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发展的实施方案(最新)

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发展的实施方案(最新)

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发展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的重要指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突出补短板、强管养、提服务、促发展,扎实推进全市农村公路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农村交通运输供给能力。

二、目标任务

全面推进我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着力从大规模建设向提质增效、集中攻坚转变,从注重连通向提升质量安全水平转变,从以建设为主向建管养运协调发展转变,从适应发展向引领发展转变。通过持续开展“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xx年达到一个省级示范县(市)区、两个达标县(市)区;xx年达到一个省级示范县(市)区、四个达标县(市)区;xx年力争实现一个国家级示范县(市)区、一个省级示范县(市)区、三个达标县(市)区。至xx年底全市三县两区全面完成1408.1公里通乡、通村破损老旧路维修改造、48座危桥改造工程、546.9公里乡级以上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现8个100%,即各级管理机构经费纳入同级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比例达到100%、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一次交工合格率达到100%、县(市)区农村公路质量监督机构设置率100%、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爱路

护路的乡规民约制定率达到100%、农村公路管理经费纳入财政率100%、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比例100%、全市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建制村通客车率100%。

(一)以提质为核心建设好农村公路。

实施规模以上自然村通畅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突出高标准建设,确保建成一条、达标一条,为后期的低成本养护奠定坚实基础。xx年新改建农村公路348.5公里。其中xx县71.1公里、双辽市196公里、伊通县81.3公里;改造危桥58米/4座,实施生命防护工程,完善标志标线,同步建设交通安全、排水和生命安全防护设施,实施乡道安防工程258.8公里(其中xx县124.3公里、伊通县134.59公里),实现西部干旱盐碱沙化连片贫困县(双辽市)重点自然屯通硬化路率97%。一是全力建设“幸福小康路”。坚持目标导向,加快实施重点自然屯通硬化路工程,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全市80%自然屯通硬化路。优先保障贫困县20个贫困村屯交通扶贫脱贫项目,推动农村公路进村到户,切实做到精准投资、精准施策,确保xx年实现贫困县(市)的重点自然屯通硬化路68公里。双辽市以交通脱贫攻坚战略部署为起点,带动农村粮食深加工、客货运输、特色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其它县(市)区努力提高农村公路联通功能、提升路网运行效益,充分发挥先行保障作用;二是持续实施“特色致富路”。推动农村公路“外接内联、互通成网”,为发展旅游、集聚人流、促进经济发展创造条件。xx县围绕喇嘛甸至xx镇段19公里、关东农耕博物馆旅游路线10.742公里、高家村棚膜经济园区路线

14.696公里、兴宝人参产业园路线、北老壕村精品环线7.462公里等路线为引领,推进“交通+特色产业”扶贫,重点推进能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能力。伊通县以公路沿线新兴乡的鹿产品产业、二道镇的石门水库旅游产业、大孤山风景区旅游产业以及沿线的牧业小区为辐射,xx-xx年规划建设环伊通县经济圈公路230.054公里,途经13个乡镇50个建制村。xx年实施其中3段(地局子-二道、河源-地局子、红光-大孤山),总里程59.622公里。xx年建成后,形成以国省干线为主干,以县、乡、村级公路为支线,通过该环路全方位连接的公路网络,农村公路将成为伊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助推器;三是精心打造“平安放心路”。坚决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制度,始终把质量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建立“实施有标准、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的标准化建设管理体系,确保工程依法合规建设。因地制宜推进窄路加宽改造或增设错车道,公路安防工程、排水工程要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要落实以“品质工程”为导向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工程监理和质量安全监督。严格落实“七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四是积极创建“绿色品质路”。以“实、安、绿、美”为重点,突出“实体质量、功能质量、外观质量、服务质量”均衡发展。注重功能完善,根据旅游、客货运输等需求,设置服务区、停车区、“港湾式”汽车停靠站、候车亭;注重绿色环保,加强自然地貌、原生植被、表土资源、湿地生态、野生动物等保护,因地制宜做好绿化美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