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6豆奶制作

26豆奶制作

26豆奶制作
26豆奶制作

【组织教学】

考察出勤情况

【导入新课】

提问豆乳粉的生产工艺及操作要点

【教授新课】

实验七豆奶的制作

豆奶是以大豆为原料生产的植物高蛋白饮料。它含有大豆中的优质蛋白质、植物脂肪以及维生素和无机盐,同时其价格低廉,并具有营养保健作用,豆奶生产是大豆蛋白质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世界范围内豆奶在食品和饮料工业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一、目的

1.了解豆奶的生产过程,增强对豆奶生产工艺的感性认识。

2.掌握豆奶的调制原理和主要辅料的作用。

二、原理

)

水可溶解大豆蛋白质80~90%,形成胶体悬浮液。而且水溶解后的大豆蛋白质即使加热也不凝固。

三、仪器设备与原辅料

1.材料:大豆、色拉油、精盐、白糖、小苏打、香精、稳定剂、消泡剂

2.仪器:自分离式磨浆机,高压均质机,高压灭菌锅,压盖机,烘箱,蒸煮锅

四、产品配方

白砂糖:6~8%

香精:~%

食盐: %

稳定剂:~%

五、工艺流程与操作步骤

(一)工艺流程

|

大豆→去杂→杀酶→浸泡→(去皮)清洗→磨浆→煮浆→调制→均质→装瓶→杀菌→冷却→豆奶

(三)操作步骤

1.去杂:除去杂质,选用颗粒饱满、无虫眼、无破损、无霉变的新鲜大豆作原料。

2.杀酶:把人豆放在沸水中(豆︰水=1︰ 3)热烫3~5min,杀死脂肪氧化酶,防止豆腥味的产生。

3.浸泡:把杀酶后的大豆放在%的碳酸氢钠水溶液中20℃浸泡12h,浸泡时豆水比为1︰3。

4.去皮、清洗:浸泡后采用手搓法去掉豆皮,然后将大豆用清水冲洗2~3遍。

5.磨浆:向清洗过的大豆中加入8~10倍水,用磨浆机进行两次研磨。

6.煮浆:将豆奶加热到60~70℃,加入%消泡剂(以干豆重计),然后将豆奶继续加热到沸腾,注意煮浆过程中要不断搅拌豆奶以防糊锅。

7.调制:在豆奶中加入白砂糖、食盐、香精、稳定剂等,搅拌均匀。

8.均质:在高压均质机中进行,均质条件为:温度:80℃、压力为150~200kg/cm,均质二次,时间为5~10min。

9.杀菌:豆乳杀菌可采用加压高温杀菌和超高温瞬时灭菌的方法。本实验采用巴氏杀菌,80~85℃,15~30 min。

)

10.包装:均质后豆奶要趁热灌装。

六、注意事项

1.稳定剂需事先用水溶解后添加到豆奶中。

2.浸泡大豆时间随气温不同而变化。水温为20℃时,浸泡12小时。温度升高,时间减少,反之亦然。要求浸泡好的大豆中无硬心。

3.调制时,白砂糖需事先配成50%糖液,过滤后各用。白砂糖,食盐、香精、稳定剂等添加成分混合均匀后添加到豆奶中。

八、结果与分析

【总结】

制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布置作业】

完成实训报告册

豆奶粉的制作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日期:2012.4.6 实验题目:大豆蛋白粉制作成绩: 课程名称:大豆深加工 技术 一.实验目的: 通过制作豆奶粉,了解和掌握豆奶粉生产工艺流程 二.实验原理简要说明: 湿法豆奶粉是大豆经去杂、浸泡、磨浆、浆渣分离、灭酶、脱臭、调制、均质、杀菌、浓缩、喷雾干燥制成的富含蛋白质的粉状产品。 三.实验设备 大豆、白砂糖、多功能豆腐机、均质机、喷雾干燥装置、天平、盘秤、不锈钢盆、盆、勺 四.实验内容 湿法豆奶粉生产工艺流程:原、辅料选择浸泡磨浆浆渣分离脱腥灭酶调配均质杀菌浓缩喷雾干燥豆奶粉 1、原辅料选择:原料大豆尽量选完成后熟的新豆,陈豆出浆率低。白砂糖应符合国标 317-1998一级品要求。 2、浸泡:浸泡水和豆的比例为4:1,浸泡水的PH控制在6.5-7之间,水温一般在15-20℃之间,浸泡时间根据季节和车间内温度调整。冬季浸泡时间为14-18小时,夏季为5-8小时,春季浸泡8-14小时。浸泡结束后的大豆用清冷水冲洗。 3、磨浆与精磨:磨浆可用胶体磨,精磨可用牙板磨或爪式粉碎机,利用胶体磨的剪切作用使得大豆颗粒变小,利用牙板磨或齿爪式粉碎机的锤击作用再使小颗粒细胞膜破坏变形,分离时利于提高溶出率。粗磨时可使用热的弱碱水,其总用水量以分渣后豆浆浓度在8%-9%之间为宜。水量越多浸出的可溶性成分也越多,但加水量过多时,会使浓缩时间延长,增加运营费用,所以加水量要适宜。 4、浆渣分离:采用浆渣分离机进行分离。筛网使用80-100目比较合适。 5、杀菌脱腥灭酶:超高温瞬时杀菌机,灭菌温度达到125-135℃,4-6s内完成瞬间灭酶杀菌,物料脲酶检验均能达到阴性,因杀菌时间短,对蛋白质变性的影响也较小,使用直接加热式超高温杀菌闪蒸脱腥设备经高温瞬时杀菌后,物料直接进入闪蒸脱腥罐,能快速除去豆腥味,产品口感好。 6、调配:主要辅料为砂糖、饴糖、鲜奶、奶粉。砂糖和饴糖需要先化成糖浆过滤后加入配料罐。 7、均质:豆奶经高压均之后,组织细腻、口感柔和、稳定性好,冲调后存放一定时间后不分层、无沉淀,蛋白、脂肪粒径减少,同时也将少量变形蛋白颗粒进一步细微化,易于人体吸收。湿法除渣工艺生产豆奶粉进行一次均质即可,均质温度为60-70℃,均质压力为20-30Mpa。 8、浓缩浓缩的目的是降低物料中的水分,浓缩物料的固形物含量是造粒的基础,在浓缩时既要考虑降低豆奶黏度,又要尽量提高固形物含量,确定二者最佳平衡点是浓缩工序的关键,通常情况下浓缩固形物含量在15%左右。制无糖粉时可加

豆奶制作实验报告

豆奶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豆奶加工原理及其工艺流程,了解豆奶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如豆腥味、稳定性差易油脂上浮或沉淀等。 二、实验原理:豆奶是一种蛋白类饮料,是由于磷脂的乳化使得豆中的蛋白和脂肪形成稳定的乳化体系。豆奶生产是利用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和磷脂的强乳化特性。经过变性后的大豆蛋白质分子疏水性集团大量暴露于分子表面,分子表面的亲水性集团相对减少,水溶性降低。这种变性的大豆蛋白质、磷脂及油脂的混合体系,经过均质处理,互相之间发生作用,形成二元及三元缔合体,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在水中形成均匀的乳状分散体系,即为豆乳。 三、实验材料:磨浆机、锅、瓶子、杀菌锅、电磁炉、勺子、封盖机、盖子、均质机 四、实验材料:大豆、糖、奶粉 五、实验方法: 大豆→清洗→浸泡→去皮(湿豆600g)→磨浆(1-1.5kg水,80度)→过滤→加热调配(85度下,使用纱布,5%白糖,0.2%奶粉)→均质(压力200-250kp/cm2,略,机器坏)→装瓶密封→杀菌(121度、15-20min、每组杀一瓶,感官及理化指标测定)→冷却→成品 六、工艺要点 1、浸泡:95℃水浸泡3~5min; 2、去皮:本实验采用湿法手工去皮,将浸泡好的黄豆外软化的皮去除,可减少土壤中带来的耐热菌,改善豆奶风味,限制起泡性,缩短脂肪氧化酶钝化的时间,降低产品中蛋白质在贮存中的热变性,防止非酶褐变,赋予豆奶产品以良好的色泽。 3、磨浆:将去皮完的黄豆放到磨浆机中进行磨浆,分出渣和汁,磨浆要求磨得细,同时要加入80℃的水进行磨浆。研磨时水:豆=4:1。 4、调配:配方中加入0.2%的奶粉、5%的白砂糖,加入各种配料保证充分混合达到规定浓度。 5、均质:为防止成品发生乳相分离,脂肪上浮,蛋白质沉淀的现象,改善豆奶口感,

豆奶制作流程

豆奶的制作过程: 浸泡适度的大豆,呈脆性状态,在研磨时蛋白体右得到充分破碎,使蛋白质能最大限度地溶出。浸泡用水最好采用软水,用水量为原大豆的三倍,水温60℃,时间5 小时。水温80℃擦哈,1-2 小时。 b 、大豆脱皮:大豆脱皮通常可在浸泡工序之前,也可采用湿法脱皮,即在大豆浸泡之后再脱皮。大豆通过脱皮,可减少土壤中带来的耐热菌,改善豆奶风味,限制起泡性,缩短脂肪氧化酶钝化的时间,降低产品中蛋白质在贮存中的热变性,防止非酶褐变,赋予豆奶产品以良好的色泽。 c 、磨浆与灭酶:大豆中的脂肪氧化酶活性很高,它可以催化氧分子氧化脂肪中顺-1.4戊- 二烯的不饱和脂肪酸及脂肪酸酯,生成过氧化物。当大豆的细胞壁破碎后,只需有少量水分存在,脂肪氧化酶就可以与大豆中的亚油酸、亚摩酸等底物反应,发生氧化降解,产生明显豆腥味。其途径为:采用热磨法进行磨浆与灭酶:将浸泡好的大豆沥去浸泡水,另加沸水磨浆,并在高于80℃的条件下保温10-15分钟,使脂肪氧化酶彻底化(见图一)。浆体细度应为90%以上的固形物通过150 目滤网。 d 、分离与脱气:豆浆经分离将浆液与豆渣分开。分离豆浆采用热浆离心分离,这样可降低浆体粘度,有助于分离。分离一般控制于豆渣含水量在85%以下。真空脱气主要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去除豆奶中的异味物质。通常分两部完成,道德将豆奶加热到140 -150 ℃,然后将热浆体迅速导入真

空冷却室,对过热的豆奶抽真空,豆奶中的异味物质随着水蒸汽迅速排出。经过真空脱气后,物料温度降至75-80℃左右。 e 、豆奶的调制:豆奶的调制按照产品配方和标准要求,在配料缸中将豆浆、甜味剂、植物油、乳化剂、钙强化剂、香料等充分搅拌混合,并调整到规定浓度。植物油添加量为成品的1 %,通常使用精制豆油。甜味剂通常使用白砂糖,添加量为成品3 大豆含蛋白质约30~40%,脂肪约15~20%;富含人体唯一必需的脂肪酸——亚油酸及丰富的磷脂,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血脂、抑制脂肪血管壁沉积,并具有健脑作用。大豆中还含有碘、胡萝卜素、纤维素、维生素E、铁、锌、硒等,具有抗癌、健身、补血之功能。利用大豆制成豆奶,是使这些成分变成能为人体可吸收的最为有效的方法。 1、生产工艺流程 大豆→精选、清杂→灭酶→浸泡、脱皮→磨浆→过滤→煮浆→配料→精磨→均质→装瓶→加热、灭菌→降温→贴标→成品 2、配方(以100kg产品计,单位:kg)

豆奶制作流程精编

豆奶制作流程精编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豆奶的制作过程: 浸泡适度的大豆,呈脆性状态,在研磨时蛋白体右得到充分破碎,使蛋白质能最大限度地溶出。浸泡用水最好采用软水,用水量为原大豆的三倍,水温60℃,时间5 小时。水温80℃擦哈,1-2 小时。 b 、大豆脱皮:大豆脱皮通常可在浸泡工序之前,也可采用湿法脱皮,即在大豆浸泡之后再脱皮。大豆通过脱皮,可减少土壤中带来的耐热菌,改善豆奶风味,限制起泡性,缩短脂肪氧化酶钝化的时间,降低产品中蛋白质在贮存中的热变性,防止非酶褐变,赋予豆奶产品以良好的色泽。 c 、磨浆与灭酶:大豆中的脂肪氧化酶活性很高,它可以催化氧分子氧化脂肪中顺戊- 二烯的不饱和脂肪酸及脂肪酸酯,生成过氧化物。当大豆的细胞壁破碎后,只需有少量水分存在,脂肪氧化酶就可以与大豆中的亚油酸、亚摩酸等底物反应,发生氧化降解,产生明显豆腥味。其途径为:采用热磨法进行磨浆与灭酶:将浸泡好的大豆沥去浸泡水,另加沸水磨浆,并在高于80℃的条件下保温10-15分钟,使脂肪氧化酶彻底化(见图一)。浆体细度应为90%以上的固形物通过150 目滤网。 d 、分离与脱气:豆浆经分离将浆液与豆渣分开。分离豆浆采用热浆离心分离,这样可降低浆体粘度,有助于分离。分离一般控制于豆渣含水量在85%以下。真空脱气主要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去除豆奶中的异味物质。通常分两

部完成,道德将豆奶加热到140 -150 ℃,然后将热浆体迅速导入真空冷却室,对过热的豆奶抽真空,豆奶中的异味物质随着水蒸汽迅速排出。经过真空脱气后,物料温度降至75-80℃左右。 e 、豆奶的调制:豆奶的调制按照产品配方和标准要求,在配料缸中将豆浆、甜味剂、植物油、乳化剂、钙强化剂、香料等充分搅拌混合,并调整到规定浓度。植物油添加量为成品的1 %,通常使用精制豆油。甜味剂通常使用白砂糖, 添加量为成品3 大豆含蛋白质约30~40%,脂肪约15~20%;富含人体唯一必需的脂肪酸——亚油酸及丰富的磷脂,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血脂、抑制脂肪血管壁沉积,并具有健脑作用。大豆中还含有碘、胡萝卜素、纤维素、维生素E、铁、锌、硒等,具有抗癌、健身、补血之功能。利用大豆制成豆奶,是使这些成分变成能为人体可吸收的最为有效的方法。 1、生产工艺流程 大豆→精选、清杂→灭酶→浸泡、脱皮→磨浆→过滤→煮浆→配料→精磨→均质→装瓶→加热、灭菌→降温→贴标→成品

调配豆奶的生产工艺与配方

调配豆奶的生产工艺与配方 1.前言 豆奶类饮料是以黄豆为主要原料,经磨碎、提浆、脱腥等工艺制得的浆液中加入水、糖液等调制而成的制品,如纯豆奶、调制豆奶等。纯豆奶为大豆研磨后,萃取出的性状良好的呈乳白色至淡黄色的乳状液体制品,其黄豆固形物含量不低于6%(以折光计)。调配豆奶为纯豆奶加入糖类、甜味剂、香精、乳化剂等配料制得的制品,其大豆固形物含量不低于3%(以折光计)。本文主要介绍调配豆奶生产工艺与配方。 2.调配豆奶的生产工艺 2.1调配豆奶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浸泡→脱皮→清洗→磨浆→分离豆渣→调配→煮浆→均质→灌装→杀菌 2.2调配豆奶的操作步骤 1)原料的选择 黄豆的质量直接影响饮料的品质,黄豆富含蛋白质,脂肪,也易受黄曲霉菌的污染。因此应选择新鲜,无霉烂变质,成熟度较好的原料。 2)浸泡 经过预处理的黄豆一般都需浸泡。浸泡后的豆子细胞结构软化,组织疏松,这样可以降低磨浆能耗和设备磨损,提高胶体的分散程度和悬浮性,

蛋白质的提取率也可增加。浸泡时,要根据季节确定浸泡水温和时间,一般不宜用沸水浸泡,以免蛋白质变性。通常夏季浸泡温度稍低,时间稍短;冬季浸泡温度稍高,时间稍长。浸泡时间过短会影响蛋白质的提取率;时间过长,易引起微生物繁殖生长,蛋白质及糖类物质发酵分解产生酸味,影响成品的风味和稳定性。 3)脱皮清洗 黄豆需进行脱皮处理,常见的方法有二种,(1)干法脱皮(2)湿法脱皮。实践证明,干法脱皮时应控制含水量,以提高脱皮效果;湿法脱皮要使豆子吸足水份,脱皮效果才能提高。 4)磨浆 为了不影响原料提取率,浸泡好的原料要加水,约为配料水量的50%-70%,经粗磨后送入胶体磨细磨。 5)分离 将料液通过200-300目过滤布滤去渣,将浆渣用80℃的水经搅拌,再经研磨甩渣分离2-3次,力求将渣中残存的水溶性蛋白质提出来,以此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6)调配 经分离得到的汁液按各种配方要求进行加水调配,将余下的30%—50%水量用于溶解乳化剂、增稠剂、白砂糖、甜味剂等。为使其与分离汁液混合均匀,可用胶体磨磨制,以改善饮料的口感和细腻感。

豆奶的生产工艺与配方

豆奶的生产工艺与配方 大豆含蛋白质约30~40%,脂肪约15~20%;富含人体唯一必需的脂肪酸——亚油酸及丰富的磷脂,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血脂、抑制脂肪血管壁沉积,并具有健脑作用。大豆中还含有碘、胡萝卜素、纤维素、维生素E、铁、锌、 硒等,具有抗癌、健身、补血之功能。经磨碎、提浆、脱腥等工艺制得的浆液中加入水、糖液等调制而成的制品。利用大豆制成豆奶,是使这些成分变成能为人体 可吸收的最为有效的方法。 1、生产工艺流程 大豆→精选、清杂→灭酶→浸泡、脱皮→磨浆→过滤→煮浆→配料→精磨→均质→装瓶→加热、灭菌→降温→贴标→成品 2、调配豆奶的操作步骤 1)原料的选择 黄豆的质量直接影响饮料的品质,黄豆富含蛋白质,脂肪,也易受黄曲霉菌的 污染。因此应选择新鲜,无霉烂变质,成熟度较好的原料选用饱满无皱,有光泽、完全成熟的大豆,剔除虫咬、霉变、破碎豆粒。 2)浸泡 经过预处理的黄豆一般都需浸泡。浸泡后的豆子细胞结构软化,组织疏松,这样可以降低磨浆能耗和设备磨损,提高胶体的分散程度和悬浮性,蛋白质的 提取率也可增加。浸泡时,要根据季节确定浸泡水温和时间,一般不宜用沸水 浸泡,以免蛋白质变性。通常夏季浸泡温度稍低,时间稍短;冬季浸泡温度稍高,时间稍长。浸泡时间过短会影响蛋白质的提取率;时间过长,易引起微生 物繁殖生长,蛋白质及糖类物质发酵分解产生酸味,影响成品的风味和稳定性。以大豆3倍量的水浸泡大豆10~12小时。夏天温度高时,缩短浸泡时间,冬天温度低时延长浸泡时间。 3)脱皮清洗 搓掉大豆皮,并清洗之。

4)磨浆 为了不影响原料提取率,浸泡好的原料要加水,约为配料水量的50%-70%,经 粗磨后送入胶体磨细磨。 5)分离 将料液通过200-300目过滤布滤去渣,将浆渣用80℃的水经搅拌,再经研 磨甩渣分离2-3次,力求将渣中残存的水溶性蛋白质提出来,以此提高原料的 利用率。 6)调配 将稳定剂与少量的白砂糖干混合后,在不断搅拌下,撒入40kg左右冷水中, 加热煮沸5~10分钟,使其完全溶解,然后,趁热冲入豆浆中;其余配料加无 菌水溶解后,在不断搅拌下加入豆浆中,以改善饮料的口感和细腻感。 7)煮浆 将已调配好的豆奶加热升温到65℃-75℃,以待均质加热豆浆。 8)调香 加工之后的豆浆总有一点豆腥味会影响产品的口感,也就是所谓先天不足,可以通过后天的改进使之口味更加完美。现市场上豆奶多数的口味是豆香+奶香,口味比较单一,近来也有冬瓜茶这种风味的豆奶在市场上流行起来,我们 通过实验确认冬瓜茶这种香型确实能和豆香协调。 9) 均质 料液经过均质可破碎脂肪球、蛋白质大颗粒,使饮料口感细腻,并防止脂 肪上浮,成为稳定的乳浊液,该工序是生产豆奶饮料不可缺少的。一般生产中 采用两次均质,第一次均质压力约为20-25Mpa,第二次约为25-40MPa。 10)灌装 瓶子和瓶盖都必须先灭菌,均质后的料液在温度高于80℃时,迅速、准确 地连续灌装封瓶。 11)杀菌 市场零售的采用高压杀菌(20分钟/121℃)。

年产550吨豆奶粉工厂设计说明书资料讲解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概述 豆奶粉是一种新型固体饮料,它综合了大豆和牛奶的营养成份,具有口感细腻,香味浓郁,营养丰富,携带方便等特点。在诸多豆制品中,豆奶粉以其众多优点受到人们青睐。豆奶粉主要有以下营养价值。 一、从营养价值上看,大豆蛋白质含量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八种氨基酸,比较接近世界卫生组织新拟定的营养模式,其中赖氨酸含量高于谷物,是植物性食物中最合理、最接近人体所需比例的。另外,牛奶蛋氨酸含量较高,可以补充大豆蛋白质中蛋氨酸的含量,动、植物蛋白的互补,使氨基酸的配比更合理,更利于人体消化吸收。 二、豆奶粉中的脂肪主要是植物脂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并含有人体所必需脂肪酸亚油酸,胆固醇含量低,可以预防动脉硬化。 三、豆奶粉是经过超微粉碎工艺加工而成的,不除豆渣,大豆子叶全部被利用,膳食纤维的含量比同类产品高,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可以预防直肠癌。 四、豆奶粉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 五、豆奶粉中含有大豆低聚糖。大豆低聚糖对肠道内的双歧杆菌等益生菌有增殖作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 六、豆奶粉中含有大豆异黄酮。大豆异黄酮是植物雌激素,长期食用可以预防乳腺癌、前列腺癌和骨质疏松,减轻或避免更年期综合症。 七、豆奶粉中含有大豆卵磷脂,可以抗衰老,健脑。 第二节设计依据 本设计参考了《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大豆制品加工技术》、《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化工原理》上下册、《食品工厂设计综合实训》等。根据以上设计任务,查阅有关资料、文献,搜集必要的技术资料,工艺参数与数据,进行生产方法的选择,工艺流程与工艺条件的确定与物料衡算和包装材料计算。 第三节设计目的和意义 本设计是将我们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在完成这个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巩固学到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查阅,整理资料增加我们的认识和科研技能,同时,进一步熟悉工厂的生产实际,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锻炼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6豆奶制作

【组织教学】 考察出勤情况 【导入新课】 提问豆乳粉的生产工艺及操作要点 【教授新课】 实验七豆奶的制作 豆奶是以大豆为原料生产的植物高蛋白饮料。它含有大豆中的优质蛋白质、植物脂肪以及维生素和无机盐,同时其价格低廉,并具有营养保健作用,豆奶生产是大豆蛋白质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世界范围内豆奶在食品和饮料工业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一、目的 1.了解豆奶的生产过程,增强对豆奶生产工艺的感性认识。 2.掌握豆奶的调制原理和主要辅料的作用。 二、原理 ) 水可溶解大豆蛋白质80~90%,形成胶体悬浮液。而且水溶解后的大豆蛋白质即使加热也不凝固。 三、仪器设备与原辅料 1.材料:大豆、色拉油、精盐、白糖、小苏打、香精、稳定剂、消泡剂 2.仪器:自分离式磨浆机,高压均质机,高压灭菌锅,压盖机,烘箱,蒸煮锅 四、产品配方 白砂糖:6~8% 香精:~% 食盐: % 稳定剂:~% 五、工艺流程与操作步骤 (一)工艺流程 | 大豆→去杂→杀酶→浸泡→(去皮)清洗→磨浆→煮浆→调制→均质→装瓶→杀菌→冷却→豆奶 (三)操作步骤 1.去杂:除去杂质,选用颗粒饱满、无虫眼、无破损、无霉变的新鲜大豆作原料。 2.杀酶:把人豆放在沸水中(豆︰水=1︰ 3)热烫3~5min,杀死脂肪氧化酶,防止豆腥味的产生。 3.浸泡:把杀酶后的大豆放在%的碳酸氢钠水溶液中20℃浸泡12h,浸泡时豆水比为1︰3。

4.去皮、清洗:浸泡后采用手搓法去掉豆皮,然后将大豆用清水冲洗2~3遍。 5.磨浆:向清洗过的大豆中加入8~10倍水,用磨浆机进行两次研磨。 6.煮浆:将豆奶加热到60~70℃,加入%消泡剂(以干豆重计),然后将豆奶继续加热到沸腾,注意煮浆过程中要不断搅拌豆奶以防糊锅。 7.调制:在豆奶中加入白砂糖、食盐、香精、稳定剂等,搅拌均匀。 8.均质:在高压均质机中进行,均质条件为:温度:80℃、压力为150~200kg/cm,均质二次,时间为5~10min。 9.杀菌:豆乳杀菌可采用加压高温杀菌和超高温瞬时灭菌的方法。本实验采用巴氏杀菌,80~85℃,15~30 min。 ) 10.包装:均质后豆奶要趁热灌装。 六、注意事项 1.稳定剂需事先用水溶解后添加到豆奶中。 2.浸泡大豆时间随气温不同而变化。水温为20℃时,浸泡12小时。温度升高,时间减少,反之亦然。要求浸泡好的大豆中无硬心。 3.调制时,白砂糖需事先配成50%糖液,过滤后各用。白砂糖,食盐、香精、稳定剂等添加成分混合均匀后添加到豆奶中。 八、结果与分析 【总结】 制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布置作业】 完成实训报告册

豆奶加工制作

豆奶加工制作 所属课程名称:农产品加工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 了解豆奶的生产原料、加工工艺及制作过程 二、实验原理 豆奶生产是利用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和磷脂的强乳化特性,经过变性后的大豆蛋白质分子疏水性基团大量暴露于分子表面,分子表面的亲水性基团相对减少,水溶性降低。这种变性的大豆蛋白质、磷脂及三元缔合物,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在水中形成均匀的乳状分散体系,即为豆奶。 三、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与试剂 大豆、白砂糖、稳定剂、消泡剂、奶粉等 2.设备 磨浆机、均质机、封口机、高压灭菌锅等 四、实验步骤 1.工艺流程 大豆→清洗→浸泡→脱皮→磨浆→分离→加热调配→真空脱臭→均质→杀菌→成品 2.操作要点 (1)清洗、浸泡 (2)脱皮:浸泡大豆后手工脱皮 (3)磨碎与酶的钝化 为了改善豆奶的风味,在研磨过程中必须与灭酶结合,抑制异物质的产生,因此,采用热磨。 (4)分离 磨浆后用四层纱布进行过滤,把豆浆和豆渣分开 (5)调配 为了获得更好的色、香、味、形,在分离后的豆浆中加入稳定剂、白砂糖、奶粉等进行调制。 (6)均质 (7)包装 采用玻璃瓶进行包装。 (8)杀菌 在121℃下,保持20min,进行杀菌。 (9)冷却,成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对实验成品豆奶以及储藏一周后的豆奶进行品质测定与评价,包括感官评定与理化指标检测。 项目成品豆奶储藏一周后豆奶 色泽米黄色,有光泽乳黄色 豆味变淡,奶味变淡,无异味风味口感细腻温和,无豆腥味, 豆味重,奶味香 组织形态无分层现象,浓稠有些许分层,豆奶变稀 稳定性稳定,无颗粒沉淀不稳定,有颗粒沉淀 固形物含量12 10 pH 6.5 6 六、讨论 1.分析影响豆奶产品质量的因素 2.为了保证豆奶的质量,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为什么? (1)浸泡时间 大豆浸泡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使大豆发生轻度酸败的现象;时间不能过短,不利于后期的剥皮。浸泡时,要注意水温和时间,不宜用沸水浸泡,以免 蛋白质变性浸泡时间过短会影响蛋白质的提取率;时间过长会影响成品的风味 和稳定性。1 (2)均质 均质能使产品的口感细腻,组织均一,提高豆奶的口感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本次的豆奶产品由于条件限制,没有经过均质的过程,储藏一周后,豆奶出现 清水分层现象,大豆蛋白沉淀在底部,使产品在外观和口感上都有不足。 (3)豆奶的pH值 大豆蛋白的等电点为pH4.3,豆奶的pH在接近等电点时,大豆蛋白溶解性下降, 容易形成沉淀。因此,应该控制豆奶的pH值在6-7的范围内,远离大豆蛋白的 等电点,维持豆奶产品在保质期内的稳定性。 (4)豆腥味 豆奶豆腥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脂肪酸的氧化分解造成。主要包括醛类、醇类、

豆奶制作流程

豆奶制作流程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豆奶的制作过程: 浸泡适度的大豆,呈脆性状态,在研磨时蛋白体右得到充分破碎,使蛋白质能最大限度地溶出。浸泡用水最好采用软水,用水量为原大豆的三倍,水温60℃,时间5 小时。水温80℃擦哈,1-2 小时。 b 、大豆脱皮:大豆脱皮通常可在浸泡工序之前,也可采用湿法脱皮,即在大豆浸泡之后再脱皮。大豆通过脱皮,可减少土壤中带来的耐热菌,改善豆奶风味,限制起泡性,缩短脂肪氧化酶钝化的时间,降低产品中蛋白质在贮存中的热变性,防止非酶褐变,赋予豆奶产品以良好的色泽。 c 、磨浆与灭酶:大豆中的脂肪氧化酶活性很高,它可以催化氧分子氧化脂肪中顺-1.4戊- 二烯的不饱和脂肪酸及脂肪酸酯,生成过氧化物。当大豆的细胞壁破碎后,只需有少量水分存在,脂肪氧化酶就可以与大豆中的亚油酸、亚摩酸等底物反应,发生氧化降解,产生明显豆腥味。其途径为:采用热磨法进行磨浆与灭酶:将浸泡好的大豆沥去浸泡水,另加沸水磨浆,并在高于80℃的条件下保温10-15分钟,使脂肪氧化酶彻底化(见图一)。浆体细度应为90%以上的固形物通过150 目滤网。 d 、分离与脱气:豆浆经分离将浆液与豆渣分开。分离豆浆采用热浆离心分离,这样可降低浆体粘度,有助于分离。分离一般控制于豆渣含水量在85%以下。真空脱气主要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去除豆奶中的异味物质。通常分两部完成,道德将豆奶加热到140 -150 ℃,然后将热浆体迅速导入真空冷却室,对过热的豆

奶抽真空,豆奶中的异味物质随着水蒸汽迅速排出。经过真空脱气后,物料温度降至75-80℃左右。 e 、豆奶的调制:豆奶的调制按照产品配方和标准要求,在配料缸中将豆浆、甜味剂、植物油、乳化剂、钙强化剂、香料等充分搅拌混合,并调整到规定浓度。植物油添加量为成品的 1 %,通常使用精制豆油。甜味剂通常使用白砂糖, 添加量为成品3 大豆含蛋白质约30~40%,脂肪约15~20%;富含人体唯一必需的脂肪酸——亚油酸及丰富的磷脂,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血脂、抑制脂肪血管壁沉积,并具有健脑作用。大豆中还含有碘、胡萝卜素、纤维素、维生素E、铁、锌、硒等,具有抗癌、健身、补血之功能。利用大豆制成豆奶,是使这些成分变成能为人体可吸收的最为有效的方法。 1、生产工艺流程 大豆→精选、清杂→灭酶→浸泡、脱皮→磨浆→过滤→煮浆→配料→精磨→均质→装瓶→加热、灭菌→降温→贴标→成品 2、配方(以100kg产品计,单位:kg) 大豆5,脱脂奶粉0.5,白砂糖4,甜赛糖0.06,低脂奶稳定剂0.1,豆奶香精0.05,牛奶香精0.02,尼泊金乙酯0.01,BHA0.002 3、操作要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