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

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

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
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

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长期以来,国外就一直有人针对这一职业的特点进行研究,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是其中的一个重点。自70年代中期以来,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特别在80、90年代,研究愈加全面深入,取得了大量的成果。这些成果拓宽了教育科学研究的领域,有利于促进教师对自己进行剖析,提高对自身职业特点的认识,从而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同时,就提高教育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而言,这类研究成果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从我国的情况看,教师职业压力无疑是存在的,但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更不多见。因此,国外的研究成果无疑对我们会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教师职业压力的消极影响

确定教师职业压力的广泛存在,是该研究的重要前提。在这方面,国外教育学者一般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以面谈或电话交谈。一些研究人员还研究了职业压力的表现形式及其结果,从而比较客观地确定了教师职业压力存在的普遍性。例如, 1976 年英国教育研究人员邓纳姆(J.Dunham )进行问卷调查表明大多数教师均承受不同程度的压力(注:Kyriacou,C.and Sutcliffe,J."Teacher Stress:Prevalence,Sources,and Symptoms",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Vol.48,1978 159—167)。剑桥大学基里亚科和萨克利夫(C.Kyriacou & J.Sutcliffe)经调查发现有20%的教师自称作为一名教师压力很大(注:Kyriacou,C.and Sutcliffe, J. "Teacher Stress: Prevalence,Sources, and Symptom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Vol.48,1978 159—167)。瑞士日内瓦大学哈伯曼(M. Huberman )的研究也发现 40 %的教师有过疲惫的经历(注:Michael Huberman, "Burnout in Teaching Careers", European Education Vol.25 No.3 1993 47—69)。这些研究均说明了教师职业压力的普遍存在。尽管美国学者塞勒(H.Selye)曾把教师职业压力分为积极(eustress)和消极(distress)两类,但是现实研究表明压力的消极作用甚于积极作用,因此下面着重讨论国外教育学者对压力消极影响的认识。

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职业压力首先对教师本身产生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心理、行为和生理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压力症状同时既是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因素,又是压力对教师个人的影响结果。但这三方面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这无形中构成一种恶性循环。

第一,职业压力导致教师出现不稳定的情绪和不健全的心理。具体表现是莫名的焦虑、压抑、担忧、受挫感、无助感及缺乏安全感,并且经常感到不安,性格脆弱,丧失自信心,对工作不满意,感到疲惫等等。这些不愉快情绪看似平常,然而,“小病不医成大疾”,正是它们影响教师的精神面貌,对于教师的身心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这已为许多研究所证实。美国学者迈纳(J.B.Miner)和布鲁尔(J.F.Brewer)、英国学者哈格里夫斯(D.Hargreaves)分别指出长期的职业压力会造成情绪失常和情感的疲倦。英国拉夫

堡大学特拉弗斯(C.J.Travers )和曼彻斯特大学库珀教授(C.L. Cooper )在他们的合著《压力下的教师》(Teachers under P

ressure )一书中花了不少笔墨论述职业压力的极端形式—疲惫(Burnout)现象。

其次,职业压力导致教师消极行为增多。消极行为主要有:行为冲动、易激动、情感失常、暴饮暴食

或食欲不振、抽烟喝酒、旷工,等等。早在1965年,美国研究人员拉瑟克(H.I.Russek)就发现压力很大的职业中男性烟民比例占46%,而压力小的职业中男性烟民的比例仅为32%(注:Cherl J.Travers and Cary L. Cooper ( 1996) "Teachers Under Pressure:Stress in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Routledge, London and New York-26;29;28;4;124;179)。这表明压力的存在是教师不良行为的诱因之一,而这些不良行为损害了教师的身体健康,降低了教师的生活质量。此外,更值得一提的是,职业压力致使教师在工

作方面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主要包括旷工、改行、提前退休等现象。这些现象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已引起

人们的关注。例如,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的巴恩斯和阿纳哥经过研究指出如果大学想留住教师,那就

应该注意教师的工作动机和工作压力,由压力引起的问题如不解决,大学就难以吸收和保留优秀的教师。

关于职业压力所导致的消极后果,英国有影响的报纸《独立报》于1990年9月18日有过这样的报道:“大伦敦地区有着越来越高的退休比例(在小学,1985年为17.1%,1989年上升到23.5%),其它地方教师退休比例上升更快(西米德兰兹郡的小学1985年为6.7%,1989年上升至12.1%)”(注:Cherl J. Travers and Cary L.Cooper (1996)"Teachers Under Pressure:Stress in the Teaching

Profession",Routledge,London and New York-26;29;28;4;124;179)。一般而言,行业人员更换率在7%—8%属正常范围,但是教师队伍的更换率却高得多。对此,英国《金融时报》载文明确指出:“昨天,健康和安全委员会督促每一个地方教育当局制定政策以解决教师中的压力。这是寻求减少学校(教师)旷课

和改行现象的方法。全国每年因产出低和受过培训的教师的流失而付出的代价总计达数百万英镑。”(注:Cherl J.Travers and Cary L. Cooper (1996) "Teachers Under Pressure:Stress in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Routledge,London and New York-26;29;28;4;124;179)在教师队伍中,人员流失率之所以如此高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教师在逃避压力重负。

第三,职业压力导致教师生理疾病增多,损害了教师的身体健康。职业压力引起教师心理、情感和行

为的变化,这些变化往往会对他们的身体产生消极影响,致使各种疾病的出现。例如,研究人员米尔斯坦(https://www.doczj.com/doc/9c16069035.html,stein)和戈勒齐尤斯基(T.J.Golaszewski)指出,教师职业压力常常导致心脏病、心理障碍、身体疲劳以及其它各种疾病产生。而这些疾病又会导致消极行为的产生和心理方面的种种不适。由此可见,以上三方面是互相影响的,形成了不良的循环。

职业压力在对教师产生消极影响的同时,也必然对学校和社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例如,因

压力而引起的教师疲惫现象直接导致学校教学质量的下降;由压力导致的教师旷工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正常

教学,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甚至行为举止,并且还会成为其他教师压力的来源(因为他们必须顶替没有

来上课的教师完成教学工作,工作负担加重);教师的频繁更换会影响学校的风气,影响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提前退休又会造成师资数量短缺。

二、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

在职业压力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日益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同时,许多研究人员也开始探讨教师职业压力

的来源,以便寻求对策解决问题。对于压力来源的分析,国外学者在他们设计的问卷中多有涉及,只是分

析的角度和结果不尽相同。综合这些研究不难看出,导致教师职业压力的因素主要来自于社会、学校和个

人三方面。

(一)社会因素。第一,社会提供给教师的待遇导致教师压力。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工作条

件较差等都使得教师产生一种潜在的压力。1984年美国一项对大学教师压力的全国性研究指出,工作节奏过快和物质条件差居10个压力来源的首位,报酬低也是10个压力来源之一(注:Gmelch W.H.Lovrich N.P.and Wilke P.K.,"A National Study of Stress Among University Faculty Members",Phi Delta Kappan 65,Jan.1984 367)。绝大多数的学者都有一个共同发现:压力与报酬和工作条件直接相关。第二,社会的变化致使教师感受到压力。面临外部社会的急剧变化,教师往往没有心理准备和相应的能力去适应,这所导致的冲突是无形的但又确实存在。英国皇家文书局(HMSO)1990年在报告《解决职业压力:给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启示》中指出:“不管这变化的好处和最终结果是什么,毫无疑问地,激烈的变化本身

是压力的一个来源,必须很好地处理它对学校可能产生的影响和结果。”(注:Cherl J.Travers and Cary L. Cooper ( 1996) "Teachers Under Pressure:Stress in the Teaching Profession",Routledge,London and New York-26;29;28;4;124;179)

第三,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态度让教师感到压力。教育的成败关系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社会各界

都关注着教师的工作质量,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都很高。过高的要求期望往往会让教师产生压力感。英国

学者科尔(M.Cole)1985年在《身份的危机:教师在政治经济改革时代》中指出英国出现了因多种问题而谴责教师的趋势。事实上,英国的政界、公共媒介和学生家长中就普遍持有这样的想法:教育质量低、学

生问题多要归罪于教师。这直接或间接地减少社会对教师的物质资助和精神支持,妨碍教师维持正常心态,从而导致压力的产生。海尔恩在提及压力产生的原因时也明确指出人们对教师的期望:教师应培养学生树

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有高水平的智能技巧和独立能力,激发学生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内在动机;教师要

有独立教学的能力,能对学生的思想学习负责,能够参与学校社区的活动。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实际上给

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

第四,教育系统的改革和变化造成教师的压力。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变化和要求必须进行改革,改革的

内容和形式如果没有完全适合教师的现实,那么,教师可能难于适应变化。海尔恩等人1990年的调查报告

就提到当时以色列的学校教材更新,数量增加,对教师提出新的高要求,压力由此产生。可见,即使是教育内部微观的变革也会给教师造成压力,宏观的变革的影响更甚了。英国1988年开始的系统改革便是典型的例子。特拉弗斯等人的调查表明,许多教师认为教育改革的内容、方式和步伐都对他们构成强大的冲击,使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二)学校因素。首先,学校的管理和条件对教师各方面工作的影响都非常大。由于学校管理不当而引起的与教师直接有关的问题有:教师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工作量超负荷或不足、时间被占用、缺乏自主权、没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因个人评估标准不明确而造成失误等等。许多学者经过调查发现这些问题确实存在,而且还导致教师职业压力的产生。美国学者法伯对市郊学校教师的调查显示,教师抱怨最多的是连续不断的书面工作,不成功的行政会议及极少的提高教学的机会。特拉弗斯和库珀对英国教师进行全国性调查表明“学校的管理和结构”(包括决策时无参与权、缺少校长的支持、没有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学校的等级性等因素)“教师角色模糊”(包括对自己责任的范围和程度不明确等因素)是压力的主要来源。

至于学校条件差会给教师带来压力这是不言而喻的。班级规模大、师生比例小、设备落后等实际问题困扰着大多数国家的教师。被埃斯特韦(J.M.Esteve)称为“基本要素”的物质工作条件是所有学者探究压力根源的着眼点之一。特拉弗斯等人就发现英国教师视班级规模大、学生人数过多为压力源之一。1992年,斯康菲尔德(I.S.Schonfield)对255名美国女性新教师的调查也表明:条件最差的学校,教师的沮丧压抑现象最为严重,反之则最为轻微。

其次,学生的品行、学习情况与教师的压力密切相关。与其它职业不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具有独立思维的学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教师所关注的,也是评估教师的标准之一,但是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不易为教师所控制,这也易对教师构成压力威胁。学生中的矛盾、不良行为、厌学情绪、较差学习成绩以及对教师的不良态度,等等,都是教师每日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难题。这一过程常常使他们产生厌倦感,感到有压力。基里亚科等人指出“学生对教师工作的恶劣态度”和“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压力的主要来源。特拉弗斯等人把“师生相互作用”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进行分析。曼奇尼(V.Mancini )等人就指出教师的疲惫不堪和师生关系的恶化密切相关。

再次,学校的人际关系影响教师的心态,促使压力的产生。对于教师而言,学校的人际关系主要是与同事上司的关系。影响关系的因素主要是同事上司与自己之间的相互认可、评价和支持,但要相互给予肯定的认可、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支持并不容易。特拉弗斯和库珀就发现“顶替没来上课的同事”是产生压力的一个原因。基里亚科和萨克利夫的调查结果是:“其他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居50条压力来源要素中的第11位(注:Kyriacou,C.and Sutcliffe,J."Teacher Stress:Prevalence, Sources, and Symptom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Vol.48,1978 159—167)。耶鲁大学心理系的利特

(M.D.Litt)等人指出在工作压力量表(Job Tension Scale)中“角色冲突”、“与上司的人际关系”是与压力最紧密相关的两个因素。可见,因人际关系引起压力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三)教师个人因素。如果把教师职业压力中的“教师”当成是中心词,那么可以把上述社会和学校的因素当成是外在因素,而把个人的因素当成是内在因素。教师职业压力源的内部因素主要有教师的自我期望值、能力素质和感受力。

首先,教师过高的期望。克拉克等人发现自我期望值高是压力最主要来源之一,美国大学教师也认为“强加于自己的高期望值”是主要压力源之一。可见,自我期望值越高,与现实的冲突越激烈,则产生的压力也越大。其次,教师过低的能力素质。考克斯等人提及的因素“事业的发展”、“没有安全感”及前面提到的教师作出努力就有可能解决的问题都与教师的能力素质差有关。郭尔德斯坦把教师有可能解决的问题看成是压力来源的内在因素,不能解决的问题当成是其外在因素。这其实强调了教师能力素质的重要性。再次,教师过强的感受力。教师是否感到有压力及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感受力。费希尔(S.Fisher)所言“心理状态和结构决定压力的存在与消逝”指出教师对压力感知的重要性。

以上这些诱因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于教师。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因素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个人的影响是不相同的。此外,家庭因素虽不是教师职业压力的直接原因,但是起着催化作用。

三、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有效措施

导致教师职业压力的因素各种各样,因此,压力的缓解不能仅靠教师的努力,而且需要组织、社会等各方面采取适当的措施。国外学者从教师个体、学校和社会三个维度分析所应采取的措施。

(一)教师的努力。虽然许多教师接受调查时为了不把压力归因于自己而认为压力的解决主要依靠“外在力量”,但是,也有不少人意识到他们应该参与其过程。综合教师的回答和研究人员的建议,教师个人所能做的或应该做的有如下:

1、进行身体锻炼。生理方面的疾病既是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之一,又是不良后果之一,因此教师有必要进行身体锻炼。锻炼可消除压力反应中产生的荷尔蒙、葡萄糖等物质,促进教师的生理健康。同时,锻炼又是一种精神娱乐法,它可分散教师的注意力,从而让教师从情感或身体紧张中放松下来,因此也有利于心理健康。特拉弗斯和库珀把锻炼称为是教师的一种“保护机制”是不无道理的。

2、改变行为特征。因为性格、环境等因素,每一个人的思想行为都会呈现某些较稳定的特征。特拉弗斯和库珀按性格特征把人分为两类型:A型和B型。其中A型人的特征是:缺乏耐心、性急,总想同时做许多事情速度又要快、较少放松自己、常有“个人中心主义”等等。教师的职业特点让许多教师具有A型人的特征,因此,许多学者针对这一点提出建议。特拉弗斯和库珀认为要改变A 型人的行为首先要改变他们的认知领域,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尝试新的行为方式。帕莱思(V. A.Price)指出人们应互相支持鼓

励以增强A型人的自信心。其实,任何人都应该互相鼓励,这是改变自己及他人行为态度的一种有效途径。行为方式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自己的窘境,从而让自己活得轻松。

3、提高利用时间的技巧。特拉弗斯和库珀认为教师应该提高利用时间的技巧,这是因为他们发现英国学校的许多教师连有“两三分钟喝咖啡的时间也算是幸运的”。对于时间的利用技巧这一点,国外学者意识到并且阐述了其好处,但是较少论述如何利用时间。特拉弗斯和库珀也只是建议:先分清所要做的事情的主次而后分别进行计划。现在国内外许多人在研究时间学,相信这方面的研究会有助于缓解教师的压力。

4、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前三个措施是治标之计,而非治本之术。真正要摆脱压力的重负,教师首先要正视压力、接受压力事实,其次探究根源,最后采取解决措施。这是缓解压力的基本步骤。在第一步骤中,教师如持有积极的态度,那么将如俗话所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兰开斯特(https://www.doczj.com/doc/9c16069035.html,ncaster )提倡在压力事实面前要进行积极的思维,即有意识地控制感知,看到“银光而不是乌云”。可见,积极的态度就是客观、乐观地看待问题。其后,教师就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包括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工作环境,反省自己的失误,及时处理问题,必要时寻求他人的帮助等。哈伯曼所调查的瑞士教师认为他们会改变自己及外部环境、寻求支持、暂时离开学校,以对付疲惫不堪的局面。总之,教师压力的主要承受者是教师本身,无论外界情况如何,教师都必须尽量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学校的方案。多数的研究人员只提出教师所能采取的措施,然而,实际上许多问题却不是教师所能解决的,因此很有必要探讨教师所在的组织如何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国外的研究主要提供以下策略。

1、提供咨询和治疗。学校应该提供校内外咨询服务,以减少教师的心理不健康现象。英国、瑞士等国的多数教师提出此建议。除咨询外,学校还应该采取如医生治疗病人那样的方法,先诊断“病因”(压力原因),而后进行“治疗”(采取直接的措施)。据报道,美国有一个减轻压力的疗养所,被称为缓解压力的一种新方法。疗养所采用诸如“深呼吸、顺其自然、过去的就让它过去”这样的暂时远离工作的身心治疗法。报道说这可以减轻50%的压力。教师也可以利用这样的疗养所来减轻职业压力。

2、增加对教师的支持。这包括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两方面,具体可表现在优化学校的人员配置、改善工作条件、通过管理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时间、支持教师的教学及对教师的劳动予以认可和积极评价等方面。教师在回答如何减轻压力时多数倾向寻求他人的支持,其中学校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学校的支持有助于教师解决工作问题及后顾之忧。

3、改进学校的管理。学校管理不当是教师工作不满意的根源之一,因此管理工作必须不断加以改进,以使教师处于良好管理的环境中。实际上,这不仅对于被管理者——教师而言,而且对管理者——行政人员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改进管理,英国的托林顿(D.Torrington)和韦特曼(J.Weightman)的研究指出:(1)学校的人员是管理中可利用的资源但经常未被充分利用;(2)学校经常引进企业的“管理方法”,可是学校与其它机构不同,有其特殊性,在管理模式上不能生搬硬套。(3)学校的管理有三种方法:

社团、领导、法律,三种方法的应用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但传统上人们常只使用领导方式,显得过于单一化。

(三)社会的支持。除了学校之外,学校所处的社会这个大环境所采取的某些措施,对于缓解教师压力也是积极有益的。

1、提高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质量。高质量的培训是缓解教师压力的间接途径。不仅教学人员应该接受较高质量的培训,而且行政人员也需要相关的训练。特拉弗斯和库珀认为不仅要培训教师如何从事教学工作,而且应唤起他们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兴趣,还应传授人际交往的技巧;而对行政人员的培训则要注重向他们传授与教师交流的技巧、人事管理的方法以及财政管理的技能。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对未来的教师进行培训时,应重视培养他们对教师职业特性的认识,使他们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压力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这样就可避免压力的重负或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坦然面对和处理各种压力,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

2、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在许多国家,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往往得不到与其他专业人员同等的待遇,这使教师的心理失衡,失落感由此而生,压力也随之出现。对此,较直接的解决方法是增加教师的物质鼓励,在经济上对他们的工作予以肯定。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从而引起公众关注教师的工作,认可他们的劳动,还会吸引更多更有才华的专业人员进入教师这一行业,并且也可促进教师对自我价值的认识,提高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满意程度。

3、正确实行改革。教育改革总是力求推动教育发展,但是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会给教师带来压力。英国1988年开始的教育改革就被认为是改革的步伐过快,范围太广,程度过深,改革的设计者对学校实际情况了解不充分,而改革的具体执行者教师却是改革的局外人,对改革的信息了解不足。其结果是改革遇到了教师的强烈抵触。这对改革造成消极影响,也导致教师压力的产生。因此,特拉弗斯等人建议:必须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改革,包括请教师提供建议、参与策划,逐步进行改革,为教师提供足够的改革信息等。

4、帮助提高教师的形象。这主要针对公众对教师的误解而言。许多教师认为自己在公众眼中的形象与事实中的他们不相吻合,这样就出现角色认同上的偏差。特拉弗斯等人提供两种有效途径来改变这种状况。一是改变公众对教师的印象。方法是通过媒介对教师进行积极的报道。二是重塑教师职业形象。通过职业素质的提高和团体有效性的发挥,教师的地位会提高,形象也会随之改变。良好形象有助于取得社会的支持,这又进一步减轻教师的各种压力。

以上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方法和措施表明:教师本人、学校和社会必须共同努力互相配合才能解决这一难题。只有教师职业压力减小到最低程度,学校教育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得到最有效的保证和最大程度的提高。

四、几点启示

教师职业是一种全球普遍性的职业,该职业在工作性质、工作对象和工作责任方面的特殊性在各个国家的表现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些特性是所有国家教师职业的共性,因此教师职业压力已是不分国界的普遍现象。在了解他国教师职业压力的同时,不能忽视存在于我国教师职业中的压力问题。压力所导致的问题中最为突出的是知识分子(其中不乏各级各类学校教师)英年早逝。下面两组数字让人痛心:知识分子平均的寿命是58岁,远远低于同期人口68岁的平均寿命;中国科学院在1984年至1992年9月中旬死亡的174人中,有73人年龄不到60岁,占42%(注:转引自贺冒荣、穆荣华等人《经济转轨时期我国高校教师的精神压力》,《高教研究与探索》,1994年第4期。)。究竟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现象?有人开始从知识分子的精神状况寻找原因。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全国72所高校的教师进行调查,发现94.6%的教师感到有精神压力,其中35.6%的教师表示压力很大。另有人对黑龙江省三所中学的教师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有半数以上(52.1%)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压力很大或极大(注:转引自徐长江《中学教师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原因的调查研究》,《浙江师大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6期,第120—123页。)。这些数字虽然不能绝对地说明知识分子寿命不长的原因,也不能绝对地代表我国教师的压力状况,但是至少说明我国教师正承受着较严重的压力。这于知识界于社会都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因此我国对于教师压力的研究就不只是理论所需而是现实所迫了。

国外研究的结果给我们提供了许多信息。第一、压力的存在及其消极影响具有普遍性,社会各界应互相关注各行业所承受的压力并尽力帮助解决。第二、许多国家的经济水平、物质条件在我国之上,但是教师仍然有很大的压力,这表明经济、物质方面的因素不是导致压力的唯一原因,所以在探索教师职业压力的根源时,就必须进行多方面的调查和深入的思考。第三,教师职业压力的承受者是教师本人,因此教师的自我调解很重要;然而,压力的诱因客观存在,仅依靠教师的努力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有学校、社会、国家加以配合,适时适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把教师的职业压力减缓到最低程度。第四,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工作具有持久性。这是因为不同的时代对教师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困难需要解决。对此,教师要有心理准备。

最后,依据前面所言,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笔者提出几点建议:(1)近年来我国广大教师社会经济地位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需要国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包括提高教师工资,不断改善教师的住房条件,增加教师晋升机会,提供人员流动机会,出台具体政策鼓励全社会重视支持教师的工作。(2)树立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国外的事实表明,良好的职业形象有助于工作成就感的实现。我们要改变社会对教师的片面认识,加大力度对教师职业进行宣传,以利于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使“尊师重教”之风深入人心,让教师真正感受到自上而下的关心和尊重,把“科教兴国”的战略落实到实处。(3)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教育领域各项改革的出台和落实,教师的职业压力也可能将越来越大。例如,我国教师队伍规模庞大,单是基础教育领域师资就有1000万之多,这么

大的队伍不可能再分享“大锅饭”,而必须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压力必然会加大。教师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要求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和成熟的心理,还必须掌握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技巧。总而言之,教师“一专多能”所包含的内容随着时代不断地在变化,教师只有适应时代的要求,才有可能避免压力的重负。(4 )教师综合素质要提高,师资培训的质量也亟待提高。笔者认为我国“封闭型”的师范教育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应当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改革,以利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收稿日期:1999-10-21

【参考文献】

[1]Cherl J.Travers and Cary L.Cooper(1996)"Teachers UnderPressure:Stress in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Routledge, Londonand New York

[2]Bary A.Farber,"Stress and Burnout in Suburan Teachers",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77(6),325—331

[3]Mark D.Litt,"Sources of Stress and Dissatisfaction inExperienced High School Teache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Research,1978(3),178—185

[4]Richard Lancaster,"Learning to Cope with Stress CanMake You a Better(and

Happier)Teacher",Teaching and Learning,199192),5—11

[5]Lya Krener—hayon and Zahava Goldstein, "the InnerWorld of Istaeli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work centrality,job satisfaction and stress",Comparative Education Vol.26 No.2/3 1990 285—298

作者:陈明丽/许明

教师职业认同及学校影响因素研究综述_蒲阳

第38卷 第5期 宁 波 大 学 学 报 (教 育 科 学 版) V ol. 38 No.5 2016年9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 Sep. 2016 教师职业认同及学校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蒲 阳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 要:综述了国内外教师职业认同相关研究的内涵、结构及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职业认同进行了概念界定。同时对已有研究中职业认同的学校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包括学校层面、课堂层面和同伴层面的影响因素。学校层面的影响因素主要从学校情境、管理风格加以探讨;课堂层面的影响因素包括:教学科目、课程内容和师生关系等;同伴层面的影响因素则体现在教师文化和同伴互动两方面。 关键词:职业认同;学校;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27(2016)05-0075-08 近3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教师职业认同做了大量研究,涉及教师职业认同的许多领域,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一定进展。本文总结了其中部分内容,主要涉及教师职业认同的概念、内涵、结构、以及教师职业认同的学校影响因素、其他影响因素等领域,以期对提升教师职业认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一、教师职业认同的内涵 本研究的核心概念为职业认同,英文是 professional identity , 相近的概念还有 self identity 、 role identity 和 teachers’ identity 等。该类概念翻译成中文后,又有职业认同、专业认同、身份认同、自我认同、角色认同和教师认同等不同的名称。本部分首先对职业认同(professional identity )概念的内涵做一个梳理,并澄清以上相关概念的关系及彼此间的差异,进而对职业认同的结构、研究方法进行综述。 (一)教师职业认同的内涵 如同职业认同概念在词语使用上的多样化,对该概念内涵的界定也众说纷纭。目前对教师职业认同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类: 1. 教师职业认同是自我概念 收稿日期:2016-04-10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 “十二五”规划课题 “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学校因素研究”(DIB141175) 作者简介:蒲阳(1975-),女,贵州遵义人,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教师发展。E-mail: pu1yang2@https://www.doczj.com/doc/9c16069035.html, 持有该观点的研究者往往倾向于以个人对教师职业的感知与评价为研究重点,把职业认同与教师的观念或自我概念联系在一起,主要从对教师职业价值、行为的理解和接受角度对职业认同做出解释。该类研究明确指出教师是一种高度自我涉入的职业,教师的职业认同就是教师个人 对自己身为教师的概念。[1] 是教师在教学中的焦点关注、教学意义建构和教学决策制定等过程中 表现出来的自我概念。[2] 是教师个人对自己身为教师的概念,是教师知觉工作情境、赋予意义并 采取行动的核心。[3] 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一种感知与评价,是对该职业的基本性质、价值及主要规范的认识。是教师自己对如何看待自身专业形象的整体性看法。[4] 2. 教师职业认同是角色认同 持该类观点的研究者往往强调将社会规定的角色标准作为模板,以此来考察教师职业发展中的状况或存在问题。 (1)把对职业认同的研究重点放在教师角色上。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学的个人维度和社会假定之间的张力,作为一名教师即是在他自己看来和在别人看来像一名教师,通过不断争论后 定义社会认为是正统的认同。[5] 是教师在面临外界环境变化的压力时,作为教师主体能否做出“投降于环境还是行动的一种理性抉择。”[6] (2)明确对教师角色类别进行了细分。Beijaard 等人指出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自己怎么看待他们作为学科专家教师(subject matter

申报要求、资助内容

四、申报要求、资助内容 1. 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 答:除申请书外,还需要提供的附件包括:合作双方的科学合作协议书;英文版申请书。 资助内容包括研究经费和合作交流经费。 目前执行期一般为5年,资助强度为300万元左右。 2. 组织间合作研究项目 答:除申请书外,对于附件要求,请严格按照组织间合作研究项目专有的《组织间项目指南》中的具体要求提交。 资助内容包括研究经费和合作交流经费。 执行期限及资助强度不统一,按组织间合作协议的规定或组织间磋商结果确定。 3. 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 答:除申请书外,提交正式申请时必须提供的附件:依托单位与外青的协议书复印件、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有代表性的文章首页(不超过5篇文章)。 资助内容包括研究经费和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经费。 执行期资助强度分为二类:一年期,资助经费20万元;二年期,资助经费40万元。 4. 合作交流项目 答:除申请书外,所需附件材料包括合作双方的合作协议书,出访邀请信或/和来华确认函,若在同一自然年既有出访活动,也有来访活动时,可在同一申请书中申报。 资助内容可以是我方人员出访的国际旅费、外方来华生活费和城市间交通费。 5. 外青项目中的国内合作者是什么身份?起什么作用? 答:合作者是外青在国内依托单位的联系人,不是项目负责人。其作用是对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的正常实施提供必要的帮助。 6. 外青无法来华时怎么办?

答:请依托单位及时提出撤销相关资助项目。 7. 申请外青获得资助后需办理哪些事务? 答:登录ISIS系统填写计划书并在一个月之内提交。项目完成后,还需向基金委提交结题报告。 8. 外青的经费是否可以在境外使用 答:目前不可以。 五、其它 1. 国际合作资助经费何时拨付: 答:每两个月拨付一次资助经费,暂不能调整; 建议交流类项目至少要在项目执行之前3-4个月申报,同时避开集中接收期。 2. 如何撰写合作研究项目协议书? 答:可参考基金委网站《通知公告》专栏中的“合作研究协议书撰写说明及范本”,范本仅供参考,无需一模一样。 3. 计划书、进展报告、结题报告如何填报? 答:1)计划书:收到了资助批准通知书后在线填报。 2)进展报告:合作研究项目的进展报告在每年1月15日之前分别报送至科学部;组织间合作交流项目按《项目指南》报送至国际合作局相关处。 3)结题报告:结题当年10月至次年2月底间可在线填写结题报告,纸质版于次年二月中下旬由依托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统一报送至集中接收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管理办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管理办法》 国科金发外〔2014〕90号 各局(室)、科学部,机关党委,各直属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管理办法》业经2014年12月8日委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14年12月23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管理办法 (2014年12月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外青研究 项目)的管理,依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外青研究项目支持外国青年学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在中国内 地开展基础研究工作,旨在促进外国青年学者与中国学者之间开展长期、稳定的学术合作与交流。 第三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外青研究项目管理过程中履 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并发布年度项目指南; (二)受理项目申请; (三)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四)批准资助项目; (五)管理和监督资助项目实施。

第四条外青研究项目经费的使用与管理,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申请与受理 第五条自然科学基金委根据基金发展规划、国际(地区)合作政策和基金资助工作评估报告,在广泛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年度项目指南。年度项目指南应当在接收项目申请起始之日30日前公布。 第六条依托单位的具有外国国籍的科学技术人员,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外青研究项目: (一)申请当年1月1日未满40周岁; (二)具有博士学位; (三)具有从事基础研究或者博士后研究工作经历; (四)保证资助期内全时在依托单位开展研究工作; (五)确保在中国工作期间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及自然科学基金的各项管理规定。 第七条依托单位应当与申请人签订协议书。协议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研究的课题名称以及预期目标; (二)依托单位提供申请人项目实施期间的生活待遇以及所必需的工作条件; (三)知识产权归属的约定。 依托单位应当指定联系人,负责向申请人提供政策咨询,协助基金项目经费使用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第八条申请外青研究项目的限项要求按照年度项目指南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申请人应当是申请外青研究项目的实际负责人,限为1人。外青研究项目不允许有参与申请者。 外青研究项目研究期限为一年或者二年。 第十条申请人应当按照年度项目指南要求,通过依托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人应当用英文撰写申请书。申请人应当对所提交的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依托单位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统一提交自然科学基金委。 申请人可以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提供3名以内不适宜评审其项目申请的评审专家名单。

当前教师职业压力问题与对策

当前教师职业压力问题与对策 【摘要】: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而职业本身就有压力的存在。适度的职业压力是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然而伴随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种教育改革的蓬勃兴起以及教师专业化的不断推动,教师职业压力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日益凸现出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教师职业压力越来越大,已经逐渐成为教师和各个教育群体面对的主要问题。为此,要缓解和解决这一严峻问题,需要从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三大方面来应对,使教师能更好地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教师职业压力;原因;对策 一、当前教师职业压力的现状 “教师职业压力是指教师个体因感受到工作环境中无法应付的情景或工作环境不能满足其需要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变化和生理反应,是教师因职务上所赋予的要求、期许和职责所感受的压力。”①大量的研究已经发现,虽然适度的压力有益于个体的生活和工作,但过度的工作压力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工作热情、教育教学质量等产生不良的影响,而教师的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发展。关注和解决教师的压力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是刻不容缓。 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表现在工作繁重、地位悬殊和人际脆弱三大块。但由于教师的性别、年龄、所处的教育阶段以及所处的地域都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差异,因而需区别看待。 (一)从性别来看,男教师的职业压力大于女教师 传统的性别角色认知使男女教师对经济收入的期望值产生差异,男教师要面临结婚买房、负担更重的家庭责任,如果不加节省,很容易出现收支持平,这样生存压力更大,并且受收入的制约,再继续教育也是很困难的事。而女教师则是许多人青睐的适婚对象,往往可以找到条件更好的,再加上女教师更善于与同事、学生、家人等进行沟通,因而,男教师在家庭人际维度上的压力显著高于女教师。(二)从年龄来看,年长教师的职业压力大于年轻教师 年轻教师精力充沛,对工作充满热情、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承受压力的能力,而且释放压力的方式有更多选择。而新课程改革给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老教师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再加上身体健康、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因此,教龄越长,教师的职业压力越大。 (三)从所处的教育阶段来看,教师职业压力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格局小学教师升学的压力相对较小,无论是教学任务、学生管理的难度,还是社

教师教学能力文献综述

教师教学能力 相关概念鉴定: 1教学 学者赵风云[4] 赵风云. 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英语研究所,2010:6.】认为教学可从两方面进行诠释:从微观层面上来说,教学是教师把各种策略和技术运用在课堂上,它是一种课堂行为,从整体上来说,教学是对整个教学环境加以考察,理解老师,理解学生和课堂的任务之间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2能力 《教育大辞典》说到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各心理学工作者对能力进行了诠释:如曹宇巍把能力看成是一个人在活动的情景中,以一定的知识与技术能力为基础,对活动目标起直接影响作用,且在影响活动目标达成以及成果效应的个性心理特征。[5]曹宇巍. 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生物理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物理)系研究所,2009:13.康锦堂认为能力是对知识和技能具有驾驭能力,且能使活动能被顺利完成所必须具有的心理特征。学者杨华:[6] 杨华.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以能力为目标[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研究所,2011:4.认为能力指人们在成功的做完某一活动或者任务时经常地,稳固地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是一种整体的效应。 3教学能力 学者贺璐认为教师教学能力是指以教师个人智力为基础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发展起来的完美结合。【【7]贺璐.浅析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J]. 改革与开放,2011(6):156-158. 学者周舒舒认为现代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能力,以及拓展能力,即自我完善和自主发展的能力[8]周舒舒. 北京体育大学排球专项本科生教学能力形成影响因素的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学系研究所,2011:6. 二、教学能力研究的测量工具 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关注越来越多,因此,研究工具较以前多样化和丰富化,问卷主要分为自编问卷和经典问卷。 如罗刚,黄如凤[9] 黄如凤. 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现状调查[J].教师成长,2011,56(11):56.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及培训大纲、师范生选修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要求、教学实践中对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要求进行设计用以测定师范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现状;赵风云[4] 赵风云. 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英语研究所,2010:6.】在前人经典问卷的基础上自编关于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调查问卷以及借鉴Annelies Gilis, Mieke Clement, Lies Laga, Paul Pauwels和朱晓燕的英语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而制定的教学能力量表用以测定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结构框架、发展现状;学者蹇世琼,饶从满,回俊松[10] 蹇世琼,饶从满,回俊松.教育实习中实习生教学能力发展的调查研究———基于 D 师范大学的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1):74.自行设计了““关于

国内部分基金项目名称的中英文对照翻译(供参考。2015-11-24)

国内部分基金项目名称的中英文对照翻译(供参考) 凡是获得有关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标注(括号内标注相关基金编号)。部分基金项目中英文对照翻译列举如下。 科技部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National High-tech R&D Program of China (863 Program)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973 Program)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National Key Technologies R&D Program of China during the 9th Five-Year Plan Period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National Key Technology R&D Program of China during the 10th Five-Year Plan Period “九五”国家医学科技攻关基金资助项目 National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ique Foundation during the 9th Five-Year Plan Period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基金 Special Foundation for State Major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National Program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China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 National R&D Infrastructure and Facility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 Key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Projects of China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ject of China 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项目 State Key Laboratories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 Special Program for Key Basic Research of China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Program 中澳科学与研究基金 Australia-China Science and Research Fund 基金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eneral Program; Key Program; Major Program)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s 国家杰出人才科学基金 Chines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for Outstanding Scholarship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 NSFC Project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

教师素质文献综述

教师素质研究文献综述 海南师范大学作者:邵锐 前言 新世纪到来,时代的飞速发展,人类文明的高度进步,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应以怎样的素质面对教育的改革,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认真思考。不少国家在大力进行教改时,都不约而同地把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作为突破口,或视为决定性环节。“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他们胜任本职工作的基础,不大力提高,就不能适应教改发展的要求,教改也将是不可能的。未来学校和教育的质量、人才的质量,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对教师素质的研究,有关教育的未来发展,对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当前的许多关于教师素质研究的文献关于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存在许多的相似之处: 一、思想道德素质,包括“职业思想”和“职业道德”两部分。前者主要是从政治方向方面提出的要求,解决立场、理想、信仰等问题;后者主要是从精神、行为方面提出的要求,要求教师应具有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 二、文化科学素质,包括一般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基础知识主要指教师应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也即是要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具性学科(如外语)知识;专业知识是指教师所教学科的知识,这是教师胜任其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应具有的职业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职业能力素质,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组织能力。教育能力,能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侧重于心理教育,进行思想引导。教学能力,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收获知识,并且能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学习,提高学习兴趣。组织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更为有效的管理学生,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 四、承担社会责任的素质。教师应关注人类命运,承担社会责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不仅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生活态度和生活能力及活泼向上的心理状态。这是现今社会赋予教师的一种社会责任。这种胸襟,这种责任感,是教师思想素质的根本。 五、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教师应该有健康的身体在教师的职业病中,患病率排在前两位的为咽喉炎、脊椎病。其中患咽喉炎的人数占教师人群的40%,患脊椎病的也高达20%,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还有增加的趋势,“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群体的健康观念与现状,能否胜任其肩负的历史重任,无疑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只有教师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用更多的精力在教学上。心理素质,教师要坚韧、刚强、自信、自强,爱心,耐心。时代变化了,教师的职责也变化了,无疑地,给教师带来了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教师教育对象是有思想、有活力,并且担负着新世纪建设任务的独生子女,自然,其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教师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要求,以平和的心态进行教学。 六、了解和掌握新科技的能力。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对科技的适应能力,要求教师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新世纪是信息社会,教师与信息、培养人才息息相关。由于信息的迅速传播及电子技术的广泛使用,就使传统的教与学的内容不能适应今天—明天的需要。教师必须能够及时调整或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探求综合贯通新知识(或现代知识)学习新科学技术,适应

大学生专业认同调查研究的文献综述

大学生专业认同度文献综述 摘要:相对于外国而言,我国大学采取的是分专业形式。基于这种现象,大学生选择的专业对于将来就业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现在的大学生对于自己专业的认识有多少呢?大学生对于自己选择的专业的认同度有多少呢?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呢?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就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字:大学生认同专业影响因素 笔者与2014年9月23日在“知网”中以“大学生专业认同”为检索词,分别以“题名”、“摘要”、“关键词”为检索词进行了跨库检索(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跨度是2014年9月23日至2014年9月24日,匹配度为“精确匹配”。共检索到1793篇。其中用题名在结果中检索到文章129篇,其中硕士17篇,博士4篇,期刊110篇,关键字检索文章4篇,其中期刊4篇,摘要检索2篇,期刊2篇。 在我国,大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据最新数据表明中国在校大学生的数量已经达到2468.1万人次。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主力军,国家建设的主体力量,其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已经成为发展过程中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大学四年,作为为国家各个领域输送各种人才的准备阶段,“人才”们的选择就显得尤其重要了。为了为将来希望从事的工作打好基础,大学生对于自己在大学所选择的专业至关重要,那么对于自己的专业到底多少人有过深度的了解,专业认同感又有多少? 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作为一个新兴名词,很多人可能还是第一次接触,专业英语解释文professional,新华字典中对于专业的解释是: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设立的学业类别。一种需要特殊教育训练之后才能从事的职业,他们的主要工作通常是为其他人提供特别的技术顾问与服务。从事这种工作的人,称专业人士,通常会以它为一种志业。中国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学校性质设置各种专业。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以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认同英语为identity,认同是指人对自我及周围环境有用或有价值的的判断和评估。人无论怎样都需要被肯定,但是很多人却得不到它,因为自己不够优秀,更确切地说是因为标准不适合自己,个体长期处于得不到承认的境地,体验到的更多的是疏离感,就会出现过多的我没有用我没有价值的判断和评估即认同感缺失。认同主要分成以下两种,一是自我认同,是个人认同,是指自己对自我现况、生理特征、社会期待、以往经验、现实情境、未来希望、工作状态等各层面的觉知,统合而

中国科学院外籍青年科学家计划管理办法试行.doc

中国科学院外籍青年科学家计划管理办法 (试行) 科发际字〔2009〕27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实施我院外籍青年科学家计划()(简称)的管理,根据《中国科学院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实施意见》和《中国科学院海外智力引进和人才国际交流培养计划实施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外籍青年科学家计划的宗旨是通过吸引优秀外籍青年科学家到我院研究所进行一定期限的合作研究工作,促进我院学术交流、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 第三条外籍青年科学家计划资助期限为12个月。资助期满后可根据工作需要申请延期,延续资助期限不超过12个月。 第四条纳入资助计划的外籍青年科学家将被推荐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中国科学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协调外籍青年科学家计划的管理与实施。 第六条国际合作局会同院机关相关部门负责外籍青年科学家计划的宣传、征集、评审、报批等管理工作;人事教育局负责涉及外籍青年科学家的人事、岗位等管理工作。 第七条院属依托单位负责外籍青年科学家的日常管理,将外籍青年科学家纳入本单位岗位管理范围,与其签署聘用合同,提供必要工作条件以及办理签证、居留、保险等方面的服务。 第三章项目申请 第八条外籍青年科学家计划采取我院依托单位推荐和我院国外合作伙伴机构推荐两种途径进行申报: 1.院属依托单位推荐。依托单位根据本单位工作需求和掌握的信息,提出推荐人选. 2。国外合作伙伴机构推荐。由院制定年度计划,商请我院国外合作伙伴机构限额推荐。 第九条外籍青年科学家计划推荐材料每年集中受理两次,受理日期分别为3月1-15日和9月1—15日。

第十条申请外籍青年科学家计划需向国际合作局提交英文申请表两份。院属依托单位推荐需同时提交中文推荐表两份. 第十一条被推荐人需具有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外国国籍、能够独立使用英文或中文正常开展工作、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和我院相关规定,并分别符合以下条件: A类:获得博士学位,具有5年以上研究经历,年龄在40岁以下,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优秀青年科学家; B类: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在35岁以下的优秀博士后。 第十二条依托单位的合作者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正承担着重要研究项目,具备与外籍青年科学家开展合作的能力和条件。 第四章项目评审 第十三条外籍青年科学家计划每年评审两次,安排在3月份和9月份,由国际合作局会同院机关部门组织专家通讯评审或专家会议评审。 第十四条专家评审重点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 被推荐人从事研究的经历及取得的成绩、进展;

关于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关于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摘要:经过调查研究,我国学者一致认为,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现状不可小觑, 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对其生理和心理有着严重的影响,而合理的应对策略是缓减压力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主要是以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问卷调查,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找到影响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因素,从存在的问题中分析原因,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影响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主要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幼儿家长、工作特征、幼儿园管理、社会、教师家庭、教师自身,针对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掌握科学育儿知识,提高教师威望;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减轻教师负担;提高社会经济地位,关注教师需求;建立自我认知观念,学会自我调节。 关键词: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应对策略 一、研究背景 伴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各个层面愈发重视学前教育的质量,由此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也与日俱增。20世纪70年代后,国内外关于教师工作压力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大量的数据表明教师为高压群体,而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相比其他学段的教师来说更大。 工作压力过大给幼儿教师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首先工作压力过大会使幼儿教师出现焦虑、暴怒的不良情绪,还会导致他们记忆力消退、判断力下降、失眠等,甚至易引起一些生理疾病,如心脏病;其次是工作压力过大会降低幼儿教师对工作的兴趣与态度,从而降低幼儿教师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导致教师不愿意继续从事这份工作;最后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可能会将这些负面情绪带到教学活动中,影响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 与此同时很多人不尊重幼儿教师这份工作,认识不到幼儿教师的专业性,关注不到他们真实的工作情况,认为幼儿教师就是“孩子王”“保姆”,将他们的工作视为“无压力”工作。在我实习的过程中,曾与很多幼儿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她们谈到最多的就是工作中烦恼与困惑,感到压力很大,甚至有教师说如果重新选择职业,不会再选择幼儿教师。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文献综述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文献综述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命题,各种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学术报告比比皆是,行内外的专家学者也加入进来,形成了较大阵容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团队。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无疑有促进作用。但是,在条件比较艰苦农村地区,学校布局欠佳,教育资源匮乏,公平教育在短期内很难实现,由于种种原因,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一直不尽人意,直接影响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入进行。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一、有关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近年来,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很多教育家,学者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及研究。 2011年“全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项目组对全国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各级各类中小学专任教师11 190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教师的一般信息、教学与评价、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工作状况与学校管理四个方面。调查结果发现,教师性别比例趋向平衡,但城镇间差异显著;中青年教师占主体;教师资格基本达标,农村小学阶段存在通科教师;教师职称晋升与教龄密切相关。提升教师的入职资质和学历层次依然是改革发展的重心之一,要建立和规范教师教学工作量制度,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教师工作压力;进一步理清和优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与教科研视野;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规范和推动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关注教师一般教育能力和信念的增强,全面提升教师效能【1】。 霍礼强(2011)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及策略中指出,农村教师专业缺乏政策与制度的保障,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农村教师自主专业发展能力不强,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淡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2】。 周红(2010)在分析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指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不乐观,表现在教师资格标准偏低,职后学历提高培训“学教不一致”现象严重,教育观念陈旧,专业发展意识不强,职业道德意识淡薄,教师个体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完整,整体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现代教学技术能力不强,教育科研能力薄弱【3】。 黄翠华(2010)在西部少数名族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中指出,当前大部分教师的专业态度良好,近半数农村教师的专业知识普遍欠缺。近半数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欠缺。多数农村教师虽然自主学习能力、教育科研意识较强,但由于教育经费短缺、教学任务繁重等原因导致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欠缺,加上教师职后培训机会较少,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4】。 胡秀平等人(2011)在加强农村教师自主发展,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研究中指出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面临一些新问题,教师素质相对偏低,知识结构老化,观念陈旧,自我发展意识差,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对岗位成才的认识,缺乏专业发展意识,农村教师的学历提升有水分,所学非所用,尤其是英语、信息技术、音体美等学科,不能真正弥补教学缺口,农村教师工学矛盾突出,教师专业化发展缺乏行之有效的途径和策略,也难以分享优质培训资源。所以,必须立足农村以及农村教师实际,着力提升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推进农村新课改工作的顺利开展【5】。 沈蕾(2010)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初探的研究中指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有,自身素质不高,农村条件比较落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农村社区教育意识普遍淡薄,农村教师压力大【6】。 二、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总结

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文献综述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文献综述摘要:教师专业化是当前国际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但我国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却不容乐观。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学者有关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内容主要涉及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概述,影响因素,基本阶段以及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途径和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概述 1.教师专业发展 刘湘溶在《简析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中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可以理解为“个人成为教学的专业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的一个转变过程”。[1] 周慧霞在《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探究》一文中提到:“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下教育改革实践的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是适应当今时代潮流与改革潮流的。”[2] 2.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很多资料以及国内外的一些文献研究得出:就专业发展而言,语文教师应有什么不同数学教师之处,小学老师应有什么不同之于中学老师之处,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这方面可资利用的研究成果,而这样的分学科分学段的教师专业发展更有助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 周慧霞主要从语文教育要求的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来阐述小学语文的专业发展。她认为,语文教师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要真切地体会到语文学科所具有的深厚的人文魅力;再次语文教师要树立言语本位的教学观和语文教学的实践观。最后,要实现这些观念的转变,首先需要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扮演,努力在各个方面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周慧霞认为,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在一定的专业发展背景支持下,通过反思基本认同或形成新的小学语文教育理念,并不断扩充、更新原有专业结构,主动实现自我的专业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教师作为主体性因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但要实现如理论上所提倡的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现实的影响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人为的氛围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1.外部因素 周慧霞认为外部原因有以下几个: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

摘要 近些年来一直在担任着教书育人重任的很多幼儿教师们普遍都产生了较重的工作上的思想压力还有来自教师职业上的危机感,而这种思想上的压力和危机感是在日益加重的趋势,因为现如今的幼儿园内过重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幼儿教师产生了高度的身心紧张和焦虑心理,能够直接的影响她们的心情和心理健康问题。就目前幼儿教师来言,她们总体工作的幸福感并不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职业倦怠,幼儿教师的幸福感与工作中的职业倦怠,我们通过对幼儿教师现状的进一步归因和分析之后,进而的从学校层面以及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还有建议。本文通过对幼儿教师压力的来源以及如何解决幼儿教师的工作思想压力和来自职业的危机感的梳理。在此基础之上,与幼儿教师工作压力身心反应状况和幼儿教师压力以及压力的反应关系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幼儿教师教书育人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幼儿教师压力的分析,和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身心反应的阐述,对幼儿教师的具体解压实践进行指导;更好的更积极的解决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 关键词:幼儿教师; 工作压力; 压力源; 应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undertaking the teaching task of teachers generally has a heavy work pressure and sense of crisis and the pressure and crisis from professional has a rising trend, excessive work pressure in preschool teachers has a high degree of tension and anxiety, directly caused their mental health problems. Preschool teachers pressure problem become the education facing the challenging problems. Today, in our country,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s social status has not been widely recognized by society are not biased,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s' work pressure increasing.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source of the preschool teachers pressure and how to solve the preschool teachers' work pressure and comb from professional sense of crisis. On this basis, and preschool teachers work stress reaction of body and mind condi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chool teachers' stress and stress reaction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found that pre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ressure on preschool teachers, preschool teachers' work pressure and reaction of body and mind, extract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children the teacher guidance; Further solve the preschool teachers' work pressure. Key words:Preschool teachers;Jop stress;Stress esoarces;Coping strategies1

职业认同感---以教师职业认同感为例

职业认同感---以教师职业认同感为例 1、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Professional self-identity)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 2、职业认同感的解析 职业认同感会影响员工的忠诚度、向上力、成就感和事业心。职业认同感一般是在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活动过程中,对该职业活动的性质、内容,职业社会价值和个人意义,甚至对职业用语、工作方法、职业习惯与职业环境等都极为熟悉和认可的情况下形成的。 职业认同感是人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达成组织目标的心理基础。随着职业的发展及对职业研究的深入,职业认同感的概念也愈来愈朝着社会化、多元化、人性化的持续状态发展,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心理角度。 3、职业认同感的强化 怎样才能有效克服职业倦怠而强化职业认同呢?怎样才能避免职业认同中的职业倦怠的发生呢?管理者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的转换和调整是至关重要的。从管理观念上讲,管理者需要从长期形成

的单一绩效管理观念向绩效和职业认同相结合的人本管理观念转变。要把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由个人行为变为组织行为。关怀每一个员工的职业成长和职业发展。在员工的职业认同和职业发展中实现组织目标。从管理方式上讲,管理者要勇于创新管理模式,由长期形成的点式岗位管理模式向职业丰富化、动态化管理模式转变。为职业人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这种转变是当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对职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有效解决职业倦怠问题的新途径。这种转换是当代社会职业发展的呼声,也代表了职业发展的未来。需要理论界和业界不懈探求。 职业认同感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教师职业认同感探析[2] 教师的职业认同,是指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过程强调的是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则反映了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认同程度。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发展,更关乎学生的长远与未来。发挥教师职业的价值、弘扬教师职业的意义需以建构坚实的职业认同为前提。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近年来,我国教师队伍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和职业认同感低下的现象,这些现象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会产生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教师职业倦怠文献综述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感现状探究及分析 自从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burnout)以来,该领域的研究便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1980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更加凸显了它的重要性。不仅如此,近年来国际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也已延伸到教学领域。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教师的职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由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和高校改革的深化对教师发展带来的压力,加之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对教师全面能力的要求,高校教师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2004年12月,中国第一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在15个行业中,教师的倦怠程度仅低于公务员和物流从业人员,居第三位。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全国72所高校的教师进行调查,发现94.6%的教师感到有精神压力,其中35.6%的教师表示压力很大。另有人对黑龙江省三所中学的教师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有半数以上(52.1%)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压力很大或极大(注:转引自徐长江《中学教师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原因的调查研究》,《浙江师大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6期,第120—123页。)。教师的职业倦怠造成了对自身、学生及教育发展的危害,所以对教师进行相应的职业倦怠问题分析势在必行。 1、“职业倦怠”的界定 职业倦怠(burnout)是纽约基础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H.J.Freudenberger)1973 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的。“burnout” 一词在一般的字典中指失败、耗尽、精疲力竭。自从弗登伯格提出这个概念后,它被专门用以说明助人职业的“职业倦怠”现象。 马斯拉池(Maslach)是首批系统研究助人行业的职业倦怠现象的学者之一。她认为,职业倦怠是那些任职于需要连续的、紧张的与他人互动的行业中的人们在经历长期连续压力下的一种行为反应。那些人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而产生了情绪上的疲惫感,对顾客的消极心态,以及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再也不能取得成就的挫败感。皮特斯(Peters)在1981年将职业倦怠定义为“燃尽或耗竭个人的心智、生理、情绪资源,其主要特征为:疲乏、冷漠、理想幻灭、沮丧,显示个人已耗尽其能源或适应的能量。” 尽管上述有关职业倦怠的定义彼此不一,但我们仍可发现其共同之处,即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 2、“教师职业倦怠” 2.1“教师职业倦怠”内涵 教师职业倦怠内涵是指教师对从教工作缺乏事业的动机和兴趣,勉强维持教学工作,在教师内心产生一种对教书育人的厌烦和心力俱疲的状态,导致教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降低的一种现象。 也有说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顺应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对工作任务的退缩、畏难、情感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如易激怒、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等。它会使教师对教育工作缺乏动机和兴趣,勉强维持教育工作,在内心对教育产生厌烦并感到心力交瘁,从而导致教学能力和工作业绩降低的一种现象。 2.2“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近年来,国际上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已延伸到教学领域。大多数学者在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上已达成以下一些共识,即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有效解决工作压力的一种反应。并且认为,教师在经历职业倦怠时有以下三种典型的心理或行为表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