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垃圾的处理教案说课反思

垃圾的处理教案说课反思

垃圾的处理教案说课反思
垃圾的处理教案说课反思

《垃圾的处理》说课稿

麦地完小葛良均

一、说教材

《垃圾的处理》是九年义务六年级科学教科书(科教版)下册的第四单元第二课。这是一篇与我们小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课,主要让小学生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垃圾,垃圾可分为哪几类,分类后该怎样处理,如何尽可能地减少垃圾的排放和污染。让小学生明白环保小卫士从我做起的到道理。根据六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以及新课程理念提出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目的。

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你们所见到的垃圾有哪些。

2、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初步写出生活中你对垃圾的处理方法。

3 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总结出垃圾的分类,并谈谈怎样尽可能第减少垃圾的污染,提高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

4.预设目标:让学生了解垃圾对我们的危害。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关注。

教学难点:如何对垃圾进行处理。

教具: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矿泉水瓶、透明杯子一个、小石子半杯、洗净的细沙半杯、浸过墨水的纸团两个等。

二.说教法

1.激趣引入法

在这次的实践活动中,我只充当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自主调查。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用多媒体图画再现情境,用语言描绘多媒体情境,唤

起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学习的目的。

2、实验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要重视学生个人的观点和行为,强调让学生亲历亲为自己动手去做,自主选择,独立完成。所以我们教师应尽可能把课堂的大部分空间还给学生。

《垃圾的处理》教学设计

麦地完小葛良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过程和方法:通过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观察分析简单填埋垃圾的危害,从而考虑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器材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和沙、纸巾或废纸、墨水、塑料瓶(瓶盖上打一些小孔)。

2、现代清洁垃圾填埋场构造图。

3.、填埋场垃圾处理过程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几张露天堆放垃圾的照片,引导讨论:生活中的垃圾如果露

天堆放会造成什么问题?

2、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讲解:人们通常用挖坑填埋的方法处理垃圾。出示垃圾填埋场图。

二、简单垃圾填埋的研究

1、教师讲解: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简单垃圾填埋。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2 页的内容,分析填埋模拟实验:

(1)这个实验模拟的是什么?

(2)实验的各个部分分别代表了什么?

3、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并注意仔细观察,描述其现象。

4、汇报交流: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如果是真正的垃圾处理场,还会对周围的环境带来哪些危害?

三、探索减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场

1、为了有效地防止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我们能设计一个更好的垃圾填埋场吗?

2、学生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把垃圾和环境隔离起来。

3、分小组尝试设计,记录设计的重点。

4、汇报交流各小组的设计,大家评价。

5、观察真正的垃圾填埋场的构造图,分析它是怎么防止垃圾污染环境的。

6、这样的垃圾填埋场就永远安全了吗?能在上面种植庄稼、建造房屋吗?

四、垃圾焚烧的分析

1、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处理垃圾呢?

2、提出焚烧垃圾的方法,分析其优点和缺点。

3、提出思考,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更有效的办法呢?

五、课堂小结:

整理目前垃圾处理的方法及其利弊,记录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办法。垃圾的处理来自费尔教育。

《垃圾的处理》教学反思

麦地完小葛良均

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减少垃圾的危害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在学这节课的过程中,我没有像以往的教学那样自己在那里讲,学生听,而是采取让学生自学的办法去学习这节课。在自学之前,我先讲了自学目标,自学完成之后,将采取男女生抢答比赛的方法来巩固这节课所学内容。

带着比赛的任务,学生们开始分小组自学讨论垃圾的处理方法等知识。原以为纪律肯定不如以前我讲课的时候好,没想到学生们比以前听课的时候纪律要好的多,许多以前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也都在小组内积极寻找问题答案,交谈自己的意见。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原以为他们没有了管制,会更加乱,看来以后我要多采用这种方式让所有的学生们都融入到学习当中去。在学生们的自学过程中,我适时的补充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看到学生们认真的作者笔记,我忽然觉得学生们真的很可爱,有一种想笑的冲动。这也是当老师的乐趣所在吧。

自学时间结束了,开始了紧张的男女生抢答阶段,我每出一道题目,都会叫一男一女学生起来抢答,谁举手快谁回答问题。以前也曾经采用过这种方式来回答问题,每次都是毫无悬念的女生赢,这次为了提高男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在男女生举手都h差不多快的时候,我先让男生回答,这样,在激烈的抢答问题过程中,有许多知识学生们不知不觉的就都掌握住了。由于我是随机抽的学生,男女生抢答激烈而有序,比回答问题,比纪律,基本上把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提问了一遍,有的知识点学生们总结的都比哦我备课的时候总结的全面。常见的垃圾处理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城市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农村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垃圾处理后的分类,垃圾有哪些分类,垃圾进入垃圾处理厂后的流程等等,这些大部分同学都能当堂掌握,连一些学习比较落后的学困生也能说个八九不离十。

在他们掌握的知识基础上,我知道学生们用理解方法去记忆,学会做笔记,哪些是重点记忆,哪些只需要掌握等等。

在比赛结束后,我惊奇的发现,二班的男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要高于女生,于是我趁热打铁,大夸男生,让男生的自信心提了上来,同时鼓励女生不要气馁,下节课继续。在双重激励下,这节课所学内容的效率出奇的高,在二班实验成功之后,我又在其他的班级继续进行,结果证明,这一学习方法要比以往的学习效率要好,看来在讲课过程中,要经常换一下授课方式,提高学生们上课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课堂听课效率,达到预期的目的。

《10的认识》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本

《10的认识》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本 一、教学背景 1、面对学生: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1课时 4、课前准备: 《10的认识》的教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认识10以内的数,是小学生开始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在这一阶段给学生打好基础,对以后学习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面: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 、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三、教材分析:

⑴内容分析:教材首先通过数主题画中的人和物抽象出数字10;然后初步认识印刷体数字10;接着通过摆红花,拨珠子等实际操作,从而理解10的基数含义,再通过认直尺、数点子等活动认识10以内的各数的大小顺序;在此基础上,要学生通过摆小捧掌握10的组成;最后才安排写数字10。这样的编排,从具体到抽象,加强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符合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弱,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由于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经验,学起来并不是很难。学生能正确规范地书写各个数字,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书写打下良好基础,直接影响今后书面表达的质量。但入学的儿童对数学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手指也不够灵活,拐弯不够圆滑,要写得整齐匀称有一定难度;而10的组成则是10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正确、熟练地掌握10的写法和10组成,同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在动口动手的教学活动中发现知识和获得知识。 ⑵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小学生只有6、7岁,天真活泼,以形象思维为主,能够识别物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式来体验、认识、探究、学习并使用数学 〔3〕教情分析: 本人参加工作12年,新旧教材都接触过,对教材知识点的整体把握细腻,非常深入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教学目标:

说课反思总结

说课反思与总结 “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如今已遍及全国各个角落。按照学校要求,我在这次汇报课中采用了“说课”这种形式。实践表明,“说课”活动所产生的教学效果颇佳。它大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全面地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科研型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我就我第一次的说课活动进行自我反思与总结。 2月22日得知今年汇报课将采用一种新的形式—“说课”,我很忐忑,更多的是困惑。困惑的是对于“说课”这一新的教学活动了解太少,不知从何处开始准备。幸运的是,高一年级部为我们青年教师进行了专门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在这次培训中我了解了:“说课”不仅要说所教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说出怎样教和教法的理论依据。“说课”可以是一种以教师为对象,在备课和上课之间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说课“活动对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说课”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陈述。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说教材说学生,说出本课或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学生情况;二是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说出适用于本课或本单元的教学方法,说出在本课或本单元中要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习兴趣等;三是说教学过程,说出自己的教学思路及理论依据,课堂结构板书等。 在与本组将上汇报课的同仁交流过后,我们按照活动要求选择了不同课型及教学内容。确定了教学内容,我着手准备“说课”材料。首先是熟悉教材,仔细研究教参及课程标准,了解重难点,树立教学目标,充分备课。接着就开始写说课稿,初稿比较粗糙,我花了一些时间修改,之后在我指导老师汪晓菡老师和前指导老师程基本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又做了两次修改。他们对我的指导非常的细致,用心,让我受益颇丰。不仅给我指出了“说教学方法”这部分存在的问题,而且小到用词的准确性,都给我做出了纠正。我认为这个准备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 3月26日,我在本组说课,第一次“说课”有些紧张,存在着很多不足。课后集中评课,大家也给了我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让我意识到了不足所在。之后我进行了自我反思与总结,主要有以下的缺点,有待改进。第一,语速偏快。应做到快慢结合,体现说课的特色。第二,在各个步骤的衔接上过渡不自然。应注意衔接、过渡。第三,说教法学法的不足。只侧重说教师教法,未体现学生学法。第四,说教学过程中,step5的活动设计过多,实际教学中很难达到预设目的。应该做出适当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

夸夸我的同学教学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5、夸夸我的同学》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夸夸我的同学》。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来看,独生子女家庭已经成为社会主流,他们从小受到家人宠爱,过分的夸奖,使得他们不懂得客观的看待自己和他人。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我们的学生都是出生在90年代的孩子,他们自小都是家中的小太阳,是家庭的中心。因而,他们无法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优点长处,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好。同时三年级的孩子的自我意识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如果引导不当就会导致他们不能正确分析现状,准确判断,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多角度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别人。教学难点是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别人。 设计思路 本单元是在一二年级关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深入探究,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自我和他人,引导学生全方位的认识自己和他人,学会尊重别人,做到心中有他人。“夸夸我的同学”是本单元第二课,在第一课“说说我自己”的基础上延伸发展,通过让学生发现欣赏他人的优点长处,学会多角度的欣赏他人,尊重他人。为了突破重难点,在设计教学时,我以“生活——课堂——生活”为主线,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采取互动式教学策略,创设情境,使课堂回归学生的实际生活。课前我深入学生了解他们对自我和同学的评价,课内以游戏为凭借引导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自主体验探究的能力,尽量多的让学生感受欣赏、尊重别人和被别人欣赏、尊重中的愉悦,从而学会真诚待人,尊重他人。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从欣赏、尊重别人和被别人欣赏、尊重中,感受到愉悦。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体验、交流同学相处的小故事让学生充分感受与同学的友爱之情,学会真诚待人,尊重他人。 知识与技能: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会欣赏和尊重别人。 教学重点 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别人。 教学难点 学会发现欣赏他人优点的方法,感受与同学的友爱之情,学会真诚待人,尊重他人。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各个活动的要求,优点卡。 学生准备:收集同学的优点长处,回忆同学帮助自己,关心自己的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3页内容,话题为“竖起大拇指”。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24页内容,话题为“她为什么受欢迎”。

10的认识教案与反思

《10的认识》说课: 刘艳 说教学分析: 1、说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第64、65页,练习九13题。 2、说教材位置:10的认识的编排是:先显示一幅主体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本节课内容是本单元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课重点是全面掌握10的组成,依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认知规律,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设计本节课: (1)联系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本是知识的载体,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教材是外在的,教师只有把教材加工成学生可以感受到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才变得生动有味。因此,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扩大了教材的范围,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猜一猜、讲0和9的故事、做拍手游戏、找朋友、贴人、用展台进行直观演示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10,建立初步的数感。 (2)以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于学习的程度。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特别是10的认识这一内容,大多数学生在幼儿园或在家里已接触过。因此,我在教学中,不是让学生被动汲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时间、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体现知识形成过程,体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小组合作摆小棒、贴人游戏等。 (3)引导学生感受到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习完用10根小棒摆一个图形后,问学生: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与10有关的奇妙的事很多,你能用动作或一句话表示出来吗?教完10的认识后,我安排了一个“课中操十个手指”活动,一来让孩子

说课反思总结

说课反思与总结 “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如今已遍及全国各个角落。按照学校要求,我在这次汇报课中采用了“说课”这种形式。实践表明,“说课”活动所产生的教学效果颇佳。它大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全面地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科研型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我就我第一次的说课活动进行自我反思与总结。 2月22日得知今年汇报课将采用一种新的形式—“说课”,我很忐忑,更多的是困惑。困惑的是对于“说课”这一新的教学活动了解太少,不知从何处开始准备。幸运的是,高一年级部为我们青年教师进行了专门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在这次培训中我了解了:“说课”不仅要说所教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说出怎样教和教法的理论依据。“说课”可以是一种以教师为对象,在备课和上课之间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说课“活动对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说课”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陈述。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说教材说学生,说出本课或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学生情况;二是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说出适用于本课或本单元的教学方法,说出在本课或本单元中要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习兴趣等;三是说教学过程,说出自己的教学思路及理论依据,课堂结构板书等。 在与本组将上汇报课的同仁交流过后,我们按照活动要求选择了不同课型及教学内容。确定了教学内容,我着手准备“说课”材料。首先是熟悉教材,仔细研究教参及课程标准,了解重难点,树立教学目标,充分备课。接着就开始写说课稿,初稿比较粗糙,我花了一些时间修改,之后在我指导老师汪晓菡老师和前指导老师程基本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又做了两次修改。他们对我的指导非常的细致,用心,让我受益颇丰。不仅给我指出了“说教学方法”这部分存在的问题,而且小到用词的准确性,都给我做出了纠正。我认为这个准备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 3月26日,我在本组说课,第一次“说课”有些紧张,存在着很多不足。课后集中评课,大家也给了我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让我意识到了不足所在。之后我进行了自我反思与总结,主要有以下的缺点,有待改进。第一,语速偏快。应做到快慢结合,体现说课的特色。第二,在各个步骤的衔接上过渡不自然。应注意衔接、过渡。第三,说教法学法的不足。只侧重说教师教法,未体现学生学法。第四,说教学过程中,step5的活动设计过多,实际教学中很难达到预设目的。应该做出适当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

说课反思对说课的一些感想

说课反思——对说课的一些感想 高一A组郑斌很荣幸参加了这次龙岗区组织的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从事教师职业已经第三年,但我还是第一次参加说课比赛,对于说课的流程及要点,都不是十分了解。为了准备这次说课,我查阅大量资料,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通过不断学习,终于对说课这种形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我后来的说课比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六节的“超重和失重”。它是高一物理教材中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内容,也是后面圆周运动章节中有关卫星运动时卫星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过程中的应用规律分析现象的典型实例。学生学好这一节课意义不仅在于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物理学习的方法,增强自信心,为整个高中物理学习开一个好头。 高一学生在前几章的学习中知道了研究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本章又初步掌握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也学习了常见的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问题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他们好奇心胜,求知欲强,学习物理兴趣浓厚,学习热情高涨,这些都是学习本节课的有利条件。但是学生毕竟学习物理时间不长,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对现有知识的运用不熟练,尤其就本节而言:日常生活中对“重”的理解与超重和失重中的“重”的理解发生混淆。这是他们学习本节课的不利因素。 针对学生的上述特点,在说课时强调了这节课时采取教师引导与学生活动相结合,观察演示实验与分析过程并举的方法,这样使得教材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落到实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方法、原理等有所了解和体验,从而逐步发展他们主动地、创造性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个教学主体的作用。 十分钟的说课时间显的如此的短暂,但由于准备还算充分,最后完成了所有准备内容的讲解。 经过这次的说课比赛,对于我的教学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让我对说课这种形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此有领悟到一些经验,也总结到一些教训,对于我以后的成长道路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在这次说课中我主要有以下一些体会: 1、说课的处理还是要根据说课的步骤做,这样的话讲起来不乱,听起来也容易接受。

分子与原子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阅读:图3-6,图3-7。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那么,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有什么特点呢? 二、分子的特征: 视频播放:分子的大小。(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一一分子的大小)。 小比喻:1滴水(以20滴为1ml计)中分子的个数,如果让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要数大约3万年。 总结: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师生合作[活动与探究]知识准备: ①向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 察溶液的颜色。 加油站:浓氨水能使酚酞 溶液变红色。 ②如图3-8所示进行实 验思考: ①为什么烧杯A变红色,而烧杯B不变 色? 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视频播放:分子的运动。(国家基础教育 资源网一一分子的运动)。 总结: 2、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着。分子运动的 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追问: ⑴、物体为什么存在热胀冷缩的现象?⑵、气体物质为什么容易被压缩? [补充实验] 把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 小结: 3、分子之间有间隔 烧杯 A 烧杯 B 现象 分析 观看视频和图片,增加直 观感受,形成分子和原子 的观点。 思考: 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为什么人们却看不见分子? 2、为什么1滴水中含有这么多水分子? 分析原因,发表观点。 归纳总结,获得结论。 想一想: 分子的运动速度与何种因 素有关? 观看视频 小组探究,观察现象,

跟踪练习: 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① 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 ② 物质为何有固、液、气三种状态变 化? 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 比在 阴凉、背风处易于晾干? 过渡:大家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 构成的,那么,分子与原子之间存在着什 么关系? 三、分子与原子的关系 观察下列分子模型图: H 氮分了 (HJ 1、 水蒸发的过程中,水 分子并 没有变化,只是分 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所 以,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没 有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 隔发生了改变。 2、 在水分子电解的过 程中,反 应前是水分子, 而反应后是氢分 子和氧分 子。 氢气和氯气反应时,反应 前是氢分子和氯分子,反 应后是氯化氢分子。所以,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 变 了,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 子。 3、 在上述反应后,水 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氢 气和氯气的性质也不能保 持。 因此,分子是保持物质化 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猜想: “ 1 + 1等于不等于 2”,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 现 象? 积极发言,展示自我。 结论: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四、化学变化中的分子和原子 解释:思考讨论: “分子与原子间有什么关系? 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观看水分解、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 的图片。 讨论: 1、 从分子的角度看,水蒸发与水的分解 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2、 在水分解反应;氢气在氯气燃烧生成 氯化氢过程中,分子和原子发生变化 了吗? 水分子 氧分子

幼儿园老师如何上说课含反思

幼儿园老师如何上说课含反思 幼儿园老师如何上说课含反思适用于幼儿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师通过对教育目标本身的分析,表述具体课题的活动设想及其理论依据,快来看看幼儿园老师如何上说课含反思教案吧。 一、什么是说课关于说课,网上有不少的资料,但对其内涵没有统一的界定。提供以下几种说法,帮助大家对说课建立初步的印象。 1、说课是教师通过对教育目标本身的分析,表述具体课题的活动设想及其理论依据。通俗的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说课以说为主,是教师对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说明,是一种口头叙述为主的教案分析。 2、说课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它要求教师以教育理论、教学大纲、教材为依据,针对某一课题的自身特点,结合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口头表述该课题教学的具体设想、设计及其理论依据。 3、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基础上,于授课之前面对领导、同行或评委主要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课题的活动设想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具体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也是督促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教育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还是评估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二、说课与授课的异同说课与授课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处。其相同点在于二者都是同一活动的教材。 不同处在于: 第一,目的不同。授课的目的是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幼儿的理解,进而培养能力,进行思品教育,即使幼儿会学;说课的目的则是向听者介绍一次活动的活动设想,使听者听懂。 第二,内容不同。授课的主要内容在于让幼儿理解哪些内容,怎么教。说课则不仅要讲清上述的主要内容,而且要讲清为什么这样做。 第三,对象不同。授课的对象是幼儿。说课的对象是领导、同行或专家、评委。第四,方法不同。授课是教师与幼儿的双边活动,说课则是以教师自己的解说为主。 三、说课的意义

1年级数学上册《6~10的认识》教学反思3篇.doc

一年级数学上册《6~10的认识》教学反思3篇 【教学反思】 6-10的数学的组成是学生在学生了2-5的数的组成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学会通过操作学习数的分解和组成,下面给大家分享《6~10的认识》教学反思,一起来看看吧! 《6~10的认识》教学反思1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始,我通过愉快的情景启发学生初步认识6-10各数。在导入部分,选用了小朋友喜欢的数字人物,并用课件一一的出现,有前面认识过的0—5,还有今天认识的6—10。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到数的顺序。 然后,出示主题图:在数数的时候,指导学生有序的数:可以按上下数;也可以按左右数;还可以以数的大小顺序来数。同时,再结合教室的实物来数,比如:数桌子、数椅子、数同学、数铅笔等内容都是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很好。在认识了这些数后,为使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并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选用6-10中的任意一个自己喜欢的数说一句话或做一个动作,也很好地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 最后,用自己的小计数器拨数,先拨上6个,然后逐一的添加一个小珠子,在体会后继数的同时也感受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并在此引发学生进行了深度的思考:6个添上一个是7个,还可以怎么得到7呢?让学生自己试着拨拨,在拨的同时孩子们会想到:5个添上2个是7个;4个添上3个是7个……同时,也为组成做了铺垫。 整节课,孩子们的情趣很高涨。总之,本节课,我尽量使课堂做到生活

化、活动化和趣味化,尽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且结合孩子好玩、好动的生理天性,让他们在观察、比较、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的发展,个性得到的张扬,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玩数学”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对于大括号的作用的很好体现。在引入大括号时我让大家,体会大括号表示把两个或几个物体合起来,让学生用手势来演示,再让学生来说说你觉得大括号有什么作用,突出大括号的作用,体会大括号的意义。 2.在对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对比中,我逐个出示,练习,再让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组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不同,再通过他们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什么情况下用减,教师这时做一个总结,这样教学效果较好。 3.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一组生活中表示数量是8和9的数据,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活动,亲身感受到了8、9的基数和序数含义,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已经掌握了数数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学主题图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找出数量是8、9的物体,并说明数量是8的物体用数字8来表示,数量是9的物体用数字9来表示,学生不仅初步了解了数字8、9的形成过程,而切培养了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大小,已经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在比较7、8、9的大小时,我没有讲怎样进行比较,而

13《花钟》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13、《花钟》教案 授课班级:三年级1班 班级人数:45人 授课教师:××× 教学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能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机能目标:(1)会认“怒、暮、燥”等8个生字,会写“斗、艳、内”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能读懂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语句的表达,会写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和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语言引入:鲜花是我们喜爱的,他装扮了我们的世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2、直观感受:老师收集了一些有关花儿的图片,你们想观赏下吗?(展示多媒体2-11) 3、这些花儿漂亮吗?同学们知道关于他们在一天之中开放的时间吗? 4、接下来让课文带着我们去解决这个问题,并且看看课文还告诉了我们那

些奥秘。展示标题,幻灯片12。 二、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一)朗读一段,理解一段 1、一起朗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三个问题。幻灯片13 (1)讲了哪几种不同的花? (2)作者是怎样写花开的? (3)他们分别在什么时候开放? 2、解决第一个问题“讲了哪几种不同的花?”。放幻灯片14。 学生回答,老师展示幻灯片14. 3、听录音思考第二个问题“作者是怎样写花开的?”展示幻灯片15 学生回答。展示幻灯片16 4、解决第三个问题“他们分别在什么时候开放?” 学生回答,展示幻灯片17 5、“你们想不想看一下这些花开放时的图片呢?”展示幻灯片18-26 6、观看了幻灯片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这些花儿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呢?” (二)、顺势深入,探究解惑 1、带着问题“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一起读课文第第二自然段。展示幻灯片27 2、下面听一下优美的朗读录音,在听的同时注意一下他是怎样读的,在仔细确认下我们找的答案是否准确。 学生探究回答,展示答案幻灯片28 3、这些花在24小时内陆续开放是不是很有趣呢?下面我们来听一下作者是怎样结束本课的。幻灯片29

10的认识教案、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2、学会l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l0的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4、引导学生感受数l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学会l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l0的组成。 教学难点: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1、猜一猜。①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 ②能与O做邻居的又是谁? ③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最大? 2、师: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啦。l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1和0联合起来,站在一起组成“lO”,10比9大。1、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探究学习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①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与10有关的奇妙的事很多,你能用动作或一句话表示出来吗? ②出示主题图。数一数,图上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10”来表示?师: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像这样:人的手指、脚趾、总人数、气球个数等等,都可以用10来表示。③做排队游戏。

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8人) (老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9人) 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l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 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④出示计数器。老师拨珠子,学生数数。问:9再添上1是几?10在几的后面?⑤10的位置与大小。出示尺子。学生观察。让学生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⑥出示点子图。学生数数点子的个数,完成课本第65页比大小的填空。说一说下面有多少种填法。10>()()<l0 2、10的写法。1个10在格上书写时左边写1,右边写0。在第65页的田字格练习写10。3、lO的组成。 ①把10根小棒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学生动手分,然后将分得结果填在书上。)②想一想,有几种分法?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③汇报不同的分法。老师板书10的组成。④师:上面每两个数合起来都是10。如果能快速记住10的组成,将来对你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很有好处。⑤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 三、巩固练习1、师生互动游戏:10的组成打手势。2、生生互动游戏:10的组成对口令。3、课本60页做一做的。 四、课堂练习练习九的第1、2题。

苏教版三上《克的认识》说课、教案、反思

《克的认识》说课稿 年级:三年级 授课人:陈荣才 时间:2012年10月8日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第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千克和克,初步建立起1千克和1克的质量概念,这既是本单元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教材一开始先让学生掂同样大小的木块和铁块,通过肌肉来感觉轻重的含义。再让学生看用牛皮筋系着的字典、文具盒、泡沫塑料,由于重量的不同,牛皮筋伸长的情况也就不同,这样就能使抽象的“重量”变得直观形象。接着教材介绍了日常生活里常见的一些秤,使学生加深用秤可以称出物体有多重的印象。 教材还进一步联系实际生活,用一系列的操作让学生认识10、20克,帮助学生建立1000克重的观念。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轻重的含义;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建立1克的观念。 2、能力目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像、交流、实验等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体验身边的数学,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三、说教学过程:

(一)感知重与轻,认识物体轻重的含义。 1、出示大小一样的木块与铁块,放在手心里掂一掂:你发现了什么? 2、演示:把一块泡沫塑料、一个文具盒、一本字典,用橡皮筋挂起来,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从上面可以看出,每一个物体都有轻重。有时候物体一样大,但却有轻有重,有时候物体虽然大,但却比较轻。为了表示出物体有多重,我们先要认识重量单位,这节课先学习“千克”。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简写成“Kg”。 (一)实验操作,感知10克。 1、介绍常用的一些秤。 2、指导操作,认识500克。 (1)秤一秤:台上的这袋大米是不是重1千克? (2)掂一掂:把这袋大米托在手里,掂一掂它有多重,边掂边告诉自己:“这是1千克重”。 (3)估一估:1克黄豆有多少,从盆里把黄豆装到塑料袋里,估计有1克了就停下来。 称一称,与1千克相比怎样?轻了怎么办?重了怎么办?调整称出10克黄豆。 (4)猜一猜:台上这样大小的桔子(苹果或熟鸡蛋)500克大约有多少个?小组合作称一称,看结果怎样? 3、指导学生分组操作,了解500克、1000克物体的重量。 师:我们通过称一称、掂一掂,知道了1千克的物体到底有多重了。如

《假如》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doc

《假如》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理解课文中“快活、遥远”等关键词,学会语言的积累。 3.通过想象与朗读的方法,发展思维与想像,模仿课文写一?个自己美好的愿 望。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会写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的美好心愿,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体会小作者的美好心愿,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3课《假如》,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生字,看看小朋友们还认识这些生字宝宝吗?谁来当当小老师? 2.这些是带着帽子的生字宝宝,如果他们脱掉了帽子,你还认识他们吗?小火车,谁来开? 3.小朋友们真棒!我们巳经知道了《神笔马良的故事》,那么谁愿意再给小朋友们说说这个故事呢?老师知道「13们班有不少的故事大王呢! 4.X xx,不愧是咱们班的故事大王,说的可真棒!你觉得马良的神笔有什么神奇之处? 5.是啊,马良的神笔画什么就有什么。画鸟,鸟儿会飞;画鱼,鱼儿能游;画牛,牛能下地耕种……马良用这枝神笔为贫苦的老百姓画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使他们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怎么样,你们是不是也想有一?枝这样的笔?有位小朋友也想拥有一枝神笔,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他把自己的愿望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是——《假如》,(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题读一下! %1.创设情景,朗读感悟 1.第一个假如 (1)多么善良的孩子呀!那么我们一?起去看看那小树怎么样了。 (2)(课件出示小树图片配风声)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课文里是怎么写小树的?(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课件出示句子:小树在寒冷的北风中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4)你能演一演吗?学生起立表演,师生角色对话:小树小树,你为什么

说课总结反思

说课总结反思 篇一:说课总结反思今天下午我和诸位老师学习了说课的一些知识要点,感受很深。多年来虽一直从事在教学的第一线,但对于说课却很陌生,实在感觉很惭愧,通过学习,自己对说课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记得刚刚交一年级的时候,我讲了一节公开课《比一比》,讲完后进行了说课,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简直就是复述教学过程,根本不是说课,几位教师说得都是教学过程的再现,根本没有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也没有讲清为什么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评委当时也没有提示我们说课到底应该说什么就草草了事了。如果现在再重复一遍的话,一定会让同行们笑掉大牙,真是云里雾里一团雾水。 对于我校的教师来说,说课活动是提高备课质量和上好课的有效途径,但除了参加过讲课大赛的几名选手外,绝大多说教师根本没有说过课,讲课应该绝对没问题,但说课就没有太大把握了,因为说课涉及的理论知识比较多,而大多说教师凭着多年的教学经验,一直就是那样讲的,要说出个为什么就不是那样清松加愉快了。因此此次活动必将让许多教师去学习,去实践,去感受说课的魅力所在,真正的促进备课的优化,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 对于自己来说更是,光凭着多年的老底已不足以适应现在的需要了,不学习就会落后,不学习就会在教学中失去很

多鲜活的动力,就像教育自己的学生一样鼓励自己,读书吧,多读书就是在给自己增加营养,哪个人缺营养会健康哪,在读书、学习中去感受教学的魅力所在。 以后自己一定也要加油呦! 篇二:说课总结反思9月26日这一天,我们带着紧张又激动的心情参加了振兴区小学英语教研组的说课比赛。看到参赛的各位老师精彩的表演,我感到既兴奋,又忐忑。忧的是自己的教学经验浅,在说课稿的组织上肯定会有明显的问题,在说课操作上肯定也会照稿念,缺乏生动形象的效果;喜的是今天20多位师哥师姐的经验交流会给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指引明确的方向。所以今天主要的任务除了正常发挥就是认真学习。听了王俊辉,孙世艳,张晓囡,盛利等老师的精彩说课,我真后悔没有借个DV过来录下来,回头反复观摩。 大家结束说课比赛后,孙树东教研员点评的时候,建议大家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不同年级的学习特点:高年级建议快速朗读,中第年级建议对重点知识反复朗读,开展多种形式进行操练。同时建议我们在平日的学习中多注重教学理论的学习。而且再次一次强调了教师立体说课时具备的四种身份:教学者,讲解者,呈现者和表演者。而且还建议大家不论是备课环节还是教学环节,要着眼于学生的学,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课题:《将相和》 执教老师:吴才智执教班级:五(1)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继续运用抓住人物言行深入体会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感受人物的品质,并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转变过程,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在阅读过程中抓住关键词和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理解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把握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读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体会蔺相如、廉颇的高尚品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将相和》,通过预习让学生了解: 课题中的“将”指谁?(相机教学生字“廉颇”)“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 2、教师介绍时代背景; 3、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自己拼读生字,读通课文;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思考课文哪些部分写了造成两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再根据小标题,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读生字; 3、学习新词; 4、引导学生给三个小故事加标题; 5、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 1、教学“完璧归赵”部分; (1)学生细读课文,用“~~~~”和“——”划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 (2)交流从中读懂了什么,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品质。 (3)讨论: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如学生提出:“蔺相如是真的要撞柱子,还是故意吓唬秦王呢?为什么?”这个问题必须通过认真读书,联系上下文,积极动脑思考,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蔺相如既不是一定要撞柱子,也不是单纯地吓唬秦王,他是见机行事。如果秦王因爱玉而妥协,他就不撞;如果秦王一切都不顾,派人抢玉,他就会真的撞柱而死,让头颅与玉俱碎。这既能看出蔺相如的勇敢,又能反映出他的机智。(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诱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争论,不追求统一、标准的答案,让学生谈出自身的不同于他人的阅读体验,点燃那种充满灵气的思维火花,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保证。) (4)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读文、圈划、领悟、质疑,总结了学法,为以下放手自学作好了铺垫。 2、教学“渑池之会”部分: (1)学生根据问题读课文:“蔺相如为什么敢逼秦王击缶? (2)小组讨论; (3)引导学生交流学习。 3、自学交流“负荆请罪”部分:

一年级数学:《10的认识》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10的认识》教学反思 这节课围绕课标体现趣,新,活三个特色。 趣:1以趣激情,突破难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动力,但兴趣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为此,在新课开始时,我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参与的动机,利用听音乐,配以学生喜欢的动画,在引导学生观察参与的同时,适时激疑9的后面是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这种设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达到学习的最佳境界。 2.以游戏形势结束,寓教于乐。 练习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趣味性。学完10的组成后,在找朋友与拍手组10的游戏中巩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不仅巩固了学习内容,而且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寓教于乐。 新:课堂上,教师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优越性,这种“自主——合作”式的探究模式新。 1.为学生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 为了让学生动起来,我为每人准备了小棒,要求学生先数出10根小棒,再用这些小棒拼出漂亮的图案。这样既巩固学生对10的序数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的美感。提供了人人动手研究的机会。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并用,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过程之中,使课堂有了生机,充满了活力。由于学习材料的充足,激发了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 2.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留下自主探索的空间。 学生的探索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做保证。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也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的眼光

对学生的解答做出判断,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本节课一系列活动的设计,教师都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就使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提高了自主探索的时效性。 活:1激活内容,调动学生。 课前我比较深入的钻研教材,科学地运用教材,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许多小问题,使每个问题既围绕重点,又围绕难点来进行。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研究汇报内容,灵活地驾驭课堂,既能将问题“放”出,又能逐步地“收”回,从而将有关于10的知识全部呈现在学生面前。3.评价灵活,鼓励学生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上,注意运用丰富的评价语言,例如,你们是了不起的设计师,你们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团结力量大让我们共同寻找答案等。采用趣味性的评价方式,注意听讲的奖励金耳朵,积极发言的奖励金花筒,团结互助的奖励合作花。这样的评价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设计上的一些理念,但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说课 教学反思

《石头说话》教学反思 纪晓岚小学纪荣敏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我叫纪荣敏,来自纪晓岚小学。我今天作课的课题是《石头说话》。今天我结合今天的教研主题谈谈我这节课,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石头说话》是湘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课。石头在自然界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山上、河边、海里,但是,不同地方的石头的质地、形状、色彩、纹路都有所区别,有的细腻,有的粗糙,各具特色。本课以石头为教学内容,通过对石头的欣赏、认识和了解,并通过对石头的造型表现来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想像空间和造型能力。通过欣赏石头,了解石头,用石头进行拼摆组合或单个造型、添画表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单个石头和多个石头组合表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塑造生活中有趣的人和物。本课在题材内容形式上,要激发学生思维想像,鼓励学生用多种造型和装饰的手法来塑造所表现的物象,使其物体的形象更具个性和创造特色。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为了使学生便于作画,本课主要是利用橡皮泥、彩笔和水粉颜料作为辅助工具来进行添画的。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思维较活跃,想像力、表现力和探究的能力比较强,对美有自己的感受,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也有收集资料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节课对学生来说还比较容易接受,教师只要利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针对这一学龄特点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掌握独体添画和拼摆组合添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提高观察、想像和表现能力,利用石头的形状、特征,大胆拼摆、想像添画。 过程和方法: 1)、通过石头的独立成型或组合造型、彩绘,启发丰富的联想,训练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通过欣赏石头,了解石头,用石头进行拼摆组合或单个造型、添画表现,了解和掌握单个石头和多个石头组合表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塑造生活中有趣的人和物。

10的认识教学反思

《10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确定的主题是“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融合”,现对本课做如下反思: 1、对低年级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激趣。 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的动力往往被学习兴趣所左右,因此,我在课堂的导入环节精心创设情境,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声画并茂的展示了10的组成,是由1和0组成,学生很形象的记忆了。又如:在出示主题图时,我配有声音和数字,让学生跟我一起数数,学生能够有顺序的数出来。用横式计数器拨珠子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电脑显示的珠子上,更能加深学生对10的认识。再如:给0~9这些数字排序,10也想参加,我用讲故事的方式和课件显示,学生看完之后,一目了然,不用再反复重复就已知道“10”应该排在“9”的后面。在对“9”和“10”进行比较大小的时候,我制作了9个圆点和10个圆点,并且把10多出的圆点进行变色,当学生进行比较时,学生很容易理解“10”比“9”大,是因为“10”比“9”多了一个圆点。我还用课件出示10根小棒,请求学生帮助,并将10的分法用不同颜色标记,去帮助学生观察和记忆。在充满童趣的情境中,孩子们深感帮助别人的责任重大,各个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多媒体凭借其特有的方式,好孩子营造了身临其境的掌握数学知识平台,在这个过程中也增长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课件省时、省力。 本节课的内容如果在平时上课时,也只能完成三分之二,而且效果还不是很好,只能靠老师,学生的注意力就不会一直停留在老师这里,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却省了很多力,如在教学“10”的书写时,我在课件上演示,学生都会认真听、看,并能分清谁在前,谁在后。不用老师一遍遍强调“注意听”,“看黑板”这样的话语,再如,做练习题的时候,我们往往强调看多少页的哪题,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文字他们根本不认识,再不注意听些,连题在哪都找不到,更别说做了,而我将练习题用课件做出后,所有学生都能注意听讲,并参与到练习当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完成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课件的制作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在出示尺子,9在10的前面,10在9的后面,如用符号标记一下就会更直观。再如:由于时间关系,练习中的拓展延伸也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而且这道题的难度有些大,学生回答的不好,这道题应该删去。在备课时,总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我准备找几个学生回答,老师再总体说,但时间不够用,只能草草结束了。最后还有一首儿歌《数鸭子》,用它来结束课,但也没时间放了。 总之,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改正这些不足,争取每周都能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教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