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患者安全转运制度与交接

患者安全转运制度与交接

患者安全转运制度与交接
患者安全转运制度与交接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程序

1.为了医疗安全,来院就诊的每位病人必须如实填写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首页上的身份信息。

2.门、急诊患者身份识别:门、急诊护士在对病人进行评估时需核对病人姓名、年龄、性别、病历号等基本信息。

3.住院患者身份识别

(1)每位入院病人到达病区时,责任护士应核对住院病历首页上的科室、病人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等信息是否与病人就诊卡、住院证上的信息相符。

(2)采用手腕带信息标明住院病人身份,作为诊疗操作前查对依据。

(3)建立和执行住院患者手腕带标识管理制度。

(4)所有住院患者必须佩戴手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志,腕带上标注医院名称、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佩戴腕带时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人核对,若损坏更新,同样需经两人核对。

(5)佩戴手腕带前,应仔细核对患者病历。要求患者陈述自己的姓名;对无法沟通的病人,应请在场的家属证实患者的身份

(6)在对病人实施任何检查、诊疗操作前或转运病人前应核对手腕带信息,并让患者自己陈述姓名,确认病人身份。

(7)对手术中取下的手腕带,术后应与病人病历一同带出手术室,巡回护士应与接病人护士交接清楚,病人回病房或ICU确认病人身份后立即补上。

4.转接和交接班时准确识别患者身份。转接分两种:即病区内患者转床(含主管医生交接班时)和科室之间转接患者,均要识别和核准患者身份。由转诊医生和护士同接诊医生和护士跟患者(家属)或受委托人核对。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与交接制度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与交接制度 1、规范患者转运制度 在严格遵照转科医嘱的同时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暂有生命危险应就地抢救,不宜转运,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转运。 2、转运前护理 (1)再次核对转科医嘱。 (2)与接收科室的沟通:转运患者前应事先电话(告知:诊断、性别、年龄、神志、特殊管道和特殊用药、需准备急救物品)通知接收科室,接听电话者为当班护士,接收科室获信息后应立即做好床位、氧气等迎接准备。 (3)转运前由医师向家属交代病情及转送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在征得患者和/或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后履行签字手续。 (4)整理患者资料,核对并携带转运患者的药物和物品。 (5)妥善固定静脉针和各种导管,药物标记明显,上好护栏和输液架。 (6)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并携带监护仪、呼吸机等急救器械、药品和物品;有执业医师和 /或具备执业资格的护士护送。 (7)离开病区前再次评估患者的意识、瞳孔、T、P、R、BP、SPO2等病情,详细记录神志、生命体征、各引流管的名称、位置、刻度、气道情况等。 (8) 电梯准备:确保病人在最短时间内转运。 3、转运中的护理 (1)安置合适的转运体位;不同病情的患者予以不同的体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氧气的吸入;对一般缺氧者转运中可用氧枕,用时轻压氧枕,以保证足够的氧流量。 (3)转运途中应严密监测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呼吸频率与呼吸型态、脉搏等,并做好应急处理。

(4)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严防滑脱,标识清楚,转运途中要确保静脉输液通畅,以便及时用药。 4、转运后护理(病区交接) 双方认真交接患者诊断、病情(包含已做的检查)、神志、管道、用药及皮肤情况,并在交接表上签名。 转运患者评估标准及转运人员要求 A级: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医师护士转运:?生命体征不稳定者;?使用机械或人工呼吸器者;?转运过程随时有病情变化的可能,有转运禁忌症但因抢救需要医嘱必须转运者;?转运过程必须配带监护仪器、抢救药械者。 B级:生命体征平衡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2个以上护理人员转运:?持续静脉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者;?有创动脉导管置管者;?有意识不清燥动者;?有人工气道分泌物较多的患者;?自主活动严重障碍无陪护人员的患者。 C级:生命体征平稳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护士转运:?有静脉输液的患者;?持续输氧的患者;?带有人工气道、心包、胸腔、脑室、腹腔及其它专科高危引流管的患者;?使用镇静药后有意识抵制等改变的患者。 D级:除外上述情况的患者,护工转运护送。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评估循环系统评估及准备转运途中病情的突然恶化常由循环系统不稳定所致,病人脉率、脉搏强度、肢端末梢温度、血压等大致反映出病人循环功能及外周脏器灌注情况。存有心律失常、循环系统不稳定的患者,会增加转运风险,应给予相应处置,待病情相对平稳后再转运。在转运前应开放两路通畅的外周静脉通道以备 用药或补液,必要时还需行中心静脉置管。 呼吸系统评估及准备皮肤及粘膜颜色改变、有无紫绀、病人的呼吸、呼吸的运动状态、无创血氧饱和度可以简单评价病人呼吸功能情况。对应用镇静、肌松药

患者安全转运制度

患者安全转运制度 1、根据医嘱及时安排患者转运。 2、转运前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病情稳定方可转运,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通知接收部门做好 准备; 3、转运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患者的安全。 4、转运后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填写交接单。 5、转运过程中,保证患者的舒适安全,做好沟通。 6、转运过程中病人出现意外情况,医护人员应利用随身携带的仪器、物品和药品进行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 协助。

病人安全转运规范2015年06月制订2015年11月执行 制订部门:护理部 1.转运前 (1)确认病人身份:腕带、病历、病人本人或家属。 (2)病情评估: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妥善处理各种管路。 (3)解释:告知病人、通知家属、联系转往科室或相关检查科室。 (4)备齐用物:病历、X片、CT片等,危重患者备抢救物品(急救盒、简易呼吸器等)。(5)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及防雨工具(如雨雪天使用消毒床罩),填写交接单。重点——导管安全原则:确保通畅、妥善固定、标记在位、防止感染。 2.转运中 (1)注意保暖;保持头在前或在高位(上下坡); (2)护士站在患者头侧;密切监测各项生命指征;保证生命支持设备正常运行。 (3)患者如出现意外情况,医护人员组织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 (4)保证各种管路固定可靠,防止病人发生意外损伤。 (5)做好沟通交流。 3、转运后 (1)确认病人身份:腕带、病历、病人本人或家属。 (2)确保病人安全转移至病床上,与接收科室人员共同评估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 各种管路、皮肤情况(伤口、压疮等)、用药情况(药物过敏史、特殊用药情况)等。(3)做好物品:X片、CT片、病历等,填写交接单。

住院患者安全转运制度

住院患者安全转运制度 1.0出、入院患者转运 1.1门急诊工作人员首先对患者进行转运安全评估,并使用安全的方法和适宜的运送工具,危重/急诊手术患者由医护人员护送。 1.2急诊科病情危重的患者经抢救后需住院时,应提前通知临床科室值班人员做好准备。 1.3患者康复出院时,医护人员应目送患者,病情需要时应送至医院大门口。 2.0手术患者运送 2.1凡手术患者由工作人员负责接送。病情稳定的择期手术患者由经过培训的人员或相关医务人员送达手术室,并与手术室护士当面交接。神志不清、儿童、重危患者应由经(主)治医师或麻醉医生共同陪送。 2.2接送患者时,每次只允许接送一位患者。 2.3接送患者时应注意保护患者,避免发生意外,移动患者到手术台或平车,须锁住刹车或有人扶住车身防止滑动,搬动患者时应轻巧稳妥。 2.4患者(特别是小儿)在手术台上等待手术或手术完毕等待送回病房时,护士应在旁照顾,防止坠床摔伤。 2.5手术完毕,术后病情平稳的患者,由经过培训的人员/手术相关医务人员送回病房(或ICU),或由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手术室接患者返回病房(或ICU)。全麻患者、儿童或患者病情需要时,由手术医生和麻醉师护送返回病房(或ICU),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 2.6经常检查平车、担架有无损坏,防止接送时摔伤患者。护送途中注意保暖及输液畅通。 3.0检查、治疗及转科患者运送 3.1 住院患者在院内做各种检查或治疗时,护士应正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及活动自理能力,选择安全的运送方式。一般情况下通知运送人员护送,病情不稳定或危重患者及手术后患者由医务人员使用专梯护送;一级护理患者或行走困难者,应用平车或轮椅运送。 3.2转科患者,由转出科室责任护士携带全部病案陪送患者前往转入科室。

患者交接制度

患者安全交接制度和安全转运制度 (一)、危重患者转运与交接制度 危重患者转运交接时院前急救医疗实践中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运输过程,更是一个监护、治疗的过程,包括所有患者从原有病区通过平车、轮椅等转运到其他病区。杜绝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重患者转运的内容 (一)规范患者转运制度 安全转运原则:要确定转运的必要性,转运前的充分的评价,并做好必要的准备,确保患者安全。 1、全面检查和评估病情 2、有经验的医护人员 3、必要的设备各交通工具 4、稳定病情。全面检测 5、反复评估病情。不间断的监护 (二)转运前权衡与意外评估 1、工作人员在转运患者前(包括患者取其他科室检查),须先通知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 2、主管医生需对患者潜在的危险与运送的风险做出医疗判断,并由上级医生对患者转运的可行性做出评估批准。 3、综合评估需转运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呼吸情况、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充分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检查或治疗的必要性金转运风险,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知情书上签字。 4、责任护士在患者转运前确保患者的指标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平稳后方可转运,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患者情况的记录。 5、转运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准备好转运途中所需的仪器与药品并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 6、检查科室在检查过程中对该患者安全负责。 (三)转运前的协调与沟通 1.转运前应与接收部门联系并充分交流,根据病情通知接收部门准备各种仪器和抢救药物及预计到达的时间,一切就绪后方可转出,以免耽误病情。 2.相关科室的联系予协调:电梯、门卫、急救箱、转运路线、途径等 (四)负责转运危重患者的医护人员要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熟悉病情、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及医嘱执行情况。 (五)转运的实施予监测 1、实施①体位:不同的病情采取的不同的的体位,查看体位是否合适。舒适。并为患者保暖,带 各项工作妥当后才可转运;②安全处理:正确搬运患者,上好护栏,适当约束,应注意保护患者肢体,运作要求平稳;③运送途中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同时注意自身及职业防护,运送途中护士应站在患者的头侧。 2、监测①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②保持呼吸道通畅;③保证生命支持设备工作稳定,正常运 转;④保证好、各种管道固定、通畅。 (六)转运过程中,患者一旦发生意外情况,遵医嘱利用随身携带的仪器、物品和药品进行就地就抢救,抢救结束及时补记病情变化和抢救过程。 二交接各记录 1、与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共同安置患者,包括卧位,吸氧等、 2、进行详细的床边交接及记录,包括病历的交接,转运前后和途中的情况、生命体征、用药情况、 特殊治疗、初步诊断、各管道在位情况、液体出入量、皮肤情况、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的贵重物品等,双方医护人员签名。

住院病人安全转运制度

住院病人安全转运制度 (1) 出、入院病人的护送 1) 住院登记处应派专人陪送新人院病人到科室,对行动不便或病情较重的病人,使用安全的方法,如轮椅、车床等送至病房,必要时由医护人员护送。 2) 急诊科病情危重的病人经抢救后需住院时,应提前通知住院登记处和病区值班人员做好准备,并由急诊科医护人员直接护送至病房,人院手续由家属或医护人员补办。 3) 病人康复出院时,医护人员应送病人至电梯口,病情需要时应送至医院大门口。 (2) 手术病人运送 1) 凡手术病人由医护人员负责接送。不能行走及给予麻醉前用药的手术病人,应用平车接送,重危病人须有经(主)治医师陪送。 2) 接送病人出入时应注意保护病人,防止碰伤,移动病人到手术台或平车,须锁住刹车或有人扶住车身防止滑动,搬动病人时应轻巧稳妥。 3) 病人(特别是小儿)卧在手术台上等待手术或手术完毕等待送回病房时,巡回护士应在旁照顾,防止坠床摔伤。 4) 手术完毕,病人由经(主)管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护送回病房,护送途中注意保暖及输液通畅情况。 5)手术室经常检查平车、担架有无损坏,防止接送时

摔伤病人。 (3) 检查、治疗及转科病人运送 1) 住院病人在院内做各种检查或治疗时,护士应正确评估病人的病情及活动自理能力,选择安全的运送方式。一般情况下通知工人护送,病情不稳定或重危病人须由医生或护士陪送;一级护理病人、病情危重或行走困难者,应用平车或轮椅运送。 2) 转科病人,由转出科室责任护士和工人携带全部病案陪送病人前往转入科室。 3)护送病人接受外院的检查和治疗时,一律用医院派车运送,必要时由医务人员陪同,并备好急救药品及氧气。

院内、院外病人转运制度

院内、院外病人转运制度 一、院外转运 (一)转运联络当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通知出诊人员,并简单询问病情,告知家属简要的急救方法,如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有条件的给予吸氧。 (二)转运前的准备医护人员接到出诊信息后,要求5min到位并立即出车,出车前应检查急救药品、器械设备,针对病情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途中能正常使用。携带物品包括:便携式多功能监护仪、简易呼吸囊、便携式简易呼吸机、喉镜、气管导管、负压吸引器、便携式氧气瓶。 (三)稳定病情出诊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畅通气道,吸氧,同时详细询问病史,做全面体检,并采取各种治疗措施,使患者病情达到相对稳定再考虑转运。救护人员应向患者、家属或与患者有关的人员做好转运解释工作,说明病情、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发生意外的危险,取得患者、家属及有关人员的同意、理解与合作,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 (四)转运中的护理 1、维持呼吸道通畅:在转运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有效的呼吸技巧,如:膈式呼吸、缩唇呼吸,

刺激或有意识地咳嗽,通过体位引流、背部叩击和振动等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予以吸痰。在吸痰前后各给2min高流量吸氧,否则不仅会引起低氧血症,还可导致组织严重缺氧。吸痰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手法采用旋转提拉。 2、建立有效静脉通路:应选择外周静脉套管针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做到方便、快捷、牢固、准确。另外在途中由于颠簸的原因可能会出现针头移位或其他一些输液故障,转运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穿刺技术。 3、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转运途中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节律及深浅度,昏迷患者要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肌张力、腱反射及病理征。途中予以心电、血压、脉氧监护,观察心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同时做好抢救、观察、监护记录。 4、心理护理:注意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积极采用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方式,耐心地安慰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 (五)转运交接到院后向值班医护人员交班,交代转运过程中患者的状况及相应处理,以保证患者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填写转运记录单,清点药品、物品,及时补充,使之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

患者转运制度

患者转运制度 1目的 规范患者转运的流程,为转运患者提供安全的转运过程,保证医疗安全 2范围 适用于患者院内及院外转运的管理 3定义 患者转运包括所有患者从原来楼层或科室通过车辆、平车、轮椅等方式转到其他部门或医院过程。 4要求 4.1一般患者的转运 4.1.1医生根据病情和治疗决定患者转运。包括手术、检查、治疗、会诊、转科、转院、出院等。转运前应提前了解接收医院或科室的基本情况,如医院的设备、床位、医疗条件等是否有能力接受患者或者是否愿意接收转出的患者,告知患者的情况以及需做的准备,并记录告知内容。 4.1.2运送过程中应根据医嘱和病情决定转运方式和陪同人员。 4.1.3在转运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防止受凉及在运送过程中滑落、跌伤、剧烈震动等。 4.1.4所有的治疗护理过程中都要记录在《患者转科交接记录单》中,在到达转入科室或医院后,双方医护人员进行

交接,所填写的《患者转科交接记录单》应归档保存。 4.2危重患者的转运 遵照《危重患者转运制度》执行 4.3手术患者的转运 4.3.1接患者程序:接患者前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按病区送来的手术通知单和手术室的手术安排表与患者仔细核对。 4.3.2接患者是查对:一般手术患者由手术室转运人员与病房责任护士详细交接患者,危重患者由病房护士及医生送入手术室,按照《查对制度》核对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部位、术中用药及物品等,检查术前医嘱是否已执行,并记录在《手术患者交接核对记录单》中。 4.3.3转运人员转运患者前检查患者是否取下假牙、发卡及贵重物品等。 4.3.4转运人员检查平车确认安全后,将患者搬运或扶上平车卧好,携带病历及相关资料及药品到手术室。途中注意观察患者情况。 4.3.5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按《手术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4.3.6术后患者由麻醉医生负责护送至复苏室或决定直接送回病房。 4.3.7送患者程序:当患者经患者经麻醉医生或复苏室医师评估可离开复苏室时,一般患者由手术室或复苏室护士及

病人转运制度

病人转运的一般要求: 一、合理选择护送人员:特级、一级护理病人,意识障碍病人,有胸腔闭式引流、脑室引流等特殊管道的病人,必须由医生、护士护送,转运过程及检查时,医护人员应留在患者身边。 二、确保护送工具的安全,检查刹车是否有效、扶拦是否能拉起并固定、轮子是否打滑等。运送病人时,要求推车扶拦必须拉起并固定,轮椅腰带必须系好。 三、所有待转运患者应有责任护士/主管医师在评估后决定合适的转运方式,根据患者的病情安排人员护送,并根据病人情况准备好所需的治疗药品和仪器物品。 四、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做好遮蔽工作,必要时为病人准备遮阳蔽雨的工具。 五、病情允许时,病人转运过程中停止输液,医护人员做好解释工作,确实需要输液时,必须由医护人员护送。 六、由工人护送患者外出检查时,医务人员必须做好相关事宜的宣教。并且责任护士必须了解患者检查完毕是否及时送回病房。 七、重危病人的转运: 1、转运下列病人时要按重危病人进行转运: (1)生命体征不稳定; (2)意识改变; (3)抽搐; (4)气管内插管; (5)使用镇静药后有意识抑制等改变; (6)带有创压力监测管; (7)静脉使用调节血压、心律及呼吸方面药物。 2、在下列情况发生时,禁止转运: (1)心跳、呼吸停止; (2)有紧急气管插管指征,但未插管; (3)血液动力学极不稳定,但未使用药物。 3、转运病人前按需要做好以下准备:

(1)氧气枕/小钢瓶氧气 (2)开通留置的静脉通路,对于大出血病人,应保持两路以上的静脉通路; (3)心律和血压监测仪器; (4)指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5)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者,应用带蓄电池的注射泵,以保证连续给药; (6)型号合适的简易人工呼吸器。 4、转运方在转运病人前,应通知接收部门,以确保接收部门获知病情,做好准备工作。 5、病情需要时,由护士和医生一起转运。 6、转运过程及检查时,医护人员应留在患者身边,根据需要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并完成所有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7、转运后应向接诊人员详细交接班并做好记录。 8、送出病人科室按要求填写《病人转运交接单》,首联本科室保存,副联交与接收病人科室。接收科室应做好患者的身份确认、仔细核对交接单内容,如有情况不符当场指出。 63

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

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 危重患者转运交接是院前急救医疗实践中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运输过程,更是一个监护、治疗的过程,包括所有患者从原来病区通过平车、轮椅等转运到其他病区。为杜绝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重患者转运的内容 (一)规范患者转运制度 安全转运原则:要确认转运的必要性,转运前充分的评价,并做好必要的准备,确保患者安全。 1、全面检查和评估病情; 2、有经验的医护人员; 3、必要的设备和交通工具; 4、稳定病情、全面检测; 5、反复评估病情、不间断的监护。 (二)转运前权衡与意外评估 1、工作人员在转运患者前(包括患者去其他科室检查),须先通知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 2、主管医生需对患者潜在的危险与运送的风险做出医疗判断,并由上级医生对患者转运的可行性做出评估和批准。 3、综合评估需转运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呼吸情况、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充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检查或治

疗的必要性及转运风险,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4、责任护士在患者转运前确保患者各项指标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平稳后方可转运,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患者情况的记录。 5、转运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准备好转运途中所需的仪器与药物并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 6、检查科室在检查过程中对该患者安全负责。 (三)转运前协调与沟通 1、转运前应与接受部门联系并充分交流,根据病情通知接收部门准备各种仪器和抢救药物及预计到达的时间,一切就绪后方可转出,以免耽误病情。 2、相关科室的联系与协调:电梯、门卫、急救箱、转运路线、途径等。 (四)负责转运危重患者的医护人员要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熟悉患者的病情、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及医嘱执行情况等。 (五)转运的实施与监测 1、实施:①体位: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体位,查看体位是否合适、舒适,并为患者做好保暖,待各项工作妥当后才可转运;②安全处理:正确搬运患者,上好护栏,适当约束,应注意保护患者肢体,运作要求平稳;③运送途中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防止慌乱,同时注意自身及职业防护,运送途中护士应站在患者头侧。

病人安全转运规范

病人安全转运规范 (一)病人安全转运 (52) (二)病人安全转运的评估及处理预案 (52) 附3:病人安全转运过程中医用导管的护理 (53) 病人安全转运规范 (一)病人安全转运 1.转运前 (1)病情评估:对病情进行正确的评估是整个流程安全的基础。 (2)解释:告知病人、通知家属、联系转往科室或相关检查科室。 (3)备齐用物:转运工具、病历、X片、CT片等,根据病情备急救药品器械等物品。 (4)妥善处理动静脉管路。 (5)妥善固定引流装置,搬运病人到轮椅或平车前后均需要重点保护。 (6)导管安全原则:确保通畅、妥善固定、标记在位、防止感染。 2.转运中 (1)注意保暖 (2)密切监测各项生命指征(始终站在患者头侧)。 (3)保证生命支持设备工作稳定。 (4)转运过程中病人头部始终处于高位。 (5)保证各种管路固定可靠。 (6)防止病人发生意外损伤。 (7)做好心理准备。 3.转运后交接 (1)确认病人身份:腕带、病历、病人本人或家属。 (2)确保病人安全转移至病床上。 (3)评估生命体征。 (4)交接病人存在的关键问题。 (5)交接各种管道:静脉置管(外周静脉、深静脉)、其他管道(胃管、尿管、引流管等)。

(6)皮肤情况:伤口、压疮。 (7)用药情况:药物过敏史、抗生素的使用等。 (8)物品:X片、CT片、病历等。 (9)口头交接+书面交接:床头交接完毕后,需双方护士共同填写转科交接记录单,确认无误后签全名。 (二)病人安全转运的评估及处理预案 1.病人的基础情况评估 (1)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等。 (2)专科注意事项。 (3)转运的目的:因治疗需要专科或诊断性检查或进行本科室无法完成的治疗、操作和急诊手术。 (4)权衡利弊。 2.家属的心理沟通 (1)危重病人病情严重、预后差,家属难以接受,需做心理沟通和解释。 (2)医生解释转运或检查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危险性。 (3)取得家属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4)家属签字同意后方可转运。 3.神经系统评估:重点是神志、瞳孔、肢体活动。 (1)清醒病人:①通知即将进行的转运。②评估病人的焦虑及疼痛程度。③遵医嘱适当应用镇静、镇痛药物。 (2)烦躁以及不合作的病人:①评估病人烦躁程度,根据医嘱适当给予镇定剂。②评估病人肢体运动情况,适当给予约束。 (3)昏迷病人:①评估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肢体运动情况、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观察有无舌后坠,备口咽通气管。 4.呼吸系统的评估:呼吸频率、节律、深度。血氧饱和度。痰液情况。血气分析:PH 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给氧方法和途径。 (1)需要氧疗的病人:备氧气枕。 (2)呼吸不规则,血氧饱和度不平稳的病人:①行气管插管接便携式呼吸机转运。②准备简易呼吸器接面罩。 (3)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病人:①妥善固定导管。②吸净分泌物。③评估自主呼吸

病人转运制度

病人转运制度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病人转运的一般要求: 一、合理选择护送人员:特级、一级护理病人,意识障碍病人,有胸腔闭式引流、脑室引流等特殊管道的病人,必须由医生、护士护送,转运过程及检查时,医护人员应留在患者身边。 二、确保护送工具的安全,检查刹车是否有效、扶拦是否能拉起并固定、轮子是否打滑等。运送病人时,要求推车扶拦必须拉起并固定,轮椅腰带必须系好。 三、所有待转运患者应有责任护士/主管医师在评估后决定合适的转运方式,根据患者的病情安排人员护送,并根据病人情况准备好所需的治疗药品和仪器物品。 四、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做好遮蔽工作,必要时为病人准备遮阳蔽雨的工具。 五、病情允许时,病人转运过程中停止输液,医护人员做好解释工作,确实需要输液时,必须由医护人员护送。 六、由工人护送患者外出检查时,医务人员必须做好相关事宜的宣教。并且责任护士必须了解患者检查完毕是否及时送回病房。 七、重危病人的转运: 1、转运下列病人时要按重危病人进行转运: (1)生命体征不稳定; (2)意识改变; (3)抽搐; (4)气管内插管; (5)使用镇静药后有意识抑制等改变; (6)带有创压力监测管;

(7)静脉使用调节血压、心律及呼吸方面药物。 2、在下列情况发生时,禁止转运: (1)心跳、呼吸停止; (2)有紧急气管插管指征,但未插管; (3)血液动力学极不稳定,但未使用药物。 3、转运病人前按需要做好以下准备: (1)氧气枕/小钢瓶氧气 (2)开通留置的静脉通路,对于大出血病人,应保持两路以上的静脉通路; (3)心律和血压监测仪器; (4)指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5)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者,应用带蓄电池的注射泵,以保证连续给药; (6)型号合适的简易人工呼吸器。 4、转运方在转运病人前,应通知接收部门,以确保接收部门获知病情,做好准备工作。 5、病情需要时,由护士和医生一起转运。 6、转运过程及检查时,医护人员应留在患者身边,根据需要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并完成所有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7、转运后应向接诊人员详细交接班并做好记录。 8、送出病人科室按要求填写《病人转运交接单》,首联本科室保存,副联交与接收病人科室。接收科室应做好患者的身份确认、仔细核对交接单内容,如有情况不符当场指出。 63

住院患者安全转运制度

住院患者安全转运制度 一、出、入院患者转运制度 1.对行动不便或病情较重的新入院患者及手术患者,使用安全的方法专梯护送,如轮椅、车床等送至病房,并由医护人员护送。 2.急诊科病情危重的患者经抢救后需住院时,应提前通知住院登记处和临床科室值班人员做好准备,并由急诊科医护人员送至病房,入院手续由家属或医护人员补办。 3.患者康复出院时,医护人员应送患者至电梯口,病情需要时应送至医院大门口。 二、手术患者转运制度 1.凡手术患者由医护人员和经过培训的人员负责接送。病情稳定的择期手术患者由病房护士或经过培训的人员送达手术室,并与手术室护士当面交班。交接者在“术前准备单”上签上交接者姓名和交接时间。不能行走及给予麻醉前用药的手术患者,应用平车接送。危重患者应有经(主)治医师或麻醉医生共同护送。 2.接送患者时,每次只允许接送一位患者。 3.接送患者出入时应注意保护患者,防止碰伤,移动患者到手术台或平车,须锁住刹车或有人扶住车身防止滑动,搬动患者时应轻巧稳妥。 4.患者(特别是小儿)卧在手术台上等待手术或手术完毕等待送回病房时,巡回护士应在旁照顾,防止坠床摔伤。 5.手术完毕,术后病情平稳的患者,由手术室相关医务人员护送回病房(或ICU),或由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手术室接患者返回病房(或ICU)。全麻患者、儿童或患者病情需要时,由手术医生和麻醉师护送返回病房(或ICU),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 6.病房、手术室经常检查平车、担架有无损坏,防止接送时摔伤患者。护送途中注意保暖及输液通畅。 三、检查、治疗及转科患者转运制度 1.住院患者在院内做各种检查或治疗时,护士应正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及活动自理能力,选择安全的运送方式。一般情况下通知工人护送,病情不稳定或危重患者及手术后患者专梯护送,并由医生或护士陪同。一级护理患者、病情危重或

病人转运制度

病人转运制度 病人转运的一般要求: 一、合理选择护送人员:特级、一级护理病人,意识障碍病人,有胸腔闭式引流、脑室 引流等特殊管道的病人,必须由医生、护士护送,转运过程及检查时,医护人员应留在患者身边。 二、确保护送工具的安全,检查刹车是否有效、扶拦是否能拉起并固定、轮子是否打滑 等。运送病人时,要求推车扶拦必须拉起并固定,轮椅腰带必须系好。 三、所有待转运患者应有责任护士/主管医师在评估后决定合适的转运方式,根据患者 的病情安排人员护送,并根据病人情况准备好所需的治疗药品和仪器物品。 四、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做好遮蔽工作,必要时为病人准备遮阳蔽雨的工具。 五、病情允许时,病人转运过程中停止输液,医护人员做好解释工作,确实需要输液时,必须由医护人员护送。 六、由工人护送患者外出检查时,医务人员必须做好相关事宜的宣教。并且责任护士必须了解患者检查完毕是否及时送回病房。 七、重危病人的转运: 1、转运下列病人时要按重危病人进行转运: (1)生命体征不稳定; (2)意识改变; (3)抽搐; (4)气管内插管; (5)使用镇静药后有意识抑制等改变; (6)带有创压力监测管; (7)静脉使用调节血压、心律及呼吸方面药物。 2、在下列情况发生时,禁止转运: (1)心跳、呼吸停止; (2)有紧急气管插管指征,但未插管; (3)血液动力学极不稳定,但未使用药物。 3、转运病人前按需要做好以下准备:

(1)氧气枕/小钢瓶氧气 (2)开通留置的静脉通路,对于大出血病人,应保持两路以上的静脉通路; (3)心律和血压监测仪器; (4)指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5)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者,应用带蓄电池的注射泵,以保证连续给药; (6)型号合适的简易人工呼吸器。 4、转运方在转运病人前,应通知接收部门,以确保接收部门获知病情,做好准备工作。 5、病情需要时,由护士和医生一起转运。 6、转运过程及检查时,医护人员应留在患者身边,根据需要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及病 情变化,并完成所有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7、转运后应向接诊人员详细交接班并做好记录。 8、送出病人科室按要求填写《病人转运交接单》,首联本科室保存,副联交与接收病 人科室。接收科室应做好患者的身份确认、仔细核对交接单内容,如有情况不符当场指出。 63

患者转运交接制度

患者转运交接制度 一、目的 患者在部门间的转运中,护士需进行详细的口头、书面、床边交接班,保证临床工作的连续性,减少患者转运途中的不安全因素。 二、适用范围 包括所有患者从原来病区或部门转运到其他病区或部门。 三、正文 (一)一般患者转运交接制度 1、患者转运由护士、护理员或其他指定的员工从原来部门/病区转运到其它部门。 2、所有待转运患者应由责任护士/主管医生评估后决定合适的转运方式,按患者病情安排人员护送。 3、除患者责任护士以外的其他工作人员负责转运患者前,须先通知责任护士。 4、如病情需要护士陪同时,护士长安排人员负责该护士分管的其他患者的护理工作,以保证安全。 5、患者去其他科室检查,护送人员负责将患者送回原部门,检查科室在检查过程中和护送人员到来之前负责该患者的安全。 6、院外转运需在获得患者/家属同意以及主管医生的医嘱后方可进行。 7、转科患者需填写患者转运记录单,由转出科室存档备案半年。 (二)危重患者转运交接制度 1、转运下列患者时要按本规定(危重患者的转运)进行转运: (1)生命体征不稳定。 (2)意识改变。 (3)抽搐。 (4)气管内插管。 (5)使用镇静药后有意识抑制等改变。 (6)带有有创压力监测管。 (7)静脉使用调节血压、心律及呼吸方面药物等。 2、转运前准备

(1)转运前医生应评估患者病情,以判断患者是事可以转运,是否必须转运,是否需要该转运程序,如需要,则将医嘱书写在病历上。在下列情况发生时,禁止转运:心跳、呼吸停止;有紧急气管插管指征,但未插管;血液动力学极其不稳定,但未使用药物。 (2)责任护士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一般情况、生命体征等,做好护理记录,填写患者转运交接单。 (3)解释告知:向患者及家属告知转运时间、转运的风险及注意事项等。(4)联系相关科室:联系转入科室,向转入科室简要汇报患者病情,以便做好转入接待准备工作,确定患者转运时间。 3、转运物品准备: (1)氧气枕。 (2)开通留置的静脉通路;对于大出血患者,应保持两路以上的静脉通路。(3)心律和血压监测仪器、指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4)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者,应用带蓄电池的微泵,以保证连续给药。 (5)型号合适的简易人工呼吸器。 4、负责转运护士,要求至少通过CPR考核;病情需要时,由医生一起转运。 5、转运方在转运患者前,应通知接收部门,以确保接收部门获知病情,做好准备工作。 6、转运过程及患者做检查时,医护人员应留在患者身边,根据需要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并完成所有的治疗和护理工作。若发生意外情况要立即就近与科室联系呼救,以便及时抢救。 (三)交接规范 (1)与转入科室医护人员共同安置病人,包括卧位、固定管道、吸氧等。(2)床头交接内容: ①神志、生命体征; ②体位、伤口下敷料、各种管道(包括引流管、胃管、尿管、气管切开等)护理情况; ③各种监护治疗设备(如监护仪、输液泵等)的数据指标和仪器使用情况; ④输液肢体、穿刺部位、静脉通道、持续静滴液体及治疗药物;

危重患者转运交接流程

危重患者转运交接流程 1.患者病情评估:危重患者如需检查、手术、转科时,护士应迅速对患者作出病情评估,评估项目包括生命体征、病情变化、一般情况、用药情况、皮肤情况、置管情况等,并做好详细记录。 2.解释告知:向家属详细交待转运的目的及可能出现的意外及注意事项,必要时由医生取得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认可。 3.联系相关科室:向转入科室简要汇报患者病情,以便做好转入接待准备工作,确定患者转运时间。 4.根据患者病情,做好护送时物品及人员的准备: (1)准备平车、氧气枕、充电微泵、可移动氧饱和度监护仪、简易呼吸气囊、输液架等,备足途中所需治疗用药,必要时备急救药品,并保证所备物品完好。 (2)通知相关人员:医生、护士、工勤人员、相关部门。 (3)责任护士正确核对病历、“手腕识别带”信息,转科或手术患者应填写交接记录单。 (4)护送人员携带患者的病历及影像资料等。 5.安全搬运患者,注意动作轻柔,不要过度震动患者,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特殊要求,如骨折患者的患肢应制动等。搬移至平车后,应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并妥善固定。 6.护送途中注意事项: (1)危重病人转运需由医护人员陪同,严密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呼吸等病情变化,如遇突发状况要立即就近与科室联系呼救,以便及时抢救。 (2)平车匀速推行,两侧架护栏,上下坡时,患者头部应置于高处。医护人员站于患者头侧,以便观察病情。平车前后均有人员护送,保证行车安全。 (3)注意输液及引流管保持通畅,严格控制输液滴数。 (4)注意保暖,保证给氧的有效性。 7.护送至目的地,双方确认患者信息,与转入科室医护人员共同安置病人,包括卧位、固定管道、吸氧等,严格交接班,交班内容:患者一般情况、主要病情、用药情况及输液肢体情况、皮肤情况、置管情况等,双方在转科交接记录单上签名。

患者交接制度(转科、转院)

患者交接制度(转科、转院) 转院病人交接制度 1、根据医嘱将转院日期及转往医院通知病人及其家属,做好转院准备并办理转院手续。 2、协助病人整理用物,清点床单位用品、终末消毒。 3、救护车护送重病人转院时,必须有医生、护士陪同,根据病情开通和维持静脉通路,备有氧气装置、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急救药箱、简易人工呼吸器等。 4、在病人转运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按医嘱完成治疗,及时做好护理记录。 5、向接收医院的护士交待病情、治疗及护理等情况,做好交接班工作。 转科病人交接制度 1、医师开出转科医嘱。 2、护士应根据医嘱将转科时间及转往科室通知病人及家属。做好转科准备。 3、护士评估病人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完成转科护理记录。 4、通知转入科室护士做好接收病人准备工作。 5、根据病情需要带好抢救用物,选择病人合适的转运工具。 6、危重病人由转出科室护士或医生一起护送,并带病人的病历、未输完的液体、口服药、胸片等送至转入科室。 7、各责任护士做好床头交接班工作(包括病情、皮肤、管道、液

体、治疗等未完成工作)。 8、转入科室责任护士向本科室医生报告并执行本科室医生的医嘱。 9、转出科室主班护士撤消病人标识卡及电脑上病人信息。床单位终末消毒如有未返回的检查、化验单报告等,待取回后及时送到转入科室。 病人转运交接流程 1、危重病人转运交接程序 (1)向病人及家属解释转送目的。 (2)转送前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确认选择转送途中的监护仪、特殊需要仪器、药物,充分估计转送途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机械通气病人转送途中需有供氧装置及简易呼吸气囊。 (3)与检查科室电话联系确切时间。 (4)护送途中要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病人病情变化,保证必要的管道通畅。 (5)注意安全,平车或病床运送时必须有床栏保护病人。 (6)妥善安置病人,搬移时尽量平稳,取合适卧位,防止各种管道滑脱或受污染。 (7)护送护士与病房护士双方交接,说明病情、治疗、护理,全面评估病人情况,交接后记录危重病人转运交接记录。 2、大手术病人转运交接制度 2.1送手术病人进入手术室流程:

患者转运制度

患者转运制度 (一)、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与交接制度 1、规范患者转运制度:在严格遵照转科医嘱的同时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暂有生命危险应就地抢救,不宜转运,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转运。 2、转运前护理 (1)再次核对转科医嘱。 (2)与接收科室的沟通:转运患者前应事先电话(告知:诊断、性别、年龄、神志、特殊管道和特殊用药、需准备急救物品)通知接收科室,接听电话者为当班护士,接收科室获信息后应立即做好床位、氧气等迎接准备。 (3)转运前由医师向家属交代病情及转送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在征得患者和/或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后履行签字手续。 (4)整理患者资料,核对并携带转运患者的药物和物品。 (5)妥善固定静脉针和各种导管,药物标记明显,上好护栏和输液架。 (6)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并携带监护仪、呼吸机等急救器械、药品和物品;有执业医师和 /或具备执业资格的护士护送。 (7)离开病区前再次评估患者的意识、瞳孔、T、P、R、BP、SPO2等病情,详细记录神志、生命体征、各引流管的名称、位置、刻度、气道情况等。 (8) 电梯准备:确保病人在最短时间内转运。 3、转运中的护理 (1)安置合适的转运体位;不同病情的患者予以不同的体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氧气的吸入;对一般缺氧者转运中可用氧枕,用时轻压氧枕,以保证足够的氧流量。 (3)转运途中应严密监测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呼吸频率与呼吸型态、脉搏等,并做好应急处理。 (4)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严防滑脱,标识清楚,转运途中要确保静脉输液通畅,以便及时用药。 4、转运后护理(病区交接) 双方认真交接患者诊断、病情(包含已做的检查)、神志、管道、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为保证医疗安全,来院就诊的每位患者必须如实填写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首页上的身份信息。 2.门、急诊患者的身份识别:门、急诊护士在对患者进行评估时需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病历号等基本信息。 3.住院患者身份识别 (1)入院患者到达病区时,接诊护士应核对科室、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报销类别等信息是否与患者就诊卡、住院证上的信息相符。 (2)建立和执行住院患者手腕带标识管理制度。 (3)所有住院患者必须佩戴手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志及诊疗操作前查对依据。腕带上标注医院名称、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佩戴手腕带时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人核对,若损坏更新,同样须经两人核对。 (4)佩戴手腕带前,应仔细核对患者信息。要求患者陈述自己的姓名;对无法沟通的患者,应请在场的家属证实患者的身份。 (5)在对患者实施任何检查、诊疗操作前或转运患者前应核对手腕带信息,并让患者自己陈述姓名,确认患者身份。 (6)若手术中需取下手腕带,术后应与患者病历一同带出手术室,巡回护士应与接患者护士交接清楚,确认患者身份后立即重新佩戴。 4.转接和交接班时认真识别患者身份,对病区内患者转床、转科或对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使用镇静药物等重点患者,均要识别和核对患者身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由转诊医师和护士同接诊医师和护士与患者(家属)或受委托人核对。 5.操作前和辅助检查前识别:医务人员在操作前要按照规章制度对患者进行查对和识别。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方法识别患者身份,禁止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标本采集、输血、输液、给药时由护士或医技人员核对患者身份。行心电图、B超、胸片、CT、MRI、病理检查等辅助检查时,由辅助科医技人员及护送的工作人员共同核对患者身份。

手术病人转运细则及流程

手术病人转运细则及流程 一病人入室对接 接病人车进入手术室对接区域 放下对侧床档,外用平车靠紧栏杆,踩下脚刹,锁紧车辆 内用平车与外用平车对齐靠紧,踩下脚刹,锁紧车辆,与卫生员共同将病人挪至内用平车上。 拉起床档,固定约束好病人,并做好安全教育。

二病人由内用平车移至手术床: 巡回护士与刷手护士共同将手术病人平车推进手术间,使平车与手术床紧密对接,踩下脚刹,确认车辆锁紧 巡回护士在病人平车中部,刷手护士在手术床中部,共同协助病人平移至手术床 巡回护士及时将病人约束固定,并进行安全教育:请您用双手握住 床的两侧,躺在床的正中间,手术床很窄,您别随便动,有需要请 您随时告诉我们。

三术毕将病人由手术床移至平车上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将内用平车与手术床对合紧密,踩下脚刹,确认车辆锁紧后,发出口令“平车准备完毕”待医生确认后搬运病人。 搬运病人:巡回护士站在平车侧中下部位置,手术医生分别站在平车及手术床中部,麻醉医师站在床头侧负责头颈部保护;搬运之前,以麻醉医师的口令为准,与手术医生共同将病人移至平车上。 如使用过床易时,在手术床中部的医生将病人对侧身体抬起,巡回护士将过床易迅速放置病人身体下方,由手术床中部的医生负责推送病人,由站在平车侧的医生、巡回护士迎接病人后将病人对侧身体抬起,手术床中部的医生撤出过床易. 松开脚刹拉起床档,安置约束病人

四由手术间转运至对接处 医生、麻醉师将载有病人的内用平车推到对接区域,内用平车与对接处栏杆靠紧,麻醉师踩下脚刹,锁紧车辆。 医生将外用平车与内用平车对齐靠紧之后,踩下脚刹确认锁紧,将病人挪至外用平车上,医生拉上平车床档,固定约束好病人,手术医生、麻醉医师共同将病人送至病房。 2013年6月修改制定

2、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doc

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 危重患者转运交接是院前急救医疗实践中的一部分, 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运输过程,更是一个监护、治疗的过程,包括所有患者从 原来病区通过平车、轮椅等转运到其他病区。为杜绝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重患者转运的内容 (一)规范患者转运制度 安全转运原则:要确认转运的必要性,转运前充分的评价,并做 好必要的准备,确保患者安全。 1 、全面检查和评估病情; 2 、有经验的医护人员; 3 、必要的设备和交通工具; 4、稳定病情、全面检测; 5、反复评估病情、不间断的监护。 (二)转运前权衡与意外评估 1 、工作人员在转运患者前(包括患者去其他科室检查),须先通知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 2 、主管医生需对患者潜在的危险与运送的风险做出医疗判断, 并由上级医生对患者转运的可行性做出评估和批准。 3、综合评估需转运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呼吸情况、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充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检查或治疗的必要性及转运风险,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4 、责任护士在患者转运前确保患者各项指标能在一定时间内维

持平稳后方可转运,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患者情况的记录。 5 、转运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准备好转运途中所需的仪器与 药物并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 6 、检查科室在检查过程中对该患者安全负责。 (三)转运前协调与交流 1、转运前应与接受部门联系并充分交流, 根据病情通知接收部门准备各种仪器和抢救药物及预计到达的时间, 一切就绪后方可转出, 以免耽误病情。 2、相关科室的联系与协调:电梯、门卫、急救箱、转运路线、 途径等。 (四)负责转运危重患者的医护人员要具有一定临床经验, 熟悉患者的病情、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及医嘱执行情况等。 (五)转运的实施与监测 1、实施: ①体位: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体位,查看体位是否合 适、舒适,并为患者做好保暖,待各项工作妥当后才可转运;②安全 处理:正确搬运患者,上好护栏,适当约束,应注意保护患者肢体, 运作要求平稳;③运送途中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防止慌 乱,同时注意自身及职业防护,运送途中护士应站在患者头侧。 2、监测:①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②保持呼吸道通畅; ③保证生命支持设备工作稳定、正常运转;④保证各种管道固定、通畅。 (六)转运过程中,患者一旦出现意外情况,遵医嘱利用随身携 带仪器、物品和药品进行就地抢救, 抢救结束及时补记病情变化和抢 救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