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杨毅明十三陵教案

杨毅明十三陵教案

杨毅明十三陵教案
杨毅明十三陵教案

课题:明十三陵课时:一课时

类别:欣赏评述领域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美术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课前学生利用网络收集有关十三陵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

(2)在“舞动画笔”新浪博客中交流资料收集资料情况,自学后的心得体会情况。

(3)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自学,丰富视觉体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十三陵的布局、建筑特色等知识。

2 运用对比观察法欣赏神道的建筑,提高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通过自学交流与讨论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欣赏十三陵的文物古迹,感受陵墓建筑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二、教学重点:了解明十三陵的布局和建筑艺术,了解定陵出土文物。

三、教学难点:理解并感受文物的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真实的感受并与同伴交流。

四、教学用具准备

学生:美术书

教师:课件、范画、磁力扣,视频资料。

课前准备:黑板上画一条神道。

五、教学过程;

1、导入(1.5分钟)

视频导入(边播放边叙述)北京这个掩藏着无数古老故事的城市,多少王朝兴衰的往事在这里上演,历代帝王在这块土地上大兴土木,建造出数不胜数的皇家宫苑。现已成为文物古迹。

回忆一下我们欣赏过哪些皇家的建筑?

今天我们欣赏另一种类别的建筑——陵墓。

出示课题《十三陵》板书

2、新授(35分钟)

(1)自学交流(6分钟)

自学内容:1阅读书中的文字,欣赏书中的图片。2神道上有哪些墓仪设施?它们的次序是怎样排列的?

交流内容:1与大家分享收集来的资料。2收集同伴们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内容。

交流要求:充分交流、汇总个人资料

小结:你自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还想了解那些相关的知识?

(2)在脑海中建立神道的整体概念(2分钟)

出示图片(石牌坊、大红门、龙凤门、碑亭、石像生、七孔桥已毁坏)

T谁能给神道的这些建筑按照建造次序进行排列?请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排列.

(3)欣赏石牌坊(2分钟)

来到十三陵首先会看到的是石牌坊,想像一下在纯手工情况下雕凿和建造一座高14 米的石牌坊,我们来对比观察十三陵的石牌坊与中山公园的石牌坊,我们会觉得十三陵牌坊的外观?十三陵牌坊的建造时期?从建造年代上看它保存的?

观察挟杆石上面的雕刻,图案线条柔美流畅。

提问:这是一个三面环山的盆地,怎么透过牌坊看不到山呢?

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这是工匠们精心选址安排的结果,意图就是要让前来祭陵的人有步入天上仙境的感觉。

(4)欣赏神道(15分钟)

穿过石牌坊、大红门(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碑亭,就来到了石像生雕刻群。

加入一段视频,视频中播放的是石像生的清晰照片,让学生对石像生有整体的认识与了解。(边播放边介绍在长达800米的距离中排列着24只石兽和12个石人,石兽共分六种,大家看看每种4只,石人有文臣、武臣和勋臣。)

看完这段视频之后让学生来谈谈感受。

提问:这几种动物你认识么?

学生:它们是狮子、骆驼、麒麟、獬豸、大象、马,石人等

提问:为什么要摆这些动物?摆放他们有什么寓意么?

学生(可按学生收集来的资料进行介绍):

小结:摆放它们是有一定寓意的。寓意皇帝死后也能像活着的时

候一样拥有文武百官和牲畜可供驱使。仍然可以主宰一切。

提问:观察石像生的姿态有什么规律?他们是怎们摆放的?

S学生:有站有跪,

提问:为什么只有这两种姿态,而没有其他的姿态呢?

小结:每种动物都是里两对,一对站,一对坐。

T提问:观察石像生的对比图片(大象与麒麟),你发现了什么?

S 石像生的大小是不同的。

小结:石像生是用整块石材雕凿而成的,大的有三米多高,小的有一米多高。(高低错落板书)

T:提问:观察石像生的细节,你体会到了什么?

S 花纹精细雕凿精美追求细节

小结:石像生雕刻手法简朴自然,讲究气势,和神似,同时不乏对细节的追求。(板书讲究气势、追求细节)

继续向前走就是龙凤门、和七孔桥了(已损毁),回顾这段路程,想象一下如果你走在这条长2.6公里的神道上,经过这一系列的建筑你有一种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

小结:神道上的这些墓仪建筑设施都是进入陵区的前导部分,让前来悼念的人有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顺着神道向前走就来到了后殿陵区部分十三陵中最大最早建立的陵墓——长陵

(5)欣赏祾恩殿(5分钟)

提问:站在祾恩门观看祾恩殿视觉非常舒服,这是为什么呢?谁发现了?

学生观察分析

小结:这说明两座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安排的非常合理,明朝的工匠们考虑到了布局给人的视觉感受是不同的。

提问:从建筑外观上看(对比祾恩殿与故宫的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S学生:非常相似。建筑样式基本一样。

教师T:这就说明了什么?

S:皇上死后也想继续拥有生前的荣华富贵。

看祾恩殿也采用三层台阶的盖法,这在建筑艺术上是有讲究的,我们来看一段专家的介绍。【百度搜索】这里是北京明十三陵

【百度搜索】https://www.doczj.com/doc/9a5473511.html,/v_show/id_XMTMzODA3MjA4.html (采用了哪些建筑形式?)

(板书:建筑艺术上采用了重复再重复,加强再加强,体现庄重感、崇高感)。

再往后参观就是明楼与宝城了。

小结:其后的明代帝王都仿照这样的次序来建造自己陵墓。只是规模大小不同而已。经过两百多年,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规模。

(6)从金冠入手,了解定陵宝藏地下宫殿(6分钟)

十三个陵墓当中值得一提的还有定陵,通过短片我们来了解一下。【百度搜索】寻访十三陵之定陵

https://www.doczj.com/doc/9a5473511.html,/v_show/id_XNjMxOTI3OTI=.html

提问: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定陵呢?

学生:奢华豪贵

小结:建造定陵花费了那么多的钱,不过我们已经看不到恢宏的地上建筑了,那些建筑已经损毁。50多年前,我们国家对定陵的地下宫殿进行了发掘。

在地宫当中出土了3000多件非常珍贵的文物。书中介绍了一顶金冠(视频介绍)看完这段片子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感受当时高超的金属制作工艺

这些陪葬品仅仅是定陵出土的一小部分,有机会大家到定陵博物馆去看一看。

(7)揭示十三陵的艺术成就(3.5分钟)

讨论:请同学们讨论说一说他的艺术成就在哪里?

疏密布局、高矮布局、色彩的运用、主题突出,建造工艺高超学生汇报:色彩上布局上、(这两方面最容易说到)

(8)体会艺术价值综合点评(3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点评一下十三陵。

规模宏大,保存完整,体系完备,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历史意义,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小结:十三陵以其自身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魅力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前来参观。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也能走进这“世界遗产十三陵”。

六、板书设计:

七:反思

《十三陵》课后反思

如何才能上好美术欣赏课呢?我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入手,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习变得有滋有味。在讲《十三陵》这节欣赏课时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第一:用自主学习法,课前收集有关十三陵的资料进行初步的自学与归纳。然后,在博客里进行交流,谈谈自学后的感受。我也可以在博客留言中看到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看看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第二:用讨论交流法,分享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课上,再给学生5-7分钟的时间进行资料的交流汇总包括图片,文字、书籍等。让学生相互质疑,相互解答,这种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使自主学习的内动力得以激发。

第三:采用拼图游戏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检验自学情况,巩固自学到的知识。所谓的“拼图游戏法”就是将十三陵的不同建筑以图片的形式无序的呈现在黑板上,学生要依据自学到的知识共同努力将建造次序进行排列。脑海中自然就建立起十三陵建筑规模的立体

图景。

第四:我运用了分析评价法。将联合国评选世界遗产的要求制作成了答题卡,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对照、判断,并说明理由。这样的活动设计,即增长了学生对评选世界遗产的见识,又综合考察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这种在活动中的评价与反馈才是真实的自然的。

整堂欣赏课,我运用了许多方法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学生用于体验和感受,讨论与交流,分析和品评。和以前讲欣赏课的方式不一样了。课下许多学生都对我说,真想亲自到十三陵去看看。

总之,一堂生动活泼的美术欣赏课,除了需要教师有扎实的美术专业知识、丰富的阅历外,更需要有教学的新理念,有能够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欣赏课的生动、有趣、有意义,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的才能达到课标的要求。

八、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北京市学校: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姓名:杨毅

职称:小学高级

杨毅,小学高级教师,美术学科区级骨干,15年的学科教学经验。“

在行走中感受历史明十三陵

在行走中感受历史——明·十三陵 在行走中感受历史——明·十三陵 3月28日,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中国国家地理徒步队再次出发,六十多人奔北而行,在山村之间寻访十三陵的影踪。 摄影/伊凡 这次徒步线路包含十三陵之中的十个陵墓以及十三陵水库的一段路程。十三陵是明朝帝王的墓葬群,也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目前定陵、长陵、昭陵已开发为旅游景点。其他几个陵墓散落在不同的村子中,不对外开放,所以很多人知晓十三陵,却未曾见过全貌,这次徒步就是要更多了解十三陵。 摄影/伊凡 每到一处皇陵,《中华遗产》美女编辑会给大家介绍一段皇帝的背景和趣事。也有网友读者参与讲解明朝皇帝历史,与其他人分享历史典故和知识,让大家体会到徒步的乐趣不仅仅在于行走,交流和学习也很重要。 摄影/伊凡

十三陵所在地周边大多是以其命名的村庄,徒步的过程就是在各个小村庄的往返。这次活动的强度不大,没有太多上升路面,有队员反映要提升难度。我们的队伍之中确实隐藏诸多高手,有每年都参加国际马拉松长跑的“高材生”,曾经参军重装上阵的“大个子”,头发花白却能一直走在最前的老队员,做足了明史功课的一朋同学,手握十三陵详版地图的青铜锁美女…… (原文链接:windflower) 明·十三陵简介: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 摄影/静隅归心 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千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摄影/静隅归心

最新初中羽毛球课教案

羽毛球教案 年级:七年级人数:74 课次:三教师:宿老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工程咨询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始于( A )。它是近代工业化的产物,最初出现在建筑业中。 A.19世纪下半叶 B.19世纪上半叶 C.18世纪下半叶 D.20世纪上半叶 2、工程咨询服务属于( C )。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第四产业 3、1992年我国成立了( D ),标志着我国工程咨询行业正式形成。 A.建筑工程师协会 B.国家咨询工程师联合会 C.土木工程师协会 D.中国工程咨询协会 4、项目具有相对性、临时性以及( C )。 A.时效性、周期性、风险性 B.预测性、灵活性、目标性 C.目标性、约束性、周期性 D.一次性、约束性、直接性 5、1985年,我国政府决定对项目实行( D )的制度。 A.施工监理 B.可行性研究 C.施工招标 D.先评估、后决策 6、下述( D )不是工程咨询公司管理结构的一部分。 A.中间管理层 B.最高管理层 C.作业管理层 D.底层管理层 7、项目组组织结构的最大特点是( C )。 A.矩阵模式 B.树状模式 C.依项目而成立 D.网状模式 8、咨询工程师是指( A )。 A.以从事工程咨询业务为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专业(经济和管理)人员的统称 B.具有丰富工程建设经验的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 C.具有较高学历和多学科专业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 D.在项目咨询组织中处于执行层、协调层的专业人员 9、报名参加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考试的报名者,在工程技术类或工程经济类专业本科毕业后,至少需要有( C )年以上从事工程咨询相关业务的工作经历。 A.3 B.4 C.6 D.5 10、除了基本义务外,注册咨询工程师还有( A )的义务。 A.接受继续教育 B.不得同时承担2个以上咨询工程 C.客观、公正执业,保证工程咨询质量 D.不得准许他人以本人名义执行工程咨询业务 11、财务建议书应按( A )来编写。 A.雇主的要求 B.国际惯例 C.合同条件 D.公司的格式 12、按人月费单价法计算咨询费,不可预见费通常取酬金和可报销费用之和的( D )。 A.5%一10% B.10%~20% C.10%~15% D.5%一15% 13、项目前期工作包括投资机会研究、项目建议书、( C )、项目评估和决策等内容。 A.融资咨询 B.项目跟踪 C.可行性研究 D.项目实施计划与运营管理 14、对项目投资机会研究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一般应达到( D )。 A.土10% B.土15% C.土20% D.土30% 15、按我国的习惯,一般工程设计分为“初步设计”和( D )两个阶段。 A.“概念设计” B.“具体设计” C.“总体设计” D.“施工图设计”

游明十三陵有感作文1000字

游明十三陵有感作文1000字 五月二日,我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来到了位于昌平区的明十三陵。自从拜读过《明朝那些事儿》后,我对明朝的历史有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很久之前就想去看看明朝皇帝的陵墓。 走进大宫门就算是真正地进入了陵园,明十三陵坐落在天寿山下,四周围绕着虎峪山和大峪山。在陵内,有明朝十六位皇帝中其中十三位的陵墓,我感到很疑惑,为什么十六个皇帝不都葬在这里呢?经过上网查找资料,我找到了答案。原来,明太祖朱元璋的墓在南京,因为在朱棣时才迁的都,所以朱元璋的陵园只好被留在了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因皇位被朱棣夺去,只好逃到了较为偏远的地方躲了起来,据说后来被朱棣派去的使者找到,声明不想再回京城,只愿做老百姓。另一个明英宗朱祁玉死后被哥哥朱祁镇以王礼葬在了别的地方。 景区里一共开发了三个陵园,分别是朱棣的长陵、朱翊钧的定陵和朱载垕的昭陵,因昭陵正在维修中,所以我们只参观了定陵和长陵。 长陵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陵园。长陵中间的大殿中,屹立着六十根金丝楠木的柱子,听爷爷说,这些柱子全都是用整棵大树做成的,我不由地感叹:“古代人的建造技术是多么精湛啊!”大殿的后面有一个宏伟的石楼,在石楼正中的亭子里,有一座乌龟驮石碑的石像。听说座陵墓里都有一个石碑,但只有明成祖朱棣的石碑上有字,其余十二个都是无字石碑,由此可见,朱棣的在位时做了许多宏伟的事业。 定陵时十三陵中唯一被打开的陵园,也是“最遗憾的”一个陵园。明定

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的陵墓,合葬在这里的还有他的两个皇后孝端和孝靖。20世纪50年代中期郭沫若和吴晗带领团队开始挖掘朱棣的长陵,但因为长陵的地宫被隐藏得太深,挖了很久还是没找到入口,而恰好在这个时候,定陵的宝城塌了,大家才一拥而上去挖掘定陵。在地下,考察队发现了3000余件古物和万历皇帝以及皇后的尸骨。1966悲剧降临了,文革时一些冲动的青年就将墓中的万历的尸骨和皇后的尸骸拉出来焚烧了,大量的无价之宝挖掘出后没有好的环境,直接堆放到民院中,无法得到保存,重要文物遭破坏。这是历史的损失,也是全世界的损失,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去挖掘十三陵,就算有也被国家制止了。 这次旅行让我学到了很多,也给了我很多的惊喜。我很遗憾吗,没有看到朱棣的地宫,也没有看到嘉靖的陵园。但我依旧可以在一本本书中了解那个时代的繁荣,希望人们能尽快研究出保护文物的办法,让我能一睹长陵地宫的神秘面貌。

清西陵泰陵导游词

清西陵泰陵导游词 【篇一:清西陵导游词】 泰陵 清西陵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陵墓建筑群之一,位于北 京西南125公里处的河北省易县境内。在800平方公里的陵区范围内,建有帝陵、后陵、妃园寝、王爷、公主、阿哥园寝等十四座, 还有行宫、永福寺两处附属建筑及衙署营房遗址,品种齐全、布局 合理。陵区内保存有古松一万五千余株,这些树不但美化了西陵, 而且可以避免外界风沙的侵袭和热气、寒流的影响,为西陵营造了 一个特别的小气候,使陵寝处于一个独立完整的自然环境之中,使 这里的建筑,得以很好地保存。清西陵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在2000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在2001年1月11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4a景区。 清西陵中,雍正皇帝的泰陵建筑最早、规模最大,堪称首陵。这是 一处清朝盛世时期遗存下来的古建群体,从它的选址、规划,布局 都反映出当时国家的强盛以及政局的稳定,在建筑用料、工程技术,传统工艺等方面也都非常考究。 当代建筑学家讲,泰陵是一处典型的风水宝地的模式。站在大红门 前五孔桥上环顾四周,可以看到,北面有连绵起伏的永宁山,为靠山,酷似屏障。永宁山是太行山的余脉,与东陵的昌瑞山属于同一 脉系,此山从山西过来,如巨龙横卧中原;大红门两侧的东、西华 盖山为天然门户;九龙、九凤山为环护左、右的低岭;南面形态端 庄的元宝山,为泰陵的朝山;在中间广阔的平原上座落着泰陵辉宏 壮丽,错落有致的建筑群。易水河从五孔桥下流过,形成山映于水,水扶于山 的格局。“陵制与山水相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这里充分体现出来,同时又展示出古代建筑学家巧夺天工的高超艺术。正如美国景 观建筑学权威西蒙德先生所说的:“埃及人是在他自己预定的一条不 能改变的需求道路上一直走到底,中国人在他的世界里独自徘徊时 有友好的大自然来引导他拜谒上天和祖坟。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地方,风景会真正成为建筑艺术材料。” 泰陵的建筑布局也非常考究,完全依照帝王生前所居宫廷格局,按 礼制的需要而规划设计。以神道为中轴线贯穿南北,主体建筑安排 在中轴线上,一律座北朝南;地宫座落在中轴线的末端,居中当阳,

宏伟壮观的明十三陵教案

宏伟壮观的明十三陵教案 宏伟壮观的明十三陵教案 一、教学目标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价值观 识记理解运用 十三陵的兴建十三陵的陵址在北京昌平天寿,长陵的始建与十三陵的形成。运用历史地图、历史图片了解明十三陵。在北京地图上寻找明十三陵陵址。看本明十三陵两幅照片,了解十三陵的艺术美。培养对祖国河的热爱。 明十三陵的布局“神路”勾通各陵,长陵正门大宫门,“前朝后寝”制,“明陵落照”之人美与自然美。再次了解中国皇陵建筑的特殊理念。从明十三陵布局、具体各陵盛衰情况分析明朝历史兴衰。参看本上【资料回放】,了解各帝陵名,绘制明十三陵所反映明朝兴衰示意图。培养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上层建筑、化艺术是经济和政治基础的反映。 明朝兴衰史的缩影长陵、永陵、定陵和思陵各代表明朝兴盛、中衰和覆亡的历史。体会化艺术上层建筑是政治经济基础的反映。 规模宏伟的长陵长陵──十三陵的主陵。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巨丽的明

代皇陵。祾恩殿的极高历史和美学价值。仅存的最大楠木殿。长陵地宫和宝顶。了解明成祖朱棣长陵是明十三陵实际的主陵。通过明十三陵两个具体实例分析长陵和定陵建筑的历史社会背景和不同特色。制图表对比长陵和定陵的各自特色和历史背景。培养阶级分析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能力。 奢华豪贵的定陵定陵的奢华,“十室九空”,耗银八百万两。定陵用料豪贵,色彩鲜丽,富有美学观赏价值。培养阶级分析观点,了解地主阶级皇室豪华是建立在剥削广大农民基础上的。 定陵地下宫殿的面世196年定陵地宫的考古挖掘。地宫的豪华,御座之精美,无不显示我国古代建筑的高超水平。地宫出土物达三千余,以金冠、凤冠最为知名。了解定陵地宫宝物的价值。从阅读了解物考古的基本知识。列举定陵出土珍贵物名称。培养对祖国化的无比热爱之情。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明十三陵的建筑艺术价值和定陵出土物的历史价值难点本头绪复杂内容多,在两时需精练选择重点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共有六个目,教学为2时。建议将前三目讲一时,后三目合讲一时。这样分讲应该比较合理,前一时重点讲述明十三陵建筑群的整体,后一时分讲长陵和定陵。本内容比前复杂,陵墓建筑有十三个陵,既有整体又有个体;还从陵寝建筑涉及回顾明王朝的盛衰,最后还有定陵地宫的重大考古发掘;而这三方面,又各个不能忽视,都是重要历史内容,不可分割。另外,前一明孝陵所涉及过的明清陵寝建筑特色,如封建皇权至高无上的设计理念,人美与自然美的浑然一体,

陵墓建筑(图)

陵墓建筑(图) 88122009-08-22 16:03:09.0陵墓建筑(图)建筑,陵墓2277文化茶舍/enpproperty-->清朝康熙皇帝陵墓(景陵) 中国古代对于人的生和死是同等重视的。所谓“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荀子·礼论》)。所以在君、亲去世以后,大都厚葬并以时祭享,世代相传,纳入礼制,演为习俗。逐渐形成了专供安葬并祭祀死者而使用的建筑类型——陵墓。陵墓建筑由地下和地上两大部分组成。地下部分用以安葬死者,埋葬他的遗物及其代用品、殉葬品。地上部分专供生人举行祭祀和安放死者神主之用。古代中国阶级社会等级制度森严,不同身份的死者墓葬的名称和形制有严格的规定。大致说,汉代以后,帝王墓葬称陵,臣庶称墓。 陵墓的地下部分起源要早于地上。旧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按一定方式埋葬死者的情况。新石器时代大部分墓葬都是矩形的土坑竖穴,在公共墓地中排列有序。新石器时代晚期,墓圹内出现了垒筑的木椁。竖穴土圹加木椁,从此作为一种墓葬方式沿用下来。不同身份等级的墓葬,其平面格式、规模、木椁的层数和样式,均有悬殊的差别。河南安阳市侯家庄

1001号墓是商代王陵。墓口作 字形,向4个方向伸出斜坡状墓道,总面积约713平方米,深达10.5米。柏木椁室高约3米,板壁雕刻花纹并涂红色,镶嵌野猪牙片,表现了强烈的审美要求。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1号墓,可能是死于汉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的广阳顷王墓。墓圹矩形,面积418平方米。圹内用木材围出甬道、两重回廊、前室、后室等仿照地面建筑的布置。最有特色的作法是用长0.9米、宽、厚各约0.1米的黄心柏木垛成的厚隔墙,将内外回廊隔开,称“黄肠题凑”。 战国晚期,关中及中原地区中小型墓葬出现了横穴式土洞墓,就是在挖掘了竖直向下的墓道之后,再横向掏挖土洞作墓圹。西汉中期,普遍在横穴中用砖和石料筑墓室,其形制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房屋。后人根据筑墓材料的不同给这种墓室作了分类:崖墓,在山崖中穿凿出巨大洞穴作墓室;空心砖墓,在横穴土洞中用大型空心砖作椁室;砖室墓,用普通小砖砌筑墓室,东汉大型砖室墓往往施彩色壁画;画像砖墓,四川境内的砖室墓,有些在砖壁上另嵌一种模印着画像的砖;画像石墓,墓室用石材构筑,或砖石并用,大多在石材上雕刻各种画像。这些墓室以居室为模仿对象,以多室对应地面上的多进房屋,用雕刻和绘画表现室内木构细节,自身也作了多处建筑处理,使用了先进工程技术,故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建筑资料。此外,从东汉到西晋,流行以陶制明器为随

明显陵导游词

明显陵导游词 我是您们的导游员(讲解员)***,下面将由我陪同大家一起游览并做讲解,希看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起往领略这个全人类共同财富的神韵和它背后的神奇故事。 在进进陵区游览前,我先就明显陵向大家做一个大致的先容: 显陵,是明朝恭睿献天子朱佑元与皇后蒋氏的合葬墓,始建于1519年,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了。早在1988年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底,显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被录进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世界遗产目前全世界共有500多处,中国仅30处,属文化遗产的仅21处,湖北仅2处,即武当山和显陵,全国32个省市大部分一处都没有。 我刚才讲显陵是明朝恭睿献天子朱佑元陵墓,稍懂一点中国历史的人一定是想骂我了,明朝那里有过叫朱佑元的天子了,那我要说了,你知道的没错,我讲得也没错,不仅明朝没有,中国历史上也没有。由于中国历史上在编的天子的确没有这个人,由于他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唯逐一个在死后被追认天子的人,这也是显陵的奇异之处。尽管朱佑元生前没有当过天子,而在他死后被他儿子,后来当了天子的明朝嘉靖天子朱厚璁不仅追以为 天子,而且还为他建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陵。为了让显陵的规模超过中国历代皇陵,嘉靖天子在位40余年,动用了国库40余年的库银,几万名劳力建设了40多年,才建成今天的规模。它也是世界上建设周期最长的皇陵,也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皇陵之一。 显陵,是中国最早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皇陵,而大家熟悉的明孝陵、十三陵都是在显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四年后作为明清皇陵的扩充项目列进的,这

主要是由于显陵有着明显的上风。首先,它完整地保存和体现了封建礼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影响到清代帝陵形制,他是明代帝陵最杰出的代表,它本身具有其它帝陵不同的独特之处:其中一陵两冢,为历代帝陵尽无仅有~中国没有,全世界也没有第二座~金瓶型外罗城、九曲回环的御河、龙形神道、圆形内外明塘也是其它帝陵尽对没有的。其次,显陵的建筑是利用中国风水理论“陵墓多与山水相当”的原则,将山水作为陵墓的有机组成部分,同一布局。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构成了一项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天才杰作。更重要的是,显陵的修筑是明嘉靖初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大礼节之争”的产物。 显陵有这样多的奇异之处都符合联合国有关世界遗产的相关标准,连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让路易先生都感到赞叹,说显陵真是 一个“神奇的明显陵”。我不知道,大家游览完显陵后会有什么感想~会有什么的评价~好,各位,现在你们已经踏上明朝皇家陵地,请保持肃静,由我把大家带回到明朝…… 首先我们看到的这块石碑叫“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在此下马”八个大字,为嘉靖年间宰相严嵩手写,在我国封建社会,帝王的尊严是至高无上的,陵区被视为神圣的禁区,不仅老百姓不能随便出进,即使是朝廷命官到此谒陵,也必须在此下马,这块碑在当时具有法律作用,违者将受到重办,同时,它是显陵重要的标志性建筑。 各位贵宾,我们眼前的这座单檐山式建筑,叫新红门,穿过这座门我们就正式进进陵区了。显陵工程浩大,前后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占地面积183.13公顷,相当于300个足球场那么大,整个显陵由内外两道城墙环护,大家看,连接这新红门的城墙叫外罗城,墙高 6.5米,厚1.9米。周长3600多米,红墙黄瓦,蜿蜒于山峦起伏中,宏伟壮观,大家所看到的这样大的外罗城当时在建陵的之后,各地官员从全国各地,各州、府、县上至东北。下至云贵,从一砖、一瓦、一石都向这里进

最新羽毛球课教案(第一节课)

羽毛球正手发高远球课教案 学习内容羽毛球① 1.学习正手握拍方法。 2.正手发高远球 学 习 目 标 1.通过教学,使90﹪的学生能初步了解正手发高 远球的技术动作。 2.发展学生的手臂力量,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 自控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自主探究学习的精神和乐 观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细心观察能力。 结构时间教学过程(内容、教法、方法、组织、重点、难点、要求、评价等) 准备部分10 分 钟 一.课堂常规 1.整队,师生问好如图(1) 2.宣布课的内容与任务、要求 3.教师检查人数、服装,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活动 1. 队列队形练习:向右看齐、向前看。 2. 绕田径场慢跑一圈 3. 徒手操(4*8拍)如图(2) ①头部运动②扩胸运动③膝关节运动 ④踝腕关节运动⑤弓步压腿 游戏:打敌机 将参加游戏的人分成甲乙两队,在地上画一个 圆圈,裁判员居其间,手 执纸飞机,先让甲队的人分散站于圈外,人手 一只小水包。 游戏开始,裁判员将纸飞机掷向天空,谁在落 地之前击中即可得分。甲 队掷完换成乙队掷,每队各掷三次,最后看哪 个队得分多为优胜。 规则:掷沙包的人不得移动自己的位置。 讲解队形:图(1) ×××××××× ×××××××× ▲ ×××××××× ×××××××× 讲解时成密集队形 图(2) 体操队形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图(3) 正手握拍 图(4)三.基本教材 一)学习正手握拍法如图(3) 正手握拍的动作要领:正确的握拍方法是 先用左手拿住球拍杆,使拍面与地面垂直,然 后张开右手,使手掌下部(小鱼际)靠在球拍 的握柄底托,虎口对着球拍柄窄的一面,小指、 无名指、中指自然地并拢,食指与中指稍稍分 开,自然地弯曲并帖在球拍柄上 1.教学重点:虎口对准拍斜棱第二棱线,掌心 与握柄留有空隙 2.教学方法:1)教师示范、讲解 2)学生持拍模仿练习 3)教师检查纠错 4)学生练习 3.教学组织:1)男女生分开

大清十三陵墓

大清十三陵墓 清朝共12帝,而大清却有十三陵墓,那么还有一座是谁的呢?原来慈禧虽然没有称帝,但她实际上却掌握权力40余年。慈禧的陵墓也是按照皇帝的规格来办的。现在随来看看更多大清十三陵墓的知识吧! 大清十三陵墓1、永陵,原皇帝、直皇帝、翼皇帝、宣皇帝(辽宁抚顺市新宾县赫图阿拉城) 2、福陵,努尔哈赤(辽宁沈阳市天柱山) 3、昭陵,皇太极(辽宁沈阳市北陵公园)、昭西陵,庄妃(河北遵化市) 4、孝陵,顺治(河北遵化市)、孝东陵,顺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河北遵化市) 5、景陵,康熙(河北遵化市) 6、泰陵,雍正(河北易县)、泰东陵,雍正皇后钮沽禄氏(河北易县) 7、裕陵,乾隆(河北遵化市) 8、昌陵,嘉庆(河北易县)、昌西陵,嘉庆皇后喜塔腊氏(河北易县) 9、慕陵,道光(河北易县)、慕东陵,道光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河北易县)

10、定陵,咸丰(河北遵化市) 11、惠陵,同治(河北遵化市) 12、崇陵,光绪(河北易县) 13、菩陀峪定东陵,慈禧(河北遵化市)或东京陵,舒尔哈齐、穆尔哈齐、巴雅喇、雅尔哈齐、褚英、大尔差(辽宁辽阳市) 清代皇陵清东、西二陵在规制上基本沿袭明代,所不同的是陵冢上增设了月牙城。 另外,明十三陵中,只有长陵有“圣德神功碑”,而清东、西二陵中则有数通。陵园的布局与明代相比也发展到更成熟的阶段。按照从南到北的顺序,都由石像生、大碑楼、大小石桥、龙凤门、小碑亭、神厨库、东西朝房、隆恩门、东西配殿、隆恩殿、琉璃门等大小建筑组成。每座帝陵附近一般都附有皇后和嫔妃的园寝。 清代辽阳古墓1、王尔烈家族墓----(清代)该墓位于蓝家乡风水沟村王家林子山北麓。墓地依南面北,设在一道南高北低的山梁上,略呈台阶状。占地约1.4万平方米,其中坟丘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此墓建于明末清初,为王尔烈祖先祖墓地,王尔烈故后安葬于此,墓地共有129个坟包,先后立有20多块石碑。民国初,墓地四周树木成荫,松、槐、杨、柳郁郁葱葱,至东北沦陷时期,尚有根部直径二尺多的大松树。墓地东面有座石门,石门一侧立有高太余的石碑,外面建有碑楼。 2、按官厅石棺墓群----在辽阳灯塔市张台子镇接官厅村东,1965年3月修灌渠工程取土发现,省市考古工作人员联合清理了这处石棺

体育羽毛球课教学设计

体育羽毛球课教学设计 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朱立文 一、教案设计: 本课选择羽毛球的击高远球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颠球、击悬挂的布条、击汽球和行进间击球游戏等练习,从而使同学们对羽毛球运动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初步掌握羽毛球比赛中的一些基本击球方法,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也达到一定锻炼效果。 学生通过跳球拍操,培养了节奏感,活动各关节的作用;颠球,培养学生移动能力,增强击球的准确度,做到柔刚相结合灵活运用手腕力量;模仿击高远球的动作,反复击悬挂的布条,使动作做得完美;本课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爱好特点,主要通过击汽球的练习,初步学会正确的动作击高远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进行击汽球按力跑游戏不但可以发展学生四肢力量和协调性,巩固击球动作,更重要的是体现出团结合作精神。最后,通过吟诵诗歌表示对学校的赞颂,同学扮演小鸟的角色柔和地做各种动作纷纷飞到了校园共同度过欢乐日子,起到了放松四肢肌肉的作用。 总之整节根据小学中年级的生理及心理需要特点进行教学,让学生们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感觉到身临其境。运用形式多样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技能,锻炼了身体。通过教学使他们团体意识逐渐加深,对团体竞争也发生浓厚兴趣,在观察思考中得到启示,得到锻炼。同时让学生自由组合,有效地激发合作精神,有益于各层次学生得到锻炼,从而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小养成爱护身边的人、爱护校园、爱护祖国的良好精神。

二、教案 羽毛球——击高远球(水平二) 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执教者: 朱立文四(3)班学生人数:40人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击高远球,掌握蹬地、转体、迅速挥臂、扣腕等动作。 2、发展学生动作协调性和上肢力量。 3、培养爱祖国、爱集体、爱学校、团结协助、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 教学内容:1、羽毛球击高远球

描写中山陵的作文1000字:雄伟壮观的中山陵_写景作文

描写中山陵的作文1000字:雄伟壮观的中 山陵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面积8万余平方米。描写中山陵的作文1000字内容如下。 描写中山陵的作文1000字:雄伟壮观的中山陵 中山陵位于南京城东北方向的紫金山上,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8月4日早上我们来到了中山陵的大门。最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重30多吨的大鼎,在大鼎的后面是一个大牌坊,牌坊上面刻着由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博爱”两个大字,所以又称作博爱坊。走过博爱坊,就是长达800米,宽30米的墓道,墓道两旁植满了高大挺拔的松树。我们走了好半天,花了好多力气才走完了墓道,来到了后面的山门。穿过山门到达碑亭,中间是中国国党给总理孙中山先生立的一块碑,碑亭的顶上是国党的党旗“青天白日旗”。 我在这休息了一下,看到了长达800米的墓道十分平坦,而到了山门这里变得非常陡直,以及中山陵后面的山峰,终于知道了中山陵为什么修建在这里的原因,那就是因为这里的地形如同一把椅子,中山陵就修在椅子之上,表明孙中山先生希望国党要稳坐山。碑亭的后方就是陡直的台阶了,妈妈叫我数一数有多少级台阶,于是我一边上台阶一边数,由于我上得太快,数掉了许多级台阶,所以直到后来才1 / 3

知道一共有392级台阶。爬完了392级台阶,我们又来到了灵堂。灵堂的三个门上面刻着“生”、“权”、“主”,妈妈告诉我这是孙中山倡导的“三主义”。灵堂里面立着12根大理石的柱子,正中是一位意大利雕刻家用汉白玉雕的孙中山先生的坐像,此时的孙中山先生手中正拿着国政府的建国大纲,目视着前方,好像正在想着什么。这尊雕像,雕的栩栩如生,甚至衣服上的花纹的清晰可变真像电视里看的孙中山先生。 灵堂两边是总理孙中山先生与国十三年四月二十四日题写国政府建国大纲,抬头向上望去,灵堂顶上也是“青天白日旗”。接着我们有走进了灵堂后面的圆球形的墓室。墓室的顶上贴着蓝色的琉璃瓦,琉璃瓦上面照样映着“青天白日旗”。墓室正中间的地下是一副铜棺,里面躺的就是孙中山先生的遗体,铜棺上面有一个大理石雕的孙中山先生的卧像,雕的也十分精制,丝毫不亚于灵堂里摆放的那尊坐像。 我又绕过灵堂和墓室,来到后花园,这里有有关于中山陵的展览。从展览里我知道了中山陵是由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的设计师吕直彦设计的,为了设计这个吕直彦花了3年时间,用尽毕生心血而完成的。他这个中山陵的设计也有一定寓意:整个中山陵的样子就好像一个警钟,以警示后人。据资料介绍中山陵位置的选定,是孙中山先生在一次打猎中大致圈定的,孙中山先生去世后,宋庆龄、孙科以及国党的一部分人员来到紫金山,选定了具体位置。看完了中山陵,我有去了明孝陵,明孝陵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虽然是皇帝陵,2 / 3

【教学设计】《宏伟壮观的明十三陵》(人教)

《宏伟壮观的明十三陵》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比较特殊,实际上不仅仅“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我国皇帝陵寝建筑的范围,还包括定陵的考古发掘以及地宫珍稀文物诸多内容。 长陵是明十三陵中规模最大、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明陵。南京的明孝陵曾几经破坏,如今保存已不是十分完整,例如明孝陵大石碑的碑亭已只剩下石雕柱础,大红门门楼也已坍毁,朱漆大门无存,明楼楼顶也早坍,人们已只能见其曾经辉煌的巨大遗迹了。但明成祖长陵所幸数百年来保存完好。长陵现存的主要建筑陵门、宰牲亭、神厨神库、祾恩殿、明楼等,可见皇帝死后要求如生前一样过豪华生活,还建殿接受臣下朝拜等等陵内诸建筑,由此可以分析得出陵墓建筑的皇权至上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下列具体知识: 1、明成祖朱棣长陵是明十三陵实际的主陵。 2、养阶级分析观点,了解地主阶级皇室豪华是建立在剥削广大农民基础上的。

3、了解定陵地宫宝物的价值。 4、上层建筑是政治经济基础的反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历史地图、历史图片了解明十三陵。 2、从明十三陵布局、具体各陵盛衰情况分析明朝历史兴衰。 3、通过明十三陵两个具体实例分析长陵和定陵建筑的历史社会背景和不同特色。 4、从阅读课文了解文物考古的基本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培养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上层建筑、文化艺术是经济和政治基础的反映。 培养阶级分析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能力。 培养对祖国文化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明十三陵的建筑艺术价值和定陵出土文物的历史价值。 【教学难点】 从明十三陵布局、具体各陵盛衰情况分析明朝历史兴衰。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 导入新课 通过一张图片引出今天的主题“明十三陵” ◆ 教学重难点 ◆ ◆ 课前准备 ◆ ◆ 教学过程

明文化历史知识有奖问答题-明十三陵

明文化历史知识有奖问答题 一、明十三陵(75道) 1、明十三陵是哪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 2、明十三陵能够被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主要取决于哪两个方面的因素? 3、明十三陵共埋葬了多少个明朝皇帝和皇后? 4、明十三陵哪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十三陵文物保护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6、明朝共有多少位皇帝? 7、明朝的开国皇帝是谁? 8、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9、明朝的皇帝陵寝共有多少座? 10、明朝统治时间长达多少年? 11、明朝皇帝中没有陵墓的是哪一个? 12、朱元璋父母的陵墓被称作皇陵,位于什么地方? 13、明十三陵的首陵是哪个陵? 14、定陵的墓主是谁? 15、长陵的墓主是谁? 16、长陵背后的上原名黄土山,后来成祖下令改名为什么山? 17、十三陵按照营建的先后顺序,依次是哪十三个? 18、明十三陵中有殉葬妃子的陵墓是哪3个? 19、明代宫人殉葬制度是由哪个明代皇帝废止的? 20、奉命卜选长陵陵地的风水术士是谁? 21、明十三陵中,哪三陵是皇帝生前为自己建造的? 22、营建明十三陵所用的汉白玉石采自什么地方? 23、营建明十三陵所用的楠木采自何处? 24、城砖有白城砖和黑城砖两种。明十三陵各陵所用城砖大多是什么城砖? 25、营建明十三陵所用的金砖采自何处? 26、朱棣是明朝第几个皇帝? 27、朱棣即位后,做了许多青史留名的大事,请举出3件。 28、我国历史上内容最为广博的综合性大类书之一是明成祖派人编辑的哪本书? 29、明朝郑和奉命下西洋共有几次? 30、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31、长陵的建筑主体部分由哪两部分组成? 32、神道总长多少公里?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第4课宏伟壮观的明十三陵.docx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教案第4课宏伟壮观的明十三陵第4课宏伟壮观的明十三陵 教学目标:识记十三陵的选址、布局、建筑特色等常识 教学重点:明十三陵的建筑艺术价值和定陵出土文物的历史价值 教学难点:本课头绪复杂内容多,在两课时需精练选择重点 教学设计: 第一目“十三陵的兴建” 应先回顾一下朱元璋逝世后朱棣策动“靖难之役”,推翻xxx建文帝统治的王朝,然后迁都xxx的历史过程。然后再重点介绍明十三陵的起建年代、陵址昌平天寿山(原名黄土山)和以后明朝各帝的相继建陵过程。最后“形成为明十三陵”。 第二目“明十三陵的布局” 讲述:明十三陵各陵墓的“依山建陵”的传统特色。这一中国陵寝建筑传统特色历史悠久,依《中国丧葬史》的说法,最早源于汉代,隋唐时形成完整制度,唐太宗的昭陵选址于xxx礼泉的九嵕山下,唐高宗、武则天的乾陵位于梁山主峰南坡。前一课提到朱元璋的明孝陵依于xxx紫金山而建,明成祖的长陵则依昌平天寿山。此后,明朝各帝建陵各“依”一山,如明武宗正德皇帝陵墓葬于金岭山(后因其一生寻花问柳,人们戏称此山为莲(恋)花山)、明神宗万历皇帝定陵依傍大峪山等。 明十三陵有一主神道(路)是整个十三陵的枢纽和主轴线,通往各陵,使陵区有机地形成一个建筑群整体。主神道南端高大石牌坊和大宫门是整个十三陵区的总大门,也是明成祖朱棣长陵的大门,这使长陵明显成为十三陵的主陵。 各陵都一律采用“前朝后寝”陵制,承传朱元璋明孝陵所创建的建筑形制。

明十三陵谨守各朝建陵特色,将建筑人文美和自然风景美巧妙结合。因为其景色之绝美,使十三陵成为燕京名景之一,号为“明陵落照”。明十三陵各陵从建筑美方面亦有独特风格,在世界古典建筑史上形成中华特色。 第三目“明朝兴衰史的缩影” 由最盛期明成祖长陵、由盛而衰期的世宗永陵、神宗定陵和覆亡期崇祯思陵三个实例,得出各陵成为明朝一部兴衰史的道理。 讲述:“前朝后寝”规制,反映了皇权的绝对权威,皇帝生前死后都应有同样的规格生活。严厉的“下马碑”和禁止出入禁约,反映了皇权的不可侵犯,君臣规矩不许逾越。十三陵主神道上石兽、文武百官石像为死后的皇帝服役侍立,反映皇权无比威严。火焰牌楼等神化建筑,象征死去的皇帝威焰仍然冲天,神圣不可侵犯。 第四目“规模宏伟的长陵” (1)明朝前期帝王陵墓的代表。 讲述:明朝前期帝王陵墓代表不仅长陵一座。前课的明太祖明孝陵也是明前期帝陵的代表。长陵严格说是xxx明十三陵中明前期帝王陵墓代表。从明朝兴衰史来讲,明成祖永乐年间是明王朝的极盛时期,当时国内经济繁荣,国力强大,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朱棣是明朝定都xxx的第一人,从此明清两朝共有五百多年在此定都,兴建各种宫廷、园林、陵墓建筑,使xxx成为世界历史名城,此功不可抹煞。长陵是“十三陵中规格最高的明代陵墓”。至今还作为明十三陵古迹区游览重点。 长陵为十三陵陵区的主陵。长陵的主门大宫门也就是整个十三陵的正门。(二)长陵的神道也就是整个十三陵的主神道。在此作为主线的长达7公里的主神道有许多分支道通向十三陵各陵。

明十三陵内不能参观的陵寝

献陵 在天寿山西侧,与长陵相距约1里,地名黄山,埋葬着明朝第四个皇帝、明成祖朱棣的长子朱高炽(明仁宗),年号洪熙,在位仅10个月(1424—1425年),合葬的有皇后张氏。明仁宗是个节俭的皇帝,就连陵寝也提出要从俭,因此献陵规模较小,在仁宗死后用了3个月时间就建成。 景陵 在天寿山东侧,与长陵相距约1.5里,地名黑山,埋葬着明朝第五个皇帝、明仁宗的长子朱瞻基(明宣宗),年号宣德,在位10年(1426—1435年),合葬的有皇后孙氏。宣宗在位期间施行仁政,与民生息,史称仁、宣两朝为“仁宣之治”。景陵是在宣宗去世之后开始营建,从献陵制,亦较为简朴。 裕陵 在献陵西北,相距约3里,地名石门山,埋葬着明朝第六个皇帝、明宣宗的长子朱祁镇(明英宗),他有前后两个年号:正统(1436—1449年)和天顺(1457—1464年),共22年,中间由他弟弟朱祁钰做了8年皇帝(明代宗),年号景泰。裕陵中合葬的有皇后钱氏、周氏。明英宗9岁即位,重用太监王振,朝纲废弛,1449年“土木堡之变”中被蒙古族瓦剌部首领也先俘虏,1年后被放回,幽居7年后发动“夺门之变”,废明代宗,再次登上皇位,是明代唯一两次登基的皇帝。他死前,下令废除宫妃殉葬,结束了这种残酷的人殉制度。 茂陵 在裕陵西,相距约1里,地名聚宝山,埋葬着明朝第八个皇帝、明英宗的长子朱见深(明宪宗),年号成化,在位23年(1465—1487年),合葬的有皇后王氏、纪氏、邵氏。宪宗即位之初,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大赦天下,但后来政治趋于腐败,宦官当道,各地反抗不绝。茂陵从裕陵制,不失其豪华,但因年久失修,不少建筑已经倒塌。 显陵 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北7.5公里,有近五百年历史,它于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显陵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修建,至嘉靖十九年(1540年)建成。显陵的主人兴献王朱佑杬没有做过一天皇帝,是明朝第八个皇帝明宪宗的次子,成化年间册封兴王,食邑湖广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正德十四年卒,谥号献,称兴献王,同年葬此。他的儿子朱厚熜做了嘉靖皇帝(明世宗)后,于嘉靖三年(1524年)追尊其父为恭睿献皇帝,改献陵为显陵。 显陵的建筑规模和祭扫制度与其他皇陵大体相同。显陵有两座大红门,因当年按王爷等级建造陵墓时,已建有一道大红门,嘉靖皇帝的母亲逝世后将灵柩运回钟祥与其父合葬时,又加建了一道大红门。这一构造,也颇具特色。大红门西侧的一池水格外引人注目,祾恩殿前还有一池水,这两池水分别称为“外明塘”和“内明塘”,前者椭圆形,后者正圆形。一条拐了五道弯的水道(上面架有五道御河桥)自北向南穿陵区而过,注入陵西的莫愁湖。陵

明清皇家陵寝

论文 世界文化遗产属于世界遗产范畴,世界文化遗产全称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遗产书藉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立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其宗旨在于促进各国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为合理保护和恢复全人类共同的遗产作出积极的贡献。 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即双重遗产))和文化景观以及近年设立的非物质遗产等5类。截止2008年,全世界共有世界遗产878处,其中文化遗产679处,自然遗产174处,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双重遗产25处,分布在145个国家。自2007年11月起,已经有185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世界遗产公约。 中国已有43处世界遗产,仅次于意大利(45处),居世界第二位(西班牙43处)。 其中文化遗产30项(其中文化景观3项),自然遗产9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而其中明清皇陵更因为保存的完好和宏大的规制备受瞩目。 明清皇家陵寝是中国明、清两朝皇帝悉心规划营建的文物建筑,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丧葬制度和千百年封建社会的宇宙观、生死观、道德观和习俗,也体现了当时中国最高水平的规划思想和建筑艺术,陵寝分布于北京、河北、辽宁、安徽、江苏、湖北等地,主要建筑保存完整,反映了明清皇家陵寝原貌。现保存完好的是明皇家陵寝有:明皇陵、明孝陵、明祖陵、明十三陵、明显陵。清皇家陵寝有: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清东陵和清西陵。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3年7月,明十三陵和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收入《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7月1日,盛京三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明孝陵 明孝陵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钟山南麓玩珠峰下,为明朝(公元1368年至1644年)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寝,都是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的。 明孝陵代表着明初皇家建筑的艺术成就,是中国陵墓建筑和陵墓文化的缩影。明孝陵从起点下马坊至地宫所在地的宝顶,纵深达2600多米,沿途分布着30多处不同风格、用途各异的建筑物和石雕艺术品,整体布局宏大有序,单体建筑厚重雄伟,细部装饰工艺精湛,凝聚了当时政治家、艺术家和建筑师们的才智。 明显陵 明显陵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7.5公里纯德山的明显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壑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是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帝王陵寝。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是我国中南地区唯一的一座明代帝王陵墓,是中国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单体陵墓。其“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 显陵之奇特主要源于王墓改帝陵而形成的一陵双冢举世无双的孤例而弥足珍贵。联合国专家视察显陵后感到十分惊讶,将显陵称之为“神奇的明显陵”,对至今已历时115年仍保持完好的外逻城感到“简直不可思议”。同时对显陵的保护维修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这里自永乐七年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 明十三陵距今已有300~600多年历史。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

北京明十三陵的导游词范文5篇

北京明十三陵的导游词范文5篇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截止20XX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京明十三陵的导游词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北京明十三陵的导游词范文5篇(一)

现在大家已经来到了北京的远郊昌平区,那即将进入的就是十三陵景区。利用这段时间,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十三陵的历史背景和说明。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在1407年派了一些风水术士到北京选择“吉壤”,其实就是吉祥的土地,准备修建陵寝。当时这些人找了很多地方,但是都不成功,开始他们选在了口外的屠家营,可是皇帝姓朱,与猪同音,犯了地讳。然后又选在了昌平西南的羊山脚下,可是后面有个村子叫“狼口峪”,这样岂不是更危险!后来选过京西的“燕家台”,有与“宴驾”同音,太不吉利了。最后直到明永乐七年,才选定了现在的这片天寿山陵区,在周围有蟒山,虎峪,龙山和天寿山。这里正符合了阴阳五行中四方之神的所在位置,就是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还有温榆河经过这里,真可以说是风水宝地。 从此可见当时皇帝要为自己修建一个陵寝要耗费多少精力啊。随后,就开始修建了长陵,经过四年终于竣工了。那明朝历代的皇帝,也陆续在这里修建了陵寝。而且从1409修建长陵一直到1644年明王朝灭亡,这200多年间,明十三陵的营建工程从来没有间断过。在这方圆40平方公里的范围,埋葬了明代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还有许多的妃子,太子等等。可是这里也没能够完整的保留下来,在清兵入关以后,为了报复金人将清太祖的祖坟毁掉,所以就将这里烧了。后来在乾隆五十年的时

明十三陵的欣赏与保护

明十三陵的欣赏与保护 摘要:明十三陵于2003年7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 届世界遗产大会 上正式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作为我国陵墓类文化遗产的代表,明十三陵起着过渡的重要作用,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科技价值。 关键词:十三陵景区历史价值保护 一、概述 1、总况: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位于北京昌平县北10公里处。依营建时间的先后依次为:长陵(成祖朱棣陵)、献陵(仁宗朱高炽陵)、景陵(宣宗朱瞻基陵)、裕陵(英宗朱祁镇陵)、茂陵(宪宗朱见深陵)、泰陵(孝宗朱祐樘陵)、康陵(武宗朱厚照陵)、永陵(世宗朱厚熜陵)、昭陵(穆宗朱载垕陵)、定陵(神宗朱翊钧陵)、庆陵(光宗朱常洛陵)、德陵(熹宗朱由校陵)、思陵(思宗朱由检陵)。 陵内处葬有13位皇帝外,还葬有皇后23人,皇贵妃1人,以及数十名殉葬宫人。此外,陵区内还有7座妃子墓和一座太监墓,以及为谒陵服务的行宫、园囿等各式建筑。陵域周围则因山设险,在10个天然山口修建了城垣、拦马墙等军事防御工程。明十三陵的陵域面积达80余平方公里。巍巍燕山山脉自西北逶迤而来,在陵域周围形成天然屏障。环山之内,是洪水冲刷成的小盆地,山壑中的水流在平原中部交汇后曲折东去。绿树浓阴中,一座座红墙黄瓦的陵园建筑檐牙高啄、金碧辉煌,坐落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其中,长陵位于北面正中位置,余陵分裂左右。整体分布庄严和谐,宾主分明,在青山碧水的掩映下,显得格外肃穆幽雅。 2003年7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次大会审定通过,明十三陵又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了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500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2、景区简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