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

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四年级上册

目录

编写说明

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介绍

第一单元

阅读

课文

1 举手的秘密

2 陶罐和铁罐

快乐读书屋一

三顾茅庐

晏子使楚

能说会写

关心同学

宽容他人

语文七色光一

第二单元

阅读

课文

3 谁敢试一试

4 是乐谱错了

快乐读书屋二

他投了自己一票

最棒的玉米

能说会写

赞扬

我能

语文七色光二

第三单元

阅读

课文

5 诗四首

梅花幽兰

竹石菊花

6 小草

快乐读书屋三

黄山松

万紫千红——花卉描写片段集锦

能说会写

我最喜欢的诗文

语文七色光三

第四单元

阅读

课文

7 未来的智能汽车

8 新型玻璃

快乐读书屋四

中国圆梦飞天路z-“神舟”载人飞船成功飞天智能机器人

能说会写

十年后的家乡

小小科幻冒险家

语文七色光四

第五单元

阅读

课文

9 飞夺泸定桥

10 丰碑

快乐读书屋五

草地夜行

七律·长征

能说会写

长征中的故事

读后感

语文七色光五

第六单元

阅读

课文

11 长城

12 莫高窟

快乐读书屋六

卢沟桥的狮子

古诗两首

枫桥夜泊

乌衣巷

能说会写

当一次小导游

我喜欢的地方

语文七色光六

第七单元

阅读

课文

13 黄继光

14 哈尔威船长

快乐读书屋七

断尺

一壶水

“给”永远比“拿”愉快

能说会写

危急时刻怎么办

值得赞颂的事

语文七色光七

第八单元

阅读

课文

15 紧靠森林,为什么还要种树

16 警惕大自然的报复

快乐读书屋八

地球只有一个

保护地球,我们能做些什么

能说会写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建议书

语文七色光八

选读课文

1

2

3

4

5

6

7

8

编写说明

本书是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科版)四年级上册配套的教师教学参考用书。本书是根据教科书的单元构建方式进行编写的,包括同册教科书介绍、主题单元教学指导、选读文章等部分。

一、编写目的

本书的编写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教材,以便创新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在本书中对教科书的阅读、能说会写、语文七色光等部分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剖析了其中的一些难点、重点,提供了一些拓展延伸资料和新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帮助教师解决了实际教学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与困难。

二、体例安排

首先是对同册教科书的介绍,对编写思路做了概括的说明,使教师一开始就能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其次按单元逐课编写。

每单元开头都有一个总括性的说明文字,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内容以及教学要求。

单元内分阅读、能说会写、语文七色光三大板块。阅读中又包括课文和快乐读书屋,都分别由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组成。能说会写由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组成。语文七色光中包括教学建议。这三大板块中有些后面还附有参考教案(或教学片段),是多种设计中的一种,供教师在教学中参考。

阅读教材的分析由“解题”“结构分析”“语意理解”以及“写作特点”等四个部分组成。对课文进行了多方位的解读,帮助教师更深入、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建议由“读书指导”“积累内化”“迁移练习”“实践活动”等部分组成,提示当课重点教学步骤及每一个教学步骤的训练重点。

能说会写的教材说明部分包括对本次教学内容的简单介绍。教学建议也是提示性的。

语文七色光的教学建议对每一个练习题的内容、练习方式及练习目的进行说明,使教师明确题目的编排意图。

选读课文部分给出了简单的教材说明和资料,供教师拓展学生的阅读使用。

三、使用说明

1“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在对课文内容做具体细致的分析说明的同时,为了便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还提供了不少和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如对课文结构的分析等,在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实际有选择地使用,而不必全盘教给学生。

2.“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是对课堂教学的提示、建议,不是具体的教学步骤。这里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宏观的参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设计出最适合教学的步骤,避免千篇一律。

3.“能说会写”

教材中“能说会写”是综合考虑了各地的共同特点而安排的,所以是示例性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再进行设计。“能说会写”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只要是既符合学生语言训练的要求、又符合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容,都可以适当地进入教学过程。

4.“参考教案”

编排“参考教案”的目的是便于教师具体操作,给出基础性的教学建议。这只是多种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在实际教学时,教师不必拘泥于这些教案和教学方式,提倡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当地情况,大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四年级上册介绍

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仍采用主题单元的方式构建全册教科书。每个单元由阅读、能说会写和语文七色光三个板块构成。其中“阅读”仍分为“主体课文”与“快乐读书屋”两部分,“能说会写”分为“口语交际”与“写话”。这种编写体例脉络清晰,形

式简洁,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比较完美地结合起来,充分地体现了听说读写的整合和语文的实践性与综合性。

本册教科书共8个单元,单元主题分别为:尊重他人、相信自己、花草树木、现代科技、红军长征、名胜古迹、舍己为人、环境保护。

“阅读”板块有主体课文16篇(每单元两篇),“快乐读书屋”有阅读材料16篇(每单元两篇);“能说会写”板块有口语交际8次,写话8次;每个单元后均设有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语文七色光”。

现将本册教科书的编写思路简要介绍如下。

一、选文

本册教材选文特点如下。

1

选文与单元主题密切配合。如《举手的秘密》《陶罐和铁罐》《三顾茅庐》《晏子使楚》告诉学生要学会尊重他人,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能尊重自己;《谁敢试一试》《是乐谱错了》《他投了自己一票》《最棒的玉米》告诉学生要做成一件大事,不可无自信心,而自信心是做事成功的基础。

2

强学生的自立自强意识、合作探究意识等。如《智能汽车》《新型玻璃》《中国圆梦飞天路》《智能机器人》向学生展示现代科技成果或远景,教育学生从小要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贡献力量。《紧靠森林,为什么还要种树》《警惕大自然的报复》《地球只有一个》《保护地球,我们能做些什么》引导学生从小关注“人与自然”,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增强共同探讨环境保护的意识。

3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如《长城》《莫高窟》《卢沟桥的狮子》《古诗两首》使学生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遗产,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再如《飞夺泸定桥》《丰碑》《草地夜行》《七律·长征》使学生了解我党历史上“红军与长征”这一段历史,对学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4

《谁敢试一试》《他投了自己一票》《断尺》这些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儿童的内心世界、苦恼与欢乐、成功与友谊等。

5

语文美餐,为了使选文易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本册教材较多地选取了直观、形象、感情色彩鲜明的课文。在45篇选文中,选有现代诗歌4篇,古诗6首,童话故事两篇,说明性文章7篇,散文4篇,纪实性文章22篇。这些文章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受到思想和情感的熏陶,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640篇课文中,新选入的课文就有20

余篇,这些新篇目体裁多样,形式新颖,富有童趣,时代感强,有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对这些新篇目,编者进行了反复斟酌,在文字方面进行了精加工,力求使这些文章成为文质兼美的精品。

二、语文学习活动

本册教材的语文学习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体课文后的学习活动,二是“快乐读书屋”的文前阅读提示。这两部分学习活动的设计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

主体课文后的学习活动包括以下内容:思考练习题,本课要求认、写的生字,自选词语。思考练习题总体上从三个方面设计:一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二是从课内向课外扩展和延伸,充分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三是语文知识技能的运用与落实。这三方面活动的设计因文而异,力求少而精,起到画龙点睛、举一反三的作用。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练习,意在引导学生从整体着眼,全面把握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把握文章的精髓,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和创造性的阅读。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在一些活动中要求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进课堂学习中,同时还倡导交流、讨论、谈体会等自主学习的方式。这些活动使语文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语文资源,以达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目的。

(3)语文知识技能练习部分设计的思路是:从课文实际出发,提炼出应知应会的字、词、句和有较强应用价值的、比较典型的语言现象,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计划有系统地以多样的方式呈现,以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认识语言现象与规律,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此外,在每篇主体课文后还设计了“自选词语”栏目,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积累词语,扩大词汇量并培养学生自觉积累语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2“快乐读书屋”文前阅读提示的设计。

“快乐读书屋”中的文章在内容上紧密围绕单元主题,是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形式对主体课文的补充、丰富和拓展。“快乐读书屋”是为学生开辟的独立或半独立的阅读园地,目的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此,文前提示力求言简意赅、切中文意、引而不发,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给学生提示理解、感悟、体验的思考方向。

三、口语交际

本册教材每单元设计一次口语交际训练活动。在“口语交际”的设计中充分注重了情境、互动、应用、生活化等原则。

1读并列的“能说会写”序列,体现了“文语并重”的语文教学观念。在“能说会写”中又与写话并行,避免了将口语交际混同于口头作文的倾向,从而强化了口语交际的地位。

2

避免了开口难、无话可说的弊病。如“关心同学”“赞扬”“我最喜欢的诗文”“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当一次小导游”“危急时刻怎么办”等。

4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口语交际的情感、态度、习惯等方面的要求。

5

对待别人的评价。

四、写话

本册教材围绕各单元主题共设计了8次写话活动。写话自成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是:能把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写清楚,写明白,同时能初步表达出自己对所写人与事的态度和感情。

写话活动的设计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来,把自己见到的人、事、景、物写下来。为此写话题目和要求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我眼中的”“我喜欢的地方”等。

2

写话中采用了多次自命题或半命题的形式,在写话提示中多采用启发、诱导、引而不发的方式,力图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在写话中还设计了充分发挥学生想象的文题,如“我

能”“建议书”等。

3

及到了学生对一些行为、习惯的描述和评价,特别是设计了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行为、做法的文题,如:“宽容他人”“值得赞颂的事”“×××读后感”等。

五、语文七色光

语文七色光围绕单元主题,设计了一些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这些活动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每个“语文七色光”中,有计划、有系统、有次序地进行了相应

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课内外学习的沟通、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书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综合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独立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七色光大体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练习。这部分活动不仅仅着眼于一文一课,而是选取和本单元课文相关的一些带有规律性和典型性的语言现象,进行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收到举一反三的功效。这部分练习可以让学生受到准确运用字、词、句方面的训练,加深对常见语言现象及规律的认识,有效地培养语感。二是“日积月累”。这部分汇集了多种形式的语言材料,如成语、格言警句、古代诗词等。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广泛接触和积累语文材料的同时,受到感染、熏陶、启迪和教育。三是“知识窗”。这部分内容围绕单元主题组织了一些相关的资料,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单元主题的理解,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四是语文综合学习活动,内容包括“窗外事”“开心一刻”“大家一起来”和“听力练习”等。“大家一起来”是一项综合实践活动。试图充分利用课内外语文学习资源,使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感悟能力、动手和社会活动能力、探究与综合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与团队精神。如“我们会成功”“名胜古迹图文展”“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策划一次讨论会”等。“窗外事”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学生倾听、听记的能力。制一张“花卉知识壁报”,有助于使学生在图文并茂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六、识字和写字

教材在主体课文和“快乐读书屋”文后均列出了该篇课文应识的字,以有效扩大学生的识字量。主体课文后还列出了要求会写的字,本册应识的字共计232个,会写的字193个。

第一单元

本单元以“尊重他人”为主题,选编了《举手的秘密》和《陶罐和铁罐》两篇文章为主体课文。“快乐读书屋”中选了《三顾茅庐》和《晏子使楚》。使学生通过学习,养成懂得尊重他人的好品质,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学会与人合作。在“能说会写”中安排了围绕单元主题的口语交际“关心同学”、习作“宽容他人”。“语文七色光”中安排了四项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运用语言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积累丰富的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课文

1 举手的秘密

教材说明

〔解题〕

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小学四年级时,由于缺乏自信心,上课不敢发言,以致举手站起来却说不出话来;后来老师与“我”有了个秘密约定:不知道答案举右手,知道答案举左手,最后终于树立了自信心,成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作者赞扬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友善和宽容,表达了教师爱学生,学生感激教师的思想感情。

〔结构分析〕

这篇文章采用倒叙的方式来叙述一段难忘的往事。可以把文章按照“现在与过去对比——转变的过程——转变的结果”给文章划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主要写“我”由内向、反应迟钝变得开朗自信,引出话题和回忆。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主要写“我”在老师的关怀下,由不敢举手到上课勇于发言的转变过程。

这部分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又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2、3自然段)写“我”为了赢得新来班主任的亲切的微笑,即使不知道答案也常常举手。

第二层(第4~6自然段)“我”因为回答不上问题出了洋相,向老师吐露了心中的秘密,老师和“我”订了一个秘密约定。

第三层(第7、8自然段)写“我”由敢于举右手到积极举左手,逐渐成为有自信、爱学习的学生。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我”在转变后所取得的成绩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语意理解〕

“她很年轻,笑起来的时候也很好看”表现了“我”对老师的喜欢。

“……总给以热情的鼓励”表现了老师对同学们的关爱,也是事情展开的原因。

“……脸涨得通红,却说不出半句话来”“尴尬”和“窘态”等语句写出了作者当时的难堪和紧张。

“显然注意到了……”“她友善地提醒同学们不要嘲笑我,然后示意我坐下”“友善地提醒”表现了老师的细心和对我的爱护。

“……并没有为难我”“和蔼”和“诚恳”等语句,以及订立的秘密约定,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真诚的关怀和理解。

“老师便和我交换一个眼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细节描写,眼神中传递了师生间的默契,传递了教师对学生的无言的关怀。

“我”详细地记叙了第一次举左手回答问题的经过。“终于”“高高的”“几乎要站起来了”“生怕老师没看见”这些描写表现了“我”第一次举左手回答问题时的兴奋与喜悦。

“视线落在了我的身上”“闪现出一丝惊喜”这样细致的神态表情的描写中,使读者看到了老师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学生的变化,为学生的进步而欣喜,这是一位多么细心的好老师啊!

老师的“热情的赞扬”和前文的“热情的鼓励”遥相呼应,老师就是这样给每个学生以自信和激励的;同学们也由原来的“窃窃私语”“嘲笑”变为“惊奇”,这样的对比描写看出了“我”的进步之大,也表现了教师的爱的力量之大。

结尾作者写道:“我都会在心中感激我的老师,是她的尊重、友善和宽容,改变了我的一生。”这样朴素的语言,赞美了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也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最真切的感激之情。

〔写作特点〕

1“我”对老师的关怀的真挚的感激之情。

2画出一个给予学生细心关怀的好老师。

3“我”的进步之大,表现了老师的爱对作者的影响之大。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要树立学习自信心。

2

3“我”对老师的悉心关怀和培养的感激之情。

4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我”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我”对老师的真挚的爱和感激之情。

2

〔教学准备〕

配乐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挂图。

比较区别形近字的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

(1)引起情感共鸣,导入新课。

①以回忆老师对学生关怀的情境和学生谈话交流,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②板书课题,启发质疑,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看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举手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②朗读展示,分组或指名接读课文。了解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在交流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问题。

③集体交流,了解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收获和体会。

说说读懂了什么,作者写的“举手的秘密”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自由读书,自主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3)讨论交流,品读文章。

结合课后问题说说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老师的,又是怎样写出“我”的感受的,哪些词句描写得好,说说读了课文后,你有哪些感受。

这一环节可以首先采用自主交流、小组讨论、相互补充,共同提高,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学习。

在学生自由交流学习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收获要给予恰当的点拨,使学生的表达有条理,对课文的理解更加全面。在交流中,要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1)画出你喜欢的语句,再充满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2)完成课后“自选词语”。

3

(1)出示生字及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2)通过形近字比较,进一步巩固对生字的记忆。如:吨—钝潮—嘲妙—炒恳—垦

(3)学生自主选择词语造句。找出“诚恳、和蔼”等的近义词,加深理解词语,并学会运用词语造句。

(4)练习书写。重点指导“善、蔼”的笔画,把“窃、窘、蔼、恳”等上下结构比例不同的字写美观。

4

(1)把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2)在课外读物中搜集关于描写师生情感的故事,并把你喜欢的感人描写抄下来,读给同学听听。

资料

〔开朗〕(思想)豁达;(性格)爽朗。

〔内向〕(情感、性格等)深沉,不轻易表现出来。

〔迟钝〕(感官、言行等)反应不敏捷。

〔友善〕友好、亲善。

〔窘态〕尴尬为难的神态。

〔诚恳〕真挚而恳切。

〔窃窃私语〕私下里说悄悄话。

〔宽容〕宽大容忍。

2 陶罐和铁罐

教材说明

〔解题〕

这篇寓言故事叙述了国王御厨里的陶罐和铁罐的故事,铁罐自恃坚硬,奚落、嘲笑陶罐。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却依然完美,而铁罐却氧化为一堆锈土。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任何人和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要尊重他人,与人和睦相处。

〔结构分析〕

这则寓言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道理。可以从三部分理解课文(也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故事的主人公陶罐和铁罐以及他们的关系。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描写了铁罐对陶罐的奚落和陶罐的谦虚、友善。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至结尾)主要写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化为锈土。

〔语意理解〕

这个小故事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比如,由于时间的变化,事物的命运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看待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课文第二部分要重点理解人物的语言及其性格特点。

1“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开始就先挑衅,表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我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对陶罐的谦虚反而更加无礼,到了出言不逊的程度。“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表现了铁罐的盲目自大和自以为是。“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继续用苛刻的语言声色俱厉地羞辱陶罐。“……我要把你碰成碎片!”可见铁罐是多么狂妄自大、蛮横无礼。

在铁罐的语言中,多次运用问号和感叹号,更增强了铁罐炫耀自己、责难他人的语气,更好地表现了他的傲慢、狂妄。

“傲慢”“轻蔑”“恼怒”这些词语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铁罐的情感态度,更加明确地刻画出铁罐的性格特点。

2

他的三句话,第一次的回答:“不敢,铁罐兄弟。”表现了他的谦和,以友善的称呼努力保持友好;当铁罐视友好的谦让为懦弱时,陶罐在第二次的回答中据理力争,说明了自己的态度不是懦弱,从双方的用处做比较来劝说铁罐;看到铁罐依然不可理喻,陶罐在第三次回答中表明态度,劝说铁罐要“和睦相处”。

在描写陶罐的语言中,作者用了“谦虚”和“争辩”两个词语,表现了陶罐的谦和而又不软弱的性格特点。

3

第三部分内容主要写了随年代的变迁,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结局。“王朝覆灭”“宫殿倒塌”使陶罐和铁罐经历了磨难,“遗落”在“荒凉”的“渣滓和灰尘”中。这些词语也表现了陶罐和铁罐的境遇凄惨,既交代事情发生了变化,也为后文的不同结局做铺垫。

作者在第11~15自然段中描写了经历了变迁与磨难的陶罐,先写了人们的语言。“呦,这里头有一只罐子!”和“真的,一只陶罐!”表现了人们发现宝物的惊喜。“和它当年在御厨里一样光洁,朴素,美观。”描写了陶罐的样子,和后文描写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又一次对比。“多美的陶罐!”“小心点”,从人们的赞美和小心翼翼地保护中,再一次从侧面说明了陶罐的价值。

陶罐在人们的赞美和珍惜中,仍然没有忘记他的同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在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表现了陶罐的友善和对同伴的关心,时光在流逝,只有陶罐依然保持着和外表一样闪光的心灵。

〔写作特点〕

1

物。在对话描写中,又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情态描写,感叹号和问号等标点的运用更突出了人物的语气,突显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增添了语言的表现力。

2

物不同命运的结局,说明了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要尊重他人、善于与人和睦相处。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与他人和睦相处,学会合作。

2

3

4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读懂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其中表达的寓意。

〔教学准备〕

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有助于理解课文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

(1)课文内容生动有趣,适合学生自主阅读。在揭示课题后,指导学生质疑,可以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有所感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在自读和分角色朗读中,逐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重点是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在读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在读中体会理解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性格特点。

可以要求学生在读课文时,画出写铁罐和陶罐神态的词语,抓住重点词句,结合所用的标点,体会陶罐和铁罐说话时不同神态、语气,有的句子没有标出说话时的神态,可引导学生结合前后语句的内容,从对话的语言中体会该用什么语气读。铁罐是“傲慢——轻蔑——恼怒——怒不可遏”,而陶罐自始至终都是谦虚、友善而又自尊的。

分角色朗读,就是要把不同人物的说话语气读出来,表现不同人物的特点。可以采取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也可以让学生自愿组合,自己寻找伙伴分角色朗读。

(4)指导学生从陶罐和铁罐的变化中,体会课文所说的道理。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说说在陶罐和铁罐的变化中,你知道了什么道理。可以先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对课文揭示的道理,一定会各有不同的认识,教师要尽力做到尊重个性化的文本解读,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如,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别人的长处,要多向别人学习,弥补自己的短处;要学会和人友好相处,学会尊重他人;谦虚的人会有好的结局,傲慢的人下场可悲。可以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更多的见解,比如,时间在变,事物也会发生变化,曾经的长处也许会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而变成弱点。

2

对“奚落”“傲慢”“轻蔑”“恼怒”“覆灭”“遗落”“荒凉”“相提并论”和“和睦相处”等重点词语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查阅工具书体会,在阅读理解时结合上下文进一步感悟,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词语解释。

3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认读本课生字,学写10个汉字,然后进行全班的交流。

4

(1)举行全班朗读比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搜集寓言故事,讲给同学听。

资料

〔氧化〕物质跟氧化合的过程,就是物质的原子失去电子的化学反应,如金属生锈、煤燃烧等,都是氧化。

〔奚落〕用尖刻的话语讥讽嘲笑他人。

〔懦弱〕畏怯;软弱。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差别悬殊的人或事物放在一起进行谈论或同等看待。

〔和睦〕和好相处,关系融洽。

快乐读书屋一

三顾茅庐

教材说明

〔解题〕

本课根据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结构分析〕

这篇文章按照刘备带领关羽、张飞三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的思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刘备、关羽、张飞第一次去隆中,没有见到诸葛亮失望而归。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刘备、关羽、张飞第二次去隆中,依然未见到诸葛亮,怏怏而归。

第三部分(第3~6自然段),写刘备、关羽、张飞第三次去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这一部分作者作了详细叙述,写了斥责张飞、阶下恭候、赶紧拜见和拜访的结局四个层次的内容。

〔语意理解〕

“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这句话交代了三顾茅庐的原因。

“立即备马”表现了刘备求贤若渴。

“刘备说:‘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对贤才的渴求。

“数九寒天,大雪纷飞”的天气描写,更衬托了刘备的真诚和急切心情。刘备对张飞说:“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可以看出他的态度十分坚定。

“轻叩柴门”又一次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正因为刘备对贤才的渴求,所以在两次拜见没有成功时,心情由“失望”变为“怏怏而归”,进一步表现了刘备的诚意和恳切。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赶紧下拜”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态度认真、恭恭敬敬,突出了他尊重人才、求贤若渴。

作者在文中还着力刻画了张飞的形象,对他的语言描写形象生动,“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这些语言的描写表现了他性格莽撞、急躁、耿直,从他对哥哥刘备的关心又看出他很讲义气,他的语言在文中恰到好处地烘托了刘备的形象。

〔写作特点〕

1

2

3

教学建议〔教学目标〕

1

2课文。

31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准备〕

三顾茅庐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阅读建议〕

1

可以先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可以提问:“顾”是什么意思?谁三顾谁的茅庐?为什么三顾茅庐?结果怎样?)

利用多媒体放录像,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然后用一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说得完整、连贯、有条理。

“三顾茅庐”是一个成语,在现代生活中常指什么意思呢?

(明确: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由此引出探究重点:刘备是怎样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

2“诚意”,读中感悟。

(1)自由朗读全文,用符号在文中画出表现刘备“诚意”的词句,根据自己的体会读好这些词句。

(2)围绕“诚意”,品读明意。哪些词句体现出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诚意呢?把你的学习成果与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思考后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随机指导)

①可从刘备的语言方面来探究:

如称孔明为“大贤”,反映出刘备态度谦恭,很有诚意。

教学时重点抓好朗读,让学生用自己的感悟所得读好刘备的话。

②可从刘备的行动方面来探究:

“叫人立即备马”“下马步行”“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赶紧下拜”等词句着重表现了刘备的“诚意”。

③可从环境描写方面加以探究:

“数九寒天”“冒着风雪”等词语体现出刘备决心之大、心意之诚。

④可从张飞的态度反衬方面加以探究:

张飞的鲁莽反衬出刘备的谦恭与诚意。

教师小结:理解人物形象,不仅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入手分析,还可以从环境描写、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等方面来理解。

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读读议议,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真正做到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

3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再次感受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诚意。

(2)复述课文。

教师问:如果有人要你讲“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你打算怎样讲?(引导学生讨论,教师不作评论)

今天我们学习抓住重点词复述故事,你认为应该重点抓住文中的哪几个词来讲?

讨论后,请学生用上“仰慕、急切询问、冒着风雪、下马步行、恭恭敬敬、赶紧下拜、三顾茅庐、辅佐”等词语,简要复述。

4

5

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刘备和诸葛亮有了哪些了解?从这篇课文中,你看出刘备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其人其事,课外可以阅读《三国演义》一书,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并记下你的新发现。

资料

〔刘备(161—223)〕字玄德,蜀汉昭烈皇帝。少年孤独贫困,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为军师,先后攻占荆州、益州、关中,于公元221年建立了蜀汉政权。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謝阳都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早年隐居隆中,人称“卧龙”,后辅佐刘备攻占荆州、益州,并联合孙权,对抗曹操,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仰慕〕敬仰倾慕。

〔驻地〕(军队)停留驻扎的地方或地方行政机关的所在地。

〔怏怏〕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样子。

〔谒见〕进见尊长。

〔精辟〕深刻,透彻。

〔奠定〕稳定地建立;使稳固安定。

〔辅佐〕辅助(多用于大臣协助皇帝)。

晏子使楚

教材说明

〔解题〕

课文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大臣晏子出使楚国的事。文中写了楚王三次侮辱他,晏子针锋相对地进行了反驳,表现了晏子的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同时也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可贵品质。

〔结构分析〕

全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可以把文章划分为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交代了故事的时代背景。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主要写晏子出使楚国遭遇到楚王的三次侮辱,但都被他犀利的、无可辩驳的言辞击败。这部分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又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2、3自然段)写晏子来到楚国,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弱点,让晏子从狗洞钻进去,晏子以从狗洞进“狗国”来给予还击。

第二层(第4自然段)写楚王嘲笑羞辱晏子,认为齐国无人才,不配派人出使楚国,晏子又进行巧妙反驳。

第三层(第5自然段)写了楚王假借囚犯把爱偷盗的罪名安在齐国人头上,晏子用打比方的方式予以反击,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楚王彻底改变了对晏子的态度,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语意理解〕

1

挖好的狗洞中往里钻时,晏子针锋相对地予以坚决回击。他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应从狗洞进出。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晏子义正词严而不动声色地反击了楚王的侮辱,同时,又能巧妙地将楚王交给自己的难题回敬给楚王,迫使他打开城门,使自己堂堂正正地从城门中走进去。

2“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来欺负晏子,侮辱齐国。联系楚王对晏子说话时的态度,“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明楚王根本没有把晏子放在眼里,认为晏子这样的人是不配出使楚国的。但是,楚王把对晏子的态度上升到齐国有没有人才的问题上,显然楚王企图以讽刺晏子无能而达到侮辱齐国没有人才的目的,其侮辱的程度比前面的“钻洞”更加严重。

3“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君之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这一席话反映了晏子对敌斗争的高超艺术。“很为难”表现在“撒个谎”与“说实话”的选择上,但这种为难是“装”出来的,说明晏子已经胸有成竹。这样做是要楚王主动让他把要说的话说出来,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使对方陷入被动。

4“敝国有一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的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到这儿来了。”言外之意我连下等人都算不上,所以就被派到这个连下等国都不是的楚国来了。晏子不动声色地将楚王对齐国和自己的侮辱又回敬给了楚王,使楚王哭笑不得,还不得不“陪着笑”。

5“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楚王借一个犯了盗窃罪的囚犯(其实是楚王蓄意导演的),来说明所有的齐国人没出息。晏子将计就计,采用类比的方法说了这段话。他先列举了柑橘因为水土不同而变种的事实,然后类推到人身上:“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这里晏子很含蓄地指出了所谓“齐国人没出息”是由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造成的。这样,即使那个囚犯是齐国人,楚王也无法辩解。

晏子三次遭到楚王的侮辱,三次予以坚决地反击,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表现了超人的智慧和才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三次受挫。这一切都使楚王充分认识到了晏子的才能,明白了自己是斗不过晏子的,所以只好收敛起自己的狂妄,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写作特点〕

1“刚到楚国”“参见楚王”和“赴宴席上”三个片断,集中表现了晏子高超的斗争艺术和卓越的外交才能这个中心。

2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2

3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

〔教学准备〕

关于晏子使楚这个故事的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阅读建议〕

1

(1)检查预习,理解文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再谈谈“使楚”

是什么意思?再用通俗的话讲讲课题的意思。

(2)自由读文,整体把握。让学生了解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3)分段朗读,提出不懂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2

学生自由读文,学生要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学习这篇课文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以必要的指导就可以了。因此在分析课文结构时要放手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脉络。(按事情的发展顺序) 课文主要讲晏子和楚王三次斗智的过程,可分为三部分。

3

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反击楚王的?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2)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都是怎么说的,他为什么要这么说?晏子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把问题简单、清楚地表现出来。

〖〗楚王(侮辱)〖〗晏子(反击)刚到楚国〖〗让晏子钻狗洞〖〗到狗国才钻狗洞见到楚王〖〗齐国没有人了吗〖〗上等国派上等人,下等国派下等人,不中用的派到这儿晏子赴宴〖〗齐国人爱盗窃〖〗“橘”变“枳”,水土不同通过表格能够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课文内容。另外,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利用这个表格,再结合开头和结尾的内容,正确地认识晏子值得学习的地方:如自尊心强,勇于维护国家的尊严;聪明机智,斗争方式巧妙;铁齿铜牙,口才出众等。

(3)后来,楚王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4

朗读本文有多种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情况指导学生分角色或按照发展顺序朗读课文,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

(1)边读边画出文中的重点词语。

强盛、访问、大夫、出使、乘机、侮辱、吩咐、冷笑、敝国

(2)自学生字,认读11个生字。

6

把学生分组,每组8人,表演《晏子使楚》的课本剧。使学生通过表演进一步熟悉课文,对晏子及楚王这两个人物有更深的认识。教师组织学生评议,重点从语言、感情、动作几方面进行评价。

资料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代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是齐国有名的政治家,春秋末期齐国的国相。晏婴长得很矮小,身高不足五尺,但是腹中有良策,精明强干,在诸侯中颇有贤名。战国时有人搜集他的言行及遗闻轶事编辑成《晏子春秋》一书流传于世。

本课选自林汉达编著的《春秋故事》。

〔春秋〕指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76年,在战国时期之前。

〔柑橘〕柑、橘、橙、柚等果树的统称。

〔枳〕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茎上有刺,果实小球形,味酸。

能说会写

关心同学

教材说明

教材以“关心同学”为交际话题,提示了三方面内容:

第一部分(第一段文字)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境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何选择表达的内容。

第二部分(第二段文字)先提出了学生在交谈中的要求,最后一句话对学生提出了要热情帮助同学的行为要求。

第三部分是教材的插图,用图中插入对话的形式,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学会表达做示范。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

〔教学重、难点〕

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得体地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关心与问候。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选择关心、想了解的交谈对象。

〔教学时间〕

1课时。

〔操作要点〕

1

2

3

可以指名说说自己观察到的身边的事例,说说自己关心或想了解的内容。通过发言互相启发,鼓励学生独立选择各自要表达的内容。为了让学生说生活中的真实事件,表达真情实感,所以也可以几个学生共同选择一个内容(可以在教师的安排下,围绕重点学生,分组交谈)。

4

练说的分组可以根据选择相同话题的分为一组,也可以采取同桌、前后桌相互练说的形式(交谈中,同学之间可互换角色)。

5

可以采取选小组代表发言与自愿发言相结合的形式,鼓励学生勇于表现,积极发言。

师生共同评价。评价的要求首先要依据本课的提示:使用礼貌用语,语言得体。

6

7

在充分表达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提出学会做人的要求: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关心他人,要给有困难的人以真诚、热情的帮助。

宽容他人

教材说明

1

2“你是怎么做的,是否宽容了对方,自己的感受如何”是启发学生学会选择事件的哪些内容来记叙。

3“选择一件事”和“题目自拟”。

4

默化的暗示作用。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写出自己的做法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写出宽容他人的具体的做法和真实的感受。

〔教学时间〕

3课时(包括评改1课时)。

〔操作要点〕

1

(1)可以从学生身边的常见事例中引出课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回忆经历过的事件,产生写作愿望。

(2)阅读提示,进一步思考选择习作的内容,并明确习作的要求。

2

(1)可以在教师的启发和同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指名发言,相互提示可以选择的习作内容。

(2)采取小组交流的形式,谈谈习作思路和设想,说出自己的疑难问题,请教小组的同学或者老师帮助解决。

3

4

评议的重点要求就是教材中提出的要求:是否选择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是否清楚地写出了自己宽容他人的做法;是否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5

语文七色光一

教材说明

本次语文七色光安排了四项语文实践活动。

第一项是“练”,包括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的练习和利用工具书解释词语的意思、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第二项的“日积月累”主要是积累有关尊重他人内容的名人名言,和本单元所选课文的主题相一致。

第三项“知识窗”为学生提供了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资料简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对我国古典名著和灿烂的历史文化有所了解,增加他们的文化积淀。

第四项“窗外事”是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养成关注社会、关注时事的良好习惯,并

能独立思考,发表见解。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相处。

3

4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会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积累尊重他人的一些名言名句。

〔教学准备〕

字典,有关《三国演义》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

(1)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重点要注意指导“氧”的大写字母,“羞”“矩”的部首和“垂”的笔画数。可以适当给学生再补充一些类似的练习,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先让学生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尝试分类,然后全班交流。

表示赞扬、夸奖的具有褒义色彩的词语是自爱、自重、自强、自信、自尊。表示厌恶、贬低的具有贬义色彩的词语有自大、自负、自夸、自满、自高自大和自以为是。

2

可以先让学生朗读句子,再谈谈自己对名言的理解,然后让学生把名言背诵下来。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相关名言,摘抄下来。

3

这道题可根据不同的地区情况做适当的处理,对于文化氛围比较浓厚的发达地区,可以让学生读读《三国演义》的连环画册,交流一下对《三国演义》有关知识及对人物的了解。

对于文化设施比较落后的地区,可以让学生读读资料,教师可以做些必要的梗概的内容介绍,使学生对这部名著有个初步的了解。

4

建议学习这项内容用1课时。课前要布置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社会与生活中做好调查了解,可以事先让学生把自己了解到的内容简单地记录下来,使课堂上的发言真正做到言之有物,并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组织形式上,可以先在小组内或找自己的学习伙伴交流。也可以先汇报调查了解的内容、社会上对某件事的议论评说、自己的看法,然后按照相同的内容分组讨论。在小组讨论后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指导学生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尽力做到有根据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二单元

本单元以“自信”为主题,选编了两篇主体课文《谁敢试一试》和《是乐谱错了》;“快乐读书屋”中选了《他投了自己一票》和《最棒的玉米》。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培养他们从小树立自信心和勇于战胜困难的勇气。在“能说会写”和“语文七色光”中安排了围绕以“自信”为主题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四项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运用语言过程中,掌握语言规律,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坚定的信心。

课文

3 谁敢试一试

教材说明

〔解题〕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新来的班主任耿老师通过让学生拧开水杯盖的一件事,教育学生要从小树立自信心,面对挑战要有勇气。

〔结构分析〕

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可以分为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新来的班主任的外貌特点。

第二部分(第2~13自然段)写在耿老师的启发下,学生由不敢拧水杯盖到拧开杯盖的经过。这部分又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2~7自然段)写学生们不敢尝试拧开水杯盖的表现。

第二层(第8~13自然段)写小个子女生出乎意料拧开了杯子盖,耿老师说明了原因。

第三部分(第14~15自然段)耿老师对学生们语重心长的教诲。

〔语意理解〕

“高个子”“‘国’字脸”“浓眉大眼”“有篮球运动员的气质”,文章开篇用简练的寥寥数语描写了耿老师的外貌特点。

女生“纷纷扭头看”、前排的男生“把目光投向”最后一排的大块头、几个大力士则“相互吐吐舌头”,这一段表情描写得形象生动,表现了同学们的为难和不敢尝试的心态。

“教室里静静的”和“教室里还是静静的”,用“静”来烘托当时同学们的复杂心情。

“同学们心里都在犯嘀咕:这新班主任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啊?”是对同学们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同学们的猜测也表现了同学们不敢大胆尝试,不敢向老师挑战、向困难挑战的心理。

“咬咬嘴唇”“猛吸一口气”“贴在怀中”和“使劲拧”这一系列动作描写的非常细致,表现了小个子女生要坚决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谁也没有想到,她的右手才那么轻轻一转,杯盖儿竟一下子松了开来。”句中用了“才”“竟”两个字表现了原来拧杯盖是很不费力气的,和同学们的想象全然不同,结果出乎预料。

全班同学也由“嗤嗤地笑”变为“惊愕”,前后形成了对比。

“老师不能干的,不等于你们不能干”是教育学生在老师面前要有自信心,要敢于超越老师。

“书山有崎路,科学有高峰”说明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更需要自信心和勇气,克服困难和险阻。

“勇气和自信心是你成功的朋友。”文章结尾耿老师的这句耐人寻味的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鼓励学生要勇于迎接学习道路上的挑战,从小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自信心。

〔写作特点〕

1

这个故事从内容上看,情节其实很简单。作者利用对全班同学神态表情的细致、形象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进入了紧张的氛围中,事件的发展也充满了悬念。

2。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生字及词语归纳 第1课《观潮》 潮cháo 寒潮防潮潮湿心潮澎湃 称chēng称颂名称美称称王称霸 chèn 匀称称心称职称心如意 盐yán 盐水盐田食盐柴米油盐 笼lóng 笼子鸟笼灯笼笼中之鸟 lǒng笼罩笼统笼络笼络人心 罩zhào 口罩眼罩灯罩云遮雾罩 蒙méng 蒙蔽启蒙蒙受蒙混过关mēng发蒙蒙骗蒙蒙亮 měng蒙古 薄bó单薄刻薄轻薄厚此薄彼 báo 薄片薄纸 bò薄荷 雾wù雾气水雾烟雾雾里看花 昂àng 昂首昂贵高昂斗志昂扬 沸fèi 沸腾沸点沸水人声鼎沸 贯guàn 贯通籍贯一贯全神贯注 旧jiù依旧旧书怀旧旧地重游 恢huī恢复恢弘恢廓天网恢恢 1、词语:笼罩屹立笼罩薄雾 2、成语:天下奇观若隐若现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 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齐头并进横贯江面 3、近义词:屹立-矗立犹如-好像顿时-立刻颤动-抖动依旧-依然 霎时-刹那若隐若现-隐隐约约 4、反义词:宽阔-狭窄平静-沸腾出现-消失人山人海-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鸦雀无声风平浪静-惊涛骇浪若隐若现-清清楚楚 课文结构: 天下奇观:潮来前——风平浪静、薄雾笼罩 潮来时——远处—闷雷滚动(听)一条白线(看:形、色) 近些—拉长变粗(看)横贯江面(看:形) 近前—山崩地裂(听、感)白浪翻滚(看:形、色)潮去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第2课《雅鲁藏布大峡谷》 1、词语:咫尺堪称皑皑攀援穿梭 2、成语:不容置疑郁郁苍苍神秘莫测千姿百态神来之笔人迹罕至 3、近义词:呈现-展现壮丽-绚丽强烈-剧烈奇特=奇异垂直-笔直 巨大-庞大不容置疑-深信不疑人迹罕至-人烟稀少 4、反义词:强烈-柔和呈现-消失垂直-弯曲美誉-臭名寒冷-炎热 巨大-渺小奇异-普通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 第三单元单元说明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本单元选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中外现代诗歌作品,有冰心的三首短诗、艾青的《绿》、苏联诗人叶赛宁的《白桦》和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虽然现代诗在教材中并非第一次出现,但以往都是以单篇课文的形式,此次以单元整组编排的形式呈现,旨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本单元教材从整体上进行了设计:四篇课文以学生熟悉的“母亲”和“自然”为中心意象,展现了现代诗饱含情感、想象丰富、语言表达独特等特点;“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对现代诗的这些基本特点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帮助学生将零散模糊的认知清晰化,使其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朗读是感受诗歌特点、体会诗歌情感的主要方式,本单元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和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均设置了朗读诗歌的要求,“综合性学习”中还以小贴士的方式提示了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以帮助学生通过朗读更好地体会诗歌情感。 本单元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是“轻叩诗歌大门”,要求“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这是对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单元语文要素“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的巩固和提升。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依托课文学习展开,与阅读教学相辅相成,分步推进:《短诗三首》课后的“活动提示”是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启动阶段,要求学生从多种途径收集喜欢的诗歌,做一个摘抄本;《白桦》课后的“活动提示”是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推进阶段,要求学生试着写诗,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综合性学习”是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展示阶段,要求学生进一步根据需要整理资料,并通过合作编诗集、办诗歌朗诵会等方式展示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成果。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一是要把握现代诗歌教学的度。教材的要求仅仅是“初步了解”,所以不要对诗歌中的意象过度解读,不要过多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关于诗歌的知识不要过度拓展,独特的语言表达不要过多分析理解,不应出现过于学术化、成人化的讲解评析,教学要贴近儿童的鉴赏水平。 二是要把握现代诗歌教学的特点。现代诗不同于散文,其语言及语言形式没有严密的逻辑性,所以现代诗歌教学要区别于散文教学,一定不要逐句讲解和分析。教学时,教师一方而要重视朗读,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味和语言表达的独特,体会诗展现了现代诗包含情感、想象丰富、语言表达独特等特点。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短诗三首》《绿》《白桦》和《在天晴了的时候》4首诗歌组成。本单元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不同的意境,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了解诗歌的特点,学会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这样一些问题。 一是要把握现代诗歌教学的度。教材的要求仅仅是“初步了解”,所以不要对诗歌中的意象

《心理健康》六年级 第十六课 你准备好了吗 教师用书

六年级第十六课你准备好了吗 【主题说明】 即将小学毕业的学生,教师需要引导他们为中学阶段的新生活作好准备。六年级的学生通常开始进入青春期,心理不成熟,教师应深入了解,及时引导,使学生能正视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培养学生面对变化,积极主动去适应的正确心态。合理地为自己设计未来的蓝图,从各方面做好迎接中学生活的准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中小学生活的差异。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面对变化,积极主动去适应的正确心态。 3、行为目标:制定计划,做好迎接中学生活的准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中小学生活的差异之处,积极面对。 难点:制定计划,做好迎接初中生活的准备。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些图片。 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初中学习生活的资料。 【教学设计】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有兴趣?

2、是否按照计划去做迎接初中生活的准备? 【练习题】 1、制定个人计划,做好迎接中学生活的准备。 2、每位同学为自己设计“我的中学生活形象” 【教学参考素材】 一、面对新的生活环境:用积极的情绪改变对新环境看法。 很久以前,一个村里有两个年轻人(甲和乙),都想通过茫茫的戈壁到沙漠另一边的绿洲,去开拓新的生活。有一年的夏天,甲和乙先后出发了。甲走到古堡的时候,带的水已经喝完了。他轻而易举的找到了一个水杯,水杯里有半杯水,他就开始抱怨、谩骂古堡人的吝啬。当他正要准备喝时,一阵狂风飞起,沙粒落在水杯中,他正在抱怨水杯里有了沙粒怎么喝时,又一阵狂风,把他手中的杯子刮走了,水洒落在沙粒中,最后甲死在沙漠中。乙走到古堡的时候,带的水也喝完了。他也找到了一个水杯,水杯里有半杯水,他立即端起水杯一饮而尽。然后,他跪在地上感谢上天,感谢古堡人的救命之恩。少顷狂风大作,他躲在古堡的残垣断壁下。风停了,他走出了沙漠,看到了绿洲,从此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 面对变化,只要我们能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只要我们总是有所准备,开始改变自己,有正确的心态,有生活的目标和意志,做好知识和能力的准备。那么,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会阳光明媚。 二、有趣的心理实验 研究者将一只小猫先放进一间背景全是竖线条的生活空间里,让它自由自在的生活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将它放入一间背景全是横线条的生活空间里,结果这只小猫却东倒西歪,站不稳了。那么,小猫身上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阐释:原因是小猫对新的环境产生不适应心理,开始感觉紊乱、行为错乱。人和动物一样,当我们到达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时,就会感觉到不适应,并伴有压力和心慌、焦虑等,将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和学习。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适应是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在新的环境中出现不平衡、不适应是难免的,像这样的困扰是自然的。如果这样的不适应感强度过大,这就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了,它可能会导致自卑、焦虑、压抑等心理问题的产生,给学习和生活造成不良的被动局面。 因此,我们应当掌握一些适应新环境的技巧,减少这个适应期的长度,顺利度过新环境的适应期。 1、要尽快熟悉校园及周边环境。 2、主动适应新老师的教学方法。

《心理健康》五年级 第十六课 肩上的责任 教师用书

五年级第十六课肩上的责任 【主题说明】 责任心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做人、成人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雷 .可斯塔等人提出的“大五”人格模型中第二方面就是责任心,它包括胜任工作、公正、有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对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现在的小学生,处处以“我”为中心,责任意识极度淡泊,习惯于把责任推给父母,推给他人,对自己做过的或做错的事缺乏自我反省,不能主动承担责任。 通过本节课程活动力求使学生意识到承担责任的重要性以及学会增强责任心的方法,对学生良好的素质提升起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自己扮演的多重角色,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 2、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或体验勇于承担责任的重要性,使他们的责任心理更趋健全和完善,更有利于他们健康的成长。 3、行为目标:使学生敢于承担责任,能对自己所做之事负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或体验勇于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难点:使学生敢于承担责任,对自己所做之事负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PPT。 2、学生准备:思考自己在社会、在家庭、在学校扮演的角色。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节目标过程建议 观察岛(热身暖心)引出本课的主要 内容,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1、看教材上的图片:几名学生在打 扫教室,有的拿着扫帚扫地、有的在 搬凳子、有的在擦黑板。提问:如果 本环节用时约5 分钟。

你是值日生,应该做哪些事情? 2、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3、教师总结:你们每个人都做过值日生,履行好值日生的职责,做好应该做的事,就是我们作为值日生的责任。导入本课课题。 活动营(体验分享)引导学生在游戏 中去体验和感悟 将军和士兵的责 任,深刻感受到 责任的重要性。 活动一:将军与士兵 1、教师讲解“将军与士兵”的游戏 活动规则。分两组进行游戏。 2、游戏结束后,提问:你的军队有 几个人出错?看到将军受罚,你有何 感受? 3、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与同学们分 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及时反馈。 活动二:他们怎么说 4、教师分别采访不同的角色扮演者 (将军、出错的士兵、没出错的士兵)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5、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将 军、出错的士兵、没有出错的士兵, 你会如何回答?每个人将答案写在 卡片上。 心理引导:在游戏中去体验和感悟, 无论我们担任什么角色,都必须要承 担自己的责任! 1、游戏人数教师 可酌情调整。 2、采访时也可有 学生充当小记者, 教师适时补充点 评。 3、本环节用时约 20分钟。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下册教师用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四年级上册说明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电子书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电子书 1 观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一个是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一个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雅鲁藏布江河床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河。它的下游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的最高峰,形成一个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在青藏高原上切割出一条长504千米的巨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他们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 雅鲁藏布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大峡谷的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态。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 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在同一坡面上,从高到低形成了九个垂直自然带。不同高度的自然带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在这里,可以见到从寒冷的北极到炎热的赤道分布的动植物。许多珍贵的林木和花卉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各种野生动物攀援穿梭其间,真不愧“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誉。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可以预料,在本世纪,雅鲁藏布大峡谷必将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师用书(修订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科学教师教学用书 四年级上册 主编:郁波 本册执笔:任洪唐莲君王庆志贾欣 责任编辑:王薇殷梦昆 目录 使用说明 教科书整体结构表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主要材料清单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溶解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第2课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第3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第4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第5课溶解的快与慢 第6课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第7课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四、评价建议 五、教学案例 六、参考资料 声音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听听声音 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第3课声音的变化 第4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第5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第6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第7课保护我们的听力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天气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我们关心天气 第2课天气日历 第3课温度与气温 第4课风向和风速 第5课降水量的测量 第6课云的观测 第7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我们的身体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第1课身体的结构 第2课骨骼、关节和肌肉 第3课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第4课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第5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第6课口腔里的变化 第7课呵护我们的身体 四、教学案例 五、参考资料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师用书

一、位置 (一)教学目标 1. 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从实际情境出发,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习过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来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经验。教材在编排上不但充分利用并及时提升了学生的这些已有经验。例如,例1通过呈现确定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个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同时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抽象成在平面图上确定位置,并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2. 呈现丰富的生活情境并注意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材为学生呈现了丰富的生活情境。例如,联系国际象棋的棋盘,让学生确定棋子的位置;通过呈现地图册中的某一页,让学生了解在地图册中如何确定一个地点所在的位置。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教材还在“生活中的数学”中介绍了在围棋盘上用19条横线和19条纵线确定棋子位置及地球上用经线和纬线确定地点位置的方法,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还注意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例如,练习一中的第6题,联系图形的平移,让学生用数对确定图形平移后顶点所在的位置;第7题,联系方位的知识,让学生根据图上的数据描述建筑物的实际方位及行走路线或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方位在图中标出建筑物所在位置。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体会这些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完整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五上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一.教学内容: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2.积的近似值3.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4.整数乘法运算定推广到小数二、教学目标:1.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三、编排特点:1.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计量单位了。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和角之间、米和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应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入手。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根据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教材先教学小数乘法,再教学分数乘法。与原通用教材相比,淡化了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小数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3.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①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②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在例3、例4中,均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③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例4的教学中,应用合作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有序地概括出计算小数乘法的一条清晰的思路: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小数乘整数:例1 编排意图:(1)创设“买风筝”的购物情境,引出“小数乘整数”(2)结合具体量(人民币单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小数乘整数的问题,为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提供感性支撑。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提出买风筝计算钱数的问题(2)先解决书上女孩想要解决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3)在此基础上,解决其他买风筝的问题。例 2 编排意图:(1)脱离具体量,直接引出小数乘整数(2)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说明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的理由(3)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如果积的小数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教学建议:(1)注意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例1中的计算经验,特别是将“元”转化为“角”的经验来学习例2。先提出0.72元×5,你会计算吗?再去掉元,提出0.72×5该怎么计算。(2)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的整数乘法经验自主计算“0.72×5”,列出竖式,并尝试对过程做出合理的解释。(3)应引导学生小结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要点。 ①按整数乘法的规则进行;②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也应有几位小数;③算出积以后,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小数乘小数:例3 编写意图:(1)以给校园宣传栏换玻璃,需要计算长方形玻璃面积引入小数乘小数。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出小数乘小数学生易于理解。(2)有例2的计算经验,这里学生容易想到把第二个因数也转化为整数,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故教材直接写出转化和计算的过程。(3)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教学建议:(1)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乘法算式。(2)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1.2×0.8。(3)组织学生共同研讨1.2×0.8的竖式算法及算理。让学生将有代表性的方法展示出来,并简述其道理。可能有学生将“米”化为“分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也可能学生按书上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应引导学生沟通两种方法的联系,以帮助学生理解“1.2×0.8”的算理。(4)最后组织学生探索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例4 编写意图:(1)结合例4上面的“做一做”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2)分两个层次:①结合“做一做”第1小题,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步骤。②结合“做一做”第3小题,说明小数乘法的一些难点问题。如,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应在前面用0补足。教学建议:(1)可按教材的层次结合具体的算式进行总结。(2)积的末尾是0的情况,也应作为小数乘法的一些难点问题处理。例5 编写意图:(1)通过“非洲野狗追赶鸵鸟”的有趣情境,引出“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使学生领会有时“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2)由验算计算是否正确,提出验算要求,培养验算习惯。教学建议:(1)结合本例让学生领悟有时“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可请学生说一说“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中“1.3倍”的含义。(2)验算的引入,既可直接由检验书上女孩的计算引出,也可由检查自己的计算引出。(3)如何验算不作统一要求。练习一:第10题,让学生经过计算,发现积和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积的近似值:例6编写意图:(1)通过“狗帮助人们抓坏蛋”的情境,让学生求狗的嗅觉细胞,引出求积的近似值。(2)通过计算使学生认识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当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时,有时不必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就可以了。(3)教材以算出狗的嗅觉细胞为2.205亿个为例,说明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同时说明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保留的小数位数。教学建议:(1)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2)求出“0.049×45=2.205”后,着重说明当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时,有时不必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就可以了。然后让学生按照需要独立地求出2.205的近似数。连乘、乘加、乘减:例7 编排意图:(1)有关小数连乘、乘加的数量关系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多,但有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教材选取用正方形地砖铺地板,引出连乘、乘加,便于学生理解和列式。(2)通过解决“100块砖够吗?”引出连乘。通过解决“110块砖够吗?”的不同方法引出乘加。教学建议:(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解答过程,尝试解释解答的结果。(2)由于运算顺序是一种规定,不必讲太多的理由,所以当整数四则运算扩充到小数后,可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与整数计算的相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运算定律的推广及例8 编写意图:(1)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2)分两个层次编排①给出三组算式,让学生观察、计算,找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②用归纳的方法类推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3)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建议:1)在复习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2)加强对乘法分配律应用的教学。五、教学建议: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学习的重要目标。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五上第二单元小数除法一、教材内容:1.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商的近似值3.循环小数4.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5.用小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3.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4.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三、编写特点1.引导学生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究,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2.结合现实情景进行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注意从现实情景中引出计算教学的内容,练习中也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如购物、乘车、计算用水量等,让学生体会计算的现实意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适时引入计算器。小数除法计算的步骤比较多,适宜使用计算器计算。教材把握时机,不仅在新授内容和练习中让学生适时使用计算器,而且还安排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计算器的作用的优势,同时培养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和工具的意识。小数除以整数:教材编排的变化:(1)不再单独教学“小数除法的意义”,而是结合3个例题的具体数量关系,让学生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2)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计算与解决问题的密切联系。例1~例3,都是晨练中的具体计算问题。(3)体现算法多样化,体现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例1);留给学生自己尝试、探索的空间(例2、例3)(4)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而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总结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例4)例1;(1)创设学生晨练的情景,解决实际问题,列出算式:22.4÷4,让学生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余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2)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①将千米数转化为米数,把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来做;②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3)着重说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要解决小数点的位置问题——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例2:(1)整数部分不够商1,能除尽(2)提出“为什么要商0呢”启发学生理解“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商0,点上小数点再除”的算法例3及“做一做”:(1)整数部分不够商1,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2)提出“接下来怎么除?”启发学生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不能除尽,要添0再除”的算法。(3)王鹏“每天跑5分钟”是一个“多余”的条件,既可培养学生选择有用信息的能力,也可利用之提出新的数学问题。(4)“做一做”涉及了小数除以整数的各种情况。到此,学生探讨了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可以比较完整地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了。例4及“做一做”:(1)结合前三个例题的计算,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步骤以及要注意的问题。(2)在“做一做”中用改错的方式,提醒学生注意计算过程中常出错的问题。(3)没有特别说明验算的方法,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自己思考如何验算。一个数除以小数:教材的编排:1.例题的设计与原通用教材相同。2.没有安排对商不变性质的复习(前面练习中安排了)。3.没有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不再进行总结概括例5:(1)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由编“中国结”的情境引入。(2)用“想一想,除数是小数怎么计算”突出讨论的重点,用学生的话点明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除数转化成整数”。(3)用虚线框的图示呈现了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0倍,使除数变成整数的过程。之后出示简便的写法。(4)教学前可先复习商不变性质。例6及“做一做”:(1)教学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小数位数少的情况。(2)用学生提问“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怎么办?”引起思考。并通过虚线框里的图示说明在把除数变成整数小数点要向右移动两位,而被除数12.6只有一位小数,要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3)“做一做”第2题,呈现了小数除法中学生容易出现的两种错误,通过纠正错误,明确计算小数除法要注意的问题。(4)到这里小数除法的教学基本完成,可以引导学生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小结。小结时,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再加以提炼。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小数除法总结出三个步骤:一看: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商的近似数:教材编排变化:1、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商的近似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2、呈现用计算器计算,符合生活实际,减轻学生计算负担。例7:(1)通过买羽毛球的情景,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除法除不尽的情况,可根据需要取商的近似数。(2)呈现用计算器算比较复杂的小数除法,把重点放在如何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上。循环小数:教材编排的变化: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要学习的内容。2.体现学生观察、思考、探索商的规律的过程。3.体现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例8:教学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例9:通过计算两道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出现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由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结合小数除法的学习,教材安排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让学生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同时体会计算器的工具性作用。例10:(1)包括“用计算器计算——观察发现规律——用规律写商”三部分。其中商的规律:都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被除数的9倍,如1÷11=0.0909…的循环节是09,2÷11=0.1818…的循环节是18,3÷11=0.2727…的循环节是27,4÷11=0.3636…的循环节是36,根据这一规律就可以直接填出下面一组题的商。(2)教学建议:①让学生经历的发现规律的思维过程,即观察、对比、分析的过程,要给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②可以采用先独立发现,再小组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③用发现的规律写出商后,要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让学生说出自己应用规律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解决问题:这里安排了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例11)和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问题(例12)。例11及“做一做”:(1)需要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特点是:总量与两个变量有关系,并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2)题中“7天”这个条件通过“上周”这个词隐藏了起来(3)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4)两个学生的思路、解题过程都没有完全呈现,让学生自己参与完成(5)“做一做”的题目,在解决问题中不但要用到小数除法,还要用到小数乘法,知识的综合性更强(6)教学建议:①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以采用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提示,比如问学生“能一步算出每头奶牛每天的产奶量吗”,“如果不能,那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也可通过线段图形象地表示数量关系②要鼓励学生多向思维,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但不能要求每个同学都掌握多种解题方法。例12及“做一做”:(1)安排了两道小题,分别教学: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根据实际用“进一法”(第1小题)和“去尾法”(第2小题)取商的近似值。(2)两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由于要求的瓶子数和礼品盒数都必须是整数,因此都要取计算结果的近似值。在取近似值时,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舍”还是“入”。(3)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4)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进一法”“去尾法”这些概念,只要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况掌握这些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就行了。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进一法”或“去尾法”,感受这些方法的现实意义。五、教学建议:1.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本单元内容与旧知识联系十分紧密。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以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等知识为基础来说明的。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因此,要注意复习和运用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好基础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小数除法的重点是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而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要涉及数的含义。如,22.4÷4=5.6,用4除22,商5以后,余数是2,化为20个十分之一,与十分位上的4合起来是24个十分之一。4除24个十分之一,商是6个十分之一,所以商“6”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故此,在说明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时要联系数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五上第四单元简易方程一、教学内容:1.用字母表示数2.简易方程(解方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本单元的作用:1.从具体到抽象、个别到一般的一次飞跃。具体的物(3个苹果)----数(3)----字母(用字母a表示3)、用一个符号表示一个数(常量)----用一个符号表示可变的、抽象的数(变量)2.有助于对所学的算术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3.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初步渗透代数的思想。与原通用教材对比有以下不同点:(1)解方程的方法。原通用教材:利用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实验教材:利用等式的性质,思路更统一,基本方程的解法可归结为“两边同时加上、减去、乘上、除以同一个数(除法时此数不能为0)”。(2)方程的类型。由于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实验教材删去了a-x=b 、a÷x=b的方程基本类型,增加了a(x±b)=c 的类型。(3)解方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整合。原通用教材:先独立学习解方程,再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重难点分散。实验教材:为了突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方程是根据现实素材而列出来的,因此解方程的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尤其是在“稍复杂的方程”部分,两者完全融合。1.用字母表示数:例1(用字母表示某个具体的数):通过复习以前所学知识,巩固用符号、字母表示某个具体的、特定的数,渗透求未知数的思想,从符号表示逐渐过渡到字母表示,并引出例2。例2(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简明性、优越性,一是可以表示一般规律,二是叙述方便。在这,字母不止表示一个特定的数,而是表示一般的数2两字母相乘的表示法3教材上只给出乘法交换律的表示法,要求学生自己写出其他定律。“你知道吗?”:介绍单位名称的字母表示法,今后教材中的单位名称一般用字母表示。例3(用字母表示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1)两个过程:用公式表示面积、周长公式是一个一般化的过程(具体到抽象),而根据公式计算某一具体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则是一个特殊化的过程(代入求值)。代入求值在这儿要多加训练,后面解方程的验算就是一个代入求值的过程。(2)平方的表示,数与字母相乘的表示。例4(代数式):(1)用一个代数式可以表示两个含义:数量、数量关系。如a+30可以表示爸爸的年龄,也可以表示爸爸与小红年龄之间的关系。(2)通过归纳法,从具体到一般,得出代数式的表示法,渗透函数思想,第1小题是加减法数量关系,第2小题是乘除法关系。(3)渗透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定义域)。(4)代入求值。2.解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1)通过用天平称量物体的活动引出方程概念,与后面利用天平原理解方程相一致。(2)前面已经有了列代数式的基础,因此天平左边的代数式学生比较容易列出来。(3)通过两边物体轻重的直观比较引出不等式及方程。(4)根据方程的概念自己写一些方程,范围可以很广,可以包括多元方程,只要符合方程的定义即可。天平原理(等式性质):(1)利用直观的形式使学生理解天平平衡的两条原理(在方程中相当于作同解变换):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1: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2:两边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2)其中第二、四个图蕴含了解方程的思路(即天平的左边只留下一种物体,在解方程时,最终目标是使方程左边只剩下未知数)。解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1)利用前面天平平衡的素材直接给出现成的方程,因此不涉及到如何列方程。(2)利用已有知识,通过四种不同的方法求出未知数的值,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后面要学到的一般的解方程的方法。再给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解基本的方程:例1(x+a=b):(1)情境相对简单,利用直观即很容易列出方程,因此重点不是列方程而是解方程。(2)天平原理的直观演示与抽象的方程解法相对应(3)重点突出“为什么要减3”这一问题,目的是使方程一边只剩下未知数(4)验算。就是前面所学的代入求值的过程。例2(ax=b):(1)具体过程同例1。“除以几”要求学生根据直观图自行探索。(2)x-a=b、x÷a=b这两种类型的解法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迁移类推,不出专门例题,在“做一做”中出现(2)解方程的一般性方法、步骤也要求学生自行总结。例3(列方程解形如x±a=b的问题):(1)结合现实情境。(2)先给出算术解法,但在用算术方法解答时实际已经把“今天水位超过警戒水位0.64米”转化成了“警戒水位比今天水位低0.64米”,就是所谓的逆思考。(3)由于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未知数是参与运算的,所以第一步要把未知数设成一个“假设已知数”。(4)第二步,根据题目中信息的叙述方式,通过顺向思考列出数量关系。由于是刚接触方程,列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对于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是很重要的。(5)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此时数量关系中的每一部分都是作为“已知数”参与运算的),解方程和验算的过程在这儿不是重点,可让学生独立完成例4(列方程解形如ax=b或x÷a=b的问题):(1)基本过程同例3,可更多地让学生自主探究,列方程的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统一。(2)渗透环保教育。稍复杂的方程:例1(列方程解形如ax±b=c的问题):(1)把解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有机结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解较复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_整理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文件编号________ 人 教 版 小 学 语 文 四 年 级 上 册 20 年月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9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引出“道” 1.故事导入。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那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我背着书包正往家里走,突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的麦地里,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于是,我疾步走上前去,抱起那只喜鹊。我发现,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我连忙把那只喜鹊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我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我每天给它食吃,给它水喝,精心喂养。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它却死了) 2.引出“道”。 是呀,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板书课题。

3.读题,解释“道”。 学生读课题,说说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 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的习惯) 2.认读生词: 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蠢事返回海鸥补救 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对于“若无其事”等词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等方式理解) 3.名分段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初读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