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心

普心

普心
普心

一、名词解释:3分/题

1、反射,

2、错觉,

3、模式识别,

4、图形掩蔽,

5、暗适应,

6、发散思维,

7、心境与应激,

8、诱因理论,9、素质,10、特质

二、简答题:5分/题

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2、简述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

3、简述冯特对心理学发展所做的贡献。

4、简述图式及其作用。

5、简述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

6、简述艾森克的“三因素模型”

三、论述题:10分/题

1、试评述有关颜色知觉的理论。

2、试述问题解决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

3、试述坎农—巴德学说。

4、试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2001年

一、填空题:1分/题

1、心理测验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及测验的信度与效度,效度即指_____。

2、经典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

3、特瑞斯曼与布罗德班特的理论对过滤装置的不同看法在于___________。

4、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性格与气质最主要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6、定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功能固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心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吉尔福特认为智力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种。

10、粘液质气质类型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经类型相对应。

二、判断题:1分/题

1、注意是心理活动指向与集中于某一对象的过程。

2、感觉是人脑对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3、不同的人感受性不同;但每个人的感受性是恒定不变的。

4、乔姆斯基认为句子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关系。

5、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的三个重要特征是:流畅性、变通性、发散性。

6、遇到紧急情况不盲目冲动,沉着冷静的情感体验是理智感。

7、智商的公式是:IQ=MA/CA×100%

8、艾森克的人格二维模型中二个维度是强弱程度和稳定程度。

三、名词解释:4分/题

1、感觉阈限,

2、知觉恒常性,

3、内隐记忆,

4、算法式与启发式,

5、再造想象,

6、生物反馈,

7、液态智力,8、奥尔伯特的特质说。

四、回答问题:10分/题,任选5题,共计50分。

1、试述如何调动活动参加者的注意力。

2、试述如何利用心理活动规律提高记忆效率。

3、试述实验室问题研究中人们常用的策略。

4、试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观点。

5、试述知识在人脑中的表征。

6、试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2000年

一、填空:1分/题

1、躯体感觉区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脑二半球功能不对称是通过____________研究揭示的。

3、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

4、“谈虎色变”与“谈梅生津”都是________的表现形式。

5、正常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用的主要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知觉的理解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们看到绿色产生酸的感觉,看到黄色产生甜的感觉,这种现象称为____。

8、表象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看完《西游记》后脑中产生一个“栩栩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之为______________。

10、同样的讲稿,老师讲课时若声音抑扬顿挫、富于表情则教学效果更好。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11、取得优秀成绩时的自豪感,称为__________。

12、人的个性具有三个特征:即稳定性、独特性、和________。

二、判断:1分/题

1、观察法就是通过视觉系统探索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2、心理现象可分为彼此独立的动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三大部分。

3、加深学习程度有利于记忆的保持。

4、“一目十行”是注意分配的表现。

5、情感是人与对自身需要有关系的客体的反映。

6、IQ=[MA(智龄)/CA(实际年龄)] ×100

7、“高分低能”是用来说明能力与知识无关。

8、性格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

三、名词解释:任选6题,5分/题。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2、适应与感觉对比,

3、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4、应激与心境,

5、晶态智力与液态智力,

6、胆汁质与抑郁质,

7、前摄抑制,

8、能力。

四、问答:任选5题,10分/题。

1、试述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及几种主要方法。

2、试述人类心理的本质特点。

3、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试述记忆研究的新进展。

5、试述布鲁纳(Bruner, et al,1956)的概念形成实验的研究价值。

6、结合自己,试述影响能力形成的因素。

7、试述冯特对建立科学心理学的贡献。

1998年杭州大学

一、名词解释:4分/题

1、视觉对比,

2、神经齐射理论,

3、双眼视差,

4、记忆搜索的范畴大小效应,

5、心境与激情,

6、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

二、简答题:6分/题

1、何为注意分配及如何改进?

2、何为运动知觉及有哪些影响因素?

3、何为谓动作反应时及有哪些影响因素?

4、技能已形成则具有那些特点?

5、试述表象及其意义。

6、试述创造性思维及其特征。

三、论述:10分/题

1、试述人类记忆信息编码的方式。

2、试述并比较能力的二因素说与三维结构模型。

3、试述情绪的认知理论。

4、什么是言语理解的系列模型与相互作用模型?

5、试述你对现代认知心理学这一研究范式的认识。

原杭大不分年份试题

一、名词解释:5分/题

1、大脑左右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

2、彩色对比与彩色后像

3、系列位置效应

4、双重编码

5、迁移与定势

6、动机、需要与诱因

7、奥尔伯特的特质论

8、智商

9、实验法与观察法

10、斯蒂文斯定律11、浦金野现象12、颜色混合三定律13、注意广度与注意分配

14、短时记忆15、手段----目的分析16、心境与挫折17、技能与迁移18、流动智力与固定智力19、需要、诱因与内驱力20、注意的衰减函数21、感受野与侧抑制22、行波说与齐射说

23、声音掩蔽的一般规律24、情节记忆与语义记忆25、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26前提的气氛效应

二、回答问题:10分/题

1、结合实例说明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2、什么是知觉?知觉有何基本特征?

3、什么是遗忘?遗忘有何特点?如何根据遗忘特点进行有效复习?

4、试举例说明解决问题思维的阶段性。

5、试述三种性格类型学说。

6、试述并比较知觉模式识别的关键特征理论与原理论。

7、试述佩沃(Paivio)提出的长时记忆中的双重编码说及其试验依据。

8、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客观因素。9、试述情绪的不协调理论。

10、试述人本主义心理学或精神分析理论11、试结合实例比较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

12、试述斯蒂文斯定律及其意义。13、有何支持知觉整体先于部分的实验依据。

14、试述并比较三种选择性注意理论。15、试述概念形成实验研究的新进展。

16、试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浙江大学------------实验心理学2002年

一、名词解释:5分/题

1、心理物理学,

2、似动现象,

3、实验法,

4、闪光融合理论,

5、最小可觉差,

6、等响曲线,

7、完全随机化设计,8、部分报告法。

二、论述:12分/题

1、什么是自变量的混淆?怎样避免自变量的混淆

2、什么是明视觉?什么是暗视觉?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3、信号检测论与古典心理物理学的差别何在?

4、什么是反应时间的相加因素分析法?举例说明它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范式。

5、试评述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对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贡献及其不足。

2001年

一、名词解释:1-4题,3分/题;5-8题,4分/题。

1、平均差误法,

2、似动现象,

3、系列位置效应,

4、实验者效应,

5、被试间设计,

6、费希纳的对数定律,

7、音高量表,

8、实验效度。

二、论述:14分/题,第5题16分。

1、什么是反应时间?举例说明反应时研究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2、何谓闪光临界融合频率?具体说明影响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主要因素。

3、视敏度有哪几种测量方法?具体说明之。

4、何谓深度知觉?具体说明深度知觉的线索。

5、举例说明如何用分段法制作感觉比例量表。

2000年

一、名词解释:3分/题

1、操作定义

2、感受野

3、数量估计法

4、分贝

5、恩墨特定律

6、双眼视差

7、开窗实验

8、等响曲线。

二、论述:

1、简述史蒂文斯的神经量子理论。

2、简要说明人类情绪研究中的三类行为变量。

3、试述配对组设计的特点和基本步骤。

4、具体说明影响反应时的主要因素。

5、试比较传统心理物理学的三种基本方法的特点。

6、试拟一个视觉实验,要对实验中的各种变

量进行分析。

一、名词解释:4分/题

1、推论统计,

2、总体与样本,

3、集中量数与差异量数,

4、统计检验力,

5、逐步回归

二、填空:1分/空

1、描述统计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以前,以高尔顿和________为代表;推论统计学产生于20年代以后,以________为代表。

2、算术平均数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集中量数,它具有计算简单、容易理解和反应灵敏等特征,主要缺点是_______。

3、在一个正态分布中,算术平均数、中数和众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在正偏态分布中,三者的关系是_______。

4、在假设检验中,无论接受H0还是拒绝H0,都有可能犯错误,统计学上将拒绝H0时所犯的错误称为________,而将接受H0时所犯的错误称为________。在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两类错误________同时减少或同时增大。

5、采用非参数检验法检验两列数据的差异时,秩和检验法和_______用于两个独立样本的差异检验,符号检验法和_______用于两个相关样本的差异检验。

6、在两因素方差分析中,如果“总体服从正态分布”、_______、_______等前提假设不成立,则可采用_______方差分析法。

7、如果研究中所收集到的两列数据不是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或总体分布非正态,若求这两列数据之间的线性相关,则必须采用_______的方法。

8、如果总体为正态分布,且方差已知,则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也为正态分布,其平均数等与总体平均数,方差等于_______;当样本数大于50时,样本方差_______分布,其平均数等与总体方差,方差等于_______。

9、当总体参数不清楚时,常用一个样本统计量估计相应的总体参数,这类问题称为_______,总体平均数的无偏估计量应为_______,而总体方差的无偏估计量应为_______。

三、计算:

1、在一项研究中测量了29名被试的成绩,结果15名男生的得分分别为:93,81,80,70,90,74,92,89,100,90,100,95,85,87,96;14名女生的得分分别为81,66,79,98,86,100,73,74,82,89,84,85,92,87,试问:这一测量的得分是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F0.01/2(13,14)=3.75,t0.05(27)=2.052(14分)

2、为调查市民对一项市政府计划方案的支持率,随机抽取了120名市民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其中86人对该方案持赞成态度,现希望以99%的置信概率来估计全体市民的支持率,且估计误差不能大于正负5%。试问:至少应调查多少人?(10分)

3、某班有学生16人,在“心理统计”课程学习中,期中测验和期末考试的成绩分别如下。(20分)试问:(1)两次测验之间有无显著差异?

(2)是否能以期中考试的成绩来预测期末考试的成绩?t(0.05/2,15)=2.131,t(0.05/2,14)=2.145

学生

期中83 75 35 60 73 80 90 85 73 85 83 48 63 75 85 58

期末80 90 60 63 57 76 74 85 65 95 44 45 81 67 77 82

4、为检验各种机器的性能及操作工人的能力,某车间让三名操作工分别在四台不同的机器上操作三天,每天的产量数据如下表所示。(16分)bbs.******.net斑竹手输

试问:从上述数据中能得出那些结论?[不需进行平均数的多范围检验;F数据略]

操作工机器

甲乙丙丁

A 15,15,17 17,17,17 15,17,16 18,20,22

B 19,19,16 15,15,15 18,17,16 15,16,17

C 16,18,21 19,22,22 18,18,18 17,17,17

2001年

一、名词解释:4分/题

1、随机误差与随机变量,

2、统计量与参数,

3、集中量数与差异量数,

4、置信区间与显著性水平,

5、相关与回归。

二、填空:0.5分/空

1、根据统计方法功能的差异,统计学可分为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和________三个类别。

2、描述统计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以前,以高尔顿和________为代表;推论统计学产生于20年代以后,其先驱者首推高赛特,其主要创始人以________为代表。

3、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被称为________,它的每一个基本单元称为________。

4、心理统计中常用的统计图按形状可划分为直条图、直方图、曲线图、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累加曲线图的形状分为三种,一种是上枝(曲线靠近上端的部分)长于下枝(曲线靠近基线的部分),一种是下枝长于上枝,另一种是上枝与下枝长度相当,这三种曲线所对应的分布分别称为________、________和正态分布。

5、在假设检验中,无论接受H0还是拒绝H0,都有可能犯错误,统计学上将接受H0时所犯的错误称为________,以________表示其发生概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________不可能同时减少或同时增大。

6、用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时,一般总存在一定的偏差,一个好的估计量必须具备某些特性,这包括________、一致性、________和充分性。

7、方差与标准差基本具备一个良好的差异量数应具备的条件,这包括简单明了、反应灵敏、容易计算、适合代数运算等。除此以外,它最典型的特点是具有________,这是方差分析最重要的基本理论依据之一。

8、如果总体分布已知,并符合其他若干条件,如正态分布、方差齐性,等等,这时可以采取参数检验方法。但是,实际中有时可能无法满足上述要求,这时必须采用________的方法。其中,秩和检验法和中数检验法用于非正态总体的________差异检验,符号检验法和符号等级检验法用于类似情境下的________差异检验。

三、某公司雇用女性工作人员对消费者进行某项产品的回访调查,调查中有些被访者十分合作,愿意回答各项问题,而有些被访者却不十分合作。调查者分别记录下了不同性别被访者的调查态度,结果如下表所示。请问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男性被访者的合作态度是否显著好于女性被访者?(10分)

被访者性别样本大小采取合作态度的被访者人数

男 300 234

女 330 238

四、某广告公司设计了一个双因素试验来检验广告量(大、小)与已收到的广告设计方案(A、

B、C)的效果,下表为所获得的资料。请问:广告量、广告设计方案及其交互作用是否显著?F(2,6)0.05=5.14,F(1,6)0.05=5.99 (15分)

设计方案广告量

大小

方案A 8 12 12 8 方案B 22 26 14 30 方案C 10 18 18 14

五、为研究学历与工资薪金之间的关系,对245人进行了调查,其中,学历分高中(含)以下、专本科和研究生三个水平,薪金分月工资500元以下、500至1500元以及1500元以上三个水平,结果如下表所示,请问学历与工资薪金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a=0.05(10分)

学历水平薪金水平(元/月)

500元以下 500--1500元 1500元以上

高中以下62 40 28 专、本科27 65 52 研究生 20 74 57 六、某公司对所有应征者要求做一技能性向测验,20位男性应征者的测验分数的样本变异数为80,而16位女性应征者的样本变异数为220,请在0.05水平上确定男性与女性求职者的测验成绩的变异数是否不同。如果不同,则哪一群人的技能性向测验分数的变异数较高?F(15,19)0.025=2.62,F(15,19)0.05=2.23,(15分)

七、某班学生12人,他们的期终考试数学成绩和总成绩如下表所示。

请问:(1)两者的相关为多大?估计其95%的置信区间;

(2)建立以数学成绩预测总平均成绩的回归方程,并验证其有效性。a=0.05,F(1,10)0.05=4.96 ,(25分)提示:若Zr=ln[(1+r)/(1-r)]的平方根,Zp=ln[(1+p)/(1-p)]的平方根,则有Zr~N(Zp,1/[(N-3)的平方根])

学生序号数学成绩 80 70 65 60 55 90 78 80 70 70 80 65

总平均成绩 65 50 75 85 65 86 80 60 55 55 65 75

2002年

一、填空题:0.5分/题,共10分。

1、在心理与教育研究过程中,即使使用同一种测量工具重复测量同一种现象,所测得的数据也不会完全相同。数据的这种特点称为__________,它是由某些偶然的无法控制的因素---随机因素引起的。随机因素造成的误差称为_______。

2、t分布是由________以________笔名提出的。当t分布中的自由度趋向于无穷大时,t变量趋向于________分布。

3、若某组数据的平均数为90,标准差为8,则根据切比雪夫定理,至少有75%的数据落在________之间。

4、若变量服从二项分布,即X~B(200,1/2),则该分布的数学期望为________,总体方差为________。

5、由8名评价者对10种颜色进行喜爱程度的等级评定,若用肯德尔W系数衡量评定结果的一致性,则当评价结果完全一致时,W系数的值应等于______,而当评价结果完全不一致时,W 系数的值应为________。

6、测得某足球队队员的身高和体重两列数据,若要比较两者的离散程度,通常可用________或________作为比较指标。

7、正态分布又称高斯分布,其曲线下的面积等于1,正负一个标准差之间包含总面积的68.26%,正负________个标准差之间包含总面积的95%,而正负________个标准差之间包含总面积的99%。

8、在对平均数做显著性检验时,若总体为正态分布,且方差已知,则可采用Z检验;若总体为正态分布但方差未知,则应采用________;若总体虽成非正态分布但样本容量较大,则可近似的用Z检验;若总体呈非正态分布,且样本容量较小,则必须采用________检验方法或作数据转换后再应用参数检验方法。

9、已知50个数据Xi(i=1,2,…..50)的平均数为100。若Yi=Xi+10,则Yi的平均数为________;若Zi=10Xi,则Zi的平均数等于________。

10、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即抽样、________随机抽样和________随机抽样等。

二、名词解释:4份/题

1、统计量,

2、假设检验,

3、点估计,

4、测定系数,

5、中心极限定理。

三、简述题:5分/题bbs.******.net斑竹手输

1、简述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和实验设计三者之间的关系。

2、简述正态分布理论在测验中的应用。

3、简述一元线性回归的基本假设。

四、计算:

1、某系为了解机房电脑在晚间的利用情况,随即选择了5个晚上进行抽查,结果发现,分别有1

2、18、21、15和9台电脑在开机使用。假设晚间机房电脑的开机数呈正态分布,清在95%的可靠性水平上估计该系电脑在晚间的开机数。(10分)

2、为比较两种化学物质对老鼠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者将试验老鼠分为两组。其中,A组老鼠注射甲物质,B组老鼠注射乙物质,然后在同样条件下学习走迷津。结果两组老鼠完全学会走迷津所需的时间如下表所示。假设老鼠学习走迷津所需的时间不是正态分布,请在0.05显著性水平上比较两者的差异。(15分)

A组学习时间:16.7,16.8,17,17.2,17.4,16.8,17.1,17,17.2,17.1,17.2,17.5,17.2,16.8,16.3,16.9

B组学习时间:16.6,17.2,16,16.2,16.8,17.1,17,16,16.2,16.5,17.1,16.2,17,16.8,16.5

3、某软件公司为自己开发的系统设计了3种界面。为了评价其可使用性,他们训练了5名操作者分别学习这3种界面。下表记录了学会使用这3种界面所消耗的时间(小时)。请以此为依据判断不同界面是否影响了操作者对这种系统的学习。(假设三组界面的方差齐性,a=0.05)(15分)界面类型操作者

1 2 3 4 5

界面A 16 19 14 13 18

界面B 16 17 13 12 17

界面C 24 22 19 18 22

4、对30名同学做某项心理测验,结果得如下分数:18,25,26,27,26,25,20,22,23,25,25,28,22,27,20,19,31,26,27,25,24,21,29,28,22,24,26,25,25,24。若已知P(0

2003年浙大心理学考研试题

基础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4分/题

1、PASS模型,

2、投射测验,

3、需要与动机,

4、Weiner的动机归因理论,

5、结构优势效应,

6、特征整合理论,

7、启动效应,

8、问题空间。

二、简答题:8分/题

1、简述人类意识的概念及表现水平。

2、简述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3、简述创造性思维及其特征。

4、简述减法反应时分析法与加法反应时分析法的异同。

5、简述知觉研究的三种主要导向:假说考验说、直接知觉(刺激物说)、格式塔心理学。

6、脑成像、脑电测量等大脑神经活动测量技术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三、回答问题

1、试述根据心理活动规律,阐述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2、试述关于人格发展动力的几种不同观点。

3、你如何看待知觉和表象的功能等价问题。

4、什么是注意的晚期选择理论(反映选择理论)?什么是内隐加工?两者的关系怎样?

实验心理学与统计

一、名词解释:4分/题

1、实验者效应

2、匹配法

3、启动效应

4、诱动现象

5、听觉适应

6、差异系数

7、分层随机抽样。

二、简答题:6分/题

1、如何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

2、比较被试者内设计与被试者间设计的特点。

3、简述判断声源方向的主要线索。

4、简述算术平均数的使用特点。

5、简述非参数检验的意义和常用方法。

三、试比较三种传统心理物理法的优缺点。四、试述信号检测论的统计学原理。

五、有容量分别为n1=10和n2=16的独立随机样本得到下述观测结果,(X、Y为观测值,f为频数):X---12.3 12.5 12.8 13.0 13.5 Y---12.2 12.3 13.0 f---- 1 2 4 2 1 f---- 6 8 2

现已知变量X、Y的总体均呈正态分布。请问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可否认为这两个总体属同一分布(提示: F.05(9,15)=2.59, F.05(10,16)=2.49, t.05/2(24)=2.064, t.05/2(25)=2.060, t.05(24)=1.711, t.05(25)=1.708 )?

六、下表给出了某班12名同学两次考试的成绩。要求:1、计算两次考试成绩(X、Y)的相关

2、求Y对X的线性回归方程;

3、对所求方程进行方差分析,以检验其显著性bbs.******.net 斑竹手输(提示:F.05(1,10)=4.96, F.01(1,10)=10.04, F.05(1,11)=4.84, F.01(1,11)=9.65)。

被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考试一(X) 65 63 67 64 68 62 70 66 68 67 69 71考试二(Y) 68 66 68 65 69 66 68 65 71 67 68 70 七。某实验拟采用拉丁方实验设计探讨5种心理训练程序对某种技能学习成绩的影响。现从5个群体中分别随机选取6名被试,并将实验分别安排在星期一、二、三、四、五进行。要求:

1、以不同群体为行变量,实验时间为列变量,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案;

2、写出方差分析的步骤及公式;

3、说明拉丁方设计的特点。

浙江大学2004年初试题基础心理学

一.名词概念解释:(每题5分,共60分)

1.自我功效论 2人本主义心理学 3。皮层的言语区 4.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5.知觉的恒常性 6.特征整合论 7.心境与应激 8.正强化与负强化 9。投射测验10.两种人格理论模式11.H.A.Simon 12.基于物体的选择注意

二.回答问题(每题15分,共90分)

1.试述感受性和感受阈限以及感觉大小与刺激强度的关系。2.试述并评价几种主要的能力理论。3.你如何看待短时记忆容量问题?什么是工作记忆?为什么它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关键问题?4.什么是部件认知(RBC)理论?它与传统模式识别理论相比有什么进步?有什么不足?5.什么是Stroop效应?什么是反应选择?你认为两者有关吗?为什么?

6.试阐述“心理旋转”和“心理扫描”的典型实验,你认为它们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哪里?浙江大学04年心理与教育统计

名词解释

实验设计交互作用等响曲线恩墨特定律样本分布

简答

1如何控制额外变量?2恒定刺激法的特点?3反应指标应该有什么要求?4感受性与感觉域限如

刺激强度与感受性的关系是什么样的?5还有一个证明题证明S 2(N-1)是总体方差的无篇估计。

6有两个口袋,一个口袋有2只黑球和4只白球,另一个口袋有5只黑球和3只白球,求(1)从两只口袋中各取一只白球的概率(2)从两只口袋中各取一只黑球的概率(3)从一只口袋中取一个白球从另一只口袋中去一只黑球的概率7详述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区别8详述色光混合的三个定律。

第一个是平均数显著性检验,第二题是配合度检验第三题是二元回归第四题是两因素混合设计的方差分析

普心第八章语言知识树状图

语言、言语 语言的一般概念 言语的生理机制 语言理解 言语的产生(表达) 语言的特征 创造性:有限的符号和规则——无限的意义 结构性:语言具有语法和逻辑。 意义性和指代性:语言都有一定的含义,让人们可以相互理解、互相交流;语言的各种成分都指代一定的事物或者抽象概念。 社会性与个体性:人只能使用社会上已经形成的语言,用词来表达意义也只能是约定俗成的;它和个体发展的具体条件分不开。 创造性:有限的符号和规则——无限的意义。 意识性:语言是一种高级意识,是一种觉察。 语言的概念:语言是以语音为载体,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建构规则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言语的概念:言语是个体运用某种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思想或与其他人进行交际的过程。 两者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的共同特征 语言具有特有的功能:①保存和传授社会经验的手段②人们之间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③人类进行思维的武器 语言作为物质刺激具有特殊性:词是一种抽象符号,词语是对现实事物的概括。 语言的结构 音位: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自由语素可独立成词;粘着语素则必须和其他语素组合才能成词。 词: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词是图形、语音、语义、构词法与句法五种信息的复合体。 句子:可以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的语言结构单位。 表层结构是指我们实际上所听到或所看到的语句的形式,或说话时发出的声音以及书写时所采用的书面形式。 深层结构是指说话者试图表达的意思。 语言的种类 外部语言 内部语言 对话语言 情境性:他与交谈双方所处的环境有密切联系。 简略性:在对话语言中,说话的双方往往只用简单的句子,甚至个别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交际性:对话语言是对话双方的直接交流。 反应性:交谈的双方需要随时根据对方的谈话来调整自己的谈话。 独白语言 个体性:独白语言是说话者独自进行的语言活动。支持物是自己的谈话主题和吐露的词句,以及听众。 开展性:为了系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独白语言具有开展的形式。连贯具有论证性,还要配合语调、语素、表情、手势 计划性:独白语言是有准备、有计划进行的语言活动。由于对语言本身的质量有较高要求,所以事先的准备具有重要意义。 书面语言 随意性:书写者可以字斟句酌、反复推敲,阅读者可以反复阅读。 开展性:比独白语言更加开展,要求词句精确、语法正确、逻辑严密。 计划性:书面语言往往需要较长的酝酿时间。 概念:内部语言是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语言活动,在外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是交际活动的组成部分,可以计划外部语言。 隐蔽性:内部语言是一种不出声的语言。 简略性:内部语言比对话语言更简略,这和它执行的功能(不用于直接交流)有关。 语言的表征与加工过程 语言的加工 语言的表征 概念:表征是信息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 分布表征,一个单词的各种特征分布在网络的各个单元中,与其他单词共同使用每一种信息。 概念:语言加工是指对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编码、转换、存储、提取的过程。 分类一 自动化加工:无需注意资源的参与,不受意识控制。 受控制加工:需要应用注意资源,受意识控制。 分类二 模块化的加工:语言各成分的加工是单独进行的,各成分间不存在相互作用。 交互作用式的加工:语言各成分的加工不是单独进行的,它们存在着相互作用。例如词汇加工影响句子加工。 “启动效应”:梅耶尔等人提出,启动词、目标词。P297 研究语言的意义 (1)语言使人不仅会受到各种具体刺激物(第一信号系统)的影响,而且会受到词(第二信号系统)的影响。 (2)使人进抽象、逻辑的思维。 (3)使人形成意识与自我意识。 (4)使人通过内部语言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 言语的发音机制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与言语活动:通过脑损伤、割裂脑以及功能磁共振的研究发现言语功能区主要位于左半球。早期切除左半球,右半球可能起代偿作用。 呼吸器官:言语发音的原动力是由呼吸器官产生的气流。气流从外界经口腔、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部,又由肺部按相反的方向排出体外。 喉头和声带:声带长在喉头里面,是主要的发音体。声带由附着在喉头上的两片黏膜构成,中间的缝隙叫声门。声带附着在可以自由活动的软骨上, 可自由开合。声带是人类发音器官中形成音乐的唯一的发音体。 口腔、鼻腔和咽腔:口腔、鼻腔和咽腔起共鸣器的作用。 布洛卡区(说):位于第三额回后部、靠近大脑外侧裂处的一个小区。出现病变后患者表现为运动型失语症。通过弓形束与威尔尼克区相连。 (1)有人认为布洛卡区能产生详细而协调的发音程序。 (2)可能提供了语言的语法结构。 (3)具有语言调节机制(损伤后出现语言惰性)。 (4)包括布洛卡区在内的大脑左半球额叶,特别是前额部皮质,还和语言动机和愿望的形成有关。 (5)患者对语言的理解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他们很难理解冠词、连词以及其他功能词的含义。 威尔尼克区(听):位于大脑左半球颞叶颞上回处。出现病变后患者表现为听觉型失语症。 患者表现为不能分辨语音和理解语义;对词义作出错误判断;谈吐自由,语速很快但话语没有意义。 角回(读):位于威尔尼克区上方、顶—枕叶交界处。是大脑后部一个重要的联合区。出现病变后患者表现为失读症。 与单词的视觉记忆有密切关系;书面语言和口语的转换。患者能看到物体,但丧失了正确综合,即作出正确匹配的能力。 一些人的研究说明,角回部位存储着语法和拼写的规则。 额中回靠近中央前回(写):出现病变后,患者表现为失写症。 概念、特征:理解语言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建构意义的过程。特征是主动处理和补充性解释。语言理解可分为三级:(一)词汇理解、(二)句子理解、(三)课文理解。 语音知觉 语音的物理性质:音调、音强、音长、音色。 音位的区别性特征:英语辅音音位的区别性特征有九种。见课本P307 表8—1 影响语音知觉的各种因素 词汇理解 语音类似性:两个音节共同包含的特征越多,被试就越容易混淆。 语音强度:当语音强度为5dB时可觉察语音的存在;当强度为70dB时清晰度达100%;强度超过130dB时则会产生压痛感。 噪音掩蔽:噪音强度越大,对语音的掩蔽作用越大。 语境:人们对语言的知觉常受到语境的影响。“音位恢复效应”说明人们对个别音位的感知是受语境影响的。P309 语法、语义的作用:在口语知觉时,语义和句法的信息对提高语言的清晰度有重要的作用。 概念:词汇理解是指人们通过视觉或听觉,接受输入的词形或语音信息,并在人脑中揭示词义的过程。也称词汇识别或词汇通达。 单词的部位信息:许多研究表明,单词中的起首字母与结尾字母在单词辨认中有重要作用。汉字左边的特征比右边的特征重要,上边的特征比下边的特征重要。 正字法规则:正字法规则是使文字的拼写合乎标准的方法(即文字部件的位置)。正字法规则是人们识别字词时必须依靠的一种内隐知识。 字母长度或笔画数量:“词长效应”——一个词所包含的字母越多,识别时间越长。“笔画数效应”——一个汉字所包含的笔画越多,识别时间越长。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的汉字较上下结构、独体结构的汉字容易再认。详见P311。 字词的使用频率:“频率效应”——单词的使用频率高,人对单词的察觉阈限就低;使用频率低,察觉阈限就高。 语音的作用:语音在语义获取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详见P312。 语境的作用:预警提供的信息促进或抑制了对单词的识别。对高频目标词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对低频目标词的促进作用非常显著。 语义的作用:意义较多的词(多义词)比意义较少的词(单义词)更容易识别。人对单词的识别是直接的感觉信息和各种非感觉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 句子理解 句子的类型:理解时间:真肯定句<假肯定句<假否定句<真否定句。因为①否定句在句法上比肯定句复杂②加工阶段多于肯定句③否定句有较多的意义含义不明确 词序:词序是表达词的语法意义的手段。 语境:在言语交际时,语境提供了各种背景的知识,因而能帮助人们迅速、准确地理解语言。 句法分析与语义分析:断句不同句义不同。在语义知识的帮助下,即使词序出现颠倒,人们对语言材料也不会产生误解。 课文理解 推理:可以增加信息或者建立连接。 语境:能使读者已有的知识和当前话语信息整合起来。使非字面意义的理解变得很容易,还可高效地消解歧义。 图式: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它一般包括事件发生的背景、主题、情节、结局等内容。可以提高对语言的理解速度。 语言产生的性质:语言产生是指人们通过语言器官或手的活动,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来或写出来。 语言产生的阶段 构造阶段:根据目的确定要表达的思想。 转化阶段:运用句法规则将思想转换成语言的形式。 执行阶段:将语言形式的信息说出或写出。 乔姆斯基: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能力一部分是先天的,即全人类共同的,它是生物遗传和进化的结果。他认为,儿童习得语言是生来具有的语言获得装置(LAD)发挥作用的结果。 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是受目标指引的活动,它产生于人们交际或交流思想的需要。 ●语言表达是在一定的动机的支配下产生的,表达的目的和动机不同,表达的内容和方式就会不同。 ●语言表达还取决于说者对情境的分析和对听者的正确了解。 对于说话者,Grice(1975)提出四条原则:①适量的原则(话题之内)②质量的原则(尽量真实)③关系的原则(与会话目的相关)④方式的原则(言谈清楚)

行走大道【行走在普爱教育的大道上】

【作者简介】李宏伟,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校长。江苏省中学物理特级教师。连云港市首批中小学名校长,首批“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工作者。 【我的主张】 普爱育人的基点 万物的生发,离不开阳光的滋养;人的成长,离不开土壤的培育。我的求学之路从新海起航,我的教育之行从新海扬帆。1975年,我以一名学子的身份在新海读书,开启了我的美好的中学时代;1984年,我又以一名教师的身份在新海教书,追求着我的教育理想;如今,我则是以一名校长的身份在新海践行着我的教育理想。因为我的母校新海中学前身是建立于1930年的普爱学校,故从学生到教师再到校长的成长过程中,我一直浸润着新海那底蕴丰厚而又独特的“普爱”文化,我的血脉中始终流淌着新海连绵不绝、历久弥新的“行健”精神,并逐渐形成了“普爱教育”思想。 2009年,温家宝总理提出要“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随之,江苏省教育厅启动了“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我有幸作为首批培养对象入选。这进一步促使我怀着一种作为校长的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开始全面搜集、整理新海高中80年的办学发展历史,凝炼普爱文化精神,思考自身的教育哲学。我深

深地感受到,在风雨兼程的80年里,无论是在传承中西文化、解放思想、民族独立的办学初期,还是在反饥饿、反压迫的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后的锐意进取、负重自强、追求卓越时期,还是当下教育发展步入后生命阶段,新海高中一直秉承“普爱·行健”的优秀文化传统,从来就不曾改变过。在人到中年后所沉淀的对生命的体悟中,在多年传道授业的教育实践的反思中,我愈发感悟到“普爱”精神是人间大道,是教育正道。 没有爱,教育便失去了根基,没有爱,教育也就没有了未来。普爱而和,行健而立,在普爱的基点上,教育还应当“行健”,教人明辨是非,教人为民谋利,教人奋发向上。可以说,“普爱”承载起“行健”,“行健”践行着“普爱”。这种渊源的力量之泉也坚定了我以“普爱”引领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信念。 时至今日,当我再回头看已走过的教育之路,我想,我们的教育需要回归原点,需要找寻育人的基点。而这个基点就是普爱,普爱的基点就是人。 在我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凝炼“普爱思想”之初,我并没有找到关于“普爱”的专门词条解释,只是发现“普爱”一词更多出现于宗教用语中,是宗教信仰中所崇拜的一种博爱、仁慈、善良的精神。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要传承、践行并发展先辈们的“普爱思想”,必须赋予它崭新的时代内涵。 2009年12月,我组织了全校教师开展了“普爱思想”的学习研讨活动,进行了以“传承普爱文化,促进高位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全校教师

普心各章节总复习(选择题)

《普通心理学》总复习之选择题 第一章绪论 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 B)。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D )。 A、感觉、知觉和记忆 B、知、情、意过程 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 D、能力、气质和性格 3、“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生活的一切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而言都是脑的(C )。” A、反应活动 B、干涉活动 C、反映活动 D、返回联系 4、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物质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的器官是( C)。 A、神经元 B、神经系统 C、脑 D、大脑皮层 5、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A )。 A、客观性原则 B、自然性原则 C、社会原则 D、主观性原则 6、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D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7、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A)。 A、冯特 B、华生 C、费希纳 D、弗洛伊德 8、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 科学的(A )。 A、边缘科学 B、人文科学 C、环境科学 D、分支科学 9、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B )。 A、感觉与知觉 B、客观现实 C、认识过程 D、反映活动 10、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是( A)。 A、注意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思维 11、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是( A ) A、脑 B、客观现实 C、实践活动 D、主观意识 13、生物有机体以其自身的活动或状态对直接影响有机体生命的刺激的应答性反应是(B) A、反映形式 B、感应性 C、反应活动 D、心理现象 14、蜜蜂根据花的形状和颜色采蜜;猛兽根据气味和足迹追踪猎物等,这种对信号刺激进行 反映活动的机能是(C) A、生物反映形式 B、物理反映形式 C、心理反映形式 D、化学反映形式 15、心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也是人的心理最集中、最本质体现的是(D) A、感知活动 B、思维活动 C、想象活动 D、意识活动 16、当动物能够把某个刺激作为信号时,就意味着有了(D) A、思维 B、意志 C、意识 D、心理 17、感应性是生命的标志,物体具有感应性只表明其有生命,还不能确定其有心理。心理发 生的标志是有(C) A、物质的反映形式 B、刺激感应性 C、信号性反应 D、生物反映形式 18、人以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况与外界环境变 化的觉知和认识是(D) A、思维活动 B、语言活动 C、认识活动 D、意识活动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1、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A )。 A、神经元 B、突触 C、反射 D、反射弧 2、神经元中对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官是(B)。

普心复习资料

普心前十一章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概念: 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的发展规律。 2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3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 简答:个性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心理过程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心理现象 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仰, 世界观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自我意识 第二章人类心理的起源和发展 一心理的起源 (一)生命的出现 (二)反映:任何物质形态的特征,对影响做出回答的能力。 生命物质:刺激感应性,趋利避害 无生命物质:风吹,物体发生位移…

(三)感应性----一切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对外界刺激表现出来的独立,积极的反应能力。在生物新陈代谢的基础上实现。 二动物心理的发展 动物心理的发展决定于:神经系统的演化水平;生活环境的复杂性。 第一阶段:无脊柱动物第二阶段:低等脊柱动物第三阶段:高等级主动物三人类心理的产生和发展 (一)人类起源---进化论 (二)人类心理的产生 条件一:劳动使用和制造工具;社会集体性 条件二:语言共同劳动中人际交往的需要:发音器官的完善语词抽象思维自我调节手段 条件三:人脑的发展脑量的变化脑内结构变化脑机能的变化 脑功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4模块说 第三章感觉 概念: 1感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2感受性: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差别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差别刺激的能力 3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4韦伯定律:K=⊿I/I 对数定律:P=KLgI 乘方定律:P=KIn (P等于k×i的n次方) (具体内容见书83-87页) 5明度: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i 马赫带: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色带,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色带 视敏度: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6视觉适应: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觉性的变化 明适应: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后像:刺激物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而是能保留一段短暂的时间 闪光融合:继续的闪光由于频率的增加作用而使人们产生连续光的感觉 视觉掩蔽:在某种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而影响对其的觉察 7声音掩蔽: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阈限上升的现象 简答: 1感受性及感觉阈限的种类及含义: 感受性分为:绝对感受性,差别感受性 感觉阈限分为:绝对感受阈限,差别感受阈限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二(论述版)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二(论述版) 一非重点章节的考题 1 (96)试述反射、反映、反应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答:待查 2 (99)试述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 答:(仅是提示)巴埔骆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暂时联系是学习(习得)的神经基础。 (1)操作条件反射的定义(2)特征:被试的活动是自由的,主动的。 条件反射的形式是靠强化,而非靠非条件刺激物。强化:*奖赏*惩罚p54!! 3 (97) 试述注意的基本特征(仅是提示) 答:(1)注意的指向性特征指向性: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 (2)注意的集中性特征:强度或紧张度(详见p91!) 4(98)试述人类意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待查) 二重点章节——知觉 1 (00)试述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与解释过程。 答:从四个特征考虑入手! 2(01)试试距离知觉与物体距离的线索。(另写出如发声,也可利用单耳与双耳线索) 答:定义略(答题要写)。1.单眼线索 (1)遮挡(2)线条透视(3)空气透视(4)阴暗和阴影(5)运动级差(6)结构级差 2.双眼线索 (1)双眼视轴的辐合,在一定范围内~~ 双眼视轴集中~ 近,双眼视轴分散~ 远 (2)双眼视差~~ 产生立体知觉的关键 3(可能考点)感觉与知觉的异同和联系 答:同:都时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直接性(在人的面前) 异(1)感觉是对客观事物的各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感觉是间于生理与心理之间的一个过程.知觉是纯粹的心理体会,受人的知觉经验的参与。 (3)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的结果,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 联系:(1)感觉是知觉产生或形成的前提,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2)感觉愈丰富愈精确,知觉越完整,越正确 三超重点章节——记忆 1(98)试述长时记忆中的编码形式。 答:编码方式:表象,语义(规则)编码<<认知心理学>>p173书p245 2(00)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储存与提取过程。 答:书p246 3(01)试述短时记忆及其特点 答:(1) 定义: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内的加工编码的记忆。 (2)短时记忆的特点a.是非感觉性的记忆b.具有操作性功能特征 c.信息容量非常有限,短时记忆力广度”7+2,7-2”,指信息短暂呈现一次,人脑所能记住的最大量组块(chunking) ~~ chunk “7+2,7-2”的单位:chunk(创克) d.信息在没有加工处理的情况下,保存时间相当短暂 短时记忆加工处理的形式:复述言语复述 e.短时记忆的信息没有复述,则易受干扰 (3)短时记忆系统信息加工形式 a.言语,听觉形式编码(eg:言语复述) ~~ 大量的 b.视觉或语义形式编码(少量) 4(02)阐述遗忘发生的主要原因(详见书pp225有三大学说,都要说) 答:(1)记忆痕迹衰退说(2)干扰抑制说(3)Freud动机性遗忘说 5(可能考点)引起人类遗忘的因素: (1)时间(2)数量(识记材料的数量) (3)学习程度,过渡学习:学习效率达到100%,再学习的过程达150%即可 (4)序列位置因素,规律,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四重点章节——思维 1(97)试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详见<<认知心理学>>p281) 答:1初始状态~~ 问题解决者所面临的达到目标的障碍状态 2目的状态~~ 问题解决者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3中介状态~~ 问题解决者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从初始状态到目 2(99)试述创造性思维与一般思维的区别(书p278定义与p304四个特点!) 3 (00)试述概念形成过程和影响感念形成的因素。(书p288) 答:1.概念形成过程(三阶段CAD)

家校合作共普爱的乐章

把特别的爱给予特别的学生 家校合作共普谱爱的乐章 新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钱秀娟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一棵树。不同的花不同的树,所以他们的开花结果的时间也不一样,但只要耐心等待,耐心浇水,总会等到他们傲然开放的时候,那时你会发现你苦苦等待的才是百花之中开得最绚丽的那多花,万木丛中最秀的一株。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家把素质这一抽象的名词解释为:走出校门学生身上所剩下的东西。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理解为对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的培养,在学生身上所转化的能力。《给老师的100条建议》里说过:“学生在同一年龄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有早晚之分,有快慢之分,从而形成每个孩子的学习曲线,一个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并不是件难事,但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则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们在学生的启蒙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且要时时刻刻、方方面面的贯穿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让德育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让我们的孩子迈好人生的第一步,让未来的社会多一份和谐。 但是德育工作的完成不能只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而是要求和孩子相关的各方面共同努力,尤其是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活环境,而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习惯和智力的影响是巨大的,相反在不健康的、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关系里长大的孩子,行为习惯方面往往表现得自控力较差,注意力集中较难。智力落后的征兆起初并不显著,但是很快就会变得十分突出,尤其是离异家庭的孩子,应为离异影响了孩子的心理,所以使孩子的行为习

惯出现变化,从而影响了孩子的智力和成绩。因此家庭关系的好坏无论是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还是智力都有巨大的影响。 另外家庭智力生活的局限性和贫乏性,也会造成儿童智力落后。家庭情感生活的贫乏和智力生活的局限是交织在一起的。而情感生活的贫乏对孩子的影响往往大于智力生活的局限,情感生活的贫乏会让孩子不知如何与人相处、交流,孩子不懂如何去爱和接受爱,跟不用说行为习惯和智力,比如,从小和我一起长大的孩子,单亲家庭,父亲酗酒成性。上学时,她总是和同学吵架,有时甚至动手;学习成绩方面也不理想;日常的和人交往也很少给别人笑脸,对人总抱着不信任的态度;到了该谈恋爱的年龄,也总是没有结果。我想这和早起家庭关系是脱离不了影响的。因此家庭的情感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两者的缺乏同时村在一个在家庭里存在,那对孩子的情感和智力的影响就难以估量。 家长的导向作用不容忽视,家长是青少年的启蒙教师,也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方式可以直接透视出青少年在未来成长道路上的成功与否,重视德育教育光喊口号不行,光靠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更是不行,家长应该积极行动,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从小事抓起,良好的思想品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应从平时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进行道德教育只让孩子背那些条条框框是不行的,只让孩子停留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表象认识上也不行。家长也不能只是为了一个好的学习成绩配合学校抓分数,而是孩子除了学习之外什么都不会,这样的家庭教育也是不对的。作为家长,首要的任务不是教授知识,而是培养孩子的情商和习惯,没有好的情商,影响孩子与孩子的交往,让孩子缺乏处事和应对能力;没有好的习惯,就没有一切,包括健康和出众的智力。可以这么说,家庭(包括各种家庭关系和家庭成员)应该负责孩子的情商教育和习惯教育,也可以说是德育教育

普通心理学题库-普心第九章

第九章—学习 一单选题 1.如果只对条件刺激物强化,对其他近似刺激不予强化,于是对于其他近似刺激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称为(D ) A.消退抑制 B.超限抑制 C.外抑制 D.分化抑制 2.根据强化的性质可以分成(C )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3.赌博几次没有赢钱,就在你要放弃的时候,赢了一次,于是你赌博的行为被强化了,接着再赌,可是赢少输多,最后可能输得精光,所以,赌博上瘾的人很难戒赌,这一现象可以用部分强化的(D)来解释。 A.固定时距程式 B.不定时距程式 C 固定比率程式D不定比率程式 4.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的发现和提出者分别是(C) A.托尔曼和斯金纳B托尔曼和华生C巴甫洛夫和斯金纳D巴甫洛夫和班杜拉 5.在一位头痛者头部的特定肌肉上安放电子传感器,不断向患者提供其肌肉状态的信息,使其学会控制那些肌肉的收缩与放松,以后头疼时,就可以放松相关的肌肉来制止头疼,这叫做(D ) A行为塑造B学习迁移C及时强化D生物反馈 6.用奖学金来鼓励那些德智体美劳表现优异的学生,这里的奖学金是(B) A.一级强化物 B.次级强化物 C.无条件刺激D条件刺激 7.给小狗呈现中性的声音刺激,再施以电击,在狗对声音形成条件作用后第二个中性刺激闪光也在电击之前出现,结果发现,狗只对声音刺激有条件反应,却对闪光刺激没有条件反应,这种因素叫做(阻滞) 8.在训练老鼠走迷宫的实验中,前十天不给食物强化,老鼠走迷宫的出错率很高。从第十一天起,给予食物强化,老鼠走迷宫的成绩显著提高,这叫做(A) A.潜伏学习B 自我调节学习 C 强化D迁移 9.在生活中,我们学习了汉语拼音不利于学习英文字母,儿童最初以具体事物(如数手指)来学习加减运算,而后以抽象的概念求解包括四则运算的应用题。以上两种现象分别称为(D) A正迁移,低路迁移B负迁移高路迁移C正迁移水平迁移D负迁移垂直迁移 10.以下食物属于次级强化物的是(C) A 食物 B 水 C 奖品 D 安全 11.计算机辅助教学是(B )原理运用于教学实践的重要方面。 A 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作用C次级条件作用 D 经典条件作用 12.药物成瘾的形成涉及到(D) A 条件反射 B 操作条件作用 C 次级条件作用D经典条件作用 13.在负强化的作用下,有机体反应的频率,速度或强度将(A) A 增强B减弱C维持不变D有可能增强也有可能减弱 14.在巴甫洛夫的经典性试验中,食物属于(A) A无条件刺激B条件刺激 C 中性刺激 D 非刺激 15.巴甫洛夫实验中,有食物有发的唾液分泌反应是(B)

普心(下)复习要点(20190516)

普心(下)复习要点 第七章记忆 第一节 1.记忆的概念、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区别 第二、三节 1.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储存容量和报告法、储存时间)】编码、容量,遗忘存储(消退说和干扰说)、短时记忆的提取、工作记忆的含义、理论模型。 第四节 1.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影响编码的因素、编码时的意识状态和加工深度、提取的再认和回忆、提取线索。 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研究、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第五节 1.重构记忆不准确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第六节 1.寻找记忆的生物痕迹稍微看 2.遗忘症:顺行性和逆行性 3.脑成像稍微看看 第八章 第一节 1.认知概念、唐德斯“心理过程的速度”研究,减法反应时的逻辑、 2.心理过程2个、不同心理过程对不同的心理资源的要求 第二节 1.语言生成:听众设计、言语执行和口误概念(斯本内现象)、 2.语言理解:歧义的类型、消除歧义的途径 3.语言思维和文化:萨波尔.沃夫假设(强假设和弱假设) 第三节 1.表象概念及其特征(可操作性中的心理旋转实验)、作用 第四节 1.问题空间的概念、问题的种类、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模糊的问题及例子 2.算法和启发法区分和含义、3种具体的启发法并解决什么问题 3.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每个方面的含义及例子 4.演绎推理、心理偏见效应、经验怎么影响演绎推理 5.归纳推理含义 第五节 1.判断时的3种启发法各自的含义 2.框架效应 第九章 第一节 1.智力的含义、二因素论、群因素论、结构论、智力形态论、多元智力理论、三元智力理论提出者和核心观点。 第二节 1.信度效度的含义,有哪几种信度效度,常模和标准化 2.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诞生的情况,计分方式、心理年龄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论述版) 一非重点章节的考题 1 (96)试述反射、反映、反应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答:待查 2 (99)试述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 答:(仅是提示)巴埔骆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暂时联系是学习(习得)的神经基础。 (1)操作条件反射的定义(2)特征:被试的活动是自由的,主动的。 条件反射的形式是靠强化,而非靠非条件刺激物。强化:*奖赏*惩罚p54!! 3 (97) 试述注意的基本特征(仅是提示) 答:(1)注意的指向性特征指向性: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 (2)注意的集中性特征:强度或紧张度(详见p91!) 4(98)试述人类意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待查) 二重点章节——知觉 1 (00)试述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与解释过程。 答:从四个特征考虑入手! 2(01)试试距离知觉与物体距离的线索。(另写出如发声,也可利用单耳与双耳线索) 答:定义略(答题要写)。1.单眼线索 (1)遮挡(2)线条透视(3)空气透视(4)阴暗和阴影(5)运动级差(6)结构级差 2.双眼线索 (1)双眼视轴的辐合,在一定范围内~~ 双眼视轴集中~ 近,双眼视轴分散~ 远 (2)双眼视差~~ 产生立体知觉的关键 3(可能考点)感觉与知觉的异同和联系 答:同:都时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直接性(在人的面前) 异(1)感觉是对客观事物的各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感觉是间于生理与心理之间的一个过程.知觉是纯粹的心理体会,受人的知觉经验的参与。 (3)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的结果,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 联系:(1)感觉是知觉产生或形成的前提,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2)感觉愈丰富愈精确,知觉越完整,越正确

心理学视角下普爱人格的塑造

心理学视角下普爱人格的塑造 所谓“普爱”,顾名思义就是广泛意义上的爱,泛指爱自己,爱他人,爱国家,爱自然,爱社会,其核心是行为利他性。所谓“人格”,是 指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与行为呈式,它内在地包含着个体心理倾向与 个体行为倾向两方面。具体地说,从心理倾向上看,“普爱人格”表 现为共情、善良、宽容与悲悯之心。从行为倾向上看,“普爱人格” 表现为助人、利他等亲社会行为。“普爱人格”是对冷漠人格的根本 否定,意味着人们要学会普爱生命,爱人惜物,要用真爱普洒人文的 光辉。“普爱人格”的塑造,有利于人们在生命历程中将仁爱传播到 普天之下,实现人与自己、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塑造“普爱人格”的心理学依据 作者提出把塑造“普爱人格”作为当下中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其 核心是把“爱”作为人格的重要特质予以培育,这在心理学上有着广 泛的依据,主要包括: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依据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爱的需要是人的基本心理,爱的 需要是自我实现的前提,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会抑制人的成长, “爱的需要受到挫折,是心理失调的主要原因,爱就像盐或维生素一 样不可缺少”1。可见,受教育者的“普爱人格”是他们寻求自我发展,实现“高峰体验”的内驱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另一位代表罗杰斯是 杰出的心理治疗大师,他主张在治疗中对问题儿童实施“积极注重”,强调协调与坦诚,为患者创造和谐安全的氛围,并对患者无条件给予 关怀,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作者认为罗杰斯所说的“积极注重”,目的在于让他们减少或避免迷茫,修复爱心人格,其实质是“以爱育爱”。 (二)精神分析心理学依据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鼻祖弗洛伊德认为,爱的力量是人固有的生本能, 他指出:“一个成熟的人,应该能够创造性地工作和爱。”2弗洛伊德的追随者阿德勒认为,人有博爱、合作与利他的精神,“忽视”儿童 会使他们产生“错误的生活风格”,长大以后就会冷漠、猜疑他人, 人际关系不和谐,从而失去爱心人格。德国心理学家霍妮提出了基本 焦虑理论,认为家庭关系中父母的冷漠、偏爱会导致儿童的安全需求 得不到满足,产生神经症。当代精神分析的权威弗罗姆认为,健康人 格是有“生产倾向性的人”,这种人与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的人”相似,都能够发挥潜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培养这种人格需要重视爱的 力量,他指出,“成熟的爱是人类的一种积极力量”,使自我得到充 分发展。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依据 “普爱人格”的行为特征是利他行为、亲社会行为。即使已经有一些 心理学家证明了利他行为是人类天生的倾向。但是,以华生为代表的 行为主义心理学则证明了一切人格都是行为的总和,是习惯的产物, 强调教养和环境对于人格塑造的重要作用。按照华生的理论,“普爱 人格”不会自发形成,需在教养下方可习得,这就离不开环境濡染和 榜样示范。斯金纳提出了“强化”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操作 性强化的结果,学习新行为的基本前提是强化,强化是学习利他行为 的基本途径。霍曼斯认为社会人之间的互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交换”过程,“人们不但交换物质性的商品和金钱,而且还交换非物质性的 知识、友情、信息、爱、满足等”3。用霍曼斯的理论来解释,利他行 为是“交换”使然,这吻合“爱人者,人恒爱之”的中国式理解。其实,形成任何人格都需要人际互动。互动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也是强 化的过程。 塑造“普爱人格”的心理学价值 人格问题一直是心理学的重要课题。它体现着教育者对学生成长环境 的判断,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认知,对培养目标的理解。“普爱人格”的塑造,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彭聃龄版普心理论整理

脑机能学说 (一)定位说 A:开始于加尔&斯柏兹姆于18C末19C初的颅相说; B:真正定位说的提出始于失语症的研究: 代表人物:波伊劳德和威尔尼克 主要观点:大脑的不同区域分别负责不同的心理机能。 波伊劳德:言语定位于大脑额叶,控制是在左半球; 布洛卡:运动失语症 威尔尼克:听觉性失语症 潘菲尔德:记忆和颞叶有关 (二)整体说 A:大脑是以整体发生作用的,大脑的不同部位对心理功能产生同等重要的影响代表人物: B:弗洛伦斯:局部毁损法:动物可以恢复功能-----不存在定位功能,功能的丧失只和皮层切除的大小有关,与特定部位无关。 C:拉什利:脑毁损实验-----脑损伤对习惯造成很大影响,且与损伤面积有密切相关。 ------均势原理&总体活动原理:学习活动a均势作用.b.效果与毁损面积成反比 c.大脑以总体发生作用。 (三)机能系统说 A代表人物:鲁利亚 B主要观点:a脑是动态结构、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 b三个机能系统:------动力系统:调节激活&维持觉醒状态。 ------信息接收加工储存系统。 ------行为调节系统:编制行为程序、调节控制行为。 c个别环节受损,高级心理机能受到影响; d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者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三个系统又各司其职。 (四)机能模块说 A:认知神经科学中产生 B:主要观点:a人脑在功能和结构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互独立的模块组成。 b不同的模块有不同的功能,模块的结合保证认知功能的完成。 c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 ------------------------------------------------------------------------------------------------ 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一)早期选择理论-------过滤器理论(单通道\瓶颈理论) A代表人物:布罗德本特博-----双耳分听实验 B主要观点:a神经系统信息加工容量有限,不能全部加工; b信息进入神经系统前,要先经过过滤机制 c只有部分可得到加工,其他信息完全丧失 (二)中期选择理论------衰减理论 A代表人物:特瑞斯曼 B主要观点:前两条相同; c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的信息或非追随耳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不是完全消失。d不同刺激的阈限是不同的,有意义的阈限低,即使出现在非追随者也会被察觉。

叶奕乾版《普心》知识点归纳总结

1.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1.2人的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乐爱憎惧)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1.3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3.1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无注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由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一致努力的注意.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同一对象或者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注意的转移:根据新的任务,主动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现象。 5.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2、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机体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上绝对阈限和下绝对阈限5.3、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刺之间最小差异量 5.4、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感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成反比! 5.5、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 5.6、视觉是个体借助眼睛辨别外界物体明暗、颜色和形状等特性的感觉,是人和动物最复杂、最重要的感觉,在人的各种感觉中起主导作用,是人类获得信息的主要通道。 5.7、听觉:人通过听觉器官对外界声音刺激的反映,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 5.8、触压觉:即触觉和压觉。刺激物接触到皮肤表面时的感觉为触觉。当刺激加强,使皮肤引起明显变形,就引起压觉。 5.9、温度觉包括冷绝和温觉。低于皮肤温度即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作用于皮肤即产生冷绝,高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作用于皮肤即产生温觉。与生理零度相同的温度刺激不产生温度觉。 5.10、嗅觉:是有挥发性物质的分子作用于嗅觉器官的感受细胞而引起的一种感觉。 5.11、味觉:是指可溶性物质作用于味蕾产生的味道感觉。 5.12、运动觉:又称动觉,是对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及相对运动进行反映的感觉。 5.13、平衡觉:又称静觉,是对人体作直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或作旋转运动进行反映的感觉。 5.14、某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响,使其升高或降低,这种现象称为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5.15、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5.16、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予以弥补的现象称为感觉补偿作用 6.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 6.2知觉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将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加以识别的过程。 6.3知觉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将客观刺激物有选择的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 6.4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且赋予其意义的加工过程。 6.5知觉恒常性:是指人的知觉映象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的过程。 6.6空间知觉是人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6.7双眼视差是指两眼注视外界物体时,两个眼睛视网膜上视像之间的差异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第10章 情绪和情感)【圣才出品】

第10章情绪和情感 1.什么是情绪?它具有哪些功能? 答:(1)情绪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 (2)情绪的功能 ①适应功能 情绪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人们通过各种情绪了解自身或他人的处境与状况,适应社会的需要,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②动机功能 情绪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③组织功能 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发生、发展的过程。情绪作为脑内的一个检测系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如恐惧、痛苦等会对操作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 ④信号功能 情绪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

2.什么是情绪的维度与极性?研究情绪的维度与极性有什么意义? 答:(1)情绪的维度与极性 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这些特征的变化幅度又具有两极性,每个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与平静两极;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情绪还有紧张和轻松两极。 (2)研究情绪的维度与极性的意义 研究情绪的维度与极性对于人们理解情绪的性质和对情绪进行度量是有一定意义的。情绪维度的确定对于情绪测量有重要意义,通过它才能对情绪体验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 3.情绪与情感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答:(1)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的情绪可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基本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原型或模式,它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每一种基本情绪都具有独立的神经生理机制、内部体验和外部表现,并有不同的适应功能。复合情绪则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 (2)伊扎德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出人类的基本情绪有11种,即兴趣、惊奇、痛苦、厌恶、愉快、愤怒、恐惧、悲伤、害羞、轻蔑和自罪感等。由此产生的复合情绪有上百种。 (3)罗素提出了情绪分类的环形模式。他认为情绪可划分为两个维度:愉快度和强度。愉快度又可分为愉快与不愉快;强度又可分为中等强度和高等强度。由此可以组合成四个类型:愉快—高等强度是高兴,愉快——中等强度是轻松,不愉快—中等强度是厌烦,不愉快—高等强度是惊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