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检验 需氧或兼性厌氧菌

微生物检验 需氧或兼性厌氧菌

微生物检验   需氧或兼性厌氧菌
微生物检验   需氧或兼性厌氧菌

(需氧或兼性厌氧菌)金葡菌、链球菌的鉴定依据:

铜绿假单胞菌、白喉棒状杆菌的鉴定依据:

需氧菌和厌氧菌种类(课件)

需氧菌和厌氧菌种类 细菌种类有哪些? 最佳答案 按细菌的生活方式来分类:分为两大类:自养菌和异养菌,其中异养菌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按细菌对氧气的需求来分类:可分为需氧(完全需氧和微需氧)和厌氧(不完全厌氧、有氧耐受和完全厌氧)细菌。 按细菌生存温度分类:可分为喜冷、常温和喜高温三类。 需氧菌种类 需氧菌有哪几类?名称(最好附上图) 巴氏消毒法,200次说明~ 最佳答案 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包括大肠杆菌、棒杆菌、链球菌、肠球菌、葡萄球菌等 巴氏消毒法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为葡萄酒消毒时发明,并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一种消毒方法.指在规定时间内以不太高的温度处理液体食品的一种加热灭菌方法。巴氏消毒是乳品加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消灭所有的致病菌、酵母、霉菌和绝大部分其它细菌。但并不能达到灭菌的程度。...感谢

聆听... 此法可以达到消毒目的,又不致损害食品质量。分低温法(60~65℃)灭菌15~30分钟,高温法(70~80℃)消毒5~15分钟。有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如牛奶、啤酒和葡萄酒等,不能加热到煮沸的温度(100℃),可采用较低的温度(70~80℃)灭菌,这种灭菌法首先由巴斯德发现,故此得名。因其灭菌的对象范围有限,只适用于杀死无芽孢的肠道细菌。它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无芽孢细菌加热到60~65℃,经过15~30分钟可以死亡;而加热到70~80℃,则只需5~10分钟即被杀死。牛奶用巴氏消毒法,用70~75℃或用80℃经几秒钟可达到消毒目的。这样可以杀死致病菌,特别是无芽孢的肠道细菌,保证营养成分不被破坏。巴氏灭菌法应用到啤酒加热约65℃经30分钟,用此法生产的啤酒称为熟啤酒。...感谢聆听... 厌氧菌有哪些? 其他回答共1条 你好! 厌氧菌尚无公认的确切定义,但通常认为这是一类只能在低氧分压的条件下生长,而不能在空气(18%氧气)和(或)10%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按其对氧的耐受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专性厌氧菌、微需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各种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形态与染色:G+,球形葡萄串状排列,无特殊结构。无鞭毛无芽胞,一般不形成荚膜。 菌落特点:呈圆形,表面光滑、凸起、湿润、边缘整齐、有光泽、不透明的白色或金黄色菌落,周围有β溶血环 培养基:营养要求不高,琼脂平板、血平板均可。 生化反应:β溶血(+),触酶试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产酸不产气,分解甘露醇(致病菌)。 a群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 形态染色:G+,球菌链状排列,可有荚膜,无芽胞,无鞭毛,有菌毛。 菌落特点:在血平板上可形成灰白色、圆形、凸起、有乳光的细小菌落,菌落周围出现透明溶血环。 培养基:营养要求较高,加有血液、血清等成分的培养基。 生化反应:β溶血(+),触酶(-),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肺炎链球菌 形态与染色:G+,矛头状尖向外双球菌,有荚膜 ,无鞭毛,无芽胞。 菌落特点: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小圆形、隆起、表面光滑、湿润的菌落,菌落周围有草绿色溶血环。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菌产生的自溶酶裂解细菌,使血平板上的菌落中央凹陷,边缘隆起成“脐状” 培养基:营养要求较高,加有血液、血清等成分的培养基。 生化反应: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等,产酸不产气。对菊糖发酵,大多数新分离株为阳性。肺炎链球菌自溶酶可被胆汁或胆盐激活,使细菌加速溶解,故常用胆汁溶菌试验与甲型链球菌区别。 淋病奈瑟菌 形态与染色:G-,双球菌 ,肾形,似一对咖啡豆,无芽胞,无鞭毛,有菌毛,新分离菌株有荚膜。 菌落特点:菌落凸起、圆形、灰白色或透明、表面光滑的细小菌落。 培养基: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多用巧克力培养基 生化反应:氧化酶、触酶试验阳性,对糖类的生化活性最低,只能氧化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脑膜炎奈瑟菌 形态染色:G-菌,呈肾形或豆形,两菌相对呈双球状,无鞭毛,无芽胞,新分离的菌株有多糖荚膜和菌毛。 菌落特点:无色、圆形、凸起、光滑、透明、似露滴状的小菌落。 培养基:专性需氧,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不能生长。需在巧克力色血琼脂培养基上。 生化反应:绝大多数菌株能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不产气(因淋病奈瑟菌不分解麦芽糖,借此可与淋球菌区别),不分解乳糖、甘露醇、半乳糖和果糖,触酶试验阳性,氧化酶试验阳性。能产生自容酶。 大肠杆菌(大肠埃希菌) 形态染色:G-菌,短杆状,有周身鞭毛和周身菌毛,无芽胞。 菌落特点:灰白色,圆形,湿润,有的可出现溶血环,中等大小S型菌落。 培养基:无特殊要求,琼脂平板、血平板均可。 生化反应:β溶血+,能发酵葡萄糖、乳糖等多种糖类,产酸并产气。吲哚试验阳性、甲基红反应阳性、VP试验阴性、枸橼酸盐(IMViC)试验阴性。

微生物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巴斯德效应:在有氧条件下。兼性厌氧微生物终止发酵,进行有氧呼吸,这种呼吸抑制发酵的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即呼吸抑制作用。 巴斯德的贡献:1.证实了微生物活动和否定了微生物自然发生学说;2开创了免疫学——预防接种。3.发酵的研究 ;4.巴斯德消毒法,观察丁醇发酵时发现厌氧生命,提出好氧厌氧属于。 柯赫的贡献:1设计了分离和纯化细菌的方法:划线法、混合平板法。2.设计了培养细菌用的肉汁胨培养液和营养琼脂培养基。3.设计了细菌染色技术。4.提出柯赫法则:(证明某种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的病原的基本原则)i.病原体微生物一定伴随着病害而存在; ii; 必须能自原寄主分理处这种微生物,并培养成为纯培养; iii. 分离培养出的病原体比能在实验动物身上产生相同的症状 iiii 必须自人工接种发病的寄主内,能重新分离出同一病原微生物并培养成纯培养。 3.试述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 答: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为: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这时,在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 G-细菌呈红色,而 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 此法证明了 G+和 G-主要由于起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了物理特性的不同而使染色反应不同,是一种积极重要的鉴别染色法,不仅可以用与鉴别真细菌,也可鉴别古生菌。 5. 试述几种细菌细胞壁缺损型的形成,特点和实际意义。 自发缺壁突变:L 型细菌 实验室中形成 彻底除尽:原生质体 人工方法去壁 部分去除:原生质球 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 实际意义:原生质体和原生质球比正常有细胞壁的细菌更易导入外源遗传物质,故是遗传规律和进行原生质体育种的良好实验材料。 L 型细菌:细菌在某种环境条件下(如低浓度青霉素)因基因突变而产生的缺乏细胞壁的遗传性能稳定的变异类型。

环境微生物考研试题

西安建大环境微生物学02-07考研试题 2008-07-18 00:59 2002年 环境工程微生物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一、名词(2*10) 1、真菌 2、原核生物 3、氧垂曲线 4、水体自净 5、无机营养型 6、化能细菌 7、原生动物 8、后生动物 9、全酶 10、硝化 二、填空4*5 1、生态系统是由——和——两部分组成 2、原生动物的营养类型有三种,即——、——和—— 3、兼性厌氧微生物具有——,也具有——酶 4、微生物之间关系复杂,表现为——、——、——和—— 5、自净容量是指在水体正常生物循环中,能——的最大—— 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的划×(4*5) 1、在正常生长条件下,细菌的形态是相对稳定的,如果改变生长条件,则会引起细菌形态的改变() 2、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中的细菌形态有球菌,杆菌,螺旋菌和丝状菌,所以细菌的基本形态也分为这四种() 3、细菌需要庆付各种不良环境,芽孢适应环境功能,因此各种细菌都有芽孢着生() 4、好氧呼吸作用原理,可以用于不同废污水的生物处理中() 5、革兰氏染色法只能对一大类细菌染上色,而对另一类细菌染不上色,故称鉴别染色法。() 四、回答下列问题(5*3) 1、微生物有哪些特点? 2、酶的催化特性是什么? 3、污化系统分为几带? 五、污水厌氧处理过程有哪些微生物类群参与?其有机物是如何转化的(每问7。5,共15分) 六、用图说明废水好氧生物处理的基本过程,营养不足或耗尽时,细菌进行何种呼吸?(10) 七、用图说明菌藻在生物氧化塘中的作用,藻类繁殖为什么会影响出水水质?(10) 说明:六、七两题任选一题 2003年 环境工程微生物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市政工程 一、名词(2*10) 1、原核微生物 2、病毒 3、真核微生物 4、生物酶 5、自养微生物 6、三羧酸循环 7、细菌生长曲线 8、基因 9、生态系统10、P/H指数 二、填空(4*5) 1、絮凝剂有三类——、——和——

临床检验主管技师 微生物检验 第十七章 厌氧性细菌及检验

第十七章厌氧性细菌及检验 本章内容 一、概述 厌氧菌的分类 厌氧菌的临床意义 厌氧菌感染 厌氧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厌氧菌的分离与鉴定 厌氧环境的指示 二、常见厌氧菌 破伤风杆菌 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 艰难梭菌 厌氧球菌 无芽胞厌氧菌 厌氧菌概述 一大群专性厌氧,必须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 G+有芽胞的梭菌:有芽胞,抵抗力强,广泛存在,可出芽繁殖,产生多种外毒素,引起严重疾病。 G+/G-无芽胞的球菌与杆菌:人体正常菌群,可存在于口腔、肠道、上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致病性属条件致病性的内源性感染。 厌氧菌概述——分类 《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分类标准: 无芽胞厌氧菌有40多个菌属,300多个菌种和亚种;而有芽胞的厌氧菌只有梭菌属,包括130个种。 据耐氧性分类

(1)专性厌氧菌:是指在降低氧分压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的细菌。又分为极度厌氧菌(氧分压<0.5%,空气中暴露10min致死,如丁酸弧菌)和中度厌氧菌(氧分压为2%~8%,空气中暴露60~90min能生存,如大多数人类致病厌氧菌)。 (2)微需氧菌:能在含5%~10%CO2空气中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如弯曲菌属。 (3)耐氧菌:其耐氧程度刚好能在新鲜配制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一旦生长,暴露数小时仍不死亡,如第三梭菌、溶组织梭菌。 厌氧菌概述——临床意义及感染 感染类型 外源性感染:梭状芽胞杆菌属引起的感染。 内源性感染:无芽胞厌氧菌大多数是人体正常菌群,属于条件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感染,一般不在人群中传播。 感染的危险因素: 组织缺氧缺血;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某些手术及创伤易发生厌氧菌感染; 长期应用某些抗菌药物; 深部需氧菌感染。 感染的临床指征: 感染局部产生大量气体; 多发生在黏膜附近; 深部外伤后继发感染; 分泌物有恶臭或为暗红色; 常见于长期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例; 镜检有细菌,常规培养阴性。 厌氧菌概述——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重要原则:标本绝对不能被正常菌群所污染;应尽量避免接触空气。 适宜标 本 血液、骨髓、脑脊液、关节液、心包液、胸腔积液、腹腔液、胆汁、由活检或尸体解剖 获得的组织标本、深部脓肿抽取物、经环甲膜以下或肺穿刺抽取的肺渗出物、后穹窿穿 刺抽取的盆腔渗出液及无菌套管抽取的宫腔内容物、膀胱穿刺液及其它组织穿刺液等不宜标 本 鼻咽拭子、齿龈拭子、直肠拭子、喀出的痰液、自然排出的尿液和导出的尿液、流出的 脓液、接近皮肤或黏膜的分泌物、阴道分泌物、胃和小肠内容物、粪便(艰难梭菌除外) 等 厌氧菌概述——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采集 多采用针筒抽取、穿刺等,应严格无菌操作,严禁接触空气。 厌氧培养最理想的检查材料是组织标本,因厌氧菌在组织中比在渗出物中更易生长。

厌氧微生物的培养驯化及成熟污泥的特征

厌氧微生物的培养驯化及成熟污泥的特征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厌氧消化系统试运行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培养厌氧污泥,即消化污泥。厌氧活性污泥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厌氧消化所需要的甲烷细菌和产酸菌,当两种菌种达到动态平衡时,有机质才会被不断地转换为甲烷气,即厌氧沼气。 (一)培菌前的准备工作 厌氧消化的启动,就是完成厌氧活性污泥的培养或甲烷菌的培养。当厌氧消化池经过满水试验和气密性试验后,便可开始甲烷菌的培养。 (二)培菌方法 污泥的厌氧消化中,甲烷细菌的培养与驯化方法主要有两种:和。 接种污泥一般取自正在运行的厌氧处理装置,尤其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消化污泥,当液态消化污泥运输不便时,可用污水厂经机械脱水后的干污泥。在厌氧消化污泥来源缺乏的地方,可从废坑塘中取腐化的有机底泥,或以认粪、牛粪、猪粪、酒糟或初沉池底泥代替。大型污水处理厂,若同时启动所需接种量太大,可分组分别启动。 是向厌氧消化装置中投入容积为总容积的10%~30%的厌氧菌种污泥。接种污泥一般为含固率为3%~5%的湿污泥。再加入新鲜污泥至设计液面,然后通入蒸汽加热,升温速度保持1℃/h,直至达到消化温度。如污泥呈酸性,可人工加碱调整pH至~。维持消化温度,稳定一段时间(3-5d)后,污泥即可成熟。再投配新鲜污泥并转入正式运行。此法适用于小型消化池,因为对于大型消化池,要使升温速度为1℃ /h,需热量较大,锅炉供应不上。

指向厌氧消化池内逐步投入生泥,使生污泥自行逐渐转化为厌氧活性污泥的过程。该方法要使活性污泥经历一个由好氧向厌氧的转变过程,加之厌氧微生物的生长速率比好氧微生物低很多,因此培养过程很慢,一般需历时6~10个月左右,才能完成甲烷菌的培养。 或者通过加热的方法加速污泥的成熟:将每日产生的新鲜污泥投入消化池,待池内的污泥量为一定数量时,通入蒸汽。升温速度控制在1℃/h。当池内温度升到预定温度时,可减少蒸汽量,保持温度不变,并逐日投加一定数量的新鲜污泥,直至达到设计液面时停止加泥。整个成熟过程一直维持恒温,成熟时间约需30~40d。污泥成熟后,即可投配新鲜污泥并转入正式运行。 (三)培菌注意事项 厌氧消化系统的处理主要对象是活性污泥,不存在毒性问题。但是厌氧消化菌繁殖速度太慢,为加快培养启动过程,除投入接种污泥以外,还应做好厌氧污泥的加热。 厌氧消化污泥的培养,初期生污泥投加量与接种污泥的数量及培养时间有关,早期可按设计污泥量的30%~50%投加,到培养经历了60d 左右,可逐渐增加投加量。若从监测结果发现消化不正常时,应减少投泥量。 厌氧消化系统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由于活性污泥中碳、氮、磷等营养是均衡的,能够适应厌氧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需要。因此,即使在厌氧消化污泥培养的初期也不需要和处理工业废水那样,加入营养物质。

常见的厌氧菌,兼性厌氧菌,需氧菌

细菌 主要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培养特性或其他特性 典型症状及鉴别 专性厌氧 破伤风梭菌P132 破伤风痉 挛毒素 破伤风 在血平板上伴有β溶血 苦笑貌、牙关紧闭、角弓反张 肉毒梭菌P136 神经外毒素---肉毒毒素 (1)食物中毒;(2)婴儿肉毒症;(3)创伤感染中毒。 在卵黄培养基上,菌落周围出现混浊圈 (1)胃肠道症状少见,主要为神经末梢麻痹(2)早期症状是便闭,吮吸,啼哭无力 产气荚膜梭菌P135 α毒素毒性,肠毒素 (1)气性坏 疽;(2)食物 中毒--- 多数菌有双层溶血环;在蛋黄琼脂平板,菌落周围有乳白色混浊圈 气肿、水肿、 大块组织坏死,并有恶臭、食物中毒 艰难梭菌P137 肠毒素、细胞毒素 (1)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2)假膜性结肠炎 用环丝氨酸-甘露醇等特 殊培养基分离 水样腹泻 无芽孢厌氧菌(脆弱类杆菌韦荣球菌丙酸菌)P138 1.菌毛、荚膜等表面结构;2.多种毒素、胞外酶等 (1)败血症;(2)中枢神经系统、口 腔、呼吸道、腹部、生殖道 的感染 生长缓慢 无特定病型, 多为化脓性感染,分泌物或脓液黏稠有恶臭 专性需氧 结合分枝杆菌P141 脂质 肺结核、全身粟粒性结核、结核性脑膜炎 在罗氏培养 基才能生长 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结核结节、纤维化坏死 淋病炎奈瑟菌P105 (1)菌毛;(2)外膜蛋白;(3)IgA1蛋白酶 淋病、淋球菌性结膜炎、尿道炎、生殖道炎 巧克力血琼 脂平板是适宜培养基 尿痛、尿频、尿道流脓 脑膜炎奈瑟菌P104 (1)荚膜;(2)菌毛;(3)IgA1蛋白酶;(4)LOS 为主要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巧克力血琼 脂平板,5%CO2条件下生长较佳 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

厌氧微生物的培养、驯化及成熟污泥的特征

厌氧消化系统试运行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培养厌氧污泥,即消化污泥。厌氧活性污泥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厌氧消化所需要的甲烷细菌和产酸菌,当两种菌种达到动态平衡时,有机质才会被不断地转换为甲烷气,即厌氧沼气。 (一)培菌前的准备工作 厌氧消化的启动,就是完成厌氧活性污泥的培养或甲烷菌的培养。当厌氧消化池经过满水试验和气密性试验后,便可开始甲烷菌的培养。 (二)培菌方法 污泥的厌氧消化中,甲烷细菌的培养与驯化方法主要有两种:接 种培养法和逐步培养法。 接种污泥一般取自正在运行的厌氧处理装置,尤其是城市污水处 理厂的消化污泥,当液态消化污泥运输不便时,可用污水厂经机械脱水后的干污泥。在厌氧消化污泥来源缺乏的地方,可从废坑塘中取腐化的有机底泥,或以认粪、牛粪、猪粪、酒糟或初沉池底泥代替。大型污水处理厂,若同时启动所需接种量太大,可分组分别启动。 接种培养污泥法是向厌氧消化装置中投入容积为总容积的10%~30%的厌氧菌种污泥。接种污泥一般为含固率为3%~5%的湿污泥。再加入新鲜污泥至设计液面,然后通入蒸汽加热,升温速度保持1℃/h,直至达到消化温度。如污泥呈酸性,可人工加碱调整pH至6.5~7.5。维持消化温度,稳定一段时间(3-5d)后,污泥即可成熟。再投配新鲜污泥并转入正式运行。此法适用于小型消化池,因为对于大型消化池,要使升温速度为1℃/h,需热量较大,锅炉供应不上。

逐步培养法指向厌氧消化池内逐步投入生泥,使生污泥自行逐渐转化为厌氧活性污泥的过程。该方法要使活性污泥经历一个由好氧向厌氧的转变过程,加之厌氧微生物的生长速率比好氧微生物低很多,因此培养过程很慢,一般需历时6~10个月左右,才能完成甲烷菌的培养。 或者通过加热的方法加速污泥的成熟:将每日产生的新鲜污泥投入消化池,待池内的污泥量为一定数量时,通入蒸汽。升温速度控制在1℃/h。当池内温度升到预定温度时,可减少蒸汽量,保持温度不变,并逐日投加一定数量的新鲜污泥,直至达到设计液面时停止加泥。整个成熟过程一直维持恒温,成熟时间约需30~40d。污泥成熟后,即可投配新鲜污泥并转入正式运行。 (三)培菌注意事项 厌氧消化系统的处理主要对象是活性污泥,不存在毒性问题。但是厌氧消化菌繁殖速度太慢,为加快培养启动过程,除投入接种污泥以外,还应做好厌氧污泥的加热。 厌氧消化污泥的培养,初期生污泥投加量与接种污泥的数量及培养时间有关,早期可按设计污泥量的30%~50%投加,到培养经历了60d左右,可逐渐增加投加量。若从监测结果发现消化不正常时,应减少投泥量。 厌氧消化系统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由于活性污泥中碳、氮、磷等营养是均衡的,能够适应厌氧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需要。

医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9-厌氧性细菌

医学微生物习题 厌氧性细菌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汹涌发酵 2.破伤风抗毒素(TAT) 3.厌氧性细菌 二.填空 2.破伤风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部位,使菌体呈状。 3.破伤风类毒素是破伤风外毒素经处理后,消失而完整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 4.破伤风的治疗应给予注射中和游离的毒素以及大剂量杀伤繁殖体的破伤风杆菌。 5.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部位是,作用机理是。 6.破伤风杆菌可产生和两种毒素。 7.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主要对象是儿童、和。 8.DPT三联疫苗是由、和三种成分组成。 9.肉毒杆菌主要通过感染,引起以为主要症状的肉毒中毒。 10.肉毒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部位,使菌体形成状。 11.产气荚膜杆菌在血平板上形成溶血环,在牛乳培养基中出现现象。 12.产气荚膜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部位,比菌体。 13.破伤风杆菌经感染 ,其感染条件是伤口要具备 .致病因素是 . 14.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是 . 15.在无芽胞厌氧菌感染中,以最常见 ,临床分离的厌氧菌70%~80%是该菌 . 16.破伤风感染条件是、和。 三.A型选择题 1.长期使用抗生素易引起 A.无芽胞厌氧菌感染; B.厌氧芽胞杆菌感染; C.病毒感染; D.缺陷病毒感染; E.梅毒螺旋体感染 2.以下关于厌氧芽胞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厌氧芽胞杆菌属于厌氧芽胞梭菌属; B.多数为病原菌,少数为腐生菌; C.内、外毒素同时致病; D.多引起内源性感染; E.繁殖体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胞细菌 3.注射TAT的目的是

A.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B.对可疑破伤风患者治疗及紧急预防; C.杀灭伤口中繁殖体的破伤风杆菌; D.主要用于儿童的预防接种; E.中和与神经细胞结合的毒素 4.血平板上形成双层溶血环的细菌是 A.葡萄球菌; B.肺炎球菌; C.破伤风杆菌; D.产气荚膜杆菌; E.白喉杆菌 5.引起气性坏疽的细菌是 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肉毒杆菌; C.炭疽杆菌; D.分枝杆菌; E. 产气荚膜杆菌 6.疱肉培养基可用来培养 A.枯草杆菌; B.炭疽杆菌; C.百日咳杆菌; D. 产气荚膜杆菌; E.流感嗜血杆菌 7.肉毒毒素的特点是 A.可被肠道蛋白酶水解; B.引起肌肉强直性收缩; C.引起肌肉大块坏死; D.主要经过消化道吸收; E.细菌生活状态下释放 8.肉毒梭菌的芽胞特点是 A.椭圆形 ,位于菌体顶端; B.椭圆形 ,位于菌体次极端; C.正圆形 ,位于菌体顶端; D. 正圆形 ,位于菌体次极端; E. 椭圆形 ,小于菌体 9.肉毒毒素的作用部位是 A.脊髓前脚; B.脊髓后脚; C.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 D.呕吐中枢; E.血管内皮 10.肉毒毒素的致病机制是 A.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 B.阻碍乙酰胆碱释放; C.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D.与Ab Fc段非特异性结合; E.破坏CD4 T细胞 11.高倍镜下形成"汤勺状"的细菌是 A.白喉杆菌; B.枯草杆菌; C.炭疽杆菌; D.产气荚膜杆菌; E.肉毒梭菌 12.肉毒病的感染途径是 A.食用污染食物; B.污染伤口; C.节肢动物叮咬; D.吸入污染的空气; E.接触肉毒患者的用品 13.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中占绝对优势的细菌是 A.大肠杆菌; B.无芽胞厌氧菌; C.链球菌; D.变形杆菌; E.白色念珠菌 14.破伤风特异性治疗可应用 A.抗生素; B.抗毒素; C.类毒素; D.细菌素; E.破伤风菌苗 15.关于厌氧芽胞杆菌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均为革兰阳性杆菌; B.都能形成芽胞; C.都能通过伤口感染; D.都是厌氧菌; E.主要分布于土壤

厌氧微生物

1、厌氧微生物的特性、厌氧过程、能耗、耗时 厌氧微生物绝大多数为细菌,很少数是放线菌,极少数是支原体,厌氧真菌尚见于个别的报道。厌氧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人类生活的环境和人体本身就生存有种类众多的厌氧微生物,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厌氧生物处理: 是指在缺分子态氧的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包括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转化成CH4和CO2等物质。 厌氧生物处理的优点: 1、应用范围广。能处理高到低浓度的废水、高到中浓度的有机污泥,还能降解某些好氧生 物处理法难以降解的有机物,如固体有机物、着色剂蒽醌、某些偶氮染料等。 2、能耗低:不需提供氧气,产生沼气可作为能源 3、负荷高。2 ~ 10 kg(COD)/(m3?d) 4、剩余污泥量少,浓缩性、脱水性好:处理1kg COD产泥量(kg): 厌氧法0. 02 ~ 0.1kg ;好氧法:0.4 ~ 0.6 5、N、P营养需要量少:BOD : N : P = 100 : 2.5 : 0.5 6、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厌氧活性污泥可以长期贮存,厌氧反应器可以季节性或间歇性运转。 厌氧生物处理 适用范围:高中低浓度有机废水污泥 处理效率:30~45% 营养:BOD5:N:P=100:2.5:0.5 温度:低温发醇:15~25;中温发醇:25~35;高温发醇:35~45 处理量:较少 能量:不瀑气,而且产能量 pH值:7.2~8.0微碱 启动酶:约25d 保存期6月~1年

厌氧消化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 1、发酵细菌(产酸细菌) 发酵产酸细菌的主要功能有两种:①水解——在胞外酶的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成可溶性有机物;②酸化——将可溶性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脂肪酸、醇类等 2、产氢产乙酸菌: 产氢产乙酸细菌的主要功能是将各种高级脂肪酸和醇类氧化分解为乙酸和 H 2 ,为产甲烷细菌提供合适的基质,在厌氧系统中常常与产甲烷细菌处于共生互营关系。 3、产甲烷菌: 产甲烷细菌的主要功能是将产氢产乙酸菌的产物——乙酸和H 2/CO 2 转化为CH 4 和CO 2,使厌氧消化过程得以顺利进行。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乙酸营养型和H 2 营 养型产甲烷菌,或称为嗜乙酸产甲烷细菌和嗜氢产甲烷细菌。一般来说,在自然界中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的种类较少,只有Methanosarcina(产甲烷八叠球菌)和Methanothrix(产甲烷丝状菌)。但这两种产甲烷细菌在厌氧反应器中居多,特别是后者。因为在厌氧反应器中乙酸是主要的产甲烷基质,一般来说有70%左右的甲烷是来自乙酸的氧化分解。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简称UASB)工艺由于具有厌氧过滤及厌氧活性污泥法的双重特点,作为能够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转化成再生清洁能源——沼气的一项技术。对于不同含固量污水的适应性也强,且其结构、运行操作维护管理相对简单,造价也相对较低,技术已经成熟,正日益受到污水处理业界的重视,得到广泛的欢迎和应用。

厌氧性细菌

第十二章厌氧性细菌2学时 (Anaerobic bacteira) 概述: 厌氧性细菌是一大群必须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的病原菌。可分为两大类:厌氧芽胞梭菌属和无芽胞厌氧菌。 分类与特点厌氧芽胞梭菌无芽胞厌氧菌1、分布广数量多自然界多G+体内正常菌群 肠道99.9% 多G-- 种类多破伤风、产气荚膜、肉毒脆弱类、产黑色素类 2、致病性外源性感染,外毒素、酶,内源性感染,致病力 弱,荚膜菌毛酶 特定病,病死率高。非特定病,发生率高。 3、检查诊断形态特异,芽胞形态无特异, 但不作病原菌诊断培养鉴定药敏 4、防治伤口处理,抗毒素、类毒素抗生素、灭滴灵、 增强免疫 第一节厌氧芽胞梭状菌 一、破伤风杆菌(C.Tetani) (一)生物学性状:G+ 周鞭毛、鼓槌状芽胞,抵抗力极强,对青霉素敏感。 (二)致病性:

1.伤口特点:⑴小深⑵脏混合感染⑶缺血坏死 2.致病物质:局部繁殖,毒素入血----破伤风痉挛毒素。 人致死量10-6克。 3.致病机理: 毒素结合运动神经末梢(重链(B链)C端识别并结合神经肌肉结点运动神经元外胞浆膜受体)→内在化作用(胞饮入神经末梢,囊泡逆行向上至运动神经细胞体)→膜的转位(通过跨突触运动囊泡进入传入神经末梢,重链N端介导膜的转位,轻链(A链)释放入胞质→胞质溶胶中作用靶的变性(抑制性神经介质γ氨基丁酸的囊泡膜蛋白变性,阻止其释放),使肌肉活动的兴奋和抑制失调,造成麻痹性痉挛。 临床表现:2天~2月,苦笑面容,牙关紧闭,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三)免疫性:天然主动免疫差,毒素微量,抗体少。 获得有效抗毒素的途径是人工免疫。 (四)诊断:症状、体征,外伤史,不作病原学检查。(五)防治原则: 1. 预防接种:类毒素或DPT 2. 临床处理原则: ⑴预防:①清创、扩创,H2O2 ②TAT 1500~3000U皮试!联合免疫:TAT+类毒素⑵治疗:①大剂量TAT:10~20万,早期、足量; ②青霉素:杀破伤风及杂菌 ③镇静、解痉药。

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原理

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原理 编辑说明:此章在很多书上都有涉及,但深层次讲解的少,编写此章的目标是,使入门者真正理解各类微生物特点和会用生物相分析系统环境,使本章作为中控室、化验室观测生物相的必要知识。编写时要注意多涉猎专业书籍,结合微生物学和一些论文,力图达到不仅知道结论,还要深究原因。 我们在第三章已经说过: 生物处理方法的核心(或者说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核心)是,使用设施、设备,控制曝气量、水量、污泥量、营养物质等,创造出适宜微生物存活和生长的环境,并有意的引导微生物的生长向我们需要去除的污染物性质方向发展,最终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所以,凡是采用了微生物处理方法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微生物原理是污水处理的核心知识,一个好的运营师,可以通过微生物的状态和变化就可判断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的各种变化,并提前采取措施将出现的问题苗头消灭。 在活性污泥法中,微生物生活于活性污泥中,在生物膜法中,微生物生活于生物膜中,存在地方虽不一样,但生物种群是基本一致的。另:微生物种群非常多,按世代期(可理解为生长周期)分,从几个小时长一代到几十天长一代不等,活性污泥是由人为控制泥龄的,一般在10~25天之间,不会超过30天,所以种群是人为遴选优化过的,具有去除污染物针对性更强,但难以降解的污染物去除效果不好的特点;而生物膜法的污泥变化是由生物自行生长脱落决定的,所以各种世代期不同的种群在理论上均有存在,具有去除污染物更彻底,但处理量有限制的特点。 在微生物学领域里,习惯将动胶菌属形成的细菌团块称为菌胶团。在水处理工程领域内,则将所有具有荚膜或粘液或明胶质的絮凝性细菌互相絮凝聚集成的菌胶团块也称为菌胶团,这是广义的菌胶团。如上所述,菌胶团是活性污泥(绒粒)的结构和功能的中心,表现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丝状膨胀的活性污泥除外),是活性污泥的基本组分。它的作用表现在: 1、有很强的生物吸附能力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一旦菌胶团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破坏,则对有机物去除率明显下降,甚至无去除能力。 2、菌胶团对有机物的吸附和分解,为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例如去除毒物、提供食料、溶解氧升高。 3、为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提供附着场所。 4、具有指示作用:通过菌胶团的颜色、透明度、数量、颗粒大小及结构的松紧程度可衡量好氧活性污泥的性能。例如新生菌胶团颜色浅、无色透明、结构紧密,则说明菌胶团生命力旺盛,吸附和氧化能力强,即再生能力强。老化的菌胶团,颜色深,结构松散,活性不强,吸附和氧化能力差。 第一节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要求化验室强记,中控室熟悉)在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形成了一个类似于社会的环境,各个种

临床检验技师-微生物检验(2019)练习第十七章_厌氧性细菌及检验

2019 第十七章 厌氧性细菌及检验 一、 A1 1、破伤风杆菌血平板 37℃培养 48h A 、凸起、灰白、半透明、边缘不整齐 B 、凸起、灰白、不透明、边缘不整齐 C 、扁平、金黄色、半透明、边缘不整齐 D 、扁平、灰白、半透明、边缘不整齐 E 、扁平、灰白、半透明、边缘整齐 2、破伤风杆菌形态与染色叙述正确的是 A 、细长、周鞭毛( +)、荚膜( - ) B 、汤匙状、周鞭毛( +)、荚膜( - ) C 、细长、周鞭毛( - )、荚膜( - ) D 、细长、周鞭毛( +)、荚膜( +) E 、细长、周鞭毛( - )、荚膜( +) 3、对于厌氧菌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正常菌群的组成部分,主要聚居肠道,达到 1012 个粪便 B 、人体致病菌,主要集聚肠道,达到 1012 个粪便 C 、人体体表菌群的主要部分,达到 1012 个粪便 D 、人体体表菌群的主要组成部分,达到 1042 个粪便 E 、人体正常菌群的组成部分,主要聚居肠道,达到 1042 个粪便 4、厌氧菌中耐氧菌 A 、在新鲜固体培养基表面不生长、暴露数小时仍不死亡 B 、在新鲜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暴露 1h 后死亡 C 、在新鲜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暴露 2h 后不死亡 D 、在新鲜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暴露数小时仍不死亡 E 、在新鲜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暴露 3h 后不死亡 5、专性厌氧菌中极度厌氧菌 A 、氧分压< 5%,空气暴露 10min 死亡 B 、氧分压< 0.5%,空气暴露 10min 死亡 C 、氧分压< 3%,空气暴露 10min 死亡 D 、氧分压< 0.5%,空气暴露 1min 死亡 E 、氧分压< 5%,空气暴露 30min 死亡 6、可做厌氧菌培养的标本为 A 、气管抽取物 B 、前列腺分泌物 C 、阴道分泌物 D 、胸腔积液 E 、中段尿

需氧菌和厌氧菌种类

细菌种类有哪些? 最佳答案 按细菌的生活方式来分类:分为两大类:自养菌和异养菌,其中异养菌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按细菌对氧气的需求来分类:可分为需氧(完全需氧和微需氧)和厌氧(不完全厌氧、有氧耐受和完全厌氧)细菌。按细菌生存温度分类:可分为喜冷、常温和喜高温三类。 需氧菌种类 需氧菌有哪几类?名称(最好附上图) 巴氏消毒法,200次说明~ 最佳答案 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包括大肠杆菌、棒杆菌、链球菌、肠球菌、葡萄球菌等 巴氏消毒法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为葡萄酒消毒时发明,并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一种消毒方法。指在规定时间内以不太高的温度处理液体食品的一种加热灭菌方法。巴氏消毒是乳品加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消灭所有的致病菌、酵母、霉菌和绝大部分其它细菌。但并不能达到灭菌的程度。 此法可以达到消毒目的,又不致损害食品质量。分低温法(60~65℃)灭菌15~30分钟,高温法(70~80℃)消毒5~15分钟。有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如牛奶、啤酒和葡萄酒等,不能加热到煮沸的温度(100℃),

可采用较低的温度(70~80℃)灭菌,这种灭菌法首先由巴斯德发现,故此得名。因其灭菌的对象范围有限,只适用于杀死无芽孢的肠道细菌。它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无芽孢细菌加热到60~65℃,经过15~30分钟可以死亡;而加热到70~80℃,则只需5~10分钟即被杀死。牛奶用巴氏消毒法,用70~75℃或用80℃经几秒钟可达到消毒目的。这样可以杀死致病菌,特别是无芽孢的肠道细菌,保证营养成分不被破坏。巴氏灭菌法应用到啤酒加热约65℃经30分钟,用此法生产的啤酒称为熟啤酒。 厌氧菌有哪些? 其他回答共1条 你好! 厌氧菌尚无公认的确切定义,但通常认为这是一类只能在低氧分压的条件下生长,而不能在空气(18%氧气)和(或)10%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按其对氧的耐受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专性厌氧菌、微需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厌氧菌种类:脆弱类杆菌群、产色素普雷活特和卟啉单胞菌、解脲类杆菌群、核梭杆菌、厌氧革兰阴性杆菌、厌氧革兰阴性球菌、厌氧革兰阳性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其他被状芽胞杆菌、厌氧革兰阳性杆菌。 真菌的种类都有哪些

铁强化微生物—电催化厌氧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

铁强化微生物—电催化厌氧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厌氧消化是处理中高浓度废水最现实、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将污水处理与污染物能源化相结合,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产甲烷菌代谢缓慢且对环境条件敏感,其容易导致水解酸化过程和甲烷化过程失衡,从而引起有机酸积累、甲烷化抑制甚至厌氧过程的失败。因此,有必要研究强化有机酸高效降解以及提高厌氧甲烷化能力的新方法,提高厌氧处理效率,这对解决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有效处理和污染物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利用零价铁的还原性和微生物异化铁(Ⅲ)还原的特性,将零价铁和三价铁分别置于厌氧反应器内用以强化厌氧消化的处理效果,重点开展了基于铁电极和铁氧化物的微生物电化学强化厌氧甲烷化技术的研究,考察了电化学强化技术、铁(0,Ⅲ)强化技术与厌氧生物处理的耦合关系和交互作用机制,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索了铁(0,Ⅲ)和电与厌氧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关系。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通过零价铁(ZVI)置于厌氧反应器内的方法有效增强了处理含硫酸盐废水过程中的厌氧甲烷化。 结果表明,零价铁作为还原剂可有效缓冲酸性、维持厌氧体系中性的pH(7-8)从而减弱了硫酸盐还原产生的硫化氢对厌氧甲烷化的抑制作用,实现了较高的COD去除率和甲烷产量。分子生物学实验结果表明该反应器底部硫酸盐还原菌为优势菌而上部则以产甲烷菌为主导。 该方法实现了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化分区,这与两相厌氧反应器处理含硫酸盐废水较相似,却在单一反应器内实现。同时,这表明零价铁的加入有助于强化厌氧甲烷化过程。

(2)采用将Fe203置于酸化硫酸盐还原反应器内的方法,强化了硫酸盐废水 处理过程中有机酸的降解。研究结果发现Fe203的加入可促进微生物异化Fe(Ⅲ)还原过程,其协同硫酸盐还原过程增强了有机酸的降解能力,从而实现了酸化硫 酸盐还原反应器较高的COD去除率(27.3%)和硫酸盐还原率(57.9%)。 分子生物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铁还原菌、硫酸盐还原菌和酸化菌的共生并大量富集,其中硫酸盐还原菌Desulfovibrio marrakechensis和铁(Ⅲ)还原菌Iron-reducing bacteria HN54的含量均明显 高于参比反应器。(3)由(1)部分可知,零价铁可促进厌氧甲烷化过程,基于此构建了使用铁电极为阳极的生物电解池(MEC)-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装置,即将一对铁-石墨电极置入厌氧反应器内并施以适当的电压。 零价铁的加入可强化厌氧过程(包括强化厌氧还原氛围和厌氧菌生长),从而实现了其对含盐废水、染料废水和含氮废水的有效处理。此外,该反应器对有机废水的厌氧水解酸化过程也表现出了明显促进作用。 针对含盐废水的处理,该反应器表现出了较高的耐盐能力和有机物降解能力。在较高盐度条件下(50g/L),该反应器(外加电压1.2V)的COD去除率达到了93% 且有机酸去除率较高,而参比反应器的COD去除率降为53%且发生了严重的有机 酸积累。 分子生物学实验表明该反应器富集了大量的耐盐古菌和耐盐细菌且食丙酸 盐细菌的丰度较高;针对高浓度偶氮染料废水(1200mg/L活性艳红X-3B)的处理,该反应器表现出了较高的脱色能力(83.4%)和COD去除能力(84.7%)。阳极腐蚀释放的Fe2+与电场的耦合作用强化了胞外聚合物的产生。 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分析表明基于铁电极的电场作用可显著加快微生物

厌氧菌分类及简介

厌氧菌分类及简介 厌氧菌是指无氧或氧化还原电势低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的一类细菌。根据对氧的敏感程度,广义的厌氧菌可分为专性厌氧菌、微需氧菌和耐氧菌。习惯上厌氧菌是指专性厌氧菌,即必须在大幅度降低氧分压的条件下才能生长,可分为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和专性厌氧菌。临床上所谓的厌氧菌肺炎主要指专性厌氧菌所致的肺部感染。专性厌氧菌只能在无氧或低于正常大气氧分压的条件下才能生存或生长,进一步可分为极端厌氧菌、中度厌氧菌和耐氧厌氧菌。 1.极端厌氧菌这类厌氧菌对氧极端敏感,在0.5%的氧浓度下,或在空气中暴露不到10min 即死亡。因在临床实验室极难分离到,目前尚不知其致病情况。 2.中度厌氧菌这类厌氧菌能在2%~8%氧浓度中生长,在空气中暴露60~90min 还能够分离出来。导致肺部感染的常见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等均属此类,为临床最常见的一类厌氧菌。 3.耐氧厌氧菌这类厌氧菌在无氧件下生长最好,而在有氧条件下生长较差。第 2 梭菌和溶组织梭菌即属此类。其中肺部感染的常见厌氧菌有: (1)革兰阴性厌氧杆菌:为肺部厌氧菌感染的常见菌。文献报道在吸入性肺炎、坏死性肺炎、肺脓肿和脓胸,分离到革兰阴性厌氧杆菌分别约占53.67%,56.45%,50.87%和39.29%,其中拟杆菌属占第1 位,其次为梭杆菌属。 ①拟杆菌属:为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少数菌株有荚膜或鞭毛。专性厌氧。能利用糖和蛋白质的中间代谢产物。模式菌为脆弱拟杆菌。菌体形

态为短杆状,染色不匀,中间染色浅或不着色,使菌体呈空泡状。两端圆而浓染。在固体培养基上不规则,表现长短不一。在培养条件稍有改变,如厌氧条件不足、营养不良或酸性产物堆积时,菌体出现多形态性。引起肺部感染的拟杆菌以脆弱拟杆菌和产黑色素拟杆菌最多见。 ②梭杆菌属:可能为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专性厌氧,无鞭毛,能利用糖和蛋白胨。模式菌种为核梭杆菌,该菌中间膨大,两端尖,菌体内有革兰阳性颗粒,长短不等,形态较规则。菌体呈双,尖端对尖端。引起肺部感染的梭杆菌属以核梭杆菌和坏死梭杆菌多见。 (2)革兰阳性厌氧球菌:革兰阳性厌氧球菌在肺部感染中仅次于革兰阴性厌氧杆菌。文献报道在上述肺部感染中均约占1/4~1/3,其中以消化链球菌属和消化球菌属为常见。 ①消化链球菌属:消化链球菌菌体较小,直径0.5~0.6μm,排列成双或成链,形成针尖大小直径1mm 的圆形、光滑、凸起、灰白色、不透明、不溶血的菌落,为肺部感染最常见的革兰阳性厌氧球菌。 ②消化球菌属:消化球菌的菌体圆形,直径0.3~1.3μm,排列成双、短链或成堆。生长缓慢,培养2~4 天形成小菌落,为肺部厌氧菌感染较常见的细菌。 (3)革兰阴性厌氧球菌:革兰阴性厌氧球菌中的韦荣球菌,也是肺部厌氧菌感染的病原菌,在肺部厌氧菌感染中约占3.7%。该菌菌体较小,0.3~0.6μm 直径,有时成短链,在培养初期为革兰阳性,过夜即变为革兰阴性。 (4)革兰阳性厌氧杆菌:革兰阳性厌氧杆菌约占肺部感染厌氧菌的1/5,

第十四章 厌氧性细菌

第十四章厌氧性细菌 厌氧性细菌(Anaerobic bacteria)是一大群种类繁多、专性厌氧,必须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 厌氧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人及动物的体内。无芽胞厌氧菌主要存在于人体及动物体内,特别是肠道、口腔、止呼吸道和泌尿道等处,与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共同构成机体的正常菌群。在正常菌群中厌氧菌通常占有绝对的优势。正常情况下,菌群保护相对平衡,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发生菌群失调,或机体抵抗力减退,则可导致内源性厌氧菌感染。 目前已知的重要厌氧菌见表。 表14-1 重要的厌氧菌 一、芽胞菌 梭状芽胞菌属(Clostridium) 二、无芽胞菌 (一)革兰氏阳性球菌 1 消化球菌属(Peptococcus) 2 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s) (二)革兰氏阴性球菌 韦荣氏球菌属(Veillonella) (三)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1 类杆菌属(Bacteroides) 2 梭形杆菌属(Fusobacterium) (四)革兰氏阳性无芽胞杆菌 1 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 2 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3 真杆菌属(Eubacteriun) 4 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

第一节厌氧芽胞杆菌 厌氧芽胞杆菌只有一个属,称梭状芽胞杆菌属(Clostridium),简称梭菌属,革兰氏染色阳性,都能产生芽胞,芽胞直径大多比菌体宽,使菌体膨大成梭形,故得名。芽胞的形状和位置在鉴别上有意义。 大多数须在严格厌氧条件下才能生长,少数可在微氧环境中繁殖。 一、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 tetani)是引导起破伤风的病原菌,大量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由粪便污染土壤,经伤口感染引起疾病。 (一)生物学性状 破伤风梭菌菌体细长,长4~8um ,宽0.3~ 0.5um ,周身鞭毛,芽胞呈圆形,位于菌体顶端,直径比菌体宽大,似鼓槌状,是本菌形态上的特征。繁殖体为革兰氏阳性,带上芽胞的菌体易转为革兰氏阴性。破伤风梭菌为专性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pH7.0~7.5,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培养24~48小时后,可形成直径1mm 以上不规则的菌落,中心紧密,周边疏松,似羽毛状菌落,易在培养基表面迁徒扩散。在血液琼脂平板上有明显溶血环,在疱肉培养基中培养,肉汤浑浊,肉渣部分被消化,微变黑,产生气体,生成甲基硫醇(有腐败臭味)及硫化氢。一般不发酵糖类,能液化明胶,产生硫化氢,形成吲哚,不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对蛋白质有微弱消化作用。本菌繁殖体抵抗力与其他细菌相似,但芽胞抵抗力强大。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能耐煮沸40~50分钟。对青霉素敏感,磺胺类有抑菌作用。 (二)致病性 破伤风梭菌芽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可由伤口侵入人体,发芽繁殖而致病,但破伤风梭菌是厌氧菌,在一般伤口中不能生长,伤口的厌氧环境是破伤风梭菌感染的重要条件。窄而深的伤口(如剌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或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或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均易造成厌氧环境,局部氧化还原电势降低。有利于破伤风杆菌生长。破伤风梭菌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即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或称神经毒素(Neurotoxin)。破伤风毒痉挛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为蛋白质,由十余种氨基酸组成不耐热,可被肠道蛋白酶破坏,故口服毒素不起作用。在菌体内的痉挛毒素是单一和一条多肽链,分子量15万。破伤风毒素的毒性非常强烈,仅次于肉毒毒素。破伤风梭菌没有侵袭力,只在污染的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一般不入血流。当局部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后,引起全身横纹肌痉挛。毒素在局部产生后,通过运动终板吸收,沿神经纤维间隙至脊髓前角神经细胞,上达脑干,也可经淋巴吸收,通过血流到达中枢神经。毒素能与神经组织中的神经节工苷脂结合,封闭了脊髓抑制性突触末端,阻止释放抑制冲动的传递介质甘氨酸和γ氨基丁酸,从而破坏上下神经原之间的正常抑制性冲动的传递,导致超反射反应(兴奋性异常增高)和横纹肌痉挛(图14-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