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物教案全套八年级苏教版

初中生物教案全套八年级苏教版

初中生物教案全套八年级苏教版
初中生物教案全套八年级苏教版

初中生物教案全套

第五单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第14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1、生殖的概念、意义、方式

概念:生物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后代的现象

意义:维持生物物种(种族)的不断延续

概念: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无性生殖出芽生殖:酵母菌等(不是指植物的“芽”)

主要方式营养生殖:植物营养器官的嫁接、扦插、压条等方式组织培养:利用植物组织、细胞在无菌培养基上培养下一代有性生殖概念:一般是由亲代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下一代2、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3、果实和种子的传播:以相关的结构适应着各自的传播方式。

依靠风力:蒲公英果实具有伞状的毛

依靠水力:椰子树果实漂浮在水面上

依靠动物与人的运动:苍耳果实表面有钩刺

依靠自身的弹力:豌豆果实开裂时,果皮向内蜷缩,将种子弹射出去

4

第15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遗传的概念、意义、物质基础

概念: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也就是下代与上代性状的相似性

意义:保持物种的基本稳定,使物种不断进化发展

主要遗传物质:D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中心)

2、基因与性状

基因的概念: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基因与性状:一般地,控制性状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有性生殖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分别控制显、隐性性状

3、人的性别决定原理、方式

常染色体 22对

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XY或XX

性染色体

数量:1对

男性:XY 产生两种精子 X 和 Y

性别决定方式:XY型

女性:XX 产生一种卵细胞 X

4、生物的变异概念、类型

概念:生物亲代与子代间以及子代个体间的性状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生物的变异变异

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不可遗传变异:仅仅由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引起的变异

二、本单元主要考点:

1、说明植物嫁接的基本方法与原理。

2、概述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3、举例说明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4、解释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区别。

5、分析、应用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第五单元单元测验(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常用芽接的方法进行繁殖的果树是:

A、柑

B、桃

C、橘

D、葡萄

2、下列哪项不属于营养生殖的优点:

A、繁殖速度快

B、保持亲本优良性状

C、提高后代的变异性和生活力

D、材料易得

3、依靠自身弹力来传播果实种子的植物是:

A、苍耳

B、虞美人

C、豌豆 D 、蒲公英

4、下列昆虫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是:

A、蚕

B、蚊

C、菜粉蝶

D、蟋蟀

5、根据发育方式,请找出与其他三个不同类的:

A、蝇

B、蝗虫

C、蟑螂

D、蝼蛄

6、从蝌蚪发育为成蛙,其呼吸器官的变化为:

A、外鳃→内鳃→肺

B、内鳃→外鳃→肺

C、外鳃→肺

D、内鳃→肺

7、下列与娃娃鱼生殖和发育方式一样的动物是:

A、鲍鱼

B、鲸

C、蝾螈

D、鳝

8、下列哪项是早成鸟具有的特点:

A、腿足无力

B、腿足有力

C、不能自行觅食

D、绒羽很少

9、影响鸟卵胚胎发育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A、温度

B、阳光

C、水

D、空气

10、下列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不成对存在的是:

A 、口腔上皮细胞 B、肌肉细胞C、神经细胞D、精子细胞

11、染色体存在于细胞的:

A、细胞质

B、线粒体

C、细胞核

D、细胞膜

12、下列基因组成肯定是人的正常生殖细胞的是:

A、Dd

B、DD

C、dd

D、d

13、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子女,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白化病的可能性是:

A、100% B 、0% C、 25 % D、75%

14、下列与人的性别决定方式不一样的动物类群是:

A、两栖类

B、鸟类

C、鱼类

D、哺乳类

15、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苹果的红色与黄色 B、人头发的直发与卷发

C、人的身高与肥胖

D、家兔毛的黑色与白色

16、下列疾病中属于遗传病的是:

A、艾滋病

B、流感行性感冒

C、乙型肝炎

D、血友病

17、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其原因是:

A、近亲结婚所生子女,易得传染病

B、近亲结婚所生子女,易得遗传病

C、近亲结婚所生子女,肯定得遗传病

D、近亲结婚所生女子,肯定得传染病

18、下列现象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A、通过整容做出来的双眼皮

B、由于车祸导致的左腿残疾

C、长期室外工作,皮肤较黑

D、哥哥色盲和弟弟色觉正常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B、镰刀型贫血病患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C、非近亲结婚所生子女肯定不会患遗传病

D、遗传病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

20、下列亲缘关系中,不属于近亲的是:

A、堂兄弟姐妹

B、姑表兄弟姐妹

C、爷爷与孙子

D、自己与舅妈的弟弟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一)、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计5分)

1、出芽生殖是一种常见的营养生殖方式。

2、利用植物的种子繁殖后代是属于有性生殖。

3、大多数被子植物既能进行无性生殖,又能进行有性生殖。

4、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是体内受精,体外发育。

5、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二)、填一填(每空0.5分,共11分)

1、被子植物常用的营养生殖方法有、等。

2、利用胡萝卜根的组织或细胞繁殖后代的方法属于。

3、植物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过程叫受精。

4、果实包括和两部分。

5、蝗虫大量生殖,集群和迁飞时,大面积危害农作物的现象称为。

6、昆虫的发育有 和 两种。

7、生物的亲代与子亲代在性状上的相似性,称为 。

8、人的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 和 ,前者的数量是 条,后者的数量为 条。

9、人类的多指症是由位于常染色体的显性基因所控制的一种显性遗传病,假设显性基因为D ,隐性基因为d ,

父母表现型 子女表现型 10、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有 或 两种(设定基因符号为A ,a )。

(三)、连一连(4分)

将桃花的各部分结构与其发育成果实的对应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

子房 果皮

子房壁 种皮

胚珠 种子

珠被 果实

受精卵 胚

花丝 凋落

柱头

花瓣

(四)、分析说明:(共10分)

1、科学家将男、女体细胞内的染色体进行整理,形成了下列的排序图,请分析回答:(2分)

孩子表现:多指 父母 基因组成 生殖细胞 受精卵 基因组成

(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存在的。

(2)根据图中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以判断,乙为性别的人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

(3)甲产生的正常生殖细胞中含有条染色体。

(4)对先天性愚型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可以看到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遗传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

2、、观察下左图,回答问题(3.5分)

(1)、图中(一)是,它存在于中,它由和组成。其中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2)、图中A是,它上面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做。

3、上右图是菜粉蝶发育过程中的四个时期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4.5分)

(1)、图中数字代码1是,2是,3是,4是。

(2)、菜粉蝶的发育顺序是:→→→ (填数字代码)。

(3)、与菜粉蝶相比,蝗虫发育不经过的时期是 (填数字代码)

第五单元单元测验(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0分)

1、目前,下列植物只能用种子繁殖的是:

A、水稻

B、梨树

C、葡萄

D、月季

2、下列生物的生殖现象属于出芽生殖的是:

A、利用秋海棠的叶进行生殖

B、利用小麦的种子进行生殖

C、利用马铃薯上的芽进行生殖

D、水螅身上的芽体进行生殖

3、下列常用枝接的方法进行生殖的果树是:

A、柑

B、山楂

C、苹果

D、桃

4、下列不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A、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B、克隆

C、压条

D、利用植物的果实生殖

5、下列动物的受精方式为体外受精的是:

A、家蚕

B、家鸽

C、蟾蜍

D、亚洲象

6、绿色开花植物受精卵发育的部位是:

A、柱头

B、子房

C、花

D、胚珠

7、家蚕一生中吐丝的阶段是:

A、受精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8、受精的鸟卵在雌鸟体内开始发育,但鸟卵产出后就停止发育,原因是外界:

A、具有阳光

B、具有空气

C、温度太高

D、温度太低

9、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

A、受精卵

B、卵细胞

C、蝌蚪

D、精子细胞

10、有的人有耳垂,有的人无耳垂,有人直发,有人卷发,以上这些形态特征叫做:

A、遗传

B、变异

C、性状

D、基因

11、男性的正常精子中性染色体的类型是:

A、XY

B、 X

C、 Y

D、 X或Y

12、小麦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

A、23对

B、12对

C、21对

D、39对

13、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A、色盲与色觉正常

B、单眼皮与有耳垂

C、双眼皮与大眼睛

D、卷舌与无耳垂

14、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有两类: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B、染色体在生物的传宗接代中具有重要作用

C、每一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

D、人体所有细胞内的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

15、一般地,控制生物亲代性状的遗传物质,是通过下列何种途径传递给后代:

A、生殖器官

B、生殖细胞

C、体细胞

D、细胞核

16、关于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存在(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A、存在于卵细胞中

B、存在于精子中

C、存在于精子和卵细胞中

D、存在于所有细胞中

17、小明的爸爸、妈妈为双眼皮,小明为单眼皮,小明的哥哥小军为双眼皮,控制小军眼皮的基因组成为:

A、Dd

B、DD

C、DD或Dd

D、dd

18、“无心插柳柳成荫”,说明柳树的繁殖方法适宜采用:

A、嫁接

B、扦插

C、压条

D、有性生殖

19、生物物种能保持不断延续是因为生物具有的特性是:

A、生殖和发育

B、遗传

C、变异

D、进化

20、蒲公英的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利于自身繁衍结构特点的是:

A、果实开裂时,果皮向内蜷缩,将种子弹射出去

B、果实表面有钩刺,会附着在人或动物身上

C、果实成熟后,细小的种子从裂口处散布

D、果实具有伞状的毛,成熟后易被风吹散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一)、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计5分)

1、男性的染色体只存在于精子细胞内。

2、染色体是DNA的唯一载体。

3、生物体所有的性状都可遗传。

4、蝴蝶的幼虫危害农作物,所以蝴蝶是害虫,应消灭它。

5、春蚕到死丝方尽。

(二)、填一填(每空0.5分,共11分)

1、人们从一池塘中挖出一段藕,埋入另一池塘的泥层里,一段时间后,就能得到满塘的新藕,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2、你吃过鲜美的水蜜桃吗?一株成熟的桃树要结出桃子,必须经过开花、、后,才能形成果实和,这是一种生殖方式。

3、植物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方式有、、和等方式,这样就扩大了植物的生活范围。

4、生物的一生包括生长、、、衰老和过程。

5、鸟类的雏鸟按发育程度来看,有和之分。

6、在人的正常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是存在的,根据基因控制的性状的显、隐性,基因又

有 和 之分。

7、男性正常体细胞内的性染色体有 染色体和 染色体两种。

8、优生优育措施包括禁止 、提倡 和产前 等。

(三)、连一连(4分)

1、将下列昆虫及其发育方式相搭配

蜜蜂 完全变态发育

蟑螂

蝉 不完全变态发育

2、将下列鸟和它们的雏鸟类型用线连起来

燕子

鹅 早成鸟

大雁

麻雀 晚成鸟

(四)、请分析回答(10分)

1、取黑鼠的胚胎细胞的细胞核,注入到灰鼠的去核受精卵内,进行胚胎体外发育,将胚胎植入白鼠的子宫内继续发育,请问

①该白鼠生下的小鼠的体色是 。(0.5分)

②通过以上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1分)

③你能判断出这三只鼠的性别吗?(1.5分)

黑鼠: 灰鼠: 白鼠:

④你能模仿上述过程,设计一方案,让黑鼠生出小白鼠吗?请说说你的方案。(2分)

2、右为多利羊的克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3

①多利羊性状与 羊一致,因为该羊提供的是 。

②产生多利羊的生殖过程属于 生殖,

原因是 。

③克隆技术在农业、医学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

前景,请举二例。(1分)

3、结黄色种子(Aa)与结绿色种子(aa)的豌豆杂交,它们后代的性状表现和比例是什么?请写出有关遗传图解。(2分)

第6单元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第16章动物的运动

1、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能量来源

动物方式多样性:主要有飞行、游泳、爬行、行走等。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是动物在长期的进

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提高了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动物所需的能量来源: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于食物,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直接来自于ATP

第17章动物的行为

1、动物行为

实质:动物行为的产生是动物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

主要类型: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生殖行为、迁徙行为

社群行为的概念:指同种生物个体间除生殖以外的各种联系行为,如蜜蜂等生理基础:动物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2、动物的行为根据获得途径,可分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如蜜蜂采蜜。

后天性行为: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如鲸顶球等。

二、本单元主要考点

1、认同动物通过运动主动地适应环境。

2、说明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3、认同动物的社群行为对生存、生殖的意义。

4、举例说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第六单元单元测验(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为飞行的是:

A 、鸵鸟 B、企鹅 C、蝙蝠 D、蚕蛹

2、动物通过运动提高了适应环境的能力,蜥蜴的主要运动方式为:

A 、飞行 B、跳跃 C、爬行 D、奔跑

3、下列哪项不是鸟类迁徙的意义:

A、获取足够的食物

B、寻找适宜的生活环境

C、产生有利变异

D、有利完成生殖活动

4、变形虫的运动依靠:

A、纤毛

B、鞭毛

C、伪足

D、伸缩泡

5、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B、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C、脊椎动物依靠一块骨骼肌就能完成一个动作

D、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

6、骨连接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是:

A、支配作用

B、枢纽作用

C、杠杆作用

D、动力作用

7、鸟类飞行所需的能量直接来自于:

A、食物

B、 ATP

C、糖类 D 、肌肉

8、食物中所含的能量在动物体内释放,不需经过的过程是:

A、呼吸作用

B、消化吸收

C、运输

D、排泄

9、人和动物体内ATP的产生是通过: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消化吸收

D、蒸腾作用

10、下列不属于动物的生殖行为的是:

A、雌雄蛙抱对

B、孔雀开屏

C、筑巢

D、雄鸡报晓

11、下列成语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黔驴技穷

B、狡兔三窟

C、井底之蛙

D、老马识途

12、下列不属于动物防御行为的是:

A、狗遇到人弯腰拾石块时,就逃跑

B、壁虎断尾

C、枯叶蝶体色形状像枯叶

D、响尾蛇的红外感受器感知鸟的位置,从而捕食。

13、鸟类繁殖季节里,亲鸟如捉到虫子,它自己并不立即吃掉,而是将虫带回巢,亲鸟的行为属于:

A、觅食行为

B、防御行为

C、生殖行为

D、社群行为

14、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鱼池中的金鱼喂它所捕杀的昆虫,美国红雀的这种行为属于:

A、觅食行为

B、生殖行为

C、防御行为

D、后天性行为

15、下列不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是:

A、蚂蚁

B、蜜蜂

C、狒狒

D、蚊

16、大雁南飞属于动物的:

A、觅食行为

B、防御行为

C、迁徙行为

D、生殖行为

17、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燕子筑巢

B、狗绕道取食

C、老马识途

D、小狗跳火圈

18、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A、蚯蚓

B、大山雀

C、黑猩猩

D、牛

19、动物具有“学习行为”,有利于:

A、寻找食物

B、找到配偶

C、逃避敌害

D、适应复杂的环境

20、动物的运动并不仅靠运动系统,还需要什么的控制和调节。

A、呼吸系统

B、消化系统

C、神经系统

D、循环系统

二、非选择题(30分)

(一)、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计5分)

1、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提高了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2、鸟类在所有的季节里都有迁徙行为。

3、鱼游泳的动力来自于鳍的摆动。

4、社群行为是指同一群体中个体间发生的所有联系行为。

5、所有鸟类的生殖行为都包括:筑巢、求偶、交配、产卵、育雏等。

(二)、填一填(每空0.5分,共11分)

1、动物独特的运动器官是在长期的 过程中形成的。

2、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 、 、 、 等。

3、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 、 和 三部分组成,其中在运动中起动力作用的是 。

4、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主要包括 、 、 等。

5、鸟类的求偶、占区属于 行为。

6、下图中的几种动物行为分别是:① 行为;② 行为;③ 行为。

7、动物的行为主要受 和 的调控作用。鸟类的生殖行为与 系统分泌的 有关。

8、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分,“谈虎色变”、“杯弓蛇影”属于动物的 行为。

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述的是动物的 行为。

(三)、连一连(4分)

1、请将下列现象与相应的动物行为连接起来:

蜜蜂采蜜 繁殖行为

乌贼喷墨 觅食行为

家燕南飞 迁徙行为

家鸽产卵 防御行为

2、请将下列动物与它们的运动方式相连起来:

鱼 奔跑

猎豹 爬行

袋鼠 跳跃

图② 图③

壁虎游泳

(四)、分析说明:(共10分)

1、请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人们把红薯撒在海滩上使猕猴走出森林,来到海滩取食红薯。一只2岁的小猴破天荒地首先学会了把红薯放在水中洗干净再吃,后来,其它猴子也逐渐学会了这种处理红薯的方法。材料二:黄面兀鹫迁徙于埃及和西班牙之间,它们在西班牙孵卵育雏。在埃及,黄面兀鹫喜欢吃那里的鸵鸟蛋,并可利用工具---石块把蛋砸开。科学家在西班牙把兀鹫刚孵化出来的雏鸟偷来进行封闭式的人工饲养,它们从来没见过鸵鸟蛋。当秋季来临,所有的兀鹫都返回埃及,科学家把人工饲养的这只兀鹫放飞,并在它停留的地上放上鸵鸟蛋,人们发现这只年轻的黄面兀鹫奇迹般地用石块砸开鸟蛋,并把它吃掉。请你分析:(1)、材料一、材料二都说明的是动物的什么行为?(1分)

(2)、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材料一”所表达的猴子行为是属于动物的什么行为?这种行为是怎么获得的?对动物来说有何意义?(3分)

(3)、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材料二”所表达的黄面兀鹫行为是属于动物的什么行为?这种行为是由什么决定的?(2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4分)

科学家发现普通家鼠,雌性之间以及雌雄之间很少打架,而雄鼠之间特别是成熟的雄鼠最易发生冲突。但如果排除雄性激素的影响后,这些雄鼠不再冲突而会和平相处。把含有雄性激素的药丸再植入它们的皮肤中,恢复雄性激素的含量,它们之间立即发生攻击、殴斗行为。若再取走药丸,大部分雄鼠又会立即停战。通过以上材料分析,你认为:

(1)、上述雄鼠的冲突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是属于动物的什么行为?(1分)

(2)、上述动物行为的发生与什么物质有关?这种物质是由动物的什么系统分泌的?动物的行为除了受上述系统调控外,还受哪个系统调控?(3分)

第六单元单元测验(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0分)

1、生活在亚洲丛林中的鼹鼠在伸展四肢的时候,可以看到其身体两侧皮肤的飞膜,由此可推测鼹鼠的运动方式是:

A、滑翔

B、奔跑

C、爬行

D、飞翔

2、下列各种动物行为中,与其他行为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马戏团的猩猩、猴子等动物会打篮球

B、狗看见手持木棒的人就吓得赶紧跑开

C、幼袋鼠出生后会爬进母袋鼠的育儿袋内

D、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出来索食

3、动物行为对于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雄鸟占领巢区,建造鸟巢是防御行为

B、蜥蜴自动断尾是攻击行为

C、公鸡报晓,北雁南飞是先天性行为

D、只有脊椎动物才有后天性行为

4、生活在海底的比目鱼的体色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种行为对于比目鱼来说:

A、属先天性行为

B、有利于逃避敌害

C、有利于保护自己

D、以上三项都对

5、人的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A、收缩,舒张

B、舒张,收缩

C、收缩,收缩

D、舒张,舒张

6、动物的“学习”能力主要与动物的什么结构有关:

A、小脑

B、内分泌系统

C、大脑皮层

D、激素

7、下列哪种行为能直接使动物的子代数量增加,有利于种群繁衍:

A、觅食行为

B、防御行为

C、生殖行为

D、社群行为

8、白蚁群体中担任建筑蚁巢、喂养幼蚁职责的是:

A、兵蚁

B、工蚁

C、雄蚁

D、蚁后

9、在繁殖季节,雄性三刺鱼的眼一旦受到红色刺激,通过什么作出攻击的决定:

A、神经系统

B、内分泌系统

C、运动系统

D、激素

10、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的是:

A、亲鸟育雏

B、母兽哺乳

C、鸟类迁徙

D、动物表演

11、鲫鱼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

A、胸鳍和腹鳍的摆动

B、躯干和尾部的摆动

C、尾鳍的摆动

D、头的摆动

12、蜻蜓的运动器官是:

A、翅

B、足

C、翅和足

D、羽毛

13、有一种萤火虫很奇怪,它的雌虫能准确地模仿另一种萤火虫的信号吸引那种萤火虫的雄性个体前来,那么雌性萤火虫的这种行为的意义可能是:

A、吸引同种异性前来交配

B、吸引不同种异性前来交配

C、诱骗不同种异性以取食

D、对不同种异性表示友好

14、动物的行为主要包括:

A、觅食行为

B、生殖行为

C、防御行为

D、包括以上三项

15、生活在海洋中的海龟以游泳为主要运动方式,其运动的器官是:

A、鳍

B、尾

C、四肢

D、头

16、动物的后天性行为越复杂越利于:

A、神经系统的发育

B、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C、成功地繁殖后代

D、逃避敌害的攻击

17、骨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是:

A、动力作用

B、枢纽作用

C、杠杆作用

D、支配作用

18、成蛙不抚育幼蛙,但幼蛙也能有效地捕食,这种行为是由什么决定的:

A、学习

B、遗传物质

C、外界因素

D、激素

19、动物的后天性行为是:

A、生来就有的

B、遗传物质控制的

C、不用“学习”就会的

D、经“学习”建立起来的

20、有些鱼类有趋光性,渔民常利用灯光引诱这些鱼,鱼类的趋光性是一种什么行为:

A、先天性行为

B、后天性行为

C、攻击行为

D、生殖行为

二、非选择题(30分)

(一)、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1、草履虫的运动器官是纤毛。

2、一块骨骼肌是附着在两块或两块以上相邻的骨上。

3、没有骨骼肌的协作关系,要完成一个准确的动作是不可能的。

4、后天性行为大大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因此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可有可无。

5、动物行为的实质就是动物的反射。

(二)、填一填(11分)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由所控制的行为(也称为行为),如;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和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如:。

2、森林中的黑熊喜欢偷食蜂蜜,也住住遭到蜜蜂的群体攻击,黑熊的这种行为属于行为,参与战斗的蜜蜂是蜂。蜜蜂群体内各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这属于行为。

3、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大山雀偷喝牛奶属于行为。

4、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动物能够通过主动地、地迅速改变其空间位置。

5、大多数昆虫除了可以依靠翅飞行外,还可以通过运动。

6、竹节虫静止不动时,其形态像竹节,使捕食者不易发现,这种行为属于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经来看,这是一种行为。

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蛙声”属于动物的行为。

8、哺乳期失去幼仔的母狼叼走婴儿后,不仅没有吃他,还哺育婴儿,这就是狼孩,母狼的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经来看,这是一种行为。

9、动物的社群行为是同种生物个体间除以外的各种行为。

10、动物行为的产生是动物对所作出的反应。

(三)、连一连(4分)

1、将下列对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雌蚁筑巢、喂养幼蚁

雄蚁保卫蚁穴

兵蚁产卵

工蚁与雌蚁交配

2、将下列动物与它们的运动结构联系起来。

海龟四肢

草履虫足

工蚁纤毛

蛇鳞片

(四)、实验题:请你探究鱼在游泳时,尾鳍的作用(10分)

1、提出问题:(1分)

2、作出假设:(1分)

3、实验:(1)材料用具:(1分)

(2)探究方案:;(2分)

;(2分)

。(2分)(3)实验结论。(1分)

第7单元健康地生活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第18章疾病与免疫

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间传播的疾病。

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病因:冠状动脉病变

心血管病是由心脏和血管的病变引起的疾病。冠心病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

惯,提高防范意识2、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诱因: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癌症

主要治疗方法:外科疗法、化学疗法、放射疗法。

3、免疫

第一道免疫防线:组成:皮肤、呼吸道表面的纤毛、黏膜

第二道免疫防线:组成:吞噬细胞、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第三道免疫防线:组成: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起防御作用(人体第一、第二道防线)

(2)免疫特异性免疫:后天获得,通常只对某种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第19章珍爱生命

酗酒的危害: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麻痹抑制,引起酒精中毒等。

1、珍爱生命吸烟的危害: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对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等

毒品对人体的危害:毒品的种类毒品成瘾的原因

2、安全用药:用药的注意事项

家庭药箱:药品配备的原则:针对性、实用性、急救性。

关注健康主要存放的物品:医用器具、外用药、内服药

健康新概念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二、本单元主要考点

1、举例常见的传染病及病因,举例说出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2、解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癌症及其预防措施。

3、举例说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4、举例说明吸烟、酗酒、毒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5、阐明安全用药的注意事项。

6、区别家庭药箱中常用药物的名称及其作用。

7、说出健康新概念的含义。

第七单元单元测验(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通过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是:

A、流行性感冒

B、甲型肝炎

C、乙型肝炎

D、流行性乙型脑炎

2、在控制“非典”过程中,将临床诊断病人和疑似病人进行隔离治疗主要是为了:

A、保护易感人群

B、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源

D、增强病人的免疫力

3、南京市为了控制禽流感的发生,对来自疫区的汽车要进行严格的消毒,这主要是为了: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上述三项都正确

4、为了预防“流感”传染,我们应该积极参加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是为了: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

C、保护易感人群

D、上述三项

5、下列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蛔虫病

B、狂犬病

C、沙眼

D、心绞痛

6、下列属于血液传染病的是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百日咳

D、血吸虫病

7、不随地吐痰,有利于预防:

A、血液传染病

B、消化道传染病

C、呼吸道传染病

D、体表传染病

8、冠心病是由下列哪种血管发生病变而产生的:

A、主动脉

B、肺动脉

C、冠状动脉

D、冠状静脉

9、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有:

A、外科疗法

B、化学疗法

C、放射疗法

D、以上都是

10、下列不属于人体第一道免疫防线的是:

A、皮肤

B、黏膜

C、溶菌酶

D、鼻毛

11、进行预防接种的目的是:

A、增强人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B、控制传染源

C、保护易感人群

D、切断传播途径

12、下列不属于人体免疫器官的是:

A、胰腺

B、脾

C、淋巴结

D、扁桃体

13、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服用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

B、患过麻疹的不会再患麻疹

C、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D、白细胞吞噬病菌

14、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有:

A、易引发肺癌

B、易引发高血压

C、易引起冠心病

D、前三者都正确

15、目前,我国政府重点监控、查禁的毒品是:

A、摇头丸

B、鸦片

C、大麻

D、海洛因

16、下列药品中属于内服药的是:

A、乘晕宁

B、碘酒

C、眼药水

D、风油精

17、禁止酒后驾车的原因是过量的酒精抑制人的:

A、运动系统

B、神经系统

C、内分泌系统

D、循环系统

18、某女演员身高170cm,体重为65Kg,她的体重为:(计算公式为:女性的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

A、偏重

B、偏瘦

C、肥胖

D、适度

19、世界卫生组织将“世界无烟日”定在每年的: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套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套 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 (第1课时) 教学内容:生物的无性生殖;实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无性生殖的概念。 2、训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操作技能。 3、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4、举例说出常见的营养生殖种类。 5、理解营养生殖的优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实习活动,领 悟“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观察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提高科学技能,培养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2、说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 1、无性生殖的原理 2、酵母菌的培养。 教师准备: 1、课前准备几张嫁接成活的植物体照片,在上课时供学生观察。 2、有关课件。

3、实习所用的器材。 学生准备: 1、准备实验和实习的有关材料。 2、课前尝试嫁接,再把嫁接的动植物拿到课堂准备交流。 教学步骤: 一、引出生物的繁殖和发育 1、情景创设:同学们都学过一首诗中这样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你们知道 这是表达的什么样意思吗? 2、诊断性设问:这就是生物的繁殖和发育现象。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向我们描述了生 物千姿百态的生命形式、生物习性及他们的结构特点,但是对各种生物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却是不甚了解,你们能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来吗? 3、启发问题:你们说的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才能生出新一代来。那 么,有没有这种情况,不经过受精作用,同样也能产生出下一代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4、安排实验:现在我这里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养液、烧杯、显微镜、 载玻片、龙胆紫染色液等。请你们先看书,讨论应如何做实验,列出实验步骤,研究酵母菌的出芽生殖问题。 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观察

初中生物《生物分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1、带7 年级上册课本, 2、调查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活动。 教师:1、自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2、准备实物展示:黑藻、铁线蕨、苔藓、瓜子、小麦、玉米、银杏、红叶石楠 3、单子叶、双子叶植物图片。动物图片 一、情景引入: 师:播放视频 师:建设美丽中国主要就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就要保护生态系统,所以我们必须先了解生态系统中的生物 师:播放PPT 展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怎样能够了解这些生物认识它们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这就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 生:(回答分的标准)。 师:很好,其实大家把这些书分开的过程就是“分类”,想想,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也用到了分类? 生:(图书馆、超市、学校……) 提问:分类有什么好处? 生:使我们更容易找到想要的东西,很方便。 师:对,我们对于书籍的分类也恩那个达到这样的目的,所以请大家按你们分好的类将书有序的放入书包,今天回家后把自己书包里所有的书都分类整理,以便以后迅速的找到。 提问: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分类呢? 生:品种繁多的时候需要分类。 师:(展示生物种类数量)我们看到目前已知的生物种类已经达到了210 多万,这样的一个类群分类的必要性是非常紧迫的。今天我们就来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板书: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二、对植物进行分类 1、了解植物特征 师:好,我们了解了生物分类的知识,下面我们就来尝试着给植物分类,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所带的植物,说说它们的特征及所属类群。刚才我们知道了分类要根据生物的特征,所以我们分类的第一步就是先要了解这些植物的特征。 关于植物部分的内容我们是在七年级上册学习过得,有些同学对部分植物可能不太熟悉了,现在给大家3 分钟时间,可以翻阅大家带来的七年级上册的生物教材,来找找这些植物的特征,没有带书的同学,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资料帮助大家复习,可以看投影。我们待会请同学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这里的六种植物他们的特征。 学生查阅资料 请学生介绍六种植物的特征。 2、尝试分类 师: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开始分类了,如果你是分类学家,你会怎么给这六种植物分类? 生:说自己的分类标准。 师:大家说的都对,在分类学还没有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前,各国的植物学家也想大家一下按照自己的标准在进行分类,但是这样对于知识的交流和分享是有限制的,所以自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以后,人们就开始按照生物进化的角度进行分类。 师:我们来看书上给我们呈现的分类体系,大家现在尝试按照这样的体系,将这六种植物进行分类,最终看看这里的A---F 分别是以上那种植物。 学生开始分类 汇报结果 3、教师引导了解植物的分类体系(同时板书) 师:植物可以按照有无种子分为两类: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师:孢子植物可以根据根茎叶的有无分为三类藻类、苔藓、蕨类。(学生描述特征) 提问:种子植物又可以按照种子外有没有果皮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教师展示桃子和松的球果给学生说明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的情况。) 师:常见的裸子植物有哪些? 生:松、柏、杉、银杏、苏铁。

八年级生物下册苏科版教案全

第21章遗传信息的延续性 第一节生物的遗传 教学目标: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说出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明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理解生男生女的问题,学会分析色盲病的遗传方式,举例说出人类主要的遗传病,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和遗传病的预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性状的概念,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基因的传递过程,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难点:基因与性状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传递过程,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课前准备课前向学生发放一调查表,对自己家庭成员的某些性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为学生在上课时的讨论分析材料。调查表见书本: 调查前教师应注意:1.要求学生如实填写表格中的内容,不能为完成作业而随便填写。通过这项活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2.向学生说明如何识别这些性状特征,特别对上眼睑这一特征中的双眼皮、单眼皮,应说明不是美容后的特征。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在了解生物界的丰富多彩之后,有些同学会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各种生物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是否会有共同的规律?(比如说,每种生物是怎样将自己的特征传给后代的?最初的生物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演变的?)生物能否孤立的生存,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等等。我们将在以后的生物课的学习中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1.遗传的现象: 对于“遗传”这一词,我们并不陌生。同学们可以在日常的观察中发现许多遗传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虎父无犬子;一代没好妻,三代没好子;种下的黄瓜不会成为葫芦;儿子的长相像爸爸,等等。 在课下,同学们对人的一些特征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看到了这些特征在上下代的连续性。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相似特征的现象,叫做生物的遗传。这些特征在上下代的传递过程中有没有规津?我们先来分析这些特征。 【学生活动】(1)小组讨论。每小组选择一项特征,分析该特征在上下代传递中有几种方式,比如某同学的上眼睑是双眼皮,他的爸爸、妈妈也是双眼皮,这是一种传递方式。会不会还有其他的方式,大家可以根据本小组的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2)全班讨论。各小组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所分析的特征有几种传递的方式;各种特征在上下代的传递中是否有共同点;将讨论的结果以列表的方式做出小结。 2、生物的性状与基因和染色体 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同种类的生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就是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这些方面也会有所不同。这些特征,也就是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称为性状。同学们在自己身边到处可以遇到。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生物的性状。 观察图21-1生物的性状,讨论:图中观察到的是番茄、家兔的哪些特征?对同种生物来说,同一种特征在不同个体的表现都一样吗?联系生活实际,你还能举出同种生物具有的相似特征吗? 学生活动: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 那么你能否举例说出那些属于生物的相对性状? 习题:1)、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D ) A、狗的卷毛和猫的直毛 B、菜豆的白花和菜豆的绿叶 C、豌豆的高茎和菜豆的矮茎 D、小麦的有芒和小麦的无芒 2)、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C)

2020年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

生物教案 嵩县田湖一中生物组 八年级(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八单元:生物技术 第20章:日常生活中的发酵技术 第一节(20.1):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 【设计依据与构想】 本章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内容主要涉及的是身边的发酵技术和工业化的发酵产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关于身边的发酵技术教材安排了多个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如制酸奶、酿米酒、蒸馒头、作泡菜、制作沼气发酵装置等。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还会对制作发酵食品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前面已经学习了微生物的种类和与人类的关系,如何进一步认识利用微生物而开发的生物技术产品,体会生物科学知识和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是本节教学的关键。这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尝试制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的发酵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及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发酵过程的控制(环境因素对产品的影响)。 教学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把准备好的面包、馒头、自制的酸奶、酱油、米酒、米醋、甜面酱拿出来,这些东西你们吃过吗?它们的生产与哪一类生物技术有关?

最新版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

最新版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 第8单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第二十一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 (第1课时) 教学认识无性生殖的概念。 2、训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操作技能。 3、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4、举例说出常见的营养生殖种类。 5、理解营养生殖的优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实习活动,领悟“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观察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提高科学技能,培养科学素养。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2、说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 1、无性生殖的原理 2、酵母菌的培养。 教师准备: 1、课前准备几张嫁接成活的植物体照片,在上课时供学生观察。 2、有关课件。 3、实习所用的器材。 学生准备: 1、准备实验和实习的有关材料。 2、课前尝试嫁接,再把嫁接的动植物拿到课堂准备交流。 教学步骤: 一、引出生物的繁殖和发育 1、情景创设:同学们都学过一首诗中这样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你们知道这 是表达的什么样意思吗? 2、诊断性设问:这就是生物的繁殖和发育现象。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向我们描述了生物千姿百态的生命形式、生物习性及他们的结构特点,但是对各种生物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却是不甚了解,你们能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来吗? 3、启发问题:你们说的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才能生出新一代来。那么,有没有这种情况,不经过受精作用,同样也能产生出下一代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4、安排实验:现在我这里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养液、烧杯、显微镜、载玻片、龙胆紫染色液等。请你们先看书,讨论应如何做实验,列出实验步骤,研究酵母菌的出芽生殖问题。 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观察

教资初中生物教案设计

教资初中生物教案设计 初二生物教学设计 课题:实验探究专题的复习 教材分析: 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生物学科学业考查的目标和要求包括三方面,即知识性目标要求、技能性目标要求和科学探究能力目标要求。其中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是:熟悉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能根据问题作出假设、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等。 根据《关于印发佛山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佛教考〔2007〕9号)的精神,生物学科被列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考查科目。其中实验和探究部分并入有关的知识考查内容,约占20%。可见实验和探究在生物学教学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面临生物毕业考查,时间紧,学习任务重,很多学生对初一的知识已经遗忘了,而实验探究部分对学生来说更是一个难点,老师有必要帮学生归纳知识,并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探究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对照实验和模拟实验。 2、过程与方法: ◎熟悉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能根据问题作出假设、知道怎样提

出问题、找出变量,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等。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能力。 重点难点:掌握对照实验和模拟实验;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能根据探究课题作出假设、找出变量,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 教学方法:归纳法、比较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法、分组分享教学法。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实验探究的信息。 教师:课前收集若干个实验探究的信息;课前培训学生,指导小组长如何开展收集和整理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测(见学案) 二、确定目标,筹划策略 依据学案中“学习目标”,引领学生认定目标,在学生认定目标后提出要求、希望和必要的提示或鼓励。 【教学目标宛如路标为教学指明了方向,是教学的起点与落点,而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以教学目标为指导分步达成教学要求的基本方 式和多元互动过程,故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根据教材特点、《课程标准》、学生实际,其中,立足学生实际是关键,把学习目标定在学生的认知

最新版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

第8单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第二十一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 教学内容:生物的无性生殖;实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无性生殖的概念。 2、训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操作技能。 3、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实习活动,领悟“实践出真 知”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观察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提高科学技能,培养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2、说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 1、无性生殖的原理 2、酵母菌的培养。 教师准备: 1、课前准备几张嫁接成活的植物体照片,在上课时供学生观察。 2、有关课件。 3、实习所用的器材。 学生准备: 1、准备实验和实习的有关材料。 2、课前尝试嫁接,再把嫁接的动植物拿到课堂准备交流。 教学步骤: 一、引出生物的繁殖和发育

1、情景创设:同学们都学过一首诗中这样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你们知道这是 表达的什么样意思吗? 2、诊断性设问:这就是生物的繁殖和发育现象。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向我们描述了生物千 姿百态的生命形式、生物习性及他们的结构特点,但是对各种生物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却是不甚了解,你们能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来吗? 3、启发问题:你们说的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才能生出新一代来。那么, 有没有这种情况,不经过受精作用,同样也能产生出下一代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4、安排实验:现在我这里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养液、烧杯、显微镜、载玻 片、龙胆紫染色液等。请你们先看书,讨论应如何做实验,列出实验步骤,研究酵母菌的出芽生殖问题。 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观察

初中生物《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适用年级 六年级 所需时间 (说明:课内共用几课时,每周几课时;课外共用几课时) 课内共用4课时,每周3 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生物课程内容十大主题之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 物体所表现出的生命现象源于生物体的基本结构,而当今社会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使细胞 的知识变得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普通公民应该了解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后续单元的内容必须具备的重要知识基础就是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本单元包括“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三个专题。专题一通过制作临时装片,描述动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通过观察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对刺激的反应,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专题二明晰生物体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通过生长增大细胞体积,通过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实现由小长大,发育成一个功能健全的生物体。专题三在前两个专题综合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构建多细胞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细胞的结构、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难点是练习制作临时装片,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本单元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解剖、分析讨论、比较、模型制作等方式,认同细胞是生物体结 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能够绘制或者制作出细胞模型;说出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尝试用图解的形式表示生物体的结构层次。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调查癌症、白血病等恶性疾病对人类的危害,了解目前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现状和人们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态度和认知,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明确动植物细胞的异同。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

初二生物《免疫》教学设计(苏教版)

第三节免疫 教材分析: 本节课涉及的概念多,名词多,又不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在课堂上应尽量采取淡化概念、联系生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组织学生观看Flash动画、卡通图片、激发学生课上深入学习的热情,加深学生的理解,锻炼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再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创造性的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关注社会的意识。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分享快乐,让他们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 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3 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2 锻炼学生对资料的收集、分析及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懂得健康的生活,珍爱生命。 2 关心他人的情感,树立远大志向。 3 对理论想强的知识,教师的语言尽量要贴近现实,尽量让学生接纳,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 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 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课时计划: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Flash动画,制作课件,准备表现免疫功能的形象卡通示意图。 学生: 1 课前调查自己的“预防接种证”,了解自己出生之后都接种过那些疫苗,打过那些预防针及其作用,参考教材81页分小组统计数据,分析数据。 2 通过调查相关信息,结合生活经验,了解一些免疫与计划免疫方面的医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提问:1 什么是传染病? 2 病原体都包括哪些? 三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存在着许多的病原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使人体产生个种疾病,但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患病,并且能够健康的生活,这就是因为人体具有多道免疫的防线,阻碍了病原体侵入人体,那么人体到底有几道防线?有什么功能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第三节免疫 设计意图:结合前两节的知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接下来的教学有的放矢。抓住本课的相关切入点立刻转入教学环节中。 教师:大屏幕展示教学目标。 四讲授新课: (一)人体的免疫功能 教师:大屏幕展示卡通图片“人体免疫的作用”(三个) 学生:观看图片并且小组讨论,人体免疫还有哪些功能? 教师:人体好像是一座城堡,将病原体比喻成入侵的敌人,那么联系一下你自身的实际,分析人体抵御敌人入侵的防线有哪些?它们都有什么作用? 学生: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分析讨论,人体的几道免疫防线以及其功能。 教师;:引导启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采取自学的方式,初步理解三道防线的组成。(提问)设计意图:教师对学生真诚的鼓励,给学生信心,将自己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传递给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知识目标 (1)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4)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5)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3)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 2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确立既考虑到新课标的具体内容标准中要求“理解”的知识点,难度较大,又考虑到学生升入七年级以来进行的探究活动还不够多,因此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 (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考虑到学生往往对生产者的社会学概念和生物学概念的不同之处把握不到位,对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

种生物之间食物关系判断不准确,因此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立为: (1)理解生产者概念的内涵; (2)正确书写并分析食物链。 3 课时分配 2课时 4 教学设计思路(见表1) 表l 教学内容基本策略生态系统的概念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某个生态系统,通过分析实例来理解其内涵。生态系统的组成结合插图进行“资料分析”,找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并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扮演动物、植物、细菌和非生物,并帮助学生寻找其中的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观察与思考”时,让学生尝试连接食物链,数图中食物链的条数,并写出所有的食物链;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把自己近一段时间所吃的食物连接成食物网,观察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播放有关动物和植物之间关系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动物、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进行“资料分析”,比较出哪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调节能力多,分析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的原因。形成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播放关于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系统实例的课件,使学生形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意识。 5 教学实施程序(见表2) 表2 教学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内容教师通过多媒体课观看课件,并分析讨论作答。引出教学件展示蒙山森林公课题;园;提问:你看到蒙山森林公园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公开课优质教案全册合集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公开课优质教案全册合集 第21章遗传信息地延续性 第一节生物地遗传 教学目标: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地关系,举例说出生物地性状是由基因控制地,说出基 因在亲子代间地传递,说明人地性别是由性染色体 决定地,理解生男生女地问题,学会分析色盲病地 遗传方式,举例说出人类主要地遗传病,了解近亲 结婚地危害和遗传病地预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性状地概念,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地关系,基因地传递过程,基因控制生物地性状。

2、难点:基因与性状和染色体地关系,基因地传 递过程,基因控制生物地性状。 课前准备课前向学生发放一调查表,对自己家庭成员地某些性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为学生在上 课时地讨论分析材料。调查表见书本: 调查前教师应注意:1.要求学生如实填写表格中地内容,不能为完成作业而随便填写。通过这项 活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地科学态度。2.向学生说明如何识别这些性状特征,特别对上眼睑这一特征中 地双眼皮、单眼皮,应说明不是美容后地特征。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在了解生物界地丰富多彩之后,有些同

学会提出一些新地问题:各种生物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是否会有共同地规律?(比如说,每种生物是怎样将自己地特征传给后代地?最初地生物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演变地?)生物能否孤立地生存,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种什么样地关系?等等。我们将在以后地生物课地学习中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寻找这些问题地答案。 1.遗传地现象: 对于"遗传"这一词,我们并不陌生。同学们可以在日常地观察中发现许多遗传地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地儿子会打洞;虎父无犬子;一代没好妻,三代没好子;种下地黄瓜不会成为葫芦;儿子地长相像爸爸,等等。

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 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设计依据与构想】 新课程强调教学中应遵循“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生命科学知识和技能,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并且能将学到的知识充分地运用到生产和生活当中。倡导探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本节课的难度相对较大,因为这节课既涉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等方面的知识,又涉及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一节综合课;既与我们人类自身的实际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又与全球的环境、资源密不可分。因此,本节课应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采用自读,小组讨论、图例展示、分析计算、实例介绍等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到生物学科知识,再运用生物学科知识去指导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辨证思维和发散思维。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相互交流总结,取长补短,以获取新的知识体系;突出体现新课标“运用科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和“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教材分析】 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对生 物界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特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以及它们在 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总结,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 问题等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图片等的观察,培养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 分析能力。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激发学生讨论、交流的欲望,培养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我们作为生态系统 中的一员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

【精品】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初中生物

篇一: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一、概述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六章第二节,是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国际环境保护形势的发展和我国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迫切需要加强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每个人从小开始直到离开人世以前一直要接受环境教育。本节内 容包括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涉及 范围广,知识跨度大,生物圈中种群的数量非常之多,形态各异、结构复杂,生命现象表现 丰富多彩,其使用价值也就更加多样化了,学习这节课学生不仅需要扩散思维、概括、综合能力,而且更需要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能力。以往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课堂上无 法呈现丰富资料、无法创设交互情境、更无法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利用计算机信息存贮量 大,处理迅速,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提供了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等优点,使学生能根据 自己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发展水平,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实现因材施教。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目标 描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描述所熟悉的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 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案,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培养学生 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口头表达、与人合作能力和民主思想; (2)理解和学会处理在实施保护生物多样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问题及各种关系,发 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的活动,使学生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进一步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祖国的情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 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付诸于行动上。 (2)健全法制观念,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全球合作,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 (3)形成保护环境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人是生物圈的一员等知识,分析过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在本模块中也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也接触了生物多样性在减少,需要树立 可持续性观点等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关注生态伦理的道德问 题,形成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策略与设计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本节教学应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和结构化,强调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相匹配,使其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达到同化和顺应,从而形成 新的认知结构。使cai更注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学习策略的掌握和提供更多的个别 化教学选择,强调教学的主体性,强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本课可采用的最好学习方法便是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建立在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创造教育基础之上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 义与目的。与传统教学相比,师生关系发生了互位变化,同时教材变成了学生主动建构意义

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酶的作用和本质》 一、教材分析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时刻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上一章重点介绍了有关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等内容,本章顺理成章的介绍能量是如何输入细胞以及细胞是怎样利用这些能量的。知识点承上启下,符合认知规律。 本章第1节主要涵盖3个知识点,分别介绍了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酶的本质、酶的三个特性。 本节课的教学将围绕前两个知识点展开,设计为1课时,同时也遵照了教材本身的安排。 根据《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是理解水平的具体内容标准。教材安排学生做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切身体会到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及其生理意义。 关于酶的化学本质,教材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自行归纳、总结、完善并能阐明和解释酶的定义。 在教材分析过程中,教学设计中我认为主要要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1.教材本身呈现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相对较多,如何合理删减和调整部分教学内容,强调并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2.同学们在初三化学课上对无机催化剂作用的认识是比较成熟和完整的,本课能否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旧知,举一反三,理解催化剂共性? 3.高中新课程标准比较初中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的设计上,更加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课程理念怎样在本课中体现和养成?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消化酶,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实验,基本掌握了一般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跨学科而言,学生在初三化学课上比较成熟和完整的认识了无机催化剂的作用; 学生通过初中新课改的训练,已经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学习态度、研究精神以及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相关能力和方法。 三、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正确使用相关实验器具,分析相关讨论问题,从而知道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及其生理意义; 2.学生通过阅读并分析资料“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归纳、总结、完善并理解酶的定义,体会并养成科学探究在艰难中以及争论中不断继承、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3.学生通过联系初三化学课知识,从现实生活中举例子等方法,了解活化能的概念,理解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其他无机催化剂的共同特征和作用,掌握跨学科、跨领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的技能。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酶的作用、本质; (2)酶的高效性。 教学难点: (1)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学生小组实验的教学指导,保证课堂的有序和效率。 五、思想策略 在综合分析教材、学情的基础上,我提出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章节学习目标要求,然后根据目标要求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降低学习难度,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再根据教学内容拟定教学步骤,步骤必须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根据中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用要用形象思维、图片、影像或者实验操作来辅助教学,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生物的多样性”一节内容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课题:《生物的多样性》课时:一课 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生物的多样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体现生物多样性的身边熟悉的生物实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抽象概念。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习惯,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步骤:一。预习:让学生预习本节内容。(5分钟) 二。新课:1)让学生集体回答身边熟悉的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的例子,老师引导学生回答,争取举出的例子多且贴近当地学生的生活。说明这就是物种的多样性。(5分钟)

2)举母狗生了许多不同颜色的小狗的例子,说明遗传的多样性。 让学生举出更多体现遗传多样行的例子,要求是身边熟悉的事例。说明遗传的多样性也会导致物种的多样化。(5分钟) 3)举陆地、湿地、海洋等不同环境里的生物的例子说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3分钟) 4)小结生物多样性体现在前面三个方面。(2分钟) 5)用前些年许多人用老鼠药毒死猫狗而导致老鼠泛滥成灾,老鼠咬猪咬人的例子,说明生物多样性的重大意义。强调保持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6分钟) 三。总结:本堂内容,强调教学重点及难点。(4分钟) 四。拓展:让学生想象这个世界如果生物没有多样性将是什么样的情况,思考生物多样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面对人类疯狂的捕杀动物自己应有什么样的立场。(10分钟)

苏教版八年级初二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八年级初二生物上册教案全册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 教学目标: 1.掌握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组织培养的概念和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教学重点: 1.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2.组织培养的概念和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教学难点: 1、常见的无性生殖。、组织培养的概念。 3、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区别教学用具: 几种常见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多媒体素材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观察、讨论相结合。教学过程:引言:我们都知道生物体的寿命是有限的,那么大家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生物的物种不会由于某些个体的死亡而灭绝? 这就是说地球上的生命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延续和发展,不是靠生物个体的长生不死,而是通过生殖来实现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生物生殖的内容。 讲述:我们知道生物的种类很多,那么,生物的生殖

方式可以分成哪几种类型呢?按生物的进化趋势,我们将生物的生殖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性生殖,另一类是有性生殖。我们先来学习无性生殖。首先我们来学习无性生殖的类型。 在初中的时候,我们曾学习过无性生殖的几种方式、下面大家观看大屏幕所演示的几种生物的无性生殖的过程来回答问题。 提问:谁能用较简明的语言来说明一下以上4种生物的生殖过程? 提问:大家在观看这几种生物的生殖过程中,是否观察到了生殖细胞的结合? 提问:新个体与母体的关系是什么? 讲述: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恰好是无性生殖的概念。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叫做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也就是单亲生殖,无性生殖的方式在植物体的生殖过程中应用很广泛。民间有句谚语叫:“无心插柳柳成荫”,那么谁能回答一下,人们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哪一种方式来繁殖柳树? 讲述: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保持植物体的优良性状,人们常用扦插、嫁接等营养生殖的方法来繁殖花卉和果树。

完整八年级生物下册苏科版教案全2

第21 章遗传信息的延续性 第一节生物的遗传 教学目标:描述染色体、DNA 和基因之间的关系,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说出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明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理解生男生女的问题,学会分析色盲病的遗传方式,举例说出人类主要的遗传病,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和遗传病的预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性状的概念,染色体、DNA 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基因的传递过程,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难点:基因与性状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传递过程,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课前准备课前向学生发放一调查表,对自己家庭成员的某些性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为学生在上课时的讨论分析材料。调查表见书本: 调查前教师应注意:1.要求学生如实填写表格中的内容,不能为完成作业而随便填写。通过这项活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2 .向学生说明如何识别这些性状特征,特别对上眼睑这一特征中的双眼皮、单眼皮,应说明不是美容后的特征。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引言:在了解生物界的丰富多彩之后,有些同学会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各种生物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是否会有共同的规律?(比如说,每种生物是怎样将自己的特征传给后代的?最初的生物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演变的?)生物能否孤立的生存,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等等。我们将在以后的生物课的学习中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1.遗传的现象: 对于“遗传”这一词,我们并不陌生。同学们可以在日常的观察中发现许多遗传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虎父无犬子;一代没好妻,三代没好子;种下的黄瓜不会成为葫芦;儿子的长相像爸爸,等等。 在课下,同学们对人的一些特征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看到了这些特征在上下代的连续性。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相似特征的现象,叫做生物的遗传。这些特征在上下代的传递过程中有没有规津?我们先来分析这些特征。 【学生活动】(1)小组讨论。每小组选择一项特征,分析该特征在上下代传递中有几种方式,比如某同学的上眼睑是双眼皮,他的爸爸、妈妈也是双眼皮,这是一种传递方式。会不会还有其他的方式,大家可以根据本小组的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2)全班讨论。各小组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所分析的特征有几种传递的方式;各种特征在上下代的传递中是否有共同点;将讨论的结果以列表的方式做出小结。 2、生物的性状与基因和染色体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同种类的生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就是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这些方面也会有所不同。这些特征,也就是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称为性状。同学们在自己身边到处可以遇到。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生物的性状。 观察图21-1 生物的性状,讨论:图中观察到的是番茄、家兔的哪些特征?对同种生物来说,同一种特征在不同个体的表现都一样吗?联系生活实际,你还能举出同种生物具有的相似特征吗?学生活动: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 那么你能否举例说出那些属于生物的相对性状? 习题:1)、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D ) A 、狗的卷毛和猫的直毛 B 、菜豆的白花和菜豆的绿叶 C、豌豆的高茎和菜豆的矮茎 D、小麦的有芒和小麦的无芒 2)、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C) A. 狗的长毛与黑毛 B.人体的身高与体重 C.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D.豌豆的高颈与蚕豆的矮茎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第14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认识无性生殖的概念。2、训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操作技能。3、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4、举例说出常见的营养生殖种类。5、理解营养生殖的优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实习活动,领悟“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一丝 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观察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提高科学技能,培养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2、说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1、无性生殖的原理2、酵母菌的培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课前准备几张嫁接成活的植物体照片,在上课时供学生观察。 2、有关课件。 3、实习所用的器材。 学生准备:1、准备实验和实习的有关材料。 2、课前尝试嫁接,再把嫁接的动植物拿到课堂准备交流。 教学步骤: 一、引出生物的繁殖和发育 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观察

三、实验及交流 板书设计 第14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一) 一、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是一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二、常见的无性生殖:出芽生殖——酵母菌 营养生殖——扦插、压条、嫁接 第14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举例说出植物嫁接和过程的意义。2、练习嫁接的技能,初步了解芽接和枝接的主要步骤。 3、说出嫁接的关键步骤。 4、例举出常见的利用芽接和靶接的树木名称。 5、理解嫁接的优势。 6、举例说出什么是组织培养。 7、知道组织培养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植物组织培养的讨论,领悟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工农业发展、社会进步的巨大意义。 2、了解植物的全能性,激发探究科学奥妙的灵感,以及对生命规律的研究欲望。

初中生物优秀教案(人教版)

初中生物优秀教案(人教版)导语:人教版初中生物优秀教案怎么写?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初中生物优秀教案人教版,欢迎阅读参考。 初中生物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芽的种类,理解叶芽的结构及叶芽发育。理解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叶芽的结构,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知识是叶芽的结构。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叶芽的结构息息相关,叶芽的结构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实际上,叶芽就是尚未展开的枝条(枝条:长有叶和芽的茎)。也就是说,茎是由叶芽发育的。只有弄清叶芽的结构,才能更好地

理解茎与芽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为后续知识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础。组织学生做“观察叶芽的结构”实验是本节的难点内容之一。学生经常掌握不好双面刀片的拿法,弄不好会把手划破。教师课前应把刀片的一侧用胶布包好,并告诉学生刀片的正确拿法,避免划破手指。用刀片纵向剖开叶芽时,学生会出现“剖偏”现象,从而影响对叶芽的观察效果。教师除了做好示范外,可以多备几个叶芽,让学生多做几次,从中挑选出最完整的叶芽纵剖面。 本节的难点知识还有叶芽的发育。叶芽的发育过程是一个相对缓慢的,动态的、变化的过程。伴随着叶芽的发育,新的枝条逐渐形成。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原因,会造成一些学生理解上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设法利用一些手段(录像、教具、动画等),克服时空带来的障碍帮助学生理解叶芽的发育过程与茎形成的关系,从而突破难点。 “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对初一学生而言,植物体内的生长素以及生长素的浓度、作用机理,这些知识都是比较抽象而陌生的,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理解这些知识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教师应深入浅出地讲明顶芽对侧芽抑制,产生顶端优势现象及去掉顶芽能使侧芽生长、发育的道理就可以了。 教法建议 《茎是由芽发育成的》一节中,关于芽的种类,必须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