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产电视剧“男色”消费现象浅析

国产电视剧“男色”消费现象浅析

国产电视剧“男色”消费现象浅析
国产电视剧“男色”消费现象浅析

|RADIO &TV JOURNAL

2019.09

视听研究

威的森林》《红楼梦》等文学名著,

《重庆森林》《肖申克的救赎》等经典影视作品,甚至在剧情和台词上也别具一格。

除了在文本方面考究,在女主人设上也独具新意。该剧通过三个不同的女性人物塑造以及与郑秋冬之间的情感变化,映照了当下都市职场中男女们几种不同的情感选择和价值判断。罗伊人、熊青春、贾衣玫这三个女性人物都有着独

立自主的人格,都有自己成熟的价值判断、

自主思考、主动选择,以及对心之所向的坚韧追求。不同的是她们身上所体现的典型人物性格以及做事的选择和命运的归宿。

熊青春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性人物,她思维敏捷、处事干练,在情感上占据主动,生活目标是小富即安,

赚钱了先买房,跟追求事业成功为先的郑秋冬存在根本上的目标

分歧,最终吃回头草,与郑秋冬分道扬镳。

贾衣玫是一个现实又带劲的女性人物,她拼搏上进,

敢闯敢拼,带着接地气的阶级焦虑走上物质丰盈的生活道路,

为了名利与郑秋冬不欢而散。而由菅纫姿饰演的女主角罗伊人一出场便打破

了固有模式:从大学的文艺女青年,

到一连串变故后成为中保传媒集团的董事长,后又回归平凡生活……她一改以往影视剧中风风火火的女汉子形象、吵吵闹闹的女神经形象,也并非浪漫偶像剧中的无知傻白甜,而是有着处事不惊、云淡风轻的“安静力量”。尽管文艺女与现实生活有着

诸多矛盾,在爱情面前的被动选择让人嗤之以鼻,

但最终能与郑秋冬走在一起,就在于双方对爱情的坚定与坚守,

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对道德信仰的坚持,

让男女主角能够对现任善始善终,并且始终没有去破坏对方的任何一段感

情。

另外,剧中对于郑秋冬猎取他人的案件也非常有伦理代表性。第一单,猎取闽京靠的是从不诚信到诚信的反转。

忠诚是关键点。第二单,阻止强猎陈修风,

内在驱动力是正义感和同情心,扭转局面的杀器是真情流露。

第三单,猎赵见蜓出岔子,郑秋冬深入香港,

挖到了不肯绝亲逆情的女生和至情至圣的男人的故事。第四单,

猎的人是个商业间谍,关乎职场操守,所谓气节便是重点。

正是这些隐含着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的忠诚、正义、

气节等内在品质,构成了此剧的内核之魂。

总之,剧中讲述的人生沉浮、

职场博弈、感情纠葛等问题都是基于社会现实而生,充满了话题性,

不论是故事主线还是单元故事都十分完整,

演技派集体坐镇让人物变得饱满,再加上主创团队的品质保障更为剧作保驾护航,

圈粉无数。关照现实,洞见人心,《猎场》

布下了一张中国式人情社会的巨网,直戳社会痛点。与日韩美等国家的行业剧

相比,中国行业剧还处于方兴未艾之势,

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猎场》或许不是最夺人眼球的一个,但它集独创性、观赏性、审美性、精神文明建设实效性为一体,为中国行业剧注入了新的血液,为行业剧的未来发展带来有益的启迪。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身体解放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命题。

正如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所说,

“身体向美学/色情的交换价值蜕变的过程在触及女性之时,也同样触及到了男性。”①

从当

前的电视热播剧看,以男演员的颜值、

肉体为代表的“男色”成为了影视剧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之一。明星李治廷

在谈到《一夜惊喜》的裸戏时说道:

“在片中我只穿着底裤进到水里面。导演在监视器后面大喊,

叫李治廷把底裤拉低一点!还不够,还不够!所以最后我自己都不知道在片子

里我露了多少。”②

可以看到,中国电视剧在

“解放”男性身体方面已经迈出了很大一步。

一、“男色”与“男色消费”

“男色”在辞典上的意思是男性以美色受宠,语出《汉

书·佞幸传赞》:“柔曼之倾色,非独女德,盖亦有男色焉”③

这就首先奠定了“男色”背后隐含的性别关系和褒贬倾向。

“消费”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

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观众观看电视剧,

其实就是一种消费行为,但并非所有的电视剧观看都是

“男色消费”。消费行为主要涉及三方主体: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对象,具有自主选择权的消费者的偏好往往会影响生产者的

生产活动。因此当观众关注电视剧男性角色的颜值与气

质时,已超越了对电视剧情节本身的关注,

并且观众的这种关注影响其对角色甚至演员的情感态度,并进一步影响到电视剧生产,此时可以视为电视剧

“男色”消费的开始。到了现代社会,“男色”

一词逐渐剥离了原有的“祸害”“不光彩”等语义,成为一种戏谑性且在一定程度上去褒贬的话语被再次提及,而这是与社会消费现象息息相关的。

国产电视剧“男色”消费现象浅析

阴欧阳宇卿

摘要:“男色”在古代一般暗指男宠;但在现代社会,脱离了传统语境的“男色”具有了不同的意味,成为公众情感消费对

象的一种。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视剧中的“男色”消费现象开始萌发;21世纪初,伴随着偶像剧的热播,电视剧“男色”消费

现象进入热潮;当前,国产电视剧“男色”消费现象被“大女主戏”再度引爆,且随着消费主体的扩大,“男色”消费表现出多元

化的特点。

关键词:男色消费;偶像剧;

身体解放;大女主剧34

大学生消费情况分析(最终版)汇总

小组成员:龚雪儿 谢小琴 何亚蓉 张弘毅 付小新 龙伍洋

目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教育界,倾向于大学生高消费或情绪性、先锋性消费的定性论述较多。伴随着中国成功加入WTO,各类洋品牌、新产品、新消费观念将不断涌入,大学生--时尚的追随者、将来中高层商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处于半踏入社会的人们,又是如何支配他们手中的货币的呢?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脉搏,解读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方式,我们小组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下面我们将为大学生群体做一个有关消费情况方面的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分析 (4) (一)大学生整体经济情况分析 (4) (二)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 (5) (三)大学生消费特点 (5) 二、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6) (一)存在的问题 (6)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6) (三)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 (7) 三、从市场营销角度分析如何开拓大学生市场 (9) (一)从企业的角度分析 (9) (二)从手机行业的角度分析 (10) (三)从网购行业的角度分析 (11) (四)从旅游行业的角度分析 (11)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分析 (一)大学生整体经济情况分析 1、经济来源 关于经济来源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获得经济来源的方式有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而目前76.19%的大学生还是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其余几个来源渠道所占比例较小,例如打工、贷款等。 分析可以得出,一方面,家人对其消费的引导和控制作用在其消费观念的树立上的影响依然很大;另一方面,目前大学生的依赖心理普遍较为强烈,容易造成大学生不负责任、不顾后果、不理性的消费。 2、月消费支出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在校本科大学生的月支出的分布基本处于较为合理的水平,月平均消费处于500元-1000元的学生人数最多,几乎占一半的比例,1000元-1500元、300元-500元两个阶段的次之,处于极高的1500元以上和极低的150元以下都占很小比例,而且总体来看,低于500的水平的人数大于高于大于1000的人数。调查中关于月消费支出只是涉及了日常的消费支出,并没有将学生每年的学费和其他的大额消费支出算入其中。

2013江苏高考作文满分例文:蝶舞青春_2013高考作文.doc

2013江苏高考作文满分范文:蝶舞青春 _2013高考作文 :2013江苏高考作文满分范文:蝶舞青春 有人说,蝴蝶飞不过沧海。可你告诉我,那是因为她不知道海的那边有等待。于是我相信有彼岸,彼岸有花开,花开在梦想的土壤上,但我需要飞越一片海。 年轻的我们总是满怀着希望,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看阳光照进来,在书上拼出梦想的图案。那时以为梦想很近,只需振动翅膀,努力飞行,像古时的学子,十年寒窗苦读,只盼一朝为臣,足矣!那时以为时间很多,青春很长,我们尚年幼,大声地笑,欢快地说,当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可是好像,我们只是留恋了一朵花开的时间。 高考倒计时开始了,我们慌乱了,那被金色光芒笼罩的海洋,退却了绚烂的色彩,只剩下纯净宽广的蓝。我们睁着惶惑的眼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分分明明的写着怎么办。这时,你说:食指有首诗叫《相信未来》,我们应该相信有岸,那里有很多花园,有一座座象牙塔,也一定会有我们为青春翩舞的身影。于是我们一起望向你指的方向,迷茫中透漏着一丝希望的光芒。

坐在考场上,一脸平静的我内心波涛汹涌,抬头看见挂在墙上的钟,我想此时我们的心情就像那口钟里的针。有些人的心是时针,很是镇静,有些人的心是分针,不疾不徐,而我的心就是那根秒针,不停地滴答,怎么都静不下来。卷子发下来,眼前一片白,稚嫩的翅膀在白浪里挥舞,隐约有父母焦灼的脸,期盼的眼神。 就这样高考结束了,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我深深地吐了口气,想到:不知道是我在等待梦想,还是梦想在等待我,抑或两者都不是。后来才发现,是一阵蓝色的海风将我吹离了方向,飞向另一座花园,嗅着另一种芬芳。而我的梦想从不曾褪色,开着绿色的花朵,永不凋零。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大学亦不是终点,只是供我们休憩,构筑另一个梦想的岛屿,我们仍在路上,青春不朽! 现在忆起高考,亦有几分忆峥嵘岁月的慷慨与豪迈,那是一种磨砺,是一种成长。高考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片海域,飞跃它就是对自身的一种超越,是对自我的一种认识。在那片海域上我们迷茫过,然而谁的青春不曾迷茫?我们沐浴风雨、阳光、海浪,这些只会让我们更加坚强。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分离,这只能是我们学会珍惜,学会感恩。珍惜友情,珍惜时光,感恩父母,感恩曾陪我们前进的人。 我在象牙塔里翩然起舞,也汲取力量,准备踏上另一段征程。高

消费者行为学案例

《消费者行为学》的案例分析 1、男性消费 男色消费,被认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女性地位达到一定程度时自然产生的社会现象。广大大众对“男色消费”主要有两种的理解:一是理解为出卖身体出卖尊严去换取金钱,另外一种则没有将“色”往色情色方面想,而纯粹地理解为出众的外形和内涵带来的美感。 2006年国内的选秀节目里,莱卡与东方卫视合作搞起的国内第一档纯男性选秀节目——“加油!好男儿”赢得了成功。随着竞争的形势越来越激烈,剩下的选手越来越英俊,这档节目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几大帅男各自的“粉丝团”队伍暴增,论坛上随时有热心网友点评赛事,甚至为了喜爱的选手互相攻击。节目播完后,“好男儿”们出唱片,拍电视剧,出席各种晚会,简直红透了半边天。“加油!好男儿”最红火的时候,南都周刊发表了一篇文章——《男色大拍卖你够胆消费吗?》,通过不同身份的女性给五位好男儿选手开列了“价格”,公开“叫卖”。文内写到:“他们或深情、或娇羞、或妩媚……男色已经摆上了货架,你,准备好消费了吗?” 此文引起了轩然大波,关键就在于文章捅破了一层窗户纸,将“男色消费”公然摆在了台面上,明码标价地去“消费”,去“购买”。 男色消费-商业化 当前,女性在社会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女人有很明显的情感特征,因此消费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很容易产生情绪化的和被诱导的“凭感觉消费”、“冲动型消费”。正因为女性地位和经济实力的提升,同时又具有非理性消费的特点,商家自然瞄准了这一庞大的市场。“为她服务”已经成为西方服务行业流行的经营策略,国内同样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女人的钱最好赚。“男色”,已经成为商家抓住女性消费者的重要武器。 男色消费-评论 “男色”一词的出现,并非是最新的潮流,自古就有美男被女人们供奉,作为梦中情人聊以解忧。“男色消费”才是近年来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生猛时尚。在这个审美权习惯被男权控制的世界里,让男人以姿色博得名利,获得女人们赐予的消费利益,无疑才是让女人们拍手称快的革命性事件。

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原因分析

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原因分析 ——以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生为例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消费理念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大学生作为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消费行为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基于此,我们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了调研。 一·调查的相关数据 1 消费基本状况 在回答您“平均月消费多少”时,%的学生在1000元以下。在问到“您的生活费用来源”时,%的人完全或主要由家里提供。仅有%的人主要或完全靠自己。对于“您消费的主要项目”这一问题,%的学生用于饮食,%用于交通,通讯,购物等。 对于“您消费的主要方式”这一问题的回答,使用现金的学生较多,为%,而刷卡的仅为%,不足使用现金的1/2.这表明大部分学生的消费方式仍然很传统。而在对性别因素对消费方式的影响进行分析时发现,女生更多使用现金,男生更多使用刷卡方式进行付款。 2 与学习相关的费用 通过对学习费用的调查得知,%的学生月消费在100以下,在100-200元之间的为%,200元以上的学生不足4%。对于交通和电话费的使用,基本上都在50元以下,分别为%和%。 从对“上网费用”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学生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就全校而言,宽带网的使用为学生上网提供了方便。学生如果自己有电脑,基本是40元包月。因此%的学生每月上网费用在30-50元之间,比较合理。由于学校周边对网吧的限制,使得学生在外上网的费用大大降低,仅有%的人在50元以上。新图书馆投入使用后,电子阅览室有了较大改善,大家可以在电子阅览室免费无限上网,因此近1/3的学生上网费在10元以下。 3 与休闲相关的费用 %的学生月饮食费用在600元以下,不足4%的学生在600元以上,说明全校本科生生活比较朴素,同时体现出学校食堂饭菜价格相对合理。 随着社会发展,当代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外表,全校%的本科生用在购买服装饰品上的消费在100元以上。 人际关系在当代社会对一个人成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为了了解全校本科生对人际关系的重视程度,问卷设置了“您平均每月与交友相关费用”这一问题,从答案可知,在200元以上的人仅占总人数的%,而在100元以下的占%。 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思想观念逐渐转变,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但就全校而言,在娱乐方面的消费并没有随之提高,娱乐费用在300元以上的仅有%。 4 消费的计划性 对于“电脑问题”的回答,%的学生没有电脑,而电脑在10000元以上的仅为%。

评述“人才高消费”

评述“人才高消费” 【摘要】:中国加入WTO后,由于国际市场的影响和冲击,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都需要大幅度调整,经济、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必然要求与之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结构做支撑。然而,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却出现了”人才高消费”的现象。文章主要分析”人才高消费”在我国产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种种不良影响,并提出解决”人才高消费”问题的相关对策和策略 【关键词】:人才高消费;劳动力;人才流失;理性 当前,世界的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一体化的趋势在经历着飞速地发展,世界进入了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球化的工业后社会。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经济的发展,国家间的竞争依赖于人力资源实力的竞争,而人力资源实力的竞争又依赖于国家人力资源水平的竞争。一个以经济发展为前提,争夺信息、技术、市场、人才的多元化世界正在慢慢取代由军事力量决定的世界,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因此被摆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没有经济的增长,就不可能有人力资源的持久发展;没有人力资源的开发,同样不会有经济的持续发展。据报告,一个国家的GDP的3/4依靠的是人力资源,而只有1/4依靠的是资本和设备。很明显,国家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军事力量的竞争,而是知识与技术的竞争,即人力资源的竞争。经济的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已经把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提到了这个世纪的核心主题。 一、透视”人才高消费”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总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而人均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却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中国人均自然资源的相对贫乏决定中国必须走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政府对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的相互协调和利用以及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三者本身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决定着中国能否真正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这三大资源的和谐发展关系中,人力资源又起着决定性和主导性的作用。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不仅能提高人力资源自身的价值,同时还能减少对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的浪费,在有限资源的基础上创造出无限的资源和财富。因此,无论在政府部门,还是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也在空前提高。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如何留住内部和吸引外部的优秀人才已成为今天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事业单位普遍关注的问题。然而,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却出现了”人才高消费”现象。所谓”人才高消费”就是采用教育水平或技能水平相对较高的人来担任那些只需教育水平或技能水平较低的人就能适应的工作,泛指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不断提高标准,认为学历越高越好的一种倾向。一些用人单位不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盲目打出”研究生越多越好,

颜值不是终极正义

颜值不是终极正义 ——对“男色消费”的反思 201505010220彭倩 想到男色消费这个话题,我们其实是从腐文化开始的。“腐文化”来源于日本,“腐”在日语有无药可救的意思,一些特别热衷于“BL”(boy’s love,即男性之间的恋爱)的日本女性自嘲自己是“腐女子”。“腐文化”则是以小说、电视剧、动漫、广播剧、写真为主要传播载体的,表现男性之间感情与欲望的网络亚文化。简单来说,腐圈就是由一群的喜欢男男爱情的人组成的,而其中女性占大多数。腐女们热衷于各种各样的描写男男爱情的文学作品,幻想男男爱情,腐圈其实是男色消费的一个很大市场。 男色消费的另一主块最大的市场在影视圈。在日韩的娱乐产业中,“花美男”总是最受女性欢迎的,比如韩国早些年的H.O.T、东方神起、以及近年的EXO,这些组合成员的长相都是精致漂亮的。在日韩的影响下,台湾也兴起了“男色消费”,比如风靡了整个亚洲的F4以及后来的飞轮海。内地的男色消费也被带动起来,最早是从选秀节目开始,比如:“加油好男儿”、“快乐男色”等。而近几年的“小鲜肉”现象,更是将男色消费推向一个高潮。在如今的影视圈,小鲜肉所带来影响力和经济效益远超许多实力派。陈学冬2015年一年累计票房18亿4755.1万元,约等于排名于第四位的赵又廷三年的票房累计量,另一位“小鲜肉”李易峰2015年一年的票房累计量超过排名于第14位的吴秀波三年来的票房累计量。而在这一众的小鲜肉中最成功的可能就是鹿晗了:他的微博评论数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鹿晗#个人话题阅读量突破300亿,他做封面的杂志能在7分钟内售出1万本,成为第一个登上《人物》、《福布斯》等杂志的90后,种种现象成就了“鹿晗效应”。 这种男色消费的火热现象,让我们开始思考造成它的原因,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了以下原因: 商业操纵下虚假女权时代的结果。在传统社会中,女性长期以一种不平等的状态被男性消费,现代社会,女性开始努力谋求地位的提高。有人把男色消费看做女性地位的提高,但其实这是错的,“男色消费”就是媒介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为女性们制造出的一个甜蜜梦境。电视媒介开始有意消解荧屏中的父权意识,同时塑造女权主义中心的拟态环境。在这个符号堆积的世界中,女性从实际生活中脱离,沉浸在虚假的符号幻象中,真正的女权主义或许正在被慢慢消解。 中国文化中对男性的“尚文”传统。在中国传统的封建历史中,女性一直保有对“才子佳人”式搭配模式的憧憬。小鲜肉们亲和可人的气质形象和略带有女性气质的形象正迎合了女性的这种幻想。 酷儿理论促使性属鸿沟的进一步消解。酷儿理论解构了传统意义上对性别身份的认知。它强调人的性属可以进行自我意志的选择,不可以通过非此即彼的性别定义对人的性属进行分类。 在研究男色消费这一现象过程中我关注到的一个现象是对“颜值”。腐圈有一个群体被称为“伪腐”,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只看高颜值,讨厌低颜值CP或直接抨击。而事实上腐圈内除了伪腐所谓真腐也是看颜值的,在腐圈有一个词叫“耽美”(耽于美的幻想)它所强调的只有美,沉溺于美,唯美是从,所有的一切都是以“美”的形式包装,甚至连死亡都要死得凄美,死得妖艳,可以看到腐向文学的主角大部分都是高颜值。许多高话题度、高话题度的电视剧、电影基本都有几个高颜值的帅哥,有的观众甚至直言是因为颜值才坚持看下去的。鹿晗、杨洋被粉丝喜欢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颜值高,粉丝讨论度比较高的话题也大部分

“男色”,不过如此耳

“男色”,不过如此耳 (2007-05-22 09:24:13) 如果说“快乐男声”就代表着“男色”,不免有些言过其实,但它的背后确实有着男色经济的些许意味。但“男色”也绝非什么洪水猛兽,何必惊慌失措?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其实“男色”和“女色”如出一辙,只是女色早已形成经济气候,由来已久且沿袭至今,所以才不足怪矣。“超级女声”大行其道之时,自然是没有人跳出来高喊“女色经济”。而“男色经济”出现晚于“女色经济”,为人们所关注也在情理之中。 就名称而言,无论“男色”抑或“女色”,色者,感观之所觉察,顺理成章都是眼球经济。这样一想,其实一直以来的“女色经济”,对于“男色经济”也有借鉴作用。消费男色经济,更多便是感观的消费。 “男色经济”的出现,既符合自然界的定律,也符合消费时代的市场规律。当女人开始大肆地消费“男色”,挑剔男人的外貌时,其背后隐藏着的是女性文化的日趋强大,女性终于成为“主体”意义的消费群体。妇女同胞们如今已经有了十足的底气和地位消费“男色”,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家也乐意提供这种机会。 这便形成了所谓的“男色经济”,其实也可以看作是感性营销的一种具体表现。有眼光的企业应该抓住这难得的商机,从消费者、产品和代言人等等方面着眼考量,加大开发力度。现在很多服务性的行业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从美发馆到健身房,女性消费集中的很多行业,男人作为服务者开始大行其道,并且效果甚佳。女人的消费行为都有一个很明显的情感特征,她们内心世界的不断变换导致在消费行为上表现出很明显的不确定性,很容易产生情绪化的和被诱导的非理性消费。一些有前瞻眼光的商家抓住了女人“凭感觉消费”的弱点,纷纷派出帅哥上阵,结局当然是屡战屡胜。 但这种感性营销也是有风险的,风险同样是感性的非理智型、不确定性。随着某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越到后面,市场需求的转向可能性就越大,特别是感性商品市场的衰退和转向完全由人们的消费心理决定,因而显得无缘无故,缺乏逻辑。也许,去年还在为某位好男儿摇旗呐喊的粉丝,今年可能就要“移情别恋”至快男身上了。 企业要想避免这种风险,就要时刻注意市场动向,灵活经营,在生意做到五分时就考虑转向,做到七分时就要转移。这样不仅避免了在市场饱和情况下企业所处的不利地位,而且还给消费者留下一个令人回味的渴求空间,掌握了市场主动权,始终走在市场前列。 营销就是要俘获消费者的“芳心”,这中间自然少不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加上诱之以色。“男色经济”,不过如此耳。

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及建议

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及建议 李苒 ( 西安文理学院商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摘要: 分析大学生消费结构现状,并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分析 其影响因素,认为大学生 的消费结构在多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为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念,最后提出理性消费的建议,营造一个 文明、健康、良好的消费氛围。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结构; 消费观; 理财观念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 -777X( 2010) 03 -0123 -03 一、大学生消费结构现状分析 1.消费结构的地区不平衡性 由于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地区 家庭收入的不平衡,这就决定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在 校大学生的不同消费观和消费能力。据统计,大学 生平均每月支出在400 ~600 元,来自东部地区的占 19% ,中部地区占60% ,西部地区占21% ; 学生月消 费在1000 元以上的占调查样本10%,其中东部占 6% ,中部占3% ,西部占1% ,而这其中来自大城市 的是58%,中等城市的是32%,乡镇的是10%。来 自东部城市的大学生无论是生活费还是其他支出都 比中西部学生高出许多,所以,区域的不同而导致大 学生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不同。[1] 2.年级不同而导致消费观和消费结构不同 随着年级的增长,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也在 发生变化。如大一学生的月消费额一般在300 ~ 500 元之间,70% 的生活费用会用于饮食方面。而 大二学生的消费额通常在400 ~800 元之间,大部分 投资在计算机二级等级证、英语四级等级证上。到 了大三、大四这种增长仍在继续,500 元左右的消费 已经较为普遍了。随着对环境的逐步熟悉,大三、大 四的学生不仅将开销用于基本生活开支,而且还用 于扩展自己的视野范围。例如,参加形式各异的培 训活动和社交活动等。另外,高年级的学生为增加 未来职场竞争筹码,对考证进行高额投资。同时,年 级差异对品牌商品的知名度的影响也相当深远。在 休闲运动消费方面,阿迪达斯、耐克等成为他们心目 中的首批先锋品牌,拥有者竟达70%,这些高消费 品的花费来源,33% 向父母要,17% 向朋友借,50% 是通过奖学金或兼职获得。[2]

人才市场的调查报告

人才市场的调查报告 4、人才交流市场供求特点分析 随着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不断崛起,国际贸易壁垒的消失等因素的影响,各行业对人才需求出现较大变化,衡量人才的标准也随之发生改变,使人才交流市场呈现以下特点,造成一些走俏专业人才奇缺。 (1)、人才需求数量骤减,供求总量不平衡 在经历了2004年的供求高峰过后,人才市场迎来了“低谷”。企业所提供的求职岗位逐渐减少,而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却随着高校前几年的扩招逐年增加,出现供远大于求的趋势。 (2)、人才市场供需不协调 各类企业在用人机制上心态基本是一样,在进行招聘时企业所提供的岗位,大多是这些企业发展生产所需要的,因此,在计划的时候,往往偏重于动手能力,而不看重学历。企业真正在管理岗位重用的是经过在基层锻炼后逐级提拔起来的,而不是高学历的应届毕业生。但是每一年都有大量应届毕业生涌入市场,大多数企业就不可避免的选用许多大学生进入生产线,结果必然导致“人才高消费”现象的出现。但必需注意的是,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具有大专(含)以上学历,且有两至三年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更受欢迎。 (3)、求职者素质与市场需求不一致 企业需求岗位更多的是集中在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及服务领

域,而求职者所提供的专业则侧重于各类专业技术岗位,这些岗位往往需要求职者具备基本的经验及动手能力,应届毕业生往往不能满足需求。 5、最受用人单位欢迎及最令其反感的求职者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发现,用人单位最欢迎以下几类人员:在短时间内认同企业文化;对企业忠诚,有团队归属感;不苛求名校出身,只要综合素质好;有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强,有亲和力;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能带着激情去工作等。 与此相对应,以下三类人员企业最反感:对薪酬要求过高;频繁跳槽和缺乏团队精神。显然,这样的就业环境,给毕业生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得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同台参与竞争,施展才华成为可能.但与此同时,也对我们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企业对大学生求职者的评价 总体而言,各类企业对广大大学毕业生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与此同时,他们也客观地指出了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1)、自身定位不准确,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成功率以及就业质量 (2)、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心浮气躁,不愿意接受基层的锻炼,对自身认识不足,要求过高,盲目攀比心理较为严重。 (3)、能力、知识宽而不精,知识结构不合理,没有很好地

谈腐女

腐女群体的产生 对于一种现象,我们首先应该从需求的角度上来看。社会学家李银河曾经研究过腐女的心理,总结一下她的观点即是:腐女这个现象其实背景是女性的情爱欲表现[2]。 从生理特征上而言,女性的第二性征发育早于男性,而且从根本上讲,女性是有着自己的对于性的欲望的。但由于社会环境对女性表现性欲更加严格,女性在自身涉(包括亲身经历和想象)于情爱之中时会或多或少产生一种道德上的羞耻感。 腐女是在近些年出现的新群体,而以往却没有,这是因为同性恋平权运动的发展,社会对同性恋的压力下降。所以女性将自己由对异性恋的期望转为对同性恋的欣赏,受到的社会压力更小,在看耽美小说或电影的过程中,既满足了女性心中对爱的追求,又由于主角都是男人,避免了因为产生代入感而有道德上的压力,同时又能释放自己的情爱欲,这是腐女群体在近年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1]。 可见,其实这事跟同性没什么关系,其实腐女们实际追求的还是一个“恋与爱”,不过是像言情小说给男主角换了一个性别,AV给女主角换了一个性别,故事大纲还是永恒的。所以说,现在要判断一对CP火不火只需要看该CP的论坛里有没有把受方女性化攻方邪魅狂狷化的小白文即可,有没有点总裁文的感觉?尤其是在有些腐女圈中有把gay中一方娘化的情况出现。这样造成的情况就是,你画一个女的然后硬说是个男的也能引来大批腐女追捧,但这从认知角度讲与男女之恋就没有区别了。也是这个原因造成了腐女圈中分裂出“伪腐女”这样的遮羞布。 综上所述,腐女的出现实际上和言情小说、种马文、总裁文是一样的,依然是源于人的情爱欲,所以大部分腐女其实还是奔着帅哥去的。一个欧洲两位男同袒露相爱心声的视频在微博上被疯狂转播,其实满足的还是众多腐女看帅哥的心理。试想一下,假如有一天赵四出柜向刘能表白,会引来大批腐女追捧吗?就像凤姐代替苍井空拍AV,会受宅男欢迎吗? 上面所说的是腐女文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我认为还有一个次要原因就是,目前的言情小说素质偏低。

浅谈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心理

浅谈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心理 [摘要]在一般情况下消费观决定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果,并在社会和文化意义上影响着对人的塑造,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消费现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轻,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 [关键字]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消费心理消费观念消费引导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据最近一项调查,家庭生活水平在小康水平以上的只占4.2%,且有19.5%的学生家庭处在仅能维持正常生活的水平。另外,有10.5%的学生不太了解自己的家庭收入的情况。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发现大学生的消费存在下面几个特点: 1.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追求时尚和名牌。 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在调查中,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

小米4等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2.恋爱消费热。 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恋爱成为了大学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问卷调查中发现,有42.1%的同学在大学里谈恋爱。为了维持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就不得不额外的多了一项开支。 3.网络消费热。 在调查中发现,73.1%的学生拥有电脑,尤其以理科学生居多。他们大多数都用于学习,充实自己。但有的学生没有用在学习上,而是用于上网,游戏。 4.储蓄观念淡薄。 据调查,高达99%的被访同学的主要生活资金来源于父母。其主要原因是,我们还处于求学阶段,受到自身时间及能力的限制。另外,中国传统教育或观念也不像西方那样较早提倡并培养学生的经济独立能力,生活费主要由父母支付有其一定的客观原因。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产生的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为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产生提供了

应届大学生考研就业机会成本问题分析

应届大学生考研就业机会成本问题分析 摘要:本论文主要讨论大学生身边关于人生选择的机会成本问题,在面临毕业的同时我们要做出在考研和就业中的选择。有选择的存在就可能产生机会成本,年轻的我们中时刻面临着选择,意味着我们时刻存在机会成本。在一次一次和学哥学姐们归校闲谈时我隐约中听出他们在考研和就业上选择的盲目性,不能清楚的认识选择考研和就业对自身的差别,更不用提选择中面临的机会成本问题。那么如何去清晰的认识它,让我们做出更好的选择呢?本论文将给予相关解释和分析,望有助于即将面临此种选择的大学生深层看清眼前的选择面临的机会成本。 关键词:机会成本分析启示对策 一、机会成本的概述 机会成本是指在决策分析过程中,选择某种最优方案,而放弃次优方案所失去的潜在利益。机会成本的关键在于什么事情不是都好都坏,而是有利有弊、有得有失。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从抉择的患得患失角度或观念出发提出的。机会成本的概念告诉我们,任何稀缺的资源的使用,不论在实际中是否为之而支付代价,总会形成机会成本,即为了这种使用所牺牲掉的其他使用能够带来的益处。因此,这一概念拓宽和深化了对消耗在一定生产活动中的经济资源的成本的理解。通过对相同的经济资源在不同的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不同收入的比较,将使得经济资源从所得收入相对低的生产用途上,转移到所得收入相对高的生产用途上,否则就是一种浪费。 机会成本概念的前提是大多数经济资源都具有多样用途,机会成本有四个条件分别是:第一,资源的稀缺性。这是机会成本概念产生的基础。正是由于资源稀缺,人们不能实施每一个能或多或少给自己带来好处的备选方案,才患得患失。也正是必须择一而弃余,机会成本又称为择一成本;第二,资源不仅是稀缺的,而且一种资源通常有多种用途。稀缺的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就不能另作它用,这才产生择一后的无形损失问题。机会成本本质上是对不能利用的机会所付出的成本,因为企业选择了这种用途,就必然丧失其它用途所能带来的收益。如果资源的使用方式是单一的,那就谈不上各个机会的利益比较。只有当资源具有多用性的时候,企业才要考虑机会成本,这是考虑机会成本的一个前提条件。第三,把可能获得的最大收入视为机会成本。考虑机会成本时并不是指任何一个使用方式,而是指可能获得最大的收入使用方式。在这里,需要强调可能性。第四,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它意味着将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投入到其中的某些用途后,还有一些用途所需的资源得不到满足,这意味着损失了一些可能的收益。机会成本作为经济学中的理论,同样

以鹿晗为例探究“男色消费”的趋势及原因

以鹿晗为例探究“男色消费”的趋势及原因 摘要 近年来,随着“男色消费”的兴起与发展,大众的审美有了颠覆性的改变,从欣赏女色到欣赏男色,从女色消费到男色消费。越来越多的“小鲜肉”出现在了主流媒体,引导着新的审美风尚。本文将以鹿晗为例,分析“男色消费”现象,探究其原因。 关键词审美“男色消费”“小鲜肉” 1“男色消费”现象 男色和女色的审美自古以来就有,古代美男子潘安走在洛阳大街上,会有许多姑娘投掷瓜果,留下了“掷果盈车”的轶事典故。这其实证明了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美好的事物总是讨人喜爱的。欣赏“男色”不奇怪,“男色”成为针对女性的营销卖点——“男色消费”,才是近年来突出的消费热点。 在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影响下,人们越来越愿意为自己喜欢的东西买单,“男色消费”也因此兴起。我们最早对“男色消费”的印象停留在日韩娱乐产业。无论是日本还是韩国的娱乐产业,“花美男”都是最受女性喜爱的,比如韩国早些年的H.O.T、东方神起、以及近年的EXO,这些组合成员的长相都是精致漂亮的。在日韩的影响下,台湾也兴起了“男色消费”,比如风靡了整个亚洲的F4 以及后来的飞轮海。而内地本土生产的“男色消费”最早是以选秀节目开始的,比如加油好男儿、快乐男声等等。近年来,随着“小鲜肉”的出现,国内的“男色消费”进入了新的阶段。 2何为“小鲜肉”? “小鲜肉”这一词是2014年度的新词,指的是青春、健康、颜值较高的年轻人,通常是男性。尽管这个词很简单,其内涵确是很丰富的。“小”意味着年龄小,“鲜”意味着青春有活力,“肉”则是从外表的角度看,不需要发达的肌肉,但一定要有悦目的形象。 “小鲜肉”通常有着精致的外表、阳光的性格、时尚的装扮、温暖的笑容。许多人认为“小鲜肉”是“花瓶”,其实不然,受大众喜爱的“小鲜肉”往往都有自己的特长。李易峰、陈伟霆、杨洋属于“演戏派”“小鲜肉”;鹿晗、吴亦凡,tfboys属于“唱跳派”“小鲜肉”;宁泽涛、孙杨属于“体育派”“小鲜肉”。但

浅谈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意识、消费行为都有着自身的特点。本文从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出发,探讨了大学生消费行为的非理性表现,并提出了对大学生消费行为进行正确引导的对策,进而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 [关键词] 大学生消费行为问题对策建议 大学生是以接受高等教育为背景所形成的一个群体。他们为了完成自身的社会化,以学为主,使自己健康成长。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因此,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呈现出一些自身的特点和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般认为,大学生消费通常指高等院校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对物质产品及精神产品的消耗。但在实际的消费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有害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学习和发展的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消费行为的异化。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呈现出异化的特质,而所谓“消费异化”是指在现代社会中消费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它越来越注重追求不必要的欲望满足,使消费与“需要”和“使用价值”渐渐背离,消费不再是目的,它成了满足欲望和体现其他意义的一种手段。大学生借助于消费向同龄人表达传递了其他的意义和信息,包括

自己的地位、身份、个性、品位、情趣和认同。大学生不但消费产品本身,而且消费这些产品本身以外的东西。 2.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应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生活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但在实际中却发现,为了诸如人际关系开支、娱乐开支、情感投资等的需要,大学生们往往压缩伙食费,而把过多的消费在这些方面。由于这些方面消费的增多,再加上消费的无计划性,必然导致大学生消费结构出现不合理。 3.消费行为缺乏计划性。作为一种理性行为,消费应该有预期计划和目标。目标消费、量入为出,合理分配开支是良好消费的基本原则。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却往往是没有明确目的,仅凭感觉、兴趣引起的冲动需求而产生的消费。这种随意消费产生迅速,消失也容易,有时甚至只在闪念之间,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因此,大学生往往陷入盲目冲动消费之中。 二、对大学生消费行为问题的原因探讨 上述消费行为问题形成产生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多方面的,有主观的、客观的,有社会的、家庭的等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不良消费观念、消费现象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校园不良消费现象的出现受社会上不良消费风气的熏染。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折射出消费者一定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诱使许多人“一切向钱看”,贪图物质享受,鄙弃高格调的精神追求,消费观念多元化,消费层次高档化,追求超额消费和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主观因素分析~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主观因素分析 ——以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为视角学生:王瑞芬单位:太原师范学院单位所在地:山西省晋中市邮编:030619 指导老师:王彩蓉单位:太原师范学院单位所在地:山西省晋中市邮编:030619 【摘要】近年来,由于高校的大量扩招,大学生供过于求,就业难现象严重。而大学生就业难,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对自己的认识不足,他们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着诸如过高的就业期望值、落后的择业观、择业目标不明确、能力素质不高等一些主观因素,对这些主观因素的分析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重要思想,它要求人们要培养理性思维,经常剖析并正确评价自己,启发在就业问题上面临各种困扰的大学毕业生要拓展视野,减少偏见,对自己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合理的评价。仔细研读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会让我们在择业的过程中增强反思意识,少走许多弯路。 【关键词】择业观;主观因素;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认识你自己,不仅是一个哲学命题,更是一个人生课题。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特殊的群体,在知识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承受巨大的压力,因此,他们必须正确认识自己和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在择业的过程中克服偏见,顺利就业。 本文以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为视角,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因素,尤其是主观因素,在全面理解“认识你自己”内涵的基础,引导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正确的认识自己,在心理上健康地成长,并顺利就业。这样有利于大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了解,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调节就业期望值,对自己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并把这种自我认识应用到职业规划中。大学生只有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合理的评价,才能对自己做出准确的定位,从而在择业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顺利实现自我价值。 一、当代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社会上流传着诸如“大学毕业意味着失业”、“大学生眼高手低”、“大学生要求最低月工资达到5千”等各种大学生就业难的说法。对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种客观的立场,既要承认就业难的现实,同时也不能一味地夸大,或者忽略,一概不谈,解决该问题的重要前提是从不同的方面分析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可能因素,以期使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我认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客观因素 从客观因素来看,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社会环境,其次是学校,最后是用人单位,这些客观因素是个人主观意愿之外的客观的社会存在力量,具有客观性和不可避免性。 1.从社会环境来看 (1)毕业生数量快速增长与就业岗位缓慢增长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由于高校的大量扩招,大学生供过于求,毕业生的供给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地增长。据统计,大学生毕业人数2003年为240万,2015年为750万,十多年时间增长了三倍多,其增长幅度之大

什么样的女人可以消费 男色

什么样的女人可以消费男色 导语:生活里有能力消费“男色”的一般有两种女人:一是情感寂寞的成熟单身女人。二是除了不缺钱其他什么都缺的女人。第一种或许是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找到恋爱结婚的对象,又或许根本就主动选择了单身…… 熟女时代:什么样的女人可以消费“男色”

男色,指对同性和异性都具备吸引力的男性美色。都说如今“男色时代”已经来临,有些男人比女人还要注重修饰保养,讲究穿着品位,关注流行时尚,甚至公然宣称自己不能容忍女朋友比自己漂亮…… 男人的写真照也满眼都是 打开电脑杂志,男人的写真照也满眼都是,有体形的秀肌肉,女人的“三点”在男人那就省成了“一点”,有的或许能称得上是性感美色,更多的则只不过是些造作的自恋照。 男人“秀色”和女人“秀色”的原因异曲同工 当然,男人“秀色”的目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和女人“秀色”的原因异曲同工,除了要人欣赏也希望为自己带来机会和名利,但是没有谁指望着就此找到爱情,这一点和女人不同。 “好色”不是男人的专利 既然说“男色时代”来临,那也就必有“消费”的人群,“好色”也不是男人的专利,是女人的也都会喜欢上帅哥靓仔,只不过没

某些男人那般大张旗鼓罢了。消费“男色”的男人就不说了吧,他们有他们的情感世界,旁人不了解也就无权对这样的性取向加以评论。 年轻的女人几乎是消费不了“男色” 而年轻的女人几乎是消费不了“男色”的,情感上的稚嫩和经济上的羞涩,让女孩没能力也没办法去真正享受“纯消费”带来的刺激快感,因为消费“男色”毕竟不像刷卡购物那么简单,弄不好自己就被别人给“消费”了,徒留伤痛一大堆。 消费“男色”的女人 生活里有能力消费“男色”的一般有两种女人:一是情感寂寞的成熟单身女人。二是除了不缺钱其他什么都缺的女人。第一种或许是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找到恋爱结婚的对象,又或许根本就主动选择了单身,但寂寞让她们愿意和一些看起来顺眼的男人上床,以解情感和身体的饥渴。 消费“男色”一般都三十岁以上 她们一般都三十岁以上,有过和男人情感交往的经历,思想也日渐成熟和清楚自己想要

浅析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

浅析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观也在随之转变,受社会风气、广告媒体以及消费观教育的缺失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大学生存在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上的误区,并给学生个人以及社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研究和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大学生科学的消费观,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成为社会以及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心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西方消费主义的冲击,促使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思维活跃,思想开放,具有快速接受新事物的特点,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观念,形成了独特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同时,存在着一些偏驳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误区。本文将对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分析,对于不合理的消费行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 1、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特点 1.1消费来源单一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主要来源于父母,占到人数比例的70%以上;其次为兼职所得,占到18.3%;奖学金为7%[1]。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来源于父母,而奖学金、勤工俭学等个人所得,所占比例较小。反映了大学生大学生作为消费主体的独立性较差,依赖性较强,经济独立意识普遍较弱,缺乏自强自立的精神。 1.2消费水平普遍偏高,高消费逐渐存在 随着社会经济发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一月五百贫困户,千儿八百刚够用,两三千元算扮酷,四五千元是大户”这首大学校园里流行的顺口溜,可能有夸大不实的情节,但基本上反应了当今大学生消费的真实水平。42.3%的学生月消费在 300~500元之间,31.2%的学生的月消费在 500~800 之间[2]。由此数据也可知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普遍较高,而

中职学校招生“难”问题剖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b18287364.html, 中职学校招生“难”问题剖析 作者:李汉哲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08年第13期 【摘要】文章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的困难问题的剖析,指出了中职学校办学、招生的发展的方向,以期能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抛砖引玉。 【关键词】中职教育;招生问题;生源质量 200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及其后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 作会议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努力实现“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并且更明确地提出要“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殷切的期待,而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补充社会劳动力、提高基础劳动人员的素质都起着很大的作用。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促进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战略任务,其发展状况及功能发挥直接影响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然而,中职学校“招生难,生源差”的问题,却仍是困扰大多数中职学校发展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招生难生源差的原因 由于受到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社会上一些实际问题的困扰,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职教育开始走进低谷,很多学校在这个低谷中苦苦支撑。近几年,随着国家在教育发展战略上的调整,出台了很多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然而,很多中职学校还是面临着招生难的尴尬。 (一)高校的连年扩招,人才的“高消费”现象是影响中职学校生源的直接因素 高校的扩招,“普高”的连续升温,就业的“白领情结”和用人的“惟学历是重”的普遍现象,导致了更多的人选择“读高中——上大学——就业”这条道路,使本来就不太受高分学生认可的职校生源质量大幅度下降。一些用人单位盲目追求学历,大量技能型岗位与中职生擦肩而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