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人转运交接制度

病人转运交接制度

病人转运交接制度
病人转运交接制度

病人转运交接制度

为了使患儿得到更好的治疗,保证患儿在医院各部门之间顺利转接,各级人员明确职责,特制订本制度:

转出流程:

1根据患儿病情变化,医生确定转出本科室进入其他科室(留观室转病区,病区转病区,病区转手术室,手术室转病区等)进一步治疗者。

2由床位医生开具转出医嘱。告知患儿家属并通知床位护士3床位护士通知转入科室做好相关准备。必要时通知电梯等候.

4床位护士将转出患儿所有病例按照有关要求书写、登记、整理。

5床位护士评估患儿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危重患儿需准备转运监护仪、氧气袋等急救物品,由医生和护士同时护送。

6认真填写{ 病人转运交接记录单},并携带好病例及相关物品,护送病人至转入科室

7至转入科室后,交接患儿的生命体征、皮肤、输液、导管、用药等情况,双方在{病人转运交接记录单}签字确认。

转入流程:

1转入病区护士接到转入通知后,通知主管医生和床位护士。

2床位护士根据患儿病情准备患儿床单元及仪器设备等。

3患儿转入后,由床位护士负责妥善安置患儿,两人核对病

人基本信息后更换腕带并在{入院评估单}签名。

4与转出护士交接病例及相关物品。

5床位护士评估患儿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皮肤、输液、

导管、用药等情况,认真填写【病人转运交接记录单】。如

有疑问,与转出科室护士合适签字确认。

6协助患儿整理放置用物

7 介绍新病区的环境及相关规定,以取得患儿及家长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与交接制度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与交接制度 1、规范患者转运制度 在严格遵照转科医嘱的同时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暂有生命危险应就地抢救,不宜转运,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转运。 2、转运前护理 (1)再次核对转科医嘱。 (2)与接收科室的沟通:转运患者前应事先电话(告知:诊断、性别、年龄、神志、特殊管道和特殊用药、需准备急救物品)通知接收科室,接听电话者为当班护士,接收科室获信息后应立即做好床位、氧气等迎接准备。 (3)转运前由医师向家属交代病情及转送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在征得患者和/或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后履行签字手续。 (4)整理患者资料,核对并携带转运患者的药物和物品。 (5)妥善固定静脉针和各种导管,药物标记明显,上好护栏和输液架。 (6)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并携带监护仪、呼吸机等急救器械、药品和物品;有执业医师和 /或具备执业资格的护士护送。 (7)离开病区前再次评估患者的意识、瞳孔、T、P、R、BP、SPO2等病情,详细记录神志、生命体征、各引流管的名称、位置、刻度、气道情况等。 (8) 电梯准备:确保病人在最短时间内转运。 3、转运中的护理 (1)安置合适的转运体位;不同病情的患者予以不同的体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氧气的吸入;对一般缺氧者转运中可用氧枕,用时轻压氧枕,以保证足够的氧流量。 (3)转运途中应严密监测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呼吸频率与呼吸型态、脉搏等,并做好应急处理。

(4)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严防滑脱,标识清楚,转运途中要确保静脉输液通畅,以便及时用药。 4、转运后护理(病区交接) 双方认真交接患者诊断、病情(包含已做的检查)、神志、管道、用药及皮肤情况,并在交接表上签名。 转运患者评估标准及转运人员要求 A级: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医师护士转运:?生命体征不稳定者;?使用机械或人工呼吸器者;?转运过程随时有病情变化的可能,有转运禁忌症但因抢救需要医嘱必须转运者;?转运过程必须配带监护仪器、抢救药械者。 B级:生命体征平衡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2个以上护理人员转运:?持续静脉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者;?有创动脉导管置管者;?有意识不清燥动者;?有人工气道分泌物较多的患者;?自主活动严重障碍无陪护人员的患者。 C级:生命体征平稳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护士转运:?有静脉输液的患者;?持续输氧的患者;?带有人工气道、心包、胸腔、脑室、腹腔及其它专科高危引流管的患者;?使用镇静药后有意识抵制等改变的患者。 D级:除外上述情况的患者,护工转运护送。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评估循环系统评估及准备转运途中病情的突然恶化常由循环系统不稳定所致,病人脉率、脉搏强度、肢端末梢温度、血压等大致反映出病人循环功能及外周脏器灌注情况。存有心律失常、循环系统不稳定的患者,会增加转运风险,应给予相应处置,待病情相对平稳后再转运。在转运前应开放两路通畅的外周静脉通道以备 用药或补液,必要时还需行中心静脉置管。 呼吸系统评估及准备皮肤及粘膜颜色改变、有无紫绀、病人的呼吸、呼吸的运动状态、无创血氧饱和度可以简单评价病人呼吸功能情况。对应用镇静、肌松药

患者交接制度

患者安全交接制度和安全转运制度 (一)、危重患者转运与交接制度 危重患者转运交接时院前急救医疗实践中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运输过程,更是一个监护、治疗的过程,包括所有患者从原有病区通过平车、轮椅等转运到其他病区。杜绝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重患者转运的内容 (一)规范患者转运制度 安全转运原则:要确定转运的必要性,转运前的充分的评价,并做好必要的准备,确保患者安全。 1、全面检查和评估病情 2、有经验的医护人员 3、必要的设备各交通工具 4、稳定病情。全面检测 5、反复评估病情。不间断的监护 (二)转运前权衡与意外评估 1、工作人员在转运患者前(包括患者取其他科室检查),须先通知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 2、主管医生需对患者潜在的危险与运送的风险做出医疗判断,并由上级医生对患者转运的可行性做出评估批准。 3、综合评估需转运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呼吸情况、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充分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检查或治疗的必要性金转运风险,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知情书上签字。 4、责任护士在患者转运前确保患者的指标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平稳后方可转运,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患者情况的记录。 5、转运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准备好转运途中所需的仪器与药品并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 6、检查科室在检查过程中对该患者安全负责。 (三)转运前的协调与沟通 1.转运前应与接收部门联系并充分交流,根据病情通知接收部门准备各种仪器和抢救药物及预计到达的时间,一切就绪后方可转出,以免耽误病情。 2.相关科室的联系予协调:电梯、门卫、急救箱、转运路线、途径等 (四)负责转运危重患者的医护人员要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熟悉病情、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及医嘱执行情况。 (五)转运的实施予监测 1、实施①体位:不同的病情采取的不同的的体位,查看体位是否合适。舒适。并为患者保暖,带 各项工作妥当后才可转运;②安全处理:正确搬运患者,上好护栏,适当约束,应注意保护患者肢体,运作要求平稳;③运送途中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同时注意自身及职业防护,运送途中护士应站在患者的头侧。 2、监测①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②保持呼吸道通畅;③保证生命支持设备工作稳定,正常运 转;④保证好、各种管道固定、通畅。 (六)转运过程中,患者一旦发生意外情况,遵医嘱利用随身携带的仪器、物品和药品进行就地就抢救,抢救结束及时补记病情变化和抢救过程。 二交接各记录 1、与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共同安置患者,包括卧位,吸氧等、 2、进行详细的床边交接及记录,包括病历的交接,转运前后和途中的情况、生命体征、用药情况、 特殊治疗、初步诊断、各管道在位情况、液体出入量、皮肤情况、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的贵重物品等,双方医护人员签名。

危重患者转运交接流程

危重患者转运交接流程 1.患者病情评估:危重患者如需检查、手术、转科时,护士应迅速对患者作出病情评估,评估项目包括生命体征、病情变化、一般情况、用药情况、皮肤情况、置管情况等,并做好详细记录。 2.解释告知:向家属详细交待转运的目的及可能出现的意外及注意事项,必要时由医生取得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认可。 3.联系相关科室:向转入科室简要汇报患者病情,以便做好转入接待准备工作,确定患者转运时间。 4.根据患者病情,做好护送时物品及人员的准备:(1)准备平车、氧气枕、充电微泵、可移动氧饱和度监护仪、简易呼吸气囊、输液架等,备足途中所需治疗用药,必要时备急救药品,并保证所备物品完好。 (2)通知相关人员:医生、护士、工勤人员、相关部门。 (3)责任护士正确核对病历、“手腕识别带”信息,转科或手术患者应填写交接记录单。 (4)护送人员携带患者的病历及影像资料等。 5.安全搬运患者,注意动作轻柔,不要过度震动患者,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特殊要求,如骨折患者的患肢应制动等。搬移至平车后,应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并妥善固定。 6.护送途中注意事项: (1)危重病人转运需由医护人员陪同,严密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呼吸等病情变化,如遇突发状况要立即就近与科室联系呼救,以便及时抢救。 (2)平车匀速推行,两侧架护栏,上下坡时,患者头部应置于高处。医护人员站于患者头侧,以便观察病情。平车前后均有人员护送,保证行车安全。 (3)注意输液及引流管保持通畅,严格控制输液滴数。 (4)注意保暖,保证给氧的有效性。 7.护送至目的地,双方确认患者信息,与转入科室医护人员共同安置病人,包括卧位、固定管道、吸氧等,严格交接班,交班内容:患者一般情况、主要病情、用药情况及输液肢体情况、皮肤情况、置管情况等,双方在转科交接记录单

院内、院外病人转运制度

院内、院外病人转运制度 一、院外转运 (一)转运联络当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通知出诊人员,并简单询问病情,告知家属简要的急救方法,如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有条件的给予吸氧。 (二)转运前的准备医护人员接到出诊信息后,要求5min到位并立即出车,出车前应检查急救药品、器械设备,针对病情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途中能正常使用。携带物品包括:便携式多功能监护仪、简易呼吸囊、便携式简易呼吸机、喉镜、气管导管、负压吸引器、便携式氧气瓶。 (三)稳定病情出诊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畅通气道,吸氧,同时详细询问病史,做全面体检,并采取各种治疗措施,使患者病情达到相对稳定再考虑转运。救护人员应向患者、家属或与患者有关的人员做好转运解释工作,说明病情、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发生意外的危险,取得患者、家属及有关人员的同意、理解与合作,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 (四)转运中的护理 1、维持呼吸道通畅:在转运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有效的呼吸技巧,如:膈式呼吸、缩唇呼吸,

刺激或有意识地咳嗽,通过体位引流、背部叩击和振动等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予以吸痰。在吸痰前后各给2min高流量吸氧,否则不仅会引起低氧血症,还可导致组织严重缺氧。吸痰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手法采用旋转提拉。 2、建立有效静脉通路:应选择外周静脉套管针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做到方便、快捷、牢固、准确。另外在途中由于颠簸的原因可能会出现针头移位或其他一些输液故障,转运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穿刺技术。 3、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转运途中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节律及深浅度,昏迷患者要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肌张力、腱反射及病理征。途中予以心电、血压、脉氧监护,观察心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同时做好抢救、观察、监护记录。 4、心理护理:注意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积极采用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方式,耐心地安慰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 (五)转运交接到院后向值班医护人员交班,交代转运过程中患者的状况及相应处理,以保证患者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填写转运记录单,清点药品、物品,及时补充,使之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

危重患者转运制度

危重患者转运制度 1目的 规范危重患者转运的流程,提高转运危重患者的安全性、及时性,确保患者得到了连续的有效的治疗服务,保证医疗安全 2范围 适用于危重患者院内及院外转运的管理 3要求 3.1危重患者的范围 生命体征不稳定、意识改变、癫痫发作,严重创伤,气管内插管,使用镇静药,带有体内压力监测管或使用调节血压、心律及呼吸药物的患者。 3.2病情危重患者原则上应尽量减少对患者的搬运,以就地检查和抢救为原则。如确有必要进行转运时,应征得到科主任或专业负责人的同意,抢救情况下征得抢救指挥者的同意、如有下列情况发生时,禁止转运: a)心跳、呼吸停止 b)有紧急气管插管指征,但未插管。 c)血液动力学及其不稳定,但未使用药物。 3.3转运前的准备 3.3.1知情告知:责任医生向患者或监护人/代理人说明情况,阐明患者进行转运的必要性、危险性,并征得患者或监护人/代理人的同意。病情虽然危重,但不是紧急转运的必须签署《危重患者转运知

情同意书》。在抢救情况下危重患者的转运也须征得患者或监护人/代理人的口头同意,,并记录在病历中。特殊情况下可请示医务部或总值班。 3.3.2下达患者转运医嘱前,责任医生应事先与接收患者的部门取得联系,提前了解接收医院或科室的基本情况,比如医院的设备、床位、医疗条件等是否有能力接受患者或者是否愿意接受转出的患者,告知患者的情况以及需做的准备,并记录告知内容。下达书面医嘱后,由科主任或专业组长安排转运医生。 3.3.3护理人员接到转运医嘱后,应立即准备好在转运过程中可能使用的仪器设备,并电话与接收患者的转运使用病床进行转运,到达准运目的地后,除有诊断或治疗上的必要外,原则上患者不再换床。转运患者时按需要准备以下设备: a)给氧、备氧气袋或小氧气筒; b)开静脉通路最好选择使用留置针,至少开辟两条静脉通道 c)携带手提式多功能心脏监测仪,持续心电图、血氧、血压监测 d)急救型号的简易人工呼吸器。 3.3.4危重患者转运至外院使用急救车,院内转运使用平车或推 车; 3.3.5转运车辆的管理:转运前应确认转运车辆及工具运行良好、转运道路畅通无阻,电梯做好接应准备 3.3.6转运前应在《患者交接核对记录单》或《手术患者交接核对记录单》中记录患者病情。

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

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 危重患者转运交接是院前急救医疗实践中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运输过程,更是一个监护、治疗的过程,包括所有患者从原来病区通过平车、轮椅等转运到其他病区。为杜绝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重患者转运的内容 (一)规范患者转运制度 安全转运原则:要确认转运的必要性,转运前充分的评价,并做好必要的准备,确保患者安全。 1、全面检查和评估病情; 2、有经验的医护人员; 3、必要的设备和交通工具; 4、稳定病情、全面检测; 5、反复评估病情、不间断的监护。 (二)转运前权衡与意外评估 1、工作人员在转运患者前(包括患者去其他科室检查),须先通知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 2、主管医生需对患者潜在的危险与运送的风险做出医疗判断,并由上级医生对患者转运的可行性做出评估和批准。 3、综合评估需转运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呼吸情况、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充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检查或治

疗的必要性及转运风险,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4、责任护士在患者转运前确保患者各项指标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平稳后方可转运,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患者情况的记录。 5、转运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准备好转运途中所需的仪器与药物并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 6、检查科室在检查过程中对该患者安全负责。 (三)转运前协调与沟通 1、转运前应与接受部门联系并充分交流,根据病情通知接收部门准备各种仪器和抢救药物及预计到达的时间,一切就绪后方可转出,以免耽误病情。 2、相关科室的联系与协调:电梯、门卫、急救箱、转运路线、途径等。 (四)负责转运危重患者的医护人员要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熟悉患者的病情、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及医嘱执行情况等。 (五)转运的实施与监测 1、实施:①体位: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体位,查看体位是否合适、舒适,并为患者做好保暖,待各项工作妥当后才可转运;②安全处理:正确搬运患者,上好护栏,适当约束,应注意保护患者肢体,运作要求平稳;③运送途中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防止慌乱,同时注意自身及职业防护,运送途中护士应站在患者头侧。

2、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

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 危重患者转运交接是院前急救医疗实践中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运输过程,更是一个监护、治疗的过程,包括所有患者从原来病区通过平车、轮椅等转运到其他病区。为杜绝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重患者转运的内容 (一)规范患者转运制度 安全转运原则:要确认转运的必要性,转运前充分的评价,并做好必要的准备,确保患者安全。 1、全面检查和评估病情; 2、有经验的医护人员; 3、必要的设备和交通工具; 4、稳定病情、全面检测; 5、反复评估病情、不间断的监护。 (二)转运前权衡与意外评估 1、工作人员在转运患者前(包括患者去其他科室检查),须先通知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 2、主管医生需对患者潜在的危险与运送的风险做出医疗判断,并由上级医生对患者转运的可行性做出评估和批准。 3、综合评估需转运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呼吸情况、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充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检查或治疗的必要性及转运风险,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4、责任护士在患者转运前确保患者各项指标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平稳后方可转运,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患者情况的记录。 5、转运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准备好转运途中所需的仪器与药物并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 6、检查科室在检查过程中对该患者安全负责。 (三)转运前协调与沟通 1、转运前应与接受部门联系并充分交流,根据病情通知接收部门准备各种仪器和抢救药物及预计到达的时间,一切就绪后方可转

出,以免耽误病情。 2、相关科室的联系与协调:电梯、门卫、急救箱、转运路线、途径等。 (四)负责转运危重患者的医护人员要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熟悉患者的病情、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及医嘱执行情况等。 (五)转运的实施与监测 1、实施:①体位: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体位,查看体位是否合适、舒适,并为患者做好保暖,待各项工作妥当后才可转运;②安全处理:正确搬运患者,上好护栏,适当约束,应注意保护患者肢体,运作要求平稳;③运送途中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防止慌乱,同时注意自身及职业防护,运送途中护士应站在患者头侧。 2、监测:①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②保持呼吸道通畅; ③保证生命支持设备工作稳定、正常运转;④保证各种管道固定、通畅。 (六)转运过程中,患者一旦出现意外情况,遵医嘱利用随身携带仪器、物品和药品进行就地抢救,抢救结束及时补记病情变化和抢救过程。 二、交接和记录 1、与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共同安置患者,包括卧位、吸氧等。 2、进行详细的床边交接及记录,包括病历的交接、转运前后和途中的情况、生命体征、用药情况、特殊治疗、初步诊断、各管道在位情况、液体出入量、皮肤情况、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的贵重物品等,双方医护人员签名。

ICU危重病人转运管理制度

ICU危重病人转运管理制度 一、转入准备 1.床位准备:将已经清洁消毒好的监护病床准备好,要求床铺清洁干燥,根据病情需要可使用一次性床罩。 2.护理用品的准备包括吸痰管、无菌手套、湿化用生理盐水,各种动静脉穿刺物品等。 3.仪器的准备:包括多功能监测仪、呼吸机、除颤器、雾化器及负压吸引器等。 4.药物准备:根据病情准备好各种抢救及治疗药物,如血管活性药、液体、激素类药物、止血药、抗凝剂等,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有效期。 三、接收过程及要求 1.用平车将患者送至床位,并选择合适体位。 2.搬动过程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各种管道的正常位置并防止脱落. 3.需进行人工呼吸者应在病人到达后立即连接准备好的呼吸机,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胸部运动情况,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其他病人可选择合适的给氧浓度和给氧方法。 4.根据病情连接所需监测系统,包括多功能监测仪、氧饱和度监测仪、中心静脉测压管等。 5.迅速准备接通并管理好各种监测及输液管道,并保持各管道通畅。 6.ICU护士要向护送病人的医生及护士详细了解与病情有关的内容,并进行基本的交接班体检,包括:意识状态、瞳孔直径及对光反射、肢体活动状况等;血压、脉搏、心电图、周围循环、皮肤色泽、皮肤温度及皮肤完整度;呼吸状态、吸入氧条件、呼吸频率、血液气体分析;血糖及电解质最近一次检查结果,现有静脉通路

及输入液体种类,滴入速度,治疗药物;各种引流(尿管、胃管、胸腹腔引流管等)是否通畅、量及颜色,注意单位时间内明显改变;体温、药物过敏史、专科护理要求。 7.根据病情需要准备所需记录单包括护理记录单、病历、输液单及有关脏器功能监测表格等。 8.与家属交待ICU病室监护特点、探视制度,留下联系电话及住址。病情危重、可能随时发生急剧变化者,应请家属在病室外等候,便于随时取得联系。 病人转出护理工作制度 1、转出前的准备患者病情平稳,医生同意转出后,核对医嘱并检查齐全,向病人解释取得患者的配合,摘掉患者身上的监护导线,擦净胶布及导电糊,穿上干净的病号服,用平车将患者转入病房。 2、与病房护士交接,到病房后与病房护士床头交班。 ,1,病情、目前诊断,手术是否顺利,有无术后并发症,生命体征及出入 量。 ,2,咳嗽,咳痰情况,痰液颜色,性状,量。 ,3,全身皮肤有无破损,压红。 ,4,手术伤口情况,伤口有无渗血,敷料是否清洁干燥。 ,5,是否带有各种管道或导线。(如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管、尿管)。各种管道的护理及仪器参数、注意事项。 ,6,目前治疗情况及护理要点。

2021年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

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 欧阳光明(2021.03.07) 危重患者转运交接是院前急救医疗实践中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运输过程,更是一个监护、治疗的过程,包括所有患者从原来病区通过平车、轮椅等转运到其他病区。为杜绝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重患者转运的内容 (一)规范患者转运制度 安全转运原则:要确认转运的必要性,转运前充分的评价,并做好必要的准备,确保患者安全。 1、全面检查和评估病情; 2、有经验的医护人员; 3、必要的设备和交通工具; 4、稳定病情、全面检测; 5、反复评估病情、不间断的监护。 (二)转运前权衡与意外评估 1、工作人员在转运患者前(包括患者去其他科室检查),须先通知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 2、主管医生需对患者潜在的危险与运送的风险做出医疗判断,并由上级医生对患者转运的可行性做出评估和批准。 3、综合评估需转运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呼吸情况、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充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检查或治

疗的必要性及转运风险,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4、责任护士在患者转运前确保患者各项指标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平稳后方可转运,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患者情况的记录。 5、转运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准备好转运途中所需的仪器与药物并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 6、检查科室在检查过程中对该患者安全负责。 (三)转运前协调与沟通 1、转运前应与接受部门联系并充分交流,根据病情通知接收部门准备各种仪器和抢救药物及预计到达的时间,一切就绪后方可转出,以免耽误病情。 2、相关科室的联系与协调:电梯、门卫、急救箱、转运路线、途径等。 (四)负责转运危重患者的医护人员要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熟悉患者的病情、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及医嘱执行情况等。 (五)转运的实施与监测 1、实施:①体位: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体位,查看体位是否合适、舒适,并为患者做好保暖,待各项工作妥当后才可转运;②安全处理:正确搬运患者,上好护栏,适当约束,应注意保护患者肢体,运作要求平稳;③运送途中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防止慌乱,同时注意自身及职业防护,运送途中护士应站在患者头侧。 2、监测:①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②保持呼吸道通畅;③保证生命支持设备工作稳定、正常运转;④保证各种管道固定、通畅。

病人转运制度

病人转运制度 病人转运的一般要求: 一、合理选择护送人员:特级、一级护理病人,意识障碍病人,有胸腔闭式引流、脑室 引流等特殊管道的病人,必须由医生、护士护送,转运过程及检查时,医护人员应留在患者身边。 二、确保护送工具的安全,检查刹车是否有效、扶拦是否能拉起并固定、轮子是否打滑 等。运送病人时,要求推车扶拦必须拉起并固定,轮椅腰带必须系好。 三、所有待转运患者应有责任护士/主管医师在评估后决定合适的转运方式,根据患者 的病情安排人员护送,并根据病人情况准备好所需的治疗药品和仪器物品。 四、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做好遮蔽工作,必要时为病人准备遮阳蔽雨的工具。 五、病情允许时,病人转运过程中停止输液,医护人员做好解释工作,确实需要输液时,必须由医护人员护送。 六、由工人护送患者外出检查时,医务人员必须做好相关事宜的宣教。并且责任护士必须了解患者检查完毕是否及时送回病房。 七、重危病人的转运: 1、转运下列病人时要按重危病人进行转运: (1)生命体征不稳定; (2)意识改变; (3)抽搐; (4)气管内插管; (5)使用镇静药后有意识抑制等改变; (6)带有创压力监测管; (7)静脉使用调节血压、心律及呼吸方面药物。 2、在下列情况发生时,禁止转运: (1)心跳、呼吸停止; (2)有紧急气管插管指征,但未插管; (3)血液动力学极不稳定,但未使用药物。 3、转运病人前按需要做好以下准备:

(1)氧气枕/小钢瓶氧气 (2)开通留置的静脉通路,对于大出血病人,应保持两路以上的静脉通路; (3)心律和血压监测仪器; (4)指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5)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者,应用带蓄电池的注射泵,以保证连续给药; (6)型号合适的简易人工呼吸器。 4、转运方在转运病人前,应通知接收部门,以确保接收部门获知病情,做好准备工作。 5、病情需要时,由护士和医生一起转运。 6、转运过程及检查时,医护人员应留在患者身边,根据需要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及病 情变化,并完成所有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7、转运后应向接诊人员详细交接班并做好记录。 8、送出病人科室按要求填写《病人转运交接单》,首联本科室保存,副联交与接收病 人科室。接收科室应做好患者的身份确认、仔细核对交接单内容,如有情况不符当场指出。 63

病人转运制度

病人转运的一般要求: 一、合理选择护送人员:特级、一级护理病人,意识障碍病人,有胸腔闭式引流、脑室引流等特殊管道的病人,必须由医生、护士护送,转运过程及检查时,医护人员应留在患者身边。 二、确保护送工具的安全,检查刹车是否有效、扶拦是否能拉起并固定、轮子是否打滑等。运送病人时,要求推车扶拦必须拉起并固定,轮椅腰带必须系好。 三、所有待转运患者应有责任护士/主管医师在评估后决定合适的转运方式,根据患者的病情安排人员护送,并根据病人情况准备好所需的治疗药品和仪器物品。 四、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做好遮蔽工作,必要时为病人准备遮阳蔽雨的工具。 五、病情允许时,病人转运过程中停止输液,医护人员做好解释工作,确实需要输液时,必须由医护人员护送。 六、由工人护送患者外出检查时,医务人员必须做好相关事宜的宣教。并且责任护士必须了解患者检查完毕是否及时送回病房。 七、重危病人的转运: 1、转运下列病人时要按重危病人进行转运: (1)生命体征不稳定; (2)意识改变; (3)抽搐; (4)气管内插管; (5)使用镇静药后有意识抑制等改变; (6)带有创压力监测管; (7)静脉使用调节血压、心律及呼吸方面药物。 2、在下列情况发生时,禁止转运: (1)心跳、呼吸停止; (2)有紧急气管插管指征,但未插管; (3)血液动力学极不稳定,但未使用药物。 3、转运病人前按需要做好以下准备: (1)氧气枕/小钢瓶氧气 (2)开通留置的静脉通路,对于大出血病人,应保持两路以上的静脉通路;

(3)心律和血压监测仪器; (4)指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5)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者,应用带蓄电池的注射泵,以保证连续给药; (6)型号合适的简易人工呼吸器。 4、转运方在转运病人前,应通知接收部门,以确保接收部门获知病情,做好准备工作。 5、病情需要时,由护士和医生一起转运。 6、转运过程及检查时,医护人员应留在患者身边,根据需要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并完成所有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7、转运后应向接诊人员详细交接班并做好记录。 8、送出病人科室按要求填写《病人转运交接单》,首联本科室保存,副联交与接收病人科室。接收科室应做好患者的身份确认、仔细核对交接单内容,如有情况不符当场指出。 63

危重患者转送制度

广州市洪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危重患者转运制度 病人从门科到辅助检查科室转上级医院的转送过程,途中存在诸多威胁患者生命的隐患,易引起医疗纠纷,故特制订此制度,以保障转运此类病人时,应采取转运前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准备必要的抢救物品,转运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与上级医院交接时接诊医生、护士认真交接患者的病情及抢救过程等措施,保证患者及时安全的到达相关科室。 一、转运前准备工作 1.1、积极就地抢救患者进入抢救室,护士立即给予生命征动态监测,并记录于病例卡上。及时评估患者意识、瞳孔变化。一些颅脑损伤患者,进入抢救室时意识清楚,可能在评估过程中逐渐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抢救,以免延误治疗。其他患者经吸氧、开放气道、吸痰、止血、建立静脉通路等初步处理后,经病情评估生命征趋于平稳,根据医嘱护送至相关科室。对于存在呼吸心跳骤停潜在危险的病人,应携带急救箱,由医生、护士共同护送。 1.2、抢救物品、药品准备护送时携带氧气袋、简易呼吸气囊,拉舌钳、压舌板及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吸痰器、急诊产包等。抢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盐酸利多卡因、尼可刹米、洛贝林、多巴胺、地西泮、缩宫素、乳酸钠林格液等。 1.3 、转送前与相关科室联系电话通知相关科室转运前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告知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病人初步诊断、目前生命体征、需要准备的药物及仪器,以减少等候时间,为病人诊断、治疗争取时间。特别是检查科室如CT室、放射科、B超室,接到通知后立即准备检查台,以备病人到达后立即给予检查,不延误诊断与治疗。 二、转运途中的监护与护理 2.1 采取正确搬运方法患者多经多次的过床搬运,注意减少因人为用力不均而导致病人过床时被剧烈震荡、扭曲而发生的严重后果,可采用过床器搬运病人,。特别对于颈髓损伤和严重脑挫裂伤的患者,过床时更应注意动作轻柔,密切观察呼吸情况。注意保暖。 .2.2 加强途中监护病人转送过程中,护士应站在靠患者头部位置,便于观察。病人取安全舒适的体位,保持头在前,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避免头部剧烈震荡,;特别是脑部疾病及颈腰椎损伤时应注意头部的固定。保持呼吸道通畅,呕

患者转运交接制度

患者转运交接制度 一、目的 患者在部门间的转运中,护士需进行详细的口头、书面、床边交接班,保证临床工作的连续性,减少患者转运途中的不安全因素。 二、适用范围 包括所有患者从原来病区或部门转运到其他病区或部门。 三、正文 (一)一般患者转运交接制度 1、患者转运由护士、护理员或其他指定的员工从原来部门/病区转运到其它部门。 2、所有待转运患者应由责任护士/主管医生评估后决定合适的转运方式,按患者病情安排人员护送。 3、除患者责任护士以外的其他工作人员负责转运患者前,须先通知责任护士。 4、如病情需要护士陪同时,护士长安排人员负责该护士分管的其他患者的护理工作,以保证安全。 5、患者去其他科室检查,护送人员负责将患者送回原部门,检查科室在检查过程中和护送人员到来之前负责该患者的安全。 6、院外转运需在获得患者/家属同意以及主管医生的医嘱后方可进行。 7、转科患者需填写患者转运记录单,由转出科室存档备案半年。 (二)危重患者转运交接制度 1、转运下列患者时要按本规定(危重患者的转运)进行转运: (1)生命体征不稳定。 (2)意识改变。 (3)抽搐。 (4)气管内插管。 (5)使用镇静药后有意识抑制等改变。 (6)带有有创压力监测管。 (7)静脉使用调节血压、心律及呼吸方面药物等。 2、转运前准备

(1)转运前医生应评估患者病情,以判断患者是事可以转运,是否必须转运,是否需要该转运程序,如需要,则将医嘱书写在病历上。在下列情况发生时,禁止转运:心跳、呼吸停止;有紧急气管插管指征,但未插管;血液动力学极其不稳定,但未使用药物。 (2)责任护士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一般情况、生命体征等,做好护理记录,填写患者转运交接单。 (3)解释告知:向患者及家属告知转运时间、转运的风险及注意事项等。(4)联系相关科室:联系转入科室,向转入科室简要汇报患者病情,以便做好转入接待准备工作,确定患者转运时间。 3、转运物品准备: (1)氧气枕。 (2)开通留置的静脉通路;对于大出血患者,应保持两路以上的静脉通路。(3)心律和血压监测仪器、指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4)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者,应用带蓄电池的微泵,以保证连续给药。 (5)型号合适的简易人工呼吸器。 4、负责转运护士,要求至少通过CPR考核;病情需要时,由医生一起转运。 5、转运方在转运患者前,应通知接收部门,以确保接收部门获知病情,做好准备工作。 6、转运过程及患者做检查时,医护人员应留在患者身边,根据需要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并完成所有的治疗和护理工作。若发生意外情况要立即就近与科室联系呼救,以便及时抢救。 (三)交接规范 (1)与转入科室医护人员共同安置病人,包括卧位、固定管道、吸氧等。(2)床头交接内容: ①神志、生命体征; ②体位、伤口下敷料、各种管道(包括引流管、胃管、尿管、气管切开等)护理情况; ③各种监护治疗设备(如监护仪、输液泵等)的数据指标和仪器使用情况; ④输液肢体、穿刺部位、静脉通道、持续静滴液体及治疗药物;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流程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流程 危重患者转运是为了进一步检查诊断或为了得到更好有效的救治。然而,转运过程中环境的变化、仪器设备、人员等因素可增加患者的转运风险,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的稳定,导致低血压和低氧血症等不利后果,甚至发生心搏呼吸骤停。为保证危重患者检查转运过程中的安全特制定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流程。 一、转运前的评估: 1、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如意识、血压、脉搏、呼吸等情况,有无休克征象;患者的伤情,如受伤的部位,创伤的性质,有无骨折,伤口止血、包扎、固定的情况;患者的心理反应,有无精神紧张,恐惧等。 2、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及对患者照顾和转运帮助的知识水平。 二、转运前的准备: (1)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转运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检查的目的及必要性、可能的风险、途中转运的实施方法,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在未征得患者和家属充分理解和支持的情况下,不能强行执行转运。 (2)人员组成外出检查时必须由医护人员的陪同,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均应具有丰富的转运临床经验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具有良好的业务和心理素质,随时保持应急状态。 (3)器械准备对高风险的病例,转运时应根据病情需要配备便携式多功能监护仪(充电量足)、简易呼吸器或便携式呼吸机(充电

量足)、急救药品、氧气等抢救物品。 (4)与其他科室的配合与检查科室、病房、手术室及电梯房联系并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做到密切配合,缩短转运途中的时间,降低转运风险。 三、转运中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转运中,护士全程陪同,始终站在病人头侧,随时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重视患者的主诉,及时发现问题,如颅脑损伤昏迷的患者,途中重点观察瞳孔的变化,同时注意有无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如遇躁动不安的患者除加护栏外应采取保护性约束,以保证病人安全,外伤及骨折出血的患者要注意观察伤口包扎敷料渗出情况,骨折固定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内出血的患者有无休克发生,重点观察病人的皮肤温湿度、神志状况等,如有病情变化应及时处理。(2)保持呼吸道通畅:转运中应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变化。呼吸道分泌物多时,应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舌后坠者采用通气导管(放置口咽通气道)。 (3)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患者转运是一个连续性的救治过程,要对患者病情连续不断的监测及有效治疗。①保持静脉输液管路通畅,各种药物输入顺利;②各引流管应妥善固定,保持通畅,防止扭曲、受压。③气管插管的病人应妥善固定,随时观察插管位置、刻度并保证足够的氧气。 (4)保暖和安全:转运患者时注意全身保暖,冬天盖棉被防止受凉,

危重患者转运案例及注意事项

危重患者转运演练报告(一) 时间:2012-2-14 15:00 地点:急诊科(模拟) 病例: 2012-2-14,14:30时,急诊科分诊台接到电话5分钟后将有一位在高速公路车祸外伤的患者送入我院救治,目前患者神志清,14时35分患者到达我院急诊科。病史及体格检查:患者,张三,男性,33岁,因车祸后腹痛伴右小腿活动受限20分钟送入我院急诊科。20分钟前患者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撞击护栏后出现左上腹痛,呈持续性,平躺后未见好转,伴有右小退疼痛、活动受限,伴有恶心、头昏、头痛,无视物模糊、晕厥、无胸闷、胸痛,无腰酸、腰痛,无解血尿、血便,紧急送入我院急诊科就诊。查体:T:36.8℃,P:110次/分,Bp90/60mmHg,神志模糊,面色苍白,左面部片状皮肤擦伤,左胸前可见皮肤擦伤。HR110次/分,律齐,未及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未及罗音,腹部略隆,腹肌紧张,左上腹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可疑。右小腿活动受限。 入院后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 头颅CT: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胸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腹部CT:脾破裂可能、腹腔内出血。 X线示:右胫、腓骨下段骨折;腹部穿刺为血性不凝固液体血常规:血红蛋白56g/L 演练过程:(A、B、C为急诊科护士,D、E为普外科护士) 急诊室医生开出住院单 A:联系普外科及电梯,报告C B和C:评估患者,由C记录 A准备物资:急救箱,除颤仪,便携式吸痰器,氧饱和度探头,氧气枕,听诊器,手电筒、病历及护理记录单,住院证,外送交接本,化验单检查单,病危通知, 配血单 C:心电图提示室颤,准备除颤仪,通知医生 A:呼吸囊辅助呼吸 B:立即安置体位,予以胸外心脏按压 医生到达,除颤仪到位 C:检查除颤仪,选择导联 医嘱:200J电除颤 C:复述医嘱,确认,选择能量充电 B:清场(A:关闭中心供氧,撤离呼吸囊) 电除颤(注意电极板放置位置) 继续胸外按压5个循环 A:呼吸囊辅助呼吸 C:检查心律(转为窦性) B:重新测量生命体征,再一次评估患者 C:整理床单位,上好护栏,注意保暖 医嘱改鼻导管吸氧 A:复述医嘱,确认,改鼻导管吸氧 5分钟后重新测量生命体征及氧饱和度,评估患者病情,确定可以转运 A:再次联系普外科及电梯 转运途中:严密观察患者情况,匀速,头高位 (C:<头位>观察面色神志B:<右侧>注意管道A:<左侧>携带物资,注意左侧输液管道)

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之欧阳家百创编

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 欧阳家百(2021.03.07) 危重患者转运交接是院前急救医疗实践中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运输过程,更是一个监护、治疗的过程,包括所有患者从原来病区通过平车、轮椅等转运到其他病区。为杜绝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重患者转运的内容 (一)规范患者转运制度 安全转运原则:要确认转运的必要性,转运前充分的评价,并做好必要的准备,确保患者安全。 1、全面检查和评估病情; 2、有经验的医护人员; 3、必要的设备和交通工具; 4、稳定病情、全面检测; 5、反复评估病情、不间断的监护。 (二)转运前权衡与意外评估 1、工作人员在转运患者前(包括患者去其他科室检查),须先通知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 2、主管医生需对患者潜在的危险与运送的风险做出医疗判断,并由上级医生对患者转运的可行性做出评估和批准。 3、综合评估需转运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呼吸情况、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充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检

查或治疗的必要性及转运风险,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4、责任护士在患者转运前确保患者各项指标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平稳后方可转运,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患者情况的记录。 5、转运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准备好转运途中所需的仪器与药物并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 6、检查科室在检查过程中对该患者安全负责。 (三)转运前协调与沟通 1、转运前应与接受部门联系并充分交流,根据病情通知接收部门准备各种仪器和抢救药物及预计到达的时间,一切就绪后方可转出,以免耽误病情。 2、相关科室的联系与协调:电梯、门卫、急救箱、转运路线、途径等。 (四)负责转运危重患者的医护人员要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熟悉患者的病情、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及医嘱执行情况等。 (五)转运的实施与监测 1、实施:①体位: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体位,查看体位是否合适、舒适,并为患者做好保暖,待各项工作妥当后才可转运; ②安全处理:正确搬运患者,上好护栏,适当约束,应注意保护患者肢体,运作要求平稳;③运送途中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防止慌乱,同时注意自身及职业防护,运送途中护士应站在患者头侧。 2、监测:①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②保持呼吸道通畅;③保证生命支持设备工作稳定、正常运转;④保证各种管道固定、通畅。

医院内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

医院内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 1 Women and Children ’s Hospital 1.目的 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安全、快速、有效转运,保障患者安全。 2.范围 医院科室/部门、员工、医学学员、患者、来访者。 3.定义 无。 4.内容 4.1 转运条件:危重患者均应经积极抢救复苏等综合治疗后,待病情相对稳定,达到以下转运条件方可转运。 4.1.1 原发病有效控制如恶性心律失常控制、低血容量纠正、活动性出血控制、骨折颈托或夹板固定、癫痫控制等。 4.1.2 呼吸功能在转运吸氧条件下或转运呼吸机维持下满足;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 ,或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0%。 4.1.3 循环基本稳定[收缩压(SBP )≥90mmHg ,平均动 文件名称 医院内急危重症 患者转运制度 版本号 2016-10-A 文件编号 QFE/JCI-M-2016- 037 总页数 共2页 制定部门 医务科 生效日期

脉压(MAP)≥65mmHg]。 4.1.4 转运前病情记录在病历中。 4.2 转运前评估:在转运之前接诊医师应该全面评估患者病情,例如患者目前状态、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转运途中可能需要的设备及抢救药品等。 4.3 知情同意: 4.3.1 院内转运可能导致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轻度及重度的改变,且可能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4.3.2 对于危重患者及存在高风险的患者,应该充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检查或治疗的必要性及转运风险,征得患者或家属的理解同意,必要时签署知情同意书。 4.4 转运前协调与沟通; 4.4.1 转运前必须协调好相关部门,包括目的地科室、途径各关口(如电梯、门卫等)。 4.4.2 通知要被转往的科室,告知患者的性别、主要诊断及需要特殊准备的物品,以便于对方科室能够有计划的接诊患者。 4.4.3 如需行辅助检查,转运护士电话告知医技科室,确保患者到达检查室后及时检查。 4.5 转运前患者准备: 4.5.1 主动做好患者及家属解释工作,交待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意外,使患者有安全感。转运护士应评估患者

患者交接制度(转科、转院)

患者交接制度(转科、转院) 转院病人交接制度 1、根据医嘱将转院日期及转往医院通知病人及其家属,做好转院准备并办理转院手续。 2、协助病人整理用物,清点床单位用品、终末消毒。 3、救护车护送重病人转院时,必须有医生、护士陪同,根据病情开通和维持静脉通路,备有氧气装置、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急救药箱、简易人工呼吸器等。 4、在病人转运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按医嘱完成治疗,及时做好护理记录。 5、向接收医院的护士交待病情、治疗及护理等情况,做好交接班工作。 转科病人交接制度 1、医师开出转科医嘱。 2、护士应根据医嘱将转科时间及转往科室通知病人及家属。做好转科准备。 3、护士评估病人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完成转科护理记录。 4、通知转入科室护士做好接收病人准备工作。 5、根据病情需要带好抢救用物,选择病人合适的转运工具。 6、危重病人由转出科室护士或医生一起护送,并带病人的病历、未输完的液体、口服药、胸片等送至转入科室。 7、各责任护士做好床头交接班工作(包括病情、皮肤、管道、液

体、治疗等未完成工作)。 8、转入科室责任护士向本科室医生报告并执行本科室医生的医嘱。 9、转出科室主班护士撤消病人标识卡及电脑上病人信息。床单位终末消毒如有未返回的检查、化验单报告等,待取回后及时送到转入科室。 病人转运交接流程 1、危重病人转运交接程序 (1)向病人及家属解释转送目的。 (2)转送前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确认选择转送途中的监护仪、特殊需要仪器、药物,充分估计转送途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机械通气病人转送途中需有供氧装置及简易呼吸气囊。 (3)与检查科室电话联系确切时间。 (4)护送途中要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病人病情变化,保证必要的管道通畅。 (5)注意安全,平车或病床运送时必须有床栏保护病人。 (6)妥善安置病人,搬移时尽量平稳,取合适卧位,防止各种管道滑脱或受污染。 (7)护送护士与病房护士双方交接,说明病情、治疗、护理,全面评估病人情况,交接后记录危重病人转运交接记录。 2、大手术病人转运交接制度 2.1送手术病人进入手术室流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