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4.3《欧姆定律》新授课导学案(第二课时)

14.3《欧姆定律》新授课导学案(第二课时)

14.3《欧姆定律》新授课导学案(第二课时)
14.3《欧姆定律》新授课导学案(第二课时)

《欧姆定律》新授课导学案(第二课时)

例题分析 (教材97页)解题指导.(解题步骤如下)

●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在电路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未知量的符号.

●利用欧姆定律求解.注意解题格式。

1、示例:一个电阻其阻值为R=880K Ω,在它的两端加上220V 的电压,

则该导体中的电流为多大?

解:R=880K Ω=880×103

Ω U=220 V

所以 I =Ω

?= 10880V 2203R U =0.25×10-3 A=0.25 mA 2、阅读完成教材97---98页例题1、2题

3、同学们刚才的演算说明大家已能用欧姆定律解简单的电学应用题,通过解这些题你有什么收获吗?

4、小结: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是:(1)运用欧姆定律时要使用 单位。(2)运

用欧姆定律必须是 段电路, 时刻的(同一性) I 、U 、R 三者中要已知 个,就能根据公式求出第3个量

基本计算:

1、有一种指示灯,电阻为6.3 Ω,通过的电流为0.45 A 时才正常发光.要使其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的电压?

2、一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是8V,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10Ω,那么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

流是多少?

3、一个用电器电阻100Ω,工作时的电流是0.22A ,那么工作时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某

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是2.2V ,用电流表测的流过的电流是250mA ,这个小灯泡的电阻是多少?

4、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3V 时,导体中的电流是0.5A ;要使通过的电流为1A ,加在他两端的电压应是多大?如果电压增大到15V ,这个导体中的电阻是多大?导体中的电流是多大? 当它两端电压为0时,该导体的电阻为__________Ω。

提高:

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8V,电阻R的阻值为10Ω,灯泡L两端的电压为6V,则通过灯泡的电流为多少?-灯泡的电阻为多少

2.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开关闭合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是0.10A和2.0V,则通过R2的电流是多少?,R2两端的电压是多少?R1的电阻是多少?

3.灯泡L1和L2串联在电路中,加在它们两端的总电压为12V,L1电阻是8Ω,L2两端的电压是4V,则L1中的电流是多少?

4.人体是导体。下表是通过人体的电流值和相应的人体反应:

电流(毫安) 10 30 lOO

人体反应触电感觉,人可挣脱感到剧痛,神

经麻木

短时间内使人心跳停止

皮肤干燥的人两手问的电阻约为1×105欧,当皮肤潮湿时,电阻可能降到1.5×103欧,则皮肤潮湿时,只要在两手间加电压就可能会使人有触电感觉。

5.张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

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右图所示的图象,

据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导体a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a的电阻大于导体b的电阻

C.当在导体b的两端加上1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b的电

流为0.1A

D.将a、b两导体串联后接到电压为3V的电源上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2A

6.一段均匀的电阻线,接在6v的电源上,通过它们的电流为200mA.若将这段电阻线等分成3段后,并联接在原电源上,则此时电路中的总电流为()

A.600mA B.0.18 A C.1.8 A D.1.2A

7.某一温度下,两个电路元件A和B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

如右图所示,则元件A的电阻为Ω。

8.一个5Ω的定值电阻与一电流表串联,电流表的示数为1A,我们能否用量程是3V的电压表来测该电阻两端的电压吗?为什么

9.我们已进行过“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甲中把余下部分的电路用笔划线代替导线连接好.

(2)在某次测量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值为__________A.

(3)丙、丁两图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过程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其中表示电阻不变,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是__________(填“丙”或“丁”).

(4)在探究电阻一定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的过程中,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和.

《平方根和立方根》导学案

导学案 七 年级 数学 学科 姓名 组名 201 年 月 日 编号 课题: 第六章《实数》小结 课型设置: 新课 学习目标: 1.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3.了解有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一、引入: 本章我们学习了平方根和立方根,并通过开平方,开立方运算,认识了一些不同于有理数的数,在此基础上引入 无理数,使数的范围由有理数扩充到实数,随着数的扩充,数的运算也有了新的发展,在实数范围内,不仅能进行加、 减、乘、除四则运算,而且对0和任意正数能进行开平方运算,对任意实数能进行开立方运算.本节课我们一起对本章 的知识作系统整理和回顾. 【板块一】基本概念回顾 【学习指导】自研教材P60内容。思考如下问题: 问题1:绘制本章知识结构图. 问题2:数的概念是怎样从正数逐步发展到实数的?随着数的不断扩充,数的运算有什么发展?加法与乘法的运算律 始终保持不变吗? 问题3:回顾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乘方运算与开方运算有什么关系? 问题4:无理数和有理数的区别是什么? 问题5:实数由哪些数组成?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有什么关系? 【板块二】专题综合突破 无理数与有理数的有关问题: 下列各数中,3.14159,38-,0.131131113…,-π25,17 -,无理数有( ) A 、1个 B 、 2个 C 、3个 D 、4个 与绝对值有关的化简: 已知实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化简()()22 2a a c b c a - +-+-

(完整版)“导学案”及“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及“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案”与“导学案”: “教学案”与“导学案”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师生公用的一种文本。“讲”字面上停留在传统教法上,而“导”重点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又有教师主教之嫌,“导学”则突出了有“导”之下的“学”。导学案其实就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一个脚本,故又可称为“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目的不同: 教学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 导学案—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 性质不同: 教学案—以教师为中心,具有单向性、封闭性的特点; 导学案—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互动性,开放性的特点。 功效不同: 教学案—侧重怎样教、教什么、注重使学生“学会”; 导学案—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注重使学生“会学”。 角色不同:教学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 导学案—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是主角。 二、“导学案”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课前的预习是学生自己或小组完成的,那么一个突出问题显现出来: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用什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有一个载体,“导学案”就是起到引导、指导学生自学作用的文本,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它是学生自学的“线路图”。 三、什么是“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检测训练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文本。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课堂是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导学案”其实就是把教材上复杂、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具体的问题,它能引领学生通过读教材寻找方法,关键在“导”上,如果没有“导”作用的“导学案”,那和复习提纲没什么区别。 四、“导学案”的内容: 导学案的内容:主要围绕“学”而编制。 包括案头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课内训练检测、课后拓展延伸、教后记、学后记。 学习过程:自学导学、课堂教学两部分 1、案头内容: “导学案”的稿头包含有班级、科目、章节、课题、课型、执笔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等内容。 2、设计学习目标的几点注意:目标要分“课前、课中、课后”三段设计,应具体、准确,由教学目标改为自主学习目标,由教学重点改为学习重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改为“使自己进一步了解…”。叙述方式应为“通过……(过程、方法)学习……内容,……(达到什么目标)”。每一句话都要说到点子上。 3、学习过程:包括预习导学和课堂教学研讨两部分。

折扣导学案·新授课

铜都双语学校高效课堂自主学习型数学日导学稿 班级:姓名:编号:0513 日期:7月23日 比一比,看谁表现最好!拼一拼,力争人人过关!六年级·数学组·制 小学数学课评价要素:1、集体亮相,组长分工明确;2、有互动形式的组内小展示;3、姿态自然、大方;语言洪亮、清晰、严谨;4、班级大展示,有互动场景,有创新意识;5、有认知过程、拓展、延伸。 课题:折扣课型设置【日日清·晚自习自研40分钟+自研互动展示60分钟】【自研课】(时段:晚自习时间:后15分钟) 预习指导自研检测 ①了解打几折表示的含义。 ②调查生活中有哪些打折的实例。八折=()% 三六折=()% 七五折=()% 九折=()% 生活中的折扣实例记录: 【展示课】(时段:上午正课) 学习目标:我能经历“折扣问题”的探究过程,认识简单的“打折问题”并能针对“生活中的打折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 元素自学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 自学指导 (内容、学法、时间) 互动策略 (内容、学法、时间) 展示方案 (内容、学法、时间) 随堂笔记 (成果记录、知识生成、同步演练) 走进折扣的世界【生活中的现象发现】 观察课本第97页例4上面的情景图, 你能解决黄衣少年提出的问题吗?生 活中还有哪些打折的事例?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思考出发,进入今 天的学习吧! 【初进文本,了解折扣】 1、自主了解打折的含义 2、思考打折与百分数间的联系。 【例题学习,自我探究】 1、从折扣与百分数的关系这一角度分 析例题、解决例题。(完成在课本上) 2、思考:你能用份数法解决问题吗? (完成在随堂笔记处) (5分钟) 1、两人小对子: 针对自研成果进 行交流,并相互给 予等级认定。 2、五人互助组: 小组长负责,小组 内针对生活中“折 扣的含义”进行交 流。 3、十人共同体: 教师分配任务,大 组组长负责,结合 展示方案,做好展 示准备。 (8分钟) 展示单元一: 方案一预设: 谈生活中有哪些 打折问题,和大家 一起体会“打 折”、“折扣”的含 义。 方案二预设: 折扣的实际运用 ①例题4折扣的 折扣问题展示。 ②用多种方法解 决折扣问题展示。 (12分钟) 1、折扣重点识记: ①铜陵百货商场的所有衣服打七折咯! 它的含义是: ②铜陵三联书店的教辅书籍一律六五折。 它的含义是: ③苏宁电器的商品全部八五折出售。 它的含义是:表示现价是原价的()%, 现价比原价便宜()%。 2、例题4其它方法解答。 【自研等级】: 【同类演练】 妈妈让小雨为家里买5盒牛奶,甲超市原价3 元,现在打八五折,乙超市原价3元,现在买 四送一。请你帮他选择,到哪个超市买更为合 算? 生活中的折扣现象【走出文本,回归生活】 观察课本第97页做一做,第101页的 各个习题,了解题意。利用这些题目作 为素材,自主开一家“折扣商店”。 【自主设计,自我体会】 我家商店的物品与打折方案: 我的必要计算: (5分钟) 十人共同体: ①组内协商拟定 “最具创意折扣 商店”方案。 ②大组组长负责, 结合展示方案,做 好组内小展示。 (5分钟) 展示单元二: 方案预设: 以“折扣商店” 为情景,再现折扣 生活化的应用。 展示单元三: 全班展示完成同 类演练。 (15分钟) 【当堂反馈】(10分钟):完成课本第101页的第2题于规范作业本上。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导学案(附答案)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贞观之治” 1、主要内容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重视发展生产,开垦荒地、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 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 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房玄龄和杜如晦;魏征为著名谏臣。 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2、效果评价: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我国的封建制度发展到顶峰。 3.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秦隋:都完成了统一后很快灭亡;都是因为统治者的残暴无道,整治黑暗;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汉唐:统治者都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都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任用贤良;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 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三、女皇武则天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本课考点精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唐太宗的政治主张的 有() A、皇帝要勤于政事 B、大臣要廉洁奉公 C、政府要轻徭薄赋 D、君臣要讲气派

2、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 为 (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临朝处政,开创殿试 C、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 D、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出此话的皇 帝是() A、汉高祖 B、汉光武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4、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著名谏臣是 (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5、你可知道隋炀帝是在何时被部将所杀死的吗? ( ) A、589年 B、618年 C、907年 D、1840年 6、唐太宗与汉文帝有哪些共同之 处() ①提倡节俭,节制欲望②轻徭薄赋 ③曾经免除田租④励精图治,出现盛世局面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林娜讲课导学案

课题:第25讲解直角三角形班级:九年级二班姓名 主备人:林娜授课人:林娜周次:第2 周预上课时:1课时 考纲解读1.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内角和定理以及边角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2.会综合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权威预测 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的考察内容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主,考核应用意识进一步加强,对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要求越来越明显,不仅有传统的计算距离,高度,角度的应用题,更有要求学生根据题中给出的信息构建图形,建立数学模型,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考查题型一般为填空题和解答题,预计2013年的陕西考题将继续体现这种特点。 要点温习 【1】.解直角三角形中,三条边和两个锐角共5个元素相互之间可归纳为三种

h 水平宽度l 如图,在Rt ABC ?中,0 C=90∠ (1) 三边关系(勾股定理):2 22AC BC AB += (2)锐角之间是关系:0 90A B ∠+∠= (3)边角之间的关系: 【2】.由解直角三角形的已知构成,基本类型及解法归纳 (1)已知两边: ①已知两直角边a,b,则c=_________,tanA=________, ∠B=90°-_____. ②已知直角边a,斜边c ,则b=________,sinA=_____, ∠ B=90°-_____。 (2)已知一边一锐角: ①已知直角边a,锐角A,则b=______,c=______, ∠B=90°-_____. ②已知锐角A,斜边c,则a=_____,b=______, ∠B=90°-_____. 【3】.应用题中的相关概念 1.视角: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视角,视线在水 平线上方的角叫做仰角;视线在水平 线下方的角叫做俯角(如图所示)。 2.(1)坡度:坡度也叫坡比,用i 表示即h i l = , h 是坡面的铅直高度,l 为对应水平宽度(如图所示); (2)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3)坡度与坡角(若用α表示)的关系: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2010昆明中考)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的A 处看一栋高楼顶部的仰角为45o ,看这栋高楼底部的俯角为60o ,A 处与高楼的水平距离为60 m ,这栋高 楼有多高 ?(结果精确到0.1m ,参考数据: 1.732≈≈)。 sin cos ,cos sin ;BC AC A B A B AB AB ====tan BC A AC = tan h i l =α=

小学语文16新授课导学案

16 《珍珠鸟》导学案 潍坊市潍城区永安路小学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和感悟,理解课文最后一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一、课前延伸 ▲学习目标 1.预习课文,独立解决生字词。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方法步骤(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加3颗星) 1.预习生字词 (1)正确认读生字词 (2)描红 (3)熟练组词 2.预习课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标出文章的自然段。 (3)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和四字词语。 3. 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 4.写出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 二、课内探究 (一)创设情境 播放视频 (二)检查预习 ▲学习目标 1.同伴合作解决生字词和课文,提高学习效率。 2.教师抽查,督促学习。

★方法步骤(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加3颗星) 1.同桌互查生字词。 2. 小组成员轮读课文,长段可分两人读。 3.教师抽查 (三)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有感情地熟读课文,对重点的语句进行理解分析。 ★方法步骤:(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小组每人加1颗星)。 默读课文,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怕人的珍珠鸟后来一点都不害怕人,而且和作者相处的非常好?这些变化是怎么来的?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者清?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简单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早完成的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画出来的句子。 (四)合作探究(约10分钟) ▲学习目标:通过交流,解决问题,梳理疑难。 ★方法步骤:(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小组每人加3颗星)。 小组长安排组员按照由D到A的顺序,每人选择一处感受最深的句子先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完成以后,小组长组织组员坐端正,准备汇报。 三、精讲点拨(约8分钟) 1.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进行适当地补充、点拨,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有感情地朗读。 四、巩固拓展(约12分钟) ▲学习目标: 1.检测对本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阅读《信赖无价》一文,感受课文内容。 3.通过写话练习,进行生成性训练。 ★内容步骤: 1.巩固检测 你怎样理解“信赖”的? ★方法步骤:(1)独立完成。(2)汇报交流。 2.补充阅读《信赖无价》。 ★方法步骤:(1)快速阅读。(2)思考: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3)同伴交流。 3.拓展提升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3课导学案

梁河学校七年级历史导学案总第 12课时 班级:学习小组:姓名: 温故知新,风采展示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设,地方设,简称“”。 管辖台湾: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负责管辖和(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管辖西藏:在中央设立,直接统辖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二.自助探究,交流展示 知识点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宋元大都市:北宋时的、南宋时的、元朝时的,都是当时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热闹的庙会:北宋开封,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的各种表演。元宵节时,相国寺的大殿前设乐鹏棚,供皇家乐队演奏,吸引着众人前来观赏,热闹非凡。 热闹的瓦子 原因: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瓦子的含义: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 勾栏的含义:瓦子中圈出许多的圈子,称为“”。 娱乐活动: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有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比如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令人眼花缭乱。 商业活动:瓦子里有许多摊位,有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还有剃头、相面、算卦的,十分热闹。 杂居 内容: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场所进行演出。 形成:形成于。元朝建立以后,元杂剧在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如、、等,在都有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烧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 知识点二宋词 含义: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吟唱。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词牌,如《念奴娇》《满山红》《蝶恋花》等。 形成和发展:在唐朝时依旧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 。 内容:词的内容开始大多是描写女性伤离怨别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到宋代有较大的变化,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最新卖油翁导学案及答案

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 新人教版七下语文导学案 编制人:夏阿萍 第12课 课型:新授课 课题 卖油翁 编号. 审核人: 班级: 姓名: 课时:2 【学习目标】 1、 朗读 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2、 禾U 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3、 学习本文,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把握课文内容可从刻画人物入手, 体会揭示的道理。 【教学重点】1、2 【教学难点】3 【预习案】 1、走近作者:欧阳修(1007 — 1072 ),北宋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字 __________ ,自号 _________ ,晚年又号 __________ (即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 酒一壶、醉翁一人),谥号 _________ , ___ “ ”之一。 充分发挥学生自学能力,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懂课文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只有百 分之十至二十的需要老师点拔。这也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积累字词: (1)注音: 咨( _____ )矜( ______ )圃( _______ ) 睨( _______ ) 矢( _______ ) 颔( _____ ) 忿( ________ ) 酌( _______ ) 覆( ________ ) 杓( _______ ) 自主学习部分主要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和下文注释,主动学习,课堂检测。个别纠错并强调 易错者。 此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文中实词的掌握和巩固。这 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因此是扎实落实这 一些内容。 (3) 通假字: ① 但手熟尔:尔 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徐以杓酌油沥之:杓 __________________ (4) 一词多义: 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 A 、 射:①陈康肃公善射( ___________ )②吾射不亦精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 ) B 、 以:①公亦以此自矜( __________ )②以我酌油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 善: 矜: 去: 颔: 但: 安: 覆: 徐: (2)解释字词: _________ 尝: _________ 汝: _________ 轻: _________ 沥: 、虫 ________ 遣: __________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年级七年级学科历史完成日期课型新授 课题第2课原始农耕 生活 主备人使用日期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目标 1、掌握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 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了解和掌握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相关信息。 过程与方法 目标 通过讲授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进步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认识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 情感态度价 值观目标 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成就,产生崇敬之情,从而达到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 教学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 农业发展对中华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 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知识链接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步:回顾旧知(课件出示复习问题,学生记忆互查,5分钟):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最具代表性的是哪三种人? 2、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距今约多少年?掌握哪些生活技能? 3、右图是哪种人?遗址位于哪里?距今约多少年? 掌握哪些生活技能?学会用火的意义? 4、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地位是? 5、右图是哪种人?遗址位于哪里?距今 约多少年?掌握哪些生活技能? 第二步: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3分钟):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种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他们都是靠采集、狩猎为生,但是这种获取食物的方法,会导致食物来源不充足,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那么如何才能获取稳定的食物来源呢,我们的祖先找到了答案,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1、了解我国原始农业的生产和发展状况,认识其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2019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6 实数 6.2 立方根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2019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6 实数 6.2 立方根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1、求立方根时,要求同学们掌握被开方数的任意性,理解 立方根的唯一性。 2、会用计算器求某数的立方根;通过增减被开方数的数位, 借助计算器估算近似值。 【重点】:被开方数的范围。 【难点】:借助计算器估算立方根。 时间 分配 合作交流展示20分、纠错讲析总结5分、检测15分 学习过程 学案(学习过程)导案(学法指导) 一、知识回顾 1、立方根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 (也叫做数a的)。 2、换句话说,如果 ,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记 作:。读作“”,其中a是,3是, 且根指数3 省略(填能或不能),避免与平方根混淆。 3、开立方:求一个数的的运算叫做开立方。正如与平方互 为逆运算一样,与开立方互为逆运算:。 二、预习新知 1、-39= ,39 -= ,那么-3939 -;即3a - -3a。 2、3 8 1 = ,327= ,364= ;38 -= ,3125 -= ;30= ; 31= ;31 -= ;以上可说明开立方时,被开方数的范围是, 立方根是它本身的数有;被开方数具有性,立方根具有 性。 3、利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 27 64 , 2)-216, 3)33+35(提示:每小组1人讲述步骤过程,小组内 或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三、合作探究 1、用计算器计算…,3000216 .0,3216 .0,3216,估算3216000≈ ,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提示:组内讨论形成一致结果,通过展示组间互质) 结论:被开方数倍,则立方根就倍。 四、达标检测 1、判断正误: (1)、25的立方根是 5 ;() (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的立方根也互为相反数;() (3)、任何数的立方根只有一个;() (4)、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根与其立方根相同,则这个数是1;() 一【知识回顾】: 巩固加新知预设, 以便于更好地导 入下一节新课。 二【预习新知】: 主要将本节所学 内容以填空形式 显现,主要考查学 生对教材的自学 驾驭能力和知识 迁移能力。 三【合作探究】: 以练习题的形 式承载本节课 所学的新知,让 学生在题中归 纳,生生互质, 组内同质,达成 一致,形成结 论。 四【达标检测】: 在规定时间完 成,目的在于检 阅学生掌握程 度。

《老子 有无相生》导学案教师版讲课教案

《老子有无相生》导学案教师版

课题《老子·有无相生》 编写: 刘京平审稿: 【本课时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实词、虚词等文言现象; 2、把握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知识链接】 1、文体知识 《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虽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道德经》是在国外拥有最多的译者和读者的书。《道德经》是解释道家哲学的主要经文,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道”就是自然,路,道理,法则,规律。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世间一切皆有道生出,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2、作者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诞生),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汉族。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母亲怀了七十二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自主思考(思)】 1、找出下列通假字。 ①自见者不明(“见”通“现”) ②死而不亡者寿(“亡”通“妄”) ③其脆易泮(“泮”通“判”) ④起于累土(“累”通“蔂”)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 ①自是者不彰(意动,认为……正确) ②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意动,把……当作有为,把……当作事业,把……当作有) ③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形容词作名词) ④夫轻诺必寡信(使动,使……减少) ⑤多易必多难(意动,把……看得容易;使动,使……增多) ⑥是以圣人犹难之(意动,认为……难) ⑦其未兆易谋(名词作动词,显露迹象) ⑧常于几成而败之(使动,使……失败) ⑨慎终如始(形容词作动词,慎重对待) 3、找出下列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①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不行:走不远; 不明:不能明理) ②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从事:做事;几成:差不多成功)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1 新人教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复述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生活状况。 2.区分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生产生活的异同,知道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不同。 3.体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的智慧,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4.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人的生活 河姆渡人 2.半坡人的社会状况 (1)半坡人 半坡人 生活区域距今 年代 种植作物生产生活房屋样式文化 黄河 中游 距今 5000 多年 种植粟和 蔬菜,我国是 世界上最早种 植粟和蔬菜 的国家 使用磨制石 器,生活用具主 要使用陶 器 住半地 穴式房 屋 有了绘画、雕塑、刻画符 号和装饰等内容 想一想: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房屋建筑为什么会不同? 两者所处地域的气候环境不同:河姆渡人居住在处于长江流域下游,近海,气候湿热,“干栏式”房子可以避潮湿;半坡居民住在黄河流域,内陆干旱,风多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容易抵抗大风和寒冷袭击。 (2)氏族 ①定义:在原始时代,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叫氏族。 ②代表遗址: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

③生活状况:氏族时期,土地、房屋等都归氏族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贫富差别。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探究问题一】河姆渡居民过定居生活的原因是什么? 伴随着农业的产生,人们开始过上了定居生活。原因:稻类等农作物种下后,必须等待收割,而且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农业生产也不是随便什么地方都能进行,这就要求人们定居下来;同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衣食来源比较稳定,也为定居提供了条件,所以河姆渡人过上了定居生活。 *【探究问题二】比较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北京人在生产、生活上的不同。 生产工具食物品种和来源居住条件生活用品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靠采集、渔猎获取食物住在山洞里 种植水稻,有了固定的食物来 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 会建造自己的房屋会制造陶器 源 【探究问题三】依据本课所学,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力,分组描绘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生活画面。 ①反映河姆渡居民生活的画面:典型的江南风光,河姆渡人的房屋,样式是干栏式结构。房屋的底层饲养着一些猪、狗、牛等动物。在屋旁有一口水井。一群女子在稻田间劳动。一部分男子拿着弓箭在打猎,另一部分男子用鱼钩在河边钓鱼。 ②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的画面:典型的北方风光,半坡居民的房屋,样式为半地穴式。山坡上种有粟,一部分妇女在劳作,另一部分妇女防线、织布、制作衣服。一些男人爱制作陶器。一些男子拿着弓箭在打猎。

最新导学案的设计(模板)讲课教案

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是实施“121”高效课堂模式的重要载体。 导学案的编制核心要素: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效果测评。 导学案的编制形式: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 一节课一篇导学案。 导学案一般要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 【A级】为“识记类内容”,部分内容也可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解决。 【B级】为“理解类”,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 【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 【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导学案”是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的一体化的教学方案。 它是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121”课堂教学模式特点,集思广益,兼融教师的个性特点而形成的,目的在于摒弃课堂的形式主义,追求课堂的实效。一方面它是教师集

《×××××》导学案(第×课时)课外部分 【复习巩固旧知识】(10-15分钟) 【课前预习新知识】(10-15分钟可以放在“自主学习”环节进行)

课堂部分公倍数和公因数易错题目 一、求有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A÷B=8(AB均为非0的自然数),A、B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2、A=B+1(或A-B=1)(AB均为非0的自然数),A、B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3、均是不为0的自然数,如果A ×15 = B,A和B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4、如果A=2×2×3,B=2×3×3,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二、求特殊数值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求下面数字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8和57 34和91 52和91 三、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问题。 1、工地上有两根长短不一的钢筋,一根长20米,另一根长12米。要求将两根钢筋分别截成相等的小段且没有剩余,每段最长多少米? 变形题:工地上有两根长短不一的钢筋,一根长20米,另一根长12米。要求将两根钢筋分别截成相等的小段且没有剩余,最少可以截成几段? 2、一块长方形铁皮的长是72厘米,宽是40厘米,要把它剪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且没有剩余,这种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多少厘米?至少被剪成几块?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质导学案(含答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登基称帝的史实 2.识记“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表 现 3.理解武则天的统治对“开元盛世”的奠基作用 【学习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学习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进行正确、 全面的评价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 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2.626年,即位。次年改年号为“”, 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3.(1)政治上进一步完善;制 定,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

的。(2)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生产。 4.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5.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制度。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 6.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7.唐玄宗重用贤能,在贤相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改革。 8.整顿,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9.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二、合作探究 想一想,盛世局面的的表现都有哪些?“贞观之治”

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三、练习巩固 1.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朝代更替,告别了短暂的隋朝,赢来了繁盛的唐朝,这一年 是() A.581年 B.589年 C.618年 D.626年 2.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3.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谏臣。以至于在他死后,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现在失去了一面镜子啊。”他说的这位大臣是() A.长孙无忌 B.杜如晦 C.房玄龄 D.魏征

小学语文14新授课导学案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导学案 潍坊市潍城区永安路小学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和感悟,明白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多了一条。 学习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体会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一、课前延伸 ▲学习目标 1.预习课文,独立解决生字词。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方法步骤(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加3颗星) 1.预习生字词 (1)正确认读生字词 (2)描红 (3)熟练组词 2.预习课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标出文章的自然段。 (3)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和四字词语。 3. 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含义。 4.写出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 二、课内探究 (一)创设情境 播放视频 (二)检查预习 ▲学习目标 1.同伴合作解决生字词和课文,提高学习效率。 2.教师抽查,督促学习。 ★方法步骤(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加3颗星)

1.同桌互查生字词。 2. 小组成员轮读课文,长段可分两人读。 3.教师抽查 (三)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有感情地熟读课文,对重点的语句进行理解分析。 ★方法步骤:(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小组每人加1颗星)。 默读课文,思考:父亲对我说了一句怎样的话?父亲的这句话对我有怎样的影响?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简单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早完成的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画出来的句子。 (四)合作探究(约10分钟) ▲学习目标:通过交流,解决问题,梳理疑难。 ★方法步骤:(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小组每人加3颗星)。 小组长安排组员按照由D到A的顺序,每人选择一处感受最深的句子先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完成以后,小组长组织组员坐端正,准备汇报。 三、精讲点拨(约8分钟) 1.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进行适当地补充、点拨,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有感情地朗读。 四、巩固拓展(约12分钟) ▲学习目标: 1.检测对本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阅读《母亲的一句话》一文,体会作者的毅力。 3.通过写话练习,进行生成性训练。 ★内容步骤: 1.巩固检测 “从哪摔倒就从哪儿爬起来,你要学会独立自强。”你怎样理解母亲的这句话? ★方法步骤:(1)独立完成。(2)汇报交流。 2.补充阅读《母亲的一句话》。 ★方法步骤:(1)快速阅读。(2)思考: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3)同伴交流。 3.拓展提升 写话练习: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含答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 【温故知新】 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 2.隋炀帝时期,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开通了 3.隋朝时期,创立的某项制度,成为历朝历代的选官标准,这个制度是 4.618年,在江都被杀死,标志着隋朝的灭亡。 【学习目标】 1.了解唐朝建立基本史实。理解并记住“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2.了解开元年间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识记唐玄宗时期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包括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 3.知道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 【重点难点】 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难点:如何帮助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唐太宗。 【自主学习】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____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_____,建立唐朝,定都______,他就是_____。 2、626年,____即位,次年改年号为______,他就是________。 3、唐太宗吸取______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任用敢于直言的______,他被成为唐太宗的一面____。任命善于谋略的_______,敢于决断的______,人称_______。 4、贞观时期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 (1)在政治上: ①进一步完善______,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_____,减省刑罚; ②增加_____,鼓励士人报考,______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③严格考查______。 (2)在经济上,减轻_____,鼓励_______。 (3)先后击败________,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二、女皇武则天 1、______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国号为_______,她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_______,选拔人才;继续推行贞观以________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为后来________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她得统治被称为______,______。 三、开元盛世

6.2立方根导学案

师生共用导学案 年级:七年审校者:王金耀执笔:张雪飞课型:新授课 课题:6.2立方根时间:2013年04月13日 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立方根的概念,会用符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2、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 3、体会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惟一性,分清一个数的立方根与平方根 区别 学习重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学习难点: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 一、学前准备:(预习案) 算数平方根、平方根的概念及其区别与联系 16的平方根是______ -16的平方根是________ 一个正数有________个平方根,它们互为________; 零的平方根是________,负数________平方根. 二、自主探究:(探究案) 问题:要做一个体积为8cm3的正方体模型(如图),它的棱长要取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思考:(1)什么数的立方等于-8? (2)如果问题中正方体的体积为5cm3,正方体的边长又该是多少?什么才是一个数a的立方根呢? 开立方: 立方与开立方互为逆运算 到现在我们学了几种运算? 例1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 27 (2)-27 (3) (4)-0.064 (5) 0 27 1

想一想:正数有立方根吗?如果有,有几个? 负数呢? 零呢? 1.口答 2.练一练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 25的平方根是5 (3) -64没有立方根 (4) -4的平方根是 (5) 0的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0 讨论:你能归纳出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异同点吗? 被开方数 平方根 立方根 正数 负数 零 3.填空: 想一想: 立方根是它本身的数有哪些?平方根是它本身的数呢? 4. 练习 分别求下列各式的值 探究:先填写下表,再回答问题: a 0.000001 0.001 1 1000 1000000 从上面表格中你发现什么? 被开方数的小数点向右(或向左)每移动 立方根的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 很多有理数的立方根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比如 32 33 【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获得那些知识呢 作业: 姓名________ 分数_________ 从上面你发 现了什么? (1) 32 27 8±的立方根是_____ 8 1 ,81)()1(3 =-∴-= 3 3 125 (1)3008 .0 (2)-3 64 1 (3)01 .0001.0)4(3+.27 1 ,27111的立方根,,求--_____ 125,125)()2(33=∴= 3 a

最新整理《刷子李》导学案讲课讲稿

《刷子李》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有感情地读相关句段。 2、了解刷子李的高超技艺,从曹小三的视觉深入体会。 3、感受文章一波三折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示课题。 1、一分钟玩游戏 2、课件出示吉尼斯纪录奇人引出俗世奇人刷子李。 二、初读,说奇 1、检查预习 a、刷子李是文中主人公的外号,为什么他有这个外号呢? b、指名读 课件出示: 注意师傅、屁股这两个词语的轻声,露馅儿的儿化音。 (1)自主阅读,边读边思考,找找画画 (2)小组合作学习:出示小组合作小贴士 (3)小组展示 随机指导,梳理出“效果奇”、“规矩奇”、“动作奇” 3、找出硬碰硬、实打实地写出了刷子李的功夫了得的句子。 课件出示: a、是哪个词语给我们带来不容置疑的感觉呢。 b、必、绝 c、再次齐读,读出刷子李的奇 三、再读,论妙 1、读了老师制作的课件简本,你们相信吗?冯骥才知道我们不信,他还想了什么办法呢?(引出曹小三) 曹小三相信吗?(板书:半信半疑)不过后来,他亲眼看了,才相信的,曹小三,其实就是作者安排给给我们去印证的,作为刷子李身边最亲近的徒弟,曹小三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去看个究竟。那么曹小三都看到了些什么呢?每当他看到这些,他有些什么感受呢?我们先看看第四自然段,曹小三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指导朗读,读出惊讶 2 交流词语悠然、居然、竟然、轰然、奇了、发怔发傻 课件出示带然的句子,自由读一读这些句子,体会曹小三的心情。 3、曹小三的心理变究竟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给它们排个顺序吧。(师带领学生能词语标上序号) 4、假如曹小三刚开始的半信半疑是这个位置,后来曹小三看到师傅果然穿一般黑衣黑裤,那么他对师傅的高超技艺是不是有些相信了呢?果然这个词语应该写在哪里呢?依此类推,你觉得后边这些词语应该分别写在什么地方?请大家在课文纸上写一写,连一连。交流曹小三心理变化图,板书:一波三折 5、完成曹小三心理变化的填空。 课件出示: 6、作者正是这样一波三折地讲故事,是为了让人彻底相信 课件出示: 四、拓展 1、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我们再来读一读,《俗世奇人》中的另一篇《张大力》 课件出示《张大力》改编,指名读,猜故事结尾。 同学们,是不是跟《刷子李》有异曲同工之妙呢?作者也是用了这种一波三折的写法才让这个身怀绝技的奇人变得真实可信。 2、自由讨论、分享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 我喜欢刷子李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篇课文给我的印象很深,是因为个故事让我想起我认识的一个人_________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笔列提纲: 我想描述的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喜欢说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常做的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习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