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的积累方法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的积累方法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的积累方法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的积累方法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的积累方法

一、文言实词积累的范围和数量

一般而言,凡是教材中出现的文言词语,尤其是高中文言教材中的文言词语,均是积累、掌握的范围。高考文言文与教材文言文的紧密关系,想必每位考生都能了解到。那么,就具体个数而言,宜掌握300~500个实词。这300~500个实词分别是:

1.核心实词:200个

一级核心实词:120个。它们为广大师生所公认。(见《高考必背》)

二级核心实词:80个。

2.高频实词:80个

(说明:除一级核心实词外,上面的实词参照上海《考试说明》所列“文言文300个常见文言实词”,梳理近十年各地高考卷出现频率而得出的。)

二、文言实词积累方法

1.分类记忆法

文言实词浩繁复杂,适当地归类识记,效果很好。如古代表示官职调动的词语,表授予的,如征、召、辟、拜、除、迁等;表罢免的,如黜、罢、免、削、夺、废等;表调动的,如迁、调、改、转、出、徙等。人物类的,表年龄的,如孩提、豆蔻、及笄、加冠、而立;表性情的,如直、清、聪、狡、佞、贪;表修养、才华的,如精、修、通、博涉、善属文等。表示社会状态的,如治、乱、兴、衰、盛等。

边练边悟1在横线上填出恰当的词。

(1)与学校有关的词语有:庠、序、太学、书院、国子监、童生、诸生等。

(2)表少数民族称谓的有:蛮、夷、戎、狄等。

2.源流识记法

对于多义实词,可以根据其本义,再引申到其他义项,由源通流,十分好记。(参见前面实词部分)

3.故事助记法

对于复杂的多义词,也可以把它编成一个个小故事来记忆。如对于常见的120个实词,已有完整的一套故事集。如“疾”字:蔡人有足疾.(病),不能疾.(快)走。家人寻医。镇上有医,术高,常解民之疾.(病痛)苦。后蔡人愈,家人谢医曰:“乡间有庸医,尝疾.(嫉妒)尔术,所幸未听之也。”医曰:“吾疾.(痛恨)天下如此者。”可依据此例自己编制一些小故事来记忆。边练边悟2试以“奇”“属”为主体,编制历史小故事,把这两字的义项尽可能地涵盖进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奇:魏人见一舟,约七分有奇.(余),甚奇.(认为……奇异)之,叹曰:“天下奇.(奇异)才多矣!”

属:项羽力大无穷,名属.(隶属)天下第一。属.(恰逢)天下反秦,举大业,属.(随从)者百万。后沛公入关,恨之。范增献计,属.(通“嘱”,嘱咐)其邀沛公至军营,于坐杀之。席间,项王数举酒属.(劝请)沛公。沛公晓其意,乃佯醉归。范增长叹曰:“妇人之仁,吾属.(类、辈)且为所虏矣!”后项王之祸相随属.(连接)。

4.导图识记法

借助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进行联想、归类,极大地丰富拓展实词,最能形成实词网络。如“望”的义项思维导图:

边练边悟3请以“疾”“族”为例,结合其义项,画出它们的义项思维导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5.一义多词类聚法

此法就是把文言文中表达同一种意思的几个实词,放在一起识记、学习。如“望”“疾”都有“恨、怨恨”之意,我们可以将之归为“怨恨”类,并将其他表示“怨恨”的实词归到一起,当然,最好借助思维导图实现。如图所示:

边练边悟4在横线上填出恰当的实词。

(1)表示“责备”的实词有:过、望、谴、非、尤、咎、责、诛、诘。

(2)表示“赞许”的实词有:多、嘉、誉、与、称、叹、许、道、褒。

(3)表示“私下,暗暗地”的实词有:阴、潜、微、间、私、窃、暗、偷、密。

(4)表示“掌管”的实词有:典、知、守、职、执、序、司。

(5)表示“去、到、往”的实词有:之、适、如、道、造、诣、至、趋、徂。

(6)表示“轻视、看不起”的实词有:小、易、轻、少、鄙、薄。

(7)表示“拜访”的实词有:顾、访、拜、谒、诣、过、造、存。

(8)表示“告诉”的实词有:诏、敕、诫、白、禀、谓、喻、陈、谕、赞。

(9)表示“违背”的实词有:违、背、乖、忤、逆、牾、倍(通“背”)、迕。

(10)表示“劝说”的实词有:说、劝、讥、讽、谏、规。

(11)表示“继承”的实词有:继、续、承、绍、嗣、袭、缵。

(12)表示“丰收”的实词有:丰、登、熟、稔、穰、岁、年。

(13)表示“收成不好、荒年”的实词有:凶、俭、饥、歉、馑。

2018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 word完美整理版

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亩。(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word完美整理版

王涣字稚子,广汉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槃于路。吏问其故,威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word完美整理版

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类

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类 1、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衣食所安。(养) 2、卑 非天质之卑(低下)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3、备 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 犹得备晨炊(准备) 4、被 被于来世(影响) 皆被绮绣(通“披”,穿) 5、鄙 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6、毕 毕力平险(尽) 群响毕绝(全部) 7、薄 薄暮冥冥(迫近,接近) 不宜妄自菲薄(轻视) 狐裘不暧锦衾薄(厚度小) 8、策 执策而临之(马鞭)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 策勋十二传(记录) 束手无策(计谋) 9、长 cháng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北市买长鞭(与“短”相对) 但愿人长久(长久,健康) 死者长已矣(长远) Zhàng木兰无长兄(排行最大)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头领) 10、称 称其气之小大(相当,配合)chan 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配合) 先帝称之曰能chēng(称赞) 11、诚 帝感其诚(诚心) 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确、实在)

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 12、惩 惩山北之塞也(苦于) 惩善扬恶(惩罚) 13、驰 愿驰千里足(骑)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14、出 皆出酒食(拿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来到) 计将安出(产生) 15、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未尝稍降辞色(语言) 16、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之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17、箪 百姓谁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用箪装着) 一箪食,一豆羹(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 18、当 当之无愧(承当、承受) 当奖率三军(应当) 今当远离(将要) 木兰当户织(对着,向着)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值,正在) 19、道 会在大雨,道不通(道路) 伐无道,诸暴秦(道义)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 20、得 二者不可得兼(能够) 故不为苟得也(得到,获得)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 21、等 等死,死国可乎(同样)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 公等遇雨(诸位,表多数) 22、敌 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人)

文言实词积累三

120个文言实词积累(三) 26.故,gù (1)名词 ①缘故,原因 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打胜了这一仗后,庄公问这次取胜的原因。 ②旧交,老朋友 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你怎么和项伯有老交情? ③事故,变故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报刘一丈书》)——家乡多有变故,不能不使客居在外的游子担忧。 (2)形容词 ③旧有的,原来的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赤壁怀古》)——那西边的旧营垒,人们说是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 ④衰老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弟弟参军走了,养母也死去了。时光一天一天的流逝,我的容颜也衰老了。 (3)副词 ⑤过去,从前 轩东故尝为厨。(《项脊轩志》)——(项脊)轩的东面曾经做过厨房。

⑥故意,特意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多次前往问候,朱亥却故意不肯回拜答谢。 ⑦仍然、仍旧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之战》)——逐级提升仍然少不了当个州郡的长官。 ⑧本来 此物故非西产。(《促织》)——这种东西本来不是山西特产。(4)连词,所以 故木受绳则直。(《劝学》)——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就会更直。27.固,gù (1)动词 ①坚守,安守 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军多次打败赵国的军队,赵军坚守营寨不肯出战。 ②巩固,安定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天时不如地利》)——巩固国防不必靠山河的险要。 (2)形容词 ③固执,顽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你的思想这样顽固,顽固到不能通达事理的程度。

④坚决,坚持 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坚决制止他们。 ⑤坚固 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赤壁之战》)——荆州和我国邻近接壤,江山险要坚固。 (3)名词,险要的地势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过秦论》)——秦孝公占据着殽山和函谷关的险要地势。 (4)副词 ①表本来,原来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生在我的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要早。 ②表确然,确实,实在 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这实在是百世难得的际遇啊! ③表让步,固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人固然有一死,只是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28.顾,gù (1)动词 ①回头,回头看 相如顾召赵御史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回头召来赵国的御史说。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分类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分类归纳整理 戴果丰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3.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4.表主管的:知、典、主 5.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6.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7.表人物地位:贵、贱、卑、官绅、豪 8.表人物个性的: 梗、鲠、耿、耿介、刚耿、骨鲠、梗直、正直、刚毅、 (仁)厚、(仁)矜、恺悌、宽厚、静悫、慎微、雅正、雅度 剀切、周密、谨厚、谨肃、恭恪、聪、慧、敏、木讷、

奸、佞、诈、谲、狡猾、狡(佼)黠、危坐(俨然)、阿谀、献媚、谄、谗 9.表人物品行的:行、行检、行业、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10.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11.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 12.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13.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14.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15.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16.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17.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18.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切厉、骂、责、罹、戾、诟、谩 19.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仗、流、赭衣、械、 20.表监狱的:囹圄、狱 21.表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22.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3.表桌床的:案、几、床、塌 24.表走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 25.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26.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渝、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27.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28.跟马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2018届高考文言文实词之 模拟考试

2018届高考文言文实词之模拟考试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移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 嘉靖三年,帝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亦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帝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慎、元正谪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卫。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抵戍所,几不起。 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还永昌,闻寻句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步卒百余与守臣击败贼。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自是,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大吏成善视之。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

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在翰林时,武宗问钦天监及翰林:“星有注张,又作汪张,是何星也?”众不能对。慎日:“柳星也。”历举《周礼》《史记》《汉书》以复。预修《武宗实录》,事必直书。总裁蒋冕、费宏尽付稿草,俾削定。尝奉使过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慎惊异,益肆力古学。既投荒多暇,书无所不览。尝语人日:“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故好学穷理,老而弥笃。 世宗以议礼故,恶其父子特甚。每问慎作何状,阁臣以老病对,乃稍解。慎闻之,益纵酒自放。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诗文外,杂著至一百余种,并行于世。隆庆初,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 (《明史·杨慎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举:科考中选。 B.服阕起故官起:聘用。 C.俾民自新俾:使。 D.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执:搜捕。 2.下列句子中,表现杨慎“忠”“孝”的一组是() ①慎抗疏切谏 ②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 ③闻廷和疾,驰至家

二十四史中常考文言实词分类汇编

二十四史中常考文言实词分类汇编 《二十四史》是全国卷高考文言文选文的唯一来源,既然这一部纪传体古文集大成的作品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就更加有理由把《二十四史》中的必考词汇掌握了。 、家居生活 1、孤:幼年失去父亲;孤独;封建君王自己的谦称。 2、家:安家;大夫统治的地方。 3、归:女子出嫁;返回;归还;归附。 4、适:女子出嫁;到去;适合,适宜;恰好。 5、事:侍奉;为服务;从事,做。 6、先:祖先,上代;已经死去的,如先考妣;称古代的人;先于,前于;首要的事情。 7、作:起身,起来,如“虽少,必作”;创作,制作,如“仲尼戹而作《春秋》 8、字:女子许嫁。 、学习修养为人 1、工:擅长。工擅文。 2、厉:磨练, 磨砺;勉励,激励;严肃,严厉;磨刀石;磨。 3、劝:勉励,奖励;劝告。 4、勉;尽力,努力;鼓励,使人努力。 5、师:老师;以为师;效法,学习。 5、训:教导,教诲,如训俭示康;规范,准则,如不足为训;训练;词义解释,训释。 6、善:善于,擅长;友好,亲善;应答之词,表同意;好好地,如善待。 7、修:研究,学习,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修饰,装饰,修养(动词);善, 美好;高,长;著,撰写,如修书;整治,治理;修建,如乃重修岳阳楼。 8、习:反复练习;学习;通晓,熟悉。 9、务:致力,从事,如“务农”“君子务本”;事务,事情,如“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10、攻:深入钻研,如术业有专攻。 11、游:出外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纵,放纵,如游目骋怀;游玩,游览;旅行。 12、售:考试得中,如“操童子业,久不售”;实现,如“挟邪作

蛊,于是不售”;施展(奸计),如“以售其奸”;卖出去;买13、笃:忠厚,“太祖闻其笃行”;坚定,如“笃志而体(意志坚定,并且努力去实践)”;深,甚,如“笃好文章”;(病)重,如“孙权病笃”。 14、敬:严肃,慎重,做事情严肃认真,如敬事而信;尊敬,尊重。 15、忠:(做事)尽心竭力,如使民敬、忠以劝;忠于君主。 16、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宽恕,原谅。 17、谅:诚信,如“友直,友谅”;相信,如“不谅人”;原谅。 18、勤:劳,辛苦,与“逸”相对,如四体不勤;努力,尽力,与“惰”相对。 19、质:本质纯真朴实,如君子质而已矣。 20、文:华美,有文采,如“何以文为”。 21、忍:狠心,如君王为人不忍;残忍;忍心,如今存其本,不忍废;忍耐,忍受,如然而隐忍以行 三、政事 1、当:掌管,主持,如当权;判罪,如“犯法当死”;对着,面对。 2、相:宰相;辅助,帮助;仔细看,审察;互相;表一方对另一方怎么样;容貌。 3、干:治理,如干国才;求取,如不干人;冒犯,冲犯;冲;干预;盾牌。 4、治:治理,管理;国家治理得好,如天下大治;惩处,如治罪;研究,如治学;医治。 5、乱:社会不太平,国家治理得不好;扰乱;叛乱;乐曲的最后一章。 6、平:社会太平;平定 7、奏:上奏,向君王上书或进言;奏章;进,如奏刀豁然;进献;奏乐。 8、疏:分条陈述,如细疏其能;给皇帝的奏议;疏通;分,分给,如仗义疏财;疏远 9、议:商议,讨论;议论,评论;主张,建议 10、论:研究,讨论,如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议论,评论,如每与臣论此事;辩论;判罪,如辄捕论之。 11、表:上表推荐某人;外,与“里”相对;表扬,表彰;表明;标志。 12、案:考察,核实,如“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案问:审问,审查,如于是使御史案问诸生);巡行,巡视,如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文书,案卷;按照,依照;几案 13、坐:因犯罪或错误,如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判

文言实词积累

文言实词积累 1、爱 ①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 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 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 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 ④爱慕,欣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 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 ⑤恩惠 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 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 ⑥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 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 2、安 ①安全,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失街亭》 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 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 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 ②安抚,抚慰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 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 ③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 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 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 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 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 译文:沛公在哪里?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哪里)《陈涉世家》 译文:燕子麻雀哪里知道大雁的志向呢? ⑥养生 衣食所安(养生)《曹刿论战》 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3、被 读音一:bèi ①被子(名词)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 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②覆盖(动词)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译文:大雪越过南岭。覆盖了南越之地的几个州郡。 ③遭受,遇到,蒙受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 译文: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遇到)《荆轲刺秦王》 译文: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④加 幸被齿发,何敢负德(加)《柳毅传》 译文:承蒙您的大恩大德,我怎敢忘记? ⑤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屈原列传》 译文: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陈涉世家》 译文: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②披散,披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屈原列传》 译文: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 4、倍 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鸿门宴》 译文: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 ②一倍,加倍 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孙子?谋攻》 译文: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他们,有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设法分散他们 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治平篇》 ③增加 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烛之吴退秦师》 译文:怎么能用灭掉郑国来加强邻国 ④越发、更加、倍加 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译文: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亲人 5、鄙 ①边界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为学》 译文: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 ②动词,轻视 孔子鄙其小器(轻视)《训俭示康》 译文:孔子轻视他器量狭小。 ③庸俗,见识浅,鄙陋 肉食者鄙(庸俗,见识浅,鄙陋)《曹刿论战》 译文: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 ④复合词: 鄙人 a自称的谦词 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史记?冯唐列传》 译文: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 b鄙俗,不开化的人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荆轲刺秦王》 译文: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陋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害怕

(完整word版)高考文言文常用实词分类

高三文言文积累之常见文言实词分类汇总 一、家居生活 1、孤:幼年失去父亲;孤独;封建君王自己的谦称。 2、家:安家;大夫统治的地方。 3、归:女子出嫁;返回;归还;归附。 4、适:女子出嫁;到------去;适合,适宜;恰好。 5、事:侍奉;为------服务;从事,做。 6、先:祖先,上代;已经死去的,如先考妣;称古代的人;先于,前于;首要的事情。 7、作:起身,起来,如“虽少,必作”;创作,制作,如“仲尼戹而作《春秋》” 8、字:女子许嫁。 二、学习修养为人 1、工:擅长。工擅文。 2、厉:磨练,磨砺;勉励,激励;严肃,严厉;磨刀石;磨。 3、劝:勉励,奖励;劝告。 4、勉;尽力,努力;鼓励,使人努力。 5、师:老师;以------为师;效法,学习。 5、训:教导,教诲,如训俭示康;规范,准则,如不足为训;训练;词义解释,训释。 6、善:善于,擅长;友好,亲善;应答之词,表同意;好好地,如善待。 7、修:研究,学习,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修饰,装饰,修养(动词);善,美好;高,长;著,撰写,如修书;整治,治理;修建,如乃重修岳阳楼。 8、习:反复练习;学习;通晓,熟悉。 9、务:致力,从事,如“务农”“君子务本”;事务,事情,如“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10、攻:深入钻研,如术业有专攻。 11、游:出外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纵,放纵,如游目骋怀;游玩,游览;旅行。 12、售:考试得中,如“操童子业,久不售”;实现,如“挟邪作蛊,于是不售”;施展(奸计),如“以售其奸”;卖出去;买 13、笃:忠厚,“太祖闻其笃行”;坚定,如“笃志而体(意志坚定,并且努力去实践)”;深,甚,如“笃好文章”;(病)重,如“孙权病笃”。 14、敬:严肃,慎重,做事情严肃认真,如敬事而信;尊敬,尊重。 15、忠:(做事)尽心竭力,如使民敬、忠以劝;忠于君主。 16、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宽恕,原谅。 17、谅:诚信,如“友直,友谅”;相信,如“不谅人”;原谅。 18、勤:劳,辛苦,与“逸”相对,如四体不勤;努力,尽力,与“惰”相对。 19、质:本质纯真朴实,如君子质而已矣。 20、文:华美,有文采,如“何以文为”。 21、忍:狠心,如君王为人不忍;残忍;忍心,如今存其本,不忍废;忍耐,忍受,如然而隐忍以行 三、政事 1、当:掌管,主持,如当权;判罪,如“犯法当死”;对着,面对。 2、相:宰相;辅助,帮助;仔细看,审察;互相;表一方对另一方怎么样;容貌。 3、干:治理,如干国才;求取,如不干人;冒犯,冲犯;冲;干预;盾牌。 4、治:治理,管理;国家治理得好,如天下大治;惩处,如治罪;研究,如治学;医治。 5、乱:社会不太平,国家治理得不好;扰乱;叛乱;乐曲的最后一章。 6、平:社会太平;平定 7、奏:上奏,向君王上书或进言;奏章;进,如奏刀豁然;进献;奏乐。 8、疏:分条陈述,如细疏其能;给皇帝的奏议;疏通;分,分给,如仗义疏财;疏远

2018年高考文言实词训练题100题 及答案 (2)

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 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B.然后得一安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既来之,则安之 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哉 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禹汤被之矣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 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C.每逢佳节倍思 亲 D.我军十倍于敌 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B.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是无难,别具本上奏 C.此之谓失其本心舍本逐末,吾不为也 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抓纲务本,教学之道 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蜀之鄙有二僧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孔子鄙其小器 D.鄙人不胜感激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B.左右欲兵之,王止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8.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9.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 ②不同,③④不同 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02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实词分类记忆 知识点总结

202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实词分类记忆知识点总结 一 . 家居生活 孤:幼年失去父亲;孤独;封建君王自己的谦称。 家:安家;大夫统治的地方。 归:女子出嫁;返回;归还;归附。 适:女子出嫁;到 ------ 去;适合,适宜;恰好。 事:侍奉;为 ------ 服务;从事,做。 先:祖先,上代;已经死去的,如先考妣;称古代的人;先于,前于;首要的事情。 作:起身,起来,如“虽少,必作”;创作,制作,如“仲尼戹而作《春秋》” 二.学习修养为人 工:擅长。工擅文。 厉:磨练 , 磨砺;勉励,激励;严肃,严厉;磨刀石;磨。 劝:勉励,奖励;劝告。 勉;尽力,努力;鼓励,使人努力。 师:老师;以 ------ 为师;效法,学习。 训:教导,教诲,如训俭示康;规范,准则,如不足为训;训练;词义解释,训释。 善:善于,擅长;友好,亲善;应答之词,表同意;好好地,如善待。 修:研究,学习,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修饰,装饰,修养(动词);善,美好;高,长;著,撰写,如修书;整治,治理;修建,如乃重修岳阳楼。 习:反复练习;学习;通晓,熟悉。 务:致力,从事,如“务农”“君子务本”;事务,事情,如“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攻:深入钻研,如术业有专攻。 游:出外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纵,放纵,如游目骋怀;游玩,游览;旅行。 售:考试得中,如“操童子业,久不售”;实现,如“挟邪作蛊,于是不售”;施展(奸计),如“以售其奸”;卖出去;买 笃:忠厚,“太祖闻其笃行”;坚定,如“笃志而体(意志坚定,并且努力去实践)”;深,甚,如“笃好文章”;(病)重,如“孙权病笃”。 敬:严肃,慎重,做事情严肃认真,如敬事而信;尊敬,尊重。 忠:(做事)尽心竭力,如使民敬、忠以劝;忠于君主。 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宽恕,原谅。 谅:诚信,如“友直,友谅”;相信,如“不谅人”;原谅。 勤:劳,辛苦,与“逸”相对,如四体不勤;努力,尽力,与“惰”相对。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分类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分类归纳整理 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汇编 按按诛五人/ 收摄按问(追究、查办) 当表奏皆当死/ 蒙毅当赵高法应死(判罪) 德⑴赵郡农民德之(感激)⑵周顺昌好为德于乡(恩惠) 衔乘文度深衔之(怀恨)李侃率之以乘 城/ 乘彼诡垣,以望复关。 (登上) 论于是论高辇死(判决) 可⑴后进文章无可意者(适合)⑵帝可其奏(准许)⑶可堪回首,佛狸祠下,片神鸦社 鼓。(岂,哪) 方⑴蜀虽险固,方胡为弱。将欲除之,先从 易者。(比较)⑵时人方之前朝贡禹。(比方)少⑴时论颇以此少之(轻视)⑵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稍微) 多时亦以此多之(赞扬) 视陶安事帝十余岁,视儒最旧。/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 雅赵高雅得幸于胡亥。(平素) 课⑴劝课农桑。(督促)⑵课敛赋税(征 收)⑶昼课赋,夜课书。(学习)

简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选拔) 狱平法断狱,多所全宥。(案件) 聘梁王虚上位,遣使者,黄金千金,车百乘,往聘孟尝君。(招请) 克⑴凡百元首,承天景命,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够)⑵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约定) 坐将军王恢坐首谋不进,下狱死。(因犯罪) 略⑴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丝毫)⑵攻城略地(夺取) 亟⑴子亟去,勿污我。(赶快)⑵亟请武公,公弗许。(屡次) 干⑴干青云而直上。(冲上)⑵后每欲参干政事,太后辄相禁塞。(干预)⑶不鬻智以 干禄,不辞爵以吊名。(求取) 董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督察) 构王圣与吕丰共构太子(陷害) 摄⑴收摄按问(拘捕)⑵摄敝衣冠(整理) 恤⑴内省不疚,何恤人言(顾虑)⑵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顾念)⑶振贫穷而恤孤寡(救济) 稍积功稍迁(渐渐) 次⑴非次拔擢(次序)⑵次北固山下/ 师次彭模(停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释义整理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释义整理 1、文言实词:竟(jìng) <动词>①完毕、结束例: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从头到尾例: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滑稽列传》 专以射为戏,竟死。《李将军列传》P54 <形容词>整、终例: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 <副词>①终于、最终例: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屈原列传》P73 ②竟然、居然例: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屈原列传》P73 及索,儿竟无声。(《赵世家》)P120 <连词>假如例: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指南录后序》 2、文言实词“卒”

zú <名词> 士兵例: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 <动词> 死,终例:初,鲁肃闻刘表卒 <副词> 终于,最终例: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P84 Cù通“猝”,突然例:五万兵难卒合《赤壁之战》 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刺客列传》P104 3、文言实词“数” <名词> shù命运、定数 例: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腾王阁序》 <动词>shǔ责备、列举罪状 例:(文天祥)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指南录后序》 <副词> shuò多次、屡次例: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4、文言实词:诚 <副词> ①实在,确实 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蔺列传》 ②果真,如果确实 例: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三国志·赤壁之战》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 5、文言实词:属 shǔ <动词>隶属、归属例: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 <名词>类、辈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zhǔ <动词> ①连接、连续例: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②写作、撰著例: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 ③跟随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羽本纪》 ④通“嘱”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6、文言实词“坐”

高考文言文高频率常考实词积累讲课讲稿

高考文言文高频率常考实词?哀: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悲伤) 君将哀而生之乎(怜悯,同情) ?按: 按诛五人 // 收摄按问(追究、查办) ?鏖: 鏖áo战(激战,苦战) ?傲: 恃才傲物(轻视轻慢) ?拔: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改变) 亮拔西县千余家(迁移) ?被: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 通“披”, 被坚执锐 ?比: 比翼双飞比比皆是(并列) 又比杀三赵王。(副词,接连) 朋党比周以弊主。(勾结) 比得软脚病(bì副词,近来) 【比周】1.结党营私。2.集结,聚合。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比较) ?秉 忧心如醒,谁秉国成?(执掌;主持。) 吾秉君以杀太子,吾不忍。(遵循) ?病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担忧)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形容词,疲劳;困苦不堪。) 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责难;伤害) 译文:不只是我要遭到责难, 也因此会使你遭到责难。 ?察: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举荐;选拔) ?乘: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 ?次: 非次拔擢(次序) 次北固山下 // 师次彭模(停留) ?敕: 公敕诸将:‘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告诫;告谕) 贤者敕其才,君因而任之。(整顿;整治)?惩: 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警惕;警戒) 首身离兮心不惩。(悔恨;改悔)惩恶而劝善(惩罚;惩处) ?当: 该当何罪//失期,当斩。(判罪、判处) 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 ?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形,危险)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副,近于;几乎)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副,大概;恐怕)农者殆则土地荒。(形,通“怠”,懈怠;懒惰)?德: 赵郡农民德之(感激) 周顺昌好为德于乡(恩惠) ?第: 宋世景举秀才,对策上第(等次) 必躬造左公第(府第) 第归,杀而鬻之(只管) 能取进士第(科第) ?董: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督察) ?多: 时亦以此多之(赞扬) ?笃: 多见其不知量也。(副,只;仅仅。) 疾渐笃(沉重) 笃于朋友(忠诚) 明辨之,笃行之。(形,坚定) 笃好文章。(副,很;非常) ?恶: 无恶不惩,无善不显。(罪恶) 君之病恶(严重)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讨厌)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怎么) ?方: 论功则汤武不足方。(相提并论、相比)?伐: 此五霸之伐也(功业) (屈)平伐曰:“非我莫能为也。”(夸耀)?分: 予分fèn当引决。(名,职分;本分) 自分已死久矣。” (动,料想) ?干: 干青云而直上。(冲上) 后每欲参干政事,太后辄相禁塞。(干预) 不鬻智以干禄,不辞爵以吊名。(求取) 洸洸guāng乎干城之具也。” (一副威武的样子好像是捍卫国家的人才(动,捍卫) 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也。(动,冒犯) 置之河之干兮。(名,水边) ?构: 精品文档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分类归纳整理1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分类归纳整理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汇编 按按诛五人 / 收摄按问(追究、查办) 当表奏皆当死 / 蒙毅当高法应死(判罪) 德⑴郡农民德之(感激)⑵周顺昌好为德于乡(恩惠) 衔文度深衔之(怀恨) 乘侃率之以乘城 / 乘彼诡垣,以望复关。(登上) 论于是论高辇死(判决) 可⑴后进文章无可意者(适合)⑵帝可其奏(准许)⑶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岂,哪) 方⑴蜀虽险固,方胡为弱。将欲除之,先从易者。(比较)⑵时人方之前朝贡禹。(比方)少⑴时论颇以此少之(轻视)⑵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稍微) 多时亦以此多之(赞扬) 视安事帝十余岁,视儒最旧。/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 雅高雅得幸于胡亥。(平素) 课⑴劝课农桑。(督促)⑵课敛赋税(征

收)⑶昼课赋,夜课书。(学习) 简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选拔) 狱平法断狱,多所全宥。(案件) 聘梁王虚上位,遣使者,黄金千金,车百乘,往聘孟尝君。(招请) 克⑴凡百元首,承天景命,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够)⑵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约定) 坐将军王恢坐首谋不进,下狱死。(因犯………罪) 略⑴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丝毫)⑵攻城略地(夺取) 亟⑴子亟去,勿污我。(赶快)⑵亟请武公,公弗许。(屡次) 干⑴干青云而直上。(冲上)⑵后每欲参干政事,太后辄相禁塞。(干预)⑶不鬻智以干禄,不辞爵以吊名。(求取) 董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督察) 构王圣与吕丰共构太子(陷害) 摄⑴收摄按问(拘捕)⑵摄敝衣冠(整理)恤⑴省不疚,何恤人言(顾虑)⑵今攻,急而公子不恤(顾念)⑶振贫穷而恤孤寡(救济)稍积功稍迁(渐渐)

2018年度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汇总

【北京卷】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5题。 (1)积微,月不胜【1】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 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輶【4】如毛,民鲜克举之。”此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注释:【1】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2】敦比:注重从事。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3】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4】輶:分量轻。 (2)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1】 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 ..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 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时.不胜月时间:季节 B. 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戚:为……悲伤 C. 智士贤者相与 ..积心愁虑以求之相与:一同、都 D.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行:行为 9.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的一项是 A. 故善日.者王王者敬日. B. 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不可胜.日志也 C. 此之.谓也若白垩之.与黑漆

文言文基础实词 词类活用

古诗文基础 实词(二) 了解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现象,继续学习、积累多义词,掌握部分常用词的意义及用法 重点词句的理解与记忆 一.知识点讲解: (注意:不要强调概念,尽量淡化概念,重在引导学生熟悉语法现象,积累素材。) 词类活用,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名词作动词 在表达中,有时候某个名词临时具有动词的意义和功能,叫名词活用作动词。 例: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 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 例:今王鼓乐 ..于此。鼓乐:击鼓奏乐 例:云霏霏兮欲雨.。雨:下雨 例:扣舷而歌.之。歌:唱歌 例:衣冠 ..而见之。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例:未云.何龙。云:形成云 例:置人所罾.鱼腹中。罾:渔网,意谓用网捕捞 例:皆指目 ..陈胜。指:指指点点。目:看着。

形容词作动词 把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②越国之中,疾者吾问之,死者吾葬之。老.其老,慈.其幼,张其孤,问其病,求以报吴。《国语·吴语》 两个例句中,老,幼、慈皆为形容词,在这里做动词用,分别解释为敬爱,爱护。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做动词用,分别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 数量词作动词 把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例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 ..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 译文: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译文: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 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 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例: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 ..尉。 “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 “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高考超高频考文言实词归类!

高考超高频考文言实词归类! 1 家居生活 1、孤:幼年失去父亲;孤独;封建君王自己的谦称。 2、家:安家;大夫统治的地方。 3、归:女子出嫁;返回;归还;归附。 4、适:女子出嫁;到------去;适合,适宜;恰好。 5、事:侍奉;为------服务;从事,做。 6、先:祖先,上代;已经死去的,如先考妣;称古代的人;先于,前于;首要的事情。 7、作:起身,起来,如“虽少,必作”;创作,制作,如“仲尼戹而作《春秋》” 8、字:女子许嫁。 2 学习修养为人 1、工:擅长。工擅文。 2、厉:磨练,磨砺;勉励,激励;严肃,严厉;磨刀石;磨。 3、劝:勉励,奖励;劝告。 4、勉;尽力,努力;鼓励,使人努力。 5、师:老师;以------为师;效法,学习。 5、训:教导,教诲,如训俭示康;规范,准则,如不足为训;训练;词义解释,训释。

6、善:善于,擅长;友好,亲善;应答之词,表同意;好好地,如善待。 7、修:研究,学习,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修饰,装饰,修养(动词);善,美好;高,长;著,撰写,如修书;整治,治理;修建,如乃重修岳阳楼。 8、习:反复练习;学习;通晓,熟悉。 9、务:致力,从事,如“务农”“君子务本”;事务,事情,如“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10、攻:深入钻研,如术业有专攻。 11、游:出外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纵,放纵,如游目骋怀;游玩,游览;旅行。 12、售:考试得中,如“操童子业,久不售”;实现,如“挟邪作蛊,于是不售”;施展(奸计),如“以售其奸”;卖出去;买 13、笃:忠厚,“太祖闻其笃行”;坚定,如“笃志而体(意志坚定,并且努力去实践)”;深,甚,如“笃好文章”;(病)重,如“孙权病笃”。 14、敬:严肃,慎重,做事情严肃认真,如敬事而信;尊敬,尊重。 15、忠:(做事)尽心竭力,如使民敬、忠以劝;忠于君主。 16、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宽恕,原谅。 17、谅:诚信,如“友直,友谅”;相信,如“不谅人”;原谅。 18、勤:劳,辛苦,与“逸”相对,如四体不勤;努力,尽力,与“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