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建历史2

新建历史2

新建历史2
新建历史2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1—2012年度下学期初二历史导学案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编制人:曲晶复核人:使用时间:2012年5月14日编号:15

【课型】预展课【课时】1

【备课组】初中历史组【模式】目标导航、双主高效

【学习目标】通过对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形势和万隆会议等知识的学习,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做的贡献。【学习格言】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班固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76页至第78页,完成相应问题)

1、新中国建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写在导学案上)

2、建国初期,我国的外交环境。(在书中划出,并写上相应的题干)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完善过程。

(在书中划出,并写上相应的题干)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写在导学案上)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写在导学案上)

6、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参与国家、性质,以及会议主题。

(写在导学案上)

7、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以及意义。(写在导学案上)

【知识巩固】

1、2005年,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倡导通过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建设和谐世界。这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什么保持一致()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求同存异”方针

2、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的哪一方针推动了会议的进程()

A、求同存异

B、平等互利

C、和平共处

D、互不干涉

3、“求同存异”中的“同”是指()

①反对帝国主义②维护世界和平③发展本国经济

④反对殖民主义⑤反对共产主义⑥反对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⑤

4、世界上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之建交的国家是()

A、美国

B、朝鲜

C、苏联

D、印度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它最早被提出是在()

A、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1953年,周恩来访问印度时

C、1954年,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时

D、1954年,周恩来与缅甸总理共同发表联合声明时

6、1954年发表声明时,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的两个国家是()

①朝鲜②越南③印度④缅甸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最能说明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事件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

8、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有()

①与苏联建交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④参加万隆会议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是()

A、独立自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四项基本原则

D、共同发展

10、新中国确立的外交方针是()

A、平等互利

B、独立自主

C、互不侵犯

D、和平共处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1—2012年度下学期初二历史导学案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编制人:曲晶复核人:使用时间:2012年5月16日编号:16

【课型】预展课【课时】1

【备课组】初中历史组【模式】目标导航、双主高效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外交事业上的成就,了解新时期中国采取的积极灵活的外交方针,认识到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

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

【学习格言】欺人只是一时,诚信才是长久之策。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80页至第83页,完成相应问题)

1、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写在导学案上)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及意义。(写在导学案上)

3、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背景。

(在书中划出,并写上相应的题干)

4、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时间和地点。(写在导学案上)

5、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主题和内容。(写在导学案上)

6、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参加者。(在书中划出,并写上相应的题干)

7、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结果。(在书中划出,并写上相应的题干)

8、对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评价。(写在导学案上)

9、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

(写在导学案上)

10、进入21世纪后,我国在外交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

(写在导学案上)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1—2012年度下学期初二历史导学案

第17、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编制人:曲晶复核人:使用时间:2012年5月21日编号:17

【课型】预展课【课时】1

【备课组】初中历史组【模式】目标导航、双主高效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建国以来重大的科技成就,从而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激发爱

国主义情感。

【学习格言】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90页至第96页,完成相应问题)

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及意义。(写在导学案上)

2、中国政府对待核武器的态度。(写在导学案上)

3、两弹一星具体指的是什么?(写在导学案上)

4、导弹研制工作的具体情况。(在书中划出,并写上相应的题干)

5、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的具体情况。(写在导学案上)

6、我国成功发射飞船的具体情况。

(在书中划出,并写上相应的题干)

7、袁隆平的贡献。(写在导学案上)

8、简单介绍三峡工程。(在书中划出,并写上相应的题干)

9、863计划实施的原因。(在书中划出,并写上相应的题干)

10、863计划提出的时间,和涉及的领域有哪些?(写在导学案上)

11、网络的重要性。(在书中划出,并写上相应的题干)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1—2012年度下学期初二历史导学案

第19、20、21课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

编制人:曲晶复核人:使用时间:2012年5月23日编号:18

【课型】预展课【课时】1

【备课组】初中历史组【模式】目标导航、双主高效

【学习目标】通过这三课的学习,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文学艺术、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生活变迁的状况等知识点,了解到新中国

综合国力的成长,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习格言】但愿每次回忆,都不会对生活感到愧疚。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98页至第114页,完成相应问题)

1、新中国成立以后,如何加强基础教育。(在书中划出,并写上相应的题干)

2、如何具体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写在导学案上)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所取得的成就。(在书中划出,并写上相应的题干)

4、邓小平在教育上提出的名言。(写在导学案上)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哪些发展。

(在书中划出,并写上相应的题干)

6、中国共产党在文学艺术创作上提出的方针。(写在导学案上)

7、新中国成立后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哪些?(在书中划出,并写上相应的题干)

8、新中国成立后优秀的影视作品有哪些?(在书中划出,并写上相应的题干)

9、群众性体育运动发展的表现。(在书中划出,并写上相应的题干)

10、新中国在体育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写在导学案上)

11、新中国成立后,衣食住行变迁的原因。(在书中划出,并写上相应的题干)

12、改革开放以后,就业制度的变化。

(在书中划出,并写上相应的题干)

13、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保障体系是如何建立和完善的。

(在书中划出,并写上相应的题干)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1—2012年度下学期初二历史导学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编制人:曲晶复核人:使用时间:2012. 5. 30 编号:19

【课型】反馈课【课时】1

【备课组】初中历史组【模式】目标导航、双主高效

【学习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复习,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并能熟练的应用。【单元重点】开国大典;抗美援朝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单元难点】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

【历史格言】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柏杨

【单元测试】

1. 1949年8月,居住在北京的人们在户籍的所在地一栏应填()

A. 燕京

B. 北京

C. 北平

D.大都

2.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是()

A.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C.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D.采用公元纪年

(★以上两题主要考查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决议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3.1949年10月1日,这个光荣而伟大的日子,被永远的载入了史册。下列节日与它有关的是()

A. 青年节

B.建党节

C.国庆节

D.建军节

(★此题考查的是对开国大典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4.在开国大典时,毛泽东同志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的第一句话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D.“中国革命胜利了”

(★该题是表述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用直接法,也可以用排除法)

5.1951年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是()

A. 西藏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的开始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土地改革的完成

(★此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件的全面掌握程度、分析比较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以用直接法,也可以用排除法找答案)

6.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周年

A. 60

B.61

C.62

D.63

(★此题考查的是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

7.坐落在辽宁省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中,在醒目的位置陈列着两个人物的雕塑,其中,一位是毛泽东,另一位应是()

A. 林彪

B.刘伯承

C.邓小平

D.彭德怀

(★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8.“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歌曲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抗日战争

B.抗美援朝

C.镇压反革命

D.“五反运动”(★此题属于情景式选择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把握题目中所创设情景的时代特征,根据题干中涉及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然后确定答案)

9.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无数的国际主义战士,其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枪口的是()

A. 黄继光

B.邱少云

C.董存瑞

D.刘胡兰

(★本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朝”这一知识点,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再现能力,同时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辨别能力)

10.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道:“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作者称赞的是()

A. 抗日军民

B.解放军战士

C.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

D.朝鲜军民

(★此题考查的是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11.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含义是()

A. 土地归集体所有

B. 土地归各家所有

C.土地归农民所有

D.土地归乡镇所有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掌握情况)

12.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A.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B.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D.1952年底,全国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此题考查的是对历史知识的识记以及应用的能力)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1—2012年度下学期初二历史导学案

第二单元

编制人:曲晶复核人:使用时间:2012. 6. 1 编号:20

【课型】反馈课【课时】1

【备课组】初中历史组【模式】目标导航、双主高效

【学习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复习,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并能熟练的应用。

1、与长春汽车制造厂相关的事件是()

A. 实行土地改革

B. 实行农业合作化

C. 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D. 中共八大的召开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大会是()

A.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3、1954年,毛泽东主席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的最大成果是()

A.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4、20世纪50年代,我国对农业、手工业改造的方式是()

A. 生产合作社

B. 公私合营

C. 自负盈亏

D.人民公社

5、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标志是()

A. 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 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6、在我们共和国的建设史上,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而成为石油工人艰苦创业一面旗帜的是()

A. 王进喜

B.邓稼先

C. 焦裕禄

D.雷锋

7、下列各项,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的是()

A. “大跃进”时期

B. 五四运动

C. 中共八大

D.“四五运动”

8、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

A. 1979年

B. 1978年

C. 1977年

D.1976年

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开始于()

A. 农村

B. 城市

C. 沿海地区

D.内地

10、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A.小杂居,大聚居

B.大杂居,大聚居

C.小杂居,小聚居

D.大杂居,小聚居

11、为了维护民族平等、团结,促进地区发展,我国确定了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那就是()

A. 民族区域自治

B. 民族自决

C. 西部大开发

D.各民族共同发展

12、我的省级民族自治区不包括()

A.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 广西壮族自治区

C. 青海回族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

13、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的构想是()

A. “一国两制”

B. 民族自治

C. 和平共处

D.民族平等

14、“一国两制”的含义是()

A. 一个国家,两种政府

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一个国家,两种法律

D.一个民族,两个国家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1—2012年度下学期初二历史导学案

第三单元

编制人:曲晶复核人:使用时间:2012. 6. 11 编号:21

【课型】反馈课【课时】1

【备课组】初中历史组【模式】目标导航、双主高效

【学习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复习,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并能熟练的应用。

1、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A.小杂居,大聚居

B.大杂居,大聚居

C.小杂居,小聚居

D.大杂居,小聚居

2、为了维护民族平等、团结,促进地区发展,我国确定了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那就是()

A. 民族区域自治

B. 民族自决

C. 西部大开发

D.各民族共同发展

3、我的省级民族自治区不包括()

A.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 广西壮族自治区

C. 青海回族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

4、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的构想是()

A. “一国两制”

B. 民族自治

C. 和平共处

D.民族平等

5、“一国两制”的含义是()

A. 一个国家,两种政府

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一个国家,两种法律

D.一个民族,两个国家

6、“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成为我国的重大国策,成功实践了这一伟大构想的地区是()

A.台湾,深圳

B.香港,澳门

C.澳门,深圳

D.香港,台湾

7、将“加强两岸经济关系,互补互利”写入协议的是()

A.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B.“九二共识”

C.“汪辜会谈”

D.江泽民的八项主张

8、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分别是()

A.1984年、1987年

B.1997年、1998年

C.1996年、1997年

D.1997年、1999年

9、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是指()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10、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

A.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B.解放台湾

C.和平解放台湾

D.在台湾实行“一国两制”

11、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C.和平解放台湾

D.互补互利,共同繁荣

1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最大成果是()

A.颁布了《共同纲领》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国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这一转折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A. 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C. 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4、“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说明了()

A. 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B.农民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民加入合作社

D. 批评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

15、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A、毛泽东

B、江泽民

C、邓小平

D、华国锋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1—2012年度下学期初二历史导学案

第四单元

编制人:曲晶复核人:使用时间:2012. 6. 21 编号:22

【课型】反馈课【课时】1

【备课组】初中历史组【模式】目标导航、双主高效

【学习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复习,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并能熟练的应用。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开始于()

A. 农村

B. 城市

C. 沿海地区

D.内地

2、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A.小杂居,大聚居

B.大杂居,大聚居

C.小杂居,小聚居

D.大杂居,小聚居

3、为了维护民族平等、团结,促进地区发展,我国确定了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那就是()

A. 民族区域自治

B. 民族自决

C. 西部大开发

D.各民族共同发展

4、我的省级民族自治区不包括()

A.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 广西壮族自治区

C. 青海回族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

5、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的构想是()

A. “一国两制”

B. 民族自治

C. 和平共处

D.民族平等

6、“一国两制”的含义是()

A. 一个国家,两种政府

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一个国家,两种法律

D.一个民族,两个国家

7、“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成为我国的重大国策,成功实践了这一伟大构想的地区是()

A.台湾,深圳

B.香港,澳门

C.澳门,深圳

D.香港,台湾

8、将“加强两岸经济关系,互补互利”写入协议的是()

A.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B.“九二共识”

C.“汪辜会谈”

D.江泽民的八项主张

9、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分别是()

A.1984年、1987年

B.1997年、1998年

C.1996年、1997年

D.1997年、1999年

10、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是指()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11、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

A.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B.解放台湾

C.和平解放台湾

D.在台湾实行“一国两制”

12、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C.和平解放台湾

D.互补互利,共同繁荣

1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最大成果是()

A.颁布了《共同纲领》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国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这一转折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A. 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C. 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5、“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说明了()

A. 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B.农民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民加入合作社

D. 批评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

16、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A、毛泽东

B、江泽民

C、邓小平

D、华国锋

17、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最新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工作计划精选

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工作计划精选

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工作计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精神享受,为国民经济增长注入新的重要力量,墙头镇确定建设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发展思路。 总体思路:充分发挥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潜在的发展优势,加强文化旅游区域的布局规划,发展特色旅游项目,积极打造具有墙头特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品牌,形成文化产业与旅游事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一、创建的积极因素 墙头镇具有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镇内建筑遗产、文物古迹和传统文化较集中,较完整地反映了宋、清朝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现存的清代校门基本风貌保持完好;智门禅寺虽因年代久远,原建筑群及其周边环境曾倒塌破坏,现正按原貌整修恢复;欧氏祠堂的原建筑群及其周边环境虽部分倒塌破坏,但其中巧夺天工的做工精致的古戏台保存完好。镇现存历史传统建筑的建筑面积总体在5000平方米以上。 千年古刹——智门禅寺规模初具。智门禅寺位于我镇舫前村,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四年(公元957),占地5000平方米,始名“保安院”,宋治平二年

改赐“智门禅寺”额,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重修,规模宏大,素闻住有999个僧人,一度号称“千僧院”。现经规划投资2000多万元左右,已建成大雄宝殿、金刚殿,观音殿正在建造中。从一级公路经过舫前村到寺内的公路已全部竣工。 千年古驿——西沙岭保存完好。据县人刘公非《西谷记》载,西沪港亦称西沙港,岭因港得名。全岭长2180米,宽约5米,素有“10里西沙岭”之称,弹石路,全程共有5个驿站。宋嘉定××年(1223),建西沙驿亭。旧时,该岭是县西主要民间交通古道之一,现该岭保存完好,尚有老年人经此途去伊家、儒下洋等地。 象西根雕文化呼之欲出。墙头镇森林资源丰富,毛竹面积1.8万亩,是全县三大毛竹生产基地之一,竹木雕刻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一大致富路,出现了以树雕加工为主的泽奇、万达古家俱厂,以竹根雕刻为主的宏达竹根雕等竹、木加工企业共7家,产品远销国内外,年创产值超过3000万元,并逐渐形成了根雕文化。为保护好这民间工艺,我镇把它作为一个产业来培植,积极发挥宏达竹根雕的辐射带动作用,“根雕文化”呼之欲出。 清代校门遗址犹存。建于清朝光绪二十九(1903)年,该校原为“时敏学堂”,于1914年经扩建后改名“私立果育学堂”,现校门犹存,该校门呈拱形台门,近5米高3米宽,两边各有近8平方米的八角形门卫两个,面积在40余平方米,带有浓郁的西欧特色,校门保存完好,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浅谈创建高效历史课堂

浅谈创建高效历史课堂 发表时间:2013-11-19T11:41:40.543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3年第10期供稿作者:肖莹 [导读] 高中历史教材的专题化的模式,使缺乏历史知识和认识的高中学生记忆历史有一定的困难。 肖莹(吉林市第二高中学校历史组吉林吉林 132013)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3)10-035-01 吉林省的高中历史新一轮教学改革以来,全国新课标Ⅱ卷中的历史题材料新、规律性强、灵活多变、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等特点非常鲜明,这就使我们的高中学生在把握历史学习目标和方法上有一定的困难。面对课改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如何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是我们共同关注的。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说:"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与其说是学生理解掌握学科的基本事实和技巧,不如说是教授和学习结构"。如何把高中历史教材的历史知识简单化、形象化、结构化和公式化,就成为摆在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面前的最重要的历史任务。历史学科的优势就在于它的直观性和形象性,难点在于不可再现和学生在初中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历史的图片和影音资料形象直观而又简洁生动地反映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发生的背景、原因、影响等,成为学习历史的非常重要的工具。但中学生往往只注意到直观的影音、影像,但对历史的内涵却常常熟视无睹,也就无法真正理解历史的背景、原因、影响等问题。因此,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恰当地选择和利用资料的同时,更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通过精心选择的问题对历史事件的进行深入的分析。要指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思考:第一,反映的历史空间、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第二,发展变化的原因或态势,第三,反映和体现出的历史观点,第四,产生的历史影响和对当今的启示。通过长期的训练,就可以不断地提高学生认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以德国的大国崛起资料为例。可以结合资料提问:(1)德国在统一前的背景情况;(2)在统一过程中,为什么是普鲁士能够领导完成统一;(3)德国统一的方式和过程;(4)德国的统一与德国的崛起有什么关系;(5)除了统一以外还有哪些因素使德国在统一后的19世纪晚期发展迅速;(6)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人物和原因;(7)德国历史上两次统一时间;(8)德国在二战后的态度与日本截然不同的原因是什么;(9)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学生在看资料片的过程中既可以提高注意力,也使教材中和教材外的知识点和历史连贯思维模式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头脑中,同时比较切合新课改之后课标的要求。另外,也有利于学生应对新教材高考的题型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效率和成绩。 再如对"殖民扩张中的印度"、"印度民族起义"、"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度独立和印巴分治"等几幅历史地图的综合分析,应掌握印度这一文明古国在近代遭到英国侵略沦为殖民地和印度人民不断进行民族解放运动最终取得独立的历史,但殖民侵略却留下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即克什米尔问题成为今天印巴关系紧张、南亚局势动荡的历史根源之一。 高中历史教材的专题化的模式,使缺乏历史知识和认识的高中学生记忆历史有一定的困难。教师把知识结构化从而实现公式化会很大成程度上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的压力。这也正适合了课改后的历史高考注重考查认识分析能力的要求。 例如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把历次改革做出结构图之后概括分析所有历史事件背景、性质、影响、失败原因和成功原因的共性之处,如由此可以归纳出背景的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其中国内又一般包括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个人领导五个角度,国际一般都是客观有利或不利形势。又如影响,可以概括为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国内又一般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角度来回答,国际的是深远影响,主要指对其他国家和后世的奠定基础。大家都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也同样适用于如西方的资产阶级法律文件、资本主义各国的革命等问题。 总之,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已经突破了单一考察历史基础知识的局限,更侧重于考察历史学科内综合能力和历史、地理政治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中学生历史分析能力,不仅是适应高考的需要,更是提高国民基本素质的需要。我们应当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寓于平时的教学之中,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的方法,更好地完成历史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

高考历史史观详解大全(含例题)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 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 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 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 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 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 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 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 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4年9月

《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古典文献学 课程编号:010131009 总学时:36 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1. 教学目的:《中国古典文献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涵盖了中国古代文献整理、编辑、出版、利用、研究的各方面基本功,通过开设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有利于学生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并对学生今后从事中国文化的传播、文献的编辑出版、古籍的整理利用等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培养古代文献、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等领域教学及整理研究人才奠定基础。 2. 教学任务:通过该课程的讲述,首先,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典文献的性质、范畴、基本构成及其对当今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其次,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我国古典文献研究的基本情况,文献学研究的基本领域与有关的基础知识。再次,要使学生掌握整理研究古代文献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明确当今整理研究古代文献的历史使命,为从事古代文献整理研究工作和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中国文化研究、教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着培养兴趣,夯实基础,学以致用的教学指导思想,对古典文献学的内容进行梳理,选择最为基础、最为实用的内容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入门内容。第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将重点讲授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中国古代文献的载体、编纂体例、目录、版本、校勘、注释、辑佚、辨伪等,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古籍的整理、编撰、研究常识,掌握中国古代文献的发展源流与整理方法。第二,对中国历史上的不同类型文献及代表性作品获得初步了解与印象,提高对古典文献的查找、阅读、整理、开发与利用的兴趣,奠定从事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教育、传播与研究工作必备的文化素养与业务素质。第三,通过文献学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提升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加强综合

2021年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情况汇报

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按照市政协《关于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活动的提案》要求,有关部门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古城建设工程指挥部 开原历史博物馆已经开工建设。作为开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第一景点,开原历史博物馆建设工程已经开工,灌装基础已经完成,目前已实际投入资金5万元,工程有望年底前封顶。 二、文化局 开原古城内的崇寿宝塔维修工程已经开工,目前规划已经制定,正在搭设脚手架,这个跨年度工程包括塔基、塔身维修,塔刹等装饰,灯光亮化、草坪绿地等四个部分。 维多利亚影都投入运营,填补了我市没有高档影院的空白,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旅游局 象牙山恢复正常秩序,投入近十万元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为了把象牙山打造全国象文化名山,旅游局开始打造网上象牙山,成立了象牙山文艺沙龙和象牙山书画摄影沙龙,组建了象牙山网站和象牙山博客,邀请众多专家学者文学艺术家为象牙山设计创作,目前网上象牙山的目标已经实现。 启动大象牙山规划,象牙山东坡的金沙滩漂流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南坡的九鼎龙泉寺风景区、百丽山庄、象牙仙庄全部投入使用。 组织新闻媒体对开原“丝关”历史文化现象进行深入挖掘,把开原古城提升到东北亚丝绸之路上全国唯一“丝关”的地位,增强开原在国际文化交流上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四、宣传部 配合《乡村爱情3》的拍摄,进一步打造开原在全国的知名度,目前拍摄工作正在顺利进行。 五、建委、规划局、绿办、亮办 开原城市绿化工作又上新台阶,亮化工作又上新水平,净化工作和美化工作进一步得到市内外的广泛认可。 六、开原大戏院 开原大戏院按照全国一流二人转剧场标准,进一步装修,初步实现了这一构想。同时按照赵本山倡导的绿色二人转的倡议,大戏院的节目质量和演艺水平跃居二人转剧场前列。 1

历史高效课堂的创建

历史高效课堂的创建 新课改后,历史教材的结构、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历史教师如果依然固守陈 旧的教学观念、方法必然会影响课堂效率的提高。我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精心设计课堂环节、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等方面总结了一些创建高效课堂的做法,恳请各位专家和同仁指正。 一、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 1.重建新型师生关系,创造和谐学习环境。师生关系是教育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建立起一种和谐、平等、诚信的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良好师生关系,重建师生关系是新课改的关键。课堂气氛是师生互动的产物,只有建立起这种和谐、平等、尊重 和关爱的师生关系,才能充分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让学生敢于大胆表现自己的意见和感受,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很好地实现师生互动。 2.教师要少讲、精讲,但不是不讲,要讲关键、讲学生疑惑点,要讲透讲明,要精讲精练。课堂上如果教师讲的多,必然剥夺了学生学的时间和机会。把难以理解的知识简单化, 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教师更大的作用是“导”,而学生的“学”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在 学生如何“学”上下功夫。课堂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教师善于演讲,甚至是一问一答式的 教学,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少。教师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自主的时间。教师讲 的少,就要精讲,把握好哪些知识需要讲、哪些知识不需要讲,教师讲得多了,学生反而易 糊涂。新课改下,更要求教师转换角色,从单纯传递知识信息变为引导学生学习以及指导学 生进行学习活动。 3.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这块阵地还给学生。如我在讲必修Ⅲ的第8课《笔墨丹青》时,本节课主要讲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历程:绘画艺术的源头、形成、成熟与鼎盛。我先 和学生一起学习绘画艺术的源头和形成,然后让学生走上讲台给大家讲绘画艺术的成熟与鼎盛。学生讲得很好,对问题的把握也很到位,我适时给予了表扬、鼓励以及简单的指导。我 发现用这样的方法教学课堂效率很高,一堂课下来学生对课本知识基本理解和掌握了,如果 单纯教师讲授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课堂,我们还可以让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知识结构的构建。学生自己构建的知识结构不一定完整、正确,但我们要 让学生大胆地去构建,然后老师加以指导纠正,这样就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获取知识的时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二、精心设计课堂环节,使之搭配合理科学 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各环节,优化教学设计,不要无谓地浪费课 堂40分钟的时间。优化教学设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调整课本顺序,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如我在复习必修Ⅰ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 中央集权制度》时,先向学生出示一个主干: 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自己完成基础知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既加深了对基 础知识的学习,又构建起了知识结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 2.根据不同课型和内容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我们知道“教无定法”,关键是根据学情、教情制定出适合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如我在教授必修三第7课《新航路开辟》时采用情境式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看视频材料《麦哲伦的故事》,之 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故事中的小问题。这样,让学生进入情境中,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当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3.细化课堂环节。传统的教学结构程序为:复习导入——新课讲授——师生讨论——成果巩固——课后作业。这一结构往往导致“满堂灌”现象,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

历史文献学(部分)

1.别录与七略:别录与七略是中国目录著作的鼻祖。别录作者刘向是各《叙录》的基础上集成别录,成为我国有史可查的第一部书目解题著作。但刘向未完亡。刘歆子承父业在《别录》的基础上撰成《七略》一书。刘歆的七略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等。辑略是综述部分,其他六略将其他图书分为六大类,首创六分发,是目录学史上第一种图书分类法。 2.《汉书·艺文志》:又称《汉志》,是《汉书》十志之一作为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史志目录《汉志》分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等六略,每略之下又分数种小类,总计六略三十八种596家13269卷《汉志》前有总序,除诗赋略下属5种外,每略之后有大序。《汉志》不仅记录了汉代藏书之盛,还从书籍整理和著作中体现学术流派的渊源极其发展也正是被后世所总结的考辨学术源流的目录学的主导思想 3.《隋书·经籍志》:《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现存的继《汉书·艺文志》之后的有一部分重要的古代目录。作者为魏徴,但实际上李延寿和敬播也参加了早期的编修工作《隋志》既有总序又在各部类之末分别撰写大序小序这些序有很高的水平。所以《隋志》在著录图书时只是简单的罗列书名卷,从注文的形式表明作者十分简略。《隋志》对于确定四分法的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沿袭魏晋时期以来的四部分类发,但其四部第一次明确的标题为经史子集,分别用一个字精确地概括部分所收书目的特征是甲乙丙丁四部分类不具备的。 4.《史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主要探讨史学理论的、史学批评和史学方法的著作,做中国古代史学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者刘知幾。《史通》包括内篇39、外篇13 各十卷。内篇为全书的主体,着重讲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集和表达方法和使用原则,以评论史书体裁为主。外篇论述史官制度、史籍源流并杂评史家得失。《史通》一书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1 史书编辑制度2 史书的编辑方法。这部分与历史文献学关系最为密切。它在文献学上的主要成就为拓宽了史学研究范围,对史料史书分类源流的看法以及关于史料选择运用上的见解 5.《四部正讹》:胡应麟的《四部正讹》是辨伪学上的著名著作《四部正讹》考辨了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书籍在内的100余种著述并在考辨的基础上进而把具体的结论上开到理论的高度,对伪书产生的原因和辨伪的方法做了初步的总结和分析。该书的主要成就有三1 考辨群书2 分析伪书的情形及产生的原因3 总结辨伪方法。胡应麟的《四部正讹》在中国辨伪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标志着辨伪学理论和方法的成熟也标志着辨伪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成立 6.《辨伪八法》:辨伪八法是胡应麟最早最系统总结的辨伪的方法,其内容为:核之《七略》以观其源、核之群志以观其序、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核之文以观其体、核之事以观时、核之撰者以观其讬、核之传者以观其人。其包括了目录著录历史时代文章体裁书籍内容及作者传人等各个方面,不仅是对前人辨伪经验的系统总结,还是其自身辨伪实践的理论升华。辨伪八法被后世学者奉为考辨伪书的不二法门 7.阎若璩与《尚书古文疏证》:阎若璩,清代汉学发展之初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了明末清初学者反理学的思想,倾向批评宋学空疏虚妄而推崇汉学经师马融与郑玄。治学崇尚考据宏调精审博证,注重求真求正是其精要其代表作有《尚书古文疏证》《四书释地》《释地叙论》等,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尚书古文疏证》攻8卷,揭穿了《古文尚书》一级孔安国传系后世伪作的真面目。 8.《崇文总目》:北宋前期官府藏书的一个总结,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官修书目。始编于景祐6年,编撰仿照唐开元《群书目录》历时十年至庆历元年作成。《崇文总目》分为经史子集四部,部下分类有叙释,书有题解,但其总序已佚。叙意多在说明分类立目的合理性但后人对齐评价不高。而解题却获得较高评价。其编撰体例很快为随后的官私目录所采用,成为中国目录学上的一部重要著作。

中国古典文献学(精简版)

中国古代文献学 主讲金小栋 导论文献与文献学 一、文献的含义的历史演变 文指文章、典籍,即书面材料; 献指贤人、贤才,实质指贤人所讲述的口头材料。 文献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即文献是知识信息与载体的统一体。 文献的载体 一、龟甲文 二、金石 三、竹木 四、帛 五、纸(四)古代纸书的装帧形式 卷轴装 旋风装 梵夹装 经折装 蝴蝶装 包背装 线装 古书版面及线装书的有关术语 1、卷轴装 初期纸书在形式上效法帛书,将写好的长条纸书,用木或竹作轴,粘于最后一幅纸上,从尾向前卷起,卷成一束。这种书籍装帧形式称为卷轴装。 采用卷轴装的手写纸书,一般称为卷子。故卷轴装又叫卷子装。 卷轴装所流行的时代是南朝到五代时期。 2、旋风装 又叫龙鳞装。它大约起于唐代而盛于北宋。旋风装有两个特点:一是纸的正反两面都书写,可发节省纸张缩小卷轴的体积,也就是扩大了书的容量;二是逐页错开一定距离粘在卷底上。以一长条卷纸作底,除首页因单面书写,全幅裱于卷端外,其余因双面书写,以每页右边无字空处,逐页向左鳞次相错地粘在首页末尾的卷底上,看去好似龙鳞。收藏时从首至尾卷起,外表完全是卷轴的装式;但打开时,除首页全裱在卷底,不能翻阅外,其余均能逐页翻转。 3、梵夹装 梵夹装原本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装帧形制,而是古代中国人对古印度用梵文书写在贝多树叶上佛教经典装帧形式的一种称呼。梵夹装的具体装订方式是,将写好经文的贝多树叶,依次摞成一摞,在摞的上、下各夹配一块与经叶大小长短相同的经过刮削加工的竹片或木板。然后连板带经穿一个(在中间)或两个(居两端靠里)洞,穿绳绕捆或打扣,一部梵夹装的书籍就算装帧完毕。它有两个特点:一是以板夹之,一是所夹为散叶。

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情况汇报

( 情况汇报)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43192 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情况汇报Report on building a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情况汇报 按照市政协《关于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活动的提案》要求,有关部门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古城建设工程指挥部 开原历史博物馆已经开工建设。作为开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第一景点,开原历史博物馆建设工程已经开工,灌装基础已经完成,目前已实际投入资金500万元,工程有望年底前封顶。 二、文化局 开原古城内的崇寿宝塔维修工程已经开工,目前规划已经制定,正在搭设脚手架,这个跨年度工程包括塔基、塔身维修,塔刹等装饰,灯光亮化、草坪绿地等四个部分。 维多利亚影都投入运营,填补了我市没有高档影院的空白,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旅游局 象牙山恢复正常秩序,投入近十万元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为了把象牙山打造全国象文化名山,旅游局开始打造网上象牙山,成立了象

牙山文艺沙龙和象牙山书画摄影沙龙,组建了象牙山网站和象牙山博客,邀请众多专家学者文学艺术家为象牙山设计创作,目前网上象牙山的目标已经实现。 启动大象牙山规划,象牙山东坡的金沙滩漂流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南坡的九鼎龙泉寺风景区、百丽山庄、象牙仙庄全部投入使用。 组织新闻媒体对开原“丝关”历史文化现象进行深入挖掘,把开原古城提升到东北亚丝绸之路上全国唯一“丝关”的地位,增强开原在国际文化交流上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四、宣传部 配合《乡村爱情3》的拍摄,进一步打造开原在全国的知名度,目前拍摄工作正在顺利进行。 五、建委、规划局、绿办、亮办 开原城市绿化工作又上新台阶,亮化工作又上新水平,净化工作和美化工作进一步得到市内外的广泛认可。 六、开原大戏院 开原大戏院按照全国一流二人转剧场标准,进一步装修,初步实现了这一构想。同时按照赵本山倡导的绿色二人转的倡议,大戏院的节目质量和演艺水平跃居二人转剧场前列。 可以在这输入你的名字 You Can Enter Your Name Here.

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历史文献学是一门以历史文献及其整理研究工作为研究对象的,以复原、求真和致用为主要任务的专科文献学。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学科基本理论、历史文献及其产生发展过程、研究和整理历史文献的方法以及中国历史文献学发展史。他从属于历史学,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和实践性的突出特点。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中国历史文献学面临着加强学科理论建设、实现研究手段现代化等多重任务和发展趋向。 一、文献与历史文献 文献二字联成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篇》。该篇记载:“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气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汉宋学者注疏时都把“文”释为典籍,“献”释为贤人或贤人言论。最早以“文献”名书的是宋末元初的马端临,他写了一部贯通历代典章制度的著作,取名为《文献通考》。在《自叙》中他解释说:“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言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从孔子到马端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术的进步,特别是书写工具的改进与印刷术的发明和广泛运用,贤者的言谈高见很容易见诸笔

端,各种口头传说和议论也逐渐通过各种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典籍而轻视传闻,相应地“文献”也由一个联合式的合成词逐渐向偏义复合词的方向演变。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马端临将文献的内容区分为“叙事”和“论事”两大类,并且将两者并重,对我们是有启发意义的。白寿彝先生认为历史文献有记注和撰述之别,记注即历史记录,而撰述要有史识。,在发现一件不经常见的文献,往往表现得相当激动,而对于历史的撰述的重要性,往往估计不足。这是带有片面性的。 今人对“文献”的理解,,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文史学界的文献概念,如郑鹤声、郑鹤春称:“结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王欣夫认为:“文献指一切历史性的材料。 张舜徽先生认为:“‘文献’既是一个旧名词,自有它原来的含义和范围。我们今天既要借用这一名词,便不应抛弃它的含义而填入别的内容。近人却把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迹、古物、模型、绘画,概称为历史文献,这便推广了它的含义和范围,和‘文献’二字的原意是不相符合的。当然,古代实物上载有文字的,如龟甲、金石上面的刻辞,竹简缯帛上面的文字,便是古代的书籍,是研究、整理历史文献的重要内容,必须加以重视。至于地下发现了远古人类的头盖骨或牙齿,那是古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在某一墓葬中出土了大批没有文字的陶器、铜器、漆器等实物,有必要考明其形制、时代和手工艺的发展情况,那是古器物学的研究范围。这些都是考古学家的职志,和文献学

浅谈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

浅谈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需要充分结合科学发展观,以全新的理念与视角,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保护与更新。本文主要以全面保护,永久保护的理念,由经济保障,法制建设以及组织机构等方面入手,对南京城的保护措施进行强化,并且以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南京的文化,社会以及更好更全面的发展,才能不断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 【标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更新 一、创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念 (一)全面保护理念 无论什么样的城市都是处于自然环境中的城市,因此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需要由整体出发,不仅是对历史文化名城本身,对周围山川风貌以及自然环境的保护,也需要归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之内。南京,自古以来其周围自然风貌就有“十里秦淮”以及“虎踞龙盘”等美称,因此需要将自然风貌保护与历史文化保护并举。传统的取土开矿以及城市建设等,时常出现幕府山,象山,郭家山等自然环境被破坏,今后需要做到历史文化名城周围自然风貌尽可能的保持原生态,同时加强对自然景区如玄武湖,雨花台等的人为保护。 而对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本身的保护,则需要对以前将保护重点集中在文物个体的情况进行改变,进行整体文化保护,对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分为历史文物,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格局,历史风貌以及历史文化街区等进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全面保护。并且注重加强对地下文物的保护,以防进行城市基本建设对地下文物的破坏以及非法盗取地下文物的事件发生。 (二)永久保护理念 目前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受到浮躁以及盲目模仿的风气影响,盲目的建设“罗马城”或是“巴黎城”,将历史文化名城搞的不伦不类,甚至找不到一处历史文化街区的存在。因此,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中,需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抛除传统的城市更新就是拆旧建新,建起高楼大厦,霓虹灯以及立交桥。这样的错误思想直接导致在对旧城改造中,将富有特色以及文物特点的历史街区一概推倒建立起现代化的“水泥森林”,将历史文化名城弄的面目全非。因此,树立起正确的历史文化名城更新观尤为重要。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不仅仅是文化,文物部门的事情,而是需要交通,经济,城建以及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保存历史的延续性,让现代文化以及历史文化能够更好的和谐共存,并且创建出良好的人居环境以及人文环境,才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更新的根本目的所在。 二、强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措施

有趣的中国历史文化

有趣的中國歷史文化 1、「萬歲」和「萬萬歲」是怎麼來的? 我們常在電視上看見大臣稱頌皇帝時大叫「萬歲」,其實「萬歲」一詞本來不是皇帝專用的。很久以前「萬歲」只是表示人們內心喜悅和慶賀的歡呼語,到秦漢以後,臣子朝見國君時常呼「萬歲」,但這個詞仍不是皇帝唯一專擅的稱呼,稱呼他人為「萬歲」,皇帝也不管。到了漢武帝時,他想把「萬歲」據為己有,但民間遇到慶賀之事時,還是有人呼「萬歲」。到了宋朝,皇帝才真正的不許稱他人為「萬歲」。至於「萬萬歲」的來歷,則來自一個故事。相傳武則天稱帝后,特別喜歡別人吹捧她,藉以抬高自己的「名不正」的地位,但她又不好直言。一天,她在金鑾殿召集翰林院眾學士,出題答對。她脫口出了上題: 玉女河邊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 眾學士搜腸括肚,對答了幾十句,武后都不滿意,直覺掃興。這時,有位慣於奉承的學士看出了她的心思,忙吟道: 金鑾殿前呼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 武后興高彩烈,推為傑作。從此,「萬萬歲」一詞便流傳於朝野之上了。 2、甚麼時候開始金額要用大寫? 我們寫金額票據時,除了把金額寫成阿拉伯數字外,還要寫上大寫數字,有關這個規定的起源,要追溯到明朝。 據史書記載,在朱元璋執政的明朝初年,發生了一件重大的貪污案「郭桓案」。郭桓曾任戶部侍郎,他利用職權,勾結地方官吏大肆侵吞政府錢糧,貪污累計達2400萬石精糧,這個數字幾乎和當時全國秋糧實徵總數相等。此案牽連12個政府高官,6個部的政府官員和全國許多的大地主。朱元璋對此大為震驚,下令將郭桓等同案犯幾萬人斬

首示眾,同時執行了嚴格的懲治經濟犯罪的法令,並在全國財物管理上實行了一些有效措施,其中較重要的一條就是把記載錢糧數位的漢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千」改為「壹貳參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等。 3、為何在公堂只打屁股,不打別的地方? 在電視上每次看見官老爺大喝一聲:「打!」公差們棒子總是朝著犯人的屁股上落下,為何在公堂只打屁股,不打別的地方? 原來,從前罰打犯人,沒有明確的部位,以致很多犯人都被活活打死。到了唐朝李世民時,有一次他在太醫處看到一幅「明堂針灸圖」,得知人體的重要器官的穴位多在胸背部,這些部位被撞擊拍打會有生命危險,他再看圖中屁股部的重要穴位就少的多了,這對他很有啟發,後來他對刑罰中的罰打作了規定,對犯人不許鞭打胸背部,而規定屁股作為罰打的部位。從此在公堂上打屁股就傳了下來。 4、博士、碩士、學士從何而來? 「博士、碩士、學士」這些名稱,古已有之,不過和現在的含意不完全相同。博士,源於戰國時代,當時是一種官職,也就是一些博通古今,知識淵博的人。碩士這個詞,最早見於五代時期,通常指那些品節高尚,博學多識的人。學士最早出現於周朝,原本是指那些在學堂讀書的人,後來逐漸變成文人學者。 5、年號是怎麼決定的? 年號是古代各王朝的帝王用以紀元的名稱,據史料記載,帝王中最早使用年號的是漢武帝劉徹,他於西元前141年即位,這一年的年號為「建元元年」。從此,各個王朝都有年號。 中國最後一個使用的年號是甚麼?一般的年表都記為宣統,不過後來袁世凱竊位稱帝,曾改民國五年為洪憲元年,但這傢伙的皇帝只做了不及三個月便下臺,無論如何,洪憲乃中國歷史上最後出現的一個年號。年號取意,往往字字斟酌,煞費苦心。由於帝王們都想用吉祥如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古代“文献”概念中,“文”指文章典籍,“献”指贤人贤才。(第一章) 2、请阅读下面给出的材料,然后根据提问回答问题。 1)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雎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左传·昭公十七年》 (1)请你根据历史文献学知识,说出古代“文献”的概念。 (2)请你用所掌握文献学知识,评评郯子在这个对话体现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3)郯子所说的凤鸟等各种鸟,包括“五鸠”、“五雉”、“九扈”,都是不同的鸟名。你根据郯子所作的阐释,你可以知道郯子是一个么样的人。 2)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评论,以及名流之燕谈,稗官之纪录,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 (1)马端临在这里给“文献”作出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2)马端临在这里给“文献”作出的含义体现了我国古代“文献”概念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这里的“献”还有没有古代文献中的“献”的含义? 3)“夫经籍也者,机神之妙旨,圣哲之能事。所以经天地,纬阴阳,正纪纲,弘道德,显仁足以利物,藏用足以独善。学之者将殖焉,不学者将落焉。大业崇之,则成钦明之德;匹夫克念,则有王公之重。其王者之所以树风声,流显号,美教化,移风俗,何莫由乎斯道。

新建历史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1—2012年度下学期初二历史导学案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编制人:曲晶复核人:曲晶使用时间:2012年3月1日编号:01 【课型】预展课【课时】1 【备课组】初中历史组【模式】目标导航、双主高效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对开国大典形成认识,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学习格言】读书对于智慧,就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爱迪生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2页至第5页,完成相应问题)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时间: 2、地点: 3、通过的纲领: 4、主席: 5、国旗:

6、代国歌: 7、首都: 8、纪年: 二、新中国成立: 1、开国大典时间: 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三、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 2、西藏代表:

【合作探究】 为什么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上时间的含义是什么? 【知识巩固】 1、1951年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是() A、西藏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的开始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土地改革的完成 2、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 A、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B、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D、采用公元纪年 3、1949年10月1日,这个光荣而伟大的日子,被永远的载入了史册。下列节日与它有关的 是() A、青年节 B、建党节 C、国庆节 D、建军节 4、2012年是西藏解放多少周年?() A、60 B、61 C、62 D、63 5、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国家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朱德 D、周恩来 6、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朱德 D、周恩来

历史文献学价值初探

《书目答问》历史文献学价值初探 程立中 内容提要清代张之洞的《书目答问》是一部指导后生治学门径的著作,在我国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对后人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古籍,探求学术渊源都有指导价值。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探讨《书目答问》对历史文献学的贡献,以及对后世历史文献学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书目答问》目录版本历史文献学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晚年自号无竞居士、壶公、香岩、抱冰老人等,[1]3直隶南皮人(河北南皮县)。重视教育,热衷于兴办书院,培养“致用”之人,是洋务运动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光绪元年(1875)张之洞任四川学政时,“诸生好学者来问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2]1。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阅读典籍,少走弯路,张之洞在缪荃孙等人的协助下[3]60,利用两年多的时间,对传统典籍进行详细的甄别,精选出2200多种书籍,分门别类编纂成册,名为《书目答问》“以告初学”。自成书起,便受到世人重视,清人震钧在《天咫偶闻》中记载:“于时南皮张孝达学使有《书目答问》之作,学者按图索骥,贾人饰椟卖珠。于是纸贵洛阳,声蜚日下,士夫踪迹,半在海王村矣。”虽然当时《书目问答》仅仅被一般人看作是购书的工具,但《书目问答》在清朝时期已经广为流传。 后来又有人对其不断进行整理和研究,光绪五年张之洞弟子王秉恩“对原刻本改动达四百多处,有补书名、补卷数、补作者、补版本,有改正原版错误,有改书名、卷数、作者、按语、刊刻时间等等”[4]专著有江人度的《书目答问笺补》、叶德辉的《补书目答问》,范希曾以《书目答问》初印为底本,详细订正其失误,并补录了1200余种图书;最近来新夏先生汇录了有关《书目答问》的十多种重要笺补著作,撰写了“具有重要研究和使用价值”[5]的《书目答问汇补》;论文有潘秀芹《<书目答问>得失谈》,丁宏宣《<书目答问>的特点和创新》,赵翠芳《<书目答问>在著录经济文献方面的贡献》等。从以上研究成果看,主要集中在对《书目答问》的作者考正、编撰特点、目录学的功用等方面进行探讨。试从历史文献学探讨其价值,并浅谈其对历史文献学发展的影响。 一《书目答问》在目录学方面的贡献 《书目答问》虽然主要用于指导士子们读书、科举之用,但是与传统目录学著作相比较,无疑是一次新的突破。这种突破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四部分类法的创新上。清代编修《四库全书》确立了四部分类法的权威性,此后《四库全书总目》统领了整个目录学界达百年之久,“未有敢违背其成法者”[6]14,张之洞鉴于当时学术发展需要,大量新式书籍出现的实际情况,“其中经、史、子、集皆有,势难隶于四部,故别为类”,故在“四部”之外另立“丛书”、“别录”两目,这样“古今人著述合刻丛书”、“国朝一人著述合刻丛书”、“群书读本”、“考订初学各书”、“词章初学各书”、“童蒙初学各书”便有了恰当的位置。这种分类方法,对目录学的贡献不可否认。在近代和现代的古籍编纂中,基本上采用经、史、子、集、丛的基本类例方式,就是现在国家编辑《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同样沿用了张之洞的“五分法”。 其在目录学方面的贡献,还表现在对“经部”的分类上,清修《四库全书》把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而张之洞则不蹈袭四库类例之法,独辟蹊径、卓尔不群,分经部为“正经正注”、“列朝经注经说经本考证”、“小学”三类,“划正文与后儒至专著为二,斯为特异,古人所不及为”[6]14。这种対“经部”的分类方式,无疑是对传统“经部”分类方式的一次

中国历史文献大一下重点C

1、《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 五、语句翻译题 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道,为民者宣之使言。 2、《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一、名词解释 1.《战国策》 三、字词注音释义题 1.(蘇秦)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納。 2.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 五、语句翻译题 1.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3、《水经注·三峡(节选)》 一、名词解释 1. 《水经注》 三、字词注音释义题 1.重岩叠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氵公泝阻絶。 4、《洛阳伽蓝记·永宁寺》

五、语句翻译题 1.装饰毕功,明帝与太后共登之。视宫内如掌中,临京师若家庭。以其目见宫中,禁人不听升之。 5、《史通·二体》 二、论述题 1.論述《史通》的主要內容 四、段落断句解读题 1. 史記者紀以包舉大端傳以委曲 細事表以譜列年爵志以總括遺漏逮于天文地理國典朝章顯隱必該洪纖靡失此其所以為長也若乃同為一事分在數篇斷續相離前後屢出於高紀則雲語在項傳於項傳則雲事具高紀又編次同類不求年月後生擢居首帙先輩而抑歸末章遂使漢之賈誼將楚屈原同列魯之曹沫與燕荊軻並編此其所以為短也 6、《文史通义·书教下》

二、问答题 1. 试述《文史通义》的主要内容及史学价值。 三、注音释义 1. 遷史不可爲定法,固書因遷之體,而爲一成之義例,遂爲後世不祧之宗焉。 四、断句解读题 遷史不可為定法固書因遷之體而為一成之義例遂為後世不祧之宗焉三代以下史才不世出而謹守繩墨待其人而後行勢之不得不然也然而固書本撰述而非記注則于近方近智之中仍有圓且神者以為之裁制是以能成家而可以傳世行遠也後史失班史之意而以紀表志傳同於科舉之程式官府之簿書則於記注撰述兩無所似而古人著書之宗旨不可復言矣史不成家而事文皆晦而猶拘守成法以謂其書固祖馬而宗班也而史學之失傳也久矣 五、语句翻译题 3.纪传实为三代以后之良法,而演习既久,

最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请标准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标准 第二章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第八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提交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下列材料: (一)历史沿革、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说明; (二)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现状; (三)保护范围; (四)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的清单; (五)保护工作情况、保护目标和保护要求。 第九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第十条对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条件而没有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可以向该城市所在地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申报建议;仍不申报的,可以直接向国务院提出确定该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议。

对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条件而没有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镇、村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可以向该镇、村庄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报建议;仍不申报的,可以直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确定该镇、村庄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建议。 第十一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可以在已批准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评价标准,选择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经专家论证,确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第十二条已批准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因保护不力使其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严重影响的,批准机关应当将其列入濒危名单,予以公布,并责成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限期采取补救措施,防止情况继续恶化,并完善保护制度,加强保护工作。 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基本条件 一、申报基本条件 (一)申报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基本条件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文物局印发的《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办法》(试行)(豫建村镇〔2009〕37号,可登陆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网站下载)中明确的条件与要求组织申报。已登录全国传统村落信息系统的传统村落且符合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条件的,可优先推荐申报。 (二)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基本条件 获得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称号,并符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定标准条件的,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发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办法》(建村〔2003〕199号附件3)及有关要求,可按规定程序推荐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已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和财政部公布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且符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条件的,可直接报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文物局组织初审后推荐申报。 二、申报与考核认定程序 (一)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申报与考核认定 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由镇(乡)人民政府填写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表,县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并提出申请报告,组织城乡规划和文物主管部门编制申报材料(详见“申报材料要求”);经省辖市城乡规划、文物主管部门初审签署推荐意见后,联合行文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文物局。省直管试点县(市)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经县(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并提出申请报告,县(市)城乡规划和文物部门编制申报材料,直接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文物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