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农业讲稿2

现代农业讲稿2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讲稿1)

在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第二部分指导思想这一块,有这样一句话: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这就是说今后十几年,到2020年,农村改革、农业发展方向,就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核心问题就是发展现代农业。报告的第四大部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天我就这个问题与大家交流。

一、什么是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

现代农业:一般认为,今天意义的现代农业始于二战后(将1840年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至二战前这段时期的世界农业发展称为近代农业,此前的统称为传统农业或者古代农业),是在近代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市场理念、经营管理知识和工业装备与技术的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产业体系,是将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产前、产中和产后相结合,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发展统筹考虑,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一致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

现代农业的提法我们并不陌生。但我们更熟悉的恐怕还是另一个与此紧密相关的口号:农业现代化。我们到基层,很多同志问到:过去我们讲实现农业现代化,现在中央又提出发展现代农业。二者是啥关系?是不是一回事?不错,自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之后,农业现代化就已经深入人心。

那么,农业现代化与现代农业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呢?如果从目标上来理解,二者没有区别,基本上是一个意思。如果从过程上来讲,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也就是农业现代化的过程。这样一来,二者的联系就十分清楚了。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含义,或者说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就是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要走改造传统农业→农业产业化生产→农业企业化经营→现代农业之路。

那么,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从生产目的来讲,传统农业是“糊口农业”、产品农业;现代农业是商品农业、市场农业。处于传统农业中的生产者,其生产和经营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和家人的消费需要。虽然其产品也有剩余,并拿到市场上去卖,但重要目的是为了交换其他产品,也就是为了自身生产和简单再生产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实现生产的交换价值和社会价值。这种传统农业的生产,其商品率相对较低,农民的收入也不高;而现代农业则相反,它是为了实现商品交换价值和社会价值而生产,是为出售和市场而生产,其交换所得不仅可以维持扩大再生产,还可以增加教育、健康和文化等方面的投入,提高自身素质和发展水平。现代农业因为是为市场而生产,所以其商品率也相对较高,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农民收入水平也较高。

其次,从手段来看,传统农业往往技术手段落后,物质装备落后,生产方式还是主要以人力、畜力和各种手工工具为主,劳动率低下,基本上还处于靠天吃饭的局面。而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物质技术武装起来的农业。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改变了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所以,人们评述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时,使用的是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生物技术化等等这些非常有现代气息的词语。

第三,从生产经营者农民来说,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或者没有文化,忽

视人力资本投入,很少或没有专业分工,农民生产主要靠经验。而现代农业则对生产者提出

了较高的要求,需要的是新型农民,需要的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

当然,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区别还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讲出很多,这里只是从生产目的、生产手段和生产者三个方面加以简单的分析。从以上分析,我国基本处于传统农业阶段。(传统农业靠三爷:土地爷、老天爷和皇帝爷。老三靠:一靠政策二靠天三靠美国老二胺。

三五牌农业:

五鬼闹农业:老鬼、小鬼、丑鬼、懒鬼、穷鬼。三资走了:有资本的、有姿色、有智力的,全都跑了。

第二个五是:无人管事、无钱办事、无章理事、无能力干事、无心做事。

第三个五是:农业出现了小部门化、农业出现了低效化、农业出现了兼业化、农村出现了空心化、农民出现了老龄化。(摘自马校)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普遍趋势。发达国家在建设现代农业

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从资源利用角度划分,大致有三种:一是节劳型模式。

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这些国家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发

展农用机械工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是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美国人口3亿,农业人口占总

人口的2%,也就是6000多万,户均耕地100—200公顷。1公顷等于15亩,美国户均耕地

1500亩到3000亩。土地多到很多人不知道自已有多少土地。美国法律规定:开垦土地,如

果10年无人认领,归已所有。中国农民到美国案例。)二是节地型模式。采用这种模式的

国家有日本、荷兰、韩国、以色列等。这些国家人多地少,土地比较紧张(日本户均耕地1—3

公顷,也就是15亩到45亩,日本、韩国海外屯田。),主要依靠生物技术进步,通过改良

作物品种、兴建农田排灌工程、发展农用化学工业等手段,来提高土地产出率,并在此基础

上发展农业机械化。三是节劳节地复合型模式。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主要采用这种

模式。这些国家资源条件比较平均,现代农业建设选择机械技术和生物技术同时发展的道路。

二、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强调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必须立足于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

对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农业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进入2008年,饥饿这个

与人类文明共存千年的幽灵不但未曾离开,反以令人忧虑的速度在全世界蔓延。在世界银行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年会上,“新的粮食和农业危机正在形成”已成为共识。随着经济全球

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与国际粮食市场联系更加紧密,国际市场粮食

数量、价格变化对我国粮食市场都有较大影响。全球粮食危机警示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粮食

消费国,确保自身粮食安全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是避免受制于人的唯一途径。

面对危机,我们应该及早准备,尽快采取措施,竭尽全力扶持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种粮效益,

以避免世界粮食危机的困扰和影响。

1、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

从我国粮食供求总量看,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作用下,2007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4年丰收,但仍未达到1998年的水平。当前,国际粮荒虽然远未波及中国,但我国粮食需求占世界粮食需求总量18.5%,粮食缺口不断扩大,过去10年我国粮食缺口占总需求的0.9%,比世界同期高了0.7%。从我国国情分析,中国的粮食安全依然是脆弱的,粮食安全的制约因素还很多。

(1)粮食继续增产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存在“五个不可逆转”、“四个日益”、“三个投入不足”的问题。

“五个不可逆转”因素影响粮食发展:一是人口越来越多。2007年已达13.2亿,按5.178‰的自然增长率推算,今后每年增加近700万人口,2030年中国人口才达到峰值(16亿人)。“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人口的增加直接推动了粮食需求总量的刚性增长,将使我国本已偏紧的粮食产需形势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更趋严峻。二是耕地越来越少。1996年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9.51亿亩,到2007年底,已降为18.27亿亩,10年间净减少1.24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已降到1.39亩,全国已有666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确定的人均0.8亩的警戒线(信阳市人均常用耕地只有1亩,逼近国际警戒线。)。从长远看,耕地减少的趋势仍难以扭转。三是消费快速增长。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的前半段,2007年城市化率45%。发达国家一般在70%以上。城市化和工业化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加大。据测算,城市化程度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粮食消费总量大体增加1000万吨。根据发展规划,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要从目前的45%提升到2020年的58%,提高13个百分点,至少要有1.3亿吨粮食作为基础,相当于目前我国粮食生产总量的1/4强。我们要在12年时间里,增产25%,每年增产2%。2%听起来不大,2008年我国粮食增产1。8%,明年使使劲可以达到2%,一年可以,二年也可以,但要保持12年不容易。工业用粮将继续增加,预计年递增2.2%,占粮食总消费的8%左右。四是一定时期内的农业仍“靠天吃饭”。我国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2006年全国耕地中有较完善灌溉设施的水浇地为8.25亿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45%,难以抵御较大的自然灾害。五是耕地粗放经营浪费严重。

“四个日益”:一是土地质量日益下降。我国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2/3。据有关部门对10个省的调查分析,目前土壤有机质含量比上世纪90年代初下降0.35个百分点,土地质量每年以0.6%的幅度下降。澳大利亚等国家为了保护土地质量,采取耕地轮休制,而我国目前还做不到。信阳市目前土地开发利用率已超过92。5%,耕地复种指数达到180%。再加上化肥、农药的超量使用及地膜使用所造成的“白色污染”,耕地质量不断下降。二是淡水资源日益短缺。我国的水资源问题来说在世界上人均水平就是比较低的,我国正常年景下水资源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27%,只相当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水资源分布又非常不平衡,主要是在南方,现在大家看到南方由于耕地减少速度比较快,因此中国历史上形

成了千百年的南粮北运这个局面,实际上在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就已经改变了,南方已经没有能力向北方多提供粮食。而现在已经形成了北粮要南运的格局,北粮南运也就是说,北方要承担着对整个国家提供粮食保障的这样一个越来越重的一个任务。但是我们的水资源主要是在南方,依靠北方来供应粮食。粮食所消耗的水是非常惊人的,(信阳市水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是地上水。水稻是信最的主要农作物,水田占耕地面积的68%,所以信阳亩均水资源高于全省,但低于全国。)一般来说在我们现在这个水平条件下大概1吨水能生产2公斤粮食,所以水资源的耗费以及水资源的紧张对我们今后五年的发展也是一个挑战。而仅有的水资源,不仅存在资源型缺水;很多地方投入不足,存在供给型缺水;很多地方经济发展中不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又存在水质型缺水。像北京、天津这种城市,人均拥有水资源已经降到了以色列这样的国家的水平。三是气候影响因素日益严重。据统计,我国因灾年均损失粮食在1000亿斤左右,相当于每年产量的1/10。2007年雪灾的受灾面积达到1.78亿亩,其中成灾8000多万亩,绝收2000多万亩;截止今年4月10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2.59亿亩,威胁粮食安全。特别是四川地震,对我国粮食生产有一定影响。据专家预测,未来气候将会出现大的变化,若不采取适应性措施,对农作物产量、种植制度和作物品种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四是粮食政策激励作用日益降低,种粮成本日益加大。

资料来源:《“两化”浪潮下的粮食安全》、《瞭望》新闻周刊

今年几乎所有农产品价格都比上年贵20%以上,而且国际米价还上涨了两倍多。农民种粮收益增幅10。45%,但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了28%,国家出台的粮食保护价只比去年提高了9%,种粮比较效益仍是最低的,故政策对种粮农民的激励作用在逐年下降。

“三个投入不足”:一是中央财政投入不足,发达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一般占财政总支出的20―50%,发展中国家亦为10―20%,而我国只有8―11% ;二是粮食主产区是“吃饭财政”,往往是产粮大省、大市却是财政穷省、穷市,故对农业投入严重不足;三是因种粮效益低下,导致农民对农业生产投入下降。

(2)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受人口增长、养殖业和加工业快速发展的影响,粮食需求总量一直呈稳定增长态势。我国粮食消费总量2005年为9954亿斤,2006年为10160亿斤,两年缺口分别是275亿斤和211亿斤。粮食供求偏紧,适当进口将是相当长时期的总体格局。二是玉米供求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近几年食品消费结构升级带动养殖业较快增长,能源消耗增加推动生物质能源产业

迅猛扩张。以玉米为例,2006年,我国玉米出口同比减少60%以上,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玉米产需缺口将迅速拉大。三是大豆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进一步加深。1995年以前,中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2006年中国大豆净进口2827万吨,是国内产量的1.77倍,进口依存度高达64%,2007年中国净进口超3000万吨大豆。大规模进口大豆,导致中国粮食自给率仅略高于90%,已危及中国的粮食安全。

(3)流通瓶瓶制约加剧。

目前粮食流通总体上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格局。据国家粮食局调查,目前年度跨省流通量高达2000―3000亿斤。而我国粮食市场和物流体系建设滞后,粮食“散存、散储、散运、散卸”技术应用水平不高,粮库仓储设施简陋,中间流通环节繁多,最终运输环节铁路运力紧张、水运开发不够。这对粮食快速中转和供应能力构成障碍,并成为制约我国粮食综合供给能力的瓶颈。

(4)宏观调控任务加重。

粮食市场放开后,购销主体多元化,购销行为也发生较大变化。除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外,粮食加工企业的购销行为对粮食市场的影响也逐渐增强。有的地方加工企业收购量超过国有粮食企业,农民卖粮的风向标从原来“看粮站”变为“看加工厂”。如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培育和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参与粮食收购和交易;如何科学掌握储备粮吞吐、进出口调节、最低收购价政策及其它应急措施的调控力度、时机和节奏,这些都是粮食宏观调控面临的新问题。

(5)国际市场的影响日益深刻。

我国自加入WTO以来,与全球经济的联系进一步加深,与国际粮食市场的联系也日益紧密。这不仅表现在国际市场的波动对国内市场影响程度日益加深,而且跨国粮商对国内粮食产业链条渗入的步伐正在加快。此外,县级储备普遍不足。

2、我国农业步入高成本阶段

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全面推进,我国农业正经历着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生产成本显著增加,务农种粮比较效益不断下降,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也给未来的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2004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启动了新一轮上涨行情。这种在粮食产量连续4年增产,主要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条件下出现的价格持续上涨,意味着我国粮食和农业生产已开始步入高成本时代。

(1)农业生产高成本的突出表现:

一是总成本明显增加。从国民经济核算宏观数据看,近10年来,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年均增长7.6%,近几年增长加快,2004-2007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2.7%。从农产品成本调查微观数据看,三种粮食(稻谷、小麦、玉米)平均每亩总成本(含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由2003年的377元上升到2007年的474元,年均增长5.9%。平均每头生猪规模化饲养成本2003年为598元,2007年达到1051元,年均增长15%。蔬菜亩均总成本年均增长率也达到了14.6%。预计今年粮食亩均总成本将达到575元,比上年增加95元,增长20%左右。农户饲养一头生猪总成本达到1300多元,比2006年增长77%。

二是成本构成发生明显变化。现代生产要素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农业生产领域,农业外部成本如物质和服务费用支出增长加快、份额提高;随着农业劳动力大量外出以及机械对劳动的

替代,劳动力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下降;土地流转现象增多,使得土地成本比重提高。2004-2007年,三种粮食平均每亩物质和服务费用年均增长6.4%,占总成本的比重一直稳定在50%以上;近10年来,土地成本年均增长8.1%,所占的比重由10年前的9%上升到现在的17%;而劳动力成本则由10年前的40%左右下降到现在的32%。

三是石化工业品投入明显加快。农业越来越依赖石油、机械、化学工业品的投入。2007年每亩粮食化肥支出91元,比2003年增加33元,年均增长12%,预计今年将达到126元,增长38%;化肥支出占总成本的比重由2003年的15%上升到2007年的20%左右。农机作业费用也由2003年的24元上升到2007年55元,年均增长22.9%;农机作业费占总成本的比重也由6%上升到12%。“石油农业”正悄然而至。

四是高成本导致粮食和农业效益明显下降。虽然近几年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由于生产成本的加快上涨,农业生产效益总体上呈现出下降走势。2007年三种粮食平均出售价格比2004年上涨了8%,而平均每亩粮食生产净利润下降了16%。农业增加值率(农业增加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也由2004年的59%下降到57%。预计今年粮食亩均净利润约为135元,比去年下降20%,比2004年下降32%,甚至比1996年还低14%。

(2)农业生产高成本的原因:

农业生产成本提高,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业外部成本的拉动,也有农业内部成本的推动;既有不利的影响,也有积极的作用。

一是高油价推动农资价格大幅度上涨。农业生产资料是构成农业成本的主要部分。受国际石油、铁矿石等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近几年农资价格居高不下且持续攀升,成为拉升农业生产成本的主要力量。国际原油价格自1999年以来上涨了9倍,近一年就上涨了1倍,铁矿石价格自2003年以来也是连续6年大幅上涨,而我国50%的原油、90%的硫磺、70%的钾肥依靠进口。高油价向下游传导,必然导致农机、柴油、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价格上涨。2007年与2003年相比,全国农资价格总水平上涨36%,今年上半年同比继续上涨20.7%,其中6月份上涨24.4%。据有关部门测算,仅农资价格上涨,每亩粮食生产成本就比上年增加95元。而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具有持续性。

二是农业的机械化、化学化程度加深。我国农业已步入以机械化、化学化为特征的“石油农业”时代,不仅大量使用以石油产品为动力的农业机械,而且大量使用以石油制品为原料的农用化学品。从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看,2006年末全国机耕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59.9%,比10年前提高17.8个百分点,机播面积占32.6%,提高16.4个百分点;机收面积占24.9%,提高12.9个百分点;农用化肥施用量比10年前增长30%以上。2007年仅化肥、机械作业两项费用就占到粮食生产总成本的30%以上,占物化成本的60%以上。

三是农业土地、劳动力要素价格上升。工业化、城镇化一方面导致土地要素价格上升,另一方面也带来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当种田一年不如外出打工几天时,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也就顺理成章。经过长时间、大规模的转移,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现象显现,这不仅使劳动力变得更“贵”,也使承包耕地流转变得有“偿”。据农产品成本调查,近三年雇工工价上涨了61%,廉价劳动力优势开始下降;粮食流转地租金上涨了78%,经济作物承包地流转费用更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业的机会成本会越来越高。

四是规模小导致农业成本高。农产品是土地密集型产品,就是说土地面积越大,成本越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9亩,劳均耕地面积只有5亩左右,劳均粮食产量只有1400多公斤。一家一户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必然导致单位面积的投入成本高、产出效益低。近几年农机作业成本之所以增长很快,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土地规模小,农业机械投入效益难以充分发挥。“富粮国家”农业生产规模大,规模效益显著。如美国劳均耕地面积是我国的100倍,家庭农场的平均规模已经达到200公顷,大农场达到1600公顷,劳均谷物产量近6万公斤,每亩小麦的机械作业加上燃料动力费用只有30元,而我国则高达60元左右。由于农村人口众多,我国农业小规模经营模式还将长期存在,高成本时代还很长。

此外,农田水利基础条件差,公共服务水平低,抗灾减灾能力弱,也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影响农业生产效益。

(3)农业生产高成本对农业的影响:

一方面,高成本导致粮食和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种粮口粮化、农业副业化、农民兼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粮食和农业安全面临的考验越来越严峻。如果没有大的政策举措和机制创新,粮食和农业生产萎缩的风险是存在的。

另一方面,高成本也将倒逼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农业政策调整。事实上,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经历过农业生产高成本的冲击。如欧盟一些成员国在上世纪50年代就曾出现过农业萧条、食品供应不足问题。在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日益加深以及农业技术进步的支撑下,特别是在巨额农业补贴政策的保护下,这些国家的粮食和农业成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这些国家也成为了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

十七届三中全会:调动两个积极性:一是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二是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的现状。建立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逐步取消粮食主产区支农项目的配套,尤其是粮食风险基金的地方配套。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举措

高成本状态下的粮食和农业政策取向:我国农业正进入高成本时代,农业发展正进入关键转折时期,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组织形式正经历剧烈转型。这要求我们必须顺应农业发展变化规律,以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农业政策方面做出相应安排,加快构建促进粮食和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工作重点:

(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农业结构调整十五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了,当时叫高产、优质、高效。这一次加上四个字:生态、安全。农产品生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理与村妇的对话案例。总理到四川调研,问一村妇,养了多少头猪,村妇讲,养了10头,8头喂饲料,2头家养。2头留给自已吃,害怕对身体有害。8头卖给城里人。总理问:为什么卖给城里人,就不怕城里人吃了生病?村妇看看总理说:你们不是有公费医疗吗?所以,生态安全非常重要。国内国际市场的要求。2007年3月1日欧盟关于食品污染物最高限量的新法规(EC1881/2006号条例)正式生效,原EC466/2001号食品污染物法规同时废止。新法规对各类进口食品的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国内由于三鹿事件的发生,取消了食品的免检政策。

1.总体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

业体系。这里面最核心的问题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市场经济三大机制,其中核心机制价格机制。

市场需求:需求是经济的原动力。市场并不总是优胜劣汰,还有劣胜优汰。什么原因?世界上有两种动物,一种是老虎。老虎长的漂亮力气大,但是现在快没了。还有一种动物跟它形成对照,它的名字叫老鼠,长的不好看又没啥本事,四害之首。但是到现在也没消灭了,还是那么多。优也不胜,劣也不汰。什么原因?很重要的是另外四个字“适者生存”。一个地方的经济,一定要研究适应。

农业结构调整一定要适应市场需求。

世界农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1)畜牧业发展快于种植业

(2)畜牧业内部,高蛋白、低脂肪的畜牧产品快于传统的牛肉、猪肉。

(3)种植业内部,饲料粮、经济作物(如水果、蔬菜、饮料作物)的比重日益增大。

信阳农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顺口溜。地方政府一定不能包办或代替(后果很严重)。政府只能是教练员,是裁判员,而不是运动员。

2、基本方法——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

典故:“森林遇虎”的故事。故事说甲、乙、丙、丁四个人走夜路,在森林里遇到一只老虎,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甲跑得很快,但却被老虎最先吃掉了,因为老虎跑得比他更快;乙跳得高,他跳上了一个土炕,结果也被老虎吃掉了,因为老虎跳得比他更高;丙会躲藏,他躲进了一个山洞里,也被吃掉了,因为那个洞正是老虎的栖身之地;唯有丁一溜烟爬到树上去了,老虎不会上树,丁终于躲过一劫。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得到启示,抓特色农业就是抓现代农业。对于现代农业,不要认为离我们很遥远,特色农业就是高效农业,就是市场农业,也是现代农业。特色农业总是和规模化的生产联系在一起;总是和区域化的布局联系在一起;总是和产业化的经营联系在一起;总是和组织化的管理联系在一起。这四个特点与现代农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只要象丁一样,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善于运用自己的特有资源,坚定信念,咬住特色不放松,现代农业的各项目标就会顺利实现

特色产业的发展。所谓“特色”,辞书的解释是“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其基本内涵是差异、是个性、是与众不同。“特色经济”的定义,学界有不同的描述,基本内涵是指一个区域在经济发展中,利用比较优势(产品生产环节的比较优势),通过市场竞争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产业特色、企业特色和产品特色的经济结构。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的发展取决于它的市场竞争能力。不在于门类齐全不齐全,而在于竞争力。不一定都是高科技,关键的指标是市场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取决于有无特色,我们理解特色两概念:第一就是不同,我跟你不一样,这是浅层的理解。真正的特色是什么?他人不可替代性。真正的特色就是他人不可替代性。讲竞争有两个性:一个叫替代他人性,一个叫他人不可替代性。我们应该主要争取的是他人不可替代性,而不是主要替代他人性。所以,一个地方的经济特色里面要很好地研究,我有哪些东西是人家替代不了的。我把人家替代不了的这块,拼命做大。在一个单位,为什么会用别人不用你?因为你可以替代。特色一定要形成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你的产业是有特色的,你的产业集群是有特色的。产业集群

一定要有龙头企业带动,像华英。一个产业集群可以有很多企业,如果都是平塌塌的,不行。一定要有一、两个企业冒尖才行。刚刚结束的奥运会,基本上每一个项目都有一个核

心队员。像我们的特色产业,有两个龙头企业领着,你请大胆往前走了。什么样的企业可

以做龙头企业?高、大、名企。高技术的、大规模的、名牌的企业。一个市、一个县它的

经济发展最终取决于它的名牌企业的发展。领导一定要非常清醒。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几个

名牌军队,没有几个名牌师、名牌团,部队的战斗力怎么可能会强。河南的漯河,知道漯

河的很少,但知道双汇的人很多。双汇的老总叫万隆,按照国家规定,企业领导不能当干部,但是万隆是市委常委。破格让他当官,当然他这个常委是兼职常委。为什么给他个常委?因为双汇太重要了。双汇的税收占漯河市的60%。这个企业占地方的税收60%,你说

他的作用有多重要。一个地方靠什么赚钱?是靠名牌企业赚钱。

特色经济是比较而言、相对而言,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特色”经济。特色的核心是比较优势,特色经济的核心是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核心是打造比较优势产业。特色的内涵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人无我有是特色。如固始的柳编,全省独有,是特色。再比如淮南黑猪,“散养山上吃药草、圈养庭舍吃熟潲”,猪肉品质好,获国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信阳特产,也是特色。第二,人有我多是特色。比如潢川的鸭子,全国到处都有,潢川华英年加工能力超亿只,成为世界鸭王,有特色。第三,人多我优是特色。比如绿茶,湖北的英山规模也不小,一个县近20万亩,但信阳毛尖质量优,他们的茶叶几十块钱一斤,我们的茶叶几百块钱一斤,信阳毛尖是特色。再比如固始鸡蛋,豫北有很多养鸡场,产量比我们大的多,但是他们的鸡蛋论斤卖,我们的鸡蛋论个卖,固始鸡“笨蛋”是特色。第四,人优我新是特色。当一种产品成熟很久,大家质量水平差不多时,就意味着新产品很快就要诞生、就要升级换代。领先企业靠的是科技创新取得比较优势,赋予产品新的特色,从而在竞争中抢占了先机。目前,我们在这方面还欠缺,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乡村旅游并不是我国发明的。早在19世纪60年代,乡村旅游因现代人逃避工业城市污染和快节奏生活方式首先在西班牙兴起。80年代以后旅游业的迅速扩展,乡村旅游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已经形成相当大规模,并已走上规范化轨道。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生态观念的推动、国际乡村旅游的示范和脱贫致富政策的促进下,中国部分都市区域的旅游市场开始导入乡村旅游模式。以四川成都为代表的农家乐和以北京郊区为代表的民俗旅游村点燃了中国乡村旅游的第一把火,紧接着,重庆、上海、贵州、安徽,河南,包括等地纷纷打出各自乡村旅游的品牌。我们信阳乡村旅游是2000年以后才开始的。目前,有五个乡村旅游项目,以茶文化为主题的3个,以石榴为主题的1个,以花卉苗木为主题的1个。师河港乡茶叶生产基地,该茶园生产基地突出依托纯净的青山绿水为背景的生态有机茶园,以弘扬茶文化为主题目,开展一系列项目。2005年该乡以茶为主题的观光旅游人数达30万人次,旅游收入3000万元。平桥胡店乡龙岗村永祥生态示范园,以石榴为主题开展一系列农家游项目,2005年吸引5000多人,旅游收入150万元。但是,信阳与其他地方相比,差距还很大。以茶为例,武夷山对比。

3、关键环节——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相互联系紧密,产业呈纵向一体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

过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山东省诸城市外贸公司在畜禽生产实行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开辟了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先河。信阳农业产业化起步于80年代末期。以亚美集团为代表,在生猪生产、加工上实行一体化经营,联运农户共同发展。我市是全国农业产业化起步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目前,已形成了华英、三高、五云、万富油脂、羚锐、维雪、黄国粮油等农业龙头企业。品牌知名度较高。但是,信阳龙头企业规模还太小。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起来,单纯农业结构调整,肯定死路一条。

(二)推动科技进步,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十七届三中全会写到: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谈到农业科技,我们就不能不

谈一个土地贫脊,严重缺水却成了世界农业出口大国的一个国家——以色列。以色列是犹太

人国家,犹太人可以说是一个饱受苦难的国家,二战时差点被灭族,发誓一定要成立自己的

国家。把哪给他呢?划拉一圈,把中东一个内陆沙漠给了他。内盖夫沙漠由大约12,000平

方公里的沙漠组成,占据了以色列的一半土地面积,夏天炎热而干燥,气温高达32℃~37℃。从自然条件来看,以色列根本不适合发展农业,但是他却成了世界上农业大国。为了

发展农业,以色列投入农业研究的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006年全年以色列投入

的研发资金为283亿谢克尔(合68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3%听上去不

并高,但是与我们国家对比就可知了。2006年,我国研发总投入占GDP1%,农业研发投入肯

定低于1%。以色列农业发展一靠研发,二靠先进适用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并不一定需要多

么高的科技含量。比如,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可用咸水、海水灌溉的西红柿,具有较高科

技含量的农用温室。在过去的50年里,以色列的农业科技使农作物产量提高了12倍。我

国30年提高1。5倍。以色列每年农产品出口多达20多亿美元,以色列每年出口价值12

亿美元的农业设备和农业科技。这就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差距。

2007年水技术出口超过10亿美元。以色列水技术领域迅猛发展。全球水市场目前估计为4100亿美元,到2015年会超过6000亿美元。以色列工贸部称以色列在这一市

场已扮演了主要的角色。如:建设海水淡化设施、灌溉系统、废水处理和回用及水资源的管

理和监控方面。以色列拥有世界最大的海水淡化厂。

那么,如何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呢?

1、创新方向——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集成化就是捆绑利用。劳动过程的机械化,

全国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只有36%左右,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只有51%、32%、23%。

在发展大中型农机具的同时,应该发展小型农业机械。

生产经营信息化:信息化作用。正面反面案例。

2.创新举措——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等措施。在我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1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6.7%,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5%。十七大报告:农村3+2教育模式。十七届三中全会: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

3.创新体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培育农业科技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普及。

(三)增加农业投入,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发展。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部从2003年开始,组织编制了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今年11月9日,中央确定的今后两年投入4万亿扩大内需十项措施,第二部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其中以农田水利为重点。信阳的机遇。

中低产田改造。亩产800公斤以上高产田;亩产800-500公斤中等产田;亩产500公斤以下低产田。全国中低产田面积耕地面积的2/3以上,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仅为1.8%,比欧洲同类土壤低1.5-3个百分点。

自2003年以来,河南农业综合开发共投入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资金37亿元,改造中低产田776万亩,累计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40多亿斤。河南全省目前仍有6000多万亩中低产田没有改造,蕴藏着200多亿斤的粮食生产潜力。

河南省中低产田改造计划:

近期目标:2008——2010年,对24个重点县投资18.9亿元,改造中低产田300万亩,增加粮食生产能力9亿斤。

远期目标:到2015年,在黄淮海地区、黄河故道及南阳盆地的三大区域81个县(市、区)实施规模开发,计划总投入400亿元,在中央的支持下,改造5000万亩中低产田,加快粮食核心产区建设步伐,实现粮食稳定增长175亿斤的目标。

(四)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支撑。

美国的农业人口只有3%,但为美国农业服务的人口却占到10%以上。隶属于美国农业部的农业服务体系人员达30万人之多,正是这一社会化服务体系使看起来还是一家一户的美国家庭农场具有了强大的生产力。

1.建立公益性服务体系

《决定》指出: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这对信阳来讲也是一个机遇。农村七站八所体制问题,过去变成了养人机构,专业人员进不去。农业部门要做好规模、创新体制。

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2.建立经营性服务体系

十七届三中全会: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这里我们重点讲一下农民合作组织。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于80年代末期。山东省一些地区农民自发组织家离、蔬果、水果生产合作社,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并使“卖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信阳市第一个农民合作社是在90年代初,罗山县楠杆镇农民殷会保创办的楠杆乡农民板栗协会。从九十年代至今,尤其是近两三年,信阳农民合作组织得到快速发展。据统计有140个,登记注册64个,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运输业,尤其是在花卉、茶叶、小杂果、家禽、生猪等产业上分面集中。合作社就是农民的公司,农民参加合作社不是为了返利,一人一票(宣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而是合作社能够提供服务,农民离不开合作社。潢川案例。

3.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

(1)农产品进城。超市+基地+农户。绿色通道。

(2)消费品下乡。万村千乡工程实施。

(五)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型农业:节约型、循环型、生态型。循环型

现代农业是高度集约经营的农业,其基本特征是科技含量高,资源利用率高,投入产出率高。我国农业集约经营虽然有所发展,但在总体上仍处于粗放经营状态。一方面人均资源相当紧缺,另一方面资源浪费又相当严重;一方面投入的劳动不少,另一方面产出率又很低。以化肥利用为例,我国每年施用化肥4400万吨,利用率不足30%。如按照测土配方施肥,节省三分之一计算,可节省1000万吨化肥。在水资源利用方面,我国灌溉用水利用率不到40%,而有些国家达到70%以上。以色列每方灌溉水可增产4.6斤粮食,我国只增产2斤粮食。上述情况表明,粗放经营已成为我国农业特别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道路,建立“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新模式。

(六)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在和平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引下,发展全球化割据中的我国现代农业。

应该看到,全球跨国公司控制全球的农业。各国在贸易进出口的贸易收益差距是很大的。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农产品进出口大国,在全世界如果把欧盟算是一个共同体,中国在全世界排第四,如果把欧盟算一个单个国家,中国算是排第八。所以说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很大,但是出现了农产品进出口逆差。现在的农产品贸易政策必须要服从整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和贸易政策,服务于大局。你有600个贸易总额,但是在中国贸易的比重已经下降到4%不到,因为中国2万多亿的贸易总额,几百亿的贸易总额是一个小数,所以要服从国家的大局,服从之后农产品的进口关税现在已经降低到了7.0%,实际上中国敞开大门让世界各国的农产品进来。06年大

豆进口是2800多吨,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未来是否会成为玉米的进口国,大豆的进口会不会继续增长,棉花的进口会不会继续增长。

另外一方面,进口是好事,所以我们可以用进口来置换,有限的耕地可以生产高附加值农产品,但是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出口是面临关税的问题。另外指出跨国公司一直在控制着我们的农产品。大豆的整个产业链条基本上被外国控制着,大豆之后下一个会是谁?是不是棉花?控制之后肯定要从国外进口大豆,加工之后实际上他相对控制了对生产原料的供应的渠道和市场。从现在来讲我们如何保证我们的有事实上能够出的去,能够提高我们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能够掌握贸易自由化竞争的能力,这是政府要做的事情。政府在这方面怎么样,使中国的农业面临国际和国内市场面临挑战,面临跨国公司的时候,政府如何更好地促使民族产业发展,能够拓展业务。

这几年,粮食的进口数量是不低的,去年大豆的进口量2659万吨,如果按我们的需求来看,大约要占70%左右。我们的国产大豆,去年是1800多万吨,进口2600多万吨。按我们现在大豆生产水平,这些进口大豆差不多相当于一亿五六千万斤。第二个大项是棉花的进口。去年棉花进口260多万吨,我们自己的产量不到620万吨。如果把这些进口棉花折过来用我们的土地来生产,没有4000万亩地是产不出来的。所以至少大豆和棉花这两项,实际上我们是利用了国外的2亿亩的土地来保障我们的供给。还有一个大项就是木材。我们现在已进入了全民关注生态的阶段,国内的供给量是明显减少。我们现在进口的木材数量不断增加,已引起世界上很多国家,很多环保人士的高度关注。我们原木和锯材的进口要占到国内消费总需求的45%左右,我们90%的纸浆是进口的。这个局面能不能长期维持下去?所以保障最基本的农产品的供给,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对我们的长期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性大问题,这也是必须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个现实的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