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度写范文[中医预防疾病的几点方法及体会]中医预防疾病的原则主要包括哪些模板

小度写范文[中医预防疾病的几点方法及体会]中医预防疾病的原则主要包括哪些模板

小度写范文[中医预防疾病的几点方法及体会]中医预防疾病的原则主要包括哪些模板
小度写范文[中医预防疾病的几点方法及体会]中医预防疾病的原则主要包括哪些模板

[中医预防疾病的几点方法及体会]中医预防疾病的原则主要包括哪些

【中图分类号】R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369-01【提要】祖国医学十分重视对疾病的预防,《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说: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提出预防为主的观点。最古老的经典医籍《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讲的就是预防疾病,提出了中医预防的基本理论和具体方法。一是防止体外致病因素的侵袭,指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二是保养正气,以增强对致病因素的防御和抵抗能力,即“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了正气在维护健康和预防疾病中的主导地位及决定作用,体现了内因为主的中医学防病治病的特色。【关键词】中医学;预防疾病;几点方法;体会 1 注重精神修养中医学的“神形一体”观强调精神活动与形体组织器官之间存在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形体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精神活动是形体对于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给予的刺激在大脑中的反应。形体健壮则精神饱满,心情开朗,思维敏捷;形体虚衰就会精神萎靡,情绪消沉,思维迟钝。反过来,精神活动也会对其他生理活动产生影响。乐观大度有益于健康长寿;而突然的、强烈的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则会引起疾病。现代心身医学已证实社会心理因素的刺激可通过中枢神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勤恳工作,清白做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第二,适当参加社交活动, 学习别人的文雅风度和处世方法,提高对复杂环境的应变能力。第三, 丰富业余生活,从事一些高雅有趣而利于健康的活动,以陶冶情操,改变不良性格。和情安神对于不良刺激,要善于调和与节制感情,保持情绪相对稳定,防止激变。调和方法一是搁置法,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暂时摆下作冷处理。二是宣泄法,充分表达内心感受,进行宣泄疏散。三是转移法, 把内心虑恋的焦点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四是调换法,与对立面调换位置, 设身处地考虑问题。适时调神根据时间节律的变动调节生理和心理活动, 以适应自然之气消长盛衰、生长收藏、升降浮沉的变化,达到保养精神, 健康长寿的目的。 2 讲究饮食调节(l) 供给足够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形体及其功能活动所必需的气血精津液等由水谷精微形成,并依赖其不断供给。因其必须以“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素问·脏气法时论》)(2) 定时定量,饮食要卫生而易于消化。(3) 调和五味,饮食结构要科学合理。药物和食物的五味对五脏各有亲和作用,必须调和应用。如果对某味久嗜或偏食,就会引起某一脏气的偏盛偏虚,导致五脏之间失去平衡,从而产生疾病甚至造成夭亡。(4 ) 调整饮食,以适应并逐渐改变体质。个体体质的特殊性,往往导致对某种致病因子或疾病的易感性。如《医理辑要》说“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 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虚;易伤食者,脾胃必亏;易劳伤者中气必损。”体质健全则机体自稳调节能力强而保持健康。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长期坚持, 可逐渐改变体质偏性而健全体质。 3 适应四时气候中医学的“天人一体”观认为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 自然界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起居必须顺应时令气候的变迁,以符合人体四时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非其时而有其气的反常气候,不利于一切生物的生长,从精神情志到饮食起居都要十分重视调节,才能预防疾病的发生。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4 注重起居卫生起居有常,建立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防止疾病的发生,保持健康,延缓衰老。(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根据四时气候和一天之中阴阳变化,结合个人的工作性质、生活条件、年龄、体质等因素,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并严格遵循, 长期坚持。(2)注重环境卫生环境卫生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但要对其加以适应,还要加以改造。理想的居住地点的自然环境应是空气新鲜、整洁安静、生活方便;社会环境应是邻里和睦、团结互助、敬业爱国、勤劳守法。(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老人还要保正睡眠时间和合理的营养供给, 防止情绪刺激和跌扑损伤。小孩寒暖适宜,防止受凉,防止饮食不定时定量及偏食。妇女要注意月经期、怀孕期和哺乳期的卫生与保健。

5 提倡劳逸适度《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指出过劳过逸都有损健康。(1)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不能超过机体的承受能力体力劳动或运动过度,则腰背疼痛,四肢酸软,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甚至发生外伤闪腰、骨折筋伤。日久得不到恢复,会由伤气伤血发展到损伤脏腑, 导致精亏神衰而赢弱多病。脑力劳动过度,日久会耗伤心血心神,损伤肾精脾气,终至正气虚衰而多病早衰。(2)夫妻性生活不可过早开始及过于须繁《内经》指出, 男子24一32岁, 女子21一28岁,肾气最为充盛,身体发育完全成熟,最适合结婚和生育。肾藏精,主生殖,主宰着人体的生长、强壮和衰老。如果尚未成年就开始性生活,或性生活过于频繁,便会损伤肾精,导致多病早衰。(3 )起居作息不可过于懒散安逸过逸使精神和机体长期处于放松状态,则气血运行迟缓,易产生水湿、痰浊、疲血等有形之邪,进一步阻滞气机;脏腑机能减退,致使整体气化功能衰退,生机减弱;肌肉筋骨由于缺乏运动而软弱无力,以致正气虚衰,抗邪无力而多病早衰。

6 防避疫病传染(1)避其毒气注重病人与健康人群的隔离。由于疫邪从口鼻而人,必须注意饮食卫生,进行空气和病人用具消毒,防止接触传染。(2)增强和维护正气通过精神修养、饮食调理、注意起居、劳逸适度、防止伤害和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以避免或减少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采用人工免疫法增强抵抗力,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方法,应加以重视,注意推广应用。

7 防止意外伤害注意预防跌扑损伤、机械损伤、烧灼伤、烫伤、虫蛇咬伤,以及煤气中毒、食物中毒和触电、溺水、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对维护健康具有重大意义,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8 加强体格锻炼体格锻炼的主要方法是开展体育运动如球类、体操、田径、游泳、滑冰、武术、气功锻炼等,可根据身体状况和客观条件选择, 只要方法得当,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9 应用药物预防(1)空气消毒法:通过药物自然挥发或燃烧所产生的气体净化空气, 以及通过呼吸吸人药物分子和纯净空气, 从而健身防病的方法称空气消毒法。如清代《串雅内编》辟瘟丹“焚之可辟时气”。醋熏法可预防流行性感冒等上呼吸道传染病。(2)饮水消毒法:指以药物放置在饮水中以灭菌防病的方法。如《简易方》说“疫气流行,用管仲(即贯众)置水缸内,食水不染。”(3)药物洗浴法:用药物煎水洗浴或以含有治疗作用化学物质的温泉洗浴, 有防病治病作用。(4)药物配带法:将药物填充进饰物或日常用具随身配带,通过空气吸人或皮肤吸收药物分子,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古代把白芷、苍术、丁香、营蒲等药物研粗末,做成香囊、香包挂在胸前驱毒气、辟秽浊,或用药枕、兜肚防病治病。现已开发出种类繁多的兜肚、背心、衬裤、胸罩等外治保健用品。(5)口服防疫法: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和周围自然环境,服用某些药物,可预防相应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如预防流行性感冒,以贯众15g桑叶7.5 g煎服;或进餐时吃生大蒜5g,小孩酌减,均每周连用2天,连服3周。预防麻疹以紫草巧15g、甘草5g煎服,或贯众、金银花各20g煎服。鉴于疾病谱的变化,心身疾病增多,社会日趋老龄化,重视并充分发挥中医预防疾病的作用显得十分必要,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结束语结合中医学理论, 介绍了注重精神修养、讲究饮食调节、适应四时气候、注重起居卫生、提倡劳逸适度、防避疫病传染、防止意外伤害、加强体格锻炼、应用药物预防等9个方面的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的方法。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预防,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学历来十分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报导神大论》中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科。”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内容。 1、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防止疾病的发生 1)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要提高正气,关键要增强。《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必须注意精神的调摄、身体的锻炼、饮食起居护理、避免过度和适当的药物预防等方面。 ① 调摄精神。中医认为精神神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突然强烈或反复、持续的精神刺激,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如过喜伤心、暴努伤肝、过思伤脾、恐惧伤肾等。在疾病过程中,情绪波动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均可导致疾病恶化。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则使气机通畅,气血和平,有利于疾病康复。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的:“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做好情志护理,保持精神上安定清静愉快,对提高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 加强身体锻炼。汉代医家华佗根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创造了“五禽戏”。说明经常进行身体锻炼,能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对慢性疾病,通过太极拳、八段锦等锻炼,也有助于关节流利、气机通畅,达到早日康复。

③ 生活起居护理。要保持身体,精神充沛,益寿延年,就应懂得自然变化规律,适应自然环境的的变化,对饮食起居、劳逸等有适当的节制和安排。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的:“亡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④ 药物预防。《素问.遗篇.刺法论》中有“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预防疾病的记载。早在明清时代,人痘接种法已得到推广。还有用苍术、雄黄等烟熏以消毒防病等。近年来中草药预防疾病有了很大发展,取得很好效果。如用贯众、板蓝根或大青叶预防,用茵陈、栀子等预防,马齿苋预防痢疾等。 (2)防止病邪的侵害:要做好未病先防除了采用以上四方面措施外,还应防止病邪的侵害,因病邪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如讲究卫生,防止水源、和环境的污染;对“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五疫之至,皆相染易”应“避其毒气”;对生活起居方面,应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作劳等,都是防止病邪侵害的有效方法。 2、既病防变做好未病先防是预防疾病积极而理想的措施。但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则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处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果断采取一切护理措施,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 (1)在疾病尚未明确诊断时,护理人员要加强观察,通过病员出现的症状、体征及期有关情况的综合分析,为医生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防止疾病的发展。 (2)捕捉并发症的先兆,防止疾病传变。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可出现病情突变或并发症发生。如高热病人出现热极动风或邪热内陷心包的抽风或昏迷等。若护理人员能及早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可挽回逆势,使病员转危为安。 (3)掌握疾病的传变规则和途径,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医学源流论》中说:“……是故传经之邪,先夺其未至,则所以断敌之要道也,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则所以守我之岩疆也,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则敌之资粮已焚……。”《金匮

中医诊断学教(学)案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诊断学教案

授课时间:9月11日,周一,第6,7节 题目: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诊断”“诊法”“诊病”“辨证”及“病”“证”“症”的含义。 2.理解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3.了解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学习方法。 内容与时间分配:2学时 1.中医诊断学的概念,主要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1学时。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中医诊断学发展史、学习方法。1学时。 重点与难点: 1.病、证(证名、证候、证型)、症(症状、体征)的含义。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导入新课: 从中医基础学的内容到临床各学科的内容、目的,引入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意义。 讲述: 一、介绍诊断及中医诊断学的概念、地位(P1)。 简要介绍。注意:诊断的概念,包括“诊”与“断”两方面,并且须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 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包括介绍诊法、诊病、辨证、病案书写四部分。

1.诊法的概念、内容、目的。 2.明确症状、体征的含义。 注意:症状与体征不同,前者为病人异常感觉,后者为医生检查所得。两者均属于“症”,属病情资料,是辨证、辨病的主要依据。 (二)诊病 1.诊病的概念、目的。 2.明确病名的含义。 注意:病名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所做的概念与抽象。辨病的结果是得出病名诊断。 (三)辨证 1.辨证的概念与目的。 2.明确证、证名、证候、证型的含义。 注意:“症”“病”“证”的区别。辨证的目的是得出证名诊断。 (四)病案书写 明确病案的概念及病案书写的意义。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1.简要介绍中医诊断基本原理的理论依据是中医整体观念的思想。提问:什么是中医整体观。 2.重点介绍中医诊断基本原理,包括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三方面,明确其各自的含义。 第二学时

中医整体护理病历书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医整体护理病历书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医整体护理病历是护理文件书写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中医院开展整体护理、实行辨证施护的真实记录。随着现代护理学的不断发展,对护理病历书写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医护理病历书写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一个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的高低。现就其存在的问 题归纳、总结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部分护土收集病史不认真,不深入病房询问病史,有的—护士照抄医生病历或凭想象 书写,主观臆断,所以内容记录不够真实。 2、中医护理问题不确切,书写中存在着将医疗诊断作为护理诊断,或将护理措施作为护 理问题等。 3、护理措施难落实。如在对一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护理措施中指出,每二小时测血压、脉博、呼吸一次,但护理记录单上却无记录;在外科,一般术后病人,需常规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四次,有时因工作忙往往只测一、二次正常就不再记录。 4、护理记录不全面(pio记录),记录不连贯,有的像记流水帐,没有详细记录病情变 化和治疗、用药后的效果。 5、出院指导不具体,内容简单,千篇一律。没有交待复查的具体时间,锻炼的方法,以 及饮食的宜忌等。 6.中医术语欠准确,不能熟练运用中医术语书写护理病历,常常出现用医学诊断代替护 理诊断。 7.护理病历完成不及时,不少护理病历存在着回顾性记录,缺乏指导性和时效性。 二、分析 1.部分护士对开展整体护理认识不够,认为护理病历书写太浪费时间且没有大的临床价 值,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 2.部分护士护理业务素质较低,特别是中医院护士大多未系统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中 医理论水平不高,在中医整体护理病历书写上尚有一定困难。 3.护理人员编制不足,严重制约了整体护理的开展.这也是影响护理病历书写质量的原 因之一。 4.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冲击,医院也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实行经济责任制,科室要完成医院的经济指标,如果增加人员,就给科室增加支出,而整体护理病历的书写又不能收费,不能给科室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影响整体护理病历书写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医学题库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考点题库(临一)

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 考点 1.防治原则的治疗总则。 2.中医治未病的含义。 3.未病先防的内容。 4.治病求本的概念。 5.正治与反治的概念。 6.标本缓急的含义。 7.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 8.三因制宜的含义。 9.中医基本治法中“汗、和、温、清、补”的定义。10.清法、补法的注意事项。 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防治疾病的总原则:(B ) A未病先防B清淡饮食 C既病防变D治病求本 E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2.见肝之病,先实其脾气,这种治疗属于:(D ) A早期治疗B治病求本 C急则治其标D先安未受邪之地 E扶正祛邪 3.“寒因寒用”的治疗法则是:(A ) A假寒证用寒药B虚寒证用寒药 C实寒证用寒药D虚热证用寒药 E实热证用寒药 4.以下哪一项不是未病先防的内容:(B ) A“避其毒气”B审因论治

C调摄精神D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 E加强锻炼 5.正虚邪实而不耐攻伐的病人,一般采用:(B ) A扶正为主B先扶正后祛邪 C祛邪为主D先祛邪后扶正 E扶正与祛邪 6.用“扶正祛邪并用法”所治疗的病证有:(A ) A邪气盛,正气已衰B邪气盛,正气未衰 C正气虚,邪气未盛D邪祛正虚 E邪正俱盛 7.下列除哪项外都属于“治病求本”的治法:(D ) A热因热用B通因通用C寒者热之D未病先防E寒因寒用8.下列哪个病证应采取急则治其标的方法:(A ) A大出血B阴虚内热 C脾虚腹泻D气血两虚 E阳虚外寒 9.疾病的标与本的概念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C ) A本质与现象B原发病与继发病 C外感与内伤D先病与后病 E原因与结果 10.素体气虚感受寒邪用益气解表法治疗属:(B ) A急则治其标B标本兼治 C缓则治其本D因时制宜 E以上都不是 11.对疾病力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B ) A提高治愈率B中止其病情的发展变化 C尽早确立治疗方法D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E以上均不是 12.以上不属于治则的是:(B ) A治病求本B活血化瘀

中医诊断学三基本

《中医诊断学》 1.中医诊断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什么? (1)整体审察:人体局部与整体、内脏与官窍、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人体内外环境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的和谐统一,便可能发生疾病。因此,在对疾病进行诊察时,不要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要从整体上综合审察。 (2)诊法合参:由于疾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临床表现可体现于多个方面,因而为详尽地获取临床资料,必须把望、闻、问、切四诊从不同角度收集到的病理信息进行综合,互参互校,四诊之间只能相互补充,不可相互取代。四诊合参,方可为正确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3)病证结合:中医对每一疾病的诊断,包括病名诊断和证候辨识两方面。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高度病理概括,而证是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等所作的病理概括。故辨病有利于从疾病全过程、特征上认识疾病的本质,辨证则重在从疾病当前的表现中判断病位与性质,抓住当前的主要矛盾,所以中医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从而有利于对疾病本质的全面认识。 2.问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一般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否、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家庭住址、就诊日期、病史陈述者、发病季节等。 (2)主诉:是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如“发热恶寒三天”。主诉一般不使用病证名称。如“发热恶寒三天”,不能记为“感冒三天”。若病情复杂,其主诉中包括前后不同时间出现的几组主要症状,则应按其出现的顺序排列,如“心慌、气喘四年,下肢浮肿十天”等。 (3)现病史:是指主诉所述的疾病,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的全过程。包括发病情况、演变过程、诊治经过和现在症状四个部分。 (4)既往史:是指除主诉所述疾病以外的患病或健康情况。包括问过去一般健康情况、传染病史和预防接种史及其他病史。 (5)个人史:是指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情况。主要包括出生地、居住地及经历地;工作性质、劳逸起居;性情、饮食习惯;婚姻生育史等。 (6)家族史:是指询问病人直系亲属的健康和患病情况。主要询问与病人长期生活相处的父母、兄弟、姐妹、配偶、子女等的情况。 3.恶寒、恶风、畏寒各自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有哪些? (1)恶寒:以无风自冷,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不缓解为特征。多为寒邪外袭,腠理密闭,卫阳遏郁而不达,皮毛失其温煦所致。恶寒常见于外感病初期,是表证的主要症状之一。 (2)恶风:以遇风觉冷,避风可缓为特征,较恶寒为轻,一般为外感风邪所致。因风性开泄,腠理疏松,故微有冷感而避风可缓。在内伤病中,也可见恶风,多为肺卫气虚,卫表不固所致。由于恶风主要以腠理不固密为病理基础,故常与汗出同时存在。 (3)畏寒:以经常自觉怕冷,加衣被或近火取暖,可以缓解为特征。多属阳气虚于内,机体失却阳气的温煦,故时感怕冷,而加衣被可防止阳气耗散,近火取暖可资助阳气,故畏寒可缓。 4.临床常见的寒热类型有哪些? (1)恶寒发热:即恶寒与发热并见。其原因是由于外邪袭表,卫阳抗邪,正邪相争于肌表,致卫阳之气不得宣发,肌表失却温煦则恶寒,卫阳郁遏则发热。寒与热并见有轻重的区别。恶寒重发热轻者,主表寒证,是外感寒邪所致。发热重恶寒轻者,主表热证,是外感热邪所致。发热轻而恶风者,主太阳中风证,是外感风邪所致。

护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要求

护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要求 唐山厚德康复医院 主要内容: 护理病历的定义, 护理病历的重要作用,书写护理病历总原则, 护理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 护理病历书写的基本规范, 护理病历书写中的常见问题。 一、护理病历的内涵 (一)护理病历 是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等资料的总和,是护理人员对病人的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原始记载。主要内容包括体温单、长期医嘱单、临时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手术清点记录单等。 (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条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从护理角度审视,这一规定包含4点含义:▲病历中所有有关护理文件资料统称为—护理记录▲从法律上明确了护理记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记录为客观材料▲病人可以复印、复制的,即可以作为护患双方举证的依据。医疗机构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护理方面材料包括: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手术护理记录。 二、护理病历的重要作用

(一)法律证明文件(涉及医疗争议时,是帮助判定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体现护理的连续性:患者是一个整体,护理过程应是连续的,并能贯穿于病情记录、治疗效果和指导康复的始终,以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持续性的护理。 (二)考核,是医院管理不可缺少的信息,体现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的专业水平作为检查及评估患者护理质量的资料;作为检讨护理工作情况或赔偿作出决定的依据;提供实际客观的证据,显示护理是否达到法定标准 (三)为护理科研及教学提供重要资料;是临床护理人员为服务对象提供护理的重要依据;记录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及意愿;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资料;沟通,评估病人。 (四)护理文书是医疗纠纷和举证倒臵的证据。 例子1、某科在一位危重病人的抢救过程中,护士执行抢救操作后,没有及时填写医嘱执行时间(虽与抢救结果无因果关系),病历封存后,病人家属认为抢救时,抢救药可能没有打进去,增加了处理问题的复杂性。 例子2、患者试敏,护士未记录,患者突然死亡,病历中没记载,无法证明试敏的事实。 例子3:某一结肠溃疡病人,医嘱保留灌肠,护士认为溃疡病人是否可以灌肠,询问医生,医生认为此病人不是灌肠的禁忌证,可以执行。护士执行医嘱后详细记录了灌肠的过程包括水温、压力、量以及病人的反映等。结果,此病人于灌肠后出现肠瘘,患者上访肠瘘是

大病历书写模板

住院病历 姓名:舒达光性别:女年龄:59岁 职业:农民民族:汉婚姻:已婚 籍贯:上海住址:浦东新区机场镇滨四村2队 入院日期:2015年8月1日11:00:00记录日期:2015年8月1日11:10:00 病史陈述者:曙晓光可靠程度:可靠 主诉:口干多饮多尿20日 现病史:20日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干多饮,饮水量2-2.5L/日,渴喜冷饮,伴多尿,日间8-10次,夜尿3-4次,小溲色黄,无明显纳强消瘦,无乏力,无恶心呕吐腹痛,无视物模糊,无泡沫尿,无肢体麻木疼痛,无夜间静息痛,无间歇性跛行等不适。症情持续无好转,今至我院门诊就诊查得随机指血糖22mmol/L,尿常规:尿葡萄糖++++,尿酮体-,尿白细胞-,尿蛋白质-,今为求进一步诊治,由门诊拟“糖尿病(未分型)”收治入院。 刻下:口干多饮,多尿,纳可,寐安,大便调。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脑梗塞等其他内科慢性疾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系统回顾 呼吸系统:否认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发热、胸痛、盗汗等病史。 循环系统:否认心悸、活动后气促、下肢水肿、心前区痛、血压升高、晕厥等病史。 消化系统:否认食欲减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呕血、黑便、便血、黄疸等病史。 泌尿生殖系统:否认腰痛、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血尿、尿量异常、夜尿增多、水肿、阴部瘙痒、阴部溃烂等病史。 造血系统:否认乏力、头晕、眼花、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骨痛等病史。 神经系统:否认头晕、头痛、晕厥、眩晕、记忆力减退、视力障碍、失眠、意识障碍、颤动、抽出、瘫痪、感觉异常。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教学提纲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预防,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医学历来十分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报导神大论》中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科。”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内容。 1、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防止疾病的发生 1)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要提高正气,关键要增强体质。《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必须注意精神的调摄、身体的锻炼、饮食起居护理、避免过度疲劳和适当的药物预防等方面。 ① 调摄精神。中医认为精神神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突然强烈或反复、持续的精神刺激,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如过喜伤心、暴努伤肝、过思伤脾、恐惧伤肾等。在疾病过程中,情绪波动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均可导致疾病恶化。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则使气机通畅,气血和平,有利于疾病康复。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的:“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做好情志护理,保持精神上安定清静愉快,对提高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 加强身体锻炼。汉代医家华佗根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创造了“五禽戏”。说明经常进行身体锻炼,能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对慢性疾病,通过太极拳、八段锦等健身锻炼,也有助于关节流利、气机通畅,达到早日康复。 ③ 生活起居护理。要保持身体健康,精神充沛,益寿延年,就应懂得自然变化规律,适应自然环境的的变化,对饮食起居、劳逸等有适当的节制和安排。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的:“亡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④ 药物预防。《素问.遗篇.刺法论》中有“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预防疾病的记载。早在明清时代,人痘接种法已得到推广。还有用苍术、雄黄等烟熏以消毒防病等。近年来中草药预防疾病有了很大发展,取得很好效果。如用贯众、板蓝根或大青叶预防流感,用茵陈、栀子等预防肝炎,马齿苋预防痢疾等。 (2)防止病邪的侵害:要做好未病先防除了采用以上四方面措施外,还应防止病邪的侵害,因病邪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如讲究卫生,防止水源、食物和环境的污染;对“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五疫之至,皆相染易”应“避其毒气”;对生活起居方面,应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作劳等,都是防止病邪侵害的有效方法。 2、既病防变做好未病先防是预防疾病积极而理想的措施。但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则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处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果断采取一切护理措施,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

完整word版,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 第一单元绪论 1.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是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 2.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整体审查,诊法合参,病证结合 第二单元望诊 1.得神表现:目光精彩,神志清楚,面色荣润,呼吸调匀;失神表现:目无精彩,形羸色败,呼吸微弱,神志昏迷;假神表现:言语不休,突然颧赤如妆,目光突然转亮,突然能食,神志突然转清,其临床意义是精气衰竭,虚阳外越;神气不足的表现是精神不振;精亏神衰失神表现的是动作艰难,呼吸气微,肌肉瘦削,面色无华;区别假神与病情好转的最主要依据是局部症状好转与整体病情恶化不相符合;病人表现为假神的临床意义是精气衰竭,虚阳外越;病人表情淡漠,神识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属于癫病;病人狂躁妄动,胡言乱语,少寐多梦,打人毁物,不避亲疏属狂病;病人表情淡漠,神识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悲观失望,其临床意义是痰气郁结,蒙蔽心神;属于痫病表现的是突然昏倒,口吐涎沫;邪盛神乱失神表现的是撮空理线,循衣摸床,两手紧握,高热神昏;病人言语失伦,瞳神呆滞,面色晦暗,反应迟钝属于失神;午后颧红的临床意义是阴虚内热;小儿鼻柱、眉间及口唇四周青紫的临床意义是小儿惊风。 2.黑色所主病证是寒证、水饮、瘀血、肾虚;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的临床意义是瘀血;脾胃气虚的面色表现是面色萎黄;满面通红的临床意义是邪热亢盛;阳气暴脱病人的面色表现是面色苍白;面色青:寒证,痛证,血瘀,惊风;病人面色淡白无华,唇舌色淡多属于血虚;病人面色白虚浮多属阳虚水泛;阳气暴脱的病人多表现面色苍白;面色白见于亡阳证、血虚证、阳虚证、气虚证;面黄虚浮见于脾虚湿蕴;面目一身俱黄、色鲜明如橘皮色的是阳黄;出现面黄的是阴黄、脾虚湿蕴、阳黄、脾胃气虚;面色苍白时而泛红如妆可见于戴阳证;面赤的临床意义是肝火上炎、阴虚证、戴阳证、实热证;面色黄而无华,两目不黄属于萎黄;肾精久耗,阴虚火旺病人的面色可见面黑干焦;人的面色随着四季时令的不同而变化,按照五行理论,夏季面色应稍红;根据阴阳五行和脏象学说理论,五脏应五色,白色内应肺;病色:晦暗枯槁,鲜明暴露,不应时应位,某色独见;常色:面色红黄隐隐,面色明润含蓄,面色长夏稍黄,面色隐约微黄;属于正常生理现象的是主色与客色;面现青色的临床意义是寒凝气滞,经脉瘀阻;出现戴阳证的临床意义是虚阳外浮;面黄虚浮,称为黄胖;属于白色主病的是夺气、寒证、脱血、虚证;青色跟黑色共同所主之病证的是寒证;虚证病人少见满面通红。 3.形盛气衰的表现是体胖食少,神疲乏力;病人卧时向外,躁动不安属于阳证;病人但卧不能坐,坐则晕眩属肝阳化风;不会导致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的是水气凌心;病人肢体软弱,行动不便属于痿病;病人体胖能食,肌肉坚实者多为形气有余;阴虚的表现是形瘦颧红,皮肤干皱;形瘦食多属胃火亢盛;胃火亢盛可表现为形瘦能食,舌红苔黄;不耐久站,欲倚他物多见气虚血衰;肺气壅盛多表现为坐而仰首;卧不能坐,做则眩晕多为脱血夺气;坐而喜俯者多为体弱气虚;阳证、热证、实证表现为卧时面常向外,身轻自能转侧;阴证、寒证、虚证表现为卧时面常向内,身重不能转侧;“肥人多痰”是指形盛气虚;“中焦有火”的表现是形瘦多食。 4.手足蠕动多属于虚风内动;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属于中风;头发成斑片状脱落的临床意义是血虚受风;小儿发结如穗,枯黄稀疏属疳积。 5.五轮学说:上下眼睑是“肉轮”—脾,两目白睛是“气轮”—肺,黑睛是“风轮”—肝,

最全最佳中医病历书写模板汇总

入 院 记 录 姓名:xxx 职业:农 性别:女 住址:xx 县xx 镇琵琶沟村 年龄:72岁 病史叙述者:患者本人及家属 民族:仡佬族 可靠程度:可靠 婚姻:已婚 入院时间:2011-12-28 12:10 籍贯:贵州xx 记录时间: 2011-12-28 14:03 发病节气:小寒 主诉:反复头昏6年余,加重伴恶心、呕吐1天。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6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为持续性头昏,以中下午时明显,感疲倦,无晕厥、昏迷等症状。以上症状出现以来患者求治于石阡县人民医院,测量血压180mmHg ,诊断为高血压病,给予开具降压药口服具体药物患者叙述不详,后患者头昏症状缓解。于入院前3年患者头昏症状再次出现,并有所加重。患者求治于石阡县人民医院行头颅CT 平扫诊断为:“脑梗塞”,并住院治疗(具体治疗情况不详)。之后患者又求治于安顺市人民医院行头颅CT 检查均诊断为:脑梗塞。以上3年来呈反复发作。于入院前1天患者再次出现头昏,头昏较前有所加重,呈持续性头昏,伴头顶部胀痛。并感恶心、伴呕吐2次,均为胃液,未见明显喷射性呕吐。今为求系统治疗故特求治于我院,于门诊测量血压为:“170/100mmHg ”,以“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收入我科。 入院症见:头昏,无视物旋转,偶尔有头胀,咳嗽,头昏明显时感恶心、伴呕吐,四肢肌力尚可,行走自如。纳眠一般,二便调。 既往史:患脑梗塞3年。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出生于原籍未到外地久居,无近期疫区涉足史,平素生活规律,无烟酒不良嗜好,无其他特殊不良嗜好。 婚姻史:适龄非近亲结婚,配偶及子女均体健。 月经史:13岁天 -天-29275349岁(无明显阴道流血)。 家族史:否认家族内类似疾病及遗传病病史。 中医四诊:神清、神可,面色如常,形态自如,气息如常,舌淡红,苔白腻,

中医整体护理病历书写规规范

中医整体护理病历书写规范 中医整体护理病历的特点和要求 中医整体护理病历是在现代护理观及辨证观的指导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对患者实行辨证施护全过程的完整记录。 护理病历以蓝钢笔书写,字迹清楚,页面整洁,各项填写齐全,不任意用符号代替文字,符合护理文件书写的一般规则。 一、入院评估表 (一)眉栏: 1.职业:如?医师?,不能写?医务?;工人应写?煤炭工人?、?纺织工人?等。 2〃婚否:按患者实际情况填写,如?未?,?离异?等。 3.发病节气:在节气发病或节气前后3天发病者可填某节气,如?冬至?,?立春?等,也可填发病季节,如?春季?、?夏季?等。 4.入院诊断:中西医诊断可选填各主要诊断1~2个。 (二)主诉及简要病情: l.主诉:为首行,简明扼要地用一两句话叙述患者最主要的痛苦及持续时间。如:①上腹部疼痛1月余,加重3天。②发热,咳嗽,头身痛1天。③右下腹疼痛伴呕吐发热十二小时等。 2.简要病情:另起一行。 ①本次发病的原因(诱因):如感受风寒,饮食不节。

②主要症状:如精神萎靡,面色少华,腹痛,腰痛,纳呆等。(三)既往史。包括诊断十时间十是否治愈。 (四)过敏史:包括药物和食物,如对青霉素过敏。 (五)四诊检查:在望、闻、问、切的理论指导下,全面评估患者整体情况,重点要了解与主证有关的情况,以利辨证分析和提出护理诊断。各项内容,可选择打勾,若无合适的选择,请在其它栏内描述清楚。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应填写人院时数据,因病重体重不能测量者,可填?卧床?或?免测?。 (六)辨证:通过简要病史、四诊观察及检查,确定其病因、病位、病性(可在所列项目内选择打勾)。 二、住院评估表 为了掌握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病情,必须及时正确地进行评估。 以利提出新的护理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具体要求如下: (一)记录时间:对于危重患者, ICU、CCU的患者必须每班进行评估,但有特护记录单的请注明,不需重复记录此表。新患者及术后患者连续评估记录3天。一级护理患者每周评估2-3次,二级护理患者每周评估1次。 (二)记录方法:只要求描述有问题的症状和阳性体征,如神志淡漠,面色萎黄。 正常的项目可用‘/ ’表示。一呼吸、脉象不记次数,只描述形态,如:呼吸困难,脉弦等。

-中医护理文件书写规范

中医护理文件书写规范 ?第一节护理文件书写基本要求 ?第一条本规范所指护理文件,指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所规定的体温单、医嘱单、护理 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 ?第二条护理文件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护理文件书写使用中文和医学术语。通用的外文缩写和无正式中文译名的症状、体征、疾病名称等可以使用外文。书写用蓝黑或黑墨水笔(特殊要求除外),需复写的资料可以使用蓝或黑色油水的圆珠笔。 ?第三条护理文件书写应当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横线划在错字上,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第四条记录日期统一采用公历制,按“年、月、日”顺序书写;时间记录采用24小时计时制。?第五条护理文件应当按照规定的内容书写,书写人员应当签全名。实习、进修、未注册护士书写的记录要有有资质的带教护士审阅、修改并复签名,修改用笔要与书写用笔一致。 ?第六条因抢救急危重症,未能及时记录的,当班护士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补记,并注明抢救完成时间及补记时间。 第二节体温单的书写内容及要求 ?第七条体温单为表格式,用于记录体温、脉搏、呼吸及其它情况,以护士填写为主。?第八条书写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人院日期、科室、床号、病案号、手术后日 数,入/出院、分娩、转科或死亡时间,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大小便、出入量、身高、体重、过敏药物等。 第九条书写要求 ?(一) 眉栏用蓝黑或黑墨水笔填写各项内容。如有转床、转科,在原床或原科名称的右上角写清新的床∕科名称。 ?(二)“日期”栏为患者实际住院日期,用蓝黑或黑墨水笔填写阿拉伯数字。在每一页的第一日应填写年、月、日,其余六天只写日,如在六天当中遇到新的月份或年度开始时应填写月或年。住院日数栏用蓝黑或黑墨水笔记录,从入院第一天起依次填写,换页时续写。 ?(三)“手术后日数”栏为手术(分娩)后的日数,用红色笔填写。手术(分娩)当日为术日,填写“术 日”;手术(分娩)后的次日为手术后第一日,填写“1”,依次填写至“14”日为止。住院期间行第二次手术,则在手术当日填写“术2”,次日为手术后第一日,填写“1”,以后依次填写至“14”日为止。若术后日期已填好,而在14天内又行二次手术,则在原日数的后面加一斜线,写上“术2”,术后日数以同一格式表示。例如:术日 1 2/术2 3/1 4/2。 ?(四)“体温/脉搏”栏 ?1·“40℃~42℃”之间,用红笔在相应时间栏内,纵向顶格记录入院、转入、分娩、出院、死亡时间。时间记录精确到“分”,要与医师记录一致,用中文书写。转入时间由转入科室填写。?2·“体温”的记录将每次测得的体温,以蓝笔绘制。

中医病历书写样本

xx中医院 2014-06-23,13:29 首次病程记录 病例特点: 1. 既往脑梗死病史3-4年,遗留双下肢活动无力。糖尿病病史4-5年,血糖控制不良。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病史3-4年。高血压病史30余年。前列腺增生病史多年。 2. 活动后头晕、恶心呕吐10余天。患者于10余天前出现活动后头晕,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头痛,无视物旋转,无口角歪斜,无言语不清,双下肢活动无力,纳眠一般,双下肢活动无力,小便频,大便正常。 3. 体检:T36.3℃ P63次/分 R20次/分 BP162/87mmHg 老年男性,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神志清,精神一般。两肺叩诊音清、呼吸音清,无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触诊无震颤,心浊音界正常,心率63次/分,心律整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 4. 神色正常,气息匀称,言语清晰,舌质暗,苔薄白,脉细弱。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中风 中经络 气虚血瘀 西医诊断:1.脑梗死 2.糖尿病(2型) 3.高血压病(2级) 4.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5.前列腺增生 诊断依据: 1.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以“活动后头晕、恶心呕吐10余天”为主症,属于祖国医学“中风”范畴,证属气虚血瘀。因神

志清楚,故为中经络。患者年老多病,气血亏虚,由于气虚不能运血,气不能行,血不能荣,故头晕。气血瘀滞,脉络痹阻,致肢体废不能用,故双下肢活动无力。舌质暗,苔薄白,脉细弱均为气虚血瘀之象。 2.西医诊断依据: (1)既往脑梗死病史3-4年,遗留双下肢活动无力。糖尿病病史4-5年,血糖控制不良。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病史3-4年。高血压病史30余年。前列腺增生病史多年。 (2)活动后头晕、恶心呕吐10余天。T36.3℃ P63次/分 R20次/分 BP162/87mmHg 老年男性,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神志清,精神一般。两肺叩诊音清、呼吸音清,无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触诊无震颤,心浊音界正常,心率63次/分,心律整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 (3)辅助检查: 2014-06-23 随机血糖:9.6mmol/L。 心电图:窦性心律,HR63次/分,ST-T改变。 鉴别诊断: 1.中医鉴别诊断: (1)口僻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多伴有耳后疼痛,因口眼歪斜有时伴流涎、言语不清。多由正气不足,风邪人中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罹患。中风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人为多。 (2)痿证痿证以手足软弱无力、筋脉弛缓不收、肌肉萎缩为主症,起病缓慢,起病时无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舌歪斜,言语不利。以双下肢或四肢为多见,或见有患肢肌肉萎缩,或见筋惕肉跳。中风病亦有见肢体肌肉萎缩者,多见于后遗症期由半身不遂而废用所致。 (3)眩晕眩晕患者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及舌强语謇等表现,但眩晕可为中风病先兆。 2.西医鉴别诊断: (1)脑出血以突发昏迷,头痛、恶心、呕吐、偏瘫、抽搐,二便失禁为主要表现,除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体征外,颅脑CT及MRI可助诊断。

中医基础理论 防治原则练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练习题 一、A1 1、“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体现的治病原则为 A、治病求本 B、因人制宜 C、因地制宜 D、因时制宜 E、既病防变 2、对患者大小便不利应采用的治法是 A、治标 B、治本 C、先治标后治本 D、反治 E、标本兼治 3、脾虚运化无力引起的腹部胀满,治疗应选用的法则是 A、通因通用 B、塞因塞用 C、寒因寒用 D、虚则补之 E、实则泻之 4、热因热用适用于 A、实热证 B、虚热证 C、真寒假热证 D、真热假寒证 E、寒热错杂证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就邪正双方来说,正气是本,邪气是标 B、从病因与症状来说,病因是标,症状是本 C、从疾病先后来说,旧疾是本 D、从疾病先后来说,新病、继发病是标 E、从疾病先后来说,原发病是本 6、虚则补之属于 A、逆治法 B、治标法 C、从治法 D、反治法 E、治本法 7、反治法是 A、顺从疾病本质而治 B、逆其疾病本质而治

C、顺从疾病假象而治 D、逆其疾病假象而治 E、反常的治疗方法 8、先安未受邪之地属于 A、治病求本 B、急则治标 C、既病防变 D、未病先防 E、因时制宜 9、属于正治法的是 A、热因热用 B、寒因寒用 C、通因通用 D、寒者热之 E、塞因塞用 10、扶正与祛邪兼用,适用于 A、正气虚,邪气不盛 B、邪气盛,正气未衰 C、正气虚,邪气盛 D、正虚邪盛,但正气尚耐攻伐 E、邪盛正虚,正气不耐攻伐 二、B 1、A.寒因寒用 B.热因热用 C.塞因塞用 D.通因通用 E.虚则补之 <1> 、对真热假寒应采用的治疗原则是 A B C D E <2> 、对热结旁流应采用的治疗原则是 A B C D E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1)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因发知受。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整体审查、四诊合参、病证结合、动静统一。 3)“病”与“证”:病就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发展变化规律所作的概括;证实对疾病当 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所作的结论。 4)望神:神,实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就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望神,就是指 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来判断健康状态、了解病情的方法。 5)望神的重点:两目、面色、神情、体态。 6)神的表现: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神乱。 7)假神:指久病、重病患者,精气本已极度耗竭,突然出现神奇暂时“好转;’的假象。 8)望色:包括皮肤的颜色与光泽,重点就是望面色。 9)常色:人体健康时面部皮肤的色泽。正常人常色(分为主色与客色)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10)病色:人体在疾病状态时面部显示的色泽又分为善色(又称气至)与恶色(又称气不至)。 11)五色主病:青赤黄白黑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 12)青色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 13)赤色主热证,亦可见于真寒假热戴阳证。 14)黄色主脾虚、湿证。 15)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夺气。 16)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疼痛。 17)体质:就是指个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形体结构与机能方面的特殊性。分为阴脏人, 阳脏人、平脏人。 18)角弓反张:患者颈项强直,脊背后弯,反折如弓。为肝风内动,筋脉拘急之象,可见于破伤风、 热极生风、马钱子中毒等。 19)囟填:囟门突起。多属实证,多因热邪炽盛,颅内水液停聚,或脑髓病所致。小儿哭泣时囟 门暂时突起为正常。 20)囟陷:囟门凹陷。多属虚证,多因吐泻伤津,气血不足与先天肾精亏虚、脑髓失充所致。六 月以内婴儿囟门微陷多属正常。 21)解颅:囟门迟闭。实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多见于佝偻病患儿。常兼有五软五迟等 症状表现。 22)口眼斜:口木歪斜而不能闭合,又称“面瘫”“闭”。多为肝阳化风、风痰阻闭经络所 致。 23)五轮学说:瞳仁属肾,称为水轮;黑睛属肝,称为风轮;两眦血络属心,称为血轮;白睛属肺,称 为气轮;眼睑属脾,称为肉轮。 24)乳蛾:一侧或两侧喉核红肿肥大,形如乳头或乳蛾,表面或有脓点,眼瞳不适者,为乳蛾。为 肺肾阴虚,气血淤滞等所致。 25)瘿瘤:颈部喉结处有肿块突起,或大或小,或单侧所双侧,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多因肝郁气 结、痰凝血瘀、水土失调所致。 26)Lei疬:颈侧颌下有肿块如豆,累累乳串珠,称为lei疬。多因肺肾阴虚、虚火灼液,结成痰 核等所致。 27)阳黄、阴黄:黄色鲜明如橘皮者,为阳黄,湿热蕴蒸所致;黄色晦暗乳烟熏色者,为阴黄,寒湿 阻遏所致。 28)肌肤甲错:皮肤发生局限性或广泛性的干枯粗糙,状如鱼鳞。多因血瘀日久,肌肤失养所 致。 29)斑疹:斑:皮肤出现的深红色或青紫色片状斑块,平铺于皮肤下,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 可因外伤等,使血不循经,外溢肌肤所致。疹:皮肤出现紫红色或红色、栗粒状疹点,高出皮

中医护理病历书写规范

中医护理病历书写规范 一、中医整体护理病历 在现代护理观的指导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对患者实行辨证施护全过程的完整记录。 护理病历以蓝钢笔书写,字迹清楚,页面整洁,各项填写齐全,不用符号代替文字,符合护理文件书写的一般规则。 二、入院评估表 1、眉栏 (1)职业 如“医师”不能写“医务”,工人应写“煤炭工人”、“纺织工人”等。 (2)入院诊断 中西医诊断可选填主要诊断1~2个。 2、主诉及简要病情 (1)主诉 简明扼要地用一两句话叙述患者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如:①上腹部疼痛一月余,加重3天;②发热咳嗽、头痛1天;③右下腹疼痛伴呕吐发热12小时等。(2)简要病情另起一行。 ①本次发病的原因(诱因),如感受风寒、饮食不节。 ②主要症状如精神萎靡、面色少华、腹痛、腰痛、纳呆等。

③既往史 包括诊断、时间、是否治愈。 ④生命体征 填写入院当日第一次测量的数据。 ⑤四诊内容 在望、闻、问、切的理论指导下,全面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重点了解与主证有关的阳性体征,以利辨证分析和提出护理诊断,各项内容可选择打勾,若无合适的选择,请在其他栏内描述清楚。 3、心理社会评估:没有符合的项目可以不选择,空格按要求填写。3岁以下患儿可空项。 4、入院评估表必须在本班内评估完毕,护士长要求在72小时审阅完毕。 三、护理诊断/问题项目表(附表9) 根据患者入院评估,参照标准护理计划,按急重为主的顺序,将患者的护理诊断/问题列入“护理诊断/问题项目表”。 1、中医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概念 诊断就是对病因、病症进行调查了解,经过分析研究,然后做出的判断。中医护理诊断是护理人员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个人、家庭或社会,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之反应所做出的一种临床判断。它是以中医八纲辨证

新版中医病历书写规范

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第一章基本要求 第一条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第二条中医病历书写是指医务人员通过望、闻、问、切及查体、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获得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医疗活动记录的行为。 第三条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第四条病历书写应当使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需复写的病历资料可以使用蓝或黑色油水的圆珠笔。计算机打印的病历应当符合病历保存的要求。 第五条病历书写应当使用中文,通用的外文缩写和无正式中文译名的症状、体征、疾病名称等可以使用外文。 第六条病历书写应规范使用医学术语,中医术语的使用依照相关标准、规范执行。要求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第七条病历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字上,保留原记录清楚、可辨,并注明修改时间,修改人签名。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上级医务人员有审查修改下级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的责任。 第八条病历应当按照规定的内容书写,并由相应医务人员签名。 实习医务人员、试用期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应当经过本医疗机构注册的医务人员审阅、修改并签名。

进修医务人员由医疗机构根据其胜任本专业工作实际情况认定后书写病历。 第九条病历书写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日期和时间,采用24小时制记录。 第十条病历书写中涉及的诊断,包括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其中中医诊断包括疾病诊断与证候诊断。 中医治疗应当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 第十一条对需取得患者书面同意方可进行的医疗活动,应当由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授权的人员签字;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代理人或被授权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签字。 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应当将有关情况告知患者近亲属,由患者近亲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及时记录。患者无近亲属的或者患者近亲属无法签署同意书的,由患者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关系人签署同意书。 第二章门(急)诊病历书写内容及要求 第十二条门(急)诊病历内容包括门(急)诊病历首页[门(急)诊手册封面]、病历记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等。 第十三条门(急)诊病历首页内容应当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婚姻状况、职业、工作单位、住址、药物过敏史等项目。 门诊手册封面内容应当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或住址、药物过敏史等项目。 第十四条门(急)诊病历记录分为初诊病历记录和复诊病历记录。

护理病历书写规范

护理病历书写规范 一、基本原则 1、各项目逐项填写完整客观,签全名; 2、文字叙述简要流畅,用词恰当,用医学术语; 3、要用蓝钢笔书写,字迹工整、清晰,不得随意涂改,需要涂改的按规范进行; 4、所有时间均以24小时制,北京时间记录,记录单位采用统一标准,T℃;P、R次/分;BP mmHg;瞳孔 mm;液量 ml;大小便次或ml;W kg;H cm。 5、护理病历包括:体温单、医嘱单、特护单、入院宣教单、住院宣教单、护理诊断项目单、护理记录( PIO记录)。 二、入、住院病人健康宣教单 1、逐项按病人实际情况进行宣教,并在相应项目上方打一对称对角三角小勾。 2、记录及时,原则上入院宣教及必要的住院宣教项目在本班完成,住院宣教由主管护士在24小时完成。 三、护理诊断项目表 1、按序记录PIO记录上所涉及的护理诊断。 2、评价准确,记录及时。 四、护理记录(PIO记录) 1、危重病人每班评估,一级护理病人每日评估,二、三级护理7天评估记录一次,病情变化随时评估记录。 2、护理记录以PIO形式动态记录病人住院期间情况,并与医疗、医技等相关部门数据、信息统一。 .P:护理诊断按PES公式规范书写,并按P1、P2……优次或时间排序。 所确立护理诊断及相关因素依据充分,陈述正确,参照NANDA标准。 .E:预期目标 陈述清楚,合乎实际,切实可行 .I:护理措施

准确、及时、合理有序,具可操作性并行之有效。 一个护理诊断可有数个措施,坚持“做什么,写什么,写什么,做什么”原则,及时客观反映病人在院期间的治疗处置情况。 .M:健康教育 因人而异,重点施教,用词通俗易懂,具体内容反映在健康宣教单上。 病人及家属能理解掌握,尽量解答病人疑问,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 .O:效果评价 按措施实施后效果及时给予评价。 3、生命体征 常规病人交本班最后测得的一次值,重危病人交班本次最高值和最低值。 4、神志 清、模糊、嗜睡、昏睡、烦燥、谵妄、昏迷等描述。 5、皮肤 正常、干燥、湿冷、紫绀、红润、破损等描述。 6、饮食 普食、平衡膳食、流质、软食、半流质、流质饮食,除普食外,其它饮食应交待物、量,如米汤50ml。 7、睡眠 以小时记录 8、伤口 交有无渗血、渗液情况。 9、大便 交色性状次数,如黄色软便一次,常用术语: 色:黄色、陶土色、绿色、黑色等。灌肠以/E表示;性状:成形、软、硬、稀、泡沫、水样、脓血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