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学校体育之路论文

走学校体育之路论文

走学校体育之路论文
走学校体育之路论文

走学校体育之路

【摘要】体育是一门综合较强的学科。“三级业余训练管理网系”的建立是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源泉。因此,建立业余体育训练网系,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打好基础,科学而又系统训练,及时输送高一级学校,准时成才。“三级业余训练管理网系”是着眼培养跨世纪优秀体育人才的重要步骤,是一项培育跨世纪优秀体育人才的系统工程。“三级业余训练管理网系”可以巩固发展体育传统项目。

【关键词】三级业余训练管理网系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源泉培养跨世纪优秀体育人才的重要步骤培育跨世纪优秀体育人

才的系统工程

建立“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三级业余训练网系,能及时地发现体育苗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的训练管理,走学校体育之路,有助于人才的成长。

一、“三级业余训练管理网系”的建立是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源泉

三级业余训练网系是一种科学分段管理体系,根据不同年龄段及其少年儿童生理发育的特点,精心设计,科学管理与训练,使好苗子及时发现,及时成才。提高一个国家的竞技体育水平,首先应有一大批体育后备力量。因此,建立业余体育训练网系,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打好基础,科学而又系统训练,及时输送高一级学校,准时成才。若不建立业余体育训练管理网系,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很实用的精编

一、学校体育类: 二、1、试论我国学校体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2、谈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四、3、试论体育道德形成的要求和规则 五、4、论体育与智力开发 六、5、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研究 七、6、体育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八、7、试论体育教育中学生个性差异与个性发展 九、8、试论体育教育中的审美渗透 十、9、体育技术学习与体能发展问题的研究 十一、10、体育教学运动负荷的调整与控制的探讨 十二、11、女生体育教学的特点与指导实践的研究 十三、12、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十四、13、X X地区(学校)学生体质的调查与分析 十五、14、对课间操内容和形式的改进研究 十六、15、初论体育课外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十七、16、论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十八、17、(某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的研究 十九、18、关于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 二十、19、新的教学方法(或电化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的研究 二十一、20、论教学艺术与体育教学艺术 二十二、21、论体育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及意志培养 二十三、22、中(小)学生体育知识水平和体育意识的调查研究 二十四、23、关于中(小)学建立单项(或健身、健美、体育娱乐)俱乐部的二十五、可行性及具体对策的研究 二十六、24、论学校体育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二十七、25、论学校体育的阶段效益与长远效益。 二十八、26、浅析变异系数在教学、训练中的应用 二十九、27、平均数、标准差在运用会报名中的应用 三十、28、运用体育统计知识改进体育课教学 三十一、29、运用“回归分析预测成绩”之我见 三十二、30、利用假设检验知识改进训练方法 三十三、 三十四、二、基础理论类: 三十五、1、心率指标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应用及原理 三十六、2、浅谈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训练 三十七、3、促进运动机能形成的方法和手段 三十八、4、谈肌肉力量训练 三十九、5、用能量代谢原理谈运动训练的设计 四十、6、从无氧域指标的分析中谈有氧工作训练的最佳化问题 四十一、7、对肌肉工作前初长度的适度拉长提高力学效果的生理学分析 四十二、8、试论运动生理学在体育教学和训练科学化中的作用 四十三、9、用运动生理学原理与自己从事的体育实践相结合的体会、总结 四十四、文献综述或具体的实验等

小学体育课优秀论文

小学体育课优秀论文 创新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形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挖掘教学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技术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目前小学体育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变换队形提升创新欲望 小学生好奇心强,我们应保护好这种好奇心,所以我从简单的、平淡的集合队形入手,用不断变换队形的方法,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体育课集合队形一般常规采用4列横队,时间一长,学生觉得单调。为此我引导学生去想一想,在集合队形上能否变化一下,于是,同学们很高兴,个个想办法、出主意,每次课后根据学生提出确定下次课的队形,这样,每节课都有新的花样,而且这样一来,学生兴致高、集合快、精神面貌大大好转,学生们早早的排好队在等待老师的到来。对创新也充满了信心,对体育课的关注大大提高。 二、精心的组织分组的变化 在教学中可以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具体的方法有: (一)自由组合的分组。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学生高矮的分四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八个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 (二)互帮互学的分组。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跳绳的练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充当小老师,让差的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 (三)分层次教学的分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男女八个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 三、教学情景的设置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需要。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课

推荐体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一、学校体育类: 1、试论我国学校体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谈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3、试论体育道德形成的要求和规则 4、论体育与智力开发 5、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研究 6、体育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7、试论体育教育中学生个性差异与个性发展 8、试论体育教育中的审美渗透 9、体育技术学习与体能发展问题的研究 10、体育教学运动负荷的调整与控制的探讨 11、女生体育教学的特点与指导实践的研究 12、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13、X X地区(学校)学生体质的调查与分析 14、对课间操内容和形式的改进研究 15、初论体育课外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16、论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7、(某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的研究 18、关于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 19、新的教学方法(或电化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的研究 20、论教学艺术与体育教学艺术 21、论体育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及意志培养 22、中(小)学生体育知识水平和体育意识的调查研究 23、关于中(小)学建立单项(或健身、健美、体育娱乐)俱乐部的 可行性及具体对策的研究 24、论学校体育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25、论学校体育的阶段效益与长远效益。 26、浅析变异系数在教学、训练中的应用 27、平均数、标准差在运用会报名中的应用 28、运用体育统计知识改进体育课教学 29、运用“回归分析预测成绩”之我见 30、利用假设检验知识改进训练方法 二、基础理论类: 1、心率指标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应用及原理 2、浅谈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训练 3、促进运动机能形成的方法和手段 4、谈肌肉力量训练 5、用能量代谢原理谈运动训练的设计 6、从无氧域指标的分析中谈有氧工作训练的最佳化问题 7、对肌肉工作前初长度的适度拉长提高力学效果的生理学分析 8、试论运动生理学在体育教学和训练科学化中的作用 9、用运动生理学原理与自己从事的体育实践相结合的体会、总结 文献综述或具体的实验等

中国体育教师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9a11392324.html, 中国体育教师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国体育教师论文选题参考 1、中国体育教师教育发展基本理论问题解析 2、闯入美国画坛的中国体育教师 3、面向21世纪中国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4、中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的探索性研究 5、中国体育教师教育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6、中国近代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模式的发展 7、50年中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形式与目的研究 8、21世纪的中国学校体育呼唤复合型体育教师 9、催生中国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创新路径探微 10、贺:《中国学校体育》创刊三十周年给力于体育教师 11、《中国学校体育》“草根争鸣”论坛第60期研讨综述:——“体育教师如何提高课堂中情绪的自控能力” 12、中国文化对体育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影响 13、新中国学体育教师教育的演进路径与走向 14、体育教师从事科研的不足与解决途径——第七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思考 15、中国现代体育教师职业变迁的专业化审视 16、《中国学校体育》“草根争鸣”论坛第61期研讨综述:“完善考核方案,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17、《中国学校体育》“草根争鸣”论坛第55期研讨综述:“如何树立体育教师的威信”

https://www.doczj.com/doc/9a11392324.html, 18、《中国学校体育》“草根争鸣”论坛第59期研讨综述:“体育教师应 如何参与网络教研活动” 19、关于中国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职业素质的探究综述 20、《中国学校体育》祝全国的体育教师及体育考古员教师节快乐!——教育是激越生命的事业 二、中国体育教师论文题目大全 1、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在首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北京论坛暨《中国学校体育》创刊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2、全国体育教师网络教研研讨会暨《中国学校体育》“学体部落”成立五周年活动专题植根学体部落共享网络资源促进专业发展——“全国体育教师... 3、网络教研汇聚集体智慧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记《中国学校体育》第5I期草根争鸣教学研讨活动举行 4、关注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首届全 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北京论坛暨《中国学校体育》创刊30周年活动启动仪式在... 5、试论21世纪中国高校合格体育教师的基本能力要求与培养 6、对中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探讨 7、中国高等体育院系体育专业教师素质结构的现状、社会需求及优化策略研究 8、草根论坛网络教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江苏省靖江市体育名师工作 室成功主持《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第55期草根论坛 9、体育名师引领一线教师成长草根论坛展示区域教研风采——江苏省连 云港市吕恒莱名师工作室成功主持《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第53期草根论坛 10、为心灵把脉以研讨促教——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体育骨干教师团队主持《中国学校体育》“草根争鸣”总第77期话题研讨

体育论文题目

体育论文题目 · 论个性发展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 建好学生体育档案 · 初入学儿童的心理与体育教学 · 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 改革体育教学提高育人质量 · “教”与“玩”结合是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 · 不同强度锻炼的心理效应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新规则女子标枪的气动力特性与投掷技术 · 体育游戏的特点及其社会本质 · 谈女子*M接力跑训练 · 从心理发展谈少儿运动指导 · 体育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培养学生创造力 · 对如何提高高中女生体育兴趣的体会 · 体育教学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 对新课标下小学生体育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 · 体育课怎样运用心理活动规律提高学生积极性 · 突破传统教学,大胆进行教学改革 · 心理疾病的运动处方 · 浅析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作用 · 体育课堂教学应多加强学生意志力的培养 ·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快乐体育” · 新课程体育教学探析 · 少年篮球运动员如何加强篮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 试论教师在体育合作学习中的角色与作用 · 浅论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 全民健身与中学生体育投入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 体育教学中徒手操的教学 · 徒手体操的技术因素及其作用 · 湖南省第五届大运会健美操比赛情况分析与发展趋势· 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角度探讨健美操运动的特殊作用· 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 合作学习——体育教学的重要方法 · 浅谈初中学生的立定跳远的教学 · 多种情景教学法对提高初中女生耐力跑的研究 · 融音体美于一体的体育教学 · 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 高中体育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的探索 · 对高中乒乓球课分组教学法的实验探讨 ·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 对初中体育教学中耐久跑的认识 · 浅析武术教学中的示范法 · 谈谈影响立定三级跳远第二步效果的几个因素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3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3篇 1 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即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生活。为此,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首先要把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避免品德评价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要实现德育教育由强制性向民主性转变,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智慧地把学生引向既定目标,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能 力、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和抑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这种自育的能力养成,有助于学生走 出校门后也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例如,在体育课的耐久跑或跨栏跑中,常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继续参加练习的生动事例,教师应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样其他同学也会深受鼓舞和感动,对培养学生道德自育能力以及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班级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又如,体操中的保护与帮助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值日生轮流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并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 处理好德育教育中“形”与“质”的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摒弃理论空话与教条,认清新时 期德育教育的基本问题,不能夸大或只做表面文章。在这里,有必要再提一下体育教师的道德人格问题,因为它决定着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与其它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存在着一种“亲密性”,在这种“亲密接触”中,体育教师可能比其他教师更多一份人格暗示与辐射。因此,体育教师要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为的文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态度的积极、思想的进步和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所以,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希望在学生身上建构起来的普通公民道德,还必须率先修养希望学生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养成的一些特有的良好品质(如尊重他人、公平竞争、敢于争先、民主、果敢等)。“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去完善自己。可以 说,当体育教学中的“育”与教师人格不一致时,真正起到有效性教育作用的只能是在言传身教中的教师的道德修养,而不是“育”。最后,在宣扬与实现“快乐体育”的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也完全可以使其成为一种“愉快德育”,成为一种乐于接受的德育,一种让学生个性尽情舒展的德育,一种能促使学生健康人格可持续发展的德育。

学校体育学论文1

学校体育学论文 中文题目:从课标实施谈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英文题目:Talk about our country school sports lesson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 of the status quo of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姓名:黄恬 学号: 105852013100109 院系:研究生院 专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指导教师:招乐辉教授

摘要 体育课程标准实施在体育课改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本论文主要讨论体育课改个体育课标实施的关系,体育课标实施是体育课改的重要环节,第体育课改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体育课改的过程中,我们要怎么做好课标实施,怎样去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课标实施,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程的决策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在课标实施中要做好指引者的角色,而学生作为体育课标改革的最后受益者和实施者,他们所需要具备的就是对课程改革提出自己的意见,反馈意见。最后本论文提出了在课程改革中做好课标实施的益处,做好课标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可以使课程改革更符合学生的需要。 关键词:体育改革,课标实施,学生,教师,参与

Abstract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s in physical education, change the role of cannot be ignored, this thesis mainly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education, change a PE standard implement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physical education, change, change the first physical educatio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function. In the proces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o change, how are we going to mak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how to ask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class complet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sports teacher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policy makers, mentor, and facilitator, to do well in th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the role of guidance, the students as the end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of the beneficiary and the implementers, they need to have is on curriculum reform put forward their own opinions, feedback. 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in the curriculum reform for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the benefits of completes th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can improve the learning ability of students, can promote th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can make curriculum reform more conform to the needs of the students. Keywords: sports reform,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students, teachers, to participat

小学体育教育论文

小学体育教育论文 曲靖市第二小学 徐颜 由于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好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小学体育课的组织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整队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组织纪律、学生守则、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 抓好体育课各阶段的组织教学。体育教学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

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采用趣味游戏,如:“请你跟我这样做”,或“反口令训练法”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课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练习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习兴趣;结束部分。学生的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应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意念放松,同时作好课堂的小结。如何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地参与学习呢?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对学生活动所具有的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它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可见,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如何使课堂教学兴趣化呢? 1、导入课堂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它好比一场戏剧的序幕,要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诱发出最佳的心理状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创设最佳的教学情。我在导入课堂时(课的开始准备部分),无论从场地的布置、学生活动的队形、活动的内容以及组

小学体育论文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 学校体育,就其目的、任务的特殊性而言,它不同于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而小学教育则养运动兴趣、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主,并起到育人作用。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求新、求异的心理较强,这就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有新意,用新鲜的事物、形式或角度来刺激学生,启动学生活动的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从而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在这个广阔的空间内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耕耘、去创造,以便我们的课堂更贴近学生的需要。 1、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小学生爱好体育的意识 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小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小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小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根据儿童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要多样化,一般不少于三个项目,各项目的时间安排不宜过长,组织教学要紧凑。即使同一内容的教学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 我在教学中发现教学组织得好,小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会有很大的提高。例如,在30米跑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变换跑的形式,如往返跑、各种姿势的起跑、抢物跑、折线跑、过障碍跑等,丰富教学内容的内涵和外延。这样男学生爱好,女学生也喜欢。他们的学习沉浸在玩中学、练中玩。 2.、明确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就要有科学的教学标。就要从课程设计到

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小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让学生有机会去思考、去创造,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比较简单,没有较难的技术,是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的。把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的改造,让学生在体验乐趣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技能。如在进行队列队形练习时进行游戏化改造,学大雁排排队、推火车等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3.、增强健康意识教育,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小学生处在生长发育时期,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如不正确的身体姿势会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对小学生中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姿势不正确或故意模仿所造成的不正确姿势应讲明危害性。要主动帮助纠正,教会一些矫正方法,同时应让教学内容生活化。 许多的教学内容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教学内容生活化可以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方面我们的教学内容设计的主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一次郊游,走在平路上——慢跑;爬山——原地高抬腿跑;过独木桥——两手侧平举,足尖跳;盘山道走——曲线行进。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引用学生日常玩耍中对教学内容有帮助的活动,如,打沙包,跳皮筋等。 4、重视体育中的道德品质教育 在体育活动中,常常要求克服困难,勇敢奋斗,有利于培养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等意志。这些道德品质和意志,在体育的实际活动中,比在教室里的学习中更容易表现出来,教师针对小学生的种种表

体育小论文

前言: 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提高国民素质、挖掘人力资源的长远战略, 应该落实到每一个人。体育应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贯穿于我们的有生之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对学生终身体育的教育, 培养学生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奥运战略的基础是全民健身战略, 全民健身的战略是青少年, 青少年体育主要是学校体育。学校体育要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已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并使其价值体现在未来。素质教育的核心强调“内化”和“发展” , 即人类文化向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和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清华大学有良好的体育传统, 她以蒋南翔校长倡导的“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牟’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树立了教与学、课内与课外、强身授法与寓德于体等紧密结合的整体教学观。 一、心率的自我应用原则 脉搏检测是很好的自我监督手段。 晨脉的应用:晨脉即早晨醒后起床之前测脉搏,应用时主要看其稳定性。通常晨脉基本稳定,或随运动水平的提高呈减少趋势;如晨脉突增,10秒增加2次(1分钟12次)应警惕,10秒增加3次(1分钟18次)应去医院。如果平时经常发现有脉搏节律不齐的现象,且次数超过6次/分,也应去医院。 心率的应用:心率是人体最容易观测到的心脏指数,同时心率也是心脏功能的直观体现之一。健康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心率为75次(正常范围60~100次)。不同生理条件下,心率有很大变动,可低到每分钟40~50次,高可达每分钟200次。 运动时心率加快是血液循环机能变化中最容易察觉的一种变化。一般来说,在剧烈运动时,短时间内的心率变化越大越接近最大心率,说明某人心血管功能对于运动的适应性越强,机体利用氧气能力越强。心率受体温控制,体温升高1摄氏度,心率增加12~16次。 运动中脉搏的应用:“30秒钟20次蹲起”一次负荷试验方法简单,即静坐片刻后(3分钟左右),测安静时的脉搏(10秒),然后起立,在30秒钟内做匀速20次全蹲起,蹲起结束后,立即测10秒钟脉搏。如果负荷结束后,脉搏上升幅度超过70%,说明心功能较差。在锻炼后测脉搏可反映负荷量的大小。练后5~10分钟时如脉搏恢复,表明负荷量较小;如脉搏比练前安静时快2~5次/10秒,表明中等负荷量;脉搏快6~9次/10秒表明负荷量较大。结合成绩定期检查在定量强度跑后的脉搏也很有意义。若跑后即刻脉搏较前次下降、成绩提高,表明训练适宜;若跑后即刻脉搏较前次增加、成绩下降,表明训练不适宜或身体状况欠佳。 二、改善体成分的意义与原则: 身体成分是指组成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其总重量就是体重。它包括脂肪成分和非脂肪成分两大类。前者重量称体脂重,体脂重量体重的百分比称体脂率,后者包括内脏、骨骼、肌肉、水分、矿物盐等各种成分的重量,又叫瘦体重

体育教学论文3篇

体育教学论文3篇 小学体育教学论3篇 1 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即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生活。为此,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首先要把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养的轨道上,避免品德评价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要实现德育教育由强制性向民主性转变,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智慧地把学生引向既定目标,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和抑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这种自育的能力养成,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也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例如,在体育课的耐久跑或跨栏跑中,常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继续参加练习的生动事例,教师应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样其他同学也会深受鼓舞和感动,对培养学生道德自育能力以及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班级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又如,体

操中的保护与帮助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值日生轮流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并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 处理好德育教育中“形”与“质”的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摒弃理论空话与教条,认清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基本问题,不能夸大或只做表面。在这里,有必要再提一下体育教师的道德人格问题,因为它决定着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与其它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存在着一种“亲密性”,在这种“亲密接触”中,体育教师可能比其他教师更多一份人格暗示与辐射。因此,体育教师要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为的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态度的积极、思想的进步和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所以,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希望在学生身上建构起的普通公民道德,还必须率先修养希望学生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养成的一些特有的良好品质(如尊重他人、公平竞争、敢于争先、民主、果敢等)。“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去完善自己。可以说,当体育教学中的“育”与教师人格不一致时,真正起到有效性教育作用的只能是在言传身教中的教师的道德修养,而不是“育”。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

中学体育教育要与时俱进 郴州市宜章县第六中学李涛 【摘要】本文分析学校体育竞赛创新的必要性,构想了一种与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节相结合的,小型多样经常的体育竞赛模式。并设法解决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关键词】创新;体育竞赛;全民健身 学校体育竞赛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基层为主、勤俭节约的原则,学校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学校开展课外活动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生动活泼。 但是,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体育竞赛仅限于一年一次的以田径等竞技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并且还难以保证。随着全民健身,素质教育等思想的深入,学校这种以田径项目为主的运动会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教育思想的要求与发展,表现出诸多弊端。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难以保证,组织管理科学性差,效率底,对积极性调动不足,欠缺引导。有许多是学生自由活动或去做作业等其他“重要”的事,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1.体育课应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竞赛参与不同于一般的体育活动参与,竞赛参与是全身心投入的一种参与,所以培养学生体育情感的效果要比一般参与活动好的多。平时的比赛,不仅参与人数多、受益面广、而且时间地点可以任意选择,场地器材可以交叉使用。不受条件限制,举办容易。我们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开展多样性、经常性、小型性、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考核性的体育比赛活动,使体育竞赛与体育活动、体育课、“达标”等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紧密结合,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竞赛又能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促进、检查、评比、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全民健身计划》是我国社会体育的全局性和指导性的纲要,要实现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走上社会之后仍能长期乃至终身从事体育活动,并依此促进整个中华民族体质的根本性提高,就必须将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贯穿于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其中也包括体育竞赛中。因此我们必须认真领会“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质,彻底转变传统的以单一的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全年以某几天为竞赛时间的传统观念。切实把增强学生体质,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让学生体会体育的乐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与习惯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具体到学校体育竞赛的改革上,就应该冲破单一竞技运动项目的局限。有选择地把适宜于中学生健身的部分竞技运动项目与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和民族性较强的大众化体育项目融合在一起。逐步形成具有中学自身特色的群众体育运动竞赛内容新体系。

学校体育论文: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源溯与发展趋势研究

学校体育论文: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源溯与发展趋势研究【摘要】本文立足世界各国体育课程的发展历程,结合教育发展趋势,对体育课程变化规律和内涵进行追溯并探究其发展方向,从而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学校体育;课程;发展 the school sports curriculum reform's source traces with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research lan jun 【abstract】this article bases various countries sport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union education trend of development, carries on to the sports curriculum change rule and the connotation traces and inquires into its development direction, thus provides the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for our country school sports curriculum reform. 【key words】school sport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依据2010年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提出了较为清晰的

发展思路和定位。自2001年实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在总结我国多年体育课程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突出健康目标的学科内涵, 逐渐与国外先进发达国家课程体系接轨,强化创新教育现代思想的反映,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培养面向21世纪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理念,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革命。但在10年来的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和显示出许多矛盾和问题,并在一定范围内阻碍和制约改革的实施。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世界教育改革背景和体育课程变革的历史回溯,为制定和完善适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又是全面构筑我国体育新课程改革全面体系的需要。 1 全球教育背景下的体育课程改革回溯 社会在不断变革,自20世纪至今,世界各国经历了三次大的教育改革。而在几次教育改革中,课程改革始终是核心。 第一次教育改革在20世纪初。以杜威进步主义教育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批判了传统教育的课堂中心、课本中心、教师中心,提出活动中心、儿童中心、儿童的兴趣中心地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他提出“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杜咸的教育思想影响了美国教育几十年,而且影响到世界各国。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中学体育教研论文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中学体育教研论文: 中学体育教育要与时俱进 【摘要】本文分析学校体育竞赛创新的必要性,构想了一种与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节相结合的,小型多样经常的体育竞赛模式。并设法解决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关键词】创新;体育竞赛;全民健身 学校体育竞赛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基层为主、勤俭节约的原则,学校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学校开展课外活动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生动活泼。 但是,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体育竞赛仅限于一年一次的以田径等竞技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并且还难以保证。随着全民健身,素质教育等思想的深入,学校这种以田径项目为主的运动会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教育思想的要求与发展,表现出诸多弊端。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难以保证,组织管理科学性差,效率底,对积极性调动不足,欠缺引导。有许多是学生自由活动或去做作业等其他“重要”的事,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1 体育课应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竞赛参与不同于一般的体育活动参与,竞赛参与是全身心投入的一种参与,所以培养学生体育情感的效果要比一般参与活动好的多。平时的比赛,不仅参与人数多、受益面广、而且时间地点可以任意选择,场地器材可以交叉使用。不受条件限制,举办容易。我们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开展多样性、经常性、小型性、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

考核性的体育比赛活动,使体育竞赛与体育活动、体育课、“达标”等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紧密结合,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竞赛又能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促进、检查、评比、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全民健身计划》是我国社会体育的全局性和指导性的纲要,要实现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走上社会之后仍能长期乃至终身从事体育活动,并依此促进整个中华民族体质的根本性提高,就必须将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贯穿于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其中也包括体育竞赛中。因此我们必须认真领会“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质,彻底转变传统的以单一的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全年以某几天为竞赛时间的传统观念。切实把增强学生体质,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让学生体会体育的乐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与习惯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具体到学校体育竞赛的改革上,就应该冲破单一竞技运动项目的局限。有选择地把适宜于中学生健身的部分竞技运动项目与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和民族性较强的大众化体育项目融合在一起。逐步形成具有中学自身特色的群众体育运动竞赛内容新体系。 2 学校体育竞赛应与体育课考核相结合 “达标”、体育课考核、体育毕业升学考试等内容与形式,对于学生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它的一些项目不是竞技项目,所以在比赛中很少设这些项目的,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没能用比赛促进这些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的兴起。

小学体育论文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 学校体育,就其目的、任务的特殊性而言,它不同于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而小学教育则养运动兴趣、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主,并起到育人作用。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求新、求异的心理较强,这就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有新意,用新鲜的事物、形式或角度来刺激学生,启动学生活动的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从而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在这个广阔的空间内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耕耘、去创造,以便我们的课堂更贴近学生的需要。 1、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小学生爱好体育的意识 运动兴趣与习惯就是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与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就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就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小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与保持小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小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根据儿童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要多样化,一般不少于三个项目,各项目的时间安排不宜过长,组织教学要紧凑。即使同一内容的教学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 我在教学中发现教学组织得好,小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会有很大的提高。例如,在30米跑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变换跑的形式,如往返跑、各种姿势的起跑、抢物跑、折线跑、过障碍跑等,丰富教学内容的内涵与外延。这样男学生爱好,女学生也喜欢。她们的学习沉浸在玩中学、练中玩。 2、、明确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就要有科学的教学标。就要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小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

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让学生有机会去思考、去创造,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 极性与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比较简单,没有较难的技术,就是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的。把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的改造,让学生在体验乐趣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技能。如在进行队列队形练习时进行游戏化改造,学大雁排排队、推火车等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3、、增强健康意识教育,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小学生处在生长发育时期,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如不正确的身体姿势会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对小学生中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姿势不正确或故意模仿所造成的不正确姿势应讲明危害性。要主动帮助纠正,教会一些矫正方法,同时应让教学内容生活化。 许多的教学内容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教学内容生活化可以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方面我们的教学内容设计的主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一次郊游,走在平路上——慢跑;爬山——原地高抬腿跑;过独木桥——两手侧平举,足尖跳;盘山道走——曲线行进。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引用学生日常玩耍中对教学内容有帮助的活动,如,打沙包,跳皮筋等。 4、重视体育中的道德品质教育 在体育活动中,常常要求克服困难,勇敢奋斗,有利于培养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等意志。这些道德品质与意志,在体育的实际活动中,比在教室里的学习中更容易表现出来,教师针对小学生的种种表现及时向小学生进行教育,其效果比其她课程更实际。体育具有通过各种活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9a11392324.html,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学体育教学论文选题参考 1、浅谈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改革 2、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3、中学体育教学“发展性评价”理念与方法的实践研究 4、重庆市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5、对素质教育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6、微格教学在体育专业中学体育教学法课程运用的研究 7、兴趣与中学体育教学 8、“自主探究—合作”性体育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调查与实验研究 9、中学体育教学法课程学生演示技能微格教学的设计与研究 10、天津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11、中学体育教学运用分组教学模式的探讨 12、主体性教学是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13、快乐体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若干思考 14、拓展训练引入中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15、关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16、快乐体育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7、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参与度的实验研究 18、论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选用 19、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协调发展

https://www.doczj.com/doc/9a11392324.html, 20、中学体育教学的“主项选修,配项必修”模式 二、中学体育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1、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的探讨 2、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多元化研究 3、宣城市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4、《中学体育教学法》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研究 5、浅析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探究 6、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心理拓展训练 7、对学校体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中学体育教学为例 8、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改革 9、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1、浅谈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改革 12、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13、南阳市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对策研究 14、德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15、上海市部分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成就取向 16、以素质教育为主导深化中学体育教学改革 17、浅谈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8、黄山市乡镇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19、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浅谈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