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丙型肝炎的诊断与治疗策略——美国肝病研究协会临床实践指南更新

丙型肝炎的诊断与治疗策略——美国肝病研究协会临床实践指南更新

丙型肝炎的诊断与治疗策略——美国肝病研究协会临床实践指南更新
丙型肝炎的诊断与治疗策略——美国肝病研究协会临床实践指南更新

美国肿瘤护理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境外肿瘤护理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泰山医学院护理学院刘化侠 随着肿瘤学的发展,肿瘤护理已成为一门专门的护理学科。1976年英国RoyalMorsden肿瘤专科医院和美国Sloan一KaHering癌症医院,为加强国际间肿瘤专科护理的协作,会聚于伦敦,决定由Sloan一KaHering医院出版癌症护理杂志,由RogalMarsden医院组织召开国际肿瘤护理会议。1978年,《癌症护理》杂志正式出刊,同年在伦敦召开了第一届国际肿瘤护理会议,以后每两年举行一次。以上这两件大事推动了肿瘤护理事业的发展,不少国家相继建立了自己的肿瘤护理组织。 随着癌症成为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肿瘤护理逐渐发展为一门学科。在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发展,首先出版杂志《肿瘤护理论坛》,之后86年出版《cancer nursing》(肿瘤护理) 1.境外肿瘤护理的发展史 。国际肿瘤护士协会(IsNCC)于1984年成立。它的基本任务是推动和发展国际肿瘤事业;传播肿瘤理论与知识,组织召开国际肿瘤护理会议;出版杂志、通讯,促进信息交流;与其它国际组织密切协作,提供咨询。本协会主席RobertTiffany 被聘请为UICC和WHO的专家组的成员,1989年又荣任国际护士会理事。国际肿瘤护士协会的理事会由21名理事组成,按世界自然区划分,欧洲、北美、中南美洲,中东和非洲,运车和澳洲等五大区各设三名理事。1988年,我国护士代表被推选为理事。早在七十年代,国际抗癌联盟(UICC)与美国抗癌协会(ASC)合作,为不少国家培训了肿瘤专科护士。1978和1980年,UICC和wHO与国际护士会(ICN)两次举行会议,制定肿瘤护理教育计划,并明确护士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UICC每四年举行的国际肿瘤会议,过去没有护士参加。1978年第12届会议在布谊诺斯艾利斯举行,在会议主席Abalcanonico博士倡导下,第一次邀请护士参加。1982年护士代表第一次在第13届会议上报告论文,阐明了对癌症实施“整体护理”的发展方向。 1.1 美国:美国癌症护理协会 肿瘤护理专业发展概况

丙肝治疗指南

丙肝治疗指南 导语:鉴于直接抗病毒治疗的快速发展与演变,世界卫生组织于2016EASL年会上发布了《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筛查、护理和治疗》指南。 2014年,WHO发布了第一版丙肝指南,当时的指南对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者治疗的推荐仍以干扰素为主,而且还推荐了蛋白酶抑制剂博赛普韦和特拉普韦。自此之后,多个直接抗病毒药物进入研发阶段或酝酿之中。2016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更新的丙肝指南旨在针对使用DAA单药或联合治疗丙型肝炎提供最新的循证学建议,更新版指南对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者的治疗推荐有了较大的改变,强力推荐丙肝病毒感染者使用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疗程更短、疗效更佳的直接抗病毒药物。 该部指南可以指导中低收入国家有关部门开展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此外,为临床医生就如何进行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指导性意见。 截至 2015 年 10 月,已获批准用于治疗丙型肝炎的8种独立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为︰asunaprevir (百时美施贵宝),Daklinza (daclatasvir,百时美施贵宝),dasabuvir (艾伯维),ledipasvir(吉利德),Olysio (simeprevir,杨森),ombitasvir (艾伯维),paritaprevir (艾伯维) 和 Sovaldi (sofosbuvir,吉利德)。关于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WHO推荐要点如下︰ 1、推荐DAA 治疗方案用于治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而不再推荐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方案。(强烈推荐,中等质量等级) 但是,针对HCV基因型3感染伴肝硬化患者和HCV基因型5、6伴或不伴肝硬化患者,仍推荐基于干扰素的方案:sofosbuvir/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作为备选方案。 2、不再推荐包含特拉普韦(telaprevir)或博赛普韦(boceprevir)的治疗方案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强烈推荐,中等质量等级) 首选方案与治疗持续时间概要 3、无肝硬化患者的首选方案:

美国癌症协会(ACS)公布防癌指南

美国癌症协会(ACS)公布防癌指南 2015-01-15林烁Nathan 美国癌症协会(ACS)每5年要发布一期关于饮食、营养和体育运动与癌症预防之间关系的报告,作为对大众的科学知识普及、各卫生健康机构和社区团体之间的交流和有关政策方针制定的指南.现摘要公布2010年ACS防癌指南. 1.乳腺癌:美国妇女最多见的肿瘤,为妇女第二大死亡原因的癌症,仅次于肺癌。绝经后妇女体重超重,则患乳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这与过多脂肪导致血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过多饮酒并叶酸摄入不足也会增加乳腺癌发生的风险。体育锻炼可降低这一风险。 2.结、直肠癌:在美国因癌症死亡总人数中居于第2位。肥胖与其有直接关系,男性尤其显著。大量摄入蔬菜水果和含粗纤维谷物,减少红肉及加工肉类食品的摄入,适当摄入维生素D和钙,同时加强日常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其发生的风险。另外,定期筛检、及时发现和切除肠道腺瘤(癌前病变)也至关重要。 3.肺癌:美国因癌症死亡的第一大因素。超过85%的患者发病与烟草有关。戒烟和大量摄入蔬菜水果有助于降低其发生。但要注意:过量食用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的保健食品反而会使吸烟者的肺癌发生危险系数升高。 4.子宫内膜癌:美国妇女癌症发病率中居第4位。子宫内膜癌与雌激素水平有关。通过大量运动,增加蔬菜、水果、粗纤维食品及豆类的摄入,保持健康体重均可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 5.肾癌:占男性癌症发病及死亡的3%、女性的2%。直接相关因素有肥胖和吸烟。因此,戒烟及保持健康体重尤为重要。 6.胰腺癌:美国癌症死亡原因的第4位。吸烟、2型糖尿病、过多食用红肉及体育运动不足与其极为相关。 7.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癌症:酗酒、吸烟显著增加口腔癌、咽喉癌和食管癌的可能。饮食过热导致食道灼伤,可引发食管的慢性炎症最终恶化为食管癌。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戒烟酒,减轻体重和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有利于降低其发生的风险。

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 导语:慢性的丙型肝炎是丙型肝炎的一种,而丙型肝炎也是肝炎的一种,这些疾病并不是同一种,肝炎的种类很多,而丙肝就是其中一种,肝炎的类型还有 慢性的丙型肝炎是丙型肝炎的一种,而丙型肝炎也是肝炎的一种,这些疾病并不是同一种,肝炎的种类很多,而丙肝就是其中一种,肝炎的类型还有甲肝,乙肝,戊肝等,这些都是肝炎,而丙型肝炎一旦成为慢性的话,那么后果比我们想象得要严重,所以丙型肝炎成为慢性的就要及时做治疗,那么这个慢性丙型敢到底该怎么来治疗呢? 慢性丙肝比起乙肝来说治疗上还是比较简单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治疗慢性丙肝是怎么治好的。慢性丙肝病患者症状常较轻,但病程往往迁延不愈,氨基转移酶持续增高和伴有慢性肝炎组织学的改变,部分病例经过20-30年转变为肝硬化、肝癌。因此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对自己的病情不要等闲视之,但也不必紧张恐惧。 慢性丙肝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要做到生活上动静结合、有规律;饮食上适量进食优质高蛋白适当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不宜过多吃糖及吃高脂肪食物,要禁酒,并配合医务人员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只要配合医生治疗,丙肝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慢性丙肝的治疗主要有两种:一、干扰素治疗,丙肝发病一是可能由于丙肝病毒直接侵害肝细胞,二是可能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造成自身免疫性肝损害。这种慢性丙肝的治疗方法可直接抑制丙肝病毒复制,激活T细胞功能,抑制肝脏炎症反应,并能阻止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肝癌,这是治疗丙肝常用的方法。二、手术治疗也是治疗丙肝的方法,采用的丙肝新免疫靶向疗法,首先提取患者自身免疫因子,然后诱导分化成新免疫调节因子,并输入患者体内,从而激活自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甲状腺癌分期系统(第8版)更新解读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甲状腺癌分期系统(第8版)更新解读 孙威,贺亮,张浩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7,37(3):255-258 以肿瘤原发灶(T)、区域淋巴结转移(N)以及远隔转移(M)为基本组成的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甲状腺癌分期系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提供甲状腺癌预后信息,评估甲状腺癌预后分期重要的参考标准之一。AJCC第8版甲状腺癌分期系统与第7版相比,将分化型甲状腺癌分期所需的诊断年龄切点值从45岁增加至55岁;重新定义了T3分期及未分化癌的T分期;将Ⅶ区淋巴结转移从颈侧方淋巴结转移(N1b)划分至中央区淋巴结转移(N1a);修改了分化型甲状腺癌、未分化癌TNM的分期。全新的TNM分期系统不仅对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还为病人的预后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辽宁沈阳110001 通信作者:张浩,E-mail:haozhang@https://www.doczj.com/doc/991015875.html, 以肿瘤原发灶(T)、区域淋巴结转移(N)以及远隔转移(M)为基本依据的美国肿瘤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发行的甲状腺癌分期系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提供甲状腺癌预后信息,评估甲状腺癌预后分期重要的参考标准之一。其简单易行并且被美国甲状腺协会(ATA)和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甲状腺癌指南引用和推荐。AJCC第8版甲状腺癌分期系统的更新,将更精确的指导临床医生对病人进行临床和病理学分期,进而更精准的判定病人的预后,对规范甲状腺癌的诊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AJCC第8版甲状腺癌分期系统更新要点 AJCC第8版甲状腺癌分期系统延续采用以T、N、M为依据的解剖学分期原则,结合最新的甲状腺癌科学研究证据,主要对如下内容做出了相应修改。 将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预后所需的诊断年龄切点值从45岁增加至55岁。T分期部分:重新定义了T3分期,更改了未分化甲状腺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ATC)的T分期。N分期部分:将Ⅶ区淋巴结转移从侧方淋巴结转移(N1b)更改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N1a)。TNM分期部分:修改了DTC、ATC的TNM分期。甲状腺髓样癌作为一个新的

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路径2016

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ICD-10:B18.2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以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5年版《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 1.既往有慢性丙型肝炎病史,或既往抗HCV阳性超过6个月且现在为HCVRNA阳性,或6个月前可能有暴露史(主要为输血及血制品、静脉吸毒、血液透析、多个性伴侣等)。 2.轻度的乏力、纳差等症状或无明显不适症状,可有或无肝掌、蜘蛛痣。 3.ALT、AST轻度升高或正常,血清抗HCV和/或HCV RNA阳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2013年,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以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5年版《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 1.隔离:血液与体液消毒隔离为主。 2.一般治疗: (1)适当休息:症状明显或病情较重者应强调卧床休息,病情轻者以活动后不觉疲乏为度。; (2)合理饮食:适当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3)心理疏导:通过健康教育或心理医生。 3.药物治疗: (1)改善和恢复肝功能:降酶(甘草酸制剂等)、退黄(腺苷蛋氨酸等)。 (2)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对具备适应证, 且知情同意下应进 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 10-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ICD-10:B18.200)。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血清HCV RNA、抗HCV、HCV基因分型、HBV-M、肝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抗核抗体(ANA)、甲胎蛋白(AFP),妊娠试验(育龄期女性-必要时); (3)心电图、上腹部B超、肝脏弹性扫描(Fibroscan)、胸部X线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 (2)宿主 IL-28基因多态性分型 (3)上腹部增强CT或MRI。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保肝药: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酸胆碱等。

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我国颁布实施《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根据卫生部公布的2003年度和2004年度传染病疫情信息显示,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人数一直位列所有传染病之首,而丙肝发病率在病毒性肝炎中又有明显的上升之势。即使是依据1992年至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的丙肝感染者约3800多万人。 我国早已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作为一种被宣传多年的疾病和常规体检项目,为人们所熟知,乙肝疫苗已经广泛被普及,成为对付乙肝的有利的武器,然而,同样拥有极大杀伤力的丙肝则一直得以“偏安一隅”。 相对于乙肝来说,丙肝隐藏得更深,1989年,丙型肝炎病毒才被发现,它与乙肝病毒一样,主要经血液传播,它有以下几种主要的传播方式:血液或血制品感染;共用针头、注射器械感染;一些特殊的器械感染如透析;其它尚未被证实的因素,如长期密切接触感染(追查患者家属,发现家庭有聚集感染现象)已经引起重视。 丙肝的危害在于,HCV感染后HCV RNA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成为慢性感染,慢性化率为60%~85%。一旦慢性丙型肝炎发生后,HCV RNA滴度开始稳定,感染6~12个月后自发痊愈的病例很少见。除非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后果是进展为肝纤维化,并发展成为肝硬化、终末期肝病。来自6个国家的11项研究表明,感染HCV 7年至50年后肝硬化发生率为0.3%~55.0%,肝癌发生率为0~23%,平均感染20年后,肝硬化发生率约为10%~15%,中年因接受输血感染者约为20%~30%。 我国十五科技攻关的资料表明,感染10年和20年以上的肝硬化发生率分别为9.20%和15.29%。 因此,丙肝给人类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危害,在目前还没有疫苗的情况下,对病毒进行早期预防就显得相当重要。然而,大众对于丙肝认知的欠缺、患者缺乏明显的丙肝感染症状、在高危人群中早期发现丙肝患者的机制的缺乏,都形成了丙肝防治的巨大障碍。 3月26日,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组织中国著名传染病学、肝病学及其他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制定的《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将在北京召开发布会,颁布《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开始实施,目前,《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已预期发布在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机关刊物——《中华肝脏病杂志》。 这是我国第一个针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指南,它的问世将会给丙肝防治带来一个良好的开端。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全文) 《中华肝脏病杂志》第四期,全文刊发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修订的。现节录如下,以供读者参考。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在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有关领导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并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制订了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必须指出,临床医学的精髓在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现有的医疗资源,采取最合理的诊疗措施。因此,不应将本指南看作为一成不变的金科玉律。现代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观点、新的诊断技术和新的防治方法会不断出现,本指南将根据最新的临床医学证据定期进行修改和更新。一、丙型肝炎的病原学 (一)HCV特点HC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易变异,目前可分为6个基因型及不同亚型,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以阿拉伯数字表示HCV基因型,以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基因亚型(如1a、2b、3c等)。基因1型呈全球性分布,占所有HCV感染的70%以上。HCV感染宿主后,经一定时期,在感染者体内形成以一个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称为准种。 (二)HCV基因组结构特点HCV基因组含有一个开放读码框(ORF),编码10余种结构和非结构(NS)蛋白。NS3蛋白是一种多功能蛋白,氨基端具有蛋白酶活性,羧基端具有螺旋酶/三磷酸核苷酶活性;NS5B蛋白是RNA 依赖的RNA聚合酶,均为HCV复制所必需,是抗病毒治疗的重要靶位。 (三)HCV灭活方法HCV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100℃5min或60℃10h、高压蒸气和甲醛熏蒸等均可

美国肝病治疗指南

美国肝病研究学会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监测高危人群推荐意见 1、HBV感染高发地区出生的人,男性同性恋者,吸毒者,透析病人,艾滋病感染者,妊娠女性,HBV感染者直系亲属、家族成员,与乙肝病毒感染者有性接触者,应该接受乙肝病毒感染检测。应检测HBsAg和抗-HBs,血清学阴性者应注射疫苗(Ⅰ)。 预防乙肝病毒传播的推荐意见 2、告诫HBsAg携带者如何防止乙肝病毒传播(如性交时使用安全套,不共用牙刷、剃须刀,覆盖创面,不捐献器官,但可共用餐具,可参加非接触性体育活动,入学无限制)(Ⅲ)。 3、HBsAg携带者的性伴侣及其家属如血清学阴性应该注射疫苗(Ⅲ)。 4、母亲为HBV感染者的新生儿,在出生时应该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并随后按推荐完成乙肝疫苗连续接种(Ⅰ)。 5、高危人群如母亲为HBV感染者的婴儿、卫生保健工作者、透析患者、携带者的性伴侣,都应该接受疫苗应答检测(Ⅲ)。 婴儿应于9~15个月时接受疫苗应答检测,其他人于最后1次接种后1~2个月时检测疫苗应答情况(Ⅲ)。 长期血液透析病人应每年跟踪随访,监测疫苗应答情况(Ⅲ)。 6、乙肝病毒携带者应禁酒或限制饮酒(Ⅲ)。 7、仅有抗-HBc阳性者和来自HBV低流行地区无HBV危险因素的人,应该接受全程乙肝疫苗注射(Ⅱ-2)。 HBV相关性肝病进展的影响因素 与肝硬化发生率高有关的宿主和病毒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长期感染),HBV基因C 型,HBV-DNA水平高,饮酒,合并HCV、HDV或HIV感染;与肝硬化或肝癌发生危险高相关的环境因素包括重度酗酒,致癌物质如黄曲霉毒素和吸烟量大。 与肝癌相关的宿主和病毒危险因素包括男性,肝癌家族史,老年人,有抗-HBe到HBeAg 回复史,存在肝硬化,HBV基因C型,核心启动子变异,同时感染HCV。尽管肝硬化是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但是30%~50%与HBV感染有关的肝癌患者没有肝硬化。 最近几项前瞻性随访研究表明,HBeAg阳性和HBV-DNA水平高是将来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的独立危险因子。在这些研究中大多数携带者可能在围产期感染HBV,而且他们的平均年龄在研究入组时大约40岁,这些资料预示HBV高复制持续超过40年,与肝癌危险增加有关。然而,由于慢性HBV感染自然波动,高载量HBV-DNA在某一时间点对携带者预后预测的准确性可能是有限的,HBeAg阳性和高载量HBV-DNA的年轻携带者肝癌发生危险明显低于年龄大的携带者。 对慢性HBV感染者的初始评估 8、对新近诊断为慢性HBV感染者的初始评估应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各类肝脏指标、凝血酶原时间、HBV-DNA、HBeAg/抗-HBe、除外混合感染的检测、AFP,必要时超声或肝活检)(Ⅲ)。 9、所有慢性HBV感染者而没有对甲肝病毒产生免疫者,应该接种甲肝疫苗2次(Ⅱ-3)。 监测HBV感染者的推荐意见 10、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的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病人,均应评估其是否需要治疗(Ⅰ)。 11、HBeAg阳性患者:

最新慢性丙型肝炎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慢性丙型肝炎(2016年版) 一、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ICD-10:B18.2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以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5年版《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 1.既往有慢性丙型肝炎病史,或既往抗HCV阳性超过6个月且现在为HCVRNA阳性,或6个月前可能有暴露史(主要为输血及血制品、静脉吸毒、血液透析、多个性伴侣等)。 2.轻度的乏力、纳差等症状或无明显不适症状,可有或无肝掌、蜘蛛痣。 3.ALT、AST轻度升高或正常,血清抗HCV和/或HCV RNA阳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2013 1

年,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以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 会感染病学分会2015年版《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 1.隔离:血液与体液消毒隔离为主。 2.一般治疗: (1)适当休息:症状明显或病情较重者应强调卧床休息,病情轻者以活动后不觉疲乏为度。; (2)合理饮食:适当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3)心理疏导:通过健康教育或心理医生。 3.药物治疗: (1)改善和恢复肝功能:降酶(甘草酸制剂等)、退黄(腺苷蛋氨酸等)。 (2)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对具备适应证, 且知情同意下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 10-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ICD-10:B18.200)。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2

“2016WHO丙肝治疗指南”深度解读

“2016年WHO丙肝治疗指南”深度解读 各位丙友大家好,近期来因为吉三代的上市,很多丙友开始咨询一些药物方面的问题,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是对于药物的选择以及药物的可获得性上。借着这个机会,康安途博士团队就给大家讲讲近来国际上的权威组织对于丙肝的防治指南,希望能坚定大家早日战胜病魔的决心。 下图就是今年早些时候(2016年4月)经过世界卫生组织修订的最新版的丙肝治疗指南的封面,大家可以看出图中红色的图形是一个象形的肝脏。 自2014年WHO第一版指南以来这是第一次全面更新,其中借鉴和改进了一部分在2015年美国和欧洲肝病协会指南的内容,在权威性和内容的丰富程度上都有所增加,但是很遗憾的因为时间缘故,新上市的泛基因药物“吉三代”没有被包括在内,相信在下一版指南中会因为日新月异的新药发展也有一个我们可以展望但意想不到的进步。 指南中有方方面面的内容,我们主要想给大家展示的是其中治疗方法的推荐以及临床实践中的思考部分。也就是原文中的第7以及第8章节。

其内容主要包括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和干扰素+利巴韦林疗法的比较;以及临床中需要注意的诸如治疗反应的监控,副作用的处理以及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我们主要给大家介绍DAA目前的使用推荐情况以及一些常见的小问题。 1.首先给大家带来临床试验中疗效和副作用的一个介绍: 第一要跟大家说明的就是所有的指南推荐都是有证据作为基础的,所以首先给大家展示的就是我们使用的证据:索非布韦+雷迪帕韦(“吉二代”)以及我们常用的索非布韦+达卡他韦的组合(图中绿色箭头以及方框所示)在基因分型1和4的患者中持续病毒应答率均超过了96%,远远超过其他方法,一路领先。这也是所有基于此治疗推荐的基石。

美国癌症协会公布9大防癌建议,其中有四个很多人忽略了!

美国癌症协会公布9大防癌建议,其中有四个很多人忽略了! 主要癌症预防干预措施,大概可以归类为9个方面: 控烟 限酒 控制肥胖 健康饮食 运动 预防病原体感染 防晒 减少不必要医用放射 减少室内材料污染 其中,预防病原体感染、防晒、减少医用放射、减少室内材料污染 4个方面往往被不少人忽略掉! 结合我们自己的情况,一起来看看这些防癌建议: 1. 远离11种病原体 目前,共11种病原体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认定有致癌性,包括: ▼1种细菌:幽门螺旋杆菌;

▼7种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B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3种寄生虫:泰国肝吸虫、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埃及血吸虫。 对于一般生活中常见的感染,我们建议: ▍① 宫颈癌——HPV人体乳头状瘤病毒 途径:性传播途径、密切接触、间接接触(感染者的衣物、生活用品、用具等)、医源性感染、母婴传播。 预防:接种HPV疫苗、注意个人卫生、注意性生活卫生。有过性行为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筛查。 提醒:感染HPV早期无明显症状,引起宫颈病变后,可能出现性生活接触性出血、白带增多有异味、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等,要及时就医。 ▍② 胃癌——幽门螺旋杆菌 途径:口腔唾液、粪便经手、食物接触口 预防:餐前要洗手,尽量不要喂送食物,尤其不要口口喂养幼儿。可以分餐制或公筷,且餐具经常消毒。 提醒:如果出现口臭、泛酸、胃痛等症状的患者,应做胃镜和hp感染筛查。 ▍③ 肝癌——乙肝和丙肝病毒、肝吸虫 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生吃淡水

鱼虾等 预防:接种乙肝丙肝疫苗;在献血或输血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做好婚检孕检;少吃生的淡水鱼虾。 提醒:慢性乙肝、丙肝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切不可轻视。 ▍④ 鼻咽癌——EB病毒 途径:唾液传播 预防:接种EB疫苗,注意避免口对口传播和喷嚏飞沫传播。 2. 防晒,减少皮肤癌风险 防晒是被不少人忽略的!然而,太阳紫外线辐射可导致皮肤黑色素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比如Meta分析显示,10次晒黑设备暴露就可导致皮肤黑色素瘤风险增加34%。 晒太阳是补充维生素D的好方式,但我们拒绝暴晒! 建议: ▍① 避免正午太阳直射; ▍② 适当使用防晒霜; ▍③ 戴宽沿遮阳帽和太阳镜; ▍④ 穿防晒衣; 3. 减少不必要医用放射

中国丙型肝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讨论稿)

中国丙型肝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 1、概述 (一)丙型肝炎流行病学及院内感染现状 丙型肝炎是一种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危害较大的疾病,50%-80%的HCV(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将进展为慢性状态,其中20%-30%的患者将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是欧美及日本等国家终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我国丙型肝炎的新发人数逐年上升,且多地已出现丙型肝炎疫情的暴发。由于丙型肝炎患者症状隐匿,我国HCV感染的诊断率及抗病毒治疗率均较低,因此在人群中存在较多的隐匿传染源。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使用未经规范消毒的内镜、牙科器械、注射器、针头、血液透析机,以及医务人员在使用和处理医疗器械过程中导致的职业暴露均为医院HCV传播的重要途径。Hep-Net(The German Network of excellence for viral hepaLitis)急性丙型肝炎数据库资料显示:15%的急性HCV感染是由医疗操作所导致,另外的13%则因针刺而引起。 在医院感染中,临床医务人员也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我国针对北方5所医院共310个科室进行的调查发现,医务人员HCV的总感染率为2.5%,以外科及妇产科为主,其中51-6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为3.2%,远远高于普通人群的感染率0.43%。日前虽然尚无有效的丙型肝炎疫苗问世,但其仍属于可防可治的疾病。加强HCV的筛查,针对丙型肝炎患者尽早进行有效的治疗,是阻断HCV医源性传播的重要措施。本指南是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组织有关专家根据我国的现状、同时参照国内外最新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及研究成果所制定,旨在切断HCV在医院内的传播途径,降低丙型肝炎的发病率,进一步加强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保护。 (一)丙型肝炎的诊断与治疗

子宫内膜癌美国妇产科协会(ACOG)的第149号实践指南(Practice Bulletin)

子宫内膜癌 这是美国妇产科协会(ACOG)的第149号实践指南(Practice Bulletin)。全文长达21页,现将其推荐和结论的总结翻译如下。文中数张表格附在最后。 A级证据:基于良好和一致的科学证据 ●门诊以一次性器械进行内膜活检对于绝大部分内膜癌患者而言是可靠而准确的,已经成为组织学评估内膜的首选方法。 ●宫腔镜尽管并非必须,但仍推荐和诊刮(D&C)一起进行,以识别不连续的病灶及其背景内膜。这种联合检查可以为真正的内膜癌前病变提供确诊的最佳机会,并能排除相关的内膜癌变。 ●并不需要对内膜癌患者常规进行影像学检查以评估有无转移。 ●内膜癌的初期治疗应该包括完整的手术分期(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腹膜细胞学[腹腔冲洗液]的收集)。只有在和内膜癌诊疗专家(如妇科肿瘤学家)进行咨询之后,才能决定其他治疗方案以取代上述初期治疗方案。 ●应该接受将微创手术作为内膜癌患者完整手术分期的标准手术方案。 ●对于I期或II期的内膜癌,辅助性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但并不影响总体预后。 ●对于有复发高中风险的患者中,阴道短距放疗应该成为代替全盆腔放疗的首选辅助治疗。 ●对于晚期内膜癌患者,化疗能够改善患者预后。 ●经过对激素治疗利弊的充分咨询后,对于早期内膜癌患者可以考虑激素治疗绝经后症状。 B级证据:基于有限的或不一致的科学证据 ●对于绝经后阴道流血、阴道超声检查内膜厚度≤4mm的女性,并不需要行内膜活检。 ●绝经后阴道流血、阴道超声检查内膜厚度> 4mm的女性,以及内膜厚度无法充分检查的女性,应该考虑其他评估方案,如超声造影术,门诊宫腔镜检查或内膜活检。 ●由于某些内膜癌(特别是II型内膜癌)的罕见病例其内膜厚度可以≤3 mm,因此对于持续或反复出血的情况无论内膜厚度多少,都应该立即行组织学评估。 ●对于内膜癌患者,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分期是可行且安全的,可以作为传统腹腔镜的替代方案。 ●淋巴结切除也许可以改变或消除辅助治疗的必要及其相关患病率。 ●已经发现,理想的细胞减灭术(有不同的定义,残余病灶≤1 cm或2 cm)能够改善晚期或复发性内膜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体生存。 ●对于有大块病灶残余的女性,以紫杉醇和卡铂方案进行化疗,其效果与文献中报道的其他方案类似,但毒副反应更少一些。 C级证据:主要基于共识和专家观点 ●低级别病变的患者(也就是说1级或2级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小于50%,肿瘤直径≤2 cm)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似乎较低,也许不需要系统性的淋巴结切除。 ●以影像学在术前评估疾病转移(CT,核磁,PET/CT),检查血清CA125,或二者联合检查,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许具有临床重要性:如患者由于合并症而很难施行手术;如患者症状提示病灶转移到非常见部位(如骨骼和中枢神经);如术前组织学证实高级别病变(包括3级的内膜样癌,乳头状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和癌肉瘤)。 ●在某些选择性的、手术患病率风险较高的早期内膜癌患者中,阴式子宫切除可能是合适的治疗方案.

丙型肝炎怎么治疗

丙型肝炎怎么治疗 文章目录*一、丙型肝炎怎么治疗*二、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三、预防丙肝要注意 丙型肝炎怎么治疗1、丙型肝炎怎么治疗之中西药治疗由于西药虽然治疗之后效果比较快,但长时间服用的话也是会有一定副作用的,因此就需要结合中药来进行治疗,因为中药 不但可以保护肝脏以及恢复期肝功能,而且副作用也是比较小的,因此只有结合中西药治疗,这样在治疗之后才会有好的疗效。 2、丙型肝炎怎么治疗之手术治疗 主要针对的是肝功能比较差的患者,在进行这项治疗的时候应该先对肝功能进行检查,在检查之后先进行内科治疗,等到肝 脏功能改善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再考虑进行手术,这样手术之 后才可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3、丙型肝炎怎么治疗之联合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就是以彻底清除体内丙肝病毒为主要目的,但想要彻底的清除病毒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只是通过这种方 法治疗之后可以最大限度的抑制病毒复制,在延缓肝脏损害的同时,对改善生活质量是有不错疗效的。 4、丙型肝炎怎么治疗之饮食治疗 丙肝的治疗需要长时间调养的,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 注意合理饮食,这也是治疗丙肝的一种有效方法,患者可以适当

的食用一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这对于肝脏的修复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患者要特别注意要适量,因为过高的营养也会导致脂肪肝的发生,对此患者一定要谨记。 5、丙型肝炎怎么治疗之抗病毒治疗 治疗丙肝最好的方法其实就是要进行抗病毒的治疗。抗病毒的治疗的方案具体的还是要看患者的病情还有就是患者的体质才能决定的,目前主要的方案有长效干扰素PEG-IFNα联合应用利巴韦林或者是普通IFNα或复合IFN与利巴韦林疗法。 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1、饮食注意 患者应选用富有营养、易消化,符合个人饮食习惯的饮食,同时注意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注意饮食不宜过量,以不导致肥胖为度,忌偏食、暴饮暴食,忌饮酒。 2、休息和运动 发病期,患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平卧时肝供血量增加40%~50%,有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恢复期可制定动静结合的作息制度,运动以不引起疲劳为度。 3、消毒隔离 被褥、食具、餐具、毛巾等日常用具应专用,并定期消毒,可采用煮沸法、日晒法、擦拭消毒法等方法。 4、注意个人卫生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癌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防治指南

解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癌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防治指南癌症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风险极高,并且早期死亡率高。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循证证据结果的多样化,因此针对这类人群有效安全的预防VTE面临巨大的挑战。2007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颁布了最新关于癌症患者VTE的防治指南,进一步规范了癌症患者的抗凝治疗。(J Clin Oncol. 2007,25:5490) 癌症患者VTE的发生率高 VTE为癌症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4%~20%,并且可导致死亡。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肺栓塞(PE)。癌症患者DVT的风险增加数倍,住院的癌症患者及正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发生DVT的风险更大。基于人群的研究发现,癌症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4.1倍,接受化疗的患者风险增加6.5倍。其实目前癌症患者VTE发生率(4%~20%)的报道远远低于尸解的发现,后者发生率为50%。 存在VTE的癌症患者死亡率高 一项回顾性观察研究提示,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静脉和动脉血栓栓塞占死亡原因的9%。在发生VTE同时诊断癌症,或在发生VTE 1年内诊断的患者,1年时死亡率增加3倍。癌症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术后发生致命性PE的风险是接受同样手术非癌症患者的3倍。 癌症患者存在多个VTE危险因素 癌症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因肿瘤的种类及自然病史的不同而异。恶性肿瘤诊断初期,VTE的风险最高。已有报道,某些部位的肿瘤,如胰腺、胃部、脑部、卵巢、肾脏、肺部肿瘤及已出现转移的肿瘤与VTE发生相关。最新研究提示,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特别是淋巴瘤与VTE发生显著相关。 接受活性药物治疗的癌症患者,VTE发生风险明显增加。使用新的抗肿瘤药物特别是抗血管再生的药物,VTE发生率较高。激素治疗特别是他莫西酚(tamoxifen)的应用及促红细胞刺激因子等可增加VTE的风险。癌症患者住院时VTE的风险明显增加。与非癌症患者相比,癌症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术后DVT风险增加2倍,致命性PE风险增加3倍。 其他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化疗前血小板数量>350×109/L和存在致血栓的基因突变等(表1)。 表1 癌症患者VTE的危险因素 患者相关因素 高龄 种族 并存疾病(肥胖、感染、肾脏疾病、肺部疾病、动脉血栓栓塞) 既往VTE病史 化疗前血小板数量增加 遗传性致栓基因突变 肿瘤相关因素 原发肿瘤的部位(消化道、脑、肺、生殖系、肾脏、血液) 诊断后的最初3~6个月 肿瘤近期转移 治疗相关因素 近期接受大手术 正在住院 接受化疗 接受激素治疗 目前或近期接受抗血管再生治疗(thalidomide, lenalidomide)

2020美国癌症协会ACS2030年抗癌策略

2020美国癌症协会ACS2030年抗癌策略 美国癌症协会(ACS)发布了未来10年肿瘤一级抗击计划,称为“2030癌症预防和死亡率下降蓝图”,相关文章在全球影响因子最高期刊CA杂志上发表! 80年,癌症死亡率下降26%! 文章详细分析了1930~2010年这80年期间美国癌症死亡率改变和原因,为未来降低癌症死亡率的工作规划了方向。

上图是1930年到2015年80年间,美国男性和女性的癌症死亡率情况。可以看到,全美癌症死亡率最高的年份是1991年,这一年的总死亡率是215.1/10万人,而到2015年,全美癌症总死亡率已经降到158.7/10万人,降幅达到26%! 国家在1988-90至2013-15期间乳腺癌死亡率下降。数据来源: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

国家对1980 - 82年至2013 - 15年结肠直肠癌死亡率的下降。数据来源:国家卫生统计中心。 美国癌症协会:死亡率下降三大要素! 癌症首先是预防,吸烟与否极大地影响了以肺癌为首的多种癌症,因此降低癌症死亡率靠戒烟。 其次是筛查,筛查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结肠癌和宫颈癌的预后。虽然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筛查还有不同程度的争议,但还是有贡献的。 手术术式的改进和并发症的减少使得手术死亡率降低,放疗方法的进步降低了患者死亡率,同时针对血液系统和淋巴系统肿瘤的系统治疗进步也降低了死亡率。 未来十年10大抗癌策略! 1远离11种病原体 一些病毒感染(如HPV、HIV和乙肝病毒)也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目前,共11种病原体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认定有致癌性,包括: ?1种细菌:幽门螺旋杆菌; ?7种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B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

美国肝病学会实践指南推荐意见

美国肝病学会实践指南 慢性乙型肝炎:2009年更新 Anna S. F. Lok, Brian J.McMahon Dxyer jsxyxk 本指南已经美国肝病学会批准并代表该学会的立场,同时也已经美国感染病学会认可。 对应接受HBV感染检测者的推荐意见: 1.下列人群应接受HBV感染的检测:出生于高或中度流行区者(表2)、在美国出生、婴儿期没有接种疫苗的人,其父母出生在HBV高感染地区、慢性转氨酶升高者、须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与男性有性行为的男人、有多性伴侣或有性病史者、监狱里的犯人、曾有注射吸毒史者、肾透析患者、HCV或HIV感染者、妊娠妇女、HBV感染者的家庭成员、家族成员和与之有性接触者。应进行HBsAg和抗-HBs检查,阴性者应进行疫苗接种。(Ⅰ) 慢性HBV感染者的乙型肝炎传播的咨询和预防的建议 2.携带者应接受关于预防传播HBV的咨询(表3)。(Ⅲ) 3.携带者的性接触者或家庭接触者如HBV血清学标志阴性应接种乙肝疫苗。(Ⅲ)4.HBV感染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接受HBIG和乙肝疫苗,并完成推荐的免疫接种程序。(Ⅰ) 5.持续处于HBV感染的风险者如HBsAg阳性母亲的婴幼儿、医务人员、透析患者、和携带者的性伴侣应该接受对疫苗应答反应的检测。(Ⅲ) 母亲携带者的婴儿应于9-15个月龄时进行疫苗接种后检测,其他人群应于最后一剂接种后1-2月进行检测。(Ⅲ) 对慢性血液透析的患者的免疫应答检测推荐每年进行一次。(Ⅲ) 6.乙肝携带者应禁止或仅有限饮酒。(Ⅲ) 7.仅有抗-HBc阳性者以及来自低流行区无HBV感染危险因素者应给予全程乙肝疫苗接种。(Ⅱ-2) 慢性HBV感染者的初步评估的建议 8. 新近诊断慢性HBV感染者的初步评估应该包括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验,详见表5. (III) 9. 所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对甲型肝炎无免疫力应接受间隔6-18个月两个剂量的甲肝疫苗。(II-3) 慢性HBV感染患者监测的建议(图1): 10. 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一旦达到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表4)应接受治疗前评估(I) 11. HBeAg阳性患者 ●ALT持续正常的HBeAg阳性患者应间隔3-6个月检测一次ALT,当ALT水平升高,ALT和HBVDNA应该更经常的检测。HBeAg状态应该6-12个月检测一次。(II) ●ALT水平升高1-2×ULN后3-6个月患者仍保持HBeAg阳性、HBVDNA >20,000 IU/mL或仍保持HBeAg阳性、HBV DNA levels >20,000 IU/mL、及年龄>40岁的患者应考虑进行肝穿刺,假如肝脏活组织学检查显示中/重度炎症或明显的肝纤维化应考虑治疗。(III) 保持HBeAg阳性、HBV DNA levels >20,000 IU/mL的患者ALT升高>2×ULN 后3-6个月应考虑治疗。(III). 12. HBeAg阴性患者: ●HBeAg阴性、ALT正常以及HBVDNA<2,000 IU/mL 的患者在第一年内应每3个月检查一次ALT和HBVDNA以确定他们确实处于“非活动携带状态”,然后每6-12个月一次。(III) ●如ALT或AST升高超过正常上限,应进行HBV DNA以及更为频繁的监测。(III).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案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案 资料来源: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发布者: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时间:2011-9-9 浏览量: 154次 (一)治疗前应进行HCV RNA基因分型(1型和非1型)和血中HCV RNA定量,以决定抗病毒治疗的疗程和利巴韦林的剂量。 (1)HCV RNA基因为1型,或(和)HCV RNA定量≥2×106拷贝/ml者,可选用下列方案之一: 1.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PEG-IFNα-2a 180μg,每周1次皮下 注射,联合口服利巴韦林1000mg/d,至12周时检测HCV RNA:(1)如HCV RNA 下降幅度<2个对数级,则考虑停药;(2)如HCV RNA定性检测为阴转,或低于定量法的最低检测限,继续治疗至48周;(3)如HCV RNA未转阴,但下降≥2个对数级,则继续治疗到24周。如24周时HCVRNA转阴,可继续治疗到48周;如果24周时仍未转阴,则停药观察。 2.普通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IFNα3MU~5MU,隔日1次肌肉或皮下注射,联合口服利巴韦林1000mg/d,建议治疗48周。 3.不能耐受利巴韦林不良反应者治疗方案:可单用普通IFNα、复合IFN或PEG —IFN,方法同上。 (2)HCV RNA基因为非1型,或(和)HCV RNA定量<2×106拷贝/ml者,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案之一: 1.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PEG-IFNα-2a 180μg,每周1次皮下 注射,联合应用利巴韦林800mg/d,治疗24周。 2.普通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IFNα3MU每周3次肌肉或皮下注射,联合应用利巴韦林800~1000mg/d,治疗24~48周。 3.不能耐受利巴韦林不良反应者治疗方案:可单用普通IFNα或PEG-IFNα。 注:(1)国外文献报道,PEG-IFNα-2b (1.0~1.5μg/kg)与PEG-IFNα-2a (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联合利巴韦林口服48周,两法治疗丙型肝炎的SVR率相似,前者在我国也即将被批准上市;(2)在采用普通IFNα治疗时,有人采用所谓“诱导疗法”,即每天肌肉注射IFNα3MU~5MU,连续15~30d,然后改为每周3次。国外研究表明,患者对这一方案的耐受性降低,且能否提高疗效尚不肯定;(3)利巴韦林用量参考:体重>85kg者,1200mg/d;65~85kg者1000mg/d; <65kg者,800mg/d。有文献报道,利巴韦林的有效剂量为>10.6mg/kg体重。 (3)对于治疗后复发或无应答患者的治疗 对于初次单用IFNα治疗后复发的患者,采用PEG-IFNα-2a或普通IFNα联合利巴韦林再次治疗,可获得较高SVR率(47%,60%);对于初次单用IFNα无应答的患者,采用普通IFNα或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再次治疗,其SVR率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