库及其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常常把数据库有关的硬件和软件系统成为数据库系统

2.数据库:数据库就是数据的仓库,由表、关系以及操作对象组成

3.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

4.数据库的作用

存储大量数据,方便检索和访问

保持数据信息的一致、完整

共享和安全

通过组合分析,产生新的有用信息

5.数据库经历的三个阶段及特点

1)人工管理阶段: 数据不保存;使用应用程序管理数据;数据不共享;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2)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可以长期保存;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共享性差,数据冗余大;

数据独立性差。

3)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性高;数据独立性强;数据粒度小;独立的数据操作界面;统一管理和控制

6.数据模型的分类

层次模型

网络模型

关系模型

7.E-R图三个主要部分

1)1.实体集:在E-R图中用长方形来表示实体集,实体是实体集的成员。

2)联系:在E-R图中用菱形来表示联系,联系与其涉及的实体集之间以直线连接,并在直线端部标上联系的种类, (1:1,1:N,M:N)。

3)属性:在E-R图中用椭圆形来表示实体集和联系的属性,对于主键码的属性,在属性名下划一横线。

8.绘制E-R图所需的图形

1)长方形框----实体集(考虑问题的对象)

2)菱形框----联系(实体集间联系)

3)椭圆形框----实体集和联系的属性

4)直线----连接相关的联系和实体,并可标上联系的种类

9.E-R图设计原则:真实性;避免冗余;简单性

10.三大范式

第一范式:在关系模型中的每一个具体关系R中,如果每个属性都是不可再分的,则称关系(R)属于第一范式(1NF)

第二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属于第一范式,且每一个非主属性都完全依赖于主码,则称关系R是属于第二范式的

第三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为2NF,并且R中的每个非主属性不传递依赖于R的主码,则称关系R是属于第三范式的

第二章数据库的安装

1.常见的数据库类型:Access、SQL server2000、2005、2008,Oracle数据库等

2.数据库管理员的工作是:配置数据库服务器环境;管理数据库的逻辑对象结构;配置数据库的对象权限;制定数据库的性能优化策略;数据库的备份还原策略;数据库的异构协同结构

3.SQL Server 2008 的版本

Express 适用于无连接的客户端或独立应用程序

Workgroup 适用于工作组或分支机构操作的数据库

Standard 部门级应用程序的数据库服务器

Enterprise 高度可伸缩和高度可用的企业级数据库

Developer Enterprise 版,但是只授予开发和测试用许可

Web 供托管公司提供低成本、高伸缩的托管服务,只收取低廉的每月许可费

Mobile 用于智能手持式设备的精简数据库

12.掌握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的安装与卸载

第三章数据库的管理

1.T-SQL语言分类

DDL(数据定义语言)

-create(创建)

-alter (修改)

-drop (删除)

DQL(数据查询语言)

-inter(插入)

-update(更新)

DML(数据操作语言)

-select(查询)

DCL(数据控制语言)

-revoke(撤销)

-deny(拒绝)

-grant(同意、授权)

2.数据库文件

主数据文件(.mdf):一个数据库有且只有一个

辅助数据文件(.ndf):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当数据库很大时,可以选择多个

日志文件(.ldf):用于存储恢复数据库所需的事务日志信息

3.掌握数据库的创建及修改(图形化及代码)

修改数据库包括:扩展、收缩、分离附加、删除

4.语法

1)修改数据库名

Alter database 原数据库名

Modify name =新数据库名

例子:【例】将数据库book的名字改为books

alter database book

modify name=books

2)修改文件属性

Alter database 数据库名

Modify file

(

name='逻辑名',

size=修改后的大小,

maxsize=修改后的大小,

filegrowth=修改后的大小

)

Go

例子:把初始大小由原来5mb增大为12mb

alter database books

modify file

(

name='book_data',

size=12mb

)

go

3)添加日志文件

Alter database 数据库名

Add log file

(

name= ‘逻辑名’,

filename = ‘文件的存放路径’,

size=日志文件的初始大小,

maxsize=日志文件的最大大小,

filegrowth=日志文件的增长方式

)

Go

例子:【例】向shop数据库中添加一个日志文件alter database shop

add log file

(

name='shop_log2',

filename ='c:\shop_log2.ldf',

size=10mb, maxsize=20mb,

filegrowth=10%

)

go

4)删除空文件

Alter database 数据库名

Remove file 文件的逻辑名

例子: 删除文件shop_data2 alter

database shop remove

file shop_data2

4)添加辅助数据文件

alter database 数据库名

add file

(

name=‘逻辑名’,

filename=‘文件存放的路径’,

size=初始大小,

maxsixe=最大大小,

filegrowth=增长方式

)

Go

例子:向数据库shop中添加一个辅助数据文件

alter database shop

add file

(

name='shop_data3',

filename='c:\shop_data3.ndf',

size=5mb,

maxsize=10mb,

filegrowth=10%

)

go

5)创建/删除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名

on primary

( --数据文件name=‘逻辑名’,

filename=‘文件的存放路径’,

size=数据文件的初始大小,

maxsize=数据文件的最大大小,

filegrowth=文件的增长方式 )

log on ( --日志文件name=‘逻辑名’,

filename=‘文件的存放路径’,

size=数据文件的初始大小,

maxsize=数据文件的最大大小,

filegrowth=文件的增长方式 )

go

例子:创建一个名为book的数据库,其初始值大小为5MB,最大大小为 50MB,允许数据库自动增长,增长方式是按10%比例增长;日志文件初始为2MB,最大可增长到5MB,按1MB增长。

create database book

on primary

(

name=‘book_data',

filename='c:\book_data.mdf',

size=5mb,

maxsize=50mb,

filegrowth=10% )

log on

(

name=‘book_Log',

filename='c:\book_log.ldf',

size=2mb,

maxsize=5mb,

filegrowth=1mb

)

6) 删除数据库

Drop database 数据库名

例子:删除数据库shop

drop database shop

第四章数据表的操作

1. 在SQL server中创建表的极限:每个数据库可以有20亿个表 ,每个表有1024个列 ,每个列可以有8064字节

3.字符类型

字符、数字、特殊符号

– char( ) : 固定长度,以空格填补多余长度空间

– varchar( ): 可变长长度,不以空格填补多余长度空间

–nchar( ): unicode固定长度

– nvarchar( ) : unicode可变长长度

– unicode国际标准码:双字节模式(固定每个字符16bit)

一个汉字占两个字节(16bit)

一个字母占两个字节(16bit)

4.语法:

1)创建表

create table 表名

2)修改表

alter table 表名

3)删除表

drop/delete table 表名

4)将查出的信息放入新表

Select * into 新表名 from 旧表名

5)添加的信息必须满足现有表结构

Insert into 现有表 select * from 旧表名

5.drop和delete、truncate的区别:drop是删除表,而delete和truncate是删除表中记录

5. 数据操作语言DML

select 从表或视图中检索数据

insert 将数据插入到表或视图中

update 修改表或视图中的数据

delete 从表或视图中删除数据

第五章基础查询

1.select语法结构

基本语法:select 字段名

From 目标表

Where 条件

【例】查询学生成绩数据库(student_score)学生情况表(Member)中的所有列。usestudent_score

select *

from Member

2.Where条件限定语法的用法

基本语法:use 数据库名

Select 字段名

From 目标名

Where 字段名=“内容”

Go

【例】查询Member表中Mname为马德保的相关信息

usestudent_score

select *

from Member

where Mname='马德保'

go

3.模糊查询 like

1)基本语法:select 字段名

From 目标名

Where 目标名 like 条件

【例】查找学生姓名以‘刘’开头的所有学生信息

usestudent_score

select *

from Member

where Mname like '刘%'

go

2) % 代表所有可能的情况

3)%的使用

%N% 表示包含N

N% 表示N开头

%N 表示N结尾

4)“^’代表不、不是、不以的意思

4.Or/and/not的逻辑运算

【例】将Mname以’刘’开头,或总学分为60,且专业名为网络互连的学生Mname usestudent_score

selectMname,Mtotalscore,MMajor

from Member where Mname like '刘%' or MTotalscore=60

and MMajor='网络互连'

go

5.Between…and 在…范围之内

【例】查找总学分为60和70之间的学生所有信息

usestudent_score

select *

from Member

whereMTotalScore between 60 and 70

go

6.In =or 或

【例】查找总学分为70和80的所有学生信息

usestudent_score

select

from Member

whereMtotalscore in('70','80')

-------where Mtotalscore not in(‘70',‘80')

go

6.Is null为空的查询

【例】查询所在地区为空的学生姓名

usestudent_score

selectMaera,Mname

from Member

whereMaera is null

go

7.Order by排序: asc升序;desc降序

【例】查找学生的总学分以升序排列,出生日期以降序排列的学生姓名和学号usestudent_score

select Mname,Mbirth,Mtotalscore, MID

from Member

order by Mtotalscoreasc ,Mbirthdesc

go

8.distinct 数据过滤和消除重复记录

【例】查询student_score数据库中Member表中的总学分,但是不能有重复usestudent_score

select distinct Mtotalscore

from Member order by Mtotalscore

go

9.Top和top…with ties的用法

【例】求学分最高的5位学生的信息,并且返回与第5并列的学生信息

usestudent_score

select top 5 with ties MID,Mtotalscore

from Member order by Mtotalscore

go

注: with ties必须与order by连用

10.as 取别名

【例】在student_score数据库中的Member表中对Mname取别名为a,专业名为b,并在补一列为性别,并取别名为c

usestudent_score

select Mname as a, MMajor as b ,‘性别’ as c

from Member

go

第六章高级查询

1.联接定义:根据各个数据库表之间的逻辑关系从二个或多个数据表中检索数据

2.联接分类

内连接:基本内连接、多表连接、自连接

外连接:左外连接、右外连接、全外连接

交叉连接

3.左外连接、右外连接、全外连接的含义

left outer join 左外连接(join左边的表),结果集中除了包括满足连接条件的行外,还包括左表所有行

right outer join 右外连接(join 右边的表),结果集中除了包括满足连接条件的行外,还包括右表所有行

full outer join 全外连接,结果集中除了包括满足连接条件的行外,还包括两个表的所有行

4.内连接概述

1)用…innerjion… on…语句进行连接

Jion指定需要连接的数据表

On指定连接条件(inner可省略)

【例】查找选修了01课程且成绩在30分以上的学生编号和成绩

usestudent_score

selectM.MID,S.score

from Member M join Score S

on M.MID=S.MID

where CID='01' and score>=30

go

5.外连接语法:select 字段名1,字段名2…字段n

From 表1 left outer join 表2

from 表1 right outer join 表2

from 表1 full outer join 表2

Go

【例】查找所有学生信息及其考试成绩,若该生未参加任何考试,也列出其信息usestudent_score

select M.*,S.CID,S.score

from Score S right join Member M

on M.MID=S.MID

go

6.交叉连接语法:select字段1,字段2

From 表1 cross join 表2

Go

【例】返回Member表和Score表所有可能记录的组合

usestudent_score

selectM.MID,M.Mname,CID,Score

from Member M cross join Score S

go

第七章函数

1.函数:是一段特殊的程序代码,它能对查询结果进行一定的操作

函数的作用:就是使用户不必书写太多的程序代码即可完成复杂的操作

2. SQL Server函数类型包括系统函数、字符串函数、日期时间函数、聚合函数等

3.系统函数对SQL Server服务器和数据库对象进行操作,返回服务器配置和数据库对象数值等信息

CURRENT_TIMESTAMP( )可返回系统当前日期和时间,类型为datetime

HOST_NAME ()返回主机名称

SYSTEM_USER 返回当前系统用户

USER_NAME( ) 返回id 标识指定的用户名称

db_name()返回当前会话的数据库名称

4.聚合函数功能

1)Sum()计算表达式所有值之和

【例】求选修01课程的学生的总成绩。

usestudent_score

select sum(score) as '课程01总成绩'

from Score

where CID='01

go

2)Avg()计算表达式的平均值

【例】求选修10课程的学生的平均成绩。

usestudent_score

select avg(score) as '课程10平均成绩'

from Score

where CID='10'

go

3)Count(列名) 计算表达式中非空值的数量

【例】求学生的总成绩

usestudent_score

select count() as ‘学生总成绩’

from Member

go

4)count(*) 计算表达式中所有值的数量

【例】求学生的总人数

usestudent_score

select count(*) as ‘学生总人数’

from Member

go

5)Min()计算表达式的最小值

【例】求选修00课程的学生的最低分

usestudent_score

select min(score) as '课程00的最低分'

from Score where CID='00'

go

6)Max()计算表达式的最大值

【例】求选修11课程的学生的最高分

usestudent_score

select max(score) as '课程11的最高分'

from Score where CID='11'

go

第八章数据的完整性

1. 数据库完整性:是指存储在数据库中数据的一致性和标准性

2.数据完整性的类型

1)域(列)完整性:指定对列的一组有效值并决定是否允许有空值。也可以通过在一列中限定数据类型,格式和可能值的范围来强制数据完整性。

2)实体(行)完整性:要求表中所有的行具有唯一的标识符,例如主关键字值。

3)参照完整性:确保维持主关键字和外部关键字的关系

3. 约束的概念:确保在列中输入有效的值并维护表之间的关系。

5.default功能:执行insert语句时将默认值自动插入约束所在的列

语法: alter table 表名

add constraint 约束名

default(默认值)

for 字段名

go

【例】修改数据库student_score中的Menber表,将性别的默认值设置为’男’usestudent_score

alter table Member

add constraint df_sex

default('男') for Msex

go

6.check功能: check(检查约束),每次执行Insert/update语句时,该约束要校验数据的合法性

语法:alter table 表名

add constraint 约束名

check(条件)

go

【例】修改数据库student_score中的Score表,使成绩限制在0~100之间

usestudent_score

alter table Score

add constraintck_cj

check(score>=0 and score<=100)

go

7.primary key功能:primary key(主键约束),一个表中只有能一个pk,不能有空值,不能有重复值;pk所在列的值能够唯一标识此行;能与fk关联, pk所在表为主表;同时创建一个与PK约束名的簇索引。

语法: alter table 表名

add constraint 约束名

primary key(字段名)

go

【例】修改数据库student_score中的kc表,将课程号设置为主键

usestudent_score

alter table Course

add constraint pk_kch

primary key(CID)

go

8.Unique功能: unique(唯一约束), 指定在同一列中的两行不能有相同的值,只能有一行

为空值,该约束自动创建一个与约束同名的非簇索引,在插入/修改时自动执行。

语法: alter table 表名

add constraint 约束名

unique (字段名)

go

【例】修改数据库student_score中的Course表,将课程名设置为unique约束

usestudent_score

alter table Course

add constraint un_kcm

unique(Cname)

go

9.FOREIGN KEY功能:参照完整性确保维持主关键字(在主表中)和外部关键字(在辅表中)的关系。

语法: alter table 表名1

add constraint 约束名

foreign key(字段名)

references 表名2(字段名)

go

【例】修改数据库student_score中的Score表,将课程号设置为外键

usestudent_score

alter table Score

add constraint fk_kch

foreign key(CID)

references Course(CID)

go

10.删除约束

语法:alter table 表名

drop constraint 约束名

【例】删除Menber表的fk_xh约束。

usestudent_score

alter table Score

drop constraint fk_xh

go

第九章视图

1.视图; 是从一个或多个表(或视图)导出的虚表。对于数据库用户来说,视图似乎是一个真实的表,它具有一组命名的数据列和行。但是,与真实的表不同,在视图中没有存储任何数据,仅仅是一种较简单的访问数据库里其他表中数据的方式,因此称它为“虚表”。视图只能建立在当前正在使用的数据库中

2.视图的优点

聚焦数据,创建可以控制的环境,将需要的、常规的、适当的数据存储在视图中。

隐藏数据库的复杂性

简化对用户的许可管理

数据库拥有者只允许用户通过视图查询数据,保护了底层基本表的设计结构

提高性能

存储复杂查询、分割数据

输出数据给其他应用程序

3.视图创建是应注意的情况

只能在当前数据库中创建视图。

如果视图引用的基表或者视图被删除,则该视图不能再被使用,直到创建新的基表或者视图。

如果视图中某一列是函数、数学表达式、常量或者来自多个表的列名相同,则必须为列定义名称。

当通过视图查询数据时,SQL Server要检查以确保语句中涉及的所有数据库对象存在,而且数据修改语句不能违反数据完整性规则。

视图的名称必须遵循标识符的规则,且对每个用户必须是唯一的

2.语法;

1) create view 视图名创建视图

【例】创建v1视图,包括作者为马德保的书籍ISBN,名称,及单价

use book

go

create view v1

as

selectisbn,bookname,unitprice

frombookinfo

where author='马德保'

go

2) drop view 视图名删除视图

【例】删除名为v2的视图

drop view v2

3) alter view 视图名修改视图

【例】修改v1视图,包括出版社为工业出版社的书籍ISBN,作者及单价

use book

go

alter view v1

as

selectisbn,author,unitprice

frombookinfo

where publisher='工业出版社'

go

4) exec sp_helptext 视图名查看视图定义

【例】查看视图v1:

execsp_helptext v1

5) update 视图名更新视图

【例】将v1视图中书名为“Windows Server 2008活动目录”的单价增加10。

use book

go

update v1

setunitprice=unitprice+10

where bookname='Windows Server 2008活动目录'

go

第十章索引

1.建立索引目的:是希望提高SQL Server数据检索的速度

2.索引的分类

聚集索引

非聚集索引

唯一索引

3.建立索引的原则

1)定义主键数据列一定要建立索引

2)定义外键数据列上一定建立索引

3)对于经常查询的数据列最好建立索引

4)对于需要在指定范围内快速或频繁查询的数据列

5)经常用在where子句中的数据列

6)对于那些查询中很少涉及的列,重复值较多的列不要建立索引

7)对于定义为text、image和bit数据类型的列不要建立索引

4.语法;

创建索引 Create unique 索引名

修改索引 alter unique 索引名

删除索引 drop unique 索引名

第十一章存储过程

1.存储过程的类型

系统存储过程 (名字以“sp_”为前缀,存储在master里)

本地存储过程 (存储在用户定义的数据库中)

扩展存储过程 (名字都以“xp_”为前缀,存储在master里)

临时存储过程 (名字以#开头)

2.语法:

1)Creat procedure 存储过程名创建存储过程

【例】创建名为p_book_info的存储过程,该存储过程查询所有书籍的信息use book

go

create procedure p_book_info

as

select * from bookinfo

order by ISBN

go

2)Exec procedure存储过程名执行存储过程

【例】 p_order_detail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执行

execp_order_detail

3)Alter procedure 存储过程名修改存储过程

【例】修改p_order_detail,返回订单id,用户姓名,用户地址,书籍单价, 书籍名称及订单数量

alter procedure p_order_detail

as

select

o.orderdetailid,https://www.doczj.com/doc/9c17109186.html,ername,u.addr,b.unitprice,b.bookname,o.quantity

from orderdetail as o join userinfo as u

on https://www.doczj.com/doc/9c17109186.html,erid=https://www.doczj.com/doc/9c17109186.html,erid

joinbookinfo as b

ono.isbn=b.isbn

go

4)Drop procedure存储过程名删除存储过程

【例】删除xscj数据库中的p_book_info存储过程

use book

go

drop procedure p_book_info

go

第十二章流程设计

1.流程控制语句:是指那些用来控制程序执行和流程分支的命令,在SQL Server 中,流

程控制语句主要用来控制SQL语句、语句块或者存储过程的执行流程。

2.变量分为: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

3.运算符

算术运算符:+,-,*,/,%

赋值运算符:=

比较运算符:>,<,>=,<=,=,!=,<>,!>,!<

逻辑运算符:– all,and,any,between,exists,in,like,not,or,some

字符串串联运算符:+

按位运算符:&,|,^,~

4.流程控制

1)begin…end:定义语句块。

2)goto label从 label 所定义的 label 之后的语句处继续进行处理。

3)if…else定义条件以及当一个条件为 FALSE 时的操作。

4)while当特定条件为 TRUE 时重复语句。

5)waitfor为语句的执行设置延迟

第十三章触发器

1. 触发器:是一种特殊的存储过程,它被分配给某个特定的表,触发器都是自动调用的。当一特定的表数据被插入、更新或删除时,数据库需要执行一定的动作,触发器是确保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的基本有效的方法

2.触发器的动作

Delete

Update

Insert

3.触发器的作用

禁止无效的修改

级联修改相关表格

执行较为复杂的约束操作

4.触发器特点

不接受用户参数,也不返回用户参数;存储在表上。

数据库中跨越相关表的级联修改。对数据库中的相关表进行级

联更新和删除

强制比Check约束更复杂的数据完整性.可以引用其他表中的列

5.语法:

1)Create trigger 触发器名创建触发器

【例】对于student_score数据库,如果在Member表中删除数据,则在执行时显示提示信息。

usestudent_score

go

create trigger tr_delete

on Member

for delete

as

print '你已经删除了此数据!'

go

2)alter trigger 触发器名修改触发器

【例】在Member表中定义触发器,当修改纪录时弹出消息:恭喜!你修改了此表!

usestudent_score

go

alter trigger tr_delete

on Member

for delete

as

print '恭喜!你修改了此表!

go

3)disable trigger 触发器名禁用触发器

【例】禁用tr_update触发器

usestudent_score

go

alter table Member

disable trigger tr_update

go

4)enable trigger 触发器名启用触发器

【例】启用tr_insert触发器

usestudent_score

go

alter table Member

enable trigger tr_insert go

5)drop trigger 触发器名 删除触发器 【例】删除名为tr_insert 的触发器

drop trigger tr_insert

第十四章 数据库安全

1.SQL Server 2008的安全性管理可分为3个等级: 1)操作系统级 2)SQL Server 级 3)数据库级

2.SQL Server 登录认证简介;Windows 和SQL Server 身份验证

3数据库安全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施:

帐户管理: 添加和删除数据库用户,便于访问数据库。 权限管理: 指定用户能够对哪些数据库对象执行哪种操作。

角色管理: 将具有相同权限的用户设置为同一角色,减少权限设置的工作量

第十五章 数据库灾难性恢复

1.

备份和恢复的必要性

数据库中的数据丢失或被破坏的原因: 计算机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病毒、误操作、自然灾害、盗窃 2. 备份类型

完全备份(Database Full Backups ) 特点: 1)速度慢、时间长; 2)占用大量的磁盘空间; 3)完全备份的频率通常比差异备份或事务日志备份低

事务日志备份(Transaction Log Backups )特点: 1)速度快、时间少 2)占用磁盘空间少 3)操作复杂

差异备份(Differential Database Backups )特点: 1) 速度一般、时间短 2) 占用磁盘空间少 3)需要经常备份 3. 恢复模式

4.当选择恢复模式时,必须考虑原则:

1) 大规模操作的性能(如大容量装载)

2) 数据丢失表现(如已提交的事务丢失)

3) 事务日志空间损耗

4)备份和恢复过程的简化

5.备份还原的方法

完整备份和还原

完整+差异备份与还原

完整+事务日志备份与还原

6.创建备份设备:物理和逻辑

7.语法:

1)创建数据库备份

完全备份

backup database 数据库名 to 永久设备逻辑名 with init /noinit --init 表示重写

--noinit 表示追加(默认)

【例】把book数据库完全备份到backup_book设备里

backup database book to backup_book with noinit 差异备份

backup database 数据库名 to 永久备份设备逻辑名 with differential 【例】追加book数据库的差异备份到backup_book设备里

backup database book to backup_book with differential, noinit

日志备份

backup log 数据库名 to 永久备份设备逻辑名 with init/noinit 【例】追加book数据库的日志备份到backup_book设备里

backup log book to backup_book with noinit

2)备份到临时设备

backup database 数据库名 to disk=‘物理路径’

【例】备份book数据库到临时设备book_backup.bak里

backup database book to disk=‘c:\book_backup.bak’

6)恢复数据库

restore database 数据库名 from 永久备份设备逻辑名

【例】先把book数据库备完全份到book_full设备里,再恢复数据库.

backupdatabse book to book_full

restore database book from book_full

restore log 数据库名 from 永久备份设备逻辑名

【例】恢复book_backup 里的日志备份内容

restore log book from book_backup

restore database 数据库名 from disk=‘物理路径’

【例】从临时设备book_backup.bak中恢复数据库

restore database book from disk=‘c:\book_backup.bak’

第十六章数据库高可用性

1.影响可用性的因素有软件故障,硬件组件故障,网络故障,电源故障和资源灾难

2.优化数据库可用性的注意事项

硬件组件冗余

网络冗余

RAID

服务器和数据库冗余

3.服务器群集的版本: Enterprise 、 Developer、 Standard

4.为数据库镜像准备服务器的方法

创建镜像端点和登录

设置恢复模式

备份主体数据库并将其还原到镜像服务器上

复制服务器级资源

5.处理故障恢复的方法:自动故障恢复,手动故障恢复,强制恢复

切换服务器角色的方法:复制事务日志备份;用 NORECOVERY备份主数据库;使用RECOVERY 来还原备用服务器上由上一步得到的备份;原来的主体服务器上禁用日志传送作业;在辅助数据库上设置日志传送

第十七章商业智能

1.当今商业智能领域面临的挑战:商业数据分散在企业各处;绩效考核所依赖的信息不能

被完整地获取;可执行的洞察力不容易被传递到需要它的每一个用户面前

2.SQL Server 2008智能数据平台

1)集成服务:整合和清洗来自各种异类数据源的数据;可预见性响应大数据量变化;

简化数据仓库的管理

2)报表服务:用户自定义报表可以满足任何报表需求;管理任意大小的报表负荷;

根据每个用户的喜好灵活的展示不同形式的报表

3)分析服务:创造企业级的分析解决方案;增强分析的可理解性和可预见能力; 满足每个涉众的需求

3.常用数据操作:条件性拆分、查找、排序、转换、Union All

excel期末知识点总结

1.文件的建立与打开: office图表新建新工作簿确定 打开 2.文件的保存与加密保存: office图表保存 xls 准备加密文档输入密码确定再次输入并确定 3.强制换行:alt+enter 4.删除与清除:删除整个单元格,清除格式、内容、批注 5.填充序列: 等差等比: 在单元格中输入起始值开始填充序列选择等差等比、行列输入步长值、终止值 文字序列: 在单元格输入文字序列 office按钮 excel选项常用编辑自定义序列选中刚才输入的文字序列导入确定6.复制移动: 移动覆盖左键拖拽 复制移动覆盖 ctrl+左键拖拽 移动插入 shift+左键拖拽 复制移动插入 ctrl+shift+左键拖拽 7.插入行列:选中要插入数量的行或列右键插入 8.为行、列、单元格命名: 先选中要命名的区域在左上角的名称框内输入名字 直观,快速选定 如何删除名称:公式名称管理器选中删除 9.批注:单击单元格审阅新建批注 10.科学计数法: >=12位用科计表示 123456789012=1.234567E+11 1.A3=R3C1 R为行C为列 C1 C2 C3 R1 R2 R3A3 2.数组运算Ctrl+Shift+Enter 3.将某一函数,作为另一函数的参数调用。最多可以嵌套七层 COUNT(参数1,参数2,…)功能:求一系列数据中数值型数据的个数。 COUNTA(参数1,参数2,…)功能:求“非空”单元格的个数。 COUNTBLANK(参数1,参数2,…)功能:求“空”单元格的个数。 COUNTIF功能:求符合条件的单元格数 4.四舍五入函数ROUND(number, num_digits) =ROUND(1234.567,2)=1234.57 =ROUND(1234.567,1)=1234.6 =ROUND(1234.567,0)=1235 =ROUND(1234.567,-1)=1230 =ROUND(1234.567,-2)=1200 负的往左,正的往右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知识总结

关系范式: 1.设有关系模式:学生修课管理(学号,姓名,所在系,性别,课程号,课程名,学分,成绩)。 设一名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号,一门课程号可以被多名学生选修;一名学生有唯一的所在系,每门课程号有唯-的课程名和学分。 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上述规定写出关系模式R的基本函数依赖; (2)找出关系模式R的候选码; (3)试问关系模式R最高已经达到第几范式?为什么? (4)将R分解成3NF模式集。 答: (1)学号> (姓名,所在系,性别) F 课程号> (课程名,学分) F (学号,课程号) >成绩F (学号,课程号) > (姓名,所在系,性别) P (2)候选码:学号,课程号 (3)存在部分函数依赖,R达到第一范式 (4) Student (学号,姓名,所在系,性别) sc (学号,课程号,成绩) Course (课程号,课程名,学分) 2.t-sql语句: (1)删除数据库drop database

(2)修改数据库alter database (3)使用SOL语句创建读者信息表,并设置读书编号的主键,读者姓名取值唯一。 Create table 读者信息表 (读者编号varchar(13)primary key, 读者姓名varchar(10)unique, 性别varchar(2)not null , 年龄int , 证件号码varchar (30)not null ); (4)使用SOL语句创建图书信息表、图书馆借阅表。 Create table 图书信息表 (图书编号varchar(13)primary key, 图书名称varchar(40)not null, 作者varchar(21)not null, 译者varchar(30), 出版社varchar(50)not null, 出版日期date not null, 图书价格money not null); Create table 图书借阅信息表 (图书编号varchar(13), 读书编号varchar(13),

空间数据库重点知识

矢量数据结构: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来表达点、线、面等地理实体。 矢量数据结构的主要特点:定位明显和属性隐含。 结构:Spaghetti(面条)结构和拓扑矢量数据结构。 只有像拓扑结构这样的数据结构才是“矢量”数据结构。 拓扑矢量数据结构的特点是:1、一个多边形和另一个多边形之间没有空间 坐标的重复,这样就消除了重复线;2、拓扑信息与空间坐标分别存储,有利于进行近邻、包含和相连等查询操作;3、拓扑表必须在一开始就创建,这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空间;4、一些简单的操作比如图形显示比较慢,因为图形显示需要的是空间坐标而非拓扑结构。 栅格数据模型是将连续的空间离散化,将地理区域的平面表象按一定分解力作行和列的规则划分,形成大小均匀紧密相邻的网格阵列。 空间数据引擎(SDE):是用来解决如何在关系数据库中存储空间的数据,实现真正的数据库方式管理空间数据,建立空间数据服务器的方法。 工作原理:SDE客户端发出请求,由SDE服务端处理这个请求,转换成DBMS 能处理的请求事物,由DBMS处理完相应的请求,SDE服务端再将处理的结果实时反馈给GIS的客户端。客户通过空间数据引擎将自己的数据交给大型关系型DBMS,由DBMS统一管理,同样,客户可以通过空间数据引擎从关系型DBMS 中获取其它类型的GIS数据,并转换成客户端可以使用的方式。 空间数据引擎的作用: (1)与空间数据库联合,为任何支持的用户提供空间数据服务。 (2)提供开放的数据访问,通过TCP/IP横跨任何同构或异构网格,支持分布式的GIS系统。 (3)SDE对外提供了空间几个对象模型,用户可以在此模型基础之上建立空间几何对象,并对这些几何对象进行操作。 (4)快速的数据提取和分析。 (5)SDE提供了连续DBMS数据库的接口,其他的一切涉及与DBMS数据库进行交互的操作都是在此基础之上完成的。 (6)与空间数据库联合可以管理海量空间信息。 (7)无缝的数据管理,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统一存储。 (8)并发访问。 空间数据是对空间事物的描述,实质上就是指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用来 描述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其分布特征诸多方面的数据。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空间数据特征:时空特征、多维特征、多尺度性、海量数据特征。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教程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教材(第 2 版)各章节知识点 第1 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1.1 数据库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1.1 人工管理阶段(20 世纪50 年代之前) 特点:①数据不保存 ②数据不具独立性 ③数据不共享 1.1.2 文件管理/系统阶段(20 世纪50 年代-60 年代中期)特点: ①数据可以保存 ②独立性依然差 ③冗余量大 1.1.3 数据库管理阶段20 世纪60 年代以后 1.2.1 基本概念 1. 数据Data 2. 数据库Database, DB 3.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DBMS 功能: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数据通信 4.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 DBS 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 DBA)和用户 1.2.2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1. 数据共享性好 2. 数据独立性强 3. 数据结构化

4. 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123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同上) 124数据库系统的抽象级别 DBMS中的数据被描述为逻辑模式、物理模式和外模式三级抽象1.3数据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1.3.1基本组成 1. 数据结构 2. 数据操作 3. 数据约束 1.3.2层次模型 1.3.3网状模型 1.3.4关系模型(应用最广泛) 1.3.5面向对象模型 1.3.6对象关系模型 第2章关系数据库 2.1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关系数据库系统是支持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系统 关系模型由数据结构、关系操作和完整性约束3部分组成 1. 数据结构(二维表) (1关系 (2元组 (3属性 (4键 ((1)超键: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过属性集

数据库原理(王珊)知识点整理

目录 1.1.1四个基本概念1 数据(Data)1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1 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1 基本特征1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1 数据定义功能1 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1 数据操纵功能1 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1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实用程序)1 其它功能1 数据库系统(DBS)2 1.1.2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2 数据管理2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2 人工管理特点2 文件系统特点2 1.1.3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3 数据结构化3 整体结构化3 数据库中实现的是数据的真正结构化3 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3 数据独立性高3

物理独立性3 逻辑独立性3 数据独立性是由DBMS的二级映像功能来保证的3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3 1.2.1 两大类数据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4 1.2.2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4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4 1.2.7 关系模型4 关系数据模型的优缺点5 1.3.1 数据库系统模式的概念5 型(Type):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和属性的说明5 值(Value):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5 模式(Schema)5 实例(Instance)5 1.3.2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5 外模式[External Schema](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5 模式[Schema](也称逻辑模式)5 内模式[Internal Schema](也称存储模式)5 1.3.3 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功能与数据独立性6 外模式/模式映像:保证数据的逻辑独立性6 模式/内模式映象:保证数据的物理独立性6 1.4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6 数据库管理员(DBA)职责:6 2.1.1 关系6 域(Domain):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6

数据库知识点重点章节总结学习资料

1. 基本概念 (1) 数据库(DB):是一个以一定的组织形式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相关数据概念(2)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3) 数据库系统(DBS);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4) 实体;凡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可以相互区别开,并可以被我们所识别的事物.概念等对象均可认为是实体(5) 属性;是实体所具有的某些特征,通过属性对实体进行刻画.实体由属性组成(6) 码;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7)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该属性的域 (8) 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必然具有共同的特征和性质。用实体名和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称为实体型。(9) 实体集;同一类型实体的集合。(10) 1 :1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至多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和E2的联系称为“1:1联系”。1: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可以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E1和E2的联系是“1:N联系”。M: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可以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和E2的联系称为“M:N联系”。(11)现实世界(现实世界是指我们要管理的客户存在的各种事物.事物之间的发生.变化过程)、观念世界(信息世界)、数据世界 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数据不保存,系统没有专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数据不共享,数据不具有独立性)、文件系统阶段(数据以文件形式可长期保存下来,文件系统可对数据的存取进行管理,文件组织多样化,程序与数据之间有一定独立性)、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少于且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3.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1) 数据结构化 (2) 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3) 独立性高 (4) 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4. DBMS的数据控制功能 (1) 数据的安全性保护 (2) 数据的完整性检查 (3) 并发控制 (4) 数据库恢复 5.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是刻画一个数据模型性质最重要的方 面,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数据操作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 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数据的约束条件数据的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完整性规则是给定的数据 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依存规则,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相容。 6. 最常用的数据模型 层次、网状、关系、面向对象模型 7. 关系模型 ?关系: 一张表 ?元组: 表中的一行 ?属性: 表中的一列 ?主码: 表中的某个属性组,它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 ?域: 属性的取值范围 ?分量: 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 ?关系模式: 对关系的描述。 表示为:关系名(属性1,属性2,…属性n)

java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java知识点总结 应同学要求,特意写了一个知识点总结,因比较匆忙,可能归纳不是很准确,重点是面向对象的部分。 java有三个版本:JAVA SE 标准版\JAVA ME移动版\JAVA EE企业版 java常用命令:java, javac, appletview java程序文件名:.java, .class java的两类程序:applet, application; 特点,区别,这两类程序如何运行 java的主方法,主类,共有类;其特征 java的数据类型,注意与C++的不同,如字符型,引用型,初值 java与C++的不同之处,期中已总结 java标记符的命名规则 1)标识符有大小写字母、下划线、数字和$符号组成。 2)开头可以是大小写字母,下划线,和$符号(不能用数字开头) 3)标识符长度没有限制 4)标识符不能使关键字和保留字 面向对象的四大特征 抽象、封装、继承、多态 封装,类、对象,类与对象的关系,创建对象,对象实例变量 构造函数,默认构造函数,派生类的构造函数,构造函数的作用,初始化的顺序,构造方法的重载 构造函数:创建对象的同时将调用这个对象的构造函数完成对象的初始化工作。把若干个赋初值语句组合成一个方法在创建对象时一次性同时执行,这个方法就是构造函数。是与类同名的方法,创建对象的语句用new算符开辟了新建对象的内存空间之后,将调用构造函数初始化这个新建对象。 构造函数是类的特殊方法: 构造函数的方法名与类名相同。 构造函数没有返回类型。 构造函数的主要作用是完成对类对象的初始化工作。 构造函数一般不能由编程人员显式地直接调用。 在创建一个类的新对象的同时,系统会自动调用该类的构造函数为新对象初始化。 类的修饰符:public类VS 默认; abstract类; final类; 1)类的访问控制符只有一个:public,即公共的。公共类表明它可以被所有其他类访问和引用。 若一个类没有访问控制符,说明它有默认访问控制特性,规定该类智能被同一个包中的类访问引用(包访问控制)。 2)abstract类:用abstract修饰符修饰的类被称为抽象类,抽象类是没有具体对象的概念类,抽象类是它所有子类的公共属性集合,用抽象类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公共属性来提高开发和维护效率。 3)final类:被final修饰符修饰限定的,说明这个类不能再有子类。所以abstract与final 不能同时修饰一个类。 域和方法的定义 1)域:定义一个类时,需要定义一组称之为“域”或“属性”的变量,保存类或对象的数据。

数据库原理知识总结和期末试卷

数据库知识要点归纳 第1章数据库基础知识 1.数据库(DB)是一个按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数据两个特征:1.数据整体性 2.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数据共享性 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专门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软件 3.数据库应用系统是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支持下建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简写为DBAS。数据库应用系统是由数据库系统、应用程序系统、用户组成的。 例如,以数据库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成绩查询系统等等。 4.数据库系统DBS是一个实际可运行的存储、维护和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的软件系统,是存储介质、处理对象和管理系统的集合体。它通常由软件、数据库和数据管理员组成。 5.数据库中数据独立性数据和程序之间的依赖程度低,独立程度大的特性称为数据独立性高。1、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对数据存储结构的依赖程度。2、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对数据全局逻辑结构的依赖程度。 6.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是模式、外模式、内模式。1.模式(Schema)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2.外模式(External Schema)一个数据库有多个外模式。3.内模式(Internal Schema)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7.数据库系统的二级映象技术 第2章数据模型与概念模型 1.实体联系的类型:一对一联系(1:1)一对多联系(1:n)多对多联系(m:n) 2.E-R图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提供了表示实体集、属性和联系的方法。 长方形表示实体集椭圆形表示实体集的属性菱形表示实体集间的联系 3.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条件 数据结构分为:层状结构、网状结构和关系结构 常见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层次模型用树形结构来表示各类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

(整理)SQLServer数据库基本知识点.

SQL Server 数据库基本知识点一、数据类型

二、常用语句 (用到的数据库Northwind) 查询语句 简单的Transact-SQL查询只包括选择列表、FROM子句和WHERE子句。它们分别说明所查询列、查询的 表或视图、以及搜索条件等。例如,下面的语句查询Customers 表中公司名称为“Alfreds Futterkiste”的ContactName字段和Address字段。 SELECT ContactName, Address FROM Customers WHERE CompanyName='Alfreds Futterkiste' (一) 选择列表 选择列表(select_list)指出所查询列,它可以是一组列名列表、星号、表达式、变量(包括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等构成。 1、选择所有列 例如,下面语句显示Customers表中所有列的数据: SELECT * FROM Customers 2、选择部分列并指定它们的显示次序查询结果集合中数据的排列顺序与选择列表中所指定的列名排列顺序相同。 例如: SELECT ContactName, Address FROM Customers 3、更改列标题 在选择列表中,可重新指定列标题。定义格式为: 列标题 as 列名 列名列标题如果指定的列标题不是标准的标识符格式时,应使用引号定界符,例如,下列语句使用汉字显示列标题: SELECT ContactName as 联系人名称, Address as地址 FROM Customers 4、删除重复行

SELECT语句中使用ALL或DISTINCT选项来显示表中符合条件的所有行或删除其中重复的数据行,默认 为ALL。使用DISTINCT选项时,对于所有重复的数据行在SELECT返回的结果集合中只保留一行。 SELECT DISTINCT(Country) FROM Customers 5、限制返回的行数 使用TOP n [PERCENT]选项限制返回的数据行数,TOP n说明返回n行,而TOP n PERCENT 时,说明n是 表示一百分数,指定返回的行数等于总行数的百分之几。 例如: SELECT TOP 2 * FROM Customers SELECT TOP 20 PERCENT * FROM Customers (二)FROM子句 FROM子句指定SELECT语句查询及与查询相关的表或视图。在FROM子句中最多可指定256个表或视图,它们之间用逗号分隔。在FROM子句同时指定多个表或视图时,如果选择列表中存在同名列,这时应使用对象名限定这些列 所属的表或视图。例如在Orders和Customers表中同时存在CustomerID列,在查询两个表中的CustomerID时应 使用下面语句格式加以限定: select * from Orders,Customers where Orders.CustomerID =Customers.CustomerID 在FROM子句中可用以下两种格式为表或视图指定别名: 表名 as 别名 表名别名 select * from Orders as a,Customers as b where a.CustomerID =b.CustomerID SELECT不仅能从表或视图中检索数据,它还能够从其它查询语句所返回的结果集合中查询数据。 例如: select * from Customers where CustomerID in (select CustomerID from Orders where EmployeeID=4) 此例中,将SELECT返回的结果集合给予一别名CustomerID,然后再从中检索数据。 (三) 使用WHERE子句设置查询条件 WHERE子句设置查询条件,过滤掉不需要的数据行。例如下面语句查询年龄大于20的数据:select CustomerID from Orders where EmployeeID=4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目录未找到目录项。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第1、2章) 一、有关概念 1.数据 2.数据库(DB)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Access 桌面DBMS VFP SQL Server Oracle 客户机/服务器型DBMS MySQL DB2 4.数据库系统(DBS) 数据库(DB)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开发工具 应用系统 二、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1.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 概念模型 一、模型的三个世界 1.现实世界

2.信息世界:即根据需求分析画概念模型(即E-R图),E-R图与DBMS 无关。 3.机器世界:将E-R图转换为某一种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与DBMS相关。 注意:信息世界又称概念模型,机器世界又称数据模型 二、实体及属性 1.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2.属性: 3.关键词(码、key):能唯一标识每个实体又不含多余属性的属性组合。 一个表的码可以有多个,但主码只能有一个。 例:借书表(学号,姓名,书号,书名,作者,定价,借期,还期) 规定:学生一次可以借多本书,同一种书只能借一本,但可以多次续借。 4.实体型:即二维表的结构 例 student(no,name,sex,age,dept) 5.实体集:即整个二维表 三、实体间的联系: 1.两实体集间实体之间的联系 1:1联系 1:n联系 m:n联系 2.同一实体集内实体之间的联系 1:1联系 1:n联系 m:n联系 四、概念模型(常用E-R图表示) 属性: 联系: 说明:① E-R图作为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中间语言。 ② E-R图可以等价转换为层次、网状、关系模型。 举例: 学校有若干个系,每个系有若干班级和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有若干教员,其中有的教授 和副教授每人各带若干研究生。每个班有若干学生,每个学生选修若干课程,每门课程有若干学生选修。用E-R图画出概念模型。

高一期末知识点总结

高一期末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宇宙与地球 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A 1、天体的概念 2、最基本的天体共同的特征 3、主要天体的特征(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 4、天体系统的层次 5、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6、河外星云的成员 7、宇宙年 8、太阳系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远近的名称 9、八大行星的共同特点 10、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11、太阳辐射的形式 12、太阳结构(外层、内层) 13、太阳大气的主要特征 14、各层主要的太阳活动的标志 15、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16、太阳活动的周期 17、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8、八大行星的分类 19、地球成为有生命存有的天体的条件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B 20、月球的环境特点 21、月球的地形特点 22、月球公转周期、自转周期、方向 23、地球的天然卫星 24、熟悉月相的名称、各月相的出现的农历时间 25、月相循环一个周期的时间、名称 26、日食、月食出现的原因 27、日食、月食时,月球、地球、太阳的三者位置 28、日食、月食出现时的月相情况 29、潮、汐的概念 30、潮、汐出现的原因(不必展开阐述) 31、理解潮汐随月球而不是太阳的出没而出现潮起潮落的现象的原因 32、连续两次涨潮的时间间隔 33、大潮、小潮出现的月相农历时间 34、潮汐与人类的关系 专题3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A 35、太空探索的意义、太空探索的历程 专题4 地球的运动C

36、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一个周期所需的时间、速度 37、地轴北端的指向 38、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时间、参照物、成因) 39、南、北两极上空所观察到的地球自转的方向 40、什么是地方时、区时、北京时间 41、时区划分的方法 42、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日期的变化 43、地球表面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的的规律(南、北半球、赤道的区别) 44、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45、黄赤交角的度数 46、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的日期、节气 47、正午太阳高度角在纬度和季节上变化的规律 48、晨昏线的区分 49、昼夜长短在纬度和季节上变化的规律极昼、极夜现象 50、天文角度、传统上、气候上四季的划分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 专题5 板块运动B 1、用于解释地壳运动的三大学说的名称 2、六大板块的名称 3、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数据库原理(王珊)知识点整理

目录 1.1.1四个基本概念 (1) 数据(Data) (1)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 (1) 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1) 基本特征 (1)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1) 数据定义功能 (1) 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 (1) 数据操纵功能 (1) 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 (1)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实用程序) (1) 其它功能 (1) 数据库系统(DBS) (1) 1.1.2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 数据管理 (1)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1) 人工管理特点 (1) 文件系统特点 (1) 1.1.3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2) 数据结构化 (2) 整体结构化 (2) 数据库中实现的是数据的真正结构化 (2) 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 (2) 数据独立性高 (2) 物理独立性 (2) 逻辑独立性 (2) 数据独立性是由DBMS的二级映像功能来保证的 (2)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2) 1.2.1 两大类数据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2) 1.2.2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3)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3) 1.2.7 关系模型 (3) 关系数据模型的优缺点 (3) 1.3.1 数据库系统模式的概念 (3) 型(Type):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和属性的说明 (3) 值(Value):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 (3) 模式(Schema) (3) 实例(Instance) (3) 1.3.2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3) 外模式[External Schema](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 (3) 模式[Schema](也称逻辑模式) (3) 内模式[Internal Schema](也称存储模式) (3) 1.3.3 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功能与数据独立性 (3)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知识梳理】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传递性;2.共享性;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4.价值相对性;5.时效性;6.真伪性。 [自学探究] 1.什么是信息技术 ●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 技术。 ●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 技术。 ● 我国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的科 学技术。 2 3 4.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多元化;2.网络化;3.多媒体化;4.智能化;5.虚拟化 5.信息技术的影响 (1)信息技术产生的积极影响。 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②对科技进步的影响;③对人们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2)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①信息泛滥;②信息污染;③信息犯罪;④对身心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 6.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2)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3)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4)遵守信息法规。 知识补充: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硬件组成: 运算器 控制器 存储器ROM 、RAM 、软盘、 硬盘、光盘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手写笔、触摸屏 CPU (中央处理器)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 软件系统: 第二章信息获取知识点 【知识梳理】 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P18) 2.信息来源示例(P20):亲自探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3.采集信息的方法(P20):亲自探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4.采集信息的工具(P20):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计算机 文字.txt Windows系统自带 .doc 使用WORD创建的格式化文本,用于一般的图文排版 .html 用超文本标记语言编写生成的文件格式,用于网页制作 .pdf 便携式文档格式,由ADOBE公司开发用于电子文档、出版等方面 图形图象.jpg 静态图象压缩的国际标准(JPEG) .gif 支持透明背景图象,文件很小,主要应用在网络上.bmp 文件几乎不压缩,占用空间大 动画.gif 主要用于网络 .swf FLASH制作的动画,缩放不失真、文件体积小,广泛应用于网络 音频.wav 该格式记录声音的波形,质量非常高 .mp3 音频压缩的国际标准,声音失真小、文件小,网络下载歌曲多采用此格式 .midi 数字音乐/电子合成乐器的统一国际标准 视频.avi 用来保存电影、电视等各种影象信息.mpg 运动图象压缩算法的国际标准 .mov 用于保存音频和视频信息 .rm 一种流式音频、视频文件格式 6.常用下载工具(P29):网际快车(flashget)、web迅雷、网络蚂蚁、cuteftp、影音传送带等。 7.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P25 表2-7):直接访问网页、使用搜索引擎、查询在线数据库 8.目录类搜索引擎和全文搜索引擎的区别(P26): 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

数据库知识点整理(全)

UNIT 1 四个基本概念 1.数据(Data):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2.数据库的定义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DBMS):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系统软件)。 用途: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主要功能: 数据定义功能; 数据操纵功能; 数据库的运行管理;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实用程序) 4.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 应用系统 数据库管理员(DBA)和用户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人工管理阶段 文件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的特点如下 (1) 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少;(2) 数据结构化;(3) 数据独立性高;(4) 由DBMS进行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数据模型 用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的工具。通俗地讲数据模型就是现实世界数据的模拟。 数据模型三要素。

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它是刻画一个数据模型性质最重要的方面;数据结构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数据允许执行的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操作主要有查询和更改(包括插入、修改、删除);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数据的约束条件:数据及其联系应该满足的条件限制 E-R图 实体:矩形框表示 属性:椭圆形(或圆角矩形)表示 联系:菱形表示 组织层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 网状模型 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 基本概念: 关系(Relation) :一个关系对应通常说的一张表 元组(记录): 表中的一行 属性(字段):表中的一列,给每一个属性名称即属性名 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分量为最小单位,不可分 主码(Key):表中的某个属性组,它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 域(Domain):属性的取值范围。

大学数据结构期末知识点重点总结

第一章概论 1.数据结构描述的是按照一定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待处理数据元素的表示及相关操作,涉及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运算 2.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从具体问题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反映了事物的组成结构及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可以用一组数据(结点集合K)以及这些数据之间的一组二元关系(关系集合R)来表示:(K, R) 结点集K是由有限个结点组成的集合,每一个结点代表一个数据或一组有明确结构的数据 关系集R是定义在集合K上的一组关系,其中每个关系r(r∈R)都是K×K上的二元关系 3.数据类型 a.基本数据类型 整数类型(integer)、实数类型(real)、布尔类型(boolean)、字符类型(char)、指针类型(pointer)b.复合数据类型 复合类型是由基本数据类型组合而成的数据类型;复合数据类型本身,又可参与定义结构更为复杂的结点类型 4.数据结构的分类:线性结构(一对一)、树型结构(一对多)、图结构(多对多) 5.四种基本存储映射方法:顺序、链接、索引、散列 6.算法的特性:通用性、有效性、确定性、有穷性 7.算法分析:目的是从解决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算法中选择比较适合的一种,或者对原始算法进行改造、加工、使其优化 8.渐进算法分析 a.大Ο分析法:上限,表明最坏情况 b.Ω分析法:下限,表明最好情况 c.Θ分析法:当上限和下限相同时,表明平均情况 第二章线性表 1.线性结构的基本特征 a.集合中必存在唯一的一个“第一元素” b.集合中必存在唯一的一个“最后元素” c.除最后元素之外,均有唯一的后继 d.除第一元素之外,均有唯一的前驱 2.线性结构的基本特点:均匀性、有序性 3.顺序表 a.主要特性:元素的类型相同;元素顺序地存储在连续存储空间中,每一个元素唯一的索引值;使用常数作为向量长度 b. 线性表中任意元素的存储位置:Loc(ki) = Loc(k0) + i * L(设每个元素需占用L个存储单元) c. 线性表的优缺点: 优点: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一致;属于随机存取方式,即查找每个元素所花时间基本一样 缺点:空间难以扩充 d.检索:ASL=【Ο(1)】 e.插入:插入前检查是否满了,插入时插入处后的表需要复制【Ο(n)】 f.删除:删除前检查是否是空的,删除时直接覆盖就行了【Ο(n)】 4.链表 4.1单链表 a.特点:逻辑顺序与物理顺序有可能不一致;属于顺序存取的存储结构,即存取每个数据元素所花费的时间不相等 b.带头结点的怎么判定空表:head和tail指向单链表的头结点 c.链表的插入(q->next=p->next; p->next=q;)【Ο(n)】 d.链表的删除(q=p->next; p->next = q->next; delete q;)【Ο(n)】 e.不足:next仅指向后继,不能有效找到前驱 4.2双链表 a.增加前驱指针,弥补单链表的不足 b.带头结点的怎么判定空表:head和tail指向单链表的头结点 c.插入:(q->next = p->next; q->prev = p; p->next = q; q->next->prev = q;) d.删除:(p->prev->next = p->next; p->next->prev = p->prev; p->prev = p->next = NULL; delete p;) 4.3顺序表和链表的比较 4.3.1主要优点 a.顺序表的主要优点 没用使用指针,不用花费附加开销;线性表元素的读访问非常简洁便利 b.链表的主要优点 无需事先了解线性表的长度;允许线性表的长度有很大变化;能够适应经常插入删除内部元素的情况 4.3.2应用场合的选择 a.不宜使用顺序表的场合 经常插入删除时,不宜使用顺序表;线性表的最大长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b.不宜使用链表的场合 当不经常插入删除时,不应选择链表;当指针的存储开销与整个结点内容所占空间相比其比例较大时,应该慎重选择 第三章栈与队列 1.栈 a.栈是一种限定仅在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其特点后进先出;插入:入栈(压栈);删除:出栈(退栈);插入、删除一端被称为栈顶(浮动),另一端称为栈底(固定);实现分为顺序栈和链式栈两种 b.应用: 1)数制转换 while (N) { N%8入栈; N=N/8;} while (栈非空){ 出栈; 输出;} 2)括号匹配检验 不匹配情况:各类括号数量不同;嵌套关系不正确 算法: 逐一处理表达式中的每个字符ch: ch=非括号:不做任何处理 ch=左括号:入栈 ch=右括号:if (栈空) return false else { 出栈,检查匹配情况, if (不匹配) return false } 如果结束后,栈非空,返回false 3)表达式求值 3.1中缀表达式: 计算规则:先括号内,再括号外;同层按照优先级,即先乘*、除/,后加+、减-;相同优先级依据结合律,左结合律即为先左后右 3.2后缀表达式: <表达式> ::= <项><项> + | <项><项>-|<项> <项> ::= <因子><因子> * |<因子><因子>/|<因子> <因子> ::= <常数> ?<常数> ::= <数字>|<数字><常数> <数字>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3.3中缀表达式转换为后缀表达式 InfixExp为中缀表达式,PostfixExp为后缀表 达式 初始化操作数栈OP,运算符栈OPND; OPND.push('#'); 读取InfixExp表达式的一项 操作数:直接输出到PostfixExp中; 操作符: 当‘(’:入OPND; 当‘)’:OPND此时若空,则出错;OPND若 非空,栈中元素依次弹出,输入PostfixExpz 中,直到遇到‘(’为止;若为‘(’,弹出即 可 当‘四则运算符’:循环(当栈非空且栈顶不是 ‘(’&& 当前运算符优先级>栈顶运算符优先 级),反复弹出栈顶运算符并输入到 PostfixExp中,再将当前运算符压入栈 3.4后缀表达式求值 初始化操作数栈OP; while (表达式没有处理完) { item = 读取表达式一项; 操作数:入栈OP; 运算符:退出两个操作数, 计算,并将结果入栈} c.递归使用的场合:定义是递归的;数据结构是 递归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递归的 2.队列 a.若线性表的插入操作在一端进行,删除操作 在另一端进行,则称此线性表为队列 b.循环队列判断队满对空: 队空:front==rear;队满: (rear+1)%n==front 第五章二叉树 1.概念 a. 一个结点的子树的个数称为度数 b.二叉树的高度定义为二叉树中层数最大的叶 结点的层数加1 c.二叉树的深度定义为二叉树中层数最大的叶 结点的层数 d.如果一棵二叉树的任何结点,或者是树叶, 或者恰有两棵非空子树,则此二叉树称作满二 叉树 e.如果一颗二叉树最多只有最下面的两层结点 度数可以小于2;最下面一层的结点都集中在 该层最左边的位置上,则称此二叉树为完全二 叉树 f.当二叉树里出现空的子树时,就增加新的、特 殊的结点——空树叶组成扩充二叉树,扩充二 叉树是满二叉树 外部路径长度E:从扩充的二叉树的根到每个 外部结点(新增的空树叶)的路径长度之和 内部路径长度I:扩充的二叉树中从根到每个内 部结点(原来二叉树结点)的路径长度之和 2.性质 a. 二叉树的第i层(根为第0层,i≥0)最多有 2^i个结点 b. 深度为k的二叉树至多有2k+1-1个结点 c. 任何一颗二叉树,度为0的结点比度为2的 结点多一个。n0 = n2 + 1 d. 满二叉树定理:非空满二叉树树叶数等于其 分支结点数加1 e. 满二叉树定理推论:一个非空二叉树的空子 树(指针)数目等于其结点数加1 f. 有n个结点(n>0)的完全二叉树的高度为 ?log2(n+1)?,深度为?log2(n+1)?? g. 对于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结点按层 次由左到右编号,则有: 1) 如果i = 0为根结点;如果i>0,其父结点 编号是(i-1)/2 2) 当2i+1∈N,则称k是k'的父结点,k'是 的子结点 若有序对∈N,则称k' k″互为兄弟 若有一条由k到达ks的路径,则称k是 的祖先,ks是k的子孙 2.树/森林与二叉树的相互转换 a.树转换成二叉树 加线: 在树中所有兄弟结点之间加一连线 抹线: 对每个结点,除了其最左孩子外, 与其余孩子之间的连线 旋转: 45° b.二叉树转化成树 加线:若p结点是双亲结点的左孩子,则将 的右孩子,右孩子的右孩子, 所有右孩子,都与p的双亲用线连起来 线 调整:将结点按层次排列,形成树结构 c.森林转换成二叉树 将各棵树分别转换成二叉树 将每棵树的根结点用线相连 为轴心,顺时针旋转,构成二叉树型结构 d.二叉树转换成森林 抹线:将二叉树中根结点与其右孩子连线,及 沿右分支搜索到的所有右孩子间连线全部抹 掉,使之变成孤立的二叉树 还原:将孤立的二叉树还原成树 3.周游 a.先根(次序)周游 若树不空,则先访问根结点,然后依次先根周 游各棵子树 b.后根(次序)周游 若树不空,则先依次后根周游各棵子树,然后 访问根结点 c.按层次周游 若树不空,则自上而下自左至右访问树中每个 结点 4.存储结构 “左子/右兄”二叉链表表示法:结点左指针指 向孩子,右结点指向右兄弟,按树结构存储, 无孩子或无右兄弟则置空 5. “UNION/FIND算法”(等价类) 判断两个结点是否在同一个集合中,查找一个 给定结点的根结点的过程称为FIND 归并两个集合,这个归并过程常常被称为 UNION “UNION/FIND”算法用一棵树代表一个集合, 如果两个结点在同一棵树中,则认为它们在同 一个集合中;树中的每个结点(除根结点以外) 有仅且有一个父结点;结点中仅需保存父指针 信息,树本身可以存储为一个以其结点为元素 的数组 6.树的顺序存储结构 a. 带右链的先根次序表示法 在带右链的先根次序表示中,结点按先根次序 顺序存储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元中 每个结点除包括结点本身数据外,还附加两个 表示结构的信息字段,结点的形式为: info是结点的数据;rlink是右指针,指向结点 的下一个兄弟;ltag是一个左标记,当结点没 有子结点(即对应二叉树中结点没有左子结点 时),ltag为1,否则为0 b. 带双标记位的先根次序表示法 规定当结点没有下一个兄弟(即对应的二叉树 中结点没有右子结点时)rtag为1,否则为0 c. 带双标记位的层次次序表示法 结点按层次次序顺序存储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 元中 第七章图 1.定义 a.假设图中有n个顶点,e条边: 含有e=n(n-1)/2条边的无向图称作完全图 含有e=n(n-1) 条弧的有向图称作有向完全图 若边或弧的个数e < nlogn,则称作稀疏图, 否则称作稠密图 b. 顶点的度(TD)=出度(OD)+入度(ID) 顶点的出度: 以顶点v为弧尾的弧的数目 顶点的入度: 以顶点v为弧头的弧的数目 c.连通图、连通分量 若图G中任意两个顶点之间都有路径相通,则 称此图为连通图 若无向图为非连通图,则图中各个极大连通子 图称作此图的连通分量 d.强连通图、强连通分量 对于有向图,若任意两个顶点之间都存在一条 有向路径,则称此有向图为强连通图 否则,其各个极大强连通子图称作它的强连通 分量 e.生成树、生成森林 假设一个连通图有n个顶点和e条边,其中n-1 条边和n个顶点构成一个极小连通子图,称该 极小连通子图为此连通图的生成树 对非连通图,则将由各个连通分量构成的生成 树集合称做此非连通图的生成森林 2.存储结构 a.相邻矩阵表示法 表示顶点间相邻关系的矩阵 若G是一个具有n个顶点的图,则G的相邻矩 阵是如下定义的n×n矩阵: A[i,j]=1,若(Vi, Vj)(或)是图G的边 A[i,j]=0,若(Vi, Vj)(或)不是图G的边 b.邻接表表示法 为图中每个顶点建立一个单链表,第i个单链表 中的结点表示依附于顶点Vi的边(有向图中指 以Vi为尾的弧)(建立单链表时按结点顺序建 立) 3.周游 a. 深度优先周游: 从图中某个顶点V0出发,访问此顶点,然后依 次从V0的各个未被访问的邻接点出发,深度优 先搜索遍历图中的其余顶点,直至图中所有与 V0有路径相通的顶点都被访问到为止 b. 广度优先周游: 从图中的某个顶点V0出发,并在访问此顶点之 后依次访问V0的所有未被访问过的邻接点,随 后按这些顶点被访问的先后次序依次访问它们 的邻接点,直至图中所有与V0有路径相通的顶 点都被访问到为止,若此时图中尚有顶点未被 访问,则另选图中一个未曾被访问的顶点作起 始点,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图中所有顶点都被 访问到为止 4.拓扑排序 拓扑排序的方法是:1)选择一个入度为0的顶 点且输出之 2)从图中删掉此顶点及所有的出边 3)回到第1步继续执行,直至图空或者图不空 但找不到无前驱(入度为0)的顶点为止 5.单源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 6.每对顶点间的最短路径(Floyd算法) 7.最小生成树 a.Prim算法 b.Kruskal算法 c.两种算法比较:Prim算法适合稠密图, Kruskal算法适合稀疏图 第八章内排序 算法最大时间平均时间 直接插入排 序 Θ(n2) Θ(n2) 冒泡排序Θ(n2) Θ(n2) 直接选择排 序 Θ(n2) Θ(n2) Shell排序Θ(n3/2) Θ(n3/2) 快速排序Θ(n2) Θ(nlog n) 归并排序Θ(nlog n) Θ(nlog n) 堆排序Θ(nlog n) Θ(nlog n) 桶式排序Θ(n+m) Θ(n+m) 基数排序Θ(d·(n+r)) Θ(d·(n+r)) 最小时间S(n) 稳定性 Θ(n) Θ(1) 稳定 Θ(n) Θ(1) 稳定 Θ(n2) Θ(1) 不稳定 Θ(n3/2) Θ(1) 不稳定 Θ(nlog n) Θ(log n) 不稳定 Θ(nlog n) Θ(n) 稳定 Θ(nlog n) Θ(1) 不稳定 Θ(n+m) Θ(n+m) 稳定 Θ(d·(n+r)) Θ(n+r) 稳定 第十章检索 1.平均检索长度(ASL)是待检索记录集合中元 素规模n的函数,其定义为: ASL= Pi为检索第i个元素的概率;Ci为找到第i个元 素所需的比较次数 2.散列 a.除余法 用关键码key除以M(取散列表长度),并取余 数作为散列地址 散列函数为:hash(key) =key mod M b.解决冲突的方法 开散列方法:把发生冲突的关键码存储在散列 表主表之外(在主表外拉出单链表) 闭散列方法:把发生冲突的关键码存储在表中 另一个位置上 c.线性探查 基本思想:如果记录的基位置存储位置被占用, 就在表中下移,直到找到一个空存储位置;依 次探查下述地址单元:d0+1,d0+2,...,m-1, 0,1,...,d0-1;用于简单线性探查的探查 函数是:p(K, i) = i d.散列表的检索 1.假设给定的值为K,根据所设定的散列函数h, 计算出散列地址h(K) 2. 如果表中该地址对应的空间未被占用,则检 索失败,否则将该地址中的值与K比较 3. 若相等则检索成功;否则,按建表时设定的 处理冲突方法查找探查序列的下一个地址,如 此反复下去,直到某个地址空间未被占用(可 以插入),或者关键码比较相等(有重复记录, 不需插入)为止 e.散列表的删除:删除后在删除地点应加上墓 碑(被删除标记) f.散列表的插入:遇到墓碑不停止,知道找到真 正的空位置 第十一章索引技术 1.概念: a.主码:数据库中的每条记录的唯一标识 b.辅码:数据库中可以出现重复值的码 2.B树 a.定义:B树定义:一个m阶B树满足下列条 件: (1) 每个结点至多有m个子结点; (2) 除根和叶外 其它每个结点至少有??个子结点; (3) 根结点至少有两个子结点 例外(空树,or独根) (4) 所有的叶在同一层,可以有??- 1到m-1个 关键码 (5) 有k个子结点的非根结点恰好包含k-1个关 键码 b.查找 在根结点所包含的关键码K1,…,Kj中查找给 定的关键码值(用顺序检索(key少)/二分检索 (key多));找到:则检索成功;否则,确定要查 的关键码值是在某个Ki和Ki+1之间,于是取 pi所指结点继续查找;如果pi指向外部结点, 表示检索失败. c.插入 找到的叶是插入位置,若插入后该叶中关键码 个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