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

介绍:

本课件是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的完整课件,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本课件包括各章节的重点、难点、例题、练习题和思考题等,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力辅助工具。

第一章:锐角三角函数

学习目标:

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意义。

2、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会使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使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对于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2、对于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记忆和应用。

例题:已知锐角α,求sinα、cosα、tanα的值。分析: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直接计算。

解答: sinα= ,cosα= ,tanα= 。

第二章:概率初步

学习目标:

1、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

3、会使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1、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

2、使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对于概率的理解和应用。

2、对于概率的加法和乘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例题:已知一个袋子中有3个红球、2个白球、1个黄球,求取出红球的概率。

分析:根据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计算。

解答:取出红球的概率为 = 。

第三章:数据集中趋势及人口数量变化的描述

学习目标:

1、理解数据集中趋势的意义。

2、掌握计算数据集中趋势的方法。

3、会使用数据集中趋势描述人口数量变化。

重点:

1、计算数据集中趋势的方法。

2、使用数据集中趋势描述人口数量变化。

难点:

1、对于数据集中趋势的理解和应用。

2、对于人口数量变化的描述方法和技巧。

例题:已知某城市各年龄段人口数量,求该城市人口数量的平均年龄和中位数。

分析:根据平均数和中位数的计算方法计算。

解答:平均年龄为(岁),中位数为(岁)。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

【内容简析】

四年级数学上册是新北师大版教材,本教材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在总结实验教材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本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突出教材内容的开放性、实用性和探索性,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本教材还注重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和作用。

【重点难点】

本教材的重点是进位乘法和除法的意义,难点是正确运用进位乘法和

除法的意义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数的意义和十进制计数法。

(2)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会比较数的大小,会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

(4)掌握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几百几十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三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5)掌握口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为一位数)和商是三位数的除法。

(6)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意义,会比较线段的长短,认识角,能用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会用量角器估量角的大小。

(7)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8)会从给定的一组数据中众数、平均数和中位数中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描述数据的特征。

(9)体会数据产生的必要性,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体验数据的随机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的实例,感受大数的意义,估计现实生活中大数的实际应用。

(2)能运用乘、除法运算探索并发现乘、除法运算的规律。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并发现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应用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并能根据实际的需要作出选择。

(5)能从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践活动,初步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

(3)在探索与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4)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能愉快地与同伴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介绍:

本篇文章将为您介绍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课件,包括课程背景、知识点概览、学习方法以及经典例题和解析。通过本文,您将了解到如何充分利用这套课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课程背景和意义: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课件是根据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制的,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其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该课件覆盖了一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数的认识、计数、加减法、图形等,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点概览: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课件按照知识点划分为以下几个单

元:

1、数的认识:包括基数和序数的概念,能通过物品或图像正确识数。

2、计数:掌握计数的方法,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

3、加法:理解加法的概念,掌握20以内的加法运算。

4、减法: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20以内的减法运算。

5、图形: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解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学习方法:

针对每个知识点,我们提供以下学习方法和技巧:

1、数的认识:通过实物或图片与数字的对应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2、计数:采用计数器或小物品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计数的方法。

3、加法:通过实物或图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再通过大量练习掌握运算技巧。

4、减法:同样采用实物或图片演示,理解减法的概念,再通过大量练习掌握运算技巧。

5、图形:通过观察、触摸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经典例题和解析:

为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我们提供了以下经典例题及其解析:

1、数的认识:例如,展示5个苹果和3个橘子,问学生“苹果和橘子一共有多少个?”来考察学生对于加法的理解。

2、计数:例如,用计数器演示从5数到8,问学生“数到的8是从几开始数的?”来考察学生对于数序的理解。

3、加法:例如,展示两个加法算式2+3=5和5+2=7,问学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来考察学生对于加法的理解。

4、减法:例如,展示两个减法算式5-3=2和7-5=2,问学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来考察学生对于减法的理解。

5、图形:例如,展示一个圆形和一个正方形,问学生“哪个是平面图形?”来考察学生对于图形的基本认知。

总结: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课件是一套针对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教材,涵盖了数学基础知识和平面及立体图形等重要知识点。通过系

统学习和大量练习,学生可以逐步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其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套课件,提高教学质量。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全册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全册

介绍: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全册是由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适用于九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使用。该课件以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的《上海市中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内容涵盖了初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并突出了应用和实践的环节。

特点:该课件的编排结构合理,内容由浅入深,语言简洁明了,适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每节课后都配有适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此外,该课件还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情境设计,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使用方法:在使用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全册时,建议学生先了解每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内容,做好笔记。对于难点和重点内容,可以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件中的动画演示进行深入理解。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与同学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总结: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全册是一本优秀的数学教材,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和实用性。通过该课件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还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全册、数学教材、初中数学、学习目标、课堂互动、能力培养。

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

引言: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是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知识而设计的。这些课件包含了大量的例题和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提高数学能力。

主体部分: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的第一章是“数与式”。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有理数、无理数、绝对值、相反数、数轴等基本概念,并介绍了代数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数和式的概念,掌握代数式的表示方法。

第二章是“方程与不等式”。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方程的概念、解法以及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概念和解题方法,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和应用。

第三章是“概率与统计”。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和知识。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概率和统计的概念,

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和统计的方法。

第四章是“图形的认识”。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图形的分类、性质和画法。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图形的分类和性质,掌握画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第五章是“三角形”。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分类、性质和全等

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总结: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包含了大量的例题和练习题,旨在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提高数学能力。通过这一套课件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九年级上册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数学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件,高效课堂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打造高效课堂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目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旨在为教师提供一套系统、全面的数学教学资源,助力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

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本文将对该课件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实现高效课堂。

课件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组织,涵盖了全部教学内容。课件中包含了大量的图表、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同时,课件还提供了大量典型例题和练习题,便于教师进行课堂讲解和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特色亮点:

1、丰富的多媒体资源:该课件运用了大量的多媒体资源,通过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示数学概念和例题,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互动式学习:课件中设置了许多互动环节,如问答、选择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3、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课件中提供了分层教学的内容,让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实践运用:

1、结合教材,合理运用:教师在使用该课件进行教学时,应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灵活运用。

2、注重互动,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关注分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根据课件内容,因材施教,助力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高效的授课手段,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运用该课件进行教学时,应注重与教材的结合,关注学生的互动参与和分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实现高效课堂。教师还应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将课件与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支持。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知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在这个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四年级数学的教学目标。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几何初步知识、统计和数学广角等方面的基

础知识。同时,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这些目标,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采用了生动、有趣的设计,旨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课件以色彩鲜艳的图片和动画为主要元素,结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实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

全册课件共分为六章,分别是:第一章:数的认识;第二章:数的运算;第三章:常见的量;第四章:图形的认识;第五章:统计;第六章:数学广角。每章下面又细分为几个小节,方便学生和教师进行学习和教学。

在第一章“数的认识”中,我们重点介绍了整数、小数和分数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对比不同数的大小、读写和计算,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本质和规律。同时,我们还设计了一些有趣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在第二章“数的运算”中,我们讲解了加减乘除四种基本运算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些运算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第三章“常见的量”中,我们介绍了时间、质量、长度等常见量的概念和单位。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这些量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在第四章“图形的认识”中,我们介绍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概念和性质。通过观察和测量,让学生了解不同图形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在第五章“统计”中,我们介绍了统计图表和统计数据的概念和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让学生了解数据的分布和规律,培养他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在第六章“数学广角”中,我们介绍了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和思考题。通过思考和探究,让学生了解数学的美妙和奥妙,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总的来说,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这份课件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介绍: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是一份全面的数学教学资料,包含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这份课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一、分数乘除法在六年级数学上册中,分数乘除法是重要的教学内

容之一。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分数乘法的概念,然后介绍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在分数除法的教学中,同样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出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通过一些练习题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巩固分数乘除法的知识。

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在这份课件中,通过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和技巧。同时,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百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

三、圆的面积与周长圆的面积与周长是六年级数学上册中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在这份课件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圆的面积和周长,并掌握相关的公式。同时,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相关概念和应用。

四、总结与复习在全册课程结束后,需要进行总结与复习。在这份课件中,我们将通过一些图表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一些拓展性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是一份全面而实用的数学教学资料。通过详细介绍每个知识点和教学方法,为教师提供了一份完整的教学参考。通过学习这份课件,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数学素养。教师也可以通过参考这份课件,提高教学

质量和效果。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概述

本文将详细介绍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的内容、特点和适用人群。通过阅读本文,大家将了解该课件的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其背景介绍、概览、亮点、适用场景和总结。

一、背景介绍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是基于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编制的数学教学辅助工具。该课件以教材为基础,通过制作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概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包括了本教材的所有章节,共分为10章。每章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旨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亮点

1、针对性强:该课件针对九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紧扣教材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多媒体呈现:课件中融入了大量的多媒体元素,如图片、动画和视频等,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

3、互动性强:该课件包含大量互动性内容,如课堂测验、讨论区和在线答疑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适用场景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适用于以下场景:

1、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利用该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自学:学生可以借助该课件进行自主学习,增强自身数学能力。

3、复习:在复习阶段,该课件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是一款针对九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辅助工具,具有针对性强、多媒体呈现和互动性强等特点。它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该课件还适用于自学和复习等多种场景,是学生和教师必备的数学教学资源。

最新最全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本课程针对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需求,涵盖了全部八个章节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和掌握初中数学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包括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方面。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与计划

第一章数的开端

1.1 整数与有理数 1.2 实数及其运算 1.3 有理数的四则运算 1.4 代数式及其运算

第二章代数式

2.1 代数式的概念及其分类 2.2 代数式的化简与求值 2.3 代数式的恒等变形 2.4 分式与根式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与解法 3.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3.3 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3.4 无理方程及其解法

第四章概率初步

4.1 事件及其概率 4.2 等可能事件概率的计算方法 4.3 概率的加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1.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 学习目标: ①通过折、剪纸张的方法,探索菱形独特的性质。 ②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计论、分析、类比、归纳、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总结菱形的特征。 教学重点:菱形的概念和菱形的性质,菱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菱形的性质的理解及菱形性质的灵活运用。 学习过程: 活动一: 自学课本例题以上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 如何从一个平行四边形中剪出一个菱形来? 的四边形叫做菱形,生活中的菱形有 。 2. 按探究步骤剪下一个四边形。 ①所得四边形为什么一定是菱形? ②菱形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有 对称轴。 图中相等的线段有: 图中相等的角有: ③你能从菱形的轴对称性中得到菱形所具有的特有的性质吗?自己完成证明。 平行四边形 菱形 ?

性质: 证明: 活动二:对比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菱形的对角线: 平行四边的对角线: 活动三:菱形性质的应用 1.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6cm和8cm,求菱形的周长和面积。 2.如图,菱形花坛ABCD的边长为20cm,∠ABC=60° 沿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和BD, 求两条小路的长和花坛的面积。

课效检测: 一、填空 (1)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12cm ,16cm ,它的周长等于 ,面积等于 。 (2)菱形的一条边与它的两条对角线所夹的角比是3:2,菱形的四个内角是 。 (3)已知:菱形的周长是20cm ,两个相邻的角的度数比为1:2,则较短的对角线长是 。 (4)已知:菱形的周长是52 cm ,一条对角线长是24 cm ,则它的面积是 。 二、解答题 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 中,周长为8cm ,∠BAD=1200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求这个菱形的对角线长和面积。 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是本节的知识基础。关于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就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条件得到的。 A B C D O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一)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矩形的性质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全等的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菱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具备了基本的推理能力的基础上安排的,是学习正方形的基础,学完本节课后,学生应掌握矩形的性质,会应用性质进行推理解题。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本节是九年级的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他们喜欢动手,喜欢思考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成果。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有较强的兴趣,具有一定的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活动的经验,逻辑推理能力较强。但大部分学生要把解题的整个过程表述完整、清楚比较困难。 二、教学任务分析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一课属于初中平面几何重点知识。本节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菱形的基础上,在掌握了证明平行四边形有关内容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一般研究方法后来学习的,它既是平行四边形的延伸,又为后面正方形的学习提供知识、方法的支持,为进一步研究其他图形奠定基础。依据新课标要求,《矩形的性质》不能只停留在知识教学上,而是要把经历探索图形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基本的推理技能放在首要位置。矩形是的平行四边形中的一种特殊图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课本很多地方以图片形式呈现了矩形的“原型”,旨在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数学学习。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矩形的的定义,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会用矩形的性质定理进行推导证明; (3)会初步运用矩形的定义、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意识;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 介绍: 本课件是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的完整课件,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本课件包括各章节的重点、难点、例题、练习题和思考题等,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力辅助工具。 第一章:锐角三角函数 学习目标: 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意义。 2、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会使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使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对于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2、对于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记忆和应用。 例题:已知锐角α,求sinα、cosα、tanα的值。分析: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直接计算。 解答: sinα= ,cosα= ,tanα= 。 第二章:概率初步 学习目标: 1、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 3、会使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1、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 2、使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对于概率的理解和应用。

2、对于概率的加法和乘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例题:已知一个袋子中有3个红球、2个白球、1个黄球,求取出红球的概率。 分析:根据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计算。 解答:取出红球的概率为 = 。 第三章:数据集中趋势及人口数量变化的描述 学习目标: 1、理解数据集中趋势的意义。 2、掌握计算数据集中趋势的方法。 3、会使用数据集中趋势描述人口数量变化。 重点: 1、计算数据集中趋势的方法。 2、使用数据集中趋势描述人口数量变化。 难点: 1、对于数据集中趋势的理解和应用。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各章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三章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第四章图形的相似 第五章投影与视图 第六章反比例函数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1.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 .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是轴对称

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1.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正方形常用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 ※ 鹏翔教图3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2.2 ...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3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4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5 一元二次方程的跟与系数的关系 2.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02=++c bx ax (a 、b 、c 为 常数,a ≠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 ※把02=++c bx ax (a 、b 、c 为常数,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 为二次项系数;b 为一次项系数;c 为常数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①配方法 <即将其变为0)(2 =+m x 的形式> ②公式法 a ac b b x 242-±-= (注意在找abc 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③分解因式法 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1-6章 说课稿北师大版

《特殊平行四边形》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第二节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程序和设计说明四个方面谈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研究的是矩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及图形变换(对称、平移、旋转)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本章的学习重点。同时矩形不仅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又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的基础,因此,本节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猜想、归纳和推理能力。此外,学生在小学已学过有关长方形的相关知识,且掌握了探究平行四边形定义、性质和判定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目标分析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结合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四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矩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 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探究、实验、猜想、说理验证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的思想。 问题解决:会初步运用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来解决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教学重点: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探究与应用。 教学难点:矩形判定方法的探究与应用。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我采取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选择: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采用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方式展开教学。 2.学法指导:以学习小组为载体,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互助。 三、教学程序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为了贴近现实生活,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所以我设计了欣赏图片这一环节。 (一)欣赏对比,引入课题 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一组生活中熟悉的矩形图片,体会矩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并借机提出以下问题:(1)图片中有你熟悉的几何图形吗?从而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为让学生主动探究出矩形的相关知识,我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 【探究一矩形的定义:(借助学具)通过平行四边形活动木框实物演示,让学生思考以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

九年级第一章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一、菱形 知识点1:菱形的概念 概念: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菱形 知识点2:菱形的性质 1 面积:①底×高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2 边:四条边相等;对边平行;对边相等 3 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4 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5 对称性:轴对称图形 + 中心对称图形 知识点3:菱形的判定 1 四边形+四条边相等 2 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相等 3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 二、矩形 知识点1:矩形的概念 概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知识点2:矩形的性质 1 面积:长×宽 2 边:对边平行;对边相等

3 角: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4 对角线:对角线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5 对称性:轴对称图形 + 中心对称图形 6 斜边中线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知识点3:矩形的判定 1 四边形+三个角是直角 2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等 三、正方形 知识点1:正方形的概念 概念: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知识点2:正方形的性质 1 面积:边长×边长 2 边:四条边相等;对边平行;对边相等 3 角: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4 对角线: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5 对称性:轴对称图形 + 中心对称图形 知识点3:正方形的判定 1 从平行四边形出发: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相等+一个直角 2 从矩形出发:矩形+一组邻边相等 矩形+对角线互相垂直 3 从菱形出发:菱形+一个直角 菱形+对角线相等 四、中点四边形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 说课稿

九年级上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北师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的内容,共两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导入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它为进一步学习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及应用起到了铺垫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已学过的实数、一元一次方程、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等知识加以巩固,同时又是今后学习二次函数等知识的基础。此外,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对其它学科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地位、作用及其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使学生熟练地应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能力目标]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增强学生分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数学的意识;通过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喜悦,增强自信心。 3、教学重点与难点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和学习过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掌握了一些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的能力,再者,九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具有一定分析推理能力,同时,在讨论、探索、交流学习等方面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因此,除利用与生活实际有关的问题导出新知识外,应更多地应用探讨、合作交流等方法让学生去求得新知识,加深和扩展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情分析,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我采用以下教法与学法: 2、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引探式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教师着眼于“引”尽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学生着眼于“探”通过探索活动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发展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 3、学法 本课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认知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探索、交流应用等活动,灵活的应用旧知识去研究新问题,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学习方法。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最后到“乐学”。 4、教学手段 采用电脑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进行集体交流,及时反馈相关信息。三、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七个环节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 情境1:(由多媒体出示图片、提出数学问题) 小区在每两幢楼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则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 情境2(由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讲故事提出问题) 从前有一天,一个醉汉拿着竹竿进屋,横拿竖拿都拿不进去,横着比门框宽4尺,竖着比门框高2尺,怎么办?他的儿子告诉他沿着门的两个对角斜着拿竿,这个醉汉一试,不多不少刚好进去了,你知道竹竿有多长? 通过这两个情境问题的设计,情境1来源于实际生活,是学生熟悉的题型,对于大多数学生都容易列出方程,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主动加入到学习数学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情境2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贴近学生,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为进一步探究营造了轻松愉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本章的内容包括: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本章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研究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通过平行四边形角、边的特殊化,研究菱形、矩形和正方形等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认识这些图形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它们的内涵与外延。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有关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进一步明确命题及其逆命题的关系,不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菱形、矩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们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研究方法,与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研究方法一脉相承。 特殊平行四边形一章在中考中出题的频率较高,主要考查菱形、矩形、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以及利用性质和判定进行相关计算和证明,各种题型均有涉及.近几年,中考中又出现了以特殊平行四边形为背景的开放题、应用题、阅读理解题、学科间综合题、动点问题、折叠问题等热点题型。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其中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解法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方程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和工具,本章是对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同时为二次函数的学习做好准备.联系一元一次方程和函数的基本知识,继续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本章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及其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

《正方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正方形在小学学生已经接触过。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图形。《正方形》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等有关知识及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等平面几何知识,并且具备有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和证明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出现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探索正方形的性质,进一步学习、掌握说理、证明的数学方法。这一节课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和概括,充分体现了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区别和从属关系,同时又是高中阶段继续学习正方体、正六面体必备的知识。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正方形的性质和应用。 3、学生情况分析 我是一所山区中学的数学教师,我任教的班级学生基础一般,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求知欲、表现欲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但该班的学生在口头表达能力方面稍有欠缺,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说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能力的培养。 4、教材的处理 在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他们已经掌握了这些图形的意义、性质及其应用。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如下处理:首先展示现实生活中的一组图片,让学生感知正方形,引入课题;通过观赏一室内装饰图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出图中的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唤起学生的有意记忆和联想,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新知识;通过运用多媒体演示图形的变化,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归纳总结出正方形的意义、性质;最后应用正方形的意义和性质解决问题,使所学知识得以掌握。 二、目标分析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设置情景,给出圆周角概念,探究这些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运用数学分类思想给予逻辑证明定理,得出推导,让学生活动证明定理推论的正确性,最后运用定理及其推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起看看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查阅!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学习目标 1.了解圆周角的概念. 2.理解圆周角的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理解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4.熟练掌握圆周角的定理及其推理的灵活运用. 设置情景,给出圆周角概念,探究这些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运用数学分类思想给予逻辑证明定理,得出推导,让学生活动证明定理推论的正确性,最后运用定理及其推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学生活动)同学们口答下面两个问题. 1.什么叫圆心角? 2.圆心角、弦、弧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二、自主学习: 自学教材P90---P93,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叫圆周角?圆周角的两个特征: 。 2、在下面空里作一个圆,在同一弧上作一些圆心角及圆周角。通过圆周角的概念和度量的方法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弧上所对的圆周角的个数有多少个? (2).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

(3).同弧上的圆周角与圆心角有什么关系? 3、默写圆周角定理及推论并证明。 4、能去掉"同圆或等圆"吗?若把"同弧或等弧"改成"同弦或等弦"性质成立吗? 5、教材92页思考?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周角相等,它们所对的弧一定相等吗?为什么? 三、典型例题: 例1、(教材93页例2)如图, ⊙O的直径AB为10cm,弦AC为6cm,,∠ACB的平分线交⊙O于D,求BC、AD、BD的长。 例2、如图,AB是⊙O的直径,BD是⊙O的弦,延长BD到C,使AC=AB,BD与CD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 1、(教材P93练习1) 解: 2、(教材P93练习2) 3、(教材P93练习3) 证明: 4、(教材P95习题24.1第9题) 五、总结反思: 达标检测 1.如图1,A、B、C三点在⊙O上,∠AOC=100°,则∠ABC等于( ). A.140° B.110° C.120° D.130° (1) (2) (3) 2.如图2,∠1、∠2、∠3、∠4的大小关系是( ) A.∠4<∠1<∠2<∠3 B.∠4<∠1=∠3<∠2 C.∠4<∠1<∠3∠2 D.∠4<∠1<∠3=∠2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三章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第四章图形的相似 第五章投影与视图 第六章反比例函数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四条 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 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

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2.2 ...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3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4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5 一元二次方程的跟与系数的关系 2.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02=++c bx ax (a 、b 、c 为 常数,a ≠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 ※把02 =++c bx ax (a 、b 、c 为常数,a ≠0)称为一

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为二次项系数;b 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①配方法 <即将其变为0 ) (2= +m x的形式> ②公式法 a ac b b x 2 4 2- ± - =(注意在找 abc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③分解因式法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主要包括“提公因式”和“十字相乘”)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①把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②将二次项系数化成1; ③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④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⑤把方 程转化成0 ) (2= +m x的形式; ⑥两边开方求其根。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全册精品教案 第一章证明(二)(课时安排) 1.你能证明它们吗?3课时 2.直角三角形2课时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课时 4.角平分线1课时 1.你能证明它们吗?(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 2.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 2.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区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定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启发、引导学生体会探索结论和证明结论,即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探索证明的思路与方法。能运用综合法证明问 题. 2.难点:探究问题的证明思路及方法. 3.关键:结合实际事例,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寻找证明 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议一议: 1.还记得我们探索过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 2.你能利用已有的公理和定理证明这些结论吗? 给出公理和定理: 1.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个底角相等。 2.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 等于 60延伸. 二、回忆上学期学过的公理 本套教材选用如下命题作为公理: 1.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 条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3.两边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4.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6.全等三角 形的对应边相等, 对应角相等. 三、推论两 B C F E

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证明过程: 已知:∠A=∠D,∠B=∠E,BC=EF 求证:△ABC≌△DEF 证明:∵∠A+∠B+∠C=180°, ∠D+∠E+∠F=180°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C=180°-(∠A+∠B) ∠F=180°-(∠D+∠E) 又∵∠A=∠D,∠B=∠E(已知) ∴∠C=∠F 又∵BC=EF(已知) ∴△ABC≌△DEF(ASA) 推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随堂练习: 做教科书第4页第1,2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 1、基础作业:P5页习题1.11、2。 1.你能证明它们吗(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证明的基本思路和书写格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探索——发现的过程,能运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悟证明的实际意义以及必要性,形成探究意识。 2.结合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培养逆向思维。 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掌握证明的常见方法以及书写推理过程。 2.难点:寻找证明的思路,选择证明的方法。 3.关键掌握综合分析法,结合公理、定理,依据条件、结论进行推断、猜测,寻求证题的切入点.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分组活动 (1)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等边三角形。 (2)在你所画的等腰(等边)三角形中作出一些你认为可以通过所学知识证明的相等线段。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特殊平行四边形》全章教学设计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1.掌握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并能证明其他相关结论. 3.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1.经历探索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性质与判定的猜想与证明的过程,丰富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2.理解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了解它们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参与观察、试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试验论证、逆向思维的思想,提高学生的能力. 1.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经历图形的分类、性质探讨的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猜想——总结——证明——应用”的数学活动提升科学素养. 3.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方法. 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几何图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等特殊四边形的用处更多.因此,四边形既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主要研究对象之

一.本章是在已经学过的多边形、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对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有关性质与常用的判定方法的证明与扩充.它们的探索方法也都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探索方法一脉相承.本章的学习有助于深化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以及对识图、画图等操作技能的掌握,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促进其良好数学观的形成. 本章主要渗透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注重通过引导探索过程来渗透与展现证明的思路.此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索证明的不同思路与方法,并进行适当的比较和讨论,提高分析、寻求证明思路的能力. 【重点】菱形、矩形、正方形的定义、性质与判定. 【难点】平行四边形与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本章对菱形、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研究,都需要先探索、猜想得到结论后再证明.教学中,可以利用教科书上的素材,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构建更现实、更贴近学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探索、猜想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结论、体会探索结论的各种方法,理解猜想后还应该给予证明的意义,感受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2.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几何证明的基本要求、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本章中的大部分结论都是先通过合情推理探索,再利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在教学中应把证明作为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与必要发展,让学生对发现的结论进行分析说明,然后按照几何证明的要求进行表达,实现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有机结合.注意通过一定的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几何证明能力,避免过分追求证明题的数量和证明技巧,把握证明的难度. 3.探索图形有关性质的过程,往往可以启发证明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探索与证明的关系,为学生的积极思考创设条件.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探寻新颖独特的证明思路和证明方法,引导学生与同学在交流中比较证明方法的异同,提高演绎推理的能力. 4.在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的探索与证明的过程中蕴含着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有目的地让学生感悟、领会这些思想方法,并应用于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1

反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程序: 一、导入: 1、从现实情况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强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导入反比例函数。 2、U=IR,当U=220V时, (1)你能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 当R越来越大时,I怎样变化? 当R越来越小呢? (3)变量I是R的函数吗?为什么? 答:①I = U R ②当R越来越大时,I越来越小,当R越来越小时,I越来越大。 ③变量I是R的函数。当给定一个R的值时,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I值,因此I 是R的函数。 二、新授: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 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 x(k为常数,k≠0)的形式, 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不能为零。 2、做一做 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cm2,相邻两条边长分别为xcm和ycm,那么变量y是变量x 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 解:y=20 x,是反比例函数。 三、课堂练习: P133,12 四、作业: P133,习题5.1 1、2题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教学目标:使学生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作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程序: 一、复习: 1、函数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答:图象法、解析法、列表法 2、一次函数y=kx+b有什么性质? 答:一次函数y=kx+1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二、新授: 1、作反比例函数y=4 x的图象: 列表: X -8 -4 -3 -2 -1 -1 2- 1 2 1 2 4 8 y=4 x 描点:以表中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 连线:用光滑的曲线顺次连结各点,即可得到函数y=4 x的图象。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质公开课教案

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 1.通过折、剪纸张的方法,探索菱形独特的性质,理解菱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 2.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讨论、分析、类比、归纳,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总结菱形的特征; 3.掌握菱形的概念和菱形的性质以及菱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重点、难点) 一、情景导入 请看演示:(可将事先按如图做成的一组对边可以活动的教具进行演示)如图,改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边相等,从而引出菱形概念. 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所见到过的菱形的例子. 总结:(1)菱形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平行四边形;二是有一组邻边相等.(2)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即当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相等时,该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不能忽略平行四边形这一前提,而错误地认为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就是菱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菱形的性质 【类型一】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已知∠A=60°,AB=5,则△ABD的周长是() A.10 B.12 C.15 D.20 解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判断△ABD是等边三角形,继而根据AB=5求出△ABD的周长.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AD. 又∵∠A=60°, ∴△ABD是等边三角形, ∴△ABD的周长=3AB=15. 故选C. 方法总结:如果一个菱形的内角为60°或120°,则两边与较短对角线可构成等边三角形,这是非常有用的基本图形. 【类型二】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BD=12cm,AC=6cm,求菱形的周长. 解析:由于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所以要求其周长就要先求出其边长.由菱形性质可知,其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因此可以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 解: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3章《概率进一步认识》全章单元教案

第三章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1 .认识利用数据能够进行统计推断,发展成立数据剖析观点 ,感觉随机现象的特点 . 2 .能通过列表、画树状图等方法列出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的结果,以及指定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认识事件的概率 . 3 .知道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能够用频次来估计概率 . 4 .经历试验、收集与统计试验数据、剖析试验结果等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据剖析观点 ,体会概率与统计的关系 . 5 .通过试验进一步感觉随机事件发生的频次的稳定性,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频次与概率的关系 ,加深对概率意义的理解 . 1 .能运用列表和画树状图等方法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能用试验频率估计一些较复杂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2 .能运用概率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 在活动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体验与他人合作、沟通的意义和作用. “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

七年级已经认识了很多随机事件,理论地研究了一些简单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本章是上述内容的延长 ,进一步认识了频次与概率的关系,进而加深对概率的理解 .通过试验 ,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次稳定于理论概率,据此估计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本章是围绕概率计算的两种方式——理论计算和试验估算 展开的 .关于没有理论概率或虽然存在理论概率,但其理论计算已高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的 ,学生借助试验模拟获得其估计值,去估计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让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频次与概率之间的关系.本章还介绍了两种计算概率的方法——树状图和列表法 ,以及利用试验频次和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揭示统计推断的一些理论依据 ,加强概率与统计的联系 . 【重点】 1 .感觉数据的随机性 . 2 .认识随机现象的特点 . 3 .理解概率的意义 . 【难点】 1 .能用列表法、画树状图法求概率. 2 .会用频次估计概率 . 1 .着重学生的合作和沟通活动,在活动中促使知识的学习,并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沟通的意识和能力 .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试验活动,积累活动经验 ,体会概率与统计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