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PDF.pdf

分析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PDF.pdf

分析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PDF.pdf
分析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PDF.pdf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全

第8章习题答案 1.命名下列配合物: (1)K2[Ni(CN)4] (2)(NH4)2[FeCl5(H2O)] (3)[Ir(ONO)(NH3)5]Cl2 (4)Na2[Cr(CO)5] 解:(1)四氰根合镍(Ⅱ)酸钾 (2)五氯?一水合铁(III)酸铵 (3)二氯化亚硝酸根?五氨合铱(III) (4)五羰基合铬(-Ⅱ)酸钠(参考P172) 2.写出下列配合物(配离子)的化学式? (1)硫酸四氨合铜(Ⅱ) (2)四硫氰?二氨合铬(III)酸铵 (3)二羟基?四水合铝(III)离子(4)二苯合铬(0) 解:(1)[Cu(NH3)4]SO4 (2)(NH4)[Cr(NH3)2(SCN)4] (3)[Al(H2O)4(OH-)2]+ (4)[Cr(C6H6)2] 6.试用价键理论说明下列配离子的键型(内轨型或外轨型)、几何构型和磁性大小。 (1)[Co(NH3)6]2+ (2)[Co(CN)6]3- 解:(1)Co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3d74s2 Co2+的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2+:3d74s0 [ ][ ][ ][ ][ ] [ ] [ ][ ][ ] [ ][ ][ ][ ][ ] 3d7 4S0 4P0 4d0 [ ][ ][ ][ ][ ] [ ][ ][ ][ ][ ][ ] [ ][ ][ ] SP3d2杂化、成键,形成[Co(NH3)6]2+ 因为:形成[Co(NH3)6]2+时用的是Co2+最外层4S、4P、4d空轨道以SP3d2杂化、成键,而且中心离子Co2+形成配离子的前后单电子数没变,所以:该[Co(NH3)6]2+配合离子是外轨型,SP3d2杂化,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因为:以SP3d2杂化、成键形成[Co(NH3)6]2+后,具有3个单电子,所以:[Co(NH3)6]2+的磁矩为:,因为具有单电子分子是顺磁性分子,无单电子分子是抗磁性分子,所以形成[Co(NH3)6]2+后,具有3个单电子,[Co(NH3)6]2+是顺磁性分子。 (2) Co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3d74s2 Co3+的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3+:3d64s0 [ ][ ][ ][ ][ ] [ ] [ ][ ][ ] 3d6 4S0 4P0 [ ][ ][ ] [ ][ ][ ][ ][ ][ ] d2SP3杂化、成键,形成[Co(CN)6]3- 因为:形成[Co(CN)6]3-时用的是Co3+内层d轨道,即(n-1)层d轨道与nS、nP空轨道以d2SP3杂化、成键,而且中心离子Co3+形成配合离子前有4个单电子,形成配合离子后没有单电子,中心离子Co3+形成配合离子前、后内层电子发生了重新排布,所以:该[Co(CN)6]3-配合离子是内轨型,d2SP3杂化,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因为:以d2SP3杂化、成键形成[Co(CN)6]3-后,没有单电子,所以:[Co(CN)6]3-的磁矩为:,因为具有单电子分子是顺磁性分子,无单电子分子是抗磁性分子,所以形成[Co(CN)6]3-后,没有单电子,[Co(CN)6]3-是抗磁性分子。 7.有两个化合物A和B具有同一化学式:Co(NH3)3(H2O)2ClBr2.在一干燥器中,1molA很快失去1molH2O,但在同样条件下,B不失去H2O。当AgNO3加入A中时,1molA沉淀出1molAgBr,而1molB 沉淀出2molAgBr。试写出A和B的化学式。 解:∵在干燥器中,1molA很快失去1molH2O,但在同样条件下,B不失去H2O知,说明A中的H2O 是外配位体,而B中的水是内配位体。当AgNO3加入A溶液中时,1molA沉淀出1molAgBr,而1molB 沉淀出2molAgBr,说明1molA中外配体为1mol Br-,而1mol B中外配体为2 mol Br-。因此它们

无机及分析化学-模拟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1) 闭卷适用专业年级: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本试题一共三道大题,共四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1.答题前,请准确、清楚地填各项,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每题2分共50分) 1. 含有Cl-和Br-的混合溶液,欲使Br-氧化为B「2而不使Cl-氧化,应选择() A A A A (卅/打=0.15 V,ci2/ci 九3583 V,B^rh.087 V,孔于心 3 日.33 n A V,, " c z 2 =1.51 V , A , 2 =0.771 V) ‘MnO 4 /Mn Fe3 /Fe2 A. SnCl 4 B. K262O7 C. KMnO 4 D. Fe3+ 2. 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PbSO4(s)」Pb2++SO42- PbS(s)—- Pb2++S2-反应PbSO4+S2-—PbS+SO4-的K 为 A. K SP (1) . K sp (2) o o C. K sp ⑵/K sp (1) 3. 0.04mol L-1的H2CO3 的水溶液,、浓度和c(CO32-)的浓度分别为 O A. K1 0.04, K1 o C. . K1K20.04 , K2 4.已知某一元弱酸的浓度为 o K sp (1) o K sp⑵ () o o B. K sp (1) / K sp (2) o o 2 D. ( K sp (1) /K sp (2)) K2?分别为它的电离常数,该溶液的c(H+) () B. , K1 °0.04 , , K2 °0.04 D. K1°0.04 , K2o c(H+)浓度为() c,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溶液的

无机及分析化学(董元彦)第五章选择题及答案Word版

10.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D) A. 0.0101 B. c(OH-)= 0.0235 mol·L-1 C. pH = 3.102 D. NaHCO3% = 25.30 2.滴定分析法要求相对误差为±0.1%,若称取试样的绝对误差为0.0002g,则一般至少称取试样:( B ) (A)0.1g (B)0.2g (C)0.3g (D)0.4g 3. 用25ml移液管移出的溶液体积应记录为:( C) (A)25ml (B)25.0ml (C)25.00ml (D)25.000ml 6. 标定HCl溶液用的基准物Na2B4O7?12H2O, 因保存不当失去了部分结晶水,标定出的HCl 溶液浓度是:( A ) (A)偏低(B)偏高(C)准确(D)无法确定 7. 可以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 A) (A)含量为99.9%的铜片(B)优级纯浓H2SO4 (C)含量为99.9%的KMnO4(D)分析纯Na2S2O3 15.定量分析中,准确测量液体体积的量器有(D ) A.容量瓶 B. 移液管 C. 滴定管 D. ABC三种 3. 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作基准物质的是:( B ) A.K2Cr2O7 B. NaOH C. Na2C2O4 D. ZnO 10.下面哪一种方法不属于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 D) A、做对照实验 B、校正仪器 C、做空白实验 D、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15.用配位(络合)滴定法测定石灰石中CaO的含量,经四次平行测定,得X=27.50%,若真实含量为27.30%,则27.50%-27.30%=+0.20%,称为( C) A. 绝对偏差 B. 相对偏差 C. 绝对误差 D. 相对误差 2.用于标定标准溶液准确浓度的基准物,为了减小其称量误差,最好具有 (C) (A)足够的纯度(B)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符 (C)稳定的化学性质(D)较大的摩尔质量 4.计算一组数据:2.01,2.02,2.03,2.04,2.06,2.00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D) (A)0.7% (B)0.9% (C)1.1% (D)1.3% 6.用50mL滴定管进行滴定时,如果要求读数的相对误差小于0.1%,则滴定剂的体 积 应大于(C)(A)10mL (B)20mL (C)30mL (D)100mL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σ键和π键在分子中均可单独存在。() 2.系统误差是不可测的。() 3.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非极性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 4.等价轨道处于全充满、全空、半充满状态时原子能量较低。() 5.施肥过多造成的“烧苗”现象,是由于植物细胞液的渗透压小于土壤溶液的渗 透压引起的。() 6.醋酸溶液经稀释后其解离度增大,因而可使其H+ 浓度增大。() 7.BF3和NH3都具有平面三角形的空间结构。() 8.CO2与CH4的偶极矩均为零。() 9.共价键和氢键均有饱和性与方向性。() 10.在消除了系统误差之后,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越高,准确度也越高。()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 1.质量摩尔浓度的单位是()。 A. mol·L-1 B. mol·kg-1 C. g·L-1 D. mg·g-1 2.已知反应H2(g)+S(s)=H2S(g)和S(s)+O2(g) =SO2(g)的平衡常数为K 1和K 2,则反应: H2(g)+SO2(g)=H2S(g)+O2(g)的平衡常数为()。 A. K 1+K 2 B. K 1/K 2 C. K 1×K 2 D. K 1-K 2 3.下列量子数取值错误的是()。 A. 3,2,2,+ B. 2,2,0,- C. 3,2,1,+ D. 4,1,0,- 4.主量子数n=3的电子层可容纳的轨道数和电子数为()。 A. 3和6 B. 3和9 C. 6和12 D. 9和18 5.下列卤化氢分子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D. 6.Fe3O4中铁的氧化数是()。 A. 2 B. -2 C. 8/3 D. 3 7.下列关于分子间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型物质的沸点总是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加 B. 色散力存在于所有分子间 C. 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 D. 大多数含氢化合物中都存在氢键 8.能组成缓冲溶液的是()。 A. HAc-NaAc B. NaCl-HCl C. NaOH-NaCl D. HCl-H2O 9.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 A. 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B. 等于零 C. 略大于允许误差 D. 没有要求 10.下列各式中,有效数字位数正确的是()。 A. 0.0978(4位) B. pH=3.24 (3位) C. pKa=1.80 (2位) D. 0.420(2位) 11.随机误差可通过()方法减免。

初中化学第6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第6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教学设计 一、.任务分析 1、课程标准: 1、认识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的辩证关系。认识海水淡化的可行性,进一步树立资源意识。 2、了解“晒盐”的过程,认识饱和溶液、结晶概念。认识饱和溶液的含义,绘制溶解度曲线。 3、学会粗盐提纯的实验方法。 4、学习氨碱法的原理和主要流程。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主要内容 本模块很好的体现了重视化学观念的形成,充分重视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对于资源进行科学开发的观念是本单元的教学主线之一。 主要内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纯碱的性质 3、学习本单元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基本的坐标系知识、复分解反应的原理 4、学校、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知识时,多数概念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比较难接触到,需要教师比较多的联系实际生活的例子。化解知识的难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教学目标: 1、知道海洋是人类的天然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 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 2、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含的主要物质 3、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 4、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 洋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节海水“晒盐” 教学目标: 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了解食盐的用途和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2.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途径。 3.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 第三节海水制碱 教学目标: 1、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和步骤 2、知道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3、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三、重点难点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1、知道海洋中蕴藏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的种类。 2、利用海水制取镁,海洋环境保护。 第二节海水“晒盐” 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了解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2.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 3.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第三节海水制碱 1.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2.树立元素守恒观 四、策略方法(具体)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教材首先从海水中的物质引领学生认识海洋化学资源,初步渗透“科学合理开发资源”的观点,然后以海洋中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为范例,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中,穿插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运用。教材通过海洋这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为学生开拓了一个新的广阔的化学背景,又使学生掌握了一些终生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体现出“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学生对这一部分比较关注的是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海洋环境的保护认识可能不

无机及分析化学(董元彦)第八章选择题及答案

16. Al3+与EDTA形成(C) A. 非计量化合物 B. 夹心化合物 C. 鳌合物 D. 聚合物 17. 下列几种物质中最稳定的是(A) A. [Co(en)3]Cl3 B. [Co(NH3)6] (NO3)3 C. [Co(NH3)6]Cl2 D. Co(NO3)3 18. 下列配离子在强酸中能稳定存在的是(D) A. [Fe(C2O4)]3- B. [AlF6]3- C. [Mn(NH3)6]2+ D. [AgCl2]- 13.AgNO3处理[Fe(H2O)5Cl]Br溶液,产生沉淀主要是( A) A. AgBr B. AgCl C. AgBr和AgCl D. Fe(OH)3 8. AgCl在1mol?L?1氨水中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大。其原因是:( B ) (A)盐效应(B)配位效应(C)酸效应(D)同离子效应10. 在下列浓度相同的溶液中,AgI具有最大溶解度的是:( D) A.NaCl B. AgNO3 C. NH3 · H2O D. KCN 7. 下列物质,能在强酸中稳定存在的是 ( D ) A. [Ag(S2O3 )2]3- B. [Ni(NH3)6]2+ C. [Fe(C2O4 )3]3- D. [HgCl4]2- 9. 用EDTA直接滴定有色金属离子,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D ) A.指示剂-金属离子配合物的颜色 B. 游离指示剂的颜色 C. EDTA-金属离配合物的颜色 D. (B)和(C)的混合颜色 8.下列说法何种错误(C ) A.配合物的形成体(中心原子)大多是中性原子或带正电荷的离子。 B.螯合物以六员环、五员环较稳定。 C.配位数就是配位体的个数。 D.二乙二胺合铜(Ⅱ)离子比四氨合铜(Ⅱ)离子稳定。 14.在配位反应中,一种配离子可以转化成()配离子,即平衡向生成()的配离子方向移动。( C) (A)不稳定的更难解离的(B)更稳定的更易解离的 (C)更稳定的更难解离的(D)不稳定的更易解离的 11、下列说法何种欠妥C (1)配合物的形成体(中心原子)大多是中性原子或带正电荷的离子。 (2)螯合物以六员环、五员环较稳定。 (3)配位数就是配位体的个数。 (4)二乙二胺合铜(Ⅱ)离子比四氨合铜(Ⅱ)离子稳定。

最新九年级化学第十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了解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和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糖类和油脂在人体内氧化放出能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提供能量;维生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和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自学、讨论、师生交流,引导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交流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每种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作用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科学的营养观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营养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在维持生命和健康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策略:结合教材上的图文,指导学生看书学习,归纳总结,理解记忆。将营养元素在体内消化,吸收的过程通过电视放出来。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师:人类为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的成份中主要含哪些物质?这些物质在人体中都有哪些作用呢?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食物的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通常称为营养素。 一、蛋白质 师:蛋白质对维持生命和健康有什么作用?主要含在动物身体中的哪些部位。 生:看书、归纳、回答 师:蛋白质是怎样构成的?结构如何?在胃肠道中主要发生哪些变化起什么

作用? 生:看书、归纳、回答 师:机体中蛋白质因种类不同,功能各不相同,如血红蛋白和酶两种蛋白质在机体内就起作各不相同的作用,他们分别都起哪些作用。 生:看书归纳,完成课堂练习。 师:血红蛋白与CO 结合的能力很强,是氧气的200倍,结合了一氧化碳的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人就会缺氧窒息死亡,这就是煤气中毒的原因,香烟的烟气中含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就有CO 。 生:看资料,吸烟的害处。 师:淀粉在消化道中发生哪些反应? 酶作催化剂有三个特点:①专一性; ②高效性; ③所需条件温和; 师:甲醛为什么可用来制动物标本? 生:看书,回答。 师:每克蛋白质完全氧化放出多少能量? 生:看书,回答。 第二课时 二、糖类 师:糖类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成分,它是由哪些元素组成,主要存在于哪些食物中?淀粉是否属于糖?淀粉在机体内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看书,回答 师:小结,淀粉在人体中发生如下变化: ①11221225106)(2O H C O nH n O H C ??→?+淀粉酶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模拟试题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将某非电解质溶于水中,测得其凝固点为℃ (已知凝固点降低常数Kf =℃·kg-1·mol-1),该溶质的摩尔质量(g·mol-1)为 ( ) A. B. C. D. 2. 2. 浓度均为 mol·L-1的NaCl、Na2SO4、甘油(C3H8O3)、蔗糖(C12H22O11)溶液,其渗透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 A. 甘油>蔗糖> Na2SO4>NaCl B. NaCl> Na2SO4>甘油>蔗糖 C. 甘油=蔗糖> Na2SO4>NaCl D. Na2SO4>NaCl>甘油=蔗糖 3. 反应 A + B→ C,对反应物A来说是一级反应,对反应物B来说是二级反应,则该反应的速 率常数k的单位为 ( ) A. s-1 B. mol·L-1·s-1 C. L·mol-1·s-1 D. L2·mol-2·s-1 4.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是 ( ) A. 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B. 降低了活化能 C. 改变了化学反应的历程,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D. 缩短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5. 已知φθ(Cu2+/Cu)=,φθ(Fe2+/Fe)= - ,标准态下能还原Cu2+,但不能还原Fe2+的还原剂与 其对应的氧化态组成电对的φθ值的范围是( ) A. >- B. <- C. < D. - ~ 6. 室温下,稳定单质的标准摩尔熵 ( ) A. 等于零 B. 大于零 C . 小于零 D. 不能确定 7. NaOH标准溶液因保存不当吸收了空气中的CO2,若用此NaOH溶液滴定HCl至酚酞终点,则HCl 的浓度将 ( ) A. 偏高 B. 偏低 C 无影响 D.不能确定 8.用同一KMnO4标准溶液分别滴定等体积的FeSO4和H2C2O4溶液,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相等,则FeSO4与H2C2O4两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为() A. 2c(FeSO4) = c(H2C2O4) B. c(FeSO4) = 2c(H2C2O4) C. c(FeSO4) = c(H2C2O4). D. 5 c(FeSO4) = c(H2C2O4) 9.已知在1mol·L-1H2SO4介质中,φθ(Fe3+/Fe2+) = , φθ (Ce4+/Ce3+)=。以Ce4+滴定Fe2+至50%,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常见的酸和碱主题设计 适用年级九年级 所需时间课内共用6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的教学核心内容,隶属于课程标准中第二个“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在的二级主题——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是其主要内容之一。本主题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酸和碱,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用途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 本主题单元内容来源于人教版教材初中化学九年级课本第十单元。该主题单元共分为以下四个专题: 专题一:酸及其性质。让学生认识常见的酸,认识酸的性质并知道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学会对浓酸的使用;了解酸的应用。 专题二:碱及其性质。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碱,认识碱的性质并进一步学习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学会对浓碱的使用;了解碱的应用。 专题三:酸碱中和反应。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就是酸和碱中的H+和OH-结合成H2O;知道可以通过中和反应的方法降低酸或碱的含量。

专题四:溶液的酸碱性。了解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并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本主题单元的教学重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酸碱的中和反应,溶液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主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 预期教学成果:探究实验报告、思维导图、课堂综合检测、主题单元检测等。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 2.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 3.初步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及判断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常见酸和碱学会概括归纳的学习方法 2.通过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认识过程学习探究认识事物的方法 3.通过对酸碱溶液的酸碱性的认识学习建立微观与宏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4.通过对溶液酸碱性的测定及酸碱混合后pH的变化测定体会间接观察法在实验探究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酸碱性质的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通过对酸碱对生命活动的作用及中和反应的应用学习体会化学的价值所在 对应课标 1.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 2.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1、化学试剂分为几大类实验室中最普遍使用的一般试剂分为几个等级如何选用化学试剂答:化学试剂的选用应以实验要求,如分析任务、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分析对象的含量及对分析结果正确度要求等为依据,合理选用不同等级的试剂。不同等级的试剂价格差别很大,纯度越高价格越贵,试剂选用不当,将会造成资金浪费或影响实验结果,故在满足实验要求的前提下,选择试剂的级别应就低而不就高。 此外应注意,不同厂家、不同原料和工艺生产的化学试剂在性能上有时会有显着差异,甚至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同一类试剂在性质上也很难完全一致,因此在较高要求的分析中,不尽要考虑试剂的等级,还应注意生产厂家、产品批号等事项,必要时应作专项检验和对照实验。 2、在容量分析实验中使用的玻璃仪器中,哪些玻璃仪器在用蒸馏水淋洗后,还要用待装溶液淋洗简述玻璃仪器的一般洗涤过程及其是否洗净的检验方法。 答:容量分析操作中常用的玻璃仪器有滴定管、移液管、吸量管、容量瓶和锥形瓶,其它可能使用的玻璃仪器还有烧杯、量筒等,其中滴定管、移液管和吸量管在清洗干净和用蒸馏水淋洗后,还需用少量待装溶液淋洗2~3次,各次淋洗时待装溶液的用量约为10mL、5mL、5mL。 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应根据实验的要求、污物的性质及其弄脏程度来选择,洗涤玻璃仪器的一般步骤是:⑴用自来水刷洗:用大小合适的毛刷刷洗,使附着在器壁上的灰尘和不溶性杂质脱落,再用自来水冲刷掉已脱落的灰尘、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⑵用去污粉或合成洗涤剂刷洗:用大小合适的毛刷蘸取去污粉或合成洗涤剂刷洗,使附着器壁的有机物和油污脱落,再用自来水冲洗;若油垢和有机物仍洗不干净,可将合成洗涤剂或肥皂液适当加热再洗涤。⑶用洗液洗涤:先将玻璃仪器中的水尽量除去,再把洗液加入玻璃仪器内,洗液用量约为玻璃仪器总容量的1/5,倾斜仪器并慢慢转动(注意!勿将洗液流出),使仪器内壁全部被洗液润湿。数分钟后,将洗液倒回洗液瓶中(可反复使用至洗液颜色变绿色时才失效),再用自来水完全洗去残留在器壁上的洗液。 洗涤过的玻璃仪器用水淋湿后倒置,如果水即沿器壁流下,器壁上留下一层薄而均匀的水膜,没有水珠挂着,则表示玻璃仪器已被洗净。洗净后的玻璃仪器不能再用布或滤纸擦,因为布或滤纸的纤维会留在器壁上,弄脏仪器。 3、粗食盐中的可溶性杂质有哪些各用什么试剂除去这些杂质除杂试剂的加入次序是怎样的其原因是什么 答:粗食盐中含有钙、镁的硫酸盐和氯化钾等可溶性杂质。BaCl2溶液除去食盐溶液中的SO42-离子,Ca2+、Mg2+离子则用Na2CO3的NaOH溶液除去,KCl的溶解度大于NaCl,且在食盐中的含量较少,可在NaCl结晶时留在溶液中达到除去的目的。除去杂质的沉淀剂需按BaCl2溶液、Na2CO3的NaOH溶液和HCl溶液的次序依次加入。一般来说,除去天然样品中的阴离

无机及分析化学(董元彦)期末考试出题用——计算题

1、结晶硫酸亚铁部分失水时,分析结果如仍按FeSO 4·7H 2O 含量计算,会得到怎样的结果?国家标准规定:FeSO 4·7H 2O 含量99.50~100.5%为1级;99.99~100.5%为二级;98~101.0%为三级,现用KMnO 4法测定,问: (1)配制1/5 KMnO 4=0.1mol.L -1 溶液2升,需称取KMnO 4多少? (2)称取200.0毫克Na 2C 2O 4,用29.50毫升KMnO 4溶液滴定,KMnO 4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3)称硫酸亚铁试样1.012克,用35.90毫升上述KMnO 4溶液滴定至终点,此产品的质量符合哪级标准? (已知:M(FeSO 4·7H 2O)=278.0g/moL 、M(KMnO 4)=158.03 g/moL 、M(Na 2C 2O 4)=134.0 g/moL ) 1. 结果偏大(1分) (1)m KMnO4=0.1×2×5 03 .158=6.3(g)(3分) (2)415c KMnO ?? ???=50 .292000 0.1342000 .0?=0.1012mol.L -1 (3分) (3)FeSO 4·7H 2O%= 012 .110000 .27890.351012.0? ?×100=99.80 符合一级标准(3分) 2. 氯化汞( HgCl 2)的凝固点下降常数为 34.4 K ·kg ·mol -1。将 0.849 g 氯化亚汞( 最简式为 HgCl )溶于 50.0 g HgCl 2中, 所得混合物的凝固点下降了1.24℃,求氯化亚汞在该溶液中的摩尔质量及分子式。(相对原子质量: Hg 200 , Cl 35.5) ?T f = K f m 0.849 1000 1.24 = 34.4×───×─── M = 471 g ·mol -1 M 50.0 设分子式为 (HgCl)n n = 471/(200.6+35.5) ≌ 2 则分子式为 Hg 2Cl 2 1.(10分)已知298K ,标准状态下: 1 2431243321232.01.39)3()()(3)()(3.19.52)2()()(2)()(32.77.24)1()(3)(2)(3)(1---=?+=+-=?+=+-=?+=+mol kJ H g CO s FeO g CO s O Fe mol kJ H g CO s O Fe g CO s O Fe mol kJ H g CO s Fe g CO s O Fe m r m r m r θθθ )()()( 求(4).)()()()(2θ m r H g CO s Fe g CO s FeO ?+=+的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常见的酸和碱》单元设计 适用年 九年级 级 所需时 6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是九年级化学的重点内容,在学习了有关单质、化学用语和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对化合物知识的进一步研究,本单元中除了学习有关酸和碱的知识外,对学过的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原理进行了总结,对以后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重点:酸、碱的性质及中和反应。 难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2、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3、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学法建议:

1、学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学习法,根据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可以归纳出一般酸碱具有的性质。 2、注意社会问题与学科知识的整合,从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3、注重形成基本概念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揭示中和反应的实质 4、要重视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在活动与探究中掌握化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 2、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 3、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 2、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 3、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酸和碱有哪些主要的性质? 2、怎样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 3、如何测定溶液酸碱性? 专题划分专题一:(1 课时) 专题二:(1 课时) 专题三:(4 课时) ....... 其中,专题(或专题一中的活动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溶液的酸碱性所需课 时 1课时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 题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一、选择题 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 A. 蔗糖(C 12H 22 O 11 )溶液 B. 葡萄糖(C 6 H 12 O 6 )溶液 C. 丙三醇(C 3H 8 O 3 )溶液 D. 尿素( (NH 2 ) 2 CO)溶液 解:选A。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 A. NaCl溶液 B. C 12H 22 O 11 溶液 C. HAc溶液 D. H 2 SO 4 溶液 解:选D。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此 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 2SO 4 溶液最多,所 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 A. 胶团 B. 电位离子 C. 反离子 D. 胶粒 解:选D。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 3 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 A. 胶体的布朗运动 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 C. 胶团有溶剂化膜 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 解:选D。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卷A及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卷A 及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A (260J48Y )试题(A )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请将答案填入下表中,未填 入表中则不计分): 1. OH -的共轭酸是 (A) H + (B) H 2O (C) H 3O + (D) O 2- 2. 同温同浓度的下列水溶液中, 使溶液沸点升高最多的溶质是 (A) CuSO 4 (B) K 2SO 4 (C) Al 2(SO 4)3 (D) KAl(SO 4)2 3. 下列反应中释放能量最大的是 (A) CH 4(l) + 2O 2(g)? →?CO 2(g) + 2H 2O(g) (B) CH 4(g) + 2O 2(g)? →?CO 2(g) + 2H 2O(g) (C) CH 4(g) + 2O 2(g)? →?CO 2(g) + 2H 2O(l) (D) CH 4(g) +2 3O 2(g)?→?CO(g) + 2H 2O(l) 4. EDTA 相当于一个六元酸,可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所形成的多个环为 (A) 五元环 (B) 六元环 (C) 四元环 (D) 不成环 5. 关于原子结构的叙述中,其中不正确叙述是 ①所有原子核均由中子和质子构成 ②原子处于基态时,次外层电子不一定是8个 ③稀有气体元素,其基态原子最外层有 8个电子

④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原子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③④ 6. 0.100 mol·kg -1 KCl 溶液在稍高于 -0.372℃时结冰, 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是(水的K f = 1.86 K·kg·mol -1) (A) KCl 未完全缔合 (B) 离子互吸 (C) 离子互斥 (D) 溶液蒸气压下降 7. 已知 Zn(s) +21O 2(g) = ZnO(s) m r H ? 1 = -351.5 kJ·mol -1 Hg(l) +21O 2(g) = HgO(s,红) m r H ? 2 = -90.8 kJ· mol -1 则 Zn(s) + HgO(s,红) = ZnO(s) + Hg(l) 的 m r H ?为(kJ· mol -1) (A) 442.3 (B) 260.7 (C) -260.7 (D) -442.3 8. 有一原电池: Pt│Fe 3+(1 mol·dm -3),Fe 2+(1 mol·dm -3)‖C e 4+(1 mol·dm -3),Ce 3+(1 mol·dm -3)│Pt 则该电池的电池反应是 (A) Ce 3+ + Fe 3+ = Ce 4+ + Fe 2+ (B) Ce 4+ + Fe 2+ = Ce 3+ + Fe 3+ (C) Ce 3+ + Fe 2+ = Ce 4+ + Fe (D) Ce 4+ + Fe 3+ = Ce 3+ + Fe 2+ 9. 电池反应:H 2(g,100kPa) + 2AgCl(s)?→? 2HCl(aq) + 2Ag(s) E = 0.220 V,当电池的电动势为0.358 V 时,电池溶液的pH 为 (A) 2 H p E E - (B) 059 .0220 .0358.0- (C) 059 .02220 .0358.0?- (D) 0 10. 体系对环境作 20 kJ 的功,并失去 10kJ 的热给环境,则体系内能的变化是 (A) +30 kJ (B) +10 kJ (C) ?10 kJ (D) ?30kJ 11. 由下列反应设计的电池不需要惰性电极的是 (A) H 2(g) + Cl 2(g) = 2HCl(aq) (B) Ce 4+ + Fe 2+ = Ce 3+ + Fe 3+ (C) Zn + Ni 2+ = Zn 2+ + Ni (D) Cu + Br 2 = Cu 2+ + 2Br -

无机及分析化学(董元彦)第九章选择题及答案

13. 两个半电池,电极相同,电解质溶液中的物质也相同,都可以进行电极反应,但溶液的浓度不同,它们组成电池的电动势(A ) A. E = 0,E ≠0 B. E ≠0,E ≠0 C. E ≠0,E = 0 D. E = 0,E = 0 14. 用Nernst 方程式计算Br 2/Br ?电对的电极电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B ) A. Br 2的浓度增大,E 增大 B. Br ?的浓度增大,E 减小 C. H +的浓度增大,E 减小 D. 温度升高对E 无影响 5.已知在1. 0mol ·L -1H 2SO 4溶液中,电对Ce 4+/Ce 3+和Fe 3+/Fe 2+的条件电极电势分别为 1.44V 和 0.68V ,在此条件下用Ce (SO 4)2标准溶液滴定Fe 2+,其化学计量点的电势值 为:( C ) A. 2.12V B. 0.86V C. 1.06V D. 1.26V 6.已知Cl 元素电势图: 酸性介质中:E A ?/V ClO -───Cl 2───Cl - 碱性介质中:E B ?/V ClO -───Cl 2───Cl - 则:( B ) A. 碱性介质中Cl 2会发生逆歧化反应 B. 碱性介质中会发生歧化反应 C. 酸性介质中Cl 2会发生歧化反应 D. 酸性或碱性介质中都不发生歧化反应 9. KBrO 3是强氧化剂,Na 2S 2O 3是强还原剂,但在用KBrO 3标定Na 2S 2O 3时,不能采用它们之间的直接反应其原因是:( C ) (A )两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相差太小 (B )可逆反应 (C )反应不能定量进行 (D )反应速率太慢 3. 已知H 2O 2的电势图: 酸性介质中:O 2H 2O 2H 2O 0.67V 1.77V 碱性介质中:O 2H 2O 2H 2O -0.08V 0.87V 说明H 2O 2的歧化反应 (C ) A. 只在酸性介质中发生 B. 只在碱性介质中发生 C. 无论在酸性介质中还是碱性介质中都发生 D. 无论在酸性介质中还是碱性介质中都不发生 6. 下列氧化剂随H + 浓度的增大其氧化性增强的是 ( A) A . K 2Cr 2O 7 B . FeCl 3 C . K 2[PtCl 4] D . Cl 2 9.以K 2Cr 2O 7滴定Fe 2+,以二苯胺磺酸钠作指示剂,加入磷酸的目的在于 (A ) (A )降低E (Fe 3+/ Fe 2+) (B )升高E (Fe 3+/ Fe 2+) (C )降低E (Cr 2O 72-/ Cr 3+) (D )升高E (Cr 2O 72-/ Cr 3+) 10.根据元素标准电势图 M 4+M 2++0.40V M 1.63 1.36 0.42 1.36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减小随机误差常用的方法是( C )。 A.空白实验 B.对照实验 C.多次平行实验 D.回收实验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准确度越高则精密度越好 B.精密度越好则准确度越高 C.只有消除系统误差后,精密度越好准确度才越高 D.只有消除系统误差后,精密度才越好 3、四份质量相等的水中,分别加入相等质量的下列物质,水溶液凝固点最低的是( D )。 A.葡萄糖(式量180) B.甘油(式量92) C.蔗糖(式量 342) D.乙醇(式量46) 4、医学上称5%的葡萄糖溶液为等渗溶液,这是因为( C )。 A.它与水的渗透压相等 B.它与5%的NaCl 溶液渗透压相等 C.它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 D.它与尿的渗透压相等 5、下列反应中,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等于生成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是(D ) A.CO 2(g) + CaO(s) → CaCO 3(s) B.1/2H 2(g) + 1/2I 2 (g) →HI(g) C.H 2(g) + Cl 2(g) →2HCl(g) D.H 2(g) +1/2O 2 (g) →H 2O(g) 6、反应CaCO 3(s)≒CaO(s) + CO 2(g),在高温时正反应自发进行, 其逆反应在298K 时为自发的,则逆反应的Δr H m Θ与Δr S m Θ是(C ) A.Δr H m Θ>0和Δr S m Θ>0 B. Δr H m Θ<0和Δr S m Θ>0 C. Δr H m Θ >0和Δr S m Θ <0 D. Δr H m Θ <0和Δr S m Θ <0 7、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B ) A.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系数均为1的反应 B.基元反应 C .任何均相反应 D.任何能够进行的反应 8、温度一定时,有A 和B 两种气体反应,设c(A)增加一倍,反应速率增加了100%,c(B)增加了300%,该反应速率方程式为:(C ) A. v=k c(A) c(B) B. v=k c 2(A) c(B) C. v=k c (A) c 2 (B) D.以上都不是 9.在饱和BaSO 4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Cl ,则BaSO4的溶解度(A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无法确定 10、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较正确的是( C ) A.电子绕原子核作圆周运动 B.电子在离核一定距离的球面上运动 C.电子在核外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运动 D.电子的运动和地球绕太阳运动一样 11、形成Π键的条件是( C )。 A.s 与s 轨道重叠 B.p 与p 轨道“头碰头”重叠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 适用年级九年级 所需时间课题1 空气一课时 课题2 氧气一课时 课题3 制取氧气一课时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一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选择和氧气作为九年级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的开端,不仅因为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经有过认识,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和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过对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法等内容的学习,使我们对氧气这中物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为我们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提供了真实材料,也为我们正确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纯净物和混合物以及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方法等基本能概念和原理提供了依据,对本章知识的学习可以引导我们比较顺利的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通过氧气的性质和制取等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而且他那个学们还能在实验的过程中那个,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初步熟悉认识物质性的方法,培养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地精神,这写对同学们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对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认识。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书写和记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 点击打开链接 单元的主要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 1.帮助学生形成认识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后续课程中学习二氧化碳、水、金属、酸、碱、盐物质打下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