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教育部

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教育部

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教育部
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教育部

2011年9月第13卷/第9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J OU RNAL OF HE BE I N ORMA L UNI VERS ITY /Edu cational Scien ce Edition /

Sep.2011

Vol.13No.9

收稿日期:2011 07 28

作者简介:金林祥(1948 ),男,上海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教育史研究。

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教育部

金林祥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上海 200062)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413X(2011)09 0016 02

在我国,教育部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中央最高教育行政机构,产生于辛亥革命后。它的出现,与蔡元培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蔡元培在创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教育部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平民化、精兵简政、高效精神,至今仍有现实启迪意义。

辛亥革命后,蔡元培先后担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的教育总长。虽然任职时间不长,但在中国教育发生转折的重大关头,蔡元培在教育总长这个重要岗位上,领导和组织了在全国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创建了中华民国新教育体制的基本框架,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创建教育部,即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

在受命担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后,教育部还没有办公的地方。蔡元培询问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孙中山,得到的回答是: 此须汝自行寻觅,我不能管也。 蔡元培在南京城内连觅数日,后遇到马相伯,时任江苏都督府内务司长,答允借碑亭巷内务司楼上三间房间,教育部才有了办公处。1912年1月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正式宣告成立。当时诸事简陋,惟务实际。蔡元培以身示范,自奉俭约, 致以堂堂教育总长,亲诣大总统领印,白巾咫尺,裹一方寸物,乘人力车往返,见者骇为开国史之趣谈 [1]。后来他任职北京政府教育部,依然奉行节俭办事的原则。1912年4月26日,接收前清学部,他在与部员谈话时强调: 前清办学之种种糜费,其细情不外奢、纵二字。国家无论如何支绌,教育费万难减少。无已,惟有力行节俭,以为全国倡。

教育部的机构设置,蔡元培主张下设学校教育司、社会教育司和历象司。其中学校教育司分普通教育、专门教育、实业教育3科;社会教育司分宗教、

美术、编辑3科;历象司分天文、测候2科。3月底,南京参议院正式制定教育部官制,规定:下设一厅三司,与蔡元培的主张十分接近。北京政府成立后,蔡元培也基本按照这一框架,重行组织教育部。教育部的机构设置,较清学部有许多改革,如将原学部所设总务、专门、普通、实业、会计五司改为三司。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普通教育、专门教育两司外,增设社会教育司。蔡元培留学欧洲多年,深感欧洲各国社会教育发达,而我国年长失学者占全国的大多数,必须大力发展社会教育, 而后无人无时不可以受教育,乃可谓教育普及 。所以民国初年社会教育司的设立,是蔡元培普及教育思想的反映,在中国教育行政制度上具有开创意义。

在创建教育部的过程中,蔡元培最重视的是用人。在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他邀请蒋维乔、钟观光、许寿裳、周树人(鲁迅)、王云五等入部襄助。在筹组北京政府教育部时,他通过各种途径物色人才。如4月22日至24日,连续三天致电 民立报 ,请转范源濂(静生)、夏曾佐(穗卿)、袁希涛(观澜)、钟观光(宪鬯)、蒋维乔(竹庄)、许寿裳(季茀)、周树人(豫才)、谢仁冰、汤中(爱理)、王之瑞、杨曾诰(焕芝)、胡梓芳、曹子谷、钱铁裴、高叔钦、陈墨涛、马振吾、林冰骨、赵幼梅、胡孟乐、张鼎荃、洪季苓、杨乃康、张燮和、顾澄(养吾)、许季上、伍仲文、伍达(博纯)、王懋熔、冀贡泉等30人,即日北来,以资臂助。 民立报 在电文前所加标题是 教育部求贤若渴 ,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实际情况。

综观蔡元培用人,有两条重要原则:一是 为事择人,不设冗员 。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筹组时,只有总长、次长、蒋维乔和一个会计兼庶务,由于教育

次长景耀月尚未到任,实际只有3人。教育部成立之后,投效者纷至沓来。当时临时政府各部,皆依照官制草案,呈荐人员,蔡元培则认为:办理部务,当与办社会事业一例:在正式政府未成立,官制未通参议院以前,不必呈荐人员。除总次长已由大总统任命外,其余各人,概称部员,不授官职。为事择人,亦不必多设冗员。所以,其他各部人员,多或至百余人,惟教育部连缮写者在内仅三十余人。部员津贴上自总长下至录事,不分等级,每月一律30元。整个教育部开支,每月仅及千元。而工作效率却很高,每日自上午九时起,至下午四时半止,部员各负其责,各司其事, 绝无官署意味 。

然而,当蔡元培奉命北上迎袁世凯南下就职,次长景耀月代理部务期间,后者私自开列了数十人的名单,加以参事、司长、科长、秘书等名义,请总统府发委任状。其中除原部员外,新增的 大抵皆文学家而非教育家 。蒋维乔等对此深不以为然,将数十张委任状锁入铁箱内,不予发表。蔡元培回到教育部,在了解事情缘由之后,认为在北京政府即将成立,南京临时政府各部都将移交的情况下,此举 不为其他教育行政的专家留若干地位,使继任的长官为难。又多人既被委任,而或为后任长官所淘汰,则反使本人难堪。 因此,主张乘尚未正式发表之时,取消它。蔡元培的建议不仅为蒋维乔等大多数人接受,景耀月也不反对。于是,遂将这几十张委任状送还总统府,捍卫了 为事择人,不设冗员 的初衷。不过,此举遭到了人们的非议。蔡元培后来回忆说: 闻秘书长胡君汉民深怪我此等举动,对于本党老同志不肯特别提拔。故政府北迁时,有人请胡君介绍入教育部,胡君对以 别部则可,教育部不能 。 [2](P306)但蔡元培仍坚持不为所动。

蔡元培用人的另一条重要原则是唯才是用。它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不管资历、学历。王云五当时年仅23岁,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在上海从事教育工作,与蔡元培素不相识。他见报载蔡元培出长民国教育,便将自己对于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想法写成书面意见寄给蔡元培,主要提出如下建议:废各省高等学堂,提高中学程度,大学设预科;大学允许私立,国立大学不应只限于北平,全国分区各设一所;各省设立专门学校,注重实用。蔡元培认为他所提建议极为中肯,即复函坚邀他到教育部 相助为理 。当时王云五已任临时大总统府秘书,经请示孙中山,同意上午仍在总统府工作,下午到教育部办事。后来北京政府教育部成立,蔡元培仍请他北上,任职专门教育司第一科科长,掌管 大学及游学生 事宜。两人从此结下了近三十年的友谊,1940年蔡元培在香港逝世,王云五是朋友中唯一随侍病榻的送终者。

唯才是用的第二层含义是不分党派,邀请范源濂出任北京政府教育部次长可说是一个典型事例。范源濂(1875 1927),字静生,湖南湘阴人,早年留学日本,原系学部参事,籍隶共和党。蔡元培深知自己对于教育偏于理想,而范源濂注重实践,两人合作,可以取长补短,于民国教育有益。所以他不顾国民党内的反对,二次亲自访问范源濂,对他说: 我请出一位异党的次长,在国民党里边并不是没有反对的意见;但是我为了公忠体国,使教育部有全国代表性,是不管这种反对意见的。 又说: 我之敢于向您提出这个请求,是相信您会看重国家的利益超过了党派的利益和个人的得失以上的。 [3]范源濂为蔡元培的真诚和以民国教育为重的精神所感动,不顾共和党内的反对意见,接受了蔡元培的要求。以后的事实证明,他们的合作是成功的。正如范源濂所说: 在我们的合作期间,部里的人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讨论很多,却没有久悬不决的事。一经决定,立刻执行。所以期间短,办的事很多。

正因为蔡元培在用人上坚持了上述原则,所以当时教育部部员中不乏知名人士,除上述蒋维乔、钟观光、许寿裳、周树人、范源濂等之外,又有路孝植(壬甫),山西人,曾留学日本,原系学部员外郎;杨曾诰(焕之,亦作焕芝),江苏无锡人,曾留学英国,获文科硕士学位;林棨(少旭),曾留学日本专攻法律,原任学部参事,皆为一时之选。大家和衷共济,相互合作,致力于开创民国教育事业,在不长的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期间创建的民国教育部,可以说是一个平民化的,精兵简政的,又是高效率的主管机关。

参考文献:

[1] 庄 俞.元年教育之回顾[J].教育杂志,第4卷第10号(1913

年1月10日).

[2] 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七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9.[3] 梁容若.记范静生先生[J].传记文学,第一卷第六期(1962年

11月1日).

[责任编辑 高小立]

17

中国近代史中所有重要的会议

中国近代史中所有重要的会议 [解题过程] 中共召开的主要会议 ⑴“一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①历史条件: A.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已有200多万,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促成中国人民新觉醒,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 a.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秋,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 b.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李大钊任书记; c.汉口、长沙、济南等地相继建立共产主义小组。 ②诞生: A.时间:1921年7月23日。 B.地点:上海(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 C.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列席。D.内容: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内容: a.确定“中国共产党”为党的名称。 b.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c.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d.选举了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 ③意义: 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C.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E.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⑵“二大”——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 ①背景: A.国际:1922年初,华盛顿会议上帝国主义达成共同宰割中国的《九国公约》,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列强共同统治的局面。 B.国内:在列强的操纵下,各派军阀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②召开(1922年7月,上海): A.中心任务: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决定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B.分析中国国情: a.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革命的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c.中国革命的性质:民主主义革命; d.民主革命的动力: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C.制定党的纲领: a.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b.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历史上的十大奸相

历史上的十大奸相 历史上的十大奸相 0分 标签:奸相名相丞相宰相提名 回答:2 浏览:2266 提问时间:2008-02-22 15:04 之前老虎有提过十到名相,今天我就来提一下十大奸相,注意!我这里的“相”是广义上的,也就是说不局限于“丞相”!宰相也行!最好是能把名字,朝代,以及获得“提名”的理由能简单说明一下! 共2条评论...相关资料: 两宋风云27奸相秦桧.mp3 更多资料>> 最佳答案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揪错┆评论┆举报爱答知识人 [神] 十大奸相 一)庆夫———春秋鲁国贵族,“庆夫未死,鲁难未已”即源于此。(二)赵高———秦朝宦官,原系赵国贵族,“指鹿为马”者即为赵高也。(三)梁冀———东汉大臣专横朝政、贪得无厌,所掠财产竟相当于全国半年租税。(四)董卓———东汉凉州豪强,承帝时任并州牧掠夺白银逾百万,后被吕布所杀。(五)来俊

臣——唐武则天时酷吏,“请君入瓮”即是此人手段也是其下场。(六)李林甫——唐朝权臣,玄宗时任礼部尚书兼中书令,位高一时。(七)秦桧———北宋历任御史中臣等职,以莫须有罪名将名将岳飞杀害。(八)严嵩———明朝大臣,嘉靖中任吏部尚书,官至太子太师。(九)魏忠贤——明朝宦官,为害一时,最为凶残。(十)和坤———原在清庭銮仪卫当差,因逢迎献媚,为乾隆所宠。 回答:2008-02-22 15:08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咳```回答的人少了点~~~ 不过谢谢回答的朋友~ ~ 这为爱答知识人朋友,总体上列举的还可以,除了来俊臣和魏忠贤本人认为不是宰相外,其他都挺符合要求的,本人也不喜欢提了问并且有人已经回答了的问题而把问题撤消,所以就采纳了这个答案!再次谢谢回答的朋友,爱答知识人,还有老虎! 共5条评论...以下是特别推荐给您的相关问题奸相贾似道 被宰于何处?中国第一奸相是谁?信口雌黄的人!----黄奸相 #zhitouads1{border:1px solid #CBE8AE; margin-top:10px; padding:10px 0px; width:688px;display:none;}

中国古代著名人物及作品汇总

高考语文复习必知:中国古代著名人物及作品汇总1.《诗经》:又名“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被列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首。著名篇目有《关雎》《蒹葭》《氓》《硕鼠》《七月》等。 2.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成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古传诵。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 3.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私学创办人。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论语》20篇中。《论语》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是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 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主要作品为《孟子》7篇,各篇取开头几字为篇名,该书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为“四书”之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即出自《孟子》。 5.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其中《兼爱》《非攻》等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公输》即选自《墨子》。 6.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代表作《逍遥游》。 7.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子的弟子,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一书。《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等均出自此书。。 8.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字子长,别称太史公。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130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裁。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陈涉世家》即选自《史记》。 9.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之首。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属乐府歌辞。开创“建安风骨”新风。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10.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东晋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饮酒》等。 11.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一。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最有名。是“初唐四杰”中成就最高的诗人。

新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新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一)党的创建时期 1.**“一大”(1921、7、23,上海---嘉兴),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 人运动。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 **“二大”(1922,上海), 内容——制定党的革命纲领:最高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大”(1923),确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二)土地革命时期 1.八七会议(1927、8、7,汉口) (1)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2)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2.遵义会议(1935) (1)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2)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瓦窑堡会议(1935):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三)抗日战争时期 1.洛川会议(1937):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2.**“七大”(1945,延安) (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解放战争时期 1.**七届二中全会(1949,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1)内容:①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时期; ②指出党的总任务是迅速恢复发展生产,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③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进攻。 (2)意**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 内容: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③确定了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方法。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时间:1954年9月 第一届○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全国人大内容的宪法,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基础。 ○2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时间:1956年9月 。 八大

中国比较著名的历史事件

中国比较著名的历史事件 中国比较著名的历史事件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东汉!25年到220年,25年东汉建立73年班超出使西域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200年官渡之战208年赤避之战三国!220年到280年,220年魏国建立221年蜀国建立222年吴国建立230年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263年魏灭蜀265年西晋建立(魏亡西晋!265年到316年,280年东晋灭吴316年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东晋!317年到420年,317年东晋建立383年淝水之战南北朝!420年到589年,420年南朝宋建立 494年年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隋!581年到618,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统一南北方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611年隋末农民起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

义爆发唐!618年到907年,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627年-649年贞观之治713年-741年开元盛世1/6页755年-763年安史之乱875年-884年唐末农民战争五代!907年到960年,907年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916年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北宋!960年到1127年,960年北宋建立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11世纪中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1069年王安石开始变法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金灭辽南宋!1127年到1276年,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开始1140年宋、金郾城大战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元!1271年到1368年,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1276年元灭南宋明!1368年到1644年,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结束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16世纪中期戚继光抗日倭1553年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28年明末农民战争爆发清!1636年到1911年, 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73年三藩叛乱开始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771年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9世纪四五十年代

中国历史上三个最重要的王朝

中国历史上三个最重要的王朝 我們中國有著上下5000年的歷史,在這5000年的歷史當中多個王朝演繹著王朝更迭史。而在這其中有著以下王朝存在著: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其中大一統的王朝有著:秦、漢、隋、唐、元、明、清。但其中統一中國當今版圖的國家也只有元、清(在中國歷史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之內的是元朝,其次是明朝和清朝;明朝雖然初期擁有新疆東部和西藏,但自始至終都沒有統一北元,為此明朝修建了近200年的長城,因此明朝沒有統一今天中國的所有版圖)。我這裏排除唐朝:因為終唐朝一代都沒有將西藏、雲南統一到中國的版圖之內。版圖最大的排名前三應該是清、元、明。在中國歷史以上的朝代當中其中有三個影響整個中國歷史的朝代:秦、漢、清。在這裏排名的標準是:一、軍力的強大;二、經濟的繁榮、三、版圖的遼闊;四、制度與文化方面;五、給後世留下的基業。 首先講秦朝(西元前221年-西元前206年)。 第一、在軍力方面:秦朝一統天下六國、北驅匈奴、南收南越;秦朝的軍力在當時的環境之下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秦始皇創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期間疆界大幅擴展。除佔有原東方六國的疆域,更征服南越及閩越地區。在北方佔領了河南地,將匈奴勢力一度驅逐到陰山以北。 第二、經濟方面,秦朝經過商鞅變法,即重視農業生產和對外戰爭,以農業生產支持對外戰爭,以軍功授爵賜予土地。同時由國家法令具體指導農業生產。 第三、版圖方面:秦朝初立便北擊匈奴;南下百越。疆域迅速擴展並進一步完善炎黃地圖,但因為秦二世而亡,所以沒能對北方遊牧民族進行收復統一。然其當時疆域西部已達到今甘肅、四川;西南到雲南、廣西;北到陰山。 第四、制度與文化方面:創立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度,設立郡縣制,統一度量衡和文字。 第五、給後世的留下的基業:秦所立的中央集權制和郡縣制成為中國幾千年封建制的楷模,而其統一的文字和度量衡更是方便了全國人民的文化與生活交流,特別是秦朝開創的天下大一統的觀念更是深入人心並影響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史。 其次講漢朝,其中漢朝分為西漢與東漢。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繼短暫的秦朝之後出現的朝代,分為“西漢”(西元前202年—西元9年)與“東漢”(西元25年—西元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後世史學家亦稱兩漢。西漢為漢高祖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建都洛陽。兩漢存在的時間約為422年,這段時間國家一統,民族融合以及到漢民族的初步形成。其中西漢時期被稱為中國歷史的第一黃金時期。 第一、在軍力方面,完成國家統一;對外方面漢朝徹底將匈奴趕到了歐洲,其中漢將軍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山更成為千古佳話。 第二、在經濟方面有西漢的文景之治,漢朝時期,鐵農具的牛耕是最重要的生產工具,最重要的犁地法是二牛抬杠。一些新式耕田法,如代田法、區田法相繼誕生。國家注重興修水利,尤以關中地區為最。著名的水渠有成國渠、六輔渠、白渠等。東漢時期,出現了翻車和渴烏等水利工具,增加了農業生產效率;歷史上有名的絲綢之路也是在西漢時期產生的。

中国古代著名人物籍贯一览表

中国古代著名人物籍贯一览表 魏晋南北朝开国皇帝籍贯分布统计 内蒙古5:拓跋珪(北魏)元善见(东魏)元宝炬(西魏)高洋(北齐)宇文觉(北周)江苏3:刘裕(宋)萧道成(齐)萧衍(梁) 浙江2:孙权(吴国)陈霸先(陈) 河南2:司马炎(西晋)司马睿(东晋) 河北1:刘备(蜀国) 安徽1:曹丕(魏国) 五代十国开国皇帝籍贯分布统计 河南5:王建(前蜀)王审知(闽国)马殷(楚国)刘隐(南汉)高季兴(荆南) 山西4:李存勖(后唐)石敬瑭(后晋)刘知远(后汉)刘旻(北汉) 河北2:郭威(后周)孟知祥(后蜀) 安徽2:朱温(后梁)杨行密(吴国) 江苏1:李昪(南唐) 浙江1:钱镠(吴越) 《中国哲学史》目录古代人物籍贯分布统计(附近代) 河南14:老子庄子墨子惠施韩非王弼郭象范缜韩愈刘禹锡二程张载王廷相浙江5:王充陈亮叶适王守仁黄宗羲 安徽3:桓谭方以智戴震 山东3:孔子孙武孟子 江西4:李觏王安石陆九渊罗钦顺 河北3:董仲舒欧阳建颜元 福建2:朱熹李贽 湖南2:周敦熙王夫之 山西1:柳宗元 江苏1:王艮 四川1:扬雄 甘肃1:李翱 无考3:公孙龙(河南、河北)荀子(山西、河南、河北)顾頠 附近代: 浙江2:龚自珍章炳麟 湖南2:魏源谭嗣同 广东2:梁启超孙中山 福建1:严复

《一百位杰出思想家》人物籍贯分布统计 河南21: 老子墨子庄子韩非子惠施贾谊王弼何晏阮籍范缜智顗玄奘韩愈刘禹锡神秀张载程颢程颐邵雍王廷相吕坤 浙江17: 王充沈括吕祖谦陈亮叶适刘基王守仁朱之瑜黄宗羲李之藻 刘宗周章学诚龚自珍章太炎朱执信蔡元培鲁迅 安徽7:管仲桓谭嵇康方以智戴震胡适陈独秀 山东7:孔子晏子孟子孙子仲长统何承天吕才 广东8:慧能陈献章湛若水洪仁轩容闳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 江苏7:葛洪颜之推胡瑗范仲淹王艮顾炎武王韬 江西6:陶渊明王安石陆九渊罗钦顺何心隐宋应星 河北3:董仲舒颜元李大钊 福建4:欧阳修朱熹李贽严复 山西3:柳宗元司马光傅山 湖南3:周敦颐王夫之谭嗣同 四川3:扬雄苏轼唐甄 陕西3:司马迁僧肇李颙 上海1:徐光启 湖北1:熊伯龙 广西1:梁漱溟 甘肃1:王符 无考3:荀子(山西、河南、河北)公孙龙(河南、河北)陈克 《中国历代文人名家简介》人物籍贯分布统计 河南5:杜甫白居易李贺李商隐韩愈 山西4:王维柳宗元白朴郑光祖 安徽3:曹操曹丕曹植 江西3:陶渊明王安石曾巩 四川3:苏洵苏轼苏辙 浙江2:陆游龚自珍 山东2:辛弃疾李清照 广东2:梁启超黄遵宪 北京1:马致远 福建1:欧阳修 湖北1:屈原 甘肃1:李白 无考1:关汉卿(一说北京、一说河北、一说山西) 《历代名家中国古代书画家》人物籍贯分布统计

百强名校高考语文备考_报应!古代历史上十大奸臣的最终结…

报应!古代历史上十大奸臣的最终结… 报应!古代历史上十大奸臣的最终结局 史上很多朝代是奸臣当道,祸国殃民,其罪行令人发指,或横征暴敛,挟天子以令诸侯,或偷奸耍滑,陷害忠良于不义,或当权干政,视国库民脂为己出,而往往是兼而有之,败坏朝纲,祸害忠良,贪赃枉法,卖官鬻爵[yù jué]是他们的共同本质。 而结局是民怨鼎沸,国力日衰,最终闹得是国将不国,这些奸臣无不是巨贪大腐,无不是千古罪人,实在应引今人为鉴,奸臣自古难有好下场,以下是十大奸臣的结局。 鳌拜——欺主乱政,囚死狱中 鳌拜(?——1669)出生于将门之家,自幼弓马娴熟,技艺高强。长大成人后,力大难制,性情凶暴,驰骋疆场,战功显赫,有“巴图普”(勇士)之称号,得以封官晋爵。 皇太极死后,鳌拜为年幼的清顺治帝即位发挥了重大作用,获得顺治帝信任,又以护卫太后有功而位至极品。康熙即位后,受顺治遗命,任其为四辅政大臣之一。 鳌拜居功自傲,逐渐变得骄横起来,不把年幼的康熙皇帝看在眼里。他擅杀大臣,私欲膨胀,结党营私,随时准备把持朝政,引起了康熙和孝庄皇太后的警惕。 首辅大臣索尼死后,鳌拜一心想占据此位,便逼迫康熙杀了政敌苏克萨哈一家大小,以首辅自居,更加放纵。他还常常在康熙面前斥责大臣,拦截奏章,权势已威胁到康熙的统治。 亲政以后的康熙忍无可忍,于1669年五月十六日设计逮捕了鳌拜。胸怀宽广的康熙没有杀他,也没有牵连更多的人,只是把他囚禁起来。不久,鳌拜死于狱中。 和珅——惊世巨贪,自作自受 和珅(1750——1799),字致斋,满州正红旗人。少年时贫穷而无所依靠,他的父亲是个不知名的副都统,但他的高祖尼雅哈有军功,因此和珅世袭了三等轻车都尉,不久被授为三等侍卫,当上了清乾隆皇帝的警卫。 和珅巧言令色,非常聪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很快青云直上,十几年时间内升至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赏戴双眼花翎;后调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管理户部;乾隆五十三年封三等忠襄伯,赏紫缰;五十五年又赏给黄带,头上的官衔越来越多,连和珅本人也觉得厌烦了。

中国历史年表记忆口诀,最好用的历史朝代顺序表和年表!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五胡十六国口诀 前后南三燕,西秦南凉鲜卑建; 前西二凉和北燕,政权仍为汉族建; 前赵北凉夏匈奴;前秦后凉汉(成汉)氐建; 羯后赵,羌后秦,十六小国长混战。 用口诀法记忆中国历史朝代 盘古三皇五帝更, 夏商周(西周、东周)秦两汉(西汉、东汉)成, 蜀魏吴争晋(西晋、东晋)南北(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注: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用口诀法记忆五代十国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可记作: 梁唐晋汉周, 前边都有后。 十国——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又称南平、前蜀、后蜀、北汉,可记作:前后蜀,南北汉, 南唐、南平曾为伴, 吴越、吴、闽、楚十国, 割据混战中原乱。 用口诀法记忆南北朝国名 南朝:宋齐梁陈相交替。 北朝:北魏分东西(东魏、西魏),北周灭北齐。 用口诀法记忆 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孔孟儒,行“仁政”; 道“无为”,老庄兴; 子墨子,讲“非攻”; 韩非子,“法治”行。 用口诀法记忆安史之乱起止年代 公元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公元763年被唐军打败,历时8年。叛 乱的起止年,代可用口诀来记:

安禄山,史思明, 骑胡虎(755),溜山城(763)。 用口诀法记忆太平天国起义的主要内容 1857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以拜上帝教统一思想,1853年3月,洪秀全定都南京,改南京为天京。这些内容可用口诀记作: 洪秀全,拜上帝, 太平天国大起义; 秀全要把古扇扇(1853年3月), 南京定都换了天。 地球的形状口诀 赤道鼓,两极扁; 北极长,南极短。 中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另记)口诀 辽吉黑,云贵川, 陕西青藏(陕西、广西、青海、西藏)浙福甘, 二江二湖二河山, 安宁古广(安徽、宁夏、内蒙古、广东)新海湾。 与中国接壤的15个国家名称口诀 月娥姑娘(越南、俄罗斯)很腼腆(缅甸) 蒙着布单披仨毯(蒙古、不丹、哈萨克、塔吉克、吉尔吉斯斯坦) 度过稀泥(印度、老挝、锡金、尼泊尔)去朝鲜 吧叽吧叽一身汗(巴基斯坦、阿富汗)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古代杰出人物

1.从“三不朽”的角度评价一个古代杰出人物。 岳飞之“三不朽” 所谓三不朽—— "立德、立功、立言"。 历史为什么会有三不朽?这是因为人不可能长生不老,迟早都会走向生命的终结,时间会让人老去,会把人的肉体从世界上带走,而唯一可以让人永生的办法,就是三不朽。孙叔豹的三条途径:崇高的品德可以使人世世代代传颂,建功立业可以让民众长久的受益,精辟的言论具有永恒的价值,这三者使人超越了短暂的生命的局限,恒久地活在了人世间。 历史上能真正在称为“三不朽”的其实为数不多,而我最为欣赏就是岳飞。 首先,岳飞“立德”。这里所说的德,并不是指我们现在社会所指的德,而是古代所推崇的一个“节”字和一个“忠”字。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岳飞给世人留了一个德的榜样。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岳飞在历史中所演绎的角色并不是向我们展示着他为宋朝守“德”的这个行为,而是体现了他个人的一种精神追求。一个有着坚定信仰与决心的人,他是有德的。他为了自己的国家与人民,但愿一死也不愿放弃自己国家所具有的气节,所具有的“德”。这种精神追求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如果我们也面临着这样的一个处境,我们也不能丢了自己国家的气节,要坚守自己的德,要向岳飞看齐。 其次,岳飞“立功”。宋金时期,金灭辽、灭北宋占据中原,又频繁发动南侵战争,所到之处烧杀淫掳,许多城市重镇经金军洗劫,几成为空城。给国家、民族带来巨大灾难和痛苦。因此,抗击金兵,收复中原,是时代的要求,也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宋史》称岳飞是“忠愤激烈,议论持正”,所言颇当。他坚主抗金,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他挥师北伐,先后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多年来为宋王朝收复大片失地。 最后,岳飞“立言”。岳飞是中国古代治军的楷模,“岳家军”成为一时的典范。他虽然没有军事论著传世,但从其散见于史书篇牍中的论述和军事实践,可看出岳飞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前人在总结岳飞的治军思想时指出有六个方面:贵精不贵多;谨训习;赏罚公正;号令严明;严肃纪律;同甘苦。这六方面的核心便是以严治军。他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不畏艰难困苦,自强不息的精忠报国情怀。并著有《五岳祠盟记》、《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等诗歌。 总而言之,岳飞既“立德”、又“立功”、且“立言”,乃是中国古代及其杰出的人物,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为全世界华人所敬仰的人物。 2.中国古代杰出人物对社会精神文明有什么借鉴 传统杰出人物的意义在于,以其为镜,可知已何可之,何不可之。 当代,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是靠吹,也不是靠一部份的力量所能改变,而是要靠我们的精神力量。岳飞生于乱世,在乱世之中,他还能坚守自

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

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 一、中国历史上的分合大势及其特点 中国历史经历了三次从大分裂走向大统一的发展历程:一是从春秋战国走向秦汉大统一;二是从魏晋南北朝走向隋唐大统一;三是从五代十国走向元、明、清(前期)持续三代的大统一。这种历史的发展进程除表现出鲜明而旺盛的统一趋势外,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 纵观中国数千年历史,尽管发生过多次割据、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主流。如秦、西汉、新、东汉四代共441年,其中统一年代为273年,隋、唐两代共327年,统一年代为215年,元、明和清前期三代共570年,而统一达465年,呈直线上升趋势。而与此相应,大分裂时期所经历的时间则越来越短,如春秋战国历经549年(前770~前221),汉末魏晋南北朝经历了405年(184~589),唐末五代十国仅经历了86年(874~960)。 (二)统一的规模越来越大 从夏、商时的集中在中原地区到西周时扩展至长江以南。而秦东至海,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汉通西域。唐朝其地东极海,西至焉耆,南尽林州南境,北接薛延陁界。到明、清其疆域东极库页岛,西极新疆疏勒至于葱岭,北极外兴安岭,南极广东琼州之崖山,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 (三)统一的程度越来越坚实 中国早期王朝夏、商、周的统一主要表现在形式上,而非王朝的直接统治上。如实行分封制。秦统一后,确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又修驰道、凿灵渠、统一文字、货币、车轨、度量衡,通过各方面的制度把全国各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此后,历代又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上多有发展和创造,如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王国实行推恩令、附益之法;隋唐开凿运河;元代创立行省制度等。同时,为保证政令畅通和国家的巩固统一,逐渐形成了健全的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制度。 二、分裂的代价与统一的意义 (一)分裂的代价 其一,分裂就意味着天下大乱、兵连祸接、百姓涂炭,都往往会造成百姓的流离失所,甚至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象。 其二,分裂割据也往往会对思想学术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摧残,如隋代牛弘就曾把秦、新莽末、东汉末、晋末和南朝梁陈图书典籍所遭受的五次毁灭性破坏称为书之五厄。 (二)统一的意义 统一对于社会进步的巨大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主要表现在: 其一,统一局面是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重要保障。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均出现在统一时期。 其二,统一有利于中华民族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与交往,有利于不同发展程度的社会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促进和交融,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 其三,统一时期可以集中力量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边疆开发活动。比如万里长城的修筑、大运河的开凿以及秦朝时江南、岭南的开发和元明清三代西南、西北、东南诸地的开发,这都是统一的好处。 其四,统一国家利于文化建设的繁荣。如大型图书的编纂,唐修八史,宋有四大类书,明有大全系列、《永乐大典》,清有《四库全书》,等等。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文化建设和繁荣局面多集中在统一王朝。 总之,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贡献颇大,正如前辈史家白寿彝所言:纵观世界历史,古国文明源远者未必流长;中国文明源远而流长,这是极为难得的。文明恰似江河,如果渊源深远,那末只有在前进的流程中得到足够的川流的汇注,才有可能越来越宽阔、丰富,形成

中国近代史重要会议总结归纳整理后

中国近代重要会议总结 时 期 会议名称时间地点内容影响 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共一大1921.7.23 上海法租 界望志路 106号(后 到浙江嘉 兴南湖) 大会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 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中国共 产党的成立。 中共成立的意义:中国共 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 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 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 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 新了。 Ps:会后开始发展工人运 动和农民运动 中共二大1922年7 月 大会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 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 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国名党一大1924年1 月 广州 大会同意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共 产党(党内合作的方式)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 正式形成,标志着国共合作 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 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 由此兴起,中心在广州 土地革命时期八七会议 (汉口会 议) 1927年 8.7 汉口秘密 召开 ?内容: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中华苏维 埃第一次 全国工农 兵代表大 会 1931年11 月 江西瑞金 叶坪村 ?内容: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遵义会议1935年1 月贵州遵 义 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 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 导。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 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 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 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 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

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

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 (1)庆父:春秋时期鲁国贵族,鲁庄公的弟弟。他惯于挑拨离间,先后杀了两个国君,后来自缢身亡。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就源于此。 (2)赵高:秦朝宦官,原为赵国贵族,他与李斯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六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不久又杀死李斯,自任丞相,后又谋害胡亥,立子婴为帝,后被子婴诛杀。 (3)梁冀:东汉大臣,两个妹妹分别为顺帝、恒帝皇后,顺帝死后,于梁太后合谋,先后立冲、质、恒三帝,专横朝政20年。他掠夺的财产相当于全国半年租赋。159年,恒帝诛杀粱氏一家,梁冀自杀身亡。 (4)董卓:初为琼州豪强,汉灵帝时任州牧,凶残异常。公元189年,率兵入洛阳,毒杀少帝,另立献帝,自立太师,“挟天子以令诸侯”,后被王允、吕布杀掉。 (5)来俊臣:唐朝武则天时酷吏,因告密受宠,任中丞,后因得罪武氏诸王和太平公主,被武则天处死。成语“请君入瓮”讲的就是他和右丞周兴之事。 (6)李林甫:唐朝权臣,玄宗时任礼部尚书兼中书令。他有“口有蜜、腹有剑”之称。在任19年中,唐王政事败坏,终于酿成“安史之乱”。 (7)秦桧:北宋历任御史中丞等职。靖康二年,被金军掠至北方,不久遣归,充当内奸。他勾结党羽,专横权势,力主投降,以“莫须有”待得罪名杀害岳飞及其子岳云等抗金名将,为后人唾弃。 (8)严嵩:明朝大臣,嘉靖中任吏部尚书,官至太子太师,以其子世蕃等为爪牙,操纵国事,在任时大半军饷被他侵吞。1562年,御史周应龙,林润相继弹劾世蕃,严世蕃被杀,抄出黄金10000余两,白银200余两,严嵩被革职,不久病死。 (9)魏忠贤:明代宦官,万历年入宫。1620年,他被任为司礼秉笔太监并监管东厂,网罗死党,杀害东林党人扬涟、左光斗等正直官吏。 (10)和珅:原在清廷銮仪卫当差,因逢迎献媚,为乾隆所宠,官至文华殿大学士。乾隆死后,嘉庆帝宣布他20条罪状并令其自杀,被抄家,家产约值8亿两黄金,等于朝廷10年收入。二十四节气 一、申遗成功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中国的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同时也是传统历法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历史渊源 公元前1200年的殷商时期,有用甲骨文记载,反应四季变化的“四方风”。该篇甲骨文中用四个方向的风为春夏秋冬定义,于是有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最早的渊源。 在战国时期《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已经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的名称。这八个节气是24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将一年清晰的划分为四季。 二十四节气的完整提出,则是在西汉刘向编著的《淮南子》中。在这部著作中,以天体运行规律为依据,第一次完整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并说明了确定的方法。 自1645年清朝《时宪历》开始“二十四节气”采用定气法计算。定气法按太阳运行的位置为准,“二十四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 所到达的位置。现代“二十四节气”沿用定气法,具体节气时间由专家测算。以紫金山天文台颁发的《天文年历》为准。1.一字千金

最全最详细的中国历史朝代

中国历史朝代 朝代起讫年代都城今地开国皇帝 夏朝约前2070-1600年安邑山西夏县禹 商朝约前1600-1046年亳河南商丘汤 周西周约前1046-771年镐京陕西西安周武王姬发 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前770-476年 战国前475-221年 秦朝前221-206年咸阳陕西咸阳始皇帝嬴政 汉西汉前202-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 新朝9-23年王莽 东汉25-220年洛阳河南洛阳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 魏220-265年洛阳河南洛阳魏文帝曹丕 蜀汉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汉昭烈帝刘备 吴222-280年建业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 晋西晋265-316 洛阳河南洛阳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317-420 建康江苏南京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304-439 南朝 宋420-479 建康江苏南京宋武帝刘裕 齐479-502 建康江苏南京齐高帝萧道成 梁502-557 建康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 陈557-589 建康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 北386-534 平城山西大同魏道武帝拓跋珪 魏洛阳河南洛阳 东魏534-550 邺河北临漳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535-556 长安陕西西安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550-577 邺河北临漳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581 长安陕西西安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581-618 大兴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 唐朝618-907 长安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 五代十国907-960 后梁907-923 汴河南开封梁太祖朱晃 后唐923-936 洛阳河南洛阳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936-946 汴河南开封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947-950 汴河南开封汉高祖刘暠 后周951-960 汴河南开封周太祖郭威 宋 北宋960-1127 开封河南开封宋太祖赵匡胤 南宋1127-1276 临安浙江临安宋高宗赵构 辽国907-1125 皇都辽宁辽国耶律阿保机 大理937-1254 太和城云南大理 西夏1038-1227 兴庆府宁夏银川元昊 金1115-1234 会宁阿城(黑)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中都北京 开封河南开封(注:1206年元太祖建立蒙古帝国;1271年元世祖至元8年改国号“元”;1279年统一中国) 元朝1206-1368 大都北京元世祖忽必烈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三卷)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4分)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2.(4分)表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 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 中级官员1510 低级官员128 无官职记录2436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3.(4分)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4.(4分)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5.(4分)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6.(4分)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7.(4分)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真正的汉家风骨,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

真正的汉家风骨,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 本文导读: 明朝的皇帝,不管是英勇神武的还是荒唐无道的,却没有哪一个是贪生怕死的。这里我们可以拿强汉、盛唐来进行对比。汉高祖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时,是靠送礼获救,而明英宗被俘,明朝政府直接拒绝蒙古的要求,以财物换取明英宗性命,而明英宗本人也宁死不屈。 我们所熟知的昭君出塞的故事,讲述的就是汉代君王派昭君去和亲。唐代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实际上也是和亲。而纵观明朝的整个历史,从来没有过要靠把宗室女子和亲换取和平的做法。 无论是遇到多大的压力,即使内忧外患,明朝也从不屈膝,更不会割地赔款。明末时期,形势紧张,明朝依然顽强抵抗、寸土必争。从明英宗到崇祯皇帝的几次北京保卫战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明朝的坚毅。 唐玄宗久负盛名,安史之乱时,也是弃都难逃。而明朝皇帝没有一个抛下自己的国门,敌人入侵,他们会在第一线守住国门。崇祯皇帝的下属不是没有人劝他离开,是崇祯皇帝坚定不移,不能丢弃大明的血性。 “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这是崇祯帝自杀殉国之前留给李自成的绝命诗,希望他不要

伤害无辜的百姓。这就是君王死社稷最好的体现。 参考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所说的话“我不管日本人在东北杀多少人,运走多少粮食和煤,只要不让我当大清的皇帝,我就不会甘心。”也就是这样就注定了溥仪愿意沦为日本人的傀儡。而明朝的血性不允许他们的帝王这样做,死也要死得坦然。 帝王的血性缔造了人臣的血性,在明朝自缢殉国的义士空前的多。当崇祯皇帝哀叹百官不来上朝时,他一定不知道,他的忠臣们已经在一天前以身殉国宁死不屈。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明朝的傲骨铮铮。 可惜成王败寇,明朝在清史的恶意抹黑之下,仿佛成为了最不中用的王朝。当我们仔细回味那段历史时,我想你也会被明朝的骨气感染的热血沸腾。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总是趋向于统一,而且统一一次,壮大一次

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统一壮大。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中国历史上,虽然也发生过很多次分裂和战乱,但是,分裂和战乱之后,最终却是会实现统一的。不但会实现统一,而且会实现壮大。 (蚩尤之乱) 最早是炎帝、黄帝。黄帝和炎帝发生战乱,实现了统一和壮大。接着和蚩尤发生战乱,又实现了统一壮大。往后走,夏朝和周边发生战乱接着又统一。商朝和夏朝发生战乱,再统一,同时壮大。然后周朝联合周边各部落和商朝发生战乱,又统一壮大。春秋战国战乱多年,最后秦汉统一,而且又获得了南方百越,北方匈奴,河西走廊,地盘越来越大。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战乱,但是隋唐又实现了统一,还扩大到越南。五代之后,两宋小统一,但元朝的时候,不但实现了南北大统一,而且又统一了吐蕃,面积变得非常大。明朝南北再次分裂,但是清朝又实现了南北大统一。经过民国的分裂,到我们现在的大统一国家。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一直处于统一壮大的规律中呢?

(赵光义剧照) 第一,中原国家对周边的打击与怀柔。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统一,主要是中原国家对周边民族的统一。虽然元朝和清朝,看起来像是少数民族对汉民族的统一。但实际上,当元朝和清朝统一的时候,他们已经是中原国家了。元朝统一的时候,占据中原的国家其实是金国。当蒙古统一金国,迁都大都,建立元朝后,元朝也就成了中原国家。元朝对南宋的统一,也算是中原国家对中国的统一。清朝情况差不多,也是满清迁都到北京,才最终有了统一的基础。若是满清还一直定都在关外,不算中原国家,也是很难统一的。中原国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大多数情况下,军事上对周边国家是处于强势地位的。比如秦汉对匈奴,隋唐对突厥等。不过,中原国家虽然在军事上占优势,但并不是一味地打击。大多数时候,其实是不打,而是采用怀柔的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