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说明书(硅钢片正装复合模)[1]

论文说明书(硅钢片正装复合模)[1]

论文说明书(硅钢片正装复合模)[1]
论文说明书(硅钢片正装复合模)[1]

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

硅钢片正装复合模的设计与制造

设计要求:

(1)模具结构必需满足冲压工艺要求,并能在工作状态下形成压应力体系;

(2)模具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功能可靠,导向精度好;

(3)认真考虑模具的润滑、排气,并能可靠清除冲出的零件及废料;

(4)合理选用精冲模具材料、热处理方法和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性;

(5)模具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设计进度要求:

第一周:确定课题,查阅、收集资料;

第二周:零件工艺性分析及方案确定;

第三周:工艺分析计算;

第四周:模具总体结构设计;

第五周:工作零件设计与制造;

第六周:审核完善设计内容和设计论文;

第七周:打印论文,准备答辩。

指导老师(签名)______

本套模具设计的是硅钢片冲裁模的模具装配图及加工制造的全过程,其设计思路是根据多个模具加工实例生产中总结而来。设计内容是从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开始的,根据工艺要求来确定设计的大体思路。首先,确定该模具类型为冲孔、落料复合模;接着,做工艺计算,计算出冲裁时的冲压力、卸料力、推件力、确定模具的压力中心、选择压力机和确定冲模的闭合高度;再次,根据前面所计算出的内容确定模具的凸、凹模尺寸和形状。最后,设计出挡料销、卸料板、推件装置、橡胶、导柱、导套和模柄等模具的主要零部件,从而完成整个模具的设计工作,其中一些零件是标准的零件,可以根据设计要求查表选配如:导柱、导套、模架螺母、销钉等。

模具主要零部件结构设计是模具设计的主要内容,其内容包含了凹模结构设计、凸模结构设计、凸凹模结构设计、定位零件、弹性卸料装置、推件装置、橡胶的选用等重要零部件的设计加工方法和加工注意要点,以及导柱与导套和模柄与模架等标准零件的选取。这样更有利于加工人员的一线操作,使其通俗易懂加工方便。

本次毕业设计不仅使我重温和熟悉了课本所学的知识,而且让我做到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更让我了解了冲压模具设计的全过程和加工实践中应注意的要点。其中的细微点更使我认识到做事情的细心、谨慎。这次毕业设计使我更好理解了模具。

关键词:硅钢片,冲孔,落料,凸凹模,复合模

1 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1)

1.1 工艺性分析 (1)

1.2 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1)

1.3 毛坯形状、尺寸和下料方式的确定 (2)

1.4 排样和材料的利用 (4)

1.5 冲模结构的确定 (5)

2 主要设计计算 (7)

2.1 各部分工艺力计算 (7)

2.2 压力中心的确定及相关计算 (8)

2.3 凸模与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10)

2.3.1 落料尺寸 (10)

2.3.2 冲孔及中心距尺寸 (11)

3 模具总体设计 (15)

3.1 模具类型的选择 (15)

3.2 定位方式的选择 (15)

3.3 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 (15)

3.3.1 出件方式选择 (15)

3.3.2 卸料方式选择 (16)

3.4 导向方式的选择 (17)

4 凸模、凹模、凸凹模的结构设计 (18)

4.1 冲孔凸模结构的设计 (18)

4.2 凹模结构的设计 (18)

4.2.1 凹模的结构形式及尺寸计算 (18)

4.2.2 凹模刃口形式的选择 (20)

4.3 凸凹模的的结构设计 (21)

5 模具材料的选用及其他零部件的设计 (23)

5.1 模具材料的选用 (23)

5.2 模架、模座的选用 (24)

5.3 定位零件的设计 (25)

5.4 卸料装置的设计 (25)

5.5 推件(顶出)装置的设计 (26)

5.6 凸凹模固定板的设计 (27)

5.7 垫板选用 (28)

5.8 导柱导套的布置和选用 (28)

5.9 模柄的选用 (29)

6 模具总装图 (31)

7 冲压设备的选择 (33)

8 模具零件加工工艺 (34)

8.1 落料凸模的加工 (34)

8.2 落料凹模的加工 (35)

9 模具的装配和冲裁模具的试冲 (38)

9.1 模具的装配 (38)

9.2 冲裁模具的试冲 (39)

结束语 (42)

致谢 (43)

参考文献 (44)

1 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工件如图1.1所示,工件是硅钢片零件,材料为235

-,厚度 1.2

Q A

=,

t mm 大批量生产,设计冲裁模。

图1.1 硅钢片简图

1.1 工艺性分析

此工件包括落料和冲孔两个工序,材料为235

-,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

Q A

适合冲裁。工件相对简单,有4个直径为3.2mm的孔;孔与孔、孔与边缘的距离满足要求,最小壁厚为2mm,工件的未标注尺寸全部为自由公差,可看14

IT 级,其中标注带有公差的尺寸,14

IT级也可以满足其要求。普通冲裁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1.2 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三种方案的特点对比如表1.1。

表1.1 三种方案的比较

较高,生产效率低,且更重要的是在第一道工序完成后,进入第二道工序必然会增大误差,使工件精度、质量大打折扣,达不到所需的要求,难以满足生产需要。故而不选此方案。

方案三,级进模是一种多工位、效率高的一种加工方法。但级进模轮廓尺寸较大,制造复杂,成本较高,进而排除此方案。

方案二,采用复合模制冲件时,只需要一套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要求都能满足,由于这个工件的结构不太复杂而且轴对称,复合模的成本不是太高,制造的难度也不大,容易保证尺寸的精度,并且在冲裁过程中可以进行压料,工件较平整、不翘曲。操作也方便,安全性好,生产效率高。所以综合考虑,对以上三种模具特点的比较后,方案二比较合理。所以采用方案二的复合模。

1.3 毛坯形状、尺寸和下料方式的确定

由于该工件是类似于矩形的硅钢片,最大外径是落料,且生产批量大,所以为了送料方便快速,坯料可以用条料,宽度应比工件的最大直径大两个单边搭边

值,两冲裁件也应留一个最小的搭边值,以保证冲裁出完整的工件,避免残缺工件的产生。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件质量。 查表1.2最小搭边值查出: mm a 31=、mm a 2=

表1.2 冲裁金属材料的搭边值

条料宽度的尺寸计算还与条料送进时模具上有无侧压装置及是否有侧刃有关,本套模具中没有侧压和侧刃装置,则条料宽度的计算按公式(1.1)计算:

a d

b ?+=2 (1.1)

式中: b ——条料的宽度(mm ); d ——工件的最大外径(mm ); a ——冲裁时留的最小搭边值(mm )。 则: mm mm mm b 542250=?+= 条料的送料步距按公式(1.2)计算:

1a d S += (1.2)

式中: h ——送料步距(mm ); 1a ——最小搭边值(mm )。

则: mm m mm S 53350=+=

1.4 排样和材料的利用

排样的方法有:有废料排样,少废料排样和无废料排样三种,一般的冲裁时产生的废料分两种,一种是冲孔的废料和材料尾部余料,这种废料的产生与排样无关,而只与零件的结构有关,称之为结构废料;另一种是料头、前、中、侧面的搭边,与搭边选用及工艺方法有关,称之为工艺废料。所以要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就要合理排样,尽可能地减少工艺废料。设计复合模,首先要设计条料的排样图。硅钢片的形状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排样时很容易。如图所示的排样方法,材料的利用率较高。工件的排样如图1.2示:

图1.2 排样图

材料的利用率按公式(1.3):

%100?=

BS

nA

η (1.3) η——条料的材料利用率;

n ——条料上冲件总数,此取2n =; A ——工件实际面积(mm );2950mm A = B ——条料宽度 (mm ) ;B =54mm ; S —— 步距 (mm ) ; mm S 53= 则: %4.66%10053

54950

2=???=

η

1.5 冲模结构的确定

首先,从上面已经确定这是一套复合模。分析这个冲件可知;首先它是一个简单的类似于矩形且是轴向对称的冲件,而且最大直径可直接通过落料得到,内部需要凸模冲孔,而内孔的冲裁又会产生废料,所以总体上应将落料的凸模固定在上模座上,而冲孔的凸模固定在下模座上,而冲孔产生的废料可以通过推件杆推出。又由于条料只有1.2mm,较薄,而且冲压件较小,质量要求一般,属于普通冲裁,所以可以用弹性卸料装置进行卸料,同时可以利用弹性装置来实现冲裁前凸凹模与卸料板的压力来完成压料动作,以保证工件的平整度。又由于毛坯以条料的形式送进模具,生产量又大,所以可用两个导料销和一个挡料销来完成条料送进时的正确定位和均匀正确的送料步距,同时由于冲件结构较简单,冲件又小,所以用手动送料即可。在上下模座的导向方式上,考虑到冲件的结构较简单,尺寸精度要求较一般,而且是大量的生产,应尽量能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可以用导柱和导套配合的形式来完成上下模正确的冲裁定位。

再根据下面的倒、顺装复合模的比较,最后确定,整套模具采用正装的形式倒、正装复合的具体特点的比较如表1.3:

表1.3 倒、正装复合模的比较

2 主要设计计算

2.1 各部分工艺力计算

由于工件的材料较薄,且工件的尺寸较小,所需的冲裁力不大,一般冲裁设备即可满足所用的力,不需要采取降低冲裁力的措施,采用平刃冲裁即可。以下冲裁力的计算按平刃冲裁时的式子进行计算。

该模具采用复合模,拟选用弹性下顶出卸料方式。冲压力相关计算如下: 冲裁力 按公式(2.1)计算:

b KLt F τ= (2.1)

式中 F ——落料力(N );

L ——工件外轮廓周长(mm );

K ——系数;

t ——材料厚度(mm ); b τ——材料抗剪强度(a MP )。

N KLt F b 828363002.11773.1=???==τ

其中系数K 是考虑到实际生产中,模具间隙的波动和不均匀、刃口的磨损、板料力学性能和厚度波动等因素而给出的修正系数。一般为 1.3K = 。

材料的抗剪强度查课本1.3表1.3.6冲压常用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a b MP 300=τ mm L 370= 1.2t mm =

卸料力 按公式(2.2)计算:

N N F k F x X 44.33138283604.0=?== (2.2)

推件力 按公式(2.3)计算:

N N F nK F t T 6.3189188283655.07=??== (2.3)

顶件力 按公式(2.4)计算:

N N F K F D D 16.49708283606.0=?== (2.4)

其中: X K 、T K 、D K ——卸料力、推件力、顶件力系数,表2.1;

n ——同时卡在凹模内的冲裁件(或废料)数。 式中:

72

.14.8===t h n (2.5)

h ——凹模洞口的直刃壁高度 t ——板料厚度

冲压工艺力的总和 按公式(2.6)计算:

N N F F F F T X Z 04.4050686.31891844.331382836=++=++= (2.6)

表2.1 卸料力、推件力和顶出力因数

该模具采用弹性卸料和下顶出料方式。 根据计算结果,冲压设备拟选J23-40。

2.2 压力中心的确定及相关计算

计算压力中心时,先画出凹模型口图,如图示。在图中将xoy 坐标建立在图示的对称中心线上,将冲裁轮廓按几何图形分解成161~l l 共16组基本线段,用解析法求的模具的压力中心C 点的坐标(13.18,12.5),如图2.1所示:

图2.1 压力中心解析图

由公式 ()()n n n L L L X L X L X L X ++++++=...1...2122110 (2.7)

())

n n n L L L Y L Y L Y L Y +++++=......2122110 (2.8)

计算则:

0112215151616121516

0...../.....3034.788/230.19213.18

X L X L X L X L X L L L L X =+++++++==

0112215151616121516

0...../.....28877.4/230.19212.5

Y LY L Y L Y L Y L L L L Y =+++++++==

由公式(2.7)、(2.8)计算得: 取压力中心坐标为(13.18,12.5)

2.3 凸模与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在确定工件零件刃口尺寸计算方法之前,首先要考虑工作零件的加工方法及模具装配方法。结合该模具的特点,工作零件的形状相对比较简单,适宜采用线切割机床分别加工落料凸模、凹模、凸模固定板以及卸料板,这种加工方法可以保证这些零件各孔的同轴度,使装配工作简化。

因此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就按凸模和凹模分开加工的方法。这种加工方法的特点是模具的凸凹模具有互换性,制造周期短,便于成批制造。缺点是为了保证初始间隙在合理的范围内,需要采用较小的凸模、凹模公差才能满足

凹凸δδ+≥-min max Z Z 的要求。

2.3.1 落料尺寸

落料尺寸计算结果如表2.2:

表2.2 落料尺寸计算

查表2.4冲裁面间隙mm Z 18.0max = mm Z 126.0min = 磨损系数X 按尺寸查表2.3,模具尺寸公差查表2.4。 校核满足凹凸δδ+≥-min max Z Z 2.3.2 冲孔及中心距尺寸

冲孔及中心距尺寸计算如表2.3:

表2.3 冲孔及中心距尺寸计算

初始双间隙值查表2.4得: 180.0min =Z 126.0max =Z 磨损因数查表2.5, 模具尺寸公差查表2.6, 各个值的公差查表2.7, 孔心距公差查表2.8。

校核满足凹凸δδ+≥-min max Z Z 。

表2.4 初始双面间隙Z max、Z min

磨损因数查表2.5得:

表2.5 磨损因数X

凸、凹模的制造公差查表2.6得:

表2.6 规则形状(圆形、方形件)冲裁件时凸、凹模的制造公差

各个值的公差查表2.7得:

表2.7 冲裁件内形与外形的尺寸公差(单位mm)

两孔中心距离公差查表2.8得:

表2.8 两孔中心距离公差

3 模具总体设计

3.1 模具类型的选择

模具类型分为三种,分别是:单工序模、复合模和级进模。

单工序模又称简单冲裁模,是指在压力机一次行程内只完成一种冲裁工序的模具,如落料模、冲孔模、切断模、切口模等。

复合模是指在一次压力机的行程中在模具的同一工位上同时完成两道或两到以上不同冲裁工序的模具。复合模是一种多工序冲裁模,它在结构上的主要特征是有一个或几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工作零件——凸凹模,如落料冲孔复合模中有一个既能作落料凸模又能作冲孔凹模的凸凹模。

由冲压工艺分析可知,该模具采用复合冲压,所以模具类型为复合模。

3.2 定位方式的选择

因为该模具采用是条料,控制条料的送进方向采用导料板,无侧压装置。控制条料的送进步距采用挡料销初定距,导料销精定距。而第一件的冲压位置因为条料长度有一定余量,可以靠操作工目测定。

定位零件基本上都已标准化,可根据坯料和工序件形状、尺寸、精度及模具的结构形式与生产效率要求等选用相应的标准。

3.3 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

3.3.1 出件方式选择

卸料与出件装置的作用是当冲模完成一次冲压之后,把冲件或废料从模具工作零件上卸下来,以便冲压工作继续进行。通常,把冲件或废料从凸模上卸下来称为卸料。

卸料装置按卸料的方式分为固定卸料装置﹑弹性卸料装置和废料切刀三种:固定卸料装置仅由固定卸料板构成,一般安装在下模的凹模上;弹性卸料装置由卸料板、卸料螺钉和弹性元件(弹簧或橡胶)组成;弹性卸料装置可安装于上模或下模,依靠弹簧或橡胶的弹力来卸料,卸料力不太大但冲压时可兼起压料作用,故多用于冲裁料薄及平面度要求较高的冲件;废料切刀是在冲裁过程中冲裁废料

切断成数块,从而实现卸料的一种卸料零件。

出件装置的作用是从凹模内卸下冲件或废料。我们通常把装在上模内的出件装置称为推件装置;把装在下模内的称为顶件装置。

综合考虑该模具的结构和使用方便,以及工件料厚为1.2mm ,相对较薄,卸料力也比较小,故可采用弹性卸料,又因为是复合模生产,所以采用下顶出件比较便于操作与提高生产效率。 3.3.2 卸料方式选择

橡胶的设计计算: 卸料板工作行程H 卸

按公式(3.1)计算得:

121 1.22 4.2h h t h mm mm =++=++=卸 (3.1) 式中: 1h ——凸模凹进卸料板的高度,mm h 11=;

2h ——凸模冲裁后进入凹模的深度,mm h 22=; t ——材料的厚度,mm t 2.1=。 橡胶工作行程工H

按公式(3.2)得:

4.25H H H mm =+=+工卸修mm 2.9= (3.2)

式中: H 修 为凸模修模量,取mm 5。 橡胶自由高度自由H

按公式(3.3)得:

工自由H H 4= 2.94?=mm 8.36= (3.3)

一般情况下取工H 为H 自由的25%。 橡胶预压缩量预H

按公式(3.4)得:

自由预H H %15=8.36%15?=mm 52.5= (3.4)

复合模实例

案例2:复合模实例 零件简图:如图1所示;零件名称:支架。 生产批量:大批量;材料:Q235A;材料厚度:2mm。 图1 零件图 1、冲压件的工艺分析 该支架零件形状简单,是一个外圆弧为R4.5m m的折弯件,其中Ф6mm的圆孔和6×12mm的腰形孔为安装孔,所以此两孔的位置尺寸是该零件需要保证的重点。另外,该零件属隐蔽件,被其他零件完全遮蔽,外观上要求不高。 该零件板厚t=2mm,内表面弯曲半径为R2.5mm,大于Q235A板料的最小弯曲半径;腰形孔边到弯曲中心的距离L=4.5mm,大于2t(4mm),即腰形孔在弯曲变形区外,弯曲件的结构工艺性良好。 零件展开后形状简单、结构对称。由冲压设计资料中可查出,冲裁件内外形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为IT12~IT10,而零件图中的尺寸未标注公差,即该零件的精度等级为IT14级,可知该零件的精度要求能够在冲裁加工中得到保证。其他尺寸标注、生产批量等情况,也均符合冲裁的工艺要求,冲裁工艺性良好。 2、确定冲裁工艺方案与模具结构形式 首先根据零件形状确定冲压工序类型和选择工序顺序。因该零件的孔在弯曲变形区外,故其需要的基本工序有落料、冲孔和弯曲。其中弯曲决定了零件的总体形状和尺寸,为最后一道工序。根据冲载工序的不同选择可做出以下几种组合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再冲孔,最后折弯,由三套模具完成。 方案二:先采用落料冲孔复合模,然后折弯,由二套模具完成。 方案三:先采用冲孔落料级进模,然后折弯,由二套模具完成。

比较上述各方案可以看出,方案一的优点是:模具结构简单、寿命长、制造周期短、投产快。缺点是:工序分散,需用模具、压力机和操作人员较多,劳动生产率低。 方案二落料冲孔在一道工序内完成,内、外形的位置尺寸精度高,工件的平整性好;方案三由于是先冲孔后落料,内、外形的位置尺寸精度不如方案二高,工件易弯曲,平整性不如方案二好,但操作安全、方便。方案二和方案三与方案一相比,工序集中,劳动生产率高,但模具结构复杂,制造周期长。 综上所述,虽然该零件外观要求不高,但要求平整,两孔的安装位置尺寸要求得到保证,且为大批量生产,生产率要高,故采用方案二。 复合模有正装复合模和倒装复合模,该零件材料为Q235A ,板厚为2mm ,不属软、薄材料,且倒装复合模的废料可直接从压力机台面漏下,冲裁件由推件装置从上模推下,比较容易取出,操作安全方便,生产效率高,故采用倒装复合模,并采用后侧导柱导套导向,弹性卸料。 3、 主要工艺参数计算 (1) 毛坯展开尺寸 L=L 1+L 2+L 3 其中 L 1=70-4.5=65.5(mm ) 20 ()180 L r xt π? =+ r=2.5mm, t=2mm, 则r/t=2.5/2=1.3,查表得x=0.34 20 90()(2.50.342)5()180 180 L r xt mm π? π= += +?= L 3=30-4.5=25.5(mm) 则 L=L 1+L 2+L 3=65.5+5+25.5=96(mm) 零件展开图(复合模的工序图)如图2所示 (2) ① 用单排方案 (见图3)。查表得a min =2.2mm ,a 1min =2mm ,板料剪裁时的下偏差Δ=0.9mm ,取a=3mm ,a 1=2.5mm 。 ② 计算材料利用率 条料宽度:B=96+2×3=102(mm) 送料步距:A=40+2.5=42.5(mm) 一个步距内零件的实际面积: S 1=(96-10)×40+(40-10×2)×10+(π×102)/2-2×π×32-(12-6)×6=3704.53(mm 2)

正装复合模设计

正装复合模设计 1.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内容:如图所示的零件, (1)生产批量:大批量; (2)材料:10钢; (3)材料厚度:t=1.2mm。 1.1 模具市场发展趋势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表、家电和通讯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依靠模具成形,模具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产品质量的高低,因此,模具被称之为“百业之母”。模具又是“效益放大器”,用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 模具生产的工艺水平及科技含量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与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决定着一

个国家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模具工业的技术水平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型、精密、复杂、高效和长寿命模具上了一个新台阶。大型复杂冲模以汽车覆盖件模具为代表,已能生产部分新型轿车的覆盖件模具。体现高水平制造技术的多工位级进模的覆盖面,已从电机、电器铁芯片模具,扩展到接插件、电子枪零件、空调器散热片等家电零件模具。在大型塑料模具方面,已能生产48英寸电视的塑壳模具、6.5K g大容量洗衣机全套塑料模具,以及汽车保险杠、整体仪表板等模具。在精密塑料模具方面,已能生产照相机塑料模具、多型腔小模数齿轮模具及塑封模具等。在大型精密复杂压铸模方面,国内已能生产自动扶梯整体踏板压铸模及汽车后桥齿轮箱压铸模。其他类型的模具,例如子午线轮胎活络模具、铝合金和塑料门窗异型材挤出模等,也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可替代进口模具。 根据国内和国际模具市场的发展状况,有关专家预测,未来我国的模具经过行业结构调整后,将呈现十大发展趋势:一是模具日趋大型化;二是模具的精度将越来越高;三是多功能复合模具将进一步发展;四是热流道模具在塑料模具中的比重将逐渐提高;五是气辅模具及适应高压注射成型等工艺的模具将有较大发展;六是模具标准化和模具标准件的应用将日渐广泛;七是快速经济模具的前景十分广阔;八是压铸模的比例将不断提高,同时对压铸模的寿命和复杂程度也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九是塑料模具的比例将不断增大;十是模具技术含量将不断提高,中高档模具比例将不断增大,这也是产品结构调整所导致的模具市场未来走势的变化 1.2 冲压模具的现状和技术发展 一、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模具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近年来,模具工业一直以15%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模具工业企业的所有制成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国有专业模具厂外,集体、合资、独资和私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浙江宁波和黄岩地区的“模具之乡”;广东一些大集团公司和迅速崛起的乡镇企业,科龙、美的、康佳等集团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模具制造中心;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的模具企业现已有几千家。 随着与国际接轨的脚步不断加快,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产品质量、成本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的重要性。而模具制造是整个链条中最基础的要素之一。

正装复合模课程设计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机械工程学部 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部专业 题目 任务起止日期: 年月日至 年月日止 学生姓名: 班级: 指导老师: 日期: 系主任: 日期: 审查 学部主任: 日期: 批准

前言 模具就是工业产品生产用的工艺设备,主要应用于制造业。它就是与冲压、锻造、铸造成形机械,以及塑料、橡胶、陶瓷等非金属材料制品成形加工用的成形机械相配套,作为成形工具来使用。模具属于精密机械产品,它主要由机械零件与机构组成,如成形工作零件、导向零件、支承零件、定位零件及送料机构、抽芯机构、推出机构等。 模具与相应的成形设备(如冲床、塑料注射机、压铸机等)配套使用时,可直接改变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与性能,使之成形为合格的制件。 为提高模具的质量性能精度与生产效率,缩短模具制造周期,模具多采用标准零件,所以模具属于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产品。一副中小型冲模或塑料注射模中,其标准零件可达90%,其工时节约率可达25%到45%。 现代产品生产中,由于模具的加工效率高,互换性好,节约原材料,所以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现代工业产品的零件,广泛采用冲压、锻造成形、压铸成形、挤压成形、塑料注射或其它成形加工方法,与成形模具相配套,经单工序或多道成形工序,使材料成形加工成符合产品要求的零件,或成为精加工前的半成品件。如汽车覆盖件,须采用多副模具,进行冲孔、拉深、翻边、弯曲、切边、修边、整形等多道工序,成形加工为合格零件;电视机外壳、洗衣机内桶就是采用塑料注射模,经一次注射成型为合格零件;发动机的曲轴,连杆就是采用锻造成形模具,经滚锻与模锻成形加工为精密机械加工前的半成品配件。 高精度、高效率、长寿命的冲模,塑料注射成型模具,可成形加工几十万件,甚至几千万件产品零件,如一副硬质合金模具,可冲压硅钢片零件上亿件,这类模具称为大批量生产用模具。 适用于多品种、少批量,或产品试制的模具有组合冲模、快速冲模、叠层冲模或低熔点合金成形模具等。在现代加工业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这类模具称为通用、经济模具。 电子计算机、现代通信器材与设备、电器、仪器与仪表等工业产品的元器件或零、部件越来越趋于微型化、精密化,其零件结构设计中的槽、缝、孔尺寸要求在0、3mm 以下,所以批量生产用模具要求很高。如高压开关中的多触点零件,宽度仅为10mm,却需冲孔,冲槽、弯曲、三层叠压等多个工序,模具需设计为70工位的精密级进冲模。又如手机中零件尺寸极其微小,对模具的要求很高。这类微型冲件与塑件用的模具,已成

正装复合模课程设计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机械工程学部 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部专业 题目 任务起止日期:年月日至 年月日止 学生姓名:班级: 指导老师:日期: 系主任:日期:审查学部主任:日期:批准

前言 模具是工业产品生产用的工艺设备,主要应用于制造业。它是和冲压、锻造、铸造成形机械,以及塑料、橡胶、陶瓷等非金属材料制品成形加工用的成形机械相配套,作为成形工具来使用。模具属于精密机械产品,它主要由机械零件和机构组成,如成形工作零件、导向零件、支承零件、定位零件及送料机构、抽芯机构、推出机构等。 模具与相应的成形设备(如冲床、塑料注射机、压铸机等)配套使用时,可直接改变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能,使之成形为合格的制件。 为提高模具的质量性能精度和生产效率,缩短模具制造周期,模具多采用标准零件,所以模具属于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产品。一副中小型冲模或塑料注射模中,其标准零件可达90%,其工时节约率可达25%到45%。 现代产品生产中,由于模具的加工效率高,互换性好,节约原材料,所以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现代工业产品的零件,广泛采用冲压、锻造成形、压铸成形、挤压成形、塑料注射或其它成形加工方法,和成形模具相配套,经单工序或多道成形工序,使材料成形加工成符合产品要求的零件,或成为精加工前的半成品件。如汽车覆盖件,须采用多副模具,进行冲孔、拉深、翻边、弯曲、切边、修边、整形等多道工序,成形加工为合格零件;电视机外壳、洗衣机内桶是采用塑料注射模,经一次注射成型为合格零件;发动机的曲轴,连杆是采用锻造成形模具,经滚锻和模锻成形加工为精密机械加工前的半成品配件。 高精度、高效率、长寿命的冲模,塑料注射成型模具,可成形加工几十万件,甚至几千万件产品零件,如一副硬质合金模具,可冲压硅钢片零件上亿件,这类模具称为大批量生产用模具。 适用于多品种、少批量,或产品试制的模具有组合冲模、快速冲模、叠层冲模或低熔点合金成形模具等。在现代加工业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这类模具称为通用、经济模具。 电子计算机、现代通信器材与设备、电器、仪器与仪表等工业产品的元器件或零、部件越来越趋于微型化、精密化,其零件结构设计中的槽、缝、孔尺寸要求在0.3mm 以下,所以批量生产用模具要求很高。如高压开关中的多触点零件,宽度仅为10mm,

垫圈冲压工艺及正装复合模设计

南昌航空大学 飞制专业 专业课程设计 题目:垫圈冲压工艺及正装复合模设计 专业 班级 08 姓名 起止日期 2010.12.20 至 2011.01.16 指导教师(签名)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 专业课程设计课题单 班级 08 学号姓名题目:限位板冲压工艺及冲孔落料连续模设计 图纸: 设计资料(数据)及要求: 1、图纸 2、材料 3、批量 4、公差均见图示 备注:板厚为1.2mm. 设计要求: 1、绘制钣金零件图; 2、编制钣金工艺规程; 3、绘制模具总装图和非标准零件图; 4、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起止日期 2010.12.20 至 2011.01.16 指导教师(签名)

目录 1 设计任务书 (1) 2 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2) 3 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4) 4 主要设计计算 (6) 4.1 排样方式的确定及其计算 (6) 4.2 冲压力的计算 (8) 4.3 压力中心的确定及相关计算 (9) 4.4 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 (10) 5 模具总体设计 (11) 5.1 模具类型的选择 (11) 5.2 定位方式的选择 (11) 5.3 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 (12) 5.4 导向方式的选择 (12) 6 主要零部件设计 (12) 6.1 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 (13) 6.2 定位零件的设计 (15) 6.3 导料板的设计 (17) 6.4 卸料部件的设计 (19) 6.5 模架及其它零部件设计 (21) 7 模具装配与总装图 (23) 8 冲压设备的选定 (25) 9 冲压工艺卡 (28) 参考文献 (33) 设计总结及体会 (34)

1、设计任务书 题目:限位板冲压工艺及冲孔落料连续模设计 图纸: 设计资料(数据)及要求: 1、图纸 2、材料 3、批量 4、公差均见图示备注:板厚为1.2mm. 设计要求: 5、绘制钣金零件图; 6、编制钣金工艺规程; 7、绘制模具总装图和非标准零件图; 8、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起止日期 2010.12.20 至 2011.01.16

盖落料拉伸复合模

例8.2.2 拉深模设计与制造实例 零件简图:如图8.2.7所示。 生产批量:大批量 材料:镀锌铁皮 材料厚度:1mm 1.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该工件属于较典型圆筒形件拉深,形状简单对称,所有尺寸 均为自由公差,对工件厚度变化也没有作要求,只是该工件作 为另一零件的盖,口部尺寸φ69可稍作小些。而工件总高度 尺寸14mm可在拉深后采用修边达要求。 2.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该工件包括落料、拉深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 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后拉深。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拉深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拉深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两道工序两副模具,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该工件大批量生产的要求。方案二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较高,尽管模具结构较方案一复杂,但由于零件的几何形状简单对称,模具制造并不困难。方案三也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但模具结构比较复杂,送进操作不方便,加之工件尺寸偏大。通过对上述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该件若能一次拉深,则其冲压生产采用方案二为佳。 3.主要设计计算 (1)毛坯尺寸计算 根据表面积相等原则,用解析法求该零件的毛坯直径D,具体计算见表8.2.7。 (2)排样及相关计算 采用有废料直排的排样方式,相关计算见表8.2.7。查板材标准,宜选750mm×1000mm 的冷轧钢板,每张钢板可剪裁为8张条料(93mm×1000mm),每张条料可冲10个工件,故每张钢板的材料利用率为68%。 (3)成形次数的确定 该工件底部有一台阶,按阶梯形件的拉深来计算,求出h/dmin=15.2/40=0.38,根据毛坯相对厚度t/D=1/90.5=1.1,查表4.4.3发现h/dmin小于表中数值,能一次拉深成形。所以能采用落料-拉深复合冲压。

倒装冲孔落料复合模

冷冲压模具说明书 太空模具网 2010-3-4 14:53:00 阅读:5391次 【字体:大中小】 学院名称:机电学院 专业:模具设计制造 班级: 07模具班 姓名:许刚山 指导教师姓名:卢军曾珊琪 目录 第一章设计任务————————————————3 1.1零件设计任务———————————————3 1.2分析比较和确定工艺方案——————————3 第二章计算冲裁压力、压力中心和选用压力机———5

2.1排样方式的确定及材料利用率计算——————5 2.2计算冲裁力、卸料力————————————5 2.3确定模具压力中心—————————————6 第三章模具工作部分尺寸及公差—————————7 3.1冲孔部分—————————————————7 3.2落料部分—————————————————7 第四章确定各主要零件结构尺寸—————————9 4.1凹模外形尺寸确定—————————————9 4.2其他尺寸的确定——————————————9 4.3合模高度计算———————————————9 第五章模具零件的加工—————————————9 第六章模具的装配———————————————10 第七章压力机的安全技术措施——————————12 参考文献————————————————————14 第一章设计任务 1.1、零件设计任务 零件简图:如图1 所示 生产批量:小批量 材料:Q235 材料厚度:0.5mm 未标注尺寸按照IT10级处理, 未注圆角R2.

(图1) 1.2、分析比较和确定工艺方案 (一)加工方案的分析.由零件图可知,该零件包含冲孔和落料两个工序。形状较为规则,尺寸较小,精度要求IT10。材料低硬度,强度极限为40MPa. 根据镶片(如图1)包括冲孔、落料两道冲压工序。模具形状较为规则即可以在一个工位完成所有工序。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案可采用以下几个方案: (1)方案一(级进模) 夹头镶片包括冲孔、落料两道冲压工序在内。形状较为规则,尺寸较小,精度要求IT10。可采用级进模。 (2)方案二(倒装复合模) 将冲孔、落料两道冲压工序用一副模具直接完成冲孔、落料两道工序。采用冲孔、落料倒装复合模(弹性卸料)。模具结构参看所附装配图。 (3)方案三(正装复合模) 正装复合模方案完成工序和倒装复合模完成的工序一样。凸凹模在上模。弹性卸料板卸料。 方案比较: 方案一:采用级进模,安全性好,,但是考虑到级进模结构复杂,工件精度加工精度不高,对称度和位移误差较大,以及加工难度较大,装配位置精度要求高,按照实际生产,级进模成本也高。

倒装式复合模结构认识与工作过程分析

倒装式复合模结构认识与工作过程分析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项目教学法研究——倒装式复合模结构认识与工作过程分析机械科组鲁贤课型项目式教学学习目标 1. 掌握倒装式复合模具的典型结构 2. 了解倒装式复合模具各零部件名称与作用 3. 掌握依据图纸对倒装式复合模具的装配重点 1. 倒装式复合模具的典型结构认识 2. 倒装式复合模具的正确装配难点倒装式复合模具各零部件名称与作用教具倒装式复合模具、钳工工具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上次课主要讲授了复合模具的基础知识对复合模具的常见结构作了详细的分析并以正装式复合模具为例介绍了凸凹模在复合模具中的应用。通过上次课对正装式复合模具的教学学生基本上掌握复合模具的结构特点以及在冲压过程中每个零部件的作用以及工作原理通过拆卸与装配该模具对结构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二、新课导入与讲授本节课程将在上次课程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复合模具的知识学习倒装式复合模的结构与装配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倒装式复合模的工作原理。 1. 倒装式复合模结构特点2 给出下图模具实体将班级学生分为4组每个小组的同学对所提供的模具进行认真观察并在15分钟内拆卸完该模具的所有零件。在拆卸的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 1、指出凸凹模的名称以及在该模具中的位置 2、指出该模具中的冲孔凸模与落料凹模 3、指出该模具中的模柄与打杆待全体小组拆卸

完模具以后开始找同学提问上述问题。给出模具结构图要求各小组按照图纸要求模具装配如下图示 3 待全部小组同学装配好后按照图纸要求互相检查装配是否正确。并准备思考以下问题 1. 图中加工涉及到冲孔与落料不同规格的孔 的冲压以及落料如何设置冲孔凸模与落料凹模 2. 说明该 模具的推件装置 3. 说明该模具在冲压过程中工件如何实 现准确定位 4. 比较该模具与正装式复合模的异同模具分析讲解 1. 该模具中凸凹模18与下模座相连正装式复合模具凸凹模与上模座连接 2. 推件装置打杆12、推板11、连接推杆10、推件块9 3. 定位装置导料销22、活动挡料销5、弹簧3 4. 正装式复合模与倒装式复合模都具有凸凹模结构分别与上、下模座相连接。正装式复合模用于冲制材质较软或板料较薄的平直度要求较高的工件以及孔边距较小的工 件倒装式复合模具不适合冲孔边距小的工件。倒装式复合模一般采用刚性推件装置。绘制该模具的排样图与装配图要求学生通过游标卡尺以及其它量具来测量该模具的总体尺 寸绘制装配图与排样图。根据工件的精度要求合理选用搭边值计算出材料的利用率并画出材料的排样图。装配图的绘制测量模具的整体结构尺寸考虑到各个部分结构画出装配图。三、小结本次课主要讲授了正装式复合模的结构、装配以及推件、定位装置从装配与拆卸过程深入认识了倒装式复合模的典型结构要求学生认识了该模具的推件与定位装

论文说明书(硅钢片正装复合模)[1]

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 硅钢片正装复合模的设计与制造 设计要求: (1)模具结构必需满足冲压工艺要求,并能在工作状态下形成压应力体系; (2)模具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功能可靠,导向精度好; (3)认真考虑模具的润滑、排气,并能可靠清除冲出的零件及废料; (4)合理选用精冲模具材料、热处理方法和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性; (5)模具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设计进度要求: 第一周:确定课题,查阅、收集资料; 第二周:零件工艺性分析及方案确定; 第三周:工艺分析计算; 第四周:模具总体结构设计; 第五周:工作零件设计与制造; 第六周:审核完善设计内容和设计论文; 第七周:打印论文,准备答辩。 指导老师(签名)______

本套模具设计的是硅钢片冲裁模的模具装配图及加工制造的全过程,其设计思路是根据多个模具加工实例生产中总结而来。设计内容是从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开始的,根据工艺要求来确定设计的大体思路。首先,确定该模具类型为冲孔、落料复合模;接着,做工艺计算,计算出冲裁时的冲压力、卸料力、推件力、确定模具的压力中心、选择压力机和确定冲模的闭合高度;再次,根据前面所计算出的内容确定模具的凸、凹模尺寸和形状。最后,设计出挡料销、卸料板、推件装置、橡胶、导柱、导套和模柄等模具的主要零部件,从而完成整个模具的设计工作,其中一些零件是标准的零件,可以根据设计要求查表选配如:导柱、导套、模架螺母、销钉等。 模具主要零部件结构设计是模具设计的主要内容,其内容包含了凹模结构设计、凸模结构设计、凸凹模结构设计、定位零件、弹性卸料装置、推件装置、橡胶的选用等重要零部件的设计加工方法和加工注意要点,以及导柱与导套和模柄与模架等标准零件的选取。这样更有利于加工人员的一线操作,使其通俗易懂加工方便。 本次毕业设计不仅使我重温和熟悉了课本所学的知识,而且让我做到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更让我了解了冲压模具设计的全过程和加工实践中应注意的要点。其中的细微点更使我认识到做事情的细心、谨慎。这次毕业设计使我更好理解了模具。 关键词:硅钢片,冲孔,落料,凸凹模,复合模

正装复合模课程设计报告书

涉外经济学院机械工程学部 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部专业 题目 任务起止日期:年月日至 年月日止 学生:班级: 指导老师:日期: 系主任:日期:审查学部主任:日期:批准

前言 模具是工业产品生产用的工艺设备,主要应用于制造业。它是和冲压、锻造、铸造成形机械,以及塑料、橡胶、陶瓷等非金属材料制品成形加工用的成形机械相配套,作为成形工具来使用。模具属于精密机械产品,它主要由机械零件和机构组成,如成形工作零件、导向零件、支承零件、定位零件及送料机构、抽芯机构、推出机构等。 模具与相应的成形设备(如冲床、塑料注射机、压铸机等)配套使用时,可直接改变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能,使之成形为合格的制件。 为提高模具的质量性能精度和生产效率,缩短模具制造周期,模具多采用标准零件,所以模具属于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产品。一副中小型冲模或塑料注射模中,其标准零件可达90%,其工时节约率可达25%到45%。 现代产品生产中,由于模具的加工效率高,互换性好,节约原材料,所以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现代工业产品的零件,广泛采用冲压、锻造成形、压铸成形、挤压成形、塑料注射或其它成形加工方法,和成形模具相配套,经单工序或多道成形工序,使材料成形加工成符合产品要求的零件,或成为精加工前的半成品件。如汽车覆盖件,须采用多副模具,进行冲孔、拉深、翻边、弯曲、切边、修边、整形等多道工序,成形加工为合格零件;电视机外壳、洗衣机桶是采用塑料注射模,经一次注射成型为合格零件;发动机的曲轴,连杆是采用锻造成形模具,经滚锻和模锻成形加工为精密机械加工前的半成品配件。 高精度、高效率、长寿命的冲模,塑料注射成型模具,可成形加工几十万件,甚至几千万件产品零件,如一副硬质合金模具,可冲压硅钢片零件上亿件,这类模具称为大批量生产用模具。 适用于多品种、少批量,或产品试制的模具有组合冲模、快速冲模、叠层冲模或低熔点合金成形模具等。在现代加工业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这类模具称为通用、经济模具。 电子计算机、现代通信器材与设备、电器、仪器与仪表等工业产品的元器件或零、部件越来越趋于微型化、精密化,其零件结构设计中的槽、缝、孔尺寸要求在0.3mm 以下,所以批量生产用模具要求很高。如高压开关中的多触点零件,宽度仅为10mm,却需冲孔,冲槽、弯曲、三层叠压等多个工序,模具需设计为70工位的精密级进冲模。又如手机中零件尺寸极其微小,对模具的要求很高。这类微型冲件和塑件用的模具,

(参考)落料冲孔正装复合模设计说明书

前言 近年来,由于模具技术的迅速发展,模具设计与制造已成为一个行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成形产品具有诸多优点,被许多产品领域所利用。冷冲压模具又在整个模具领域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要使模具能更好地为产品生产服务,达到产品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以及使用方便、安全、使用寿命长的目的,模具设计、制作、使用都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 冷冲压模具作为模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于大批量生产的专用工艺装置。保证能过快速安全地获得质量稳定、成本低的产品,是对模具最基本的要求。因此,通常要求模具设计必须在保证冲件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基础上,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操作安全,便于维修更换,

使用寿命长。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是检验我们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有力工具,也是我们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战的平台。它不仅能够强化我们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加强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我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舞台。 目录 一、冲裁件工艺分析------------------------------------5 1、冲裁件的结构工艺性----------------------------------------------5 (1)冲裁件的结构形状--------------------------------------------5 (2)冲切成形后孔与孔以及外缘之间的最小实体宽度--------- 5 2、冲裁件的尺寸精度------------------------------------------------------5 3、普通冲裁时的间隙及毛刺----------------------------------------------5 (1)普通冲裁的间隙---------------------------------------------------5 (2)普通冲裁时的毛刺------------------------------------------------5

正装复合模毕业设计

前言 模具是工业产品生产用的工艺设备,主要应用于制造业。它是和冲压、锻造、铸造成形机械,以及塑料、橡胶、陶瓷等非金属材料制品成形加工用的成形机械相配套,作为成形工具来使用。模具属于精密机械产品,它主要由机械零件和机构组成,如成形工作零件、导向零件、支承零件、定位零件及送料机构、抽芯机构、推出机构等。 模具与相应的成形设备(如冲床、塑料注射机、压铸机等)配套使用时,可直接改变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能,使之成形为合格的制件。 为提高模具的质量性能精度和生产效率,缩短模具制造周期,模具多采用标准零件,所以模具属于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产品。一副中小型冲模或塑料注射模中,其标准零件可达90%,其工时节约率可达25%到45%。 现代产品生产中,由于模具的加工效率高,互换性好,节约原材料,所以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现代工业产品的零件,广泛采用冲压、锻造成形、压铸成形、挤压成形、塑料注射或其它成形加工方法,和成形模具相配套,经单工序或多道成形工序,使材料成形加工成符合产品要求的零件,或成为精加工前的半成品件。如汽车覆盖件,须采用多副模具,进行冲孔、拉深、翻边、弯曲、切边、修边、整形等多道工序,成形加工为合格零件;电视机外壳、洗衣机内桶是采用塑料注射模,经一次注射成型为合格零件;发动机的曲轴,连杆是采用锻造成形模具,经滚锻和模锻成形加工为精密机械加工前的半成品配件。 高精度、高效率、长寿命的冲模,塑料注射成型模具,可成形加工几十万件,甚至几千万件产品零件,如一副硬质合金模具,可冲压硅钢片零件上亿件,这类模具称为大批量生产用模具。 适用于多品种、少批量,或产品试制的模具有组合冲模、快速冲模、叠层冲模或低熔点合金成形模具等。在现代加工业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这类模具称为通用、经济模具。 电子计算机、现代通信器材与设备、电器、仪器与仪表等工业产品的元器件或零、部件越来越趋于微型化、精密化,其零件结构设计中的槽、缝、孔尺寸要求在0.3mm 以下,所以批量生产用模具要求很高。如高压开关中的多触点零件,宽度仅为10mm,

复合模说明书

一、零件设计 零件简图:如图1.1所示 成产批量:大批量 材料:Q235钢 材料厚度:2mm 零件简图1.1

二、冲压件的工艺分析 2.1、结构分析 该零件形状简单、对称,由两段Φ20圆弧、两个Φ10的圆和直线组成t=1.5mm(t 为材料厚度)。 2.2、材料分析 材料为Q235普通碳素结构钢,由于含碳适中,综合性能较好,强度、塑性和焊接等性能得到较好配合,抗拉强度(σb/MPa):375-500。 2.3、精度分析 由于图中没明确标出公差尺寸,所以冲裁件内外形的经济精度为IT14,可以根据GB1800—79标准公差数值表查得。标注如下图:

三、确定冲裁工艺方案 该冲裁件包括落料和冲孔两个基本工序,因此,工艺上可采用的工艺冲裁方案有五种: 方案一:单工序模生产,先落料,后冲孔,需要两副模具。 方案二:级进模生产,一模两件,如图(A)。 方案三:复合模生产,一模两件如图(B)。 方案四:级进模生产,一模一件,如图(C)。 方案五:复合模生产,一模一件,如图(D)。 以上五种工艺方案,从生产率方面看,第一、四、五方案较低,与大批量生产不相符,因此应予淘汰。现比较二、三方案,级进模生产时,导料板导料便于送进操作,但搭边需略增大,料耗增加;若以挡料销和始用挡料销定距,对生产率略有影响,若以侧刃定距,料耗更为增加。而且在级进模中,零件的中心距不好保证。而由于零件的结构简单,复合模的结构并不比级进模复杂,中心距能够更好保证,材料利用率更高。因此决定采用第三种方案,用复合模生产,一模两件。 A B C D

四、工艺计算 (1)排样图及坯料尺寸 由于条料送进采用有侧刃导料板送进,搭边按正常情况选取。完整排样图如图1.2所示。根据常用钢板规格表,选择650mm X1300mm的板材余料最少,每张板可以裁成64mmX1300mm的条料十条,每个条料可生产零件59件。 A≈2xπx102+(40-16)x12-2xπx52=759mm2 则材料总利用率为: η=Na/BL=59x759/(64x1300)x100%≈54% (2)冲压力计算与压力中心 落料力:根据零件图可算得一个零件的落料轮廓线长为L1=160.8mm, F1=2KL1tτb =2x1.3x160.8x1.5x350=219492N(K是修正系数取1.3;τb是材料抗剪切强度根据常用冲压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表查得在304~373间取350τ/MPa) 冲孔力:单个零件内孔周长L2=31.4mm,则冲孔力为: F2=2KL2tτb =4x1.3x31.4x1.5x350=85722N 卸料力:根据课本表3—17查得K X=0.04,K T=0.055,F D=0.06,则: F X=K X F1=0.04x219492=8779.68N 推件力: F T=K T F1=0.055x85722=4714.71 N 顶件力: F D=K D F1=0.06 x219492=13169.52N 总冲压力: F∑= F1+ F2 +F X +F T=219492+85722+8779.68+4714.71=318708.39N 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