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政治学期末整理

比较政治学期末整理

比较政治学期末整理
比较政治学期末整理

问题一、政治学五大范畴

政治学五大范畴:政治哲学、本国政治、国际政治、公共政策、比较政治

问题二、比较政治学的特色

(一)研究方法

(1)比较是用对比和鉴别的方式,确定事物间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认识方法。

(2)比较研究:将比较方法系统地运用于科学研究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活动和研究方式。

(二)比较政治学在政治学中的作用

(1)在政治学分支学科中以比较的方法见胜。

(2)比较政治学是政治学基础知识的来源。

(3)与其他学科的交融。

问题三、亚里士多德比较研究五大步骤

1、提出适合于进行比较分析的问题

2、收集古希腊城邦国家的个案资料

3、在个案史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三个相关性原则对城邦归家分类。准则一是最高统治者的数量;准则二是

行为方式;阶级结构即不同阶级间权力分配方式。

4、将这一分类结果与稳定和不稳定联系起来,研究何种整体最不稳定或者最为稳定。得出结论:纯粹的

民主制和纯粹的寡头制属于最不稳定的政体,而最稳定的则是混合政体。

5、在这一分析的基础上做出若干概括,进而解释稳定与不稳定的原因所在。

问题四、近代的比较研究

(一)托克维尔

《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作者对美国民主条件的分析无一不反正着他对法国社会的分析,而对法国社会研究也为其对美国的研究所证实。

(二)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儒教与道教》以及其他一些涉及印度、古代以色列的论文都可以再比较研究的框架内加以理解。

(三)孔德

他第一个将比较方法看作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孔德将社会学和其他各类自然科学并列,并且在方法论上提出了用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相同或相似的观察方法、实验方法。

问题五、为什么比较政治学在二战后得到长远发展

1、现实政治发展的影响

法西斯主义的普遍兴起;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

2、学术界知识发展的影响

功能主义分析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分析研究;行为主义研究方法;有关非西方国家制度的研究资料越来越多

3、理论经典

伊斯顿、多伊奇、阿尔蒙德等人提出的理论经典使比较政治学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问题六、系统理论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大卫·伊斯顿:《政治系统的分析》;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

问题七、阿尔蒙德的理论(会举例分析)

结构功能理论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形式的系统;构成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其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相应的功能;社会整体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其组成部分虽然会发生变化,但经过自我调节整合,仍会趋于新的平衡。

(一)基础概念

1、体系和环境

体系:体系是指各部分之间的某种相互依存以及体系与环境之间的某种界限;所谓相互依存,就是指在一个体系中,当某个组成部分的性质发生变化时,其他所有的组成部分以及整个体系都会受到影响。

环境:体系概念的第二个方面是界限和环境的概念。一切政治体系都与两种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

国内环境:国内的经济,自然环境和资源、教育和技术体系,以及其种族和文化体系。

国际环境:政治体系及其所处的社会也同其国际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其他政治体系以及同国际机构的贸易、外交、战争、交通和文化交流而产生相互作用

2、输入和输出

体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为三个过程:输入、转换与输出。输入和输出是体系同环境之间的交换。转换过程发生在政治体系内部的

(1)输入:要求和支持

①要求包括:

a.关于产品和服务分配的要求,例如对于制定最低工资和最长工时法,享有教育机会,得到娱乐享

受,以及提供公路和运输服务的要求

b.关于行为管制的要求,例如对保障公共安全,管制市场,制定有关婚姻、健康和环境卫生法规的

要求。

c.关于增税或减税以及对其他形式的资源提取的要求

d. 关于传递信息的要求,如对确认各种规范,传递权势人物的政策意图的要求,或是在受到威胁之

时,或是在礼仪性的场合,要求政治体系显示威严和力量。

e. 关于参与政治过程的要求或是关于各社会集团的代表权更为平等的要求,也就是有关享有投票、

担任公职、向政府请愿以及组织政治社团权利的要求

f. 关于加强社会安定和秩序、减少暴力和冲突的要求,或者另一种方式,要求政治体系对新的价

值、挑战和机会积极地加以适应和作出反应。

②支持包括:

?政治资源的支持:人们积极参政,以此作为输入,支持目前正在从事制定政策的、或是正在谋求公职,以便制定公共政策的领袖和集团。

参加投票,参加竞选活动以及为某个政治派别而战斗均属此类

?服从性支持:遵守合法的政治体系所制定的权威性政策,提供金钱或物品和各种服务。

ⅰ物质支持;例如缴纳赋税和支付其他征收;提供各种服务,如参加公共工程的建设,承担陪审员的义务或是服兵役;

ⅱ服从法律和规章;

ⅲ关心政府传递的信息,对政治权威,政治象征和礼仪表示敬意或尊重

(2)输出:

①提取:贡品、战利品、税收或个人服役

②行为管制

③分配:产品、服务、机会、荣誉、地位

④象征性输出:确立价值观,展示政治象征,阐明各种政策和意图

3、结构和文化

(1)政治体系的实体方面:政治体系是由相互作用的结构如利益集团、政党、立法机关、行政机政府官员和法院等构成的;结构是由各种相互关联而又相互作用的角色组成的;角色的组合就是结构政治角色—政治结构—政治体系

(2)政治体系的心理方面:称作政治文化。它包括一国居民中当时所盛行的态度、信仰、价值观和能4、政治体系的功能:体系、过程和政策

(1)体系层次:涉及体系的维持和适应功能

在政治体系中,必须吸收各种角色(外交官、军官、税务官等)的新的任职者进入这些角色,他们要学会如何担当角色。

随着环境发生变化,新的角色会产生,老的角色会变化。同样,在社会的政治文化中,人们必定会形成种种态度,维持下去或作出改变。这就是社会化。而且人们态度的形成和某种行为的延续都依赖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政治生活是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所有的社会活动都依赖于交流。

(2)过程层次:政治体系的下一个层次是过程层次。要求和支持的输入通过一个转换过程变成了权威性政策的输出。包括利益表达、利益综合、政策制订、政策实施

(3)政策层次:政策输出;政策分析;政策输出的后果;反馈

NOTES:三个层次的相互作用以上各要点使我们想到在开始讨论三个层次时讲明的看法:必须把政治体系看作一种有规律的计划系统。体系本身的稳定也有赖于这三个层次之间的动态平衡。如果同样的结构(例如竞争性的政党、选举和立法机关)要在一段时期内持续不断地发挥同样的功能(例如利益综合和政策制订),体系、过程和政策三个层次之间就必须同时进行紧密配合。

问题八、政治文化

(一)政治文化研究背景

(1)社会背景:民主

(2)学科背景:行为主义、文化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3)思想渊源:韦伯—帕森斯社会学理论,文化模式理论与文化人格理论

(二)概念

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

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

(三)类型

1、对输入过程的影响

三种类型的政治文化反映了人们对输入过程的三种趋向

(1)所谓偏狭者,主要是指那些在生活中只关心非政治性事物,对政治体系所知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同时也不具备政治技能的属民。处于这种政治文化中的个人虽然被动的介入政治生活,但却未意识到政治结构和政治过程的存在,没有从整体上意识到自已是某一个政治体系、输入过程、输出过程的参与者的公民身份。他们不期望从政治体系那里得到什么,因此,也就没有什么政策要求输入政策系统。

(2)所谓顺从者,就是指那些已成为政治体系组成部分的、并对政治体系施加于他们生活的影响或潜在影响有所认识的属民。但是,他们对自己在政治中的作用的看法,正象“顺从”这个术语所表明

的那样,只是扮演被动的角色,而不是积极地去影响政府的行动。他们可能喜欢这一个官员而不喜欢另一个官员,喜欢这一项政策而不喜欢另一项政策,但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参与能改变既成的事实,因而也从不积极主动地把自己的政策要求输入政策系统,他们的公民角色只限于在政策的输出过程中,即充当政策的执行者。这种顺从型的政治文化圈,在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都是存在的。

(3)在参与型的政治文化中,公民拥有相当高的政治意识,可获得较多的政治资源,他们对作为整体的政治体系及它的输入和输出过程,有着相当程度的理解,并形成了鼓励自己利用各种参与机会的态度,坚信自己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影响国家的政治事务,并能熟练地运用影响现存体制的某些政治技能。在参与型的文化中生活的个人既属“输出”取向型,亦属“输入”取向型。

2、政治文化对政策转换过程的影响

?政策信息进入政策体系后,经过加工处理才能转换为公共政策。政策体制就是这样一个由政策制

定介入者组合而成的加工处理政策信息的机器。它的部件包括政治首脑、行政机构、立法机构、研究机构、利益集团、政党等。

?由于政治文化的不同,这种组合在不同的国家会呈现不同的方式,从而对政策制定产生举足轻重

的影响。

?精英决策:在偏狭型、顺从型的政治文化中,政策决策的主体是少数政治首脑及行政机关。他们

垄断了经费、信息、权威、立法权等政策资源,政策输出更多地反映着精英阶层的价值偏好和利益。

?团体决策:在参与型的政治文化中,政策决策往往呈团体决策模式,政策体制是多元力量的组合。

这种模式认为政治决策过程中最核心的事实是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交互作用,公共政策是利益集团经过一个竞争过程后达到的均衡。

问题九、对政治文化世俗化的理解

?阿尔蒙德从系统分析的三个层次来分别考察了政治文化世俗化的一般性意义:

?首先,在体系层面上,“世俗化代表性意味着以习惯和超凡魅力为基础的合法性标准的削弱,而政

府实际作为重要性日益成为合法性的基础。”

?其次,在过程层面上,“世俗化指对于政治机会有较强的意识及利用这些可能改变个人命运的政治

机会的意愿。总的说来,世俗化意味着政治参与人数的大幅度增加”。

?再次,在政策层面上,世俗化是人们对政策的观念,它包含着“把积极的政治干预作为达到个人和

集团目标的途径这样一种意识”

问题十、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1.家庭

2.学校

3.伙伴群体

4.大众传媒

5.专业化的政治输入结构:利益集团和政党

6.专门输出结构:立法机关、行政机构和法院

7.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果

问题十一、政治发展

(一)概念

政治发展就是一个政治体系通过结构分化和文化世俗化实现的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的变化或变迁。(阿尔蒙德)

(二)理论派别

(1)体系功能学派。此学派把体系理论要素与结构功能主义相结合,源出于塔尔科特·帕森斯的理论分析框架。代表人物有伊斯顿、阿尔蒙德、宾厄姆、鲍威尔等。

(2)社会进程学派。此学派试图对国家社会进行比较的定量分析,把政治行为和进程与诸如城市化、工业化和传播媒介的日益利用等社会进程联系起来。代表人物有多伊奇、雷蒙德·坦特、马丁·尼德勒、菲利普斯·卡特赖特和小海沃德·埃尔克等。

(3)比较历史学派。这一学派研究方法比较传统,按照社会发展进程,把过去的政治现象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代表人物有西里尔·布莱克、艾森斯塔特、西摩·马丁、利普塞特、塞缪尔·亨廷顿。

(三)亨廷顿对政治发展的理解

从地理的角度看,政治发展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较穷的工业化较差的发展中国家的一种简化方法;

从派生的角度看,政治发展是指更为广阔的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方面和后果;

从目的论的角度看,政治发展是朝着一个或者更多的目标或代表政治体系的状态的运动

从功能的角度看,政治发展是朝着工业社会所特有的政治的运动过程。

(四)代表作品

派伊:《政治发展面面观》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五)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思考后整理需形成逻辑体系)

一、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总括

社会动员÷经济发展=社会挫折感;

社会挫折感÷社会流动=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政治稳定;

政治发展=政治制度化。

这四个公式的意思是:经济的发展导致社会,但在现代化过程中,经济的发展跟不上社会的速度,造成了经济发展与满足社会需要的巨大差距,使社会成员产生心理上的挫折感,他们迫切需要从低收入的阶层流动到高收入的阶层,从经济条件差的地区流动到经济条件好的地区。

然而,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能提供的机会少,人们无法通过流动来解决需要,就转而诉求于政治,进行政治参与。在这时,若制度化程度高,政治参与的渠道畅通,政治就稳定,若制度化程度低,则产生社会动荡。

这几个公式大致反映了他关于政治发展目标、动力、含义的看法

二、政治发展的目标:政治稳定、政治民主

1、政治稳定

?政治稳定包括两个因素:秩序和持续性。

?秩序意味着政治体系相对不存在暴力、高压政治和分裂等。而持续性意味着政治体系的关键部分相对来说不发生变化、政治发展不中断、不存在根本改变政治体系的重要社会力量和政治运动。

?现代性有助于政治稳定,而现代化却孕育了不稳定”

?从概念上讲,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个分支,亦即现代化在政治领域里的具体表现。

?社会学上所讲的现代化,一般被理解为“以都市化、工业化、民主化、知识化为表征的广泛的社会变迁过程”

?亨廷顿把政治现代化的目标界定为权威的合理化(、新政治结构与功能的分化和政治参与的扩大)

?权威的合理化是指由单一的、世俗化的和民族国家的政治权威,取代大量传统的、宗教的、家族

的和种族的政治权威。

?政治结构功能的分化是指新的政治功能的分化以及履行这些功能的专门机构的产生。社会结构分化是政治结构分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政治参与的扩大,在亨廷顿看来,是政治现代化的实质性内容。政治参与的扩大就是全社会的各种政治团体更多地参与政治,以及那些组织参与的新兴政治机构(如政党和利益集团)的发展。

2、政治民主

?亨廷顿根据熊彼特的经典定义,把政治民主定义为,“民主的方法是为作出政治决定的一种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安排中,个人通过竞取人民手中的选票而得到作出决定的权力”

?程序民主

?亨廷顿认为,评判一个二十世纪的政治体制是否民主所依据的标准是“看其中最有影响的集体决策者是否通过公平、诚实和定期的选举产生,在这种选举中候选人可以自由地竞争选票,而且基本上所有的成年人都可以参加选举”

?首要的问题不是自由,而是建立一个合法的公共秩序。人当然可以有秩序而无自由,但不能有自由而无秩序。必须先存在权威,而后才谈得上限制权威。在那些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里,恰恰缺少了权威,那里的政府不得不听任离心离德的知识分子、刚愎自用的军官和闹事的学生的摆布”

3、政治稳定与政治民主

(1)相容性

?政治发展是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政治后果,其最终目标就是政治民主.而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走向政治民主的基础.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容性.

?政治稳定是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基础,也是政治民主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也就谈不上发展政治民主.要发展民主,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这无疑需要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

?政治稳定首先是国家政治制度和国家政权的稳定。政治稳定还包括政府运行的稳定、法律法规的稳定、政治生活秩序的稳定.

?一个稳定的政治体系是动态的,也是处于变化过程中的。

?而以公民有序参与为基础的政治民主制度能够促进政治稳定。在民主的制度下,公民的民主诉求可以通过合法的和顺畅的渠道得以表达,公民能够与政府、政党等各种政治组织建立起利益表达和政治沟通的桥梁.这就能够保证国家和公民免于政治动荡.

(2)冲突与张力

1)冲突的根源

?民主与稳定之间的张力与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的时序有关.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过程中,各种发展的问题是同时发生的.

?“除了西方,世界其他地区在现代化过程中,中央集权、民族融合、社会动员、经济发展、政治参与、社会福利等等,不是依次而至,而是同时发生的。”

?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既要追求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的公平,又要保证公民的民主权利,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还要实现政治稳定。而这些问题在时间顺序上是同时发生的,这就导致发展中国家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政治上往往出现诸如政治动乱、腐化和军人干政等政治衰朽的情况,恰恰在这样的情况下,公民的民主意识会增强,渴望能够表达利益诉求,从而造成政治不稳定.

2)冲突和张力的表现

①民主与稳定的张力的一个表现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民主观念与政治体制的稳定之间的内在冲突.即

如何平衡政治稳定与政治民主之间的冲突

②民主与稳定之间的张力也可以从发展中国家在政治参与的模式中体现出来

③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在第一个阶段中的主要问题是都市中等阶层政治参与的扩大;而第二个阶

段的问题是都市和乡村下等阶层的政治参与。第一个阶段中,面临着“中产阶级模式”与“专制模式”的选择困境;第二个阶段则面临着“技术统治模式”与“大众模式”的选择困境。而无论选择哪一种参与模式,都会陷入要么“参与爆炸” ,要么“参与内爆” 的困境中。

4、政治制度化

(1)背景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独立,建立了民族国家,开启了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但是政治发展却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出现了“发展与稳定失衡”的困境,纷纷陷入了政局动荡、政治腐败、军人干政、政治参与模式的难以抉择等困局之中。亨廷顿立足于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和发展的实践,提出了破解“发展与稳定失衡”困境的解决方案,也就是实现以提高政治制度化水平为核心,强化政府的权威,充分利用改革的策略,这样就能够实现政治稳定,以此为基础,扩大公民的有序参与,推进民主化,实现发展与稳定的动态平衡.

?政治发展意味着政治制度化程度的提高,而政治现代化主要表现为民众政治参与的扩大。两者之间的不平衡发展会导致政治衰败和不稳定。因此,要在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中,既实现政治稳定,又要扩大政治参与,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就需要增强政治制度化的水平。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平衡与否,最关键的要素就是能否增强政治制度化的程度和水平。

(2)衡量制度化的指标

政治组织的程序和适应能力;组织的复杂性;组织的自主性;

?政治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提高政治体系的制度化水平,政治制度化是消除发展中国家政治不稳定顽症的最根本的办法。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要保持政治制度化的和政治参与之间的平衡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不稳定、腐化、独裁和暴力。

问题十二、精英主义的逻辑起点

政治精英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对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划分。

问题十三、利益表达的途径

(一)公民方式

1 投票、参与选举:使公民得以评价政府过去的成就,并对未来的国家政策做出集体选择。但政策影响较弱;

2 非正式的团体活动:集中于公共利益的集体行动;

3 个人与官员直接接触:通常处理具体的、个人的问题;

4 抗议活动:集中于具体利益,如绿色和平组织的环境抗议等等;

(二)利益集团的利益表达

(三)政治社会学课件

个人联系;政治代理;政党渠道;强制性接近;大众传播媒介

南开2020年秋季考试《管理经济学》期末“作业考核(线上)99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20年度春季学期期末)《管理经济学》 企业的定价方法与实践 摘要:实物期权方法是当今投资决策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对于不确定环境中的战略投资决策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小微企业在网络信息化及时便利、网络数据传导准确安全、企业成本低廉的环境下发展迅速,已俨然成为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源泉。通过对小微企业的了解以及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概述,分析基于实物期权的小微企业的价值评估及其案例,对实物期权法与小微企业之间的联系进行相关阐述并论证。 关键词:小微企业;实物期权;定价 引言 小微企业的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现状,也是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转型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现阶段,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存在企业数量较多,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帮助和引导。在此情况下,对小微企业的价值和未来发展有明确的认识能更加有针对性地提高小微企业的发展水平。所以,本文中研究的是如何通过实物期权定价评估使小微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对社会的经济活力和国家的整体进步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小微企业特征与发展现状

(一)小微企业的经营特征 对于小微企业的定义一般认为有两种:其一,经济学家郎咸平提出的,认为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其二,可以定义为“小型微利企业”。 小微企业的产量较少,由于资金比较节省,管理的周期低,收益效率比较快。企业的模式小,管理决策的权力极度集中,但凡是小型企业,基本上都是独立自主管理经营,所有权和经营治理权合二为一,既可以节约所有人的观察资本,又对公司加快速度决定策略有帮助。 小微企业对市场改变的适应能力强、制度灵敏,能充分发扬“小却专,小而活”的特点。小型企业由于自身结构小,在自身的财力方面有限的情况下,在同一種商品中,无法和批量生产的大型企业竞争。所以,更多的情况是将小微企业有限的财力和资本投入到大型企业所忽略的狭缝市场中,通过对这些狭缝市场的占领,不断强化自身实力和商品质量,进一步获得企业竞争力。 小微企业抵挡管理危险的能力低下,本钱单薄,聚资能力差。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都采用了向银行借贷的方式,可是银行在借贷的时候往往会考虑这个企业的实力,所以会将更多的资金投到大型公司,很多小型企业就很难通过银行贷款让自己得到发展,中小型企业的被拒绝率可以说是高达一半以上。 (二)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

管理经济学期末试卷三及答案

管理经济学期末试卷三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需求交叉弹性的三种情况是替代关系、互补关系和。 2. 影响企业定价的因素主要有、市场、。 3. 市场结构模式包括、、、和。 4. 风险具有、、、损失与收益的对称性。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定量预测法 2. 边际成本 3. 撇脂定价 4. 风险损失 5. 货币的现值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简述恩格尔定律。 2. 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 3. 企业的定价目标最主要的有哪些? 4. 简述风险决策的过程。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卡特尔式决策为什么不稳定? 2. 试述投资的特点。 五、计算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某啤酒公司的生产管理部门估计在目前的生产状态下增加一个工人可以增加400瓶的产量,如果不增加工人而增加一台设备则每天可以增加1 200瓶的产量。设备每天的租金为400元,工人的每天工资为35元。 (1)劳动与资本的边际产量各为多少? (2)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多少? (3)目前劳动与资本的组合是否达到最佳状态?如果不是,应该怎样进行

调整?

试卷三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物流效用增长率。 2. 成本、产品属性 3. 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 4. 突发性、可测定性、多变性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定量预测法是根据统计数据,运用数学分析技术,建立表现变量间数量关系的模型进行预测的方法。具体来说,定量预测法又包括趋势外推法和因果预测法两类。 2. 边际成本是指企业在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产生的总成本的增量。 3. 所谓“撇脂定价策略”,又称高价法,即在产品投放市场初期,将新产品的价格定在高于老产品价格多倍的价位上,并且抢占需求弹性小的市场出售,突出“新”给顾客带来的更多效用,以便尽快收回投资,取得相当的利润。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再逐步降低价格,使新产品进入弹性大的市场。这实质上是先高价后低价,尽快收回投资和利润的做法。 4. 风险损失是由风险事件引起的非意愿、非预期的利益减少,包括直接风险损失和间接风险损失两种形态。直接风险损失是指由风险事件导致的有形、可准确计量的损失;间接风险损失是指由风险事件导致的无形、不能准确计量的损失。 5. 货币的现值表示资金发生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序列的起始时刻的现金流量,即相对于某个特定时间序列的起始点开始的将来的任何较早的时间价值。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简述恩格尔定律。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即一个家庭收入越少,这个家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反之,家庭收入越高,家庭用于食物消费所占的比例则越小。这是因为食品缺乏弹性,收入增加几乎不增加食物的购买,收入增加后增加的几乎都是弹性大的商品。家庭用以购买食物的支出与这个家庭的总收入之比,就叫恩格尔系数。

药物毒理学重点复习知识总结

药物毒理学简答总结 第三章 一、简述肝损伤的类型及主要代表药 1.肝细胞死亡:对乙酰氨基酚、烷化剂 2.脂肪肝:丙戊酸、四环素 3.小管胆汁淤积:第一代头孢菌素、环孢素 4.胆道损害:亚甲基二本胺 5.肝纤维化:甲氨蝶呤、维生素A 6.血管损伤:达卡巴嗪 7.过敏性肝炎:氯丙嗪、氟烷 8.肝肿瘤:雄激素类、亚硝酸盐 二、肝脏是药物毒性靶器官的原因 1.血供丰富(1.5L/min) 2双重血供(门静脉2/3) 3.肝脏是重要代谢器官 4.肝血窦结构特殊 5.胆汁形成排泄 三、简述肝损伤的类型和主要代表药 第四章 一、.药物引起肾脏损伤的类型有哪些 ①性肾小管坏死 药物:氨基糖苷类、一、二代头孢、多粘菌素、过量阿司匹林、过量对乙酰氨基酚、金属离子、两性霉素B、麻醉药 ②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 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锂盐、含巯基药物、阿霉素、丝裂霉素C、金属、汞制剂、吲哚美素、保泰松、利福平、磺胺类、海洛因 ③质性肾炎 药物: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利福平、非甾体抗炎药、磺胺类、普萘洛尔、干扰素等 ④阻性肾脏衰竭(原因:结晶在肾小管沉积)药物:呋塞米、抗癌药、磺胺类 ⑤疮样综合征圈6其它:锂盐 药物:异烟肼、普鲁卡因胺、甲基多巴、苯妥英钠、氯丙嗪、利血平、奎尼丁、金制剂

二、肾是药物毒性靶器官的原因 1.血流丰富 2.肾小管浓缩 3.尿液PH变化 4.也可进行生物转化 5.免疫复合物易沉着 第五章 一、请例举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毒性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 奎尼丁,利多卡因等,是心脏传导速率减慢,早期心律失常,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 洋地黄毒苷,地高辛等影响动作电位延续时间,AV传导减慢; 儿茶酚胺类药物如多巴酚丁酚,扎莫特罗等导致心动过速,心肌细胞死亡; 支气管扩张药: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导致心动过速; 抗肿瘤药:如多柔比星等导致心肌病,心力衰竭; 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等导致心肌病。 二、药物对心血管损伤类型 1.心力衰竭 2.心律失常(冲动形成异常冲动传导异常) 3.心肌炎与心肌病 4.心包炎 5.心脏瓣膜病 6.高血压 7.低血压 8.血管炎 三、.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的机制有哪些 ①干扰离子通道和离子稳定:干扰Na离子通道、K离子通道、Ca离子通道、影响细胞内Ca 离子稳定 ②改变冠脉流量和心肌能量代谢 ③细胞凋亡与坏死,可诱导心肌凋亡药物:可卡因、罗红霉素、异丙肾上腺 第六章 一、试述药物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 1、呼吸抑制 (1)吗啡:急性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2)巴比妥类:抑制呼吸中枢 (3)筒箭毒碱:阻断呼吸及神经肌肉接头的N2受体,引起呼吸麻痹。 2、哮喘 (1)解热镇痛抗炎药:某些哮喘患者服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镇痛抗炎药后可诱发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 (2)β-受体阻断药:阻断支气管平滑肌上β2受体,导致支气管收缩,引发哮喘。 (3)拟胆碱药:毛果芸香碱、乙酰胆碱等可兴奋支气管平滑肌上的M受体,导致支气管收缩,引发哮喘。 (4)麻醉性药物:氯胺酮、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引发哮喘 (5)其他:青霉素、头孢、磺胺类、喹诺酮类、多粘菌素B、新霉素、四环素等抗菌药,疫苗、抗毒素、血清等生物制品(机制:1型变态反应)

1452609701管理经济学期末考试题B卷

试卷代码:座位号□□ 2010-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末考试 《管理经济学》试题(B卷) 姓名:班级:学号: 2009年06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1.随着收入和价格的变化,消费者均衡也发生了变化。假如在新均衡下,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均低于原均衡状态,这意味着()。 A消费者生活状况有了改善;B消费者生活状况恶化了; C消费者生活状况没有发生变化;D无法判断是否改善。 2.在做管理决策时( ) A.应尽量使用机会成本 B.必须使用机会成本

C.在能确定机会成本的地方,最好使用机会成本 D.因机会成本很难确定,不使用也可以 3.导致需求曲线发生位移的原因是( ) A.因价格变动,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 B.因供给曲线发生位移,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 C.因影响需求量的非价格因素改变,从而引起需求的变动 D.因社会经济因素发生变动引起产品价格的变动 4.短期生产函数的概念是( ) A.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 B.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不可变的 C.生产函数中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有的固定不变 D.生产函数中仅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 5.假定生产一种产品的固定成本为1 600元,产品价格为11元/件,变动成本为6元,要求利润为400元,产量至少应达到( ) A.400件 B.500件 C.600件 D.800件 6.垄断性竞争市场结构的特征是( ) A.几家企业出售同质的产品 B.几家企业出售有差别的产品 C.许多企业出售同质的产品 D.许多企业出售有差别的产品

7.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当出现以下哪种情况时,企业将停产。 () A 价格高于AVC曲线的最低点; B 价格等于AVC曲线的最低点; C 价格低于AVC曲线的最低点; D 价格曲线相切于AVC曲线的最低点。 8. 企业定价的一般策略中,不以下述哪种作为基础?() A 质量 B 竞争 C 成本 D 需求 9.下列产品中,( )的收入弹性最大。 A.大米 B.棉布 C.高级工艺品 D.食盐 10.等产量曲线()。 A.说明为生产一个给定的产出量而可能的各种投入要素的组合 B.除非得到所有要素的价格,否则不能划出该曲线 C.表明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D.表示无论投入数量怎样变化,产出量都是一定的 11.完全竞争厂商在短期内能通过何种手段来获得非正常利润( )。 A.制定一个高于竞争对手的价格

管理经济学期末考试题

P47 8. 某产品的市场需求和供给曲线如下: 需求:Q D =200-2P 供给:Q S =40-2P (1)该产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销售量是多少? 解:均衡时条件为Q D =Q S , 200-2P=40+2P , P=40,Q=120 故该产品的均衡价格是40,均衡销售量为120。 (2)如果政府限定该产品的最高价格是30元,此时会产生多大的过度需求(或过度供给)? 解:如果政府限定该产品的最高价格为30元,则: Q D =200-20×30=140 Q S =40+2×30=100 Q D –Q S =140-100=40 故产生过度需求数量为40。 P75 1. 市场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市场上汽车的价格弹性为1.2,收入弹性为3 (1)如汽车价格下降3%,市场上的汽车销售量会出现什么变化? 解:∑p=△Q/Q/3%=1.2,△Q/Q=3.6% 所以市场上汽车销售量上升3.6% (2)如居民收入提高2%,市场上的汽车销售量会出现什么变化? 解:∑2=△Q/Q/2%=3,△Q/Q=6% 所以市场上汽车销售量上升6%。 P141 9. 假定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10L 0.5+K 20.5,其中劳动力(L )的价格为50元,资本(K )的价格为80元。 (1)如果企业希望生产400单位的产品,应投入L 和K 各多少才能使成本最低?此时成本是多少 解:∵M P L =Q L = 10L 0.5K 0.5L = 10K 0.5L P L =50 M P K =Q K = 10L 0.5K 0.5K = 10L 0.5 K 0.5 P K =80 ∵成本量最低的条件MP L P L =MP K P K 即 10K 0.5L 0.5 50 = 10L 0.5 K 0.5 80 得出8K=5L

环境毒理学期末复习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环境化学物。 环境基因组:人类对环境因子易感基因非常多,总称为环境基因组。 环境毒理学:是研究环境污染物,特别是化学污染物对人体和人群,以及相关生物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化学物在体内组织器官初级分布取决于血流量,再次分布取决于化学物与组织的亲和力。(填空) 排泄是环境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由体内向体外转运的过程,其主要途径是:①经肾随尿液排泄(机理:肾小球被动过滤,肾小球重吸收和主动转运);②随胆汁进入小肠的环境化学物有两种去路:一部分随粪便排出,一部分进入肠肝循环。(填空) 毒物动力学:运用数学方法,定量地研究外来化学物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转化随时间动态变化的规律和过程。分为线性动力学模型、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生理性毒理动力学模型。共氧化作用:在机体内的花生四烯酸经氧化作用形成前列腺素,在此氧化过程中,某些外源化合物可同时被氧化,即共氧化作用。 代谢饱和:机体吸收毒物后,随毒物在体内浓度的增高,单位时间内代谢酶对毒物催化代谢所形成的产物量也增大,但当毒物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其代谢过程中所需的基质可能被耗尽,或者参与代谢的酶的催化能力不能满足其需要,这样单位时间内的代谢产量就不再随毒物浓度升高而增大,这种代谢途径被饱和的现象称为代谢饱和。 毒物:指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就能引起生物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的化学物质。 致死剂量:指以机体死亡为观察指标而确定的外源化学物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 较为简单的定义是指引起一群受试对象50%个体死亡所需的剂量。 绝对致死剂量(absolute lethal dose,LD100):指某实验总体中引起一组受试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 最小致死剂量(minimal lethal dose,MLD或MLC或LD01):指某实验总体的一组受试动物中仅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其低一档的剂量即不再引起动物死亡。 最大耐受剂量(maximal tolerance dose,MTD或LD0或LC0):指某实验总体的一组受试动物中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半效应剂量:指外源化学物引起机体某项生物学效应发生50%改变所需的剂量。 联合作用的类型及评定方法: 作用类型: 相加作用:多种环境化学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生物学作用的强度是各自单独作用的总和,这种作用称为相加作用。 协同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环境化学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生物学作用的强度远远超过各化学物单独作用强度的总和,这种作用称为协同作用。 增强作用:一种环境化学物本身对机体并无毒性,但能使与其同时进入机体的另一半环境化学物的毒性增强,这种作用称为增强作用。 拮抗作用:两种环境化学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时,其中一种化学物可干扰另一种化学物的生物学作用,或两种化学物相互干扰,使混合物的毒性作用强度低于各自单独作用的强度之和,这种作用称为拮抗作用。 独立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环境化学物作用于机体,各自的作用方式、途径、受体和部位不同,彼此互无影响,仅表现为各自的毒性作用,对此称为独立作用。 评定方法:联合作用系数法、等效应线图法。

管理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经济学考试试题及 答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管理经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管理经济学的目的是( A ) A.解决企业决策问题 B.发现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 C.谋取企业短期赢利最大化 D.揭示价格机制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用作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的成本概念是(B A.会计成本 B.机会成本 C.固定成本 D.沉没成本 3、在某一时期内彩色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是( C ) A.彩色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B.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上升 C.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下降 D.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4、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 B ) A.正数 B.负数 5、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下,边际产量会发生递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增加相同数量的产出,应该( C ) A.停止增加可变生产要素 B.减少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C.增加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D.减少固定生产要素 6、当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时,生产处于( C ) A.劳动投入的第一阶段 B.劳动投入的第二阶段 C.劳动投入的第三阶段 D.资本投入的第二阶段 7、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 D ) A.在开始时下降,然后趋于上升 B.在开始时上升,然后趋于下降 C.一直趋于上升 D.一直趋于下降 8、从原点出发与TC曲线相切的直线的斜率( A ) A.等于AC的最低值 B.大于MC C.等于AVC的最高值 D.等于AFC的最低值 9、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 C ) =AR =MR =MC =AC 10、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之间的主要区别是( C ) A.厂商的广告开支不同 B.非价格竞争的手段不同 C.厂商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 D.价格决定的机制不同 11、当成本相同时,垄断厂商和竞争厂商一致的是( A ) A.利润最大化目标 B.产出水平 C.生产效率 D.长期的经济利润 12、如果某新产品顾客弹性小,而且具有试制期长和规模经济不显着等特征,那么该新产品定价策略适合于( B ) A.渗透定价 B.撇油定价 C.心理定价 D.折扣定价 13、如果中间产品具有外部市场(完全竞争),中间产品转移价格应( C ) A.大于市场价格 B.小于市场价格 C.等于市场价格 D.大于边际成本 14、如果管理者能够预测执行决策将来可能会得出的几种结果和每种结果的概率是多少,这种决策叫做( B ) A.确定条件下的决策 B.风险条件下的决策 C.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 D.随机决策 15、在投资决策中,与决策不直接 ...相关的数据是( D ) A.净现金投资量 B.净现金效益量 C.资金成本与货币的时间价值 D.折旧

环境毒理学期末重点总结--复习

第一章绪论 1、环境毒理学定义: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特别是空气、水和土壤中己存在或即将进入的有毒化学物质及其在环境中的转化产物,对人体健康的有害影响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2、外来化学物质:是存在于人类生活环境和外界中,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的一些化学物质。 3、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环境毒理学的主要任务? ①研究对象:环境污染物 ②主要任务:Ⅰ、判明环境污染物和其他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及其作用机理。 Ⅱ、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早期监测指标。Ⅲ、定量评定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确定其剂量-反应(效应)关系,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毒理学的最终任务是保护包括人类在的各种生物的生存和持续健康的发展。 4、环境毒理学的特点 根据人体接触环境化学物的方式、条件及其后果,环境毒理学具有下列特点: (1)研究的对象比较广泛,是整个居民人群,特别重视老幼、病弱等敏感人群; (2)它不仅研究环境毒物对居民偶然的急性危害,而且更注意研究其低浓度、长时间反复作用下对居民健康可能产生的慢性危害,包括致突变、致癌、致畸等对肌体本身及其后代的潜在影响; (3)研究有毒化学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产物的毒性及通过不同途径对人体产生的综合影响。 5、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体外实验: 1)器官水平(包括器官灌流和组织培养,基本保持器官完整性,常用于毒物代的研究); 2)细胞水平(应用的细胞包括已建株的细胞系(株)和原代细胞(可用不同的器官进行制备)、可用于外来化合物毒性的致癌性的各种过筛试验,也可用来研究化合物的代和中毒机理的探讨); 3)亚细胞水平(研究中毒机理、毒物引起损伤的亚细胞定位以及化合物代); 4)分子水平(如研究毒物对生物体酶的影响)。 体外试验的优点:简快速、经济、条件易于控制。缺点:缺乏神经—体液调节因素等的控制,不能全面反映整体状况下的生物效应。 体试验: 1)急性毒性试验(指一次染毒或24h重复染毒的毒性实验研究); 2)亚性毒性试验(称为亚慢性毒性毒性试验—一般认为1~3各月为宜,但具体试验期限随实验要求而异); 人群调查: 3)慢性毒性试验(一般指6各月以上到终生染毒的毒性试验) 6、环境毒理学的实际应用? 毒理学是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毒作用性质和机理、对机体发生这些毒作用的严重程度和频率进行定量评价的科学。 应用:制定环境卫生标准、评价环境质量、采取防治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⑴环境毒理学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自考管理经济学复习重点

应考指导 一、考试相关情况说明 (一)课程基本情况 《管理经济学》是财经和管理类专业高等教育的必修课程。就其学科门类归属而言,管理经济学属于经济 学的范畴。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学习管理经济学,要求学员具有一定的经济学和数学基础。 本课程的指定教材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吴德庆主编:《管理经济学》,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1999年版。 (二)题型与分值 (三)重难点分布 从知识点分布来看,本课程试题覆盖了教材10章的全部内容。从整体来看,教材10章内容知识点分布不均匀,重点章节主要是第1章,第2章,第3章,第5章,第6章,第7章。绪论、第4章、第八章和第9章是知识点考查最少的四章,并且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四)试题难度 从试题难度来看,试题绝大部分属于大面知识。对于重点知识每年都会重复出现,只是以不同的形式,或者考查不同的内容。这一点大家要特别注意,不要以为以前考过的知识点就不会再考。虽然每年均有偏题出现,一般是属于课程涉及的较细的内容,但所占比例较低,属于正常情况。总体而言,试题较为容易。 二、学习建议及复习方法/技巧 针对本课程性质,结合历年考试情况,在此向学员提出以下四点学习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希望大家温习之前所学的微观经济学和数学(微积分)。微观经济学是本课程 的主要理论支点和基础,数学是本课程的主要研究方法。 (二)以考试大纲为依据,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知识点。从历年考试情况看,本课 程考试命题重基础、宽覆盖。因此,建议学员认真阅读教材,尤其是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部分,切忌 任意删减章节,采取猜题、押题方式。 (三)管理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利用

毒理学复习整理

1、毒性最大的天然毒素-肉毒毒素:它主要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引起肌肉松弛麻痹,特别是呼吸肌麻痹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第一章:绪论 1.环境污染物主要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化学性污染物。这些化学物不是人体内部固有的,是正常代谢以外的外来生物活性物质,称其为外来化学物质。 小结 1.掌握环境毒理学概念,理解环境毒理学、生态毒理学、环境生态毒理学的异同 ( 环境毒理学:利用毒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特别是化学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有害影响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环境污染物。 环境毒理学研究核心为环境污染物对人的影响,扩展到动植物;生态毒理学研究核心为非人类生物,扩展到人类;环境生态毒理学则是环境毒理学和生态毒理学的结合。 2.掌握环境毒理学的主要任务,熟悉研究内容 环境毒理学的主要任务(P3) 1)判明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及作用机理。 2)探讨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早期监测指标。 3)定量评定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确定其剂量-反应(效应)关系,为制订环境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 环境毒理学的主要内容(P3) 1)研究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危害及作用机理 2)环境污染物毒性评定方法: 包括动物的一般毒性试验、繁殖试验、代谢试验、蓄积试验、致突变试验、致畸试验、致癌试验等。 3)环境污染物及降解和转化产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 包括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等生物转运过程和代谢转化等生物转化过程,剂量与作用的关系,毒物化学结构和毒性以及影响毒作用的各种有关因素。 3.熟悉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 1.体外实验: 器官水平 器官灌流和组织培养。 基本保持器官完整性,常用于毒物代谢的研究。 细胞水平 可用于外来化合物的毒性和致癌性的各种过筛试验,也可用来研 究化合物的代谢和中毒机理的探讨。 亚细胞水平 (

管理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经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管理经济学的目的是( A ) A.解决企业决策问题 B.发现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 C.谋取企业短期赢利最大化D.揭示价格机制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用作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的成本概念是(B A.会计成本B.机会成本 C.固定成本 D.沉没成本 3、在某一时期内彩色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是( C ) A.彩色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B.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上升 C.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下降 D.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4、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 B ) A.正数 B.负数 C.0 D.1 5、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下,边际产量会发生递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增加相同数量的产出,应该( C ) A.停止增加可变生产要素 B.减少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C.增加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D.减少固定生产要素 6、当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时,生产处于( C ) A.劳动投入的第一阶段 B.劳动投入的第二阶段 C.劳动投入的第三阶段 D.资本投入的第二阶段 7、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 D ) A.在开始时下降,然后趋于上升 B.在开始时上升,然后趋于下降 C.一直趋于上升 D.一直趋于下降 8、从原点出发与TC曲线相切的直线的斜率( A ) A.等于AC的最低值 B.大于MC C.等于AVC的最高值 D.等于AFC的最低值 9、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 C ) A.P=AR B.P=MR C.P=MC D.P=AC

管理经济学期末

复习要点 一、题型 1、单选题(每小题1分,总计15分) 2、计算题(每小题15分,总计30分) 3、简答题(每小题10分,总计30分) 4、分析题(每小题25分,总计25分) 二、知识要点 1、企业经营的目标 2、机会成本的计算 3、由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求解均衡价格、均衡数量 4、需求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概念、计算、结果分类 5、收益、价格与弹性之间的关系 6、企业生产的长期与短期如何区别和界定 7、厂商的等成本曲线及其移动 8、厂商产量函数与成本函数之间的关系 9、企业规模报酬递增、递减和不变的本质内涵 10、沉没成本的理解 11、企业相互竞争的方法或者手段有哪些? 12、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企业的均衡有哪几种情形 13、垄断形成的原因 14、实施价格歧视(差别化定价)的依据有哪些?差别定价与统一 定价相关计算 15、新经济中网络效应如何造成垄断

复习题 一、计算题 1、某企业产品的总产量为100件,在两个被分割的市场中销售。市场A的需求曲线为: P A =100-Q A ;市场B的需求曲线为:P B =100-Q B 。为使总销售收入最大。该企业 的产品在A、B市场上应各销售多少? 解: 假定在市场A应销售QA,市场B应销售QB,则 QA+QB=100 为使总销售收入最大,根据边际分析原理,MRA=MRB,可从需求曲线求得 MRA=100-2QA MRB=100-2QB 100-20A=100-2QB (1) QA+QB=100 (2) 解联立方程(1)和(2),得 QA=50 QB=50 2、某公司出售洗衣机,价格1200元/台,月售量20000台,若竞争者将类似产品价格从1300元/台降到1100元,则该公司每月只能出售16000台。 ①计算该公司产品交叉价格弹性 ②若该公司产品需求价格弧弹性2.0,而竞争者价格保持1100元不变,该公司要使销售量恢复到月售20000台,价格应如何调整?

《毒理学基础》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毒理学概述 一、毒理学概念 1.传统定义:毒理学是研究毒物的学科。 2.现代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损害作用/ 有害效应与机制,以及中毒的预防、诊断和救治的科学。 二、现代毒理学主要包括: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 第二节毒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萌芽期 二、学科形成期 三、学科发展期 第三节毒理学方法 一、体内试验 二、体外试验 三、人体观察 四、流行病学研究 第四节毒理学应用 一、安全性评价 二、危险度评价 三、危险性管理与交流 第五节毒理学展望 一、系统毒理学 二、计算毒理学 三、表观遗传毒理学 四、毒理学替代法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毒物和毒效应 一、外源化学物和毒性 1.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指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 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 2.内源化学物:指机体内原已存在的和代谢过程中所形成的产物或中间产物。 3.毒性(toxicity):指物质引起生物体有害作用的固有能力。 4.毒效应:是化学物毒性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体健康有害作用的表现,改变条件就可 能影响毒效应。 5.中毒(poisoning):是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 状态。 6.毒物(poison):指在较低的剂量下可导致生物体损伤的物质。 二、损害作用于非损害作用 1.损害作用(adverse effect):指影响生物体行为的生物化学改变、功能紊乱或病理损 害,或降低生物体对外界环境应激的反应能力。 2.非损害作用:机体发生的生物学变化在生物体适应代偿能力范围之内,生物体对其 他外界环境的易感性也不应提高。 三、毒效应谱:(spectrum of toxic effects):随剂量增加可以表现为: 1.生物体对外源化 学物的负荷增加; 2.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 3.亚临床改变; 4.临床中毒;5.甚至死亡。 四、毒作用分类 (一)速发型或迟发型作用 1.速发型毒作用(immediate toxic effect):某些外源化学物在一次暴露后的短时间内所引 起的毒作用。 2.迟发型毒作用(delayed toxic effect):在一次或多次暴露某种外源化学物后,经一定时 间间隔才出现的毒作用。 (二)局部或全身作用 1.局部毒性作用:指某些外源化学物在生物体暴露部位直接造成的损害作用。 2.全身毒作用:指外源化学物被机体吸收并分布至靶器官或全身后所产生的损害作用,如 一氧化碳引起的全身性缺氧。 (三)可逆或不可逆作用 1.可逆作用(reversible effect):指停止暴露后可逐渐消失的毒作用。 2.不可逆作用(irreversible effect):指在停止暴露外源化学物后其毒作用继续存在,甚至 对机体造成的损害作用可进一步发展。 (四)超敏反应 (五)特异质反应 第二节剂量和剂量—反应关系 一、剂量和暴露特征 1.剂量(does):是决定外源化学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重要的因素。 2.在毒理学中,机体最常见的暴露外源化学物的途径为:经口、吸入、经皮肤和注射等。 二、效应和反应

管理经济学期末试卷一及答案

管理经济学期末试卷一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管理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有、、。 2. 影响需求数量变动的因素有、消费者收入水平、、、广告费用和消费者预期等。 3. 技术进步可分为资本使用技术型进步、和。 4. 影响投资收益的因素有现金流出、和。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收入效应 2. 需求交叉弹性 3. 机会成本 4. 尾数定价 5.风险识别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一般商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是否存在特例?简要说明。 2. 简述等产量曲线的类型。 3. 市场结构可分为哪几类? 4. 简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短期成本数据的收集和调整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 增量分析法与成本加成定价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什么情况下适用增量分析法?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彩电市场的竞争 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城市居民家庭的彩电拥有率已经达到了96.3%。单从拥有率看,我国城市电视机市场已经饱和。从电视机拥有量看,当前城市居民家庭中拥有1台彩电的家庭比重为63.7%,约有3成的居民家庭彩电拥有台数超过两

台以上。从全国范围看,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城市居民家庭彩电拥有率基本接近,主要区别在于所拥有的彩电品牌、大小和类型。 1996年由长虹开始挑起价格战,中国彩电业进入一个微利行业时期,市场对企业不断进行大浪淘沙,据信息产业部资料显示,1995年我国有91家彩电企业,产量超过100万台的有10家;到2002年底,超过100万台生产规模的企业仍然有10家,但总数量却减少到了68家。据分析,正是6年多的彩电价格竞争促使市场大踏步向强势品牌集中。长虹、TCL、康佳、创维、海信、上广电等占据了中国彩电80%以上的市场。进入2003年更是已不到50家,而被淘汰的18家彩电企业腾出来的市场份额基本上都被前五名的彩电巨头分食,这样又拉动了中国彩电业几大巨头业绩的回升。有专家认为未来我国电视机市场主要由三类企业构成。第一类是目前生产规模巨大的企业,它们的产品线完整,生产成本低、销售渠道覆盖率高,具有良好的品牌知名度,这类企业将维持在两三家。第二类企业是目前占据着电视机高端市场的国外品牌。它们的品牌形象好,产品技术领先,获取的单台利润较高。这些国外品牌的产品市场主要集中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市场。第三类企业是以边缘市场为主的企业。这些企业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主要面对价格敏感度较高的城市边缘消费群体和农村市场。这类企业一般不重视品牌宣传,但较为重视经销渠道的建设。这三类电视机生产企业总量预计将维持在15家左右,由于总体市场产销趋于平衡,所以市场竞争格局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会保持较为平稳的态势。 问题: (1)用需求弹性分析如果彩电成本上涨一成,彩电企业会怎么做? (2)如果你是某彩电企业的老总,会怎么做?

管理经济学(西安财经学院期末复习重点完美版)

第一章 绪论 管理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应用经济理论(主要是微观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于商务活动中的决策过程,从而最有效地解决企业所面临的种种管理问题。 管理经济学被定义为有关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决策科学的分析工具,使一个企业组织能够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中,在面临的各种约束之下,最有效地达到自己既定目标的科学。 管理经济学在进行决策分析时侧重于边际分析的方法。边际的含义是指函数自变量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因变量的增量,即函数的变化率,这样将数学中的微分分析引进到经济分析中来。用微分求极佳的方法来寻求最大限度满足目标时的自变量值,这使经济量的定量分析向前推进一步。 第二章 需求分析 1.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其公式为: 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 需求的变动率价格的变动率 2.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 例如:设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20-2P E P =dQ dP · p Q = 2· p Q 当P=2时,Q=20-2×2=16 E P =2·26 = 14 3.需求价格弹性的分析 (1)对于∣E P ∣>1的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商品的价格变动与厂商的销售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2)对于∣E P∣<1的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即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同方向变动。 4.需求的收入弹性 E I<0的物品或服务被称为低档品; 0≤E I≤1的物品或服务被称为必需品; E I>1的物品或服务被称为奢侈品。 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互补品:E XY的数值是“-”;替代品:E XY的数值是“+” 第三章需求的估计和预测 1、需求的估计用什么方法? 答:需求估计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和定量两种。定性的有消费者调查法、消费者会诊和市场实验方法。定量的主要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需求估计的过程通常包括四个步骤:建立理论模型;收集数据;选择函数形式;估计和解释结果。 2、用什么方法进行简单需求预测 答:(1)时间序列分析 用于预测某个特定变量值而收集的数据可分为时间序列数据和横截面数据。时间 序列数据的定义是按不同时点顺序排列的一种经济变量数值。横截面数据是指在 相同时间观察到的一种经济变量的一系列数值。 时间序列数据存在的波动通常是在四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 ○1长期趋势○2周期变动○3季节效应○4随机波动 (2)平滑技术 ○1移动平均法○2指数平均法

度管理经济学期末试题A答案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 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 (A )在选择一个行动方案时,因放弃了另一个方案而做出的牺牲。 (B )有可能发生的成本。 (C )在选择一个行动方案时,被放弃的另一个方案的成本。 (D )从销售收入中扣除正常利润之后得出的成本。 2.一家完全竞争的制造商,按每件10元的价格销售它的商品,每个工人的日工资为20元,则工人的日边际产量是( C )时,企业的利润最大。 (A )20件 (B )200件 (C )2件 (D )10件 3.商品在什么情况下应采取薄利多销政策( B )。 (A )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时 (B )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时 (C )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时 (D )任何时候都应薄利多销 4.下列的变化中,哪种变化不会导致需求曲线的位移( B )。 (A )人们的偏好和爱好 (B )产品的价格 (C )消费者的收入 (D )相关产品的价格 5.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5 ,则它的最优加成比率是( D )。 (A )50% (B )5% (C )200% (D )25% 6.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一家企业的总成本为2102TC Q Q =++,产品价格 10P =,从短期看,该企业利润最大化产量为( D ) 。 (A )10 (B )8 (C )2 (D )4 7.下列产品组中,哪一组产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负值( A )。 (A )汽车和轮胎(B )花生油和豆油(C )棉布和化纤布(D )大米和面粉 8.在下列生产函数中,哪个生产函数是规模收益递增的( A )。 (A )0.60.81.6Q L K = (B )0.28Q L K =+ (C )0.40.65Q L K = (D )Q = 二、填空题(将题目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相应题目划线空白处。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 假定某机器原来生产产品A ,利润为400元,现在改生产产品B ,所花人工、材料费为3000元,则生产产品B 的机会成本为 3400元 2. 如果商品房的需求收入弹性为1. 5 ,则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10% ,对该 商品房的销售量将 增加15% 3. 设某企业生产甲产品的变动成本为每件12元,标准产量为4000件,固定成本总数为72000元,如果企业的目标成本利润率是30%,则应对甲产品定价为 39元/件 4.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达到长期均衡时的条件是P MC AC == 5. 在生产第二阶段,总产量呈 递增 趋势,

毒理学基础期末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 现代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损害作用/有害效应与机制,以及中毒的预防、诊断和救治的科学。 二. 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1. 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2. 毒性:是指物质引起生物体有害作用的固有能力。 3. 毒效应:是指化学物毒性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体健康有害作用,改变条件就可能影响毒效应。 4. 毒物:是指在较低的剂量下可导致机体损伤的物质。 5. 损害作用(adverse effect):是指影响机体行为的生物化学改变、功能紊乱或病理损害,或者降低生物体对外界环境应激的反应能力。有害作用也称为健康效应。 6. 非损害作用:机体发生的生物学变化在机体适应代偿能力范围之内,生物体对其他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易感性也不应增高。 7. 适应:是生物体对环境条件改变的反应,此反应无不可逆的紊乱和不超过正常稳态。 8. 耐受:是早先的暴露导致对该化学物毒作用反应性降低的状态。 9. 抗性:用于一个群体对于应激原化学物反应的遗传学改变,与未暴露的群体相比有更多的个体对该化学物不易感性。 10. 暴露剂量:表示个人或人群暴露的物质的量,在实验情况下,动物暴露剂量被称为给予剂量。(暴露剂量又可分为潜在剂量和应用剂量) 潜在剂量:是指机体实际摄入、吸入或应用于皮肤的外源化学物的量。 应用剂量:是指直接与机体的吸收屏障接触可供吸收的量。 内剂量:为经吸收到机体血流的外源化学物的量。 靶器官剂量:为发生损害作用部位的外源化学物的量,可更好地反映剂量-效应之间的联系。也称为到达剂量。 生物有效剂量:在发生有害作用的细胞或部位的量,是到达剂量的一部分。 暴露特征是决定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损害作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暴露特征包括暴露途径和暴露期限及暴露频率。 11. 剂量-反应关系的意义: (1)、确认该效应是该化学物或药物毒性(或药效)反应; (2)、定量剂量-反应的信息可确定所研究群体的平均(中位数)反应和易感性范围,并预计易感人群发生反应的剂量; (3)、剂量-反应曲线的斜率给出了有效剂量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受影响对象比例的变化。 (4)、剂量-反应曲线左侧的形状特殊可能表示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极易感的亚人群。(5)、如果在类似条件下收集的信息,可能定量比较不同化学物对特定的终点反应的平均值和范围; (6)、从剂量-反应数据可得到未观察到效应水平(NOEL)或未观察到有害效应水平(NOAEL),也可得到基准剂量。 12. 效应:量反应,表示暴露一定剂量外来化学物后所造成的个体、器官或组织的生物学改变。此种变化的程度用计量单位来表示,例如毫克、单位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