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单元分析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单元分析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单元分析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单元分析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一、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入函数范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内涵,并感受现实世界存在各种函数以及如何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反比例函数是最基本的函数之一,是学习后续各类函数的基础。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反比例函数,教科书从几个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引进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使学生逐步从对具体函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抽象的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性认识。

第17.1节的内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反比例函

数(k为常数,)的图象分布在两个象限,当时,图象分布在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小)而减小(增大);当时,图象分布在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第17.2节的内容是如何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以及如何用反比例函数解释现实世界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中要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注意做好与已学内容的衔接,还要加强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对比。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能灵活列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图象是直观地描述和研究函数的重要工具。教材中给出了大量的具体的反比例函数的

例子,用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本章的难点是对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和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教学时在这方面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三、课时分配

17.1反比例函数3课时

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3课时

小结2课时

反比例函数单元测试卷

反比例函数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 1、一般地,形如 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为 。 其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2、反比例函数的两种基本形式: ① ② 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名称是 ,它有 个分支,它们关于 对称;并且随着x 的不断增大(或减小),曲线越来越接近坐标轴。但永远不会与坐标轴相交。 4、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 5、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三个步骤: 、 、 。 二、基础练习 (一)填空题 1、反比例函数x k y = 的图象经过点P (-4,3),则k 的值是 。 2、若一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则函数的解析式是 。 3、某厂有煤1500吨,求得这些煤能用的天数y 与平均每天用煤吨数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4、下列函数:①xy=31-;②y=5-x ;③x y 52-=;④14 3 --=x y ;⑤y=-3x ;其中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 5、若反比例函数2 2 )12(-+=k x k y 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k= 。 6、若函数m x m y 1+= 为反比例函数,则m= 。 7、若点(-2,-1)在反比例函数x k y =的图象上,则当x>0时,y 随x 的增大而 。 8、反比例函数x k y 1 += 的图象经过P (3,7)和Q (1,m )两点,则k= ,m= 。

9、反比例函数x k k y 2 22+=+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 。 10、若反比例函数x k y 3 -=的图象位于一、三象限内,正比例函数x k y )92(-=过二、四象限,则 k 的整数值是 。 11、点P 既在反比例函数x k y =(k ≠0)的图象上,又在正比例函数y=-x 的图象上,则点P 的坐标是 。 12、正比例函数y=mx 与反比例函数x k y = 的一个交点A 的坐标为(3,2),则它们的另一个交点坐标为 。 13、如果一次函数y=mx+n 与反比例函数x m n y -= 3的图象相交于点(2 1 ,2),那么这两个函数解析式分别为 、 。 14、设有反比例函数x k y 1 += ,(11,y x )、),(22y x 为其图象上两点,若2121,0y y x x ><<,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15、如图1,一定质量的氧气,其体积V (m 3)是密度ρ(kg/m 3)的反比例函数,其图象如图, 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当ρ=1.5 kg/m 3时的氧气的体积V = m 3。 16、y 与k 1x 成反比例,z 与k 2y 成正比例,则z 与x 成 比例,比例系数为 。 17、如图2,在x 轴上,的点P 的右侧有一点D ,过点D 作x 轴的垂线交双曲 线x y 1 =于点B ,连结BO 交AP 于C ,设△AOP 的面积为S 1,梯形BCPD 面 积为S 2,则S 1与S 2的大小关系是S 1 S 2。(选填“>”“<”或“=”) 18、点P 在反比例函数y=x 6 - 的图像上,若点P 的纵坐标小于-1,则点P 的横 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 (二)选择题 1、下列各点中,在函数x y 3-=的图象上的是( ) A.(3,1) B.(-3,1) C.(31,3) D.(3,3 1-) 2、如图3所示的函数图象的解析式可能是( ) A.x y = B.x y 1= C.x y 1 = D.2x y = 3、函数x k y =的图象经点(1,-2),则函数y=kx+1的图象不经过( ) x x x

浙教版1-1 反比例函数第一课时教案

1.1反比例函数(1) 教学目标: 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进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会求简单实际问题中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教学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例1涉及科学学科知识,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教材分析:函数是在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抽象出的数学概念,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在前面已学习过“变 化之间的关系”和“一次函数”等内容,对函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讨论反比例函数可以进一步领悟函数的概念,为后续学习 产生积极的影响。本节课通过对具体情景的分析,概括出反比例函数 的概念。通过例题和举例可以丰富对函数的认识,理解反比例函数的 意义。 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一次函数?什么叫正比例函数?写出它们的一般式。它们有何关系? 2、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3.回顾小学所学反比例关系。 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如果两个数的积(不为零)一定,这两个数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4、问题提出: 问题1: 北京到杭州铁路线长1662km 。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杭州,记火车全 ,请填写下表。 能用一个数学解析式表示吗? 问题2:测量质量都是100g 的金、铜、铁、锌、铝五种 金属块的体积V(cm3),获得数据如表。表中ρ(g/cm3)表示 1、菱形的面积为5cm2,它的一条对角线长y (cm )关于另一条对角线长x (cm )的关系式是 。 2、小明同学用50元钱买学习用品,单价y (元)与数量x (件)之间的关系式是 上述函数表达式都具有什么特点? 二、传授新课 (一)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0(≠=k k x k y 为常数,的形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不能为零。 学生探究反比例函数变量的相依关系,领会其概念。 (二)做一做 1.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2cm ,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xcm 和ycm 。那么变量y 是变量x 的函数吗?为什么?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 2. 某村有耕地346.2公顷,人数数量n 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 (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 的函数吗?为什么?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而后大组发言。 (2)根据函数表达式完成上表。 x y 1662=V 100 = ρ

反比例函数单元测试卷

.已知反比例函数y = x k 的图象经过点(m ,3m ),则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第一、二象限 B .第一、三象限 .C .第二、四象限 D .第三、四象限 P (kPa)

例函数,其图象如图所示.当气球内的气压大于120 kPa 时,气球发将爆炸.为了安全起见,气球的体积应 ( ) A .不小于5 4 m 3 B .小于5 4 m 3 C .不小于4 5 m 3 D .小于4 5 m 3 7.如果点P 为反比例函数x y 4 =的图象上一点,PQ ⊥x 轴,垂足为Q ,那么△POQ 的面积为( ) A .2 B . 4 C .6 D . 8 8.已知:反比例函数x m y 21-= 的图象上两点A (x 1,y 1),B (x 2, y 2)当x 1<0<x 2时,y 1<y 2,则m 的取值范围 ( ) A .m <0 B .m >0 C .m < 2 1 D .m > 21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9.有m 台完全相同的机器一起工作,需m 小时完成一项工作,当由x 台机器(x 为不大于m 的正整数)完成同一项工作时,所需的时间y 与机器台数x 的函数关系式是___ _. 10.已知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3 2 =-时,y =5,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 11.反比例函数x y 3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与第 象限. 12.某食堂现有煤炭500吨,这些煤炭能烧的天数y 与平均每天烧煤的吨数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13.若n x m y ++=2)5(是反比例函数,则m 、n 的取值是 . 14.两位同学在描述同一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时,甲同学说:这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意一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的积都是3;乙同学说: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 =x 有两个交点,你认为这两位同学所描述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 . 15.在ABC △的三个顶点A (2,-3)、B (-4,-5)、C (-3,2)中,可能在反比 例函数(0)k y k x = >的图象上的点是 . 16.如果反比例函数4n y x -=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则n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如果图象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n 的取值范围是 .

第26章反比例函数教案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1.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验函数是描述变量间的对应关系的重要 数学模型。2.通过学习反比例函数,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确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结合章前图和实际生活中旅游的实例提出问题: 合肥到北京的铁路全长约1080km,一列火车从合肥开往北京,以90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求: (1)列车行驶的路程s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 (2)列车距离北京的路程s 与行驶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 请学生完成,教师评析,并出示思考题(见教材P2)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式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 (1)京沪铁路全程为1463km ,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 (单位:km /h )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 (单位:h )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2 m 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 (单位:m )随宽x (单位:m )的变化而变化;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4 10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 (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总人口n (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学生完成,教师归纳:上述三个问题的函数表达式分别为:n S x y t v 4 1068.1,1000,1463?=== 这三个表达式有什么共同特征?你能用一个一般式来表示吗? 二、探究新课 1、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让学生把这些式子与已学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进行比较,进而归纳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x k y = (k 为常数,k ≠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是x 自变量,y 是函数,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任意实数。 2、试试眼力 下列哪些式子表示y 是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每一个反比例函数中相应的k 值是多少? . 2)8(,)7(,32 )6(,123)5(,3)4(,16)3(,5)2(,4)1(1-=-=-===+=- ==x y x y x y xy x y x y x y x y 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进行讲解。

西点教育教案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西点教育个性化辅导学员学案 学科: 八年级数学 任课教师: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 3、已知反比例函数 ,若X1 <x2 ,其对应值y1,y2 4、如图在坐标系中,直线y=x+ k 与双曲线 x k y =在第一象限交与点垂直x 轴,垂足为B ,且S △AOB =1 1)求两个函数解析式 2)求△ABC 的面积 x 1y = 21

5、你吃过拉面吗?实际上在做拉面的过程中就渗透着数学知识:一定体积的面团做成拉面,面条学生签字:教学主管: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1.定义:形如y = x k (k 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他形式xy=k 1-=kx y x k y 1= 2.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直线y=x 和 y=-x 。对称中心是:原点 3.性质:当k >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 当k <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 4.|k|的几何意义:表示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向两坐标轴所作的垂线段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 作业: 一、 选择题: 1. 已知反比例函数x k y =的图象经过点)2,1(,则函数kx y -=可确定为( ) A. x y 2-= B. x y 21- = C. x y 2 1= D. x y 2= 2. 如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3(,那么下列各点在此函数图象上的是( ) A. )23,2(- B. )3 2, 9( C. )32,3(- D. )23, 6( 3. 如右图,某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P ,则它的解析式为( ) A. )0(1>=x x y B. )0(1>-=x x y C. )0(1<= x x y D. )0(1<- =x x y 4、 已知反比例函数x y 1-= 的图象上有两点),(11y x A 、),(22y x B 且21x x <,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21y y < B. 21y y > C. 21y y = D 1y 与2y 之间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6、已知反比例函数x k y =的图象如右图,则函数2-=kx y 的图象是下图中的( ) 7、已知关于x 的函数)1(-=x k y 和x k y - =(k ≠0),它们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完整版)第26章_反比例函数_全章教案

10 26.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2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电流I、电阻R、电压U 之间满足关系式U=IR ,当U =220V 时,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 吗? 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当R 越来越大时,I 怎样变化?当R 越来越小呢? (3)变量I 是R 的函数吗?为什么?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 k(k为常数,k 0)的形x 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不能为零。 (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1. 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 cm2,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xcm 和ycm 。那么变量y 是变量x 的函数吗?为什么? 2. 某村有耕地346.2 公顷,人数数量n 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

2 有耕地面积 m (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 n 的函数吗?为什么? 三)、举例应用 创新提高: 例 1 . (补充) 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 y 3x (2) y 2 (3) xy = 21 x (4)y 5 (5) y 1 3 x 2 x 例 2 . (补 充) 当 m 取什么值时,函数 y 2 (m 2)x 3 m2是反比例函数? (四)、随堂练习 1 .苹果每千克 x 元,花 10 元钱可买 y 千克的苹果,则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 系式 为 2.若函数 y (3 m )x 8m2是反比例函数,则 m 的取值是 (五)、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反比例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大家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 注意挖掘问题中变量的相依关系及变化规律,逐步加深理解。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 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 第一章 反比例函数单元测试A(含答案)

第一章反比例函数(A卷)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反比例函数 4 y x =-的图象大致是() 2.如果函数y=kx-2(k≠0)的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那么函数 k y x =的图象一定在 A.第一、二象限 B.第三、四象限 C.第一、三象限 D.第二、四象限 3. 如图,某个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P,则它的解析式为() A. 1 (0) y x x => B. 1 (0) y x x =-> C. 1 (0) y x x =< D. 1 (0) y x x =-> 4. 某村的粮食总产量为a(a为常数)吨,设该村的人均粮食产量为y 吨,人口数为x,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的大致图像应为() 5. 如果反比例函数 22 k k y x + =的图像经过点(2,3),那么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 A.(-2,3) B.(3,2) C.(3,-2) D.(-3,2) 二、填空题 6.已知点(1,-2)在反比例函数 k y x =的图象上,则k= . 7.一个图象不经过第二、四象限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8.已知反比例函数 k y x ,补充一个条件:后,使得在该函数的图象所在象限 内,y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9.近视眼镜的度数y与镜片焦距x(米)成反比例.已知400度近视眼镜镜片的焦距为0.25米,则眼镜度数y与镜片焦距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10.如图,函数y=-kx(k≠0)与y=-1 x 的图像交于A、B两点.过点 A作AC垂直于y轴,垂足为C,则△BOC的面积为. 三、解答题(共50分) 11.(8分) 一定质量的氧气,其密度ρ(kg/m,)是它的体积v (m,)的反比例函数.当V=10m3 时甲=1.43kg/m. (1)求ρ与v的函数关系式;(2)求当V=2m3时,氧气的密度. 12.(8分)已知圆柱的侧面积是6πm2,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x(cm),高为ycm ). (1)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2)完成下列表格: (3)在所给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y关于x的函数图像.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反比例函数(教案)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26.1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中,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生活实际,并确定其解析式. 【情感态度】 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体验函数是描述变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难点】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次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速度v和时间t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式表示? 【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交流,予以回答.教师应关注学生能否正确理解路程一定时,运行时间与运行速度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否正确列出函数关系式,对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应及时予以指导.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问题1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 m2的长方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 (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你能确定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问题2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 68 ×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人口 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则S与n的关系式如何?说说你的理由. 思考观察你列出的三个函数关系式,它们有何特征,不妨说说看看. 【教学说明】学生相互交流,探寻三个问题中的三个函数关系式,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三个函数的特征,找出其共性,引入新知. 反比例函数:形如y =k x (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 y是x的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综合检测题A

数学:第17章反比例函数综合检测题 A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n 亠5 1、 反比例函数 y = -------- 图象经过点(2, 3),则n 的值是( ). x A 、一 2 B 、一 1 C 、0 D 、1 k 2、 若反比例函数y =—( k 丰0)的图象经过点(一1,2),则这个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点 ( ) . x 1 1 A 、(2,- 1) B 、(一 一,2) C 、(- 2,- 1) D 、(一,2) 2 2 3、 (08双柏县)已知甲、乙两地相距 s (km ),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则汽车行驶的 时间 t (h )与行驶速度v (km/h )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 ) k 5、一次函数y = kx — k ,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那么反比例函数 y = 满足( ). x C 、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 D 、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 6、如图,点P 是x 轴正半轴上一个动点,过点 P 作x 轴的垂 1 线PQ 交双曲线y = 于点Q ,连结OQ ,点P 沿x 轴正方向运动时, x Rt A QOP 的面积( ).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C 、保持不变 D 、无法确定 7、在一个可以改变容积的密闭容器内,装有一定质量 m 的某种气体,当改变容积 V 时,气体的密度p 也随之改变. P 与V 在一定范围内满足p =―,它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该 V 气体的质量m 为( ). A 、1.4kg B 、5kg C 、6.4kg D 、7kg 8、若 A (— 3, yj , B (— 2, y 2), C (— 1, yj 三点都在函数 y 2, y 的大小关系是( ). A 、y 1 > y 2> y 3 B 、y 1 < y 2< y C 、y 1 = y 2= y 3 D 、y 1< y 3< y 2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 ). D 、无法确定 A 、当 x >0 时,y >0 B 、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1 y =—-的图象上,贝U y 1, x 4、若y 与x 成正比例,x 与z 成反比例,则 y 与z 之间的关系是(

第26章-反比例函数练习题

y 第26章反比例函数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函数中,y是x反比例函数的是() A、1 2+ =x y B、 2 2 x y=C、 x y 5 1 =D、x y= 2 2、已知圆柱侧面积是100πcm2,底面半径为r(cm2),高线长为h(cm),则h关于r的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 3、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y x,,其面积为2,则y与x之间的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为() 4、已知反比例函数)0 (< =k x k y的图像上有两点A(1x,1y),B(2x,2y),且2 1 x x<,则 2 1 y y-的值是() A 正数 B 负数 C 非正数 D 不能确定 5、函数a ax y- =与 x a y=(a≠0)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6、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a,b),则它的图像一定也经过( ) A (-a,-b) B (a,-b) C(-a,b)D (0,0) 7、若点(3,4)是反比例函数 x m m y 1 2 2- + =的图象上一点,则此函数图象必须经过点(). A(2,6)B(2,-6) C(4,-3)D(3,-4) 8、在同一直角坐标平面内,如果直线x k y 1 =与双曲线 x k y2 =没有交点,那么 1 k和 2 k的关系一定是( ) A、 1 k<0, 2 k>0?B、 1 k>0, 2 k<0 C、 1 k, 2 k同号?D、 1 k, 2 k异号 9、如右图,直线l和双曲线)0 (> =k x k y交于A、B两点,P是线段AB上的点(不与A、 B重合),过点A、B、P分别向x轴作垂线,垂足分别是C、D、E,连接OA、OB、OP, 设△AOC面积是S1、△BOD面积是S2、△POE面积是S3、则( ) A. S1<S2<S3 B. S1>S2>S3C. S1=S2>S3D. S1=S2

反比例函数单元检测附答案

反比例函数单元检测附答案一、选择题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在第一象限,BA⊥x轴于点A,反比例函数y=k x (x>0) 的图象与线段AB相交于点C,且C是线段AB的中点,若△OAB的面积为3,则k的值为() A.1 3 B.1 C.2 D.3 【答案】D 【解析】【分析】 连接OC,如图,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S△AOC=1 2 S△OAB= 3 2 ,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 几何意义得到1 2 |k|= 3 2 ,然后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确定k的值. 【详解】 连接OC,如图, ∵BA⊥x轴于点A,C是线段AB的中点, ∴S△AOC=1 2 S△OAB= 3 2 , 而S△AOC=1 2 |k|, ∴1 2 |k|= 3 2 , 而k>0,∴k=3. 故选:D.

此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在反比例函数y= k x 图象中任取一点,过这一个点向x 轴和y 轴分别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是定值|k|. 2.已知点A (﹣2,y 1),B (a ,y 2),C (3,y 3)都在反比例函数4 y x =的图象上,且﹣2<a <0,则( ) A .y 1<y 2<y 3 B .y 3<y 2<y 1 C .y 3<y 1<y 2 D .y 2<y 1<y 3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k >0,在图象的每一支上,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双曲线在第一三象限,逐一分析即可. 【详解】 ∵反比例函数y= 4 x 中的k=4>0, ∴在图象的每一支上,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双曲线在第一三象限, ∵-2<a <0, ∴0>y 1>y 2, ∵C (3,y 3)在第一象限, ∴y 3>0, ∴213y y y <<,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熟练地应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ABC ?的面积为2,边BC 的长为x ,边BC 上的高为y ,则y 与x 的变化规律用图象表示大致是( ) A . B . C . D . 【答案】A

人教版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教案全章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难点 1.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2.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难点的突破方法: (1)在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时,可适当复习一下第11章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等相关知识,这样以旧带新,相互对比,能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 (2)注意引导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看形式x k y =,等号左边是函数y ,等号右边是一个分式,自变量x 在分母上,且x 的指数是1,分子是不为0的常数k ;看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由于x 在分母上,故取x ≠0的一切实数;看函数y 的取值范围,因为k ≠0,且x ≠0,所以函数值y 也不可能为0。讲解时可对照正比例函数y =kx (k ≠0),比较二者解析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x k y =(k ≠0)还可以写成1-=kx y (k ≠0)或xy =k (k ≠0)的形式 三、课堂引入 1、回忆一下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 2、体育课上,老师测试了百米赛跑,那么,时间与平均速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3、阅读书P2思考题 四、例习题分析 例1.P3 分析:因为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所以先设x k y = ,再把x =2和y =6代入上式求出常数k ,即利用了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 例1.(补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x y = (2)x y 2-= (3)xy =21 (4)25+=x y (5)x y 23-= (6)31+=x y (7)y =x -4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关键看上面各式能否改写成x k y = (k 为常数,k ≠0)的形式,这里(1)、(7)是整式,(4)的分母不是只单独含x ,(6)改写后是x x y 31+=,分子不是常数,只有(2)、(3)、(5)能写成定义的形式 例2.(补充)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23)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1章《反比例函数》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1章《反比例函数》单元测试题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座位: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 1.下列函数:①y=x﹣2,②y=,③y=x﹣1,④y=,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个数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2.若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经过(2,3),则k的值为()A.5B.﹣5C.6D.﹣6 3.若函数y=(2m﹣1)x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是() A.﹣1或1B.小于的任意实数 C.﹣1D.1 4.已知反比例函数y=2x﹣1,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点(﹣2,﹣1)在它的图象上 B.y随x的增大而减小 C.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D.若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5.若点A(﹣2020,y1)、B(2021,y2)都在双曲线上,且y1>y2,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0B.a>0C.D. 6.若ab>0,则一次函数y=ax﹣b与反比例函数y=在同一坐标系数中的大致图象是() A.B.

C.D. 7.如图,已知A为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一点,过点A作AB⊥y轴,垂足为B.若△OAB的面积为1,则k的值为() A.2B.﹣2C.4D.﹣4 8.电路上在电压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电流I(A)与电阻R(Ω)成反比例关系,I与R的函数图象如图,I关于R函数解析式是() A.B.C.D. 9.如图,正比例函数y=a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其中点A 的横坐标为2,则不等式ax<的解集为()

A.x<﹣2或x>2B.x<﹣2或0<x<2 C.﹣2<x<0或0<x<﹣2D.﹣2<x<0或x>2 10.如图,△DEF的三个顶点分别在反比例函数xy=n与xy=m(x>0,m>n>0)的图象上,若DB⊥x轴于B点,FE⊥x轴于C点,若B为OC的中点,△DEF的面积为2,则m,n的关系式是() A.m﹣n=8B.m+n=8C.2m﹣n=8D.2m+n=3 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18分) 11.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A(﹣3,4)和点B(2,a)两点,则a=.12.已知点A(2,3)在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上,当x>﹣2时,则y的取值范围是. 13.课本上,在画图象之前,通过讨论函数表达式中x,y的符号特征以及取值范围,猜想出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据此经验,猜想函数的图象在第象限.14.如果正比例函数y=ax(a≠0)与反比例函数y=(b≠0)的图象有两个交点,其中一个交点的坐标为(﹣3,﹣2)那么另一个交点的坐标为. 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BA⊥y轴于点A,BC⊥x轴于点C,函数y=(x>0)的图象分别交BA,BC于点D,E,当AD:BD=1:4且△BDE的面积为3.6时,则k 的值是. 16.如图,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有点P1,P2,P3,P4,…,P n(n为正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17.1.2反比例的图象和性质》第一课时 说课稿 '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第二节《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 本节课是全章的核心,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让学生结合实例,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等手段经历画图、观察、猜想、思考、归纳等数学活动,并初步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特征,逐步明确反比例函数的直观形象,为学生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提供思维活动的空间,也为以后二次函数以及其它函数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结合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分析,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技能 1.会用描点的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数学思考 通过观察反比例函数图象,分析、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归纳及概括的能力。 ~ 解决问题 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探究其性质。

情感态度 在自主探究反比例函数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采用问题教学法和对比教学法,经过“创设情境——类比联想——探索比较——运用新知——归纳总结” 的学习活动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 本堂课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经历动手操作——探究交流——总结规律的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安排了六个环节的教学活动: (一)、活动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问题: 一次函数y=6x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反比例函数6 的图象会是什么形状呢 y x 请大家猜猜看,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画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复习画一次函数图象的知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为学习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奠定基础。 (二)、活动2:类比联想,探究交流 !

九年级反比例函数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反比例函数综合检测题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反比例函数y = x n 5 图象经过点(2,3),则n 的值是( ). A 、-2 B 、-1 C 、0 D 、1 2、若反比例函数y =x k (k ≠0)的图象经过点(-1,2),则这个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点( ). A 、(2,-1) B 、(- 21,2) C 、(-2,-1) D 、(2 1 ,2) 3、(08双柏县)已知甲、乙两地相距s (km ),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则汽车行驶的 时间t (h )与行驶速度v (km/h )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 ) 4、若y 与x 成正比例,x 与z 成反比例,则 y 与z 之间的关系是( )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 D 、无法确定 5、一次函数y =kx -k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那么反比例函数y = x k 满足( ). A 、当x >0时,y >0 B 、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C 、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 D 、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 6、如图,点P 是x 轴正半轴上一个动点,过点P 作x 轴的垂 线PQ 交双曲线y = x 1 于点Q ,连结OQ ,点P 沿x 轴正方向运动时, Rt △QOP 的面积( ).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C 、保持不变 D 、无法确定 7、在一个可以改变容积的密闭容器内,装有一定质量 m 的某种气体,当改变容积V 时,气体的密度ρ也随之改变. ρ与V 在一定范围内满足ρ= V m ,它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该 气体的质量m 为( ). A 、1.4kg B 、5kg C 、6.4kg D 、7kg 8、若A (-3,y 1),B (-2,y 2),C (-1,y 3)三点都在函数y =- x 1 的图象上,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 ). A 、y 1>y 2>y 3 B 、y 1<y 2<y 3 C 、y 1=y 2=y 3 D 、y 1<y 3<y 2 A . B . C . .

【完整升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反比例函数 教案

(此文档为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学内容:1.1反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1.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进而识别其中的反比例函数. 2. 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3. 能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通过探索现实生活中数量间的反比例关系,体 会和认识反比例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特定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辩证关系和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点. 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例1涉及较多的《科学》学科的知识,学生理解问题时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类比 启发 教学辅助:多媒体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探究问题 汽车从南京出发开往上海(全程约300km ),全程所用时间t ()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和n 的值。 (3)y 与x+1成反比例,当x =2时,y =-1,求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4) 已知y 与x-2成反比例,并且当x =3时,y =2.求x =1.5时y 的值. (5)如果是的反比例函数,是的反比例函数,那么是的( ) A .反比例函数 B .正比例函数 C .一次函数 D .反比例或正比例函数 三、练习:P21 1——4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另见练习卷 板书设计: 例1 例2 例2 解: 解: 解 练习 练习 随着速度的变化,全程所用时间发生怎样的变化? 情境1: 当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什么关系?(s =vt ) 当一个长方形面积一定时,长与宽成什么关系? [备注] 这个情境是学生熟悉的例子,当中的关系式学生都列得出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合作、交流,最终让学生讨论出:当两个量的积是一个定值时,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如xy =m (m 为一个定值),则x 与y 成反比例。 这一情境为后面学习反比例函数概念作铺垫。 情境2: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单元检测卷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单元检测卷 1.如果双曲线经过点(2,-1),那么m=; 2.己知反比例函数(x >0),y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m的取值范围是.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kx-k与(k≠0)的图像大致是() 4.如果变阻器两端电压不变,那么通过变阻器的电流y与电阻x的函数关系图像大致是() 5.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相交于A、B两点, (1)利用图中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 (2)根据图像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小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 ^

6.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一次函数y=kx+4的图像相交于P、Q两点,并且P点的纵坐标是6. (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POQ的面积. ~ 7.给出下列函数:(1)y=2x; (2)y=-2x+1; (3)y=(x>0) (4)y=x2(x<-1)其中,y随x增大而减小的函数是() ; A.(1)、(2)B.(1)、(3) C.(2)、(4) D.(2)、(3)、(4) 8.设双曲线y=与直线y=-x+1相交于点A、B,O 为坐标原点,则∠AOB是()A.锐角B.直角C.钝角D.锐角或钝角 9.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6-x与函数y=(x>0)的图像相交于点A、B,设点A 的坐标为(x1,,y1),那么长为x1,宽为y1的矩形面积和周长分别为( ) A.4,12 B.8,12 C.4,6 D.8,6

10.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某物体承受的压强p(Pa) 是它的受力面积S(m2)的反比例函数,其图像如图所示。 (1)求p与S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当S=时,物体承受的压强p。 @ , 11.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B = CD,AD//BC,AD = 2,BC = 4,.如果P是 BC上一点,Q是AP上一点,且. ⑴求证:⊿ABP ∽⊿DQA; ⑵当点P在BC上移动时,线段DQ的长度也随之变化,设PA = x,DQ = 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x的取值范围. (

反比例函数单元测试

反比例函数单元测试 一、精心选一选,想信你一定能选对! 1.下列函数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的为( ) (A ) 12+=x y (B ) 2 2x y = (C ) x y 51= (D ) x y =2 2.反比例函数y= 2 x 的图象位于( ) A .第一、二象限 B .第一、三象限 C .第二、三象限 D .第二、四象限 3.已知y 与x 成正比例,z 与y 成反比例,那么z 与x 之间的关系是(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有可能成正比例,也有可能成反比例 D 无法确定 4.已知矩形的面积为10,则它的长y 与宽x 之间的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为( ) 5.某闭合电路中,电源电压为定值,电流I (A )与电阻R (Ω)成反比例,如图(第2页)所表示的是该电路中电流I 与电阻R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则用电阻R 表示电流I?的函数解析式为( ). A .I= 6R B .I=-6R C .I=3R D .I=2 R 6.已知点(3,1)是双曲线y=k x (k ≠0)上一点,则下列各点中在该图象上的点是( ). A .(13,-9) B .(3,1) C .(-1,3) D .(6,-12) 7.函数y=1 x 与函数y=x 的图象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交点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0个 8.若函数y=(m+2)|m|-3是反比例函数,则m 的值是( ). A .2 B .-2 C .±2 D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第4题) (第9题) 9.已知关于x 的函数y=k (x+1)和y=-k x (k ≠0)它们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是(? ).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26.1.1《反比例函数》教案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26.1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难点)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重点)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重点) 一、情境导入 1.京广高铁全程为2298km ,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 (单位:km/h)与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 (单位:h)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2.冷冻一个物体,使它的温度从20℃下降到零下100℃,每分钟平均变化的温度T (单位:℃)与冷冻时间t (单位:min)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问题:这些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类型一】 反比例函数的识别 下列函数中:①y =32x ;②3xy =1;③y =1-2x ;④y =x 2 .反比例函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解析:①y =32x 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②3xy =1可化为y =13x ,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③y =1-2x 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④y =x 2 是正比例函数,错误.故选C.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首先要看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反比例关系,

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去判断,其形式为y =k x (k 为常数,k ≠0),y =kx -1(k 为常数,k ≠0)或xy =k (k 为常数,k ≠0).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 【类型二】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确定字母的值 已知函数y =(2m 2+m -1)x 2m 2+3m -3是反比例函数,求m 的值. 解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得 2m 2+3m -3=-1,2m 2+m -1≠0,然后求解即可. 解:∵y =(2m 2+m -1)x 2m 2+3m -3 是反比例函数,∴? ????2m 2+3m -3=-1,2m 2+m -1≠0,解得m =-2. 方法总结:反比例函数也可以写成y =kx -1(k ≠0)的形式,注意x 的次数为-1,系数不等于0.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3题 探究点二: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类型一】 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已知变量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2时,y =-6.求: (1)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当y =2时,x 的值. 解析:(1)由题意中变量y 与x 成反比例,设出函数的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进行求解.(2)代入求得的函数解析式,解得x 的值即可. 解:(1)∵变量y 与x 成反比例,∴设y =k x (k ≠0),∵当x =2时,y =-6,∴k =2×(-6)=-12,∴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是y =-12x ; (2)当y =2时,y =-12x =2,解得x =-6. 方法总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时要注意:①设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反比例 函数解析式,形如y =k x (k 为常数,k ≠0);②将已知条件(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代入解析式,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③解方程,求出待定系数;④写出解析式.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8题 【类型二】 解决与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有关的问题 已知y =y 1+y 2,y 1与(x -1)成正比例,y 2与(x +1)成反比例,当x =0时,y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