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丙型肝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

中国丙型肝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

中国丙型肝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
中国丙型肝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

中国丙型肝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

2012年7月22日发布

1、概述

(一)丙型肝炎流行病学及院内感染现状

丙型肝炎是一种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危害较大的疾病,50%-80%的HCV(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将进展为慢性状态,其中20%-30%的患者将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是欧美及日本等国家终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我国丙型肝炎的新发人数逐年上升,且多地已出现丙型肝炎疫情的暴发。山于

丙型肝炎患者症状隐匿,我国HCV感染的诊断率及抗病毒治疗率均较低,因此在人群中存在较多的隐匿传染源。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使用未经规范消毒的内镜、牙科器械、注射器、针头、血液透析机,以及医务人员在使川和处理医疗器械过程中导致的职业暴露均为医院HCV传播的重要途径。Hep-Net(The German Network of excellence for viral hepaLitis)急性丙型肝炎数据库资料显示:15%的急性HCV感染是由医疗操作所导致,另外的13%则因针刺而引起。

在医院感染中,临床医务人员也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

我国针对北方5所医院共310个科室进行的调查发现,医务人员HCV的总感染率为2.5%,以外科及妇产科为主,其巾51-6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为3.2%,远远高于普通人群的感染率0.43%。

日前虽然尚无有效的丙型肝炎疫苗问世,但其仍属于可防可治的疾病。加强HCV的筛查,针对丙型肝炎患者尽早进行有效的治疗,是阻断HCV医源性传播的重要措施。本指南是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组织有关专家根据我国的现状、同时参照国内外最新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及研究成

果所制定,旨在切断HCV在医院内的传播途径,降低丙型肝炎的发病率,进一步加强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保护。

(一)丙型肝炎的诊断与治疗

1、丙型肝炎的诊断

(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①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 暴露史。

②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可出现脾肿大,少数可出现黄疸。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③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 RNA阳性。HCV 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

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

上述①+②+③或②+③者可诊断。

(2)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H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抗HCV和HCV RNA 阳性。

2、丙型肝炎的治疗:

(1)急性丙型肝炎:IFNa治疗能显著降低急性丙型肝炎的慢性化率。在感染后8- 16周,可开始IFNa单药治疗,基因1型治疗时间为24周,基因2型或3型的治疗时间为12周。对于接受PEG-IFNa或IFNa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来说,联合应用利巴韦林并不能增加SVR。(SVR:持续病毒学应答)

(2)慢性丙型肝炎:

①HCV RNA基因为l型,或HCV RNA定量≥2×10^6拷贝/ml者,可采用PEG-IFNa或IFN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至l2周时检测HCV RNA。

a)如HCV RNA下降幅度<2个对数级,则考虑停药;

b)如HCV RNA定性检测为阴性,或低于定量法的最低检测限,继续治疗至48周;

c)如HCV RNA未转阴,但下降≥2个对数级,则继续治疗到24周,如U24周时HCV RNA转阴,可继续治疗到48周;如24周时仍未转阴,则停药观察。

②HCV RNA基因为非l型,和(或)HCV RNA定量<2×l0^6拷贝/ml者,可采用PEG-IFNa或IFN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时间24周。

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一)筛查

l、需进行丙型肝炎筛查的人群及筛查时间

(l)针对患者的筛查人群及时机

①就诊时筛查:

a)有输血或血制品应用史者,特别是l993年前有输血或应用血制品者;

b)曾经或正在注射毒品者,包括仅注射1次而不认为自己是药瘾者;

c)接受实体器官移植者或捐献实体器官或血液,包括血液成分捐献者,未进行过丙型肝炎筛查者;

d)丙型肝炎患者的性伴侣或与其有共用牙刷、剃须刀、指甲刀等的家庭成员;

e)有破损皮肤、黏膜被HCV感染者伤口的血、血迹、棉球或其他用具等污染者;

f) HIV感染者、HIV阳性的伴侣,男性同性恋和有多个性伴侣者;

g)有应用不安全针刺疗法、刺纹身、皮肤穿孔史者;

h)不明原因转氨酶升高者。

②进行外科于术及侵入性诊疗操作患者在进行操作前筛查抗-HCV。

③血液透析患者首次血液透析前及血透巾定期(半年)进行丙型肝炎的筛查。

④母亲是HCV感染者,所生的婴儿应进行丙型肝炎筛查,出生后1个月查HCV RNA:。

(2)针对医务人员的筛查人群及时机

被含有HCV血液或体液污染的注射器针头或其他利器刺伤,或粘膜暴露于HCV阳性血液的医务人员、急救人员或公共安全人员等,应及时进行HCV RNA检测,并根据首次检测结果确定是否需要后期跟踪监测。暴露于HCV的人群有医院传播危险的,如外科医生被污染的针或锐器刺伤,需要2-4周检测HCV RNA,12周和24周查抗-HCV和肝功能。

2、筛查方法:

(¨抗-HCV的检测:丙型肝炎的筛查须卅第3或第4代的酶联免疫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enzyme或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EIA或CIA)检测抗-HCV。

(2) HCV RNA的检测:敏感的分子生物学(PCR法)技术检测HCV RNA。

(二)筛查阳性病人及医务人员的管理

l、筛查阳性者诊疗程序

(1)门诊/住院病人:由医生开单对抗-Hcv阳性者进行HCV

RNA检测,HCV RNA阳性者宜在本次诊疗结束后转至专科进行抗病毒治疗;对HCV RNA检测附性者数周后重复检测,若HCV RNA仍为阴性,说明丙型肝炎已自愈。若为阳性,建议转至专科进行抗病毒治疗。(见附录1)

(2)医务人员:医疗操作中发生职业暴露后如明确暴露源为丙型肝炎患者,4周内进行HCV RNA检测,HCV RNA阳性者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HCV RNA阴性者分别于暴露后12怙J和24岗重复检测抗HCV和ALT,进行跟踪管理。(见附录2)

2、医务人员岗位调整:若HCV RNA阳性,则建议进行抗病每治疗,并暂时避免和调离与有创操作相关的临床工作,直到HCV RNA转阴,并且6个月后复查依然为HCV RNA阴性者方可恢复临床工作,建议定期进行肝功能和HCV RNA 的检测。

3、报告与隐私保护:

(1)对于筛查结果为抗HCV阳性的患者:建议实验室通过LIS 系统将患者信息上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院感染管理部每日进行信息核对汇总,对抗HCV阳性却未进行HCV RNA 检测的患者,进行督促并及时跟进确诊及治疗情况。患者的检验报告只可告知患者本人或其合法监护人(该患者为未成年人或无行为能力时),勿将患者的检验结果告知非相关人员。

(2)对于发生职业暴露后HCV RNA阳性的医务人员:建议主动上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检验报告宜告知其本人,建议勿将其检验结果告知非相关人员,当事医务人员及相关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对抗HCV阳性的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隐私保护。

(三)预防血源性感染

l、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标准预防措施主要包括:穿戴隔离衣、戴双层手套、面罩、护目镜和口罩,在脱手套和隔离衣后要洗手或用怏速手消毒剂擦手。在手术操作时采用“免用手”技术,尽可能减少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的机会。

2、关注安全用血

HCV在医疗机构巾的传播主要为血源性传播。患者如有输血或使用血液制品,应保障血制品的安全。

3、阻断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HCV传播的重要途径,对HCV RNA阳性的产妇,产时尽可能避免对产妇进行有创检查或损伤婴儿皮肤,减少带病毒的血液污染婴儿的机率。产后HCV RNA高

病毒载量的母亲尽量避免哺乳等可以有效降低围产期HCV 感染。

4、暴露后应急处理程序

暴露的黏膜应用大量的水冲洗,包括眼结膜。如果有刺伤的伤口,暴露发生后,应立即在伤口旁边进行挤压,挤压应从近心端往远心端;然后用流动水冲洗暴露的伤口或非完整的皮肤,但不能用力擦洗,然后用消毒剂(碘伏或酒精)对伤口进行消毒,暴露者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或相关主管部门(应制定紧急联系电话),并获得进一步的检测及追踪。5、暴露后的预防措施

由于目前尚无HCV疫苗,故建议对发生职业暴露者进行密切的跟踪随访。

6、阳性暴露物品及器械的处理:

丙型肝炎患者使川后的可复卅的物品及器械,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310.2-2009-医院消毒供应巾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处理。

丙型肝炎患者使用后废弃的物品,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方法》的要求,进行分类及处置。

(四)教育培训

针对当前丙型肝炎的流行现状与严重后果,医疗机构巾应对丙型肝炎感染的高危人群、医务人员进行系统的教育培

训,这也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重要手段。

1、患者教育:

对患者进行丙型肝炎防控的目的是规范高危人群的筛查、促进抗HCV阳性者进行HCV RNA确诊从而提高丙型肝炎的治疗率,改善丙型肝炎感染者的预后。

(l)公众宣教

医院应充分利用侯诊室、病区宣传画廊等空间对就诊患者进行宣传,例如通过海报、宣传彩页、壁挂电视等途径在候诊室定期循环播放HCV感染的危害、传播途径、临床特点、科学防控等知识。

(2)面对面宣教

医务人员向抗-HCV阳性患者介绍丙型肝炎的危害、及时HCV RNA检测的重要性及治疗的必要性等知识。

医务人员应向HCV RNA阳性患者介绍丙型肝炎的危害、治疗的必要性等知识。

2、医务人员培训

在医务人员的职业伤害巾,血源性暴露是主要风险之一。由于丙型肝炎的隐匿性,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感染HCV 的风险显著增加。为了避免患者及医务人员发生HCV的医源性感染,对医务人员进行血源性暴露的培训教育尤其重要。

(1)岗前培训

将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预防纳入医疗机构新到岗人员的培训中。

(2)继续教育

将相关培训纳入医疗机构员工年度继续教育必修课程,以确保每名员工每年都接受培训。

(3)专题教育

举办HCV感染职业暴露为主题的专题培训。

医源性感染是HCV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对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危害不容忽视。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是阻断HCV传播的有效措施。对于医务人员来说。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掌握暴露后应急处理程序,则有可能将HCV暴露后的危害减少到最低。我们希望通过该指南的发布,能够提高医务人员对HCV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视,进一步规范高危人群筛查,并对丙型肝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减少HCV的医源性传播,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希望各位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根据指南切实做好丙型肝炎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

2012年7月22日

医院感染防控指南试题

《医院感染管理与预防控制指南》培训考试试题 单项选择题: 1 、医院感染爆发、流行的主要途径是() A : 空气传播 B : 接触传播 C : 共同媒介物传播 D : 以上都是 2 、流行性感冒可在全病区传播主要是通过以下哪种途径传播的() A : 空气传播 B : 经水传播 C : 食物传播 D : 药品传播 3 、下列哪一个是医院感染爆发、流行的常见类型() A : 败血症 B : 胃肠道感染 C : 手术切口感染 D : 以上均是 4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医院感染的流行,没有明确的传播方式,是不可预防的。 B : 医院感染的流行,都是局部的。 C : 医院感染,一定是单一病因引起的同类感染。 D : 引起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病原体可为同一病原体,也可为不同病原体所致。 5 、下列哪项不是感染链的基本环节() A : 感染源 B : 感染途径 C : 感染时间 D : 易感人群 6 、判断医院感染流行爆发首先应该() A : 提出初步假设 B : 核实诊断 C : 确定调查目标 D : 现场调查 7 、传播途径的判定依据是() A : 流行过程特征可用该传播途径合理的解释,而其他传播途径不能圆满解释。 B : 采取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消毒、杀虫)后,发病率明显下降。 C : 在媒介物(食物、水、昆虫)或其他物品上检出和从病人分离出了同种、同型病原体。 D : 以上都是 8 、传染源的判定依据是() A : 传染源发病必须早于被传染者 B : 传染源与被传染者必须有过有效的接触 C : 隔离某患者或经消毒后,发病明显减少,则该患者有可能是传染源 D : 以上都是9、当病例在时间、地点上呈现出明显聚集性时,常考虑感染为下列哪种途径的传播() A : 直接接触传播 B : 间接接触传播 C : 空气传播 D : 共同媒介物传播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在控制措施采取后,应继续调查有无继发感染的发生。 B : 如果采取控制措施后,流行、暴发没有得到控制或下降缓慢,说明采取的措施不当或是措施未得到有效的落实或假设错误,应重新审视。 C : 在医院感染流行终止前,调查者不应停止调查,应继续收集有关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直到无继发病例的发生或医院感染的罹患率降至散在发病率水平。 D : 在进行感染病例调查时,对相同地区、同期处于相同条件下那些未发病的病人不用进行调查。 11 、什么是终末消毒:() A : 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 B : 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 C : 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D : 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12 、消毒灭菌的原则是:() A : 进入人体组织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 B : 进入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 C : 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必须消毒。 D : 接触皮肤粘膜的用品必须消毒。 E : 以上都正确 13、对感染症病人污染的器材和物品的消毒程序是:() A : 执行消毒---清洗---消毒或灭菌 B : 执行去污染---清洗---消毒或灭菌 C : 清洗---消毒或灭菌 D : 执行消毒---清洗 14 、医务人员使用的快速手消毒剂:() A : 洗必泰醇 B : 75%的乙醇 C : 新吉尔灭醇 D : 以上都正确 15 、关于邻苯二醛的描述,哪项错误:() A : 简称OPA,气味芳香 B : 不需活化 C : 不需对暴露浓度进行监测。 D : 与戊二醛一样,OPA有极好的相容性 一、填空题

《医学感染暴发控制指南》试题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试题 1.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入院多长时间后发生的感染?(D) A.12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48小时 2.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是?(A) A.医院感染暴发 B.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C.医院感染聚集 D.医院感染假暴发 3.在医疗机构或其可视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的现象;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共同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的现象是?(B) A.医院感染暴发 B.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C.医院感染聚集 D.医院感染假暴发 4、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医院感染病例增多,并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的现象是?(C) A.医院感染暴发 B.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C.医院感染聚集 D.医院感染假暴发 5、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但通过调查排除暴发,而是由于标本污染、实验室错误、监测方法改变等因素导致的同类感染或非感染病例短时间内增多的现象是?(D) A.医院感染暴发 B.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C.医院感染聚集 D.医院感染假暴发 6、医疗机构发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错误的是

(D) A.边救治 B.边调查 C.边控制 D.缓慢处置 7、医疗机构应建立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责任制,明确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第一责任人为(A) A.法定代表人 B.主管院长 C.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人 D.临床科主任 8、上报医院感染暴发信息,内容不包括(D) A.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B.感染初步诊断 C.累计感染人数 D.感染者家庭住址 9、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的要求,按时限上报。报告包括初次报告和订正报告,订正报告应在暴发终止后多久内完成?() A.3天 B.5天 C.7天 D.一月 10、医疗机构发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A边救治、边调查、边控制、妥善处置 B边调查、边消毒、边控制、妥善处置 C边救治、边处理、边控制、妥善处置 D边救治、边调查、边控制、缓慢处置 11、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的要求,按时限上报,报告包括?(B) A.初次报告、后续报告 B.初次报告、订正报告 C.开始报告、最终报告 D.最初报告、最终报告

丙肝治疗指南

丙肝治疗指南 导语:鉴于直接抗病毒治疗的快速发展与演变,世界卫生组织于2016EASL年会上发布了《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筛查、护理和治疗》指南。 2014年,WHO发布了第一版丙肝指南,当时的指南对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者治疗的推荐仍以干扰素为主,而且还推荐了蛋白酶抑制剂博赛普韦和特拉普韦。自此之后,多个直接抗病毒药物进入研发阶段或酝酿之中。2016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更新的丙肝指南旨在针对使用DAA单药或联合治疗丙型肝炎提供最新的循证学建议,更新版指南对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者的治疗推荐有了较大的改变,强力推荐丙肝病毒感染者使用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疗程更短、疗效更佳的直接抗病毒药物。 该部指南可以指导中低收入国家有关部门开展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此外,为临床医生就如何进行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指导性意见。 截至 2015 年 10 月,已获批准用于治疗丙型肝炎的8种独立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为︰asunaprevir (百时美施贵宝),Daklinza (daclatasvir,百时美施贵宝),dasabuvir (艾伯维),ledipasvir(吉利德),Olysio (simeprevir,杨森),ombitasvir (艾伯维),paritaprevir (艾伯维) 和 Sovaldi (sofosbuvir,吉利德)。关于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WHO推荐要点如下︰ 1、推荐DAA 治疗方案用于治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而不再推荐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方案。(强烈推荐,中等质量等级) 但是,针对HCV基因型3感染伴肝硬化患者和HCV基因型5、6伴或不伴肝硬化患者,仍推荐基于干扰素的方案:sofosbuvir/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作为备选方案。 2、不再推荐包含特拉普韦(telaprevir)或博赛普韦(boceprevir)的治疗方案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强烈推荐,中等质量等级) 首选方案与治疗持续时间概要 3、无肝硬化患者的首选方案:

WHO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实用指南(第二版)[1]

WHO医院获得性感染预防控制实用指南 (2002年第二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医院感染流行病学 1.1 医院感染的定义 1.2 医院感染部位 1.2.1泌尿道感染 1.2.2手术部位感染 1.2.3医院肺炎 1.2.4医院菌血症 1.2.5其他医院感染 1.3 微生物 1.3.1细菌 1.3.2病毒 1.3.3寄生虫和真菌 1.4 宿主和传播 第二章感染控制计划 2.1 国家或地方计划 2.2 医院计划 2.2.1感染控制委员会 2.2.2感染控制专业人员(感染控制小组) 2.2.3感染控制手册 2.3 感染控制职责 2.3.1医院管理部门的职责 2.3.2医生职责 2.3.3微生物学家职责 2.3.4医院药剂师职责 2.3.5护理人员职责 2.3.6灭菌中心职责 2.3.7饮食服务中心职责 2.3.8洗衣房职责 2.3.9保洁服务部职责 2.3.10检修部门职责 2.3.11感染控制小组(医院卫生服务部)职责 第三章医院感染监测 3.1 目标 3.2 战略 3.2.1 医院性医院感染监测 3.2.2 地区性或全国性医院感染监测 3.3 方法 3.3.1现患调查 3.3.2发病率调查 3.3.3计算率 3.4 有效的监测组织 3.4.1资料收集和分析 3.4.2反馈/报告 3.4.3预防和评价 3.5 评价监测系统 3.5.1监测战略评价 3.5.2反馈信息评价 3.5.3证实/资料质量 第四章暴发的处理 4.1 识别暴发 4.2 调查暴发 4.2.1计划调查 4.2.2定义病例 4.2.3描述暴发 4.2.4建议和检测假设 4.2.5控制措施和随访

4.2.6交流 第五章医院感染的预防 5.1 危险分层 5.2 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5.2.1洗手 5.2.2个人卫生 5.2.3着装 5.2.4口罩 5.2.5手套 5.2.6安全注射 5.3 预防环境传播 5.3.1医院环境的清洁 5.3.2热水/超热水的使用 5.3.3病人器械的消毒 5.3.4灭菌 第六章常见地方性医院感染流行的预防 6.1 泌尿道感染 6.2 外科伤口感染(手术部位感染) 6.2.1手术室环境 6.2.2手术室工作人员 6.2.3病人的手术前准备 6.2.4预防性抗微生物药物的应用 6.2.5外科伤口监测 6.3 医院呼吸道感染 6.3.1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6.3.2内科病房 6.3.3外科病房 6.3.4 气管切开术的神经科病人 6.4 与血管装置相关的感染 6.4.1周围血管导管 6.4.2中心血管导管 6.4.3全植入的中心血管导管 第七章病人护理的感染控制预防 7.1 预防的实践 7.1.1标准(常规)预防 7.1.2特殊传播方式的额外预防 7.2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菌 第八章医院环境 8.1 医院建筑 8.1.1建造或改建计划 8.1.2建筑分区 8.1.3交通流程 8.1.4建筑材料 8.2 空气 8.2.1经空气传播的污染和传染 8.2.2通气设备 8.2.3手术室 8.2.4超净空气 8.3 水 8.3.1饮用水 8.3.2浴水 8.3.3药剂(医疗)用水 8.3.4微生物学监测 8.4 食物 8.4.1食物中毒的因素和经食物传播的感染 8.4.2食物中毒的因素 8.4.3预防食物中毒 8.5 废弃物 8.5.1定义和分类 8.5.2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保存和运输 第九章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和抗微生物药物的耐药性9.1 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使用 9.1.1 治疗 9.1.2 化学药物预防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 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 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 核分枝杆菌等。 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主 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 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 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 与控制,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 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 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技术 指南。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机构应当高度 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 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本机构实际 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医疗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预 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特别要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

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我国颁布实施《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根据卫生部公布的2003年度和2004年度传染病疫情信息显示,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人数一直位列所有传染病之首,而丙肝发病率在病毒性肝炎中又有明显的上升之势。即使是依据1992年至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的丙肝感染者约3800多万人。 我国早已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作为一种被宣传多年的疾病和常规体检项目,为人们所熟知,乙肝疫苗已经广泛被普及,成为对付乙肝的有利的武器,然而,同样拥有极大杀伤力的丙肝则一直得以“偏安一隅”。 相对于乙肝来说,丙肝隐藏得更深,1989年,丙型肝炎病毒才被发现,它与乙肝病毒一样,主要经血液传播,它有以下几种主要的传播方式:血液或血制品感染;共用针头、注射器械感染;一些特殊的器械感染如透析;其它尚未被证实的因素,如长期密切接触感染(追查患者家属,发现家庭有聚集感染现象)已经引起重视。 丙肝的危害在于,HCV感染后HCV RNA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成为慢性感染,慢性化率为60%~85%。一旦慢性丙型肝炎发生后,HCV RNA滴度开始稳定,感染6~12个月后自发痊愈的病例很少见。除非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后果是进展为肝纤维化,并发展成为肝硬化、终末期肝病。来自6个国家的11项研究表明,感染HCV 7年至50年后肝硬化发生率为0.3%~55.0%,肝癌发生率为0~23%,平均感染20年后,肝硬化发生率约为10%~15%,中年因接受输血感染者约为20%~30%。 我国十五科技攻关的资料表明,感染10年和20年以上的肝硬化发生率分别为9.20%和15.29%。 因此,丙肝给人类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危害,在目前还没有疫苗的情况下,对病毒进行早期预防就显得相当重要。然而,大众对于丙肝认知的欠缺、患者缺乏明显的丙肝感染症状、在高危人群中早期发现丙肝患者的机制的缺乏,都形成了丙肝防治的巨大障碍。 3月26日,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组织中国著名传染病学、肝病学及其他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制定的《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将在北京召开发布会,颁布《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开始实施,目前,《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已预期发布在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机关刊物——《中华肝脏病杂志》。 这是我国第一个针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指南,它的问世将会给丙肝防治带来一个良好的开端。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全文) 《中华肝脏病杂志》第四期,全文刊发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修订的。现节录如下,以供读者参考。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在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有关领导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并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制订了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必须指出,临床医学的精髓在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现有的医疗资源,采取最合理的诊疗措施。因此,不应将本指南看作为一成不变的金科玉律。现代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观点、新的诊断技术和新的防治方法会不断出现,本指南将根据最新的临床医学证据定期进行修改和更新。一、丙型肝炎的病原学 (一)HCV特点HC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易变异,目前可分为6个基因型及不同亚型,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以阿拉伯数字表示HCV基因型,以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基因亚型(如1a、2b、3c等)。基因1型呈全球性分布,占所有HCV感染的70%以上。HCV感染宿主后,经一定时期,在感染者体内形成以一个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称为准种。 (二)HCV基因组结构特点HCV基因组含有一个开放读码框(ORF),编码10余种结构和非结构(NS)蛋白。NS3蛋白是一种多功能蛋白,氨基端具有蛋白酶活性,羧基端具有螺旋酶/三磷酸核苷酶活性;NS5B蛋白是RNA 依赖的RNA聚合酶,均为HCV复制所必需,是抗病毒治疗的重要靶位。 (三)HCV灭活方法HCV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100℃5min或60℃10h、高压蒸气和甲醛熏蒸等均可

丙肝治疗最佳方案

丙肝治疗最佳方案 2016年,伴随着吉利德第三代丙肝药Epclusa以及默沙东Zepatier获批上市,丙肝治疗方案又多了很多新的选择,但是,很多患者仍然想知道哪种方案是丙肝治疗最佳方案,天健行公司将这些疑问一一解答如下: 一、1b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什么? 是吉三(索非布韦sofosbuvir+维帕他韦velpatasvir)或者吉二(索非布韦sofosbuvir+雷迪帕韦ledipasvir)。理由如下: 根据2016最新版欧洲肝病协会(EASL)丙肝治疗指南,1b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即推荐度为A1(最佳推荐)的方案是:吉二(索非布韦+雷迪帕韦)、吉三(索非布韦+维帕他韦)、Viekira Pak(ombitasvir+paritaprevir+ritonavir+dasabuvir)、Zepatier(elbasvir+grazoprevir)、欧盟组合(索非布韦+达卡他韦) 根据2016最新版美国肝病协会(AASLD)丙肝治疗指南,1b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即推荐度为IA(最佳推荐)的方案是:Zepatier(elbasvir+grazoprevir)、吉二(索非布韦+雷迪帕韦)、Viekira Pak(ombitasvir+paritaprevir+ritonavir+dasabuvir)、sofosbuvir+simeprevir、吉三(索非布韦+维帕他韦)。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美肝会对于欧盟组合的推荐度是IB,即认为欧盟组合不是1b型丙肝的最佳治疗方案 目前世界上只有吉一、吉二、欧盟组合和吉三有仿制药上市。吉二III期临床试验数据(代号ION-1,2,3,4和GS-US-337-0113)、欧盟组合III期临床试验数据(代号ALLY-2,3)和吉三III期临床试验数据(代号ASTRAL-1,2,3,4)显示:吉二对于1型无肝硬化患者一个疗程治愈率约为95-100%;欧盟组合约为96.4-97.7%;吉三约为98-100%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1b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吉三或者吉二 二、2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什么? 是吉三(索非布韦sofosbuvir+维帕他韦velpatasvir)。理由如下: 根据2016最新版欧洲肝病协会(EASL)丙肝治疗指南,2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即推荐度为A1(最佳推荐)的方案是:吉三(索非布韦+维帕他韦)。而欧盟组合推荐度为B1根据2016最新版美国肝病协会(AASLD)丙肝治疗指南,2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即推荐度为IA(最佳推荐)的方案也是:吉三(索非布韦+维帕他韦)。欧盟组合推荐度为IIaB 欧盟组合III期临床试验数据(代号ALLY-2,3)和吉三III期临床试验数据(代号ASTRAL-1,2,3,4)显示:吉三对于2型无肝硬化患者一个疗程治愈率约为99-100%;欧盟组合约为92-98.1%(受试人数较少)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2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吉三 三、3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什么? 无肝硬化患者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吉三(索非布韦sofosbuvir+维帕他韦velpatasvir)或者欧盟组合(索非布韦sofosbuvir+达卡他韦daclatasvir);3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吉三。理由如下: 根据2016最新版欧洲肝病协会(EASL)丙肝治疗指南,3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即推荐度为A1(最佳推荐)的方案是:吉三(索非布韦+维帕他韦)和欧盟组合(索非布韦+达卡他韦)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考试题)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试题 姓名:科室:成绩: 1.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入院多长时间后发生的感染?(D) A.12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48小时 2.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是?(A) A.医院感染暴发 B.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C.医院感染聚集 D.医院感染假暴发 3.在医疗机构或其可视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的现象;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共同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的现象是?(B) A.医院感染暴发 B.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C.医院感染聚集 D.医院感染假暴发 4、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医院感染病例增多,并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的现象是?(C) A.医院感染暴发 B.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C.医院感染聚集 D.医院感染假暴发 5、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但通过调查排除暴发,而是由于标本污染、实验室错误、监测方法改变等因素导致的同类感染或非感染病例短时间内增多的现象是?(D) A.医院感染暴发 B.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C.医院感染聚集 D.医院感染假暴发

6、医疗机构发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错误的是(D) A.边救治 B.边调查 C.边控制 D.缓慢处置 7、医疗机构应建立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责任制,明确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第一责任人为(A) A.法定代表人 B.主管院长 C.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人 D.临床科主任 8、上报医院感染暴发信息,内容不包括(D) A.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B.感染初步诊断 C.累计感染人数 D.感染者家庭住址 9、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的要求,按时限上报。报告包括初次报告和订正报告,订正报告应在暴发终止后多久内完成?() A.3天 B.5天 C.7天 D.一月 10、医疗机构发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A边救治、边调查、边控制、妥善处置 B边调查、边消毒、边控制、妥善处置 C边救治、边处理、边控制、妥善处置 D边救治、边调查、边控制、缓慢处置 11、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的要求,按时限上报,报告包括?(B) A.初次报告、后续报告 B.初次报告、订正报告

“2016WHO丙肝治疗指南”深度解读

“2016年WHO丙肝治疗指南”深度解读 各位丙友大家好,近期来因为吉三代的上市,很多丙友开始咨询一些药物方面的问题,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是对于药物的选择以及药物的可获得性上。借着这个机会,康安途博士团队就给大家讲讲近来国际上的权威组织对于丙肝的防治指南,希望能坚定大家早日战胜病魔的决心。 下图就是今年早些时候(2016年4月)经过世界卫生组织修订的最新版的丙肝治疗指南的封面,大家可以看出图中红色的图形是一个象形的肝脏。 自2014年WHO第一版指南以来这是第一次全面更新,其中借鉴和改进了一部分在2015年美国和欧洲肝病协会指南的内容,在权威性和内容的丰富程度上都有所增加,但是很遗憾的因为时间缘故,新上市的泛基因药物“吉三代”没有被包括在内,相信在下一版指南中会因为日新月异的新药发展也有一个我们可以展望但意想不到的进步。 指南中有方方面面的内容,我们主要想给大家展示的是其中治疗方法的推荐以及临床实践中的思考部分。也就是原文中的第7以及第8章节。

其内容主要包括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和干扰素+利巴韦林疗法的比较;以及临床中需要注意的诸如治疗反应的监控,副作用的处理以及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我们主要给大家介绍DAA目前的使用推荐情况以及一些常见的小问题。 1.首先给大家带来临床试验中疗效和副作用的一个介绍: 第一要跟大家说明的就是所有的指南推荐都是有证据作为基础的,所以首先给大家展示的就是我们使用的证据:索非布韦+雷迪帕韦(“吉二代”)以及我们常用的索非布韦+达卡他韦的组合(图中绿色箭头以及方框所示)在基因分型1和4的患者中持续病毒应答率均超过了96%,远远超过其他方法,一路领先。这也是所有基于此治疗推荐的基石。

院感防控方案.doc

院感防控方案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是医院生存发展以及医务人员的自身安全的需要。因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不只是某个人或某个部门的工作职责,而是涉及多学科及全体医务人员的系统工程。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山市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根据国家及广西新出台的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标准,修订完善本院医院感染质量管理控制实施方案。医院感染管理科具体负责对修订的方案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点仍以医院感染病例发现、登记报告(获取真实的医院基础感染率);重点科室、部门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医疗废物的管理;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法定传染病的管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职业暴露处理管理,以及感染科、口腔科、手术室、产房、新生儿抢救室、内镜室、血透室等重点部门及高危科室的管理,协助质控、药剂科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管理。 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 医院感染管理实行三级管理。医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医院感染管理科,配备感染预防、控制专职人员,各临床医技科室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任组长,各配备一名监控医师和监控护士。 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主要包括感染病例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监测有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两种方法。目前我院实行全面综合性监测,主要由临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负责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和报告,由感染科专职人员收集感染卡片进行统计分析。计划用2年时间完成院感基础发病率调查,为目标性监测做准备。如果病区发生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物品监测,确定是否为流行,找出流行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细菌室负有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病原体分离和耐药情况的责任,遇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应承担相关的监测工作。 2.环境卫生学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主要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检验科完成采样工作,细菌的分离或培养由细菌室负责,一般1-2月监测一次,纳入质量控制考核标准。 3.毒剂、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1)使用中消毒剂每季度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使用中的浓度监测由科室完成,并做好记录。(2)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主要是高压锅、环氧乙烷锅的监测,每月由供应室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抽查。 三、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规范管理 1.消毒产品的管理:消毒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医院感染管理科参与消毒产品的购入、使用和用后处理的监督指导,具体包括产品购入的质量控制,使用中的监测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处理的检查、监督和指导。 2.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协助药剂科、质控科的对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进行督导,定期检查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应用的情况,反馈检查结果,并根据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规划全院抗菌药物应用,制定限用和轮换制度;临床科室应根据国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指导原则和规范要求,结合本科室的具体情

中国丙型肝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讨论稿)

中国丙型肝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 1、概述 (一)丙型肝炎流行病学及院内感染现状 丙型肝炎是一种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危害较大的疾病,50%-80%的HCV(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将进展为慢性状态,其中20%-30%的患者将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是欧美及日本等国家终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我国丙型肝炎的新发人数逐年上升,且多地已出现丙型肝炎疫情的暴发。由于丙型肝炎患者症状隐匿,我国HCV感染的诊断率及抗病毒治疗率均较低,因此在人群中存在较多的隐匿传染源。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使用未经规范消毒的内镜、牙科器械、注射器、针头、血液透析机,以及医务人员在使用和处理医疗器械过程中导致的职业暴露均为医院HCV传播的重要途径。Hep-Net(The German Network of excellence for viral hepaLitis)急性丙型肝炎数据库资料显示:15%的急性HCV感染是由医疗操作所导致,另外的13%则因针刺而引起。 在医院感染中,临床医务人员也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我国针对北方5所医院共310个科室进行的调查发现,医务人员HCV的总感染率为2.5%,以外科及妇产科为主,其中51-6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为3.2%,远远高于普通人群的感染率0.43%。日前虽然尚无有效的丙型肝炎疫苗问世,但其仍属于可防可治的疾病。加强HCV的筛查,针对丙型肝炎患者尽早进行有效的治疗,是阻断HCV医源性传播的重要措施。本指南是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组织有关专家根据我国的现状、同时参照国内外最新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及研究成果所制定,旨在切断HCV在医院内的传播途径,降低丙型肝炎的发病率,进一步加强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保护。 (一)丙型肝炎的诊断与治疗

医院感染防控指南

执业护士考试基础护理学: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练习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为防止交叉感染,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是:E A进行无菌操作时要戴口罩、帽子B无菌操作环境要清洁、干燥、宽敞C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要分开放置D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无菌物品E一份无菌物品只供一人一次使用 2.到较远的地方夹取无菌物品时,持物钳的使用应:B A右手持持物钳,用左手遮盖B持物钳与容器一同搬移,就地使用C手持持物钳快速行走至目的地D手持持物钳,小心被污染E持物钳前端应始终朝下,防止污染 3.对芽孢无效的消毒剂是:A A70%酒精B2%碘酊C碘伏D0.5%过氧乙酸E环氧乙烷 4.临床最常用、消毒效果最可靠的灭菌方法是:D A日光暴晒法B焚烧法C煮沸消毒灭菌法D压力蒸汽灭菌法E辐射消毒灭菌法 二、多选题 1.使用紫外线消毒的机理是:C ②③④⑤ ①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②使菌体蛋白发生光解、变性,导致细菌死亡③破坏结构,使其失去转化能力④降低菌体内氧化酶的活性,使其丧失氧化能力⑤使空气中的氧电离产生臭氧 2.下列属于高效消毒剂的有:C②④⑤ ①75%酒精②0.2%过氧乙酸③0.2%新洁尔灭④环氧乙烷⑤2%戊二醛 3.中等水平消毒剂有:①②④①75%酒精②2%碘酊③40%甲醛④漂白粉⑤0.2%新洁尔灭三、填空题1.医院感染必须具三个条件:2.无菌物品是指:3.白血病、器官移植、早产儿等需进行隔离。4.临床最常用、效果最可靠的灭菌方法是5.已铺好的无菌盘的有效使用时间为 四、名词解释1.消毒答: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 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2.无菌技术答: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 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3.灭菌答: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孢。 4.医院感染答: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病人、探视者和医院职工在医院遭受感染并出现症 状者。 五、简答题1.临床哪些操作前要进行手的消毒? 答:(1)实行侵入性医疗护理操作前。(2)护理免疫力低下或新生儿前。(3)接触粘膜、血液、 体液和分泌物后。(4)接触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5)护理传染性病人后。 2.简述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 答:(1)根据物品的性能及病原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2)严格掌握所用消毒剂的有 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3)消毒液应新鲜配制。医.学全.在.线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ef8644130.html,(4)待 消毒的物品必须先洗刷干净,去除油脂及血、脓等有机物。浸泡时物品的轴节要打开,管腔内要充满药液, 使物品完全浸没在消毒液内,充分与药液接触。(5)浸泡中途如另加入物品,应重新计时。浸泡过的物

措施及工作流程

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及工作流程 2020年3月

第一部分 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内XX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XX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的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XX防控方案(第六版)的通知》、《山东省XX现场消毒及个人防护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的要求,为做好可能出现的XX病例院感防控准备工作,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订《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及工作流程》。 一、预检分诊 注意询问发病前14天内的旅行史或可疑的暴露史,近期有无赴武汉市及其他疫区旅行史或武汉市相关市场(特别是农贸市场)直接或间接接触史、旅行史等。工作人员按一级防护着装穿工作服(白大褂)、戴一次性使用帽子、穿一次性使用隔离衣和戴一次性使用手套、戴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每4小时更换1次或感潮湿时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配备快速手消毒液、体温表(或体温枪)等,对预检发热可疑患者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并送至发热门诊,做好环境及物表清洁消毒工作,作好记录。 二、发热门诊 1.工作人员采取一级防护措施,必要时戴医用防护口罩。 2.做好患者接诊及隔离观察工作。切实落实首诊医生负责制度,严格筛查病例,发现可疑病例时立即报告医务科,经院内专

家会诊明确后,立即按程序报告。 3.有疑似患者时,患者采取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等措施,医务人员采取二级防护措施。 4.患者转出后对其接触周围环境及空气进行终末消毒,作好记录。 三、急诊预检分诊 1.落实预检分诊制度,询问流行病史,引导发热患者(注意戴外科口罩)至发热门诊就诊,并做好防护措施。 2.医务人员严格落实个人防护和诊疗环境的管理。对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实施吸痰、呼吸道采样、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有可能发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的喷射或飞溅的工作时,采取三级防护措施。 3.分诊处及诊疗区域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时清洁消毒。 4.合理设置患者等候区,避免大量患者聚集。 四、医技检查科室 日常接诊要落实标准预防,特别是患者流量较大的心电图、放射科、超声检查、检验科、CT室等。接诊呼吸道感染患者,一定要做到一人一床单一手套一消毒或一手卫生;做好环境及物表清洁消毒工作,作好记录。 五、普通病区 1.应当备有数量充足的应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和防护用品。 2.病区内发现有流行病学史的疑似患者,立即报告医务科,医务科组织会诊,需明确诊断收治隔离观察的转隔离病区进行医学观察。

2017年院感新标准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试题

2017年院感新标准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试题 科室:姓名:成绩: 名词解释部分(每小题10.0分,共30.0分) 1、医院感染暴发: 2、医院感染聚集: 3、医院感染: 判断题部分(每小题10.0分,共70.0分) 1、医院感染假暴发是指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但通过调查排除暴发,而是由于标本污染、实验室错误、监测方法改变等因素导致的同类感染或非感染病例短时间内增多的现象。() 2、下呼吸道常见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3、胃肠道常见病原菌: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某些种、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属、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 4、眼部常见病原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化脓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某些种。() 5、手术部位常见病原菌:龟分枝杆菌等非结核分枝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某些种、粪肠球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 6、手术部位感染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传播,通过人-人之间的直接接触。通过被肠道病毒污染的医院环境、医用设施、生活用品、医务人员污染的手等间接传播。肠道病毒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 7、呼吸道部位感染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主要经接触传播。环境中一些生活设备如水龙头、床单被服以及治疗设备等,工作人员双手污染后等引起病原体的传播。()

名词解释部分(每小题10.0分,共30.0分) 1、医院感染暴发: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2、医院感染聚集: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医院感染病例增多,并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的现象。 3、医院感染: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判断题部分(每小题10.0分,共70.0分) 1.√ 2.√ 3.× 4.√ 5.√ 6.× 7.×

丙肝治疗指南

丙肝治疗指南 疾病简介: 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c),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一些数据显示,未来20年内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将继续增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传播途径 丙型肝炎主要有以下几个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 ⑴ 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hcv,因此,无法完全筛出hcv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 ⑵ 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hcv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hcv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2.性传播: 3.母婴传播:抗-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 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hcv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4.其他途径:15%~30%的散发性丙型肝炎,其传播途径不明。 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 急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1~3周,在外周血可检测到hcv rna。通常潜伏期2-26周,平均50天;输血感染者潜伏期较短为7~33天,平均19天。出现临床症状时,仅50%~70%患者抗

IDSA医院感染预防指南2014年

IDSA医院感染预防指南2014 关键点 据美国CDC估计,10-20位住院患者中就有1位会发生医院感染。 基本原则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确保操作者经过专业培训。 定期考核医务人员操作规范依从性。 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宣教。 进行风险评估。 认真评估必要性,尽量使用低风险操作、技术或装置。 尽快移除相关装置。 使用医院批准的操作规范及核对清单。 经常进行手卫生。 不要开放无菌、密闭系统,开放后应及时更换。 记录过程指标、个体操作过程(individual performing procedure)、操作开始及结束日期和时间。 对所有必要因素进行主动、持续监控,并反馈给所有相关人员。 采用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 启动抗菌药物管理项目。 预防策略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的预防策略?预防和监测CLABSI的基本策略*(适用于所有急性病医院) 置管前 对医务人员进行中央导管置管、护理及维护过程中CLABSI预防策略的培训(A-II)。 置管中 置管时使用核对清单(checklist)以确保感染预防策略的依从性(B-II)。 置管前或导管维护前进行手卫生(B-II)。

成人置管时应尽量避开股静脉(A-I)。 使用全套的静脉穿刺和导管车或包(B-II)。 置管时采用最大化无菌屏障(A-I)。 对于2月龄以上的患者,使用含氯己定的消毒剂进行皮肤准备(A-I)。 置管后 在连接导管前,对导管的交换器,无针连接器以及注射端口进行消毒(B-II)。 移除不必要的导管(A-II)。 对于成人和儿童使用的非隧道式中央导管,每5-7天更换透明敷料,并使用洗必泰消毒,如果透明敷料出现脏污、松散或潮湿,增加频率;每2天更换纱布敷料,如果敷料出现脏污、松散或潮湿,增加频率(A-I)。 不用于输注血液,血液制品或脂质的导管更换时间间隔不应超过96 小时(A-II)。 进行CLABSI监测(B-II)。 对血液透析导管穿刺位点使用抗菌软膏(A-I)。 ?预防CLABSI的特殊策略** 进行CLABSI风险评估。 对2月龄以上的ICU患者,每日使用洗必泰洗浴(B-II)。 对成人使用消毒剂或抗菌药物浸渍的中央导管(A-I)。 对2月龄以上的患者,使用含洗必泰的海绵敷料(B-I)。 对中央导管中进行抗菌药物封管(antimicrobial locks)(A-I)。 ?下列方法不应被视为CLABSI 预防的常规方法 短期、隧道式导管或原位导管不推荐使用全身性抗菌药物进行预防(A-I)。 不推荐定期更换中央静脉或动脉导管(A-I)。 在进行全面风险和利益评估及使用方法培训之前,不推荐常规使用带有机械瓣膜的无针连接器(B-II)。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策略 ?预防和监测VAP的基本策略* 对医务人员关于VAP的当地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及患者预后进行教育培训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 一、术语和定义 医院感染 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暴发 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爆发 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的现象;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共同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的现象。 医院感染聚集 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医院感染病例增多,并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的现象。 医院感染假暴发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但通过调查排除暴发,而是由于标本污染、实验室错误、监测方法改变等因素导致的同类感染或非感染病例短时间内增多的现象。 二、管理要求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责任制,明确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债人为第一责任人,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调查和处置过程中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处置工作预案,明确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及各相关部]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工作中的职责。医疗机构应根据要求,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制度和落实措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和医院感染暴发。医疗机构应建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牵头、多部]协作的医院感染暴发管理工作机制,成立医院感染应急处专家组,指导医院感染暴发调查及处置工作。医疗机构应确保实施医院感染暴发调查处置的人员、设施和经费。医疗机构发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应遵循“边救治、边调查、边控制、妥善处置”的基本原则,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积极实施医疗救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及时开展或协助相关部门]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测等工作。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的要求,按时限上报。报告包括初次报告和订正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