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吕祖《百字碑》

吕祖《百字碑》

吕祖《百字碑》
吕祖《百字碑》

“明朝刘伯温《百字碑》”回文嵌头诗文如下:

大道本无涯际,示人愈好愈奇,

可知金丹九转,专为立即玄机,

几个合同会上,一字半点不移,

多少引证凭处,处处有人示维,

系时弄入扣算,廿来佛子还西。

四面八方着眼,艮离坤兑传济,

齐囗急急莫改,文人也把刀提,

是乃完璧归赵,走着扬柳垂堤,

土木金水合火,八八九九归齐,

月结鸿誓大愿,原人笑笑喜喜。

:

大法无边道无际。亦玄亦妙心称奇。

法轮九转丹田兮。气机旋机即玄机。

几个法会上讲法。法理贯穿字不移。

多少引证古今例。处处皆有实凭据。

正逆盈亏时算起。廿来佛子修还西。

四面八方东北基。内外欧亚美传济。

斩断莫改律令急。文宣一言堂刀提。

终究匡乱归完璧。柳暗花明踏翠堤。

法正乾坤万物契。佛道整体神归齐。

月圆结满洪愿期。原人新纪啼笑嘻。

附:

明朝刘伯温《百字碑》

点不移少引证凭处处道

半兑传济囗急急莫有本

字坤堤木金水合改人无

上离垂大愿人火人示涯

会眼柳誓喜笑八也维际

同着杨鸿喜笑九把时人

合方着结齐归九刀弄愈

个八赵归璧完乃提入好

机面西还子佛来算扣愈

玄即立为转九丹金知奇

非非人整理

养€€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自回。

€€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附:吕仙翁百字碑

本性好清静,保养心猿定。酒不何曾饮,色欲己罢尽。

财又我不贪,气又我不竞。见者如不见,听者如不听。

莫管他人非,只寻自己病。官中不系名,私下凭信行。

遇有不轻狂,如无守本分。不在人壳中,免却心头闷。

和光且同尘,但把俗情混。因甚不争名,曾共高人论。

评:正气浩然,则身体得力。忘言止灭,截断有为,逆常情(常人惯于为)而能不为。动静之间,平衡把握,可知相对诸法之机关。既持朴素觉性,又能应物恰好,此巧妙无漏慧也。常不迷于外,则精华澄清于心灵。一念净意配命根,色空一如做新人。阴阳相对,反复磨练,精益求精,一点灵光耀大千。妙手在握如意珠,世出世间任遨游。喧嚣尘寰叹寂寞,于无声处听惊雷。纯阳百字碑,婆心何悲切。

注吕祖《百字碑》

养€€忘言守,

凡修行者,先须养€€。养€€之法,在乎忘言守一。忘言则€€不散,守一则神不出。诀曰:缄舌静,抱神定。

降心为不为。

凡人之心,动荡不已。修行人心欲入静,贵乎制伏两眼。眼者心之门户,须要垂帘塞兑。一切事体,以心为剑,想世事无益于我,火烈顿除,莫去贪着。诀云,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动静知宗祖,

动静者。一阴一阳也。宗祖者,生身之处也。修行人当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化也。一身上下,乾坤大卦,五行四象,聚会之处,乃天地未判之先,一点灵光而成,即太极也。心之下,肾之上,仿佛之内,念头无息所起之处,即是宗祖。所谓动静者,调和真€€,安理真元也。盖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即阖户之谓坤、辟户之谓乾。呼则龙吟云起,吸则虎啸风生,一阖一辟,一动一静,贷乎心意不动,任其真息往来,绵绵若存。调息至无息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就矣。

无事更寻谁!

若能养€€忘言守,降伏身心,神归€€穴,意注规中,混融一€€,如鸡抱卵,如龙养珠,念兹在兹,须臾不离,日久工深,自然现出黍米之珠,光耀如日,默化元神,灵明莫测,即此是也。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此道乃真常之道,以应事易于昏迷,故接物不可迷于尘事。若不应接,则空寂虚无。须要来则应之,事去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静,元神凝结。诀曰: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

不迷性自住,性住€€自回。

凡人性烈如火,喜怒哀乐,爱恶欲憎,变态无常,但有触动。便生妄想,难以静性。必要有真惩忿,则火降;真寡欲。则水升。身不动,名目炼精,炼精则虎啸,元神凝固;心不动,名目炼€€。炼€€则龙吟,元€€存守;意不动,名目炼神,炼神则二€€交,三元混,元€€自回矣。三元者,精、€€、神也;二€€者,阴阳也。修行人应物不迷,则元神自归,本性自住矣。性住则身屯先天之€€自回,复命归根,有何难哉!诀曰:回光返照,一心中存,内想不出,外想不入。

€€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修行人性不迷尘事,则€€自回,将见二宠升降于中宫,阴阳配合于丹鼎,忽觉肾中一缕热杰

上冲心府,情来归性,如夫妇配合,如痴如醉。二€€€€缦,结成丹质,而龙穴中水火棚交,循环不已,则神驭€€、€€留形,不必杂术白长生。诀曰,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直至丹田€€满,结成刀圭也。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功夫到此,神不外驰,€€不外泄,神归€€穴,坎离已交,愈加猛烈精进,致虚之极,守静之笃,身静于杳冥之中,心澄于无何有之乡,则真息自住,百脉自停,日月停景,璇玑不行,太极静而生动,阳产于西南之坤。坤即腹也,又名曲江。忽然一点灵光,如黍米之大,即药生消息也。赫然光透,两肾如汤煎,膀胱如火炙。腹中如烈风之吼,腹内如震雷之声。即复卦天根现也。天根现即澜心五以神助之,则其笨如火遍金,上行穿过尾闾,轻轻运,默默举。一团和€€,如雷之震,上升泥丸,周身踊跃,即天风€€卦也。由月窟至印堂眉中,漏出元光,即太极动而生阴。化成神水甘露,内有黍米之珠,落在黄庭之中,点我离中灵汞,结成圣相之体,行周天火候一度。烹之炼之。丹自结矣。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到此地位,药即得矣。二€€结刀圭,关窍开通,火降水升,一€€周流,从太极中动天根,过玄谷关,升二十四椎骨节,至天谷关,月窟阴生,香甜美味,降下重楼,无休无息,名日甘露洒须弥。诀曰:甘露满口,以目送之,以意迎之,送下丹釜,凝结元€€以养之。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养€€到此,骨节已开,神水不住上下周流。往来不息,时时吞咽,谓之长生酒。诀曰:流珠灌养灵根性,修行之人知不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功夫到此,耳听仙乐之音,又有钟鼓之韵,五€€朝元,三花聚顶,如晚鸦来栖之状,心田开朗,智慧自生,明通三教经书,默悟前生根本,豫知未来休咎,大地山河,如在掌中,目视万里,已得六通之妙,此乃实有也。吾行实到此际,若有虚言以误后学,天必诛之。遇之不行,罪遭天谴。非与师遇,此事难知。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自“养€€忘言”至此二十句,皆是吕祖真正口决工夫,无半点虚伪,乃修行上天之阶梯。得悟此诀与注者,可急行之,勿妄漏泄,勿示匪人,以遭天谴。珍重奉行,克登天阙。

《百字碑》注解

明€€张三丰

养€€忘言守,

凡修行者先须养€€;养€€之法,在乎忘言守一。忘言则€€不散;守一则神不出。诀曰:缄舌静、抱神定。

降心为不为。

凡人之心,动荡不已。修行人,心欲入静,贵乎制伏两眼。眼者心之门户,须要垂帘塞兑。一切事体,以心为剑。想世事无益于我,火烈顿除,莫去贪着。诀云:“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动静知宗祖,

动静者,一阴一阳也。宗祖者,生身之处也。修行人,当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牝也。一身上下,乾坤八封五行四象聚会之处,乃天地未判之先,一点灵光而成,即太极也。心之下,肾之上,仿佛之内,念头无息,所起之处,即是宗祖。所谓动静者,调和真€€,安理真元也。盖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即阖户之谓坤,辟户之谓乾,呼则龙吟云起,吸则虎啸风生。一阖一辟,一动一静,贯乎心意不动,任其真息往来,绵绵若存。调息至无息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就矣。无事更寻谁?

若能养€€忘言守,降伏身心,神归€€穴,意注规中,混融一€€。如鸡抱卵,如龙养珠,念兹在兹,须臾不离。日久工深,自然现出黍米之珠,光耀如日,点化元神,灵明莫测,即此是也。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此道乃真常之道,以应事易淤昏迷,故接物不可迷于尘事。若不应接,则空寂虚无。须要来则应之,事去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静,元神凝结。诀曰: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

不迷性自住,性住€€自回。

凡人性烈如火,喜怒哀乐,爱恶欲憎,变态无常;但有触动。便生妄想,难以静性。必要有真微忿则火降;真寡欲则火升。身不动名曰炼精,炼精则虎啸,元神凝固;心不动名曰炼€€,炼€€则龙吟,元€€存守;念不动名曰炼神,炼神则二€€交。三元混,元€€自回矣。三元者精€€神也,二€€者阴阳也。修行人应物不迷,则元神自归,本性自住矣。性住则身中先天之€€自回,复命归根,有何难哉?诀曰:阳光返照,一心中存。内想不出,外想不入。

€€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修行人,性不迷尘事,则€€自回。将见二€€升降于中宫,阴阳配合于丹鼎。忽觉肾中一缕热€€,上冲心府,情来归性,如夫妇配合,如痴如醉;二€€氤氲。结成丹质,而€€穴中水火相交,循环不已,则神驭€€,€€留形,不必杂本自长生,诀曰: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直至丹田€€满,结成刀圭也。

阴阳生反覆,普化一声雷。

工夫到此,神不外驰,€€不外泄.神归€€穴,坎离已交,愈加猛烈精进。致虚之极,守甘之笃,身静于香冥之中,心澄于无何有之乡,则真息自住,百脉自停,日月停景,璇玑不行。太极静而生动,阳产于西南之坤《坤即腹也,又名曲江》。忽然一点灵光,如黍米之大,即药生消息也。赫然光透,两肾如汤煎,膀胱如火炙,腹中如烈风之吼,腹内如震雷之声,即复卦天根现也。天根现.即固心王,以神助之,则其€€如火,逼金上行,穿过尾闾,轻轻送,默默举:一团和€€,如雷之震,上升泥丸,周身踊跃,即天风€€卦也。由月窟,至印堂,眉中漏出元光,即太极动而生阴,化成神水甘露。内有黍米之珠,落淤黄庭之中,点我离中灵汞,结成圣相之体.行周天火候一度,烹之炼之,丹自结矣。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到此地位,药即得矣。二€€结刀圭,关窍开通;火降水升,一€€周流。从太极中动天根,过玄谷关,升二十四椎骨节,至天谷关。月窟阴生,香甜美味,降下重楼,无休无息,名曰“甘露洒须弥”。诀曰:甘露满口,以目送之,以意迎之,送下丹釜,凝结元€€以养之。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养€€到此,骨节已开,神水不住,上下周流,往来不息,时时吞咽,谓之长生酒。诀曰:流珠浓养灵根性,修行之人知不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工夫到此,耳听仙乐之音,又有钟鼓之韵。五€€朝元,三花聚顶,如晚鸦来栖之状。心田开朗,智慧自生,明通三教经书。默悟前生根本,豫知未来休咎。大地山河如在掌中,目视万里,已得六通之妙,此乃实有也。吾行实到此际,若有虚言以误后学,天必诛之。遇之不行,罪过天谴。非与师遇,此事难知。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自“养€€忘言”至此二十句,皆是吕祖真正口诀。工夫无半点虚伪,乃修行上天之阶梯。得悟此诀与注者,可急行之,勿妄漏泄,勿示匪人,以迫天谴。珍重奉行,克登天阙。

吕祖抱度人洪愿而传此《百字碑》,张祖抱度人大愿而注此《百字碑》,张祖之心,€€吕祖之心也。故曰:纯阳、三丰,乃神仙中耳目。酉月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可惜流年,忧愁风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纯阳吕公百字碑测疏

陆西星注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夫学道修真之子,进步入门,先须理会性命二字。性有性源,命有命蒂;性源要清净,命蒂要坚固。命蒂固则元气充,气充而精自盈矣;性源清则元神定,神定而气自灵矣。何谓命蒂?真息是也。何谓性源?心地是也。我师教人有法,开口便说养气降心,而养气降心自有真诀,故曰“养气忘言守”。“忘言守”,养气之真诀也。五字之中,“忘”字、“守”字要有下落。盖忘言者,非缄闭其口而使之不言也。涵固精神,沉潜内守,情境两忘,无心于言,而言自不出也。若存心缄默,固闭深藏,反成心病。守之云者,守此气也。守之者谁?神守之也。守于何处?《道德经》云:“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中者,神气归复之处,人之大中极也。《参同契》云:“闭塞其兑,筑固灵株。”闭兑者,即忘言之义;灵株者,即神气之根。盖能常守于此,则心息相依,子母相见,神气混融,打成一片,绵绵迤迤,久之而成大定。少焉静极生动,真火熏蒸,金精吐华,冲关透顶,灌注上下。气得其养,其妙用有如此者。《道德经》云:人之生也,“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要知人身中之气,即天地之冲气也尔,其升降阖辟,常与天地之气相为流通。医书谓此气周流人身,随呼吸以往来,昼夜八百一十丈,一呼一吸为一息,昼夜一万三千五百息,而息息各归于其根。庄子云:“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以踵者,心息相依,归乎其根也。古仙有云:“昔日逢师传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忘言守中,非凝神入气穴而何?此之谓归根,此之谓复命,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端在于此。夫养气之诀,既已直露于前,故此下复说降心之诀。盖降心者,降伏妄心,非真心也。夫人之一心,本来无二,但以迷觉而分真妄。《金刚经》云:“云何降伏其心?”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既有欲矣,则情随境转,真以妄迷,纷然而起欲作之心。故《道德经》云:“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今夫众人皆欲为,而我独镇之以不为,则妄念息而此心将自降矣。妄本无体,皆因真心迷惑而然,今而不为,则必有以真见夫一切有为之法,皆如梦幻泡影,虚妄不常,是以忘机绝虑,将此希求贪着之心,裂教粉碎。是谓以真销妄,妄尽真存,正觉现前,方名见性。如此则言不期忘而自忘,守不期固而自固。是知了命之宗,关于性地。我师十字之中,千古内炼之丹诀,无出于此。直至采药行火,抱元守一,彻始彻终,无过此诀。妙哉!妙哉!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上言养气降心,静守内炼,乃无为之道,复恐世人不知此外复有有作之基,乃高真上仙以术延命之事,故吃紧提出“动静”二字,要人知宗认祖。盖金丹之道,无为为体,有为为用,动中采,静中炼,二者不可偏废。故知动而不知静,则基址不立,而无积精累气之功;知静而不知动,则天机不合,而失临炉采药之旨。要之,动其宗也,静其祖也。祖者性祖,静则得之;宗者命宗,非动不立也。知性祖,故修定于离宫;知命宗,故求玄于水府。如是双修,方为究竟。然方其无事之时,忘言默守,屏事息机,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泰然大定,斯已矣,更俟寻谁?何以学道之人,寻铅觅地,结侣求财,种种外求,席不暇暖?此中正好参详,方见良工心苦。我师说到此地,已将肝胆照人,分明指出修行门径,奈何世人不能领悟,直将容易读过,良可惜哉!

真常要应物,应物要不迷。

何谓真常?性祖是也。何以明之?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会有变灭,而不能久。故佛经云:万法无性,惟此一真法界方为实相。故曰真常。然所谓真常者,非与物即,非与物离,要在能静能应,常应常静,而常不迷。能不迷则应物无迹,而真性见矣。是谓炼己纯熟,而有为

之道始可行也。二“要”字,上不要断灭,下不要着相,皆吃紧醒人之辞。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对境忘情,方云大定,故曰不迷性自住,性住则己汞住矣。己汞既住,方可求铅,故曰性住气自回。回者,来归之义。《契》云:“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曰归曰还,回之义备矣。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气自外回,丹从中结。壶中者,大丹凝结之处也。坎离者,阴阳互藏之卦象,铅汞、水火之异名。丹法以乌兔为药材,必须取坎填离,以铅投汞,二者匀平配合,混入中宫,然后龙吟虎啸,而产玄珠于正位。其言自住、自回、自结者,要皆自然之妙用,所谓有为中之无为,一有安排布置,则涉于邪伪之私,而去道远矣。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此十字者,妙不可言。盖阴阳反复,乃作丹之大旨;普化雷声,乃作丹之秘诀。所谓天机€€密,正在于此。夫神仙丹法,皆以阴阳反复而成。故以药材而言,则阴中用阳,阳中用阴,此阴阳之反复一也;以交媾而言,则女居日位,男配蟾宫,此阴阳之反复二也;以合丹而言,则举水以灭火,以金而伐木,此阴阳之反复三也。如此颠倒异常,大类可见。至其天机玄妙,则在“普化”句中。邵子之诗有云:“忽然夜半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识得无中含有意,许君亲见伏羲来。”盖地中有雷,于卦为复,一阳来复,所谓爻动之时,身中冬至,正好寻铅,得诀修之,则大地山河皆成七宝,故云“普化”。言“一声”者,重始€€也,此中别有单符单诀,贵在师传,学人更当洁己虚心,以期际遇可也。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此十字,言气回之征验。盖先天之€€,生于爻动之期,此时运剑追来,度鹊桥、贯尾闾,循督脉而上通于泥丸,但觉油然€€然,如白云之朝于顶上者。顷之化为玉浆,味如甘露,洒于须弥,降于重楼,入于中宫,所谓气回丹结,其象如此。须弥,山名,佛语须弥,此云妙高,即顶上之义。《紫庭经》云:“采之服之未片饷,一道白脉冲泥丸;化为玉浆流入口,香甜清爽遍舌端。”意盖本此。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气化为水,甘美莫加,故玉液琼浆,随宜立号。《悟真篇》云:“长男乍饮西方酒”,此长生酒也;“雪山一味好醍醐”,此长生酒也;“壶内旋斟延命酒,鼎中收取返魂浆”,此长生酒也。是皆己所独得,无人与共,故曰自饮。逍遥,快乐自得之义。夫此酒既不能与人共,此乐又能与人知耶?

静听无弦曲,潜通造化机。

《太上日用经》云:“无弦之曲,不言而自声,不鼓而自鸣。”盖丹在身中,太和充溢,是以目有神光,耳有灵响,口有甘津,鼻有异香,理所必至,无足异者。吾师意在简文,聊举其

一,即其余可推也。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吾师百字灵文,乃千圣登真之梯筏,学人谁不知诵?求其融会贯通,以得夫立言之意者,盖亦尠矣。星谫劣不文,蒙师提挈有年,金丹大道,尝窃与闻。考之此篇,若合符节,乃敢僭为测疏,作济度之津梁,开时人之眼目。极知狂诞,无所逃罪,然使好道之伦,玩索而有得焉,庶几不负吾师之教乎。

时隆庆辛未五月十有一日

百字碑注

清·刘一明

纯阳吕祖,乃道门中第一慈悲圣贤也,自唐至今,千年有余,或隐或显,隐显不测,警愚化贤,诗词歌赋流传於世者,不可枚举;其专言修真次序、药物火候,无一不备者,莫若《敲爻歌》、《百字碑》。而其言简理明,易足开人茅塞者,又莫若《百字碑》;其字仅一百,其句仅二十,丹法有为无为,了命了性,始终全谈,谓之上天梯,真天梯也。然为天梯,而世之修真者,不以为天梯者,每多求奇好异,以其此文无奇无异而弃之;殊不知金丹之道,真常之道,不奇之中而有最奇者存,不异之中而有大异者在,时人未之深思耳;如此文始言者,不过养炁降心住性耳,有何奇异乎?其行持之效,能结丹,能服丹,能逍遥,能通造化,岂不最奇大异乎?咦!不奇而奇,不异而异,学者能於祖师法言,极深研几,循序渐进,未有不深造而自得者。予读是文,多有受益,因叹有此天梯而人不识,大负祖师度世之苦心,爰是於每句之下,注解数语,以阐其微,愿结知音,同上天梯,以报祖师之恩可也。

时嘉庆三年岁次戊午三月三日素朴散人自序於自在窝中

养炁忘言守,

性命之道,始终修养先天虚无真一之炁而已,别无他物。采药采者是此;炼药炼者是此;还丹还者是此;脱丹脱者是此;服丹服者是此;结胎结者是此;脱胎脱者是此;以术延命,延者是此;以道全形,全者是此;始而有为,有为者是此;终而无为,无为者是此;长生长者是此;无生无者是此。古经云:知得一,万事毕。此语可了千经万卷矣。但此炁,非色非空,无形无象,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识识,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不可形容。强而图之,O这个而已;强而名之,儒曰太极,道曰金丹,释曰圆觉;本无可言,有何可守?如其可言可守,则非先天虚无之炁,乃是后天呼吸之炁。先天之炁,历万劫而不坏;后天之炁,随幻身而有无。世间未得真传之流,不知先天之炁为何物,误认后天有形之炁,或言在炁海,或言在丹田,或言在黄庭,或言在任督二脉,或言在两肾中间,或闭口调呼吸以匀炁,或闭息定胎息以藏炁,或搬运后升前降於黄庭以聚炁,或守或运,等等不一,皆欲妄想结丹。试问将此有形之炁,终久凝结於何处?凝结作甚模样?其必凝结成炁块乎?每见世之守上者,多得脑漏;守下者,多得底漏;守中者,多得膨胀;守明堂者失明,

守顽心者得癫症,欲求长生,反而促死,哀哉!殊不知先天虚无之炁,包罗天地,生育万物,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密,仅可知,不可言,仅可养,不可守,无言无守,言守两忘,不养而养,入於养炁之三昧矣。夫大道活活泼泼,不落於有无边界;落於有则着相,落於无则着空,着相着空皆非天地造化流行之道,亦非圣贤真空妙有之道。曰养炁,则必有所养者在,不着於空也;曰忘言守,则必无方所、无定位,不着於相也。不着空,不着相,则必有不空不相之养者在,不空不相之养,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感而遂通,寂然不动,养炁之道在是矣。

降心为不为。

上言养炁无言无守,似乎一无所为矣,夫人有生以后,先天之炁充足,阳极必阴,於此而能保全先天之炁不失者,其惟上德之圣人乎?其次中下之人,一交后天,先天之炁潜藏,后天之炁用事,阳渐消,阴渐长,历劫根尘俱发,一身炁质俱动,识神张狂,客邪作乱,当此之时,四大一身皆属阴,不知何物是阳精。虽欲养炁,无处可养,而亦不得其养,祖师黄鹤赋云:上德者以道全其形,是其纯乾之未破;下德者以术延其命,乃配坎离而方成。以道全形者,无为之事;以术延命者,有为之事。上德之人,先天之炁未失,纯阳之体,守中抱一,即可全其本来之真形;中下之人,先天之炁已伤,阳为阴陷,必须窃阴阳,夺造化,先固命基,从有为而入无为,方能成真。又古仙云:还丹最易,炼己最难。又沁园春云: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炼己待时。炼己之功,莫先於降心,但降心须要识得心,心有人心、道心之分,有真心、假心之别。道心者,本来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之心,为真心;人心者,后起有识有知、七情六欲之心,为假心。真心益人性命,假心伤人性命。降心者,降其人心之假也。然降人心,非是守心空心,亦非是强制定心,须要顺其自然。悟真云:顺其所欲,渐次导之。只此二语,便是降心妙诀。故曰降心为不为。曰为者,心必降也;曰不为者,不强降也。降而不降,不降而降,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矣。盖人之顽心,积习成性,如火炼成顽铁一块,至坚至固,牢不可破。若束之太急,是以心制心,心愈多而块愈坚,反起心病,阴符经云:火生於木,祸发必克者是也。故降心必用渐修之功,方能济事,渐修之功,无伤於彼,有益於我,为而不为矣。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先天真一之炁,为生天生地生人之祖炁,无理不具,无时不在,所谓性命之宗祖,存此者圣,昧此者凡,但此炁落於后天,隐而不现,即或一现,人为名利所牵,私欲所扰,当面错过,旋有而旋失。欲寻此炁,先要认得道心。盖先天之炁,藏於道心也。道心为体,先天之炁为用,同出异名,道心即修道之宗祖。夫道心者,主人也;人心者,奴仆也。认得道心为宗祖,以主人而使奴仆,奴仆听命於主人,不降而自降,一动一静,皆是道心运用,即人心亦化为道心,内无妄念,外无妄事,内外安静,客炁难入,处於无事之境矣。能至无事,空空洞洞,只有道心,别无他物,此外更寻谁耶?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既知宗祖,处於无事,则真者可以能常矣。真者能常,一切外假不得而伤,但真常之道,不是避世离俗,亦非静坐止念,须要脚踏实地,身体力行,从大造炉中煅炼出来,方为真,方是常,若知真而不知行真,虽能无事,如同木雕泥塑之物,外虽无事,而内难免有事,所谓禅机本静,静生妖也。此乃闭门捉贼,假者不能去,而真者必受伤,何能真常乎?故曰真常

须应物,应物要不迷。曰真常应物者,以真应假也;曰应物不迷者,借假修真也。盖真藏於假之中,假不在真之外,无假不能成真,无真不能化假,只在常应常静,於杀机中盗生机,於波浪里稳舵槁耳。果能不迷,即是真常,果能真常,虽终日应物,未曾应物,处於无事之境,而不为万物所移,何碍於应乎?

不迷性自住,

应物不迷,则道心之真常存矣。道心之真常存,则人心之假不生;人心之假不生,则炁质之性不发;炁质之性不发,则天赋之性明明朗朗,如水晶塔子一般,无染无着,不动不摇,而自住矣。总之,性住之效,全在应物不迷功夫,迷则人心用事,真性昧而假性发;不迷则道心用事,假性化而真性现;住性之道,不迷尽之矣。祖师黄鹤赋云:依世法而修出世之法,旨哉言乎!

性住炁自回。

性者,理也,在天为理,赋之於人为性,故名其性曰天性;炁者,命也,在天为炁,受之於人为命,故名其命曰天命。人生之初,理不离炁,炁不离理,命不离性,性不离命,理炁一家,性命一事,因交后天,理炁不连,性命各别矣。若能性住,不为客炁所移,而正炁自回,无命者而仍有命,性命仍是一事,理炁原不相背,所谓尽性至命者是也。大抵炁回之要,总在性住,果能性住,则炁自然而回,无容强作也。

炁回丹自结,

丹者,圆明之物,系阴阳二炁交合而成。当性住之时,万虑俱息,是谓真静真虚,静极则动,虚极生白,先天之炁自虚无中来,片刻之间,凝而成丹,所谓一时辰内管丹成也。大抵还丹之要,在乎炁回;炁回之要,在乎性住;性住之要,在乎不迷;不迷之要,在乎降心;降心之要,在乎知宗祖;知得宗祖,降心应物,不为物迷,性自住,炁自回,丹自结。三“自”字在应物不迷处来。应物不迷,即是炼己之功;所谓炼己纯熟,还丹自结也。了道歌云: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性定自然丹信至,心静然后药苗生。特以还丹最易,炼己最难。若炼己不炼到无己时,则性不定,心不静,丹何能还乎?然炼己若不知宗祖,其功莫施。三丰翁云:筑基时须用槖籥,炼己时还要真铅。真铅即宗祖。若不遇真师诀破真铅一味大药,谁敢下手?

壶中配坎离。

炁回丹结,真种到手,仅还得娘生本来面目,谓之还丹,又谓之小还丹。此丹犹未经真水火煅炼,尚是生丹,未成熟丹,不堪吞服济命,必须将此丹煅成一个至阳之物,方能延得年,益得寿。坎外阴而内阳,其中之阳为真,为中正之阳,非幻身肾中之浊精,乃先天真一之神水;离外阳而内阴,其中之阴为真,为中正之阴,非幻身心中之血液,乃先天虚灵之真火。此水此火,乃虚空天然之水火,非一切有形有象之水火。用此水火,烹煎灵药,十二时中,不使间断,勿忘勿助,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入药镜云:水怕乾,火怕寒者是也。曰壶中配者,天然水火,不假外求,神明默运,药物老嫩,火候进退,随时加减,消息於宥密之中,不使有一毫渗漏也。

阴阳生返覆,普化一声雷。

水火烹炼之功,即朝屯暮蒙之功。朝屯者,进阳火也;暮蒙者,运阴符也。时阳则进阳,时阴则运阴。阴而阳,阳而阴,阴阳搏聚,自生反覆。返覆者,恍惚里相逢,杳冥中有变,返之覆之,阴阳混化,先天灵苗,由嫩而坚,自生而熟,自渐而顿,忽的造化炉中,迸出一粒至阳之丹,如空中乍雷一声,惊醒梦里人矣。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当阳丹出鼎,吞而服之,点一己之阴汞,如猫捕鼠。白云朝顶上者,冲和清炁上升,五炁朝元也;甘露洒须弥者,华池神水下降,万病回春也。须弥山在天地之正中,即人中有一宝之象。中之一宝,即是圣胎,又名黄芽,祖师示张珍奴词云:地雷震动山头雨,要洗濯黄芽出土。正是此义。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当圣胎凝结,神水流通,浇灌丹田,自然无质生质,无形生形,而一切勉强之功无所用矣。故曰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也。曰自饮、曰谁得知者,盖以长生逍遥之事,乃窃阴阳,夺造化,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之事,虽天地神明,不可得而测度,而况人能知之乎?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庄子云:摄精神而长生,忘精神而无生。长生者,有为了命之道;无生者,无为了性之道。了性之道,即九年面壁之功,面壁之功,即十月温养之功。九年之说,非实有九年之期,九为纯阳之数,即金液九还,阴尽阳纯之义。所谓一毫阴炁不尽不仙也。十月之说,圣胎成就,脱化之期,如妇怀孕,十月婴儿出胞,亦法象也。十月温养之功,防危虑险,万有皆空,不使有一毫客炁入於胎元之中,如壁列万仞,一无所见也。十月温养,九年面壁,二者是一义,非是两件,皆古人取其义而象之耳,惟其温养面壁,故曰坐听无弦曲。坐非身坐,乃心清意静,不动不摇之坐。有弦曲则有声有音,无弦曲则无声无音矣。无声无音,一空而已。既云无声无音,听个甚的?曰听,则是空而又不空,不空而又空,非顽空,乃真空也。曰坐听者,离却见之一边,绝不着於色矣。曰听无弦曲,听而不听,已是离却听之一边,又不着于声矣。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如来者,如有所来,而实无来,此真空本来面目,即超脱圣胎之大法门,成全法身之真口诀。要之,无为之功,总在坐之一字,坐则止於其所,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於空。空无所空,无无亦无,无无既无,名为照了。打破虚空,独露全身。不生不灭,方为了当。有生者,所以脱幻身而固命基,还丹之道,从无而造於有也;无生者,所以脱法身而了性宗,大丹之道,从有而化於无也。有生无生,即造化之机。知此道者,始而从无造有以长生,终而从有归无以无生,有无不立,性命双修,明通天地造化之机,而与天地为一矣。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养炁忘言守一句,统言修道之全体大用也。降心为不为一句,言炼己筑基也。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二句,言炼己筑基,须要识得心也。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二句,言炼己之实

功也。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炁回丹自结三句,言炼己功勤,还丹自结也。壶中配坎离一句,言丹还后,内炉之功也。阴阳生返覆一句,言阴阳变化,由嫩而坚也。普化一声雷一句,言脱丹法象也。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二句,言服丹后之法象也。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二句,言服丹结胎之法象也。坐听无弦曲一句,言十月温养之功也。明通造化机一句,是总结了性了命大义也。以前十八句,还丹大丹,始终次序,火候工程,悉皆吐露。至简至易,约而不繁,依法行持,自卑登高,由近达远,端的为修道者上天梯也。曰二十句者,并结尾二句言之耳。

风来疏竹,风去而竹不留声;雁过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百字碑注释

民国·魏尧注释

思隐子按:本文根据西蜀后觉道人魏尧《一贯天机直讲》录入。

注释者考略:师承西派汪东亭,曾数度在北京传教,讲学,著有《一贯天机直讲》,《大道真传》等等。

养炁忘言守,

注释:养气为一事,而须忘言,忘守。忘言者,塞兑也;忘守者,不守之守也:是应知而不守。若“守”字看重,真去守窍、守气,即不合矣,故曰“忘守”。言,守俱忘,方能养气也。忘言不动,忘守清净,亦即“勿忘勿助”之意。气与神相因而至,所以不说须以神守,盖归窍即守也,不必别有所守。神居之地有三:天谷,应谷,灵谷是也。天谷即泥丸;应谷即绛宫,有感即应是为应谷;灵谷即谷道也,亦即阴跷一窍是也。归于天谷,寂然不动;归于应谷,可以外驰;归于灵谷,即事潜藏矣。元神返天谷,识神归灵谷,即潜藏而归于无矣。应谷者,内外相应,与气相合之地也,是为绛宫。修道者应在绛宫下手也。

降心为不为。

注释:“降心”者,“降服其心”之谓也。泯去识神,是为降服其心。“为而不为者”,以无为为有为,于有意无意间为而不为,以降服其心。盖若为即着有,不为即落空。为而不为,即是一意不散,一念不起,亦即“绵绵若存”,“勿忘勿住”之意也,降心到此,因而生动静工夫矣。

动静知宗祖,

注释:“祖”者,乾元祖炁,在人为性;“宗”者,坤元元气,在人为命。祖为元神,宗即元气,两者同出异名,分而为铅汞,但汞实在气中也。祖为先天太极之理气也,宗则父母精神凝合而生出之一气也。后天身上之宗祖,祖是元神,宗为有情识之命根,亦即外来之气也。宗祖全在动静上分,动知宗而静知祖,知即“活子”,“活午”时也。身心两静,元神出现,即性也,祖也;静极生动,空中真阳收归身上即命也,宗也。动极而静,静极又生动,循环

转辗,周而复始。静为神,动为气,神气相合,方知动静。静极而动,一阳来复,元气到身,即须进阳火;动极而静,一阴来媾,凉液下降,即须退阴符。而知动知静,即是知宗知祖;有此二者,方成人道,而可进修仙道。其进修途程,即在“知”字之中。盖此中有息息归根,心息相依之理在内也。

无事更寻谁。

注释:仅仅以上三句而修道之要,已发挥无余蕴矣。照此行功,即可转凡为圣,无事它求也。若以为不足,而更寻它道,即是“外道”矣。以不守之守养气,以不为之为养心。动者气也。静者神也,养气养心,方知动静有宗有祖。备言火候,大道简易,本无它事也。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注释:此道为“真常”之道,能养心养气,即得“真常”,而保其元神,元气矣。然一面仍须应物,能扩然大公,物来顺应,事事物物,顺其理而应之,即是“应物不迷”也。物中有六根,六尘。内而六根,外而六尘。根尘相接之时,应即物付物,而不为所炫惑。譬如见财物,女色等等,能处之有道,而不为所诱惑。是即能保住元神。元气而不失,即是真常之道也。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注释:不迷于物,性能自住。性住天谷,原为天谷元神,自能“明心见性”矣。元神既住而真息即回。“回”字两口,即“口对口”,“窍对窍”之意也。性命二者,本不可分。学者能炼性坚固,元神为其主宰而得自然神觉,则命功亦随性功而进步。凡息为真息,而玄关成象矣。盖元神与真息相依,神定气住,即息息归根。《庄子》曰:“真人之息以蹱,其息深深,若存若亡。”此即性住气回之情状也。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注释:性住气回,则一神一气,自结丹而成丹。盖元神,元气,真性,真息,相依相抱。神驰外,气亦驰外:性归根,气自归根。故曰“尽性以至于命”。佛书专说性理而不至于命,及以性功既到,命功自随,为自然之结果,而可必得者也。上两句及本句之三“自”字,即透此中消息之语,学者可以知所用力矣。“壶中”即状若蓬壶之一窍,亦即丹鼎之意。水火既济,坎离相配,此结丹之现象也,既已性住气回,自然于丹鼎中结丹矣。坎,月也;离,日也,日月相配而成“丹”字也。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注释:配合坎离,即是取坎填离;取坎中之一阳,返之于离,而复其乾健之体;降离中之一阴,还之于坎,以复其纯坤之象,此即阴阳反复之事也。修道作用,全在反复阴阳。人生自破体以后,阴日盛阳日衰,阳尽则死,此即顺行行之,有生有死也。修道者反之,自还虚,筑基,炼己已至小周天,大周天,其作用全在采取空中之真阳,返还于吾身,以炼化吾身之浊阴,所谓“逆而修之,成仙成佛”是也。故“反覆阴阳”一语,已将作丹之全体大用,包括无疑矣。然欲行此道,其下手应候“地雷复”之时。《易-复卦》之辞曰:“复,其见天地

之心乎!”当天心发现,活子时到,应聚火载金,驾动河车,以行周天,由小周天至大周天,其道同也,必候“一阳来复”,子时到来,方可下手,做返还炼化之功。吕祖曰:“地雷震动山头雨,袋洗濯黄芽出土。”此时阳火阴符,周流上下,无中生有,由由返无,升降进退,而阴尽阳纯,化作一气之阳气,此即黄芽出土时也。学者得诀修之,则虽草野愚氓,亦可超凡入圣,脱胎而仙也。《易》曰:“帝出乎《震》”,震木为东三之祖性,“先天而天弗违”,故曰:“普化一声雷”也。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虚弥。

注释:“白云朝顶上”者,大药成熟,一阳来复,阳气缘督上升,到于乾顶。此即《悟真篇》所谓“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在乾家交感宫”也;“甘露洒虚弥”者,阳气到顶,一阴来媾,化为凉液,由顶下降,如一滴甘露,经重楼而归黄庭。此为服食而得丹,大周天之事也。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注释:甘露入口,香味异常,服食得丹,而能长生久视,故曰“长生酒”也。《悟真篇》曰“长男咋饮西方酒”,《无根树》曰“醍醐酒,返魂浆,起死回生是药王”,即此是也。此为自酿自饮之长生酒,非能与与他人共之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也。甘露服下,遍体清凉,心中快乐,无可比拟,儒家魏“真乐”,顏子之“不改”者是也。此乐只我自知,亦唯我本性虚明与太虚同体,逍遥自在,实有非语言可以形容者也。

静听无弦曲,潜通造化机。

注释:此二句总结言之,最初下手,自还虚始吹无孔之笛,听无弦之曲,而“性自住”,“气自回”,“丹自结”。三“自”字,便是“潜通”,末后还虚之一着,又以我之虚空,通天地之虚空,久久行持,自然粉碎虚空,人但见我无为,而不知我已参赞天地之化育,故曰,“潜通造化机”也。

都来二十句,端得上天梯。

注释:此章仅仅二十句而已,依次说尽修道之功夫矣。照此下功,则上天有梯,可循序而至矣。

唐朝纯阳帝君全真教开山祖师吕祖着《百字碑》

妙光道人注译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修炼者;首重于“养气”的功夫.如何养?只有“忘言”时,口不散气,方能聚气而守气。守气;方能蓄精炼气!下一步的功夫;就是“降心”与“为不为”的实证。如何“降心”?金刚经云:菩萨应如是降伏其心!---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一切相皆是虚幻: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如何“为不为”?“不为”;即是“不住”。菩萨应不住相布施,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为不为”;乃六祖慧能云:“心中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乃“飞四相,去三心”的清静大功夫啊!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降心为不为”的清静心方能显“如来性”的妙用!宗祖“如来”的妙用;一动与一静,体内变化,深不可识...此时;“如来”本清静。当下悟觉“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本来面目!人人皆有佛性;你还要找谁呢?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如来的真常;是不生不灭的本来面目。“祂”是真我的宗祖!非色非空?祂亦须应物“非空”,应物要不迷“非色”啊!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应万物能不迷时;“佛性”常住而显妙用,此妙用---佛曰:“法轮常转”、道曰:“紫车运转”、儒曰:“元亨利贞”性住则“卍”自转;体内的先天之气,自动打通任督脉,行“河车运转”之功,则通三关九窍矣!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气回”;运转全身,腹内温暖,丹结仙胎.肚内真气发动,心火下降,肾水上升,抽坎“水”填离“火”。使后天息改为先天息,谓之“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

体内的阴阳之气,一上一下,九转返复,炼退识神。浊精、游魂、鬼魄、妄意...突然间;一道金光射入玄关,呼吸顿断,若恍若惚....一声雷响,玄关并出,法身自现.此乃“身外有身”啊!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婴儿法身出现,站在头顶上,足踏白云;法身具足,千变万化,遍洒甘露于须弥也。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此时;仙胎产婴儿,已是不生不灭金刚不坏之身!故谓:“自饮长生酒”

婴儿法身,来去自如,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往来仙岛,逍遥自在,又有谁知呢?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再经过面壁九年的功夫,人在闭关房禅坐,法身已在天外之天...听到的是无弦曲的“天乐”啊!真人成道;已经具备了“五明六通”,宇宙造化的玄机,亦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全部只有100字的二十句,句句都能融会贯通,再加以修炼印证的话.你们也会好端端的上天梯成仙成佛啊!

吕洞宾《百字碑》

汪洋

苏州虎丘山上,过去有一专讲炁功的石刻碑文——唐·吕洞宾《百字碑》。文字简炼,说理明了,深为炁功爱好者欢迎,常争相背诵、按碑练习。现介绍如下:

养炁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

炁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练习炁功养生的方法,在于意守丹田,排除杂念,忘记一切。入静时,要眼观鼻、脐,心息相依,这样便可降伏思想上的一切杂念。待真炁发动之后,就会知道全身炁脉会聚之处(祖宗);养炁达到神归炁穴,日久功深,自然就有体会。应事接物,要光明正大,空寂虚无,不要有所迷恋,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清静。要保持性情经常平静,切忌过度喜怒哀乐,否则感情激动,就难以入静;只有入静才能神归炁穴,元炁自回。元炁回到炁穴丹田以后,随之有一团热炁自背脊上升,此时水火相交,则炁脉循环不已。当上升到泥丸时,如雷之震,似甘露从天空白云中洒下,无休无息。当练功到这一功夫时,上下畅通,周流不息,在此之时,津液源源而来,周身舒适轻松,性情舒畅,似听仙乐钟鼓之音;心田开朗,练功的奥妙也就豁然明白了。这二十句是练功要诀,若能认真按此锻炼,就能达到健康长寿。

摘自(《气功》第三卷1982年第2期Ρ96)

《百字碑》直解

韩秋生

《百字碑》相传为唐代道人吕洞宾所著。全文为五言诗的体裁,计二十句。共一百字。把修炼尽性至命工夫的炁功,从筑基、炼己到金液大还丹,自始至终的全部火候过程,尽述无遗。但全篇文辞简略,义理深奥,难窥门径。《炁功》杂志三卷二期曾作介绍,但未作详细注释。

今试以现代语言直解之,以助练功有志深求者。

养炁忘言守,

炁功的修炼目的,是要蓄养先天虚无真一之炁。此炁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无形、无象、无声、无臭。因此,在练炁功时不要着意在锻炼有形有象的后天之炁,或调息以匀炁,或闭息以藏炁,或升降搬运以聚炁,或守窍以凝炁等等,甚或想将此后天之炁炼结成丹。这不是练炁功的真谛。因而,练功养炁,必须忘言忘守。练功家曰:忘言炁不散,忘守神自安。言守两忘,先天之炁不养而自养。

降心为不为;

练炁功之所以能宝健祛病、延年益寿,依赖于降心。降心的方法是:“顺其所欲,渐次寻之”,即按每一练功者的不同状况,采用不同的“有为”功法,从有为逐步寻至“无为”。这就是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宗祖指主宰身心活动的先天元神,藉此以指挥和协调人体的动和静,而这种主宰功能必须在后天之心“内无妄念,外无妄劳”的无事状态下才能充分发挥,要达到这种无事状态,不必去寻求另外的什么来指挥机体。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练炁功亦有人称作“真常之道”,人必须接触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纷乱事端、喜怒哀乐、爱恶欲憎。但练功者必须锻炼出不被这些七情六欲情志活动所干扰的本领,事来则应,事去不留。

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炁回丹自结。

练功者锻炼出应物不迷工夫之后,练功中就可以排除干扰,由先天元神自然地主宰生命,此所谓性;使先天正炁回复到正常自然的运行,此所谓命。性命相合即谓之“结丹”。

壶中配坎离。

结成上述的丹,尚未经真水真火的锤炼,还是初步未熟之生丹,故称“小还丹”。尚须用先天真水(坎)和先天真火(离),在人体这个壶中予以不断地熬炼。

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

坎离烹炼,进阳火运阴符,不断反复阴阳抟聚,坎离交媾,恍惚变化,使丹由嫩至坚、由生臻熟。当烹炼到纯阳丹成之阳,腹内就能出现如同震雷之声,从而周天开始运行。再经周天烹炼,丹便可出鼎。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至此,练功已到达具有延年益寿作用的阶段,全身灵窍开通,真炁周流畅达,冲和清炁上升,华池神水下降,天地人已溶为一体,脑窍清朗,如白云兰天,洁净无染;口中津洒落于须弥山(须弥山是古印度传说中之名山,梵文snmern,意译为妙高,为人们所住世界的中心。这里可解释为中央己土)。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此两句描绘练功已达美妙境界,如饮长生仙酿,如入逍遥仙境,无挂无碍,无识无忧,若非练功透彻者,谁也领略不到其中奥妙。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此时功夫已臻清净无为境地,不需再进阳火退阴符。但还需严防七情六欲之侵袭,心静意宁,静坐如聆听无弦之曲,不着于声,不着于色,致虚极,守静笃,直到造化之机圆明通灵,达到尽性至命之地步,即所谓金液大还丹。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以上二十句五言诗歌,包括“练精化炁,练炁化神,练神还虚”的全过程,如依此练成,就可以达到如道佛家登仙成佛的目的。

摘自:《气功》1983年第5期Ρ234~235

百字碑

吕洞宾

其实因为我没有真正练功到一定程度,我对百字碑的理解只是建立在别人的基础上。我感觉把能把前两句理解了,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

百字碑是为修道提出了指导思想。也要配合具体功法才能成功。

养炁忘言守,修行先养炁,养炁之法在乎忘言守一。忘言之妙,乃为真境。清静其心,可用内观法去游思。

降心为不为。心中杂念,游思亦无难降伏除去。随起随灭,一刀截断。静坐时此心不可执著。若为游思之故,束缚大苦,性地安得圆通?灵光何由透发?反要潇洒自如,旷旷荡荡。浑然太虚之体,不为物累。故昔人参喜怒哀乐未发之中。执守一中。便为非中,以此故也。游思之不能无,如浮云之不足以累天。久久窘境,自然拔本绝源,空灵无有。前以游思喻浮云,此确论也。

动静知宗祖,动静者,一阴一阳(见《常清静经》),命宗性祖。世间万物,无非是道!宗祖

也可说是道心。动处炼神,静处炼命。可在动处练闻见之心,与静处练无闻无见之心也。则动处之炼,与静处之炼,总一炼心。

无事更寻谁?只有道心,别无他物,更寻何物作何用?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炼丹之法,不必出世。古之成仙者,岂尽入林,杜人事,而后得跨鸾乘鹤,逍遥紫府哉?至于日间应酬,非山中习静羽流,岂能免此?吾亦有法嘱子。任他可喜可怒可哀可乐之事,随时应付,过即不留。譬如风雷电雾,天所不能无,而不可谓风雷电雾之即天。喜怒哀乐,心所不能无,而不可谓喜怒哀乐之即心。天有真天体,心有真心体,由我应酬,不迷于此,而湛然空寂,常惺惺存,活泼泼地。此为要诀。

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不迷恋外界,无思无念之时,则真息绵绵,元神见而元炁生矣。(我想以后所说是修仙的不同阶段,我而还没练到那里,对所说的现象只是综合别人的解释所作的一些猜测。)

炁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炁凝则精固。三元互见。三元合一结为丹,筑基,药材炉鼎铅汞龙虎日月坎离。再配以相应火候。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功夫到此,神不外驰,炁不外泄,坎离相交愈加猛烈精进,身静于杳冥之境,心澄于无何有之乡。静极生动,即产“大药”(真性)。“大药”初产,卦象如震卦(天根),震卦代表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好象是周天时大药生,从口过的时候象甘露一样。

至此得药,二炁结刀圭(“刀圭”古人盛药之皿,很多人也许会理解,但它还有一层寓意,知者无几,“刀”字取“戊”、“己”两字的第一笔,戊己属中央土,圭又两土,乃示人打合离己坎戊之意。仙家隐语往往如此),关窍开通,火(心)水(炁)升,一炁周流,从太极中动天根,过玄谷关,升二十四椎骨节至天谷关月窟阴生,香甜美味,降下重楼,名曰“甘露”。“须弥”:意指中土。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口内的津液(也许是指大药)就是长生酒,甘美,益处无人能知。功夫到此耳如听仙乐之音,又有钟鼓之韵,五炁朝元(与“六根清净”联系起来理解。五炁:五行炁,人五官分属五行),三花(精炁神)聚顶,心田开朗,智慧自生。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总共是二十句,所说的确实是登天之梯。

《百字碑》浅注

匡常修

《百字碑》是我教吕祖所著,原载《吕祖全书》第三卷。吕祖名嵓,字洞宾。唐代河中永乐县人氏。《百字碑》全文二十句,共一百字,论述了道家炁功修练过程、方法和景象。全文比喻较多,今人对它的解释不一。现据我自身体会浅注如下,与同道者探究。

读《吕祖百字碑》有感

读《吕祖百字碑》有感 内丹功之真诀 ——读《吕祖百字碑》有感 张苏辰 我读了《吕祖百字碑》后,按照此文说的程序练内丹功,很有功效,未出过偏差,实为内丹功的要诀。下面结合自己的练功实践详细加以解说,给练内丹功的人作些参考,使他们能得到炼内丹的正途。 养气忘言守, 练内丹功主要养先天真一之气,不是鼻孔出入之气,而是未生天地之先、无边无涯的源气。《周易》中称为无极之气。此气是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的本源之气,是我们人类真正的宗祖。怎样养这个本源气呢?具体练法:入坐后,闭口舌抵上腭,使双目半睁半闭,双眼珠交并着看守祖窍穴,看祖窍穴里如天空一样,把日常生活中一切语言事物都忘掉它,专心一致地看守祖窍穴里虚空形象。看守的时间以达到静笃为标准,就觉祖窍穴里有先天真一之气,发胀发满,有个圆形之物。为什么看守祖窍穴里天空形象呢?《周易》中说:人首是乾为天。左目为日,右目为月,祖窍穴是天上日月对照的中心,从此穴养先天真一之气,才能恢复宗祖气的本来真面目。 降心为不为。 祖窍穴里含有宗祖气,是天空的形象。把心意降到脐下气穴中,炼肾脏之精,以固命中之宝。此穴是生精之处,生出来的是精,炼化成气,与天上宗祖气,合成太极式的上下天地阴阳气的整体,才能出现阴阳气的相交,产生金丹。怎样炼才能生精呢?具体练法:入坐后,使双目珠交并着观祖窍穴,生出宗祖气来,用心意指挥宗祖气降到脐下气穴中,永久觉照此穴不离不散,先用有为的照视,而后变成无为的照视。这样练功,气穴里得到阳气温暖,血液流到此处,就化成精液,精积盈满,外阳勃举,就用采精化气功练之。其练法是:入坐后,使心意达到静笃时,忽觉阳物勃举,就坐着炼它;如在睡眠中感觉阳举,就卧着炼它。用右手中指刺入会阴穴里,左手捂在肚脐上,闭口舌顶上腭,闭目鼻孔吸气,用真意将阳物往回一缩,右手中指向上一托,左手从肚脐向下一压。再吸气意引气从会阴穴向左侧身外边走空间,上升到头顶百会穴一停,眼往上看。鼻孔呼气,用意引气从百会穴下来,向右侧身外边走空间,降到会阴穴一停,眼向下看。身左边升身右边降,为1周。如此转9周一停,用意将阳物向上提缩,连提6下,提到气穴中,右手中指遂向上托6下,左手向下压6下。共转36周,阳物缩回后,

蔡衍颛先生讲解吕祖《敲爻歌》(第三讲)

蔡衍颛先生讲解《敲爻歌》第三讲(文字实录) 黄婆匹配得团圆,时刻无差口付传 “黄婆匹配得团圆”,这黄婆又是谁啊?在丹道有个黄字往往指中央戊己土,从位置上有时侯指下丹田,有时侯指中丹田,为什么下丹田也叫戊己土呢?五气归元嘛,归到下丹田这个核心。那么有时侯也指我们的心念,我们平静的心态,也属于戊己土。匹配什么呢,前面都在说铅汞,那么铅指肾水,汞指心气,其实也就是说内气从督脉上去,从任脉下来这个过程,什么水火既济之类的,这些就叫黄婆匹配得团圆。当然如果下手处,意守下丹田,丹田感觉得气了也是。 “时刻无差口付传”,这里的时刻就是时间,到一定程度,只要假以一定的方法、时间就会应验,这里主要是指下丹田得气。 八卦三元全藉汞,五行四象岂离铅 “八卦三元全藉汞”,那八卦是什么,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八卦其实是东南西北,再加个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三元呢?在体内是指精气神。汞是什么呢?心气,心气往往跟我们的精神状态息息相关,其实也就是说这时候轻轻地意守下丹田,然后体内的能量就慢慢聚起来,因为汞是指心气,心气呢又是跟黄婆,火生土嘛,心气跟我们这种平静的心态息息相关,所以全藉汞,就是体内四面八方各方面的能量,精气神归元,全藉心意的作用。 “五行四象岂离铅”,五行是水火木金土,四象呢,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四种状态。其实八卦三元五行四象,说的都是体内的能量。岂离铅,哪里能够离开铅,铅是肾气,其实这句话说的就是修炼最基础的东西,一个是黄婆,也就是我们平静的心态,一个是肾气、心气,然后这三方面结合起来,身体各方面的能量慢慢就会聚拢起来。

问:请教师父这个八卦三元五行四象是指人体场不同部位的能量,还是指不同层次的能量? 答:不同部位的能量。 铅生汞,汞生铅,夺得乾坤造化权 “铅生汞,汞生铅”,铅,肾水,那么肾水生心火,怪事,本来不是水克火嘛,其实体内五脏六腑循环,肾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是这个意思,一般人搞不懂,说哎呀怎么水生火呢。铅生汞,然后倒过来,汞生铅,汞是指心气,心气属火,火生土,黄婆来了,土生金,金生水,就是五脏六腑的循环。汞直接生铅,这个是指水火既济,也会出现自然的循环,那在体内表现出什么象呢?阴阳生反复嘛,出自吕祖《百字碑》,就是督脉有气上去又从任脉下来,好像后边阳经之气上去,又变成阴经之气下降,阴经之气走到会阴,又顺着长强上升,到头顶又往下降,这个就是直接的水火既济啊。 “夺得乾坤造化权”,造,制造,化,变化,乾坤,天地,天地生养万物。你掌握了黄婆匹配得团圆,它又进入了良性循环,我们身体里面的气机也跟天地一样,会上下交合,体内会产生变化,也就是到这里,我们的身体也像天地一样有这种造化的能力,那你说不修练就没有吗?不修练没有这么明显,没有这么有序。 杳杳冥冥生恍惚,恍恍惚惚结成团 杳杳冥冥,很微妙,很抽象,也就是体内会出现这种功态,杳兮冥兮。恍恍惚惚结成团,然后体内下丹田的能量就会越来越明显。 性须空,意要专,莫遣猿猴取次攀 这里关键词一个是性,一个是意,性是指心性,意是指念头,我们心平气和在想问题,心平气和那个层面就叫作性,了了分明想问题那叫作意。性须空,我们的心要

翟鸿燊经典语录

1、“心态不好,知识越多越反动;心智不一样,注意力也不一样”; 2、“成功者的行为就是平常人眼里的变态(心态和状态)。攥钱的秘诀-变态”; 3、“人脉就是钱脉,关系就是实力,朋友是最大的生产力”; 4、“从今天起,我发誓,我再也不想挣钱了,我要攥钱”; 5、“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才能交易”; 6、“如果你觉得你的命不好,就去与那些命好的人在一起,你的命就会得到改善”; 7、“顾客不仅关心你是谁,他更关心你能给他带来什么好处”; 8、“沟通的5个基本要素:点头、微笑、倾听、回应、做笔记”; 9、“沟通的3个要素:文字信息、有声信息、肢体动作。文字传达信息,声音传达感觉,肢体传达态度。” 10、“是的、是的、是的、没错、就按您说的办”; 11、“问题就是答案,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就按您说的办”; 12、“如果您愿意,我愿意花我的时间来协助您”; 13、“顾客不拒绝产品,他也不拒绝服务,他只拒绝平庸”; 14、“沟通先从家人、朋友开始”; 15、“如果你是对的,世界就是对的”; 16、“您看待人的想法,就会影响那个人的行为”; 17、“赞美别人会让别人把对的事情继续做下去”;

18、“成功之道=思考力*行动力*表达力”; 19、“沟通5心:喜悦心、包容心、同理心、赞美心、爱心” 20、“表达不同意见时,请您保留对方的立场,大家只是立场、看法不一样罢了”; 21、翟鸿燊“认同别人更容易肯定自己 22、“沟通控制三要素:环境、气氛、情绪”; 23、“进入不同类型人的频道,需要把握住6个同步,即:情绪同步、语气语调语速同步、肢体动作表情同步,语 言文字同步、价值观及价值规则同步、信念同步”; 24、“拒绝是一种惯性,当顾客拒绝我们时,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25、“销售不是卖,是帮助对方买”; 26、“问问题的过程: 1)问简单惯性问题; 2)问对方无抗拒点问题; 3)问对对方有好处的问题; 4)让对方说是的问题; 5)让对方连续说是的问题; 6)要学会问诱导对方思维的问题; 7)要问让对方的回答都在预料当中的问题”; 8)开放性的问题;

吕祖百字碑

《吕祖百字碑》内丹修炼 我按照《百字碑》程序精心解读和修炼,获得功效,现将修炼感悟分述之。 《百字碑》为五言诗,二十句,共一百字,把修炼尽性至命的内丹功从筑基、炼己到金液还丹自始至终的过程尽述无遗。养气忘言守:炼内丹功主要养先天真一之气,不是鼻孔出入之气,而是未生天地之先、无边无涯的源气。《周易》中称为无极之气。此气是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的本源之气,是我们人类真正的宗祖。怎样养这个本源气呢?入坐后,闭口舌抵上腭,使双目半睁半闭,双眼珠交并着看守两眉间祖窍穴,看祖窍穴里如天空一样,把日常生活中一切语言事物都忘掉它,专心一致地看守祖窍穴里虚空形象。看守的时间以达到静笃为标准,就觉祖窍穴里有先天真一之气,发胀发满,有个圆形之物。为什么看守祖窍穴里天空形象呢?《周易》中说:人首是乾为天。左目为日,右目为月,祖窍穴是天上日月对照的中心。从此穴养先天真一之气,才能恢复宗祖气的本来真面目。张三丰在《百字碑》注释中说:“凡修行者,先须养气。养气之法,在于忘言守一。忘言则气不散,守一则神不出。决曰:缄舌静,抱神定。” 降心为不为:祖窍穴里含有宗祖气,是天空的形象。把心意降到脐下气穴中,炼肾脏之精,以固命中之宝。此穴是生精之处,生出来的是精,炼化成气,与天上宗祖气合成太极式的上下天地阴阳气的整体,才能出现阴阳气的相交,产生金丹。怎样炼才能生精呢?入坐后使双目珠交并着观祖窍穴,生出宗祖气来,用心意指挥宗祖气降到脐下气

穴中,永久觉照此穴不离不散,光用有为的照视,而后变成无为的照视。诀云:以眼视鼻,以鼻视心,以心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心为一身之主,百神之神,喜静忌动。静生慧,动生昏,故当收降心志。心的本体是无为的,不动的,降心收心须有个动态发展过程,有深浅之分。有为而降是指通过人的意识活动达到和维护心身虚静的状态,是初级阶段,入静程度较浅。无为而降是指在没有人为造作的情况下自然无为地把身心推向虚明境界的过程,是入静高级阶段,入静程度较深。有为之功指筑基、炼精、炼气,属于修命功夫;无为之作指炼神还虚,涵养真性,属于修性功夫。丹家妙用,以有为为首,无为为终,性以命立,命从性修,性命混元,太虚同体。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修炼内丹功,不知养先天无极本源之气,就没有无极动静出现,就不产生阴阳之气,阴阳气不相交,就不产生元神主宰力量。如果没有元神主宰炼丹,必定杂念丛生,干扰入静,那么谁来制止呢?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动一静,必须时刻知道养宗祖气,不能忘掉涵养宗祖气的存在。如果不依靠宗祖气,则金丹很难炼成。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张三丰在《百字碑》注释中说:“此道乃真常之道,以应事易于昏迷,故接物不可迷于尘事。若不应接,则空寂虚无,须事来则应之,事去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净,元神凝统。诀曰: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修炼者不能避世离俗,更不能终身静坐,止念,必须接触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纷乱杂

翟鸿燊经典语录

1、“心态不好,知识越多越反动心智不一样,注意力也不一样” 2、“成功者的行为就是平常人眼里的变态攥钱的秘诀-变态” 3、“人脉就是钱脉,关系就是实力,朋友是最大的生产力” 4、“从今天起,我发誓,我再也不想挣钱了,我要攥钱” 5、“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才能交易” 6、“如果你觉得你的命不好,就去与那些命好的人在一起,你的命就会得到改善” 7、“顾客不仅关心你是谁,他更关心你能给他带来什么好处” 8、“沟通的5个基本要素:点头、微笑、倾听、回应、做笔记” 9、“沟通的3个要素:文字信息、有声信息、肢体动作文字传达信息,声音传达感觉,肢体传达态度” 10、“是的、是的、是的、没错、就按您说的办” 11、“问题就是答案,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就按您说的办” 12、“如果您愿意,我愿意花我的时间来协助您” 13、“顾客不拒绝产品,他也不拒绝服务,他只拒绝平庸” 14、“沟通先从家人、朋友开始” 15、“如果你是对的,世界就是对的” 16、“您看待人的想法,就会影响那个人的行为” 17、“赞美别人会让别人把对的事情继续做下去” 18、“成功之道=思考力*行动力*表达力” 19、“沟通5心:喜悦心、包容心、同理心、赞美心、爱心” 20、“表达不同意见时,请您保留对方的立场,大家只是立场、看法不一样罢了” 21、“认同别人更容易肯定自己” 22、“沟通控制三要素:环境、气氛、情绪” 23、“进入不同类型人的频道,需要把握住6个同步,即:情绪同步、语气语调语速同步、肢体动作表情同步,语言文字同步、价值观及价值规则同步、信念同步” 24、“拒绝是一种惯性,当顾客拒绝我们时,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25、“销售不是卖,是帮助对方买” 26、“问问题的过程: 1)问简单惯性问题 2)问对方无抗拒点问题 3)问对对方有好处的问题 4)让对方说是的问题 5)让对方连续说是的问题 6)要学会问诱导对方思维的问题 7)要问让对方的回答都在预料当中的问题” 8)开放性的问题 9)封闭式的问题 10)让对方二选一的封闭式问题 1.所谓txt是指:行动力、执行力、思考力 等到咱们创业成功时啊,再风风光光回家乡!

这样站桩很容易就可以入静

这样站桩很容易就可以入静 练习桩功入静可以帮助功夫的提升,但不是最终目的,今天谈下站桩如何入静。 入静分两个层次: 一个是短暂的入静,退在站的时候可以入静,不站了就恢复原来的样子;方法是采用一些有为法,像观呼吸,观感受,观想等都可达到。 下面介绍下几种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入静方法: 1、观呼吸 观呼吸这种方法广泛流传于打坐过程中,也有站桩爱好者用来使自己入静,方法非常地简单: 即在站桩时除了关注自己的呼吸进出外,什么都不去想(不主动想,也不被动想)。自然吸气时感受气息从鼻孔里进入一直到不能再吸,呼气时感受气息从鼻孔里很自然呼出来,就像一个观察者一样,观察者这个呼吸的现象正在发生而不去干预它,只是静静地看着。 a、练习观呼吸时刚开始时会变成控制呼吸。如果是这样就变成导引了,而不是”

观“,效果是不一样的。如果变成控制呼吸的时候需要自己时时去觉察到然后再转变成观察呼吸,需要一次次地反复练习,慢慢地就可以克服这个问题了。 b、胸闷。有些人在练习观呼吸一段时间后会感觉胸闷,这也是正常的,主要练 习者的气息比较短,没有吸入到小腹,而是停留在胸口处,练习多了,自然就会胸闷。在感觉到胸闷时只要做几下深呼吸让气息往下沉到小腹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行,就多做几次深呼吸,否则胸闷自己也站不住。 2、观感受 观感受是指在练习站桩时感觉自己身体上的触受,也是在打坐中常见的练习方法。人在心里活动及身体活动相对安静地状态下时,对自己身体的触受是可以很敏锐地观察得到的,就像一个很小声的念佛机白天几乎听不到,可以夜晚很安静地却变得很大声。观察感受的程度取决于练习者的入静状态,同样反过来也会影响观察的程度,两者相辅相成。 练习站桩时,刚开始感受下自己的双手是怎么放置的,双脚是怎么站立的,头又是怎么样的姿势,正的还是歪的,臀部姿势、腰、胸、背、膝盖等等,观察完一处后就移动到另一处,不可停留在一个位置太长,否则气就堵在那里了。等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姿势时,就可以进一步观察身上的感觉:冷、热、痒、痛、酸、胀、麻、电、轻、重等感受。 3、意守 意守是道家常见的一种练习方法,通常有意守身体部位或意守全身甚至意守身体外部事物现象等。 ? 意守身体部位

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附《吕仙翁百字碑》

吕祖百字碑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附:吕仙翁百字碑 本性好清静,保养心猿定。酒不何曾饮,色欲己罢尽。 财又我不贪,气又我不竞。见者如不见,听者如不听。 莫管他人非,只寻自己病。官中不系名,私下凭信行。 遇有不轻狂,如无守本分。不在人壳中,免却心头闷。 和光且同尘,但把俗情混。因甚不争名,曾共高人论。 张三丰注: 养气忘言守, 凡修行者,先须养气。养气之法,在乎忘古寺一。忘言则气不散,守一则神不出。诀曰:缄舌静,抱神定。 降心为不为。 凡人之心,动荡不已。修行人心欲人静,贵乎制伏两眼。眼者心之门户,须要垂帘塞兑。一切 事体,以心为剑,想世事无益于我,火烈顿除,莫去贪着。诀云,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点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动静知宗祖, 动静者。一阴一阳也。宗祖者,生身之处也。修行人当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化也。一身上下,乾坤大褂,五行四象,聚会之处,乃天地未判之先,一点灵光而成,即太极也。心之下,肾之上, 仿佛之内,念头无息所起之处,即是宗祖。所谓动静者,调和真气,安理真元也。盖呼接天根,吸 接地根,即阖户之谓坤、辟户之谓乾。呼则龙吟云起,吸则虎啸风生,一阎一辟,一动一静,贷乎 心意不动,任其真息往来,绵绵若存。调息至无息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就矣。 无事更寻谁! 若能养气忘言守,降伏身心,神归杰穴,意注规中,混融一杰,如鸡抱卵,如龙养珠,念兹在兹,须臾不离,日久工深,自然现出黍米之珠,光耀如日,默化元神,灵明莫测,即此是也。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此道乃真常之道,以应事易于昏迷,故接物不可迷于尘事。若不应接,则空寂虚无。须要来则 应之,事去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静,元神凝结。诀曰: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凡人性烈如火,喜怒哀乐,爱恶欲憎,变态无常,但有触动。便生妄想,难以静性。必要有真

《吕祖百字碑—-三丰真人注解》

《吕祖百字碑—-三丰真人注解》 *导读:养气忘言守:凡修行者,先须养气。养气之法,在乎忘古寺一。忘言则气不散,守一则神不出。诀曰:缄舌静,抱神定。降心为不为:凡…… 养气忘言守:凡修行者,先须养气。养气之法,在乎忘古寺一。忘言则气不散,守一则神不出。诀曰:缄舌静,抱神定。 降心为不为:凡人之心,动荡不已。修行人心欲人静,贵乎制伏两眼。眼者心之门户,须要垂帘塞兑。一切事体,以心为剑,想世事无益于我,火烈顿除,莫去贪着。诀云,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点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动静知宗祖:动静者。一阴一阳也。宗祖者,生身之处也。修行人当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化也。一身上下,乾坤大褂,五行四象,聚会之处,乃天地未判之先,一点灵光而成,即太极也。心之下,肾之上,仿佛之内,念头无息所起之处,即是宗祖。所谓动静者,调和真气,安理真元也。盖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即阖户之谓坤、辟户之谓乾。呼则龙吟云起,吸则虎啸风生,一阎一辟,一动一静,贷乎心意不动,任其真息往来,绵绵若存。调息至无息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就矣。 无事更寻谁:若能养气忘言守,降伏身心,神归杰穴,意注规中,混融一杰,如鸡抱卵,如龙养珠,念兹在兹,须臾不离,日久工深,自然现出黍米之珠,光耀如日,默化元神,灵明莫测,

即此是也。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此道乃真常之道,以应事易于昏迷,故接物不可迷于尘事。若不应接,则空寂虚无。须要来则应之,事去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静,元神凝结。诀曰: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凡人性烈如火,喜怒哀乐,爱恶欲憎,变态无常,但有触动。便生妄想,难以静性。必要有真惩忿,则火降;真寡欲。则水升。身不动,名目炼精,炼精则虎啸,元神凝固;心不动,名目炼气。炼气则龙吟,元气存守;意不动,名目炼神,炼神则二气交,三元混,元气自回矣。三元者,精、气、神也;二气者,阴阳也。修行人应物不迷,则元神自归,本性自住矣。性住则身屯先天之气自回,复命归根,有何难哉!诀曰:回光返照,一心中存,内想不出,外想不入。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修行人性不迷尘事,则气自回,将见二宠升降于中宫,阴阳配合于丹鼎,忽觉肾中一缕热杰上冲心府,情来归性,如夫妇配合,如痴如醉。二气纟因缦,结成丹质,而宠穴中水火棚交,循环不已,则神驭杰、杰留形,不必杂术白长生。诀曰,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直至丹田气满,结成刀圭也。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功夫到此,神不外驰,气不外泄,神归杰穴,坎离已交,愈加猛烈精进,致虚之极,守静之笃,身静于杳冥之中,心澄于无何有之乡,则真息自住,百脉自停,

吕祖百字碑注解

吕祖百字碑注解--田山秦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凡修行者先须养气,调养真气时,当静气宁神,平心忘言、不受外界干扰。动静也可以理解为阴阳,阴静阳动。阴下阳上,上下相合。在动与静中,分先天为本,后天为母.或者可以说是那些事情当为,那些事情不当为,或者是分清楚主次.在中医书中有经为宗,脉为祖,先天为宗,后天为祖,肾脏为先天之本,脾脏后天之本的说法.在周易参同契中也有相近的意思,那就是保护好 先天之气不损失.调养好后天之气,这样就可以使人长生.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固本培元.也含循序渐进的意思。心静神自宁,心乱神自乱,神乱气就乱.养气忘言守,只要达到心中无物,或者达到虚怀若谷的境界,那什么事情就都不是事情了。调养真气时还应该有一定的路径,把握一定的分寸,符合自然规律,常见的自然规律就是春发,夏长,秋收,冬藏。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只有遵循自然法则,按照自然规律调养,真气自然就会生成,随着时间的延长真气就会不断壮大,当壮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成精,当精壮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成丹,但是这一切的过程都必须是在静气宁神的前提下,身体中的心脏为火又称离,肾脏为水又称坎,按照周易参同契中的说法,真气在人身体中的生成过程为,自然世界的空气也叫清气,被人呼吸以后就变成宗气,宗气经过循环被心火温沸,遇肺凝结成水,或者是津液。津液再经过循环被心火提炼遇肺凝结成而成精。精经过循环被心火熏蒸凝结成丹。这个丹是精气所成之丹,或者也可以称为金丹。壶中配坎离。在这里这个壶中配坎离的壶,也含有脾胃的意思,周易参同契把脾胃看成炼丹的鼎,把所有吃进去的食物都称为炼丹的药,阴生阳长才反反复复才可能生命不息,这个丹是水谷精气所成之内丹。当真气壮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冲开身体所有经脉,使白云朝顶上,其实也就是阳居上阴在下,就好象天地。阴阳和合而甘露洒须弥。这与易经中的咸卦很象。如果能坚持不懈的调养真气,就可能会长生,就好象上了天梯。

太极拳的基本口诀

太极拳的基本口诀 太极拳的基本口诀太极拳的基本口诀(一)、秘授歌 无形无象。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磬。 虎吼猿鸣.泉清河静。翻江播海,尽性立命。 《秘授歌》是唐人李道子所传,反映了通过太极拳的修炼所能印证的八种功夫境界。 修炼太极拳的关键就是锤炼平常人看不见、摸不着的太极阴面的东西,即神之虚灵、意之专一(专注一方)、气之内外(内气和外气)混化,积攒出功夫。“无形无象”就是这种功夫境界的一种描述。太极拳每招每式中的内功心法和专门的内功修炼法、太极松腰、太极球等松散之功、意气之功的修炼,其目的就是使周身内外上下、整个皮肉筋脉被意气滋润,练至似乎没有了形体存在的感觉,即无象无象了。 “全身透空”指无形无象的内外之气沁润躯体内外,畅通无阻,进入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境界,形成“混元一体”的整体功夫之象。张三丰讲:“大修行人,将神气打成一片,于此之动,是太极之动,神与气两不相离也;于此而静,是太极之静,神与气自成一致也。” “应物自然”是对有功夫之人的一种描述。内功修炼有素的人,神意清净虚灵,无所挂碍,从不分辩,无私无欲,但又清澈明了,什么都知晓。如此之人,自己练太极-拳8,1-既能知晓自身

之神意气和大自然之花草树的互动信息,又能感觉内外混元时自身所形成的鼓荡和裹携状态;推手时,对方神意刚刚萌生、形体还未及起动,则自身已随感而应、随机而动,不早不晚恰到好处。有此功夫的人对万事万物都能做到不贪、不执、不欲,只有这样才能应事接物不迷凡、不动心,情绪不起伏,自己的心性不仅能清静无为,而且能凝神聚气并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滋养。 “西山悬磬”者,西山比喻清静世界、神意发轫之所在;“悬磬”即空悬,要虚其心。虚到什么程度?像庙里的磬,一碰即口向。太极拳身法中就要求含胸,即空胸实腹,上虚下实,胸部没有一点紧张,特别舒服;学习太极拳还要虚心,心中什么也不顾虑,不管别人说什么也不要有一点怀疑及杂念,一有杂念心里就紧张,因此必须恭而敬之。无论练拳或推手都要心平气和,没有杂念,不受外界干扰,这就是“西山悬磬’’的境界。 “虎吼猿鸣”是静极生动、内气腾然景象的比喻。黄元吉在《乐育堂语录》卷四中说:“虎者,猛物也,坎中空阳之气。此气纯阳,阳则易动,有如虎之难防。此气最刚,刚则性烈,有如虎之难制。唯有龙之下降,可以伏虎也。”“猿”者,心也、神也、意也。《悟真篇》讲:“心猿方寸机,三千功夫与天齐,自然有鼎烹龙虎。”由此可见,心猿可以支配、统帅龙虎之气。“猿鸣”指心意灵动、活跃,使得生命之气息激荡流布。 “泉清河静”则是“静中触动动犹静”之功夫状态的描述。“泉”指人的生命之泉水。《太乙北极真经》上说:“水乃有母”,水是人的生命之源泉。通过太极拳的修炼,人体生命之泉可以源源不断、无休无止地滋生。

授秘歌

《授秘歌》阐释 《授秘歌》是由唐人李道子传留下来的,其文字非常简练,但内涵却很丰富。修杨式太极拳老六路,应以此歌诀的要义来揣摩太极道、太极术(内功)、主极拳架融为一体的真谛。如此,方能以道驭拳,以功化身,以身修真,从而实现《秘授歌》所提出的八种功夫境界。 《秘授歌》原文 无形无象,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謦。虎吼猿鸣,泉清河静。翻江播海,尽性立命。《秘授歌》简析 无形无象,全身透空。 老拳谱上讲:“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所以,修太极拳的关键就是锤炼平常人看不见、摸不着的太极阴面的东两,即神之虚灵、意之专一(专注一方)、气之内外(内气和外气)混化,积攒出功夫。“无形无象”就是这种功夫境界的一种描述。 这种境界如何达到?没有其他的途径,就是贯穿在杨式太极拳老六路每招每式中的内功心法和专门的太极功(内功修法)、太极松腰法、太极球等松散之功、意气之功的修之中;其日的就是使周身内外上下,整个皮肉筋脉骨被意气滋润,没有了形体存在的感觉。此为“无形无象”。有的人形容,演练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时候,身体只剩下“一道气圈”和一条“身中垂直线”。更进一步去体验,甚至连“三道气圈”和“身中垂直线”也不存在了,因为已“全身透空”,周身内外浑然一体了。 “全身透空”指无形无相的内外之气,沁润于躯体内外,畅通无阻,进入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境界。这个时候,“三道气圈”和“身中垂直线”的区别没有了,神意一动,则举手投足之间都有虚空之象,意之所动的周围区域,形成了一团圆圆的大皮囊,这个皮囊如果要形容它,就是一团充满透明空气样的混元气。这团混元气不在身体内,不在身体外。在哪儿?在神意的周围,在空空荡荡的虚空中,这时无论神意怎么动,身体内外都会首尾呼应、相互接应,就如充满了水的皮囊,无处不在.相互支持。这就是“混元一体”的整体功夫之象! 张三丰讲:“大修行人将神气打成一片,于此之动,是太极之动,神与气两不相离也,于此而静,是太极之静,神与气自成一致也。”这是从道的境界来描述的。如果从太极揉手来描述,则师爷汪永泉在《杨氏太极拳述真》中说道:“无形无象,全身透空指的就是功夫高超者在推手胜人的外形看不出有多大动作,招式越化越小,以至给人的外形动作消失之感,而其自身则感到轻灵通畅即进入化境境界。” 进入“无形无象,全身透空”这种揉手境界,既不是平送腰胯,也不是蹬腿蹬足;既不是肩手抖动,更不是以腰发力。其实自身就是一个混元气团,所以,对方一碰,就“如球碰壁回”;你的神意一动,“棚捋挤按皆非是”,对方就会“一揪就起”,“一碰就出”。 魏树人老师对笔者说:“什么时候把形体忘了,你就懂得了太极拳。”当然,这个境界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理法一如地“默识揣摩”出来的。 应物自然,西山悬磬。 应物自然是对有功夫之人的一种描述。内功修有素的人,神意清净虚灵,无所挂碍,从不分辩,无私无欲,但又清澈明了,什么都知晓。如此之人,自己练太极拳时,既能知晓自身之神意气和大自然之花草树的互动信息,又能感觉内外混元时,自身所形成的鼓荡和裹携状态;揉手时,对方神意刚刚萌生,形体还未及起动,则自身已随感而应,随机而动,恰到好处、不早不晚。这就是魏师所说的“奥妙尽在时机中”。延伸到人生境界,则进入了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更能如《吕祖百字碑》中所说的:“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这里描述了有功夫的人洒脱应对的境界,也就是对万事万物都能做到不贪、不执、不欲,只有这样,才能应事接物不迷凡、不动心,情绪不起伏,于此,自已的心性不仅能清静无为,而且能凝神聚气并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滋养。

吕祖百字碑注解

吕祖百字碑注解 养炁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 炁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养炁忘言守

凡修行者先须养炁;养炁之法,在乎忘言守一。忘言则炁不散;守一则神不出。诀曰:缄舌静、抱神定。 降心为不为 凡人之心,动荡不已。修行人,心欲入静,贵乎制伏两眼。眼者心之门户,须要垂帘塞兑。一切事体,以心为剑。想世事无益于我,火烈顿除,莫去贪着。诀云:“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动静者,一阴一阳也。宗祖者,生身之处也。修行人,当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牝也。一身上下,乾坤八封五行四象聚会之处,乃天地未判之先,一点灵光而成,即太极也。心之下,肾之上,仿佛之内,念头无息,所起之处,即是宗祖。所谓动静者,调和真炁,安理真元也。盖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即阖户之谓坤,辟户之谓乾,呼则龙吟云起,吸则虎啸风生。一阖一辟,一动一静,贯乎心意不动,任其真息往来,绵绵若存。调息至无息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就矣。无事更寻谁? 若能养炁忘言守,降伏身心,神归炁穴,意注规中,混融一炁。如鸡抱卵,如龙养珠,念兹在兹,须臾不离。日久工深,自然现出黍米之珠,光耀如日,点化元神,灵明莫测,即此是也。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此道乃真常之道,以应事易淤昏迷,故接物不可迷于尘事。若不应接,则空寂虚无。须要来则应之,事去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静,元神凝结。诀曰: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 凡人性烈如火,喜怒哀乐,爱恶欲憎,变态无常;但有触动。便生妄想,难以静性。必要有真微忿则火降;真寡欲则火升。身不动名曰炼精,炼精则虎啸,元神凝固;心不动名曰炼炁,炼炁则龙吟,元炁存守;念不动名曰炼神,炼神则二炁交。三元混,元炁自回矣。三元者精炁神也,二炁者阴阳也。修行人应物不迷,则元神自归,本性自住矣。性住则身中先天之炁自回,复命归根,有何难哉?诀曰:阳光返照,一心中存。内想不出,外想不入。 炁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修行人,性不迷尘事,则炁自回。将见二炁升降于中宫,阴阳配合于丹鼎。忽觉肾中一缕热炁,上冲心府,情来归性,如夫妇配合,如痴如醉;二炁氤氲。结成丹质,而炁穴中水火相交,循环不已,则神驭炁,炁留形,不必杂本自长生,诀曰: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直至丹田炁满,结成刀圭也。

吕洞宾百字碑

养命百字碑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养性百字碑 本性好清静,保养心猿定。酒又何曾饮,色欲己罢尽。 财又我不贪,气又我不竞。见者如不见,听者如不听。 莫管他人非,只寻自己病。官中不系名,私下凭信行。 遇有不轻狂,如无守本分。不在人彀中,免却心头闷。 和光且同尘,但把俗情混。因甚不争名,曾共高人论。 注解:明·张三丰 养炁忘言守, 凡修行者先须养炁;养炁之法,在乎忘言守一。忘言则炁不散;守一则神不出。 降心为不为。 凡人之心,动荡不已。修行人,心欲入静,贵乎制伏两眼。眼者心之门户,须要垂帘塞兑。一切事体,以心为剑。想世事无益于我,火烈顿除,莫去贪着。 动静知宗祖, 动静者,一阴一阳也。宗祖者,生身之处也。修行人,当知父母未生之前 .即玄牝也。一身上下,乾坤八封五行四象聚会之处,乃天地未判之先,一点灵光而成,即太极也。心之下,肾之上,仿佛之内,念头无息,所起之处,即是宗祖。所谓动静者,调和真炁,安理真元也。 若能养炁忘言守,降伏身心,神归炁穴,意注规中,混融一炁。如鸡抱卵,如龙养珠,念兹在兹,须臾不离。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此道乃真常之道,以应事易淤昏迷,故接物不可迷于尘事。若不应接,则空寂虚无。须要来则应之,事去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静,元神凝结。

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 凡人性烈如火,喜怒哀乐,爱恶欲憎,变态无常;但有触动。便生妄想,难以静性。必要有真微忿则火降;真寡欲则火升。身不动名曰炼精,炼精则虎啸,元神凝固;心不动名曰炼炁,炼炁则龙吟,元炁存守;念不动名曰炼神,炼神则二炁交。三元混,元炁自回矣。三元者精炁神也,二炁者阴阳也。 炁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修行人,性不迷尘事,则炁自回。将见二炁升降于中宫,阴阳配合于丹鼎。忽觉肾中一缕热炁,上冲心府,情来归性,如夫妇配合,如痴如醉;二炁氤氲。结成丹质,而炁穴中水火相交,循环不已,则神驭炁,炁留形,不必杂本自长生, 阴阳生反覆,普化一声雷。 忽然一点灵光,如黍米之大,即药生消息也。赫然光透,两肾如汤煎,膀胱如火炙,腹中如烈风之吼,腹内如震雷之声,即复卦天根现也。天根现.即固心王,以神助之,则其炁如火,逼金上行,穿过尾闾,轻轻送,默默举:一团和炁,如雷之震,上升泥丸,周身踊跃,即天风炁卦也。由月窟,至印堂,眉中漏出元光,即太极动而生阴,化成神水甘露。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到此地位,药即得矣。二炁结刀圭,关窍开通;火降水升,一炁周流。从太极中动天根,过玄谷关,升二十四椎骨节,至天谷关。月窟阴生,香甜美味,降下重楼,无休无息,名曰“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养炁到此,骨节已开,神水不住,上下周流,往来不息,时时吞咽,谓之长生酒。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工夫到此,耳听仙乐之音,又有钟鼓之韵。五炁朝元,三花聚顶,如晚鸦来栖之状。心田开朗,智慧自生,明通三教经书。默悟前生根本,豫知未来休咎。大地山河如在掌中,目视万里,已得六通之妙,此乃实有也。吾行实到此际,若有虚言以误后学,天必诛之。遇之不行,罪过天谴。非与师遇,此事难知。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自“养炁忘言”至此二十句,皆是吕祖真正口诀。工夫无半点虚伪,乃修行上天之阶梯。得悟此诀与注者,可急行之,勿妄漏泄,勿示匪人,以迫天谴。珍重奉行,克登天阙。

翟鸿燊语录精华全集

讲座语录全集: 翟鸿燊 1、“心态不好,知识越多越反动;心智不一样,注意力也不一样”; 2、“成功者的行为就是平常人眼里的变态。攥钱的秘诀-变态”; 3、“人脉就是钱脉,关系就是实力,朋友是最大的生产力”; 4、“从今天起,我发誓,我再也不想挣钱了,我要攥钱”; 5、“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才能交易”; 6、“如果你觉得你的命不好,就去与那些命好的人在一起,你的命就会得到改善”; 7、“顾客不仅关心你是谁,他更关心你能给他带来什么好处”; 8、“沟通的5个基本要素:点头、微笑、倾听、回应、做笔记”; 9、“沟通的3个要素:文字信息、有声信息、肢体动作。文字传达信息,声音传达感觉,肢体传达态度。” 10、“是的、是的、是的、没错、就按您说的办”; 11、“问题就是答案,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就按您说的办”; 12、“如果您愿意,我愿意花我的时间来协助您”; 13、“顾客不拒绝产品,他也不拒绝服务,他只拒绝平庸”; 14、“沟通先从家人、朋友开始”; 15、“如果你是对的,世界就是对的”;

16、“您看待人的想法,就会影响那个人的行为”; 17、“赞美别人会让别人把对的事情继续做下去”; 18、“成功之道=思考力*行动力*表达力”; 19、“沟通5心:喜悦心、包容心、同理心、赞美心、爱心” 20、“表达不同意见时,请您保留对方的立场,大家只是立场、看法不一样罢了”;21、“认同别人更容易肯定自己”; 22、“沟通控制三要素:环境、气氛、情绪”; 23、“进入不同类型人的频道,需要把握住6个同步,即:情绪同步、语气语调语速同步、肢体动作表情同步,语言文字同步、价值观及价值规则同步、信念同步”; 24、“拒绝是一种惯性,当顾客拒绝我们时,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25、“销售不是卖,是帮助对方买”; 26、“问问题的过程:1)问简单惯性问题;2)问对方无抗拒点问题;3)问对对方有好处的问题;4)让对方说是的问题;5)让对方连续说是的问题; 6)要学会问诱导对方思维的问题;7)要问让对方的回答都在预料当中的问题”; 8)开放性的问题;9)封闭式的问题;10)让对方二选一的封闭式问题 1.所谓TAT是指:行动力、执行力、思考力。 2.改变注意力——一个人成功的开始。 3.变态(改变心态),成功者的常态。 4.口乃心之门户。 5.捭阖第一,合纵连横,无中生有。——鬼谷子 6.亚心为恶。 7.孔子评价弟子颜回:不迁怒,不二过。 8.“乐学”,反对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乐”、“群乐”精神,学习是快乐的。学乐精神是建立学习组织的关键。 9.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10.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见贤思齐,见不贤自齐之。 12.日事日毕日高。——海尔企业文化 1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4.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15.“禅喜”——苏东坡与禅师的故事。 16.“法喜”——书法。 17.“随喜”心态好,“境由心造”。相随心生,境由惦染。 18.圣人者有力,自圣者自强 。

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

养气忘言守 丰祖注:凡修行者先须养气。养气之法,在乎忘言守一。忘言气不散,守一则神不出。诀曰:缄舌静,抱神定。 降心为不为 丰祖注:凡人之心,动荡不已。修行人心欲入静,贵乎制伏两眼。眼者,心之门户,须要垂帘塞兑,一切事物,以心为剑。想世事无益于我,火烈顿除。莫去贪着。诀云: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动静知宗祖 丰祖注:动静者,一阴一阳也。宗祖者,生身之处也。修行人当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牝也。一身上下乾坤八卦、五行四象聚会之处,乃天地未判之先一点灵光而成,即太极也。心之下,肾之上,仿佛之内念头无。元息所起之处即是宗祖。(按:原文无“元息”之“元”,理义不通,似为误漏,特为补之。)所谓动静者,调和真气,安理真元也。盖呼按天根,吸接地根,即阖户之谓坤,辟户之谓乾。呼则龙吟云起,吸则虎啸风生。一阖一辟,一动一静,贵乎心意不动,任其真息往来,绵绵若存。调息至无息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就矣。 无事更寻谁 丰祖注:若能养气忘言守,降伏身心,神归气穴,意注规中,混融一气,如鸡抱卵,如龙养珠,念兹在兹,须臾不离,日久工深,自然现出黍米之珠,光耀如日,点化元神,灵明莫测,即此是也。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丰祖注:此道乃真常之道,以应事易于昏迷,故接物不可迷于尘事。若不应接,则空寂虚无。须要来则应之,事去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静,元神凝结。诀曰:“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丰祖注:凡人性烈如火,喜怒哀乐,爱恶欲憎,变态无常。但有触动,便生妄想,难以静性。必要有真惩忿,则火降;真寡欲,则水升。身不动名曰炼精,炼精则虎啸。元神凝固,心不动,名曰炼气,炼气则龙吟。元气存守,意不动,名曰炼神,炼神则二气交,三元混,气自回矣。三元者,精气神也。二气者,阴阳也。修行人应物不迷,则元神自归,本性自住矣。性住则身中先天之气自回。复命归根,有何难哉!诀曰:回光返照,一心中存,内想不出,外想不入。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丰祖注:修行人性不迷尘事,则气自回。将见二气升降于中宫,阴阳配合于丹鼎,忽觉肾中一缕热气上冲心府,情来归性,如夫妇配合,如痴如醉,二气姻蕴结成丹质。而气穴中水火相交,循环不已,则神御气,气留形,不必杂术自长生。诀曰:“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直至丹田气满,结成刀圭也。

吕祖《百字碑》

“明朝刘伯温《百字碑》”回文嵌头诗文如下: 大道本无涯际,示人愈好愈奇, 可知金丹九转,专为立即玄机, 几个合同会上,一字半点不移, 多少引证凭处,处处有人示维, 系时弄入扣算,廿来佛子还西。 四面八方着眼,艮离坤兑传济, 齐囗急急莫改,文人也把刀提, 是乃完璧归赵,走着扬柳垂堤, 土木金水合火,八八九九归齐, 月结鸿誓大愿,原人笑笑喜喜。 : 大法无边道无际。亦玄亦妙心称奇。 法轮九转丹田兮。气机旋机即玄机。 几个法会上讲法。法理贯穿字不移。 多少引证古今例。处处皆有实凭据。 正逆盈亏时算起。廿来佛子修还西。 四面八方东北基。内外欧亚美传济。 斩断莫改律令急。文宣一言堂刀提。 终究匡乱归完璧。柳暗花明踏翠堤。 法正乾坤万物契。佛道整体神归齐。 月圆结满洪愿期。原人新纪啼笑嘻。 附: 明朝刘伯温《百字碑》 大 点不移少引证凭处处道 半兑传济囗急急莫有本 字坤堤木金水合改人无 上离垂大愿人火人示涯 会眼柳誓喜笑八也维际 同着杨鸿喜笑九把时人 合方着结齐归九刀弄愈 个八赵归璧完乃提入好 机面西还子佛来算扣愈

玄即立为转九丹金知奇 非非人整理 养€€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自回。 €€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附:吕仙翁百字碑 本性好清静,保养心猿定。酒不何曾饮,色欲己罢尽。 财又我不贪,气又我不竞。见者如不见,听者如不听。 莫管他人非,只寻自己病。官中不系名,私下凭信行。 遇有不轻狂,如无守本分。不在人壳中,免却心头闷。 和光且同尘,但把俗情混。因甚不争名,曾共高人论。 评:正气浩然,则身体得力。忘言止灭,截断有为,逆常情(常人惯于为)而能不为。动静之间,平衡把握,可知相对诸法之机关。既持朴素觉性,又能应物恰好,此巧妙无漏慧也。常不迷于外,则精华澄清于心灵。一念净意配命根,色空一如做新人。阴阳相对,反复磨练,精益求精,一点灵光耀大千。妙手在握如意珠,世出世间任遨游。喧嚣尘寰叹寂寞,于无声处听惊雷。纯阳百字碑,婆心何悲切。 注吕祖《百字碑》

国学大师翟鸿燊讲座经典

国学大师翟鸿燊讲座经典 一、道不远人口乃心之门户——建立喜悦心 1、知识是学出来的,能力是炼出来的,人的胸怀、境界、德行,是修出来的。 2、永远不要做气氛和情绪的污染者,永远不要做破场的事。 3、知识不是力量,使用知识才是力量。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4、改变不良习惯:建立正见,建立正思维,建立正语,建立正精进。 5、用人所长,天下无不用之人 用人所短,天下无可用之人 用人所长,必容人所短 6、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7、孔子评价弟子颜回:不迁怒,不二过 8、注意力放在结果上,而不是情绪上 9、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不做准备的人,就是准备失败的人。 10、不动则动,当止则止(道德经) 11、领导:是领袖和导师,有激励能力、引导能力。领导者的价值在于把追随者培养成领导者。领导力就是获得追随者的能力。 二、孝道篇——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 12、阴谋不可外泄,阳谋不可内藏(道德经)——谋成一件大事必合乎阴阳。 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鬼谷子)。 13、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校训)。来自于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4、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德之不修吾之忧也,德高鬼神惊。 15、德之不修,吾之忧也。 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 16、求功要求百世功,求利要求千秋利,求名要求万代名。 三、交友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7、沟通需要控制的三个要素:场景,气氛,情绪 18、沟通的三个特征:行为的主动性,过程的互动性,对象的多样性,目的的双重性。 19、沟通的三种形式:自我沟通,与他人沟通,公众沟通 20、作为领导人要精满、气足、神旺,最难得的是拥有预见未来的能力。 21、团队——口,才;耳,人。就是一个有口才的人,对着一群有耳朵的人说话 22、别人身上的不足,可能就是你存在的价值。 23、人空怕你,就离骂你不远了 24、沟通上没有对与错,只有观念、立场上的不同 25、多说“同时”,少说“但是” 26、一句话可以兴邦,也可以误国 27、脱口而出的演讲,真感实情,就是好的文章 2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9、认同别人,更容易肯定自己 30、赞美是人际沟通的润滑剂;你看待别人的想法会影响别人的行为;赞美对方是让别人将正确的事情做下去。 31、重要的是要认同和重视别人 32、语言要素:文字,传达信息;声音,传达感觉;肢体,传达态度。 33、沟通的三种视线:仰视,平视,腑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