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

摘要]本文以国际会计惯例为基础,从会计结构的角度,详细的论述我过新会计制度采用谨慎性会计原则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及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现代会计中的运用;在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同时,应防止过度谨慎的做法。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必要性运用过度谨慎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处理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持谨慎的态度。也就是说,凡是可以预见的损失和费用都应予以记录和确认,而没有十足把握的收入则不能予以确认和入帐。

谨慎性原则的提出,一是因为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会计人员在处理这些业务时,不得不经常面对它,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二是因为企业是一个独立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它负有以自己的收入抵偿自己的耗费并保证企业顺利、稳定发展的责任。三是因为企业面临着一个有风险的市场,企业必须谨慎的处理一切经济业务,以保证企业在市场的动荡中立于不败之地。比方说,只要企业同其他企业有经济往来就有可能发生坏帐;另外企业在经营中也存在资产过时削价处理和其他损失等情况。对于上述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则应遵循谨慎原则,即将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预先估计入帐,待费用或损失发生时,由于已经提前预计,就不会使企业经营成本造成忽高忽低的混乱。

一我国的会计结构中包含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

构成当今世界通用的会计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四项会计假定,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和收入实现原则。在四项会计假定的基础上,企业按权责发生制计算费用和收入,按配比原则计算损益,这些假定和原则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是通用的,在这样的会计结构中,实际浸透社谨慎性原则(或谨慎思想)。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中包含谨慎性原则

现代会计以费用和收入的发生为依据,进行期间损益的计算。现行的权责发生制会计是由确定性计算和非确定性计算构成的,其计算结果也自然包含着确定的数值和不确定的数值。预见计算时,会计人员必须选择特定的一个数值,如果是单纯的预见计算,从理论上来说就要使预计值和事实确定值的误差尽可能缩少,为此应选取中值。然而,会计只要以持续经营假定为前提,在与利润分配的联系中就必须选择不使利润过大表达的数值。这种选择标准就是一种谨慎原则。在预见计算中采用谨慎原则时,预见计算带来的利润过小表达的可能性虽然很大,但它并不是有意识地谋求表达过小的利润。只要以白喊预见计算的权责发生制为前提,谨慎性原则就必然有一席之地。从理论上说,对资产减少的原因和将来支出的原因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并计量可能发生的价值减少和支出的幅度,从中选择避免使利润过大表达的数值,是完全合理的。因此,只要会计计算中存在着预计因素,谨慎原则就是必要的。

(二)、实现原则中包含谨慎原则

实现原则是指应在企业售出产品或劳务时确认营业收入的原则。实现原则最确切的意义是非现金资产或权利转变为货币,实现原则的本意是防止利润的提前记入和提前分配,因为任何提前记入和提前分配都有会使企业啬不确定性的风险。为了保护与企业有利害关系者利益。排斥这种不确定性风险,现代会计的计算结构采取了以权责发生制和实现原则为前提,补之以配比原则的形式,事实上已把谨慎原则渗进了会计框架中,并赋予它们合理的地位。这样一种会计计算框架的会计处理,人们都接受了,并不视为有意识地谋求利润的过小表达的谨慎性原则。

(三)、在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上也贯穿着谨慎性原则

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选择最有利于或最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处理的方法,这也是以谨慎生原则作为指导的。例如为尽早收回固定资产的原始投资,以利企业更新创造,折旧方法上以加速折旧法代替直线法;工程收益计算中以完工标准代替工程进度标准;销售收入确定以货款收回标准代替分期付款标准等,都是体现谨慎性原则的。

(四)、谨慎性原则的本质

企业之所以乐于接受谨慎性原则,是因为它对企业而言是有利的。谨慎性原则有两个本质:

第一、以保护企业为主旨。谨慎的会计处理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避免风险和损失,按谨慎的会计处理可能会与某些企业的厂长经理的短期利益发生冲突。在实行承包经营和企业中,某些厂长经理总希望在自已的任期内完成承包指标,出现了少计费用,多计利润的现象。但谨慎性原则是从风险上考虑保护企业的,在时间上尽可能快地将资产转化成费用,从收益中获得补偿。

第二、收入和费用的时间性分布。谨慎性会计处理原则并非从性质上否定某些收入和费用的发生和存在,而是通过谨慎的会计处理方法改变这些收入和费用计入各个会计期间的时间金额分布。例如:在折旧问题上,采用加速折旧法并非是对过去直线折旧法的否定,而是改变了每期折旧的金额分布,在固定资产使用前期分布以较大的折旧额,后期以较少的折旧额。

二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现代会计中的具体运用

谨慎性原则被运用与我国的现代会计中,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取坏帐准备。在商业信用的情况下企业的产品售后往往不能立即收到现金,而通常采用赊销方法,由于市场的变化,购货方存在着破产倒闭或其他情况,这些情况一旦发生将以为着贷款可能无法收回,其直接后果将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到影响。为了避免货款发生上述情况,我国现代企业会计允许相应采用收帐款余额百分比法提取坏帐准备金,以抵消可能对企业发生的破坏作用。

企业在提取坏帐准备时,是在坏帐损失尚未发生时,就预先提取。有人担心这样做是否会人为地扩大成本,影响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当然各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不同,因而坏帐风险不一,为此,有关制度对提取坏帐准备规定了比较灵活的标准,即给予按应收帐款年末余额的3‰——5‰的区间,有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到期末时还要根据实际发生的坏帐的情况对坏帐准备金进行调整,所以一般不会因为提取坏帐准备而影响费用的真实性。

(二)、低估存货。由于受到市场价格因素的影响,企业以前购进的存货的价值可能低于当前市价,造成企业面临潜在的存货损失。这时,可通过低估存货损失,高计产品当期销售成本,从而减少当期利润的办法来得到补偿。其具体方法有:第一是当企业的产品发生滞销时为了抵偿存货报废发生损失对企业的消极影响,或者防止商品因大批削价而影响经营利润,企业可以提取削价准备。按财务制度规定,提取削价准备的企业,每月应按库存商品期末余额的一定比例集体削价准备,年末再按为销售而储备的库存商品余额的3‰——5‰进行清算。计提时,作增加商品当期销售成本,企业发生削价损失时,冲减削价准备。第二是在市场物价持续上涨时,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对发出或零用的存货进行计价,低估存货成本。后进

先出法的优点是领用或发出的存货成本最接近当时的市价,不仅可以使存货的价值得到完全的补偿,而且由此计算出来的盈亏最体现当时的实际水平。

(三)加速折旧。总的来说,我国不少企业的折旧率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不能适应企业技术更新,发展生产的内在要求,为此现行新会计制度在强调采用直线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同时,允许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其中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点:第一、许多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效率高,生产能力大,早期的营业收入大,为做到收入与成本恰当配比,就应让这些资产具有最大经济效用的早期多计提折旧;第二、因技术进步而生产的无形损耗,使得固定资产的大部分价值应在短期限内收回;第三、是加速折旧因减轻了前几年的所得税负担,等同是国家为企业提供变相的无息贷款,有利于机器设备的更新改造;第四、由于维修费会随着固定资产使用年数的增加而增加,在加速折旧法下,每年折旧和维修费用的综合要比采用平均年限法平稳。因此,允许一些行业,一些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中选定一种方法进行加速折旧,是完全必要的,既体现了国家的出产业政策,又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防止过度谨慎

谨慎性原则作为一种原则性规定,是较为抽象的,并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对这一原则的确存在着可能对它进行随意结实和滥用的潜在危险。例如,有时可能会把谨慎性原则理解成“宁可多计损失,不能预计收益”,导致对应当入帐的收入不入帐,对应当按规定标准集体的成本费用,故意扩大集体的范围和标准等。对此,我们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过度谨慎加以限制。事实上,会计准则内部也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我们可以参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检查属于本期的收入和成本费用是否已经计入本期;按一贯原则检查计入成本费用的开支是否遵守了一贯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另外,还应在会计要素准则中具体规定谨慎性原则的处理方法,这样做,既可按国际会计惯例进行会计处理,有可防止对谨慎性原则的曲解的滥用,防止过度谨慎。

不可否认的是,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上加以应用,应该说是对会计一般原则的认识和运用的一个突破,也是证明我国现代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重要标志之一。

试论谨慎性原则的利弊及其正确运用(一)

试论谨慎性原则的利弊及其正确运用(一) 摘要]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指出,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设备。它属于会计核算的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谨慎性原则带有两面性,一方面它能避免虚增资产和浮夸利润从而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在运用该原则时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随意色彩,使得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经常发生冲突,甚至为粉饰财务报表留下了空间。本文从会计的定义和职能的角度来分析谨慎性原则的利弊,并对其正确运用提出了几点意见。关键词]谨慎性原则盈余管理利益相关者会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和风险的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以投资者为主体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披露。因而,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必然。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对谨慎性原则的规定更加明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八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新制度则更加明确地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然而,谨慎性原则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其如何正确运用成为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谨慎性原则的定义 谨慎性原则的思想萌生历史悠久。美国著名会计学家查特费尔德在其《会计思想史》中称谨慎性原则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上千份芝诺纸草会计档案中。后来,在中世纪的庄园会计中,英国最大庄园的账目每年均要经庄园主和他的家族议会检查,而且常常是由选定的审计官员进行的。会计账目的记录使审计人员和管家之间产生一种微妙的对立,这种会计代理产生受托责任,并为谨慎性原则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那时“谨慎性原则的学说来自面临审计的庄园管家进行自保的对策”。那时的谨慎性原则就是要高估损失,低估收入。进入19世纪,股份公司异军突起,受托责任盛行。英国接连发生了几起银行破产和公司舞弊事件,因此,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会计处理中的不确定事项增多,会计风险加大,会计人员出于谨慎,在会计处理中往往低估资产和收益,高估负债和费用。“为了避免法律风险,防止从资本中分配红利,会计师们倾向于采用另一个极端的办法,即故意低估资产价值和利润,成本与市价孰低的原则更加受到尊重”,此时的谨慎性原则是为了抵制高估资产价值和低估负债。进入20世纪,谨慎性原则更加盛行,但对谨慎性原则的普遍关注是在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反思中人们认为,在大危机之前虚夸利润的会计报告的泛滥,导致各方面对经济的“盲目”乐观,是引发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谨慎性原则得以重用,其地位得到最终确立。 具体地说,谨慎性原则(Prudence)亦称审慎原则、稳健性原则、稳健主义、保守主义等,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充分预计可能的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以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引起报表使用者的盲目乐观。 谨慎性原则可以体现在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它要求:会计确认标准稳妥合理;会计计量不得高估资产、权利和利润;会计报告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信息。 谨慎性原则是在保守主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不能将其完全等同于保守主义。因为保守主义的信条是:确认一切可能的损失,但避免预计任何可能的收益。算足可能的损失,无视可能的收益。其极端是一贯地、蓄意地、一概地多计费用和损失,少计资产和利润。甚至建立秘密准备,人为操纵利润。造成信息误导。 应用谨慎性原则的依据有二:1.会计环境中存在着大量不确定因素影响会计要素的精确确认和计量,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估计和判断;2.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济活动有

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9-05-09T13:34:21.97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9年3期作者:马妮[导读] 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会计实务的方方面面,其实质是以保护企业为宗旨,改变收入和费用的时间性分布,虽然目前已经被广泛采用,也成为现在企业财务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黑龙江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摘要: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会计实务的方方面面,其实质是以保护企业为宗旨,改变收入和费用的时间性分布,虽然目前已经被广泛采用,也成为现在企业财务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的具体应用中是一把“双刃剑”,在处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业务时,从业人员选择的会计政策不符合要求,因而影响会计政策的可靠性。此外,企业有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都会操纵利润、虚估资产,使被暴露的会计信息无法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会计实务;措施前言: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指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充分预计可能的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以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引起报表使用者的盲目乐观。目前,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如果不遵循谨慎性原则,可能使企业不能释放帐务上的风险;而用之过度,又会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玩弄数字的工具,同时使国家财政蒙受损失。 1.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与制度规定不够明确 谨慎性原则的模糊规定易造成应用中的主观臆断性,由于相关条款不明确,很容易被操控。企业常利用谨慎性原则的模糊性规定而不充分估计风险和损失,或滥用该原则以达到实现虚增企业利润和欺骗外部信息使用者的目的。比如一些企业在计提坏账准备时,可以自行确定计提比例,或者在核算存货发出成本时,可以随便选择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这些都会导致当期的利润不符合实际情况。 1.2会计人员在实务操作中带有极大的主观性 由于谨慎性原则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并且会计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影响会计要素的精确确认和计量,因此相关人员只能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估计和判断,所以,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可能会使会计工作发生一些与客观实际不符的现象,具体为以下两种:一是谨慎不足。由于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会使利润下降,有些企业领导或地方政府害怕企业因执行谨慎性原则造成各项经济考核指标下降,影响他们的“政绩”,所以不使用或滥用谨慎性原则,进而最终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利益。二是“过度”谨慎。一些企业出于避税及其他目的宁可多计损失,不能预计收益,导致应该计入账的不及时入账或者不入账,对应计提的成本费用的规定标准,故意扩大计提的范围和标准。因此谨慎性原则成为了企业经营者隐瞒利润、逃避税收的秘密武器。 1.3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的冲突 客观性原则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而谨慎性原则要求在会计实务中确认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与费用,这明显与客观性原则相矛盾。同时,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中的市价确定,或有损失的确定都带有很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包含着一定的、难以辨认的主观因素,影响会计信息的如实反映。另外,谨慎性原则与权责发生制也存在冲突。权责发生制的核心是根据实际发生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而谨慎性原则却需要将未发生的、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以及费用提前计入损益,这与权责发生制原则的核心发生了冲突。因此在财务收支的确认,尤其是在收入的确认上,权责发生制要求严格实行应收应付制,不考虑是否存在虚收现象。而谨慎性原则要求必须稳健经营,任何收入必须建立在可以实现的基础上,以防止和杜绝虚收。与历史成本原则的冲突体现在在历史成本原则的要求下,财产物资的计价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当出现物价变动情况,除了国家有另外的规定外,企业不得调整账面价值。但谨慎性原则要求存货可以采用成本市价孰低法计价,市价指的是重置成本,当重置成本低于存货的历史成本时,存货计价就按重置成本计价,这明显与历史成本原则相悖。这样两个本来各自成立的原则,在收支确认这个范围内就形成了明显的一对矛盾。 2.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建议 2.1谨慎性原则的相关条款应具有可操作性 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资产发生减值的判断标准不够明确,特别是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作为决定资产减值准备数额决定因素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定较为困难,这为企业利用谨慎性原则进行操纵留下了一定的空间。为防止企业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用或滥用谨慎性原则,确保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谨慎性原则的合理应用。因此,应就“可变现净值”的确定问题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标准,以指导企业的会计实务。国家有关部门还应出台相应解释性规定,限定上市公司具体业务的操作,把谨慎性原则的具体要求规定详细,制定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指南,缩小信息提供者的“活动空间”,增强其具体应用的相对明晰性和可操作性。加强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与税法政策的协调一致为了促进企业合理地积极地运用谨慎性原则,实现会计制度与税法制度协调统一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缩短税收政策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相关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处理两者的关系,在沟通协调中使税收合理化,减轻由于不合理的税收导致企业纳税负重,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2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职业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是会计行为的真正主体,因为必须由他们贯彻使用会计准则、会计方法。企业选择适合自身的会计政策,使得会计报表反映信息真实、可靠,这些都是对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提出的要求。因此会计人员应系统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加强后续教育,应用专业知识对确定和不确定的会计事项进行确认和计量,力求实事求是,避免主观随意性。所以会计人员应该学习会计法、相关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知识,在工作的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业务水平和道德质量,帮助企业显现出更加客观真实的财务情况和经营取得的成果。此外,鉴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可选择性”的范围日益扩大,会计人员在应用谨慎性原则时该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力求客观和公正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3避免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的冲突

浅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一、谨慎性原则的涵义及必要性 (一)谨慎性原则的涵义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性原则的本质就是资本保持或资本维持,其经济含义是只有在资本得到维护或成本得到弥补以后,才能确认收益。按照新准则的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能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会计人员不得不经常面对它,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因而,谨慎性原则是对历史性原则的修正,对减少企业风险和经营的不确定性具有重大意。 (二)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当尽可能建立在比较稳妥可靠的基础上,对资产估价和收益计量用宁低勿高,对损失和费用计量采取宁高勿低的方法,以回避或转移经营风险。这就使企业有效避免短期化行为,保护各会计主体所拥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从而维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2.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近几年,虚假会计信息日趋泛滥,已严重危及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规范会计行为、治理会计环境、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领域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谨慎性原则要求适度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这将对会计人员随意操纵企业会计利润的行为形成一定的遏制作用,有利于企业提供更加客观的会计信息。 3.有利于规避不确定因素或风险。对于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遵循谨慎性原则预先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可以客观、审慎地反映经营中的风险因素,规避或转移未来不确定的风险损失,防范于未然,促使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始终保持较为清醒的认识,不至于被“过分乐观”的情绪所左右,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正式)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系部名称经济管理系 专业班级13会计5班 学号121610221 学生姓名严红 指导教师李晓颖职称讲师 完成日期2016年4月25日

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摘要 基于理论视角,面对经济活动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谨慎性原则是会计实务中最为重要的基本原则之一,正确掌握和使用谨慎性原则,则能够从容应对外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避免风险损失的扩大,或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而在实际工作中,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经营风险随之提高, 也造成了客观经济环境下不确定因素的激增,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会计信息使用主体的投资者,也更为关注与不确定性信息相关的风险提示。基于此背景,本文将以谨慎性原则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优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其在会计实务中的现实问题,并藉此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应用;优点;问题;建议

目录 第一章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1) 1.1收入确认 (1) 1.2资产减值准备计提 (1) 1.3固定资产加速折旧 (1) 1.4或有事项确认 (1) 1.5借款费用资本化确认 (2) 第二章谨慎性原则实务中应用的优点 (2) 2.1为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2) 2.2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 2.3有利于降低或转移企业各项经营风险 (3) 2.4可以有效的保护公司董事的利益 (3) 2.5实现税收最优化 (3) 第三章谨慎性原则在应用中存在的的现实问题 (3) 3.1受制于自身的局限性 (3) 3.2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具有极大的主观判断性 (4) 3.3企业内部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4) 3.4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存在冲突 (5) 第四章谨慎性原则在应用中有效运用的策略 (6) 4.1拓宽谨慎原则的适用范围 (6) 4.2削弱谨慎性原则在运用中的主观色彩 (6) 4.3提升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7) 4.4协调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7)

试论新闻的真实性

试论新闻的真实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闻媒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却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通过假新闻现象,探讨了新闻真实性的基本内涵,新闻真实性缺失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标签:新闻;新闻记者;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自觉坚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底线和神圣职责。然而,这些本应烂熟于心的基本常识却不时被一些新闻从业者淡忘。 新闻真实的背面是新闻失实。新闻失实包含整体失实和部分失实两种情形。整体失实就是人们常说的彻头彻尾的虚假新闻,它是因某种功利驱使而故意失实,是“冷静的头脑”干的,属于“观点上的撒谎”、“精神意义上的撒谎”〔1〕,不可原谅。这种情形虽影响恶劣,但并不多见。而部分失实则是一种潜在的隐性失实,绝大部分是一种不自觉状态下的行为,它虽接近整体真实却又存在部分失真之嫌,此种情形虽危害不大却时常可见。 一、新闻真实的哲学解读 新闻真实,即要求新闻报道必须准确、客观、全面、深刻地反映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应当“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2〕,必须严格遵循“准确的事实”,选择“实事求是的叙述方法”〔3〕。新闻真实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一)个体真实与整体真实的统一 个体真实又叫局部真实、微观真实,整体真实亦称总体真实、宏观真实。个体真实是构成整体真实的基础,而整体真实则是对个体真实的总体统领和质的提升,但非简单相加。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不仅要求新闻报道既要个体真实,又要整体真实,而且还需达到两者的有机统一。 其一,新闻报道中的各个元素必须真实可靠。 列宁曾要求任何新闻报道都要做到“绝对准确,没有一丝一毫的误差;事实经过再三核对;材料来源可靠,引语和数据准确无误。”〔4〕构成一条新闻报道的要素很多,如果某一元素失真,这条新闻的真实性便会大打折扣。这个道理虽容易理解,但操作起来却易出问题。 其二,单个事实要与同类事实具有质的关联度。 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同其他事物的联系之中,都是在不同的范围和层次上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和发展的。对于任何事物都必须用整体的观点,从它的总联系中去认识它的部分。列宁在《统计学和社会学》一

使用公允价值应遵循谨慎性原则

使用公允价值应遵循谨 慎性原则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上市公司使用公允价值应遵循谨慎性原则 上市公司使用公允价值应遵循谨慎性原则 ———专访云南财经大学教授朱锦余 “从已披露的2009年上市公司年报可以看出,重大遗漏、大股东占用资金、虚假陈述仍然为主要财务舞弊手段,大股东占用资金问题尤其突出。”近日,云南财经大学朱锦余教授在接受《中国会计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2009年发生财务舞弊的上市公司数量相比2008年明显减少,但公允价值的应用在经济环境和风险状况的变化条件下会增加财务报表项目的不稳定性。因此,朱锦余建议上市公司在使用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时应该遵循谨慎性原则。 公允价值增强报表信息的相关性 《中国会计报》: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称“新准则”)实施3年后,对上市公司财报有何影响如何看待公允价值的运用朱锦余:新准则在财务报告的格式和结构上发生了较大变化,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取消了利润分配表,并调整了报表具体列示项目,使得财务报表在内容和体系上更加合理。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得以重新确立,从而突破了传统的单纯的利润考核观念,促使企业改善资产负债管理,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强化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且新准则在信息披露方面突出了充分披露的原则,使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内涵和外延大大延伸。 新准则在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基础上引入公允价值和现值等计量属性,使得会计信息兼具可靠性和相关性。同时,新准则对资产减值做了较详细的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准备不能转回,大大降低了管理层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损益的可能性。 新准则中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将“全面收益表”和“利润分配表”合二为一,将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和内部结转情况单独列示,使得投资者能够全面地掌握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从而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这些变化都是为了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投资和信贷决策的有效性、实现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公允价值的运用有很多的积极作用,也存在一些不利影响。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公允价值的应用,使得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更加相关和可靠,计价模式也更加一致,从而增强了报表信息的相关性。 ? 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公允价值可能再次成为会计造假工具,进而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例如,非货币交易产生的收益在过去只能计入资本公积金,而新准则中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企业利润表。 建议外部监管机构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审查,从而使公允价值的应用得到不断的完善和修正。同时,上市公司在使用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时也应该遵循谨慎性原则,保持财报的稳定性。 保险公司的净利润增加从长远看未必是利好 《中国会计报》:如何看待2009年保险公司业绩大增朱锦余:保险公司2009年财务报表相继出炉,报表显示出的业绩均有大幅上涨(见表1)。

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是指对两个或多个具备相关性的变量元素进行分析,从而衡量两个变量因素的相关密切程度。相关性的元素之间需要存在一定的联系或者概率才可以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也不是简单的个性化,相关性所涵盖的范围和领域几乎覆盖了我们所见到的方方面面,相关性在不同的学科里面的定义也有很大的差异。 差时,他们的相关性就会受到削弱。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之间存在的关系无非三种: 1、函数关系,如时间和距离, 2、没有关系,如你老婆的头发颜色和目前的房价 3、相关关系,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函数关系。这种密切程度可以用一个数值来表示,|1|表示相关关系达到了函数关系,从1到-1之间表示两者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例如0.8。 相关分析用excel可以实现 说判定有些严格,其实就是观察一下各个指标的相关程度。一般来说相关性越是高,做主成分分析就越是成功。主成分分析是通过降低空间维度来体现所有变量的特征使得样本点分散程度极大,说得直观一点就是寻找多个变量的一个加权平均来反映所有变量的一个整体性特征。 评价相关性的方法就是相关系数,由于是多变量的判定,则引出相关系数矩阵。 评价主成分分析的关键不在于相关系数的情况,而在于贡献率,也就是根据主成分分析的原理,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相关系数越是高,计算出来的特征值差距就越大,贡献率等于前n个大的特征值除以全部特征值之和,贡献率越是大说明主成分分析的效果越好。反之,变量之间相关性越差。 举个例子来说,在二维平面内,我们的目的就是把它映射(加权)到一条直线上并使得他们分散的最开(方差最大)达到降低维度的目的,如果所有样本点都在一条直线上(也就是相关系数等于1或者-1),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再假设样本点呈现两条垂直的形状(相关系数等于零),你要找到一条直线来做映射就很难了。 SPSS软件的特点 一、集数据录入、资料编辑、数据管理、统计分析、报表制作、图形绘制为一体。从理论上说,只要计算机硬盘和内存足够大,SPSS可以处理任意大小的数据文件,无论文件中包含多少个变量,也不论数据中包含多少个案例。 二、统计功能囊括了《教育统计学》中所有的项目,包括常规的集中量数和差异量数、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卡方检验、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也包括近期发展的多元统计技术,如多元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并能在屏幕(或打印机)上显示(打印)如正态分布图、直方图、散点图等各种统计 大数据并不是说它大,而是指其全面。它收集全方位的信息来交叉验证,应用在各个领域。比如银行,你可以去银行贷款,而银行可能会把钱借给你,为什么??因为在大数据时代,它可以通过一系列信息,通过交叉复现得知你很多东西,比如你的住址,是什么样的校区?

浅析谨慎性原则运用

浅析谨慎性原则运用 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正确理解与应用谨慎性原则十分重要。会计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核算处理上持谨慎小心的态度,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将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和风险的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以投资者为主体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从而,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必然。但作为一项会计原则,谨慎性原则带有两面性:一方面它能避免虚增资产和浮夸利润从而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在运用该原则时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随意色彩,使得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经常发生冲突,甚至为粉饰财务报表留下了空间。本文介绍了会计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运用的情况,揭示了其逐渐暴露的局限性,并针对局限性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局限性会计核算

引言 谨慎性原则起源于中世纪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策略,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前是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当时主要表现为对资产的低估;经济危机之后,谨慎性原则所体现的内容扩大到对收益的确认和会计报表披露。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目标从报告经管责任向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转化,谨慎性原则也逐渐成为对披露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的修订性原则。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市场风险,比如金融风波、债务人的死亡、破产、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而提前报废、恶性竞争等情况,谨慎性原则正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这样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但谨慎性原则若使用不当,也可能降低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同时还可能导致企业设置秘密准备,使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和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正确理解谨慎性原则,并针对其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进行具体的阐述,对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指出了谨慎性原则在中国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及提出了几点建议。 正文 一、谨慎性原则的涵义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企业为了克服市场经济固有的不确定性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的种种风险,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处理上持谨慎小心的态度,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将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的一种方法。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WTO的加入、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会计信息使用者面临的

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考点)

第一章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重点) 一、选择题考点: 1、研究新闻作品,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新闻作品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新闻作品。 3、就新闻作品的内容而言,新闻作品的特点有真实、新鲜、迅速及时、具有重要性。 4、新闻要迅速及时,但不是“唯快是好”。 5、胡乔木同志在《人人都要学会写新闻》一文中提出:最有力量的意见乃是一种无形的意见。(重点) 6、从社会需要出发,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来考察新闻作品的重要性,表现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7、用事实说话这一特点,决定了新闻语言的客观性。 8、新闻作品中最主要、最常见的体裁是消息。 9、就新闻时效而言,事实发生和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距离越短,其新闻价值越大。 10、新闻的重要性,由它所蕴涵的意义决定,不单纯取决于题材的大小。在考察新闻重要性时,要全面考察它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还有它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11、在形式上,以人所不能及的“理解力与文字之组织力”,为我国的新闻通讯开创了新局面,使之大放异彩的人是黄远生。 12、范长江从1935年7月开始,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份,对我国西北地区进行考察旅行,历时10个月,足迹遍及川、陕、甘、青、内蒙等广大地区,撰写了一系列通讯,陆续在《大公报》所以发表,后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重点) 13、人们对穆青的人物通讯有着很高的评价,其反响巨大的有在延安时期写的关于劳动英雄赵占魁的通讯;60年代关于焦裕禄的通讯;粉碎“四人帮”后关于植棉劳模吴吉昌的通讯。 14、时代对新闻作品的影响,不仅反应在内容上,也反应在表现形式上。 15、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出现早期导语。早期的导语,时、地、人、事、因要素俱全,被人们称为第一代导语。20世纪30年代后,出现了只突出最有新闻价值,最能激起人们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浅谈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班级:会本1102班 学号:11501740226 姓名:谭彬田

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较早的得到了各国会计界的认可。我们应在充分了解谨慎性原则应用的优点和缺点的基础上,更好地在会计工作中应用谨慎性原则,以扬长避短,发挥其最大作用。本文就其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做了一些分析。 Summary: One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prudent accounting principles to be followed in the enterprise, has been recognized earlier national accounting profession. We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prudence, based on a better job in accounting principle of prudence, to avoid weaknesses, play to their maximum effect. In this paper, its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of accounting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应用会计

一、谨慎性原则的概念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是针对在会计环境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会计要素的确认的精确性受到影响,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在不同的处理方法的程序可能选择的情况下,不影响合理选择,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凡是可以预计的负债,损失和费用,我们都应该用相关的准则进行充分的记录和确认,而对没有把握的资产和收益,则应当按照相关的准则少计或不计,以免使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失真,从而造成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乐观预测或者盲目决策。其本质就是资本保持资本维持。由于谨慎性原则充分考虑了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考虑可能取得的收入和收益。就使得会计信息比较稳健。 二、我国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 我国企业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中间摸爬滚打起来的,国外是市场经济,国内是计划经济,当年我们是在两个的夹缝中实践。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成果是确定了市场经济,从“计划经济”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再慢慢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过程。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企业发展迅速,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已成为企业经营状况的晴雨表,市场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目前会计环境中还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并且经营风险较大,所以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风险信息的揭示,从而,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必然。在当前,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趋势已经趋于明朗。我国目前要尽量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不能照搬,要坚持本国特色。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强调突出谨慎性原则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主要应用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运用呈阶段性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企业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现阶段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企业会计中的运用可以归纳如下方面: (一)从资产方面来看。谨慎性原则要求充分预计可能的损失和费用,避免虚计资产价值。(二)从负债方面来看。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确认与计量负债时,应避免延缓确认负债和

谨慎性原则及其运用事例

谨慎性原则及其运用事例 谨慎性原则即稳健性原则,是指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最小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即所谓“宁可预计可能的损失,不可预计可能的收益”。 会计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一项重要原则,运用广泛,可防止抬高资产和收益,压低负债和费用,并起到预警风险和化解风险的作用。但实际运用中存在利用谨慎性原则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要采取必要措施趋利弊害,使会计信息更具客观性。 运用事例 在资产方面:谨慎性原则在资产方面应用很多,首先,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而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应选择合同期限、法律期限、经营期限,10年中最短者;其次,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存在较大的无形损耗,所以采取加速折旧法;再其次,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全面检查各项资产,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其中包括:短期投资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坏账损失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最后、在物价上涨时,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选择后进先出法,物价下跌时选择先进先出法。 在收入方面:如果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应按劳务的完成程度确认收入,如果完工程度不能可靠计量,按实际消耗成本确认收入,当发生成本高于可能收回效益,按实际能收回收益确认收入。

债务重组方面:新制度规定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若发生债务重组损失,确认为当期损失。在债权人方面,当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或债转股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应按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资产或股权的入账价值,而不能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 投资及清算股利的应用:《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规定,以放弃非现金资产取得的长期股权,股权投资成本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公允价值超过所放弃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扣除未来应交的所得税后的金额,作为资本公积的准备项目。如果所取得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更为清楚,也可以取得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确定。对于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有投资期限的按投资期限摊销,没有投资期限的按不超过10年的期限摊销。在清算股利方面,采用成本法时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一般应保持不变,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应作为当期收益。

谨慎性原则浅析

谨慎性原则浅析——原理及应用

研究目的 通过对会计工作的谨慎性原则的历史起源、具体内涵和实际应用的了解,加深我们对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事务中的必要性以及它的利弊的认识。进而以学习正确地运用谨慎性原则为契机,郑重承诺: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诚实做人、诚信做事! 一、谨慎性原则的原理及发展 谨慎性原则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它最早是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一种策略,后来被会计人员所认同接受,逐渐成为一项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但又颇具争议的会计核算原则。 从中世纪开始的受托观的谨慎性原则是由于9世纪会计受托责任的盛行,会计人员面对着日益上升的诉讼风险,普遍存在强烈的灾

难意识,中世纪财产托管人减轻责任的谨慎方式逐渐为会计界所认同,进而形成了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 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的表述很多,其中最典型定义是不预计利得,但预计一切损失.它意味着会计师可以运用各种手段低估资产和收入,高估负债和费用,以减轻受托责任。这种观点本身缺乏会计学和经济学的理论依据,它只是站在“实用主义”的角度来对谨慎性进行定义,强调蓄意地、一贯地低估净资产和利润,招致了对谨慎性的诸多批评。谨慎性原则的批评者认为,谨慎性的蓄意低估,会形成大量的“秘密准备”,有违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公允表达的要求。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由规范研究逐渐向实证研究转移,大量的会计实证研究的文献涌现出来。作为谨慎性原则的研究也逐渐转向实证研究为主,要对谨慎性原则进行实证分析就必须有相应的定义来界定它、量化它,因此从实证研究中涌现出谨慎性的大量定义。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两个:一个是Feltham和Ohlson在1995年提出的定义,该定义指出:如果企业股权的市场价值在时点π+1的期望值与企业股权在时点π+1的账面价值之差在π趋于无穷大时的情况下大于0,则认为企业会计是谨慎的;另一个是Basu在1997年提出的定义,该定义对谨慎性原则的解释是:会计人员倾向于对好消息(利得)的确认比对坏消息(损失)的确认要求有更加严格的证据。 从这两个定义可以看出,实证研究中对谨慎性原则的定义抓住了谨慎性的实质,前者反映的是谨慎性低估企业净资产账面价值的特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如何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杨杰 今年,通过我局“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的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杜绝虚假新闻对于网络媒体的重大意义,只有根据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树立正确的新闻观,才能成为一个合格出色的新闻工作者。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更是新闻的基本属性和共同特点。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准绳。它不仅关系到新闻媒体的社会公信力,更是新闻工作者诚信度的试金石。当前我们正处于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随时能上网、人人可发言”的优势是任何一个传统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在这里各种信息通过网络得到飞速传播和放大,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传统媒体,网络新闻的真实性更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网上虚假新闻的传播主要表现为论坛、博客等互动环节的不实信息,很多新闻工作者为了“抢先求快”对信息不核实、不求证便发稿,之后很多网络媒体再进行转载,于是假的就变成了真的,这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的不良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作为一名编辑,在转载新闻时要注意尽量从合法稿源中找,一些小网站的新闻要经过核实确认无误后再转载,对于论坛、博客、播客等互动环节的消息更要慎之又慎。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政治思想、职业素质和文化身心等综合修养,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

备辨别批判错误言论和观点的能力,发挥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桥梁的纽带作用,做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 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维护新闻的真实性、还新闻的本来面目、同假新闻做坚决的斗争”是每一个正直的、有良知的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网络媒体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此外,新闻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要随时准备应对突发事件、要为新闻的正常运转加班加点、要为采访四处奔波,因此要爱岗敬业,耽于安逸、不愿付出的人,是不可能做好新闻工作的。只有不断加强新闻业务和职业道德的学习,才能成长为业务好、政治强、道德高的合格人才。

相关分析及其原理(全)

相关原理 一、两个随机变量的相关系数 通常,两个变量之间若存在一一对应的确定关系,则称两者存在着函数关系。当两个随机变量之间具有某种关系时,随着某一变量数值的确定,另一却可能取许多不同的值,但取值有一定的概率统计规律,这时称两个随机变量存在着相关关系。 下图表示由两个随机变量x和y组成的数据点的分布情况。 左图中个点分布很散,可以说变量x和变量y之间是无关的。 右图中x和y虽无确定关系,但从统计结果、从总体看,大体上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线性关系,因此说他们之间有着相关关系。 变量x和y之间的相关程度常用相关系数ρxy表示 ρxy=E[(x?μx)(y?μy)] ?x?y 式中E-------数学期望; μx-------随机变量x的均值,μx=E[x]; μy-------随机变量y的均值,μx=E[y]; ?x?y-------随机变量x、y的标准差 ?x2=E[(x?μx)2] ?y2=E[(y?μy)2] 利用柯西-许瓦兹不定式 E[(x?μx)( y?μy)]2≤E[(x?μx)2] E[(y?μy)2] 故知|ρxy|≤1。当数据点分布愈接近于一条直线时,ρxy的绝对值愈接近1,x,y的线性关系度愈好,ρxy的正负号则是表示一变量随另一变量的增加而增或减。当ρxy接近于零,则可认为x,y两变量之间完全无关,但仍可能存在着某种非线性的相关关系甚至函数关系。 二、信号的自相关函数 假如x(t)是某各态历经随机过程的一个样本记录,x(t+τ)是x(t)时移τ后的样本,在任何t=t i时刻,从两个样本上分别得到两个值x(t i)和x(t i+τ),而且x(t)和x(t+τ)具有相同的均值和标准差。例如把ρ 简写成ρx(τ),那么有, x(t)x(t+τ)

浅谈谨慎性原则及其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浅谈谨慎性原则及其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摘要: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且不得设置秘密准备。文章对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应用;问题 研究发现,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着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在的不确定性,即为了保证会计核算的正常运行,对会计核算的时间、空间、方法等设定假设前提,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持续经营、会计分期等);一个是外在的不确定性,即企业本身不可避免的竞争风险,如由于技术进步,将导致固定资产面临提前报废等问题。为了尽量减少不确定性对企业带来的影响,笔者认为,在会计实务中应注意运用谨慎性原则。 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 关于谨慎性原则有多个版本的讲解,《企业会计准则》提出“要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且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其核心内容主要是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企业的经济业务时,保持谨慎的态度,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不虚增利润、不夸大资产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会计核算。 当会计确认时,尽可能对可能发生的损失或负债充分予以确认。当会计计量时,充分考虑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不高估企业的资产、

利润等的数额,不低估企业的负债、费用等的数额,如或有事项的确认;会计报告尽可能全面地反映会计信息,不仅反映已发生的信息,还要反映可能会发生的信息,如或有负债的披露。 二、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核算中的主要应用 在我国,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上的应用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一)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 为了使固定资产的成本在估计耐用年限内加快得到补偿,加速折旧法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要求多计提折旧,后期则少计提折旧。这样做,一方面是由于固定资产在初期容易获得较高的收入,前期多计提折旧符合配比原则。另一方面,当该项固定资产趋于老化或报废时,固定资产的折旧损耗早已全部收回。这正符合谨慎性原则,对于一些高新科技企业,由于技术更新换代过快,就更需要选用加速折旧的方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二)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的存货、投资性房地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形成的资产、金融资产及未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形成的资产等八项资产都 是以历史成本作为其账面价值进行初始计量的,当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市价大跌、可收回金额大幅降低、陈旧过时、终止使用等迹象时,证明资产不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者带来的经济利益变少,如果仍然用原来的账面价值进行反映,将会导致企业虚增资

如何在新闻报道中体现新闻真实性

浅谈新闻真实性 内容提要:新闻真实是新闻的本质性要求,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客观现实作用于人们的主观认识的产物,与人们认识过程中的种种因素有关。新闻的真实性的实现是非常困难的。克服影响新闻真实性实现的障碍,最大程度的实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闻;真实;事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既是新闻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新闻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新闻界一直把新闻的真实性当作一个理论问题来看待,理论研究的文章大量出现,而且已经基本趋于成熟。然而,在众多专家学者对新闻真实性问题进行研究的同时,虚假新闻也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虚假新闻的大量出现并非由于新闻工作者不知道新闻必须真实的原则,而是因为他们在具体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忽视或者放弃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以致出现了当前新闻真实性理论研究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工作,理论层面的研究与新闻工作实践相脱节的现状。因此,新闻真实性的研究不能再仅仅停留在理论分析阐述的层面上,而应该转向关注理论研究如何指导实践,如何规范媒体工作等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上来。新闻界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一方面,在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中对学生进行新闻真实性教育,培养未来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意识和新闻专业精神;另一方面,在新闻媒体内部,建设和完善新闻工作制度,通过各种职业培训、奖惩的方式,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我们希望,有了学界与业界的共同努力,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和即将踏上这一工作岗位的学生,都能够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我国的新闻真实性问题可以得到更好地解决。 社会的不断发展,可以将众多问题表现出来,而“诚信”也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词。无论是食品、药品需要用良心来生产,新闻报道也同样需要良心和诚信。“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一旦失实,必定会给受众生活和社会带来大大小小的影响。为了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无论在何时何种情况下,新闻从业者都必须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以高度的责任心,着力维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一、客观真实与新闻真实 (一)客观真实 所谓客观真实,就是客观世界确实存在过的事实。人类通过无穷尽时间和精力不断地探索真相,可以不断地接近客观真实。 客观报道就是客观真实的体现,而所谓“客观报道”,是指新闻报道要忠实于客观事实,要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实事求是地反映它和报道它,切忌将对客观事物的观点和意见与其相混同。客观报道原则之所以能历经百余年,至今依然被世界新闻界所认同和遵循,除了它作为一种报道原则和报道形式的独特优势外,更重要的是它所体现出的那种新闻理念和职业精神。坚持客观报道原则就意味着,新闻媒介及新闻从业者要坚守新闻传媒作为社会公共媒介的责任,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尽可能客观公正的向他们提供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真实情况的事实信息。 新闻真实 真实性最简单的定义为,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首先,新闻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条件,在事实和新闻之间,是先有真实,后有新闻,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新闻只是对事实的报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