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哈工大移动通信 作业答案

哈工大移动通信 作业答案

哈工大移动通信 作业答案
哈工大移动通信 作业答案

1.3 单工通信是指通信双反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收发皆用一个频率。

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收发信机均同时工作。

单工通信,收发信机可使用同一副天线,而不需要天线共用器,设备简单,功耗小,但操作不方便。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通话断续现象。而且由于收发皆用一个频率,当附近有邻近频率的电台工作时,就会造成强干扰。

双工通信,不管是否发话,发射机总是工作的,故电能消耗大。,使用方便,不需收发控制操作。

1.4有两种双工制式,即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

FDD利用两个不同的频率来区分收、发信道。即对于发送和接受两种信号,采用不同频率进行传输。

抗快衰落性能好,支持移动速率较高。收发信道不同频率,可借助频率选择性进行干扰隔离。网络规划和优化技术更简单。

TDD利用同一频率但两个不同的时间段来区分收、发信道。即对于发送和接收两种信号,采用不同时间(时隙)进行传输。

能够灵活配置频率。可以通过调整上下行时隙转换点,提高下行时隙比例,能够很好的支持非对称业务。具有上下行信道一致性,基站的接收和发送可以共用射频单元,降低了设备成本。接收上下行数据时,不需要收发隔离器,只需要一个开关即可,降低了设备的复杂度。具有上下行信道互惠性,能够更好的采用传输预处理技术。

1.6

1. 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G)是双工的基于频分多址的模拟制式系统,其传输的无线信号为模拟量,因此人们称此时的移动通信系统为模拟通信系统。第一代系统利用蜂窝组网技术以提高频率资源利用率,采用蜂窝网络结构,客服大区制容量密度低、活动范围受限的问题。但它也存在很多缺点:频谱利用率低;通信容量有限;通话质量一般,保密性差;制式太多,标准不统一,互不兼容;不能提供非话类数据业务,不能提供自动漫游等。

2. 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二代系统是数字移动通信。多址方式由FDMA转向TDMA和CDMA,FDD 双工模式,基于AMPS改进。

保密性获得很大提高,而且可以进行省内、省际自动漫游。容量大,覆盖范围广。话音质量提高,但应用有限。宽带受限,无法实现移动的多媒体业务。不支持全球漫游。

3. 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三代系统是第二代的演进和发展,而不是重新建设一个移动网。

在2G的基础上,3G增加了强大的多媒体功能,不仅能接收和发送语音、数据信息,而且还能接收和发送静、动态图像及其他数据业务;而且3G克服了多径、时延扩展、多址干扰、远近效应、体制问题等技术难题,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解决全世界存在的系统容量问题;系统设备价低,业务服务高质、低价,满足个人通信化要求。

4. 第四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4G是3G技术的进一步演化,是在传统通信网络和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无

线通信的网络效率和功能。同时,它包含的不仅仅是一项技术,而是多种技术的融合。不仅仅包括传统移动通信领域的技术,还包括宽带无线接入领域的新技术及广播电视领域的技术。

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的需要。

1.10 在实现人与互联网的互联之后,人类将迎来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互联的物联网时代,一个无所不连的时代即将到来。“随时、随地、无所不在”将成为移动通信的基本特征,手机的应用将取代手机的技术成为移动通信领域的主角,开发手机新用途将是未来竞争的焦点。宽带化、智能化、个性化、媒体化、多功能化、环保化是世界移动通信发展的新趋势。

2.2 (a )发射功率

(dBm)=10lg[]=10lg[100]=50dBm (b) 发射功率

(dBW)=10lg[]=10lg[100]=20dBW

L=32.45+20lg(f)+20lg(d)=32.45+20log900+20lg0.1=71.53 由=L , 得=-21.5dBm 2.5 86

c 310

3=

80010

8

f λ?=

=

?

3

6010cos (1)44.44336008

d v

f H z

λ

?=

?=

?-=-?

2.6 多径衰落的原因是因为平面波以随机相位从不同的方向达到,并且在接受天线上进行适量合成。多径延时越大,相关带宽越窄。

2.7 当输入信号的带宽远小于信道相关带宽,则输出信号频谱中。谱分量幅度与相位关系就是确定的(不同时间可以有不同的常数因子);反之,如输入信号的带宽大于信道相关带宽,则会引起输出信号的失真,对于数字通信将会引起误码。

多径延时越大,相关带宽越窄,信道容许传输的不失真频带就越窄;反之,多径延时越小,相关带宽越宽,信道容许传输的不失真频带就越宽。

2.8 频率选择性衰落是由信道中发送信号的时间色散引起的,信号会因色散而产生符号间干扰。域中接收信号的不同频率会获得不同增益。产生原因:

s c B B > s T τ

σ<

通常认为若10s T τσ<,该信道是频率选择性的,不过这一范围还依赖于所使用的调制类型。

当信道的相关时间比发送信号的周期短,且基带信道的带宽s B 小于多普勒

扩展D B ,信道冲激响应在符号周期内变化很快,从而导致信号失真,产生衰落,此衰落为快衰落。产生条件为:

s c T T > s D B B <

2.9 (1)计算自由空间的传输损耗 32.45

20l g (

)20l g ()

32.45

20l g 40020

9bs L f d dB =++=++= (2)市区准平滑地形的损耗中值

(,)15m A f d dB = (,)5b b H h d dB =- (,)0m m H h f dB

=

∴(,)(,)(,)T bs m b b m m L L A f d H h d H h f =+--

104.4915(5)124.49

d B d B d B d B

dB =+---=

2.10 平均附加时延(τ)

()(0.01)(0)(0.1)(1)(0.1)(2)(1)(5)

4.38()

0.010.10.11

k

k

k k

k

P s

P τ

ττμτ

+++=

=

=+++∑∑

2

2

()()()

k

k

k

k k

P E P τ

τττ=

∑∑

=

2222

(0.01)(0)(0.1)(1)(0.1)(2)(1)(5)

0.010.10.11

++++++=21.07s μ

22

2

()()21.07 4.38 1.37E s τσττμ=

-=

-=

11116.1722 1.37

c B kH z

τ

πσπ=

=

=?

30kHz<116.17kHz , ∴AMPS 业务合适。 200kHz>116.17kHz, ∴GSM 业务合适。

路径传输损耗由自由空间传播损耗,环境因素,天线因素,和地形因素决定。 阴影衰落特点是衰落与无线电波传播的地形和地物的分布、高度有关。阴影衰落

近似服从于对数正态分布。

多径衰落损耗因为同相叠加和反相叠加,接收包络波长的某些部分能够出现大约30到40dB 的变化。其一般服从于瑞利衰落或莱斯衰落。

多径衰落有瑞利分布模型,莱斯分布模型,和Nakagami-m 分布模型

瑞利分布:对于多径信道,当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没有直射波路径并且有大量发射路径存在,且到达接收机天线的方向角是随机的(0到2π均匀分布),各个反射波的幅度和相位都是统计独立的。

莱斯分布:当存在一个主要的稳定的(非衰落)信号分量时,这种情况下,从不同路径随机到达的多径分量叠加在稳定的主要信号上。

Nakagami-m 分布:通过基于场测试的实验方法,用曲线拟合,达到近似分布。

10lg 1R P =d B m

, 1.26R P m W =

32.4520lg()20lg()L f d =++ 10d m

=时,

L =32.45+20lg5000+20lg0.01=66.43dB

10lg

66.43T R

P P =

T

P =5.538kW

d=100m 时,

L =32.45+20lg5000+20lg0.1=86.43dB

10lg

86.43T R

P P =

T

P =553.8kW

3.5 语音压缩编码有波形编码,参量编码,混合编码。移动通信中主要采用混合编码。

3.7 (1)预处理,即去直流分量和进行预加重。

(2)LPC 分析,这部分就是按线性预测编码的原理求预测滤波器系数。 (3)短时分析滤波,这部分对信号做短时预测分析,产生短时残差信号。 (4)长时预测,进行一次长期预测,以去掉其冗余并优化。

(5)规则脉冲编码,用一组位置上和幅度上都优化的脉冲序列来代替残差

信号。

3.14 (1)

(2)编码输出为[11 10 11 01 01]

(3)最有可能发送的信息序列为10011

3.15 (1)串行级联、迭代译码、在迭代译码中交换的是外部信息和概率译码。 (2) Turbo 码通过迭代绕过了长码的计算复杂的问题,但是这样做付出

的代价就是时延,因为迭代译码必然会产生时延。所以对实时性要求很高的场合,Turbo 码的应用受到限制。

1 1)速率较低,纯编码速率应低于16kb/s; 2)在一定编码速率下的音质应尽可能的高;

3)编码时延要段,控制在几十毫秒内;

4)编码算法应具有较好的抗误码性能,计算量小,性能稳定; 5)算法复杂度适中,编译码应便于大规模继承。

2 CELP 是一种用码本(Codebook )来作为激励的编码方法。即把残差信

号可能出现的各种样值组合按一定规则排列,存在存储器中,有如字典一样,每一样值组合一地址码,故这个存储器成为码本。在收、发双方各有一个同样的码本。在线性预测时,对于残差信号传输时并不传输它本身,而是先在本方的码本中,检查出与这信号最接近的样值组合的地址码,然后将这个码本中取出这个地址的残差信号来加到滤波器上,就可得到重建的话音。

3 (1)为检测e 个错误,要求最小码距 (2)为纠正t 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

(3)为纠正t 个错码,同时检测e 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

4编码:Turbo 码在编码端将两个子编码器通过交织器相连;并行编码,然后再

对三路信号复用;进而传输、此处交织器的采用,消除了两个子编码器件的相关性,从此实现了编码的随机性。

译码:

(1) 输入信息位、信息位校验位、信息位交织后的校验位

(2) 在第一次迭代时,由于第二分量译码器无输出,所以在第一分量译码器输入全为零

的数。

(3) 将全为零的比特位、信息位和信息位校验位输入第一分量译码器进行译码,输出为

信息位的译码结果。

(4) 将信息位的译码结果进行交织得到信息位译码结果的交织、将信息位进行交织得到

信息位的交织结果。

(5) 将信息位译码结果的交织、信息位的交织和信息位交织后的校验位输入第二分量译

码器进行译码。得到信息位交织的译码结果。

(6) 将信息位交织的译码结果进行解交织和判决,得到译码结果,然后利用编码前曾添

加的CRC 校验位进行校验,如果无错则输出,否则将(5)得到的信息位交织的译码结果进行解交织送到第一分量译码器的输入端。

(7) 重复(3)-(6) 直至编码正确或迭代次数达到初始设定的的次数。

5 信道交织的原理就是把码字的b 个比特分散到n 个帧中,以改变比特间的邻近关系。 “按行写,按列读出”。

主要解决衰落带来的突发差错。

6 符号传输速率s R =50kbit/s 符号周期为s T =

s

1R =2 5

10-?s

相干时间c T =10ms

欲使相邻编码比特之间衰落独立 s c d T T ≥ 3

51010500210

c s

T d T --?≥

=

=?

最小码距为3,能纠正一位错码,突发错误经过交织后的间隔是d ,如果突发长度为d ,解交织后每个码字只有一个符号错误,可以被纠正。故存储量为500. 时延 575002100.07s ndT s -=???=

7 状态序列:00-00-10-11-01-10-01-10-11-01-10 编码输出 [00 11 01 01 00 10 00 01 01 00]

4.1

4.2 QPSK 存在180°的相位跳变,OQPSK 最多只能存在±90°的跳变,/4QPSK π-只有

±/4π和±3/4π的跳变。

4.7 接收到的序列为111001101011.

一:00??→00??→00??→00??→01 001 001 001 011 二:00??→01??→10??→01??→11 011 101 001 111

故选取第一条路径,译码得出的前六比特为001001.

4.8 OFDM 可以看作是MFSK 与另一种多进制数字调制(如MPSK 或QAM )的结合:首先,有多个载频(MFSK ),各载频两两相互正交;其次,每个载频都采用多进制传输(如MPSK 或QAM ,甚至可以彼此不同)。

OFDM 根据信道的传输特性分配传输数据传输带宽:在衰减大的载频点降低信传率,在衰减小的载频点加大信传率。同时可以再OFDM 系统中引入循环前缀(CP ,Cyclic Prefix )来消除时间弥散信道的影响。只要CP 长度大于信道最大时延,就可以完全消除符号间干扰和子载波间干扰。

1. QPSK 优点: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较强的抗干扰性能,同时在电路中易于实现,成为移动通信的主要调制方式。

缺点:四相各相差90°,它们仍是不不连续相位调制,在码元交替处的载波相位

往往是突变的,当相邻的两个码元同时变换时,这种相位跃变会使调相波的包络上出现零(交)点,引起较大的包络起伏,其信号功率将产生很强的旁瓣分量。并且QPSK 也有相位模糊问题。

OQPSK 最多只能存在±90°的跳变,相位跳变要小,客服了QPSK 信号180°跃变的缺陷。所以它的频谱特性要比QPSK 的好,即旁瓣的幅度要小一些,且没有包络零点。

/4QPSK π-信号比带限QPSK 有更好的恒包络性质,但是不如OQPSK 。

在衰落信道中一般选用/4QPSK π-更合适,因为/4QPSK π-具有能够非相干解调优点,它既可以用相干解调,也可用非相干解调,还可以用鉴频器解调,也可用非线性放大,可得到高功率功放,在多径衰落信道中比OQPSK 性能更好。

2.

3.CP是用来消除时间弥散信道的影响。只要CP 长度大于信道最大时延,就可以完全消除符号间干扰和子载波间干扰。

4. min (2)d sqrt =,故对于4-PSK来说,半径为1. 2411PSK E -==

对于8-PSK来说,半径为1.85. 28 1.85 3.4PSK E -== 增加的能量=3.4-1=2.4

5.由QAM星座图的分布可知

m in 1

11(41)2

3

M

l

l i i d S E M

==

=

?

-∑

4

3l

l S ∝

1

14

3

l l S ++∝

故1l S +=4l S

2l =时,16QAM S=2.52

m in d

4PAM S=1.252

m in d 16PAM S=6.572

m in d 6. 122M

M

ππ??>?=

时接收端将发生错误。

7.

8(a)

(b)

(c)

(d)01 00 10 01 11 10 01 01

假设00θ=,头两个比特是01,10θθθ=+?=3π/4;

11cos 2I θ==-

11sin 2

Q θ==-

之后是00,21θθθ=+?=0;

cos I =2θ=1

sin Q =2θ=0

然后是10,32θθθ=+?=-π/4;

cos I =3θ=

12

sin Q =3θ=12

-

第四组是01;43θθθ=+?=π/2;

cos I =4θ=0

sin Q =4θ=1

第五组是11;54θθθ=+?=3π/4

cos I =5θ=12-

sin Q =5θ=

12

第六组是10;65θθθ=+?=π/4

cos I =6θ=

12

sin Q =6θ=

12

第七组是01;76θθθ=+?=π

cos I =7θ=-1

sin Q =7θ=0

第八组是01;87θθθ=+?=-π/4;

cos I =8θ=

12

sin Q =8θ=12

-

故发送的符号序列为12

-

12

-

10

12

12

-

0112

-

12

12

12

-10

12

12

-

9(a)由题最小距离为A,A=2a,所以8QAM内圆半径a=2/2A,8QA

M外圆半径13

13

(

)2

2

b a A ++==

(b)由余弦定理可得,22222cos 4

A r r r π

=+-,8PSK半径r=1.31A

(c)两者的平均功率:

2

2

8(40.54 1.87) 1.1838QAM A

P A =

?+?=

2

22

8(8 1.31) 1.728

PSK A

P A =

?=

相对功率增益:10(1.72/1.183)=1.625dB (d)8PSK可以,

8QAM不可以,只能是3位码,不能保证相邻星座点表示的三比特中只相差一比特。 (e)由2log b B R M R =,8M =,得B R =90/3=30MB 5.1

欲传输的数字信号a k (t )经信息调制(一般为PSK 调制)获得窄带已调信号b k (t )。它再与码片速率很高的扩频码C k (t )进行调制(扩频调制),其输出为频谱带宽被扩展的信号S k (t ),这个过程称为扩频。扩展频谱信号S k (t )再变换为射频信号发射出去。

在接收端,射频信号经过变频后输出中频信号S m(t),通常S m(t)是N个发射信号和干扰及噪声的混合信号。它与本地扩频码C m(t)进行扩频解调(解扩),使宽带信号S m(t)变为窄带信号b m(t)。b m(t)经信息解调器恢复成原始数字信号a m(t)。

5.2 由于窄带噪声和多径干扰与本地参考伪噪声码不相关,所以在进行相关处理时被削弱。实际上干扰信号和本地参考伪噪声码相关处理后,其频带被扩展,也就是干扰信号的能量被扩展到整个传输频带之内,降低了干扰信号的电平(单位频率内的能量或功率)。

5.6 对于宽带干扰,由于干扰信号的能量分布在一个较宽的频带上,接收机通过窄带滤波器将大部分能量滤除;而对于窄带干扰信号,接收机通过躲避的方法,在大部分时间内不让干扰信号通过接收机中的中频滤波器。因而可以说,对于宽调频接收机将干扰信号的能量在一个较宽的频带上进行了平均,对于窄带干扰,将干扰信号的能量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进行了平均。

5.7 通过多个相关检测器接收多径信号中的各路信号,并把它们合并在一起,来改善接收信号的信噪比。其理论基础就是:当传播时延超过一个码片周期时,多径信号实际上可被看作是互不相关的。

5.8 在移动通信环境中,通过不同途径所接收到的多个信号衰落情况是不同且独立的,假设其中某一信号分量的强度低于检测门限的频率为p,则所有M个信号分量的强度都低于检测

门限的概率为M

p,远低于p,综合利用各信号分量,就有可能明显改善接收信号的质量,这就是分集接收的基本思想。

5.9 用来对抗楼房等物体的阴影效应的分集叫做宏分集。用来对抗多径衰落的分集技术叫做微分集。微观分集有空间分集,极化分集,角度分集合频率分集。

5.10选择式合并,最大比值合并和等增益合并。可以获得最大的输出信噪比。最大比值合并方式的输出信噪比(SNR)等于各支路SNR之和。所以,即使每路信号都比较差,没有一路信号可以单独解出来时,最大比值算法仍有可能合成一个达到SNR要求的可解调信号。因此,在所有已知的线性分集合并方法中,选择合并方法的抗衰落特性是最好的。

1

2(a ) 1.5/(1) 1.510/(41)3

0.20.2 1.3510M b P e

e γ---?--===? (b) 1.510/(41)6[0.2]10N b P e

-?--=< N=3

3 通过多个相关检测器接收多径信号中的各路信号,并把它们合并在一起,来改善接收信

号的信噪比。其理论基础就是:当传播时延超过一个码片周期时,多径信号实际上可被看作是互不相关的。

A-RAKE 接收机将所有可能分离的多径信号进行合并。

S-RAKE 接收机在所有可分离的r L 个多径信号中选择b L 个信号最强的多径分量进行合并。 P-RAKE 接收机对先到达的几条可分离的多径r L 进行合并。

A- RAKE 性能最好,S-RAKE 次之,P-RAKE 最差。

4 下行MIMO 技术包括空间复用、波束赋形和传输分集。

目前MIMO 技术下行基本天线配置为2*2,即2天线发送和2天线接收,最大支持4天线进行下行方向四层传输。

5 均衡器分为时域均衡器和频域均衡器。

6.4 当用户共享同一信道时,强信号对弱信号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使得弱信号的接收性能很差,甚至根本无法通信。

实施功率控制进行客服。

6.5 因为用户会移动,可能出现多个用户在同一空间内的情况。

1. 因为在服务区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正六边形形状的小区最接近理想的圆形辐射模式,覆

盖面积最大,它们之间的重叠面积最小,可用最少数目的小区就能覆盖整个地理区域,

因此用正六边形覆盖整个服务区所需要的基站数最少,无线频率个数最少。

2. 中心激励:基站位于无线区的中心,则采用全向天线实现无线区的覆盖。

顶点激励:在每个蜂房相间的三个顶角上设置基站,并采用120°扇形覆盖的定向天线。 由于顶点激励方式采用定向天线,除了对消除障碍物阴影有利外,对来自120°主瓣以外的同信道干扰信号,天线方向性能提供一定的隔离度,降低了干扰,因而允许以较小的同频复用距离工作,构成单位小区簇的无线区数N 可以降低,对进一步提高频率利用率、简化设备、降低成本都有一定好处。

3. R Q=3N Q 至越大,话音质量就越好,因此此时的同频干扰越小,Q 值越小,则容量

就越大,相同小区半径下同频干扰越大。

4. n

S N =I (3)i 4

N 10lg[]15=(3)6

N=4.59=5;

3 3.87Q N =

=

5. 1 3 12 17 20 24 26

2 9 5

3

4 2

262431c c c c -=- 326241c c c c =-+

存在三阶互调波道组。利:消除了三阶互调干扰。弊:无法使用某些频率。

数据库系统基础课后题

《数据库系统基础》课后练习题 数据库系统基础 课后练习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数据库系统基础》课后练习题关系代数、关系元组演算、SQL语言 1.分别用关系代数、元组演算、SQL语句完成CAP数据库的查询。 CAP数据库有四个关系(表): Customers(cid, cname, city, discnt), 客户定义表,描述了客户的唯一标识 cid,客户名称cname,客户所在的城市city,以及该客户购买产品时所可能给予的折扣discnt Agents(aid, aname, city, percent), 代理商定义表,描述了代理商的唯一标识aid, 代理商名称aname, 代理商所在的城市city,以及该代理商销售产品时所可能给予的佣金/提成percent(以百分比形式表达)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数据库系统基础》课后练习题关系代数、关系元组演算、SQL语言 (1) 找出订单总价大于或者等于$1000的(ordno, pid)对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数据库系统基础》课后练习题关系代数、关系元组演算、SQL语言 (2) 找出所有价格在$0.50和$1.00之间的商品名字,包括边界价格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数据库系统基础》课后练习题关系代数、关系元组演算、SQL语言 (3) 找出订单价格低于$500的(ordno, cname)对,使用一次连接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数据库系统基础》课后练习题关系代数、关系元组演算、SQL语言 (4) 找出所有三月份接受的订单的(ordno, aname)对,使用一次连接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完整版)哈工大工程热力学习题答案——杨玉顺版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思 考 题 1. 热量和热力学能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答:热量和热力学能是有明显区别的两个概念:热量指的是热力系通过界面与外界进行的热能交换量,是与热力过程有关的过程量。热力系经历不同的过程与外界交换的热量是不同的;而热力学能指的是热力系内部大量微观粒子本身所具有的能量的总合,是与热力过程无关而与热力系所处的热力状态有关的状态量。简言之,热量是热能的传输量,热力学能是能量?的储存量。二者的联系可由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 d d q u p v δ=+ 看出;热量的传输除了可能引起做功或者消耗功外还会引起热力学能的变化。 2. 如果将能量方程写为 d d q u p v δ=+ 或 d d q h v p δ=- 那么它们的适用范围如何? 答:二式均适用于任意工质组成的闭口系所进行的无摩擦的内部平衡过程。因为 u h pv =-,()du d h pv dh pdv vdp =-=-- 对闭口系将 du 代入第一式得 q dh pdv vdp pdv δ=--+ 即 q dh vdp δ=-。 3. 能量方程 δq u p v =+d d (变大) 与焓的微分式 ()d d d h u pv =+(变大) 很相像,为什么热量 q 不是状态参数,而焓 h 是状态参数? 答:尽管能量方程 q du pdv δ=+ 与焓的微分式 ()d d d h u pv =+(变大)似乎相象,但两者 的数学本质不同,前者不是全微分的形式,而后者是全微分的形式。是否状态参数的数学检验就是,看该参数的循环积分是否为零。对焓的微分式来说,其循环积分:()dh du d pv =+???蜒? 因为 0du =??,()0d pv =?? 所以 0dh =??, 因此焓是状态参数。 而对于能量方程来说,其循环积分: q du pdv δ=+???蜒?

哈工大移动通信第二次作业

第四章 1、二进制信息101101的波形示意图 解:波形图 OOK信号 OOK是0幅度取为0,另1幅度为非0. 2FSK信号 码元“1”,“0”所对应的频率不同。 2PSK信号 2PSK信号取码元为“1”时,调制后载波与未调载波同相;取码元为“0”,调制后载波与未调载波反相;而取“1”和“0”时调制后,载波相位差为180°

2DPSK信号 2PDSK信号的载波当前相位与前一时刻的载波相位差值传递信息。 3、QPSK 、OQPSK、π/4APSK调制方式的优缺点,在衰落信道中一般选用哪 种调制方式 答:(1)优缺点: ●QPSK:优点: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较强的抗干扰性能,在电路中容 易实现;缺点:有相位模糊,码元交替处的载波相位会发生突变,使调 相波的包络出现零点,从而引起较大的包络起伏,其功率会产生很强的 旁瓣分量。 ●DQPS相比于QPSK相位跳变小,频谱特性好,旁瓣的幅度小一些; ●π/4-QPSK:能够非相干解调,在多径衰落信道中比QPSK性能好,比 QPSK具有很好的恒包络性质,但是不如OQPSK。 (2)在衰落信道中通常用π/4-QPSK方式,因为π/4QPSK能够非相干解调的优点,在多径衰落信道中比QPSK性能好。 4、Q PSK 、OQPSK 、π/4QPSK信号相位跳变在信号星座图上的路径有什么不 同 答:QPSK的星座图过原点,码元间相位跳变是180°

OQPSK 的星座图不过原点,相位跳变是0°或90° π/4-QPSK 的星座图不过原点,相位跳变是135°。 8、什么是OFDM 信号?为什么可以有效抵抗频率选择性衰落? 答:OPDM 信号是正交频分复用信号,把高速的数据流通过串并变换,并且分配到多个并行的正交子载波上,同时进行传输。 OFDM 信号是将高速串行的数据流通过串并变换,分配到并行的各个子载波上传输,从而使得每个子载波上数据符号持续长度增加, OFDM 符号长度远远大于信道的最大时延扩展,可以消除时间弥散信道所带来的符号间干扰,抵抗选择性衰落。 9、OFDM 系统中CP 的作用是什么? 解:保护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消除子载波间干扰。 11若4ASK 调制的误码率为P4,推到方形16QAM 调制的误码率 .解:4ASK 调制的误码率: ] )14(3[23 ])1(3[)11(200N E Q N M E Q M P av av M -=- - =413(1)44ASK P erfc erfc -=-= 即可得到方形16QAM 调制的误码率: 2 164441(1)(2)QAM ASK ASK ASK P P P P ----=--=-。 13. 设有d min=sqrt(2)的4ASK 星座,求多增加一比特输出且仍然保持d min 不

哈工大数电大作业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大作业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设计题目:血型与状态机 院系: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哈尔滨工业大学

血型逻辑电路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数字电路与系统的方法。 2.掌握采用Xilinx_ISE软件开发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过程。 3.学会设计血型能否输血的数字电路。 4.掌握Verilog HDL描述数字逻辑电路与系统的方法。 二设计要求 1.采用BASYS2开发板开关,LED,数码管等制作验证能否输血的电路。 2.采用Xilinx_ISE软件进行编程、仿真与下载设计到BASYS2开发板。三电路图 1.电路模块图(简化) 应用: 2.内部电路组成(简化)

四 编程 1.源程序 module xuexing(M, N, P, Q, E,F,G,OUT,CTL,clk,bi); input M; input N; input P;

output E; output[3:0] F; output[3:0] G; output[7:0] OUT; output[3:0] CTL; reg E; reg[3:0] F; reg[3:0] G; reg[7:0] OUT; reg[7:0] OUT1; reg[7:0] OUT2; reg[7:0] OUT3; reg[7:0] OUT4; reg[3:0] CTL=4'b1110; output bi; reg bi; integer clk_cnt; reg clk_400Hz; always @(posedge clk) //400Hz扫描信号if(clk_cnt==32'd100000) begin clk_cnt <= 1'b0; clk_400Hz <= ~clk_400Hz; end else clk_cnt <= clk_cnt + 1'b1; //位控制 reg clk_1Hz; integer clk_1Hz_cnt; //1Hz发声信号 always @(posedge clk) if(clk_1Hz_cnt==32'd2*******-1) begin clk_1Hz_cnt <= 1'b0; clk_1Hz <= ~clk_1Hz; end else clk_1Hz_cnt <= clk_1Hz_cnt + 1'b1; always @(posedge clk_400Hz) CTL <= {CTL[2:0],CTL[3]}; //段控制 always @(CTL) case(CTL) 4'b0111: OUT=OUT1; 4'b1011:

传热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传热学》复习题 一、判断题 1.稳态导热没有初始条件。() 2.面积为A的平壁导热热阻是面积为1的平壁导热热阻的A倍。() 3.复合平壁各种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相差不是很大时可以当做一维导热问题来处理() 4.肋片应该加在换热系数较小的那一端。() 5.当管道外径大于临界绝缘直径时,覆盖保温层才起到减少热损失的作用。() 6.所谓集总参数法就是忽略物体的内部热阻的近视处理方法。() 7.影响温度波衰减的主要因素有物体的热扩散系数,波动周期和深度。() 8.普朗特准则反映了流体物性对换热的影响。() 9. 傅里叶定律既适用于稳态导热过程,也适用于非稳态导热过程。() 10.相同的流动和换热壁面条件下,导热系数较大的流体,对流换热系数就较小。() 11、导热微分方程是导热普遍规律的数学描写,它对任意形状物体内部和边界都适用。( ) 12、给出了边界面上的绝热条件相当于给出了第二类边界条件。 ( ) 13、温度不高于350℃,导热系数不小于0.12w/(m.k)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 ( ) 14、在相同的进出口温度下,逆流比顺流的传热平均温差大。 ( ) 15、接触面的粗糙度是影响接触热阻的主要因素。 ( ) 16、非稳态导热温度对时间导数的向前差分叫做隐式格式,是无条件稳定的。 ( ) 17、边界层理论中,主流区沿着垂直于流体流动的方向的速度梯度零。 ( ) 18、无限大平壁冷却时,若Bi→∞,则可以采用集总参数法。 ( ) 19、加速凝结液的排出有利于增强凝结换热。 ( ) 20、普朗特准则反映了流体物性对换热的影响。( ) 二、填空题 1.流体横向冲刷n排外径为d的管束时,定性尺寸是。 2.热扩散率(导温系数)是材料指标,大小等于。 3.一个半径为R的半球形空腔,空腔表面对外界的辐射角系数为。 4.某表面的辐射特性,除了与方向无关外,还与波长无关,表面叫做表面。 5.物体表面的发射率是ε,面积是A,则表面的辐射表面热阻是。 6.影响膜状冷凝换热的热阻主要是。

HIT软件学院数据库实验1

哈尔滨工业大学 <<数据库系统>> 实验报告之一 (2014年度春季学期)

实验一交互式SQL语言 一、实验目的 ●掌握SQL语句的语法 ●着重熟悉掌握利用SQL编写Select查询的方法 ●熟悉SQLite的用法 二、实验内容 ●1) 双击打开sqlite3.exe,该程序为SQLite数据库管理系统 ●2) 利用.help查看SQLite支持的控制台系统命令。注意系统命令结尾处 没有结束符“;”

●3) 阅读.help中对.databases 命令的说明,并查看输出结果 ●4) 阅读.help中对.open命令的说明,并使用该命令创建一个数据库(名 字任意)后缀名统一为“.db3”(可以没有后缀名,但不推荐) ●5) 再次运行.databases 命令,与步骤3的输出结果对比 ●6) 阅读.help中对.tables命令的说明,并使用该命令查看当前数据库的所 有表 ●7) 创建满足要求的关系表(使用create table) ●表一 ●表名:College(存储大学的信息) ●属性:cName(字符串存储的大学名字),state(字符串格式的大学所在

州),enrollment(整数形式的大学入学学费) ●表二 ●表名:Student(存储学生的信息) ●属性:sID(整数形式的学号),sName(字符串形式的学生名字),GPA (小数形式的成绩),sizeHS(整数形式的所在高中规模) ●表三 ●表名:Apply(存储学生申请学校的信息) ●属性:sID(整数形式的学号),cName(字符串形式的大学名字),major (字符串形式的专业名字),decision(字符串形式的申请结果) ●8)利用.tables查看当前数据库中的表,对比步骤6中的运行结果 ●9) 利用如下命令,将存储在txt文件中的元组导入数据库的关系中●.separator "," ●.import dbcollege.txt College ●.import dbstudent.txt Student ●.import dbapply.txt Apply

哈工大移动通信设计题瑞利衰落信道代码

main clc; LengthOfSignal=10240; %设置信号长度(由于最好大于两倍fc奈奎斯特采样) fm=512; %最大多普勒频移 fc=5120; %载波频率 t=1:LengthOfSignal; % SignalInput=sin(t/100); SignalInput=sin(t/100)+cos(t/65); %时域信号输入 delay=[0 21 62 100 150 250]; %设置不同路径的时延 power=[0 -1 -5 -11 -16 -20]; %功率衰减系数dB y_in=[zeros(1,delay(6)) SignalInput]; %为时移补零 y_out=zeros(1,LengthOfSignal); %时域输出信号 fori=1:6 Ray; y_out=y_out+r.*y_in(delay(6)+1-delay(i):delay(6)+LengthOfSignal-delay(i))*10^(power(i)/20); end; %进行输出信号叠加 figure(1); subplot(2,1,1); plot(SignalInput(delay(6)+1:LengthOfSignal),'r'); %画出时域信号输入波形 title('时域信号输入'); subplot(2,1,2); plot(y_out(delay(6)+1:LengthOfSignal),'r'); %画出时域信号输出波形 title('时域信号输出'); figure(2); plot(Sf1,'r'); title('多普勒滤波器的频率响应特性'); %画出多普勒滤波器的频率响应特性 Ray f=1:2*fm-1; %设置通频带宽度 y=0.5./((1-((f-fm)/fm).^2).^(1/2))/pi; %多普勒功率谱函数(基带) Sf=zeros(1,LengthOfSignal); Sf1=y;%多普勒滤波器的频率响应特性 Sf(fc-fm+1:fc+fm-1)=y; %(把基带映射到载波频率) x1=randn(1,LengthOfSignal); x2=randn(1,LengthOfSignal); nc=ifft(fft(x1+1i*x2).*sqrt(Sf)); %同相分量nc函数表达式 x3=randn(1,LengthOfSignal); x4=randn(1,LengthOfSignal);

哈工大数电大作业——学号后三位为模的计数器

数字电子技术应用Verilog HDL设计计数器 学院:航天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教师:

设计要求:利用Verilog HDL设计一个以自己学号后三位为模的计数器。 设计步骤:首先我的学号后三位为114,因此计数器范围是0到113一共114个数。然后根据此要求编写功能程序以及激励源的相关程序,第三步在modelsim下进行实验调试,看所编程序能否实现预期功能,然后再把相关实验数据截图记录。 程序代码: modulejishuqi(out,reset,clk); output [7:0] out; inputreset,clk; reg [7:0] out; always @(posedgeclk) begin if(!reset)out<=8'h00; else if(out>=113)out=8'h00; else out<=out+1; end endmodule 激励源设置程序: `timescale 1 ns/ 1 ps modulejishuqi_test(); regclk; reg reset; wire [7:0] out; jishuqi i1 ( .clk(clk), .out(out), .reset(reset) ); initial begin #1 clk=0; #10 reset=0; #40 reset=1; end always #20 clk=~clk ; endmodule Modelsim仿真波形图:

注二进制数01110001化成十进制数为113,因此得到了正确的波形图。RTL Viewer Technology Map Viewer

传热学答案+第五版+章熙民(完整版)

绪论 1.冰雹落体后溶化所需热量主要是由以下途径得到: Q λ——与地面的导热量 f Q——与空 气的对流换热热量 注:若直接暴露于阳光下可考虑辐射换热,否则可忽略不计。6.夏季:在维持20℃的室内,人体通过与空气的对流换热失去热量,但同时又与外界和内墙面通过辐射换热得到热量,最终的 总失热量减少。(T T? 外内 ) 冬季:在与夏季相似的条件下,一方面人体通过对流换热失去部分热量,另一方面又与外界和内墙通过辐射换热失去部分 热量,最终的总失热量增加。(T T? 外内 )。挂上窗帘布阻断了与外界的辐射换热,减少了人体的失热量。 7.热对流不等于对流换热,对流换热 = 热对流 + 热传导热对流为基本传热方式,对流换热为非基本传热方式 8.门窗、墙壁、楼板等等。以热传导和热对流的方式。 9.因内、外两间为真空,故其间无导热和对流传热,热量仅能通过胆壁传到外界,但夹层两侧均镀锌,其间的系统辐射系数 降低,故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热水的温度。 当真空被破坏掉后,1、2两侧将存在对流换热,使其保温性

能变得很差。 10.t R R A λλ = ? 1t R R A λ λ = = 221 8.331012 m --=? 11.q t λσ =? const λ=→直线 const λ≠ 而为λλ=(t ) 时→曲线 12. i R α 1 R λ 3 R λ 0 R α 1 f t ??→ q 首先通过对流换热使炉子内壁温度升高,炉子内壁通过热传导,使内壁温度生高,内壁与空气夹层通过对流换热继续传递热量,空气夹层与外壁间再通过热传导,这样使热量通过空气夹层。(空气夹层的厚度对壁炉的保温性能有影响,影响a α的大小。) 13.已知:360mm σ=、0.61()W m K λ=? 1 18f t =℃ 2187() W h m K =? 2 10f t =-℃ 22124() W h m K =? 墙高2.8m ,宽3m 求:q 、1 w t 、2 w t 、φ 解:12 11t q h h σλ?= ++= 18(10) 45.9210.361 870.61124 --=++2W m

移动通信课后作业

1. 表6 - 1 所列的各种模拟蜂窝系统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各种系统之间能否实现漫游? 答:首先,各个模拟蜂窝系统的基站/移动台发射频率不同,所有的系统都是基站发射频率高于移动台发射频率。频道间隔各个系统也不相同,NMT-900频道间隔是12.5KHz,AMPS 频道间隔是30KHz,其余系统均是25KHz。移动台和基本发射频率间隔除NMT-450是10MHz,NTT系统是50MHz,其余系统均是45MHz。基站和移动台发射功率各个系统也不相同,小区半径也不相同,并且变化范围很大,普遍在0.5-20/2-20/1-40km。各个系统的区群设置普遍是7/12,NMT-900和NTT系统的区群设置是9/12。话音调制各个系统均采用FM调制,但频偏有所不同。信令调制方式存在差异,除北欧的系统采用FFSK方式,其他系统均采用FSK 方式。各个系统的信令速率差异较大,信令速度最慢的是日本的NTT系统仅为0.3Kb/s,最快的为AMPS系统,信令速率为10Kb/s。纠错编码均采用卷积码,但各个系统纠错编码参数不同。基于上述分析,因为各个系统的发射频率不同,话音调制方式也不相同,信令编码的调制方式也不相同,各个系统的差异较多,它们互不兼容,因此移动用户无法在各种系统之间实现漫游。 2. 某手机的灵敏度为-110 dBm, 若接收机输入阻抗为50 Ω,试求出相应的以电压表示的灵敏度。 答:-110dBm=(-110-30)dB=-140Db -140=10log(U2/50) U=0.71uV 手机的电压灵敏度为0.71uV。 3. 蜂窝系统中有哪些信道类型,各有何特点? 在话音信道中传输哪些控制信令? 答:蜂窝系统中有无线信道和有线信道,这两种信道中都有话音信道和控制信道。话音信道用于传送话音,控制信道专用于传送控制信令。控制信道是为建立话音信道服务的,所以控制信道也称为建立信道。话音信道中传输的控制信令有SAT监测音信号和ST信令音信号,SAT是在前向和反向话音信道上传输的,ST是在反向话音信道上传输的。 4. 2-M:根据表7-6的GSM容量计算方法,计算D-AMPS和PDC系统的容量(答案已知,给出完整详细计算过程)?GSM系统的容量低于D-AMPS和PDC系统的容量,分析其原因何在? 答:首先给出信道数与流入话务量之间的关系表格 总频段25MHz,频道带宽30KHz,每频道信道数为3, 频道总数M= 25000/30*3=2500 按照区群数7计算,ch/cell=2500/7=357 每个小区又分为三个扇区,每个扇区的信道数=2500/7/3=119 根据上表,可知每个扇区的爱尔兰为106.44,可知Erl/cell=106.44*3=319.32

哈工大电信院移动通信1-3章作业

1第一章 1-3单工通信和双工通信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优缺点? 单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优点:收发机可使用同一副天线,而不需要天线共用器,设备简单,功耗小。缺点:操作不方便,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通话断续现象。 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收发机均同时工作。优点:任一方通话时都可以听到对方的语音,没有按“按-讲”开关,双方通话想市内通话一样。缺点:在使用过程中,不管是否发话,发射机总是工作的,故电能消耗大,这对以电池为能源的移动台是很不利的。 1-4无线信道几种双工方式各自的特点及优点分别是什么? 频分双工(FDD)利用两个不同的频率来区分收、发信道。即对于发送和接收两种信号,采用不同频率进行传输。 优点:快衰落对于FDD影响较小,FDD支持用户的移动速率高,能达到TDD的两倍甚至更高。FDD可以借助频率选择性进行干扰隔离,系统内和系统间干扰小。不需要复杂的网络规划和优化技术。 时分双工(TDD)利用同一频率但不同的时间段来区分收、发信道。即对于发送和接收两种信号,采用不同时间(时隙)进行传输。 时分双工的优点: 1.能够灵活配置频率,使用FDD系统不易使用的零散频段; 2.可以通过调整上下行时隙转换点,提高下行时隙比例,能够很好的支持非对称业务; 3.具有上下行信道一致性,基站的接收和发送可以共用部分射频单元,降低了设备成本; 4.接收上下行数据时,不需要收发隔离器,只需要一个开关即可,降低了设备的复杂度; 5.具有上下行信道互惠性,能够更好的采用传输预处理技术,如预RAKE技术、联合传输(JT)技术、智能天线技术等,能有效地降低移动终端的处理复杂性。 1-6 简述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和各阶段的特点。 蜂窝组网理论的提出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民用移动通信用户数量的增加,业务范围的夸大,有限的频谱供给与可用频道数要求递增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有效的频谱资源,美国贝尔实验室提出了小区制,蜂窝组网的理论。 (1)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20世纪70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提出了蜂窝小区和频率复用的概念。 1978年,贝尔实验室开发了先进的数字移动电话系统,这是第一中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随时随地通信的大容量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随后其他工业化国家也相继开发出蜂窝式公用移动通信网。特点:这些系统都是双工的基于频分多址的模拟指示系统,其传输的无线信号为模拟量,利用蜂窝组网技术以提高频率资源利用率,采用蜂窝网络结构,客服大区制容量密度低、活动范围

数电大作业

数电作业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时间:2015年秋 授课教师:康磊 学生姓名:XXX 学生班级: 学生学号:

联系电话: 哈尔滨工业大学英才学院 2015年12月 大作业一 一、设计目的

利用Verilog HDL设计一个电路,使其可以检测输入的一段由二进制数组成的序列,若序列中有连续的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1,则电路下一个时钟到来时输出为1,否则为0。状态转换图如图所示。 二、设计步骤 1、安装ISE14.2,并学会如何仿真。 2、根据状态图编写verilog程序。 3、仿真并生成仿真波形图。 4、保存项目并完成报告。 三、程序源代码 1、主程序 `timescale 1ns / 1ps module shudian1(clk,rst,din,out); input clk,rst,din; output out; reg[2:1] y, Y; reg out; parameter A=2'b00,B=2'b01,C=2'b10,D=2'b11; 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 begin if(!rst)y <= A;

elsey <= Y; end always@(y or din) begin case(y) A: begin out = 0; if(din) Y=B; else Y=A; end B: begin out = 0; if(din) Y=C; else Y=A; end C: begin out = 0; if(din) Y=D; else Y=A; end D: begin out = 1; if(din) Y=D; else Y=A; end default:begin out = 0; Y = A; end endcase end endmodule 2、测试程序 `timescale 1ns / 1ps module sudian11; // Inputs reg clk; reg rst; reg [20:0]data; assign din=data[20]; // Outputs wire out;

哈工大传热学作业答案

一维非稳态导热计算 4-15、一直径为1cm,长4cm 的钢制圆柱形肋片,初始温度为25℃,其后,肋基温度突然升高到200℃,同时温度为25℃的气流横向掠过该肋片,肋端及两侧的表面传热系数均为 100。试将该肋片等分成两段(见附图),并用有 限差分法显式格式计算从开始加热时刻起相邻4个时刻上的温度分布(以稳定性条件所允许的时间间隔计算依据)。已知=43W/(m.K),。(提示:节点4的离散方程可按端面的对流散热与从节点3到节点4的导热相平衡这一条件列出)。 解:三个节点的离散方程为: 节点2: 节点3: 节点4: 。 以上三式可化简为: 稳定性要求,即 。 ,代入得: , 如取此值为计算步长,则: ,。 于是以上三式化成为: )./(2 K m W λs m a /10333.12 5 -?=()()12223212222/2444k k k k k k k f t t t t t t d d d d x h t t c x x x πππλλπρτ+????????---++?-=?? ? ? ? ???????????? ()()12224323333/2444k k k k k k k f t t t t t t d d d d x h t t c x x x πππλλπρτ+????????---++?-=?? ? ? ? ???????????? () 22344/244k k k f t t d d h t t x ππλ????-=- ? ?????? 12132222 43421k k f a a h a h t t t t t x x cd x cd τττττρρ+????????????? =+++-- ? ? ? ????????????13243222 43421k k f a a h a h t t t t t x x cd x cd τττττρρ+????????????? =+++-- ? ? ? ??????????? ?()4322k k f xh t t xht λλ+?=+?2 3410a h x cd ττ ρ??- -≥?2341/a h x cd τρ???≤+ ????5 54332.25810 1.33310c a λρ-===??5253 1.33310410011/8.898770.020.013 2.258100.0999750.0124s τ-??????≤+== ???+??5221.333108.898770.29660.02a x τ-???==?5441008.898770.110332.258100.01h cd τρ???==??1132 20.29660.29660.1103k k f t t t t +?++=12430.29660.296620.1103k k k f t t t t ++?+=34 0.97730.0227k k f t t t +=

移动通信第一二章作业,配合哈工大移动通信课程

CHAPTER1 1.简述移动通信的发展和各个阶段的特点 2.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3.为什么最佳的小区形状是正六边形 1)无缝覆盖相同面积,用正六边形所需正六边形数量最少,即所需最少的无线频率个 数; 2)区域间隔最大为; 3)重叠部分面积最小; 4)重叠区的宽度最小。

4.什么叫中心激励,什么叫顶点激励后者有什么好处 1)在每个小区中,基站可设在小区的中央,用全向天线形成圆形覆盖区,这就是所谓 “中心激励”方式。 2)也可以将基站设计在每个小区六边形的三个顶点上,每个基站采用三幅120度扇形 辐射的定向天线,分别覆盖三个相邻小区的各三分之一区域,每个小区由三副120 度扇形天线共同覆盖,这就是“顶点激励”。 采用顶点激励方式,所接收的同频干扰功率仅为全向天线系统的1/3,因此可以减少系统的通道干扰。 5.如何选取频率复用因子 ,N为簇的大小。如果为了提高容量可以选择小的Q值,因为,小Q则小N;如果为了提高传输的质量,则要选择大的Q值。 6.无线信道有几种双工方式各自的特点及优点分别是什么 全双工:一般使用同一对频道,以实施频分双工(FDD)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虽然耗电量大,但使用方便,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应该用广泛。 半双工:一方使用双工方式,另一方使用双频单工方式。这种方式,设备简单,功耗小,克服了通话断断续续的现象。但其操作仍不太方便,主要用于专业移动通信系统中。7.解: 设x为话音信道数,y为数据信道数,则有,又因为x,y均为整数,所以解有以下三种情况: 分别求三种解形式下的每个T的通信话费的数学期望: 当时, 当时, 当时,

综上可知,当信道分成三个话音信道和一个数据信道时期望收益最大。CHAPTER2 1.设天线发射高度为200米,接收天线高度为20米,求视距传播的极限距离若发射天线 高度为100米,视距传播的极限距离又是多少 由公式 当发射天线为200米时,d=;当发射天线为100米时,d= 2.工作频率800MHz,移动速度60km/h,背离基地台运动时,多普勒频移为多大 ,,带入数据得 3.什么是快衰落、什么是频率选择性衰落,其出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快衰落:当信道的相关时间比发送信号的周期短,且基带信号的带宽Bs小于多普勒扩展时,信道冲激响应在符号周期内变化很快,从而导致信号失真,产生衰落,此衰落称为快衰落; 频率选择性衰落:是指传输信道对信号不同的频率成分有不同的随机响应,信号中不同频率分量的衰落不一致,引起信号波形失真。频率选择性衰落是由信道中发送信号的时间色散引起的,当发送信号的带宽大于信道的相关带宽,由频域可以看出,不同频率获得不同增益时,信道会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 4.多径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多径延时与相关带宽的关系是什么多径延时与相关带宽对传输 信号带宽有什么影响 a)传输到移动台的信号不是单一路径来的,而是许多路径来的多个信号的叠加。因为 电波通过各个路径的距离不同,所以各个路径电波到达接收机的时间不同,相位也 就不同。不同相位的多个信号在接受端叠加,有时是同相叠加而加强,有时是反相 叠加而减弱。这样接收信号的幅度将急剧变化,产生所谓的多径衰落。 b)相关带宽,其中为rms时延扩展。 影响:对于一个固定的移动信道,存在一个固有的相关带宽。当信号带宽大于相关带宽

数电大作业

子技术》大作业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数字电路大作业是在学完本门课程后,对所学知识的综合性考察。大作业分成两种形式:理论设计和实物制作,大家可以自由选择,要求附后。希望同学们借助教材、参考书以及互联网等,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认真完成本次大作业。 【理论设计要求】 1.每3人一组,完成其中一个题目。每人写出一份设计报告,而每组只提交一份报告,网上提交,完成时间截至第18周,逾期系统自动关闭。 2.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应用Multisim或Orcad/Pspice等软件对所设计电路进行仿真。 3.不能使用单片机实现。 4.将对设计报告进行评定打分并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 【实物制作要求】 1.制作出一个实用的电子电路,具体不限,能成功演示其功能。 2.一人或者两人一题。 3.写出简单的设计说明,并于网上提交。 4.将对实物制作情况评定打分并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 【报告内容】 1. 目录 2. 设计目的及要求

工作原理、系统方框图 4. 各部分选定方案及电路组成、相关器件说明 5. 调试过程(如果没做实物,可免) 6. 设计结论 7 设计心得与总结(要具体落实到小组各成员)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附录一:元器件清单 附录二:总体设计图 附录三:仿真结果(可无) 附录四:小组各成员所做工作说明(设计者排序),每个成员对最终方案的贡献(哪个地方是谁设计的) 【理论设计题目】 NO.1 设计一个输血—受血判别电路,当输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符合相关规则,配型成功,受血者可以接受输血者提供的血液,用LED指示配型成功与否。 NO.2 循环彩灯电路

传热学作业参考答案

第九章 4.一工厂中采用0.1MPa 的饱和水蒸气在—金属竖直薄壁上凝结,对置于壁面另一侧的物体进行加热处理。已知竖壁与蒸汽接触的表面的平均壁温为70 ℃,壁高1.2m ,宽300 mm 。在此条件下,一被加热物体的平均温度可以在半小时内升高30℃,试确定这一物体的平均热容量(不考虑散热损失)。 解:本题应注意热平衡过程,水蒸气的凝结放热量应等于被加热物体的吸热量。 P=0.1Mpa=105Pa,t s =100℃,r=2257.1kJ/kg, t m = 21( t s + t w )= 2 1 (100+70) ℃=85℃。 查教材附录5,水的物性为:ρ=958.4kg/m 3;λ=0.683 W /(m 2·℃);μ=282.5×10-6N·s/m 2 假设流态为层流: 4 1 3 2)(13.1? ? ? ???-=w s t t l r g h μλρ 41 6 3 3 2 )70100(2.1105.282102257683.081.94.95813.1?? ????-???????=- W /(m 2 ·℃) =5677 W /(m 2·℃) 3 6102257105.2822 .13056774)(4Re ??????=-= -r t t hl w s c μ=1282<1800 流态为层流,假设层流正确 Φ=ωl t t h w s )(- =5677×(100?70)×1.2×0.3W=61312W 凝结换热量=物体吸热量 Φ?τ=mc p ?t 61068.330 60 3061312?=??=?Φ?= t mc p τJ/℃ 16.当液体在一定压力下做大容器饱和沸腾时,欲使表面传热系数增加10倍,沸腾温 差应增加几倍?如果同一液体在圆管内充分发展段做单相湍流换热,为使表面传热系数增加10倍,流速应增加多少倍?维持流体流动所消耗的功将增加多少倍?设物性为常数。 解 ①由米洛耶夫公式: { 5 .033.22 25.033.211122.0122.0p t h p t h ?=?= 10)(33.21 212=??=t t h h 所以 69.21033.211 2 ==??t t 即当h 增大10倍时,沸腾温差是原来的2.69倍。 ②如为单相流体对流换热,由D-B 公式可知8 .0m u h ∝,即

哈工大电信学院移动通信第二次作业

第四章调制技术 4.1 设发送的二进制信息为1011001,分别画出OOK 、2FSK 、2PSK 及2DPSK 信号的波形示意图,并注意观察其时间波形上各有什么特点。 4.3 QPSK 、OQPSK 与 -QPSK 调制方式的各自优缺点是什么?在衰落信道中一般选用哪 种调制方式更合适?为什么? 答:(1)QPSK 、DQPSK 、π/4-QPSK 的优缺点: 优点:QPSK :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较强的抗干扰性能,同时在电路中容易实现; DQPSK :最多只能有90度相位的跳变,相位跳变较小,旁瓣的幅度较小一些,而且没有包络零点。缺点是; π/4-QPSK :具有能够非相干解调的优点,在多径衰落信道中比QPSK 性能好,比QPSK 具有很好的恒包络性质,但是不如OQPSK 。既能够非相干解调,又能够非相干解调,也可以非线性放大,可得到高效率的功放。并且多径衰落信道中比QPSK 性能更好,是适于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制方式之一。 缺点:QPSK :有相位模糊问题,在其码元交替处的载波相位突变,产生的180°的载波 跃变会使调相波的包络上出现零点,引起较大的包络起伏,其功率将产生很强的旁瓣分量。 DQPSK: 没有实现相位跳变的连续变化,且信号的动态范围较小。 π/4-QPSK :是最大相位跳变为135°,恒包络特性不如OQPSK 。 (2)在衰落信道中一般采用π/4-QPSK 的调制方式更合适, 因为多径衰落使得相干 检测十分困难,从而采用差分检测, 在差分检测中,OQPSK 性能较QPSK 差, 为 OOK 2 F SK 2 D PSK 2 P SK

了兼顾频带效率高,包络幅度小和能采用差分检测,从而选择π/4-QPSK。 4.4 QPSK、OQPSK与-QPSK信号相位跳变在型号星座图上的路径有什么不同? 答:(1).QPSK的星座图过原点,相邻码元间转变的相移路径的相位变化为90°或180°,如从(1,1)变到(0,1),相移路径从(1,1)点旋转90°到(0,1)点;从(1,1)变到(0,0),相移路径(1,1)点旋转180°到00点。 (2).OQPSK的星座图不过原点,相邻码元间转变的相移路径的相位变化为0°或90°,如从(1,1)变到(0,1),相移路径从(1,1)点旋转90°到(0,1)点;从(1,1)变到(0,0),相移路径(1,1)点旋转0°到(0,0)点。 (3).π/4-QPSK的星座图不过原点,相邻码元间转变的相移路径与前有很大不同两个不同,它是通过两次跳变才跳转到目的码元,且码元间的相位跳变是135°。 4.8什么是OFDM信号?为什么它可以有效的抵抗频率选择性衰落? 答:OFDM可以看作是MFSK和另一种多进制数字调制(如MPSK或QAM)的结合:首先,有多个载频,各载频两两相互正交。其次,每个载频都采用多进制传输。高速的数据流经OFDM后被串并变换,分配到多个并行的正交子载波上,同时进行数据传输。 高速的数据流经过OFDM后被串并转换,分配到多个并行的正交子载波上,同时进行数据传输。假设系统总带宽为B,被分为N个子信道,则每个子信道带宽为B/N,每路数据的传输速率为系统总的传输率的1/N,及符号周期为原来的N倍,远大于信道的最大延迟拓展。所以OFDM系统将宽带信道转化为许多并行的正交子信道的同时实现了将频率选择性信道转化为一系列频率平坦衰落信道的,减轻了码间干扰。由于OFDM系统各个子载波频谱相互重叠,提高了频谱利用效率。同时可以通过在OFDM系统中引入循环前缀(CP)来消除时间弥散信道的影响。只要CP长度大于信道最大时延,就可以完全消除符号间干扰和子载波间干扰。 4.9 OFDM系统中CP的作用是什么? 答:CP是用来消除时间弥散信道的影响。只要CP长度大于信道最大时延,就可以完全消除符号间干扰和子载波间干扰。为了保持原信息传输速率不变,信号的抽样速率应提高到原来的1+N/g倍。

传热学-第一章习题答案

传热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 蓝色字体为注释部分 1-4、对于附图中所示的两种水平夹层,试分析冷、热表面间的热量交换方式有什么不同?如果要通过实验来测定夹层中流体的导热系数,应采用哪种布置? 答:图(a)的热量交换方式为导热(热传导),图(b)的热量交换方式为导热(热传导)及自然对流。应采用图(a)的方式来测定流体的导热系数。 解释:因为图(a)热面在上,由于密度不同,热流体朝上,冷流体朝下,冷热流体通过直接接触来交换热量,即导热;而图(b)热面在下,热流体密度小,朝上运动,与冷流体进行自然对流,当然也有导热。 因为图(a)中只有导热,测定的传热系数即为导热系数;而图(b)有导热和自然对流方式,测定的传热系数为复合传热系数。 1-6、一宇宙飞船的外形如附图所示,其中外遮光罩是凸出于飞船船体之外的一个光学窗口,其表面的温度状态直接影响飞船的光学遥感器。船体表面各部分的表面温度与遮光罩的表面温度不同。试分析:飞船在太空中飞行时与外遮光罩表面发生热交换的对象可能有哪些?换热方式是什么? 答:可能与外遮光罩表面发生热交换的对象有两个:一个是外遮光罩表面与外太空进行辐射换热,另一个是外遮光罩表面与船体表面进行辐射换热。 解释:在太空中,只有可能发生热辐射,只要温度大于0K,两个物体就会发生辐射换热。 1-9、一砖墙的表面积为12m2, 厚260mm,平均导热系数为1.5W/(m.K),设面向室内的表面温度为25℃,外表面温度为-5℃,试确定此砖墙向外界散失的热

量。 解:()()()12 = 1.5122550.26 2076.92W λδΦ-=? ?--=w w A t t 此砖墙向外界散失的热量为2076.92W 。 1-12、在一次测定空气横向流过单根圆管的对流换热实验中,得到下列数据:管壁平均温度t w =69℃,空气温度t f =20℃,管子外径d =14mm ,加热段长80mm ,输入加热段的功率为8.5W 。如果全部热量通过对流传热传给空气,试问此时的对流传热表面传热系数多大? 解:此题为对流传热问题,换热面积为圆管外侧表面积,公式为: ()()πΦ=-=??-w f w f hA t t h dl t t ∴ ()() 2()8.53.140.0140.08692049.3325πΦ= ?-=???-=?w f h dl t t W m K 此时的对流传热表面传热系数49.3325W/(m 2.K) 1-18、宇宙空间可近似地看成为0K 的真空空间。一航天器在太空中飞行,其外表面平均温度为250K ,表面发射率为0.7,试计算航天器单位表面上的换热量。 解:此题为辐射换热问题,公式为: ()()4412842 0.7 5.67102500155.04εσ-=-=???-=q T T W m 航天器单位表面上的换热量为155.04W/m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