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缆敷设图集94D164 电缆沿墙敷设45

电缆敷设图集94D164 电缆沿墙敷设45

电缆敷设图集94D164 电缆沿墙敷设45

电线电缆安装方式、敷设方式

电线电缆安装方式、敷设方式 导线穿管: SC-焊接钢管MT-电线管PC-塑料硬管FPC-阻燃硬管CT-桥架MR-金属线槽M-钢索PR-塑料线槽 RC-水煤气管 导线敷设方式: DB-直埋TC-电缆沟BC-暗敷梁内CLC-暗敷柱内 WC-暗敷墙内CE-沿天棚顶扳敷设CC-暗敷天棚顶扳内 SCE-吊顶内敷设F--地板及地面下敷设SR-沿钢索敷设 BE-沿屋架,梁敷设 动具安装方式: CS-链吊DS-管吊W--壁装C--吸顶 R--嵌入S-支架CL-柱上 标注安装方式的文字符号 导线敷设方式的标注(新标准) 1 K 瓷瓶或瓷珠敷设Wiring on porcelain knob or isolator 2 PR 塑料线槽敷设Installed in P.V.C.wireways 3 MR 金属线槽敷设Installed in metallic wireways 4 SC 穿焊接钢管敷设Run in welded steel conduit 5 MT 穿电线管敷设Run in electrical metallic tubing 6 PC 穿硬聚氯乙烯管敷设Run in rigid P.V.C.conduit 7 FPC 穿阻燃半硬聚氯乙烯管敷设Run in flame-retardant semiflexible P .V.C.c onduit 8 CT 用电缆桥架敷设Installed in cable tray 9 PL 用瓷夹敷设Laying by porcelain clip 10 PCL 用塑料夹敷设Laying by P.V.C. clip 11 FMC 穿蛇皮管敷设Run in Flexible metal conduit 12 DB 直接埋设Direct burial 敷设部位的标注(新标准) 序号文字符号中文名称英文名称 1 M 用钢索敷设Supported by messenger wire 2 AB 沿梁或跨梁敷设Along or across beam 3 AC 沿柱或跨柱敷设Along or across column 4 WS 沿墙面敷设On wallsurface 5 CE 沿天棚面或顶板面敷设Along ceiling or slab surface 6 SCE 吊顶内敷设Exposed laying in hollow spaces of ceiling 7 BC 暗敷设在梁内Concealed in beam 8 CLC 暗敷设在柱内concealed in column 9 W 墙内敷设In wall 10 FR 地板或地面下敷设In floor or ground 11 CC 暗敷设在屋面或顶板内Concealed in ceiling or slab

电缆线路敷设安全技术措施

电缆线路敷设安全技术措施 1)电缆中必须包含全部工作芯线和用作保护零线或保护线的芯线。需要三相四线制配电的电缆线路必须采用五芯电缆。五芯电缆必须包含淡蓝、绿/黄二种颜色绝缘芯线。淡蓝色芯线必须用作N线;绿/黄双色芯线必须用作PE线,严禁混用。 2)电缆截面的选择应符合JGJ46—2005规范中第7.1.3条1、2、3款的规定,根据其长期连续负荷允许载流量和允许电压偏移确定。 3)电缆线路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并应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埋地电缆路径应设方位标志。 4)电缆类型应根据敷设方式、环境条件选择。埋地敷设宜选用铠装电缆;当选用无铠装电缆时,应能防水、防腐。架空敷设宜选用无铠装电缆。 5)电缆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应小于O.7m,并应在电缆紧邻上、下、左、右侧均匀敷设不小于50mm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砖或混凝土板等硬质保护层。 6)埋地电缆在穿越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易受机械损伤、介质腐蚀场所及引出地面从2.0m高到地下O.2m处,必须加设防护套管,防护套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7)埋地电缆与其附近外电电缆和管沟的平行间距不得小于2m,交叉间距不得小于1m。 8)埋地电缆的接头应设在地面上的接线盒内,接线盒应能防水、防尘、防机械损伤,并应远离易燃、易爆、易腐蚀场所。

9)架空电缆应沿电杆、支架或墙壁敷设,并采用绝缘子固定,绑扎线必须采用绝缘线,固定点间距应保证电缆能承受自重所带来的荷载,敷设高度应符合JGJ46—2005规范中第7.1节架空线路敷设高度的要求,但沿墙壁敷设时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0m。架空电缆严禁沿脚手架、树木或其他设施敷设。 10)在建工程内的电缆线路必须采用电缆埋地引人,严禁穿越脚手架引人。电缆垂直敷设应充分利用在建工程的竖井、垂直孔洞等,并宜靠近用电负荷中心,固定点每楼层不得少于一处。电缆水平敷设宜沿墙或门口刚性固定,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0m。装饰装修工程或其他特殊阶段,应补充编制单项施工用电方案。电源线可沿墙角、地面敷设,但应采取防机械损伤和电火措施。 11)电缆线路必须有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电器与电缆的选配应符合JGJ46—2005规范中第7.1.17条和7.1.18条要求。

电缆运输、敷设的危险源辨识

编号:SY-AQ-06095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电缆运输、敷设的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 of cable transportation and laying

电缆运输、敷设的危险源辨识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相应危险源及风险评估 工序 危险源 风险类型 (人、机、环、设备)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 防范措施 事故类型 风险评估 可能性 损失 风险值 风险

等级 1、地面电缆绝缘测试 高压电缆未做耐压试验。 机 电缆绝缘不好,送电造成人员伤亡、电缆及设备损坏。 1.矿井维修电工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特殊工种证上岗; 2.高压电缆入井前,用不低于相应额定电压的2.5倍电压对高压电缆进行耐压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其他事故 H5 D3 15 中等 2.电缆运输 电缆装车不符合运输要求

人 电缆装车时不安标准、乱装导致电缆损坏 1.矿井维修电工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特殊工种证上岗; 2.电缆装车不能超高、超宽,高度自轨道面起不能超过 2500mm,宽度不能超过运输车辆边缘; 3.捆绑电缆时,必须在车辆宽度方向放置木板,防止电缆由于绳套绑紧后造成勒痕 其他事故 H5 D3 15 中等 3.电缆敷设 1.电缆吊挂高度、间距、不符合要求。 环

电缆敷设方式

电缆敷设方式与代号 线管的代号及敷设方式 一、线管的代号 SC:焊接钢管 TC:电线管 PC:硬质塑料管 CT:电缆桥架 CP:金属软管 SR:钢线槽 RC:水煤气管 二、导线敷设部位: SR:沿钢索敷设 CLE:沿柱或跨柱敷设 WE:沿墙面敷设 CE:沿天棚面或顶棚面敷设 ACE:在能进入的吊顶在敷设 BC:暗敷设在梁内 CLC:暗敷设在柱子内 WC:暗敷设在墙内 FC:预埋在地面内 CC:暗敷设在顶板内 根据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的《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常用图形和文字符号》00DX001 73页规定:线路敷设方式标注: 穿焊接钢管敷设:SC 穿电线管敷设:MT 穿硬塑料管敷设:PC 穿阻燃半硬聚氯乙烯管敷设:FPC 电缆桥架敷设:CT 金属线槽敷设:MR 塑料线槽敷设:PR 用钢索敷设:M 穿聚氯乙烯塑料波纹电线管敷设:KPC 穿金属软管敷设:CP 直接埋设:DB 电缆沟敷设:TC 混凝土排管敷设:CE 导线敷设部位的标注 沿或跨梁(屋架)敷设:AB 暗敷在梁内:BC 沿或跨柱敷设:AC 暗敷设在柱内:CLC 沿墙面敷设:WS

暗敷设在墙内:WC 沿天棚或顶板面敷设:CE 暗敷设在屋面或顶板内:CC 吊顶内敷设:SCE 地板或地面下敷设:F 另外,JDG--紧定式电线管,KBG--扣压式电线管一,导线穿管表示 MT-电线管 PC-PVC塑料硬管 FPC-阻燃塑料硬管 CT-桥架 MR-金属线槽 M-钢索 CP-金属软管 PR-塑料线槽 RC-镀锌钢管 二,导线敷设方式的表示 DB-直埋 TC-电缆沟 BC-暗敷在梁内 CLC-暗敷在柱内 WC-暗敷在墙内 CE-沿天棚顶敷设 CC-暗敷在天棚顶内 SCE-吊顶内敷设 F-地板及地坪下 SR-沿钢索 BE-沿屋架,梁 WE-沿墙明敷 三,灯具安装方式的表示 CS-链吊 DS-管吊 W-墙壁安装 C-吸顶 R-嵌入 S-支架 CL-柱上 穿焊接钢管敷设:SC 穿电线管敷设:MT 穿硬塑料管敷设:PC 穿阻燃半硬聚氯乙烯管敷设:FPC 电缆桥架敷设:CT 金属线槽敷设:MR 塑料线槽敷设:PR

轨道车敷设光电缆安全操作规程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2580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轨道车敷设光电缆安全操作规程标准版本

轨道车敷设光电缆安全操作规程标 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操作规程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岗位安全职责 1.1对轨道车进行检修、维护、测验并做好记录。 1.2负责轨道车敷缆施工作业中的人员、物料、机械安全。 1.3严格按安全技术交底和操作规程作业。 2、岗位任职条件 2.1接受过专业安全技术及技能培训。 2.2持证上岗。 3、上岗作业准备

3.1接受安全技术交底,清楚其内容。包括:明确施工作业区间、行驶前进的方向、区间封锁情况、两端站登记要点情况、线路有无障碍物、轨道车作业前后安全防护员的设置情况及轨道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要点。 3.2检查光电缆盘的支护情况,固定缆盘的钢丝绳及固定钢丝绳的卡子是否牢固可靠。 3.3明确司机、安全防护员、施工指挥员三者之间联系方式及联系工具。 3.4检查油料、水是否充足,不足时应予以添加。在添加油料时严禁吸烟及接近明火,以免引起火灾。 3.5轨道车启动前检查机车是否有滴漏现象,检查各仪表、工作装置、制动机构是否正常,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工作。

4、安全操作规程 4.1确认施工作业区间要点封锁后,方可开始施工。 4.2在轨道车前后各距离800米设置一名防护员显示停车手信号,随车移动。当瞭望条件不良时,应增派中间防护员。 4.3轨道车启动要平稳,匀速行驶。杜绝急停、急驶现象。防止对光电缆及施工人员造成伤害。 4.4光电缆布放时,缆盘处应有专人看护,监视作业过程。发生紧急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4.5司机与施工指挥人员、防护员应保持联络畅通,随时做好停车准备。 4.6布放过程中,车速宜保持15米/分钟。防止光电缆自身受到伤害,影响使用性能。 4.7轨道车在装完缆盘启动前,检查拆装式安全

电线电缆敷设方式

电线或电缆的敷设方式,具体含义如下:ZR-阻燃 BV-塑铜线 3*2.5-3芯×2.5mm2 TC20 20薄钢管吊顶内敷设 -AC交流 可参考以下: 电气设计施工图中常用线路敷设方式:SR:沿钢线槽敷设 BE:沿屋架或跨屋架敷设 CLE:沿柱或跨柱敷设 WE:沿墙面敷设 CE:沿天棚面或顶棚面敷设 ACE:在能进入人的吊顶内敷设 BC:暗敷设在梁内 CLC:暗敷设在柱内 WC:暗敷设在墙内 CC:暗敷设在顶棚内 ACC:暗敷设在不能进入的顶棚内 FC:暗敷设在地面内 SCE:吊顶内敷设,要穿金属管 一,导线穿管表示 SC-焊接钢管 MT-电线管 PC-PVC塑料硬管 FPC-阻燃塑料硬管 CT-桥架 MR-金属线槽 M-钢索 CP-金属软管 PR-塑料线槽 RC-镀锌钢管 二,导线敷设方式的表示 DB-直埋 TC-电缆沟 BC-暗敷在梁内 CLC-暗敷在柱内 WC-暗敷在墙内 CE-沿天棚顶敷设

CC-暗敷在天棚顶内 SCE-吊顶内敷设 F-地板及地坪下 SR-沿钢索 BE-沿屋架,梁 WE-沿墙明敷 三,灯具安装方式的表示 CS-链吊 DS-管吊 W-墙壁安装 C-吸顶 R-嵌入 S-支架 CL-柱上 沿钢线槽:SR 沿屋架或跨屋架:BE 沿柱或跨柱:CLE 穿焊接钢管敷设:SC 穿电线管敷设:MT 穿硬塑料管敷设:PC 穿阻燃半硬聚氯乙烯管敷设:FPC 电缆桥架敷设:CT 金属线槽敷设:MR 塑料线槽敷设:PR 用钢索敷设:M 穿聚氯乙烯塑料波纹电线管敷设:KPC 穿金属软管敷设:CP 直接埋设:DB 电缆沟敷设:TC 导线敷设部位的标注 沿或跨梁(屋架)敷设:AB 暗敷在梁内:BC 沿或跨柱敷设:AC 暗敷设在柱内:CLC 沿墙面敷设:WS 暗敷设在墙内:WC 沿天棚或顶板面敷设:CE 暗敷设在屋面或顶板内:CC

电缆运输 敷设及标桩埋设

8、电缆运输、敷设及标桩埋设 8.1缆线运输 (1)严格按照施工技术准备要求,对所标识电缆盘再次确认其规格、型号、数量、绝缘无误后,方可进行运输。 (2)电缆盘重量不得超过汽车、吊车的载重,并配备专业起重人员指挥、操作。 (3)装卸运输电缆盘时,应有防止电缆盘在车上滚动措施,盘上的电缆应固定好。 (4)卸车时不可由车上直接推到地面,以免电缆受损,滚动时应顺着电缆的绕紧方向滚动。 (5)电缆盘所堆放场所应平坦,不得堵占通道,并且堆放整齐。 8.2施工工序 (1)将施工人员合理地分配到电缆通道上,把电缆清单分发给重要节点负责人员。并在每一根电缆敷设前通过对讲机再次交底。 (2)敷设电缆时,电缆盘应架设牢固平稳,盘边缘与地面的距离不得小于100mm,同时应指定专人看护电缆盘,防止倾倒或摩擦,并交底调盘顺序。 (3)电缆头应指派有经验的电缆工牵引,电缆应从盘的上方引出,

引出端头的铠装如有松动,则应绑紧。 (4)敷设时,必须听从统一信号、统一指挥,指挥信号要明确。 (5)指定专人在电缆起止点处负责书写并固定临时电缆牌。电缆盘一定要书写清晰、绑扎牢固,并按规定装设在首未端及竖井出入口处。 (6)指定有实际经验的电缆工站在重要的转弯处,转弯处人员应注意电缆转弯弧度,使电缆弯曲半径符合下列要求,并排列一致。 (7)电缆到位后,再次确认始终端位置是否正确,看备用长度是否留够,确认无误后,方可专人锯断。 (8)电缆锯断后,应从电缆尾端向首端进行绑扎,控制电缆统一采用黑绑线绑扎,动力电缆采用尼龙扎带绑扎,绑扎缠绕方向应一顺。对于直径大的电缆在拐弯处可先用铁丝绑扎,待应力消除后,再用尼龙扎带统一绑扎。并核对电缆敷设长度与设计长度之间是否有偏差。 (9)全部电缆敷设完毕,应回收剩余电缆,做好文明施工。 8.3电缆敷设 1)直埋敷设电缆施工方法 a、电缆沟开挖 依据测量台帐以及测量过程中所作的电缆径路标记,进行电缆沟的开挖工作,使用锹和镐进行人工挖掘,电缆沟要求沟槽直,沟底平,转角处保证电缆弯曲半径。电缆沟的深度符合施工规范要求,不少于0.7米。

电缆敷设技术交底

13.1电缆敷设 13.1.1施工准备 13.1.1.1 技术准备 1.施工图纸、技术资料、相应施工图集、规范、规程齐全;施工方案编制完毕并经审批,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 施工前应组织施工人员充分熟悉相关图纸及设计要求,并进行电缆线路牵引计算。用电缆线路的全长来定出每盘电缆的路径起始和终点的位置,然后将每盘电缆的路径分成各种类型的基本段,如水平直线牵引、水平弯曲牵引、垂直提升牵引等,比较计算结果,定出合适的牵引方向及牵引方式。 3. 电缆敷设前绝缘摇测或耐压试验 (1) 1kV以下电缆,用1kV兆欧表摇测线间及对地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10MΩ。 (2) 6kV~10kV电缆应做耐压或泄露电流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和当地供电部门的规定。 (3) 施工前应对电缆进行详细检查。电缆的规格、型号、截面、电压等级、长度等均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无扭曲、损坏等现象。 (4) 多根电缆敷设在桥架及支架上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事先将电缆的排列用表或图的形式画出来,防止电缆的交叉和混乱。 4. 冬期敷设电缆,当温度达不到要求时,应将电缆提前加温。加温可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室内加温,室温保持25℃,时间约为1~2昼夜;另一种方法是采用电流加热,方法是将电缆一端的线芯短路,并密封严密,另一端通入电流形成回路,使电缆本身加热。电缆加热时,电缆表面的温度不应超过下列数值:3kV及以下电缆40℃、6kV~10kV电缆35℃。加热后,电缆应尽快敷设。 13.1.1.2 材料准备 1.所有电缆应具有出厂合格证、生产许可证、“CCC”认证标识;其规格型号及电压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2.每轴电缆上应标明电缆规格、型号、电压等级、长度及出厂日期,电缆轴应完好无损。 3.电缆外观完好无损,铠装无锈蚀、无机械损伤、无明显皱折和扭曲现象。橡套、塑料电缆外及绝缘层无老化及裂纹。 4. 电缆的其他附属材料:电缆盖板、电缆标示桩、电缆标示牌、油漆、酒精、汽油、硬脂酸、白布带、电缆头附件等均应符合要求。 5.各种金属型钢不应有明显锈蚀,管内无毛刺。所有紧固螺栓,均应采用镀锌件。 13.1.1.3机具准备 1.手动工具:电工工具、钢锯、手锤、扳手。 2. 电动工具:电气焊机具。 3. 测试器具:兆欧表、皮尺。 4. 其他工具:人字梯、可升降支架及轴杠、电缆滚轮、转向导轮、倒链、滑轮、钢丝绳、大麻绳、千斤顶、电缆牵引头、电缆钢丝网套、手持通话对讲设备等。 13.1.1.4作业条件 1.作业条件要求 (1)电缆线路的安装工程应按施工图进行施工。 (2) 与电缆线路安装有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建工程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3) 电缆安装前,土建工作应具备下列条件:

电缆敷设国家标准

GB50217-94 (5 电缆敷设) 5 电缆敷设 一般规定 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2) 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使电缆较短。 (3) 便于敷设、维护。 (4) 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5) 充油电缆线路通过起伏地形时,使供油装置较合理配置。 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都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对自容式铅包充油电缆,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20倍计。 电缆群敷设在同一通道中位于同侧的多层支架上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的顺序排列。 当水平通道中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 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况,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原则来配置。 (2) 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1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3) 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需实行耐火分隔时,宜适当配置在不同层次的支架上。

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配置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迭置。 (2)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迭置。 (3)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35mm空隙。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应同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并使按持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尽可能较小的原则来确定。 未呈品字形配置的单芯电力电缆,有两回线及以上配置在同一通路时,应计入相互影响。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与公用通讯线路相距较近时,宜维持技术经济上有利的电缆路径,必要时可采取下列抑制感应电势的措施: (1) 使电缆支架形成电气通路,且计入其他并行电缆抑制因素的影响。 (2) 对电缆隧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实行钢筋网焊接连通。 (3) 沿电缆线路适当附加并行的金属屏蔽线或罩盒等。 明敷的电缆不宜平行敷设于热力管道上部。电缆与管道之间无隔板防护时,相互间距应符合电缆与管道相互间允许距离的规定(表)。 电缆与管道相互间允许距离(mm)表 需抑制电气干扰强度的弱电回路控制和信号电缆,除遵照本规范第条~第条规定外,当需要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电缆敷设国家标准GB50217

电缆敷设国家标准GB50217-94 (5 电缆敷设) GB50217-94 (5 电缆敷设) 5 电缆敷设 5.1 一般规定 5.1.1 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2) 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使电缆较短。 (3) 便于敷设、维护。 (4) 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5) 充油电缆线路通过起伏地形时,使供油装置较合理配置。 5.1.2 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都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对自容式铅包充油电缆,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20倍计。 5.1.3 电缆群敷设在同一通道中位于同侧的多层支架上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的顺序排列。 当水平通道中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 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况,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原则来配置。 (2) 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1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3) 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需实行耐火分隔时,宜适当配置在不同层次的支架上。 5.1.4 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配置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迭置。 (2)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迭置。 (3)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35mm空隙。

电缆敷设规范

5 电缆敷设 5.1 一般规定 5.1.1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2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应保证电缆路径最短。 3 应便于敷设、维护。 4 宜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5充油电缆线路通过起伏地形时,应保证供油装置合理配置。 5.1.2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均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对自容式铅包充油电缆,其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20倍计算。 5.1.3同一通道内电缆数量较多时,若在同一侧的多层支架上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由上而下”的顺序排列。 当水平通道中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 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况,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配置。 2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上,1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3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实行耐火分隔时,应配置在不同层的支架上。 5.1.4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的配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叠置。 2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叠置。 3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1倍电缆外径的空隙。 5.1.5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应同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并宜保证按持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小的原则确定。 未呈品字形配置的单芯电力电缆,有两回线及以上配置在同一通路时,应计入相互影响。 5.1.6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与公用通讯线路相距较近时,宜维持技术经济上有利的电缆路径,必要时可采取下列抑制感应电势的措施: 1使电缆支架形成电气通路,且计入其他并行电缆抑制因素的影响。 2对电缆隧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实行钢筋网焊接连通。 3沿电缆线路适当附加并行的金属屏蔽线或罩盒等。 5.1.7明敷的电缆不宜平行敷设在热力管道的上部。电缆与管道之间无隔板防护时的允许距离,除城市公共场所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执行外,尚应符合表5.1.7的规定。 表5.1.7电缆与管道之间无隔板防护时的允许距离(mm) 5.1.8抑制电气干扰强度的弱电回路控制和信号电缆,除应符合本规范第3. 6.6条~第3.6.9条的规定外,当需要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1与电力电缆并行敷设时相互间距,在可能范围内宜远离;对电压高、电流大的电力电缆间距宜更远。 2敷设于配电装置内的控制和信号电缆,与耦合电容器或电容式电压互感、避雷器或避雷针接地处的距离,宜在可能范围内远离。

电缆敷设措施(完整篇)

编号:AQ-JS-08641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电缆敷设措施(完整篇) Cable laying measures

电缆敷设措施(完整篇)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一、工程概况: 里彦电厂#3主变改造工程电缆敷设采用电缆隧道、电缆沟、桥架与穿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计20km,主要采用阻燃交联聚乙烯、聚氯乙烯绝缘的动、控缆。 二、施工技术、质量验收依据及质量目标: 1、山东电力咨询院设计图纸、清册。 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 3、《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电气篇83.7水电基火137号。 4、《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1-9.2。 三、工器具、机械、劳力 1、皮尺、摇表、钢锯、斜口钳、对讲机

2、电缆盘顶起架、手锯 3、劳力组成:负责人徐定林、零工20-30人 四、施工作业方案: 在桥架安装、盘柜设备安装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按图纸设计路径、清册排列次序进行电缆敷设。 五、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 要求及标准 1、熟悉图纸、清册 1)、掌握电缆敷设路径及起始点位置、电缆型号、规格、长度。 2)、电缆牌标示明确、清晰、经久耐用。 2、检查现场 1)、电缆敷设路径通畅,电缆通道中无杂物。 2)、安全设施良好、光线充足。 3、领取电缆检查绝缘 1)、按所需电缆型号、规格、长度领取电缆,电缆外观无损伤,

电缆敷设方式选择

电缆敷设方式 目前,电缆的敷设方式有直埋、电缆沟、排管、顶管、电缆隧道等,他们有着不同的技术结构特点,因而适应的环境也有较大的区别。 (1)直埋敷设 直埋敷设是指将电缆直接埋设于地面下的敷设方式,其适用于电缆线路不太密集的城市地下走廊,在次干道和支路上采用。电缆埋设深度为0.7~1.5m,覆盖15cm细土或细沙,并用水泥盖板保护。 直埋敷设电缆同路径条数一般不超过6条,参见图1。 地表 水泥盖板 电力电缆 图1直埋敷设示意图 对直埋式电缆的规定: 1)直接埋在地下的电缆适用于铠装和交联电缆,在选择直埋电缆线路时,应注意直埋电缆周围的土壤,对有可能出现的电解腐蚀、化学腐蚀、热影响及小动物活动的地点敷设电缆应取防止损伤的措施。 2)电缆埋置深度(由地面至电缆外皮)0.8米,如电缆穿越农田时,为防止被农业机械挖掘,可适当考虑加深。 3)电缆之间,电缆与地面“道路”、“管道”建筑物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允许净距见表4-1。 4)电缆与树干的距离一般不宜少于0.7米。如城市绿化个别地区,达不到上述距离时,可采取措施,由双方协调解决。 5)电缆与城市管道、公路或铁路交叉时,应敷设于管中或遂道内,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且不得小于100毫米,管顶距路轨底或公路面深度不应小于0.7米,管长除跨越公路或轨道宽度外一般应在两端各伸长2米,在城市街道,管长应伸出车道路面。 6)电缆直接敷设时,应在电缆沟底铺上一层砖,两边应放砖,电缆敷设以后,上面应铺以100毫米的砂层然后盖上一层砖。

7)直埋电缆自沟引至遂道、人井及建筑物时,应穿在管中,并在管口加以堵塞,以防漏水。 8)电缆从地下或电缆沟引出地面时,地面上2米的一段应用金属管或罩加以保护,其根部应伸入地面以下0.1米。 9)地下并列敷设的电缆,其中间接头盒位置须相互错开,其净距不应小于0.5米。 10)敷设在郊区及空旷地带的电缆线路,应竖立电缆位置标志。 电缆之间、电缆与地面、道路、管道、建筑物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允许净距见下表。 表1电缆之间、电缆与地面、道路、管道、建筑物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允许净距 注:当电缆穿管或者其它管道有防护设施(如管道的保温层等)时,表中净距应从管壁或防护设备的外壁算起。 (2)电缆沟和电缆隧道敷设 电缆沟敷设是指将电缆敷设于预先建好的电缆沟中的安装方式,其适用于地面载重负荷较轻的电缆线路路径,主要使用在主干道上。在结构特点上,电缆采用混凝土或砖砌结构,顶部用盖板覆盖,沟内设单侧或双侧支架。如图4-2所示。 电缆隧道敷设是指将电缆敷设于地下隧道中的电缆安装方式,其适用于电厂或变电站的进出线通道,电缆并列在20根以上的城市重要道路以及有多回路高压电缆从同一地段跨越内河等场所。结构特点上,隧道中有高1.9~2.0米的人行通道,有通风、照明和自动排水等装置。隧道应在变电站选址及建设时统一考虑,

电缆敷设记录

电缆敷设记录 选用原则 在选用电线电缆时,一般要注意电线电缆型号、规格(导体截面)的选择。 ⒈电线电缆型号的选择 选用电线电缆时,要考虑用途,敷设条件及安全性; 根据用途的不同,可选用电力电缆、架空绝缘电缆、控制电缆等; 根据敷设条件的不同,可选用一般塑料绝缘电缆、钢带铠装电缆、钢丝铠装电缆、防腐电缆等; 根据安全性要求,可选用不延燃电缆、阻燃电缆、无卤阻燃电缆、耐火电缆等。 ⒉电线电缆规格的选择 确定电线电缆的使用规格(导体截面)时,一般应考虑发热,电压损失,经济电流密度,机械强度等选择条件。 根据经验,低压动力线因其负荷电流较大,故一般先按发热条件选择截面,然后验算其电压损失和机械强度;低压照明线因其对电压水平要求较高,可先按允许电压损失条件选择截面,再验算发热条件和机械强度;对高压线路,则先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截面,然后验算其发热条件和允许电压损失;而高压架空线路,还应验算其机械强度。若用户没有经验,则应征询有关专业单位或人士的意见。

安装施工 电线电缆敷设安装的设计和施工应按GB 50217-9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等有关规定进行,并采用必要的电缆附件(终端和接头)。供电系统运行质量、安全性和可靠性不仅与电线电缆本身质量有关,还与电缆附件和线路的施工质量有关。 通过对线路故障统计分析,由于施工、安装和接续等因素造成的故障往往要比电线电缆本体缺陷造成的故障可能性大得多。因此要正确地选用电线电缆及配套附件,除按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外,还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⒈电缆敷设安装应由有资格的专业单位或专业人员进行,不符合有关规范规定要求的施工和安装,有可能导致电缆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⒉人力敷设电缆时,应统一指挥控制节奏,每隔1.5~3米有一人肩扛电缆,边放边拉,慢慢施放。 ⒊机械施放电缆时,一般采用专用电缆敷设机并配备必要牵引工具,牵引力大小适当、控制均匀,以免损坏电缆。 ⒋施放电缆前,要检查电缆外观及封头是否完好无损,施放时注意电缆盘的旋转方向,不要压扁或刮伤电缆外护套,在冬季低温时切勿以摔打方式来校直电缆,以免绝缘、护套开裂。 ⒌敷设时电缆的弯曲半径要大于规定值。在电缆敷设安装前、后用1000V兆欧表测量电缆各导体之间绝缘电阻是否正常,并根据电缆

电缆线路敷设方案及技术措施

电缆线路敷设方案及技 术措施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电缆线路敷设方案及技术措施一、材料供应及注意事项 本工程安装使用的各类电缆一律使用国家定点企业产品,阻燃、耐火电缆应持有消防部门颁发的消防产品使用许可证。全部电缆必须有厂家出厂的质量检验合格证,合格证上应标明电缆规模、型号、电缆长度、各种数据等。电缆到货后首先进行外观检查,检查电缆外皮是否有凹凸绞拧现象,电缆头是否密封良好。当外观检查无误后,即可使用1000V摇表进行绝缘检查。一般要求各相间电阻不得小于1MΩ。电缆交货供货时间一般选择在接近安装期附近,由供货厂家直接送货到工地。电缆运到工地后,卸车时不能将电缆盘直接从车上推下,应用吊车或沿木板顺电缆缠紧方向轻轻滚下。如果电缆到货不能尽快安装应放置于干燥通风的库房,并注意采取防潮措施。 二、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安装前应首先检查是否已经具备电缆敷设条件,如配电房、电缆竖井、电缆地沟是否已经砌筑、抹灰粉刷完成,电缆桥架支架等是否已经全部安装完成,地沟井道及桥架内的杂物是否均已清理干净。

电缆敷设是一项相当繁重的工作,要确保工程质量及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必须配备足够的劳动力,施工过程中统一指挥、协调工作。一般在屋面架起电缆盘处设6-8人,竖向 每隔一个楼层设2人,水平每3米间距设1人,在各转弯处设2人,电缆头处设1人,用对讲机与屋顶施工人员保持联络,随时控制电缆的停放。电缆布放到位后,应由各层人员马上将电缆固定在支架上,在电缆两端处预留好适宜的接头长度后,即可将电缆切断。电缆端头一般按下列长度预留,电缆进出配电箱、配电柜,按盘面的半周长预留,电缆进入电动机等设备一般按0.5米预留,以便制作电缆头及在盘柜内绑扎之用。 电缆直埋或水平敷设应在全长预留适量裕度,并作一定波浪形敷设。在竖井及墙上的电缆支架间距为1.5米,支架高低偏差不大于5mm,支架安装完成后,使用-40×4铜排作接地干线。 电缆在敷设过程中应按施工顺序排列整齐,一般塑料护套电缆最小转弯半径不得小于10倍的电缆外径。安装过程中电缆不允许出现绞拧、交叉等现象,并联使用的电缆长度应相等且并列敷设。三相系统中使用的单芯电缆应绑扎成三角形排列,使用尼龙扎带均匀绑扎牢固。电缆敷完成后应及时用鞍形电缆卡将电缆固定在支架或桥架上,并挂好电缆标志牌。在下列地点必须悬挂电缆标志牌:电缆起点、终点、电缆转弯处、

动力电缆敷设措施

编号:SM-ZD-68524 动力电缆敷设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动力电缆敷设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1、工程概况: 长虹-200m水平采区动力电缆MYJV22-6/6 -3*150敷设,从地面35KV变电站至-200m水平采区变电所;敷设路线为:电缆从地面35KV变电站→主斜井(桥架敷设)→主斜井口至搭接硐室→回风下山→联络巷→轨道下山→管子道→-200m水平采区变电所。电缆总长4620米共计4根。 计划于月份进行电缆敷设,需要天时间(20xx年1月日至20xx年月日)。在工期紧任务重且施工难度大的情况下,所有施工人员都必须坚持安全为天质量为本的原则,精心组织合理施工,以确保优质、高效、安全的完成施工任务。 2、主要工作量: 大临设施一套 动力电缆MYJV22 -6/6- 3*150敷设1150米1根

电缆敷设施工方案

国电英力特宁东年产20万吨1,4-丁二醇项目 电缆敷设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五月 中化六建国电英力特项目经理部

目录 一编制说明 (2) 二编制依据 (2) 三工程概况 (2) 四施工准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变压器安装方法 .. (2) 六安全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七施工组织体系 (2) 八附图: (8) 8.1、厂区行车路线; (8) 8.2、吊车性能表; (8) 8.3、变压器卸车、安装吊车站位图。 (9) 中化六建国电英力特项目经理部

一编制说明 本文为国电英力特宁东年产20万吨1,4-丁二醇项目电缆敷设施工方案。我方施工范围为:项目总体全厂外线电缆敷设,B标段范围内各装置电缆敷设。共计敷设高压动力电缆19819米,低压动力电缆181545米,控制电缆127163米。我施工单位采用电缆输送机机械放设电缆,以下为具体施工安排及注意事项。二编制依据 1、中国成达设计院下发BDO项目全厂电缆表; 2、中国成达设计院下发电缆敷设图及相关图纸; 3、《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2007; 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 三工程概况 国电英力特年产20万吨1,4-丁二醇(简称BDO)项目全厂外线及B标段共计敷设电力电缆32.8527万米。主要敷设方式为沿桥架敷设及穿管埋地敷设两种形式。全厂供电外线沿1#~6#管廊敷设至各装置变配电室,装置内设备供电沿装置内管廊敷设至设备就近处穿钢管敷设用电设备处。 四电缆敷设施工 4.1 电缆敷设施工流程图 4.2施工准备 中化六建国电英力特项目经理部

建筑工程电缆敷设要求

. 、施工现场用电缆敷设: (1)电缆敷设采用直埋地或架空,严禁沿地面明设; (2)埋地敷设深度不小于0.6m,并须覆盖硬质保护层,穿越建(构)筑物、道路及易受损伤场所时,须另加保护套瓷; (3)架空敷设时应采用沿墙或电杆绝缘固定,电缆的最大弧垂处距地不得小于2.5m; (4)电缆接头盒应设置于地面以上,并能防水、防尘、防腐和防机械损伤; (5)在建工程内的临时电缆的敷设高度不得小于1.8m。 施工现场用电电缆敷设安全措施 1)供电电缆应沿道路路边或建筑物边缘埋设,并宜沿直线敷设;转弯处和直线段每隔20m处应设电缆走向标志。 2)电缆直埋时,其表面距地面的距离不宜小于O.2~O.7m;电线上下应铺以软土或砂土,其厚度不得小于lOOmm,并应盖砖保护。 3)电缆与铁路、厂区道路交叉处,应敷设在坚固的保护管内;管的两端宜伸出路基2m。 4)低压电缆(不包括油浸电缆)需架空敷设时,应沿建筑物、构筑物架设,其架设高度不应低于2m;接头处应绝缘良好,并应采取防水措施。 5)电缆直埋时,电缆之间,电缆与其他管道、道路、建筑物等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严禁将电缆平行敷设于管道的上方或下方。特殊情况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①电力电缆间、控制电缆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在交叉点前后1m范围内,当电缆穿人管中或用隔板隔开时,其交叉距离可减为O.25m。 ②电缆与热力管道(管沟)及热力设备平行、交叉时,应采取隔热措施,使电缆周围土壤的温升不超过10℃。 ③电缆与热力管道(管沟)、油管道(管沟)、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管道(管沟)、热力设备或其他管道(管沟)之间,虽距离能满足要求,但检修管路可能伤及电缆时,在交叉点前后hIl范围内,尚应采取保护措施;当交叉距离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将电缆穿人管中,其距离可减为O.25m。 6)进入变电所、配电所的电缆沟或电缆管,在电缆敷设完成后应将管口堵实。 电缆之间、电缆与管道、道路、建筑物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距离 (单位:m) 精选文档

电缆敷设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掌石沟煤业有限公司15#综采工作面安装工程电缆敷设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单位: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晋能煤矿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人:魏墨杰 施工负责人:唐必均 编制日期: 2016年5月22

电缆敷设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作内容: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掌石沟煤业有限公司15#综采工作面安装工程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即将开始井下电缆敷设施工,电缆敷设每次使用两辆平板车,电缆捆扎于平板车上,从副斜井井筒下放运输至采取轨道巷变电所;从采区轨道巷变电所敷设至15101运输顺槽,为确保作业能安全顺利进行,特编制该安全技术措施。 二、电缆运输路线: 副斜井地面车场装车→副斜井井筒→副斜井井底→四号交岔点→采区轨道巷→15101运输顺槽。 三、电缆敷设路线: 采区变电所→采区轨道巷→15101运输顺槽绕道→15101运输顺槽。 四、井口装车 1、电缆型号:MYPTJ-3*70+3*35。 2、将整盘的电缆扯开并盘装在两辆已加工的平板车上。(后附加工平板车示意图) ①、在地面上加工一个转盘,将电缆平放在装盘上面,防止在拆装时候电缆拧劲。

②、平板车四角必须采用120*53*5规格的槽钢焊接,槽钢长度为1500mm;在第一辆平板车的前方和后面平板车的后方,各加工两个1300mm的槽钢(120*53*5),槽钢与平板车的搭接长度不小于300mm。 ③、将电缆吊装至转盘上面,边拆电缆边把电缆盘在已加工好的平板车上面;电缆装车时,平板车两侧电缆必须全部装在槽钢内侧。 ④、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为电缆直径的6倍,满足装车要求。 五、安全技术措施: 1、凡参与作业人员及涉及队组必须认真贯彻学习该安全技术措施。 2、施工人员入井时严禁携带点火物品和烟草,严禁穿化纤衣服,不得在井下随意摘安全帽、拆卸矿灯,由本班安全员检查落实。 3、严禁酒后或生病状态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作业,由跟班队长检查落实。 4、所有工作人员应遵守矿方及公司有关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工作中做到精力充沛,不得擅自脱离工作岗位。 5、工作前应由队长向所有工作人员交代好工作内容及安全注意事项,做到任务落实,责任明确,各负其责,严禁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6、提前将所需工具、长钩、安全带等工具准备到位。 7、仔细检查巷道内几部绞车及沿途各信号装置完好情况,要求各部位连接必须紧固、地锚固定可靠、声光信号灵活可靠、开关及远控按钮开关动作灵活、卷筒和钢丝绳及勾头完好情况等,发现不完好之处立即处理至完好。 8、地面人工盘电缆时,要注意送电缆人员,电缆盘缓慢转动,装车过程中施工人员注意手不要搭在车沿上,防止电缆挤伤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