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化学校内部治理推动学校现代转型

优化学校内部治理推动学校现代转型

优化学校内部治理推动学校现代转型
优化学校内部治理推动学校现代转型

优化学校内部治理推动学校现代转型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们党首次提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概念。在教育改革领域,《决定》指出:“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差,却凸显了执政理念的升华。相对“管理”而言,“治理”更强调主体的多元性、参与性、协同性,它要求学校建立从人治走向法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控制走向协调的治理体系,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完善制度体系,不断提升治理能力,推动学校现代转型。

一、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的目的意义

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趋势以及全面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求学校创新管理方式,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

(一)优化学校内部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学校是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社会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本组成单位,其治理水平的高低,影响到整个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转型的大背景下,广大中小学校也要明确认识到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的重要意义,坚持依法治校的

基本原则,切实转变办学和管理的理念、思路、方式与手段,适应社会和时代提出的新要求。

(二)优化学校内部治理是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必然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明确提出要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这就必然要求学校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升自主管理能力,实现依法自主发展和自我监督,这样才能保证权力“放而不乱”,使学校真正成为独立办学主体。当前,学校管理活动的自主性、复杂性、权利义务关系的多样性显着增强,法律问题、管理漏洞与矛盾纠纷日渐突出。学校只有不断优化内部治理,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并且重视对自身法定义务的遵守,依法实现与公民、社会其他组织的对话与合作,才能构建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

(三)优化学校内部治理是推动学校改革创新和构建利益共同体的重要保障。在旧有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框架之内,学校的改革创新可能会遇到瓶颈性的问题。比如,推进课程整合实验,学校内部组织部门如何重新架构?课程资源如何开发?评价标准如何确立?学校与家庭的利益关系如何协调?诸如此类问题,都要求对现有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进行完善和优化。学校是由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多元主体组成的利益共同体。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就是要实现对权力合理分配,明确各自职责,在学校内部形成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治理结构。这样才可能保障学校调动各

方主体参与改革、支持改革,让学校改革符合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二、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的组织结构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系统中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会影响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在学校治理的过程中,学校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结构组合关系决定了学校治理的整体功能。优化学校内部组织结构,可以促进学校治理功能的优化。各中小学校要根据学校特点和需要,科学设置学校内部组织职能机构。

(一)完善行政领导与管理组织。校级领导机构和中层管理部门,是学校内部治理的核心力量。学校管理不能行政化,但离不开学校行政部门强有力的领导和管理。一是健全校长负责制,提升行政领导班子成员的治理能力,建立有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参加的校务委员会,完善民主决策程序。校长要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但校长的决策应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二是健全学校中层管理机构,根据学校改革的实际需要,对原有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优化。

(二)构建学术支撑组织。提升专业水平是现代学校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学术管理方面,学校在已有的教科研部门的基础上,可成立由具有独特教育教学风格和较高学术造诣的教师、校外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在机构设置和职能上,实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相对分离,保障学术权力按照学术规则相对独立行使。让其拥有教育教学改革、管理的话语权,同时赋予学术委员会对教师评价、职称考核、岗

位聘任等更多的管理职责,以发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深入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作用,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健全民主管理组织。一是要落实《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作为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主渠道的作用。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制度、事务,要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要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扩大教职工对学校领导和管理部门的评议权、考核权。二是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学校应当提供必要条件,保障家长委员会对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实施监督,提出意见、建议的权利;学校实施直接涉及学生个体利益的活动,要提交家长委员会讨论。要积极探索完善家长委员会的组织形式和运行规则,避免家长委员会成为摆设。

(四)丰富学生自治组织。学生自治组织是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另外还要营造一种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学生参与机制,增强学生对本校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保障各种学生团体正常运行。

三、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的规章制度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制度在学校内部治理中起着根本性的保障作用。学校只有建立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规范有序的、合理的、可操作的制度体系,才能保证内部治理有条不紊地运行。

(一)制定符合实际的学校章程。章程是学校办学活动必备的自律性文件,是依法治校的前提和基础,是校内管理的依据和师生的基本行为规范。中小学校要按照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和竞争力、规范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的原则,开展章程建设。章程要充分反映广大教职员工、学生的意愿,凝炼共同的理念与价值认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着力解决学校办学、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成为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履行公共职责的基本规则。

(二)形成科学易行的制度体系。完善学校制度体系需要注意几点。一是确保制度的合法性。章程及学校的其他规章制度要遵循法律保留原则,符合理性与常识,不得超越法定权限和教育需要增加义务,不得设定罚款,或者其他可能侵犯师生基本权利的处罚事由和惩戒办法。二是保证制度的科学性。要依据法律和章程的原则与要求,制定并完善教学、科研、学生、人事、资产与财务、后勤、安全、对外合作等方面的管理制度,避免各规章制度之间相互抵触,形成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三是注意制度形成的公正性。要遵循公开、民主的程序,在学校内公开征求意见、充分讨论,重大问题要采取听证方式听取意见,保证师生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合理诉求和合法利益得到充分体现。四是注意制度的操作性。制度不是贴在墙上的装饰,制度内容只有具体,可操作性强,易执行,才能发挥其作用。(三)建立动态更新的制度审查与清理机制。学校要设立或者指定专

门机构,按照法制统一的原则,对校内规章制度进行审查。对与上位法或者国家有关规定相抵触,不符合学校章程和改革发展要求,或者相互之间不协调的内部规范性文件和管理制度,要及时修改或者废止,保证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系层次合理、简洁明确、协调一致。要建立规范性文件和管理制度定期清理制度,清理结果要向师生公布。新的教育法律法规、规章或者重要文件发布后,要及时对照修订校内相应的规章制度。

四、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的运行机制

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要求在学校内部建立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保证管理与决策执行的规范、廉洁、高效。

(一)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一是要依法明确、合理界定学校内部不同事务的决策权,健全决策机构的职权和议事规则,完善校内重大事项集体决策规则,大力推进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二是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建立科学有效的师生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在各级决策机构中增加广大师生、家长代表的话语权,让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三是建立重大决策的论证评估机制。对有关学校发展规划、基本建设、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等决策事项,应进行合法性论证,开展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建立完善职能部门论证、邀请专家咨询、听取教师意见、专业机构或者主管部门测评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机制。

(二)建立规范有序的执行机制。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工作重心之一是聚焦学校内部运行机制。这要求中小学校重视管理创新;调整机构设置,降低管理重心;坚持以人为本,进行绩效管理;建立责任制度,实行反馈激励,充分调动中层干部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校有限的人、财、物等达到最佳组合。比如,走班制是学校内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从班级授课制转向走班制的治理变革,需要学生物品存放管理制度、班级事务管理制度、学生活动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等相关教学支持系统及制度与之相配套和衔接。学校要制定新的学生课表、安排场地存放学生的物品、确定班主任的工作时间和新的班级管理职能、安排学生的课外活动及场所等,否则走班制改革就会出现教学管理混乱。

(三)建立有效制衡的监督机制。学校内部决策、执行和监督三权制衡的管理体系是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优化学校内部治理要有过程思维,除了要建立起制度或规则、程序,还要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建立相应问责机制。在重大决策执行过程中,学校要跟踪决策的实施情况,了解教职员工、学生、家长对决策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全面评估决策执行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对决策予以调整或者停止执行。确保权力行使的合法性和组织结构有效运转。

(四)重视学校文化等非制度性因素的激励作用。营造现代学校非制度文化氛围,是学校内部治理的有效推力。它弥补了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中正式制度的生硬与漏洞,使得正式制度在学校文化土壤中更有效

地发挥效能。当然,校园文化只有在与之相容的制度下才能存活并得以滋养,同样,正式制度只有在成熟的文化环境中才能充分发挥效能,校园文化与正式制度相互补充、相互支持,为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提供一种持久的、稳定的张力。因此,学校要将自身的文化积淀和长期实践凝聚的管理经验提炼出来,营造和谐氛围,使学校的内部治理上升至更高的层次和境界,推动学校现代转型。

智慧在心_且行且思——校长如何优化内部管理___5.2

智慧在心_且行且思——校长如何优化内部管理 ___5.2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智慧在心且行且思 ——校长如何优化内部管理 摘要: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其核心人物就是校长,在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校长担负着重要决策人和负责人作用,一所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学校校长的教育思想与管理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主要就校长应该如何优化学校内部管理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校长;学校内部管理;优化措施 引言: 近段时间读到《校长管理艺术》一书,书中讲述的是作者作为一名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一些事例和感悟,里面每篇文章都有着浓厚的实践色彩,同时又不是简单将事例陈列展示,每一篇事例都有作者自己的理性剖析。书中既分享这位校长一些成功案例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有着一些失败案列留下的遗憾。看完这本书,我作为一名小学校长,有一种感同深受的感觉。小学校长这个职位处于基础教育的最前沿,所面对的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心,如何管理好一所学校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思想,不断地思考和学习 作为一名校长,要想把学校管理好,首先就必须积极更新思想观念。校长的思想观念直接决定着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校长要想真正做到思想观念的更新,首先就要比教师懂得多,想的多,这就要求校长必须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同时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保证学习的深度。首先,教师充分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风俗人情、社会政治以及国家时政和国家教育方针、相关法律法规。其次,校长需要经常性的学习和思考学校管理理论,尤其是要重视对深化课程改革前沿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不断更新教育管理思想。最后是要积极探究教育教学相关理论。学校是教育教学的阵地,这也是学校最核心的工作,学校的教育质量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所掌握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当前形势下,校长必须尽可能熟悉新课程和新课改实际情况。对于一名校长而言,管理学校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依靠智慧,而校长智慧的来源就是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获取。只有不断进行学习和思考的校长,才能对学校实施更加有效的管理,才能真正带领学校与时俱进,指导全校师生不断发展进步,从而推动学校稳定健康的发展。

校长如何做好学校教学管理工作

校长如何做好学校教学管理工作 校长是“教师的教师”,“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一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这些话道出了校长在学校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必须履行职责,尽最大的努力,团结教职工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努力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配合,共同把学校办好。校长不光要有领导者的能力和实干的精神,还要具有较高的管理艺术。下面浅谈校长如何才能把学校管理好。 校长如何做好学校教学管理工作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针对“以批代教,以罚代教,以管代教,以卡代教”的现象。我们要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宗旨出发,就“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这一问题积极地探索。 一是把正确看待后进生作为转变观念的“钥匙”。后进生的形成是一个缺乏自我正确评价的过程,学生基础差,不等于智力差,反而他们的潜力大,我们教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要充分发掘学生潜能,促其发展,使教师形成教学和教研绝不只是优等生的专利,而对后进生的教学和教研恰恰蕴藏着深刻的教育教学规律的共识。 二是把只关心学习成绩,转变为关心学生做人。使教育教学迂回到教学生做人这个教育的根本上来,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是由“管人家”转变为“为人家好”。“为人家好”人家才能接受你以及你的教育,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良知。要摒弃“恨铁不成钢”的旧观念,让教师从关心学生的小事中体会

“为人家好”的教育效果。 四是由批评指责学生转变为发现其自身“闪光点”。启动学生自信,从让每个学生自己能做一件事做起,让学生在某一点上取得成功,来实现持续的成功。五是转变全优才为优秀生的看法为单科优秀也是优秀生。在教学管理方面不仅要加大单科优秀生的成绩在教师业绩考评中的权重,而且将音体美这些学科的特长生也视为优秀生。观念的转变会使教师们认识到只有缺少方法的教师,没有不可改变的学生。与此同时要把教师观念的转变从“换语言”“改行为”做起落到实处。换语言,要求教师不能说“不”,不能说“你不行”,要说“你 行”“你一定行”等鼓励性语言。改行为,要善待学生做到“五个带入”进课堂,即把爱心、温暖,鼓励、微笑、信任带入课堂,使学生心中充满阳光。 二、组建精干有力的教学管理队伍,强化教学管理责任 要强化教学管理责任,完善教师岗位聘任,明确教学管理责任,细化教学管理制度。抓实、抓细、抓紧和抓好教学管理的每一个层级和每一个环节。 一要强化以校长为首的学校教学管理责任。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是直接责任人,教务主任、教研组长是具体责任人。校长要真正把精力投入到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上来,组建精干有力的教学管理队伍,选调业务熟练、责任心强和有管理经验的人负责教学管理工作。教学管理队伍组成人员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业务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在师生中具有一定的威信,这样才能带动整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要强化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学管理责任。班级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组成单位,班主任是班级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校长负责制”——我国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积极推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校长负责制 田家寨九年制学校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学校逐步实行 校长负责制,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由校长主持的、人数不多的、有 威信的校务委员会,作为审议机构”,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 展纲要》进一步指出:“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自此,“校长负责制”在我国中小学得到了广泛的推行,并收到了一定的管理成效。从理论上讲,“校长负责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校长全面负责。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应按有关规定行使 职权、履行职责,并代表政府承担管理学校的全部责任。校长对学 校的各项工作,包括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应当全面负责。与 中小学校长的职务和责任相一致的是校长应该拥有相应的权力,我 国中小学校长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财经权等。 2、党组织保证监督。实行校长负责制,党组织的职能由过去的直接领导转变为对学校工作的保证监督,也即保证监督党的路线、 方针、政策在学校的贯彻落实,保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保证学 校的各项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3、教职工民主管理。校长对学校工作的统一领导,是建立在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的,发挥教职工民主管理作用是校长 负责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应该建立和

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教代会的职责是代表全体教职员工对学校各项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设,对学校工作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作用。 由此可见,我国的“校长负责制”是由校长、学校党组织和数职工代表大会共同组成的“三位一体”结构,其中,校长对学校的工作有决策权和指挥权;学校党组织对学校行政工作进行监督,并保证学校的办学方向;教职工代表大会对学校工作进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但是“校长负责制”在某些方面,如校长权力过于集中,教职工代表大会未明确授权参与何种决策,社会组织及学生家长更无权过问学校内部管理事务等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实行“校长负责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因此,我们要借鉴吸收国外的经验尤其是“校本管理”的经验来逐步完善“校长负责制”。 三、比较与借鉴:“校本管理”的启示 “校本管理”与“校长负责制”都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其实质是对过去上级教育行政机构对学校实施过多“外控”管理的一种矫正。通过权力的下放;学校拥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从而能够根据本校实际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快速的处理,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这正是他们改革的目的所在,也是二者的共同之处。但在具体做法上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比如:在“校本管理”中,权力下放至由校长、教师、社区人士、家长及学生组成的学校董事会或学校理事会手里,由他们来管理学校的各项事务;而在“校长

中小学校内部管理工作制度

中小学校内部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校管理 1、开学初各校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每期结束必须写出学校工作总结。 2、保证教学时间,按时上课、放学。不随意停课放假。 3、妥善保管学校财产,图书、仪器、文体器材等贵重物品必须确定专人保管。 4、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格按规定收费。 5、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 6、健全教育网络,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定期家访。 7、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8、认真组织课间操和眼保健操。 二、教学工作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各校要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深入开展教学改革,环环落实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一)备课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不备课而上课应为渎职职行为处理。不认真备课应给予批评和处罚。 2、认真设计教学过程,按课时写好教案,教案应反映出一堂课

的主要内容:A、目的要求;B、重点难点;C、教学步骤、教学步骤要写出教师精讲、学生精练的主要内容;D、板书设计; E、作业内容,作文教育要有指导教案和讲评教案。 3、提倡写教学后记。 4、按计划要求备足课时。 (二)上课 1、严格按课表上课,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调课。 2、举止文明、穿着大方、仪表端庄,在课堂内不准抽烟,不坐着上课,不挖苦讽刺学生。 3、严格执行课堂规则,教学卫生规范,到点上课,不迟到、按时下课,不拖堂。 4、认真组织教学,严格课堂纪律。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1、凡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都要布置适当的作业,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语、数学科提倡设计弹性作业,根据学生的基础提出不同要求。 2、作文每周一次,要精心指导和讲评。 3、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做到作文两周一改,数学一天一改,其它两课时一改。对补交的作业要细致批改。批改后要注明批改日期。 4、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要求认真订定。订定后要认真批改。 5、应写好批改摘记,特别是对解题有独创性和错误有代表性的

如何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组织体系

如何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组织体系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知识生产的飞速发展与普及,使得人类社会越来越扁平化。在这个扁平化世界中,知识的生产、分工越来越专业化与精细化。学校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其内部治理体系不断受到外部复杂的、快速多变的社会环境挑战,以及内部教师群体专业与技术权威的冲击。积极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组织体系,既是应对外部复杂的、快速多变社会环境挑战的需求,也是加快推进我国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有待改革:推进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此后,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便成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内部治理体系是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推进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必将有利于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实现。推进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首先需要建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校决策、执行与监督职能的运行高效的学校内部治理组织体系。 目前,在我国中小学内部主要设有三种类型的组织机构:第一类是开展决策活动的管理组织,如校务委员会、党支部等;第二类是开展执行活动的管理组织,如德育处、教导处、总务处等;第三类是开展监督活动的管理组织,如工会与家长委员会等。 当前我国中小学内部组织机构设置状况,还难以适应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问题:第一,社会参与学校治理机制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第二,对教育教学活动能够进行有效监督与指导的职能机构尚未得到科学设置;第三,学校内部研究型组织文化建构成效不够明显。在加快推进学校内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上述三种类型组织体系及其职能建设,不断地提升三者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另一方面则需根据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需要,建立健全学校内部决策咨询组织与督导评估组织机构,建构一个包括决策咨询组织、决策制定组织以及两者在内的更加完善的内部治理组织体系。 有序管理:建立高水平决策咨询组织 决策咨询组织,实际上发挥的是学校内部决策智库的功能。现代社会的决策愈来愈复杂,且信息来源愈来愈广泛,其不仅存在着一些专业性与科学性要求,而且也存在着政治性与可行性要求,对于学校组织内部决策的要求亦是如此。并且,对于学校组织而言,其内部决策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即很容易成为社会舆情关注的对象。 一个高水平的学校管理决策形成过程,是一个在广泛占有相关决策信息基础上,通过专业权威的介入,进而做出科学价值判断与选择的过程。因此,若想做出高水平决策,就需要建立一个能够有效发挥专家智慧与力量的决策咨询组织,这样才能确保学校做出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决策。 客观而言,学校内部管理决策事务是纷繁众多的,但并非所有决策事务都需要借助于决策咨询组织的智慧与力量。一般而言,凡需由决策咨询组织提供支持的决策皆属于一些宏观性的重大决策,特别是那些难以由校务委员会做出准确判断的重大决策。决策咨询组织的建立不仅有利于保障学校确立正确的办学方向,而且还有利于整体提升学校的决策质量水平。 决策制定组织是一个承担学校组织管理与发展决策职责的机构。从分布式领导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三个体系的主要内容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三个体系的主要内容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三个体系的主要内容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三个体系的主要内容一、全面目标计划体系学校的核心功能是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服务。学校根据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需求、学生发展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国家教育方针与法令法规的要求,确定学校的办学理念,它包括办学宗旨、办学方针、育人目标、办学特色、发展目标、管理机制等部分。这些办学理念如何转化为可操作的管理行为,远期发展规划如何转化为各阶段的具体目标,关键要建立科学的目标计划体系。全面目标计划体系将学校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分解转化为学校各学年的目标任务。据此学校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各部门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部门工作计划,直到具体岗位与个人。各层面的目标具体全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工作计划分层制定,分层审批,分层管理。总目标指导分目标,分目标保证总目标,构成一个全面的目标计划体系,并围绕目标的实现展开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全面目标计划体系与传统的计划管理相比,其创新表现:1)多维测定,使目标更具客观性、可操作性。学校各项目标是建立在对上一学年质量、团队素质、综合效益的比较,部门之间质量、效益的比较,与同业之间的比较,外部环境的变化等数据和情况认真测定、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2)学校内各级各类人员都参与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根据学校总目标和上一级的目标确定本岗目标。3)从总目标到分目标全面而具体,目标涉及学校各方面的主要工作,如在校生巩固率指标,学生家长满意率指标,中考指标,高考指标,德育指标,各年级素质教育指标,学生安全指标,教职工队伍建设指标,后勤服务工作指标、成本控制指标等。 4)目标时时处于受控状态。一是对目标的制定进行评审,确保总目标的可操作性并能有效分解到部门和个人;二是对目标的实施进行监控,把握各部门及个人目标达成的趋势,及时调整措施,确保目标的达成;三是对目标的达成进行验收。学校所有人员都要参与管理并以目标来指导行为。学校各项工作、各部门、各岗位、各级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是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所在。为了保证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探索新的路子、解决新的问题,我校决定进一步实行内部体制改革。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针,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可持续人才为目的,通过运用正确政策导向、思想教育和物资激励手段,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形成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多能少、充满活力、激励向上的运行机制,进而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 二、改革的内容 1、实行“四定”、“四制” “四定”:定规模、定编制、定岗位、定工作量主管领导及校长负责,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 2、实行岗位责任制,制定好考核原则和考核基本标准,做到有章可循、客观公正,避免感情用事。 3、实行教职工聘任制

在“定岗位”、“定编制”的基础上,实行教职工择优上岗 要制定好“聘任制方案”明确聘任条件、规定聘任双方的责任和义务,采取“自荐”“聘任”的办法层层聘任。做到学科配套,年龄结构合理,形成教育骨干队伍,进而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 4、实行绩效工资制 在“岗位责任制”和“聘任制”的基础上,实行校内绩效工资制。 校内结构工资包括四个部分:基础工资、课时(岗位)工资、职务工资、绩效工资。 实行绩效工资制既要解决干多干少都一样,也要解决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问题。要结合教职工的师德水平及工作态度,工作实绩拉开档次,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 三、措施 “四制”:校长负责制、教职工岗位责任制、教职工聘任制、教职工绩效工资制。 1、完善校长负责制 校长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免。校长要明确自已的权利和职责。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作用,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以发挥教职工的民主权利。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方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为了深化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启动学校内部活力,把竞争机制引入学校,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各项工作争创一流水平,根据县委、县政府(1996)40号文件《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精神,我校决定继续实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绩效工资制”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优化教师队伍,严格学生管理为重点,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建立和谐的内部运行机制,设岗定编,以岗聘用,岗位目标,职责明确,奖优罚劣,优胜劣汰。创造团结、严谨、协调、奋进的管理氛围和幽雅、文明、活泼、向上的育人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严格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考核和评价。 二是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是坚持精干高效的原则,做到合理设岗,满负荷工作,提高全员工作效率。 四是坚持优质优酬,优绩优酬,优师优酬,奖勤罚懒,多劳多得的原则,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三)改革的内容 1、校内结构工资制 校内结构工资制是指把校内上岗的每位教职员工的工资分为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进行发放的制度。旨在以工作实绩拉开工资档次,奖优罚劣,优师优酬,优绩优酬,打破平均主义,激励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1)工资结构与档次:教职工工资分固定工资、绩效工资、原档案工资三种类型,凡上岗人员的工资分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发放。 档案工资:指教职工工资表中应发工资总额。 固定工资:指每人档案工资总额减去一定数目为本人的固定工资。 绩效工资:每人扣出部分加学校投入部分为绩效工资月平均额(学校投入部分:教辅人员是教师的70%--80%)。学校按照综合量化考核成绩

智慧在心_且行且思——校长如何优化内部管理___5.2

智慧在心且行且思 ——校长如何优化内部管理 摘要: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其核心人物就是校长,在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校长担负着重要决策人和负责人作用,一所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学校校长的教育思想与管理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主要就校长应该如何优化学校内部管理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校长;学校内部管理;优化措施 引言: 近段时间读到《校长管理艺术》一书,书中讲述的是作者作为一名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一些事例和感悟,里面每篇文章都有着浓厚的实践色彩,同时又不是简单将事例陈列展示,每一篇事例都有作者自己的理性剖析。书中既分享这位校长一些成功案例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有着一些失败案列留下的遗憾。看完这本书,我作为一名小学校长,有一种感同深受的感觉。小学校长这个职位处于基础教育的最前沿,所面对的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心,如何管理好一所学校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思想,不断地思考和学习 作为一名校长,要想把学校管理好,首先就必须积极更新思想观念。校长的思想观念直接决定着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校长要想真正做到思想观念的更新,首先就要比教师懂得多,想的多,这就要求校长必须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同时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保证学习的深度。首先,教师充分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风俗人情、社会政治以及国家时政和国家教育方针、相关法律法规。其次,校长需要经常性的学习和思考学校管理理论,尤其是要重视对深化课程改革前沿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不断更新教育管理思想。最后是要积极探究教育教学相关理论。学校是教育教学的阵地,这也是学校最核心的工作,学校的教育质量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所掌握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当前形势下,校长必须尽可能熟悉新课程和新课改实际情况。对于一名校长而言,管理学校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依靠智慧,而校长智慧的来源就是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获取。只有不断进行学习和思考的校长,才能对学校实施更加有效的管理,才能真正带领学校与时俱进,指导全校师生不断发展进步,从而推动学校稳定健康的发展。 二、完善制度,依法管理教师队伍

校长必备的12个管理意识

校长必备的12个管理意识 校长应该坚持终身学习,要根据工作需要,明确“学什么”“怎么学”“怎样学”,从始终如一地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老师学、向外界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苏霍姆林斯基语)。校长对学校的管理,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师生的发展。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作为“一校之魂”的校长,牢固树立管理意识,是办好一所学校、促人发展的关键。校长的管理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要有“发展”意识 发展意识的本质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它要求校长应当有自己清晰的办学思路,要对学校的未来进行长远思考,对学校的发展特色进行深入思考。校长要用发展的思路来规划学校,制订学校发展目标,让一切都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校长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和学生,鼓励教师发展,让每位教师在集体中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有展示自我的舞台,让每一位教师有成功感;鼓励学生发展,让每一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感受成长的快乐,培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品质。 校长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解决校内外的一些复杂问题,创设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挖掘促进学校发展的内部潜力,营造有利于学校整体发展和师生全面发展的氛围。 二、要有“法制”意识 坚持依法治校,这是新时期对校长提出的要求。依法治校的“法”包括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国家关于教育以及与教育有关的方针、政策,也包括学校内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 对前一种“法”,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理解、遵守执行,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抓好落实;对后一种“法”,首先是建立健全,然后是严格执行。 学校建立的规章制度要通过教代会等教职工会议审议,让制度顺应各项法规的要求,切近师生的生活。学校的规章制度要落实在全程管理上,只有对全校师生员工进行规范性管理,才会把学校越办越好,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推行学校规章制度,校长应注意人性化与制度化相结合,表率与严格相结合。 三、要有“质量”意识 同优质高效是企业的命脉一样,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校长只有强化了质量意识,才能发挥领导力效能,带领自己的团队真抓实干,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优质学校。 校长要树立对不同能力倾向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的全 面质量意识,并将之转化为教师、家长、学生的意识,并使之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校长要构建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明确部门与个体老师的质量责任与权力,并动员和组织

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教育办公室 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深化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事关教育改革与发展、事关科教兴镇、科教兴校的大事。依照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实际,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的进行,全力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望各单位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依法治教,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努力深化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创造有利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教育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二、目标任务 完善校长负责制,建立以能上能下为主的干部管理机制;实施岗位管理,实行全员聘任,建立以人员能进能出为主的用人机制;改革分配制度,建立待遇能高能低的激励机制;实行合同管理,建立依法治教的运行机制。 三、改革内容 1、实行校长负责制。 实施校长负责制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搞活

内部管理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就是把更大的权力赋予校长,真正体现校长的法人地位。校长依法享有行使班子组阁权、教职工聘任权、经费使用权、教育教学管理权的权力。这是一种职责,一种责任,更是一份信任。实行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 2、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 首先严格认真核定岗位。一年一核,动态管理。严格执行上级规定,实行岗位总额控制,不准随意增岗、扩岗。在核实教职工岗位的同时,要严格按规定科学合理设置学校领导职数和内部工作机构,从有利于教学出发,减少非教学人员,保证第一线教师。要严格控制非教学人员所占教职工比例,特别是工勤人员要严格控制,不得超设、超占岗位。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和党、团、工会组织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按照一人多岗,专兼结合的原则相互兼职,校级领导和处室负责人必须按要求代好相应的课程。 其次,严格认真搞好综合考评。综合考评是实施全员聘用制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教职工聘任资格条件、年度考核、目标量化管理考评和奖励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分类排队,由高到低,实行择优聘任。坚持原则,坚持标准,实事求是,民主公开,以充分的原始材料为依据,已形成的历史资料不能变动。要客观公正的评价每一个人,不能感情用事,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更不能借机打击报复。对教职工的综合考评结果,要与教职工本人见面,并张榜公布。 其三,严格按程序搞好聘任工作。评聘小组制定方案、公布岗

谈谈学校内部管理的几点做法

谈谈学校内部管理的几点做法人本管理是现代管理的核心。作为学校,教师是首要的管理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因此,对教师的管理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显得非常重要。新形势下学校管理的中心是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促进师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现代中小学教育管理教程》曾指出“学校管理是指学校的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全体师生员工,充分发挥人力、才力、物力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校内外的有利条件,高效的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活动过程”。在当前的学校管理中,如何提高管理水平,怎样做才会让学校上档次、上水平呢?我本人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或许对提高学校学理水平有一定帮助。 一、营造宽松、和谐、愉快的的组织氛围,创设愉悦和谐的心理时空。 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既要服从学生认知和身心规律,也要服从于教师的身心规律,使教师以饱满的精神、充沛的精力、健康和谐的心理走进课堂。要让教师“爱校如家”首先要使集体具有“家”的温馨。同时集体要成为充满活力的组织,个人目标的实现要最大限度地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为此,学校必须建立和制定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有序、科学,是学校管理应该追求的境界之一。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他们是不喜欢领导盛气凌人的训斥和简单粗暴的管理,也不喜欢领导不负责,让教师我行我素、放任自流的管理。他们希望和欢迎领导能

以民主的作风为学校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使大家心情舒畅,和睦共处,自我约束而又自我完善。 (一)尊重。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在学校中,只是分工的不同,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作为学校领导学会尊重,不仅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尊重,更是管理人文化的思想基础。尊重,意味着信任、理解、关爱、平等。所以,要善于尊重和倾听别人的意见,不自以为是,要博采众家之长,全面客观看问题,不偏听偏信,善于与人合作,遇事多商量,不独断专行。在实际工作中,学校领导要把教师放在第一。领导以教师为本,教师才能以学生为本,以工作为本,从而形成良性互动。因为教师也是普通的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他们既要承受特殊职业所赋予的巨大的心理压力,也必须承受源自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压力,他们需要获得人性的关怀和自身的发展。所以,我们首先在管理中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在学校管理上,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凡是应公开的内容都向教师公开,使教师心里明明白白;坚持倾听不同的意见,甚至是反对的意见,念人之功,容人之过。同时,我们引导教师确立“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意识,帮助教师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心理相容,为自己赢得良好的人际环境。 (二)信任。教师往往把得到他人的信任视为人格的尊重。因此,学校领导应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不要中必躬亲,该放手的时候要放手。放手让教师大胆地干,只在教师需要领导出面帮助时,才“过问”。在班级集体建设、教研组建设等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放手让

加强学校内部管理

加强学校内部管理,让素质教育提升落到实处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事关教育发展大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个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的学校,不是人民满意的学校。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让素质教育提升落到实处。 一、加强班子建设,完善管理机制 优质的管理服务是实现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首要条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提升的基本保证。 1、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发展。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我校坚持实行校长负责,教代会民主管理的体制;对涉及学校发展、教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能经过教代会民主讨论、表决;各项内部制度健全,管理工作秩序良好。校领导班子敬业勤政,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在工作中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敢于改革,形成团结民主、廉洁勤政的战斗集体。在教职工中威信高,在社会上有很好的声誉。 (2)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为加强教师的管理,我们制定有“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并认真抓好落实。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教师新形象。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师德十不准”以及教体局制定的“十条禁令”及学校制定的“五严禁”,并认真抓好落实。二是坚持在教师中开展“树、创、献”教育活动,开展评选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活动,在

思想上、行动上要求以新的姿态面对学生,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三是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对教师进行德、能、勤、绩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晋升、评优和绩效等工作挂钩,从而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增强责任心和责任感。四是抓好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一方面抓好校本培训,组织教师学习继续教育教材,组织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撰写学习心得、教学随笔和教学论文。 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1、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并逐步完善“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教育教学目标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三制一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学校结合实际制订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如《校务公开制度》、《教职工政治学习制度》、《教师业务学习制度》等规章制度,实行管理制度化,充分发挥校园网在学校管理中的信息传递作用。继续完善一套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导向作用的,体现“竞争激励、奖勤罚懒、促进创优”的教育教学质量奖惩制度,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2、在学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制度管理,也要辅之以情感管理,我们推崇人性化管理,做到“宽严有致,恩威并重”,既有规范化的制度,又有人性化的关怀。学校采取“统一领导,分工合作,全程管理,各负其责”的措施,强化内部管理,相继制定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师工作量化考核细则》、《教学目标奖励办法》、《班

现代学校管理策略

现代学校管理策略 新课程方案是在学校中通过校长领导下的教师队伍的创造性劳动实现的。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的管理理念及所产生的行为将直接决定新课程在学校中的实施状况,而新课程中的新教育理念与创新管理要求发生相应的变革。因此,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必须正确认识新课程给学校管理带来的巨大变化,并通过管理创新来应对变化,确立新的学校观和管理观,以人为本,突出学校管理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服务的思想,尊重广大师生,发现他们的优点,激励他们不断自我发展,从而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尊重师生,并让他们学会自我尊重 时下,“以人为本”的管理,已成为广大校长的共识。“以人为本”,首先就是要尊重师生的意愿,尊重他们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那种见物不见人的管理,与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新课程改革从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都突出了对学生主体或

教师主体的关注和尊重。新课程改革基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突出伦理政治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课程价值取向的同时,强调了个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这种课程价值取向的基本特点是注重课程的个人发展价值,强调课程对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适应和促进。 以上这些无疑要求我们在管理当中要体现对教育对象――学生的尊重。教育是儿童的教育,课程是儿童的课程,教育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受到一些国家课程改革的关注。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儿童的经验,把儿童从大世界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把儿童的教育交到儿童的手中。 长期以来有这样一种观点:时间是无限的,只要我们的学生坐在教室里,就一定能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于是,节假日也不让学生休息,安排早自习、晚自习、午自习等,整天让学生处于高度疲劳状态,而不管效果如何。这种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尊重学生的意愿,不尊重客观规律,一味地强迫学生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做法,表面上学生迫于学校及家长的压力,不得不坐在教室里学习,而实际上由于严重违背他们的意志,违反教育规律,他们只好在那里消极怠工。“长此下去,学生除了掌握课本知识外,还能知道些什么呢?” 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下大力气培养他们广泛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地、主动地,又不怕困难地去学习、去研究,让他们有时间、有精力、自觉自愿地探

学校内部管理机制

XX小学建立健全校园内部管理领导机制 及时建立和不断完善符合学校办学规律的办学、管理、约束、发展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才能使学校教育事业不断壮大。为了使学校能快速发展,进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建立校长负责制,建立“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为政治核心,教代会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二是建立学校内部择优聘任、竞争上岗的教职工聘用制,很大程度上优化了教职工队伍结构,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三是学校有一定的工资分配自主权,实施了校内结构工资制和考核奖惩制,基本上形成“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激励机制。四是以注重学校内部挖潜为调节手段,实施了教职工岗位目标责任制,初步建立教师素质和待遇、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同步提高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机制。五是促进校长和教职工观念的变化,树立了注重办学效益的观念,增强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集体意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形成统筹兼顾的全局观念和民主治校的集体观念等。学校内部管理是学校运行机制的重要内容,我们首先遵循科学的管理原则;其次,初步建立以“岗位目标——竞争上岗——考核奖惩”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机制,使学校发展有了机制上的保证。 一、坚持“以人为本”,遵循科学的管理原则 学校办学要出效益,科学管理极为重要。我校提出“以精细的管理造就教育精品”的口号,努力把学校办成教育精品。管理上,我们实行“按岗定职、按岗定制”,校领导和每位教职工

都有自己的职责,都有对应自己工作的一套合理的规章制度。坚持“集体研讨、分工实施”的职能管理原则和层级管理原则,校长要善于放权,充分发挥各管理职能部门的能量;学校设置的每一个岗位都与明晰的职、责、权、利挂钩,教职员工定位明确,班、组、室、处一级对一级负责。提倡“职责上分、思想上合;工作上分,目标上合;关系上分,机构上合”的工作原则,避免校长事无巨细事必躬亲,陷入琐杂的事务中,使校长集中精力思考学校的发展、质量的提高等重大决策。倡导“非人管人,我管自我”的管理模式,要求每位教职工依据提供的“规格”,重塑自我。 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学校凝聚力。强调管理的本质在于服务,全校上下围绕“育人”进行服务。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我校的管理日趋科学化和制度化,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益。 二、实行全员聘用制、公平竞争上岗制 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为了引入公平、合理、有序竞争的机制、学校本着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原则,实施教职工全员聘用制。 学校与教师进行双向选择,学校与每位教职工鉴订《聘用合同》,制订并实施《阿克苏市第八小学教职工聘任制实施办法》,对聘任时间、聘任方式及试聘、低聘、缓聘、待聘、不聘、解聘、拒聘、劝退等作了明确规定。 择优聘任,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原则,充分体现学校和

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后的思考

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后的思考 巡场三小张波 今年随着珙县教育振兴“凤凰计划”的强力推进,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已初现端倪,多数乡镇已扩大了办学规模,通过自己对学校管理的经历和暑期校级干部提高培训时专家对学校管理成功经验、成功案例的剖析,深感学校管理不得不与时俱进,引发我对体制改革后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一些思考,思考如何在管理上创新?如何在创新管理中求突破?我就这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要创新管理得废弃直线职能式的管理运行机制,构建矩阵式的管理运行机制。办学规模小的学校可能更多的是靠校长自身的人格魅力去管理,采取的是从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年级组长--- 班主任---任课教师直线职能式的管理,这样的管理,学校也可是风平浪静,但学校教师未能充分参与学校管理,就未能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能,学校要呈现生机和活力,要取得突破性的发展还是很难的,学校规模扩大了,教师群体也就壮大了,教师们的智慧就更多了,当然教师们的思想和行为也就会更加千差万别了,这种情形下直线式职能管理机制是否行之有效,我想是不容质疑的,是不会产生更大效益的,因为这种机制下教师们干工作是被动的多主动的少,甚至有的决策教师们是会口服心不服的。所以学校规模扩大后,除了进一步完善学校办学章程,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用制度去激励人、

引领人、约束人之外,应当构建矩阵式的管理运行机制,也就是部门分块管理与学校行政统一管理相结合,科研组条块管理与年级组交叉管理相结合,构建“教导处、科研室------学科教研室------各年级学科教研组------教师”、“教导处、科研室------年级学科教学督导小组------教师”、“校长------年级主任------教师”三类矩阵交叉管理。这样学校就有可能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二、如何构建矩阵式的管理运行机制?首先要树立“人本关爱、全员参与、全程服务、多元发展”的管理思想,要认识到管理就是决策,管理就是协调,管理就是体验,管理就是服务,构建具体办法可采取教师个人申报岗位,实行全员聘任制。本着能力与意愿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双向选择、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目标管理”的办法,推行全员聘任制度。具体做法:(1)学校公布岗位、条件和职责。(2)教师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挑选适合自己的岗位,并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3)学校通过考核优先聘任出年级主任、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和班主任。(4)年级主任和班主任共同聘任任课教师,报学校审批。(5)学校公布受聘教师名单。(6)负责人对本部门、本年级、本学科和本项目进行规划设计,提出具体可行的管理实施方案,提交学校行政会和教代会讨论通过,然后由相关负责人组织实施,从而使有能力的人迅速脱颖而出,有特长的人得到充分展示,开辟学校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注意的是实行层层聘任后最终行政得把关,为避免聘任过程中感情用事,所以能做到“有能力,愿意做事,又想把事做好

优化学校内部管理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邓建志 随着社会发展,教育改革深化,学校竞争日益剧烈,社会对学校要求越来越高,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山区农村中学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近年来,我校通过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改善办学条件,通过一系列改革优化学校内部管理,坚持把“制度是基础、管理是关键、育人是核心、安全是首要、质量是根本”作为学校的管理理念,通过连续三年的管理实践,我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教育质量稳居全县前二名,成为本地区农村初级中学的一朵奇葩,吸引了周边县、区学子纷纷慕名前来就读,现有在校生1600余人。 一、注重班子队伍建设,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学习 学校的发展,师资是关键,学校要发展,一要有凝聚力强、服务意识浓的管理队伍,二要拥有教育理念超前、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团队。我校始终以此作为学校发展的前提。 1.注重加强班子队伍建设 没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任何单位都难以发展。一直以来,我校行政领导率先垂范,从不脱离课堂,与教师比业绩,与教师比品格。干部与教师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教学工作挑重担,教学研讨作标兵;管理学生走在前,服务教师用真心。形成了一个榜样型的领导集体。现有21个教学班,有5位班子成员担任班主任工作,大多数成员担任语、数、外、物理、化学主课的教学。班子成员坚持做到学习经常化、廉洁自律化、办事效率化、决策民主化、关系和谐化,增强了集体凝聚力、战斗力、公信力和亲和力,给广大师生树立了可直接效仿的标杆,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点。 2.强化学习研讨,促进教师队伍发展 首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德育工作,坚持开展“三爱三养”教育活动:“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和“道德修养、理论修养、专业修养”,积极引导广大教师确立“敬业、爱生、博学、善导”的教风。 其次,经常性举办师德演讲赛,开展“师德标兵”“模范班主任”“教学能手”的评选活动来促进教师的发展。 最后,注重教师培训和对外交流学习。近两年来,我们先后去过很多学校交流学习。为督促教师认真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培训,学校制度规定对获得优秀学员的给予奖励,对未拿到合格证的教师各种培训费用自理。教师通过交流和培训更新了观念,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学校的内部管理提高了效能。 二、制订可操作易执行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做到事事有准则 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只有得到认真贯彻执行,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其作用,要想能执行下去,制度内容就应具体,可操作性强,易执行。同时要充分考虑其长效性和广度,要涵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杜绝朝令夕改,做到令行禁止,通俗地说,就是要让我们的学校管理有具体条框可依、执行起来有明确的尺度。师生可以通过规章制度明确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学校可以用制度保障教育教学有序运转,用制度促进教师积极教学教研,用制度强化学生管理,用制度强化环境治理。 为此,学校主要领导翻阅相关法律法规,组织教师代表讨论,参阅其他学校的相应成型资料,本着以学校学生发展为本,以人为本的原则,修订、重建、完善了学校制度。制订了以“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总务管理”为纲目的系列制度。制度考核做到向班主任倾斜,向第一线教师倾斜,现在“重过程、看结果、讲付出、比质量”成为学校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办学活力。 三、抓好教学中心环节,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当前,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生源大战不断升级。家长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意识明显增强,教育市场正由学校选择学生向学生选择学校迅速转变,学校的教育质量成了留住生源的硬指标,农村中学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我校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