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对策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对策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对策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对策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对策

作者:宜都市农业局王本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作者来稿)

一、什么是现代农业?

简而言之,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专家指出,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与传统农业相比,它具有四大特点:

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二、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已经取得的成效

(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今年计划新发展多经面积2万亩,其中:柑桔1.1万亩,茶叶8000亩,桑园1000亩。截至10月中旬,各乡镇处已收柑桔苗木定金83.69万元,预计发展面积44221亩,已定植35400亩;已收茶苗(或茶

籽)定金104.12万元,预计发展面积9963亩;已收桑苗定金22.85万元,预计发展面积1962亩。到年底,全市农村基本可实现人平拥有1亩经济林的发展目标;种植业和水产畜牧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明显加快;农村从事二、三产业人员不断增加,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二)科技入户显见成效。通过办《宜都农业》报、农业“科技110”热线、农业科技短信、科技宣传车、技术培训和精品园示范等形式,扎实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积极创建、培育科技示范户,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全市农业科技入户率达到90%,到田率达到了80%以上。

1、实用技术推广工作扎实。组织市、乡两级农技干部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382场(次),累计培训农民18.3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3.4万份。编印发行《宜都农业》22期、8.8万份;编发《农民读本》8万册,发送农业科技短信息140万条(次)。推广玉米、水稻等各类良种18万公斤,合格率95%以上;引进推广农作物良种25个,选推高效种养模式17类。开展品比、肥效试验共计50项;创办油菜“一菜两用”基地100亩、“无盘抛秧”核心基地500亩,全市“无盘抛秧”面积达到了2000亩,推广面积居宜昌市首位;举办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阳光工程在行动”两个电视专题栏目。市水产局组织水产技术培训58场(次),培训60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5400份,先后邀请13名专家教授深入库区指导网箱养殖。今春库区鮰鱼遭遇暴发性鱼病危害,由于防治及时,措施得力,成活率仍然达到70%以上。

2、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今年引进推广农机新技术 4项,引导农民新购置农田耕整机械、水稻插秧机械、粮油牧草收割机械、茶叶修剪采摘机械、新型植保机械500台(套),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了15.01万千瓦。今年完成机械耕整10万亩,机械收割5万亩,机械插秧3.09万亩,机械植保30万亩,机械化修剪茶叶 1.5万亩。池塘机械化清淤、水产养殖等机械化进一步发展。市农机局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农机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3、科技示范户创建培育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创建科技示范户3000户、培养农民骨干1000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00%。其中重点培育了种植、畜牧、农机和水产业示范户1500户,到年底可通过网上查询。

4、农业精品园区建设绩效斐然。宜都蜜柑“百千万”基地全面建成。万亩无公害示范区平均亩产2500公斤、优质果品率达到75%以上,千亩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平均单产达到3000公斤以上,优质果品率达到80%,百亩精品园产品开园上市信息发布会成功召开。精品蜜柑每市斤买到5-6元,得到省地市各级专家、领导的充分肯定,园区柑农无不为此欢欣鼓舞;清江库区桂子湖水产样板基地正式投用,今年已生产优质清江鱼苗3500万尾;松木坪镇三山农贸公司千茶叶基地示范效果已初步显现,今年产名优茶7000公斤,销售收入80万元,比去年同期的4200公斤、40万元分别增长67%和100%。

(三)标准化生产全面步入正轨。一是进一步抓紧农业地方标准的制定、实施与监督,逐步完善了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的农业标准化体系。上完成无公害产地复认证12个(柑桔9个,茶业13个),新认证无公害产地2个21.7万亩(水稻和油菜)。全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合计已达到41.8万亩,其中茶叶4.5万亩,柑桔15.5万亩、蔬菜0.1万亩、水稻10.2万亩、油菜11.5万亩;产品认证达到了11个,其中无公害柑桔1个,无公害茶叶6个,有机茶4个。二是集中精力防治柑桔大实蝇。防治总面积2.4万亩,挂钵344596个;建防治专班153个798人;印发防治技术资料23.8万份;召开防治样板会、现场会和培训会268场25048人;整顿规范市内柑桔打蜡加工和交易场所70家;挖虫果处理池126个,集中处理虫果和废弃果150万公斤。在红花套镇、枝城和松木坪镇建立防治样板25处。三是加强病虫预测预报,提高农业避灾能力。编发《宜都植保》11期,计5.5万份;发病虫电视预报6期。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利用现有设备对陆城城区主要农贸市场和各大超市销售的农产品(以蔬菜为主)定期进行农残抽样检测,重点定性检测样品中

的有机磷残留量,今年开展检测9批(次),检样90个(检测结果合格率98.6%),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发布了电视公告;基本完成了“监测站”的筹建任务。配齐了11类检测化验设备,配备了专职人员,落实了管理办法,站内检测化验工作转入正常运行。

(四)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特色产业已形成20万亩柑桔、7万亩茶叶、8500亩桑蚕、9600只网箱的生产规模。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25家重点龙头企业,今年在协调贷款、完善运行机制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同时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推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使企业、专业组织与农民逐步形成了稳定的利益共同体。今年新发展农村专业协会10家,另外对15家协会的运作进行了规范;为天峡鲟鱼、天河渔业等四家龙头企业落实贷款400多万元,帮助他们建章立制,制定发展规划,理顺了内部关系。今年全市农业产业化总产值预计突破25亿元;基地标准明显上升。柑桔、畜牧、水产基地先后纳入省农业厅板块建设项目,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主要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宜都蜜柑、天然富锌茶、天峡鲟鱼等特色产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逐渐增强。

(五)项目建设稳步实施。“一池三改”国债项目建设规模1600户,目前已完工900户,在建700户;我局制定的“乡村清洁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及我市十里铺村试点建设方案已通过省农业厅审批,我市陆城办事处十里铺村已被省厅纳入湖北省“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示范村(皓光村被列入候选村);“阳光工程”完成引导性培训 5200人、职业技能示范性培训 4588人,稳定就业率达到100%,培训转移完成年度计划的97.7%。“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按计划进行。10个取样组采集、化验土样累计达到6050个,完成施肥调查6050户,组织测土配方施肥专项培训累计39场次,共培训农民5600人(次);创办柑桔、水稻、油菜和茶叶“测土配方施肥”样板3万亩、推广40万亩,开展肥效对比试验31项;手把手”村干技能培训公共课按计划开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已着手实

施;“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正常启动。重点编制了鸡头山、大堰堤、渔洋溪3

个示范村新农村建设的五年规划。自筹资金编印发放《农民读本》,示范村农民户平一本,在鸡头山、皓光等示范村赠送《栽桑养蚕实用技术手册》1000余册,在12个示范村创建培育科技示范户277户,培训农民骨干94人;全年争取到位项目资金可望突破800万元。

(六)农政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1、法规依据逐步完善。一是制定完善了《宜都市农业生产事故鉴定实施办法》和《宜都市农业生产事故鉴定专家组工作规则》。二是初步编制了宜都市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和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三大应急预案。三是建立了宜都市农业生产事故鉴定专家库。2、政法力度明显加大。一是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80人(次),重点检查了全市10个乡镇的125个经营门店,查处假种子620公斤,假肥料4.9吨,假农药139瓶,并及时受理农民投诉案件近46起,涉及农户150多个,结案率100%,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近40万元。全市农资市场农药合格率比去年提高5%以上。市水产局严厉打击电鱼毒鱼行为,今年年查处案件14起。二是积极调处农业环境污染事故,及时化解民企矛盾。受理投诉49起,其中鉴定34起,调解15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5.1万元。三是进一步加强6个农业环境监测点的监测监控,对柑桔、水稻、蔬菜、玉米等作物进行长期定位监测,不断改进监测方法,为农业环境污染事故的鉴定调处提供了科学依据。四是认真保护农业野生资源。已完成对野大豆、野荞麦和野兰草资源的普查工作,摸清了分布状况,并向省农业厅环保站提出了建立保护基地的申请。3、法规宣传深入人心。先后组织开展了“3.15”全球消费者权益日和科技活动周活动,免费发放法律法规资料3000份;组织全市农资经营户集中培训1期,培训农民338人。4、农村经管工作稳步开展。一是狠抓农村土地二轮延包煞尾工作。今年自查问题102个,整改落实到位92个。为陆城工业园区建设征地规范、审核发放经营权证124本。统一购买农村土地二轮延包资料软件13套,

并已安装到10个乡镇。二是组建信访和调解专班11个147人,着力于化解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接待农民来访141批(次)、152人(次);调处合同纠纷16宗,调处率97%;三是认真落实农业政策,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印发涉农收费项目及价格公示表1300多份。组建政策及业务培训工作专班11个、274人,开展培训13次,参会617人。建立健全了监督卡台帐,做到了市、乡、村、组、户“五对口”。全市粮食种植直接补贴272万元、粮食种子补贴185万元及农业生产资料增支补贴221.9万元已按政策标准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四是积极化解村级债务。化债率达到56.2%,11个村实现了零债务。

三、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突破口

现代农业是指应用现代先进的工业设备、科学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具有现代产业化性质的开发型农业。其主要特征是:使用整套机械设备为主要生产工具,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力水平,提供大量商品性农产品,优化农村生态环境。为此,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一是采用先进工业设备和管理方式,促进农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二是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和优良品种,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为市场提供大量优质商品性农产品;三是坚持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保护,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实现产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综上所述,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市的农业经济目前虽然仍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起步阶段,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经过长期而艰苦的努力,但我市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许多有利条件:一是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我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6.7℃,年平均降雨量1350毫米,无霜期273天,农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二是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全市现有农村人口29.08万人,拥有农村劳动力16.72万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

业劳动力7.7万人,为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提供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三是农业经济具有较好基础。我市广大干部群众长期以来积累了发展农业生产的丰富经验,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五是区位条件和外部环境优越。我市地处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长江流经市域46公里;八百里清江境内流程41

公里,在市府所在地陆城与长江汇合,形成一片富遮肥沃的小流域三角洲,自古有“楚蜀咽喉”、“鄂西门户”之称,今又获“三峡门城”之美誉,为建立旅游农业基地,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与机遇。

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是:

1、要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

在新形势下,必须用崭新的现代发展理念、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特别要把握中央提出的“两个趋势”的重要判断,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超越农业和农村的层面,把农业问题放到整个国民经济中统盘考虑,跳出农业抓农业。切实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作用,促进城乡要素互流、产业联动、市场对接,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新机制。要将先进的工业思维、技术和装备“内植”于农业,让它变成农业的一部分,从而推进农业的工业化。要以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经济效益为中心,把搞活流通、开拓市场、建设商贸型现代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核心环节来抓。

2、要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现代农业客观上要求现代设施和装备的配套。我市近年来花大力气建设标准农田,农机化水平也快速提高,但总体上农业基础设施还不健全,设施装备档次不高,旱涝保收农田仅占六、七成,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状况。要围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争取国家财政更多地向“三农”倾斜,切实增加投资,调动全社会的投资热情,广泛采用工业化成果,加快农田基础改造和设施配套,以机械替代人力,以设施武装农业,创造优良的物质条件。

同时,要围绕“建设生态市”为中心,树立农业资源利用可持续理念,有效开发农业“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结合“千百工程”,加快实施“沃土工程”和“生态家园富民”等工程,构筑现代农业生态保障,努力促进宜都现代农业高效、持续、健康发展。

3.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成果层出不穷。要针对我市农民素质偏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普及率偏低的现状,把科技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以农民的素质提高为基础,以农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为核心,不断推动科技进步,使农业发展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具体要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和高效生态农业的要求,加强科技创新和应用研究,调整科技开发方向,逐步从保证农产品供给向保障农产品质量转变,从增加产量向增加收入转变,从单项技术向综合配套技术转变,加快研发与现阶段农业相适应的技术和生产模式。继续抓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广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全面启动“农民信箱”工程、深化改革农技推广体制。加强农民培训力度,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骨干农户和各类专业大户、贩销大户。

4、要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

现代农业是市场农业,必须要有先进的组织形式来经营农业,核心是要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着力增强农业主体的创造力。要全面接受工业文明的辐射,围绕农业创办工业,引进工业改造农业,在主体的企业化、农民的组织化、经营的产业化和产品的品牌化上狠下工夫,全面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各类经营大户,全面整合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全面调节生产与市场、基地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构筑各环节相互连接、利益协调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要继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更多的农业龙头;要大力培

育农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分散的农户形成一个整体去面对市场,以提高农民的市场谈判地位和农业的综合效益;要积极创新农产品营销方式,采取品牌战略、连锁经营、虚拟经营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要用坚强的执法手段保障农业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下的农业需要法制的有效保障。要稳定并完善家庭承包经营,抓紧完成二轮土地承包完善工作,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仲裁,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依法保障农民土地经营权。强化农业综合执法力度,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继续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全面推行财务公开、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扩大农民知情权、监督权。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管,有效遏制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乱收费、乱摊派和乱罚款,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使农民利益不受侵害。同时,要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体系,尽快编制农业灾害和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着力增强农业发展的安全力。

根据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和我市的具体情况,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继续推进结构调整,着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产业。我市各地应当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全面规划,重点推进,一是做强做大特色产业。在保护基本农田、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突出抓好柑桔、茶叶、畜牧、水产“四大”优势产业,鼓励二高山地区发展桑蚕产业,主攻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打响优质品牌,形成规模生产。二是积极扩大高效经济作物比重。扶持和引导农民扩大反季蔬菜和草莓的高效经济作物规模,大力推广高效种植模式。三是培育和发展生态观光农业。

第二、重视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和发展一批经营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有

效途径。我市应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农产品加工为突破口,加快农产品加工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重点开发水果、畜禽、桑蚕、蔬菜、花卉、马铃薯、饲料等产业化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选择一批乡镇企业重点发展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成为集加工、销售、运输于一体的龙头企业。

第三、加快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切实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加强农产品集贸市场和经营设施建设,建立批发交易与直接销售相结合、电子交易和场内交易相结合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形成鄂西南县(市)级最大的农产品物流中心、价格中心和市场信息发布中心,并将红花套集贸市场向上申请,争取纳入农业部第11批农产品定点市场。鼓励和支持不同经济主体兴办和发展各种协会、合作社、农产品营销组织、信息服务机构、经纪人队伍等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加强规范管理,使之逐步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体力量,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流通。第四、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开辟现代农业的发展空间。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中国市场的对外开放,我国比较劣势的农产品进口将要增加,而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也会大量出口。据有关方面研究,我国的蔬菜、水果、禽畜、水产等产品由于生产成本较低,如牛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低80%,猪、羊肉也分别低60%和50%左右,具有明显的竞争力。我市应当抓住有利机遇,根据国际市场需要,结合本地实际,扩大特色果品、新型蔬菜、优质水产品出口规模,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第五、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市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政策支持,在加强河堤及水库等农业基础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加大财政对农业支持力度的同时,应通过争取项目投入、招商引资和群众集资等形式筹措资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必要条件,减少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降低成本支出,提高农业效益和经济收入。

四、发展我市现代农业的途径

(一)跳出农业发展农业

1.把各种优势资源变成经济优势,发展有竞争优势的特色经济。

我市除了利用柑桔、茶叶、畜牧、水产、桑蚕、优质稻等主导的农业资源,做新做优第一产业外,还要在标准化生产上下功夫,围绕品牌做大文章。

2.大力发展农业工业。

农业工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搞好农业工业,才能实现农业产业化。一是引进一批规模较大的加工企业对丰富优质的农产品进行深度精度加工,发展深加工工业;二是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开展资源整合和资产重组,使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真正发挥“龙头”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真正把农业加工业做成县域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3.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做新做优农业。

“新”就是新思路,是要走工业化、产业化之路。新模式就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引导建立农村自治的各种专业协会、服务公司、联合体等等,搭起市场-政府-农民之间的桥梁。“优”即①结构优:要围绕农业工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建好“第一车间”;方法优:就要加大农业科技含量和良法的推广应用;③品质优:我们的农产品要体现安全、生态、绿色的品质;品牌优:要强化品牌意识,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增强市场占有率。

(二)走出农村繁荣农村

1.加快城镇化步伐,以辐射带动农业的发展。

发展小城镇建设,一是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功能,发展服务业,增强小城镇的聚集力、带动力。推进小城镇健康协调发展,增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承载能力和农村经济的拉动作用。二是下大力气制定和完善小城镇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吸纳民间资金向城镇集中,鼓励和引导农村经济能人到小城镇经商办企业,引导小企业向小城镇集中。三是变

灾害为机遇,科学规划,高起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加快小城镇建设,把农村的经营大户、有钱的农民吸纳到小城镇来,把过剩的劳动力引到城镇来经商,发展服务业,带动农村的发展,促进繁荣。

2.推进现代物流向农村延伸。

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增强产业化经营中产供销各个环节的有效链接,加快发展农产品连锁、配送经营。支持超市进农村,农资进超市,实现连锁经营,物流统一配送。通过在农村发展连锁超市,可加快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实现工农的有效对接。连锁超市在农村的发展,使农村也能享受到城市商业的服务,同时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潜力,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3.抓好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

按照“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着重治理农村“脏乱差”问题,摒弃存规陃习。要做到“五化”、“五通”、“六有”。“五化”即美化(内外墙抹灰、外墙涂料)、硬化(铺设混凝土的村内道路)、净化(实现家家户户“一池三改”,建有沼气池、卫生厕所、卫生厨房,实现人畜分开;村内建有下水道、垃圾池)、绿化(村内有公共绿地)、亮化(有路灯)。“五通”即村村通路、通水、通电、通讯、通闭电视和信息。“六有”即有健全的村级组织、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有业余文艺队、有功能齐备的科普文化活动中心、有文体娱乐活动场所、有标准的宣传栏。全市要把渔洋溪等12个新村建成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增强农民生活环境意识,努力建设整洁、优美、健康、有序的农村生活环境。

4.建立城镇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尽可能地提供农村公共品,加快通村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广播室和建立文艺队。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

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总之,要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

(三)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1.依托工业化的发展,转移大量农村劳动力,变农民为工人、商人和市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今后,整个农村改革将体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基本要求。

要解决农民问题,就要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要抓住东部地区闹民工荒、能源荒的弱势,充分利用自身这一优势,优化环境,把那些非资源有科技含量、劳动密集的企业引过来。同时发展好本市的旅游业、服务业等,使农业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为“农转非”提供更多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机会,使农村群众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从而大大促进劳动力的优化配置。

2.引导和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

积极探索采取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解决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问题。一是农民以合理的方式把土地出让给经济能人,能实现双赢。经济能人通过承租等方式获取土地实现规模生产,如大规模发展桑蚕、柑桔、水产、养殖业等等。因为规模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力承担者,就会“反聘”这些农民当工人,给他们发工资。农民除了每年可获得土地租金外,还能获得工资,所得的收入远大于自已耕种的土地收入,这充分体现了产业化经营的价值导向。二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使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集中,推动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

3.给农民以“国民待遇”,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环境。

当前,户籍制度、用工待遇、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一些制度性壁垒在很大程序上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此,一要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障碍。让那些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定居下来,同时取消农民定居城市的一切不合理收费,降低农民定居城市的成本。二要

给农民以“国民待遇”,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环境。主要是妥善解决农民进城后享有与其他市民同等的当兵、招工、提干、就业、公共卫生、文化和受教育的机会。在受教育方面,对进城的民工子女读书免收借读费、赞助费等等。三要加快就业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规则,确保市场运行的有序性和农民的合法权益。真正使转移的农民进得来、留得住、生活好。

4.认真抓好劳务经济。

一是积极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去,离土离乡闯富路,促进以工补农、以工富农、提高非农收入水平。二是加强对劳务输出的组织引导,努力实现由个人行为向社会行为转变;由盲目松散的无序流动向计划紧密的有序流动转变;由季节性输出向常年性输出转变;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就业转变。三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能力。当前,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类技能培训。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使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得到提高。同时,积极搭建农村劳动力供求信息平台,促进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四是出台政策鼓励打工者回家创业,带动经济发展。

五、我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第一,坚持体制创新,探索推进现代农业的有效形式。要针对目前农业经营规模小、经济效益差的实际情况,在坚持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和统分结合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突破区域、产业和所有制的界限,引导农户和龙头企业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扩大农业的外部规模,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第二,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把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一是重视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队伍建设,适当增加科研经费,充分发挥他们在推广应用农业技术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二是推进和完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使之成为推广应用农

业科学技术和优良品种的重要基地。三是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相应的农业实用科技知识。

第三,努力拓宽流通渠道,提高农业商品化水平。现代农业的特征之一,是能够为市场提供大量优质的商品性农产品。首先要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名特优新农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方面的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成立农产品流通组织或流通协会,培育和组织大批具有经济实力和推销经验的经纪人及运销大户直接参与农产品销售,搞活农产品流通。

第四,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促进农村人口转移。推进城镇化和农村人口转移,是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客观要求。对已列入试点的城镇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引导,使乡镇企业和农产品交易市场相对集中,逐步扩大城镇规模,把较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加工、流通和服务领域。同时要改革户籍制度,对在城镇有固定住所和稳定生活来源的农村人口应允许登记落户,鼓励他们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并在就业、教育等方面享受当地居民待遇。

第五,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良好条件。我市各县区应当制订和实施有关优惠政策措施,特别是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农产品专业市场等农业基础建设项目,要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安排一定资金列入预算,采取贴息贷款、补助、奖励等形式给予重点扶持;进一步健全农业服务体系,积极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第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切实抓好农产品安全生产。增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产品安全生产意识,建立健全农产品检测检验机构,严格实施农产品质量标准,加强对农产品的检验和检疫工作,注重农产品安全生产管理,确保本市的农产品能够顺利进入国内外市场。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对策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对策 作者:宜都市农业局王本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作者来稿) 一、什么是现代农业? 简而言之,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专家指出,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与传统农业相比,它具有四大特点: 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二、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已经取得的成效 (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今年计划新发展多经面积2万亩,其中:柑桔1.1万亩,茶叶8000亩,桑园1000亩。截至10月中旬,各乡镇处已收柑桔苗木定金83.69万元,预计发展面积44221亩,已定植35400亩;已收茶苗(或茶

籽)定金104.12万元,预计发展面积9963亩;已收桑苗定金22.85万元,预计发展面积1962亩。到年底,全市农村基本可实现人平拥有1亩经济林的发展目标;种植业和水产畜牧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明显加快;农村从事二、三产业人员不断增加,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二)科技入户显见成效。通过办《宜都农业》报、农业“科技110”热线、农业科技短信、科技宣传车、技术培训和精品园示范等形式,扎实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积极创建、培育科技示范户,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全市农业科技入户率达到90%,到田率达到了80%以上。 1、实用技术推广工作扎实。组织市、乡两级农技干部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382场(次),累计培训农民18.3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3.4万份。编印发行《宜都农业》22期、8.8万份;编发《农民读本》8万册,发送农业科技短信息140万条(次)。推广玉米、水稻等各类良种18万公斤,合格率95%以上;引进推广农作物良种25个,选推高效种养模式17类。开展品比、肥效试验共计50项;创办油菜“一菜两用”基地100亩、“无盘抛秧”核心基地500亩,全市“无盘抛秧”面积达到了2000亩,推广面积居宜昌市首位;举办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阳光工程在行动”两个电视专题栏目。市水产局组织水产技术培训58场(次),培训60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5400份,先后邀请13名专家教授深入库区指导网箱养殖。今春库区鮰鱼遭遇暴发性鱼病危害,由于防治及时,措施得力,成活率仍然达到70%以上。 2、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今年引进推广农机新技术 4项,引导农民新购置农田耕整机械、水稻插秧机械、粮油牧草收割机械、茶叶修剪采摘机械、新型植保机械500台(套),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了15.01万千瓦。今年完成机械耕整10万亩,机械收割5万亩,机械插秧3.09万亩,机械植保30万亩,机械化修剪茶叶 1.5万亩。池塘机械化清淤、水产养殖等机械化进一步发展。市农机局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农机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对于农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在世界上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发展达到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继续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看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应该正确认识现代农业的含义,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运用和发展它。 一、现代农业的内容 现代农业是指以物质和能量的开放式循环为特征,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市场化运行、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中低产田占到耕地总面积的2/3以上。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总数的5%,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仅相当于国内第三产业的1/4。中国农业不仅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需要满足不断增加的工业原料的需求。据统计部门估算,中国粮食需求每年增长40亿-50亿千克,而土地资源的约束必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中国农业还承担着实现农民增收、确保食品安全、维护生态

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及重点和重大项目建议

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及重点和重大项目 建议 发展现代农业,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在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外向型农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全面推进粮食、畜牧、水产、蔬菜、食用菌等传统产业。 一、发展现代农业,充分发挥农业科研优势,农业科技支撑十分关键。 农业科研是农业发展的源泉,缺少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的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进一步加大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选育及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力度,着力加强科技创新,进一步扩充种质资源,不断选育出高产优质的玉米新品种,以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建立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信息引导,

建立信息网络,及时整理和发布农产品供求状况和价格涨跌信息,介绍新技术、新品种,保证广大农民群众生产活动始终沿着市场需求这条主线运行,通过对市场的准确掌握,达到设施农业效益最**。 三、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树立“科技兴农”的理念,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农民建立长期联系,实现农民、专家“面对面”,农民有地方科技咨询,专家有指导服务对象,从而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抓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培训,重视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管理者对新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学习提高,使他们尽快掌握农业科技管理技术,真正成为农业方面的技术人才、行家、甚至专家。 四、积极探索建设现代农业,以项目建设带动培植区域性现代农业增长极,逐步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我市将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优势特色高效农业和产业化经营,加快种养结合和多模式生态农业发展,促进全市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粮食作物研究室中长期及近5年发展规划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建议,现代农业发展政策建议

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建议,现代农业发展政策建 议 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建议 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建议 作者:庄坤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XX年第15期 摘要:现代都市农业融合于城市现代化发展之中,有其特定的发展历史阶段,社会功能和经济作用,文章通过对山东省即墨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对即墨市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都市农业;发展;建议 我国学者普遍引用的一个都市农业定义是:“都市农业指在经济发达国家的一些大都市里,保留一些可以耕作的土地,由城里人耕种,即都市农业”。关于都市农业的定义,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诸学派众说纷纭,至今难有定论。这是因为都市农业不仅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最主要的是都市农业牵涉面广,涉及的问题错综复杂。但大体来说,都市农业是在大城市内及其周边地区,紧密依托并服务于大城市的农业,是以高质高效、生态绿色、观光休闲为标志,以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不仅满足都市的物质需要,而且为城市提供精神文化、娱乐体验、扩大就业等多方面需求,是融生产性、

生态性和生活性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并与城市有机融合,成为都市整体功能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一、即墨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城市人对回归大自然产生了越来越浓的兴趣,向往环保生态的生活环境。大城市周边区域以及市区内适合农业生产的空间,以其优越的区位优势成为满足人们这种需求的理想场所。青岛农业总体上已进入到现代都市农业时代。即墨毗邻青岛城区,区位优越,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农业有条件逐渐向园区化、设施化、工业化方向发展。人们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必然要求改变原来即墨农业的“城郊农业”定位,改变其仅提供农产品和原料的物质方面的单一功能,而向既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又能为人们提供精神文化等多方面需求的现代都市农业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即墨市立足经济社会发展,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不断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深度开发和拓展农业的新功能,增进产业融合,使现代农业产业服务青岛,融入青岛,成为青岛现代化大都市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一)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园区聚集引领发展 近年来,即墨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发展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技术、设施配套等多方面进行了倾斜扶持。特别是最近几年,日光温室、大拱棚、中小拱棚发展较快,设施农业园区不断涌现,让农业项目在园区“抱团”,把园区打造成项目发展的“洼地”,使农业园区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全市的设施农业规模不断壮

最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策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策 发展现代农业,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繁荣农村经济的首要任务。近一个时期以来,各地区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工作,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一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当前各地发展现代农业出现以下特点: 认识有了新高度。新农村建设工作很多,工作从何抓起,力量往哪里使,工作的突破口在哪里?现在地方党委、政府绝大多数都认识到,农业发展水平低,农民增收缓慢,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矛盾,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思想认识的统一,使发展现代农业有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发展有了新思路。绝大多数省市区,特别是农业大省,开始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湖南省提出从六个层次发展现代农业,即发展设施农业、效益农业、安全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循环农业。沈阳市沈北新区以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突破口,构建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工作有了新力度。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多数地方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力度都普遍加大。沈阳市沈北新区在运作建设资金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建立了三大体系:一是放开要素市场,建立民营资本投入体系。将供电、供水、供热等可经营类项目全部市场化,引入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二

是集中使用财政资金,建立“支农、惠民”公共财政体系,集中财力办大事,使财政资金重点向具有长期性、基础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项目倾斜。三是拓展融资渠道,组建国资公司、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建设开发公司三大融资平台,与金融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吸纳银团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 但在看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与成绩的同时,更要分析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发展现代农业的投入大与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矛盾。农业比较效益低,难以吸引资金投向农业;社会上的资金多数投入二、三产业,这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发展现代农业与确保粮食安全的矛盾。有的地方往往是以牺牲粮食生产为代价发展现代农业,显然这与确保粮食安全是相矛盾的。 发展现代农业与分散小农经济的矛盾。我国农户土地规模小,农民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这是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必须面对的问题。 发展现代农业与地方财政紧张的矛盾。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是我国农业地区的基本特点。农业县区既要保人员工资,又要解决一些必需的社会发展问题,无力增加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投入。同时,发展现代农业对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花费时间长,效果不明显,由此而导致一些地方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内在的积极性。 发展现代农业与目前农民素质较低的矛盾。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

第二节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实践及第三节建设我国现代农业的策略和主要措施

第二节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实践 【考点】发展阶段 (一)启动建设阶段:1953-1978年 (二)探索发展阶段:1978-1992年 (三)全面推进阶段:1992至今 (1)明确“三农”工作的战略思想。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 (2)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业增收。 (3)坚持在宏观调控中加强和保护农业。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 (4)持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 (5)持创新农业体制机制。 【例题:单选】纵观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历程,不包括()阶段。 A.启动建设 B.探索发展 C.全面推进 D.根本实现 【答案】D 【解析】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经历了启动建设、探索发展、全面推进阶段。D表述明显与现实不符。 【例题:多选】我国现阶段对农业的主导思想是()。 A.扩大农产品贸易开放,减少对农业的保护 B.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 C.坚持创新农业体制机制 D.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 E. 坚持在宏观调控中保护农业 【答案】BCE 【解析】本题考查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考点】现代农业建设取得的进展 (一)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进一步改进: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城镇化率提高。(二)农业产出增加、质量和结构优化:2006年,我国第一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入依法监管的新阶段。 (三)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201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科技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四)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显著提高:2010年农作物种收综合机械水平达到52%,农业的机械化已到了中期阶段。 (五)农业经营体制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快发育。 【真题:多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出的特点有()。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显著增强。 一是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环境得到优化。国务院出台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后,科技部率先行动,与自治区政府签订了部区会商议定书,出台了促进宁夏科技发展的26条政策措施,加大了对我区农业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为指导和推动农业科技发展,在不到两年时间内,我区先后出台了加强农业和农村科技工作、深化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等涵盖农业科技工作诸多领域的科技政策,明确了农业科技工作的目标任务、重大举措。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召开了科技奖励大会、科技工作会议,对包括农业科技在内的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奖励了一批农业科技工作先进典型,优化了农业科技创新环境。 二是农业创新体系建设初见成效。通过科技改革、资源整合,初步形成了能够满足农业发展基本需求的研发推广体系。培育组建了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5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6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农科院、水科所、气象所等3个非营利科研机构队伍建设、科研条件、基础设施有了显著改善,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由改革前的50%上升到85%。建立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 三是农业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成绩斐然。积极争取并实施了电子农务平台、盐碱地改良、设施园艺、压砂地持续高效利用、枸杞、马铃薯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组织实施自治区级农业科技项目数百个,启动了自治区“5183农业科技工程”,投入科研经费上亿元,取得并转化一批科技成果。研究开发出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和地方标准,引进选育优良农作物、牧草、林木、蔬菜品种数百种,水产品扩展到8个类型20多个品种。实现了小麦第4次、水稻第5次、玉米第6次更新换代,创造了水稻单产933.85公斤、玉米单产1248.9公斤的历史新高。冬麦北移技术扩大示范推广到30万亩,亩产较春麦增加100-150公斤,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奶牛年产量达6700公斤,处于全国先进水平。黄河鲶鱼人工繁育、经济林木花卉快速繁育等农业高新技术实现了产业化。全区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0%,农业新技术推广覆盖率超过75%,畜禽改良率达到90%以上。2007年以来,我区共取得100多项自治

特色现代农业精彩演讲稿-精品文案范文

特色现代农业精彩演讲稿 特色现代农业精彩演讲稿 根据学习实践活动安排,下面,我就“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做个发言,谈点初步体会和认识,与大家共同商榷。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的最新结果,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如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构筑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夯实打牢统筹城乡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当前全市“三农”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从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一体化新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 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实现资源集约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农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科技和装备武装、采用先进管理的高投入高产出效益型农业。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培植农民增收的现代产业体系,就可以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 三是,全面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有力举措。现代农业是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开放型农业。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组织化、科技化、市场化、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转变发展 方式,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攻坚期。为明确“十三五”农业发展的目 标任务和方向重点,进一步夯实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根据 **市“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求,对接上级主管部门规划,制定《**市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现实背景 “十二五”以来,我市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旅游兴市、城市发展、产业支撑总体工作布局的突出位置,深入贯彻“一核一极三区三基地”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生态 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我市整体上已经迈过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建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在保持粮油生产稳定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中药材、生姜产业两个“**第一市”建设,倾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 园区,强力抓好城郊商品蔬菜生产,奋力推进特色水果向“一村一品”发展,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成功 争创**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农业产业结构和经营效益明显提升。2015年,粮食总产万吨,油料总产万吨,种植中药材万亩,生姜万亩,建立城郊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场镇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发展“一 村一品”特色水果万亩;初步形成东北部低山区中药材、生姜基地, 东南部和西南部丘陵区优质粮油基地,中部浅丘区商品蔬菜和特色 水果基地三大板块;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累计通过“三品一标”认 证种植业基地面积万亩。 ——新型主体快速成长。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 到2015年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家,其中省级重点家、**市级家,产值过亿元的家,农民专合社家,家庭农场拥有各类农业产业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简要总结了高台县合黎镇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现代农业;现状;问题;对策 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高台县合黎镇积极抢抓省、市、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机遇,立足“三农”工作实际,不断创新农村经营管理机制,引导农户开展土地“四化”经营,鼓励发展技术服务型、产销一体型、生产流通型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探索推行“企业(合作社)+支部+农户”新型利益连接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1高台县合黎镇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1种植结构适时调整 近年来,高台县合黎镇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加大小作物制种面积,扩大畜牧饲草种植面积,全镇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2017年全镇农作物总播面积完成2017.5hm2,种植小麦36hm2,商品玉米678hm2;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56hm2,其中:番茄46hm2,辣椒干88hm2,洋葱294.5hm2,设施农业128hm2,各类制种747hm2,其中:玉米制种482hm2,瓜菜、花卉制种265hm2。制种玉米较2016年的904hm2下降了46.7%。

1.2示范点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把培育科技示范点作为科技推广的有效手段,建亮点、增效益。在全镇建立农业科技示范点3个,其中:夏季示范点2个、冬季1个,共落实试验示范10项。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力度进一步加大,科技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 1.3特色种植稳步发展 受大环境影响,2017年以玉米制种为主的制种产业波动较大,镇政府积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户在稳定玉米制种的基础上,扩大非粮作物制种和蔬菜、辣椒干、加工番茄等区域特色产业,全镇2017年落实玉米制种面积482.07hm2。非粮食作物制种291.13hm2,分别是花卉55.13hm2,蔬菜123.87hm2,瓜类112.13hm2,其他作物制种4.47hm2。 1.4“四化”经营持续发力 1.4.1土地流转规模经营 全镇耕地面积1543.4hm2,2017年共流转土地面积323.8hm2,涉及农户542户,涉及41个经营主体,占总耕地面积的21%。截至目前,共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4家,家庭农场30家,带动农户2310户,连片流转241户,零星流转301户,流转价格4500~15000元/hm2。 1.4.2农业机械化发展 截至目前,全镇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9770kW,拥有各种拖拉机1865台,占总农户数4146户的45%。耕作、排灌、收获、植保、畜牧、

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支农的重点。笔者结合河南省泌阳县现代农业发展实践,通过分析近年来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就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个人浅见。 一、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泌阳县的实践看,现代农业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不少产业项目仍停留在指标数字上,没有细化实施方案,有些产业发展目标缺乏前瞻性。 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龙头企业少,带动力不强。大部分产业没有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无公害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较为滞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处于初始阶段,缺乏政府的有力引导和支持,缺乏领军人物,没有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三是农村务农劳动力素质偏低。年轻力壮的人一般外出打工,在家搞产业的多是老人和妇女。在这个群体中,懂技术、善经营、有文化的人不多,整体素质偏低。 四是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农民实际上成为农村投资的主体。但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一般

是小规模分散经营,资本积累少,扩大再生产能力十分有限。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力度不够。加上县级财力紧张,没有资金大量投向农业。 五是农业科研水平较低。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相脱节,科技成果有效供给严重不足,科技对现代农业支撑力度不够。基层虽有农业技术方面的机构,但推广体制不活、手段落后、知识老化,影响了现有技术的推广普及和潜在效益的发挥。 二、财政支持现代农业问题分析 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折射了财政支农措施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 ――财政支农投入相对偏少,基础产业难以做大做强。农业规模小、效益低,没有规模和效益优势,而财政支农投入政策强调规模,扶优扶强,致使一些困难县难以争取到上级财政的支持。 ――财政支持偏重农田水利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忽视其它软件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多年来,财政支持一般局限在农田水利、农村清洁能源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对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业市场体系、服务体系、执法体系、检验检测体系等方面的建设支持不够。由于农村现代物流体系没有建立,服务水平低,标准化生产难以推广,品牌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难以加强,致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低,难以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提案_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2300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农业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理 提案人:姜成康 主题词:农业,科学发展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一重要论述既体现客观发展规律,也符合时代特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促进“四化”同步发展,重点在实现农业现代化,难点也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得到很好发展,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生产方式落后,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仍然突出,总体而言农业生产还处于小生产的耕作方式,对照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要求仍然有很大差距。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严重制约农业水平整体提升,以至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切实加大投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农业是自身积累很低的一个产业,靠农业自身积累很难实现农业现代化。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状况,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要认真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针,制订政策,鼓励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企业参与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二、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随着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组织形式也要与之相适应。要大力发展种养在户、服务在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育苗、植保、机耕、营销等方面为社员提供专业化服务,解决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更好地与市场对接,着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只有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才能解决大批农民进城后,谁种地这一重大课题,保证农业生产持续发展。 三、各地要精心组织现代农业试点工作,发挥试点单位示范带动作用。发展现代农业政策性强,面对的以盾多,涉及“三农”工作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差异很大。为确保现代农业健康发展,避免形式主义和工作上的偏差,各地需要认真抓好现代农业试点工作,能过试点发现问题,解决矛盾,走出一条发展现代农业新的路子。 来源:中国政协网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分析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及趋势分析 武汉市农业局种植业(蔬菜处)处长王火明 一、概述 建设现代农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党中央把“农业、农民、农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代农业是当前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理清和挖掘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的概念和内涵,明晰国内外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要求。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亟需思考的问题。 二、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内涵 当前,学术界关于现代农业的定义较多,有些从阶段论的角度来定义现代农业,认为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也另有观点认为现代农业是一种包含现代科技、管理等在内产业体系。笔者认为,阶段论和产业体系论分别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现代农业进行解释的。 现代农业解释之一: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体上起始于19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农业迅速发展。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商品率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农业发展成国民经济中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基础产业。 现代农业解释之二:卢良恕(原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认为我国现代农业一般可定义为,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重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和WTO规则.建立起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现代工业装备、推行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农业综合体系。 现代农业解释之三:所谓现代农业,实质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水平、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水平、现代管理技术及其管理水平、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及其加工水平、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水平为基础的产供销相结合的、贸工农一体化的高效率高效益科技创新产业。它既包涵有水平的综合生产能力,诸如有现代科技、现代装备、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又包涵有现代制度,诸如有现代管理、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标准化等特征的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解释之四: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学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现代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为基础的.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相统一的新型农业。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 从2004-2012年中共中央连续发了9个“一号文件”.这9个“一号文件”都有着自己的主题。 2004年的“一号文件”主题: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的收入,这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 2005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这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2006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一个根本性任务; 2007年“一号文件”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建设现代农业放在首位.这

(完整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第一讲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农业发展的阶段分析 一、原始农业阶段 1、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生 动机:环境变化引起新的食物来源的需要 产生:驯化野生动植物 标志:“神农氏”的出现(约6000年前) 过程:黄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长江下游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 2、原始耕作技术 刀耕火种,使用的工具主要有石刀、石斧之类,这些都是用来砍伐树木。 3、原始动物的驯养 (1)由于狩猎的需要,最先驯养的动物可能是狗。(2)到四、五千年前,家畜饲养进一步发展,狗、猪、牛、羊的数量增加。(3)新石器时代晚期,马和鸡在成了饲养的家畜、家禽,后世所称的“六畜”此时都已被人们驯养了。(4)种植业和养殖业开始发展。 二、传统农业阶段 (1)产生:奴隶制后期至蒸汽机发明之前时期。 (2)内涵:在生产过程中以精耕细作、农牧结合、利用自然环

境条件进行生产经营;不使用合成农用化学物资,充分利用有机肥进行地力培肥,保持土壤良好的结构性和耕性,延长土壤的使用寿命;采用农业和人工措施,如多种种植、增加天敌、人工捕捉、合理倒茬和换茬、筛选和种植抗病品种等措施,进行病虫草害防治,逐步地形成了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农业耕作体系。 (3)特点: 1、铁制农具和畜力的广泛使用。 2、畜牧业出现以放牧或游牧为主的生产方式。 3、经济形式以自给自足、生产规模小的自然经济为主体。 三、石油农业发展阶段 “石油农业”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这一模式之所以被称为“石油农业”,是因为它大量地使用以石油产品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大量使用以石油制品为原料的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 特点:追求产量,不计成本和环境破坏。 后果: 1、破坏土壤,加速水土流失。美国每年流失的土壤高达31亿吨,由土壤流失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超过400亿美元。 2、化肥农药造成环境污染。美国31个州存在化肥污染地下水的问题,农村钦用水中63%被农药污染。 3、单一作物种植减少了遗传的多样性。单一作物种植造成了农业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减退,病虫害加重。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 李燕凌汤庆熹 一、全面理解现代农业的深刻内涵 所谓现代农业,可以从三种不同视角全面理解“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 (一)从阶段论视角来理解。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现代农业是指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按照阶段论观点,把历史上的农业区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原始农业主要依靠人力和原始工具,传统农业主要依靠畜力和非石油动力机械,现代农业则主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及先进技术装备、方法等。 (二)从状态论视角来理解。按照农业生产力发展状况、农业生产方式特征进行描述性定义,现代农业一般具有科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流通、产业化组织、社会化服务等基本特征,并具有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产品商品率“多高”的显著特点。也有人更直截了当地把现代农业描述成机械化、电器化、化学化、工厂化、市场化、专业化等农业。 (三)从过程论视角来理解。从事物发展过程看,现代农业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现代农业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要求。当今世界所谓的现代农业,是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即不断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就是农业现代化。 从以上可见,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的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的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的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的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的农业、依靠新型农民发展的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突破了传统农业主要从事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与创新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与创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然而,要使我国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型转变,农业科技进步可谓是任重而道远。为此,必须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让传统农业的发展乘上现代科技的东风,通过统筹利用现代前沿科技解决农业生产问题,以及妥善处理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负面问题。 关键词: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央指导精神现代化农业的创新互联网+农业 农业创新是一个经济、技术和社会的概念,而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性、时代性和综合性的概念。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现代化应存在互动发展的关系,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离不开农业技术创新的保障和支持,亦即,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需要统筹利用其他领域的现代科技,以更科学的方式改造农业,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科技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而反过来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又为农业技术创新提供保障和平台。本文通过分析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及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创新点。 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经历的几个阶段及其内涵 我国在向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传统农业、现代农业这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农业的发展是和国家的实际情况息息相关的,是符合我国当时的基本国情的,而科学技术又是强国的根本。所以科学技术是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以上两个发展阶段中传统农业是一个封闭的内循环模式,即农作物的种子给人吃,作物的根茎叶等喂养牲畜,人畜的粪便还田有作为农作物的肥料,传统农业就是在这种重复循环中缓慢发展。而现代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之上整合利用工业发展的成果,打破原有的循环模式。从石油中提炼的化肥,现代化学工业研制出的农药、除草剂,工业文明的发展带动大机械的产生代替人力畜力都促使农业产量大增,效益大增。但是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必将推动现代农业向前发展,不断扩大农业的科学范畴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二、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人与资源的矛盾突出,制约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我国农村人均占有土地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很少,随着各地的工业开发区建设、城市规划建设和私人违章建设,非农用土地不断增加,大量耕地被征用占用,使人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尽管土地效益比较低,但对于多数农民来讲土地是他们生活的最后保障,即便出外务工也不会轻易放弃土地。这种状况使土地资源很难向优势农户集中形成规模经营,同时也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使之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从而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二)、农业科技含量不够高,机械化水平较低 有的地方生产的农产品,优良品种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科技含量高、劳动投入少、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仍然不多,低值的“大路货”产品所占的比例仍然

有关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快进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文本附件】 关于加快进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文件级 市级 不】 【时效性】有效 【公布单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 位】 【文号】京政农发[2005]66 【颁布日2005-11-03

期】 【来源】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 郊区各区县人民政府: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农业的全面升级,大幅提升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深度开发和拓展农业的新功能,增进产业融合,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适应城乡互动进展,构建和谐社会,依照首都功能定位,结合本市经济社会进展实际,现提出加快进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指导意见。 一、进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必定性和必要性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在我市依托都市的辐射,按照都市的需求,运用现代化手段,建设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系统。 我市农业进展定位于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北京经济社会进展现时期的客观要求。北京农业正处在特不重要的历史性转型期,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十分必要,进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首都农业进展方向的必定选择。 从外部环境看,北京作为全国最大、最密集的消费市场之一,具有消费群体规模大、消费层次多、消费需求变化快、消费质量

高等特点,要求农业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务。随着都市化进程加快和二、三产业迅速进展,科学高效利用各种资源是首都农业的巨大优势。北京集聚了大量的科技、金融和人才等各种社会资源,成为巨大的能量集合体,对郊区经济社会进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首都生态建设和环境爱护工作差不多成为都市可持续进展的重要任务,农业的环境贡献功能需要进一步彰显。北京山区面积占到全市总面积的62%,其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都需要我们开发利用,放眼以后,丰富的山区资源将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进展提供较大的进展空间。 从农民增收的实际要求看,由于受生产资源的制约,农业进展差不多不能单纯通过数量规模的扩张满足农民增收的愿望,要充分发挥农业对郊区农民增收的作用,促进城乡协调进展,就必须进一步依照首都经济社会进展变化,拓展农业进展空间,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快结构调整和功能转变,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增收。 当前,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全社会已逐步形成城乡统筹进展的合力,同时北京的经济进展具备了都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部分区县已围绕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进行了积极探究和有益实践,因此,北京农业适时转型,借势推动都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