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俄罗斯政体

论俄罗斯政体

论俄罗斯政体
论俄罗斯政体

论俄罗斯政体

学号:5400110303 班级:经济学类106班姓名:吴鑫

一、俄罗斯政体的形成

1立法机构权限划分的新阶段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立法机构的权限界定角度看,俄罗斯的政治转轨经历了两个阶段,其中立法机构与总统的权力划分属于第二个阶段。1991年6月12日叶利钦当选俄罗斯首届总统是第二个阶段的开始。这个阶段如果从政治体制的首要职能和次要职能两个层面上考虑,又可以划分为两个不同特点的分阶段。这两个分阶段的时间区分点是苏联解体的1991年12月。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立法权限划分进入新的层面。因为在苏联解体前,政治转轨同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变化是密不可分的。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政治体制开始发挥其首要职能作用,即寻求国家规则的重新制定。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认为立法权限划分进入新阶段。

2总统制的确立: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权限划分矛盾的激化

宪法文本之争成为十月事件的导火索。(叶钦在辞职演讲中曾经这样说:“那些我们曾认为很容易的事情完成起来实际上却十分艰难。”因为“有些问题极其复杂”。这点在俄罗斯现行宪法的制定中体现得最明显。有关宪法文本制定的分歧由来已久。1990年10月12日,时任最高苏维埃主席的叶利钦制定了《俄罗斯联邦宪法草案》,主张建立总统制,但被人民代表大会否决。1991年11月,由叶利钦和哈斯布拉托夫任正副主席的俄罗斯宪法委员会制定了另一个宪法草案。叶利钦起初同意该草案,但在1992年4月18日原则通过后,叶利钦又对所谓“高效力议会和高效力总统”的体制产生不满。1993年4月25日全民公决后的4月29日,叶利钦提出总统制宪法草案,而在1993年5月8日,最高苏维埃则再次公布1991年11月的宪法草案。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情况下,1993年6月5日,由700多人组成的制宪会议经过38天讨论,制定了新的宪法文本。1993年7月12日,在哈斯布拉托夫缺席的情况下,制宪会议以433票赞成,63票弃权,62票反对通过了这一宪法草案。1993年7月16日,该宪法草案提交全民讨论,无果而终。经过“十月事件”,1993年11月10日最终形成俄罗斯第四个宪法草案并于1993年12月12日通过全民公决得以通过。宪法文本之争,直接起因是俄罗斯1978年宪法中相互矛盾的条款。俄罗斯联邦1978宪法第104条规定:“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大会是俄罗斯联邦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第121条规定:

“俄罗斯联邦总统是俄罗斯联邦最高公职人员和俄罗斯联邦执行权力领导人。”这两条规定一方面使俄罗斯出现了两个最高权力中心,从而形成双重政权的问题;另一方面,俄罗斯国家政权组织形态也由此出现了两种发展方向:议会制和总统制。由此不难理解,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的权限划分出现矛盾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二、俄罗斯政体的特点

1俄罗斯现行宪法的根本作用

十月事件后,俄罗斯通过全民公决通过了俄罗斯历史上第一部体现宪政精神的1993年宪法俄罗斯宪法属于将国家根本组织的事项,用文本加以规定的成文宪法,同时,由于俄罗斯宪法修改的程序不同于普通法律,因而属于刚性宪法。1993年宪法的通过以及宪政制度的确立,是俄罗斯政治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对于未来俄罗斯政治体制的平稳运行起到了决定性影响。可以说,俄罗斯宪政制度确立后,政治规则的稳定性决定了俄罗斯政治发展总体趋势的可预测性。政治发展趋势的可否预测是从政府政策或政府内部关系的变动而言的。

俄罗斯宪法至少还可以起到以下两点重要作用。

第一,俄罗斯的宪政制度不仅明确了如何获得并保持权力,而且还涉及如何限制权力。1996年5月22日,俄罗斯杜马通过了权力交接的规则,规定即将离职的总统必须在新总统宣誓就职那一天将权力象征的核按钮移交给后者;即将离职的总统和新总统应该就合作问题达成协议;同时还详细规定在选举结果宣布之后至新总统宣誓就职之前的一个月中两人应在哪些领域进行合作等。这些规定对国家权力的和平交接具有重大意义。众所周知,1991年苏联解体后,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之间的权力是在混乱和无序当中实现交接的。

第二,宪政制度体现了法治,特别是它能够帮助确立和维持一个在政治权力、政府职能和规模上都受到宪法规约的有限政府。苏联时期政府规模扩张,政府部门众多,机构臃肿,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政府效率低下。而有限政府虽不是有效政府的充分条件,但却是必要前提。“一种政治体制首先必须能够创制政策,即由国家采取行动来促进社会和经济改革,而后才能成功的处理现代化面临的问题”

2国家权力体制:总统制为核心

其一,国家权力体制的某些特点。

俄罗斯宪法确立了以总统制为核心的国家权力体制。从立法程序看,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互相制约。根据宪法规定,俄罗斯联邦法律,首先由国家杜马通过,

在五日内转交联邦委员会审议,联邦委员会通过后五日内送交总统签署和颁布,总统需要在十四日内签署并颁布。这是一种最简化的立法程序。

从行政权力上讲,宪法也规定了总统独立的宪法职权。宪法第112条第1款规定:“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在任命后的一周内向俄罗斯联邦总统提交联邦执行权力组成的建议”,俄联邦总统拥有重新组建联邦执行权力机关的职能和权限。从宪法条文次序上,美国宪法中国会权力与职能的规定在先,总统和司法权力与职能的规定在后,而俄罗斯联邦宪法正好相反。这个细微差别本身也体现了俄罗斯总统在国家权力体制中的核心地位。

其二,俄罗斯确立以总统制为核心的国家权力体制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

从世界范围看,从代议民主制向行政集权民主制转变,从代议制政府向行政集权制政府的演变是当代民主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特点。以美国为例,20世纪30年代以来,总统的权力不断得到加强,总统已经取代国会的首要地位而成为美国政治的核心,国会趋向于向总统寻求政策领导和政治聚合力。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解决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社会中出现的各种复杂社会问题的需要。萨塔罗夫等人认为,“宪法规定了总统的‘两种角色’的模式,即国家基础的保卫者和现实政治经济生活的直接参与者”。俄罗斯政治学家米格拉尼扬认为,私有产权、法治、有效立法机构的确立以及正常运转的市民社会等自由主义的基石必须通过强有力的国家来安排。

从现实条件看,正如罗伊·麦德维杰夫所指出的那样,向总统提供确保稳定、民主和秩序的必要权力和权力杠杆不是叶利钦的任性行为或者宪法制定者们的失算,而是必须如此,因为在俄罗斯,民主传统、公民社会和成熟的政党体系都还没有形成。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总统可以而且应当成为稳定、民主和秩序的保障。从经济改革的需要看,俄罗斯科学院国际经济和政治研究所名誉所长鲍戈莫洛夫认为,民主和市场经济是总目标,但在建立健全市场经济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权威政府,来调控和指导整个改革进程。政治是经济转型成败的关键所在。国家权力机构职能的弱化对经济激进变革的不利影响使俄罗斯认识到,相对集权对经济改革十分必要。此外,俄罗斯政治传统与政治文化的影响亦不容忽视。权威主义的政治导向是俄罗斯最终确立总统制的重要因素。普京指出,俄罗斯不象美国或英国,在后两个国家里自由主义价值观有着深刻的历史传统;而在俄罗斯,“国家及其体制和机构在人民生活中一向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着强大权力的国家对于俄罗斯人来说不是什么不正常的事,不是一件要去反对的事,恰恰相反,它是秩序的源头和保障,是任何变革的倡导者和主要推动力”。

其三,对俄罗斯总统制的总体评价。

俄罗斯政治家和学者对总统制的评价基本分为两派。以自由主义为代表的右派基本认可总统制,而以俄罗斯共产党为代表的左派一直主张修宪重新规范总统的权力,避免新的独裁。以萨塔罗夫等人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认为,俄罗斯对总统权力的规定,“首先,这毕竟是法律权力,而不是苏共中央总书记至高无上的权力;其次,俄罗斯宪法规定的总统权力一点也不比其他类似政权模式国家的宪法突出;最后,司法权力首先是宪法法院的权力对总统权力起着抑制作用。”对现行宪法模式的不满情绪,体现的“并不是对总统的权力是无限的这一点的担心,而是害怕对它的使用难以预测”。而雷日科夫等人认为,独裁主义已经成为宪法和日常生活中的现实 。俄罗斯共产党一直是议会中要求修改宪法的主要政治派别。

三、俄罗斯政体的发展和完善

在修宪问题上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的关系体现出以下特点:从行政机构看,政府对经济承担所有的责任,但同时总理却不能为自己选择部长。政府一方面被法律束缚着手脚,另一方面被总统令束缚着手脚。政府的决定只是为了执行法律和总统令;从立法机构看,存在着议会的责任问题。必须建立起让立法人对所通过决定的后果承担责任的制度。修宪问题也表明,叶利钦在与立法机构的关系陷于僵局的时候,往往以经济问题为借口,让政府承担经济责任从而转嫁社会危机,而同时立法机构对总统的制约又非常有限,由此很容易造成政局动荡。政治地震成了叶利钦时代的一个特色。在叶利钦执政的10年中,共撤换了7位总理,内阁首脑更换之频创俄罗斯历史之最。这一点既和和叶利钦的个人性格有关,同时也表明俄罗斯政治制度尚不完善。

总之,俄罗斯政体的相关问题是俄罗斯政治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如何在政治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俄罗斯政体,建立真正的法制国家和公民社会,就成为普京时代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论地理环境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

2001年1月第28卷 第1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 )Jan.,2001 V ol.28.N o.1 论地理环境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 宋瑞芝,宋佳红 (湖北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 要]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其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中,虽不是唯一的因素,但却是一个极 为重要的特殊因素。它铸就了俄罗斯民族性格及精神的二律背反:美德与缺点;奴性与集体主义精神;极端与包容;肃穆与感伤。 [关键词]地理环境;民族性格;二律背反 [中图分类号]K 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799(2001)01-0082-04 [收稿日期]1999-12-17 [作者简介]宋瑞芝(1942—  ),女,北京人,湖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世界历史研究。 世界各个民族的性格,都是由其地理环境与 其长期社会历史的原因铸就的。俄罗斯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的特殊性,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的特殊性格。俄罗斯民族的性格,既不同于东方民族,也不同于西方民族,可以说它包容着东、西方民族性格的某些特征,即有着民族性格上的二重性:既是世界上最无国家组织的民族,也是最崇尚专制国家的民族;既是最富有自由、漫游本性的民族,也是最富集体主义的民族;既是勤奋坚强的民族,也是最有依赖性和惰性的民族。这种民族性格上的矛盾性、二律背反,除了社会历史的诸种原因外,地理环境也对它的这种性格的形成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一、空间的广延性:利弊双刃 俄罗斯人的祖先东斯拉夫人来自喀尔巴阡山以北、维斯杜拉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沼泽地。公元6世纪以后,东斯拉夫人分布在第聂伯河、伏尔加河上游及德维纳河和伊尔缅湖的广阔土地上,直到16世纪中叶,以莫斯科公国为核心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仍以伏尔加河以西为其主要的活动舞台。沙皇伊凡四世时期,开始向东征服西伯利亚,到17世纪中叶,不到一个世纪,俄罗斯的疆域迅速扩大到了亚洲的东部。19世纪时,俄罗斯的疆域已北达北冰洋沿岸,西至波罗的海,南到高加索、黑海、里海、中亚,东临太平洋西岸,形成一个东西跨度达15000公里,南北跨度达5000公里的 横跨欧亚大陆的世界第一大国。 辽阔的国土,给了俄罗斯民族一无际涯的空间。这种土地的无界性,给了俄罗斯民族一切美德,同时也给它带来了许多缺点。俄罗斯民族胸怀的宽广性,就来自于这巨大的空间。凡到过俄罗斯的人,都会看到俄罗斯人无论男女,均给人以高大粗壮的感觉,他们的建筑和日用品也像人一样,给人以厚重、宏大的印象。俄罗斯人的温顺与牺牲精神,也是无边的空间造就的。辽阔的大地给俄罗斯人一种安全感。他们身处俄罗斯的中心,周围都是自己的国土,相信俄罗斯大地母亲会帮助他、保护他,不会感到任何的恐惧。他们在俄罗斯妈妈面前,是那么地依赖、那么地温顺,他们像对待圣母那样地对待大地母亲,为她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然而,也正是这个巨大的空间,却又造就了俄罗斯人的惰性,如满不在乎、责任心不强。俄罗斯人生活在这块广袤无垠的沃野上,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人们无需积极进取、努力创造财富,也无需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然而,辽阔的田地,却需要有序机构的管理,需要建立起一个强而有力的集权国家,这无疑对具有天然自由习性的俄罗斯人来说,是一种难以接受的压抑,从而又造成了俄罗斯人性格上的极其浮躁,个人的、集团的、阶级的首创精神的发展也受到限制。 俄罗斯大地母亲有无限宽广的胸怀,有流淌不尽的乳汁,可以养育和拯救所有的俄罗斯人,因 ? 28?

浅析俄罗斯政治制度的特点——施宇200915035

浅析俄罗斯政治制度的特点 施宇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200915035) 摘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由社会主义转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上也逐渐形成了不同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具有鲜明特点的俄罗斯政治制度。本文把“强总统、弱议会、小政府”作为俄罗斯政治制度一个特点加以说明,政党制度和联邦制度作为另外两个特点加以说明。 关键词:俄罗斯政治制度;总统;政党;权利;联邦制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政治方向由社会主义急转为资本主义,确立了总统共和制的民主联邦国家,形成了以总统为国家元首、内阁对议会负责的三权分立和赋予地方自治的联邦制度。但由于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个人专制政治和当前维护国家稳定和促进国家发展的需要,俄罗斯政治制度运行带上了以总统为权力中心的强烈的个人威权色彩,一般而言,俄罗斯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强总统、弱议会、小政府”,近年来俄罗斯政党制度逐渐演变,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的也在变化,因此还需加上“政权党”和“单一制联邦”才能更完整描述俄罗斯政治制度特征。 一、“强总统、弱议会、小政府”的权力格局 1、强大的总统 在地位上,俄罗斯总统是政治权力的核心。 根据俄罗斯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他是“俄罗斯联邦宪法、人和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的保证人”;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完整;保证国家权力机关协调行使职能;确定国家内外政策的基本方向。 在权力上,俄罗斯总统类似于法国总统,集内政、外交、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权力于一身,除了和法国总统享有相同的权力,如对对议会和政府的解散权力、对政府、司法、军事机构的人事任免、重大会议的主持权、大政方针的决策权、赦免权等之外,俄罗斯总统还享有更大的权力: 第一,根据宪法,俄罗斯总统可以“根据联邦宪法性法律规定的程序确定公决”,而宪法中没有显示其他机构也有公决权,也就是说提请公决是俄罗斯总统独享的权力。 第二,顺利的任命政府总理的权力。在俄罗斯,总统可以在国家杜马三次否决总统的提名的候选人资格后,仍然任命总理并解散杜马。就政府信任问题上,总统拥有裁决解散政府还是解散杜马的权力。 第三,俄罗斯联邦总统有权提名任命和解职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长。在司法体系中,除了法院系统,俄罗斯还有一套检察机关。 由弹劾总统程序也可以看出俄罗斯总统地位稳固,宪法规定对总统的弹劾只能是因为叛国罪或其他重大犯罪,由两院提出指控,再由联邦宪法法院做出裁决。但俄罗斯宪法同时又规定“联邦委员会关于罢免俄罗斯联邦总统职务的决定应在国家杜马对总统提出指控后的3个月内作出。如果联邦委员会在这段期间内没有作出决定,对总统的指控即为废除。”此外在俄罗斯,总统几乎不用考虑公决后果。早在1992年年底和1993年3月,叶利钦发动了两次公决试图解决“府院之争”,其结果严格来说都失败了,但叶利钦不仅没有辞职,反而动用武力,最后还通过公决通过了对总统集权有利的宪法。因此,公决无法约束总统。 2、孱弱的议会 俄罗斯议会由联邦委员会和国家杜马组成。 从宪法文本上就可以体现俄罗斯议会的孱弱,首先议会权力被其他权力机构分割,权利范围受限。例如立法动议权被总统、政府、各主体立法机关、俄罗斯联邦宪法法院、俄罗斯联邦最高法院和俄罗斯联邦最高仲裁法院所分割。法律须经总统签署和公布。在权力范围

西方思想史教学大纲

《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和教学目标 西方政治思想史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政治学学科体系的基础。它使学生了解当代政治学基本内容的历史形成和积累的过程,从纵向维度上理解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同时,它也是了解西方政治文明本质和特征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观察当代西方政治现象不可或缺的基本视角。了解西方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过程,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课程主要学习西方政治思想(或政治学理论)的产生、发展、演变,认识人类政治观念发展的内在规律、政治学知识的积累过程、政治思想与政治史发展的互动关系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方政治思想的优秀成果,开阔知识视野,提高政治思维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导论(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方法;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意义 2、教学难点:西方政治思想史几个主要概念的联系和区别;西方政治思想史发展脉络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2、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 3、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4、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 了解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解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意义。掌握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 (二)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6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智者的政治思想;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柏拉图哲学家治国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2、教学难点: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学说;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异同点。

论俄罗斯民族音乐

论俄罗斯民族音乐特征 何思特 20071143020019 07级2班

从19世纪到20世纪,音乐界的大部分重大革新和音乐语汇的增加都是围绕德、奥、法为中心展开的,但不论是19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还是20世纪以来的俄罗斯民族音乐都以其独特的民族音乐特征在世界音乐艺术发展的历史上树起了不朽的丰碑。那么,究竟是其身上的哪种东西会令我们情不自禁的产生共鸣?其令人折服的艺术魅力又源于何处呢? 一、19世纪初期俄罗斯“悲情主义”音乐旋律的诞生 19世纪初期,俄国专业音乐的现状基本上处于模仿西欧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音乐发展阶段,可以说是法国音乐和德国音乐影响的混合体。此后,拥有“俄罗斯音乐之父”美誉的格林卡(MikhaillvanovichGlinka,1804-1857),其音乐创作在思想理论和实践上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发展指引了道路,因此,他成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创始人。俄罗斯民族乐派吸收了西欧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经验和技巧手法,以发扬俄罗斯民族音乐特征与音乐精髓为宗旨而登上了世界音乐的舞台。作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第一代探索者,格林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格林卡在创作的音乐作品中所反映出的民族性特征是其不同于西欧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主要因素。格林卡的音乐牢固地扎根于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土壤,民间歌舞曲调是其创作的根基;格林卡创作的具有民族气质的城市歌曲中那充满忧郁、感伤的音乐旋律是他音乐语汇的一大特色。可以说,“悲情主义”的旋律是19世纪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重要特征,格林卡是19世纪俄罗斯“悲情主义”音乐旋律的创始者。 二、19世纪中后期俄罗斯民族音乐特征 特殊的历史条件、社会氛围和文化背景使得俄罗斯民族成为一个悲剧性的民族,而悲剧性便成为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特征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在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PeterIlyichTchaikovsky,1840-1893)的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创作旋律真挚感人,具有强烈的紧张度和戏剧性,既表现出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也透露出浓郁的“悲情主义”气息。这种悲剧性情感像一条主线一直贯穿于作曲家所有音乐作品中,即便是欢快的音乐曲调,“悲情主义”都或多或少的萦绕其中。柴科夫斯基继承、发展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特征,他以“悲情主义”的创作原则创作了充满悲情的诸多音乐作品感动着世界,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与柴科夫斯基处于同一时期的“强力集团”(鲍罗丁、穆索尔斯基、巴拉基列夫、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居伊)将俄罗斯音乐先驱者格林卡开创的民族音乐事业推上了新的高峰。他们同柴科夫斯基一样在艺术上除了继承和借鉴西欧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及创作成果外,也尤其强调创作中采用本民族的音乐素材,反映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描写本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民间传说,表现本民族的心理、愿望、性格和喜好。 三、20世纪俄罗斯民族音乐特征 20世纪音乐是19世纪欧洲浪漫乐派之后的连接段。作曲家们在继承了浪漫派强调个性、注重表现个人思想情感的同时,在创作手法上不断推陈出新,音乐旋律不再过分强调富有歌唱性,旋律琐碎零散,不具有连续性,缺乏呼应与发展,纵向的和声取代了旋律的位置。使20世纪的音乐百家争鸣、异彩纷呈。20世纪音乐是不谐和音统治音乐的时期,大把大把的不谐和音已不再需要解决。20世纪又是追求音色的多样化、音响变异和发明的时期。在这样一个世界音乐发展的背景下,此时的俄罗斯音乐又将向世人展现什么呢?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斯克里亚宾 (AlexanderNikolaievichSkryabin,1872—1915),一个交响乐作曲家和钢琴音乐的大师。他与本国的同时代作曲家相比,是最少具有俄罗斯特点的。李斯特、肖邦是他年轻时期的楷模,后来又对瓦格纳的音乐由衷钦佩。他是一个具有独特创造性头脑,以及深刻新思想理念的作曲家。但是扎根于幅员辽阔的俄罗斯土壤的他,那宽广的旋律,细致入微的情感表达,还有那神秘而忧伤的旋律色彩,怎能将其与俄罗斯民族气质相割裂! 20世纪最具有鲜明的俄罗斯民族特征和浓厚的悲情主义色彩的优秀音乐家是集作曲家、

俄罗斯普京式政治体制改革

俄罗斯普京式政治体制改革 朱晓姝 2011-03-05 14:44:38 来源:《当代世界》2005年第4期 普京自2004年3月连任以来,为进一步强化总统权威,构筑具有俄式特点的政治体制,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依靠较高的民意支持率和连任后较大的施政自主性,大刀阔斧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效果显著。但是,由于改革刚刚起步,且尚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在实施过程中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阻力,俄要建立真正高效、顺畅的国家权力体系任重而道远。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重组国家权力体系 普京连任以来,本着加速发展、权威治国的理念,着力整顿权力秩序,并以别斯兰人质事件为契机,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基本理顺了总统、政府、议会、政党的关系。近一年来,普京在推进政治改革方面主要采取了如下举措: (一)大力扶植统一俄罗斯党并改组政府,基本确立以总统为核心、府院为支撑的“三位一体”政体构架。普京吸取叶利钦时期府院相争内耗激烈、国家政权机构运转受到严重干扰的教训,开始运用扶嫡遏异己手段,拉统俄、压俄共,在2003年底杜马选举中,动用行政资源助统俄参选获胜,夺取杜马主导权,从而建立总统对议会的有效控制。之后,普京在大选前后大幅改组政府,任命与自己有相同执政理念的弗拉德科夫为政府总理,组建以强力集团为班底的听命于己的“技术型小政府”,从而建立总统对政府的绝对控制权。从此,俄政坛以总统为绝对权威的“三驾马车”得以按普京意愿有效行驶和运转。

(二)改变联邦主体行政长官选举办法,强化国家垂直权力体系。针对原有的国家垂直管理体系结构松散且运作不力,总统派驻七大联邦区全权代表没能发挥实际作用,地方利益集团利用州长选举营私舞弊等漏洞。普京提出将各联邦主体行政长官由直接选举产生改由国家元首提名,经该联邦主体立法会议批准产生。在去年12月3日杜马通过的政治体制改革法案中规定,总统在联邦主体行政长官任期届满35天前提出候选人,地方议会应在14天内予以批准如果地方议会三次否决总统提名,则总统有权解散地方议会。此举一方面大大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自治能力,减少了其与联邦中央抗衡的本钱,强化了以总统为筷合的垂直权力体系,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地方议会的权力,使地方领导人对本地区发展负起更大责任,并把本地区发展同国家整体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推动联邦制的发展。 (三)消肿、反腐、打寡,力图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权体系。普京连任伊始,开始大力精简政府机构,裁减冗员。他先改组政府,后又大刀阔斧精简总统办公厅,初步划清政府各部门权限、简化政府职能,提高执政效率。普京还以严惩官僚腐败为重点,采用加强反腐立法、建立专门反腐机构、加大司法惩处力度、高薪养廉、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全社会营造反腐氛围等多种举措遏制腐败势头,使反腐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此外,普京继续对寡头穷追猛打。去年再度以偷税、逃税等罪名,对霍多尔科夫斯基旗下的尤科斯公司提出起诉,最近又对该公司最大子公司的股份进行拍卖,名正言顺地将其收归国有,把这个不可一世的石油帝国置于濒临破产的境地。坐拥75亿美元的俄第二大富翁阿布拉莫维奇也因“严重违反金融政策”被迫辞去楚科奇自治州行政长官一职。 (四)改变国家杜马选举方式,修改政府法和政党法,提升政党作用,加强政党制度建设。普京深知,政党是公民利益代言人,俄要建立一个稳定的政治体制离不开政党的作用与影响。别斯兰人质事件发生后,普京以此为契机,在提升政党作用、推动政党建设方面连出“三板斧”,先是取消杜马单席位选区制,将原

课后习题集

课后习题集 绪论 1.简述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方法。 2.概述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第一章 1.古希腊的政治思想的特点有哪些? 2.柏拉图是如何论证他的哲学家治国主张? 3.从《理想国》到《法律篇》,柏拉图的政治思想有哪些变化? 4.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特点? 5.亚里士多德对西方政治学的开创性贡献有哪些? 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 1.简述斯多葛派的自然法思想及其影响。 2.波里比阿的政体学说有何特色? 3.西塞罗对西方政治法律思想有何贡献? 4.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家对后世的西方政治思想有哪些影响和贡献? 5.奥古斯丁“双城论”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第三章中世纪西欧的政治思想 1.阿奎那是如何调和理性和信仰之间的冲突的?

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 1.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哪些? 2.如何理解马基雅维利对西方近代政治思想的奠基性贡献? 3.如何看待《君主论》与《李维史论》之间的冲突与一致? 4.布丹主权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贡献是什么? 第五章17世纪欧洲大陆政治思想 1.如何认识格老秀斯对近代的国际法学说的开创性贡献? 2.简述斯宾诺莎的思想自由权理论 3.简述普芬道夫的“双重契约”论。 第六章17世纪英国的政治思想 1.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英国各主要政治派别提出了哪些政治主张? 2.霍布斯是如何从人性和契约论的角度来论述国家的起源的? 3.如何评价霍布斯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 4.洛克是如何从自然法和契约论的角度论述国家和政府的起源的?它与霍布斯的相关论述有何不同? 5.如何看待洛克关于财产权的“劳动起源论”? 第七章十八世纪法国的政治思想 1.18世纪法国的社会状况与启蒙运动是如何影响这一时期政治思想的? 2.简述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 3.如何看待卢梭的“公意”概念及其人民主权学说? 4.与霍布斯、洛克相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有何特色? 5.论述卢梭的平等思想及其局限 6.罗伯斯庇尔的政治思想与雅各宾派的激进行动之间有何逻辑关联?

普京对俄罗斯联邦制度的改革

普京对俄罗斯联邦制度的改革 ○庞大鹏 [内容提要]普京执政的8年期间, 采取了一系列改革联邦制度的措施:按地域设联邦区,修改联邦委员会组成原则,建立统一的法律空间,对地方权力机关加强控制;确立联邦主体执行机关的组建方式,加强对地方政权权限控制,合并联邦主体巩固联邦制等。普京改革形成的政治体系在后普京时代仍将延续。 [关键词]普京俄联邦制度体制改革俄罗斯政治 [中图分类号]D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241(2008)04-0051-05[收稿日期]2008-03-04 [作者简介]庞大鹏,男,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8年第4期 总第106期 Peace and Development 1993年俄罗斯宪法规定,俄罗斯是一个联邦制 国家,由共和国、边疆区、州、联邦直辖市、自治州、民族自治区等俄罗斯联邦平等的主体组成。 [1] 这种联邦主体构成形式的多样性成为俄罗斯联邦组成的主要特点。如何在多样性的基础上实现联邦权力的统一性,就成为俄罗斯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关键。在叶利钦时代,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俄罗斯未能处理好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关系,造成中央权力软弱、地方政府自行其是的严重后果。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普京执政以后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加强中央对地方权限的控制,并在此基础上重建国家垂直权力体系。 一、第一阶段改革 以2004年9月的别斯兰事件为分野,普京对地方权力权限的调整进程分为两个阶段。别斯兰事件之前为第一个阶段,其特点是巩固联邦,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主要采取四项措施。 (一)按地域原则设立联邦区 普京执政之初,联邦主体权限过大,显然不符合俄罗斯宪法的规定。普京正式就任俄罗斯总统 后,立即开始采取巩固联邦并加强地方权限制约的政治举措。 2000年5月12日,普京签发命令,决定按地域 原则建立由共和国、边疆区和州组成的联邦区,并批准了7个联邦区的成立。 [2] 同时发布了关于联邦 区总统全权代表的条例,把国家元首在地区的全权代表制改为国家元首在联邦区的全权代表制。这是普京总统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第一步。 就政治作用而言,在联邦中央与联邦主体之间设立联邦区这种新的权力实体,主要是为了强化总统对联邦主体的领导,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但也要看到,所建立的七个联邦区,其实只是作为中间环节对各个联邦主体进行协调管理,它并没有相应的机制和管理机构,也未成为一级政权机关。因此,俄罗斯联邦体制仍面临进一步改革的繁重任务。 (二)修改联邦委员会组成原则 2000年5月17日,普京发表电视讲话,表示将 向国家杜马提交一批法律草案。这些法律旨在巩固俄罗斯的国家体制,加强国家的统一,使执行机关和立法机关真正运转起来,使宪法规定的既分权又保持权力自上而下的统一具有实际内容。 这些法律草案的内容主要有三项:第一,修改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的组成原则;第二,关于解除地区领导人职务和解散地方立法机构的规定;第 No.4,November 2008 Seq.No.106

恩格斯1894年《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选集第4卷

恩格斯 《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329 首先我应当更正一下:准确地说,彼·特卡乔夫先生不是巴枯宁主义者,即不是无政府主义者,而是自己冒充的“布朗基主义者”。这个错误是很自然的,因为上面提到的那位先生,按照当时俄国流亡者的惯例,在西方面前表现自己同全体俄国流亡者团结一致,并且在他的小册子里实际上还为受到我抨击的巴枯宁及其一伙进行辩护,仿佛我的抨击是针对他本人似的。330 他在同我的论战中所坚持的对于俄国共产主义农民公社的观点,实质上是赫尔岑的观点。赫尔岑,这位被吹捧为革命家的泛斯拉夫主义文学家,从哈克斯特豪森的《对俄国的考察》中得知,他331的庄园里的农奴不知道土地私有,而且时常在相互之间重新分配耕地和草地。作为一个文学家,他没有必要去熟悉那很快就为大家知道的事情,即土地公有是一种在原始时代曾经盛行于德意志人、克尔特人、印度人,总而言之曾经盛行于一切印欧民族中的占有形式,这种占有形式,在印度至今还存在,在爱尔兰和苏格兰,只是不久前才遭到暴力压制,在德国,甚至现在在一些地方还能见到;这是一种衰亡中的占有形式,它实际上是所有民族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的共同现象。然而作为一个泛斯拉夫主义者,这位充其量不过是个口头社会主义者的赫尔岑,却从中发现一个新的口实,使他能够在这个腐朽的西方面前用更鲜明的色彩来描述自己“神圣的”俄罗斯和它的使命——使这个腐朽的、衰老的西方返老还童和得到新生,必要时甚至不惜使用武力。老朽的法国人和英国人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实现的东西,俄国人在自己家里却有现成的。 “保存农民公社和保障个人自由,把乡村的自治扩展到城市和整个国家,同时保持民族的统一——这就是俄国未来的全部问题所在,也就是西方思想家正在行动起来力求解决的同一个社会矛盾的问题所在。”(赫尔岑给林顿的信)332 这就是说,在俄国也许还存在政治问题;但“社会问题”在俄国则已经解决。 赫尔岑的追随者特卡乔夫像赫尔岑一样把事情看得很简单。 虽然在1875年他已经不能再断言什么“社会问题”在俄国已经解决,但是他仍然认为,俄国农民作为天生的共产主义者,同贫困的、被上帝遗忘的西欧无产者比起来,要无限地接近社会主义,并且他们的生活也要无限地好。如果说法国的共和主义者由于他们百年来的革命活动,认为自己的人民是政治方面的上帝选民,那么当时的许多俄国社会主义者则认为俄罗斯是社会方面的上帝选民;据说旧的经济世界不是从西欧无产阶级的斗争中而是从俄国农民的最内在的东西中得到它的新生。我的抨击也就是针对这种幼稚的观点。 但是俄国的公社还引起了一些无比高明于赫尔岑们和特卡乔夫们的人的注意,并且博得他们的承认。其中包括有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他对俄国有无限大的贡献,把他长年流放在西伯利亚的雅库特人中间而对他施行慢性谋杀,这将给“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留下一个永久的污点。 由于俄国的思想封锁,车尔尼雪夫斯基从未读过马克思的著作,当《资本论》问世的时候,他早已在中维柳伊斯克的雅库特人中间了。他的全部精神发展只能在这种思想封锁所造成的环境中进行。俄国书报检查机关不放过的东西,对俄国说来都是几乎不存在的或者根本不存在的。如果说他有弱点,他的视野有局限性,那么令人惊奇的,只是这种弱点、局限性并不太多。 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把俄国农民公社看作从现存社会形式过渡到新的发展阶段的手段,这个新

国体和政体问题

国体和政体问题 摘要:国体和政体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问题。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国体、政体的基本内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强调指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在坚持国体的基础上对政体进行改革,而不是改变国体。 关键词:国体;政体;阶级性;政治体制改革;中国 国体和政体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新时期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理论间题。弄清楚国体和政体,是分析国家问题,特别是分析民主政治制度问题十分重要和不可缺少的基础。对于尚未取得政权的革命阶级来说,准确理解和把握国体和政体问题,可以使本阶级不受统治阶级实行的民主政治制度形式的迷惑,认清其阶级统治和阶级专政的实质,把夺取政权、改变自己被统治的地位当作首要任务。对于取得了政权的革命阶级来说,搞清楚国体和政体问题可以使自己不至因夺得政权的胜利而忽略了巩固国体和进一步解决好政权形式问题的重要性。 一、国体与政体的辩证统一 1.定义:所谓国体,是指国家的根本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性质和阶级内容,也就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亦即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哪个阶级居于统治地位,联合哪些阶级去统治哪些阶级。国体体现着国家的阶级本质和内涵。所谓政体,亦称国家的形式,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方式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实现自己的统治。

2.关系:国体和政体作为国家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互相关联、互相制约的。概括地说,国体决定政体,但政体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样的国体可以有不同的政体形式,好的政体形式可以更充分地体现国体的性质,反之,则会妨碍国体性质的实现,出现以“政”伤“国”的情况。具体而言,一方面,国体决定着政体。国体反映着国家的阶级属性,构成国家的阶级内容。国体是政体的本质和归宿,它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选择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形式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一般地说,不同的国体要求不同的政体,或者说,不同的统治阶级会选择不同的统治形式。另一方面,政体反映国体。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讲,政体作为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必须适应国体的要求,服从和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体现国体的性质,使国体得以实现。同时,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于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没有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就不能代表国家。”这就是说,如果没有适当和健全的政体,也就不可能充分反映和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一个国家必然要求实现国体和政体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我们不可能设想国体和政体是矛盾的、互不相容的。此外,经济发展水平、阶级力量对比、历史文化传统和国际环境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政体。国体相同的国家可以采取具体形式不同的政体,同一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政体的具体形式也会有所不同。例如,美国、英国和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相同,但它们的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各不相同。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如此,它们国

论俄罗斯经济发展

论俄罗斯经济发展 武昱伯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投入了资本主义阵营,由于政体的改变,经济也随之改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第一任总统叶利钦颁布了一系列的新的措施,他在苏联解体之前,在1989年,就使计划经济解体,所以,从1990年起,苏联的经济就一直呈下滑状态,导致了1991年的计划经济完全不起作用。所以苏联的计划经济并不是由于自身的原因而崩溃,而是由叶利钦从政治上解除的。在此之后,叶利钦为了唤醒俄罗斯的经济,尝试了很多方法。他改革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颁布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法令,实行私有制,保护私有财产,逐步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叶利钦本人属于激进派,他认为,要改革就要大刀阔斧的改革,从本质上改革,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所以他实施了“休克疗法”,叶利钦之所以使用它,是因为“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的最初实施,收到了令人难以臵信的奇效。该疗法实施不到一周,恶性通货膨胀便得到了强有力的遏制,物价从暴涨趋于稳定。“休克疗法”真有这种奇效吗?我们来看看它的原理。“休克疗法”第一步棋是放开物价。“休克疗法”的第二步棋,财政、货币“双紧”政策与物价改革几乎同步出台。财政紧缩主要是开源节流、增收节支。“休克疗法”的第三步棋是大规模推行私有化。但是,“休克疗法”真的适合于当时的俄罗斯吗?历史告诉我们,不是的,叶利钦不管不顾国家的国情,而直接机械化的套用当时玻利维亚的措施,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实行“休克疗法”后,俄罗斯经济陷入瘫痪和混乱,国有经济资产被私人占有,通货膨胀严重,社会腐败,民众抗议游行不断,国内动荡,不断爆发流血事件。到1994年被迫放弃休克疗法,休克疗法的失败使俄罗斯GDP几乎减少了一半,GDP总量只有美国的1/10。由于政策的失误,俄罗斯那本来就不景气的经济变得更加的苟延残喘。 在叶利钦之后,切尔诺梅尔金政府采取比较缓和的经济政策,反对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国内生产的降幅减小,通货膨胀速度减缓,一些适应市场经济的部门开始形成并发展起来。看来,一个国家想要搞好经济的转型,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而且绝对不能急于求成,当一个国家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像是一个人病到了,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所以,一个国家不可能在短期内直接完成经济的转型和过度。在切尔诺梅尔金政府的缓慢恢复之下,俄罗斯的经济逐渐好转起来。到

俄罗斯当代政治制度重要问题整理与解析

俄罗斯当代政治制度 关键词:典型的总统制总统集权制 Conflict between the president and the People’s congress(两权之争) (苏联解体后,从一开始的经济改革的选择再到两大机关的矛盾,最后通过武力确立总统制、三权分立) (1)人民代表大会与以总统为首的执行权力机关在国家政治体制上出现了矛盾分歧,前者主张建立议会制国家,后者主张建立总统制国家,双方都有理由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2)双方对立的原因:1991年底,俄罗斯独立以后,选择了休克疗法的改革方案,土地私有化,经济市场化(这把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降到最低限度)。但是,这种激进的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相反,经济急转直下,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这时,人民代表大会最高苏维埃对国家权力执行机关进行批判。 (3)两权对立的加深:国家政治体制的争论。 总统一方:废除旧宪法,确立新宪法,建立总统制,取消最高委员会,把最高苏维埃转变为专业性立法的会议。 最高苏维埃:执行权力机关受最高苏维埃监督,防止滥用权力。 相持不下的情况下,决定提交全民公决(1993年3月29日),决定将有关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交由全民公决。之后,总统试图解散人民代表大会,而人民代表大会也决定暂停执行总统命令。叶利钦还决定选举新的俄罗斯议会,在这期间全部以总统执行权力机关指导,切断人民代表大会的水电与对外联系。最后,炮打白宫,以流血方式确立了国家权力体制。 The features of Totalitarian Presidential system (集权主义总统制的特征) (1)总统决定俄罗斯的内外政策,而议会没有什么话语权。 (2)人事权掌握在总统手里。这样通过议会选举产生的少数党有可能进入政府,而多数党可能不能进入。总理由总统提名,议会杜马通过,其他政府成员无需议会同意,由总统决定即可。政府要员的提名任命完全由总统说了算。俄联邦政府几乎成了总统的一个普通办事机构。 (3)总统拥有强有力的否决权,议会的立法权受到很大限制。议会杜马通过的法案必须以总统签字后才能生效。 (4)总统有权解散议会,而议会很难监督政府。 (5)议会很难罢免总统。俄罗斯宪法规定总统因健康原因不能履行总统职务,可以提前行使总统职权,让总理代行总统职权。这实际上不具备实际可操作性,“健康状况”界定不明。总统犯叛国罪等重罪,会议可以罢免,但程序非常复杂。 93年俄罗斯联邦宪法赋予总统很大的权力,虽然各派力量颇有微词,但修宪程序复杂,至今未曾修改过。

西方史学史复习题

西方史学史复习题 第一章古典史学(古希腊史学、古罗马史学) 一、名词解释 1、赫克泰阿斯 希腊史学的摇篮---米利都人,希腊第一位历史家。主要作品是《大地环游记》,其书的叙述特点是记实而非虚构。赫克泰阿斯在介绍某民族时力求从历史根源上加以说明,体现了他超越本民族界限的世界眼光。 2、色诺芬 色诺芬与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并成为过希腊三大历史家。它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其代表作为《希腊史》、《长征记》,并且《长征记》是以回忆录的形式呈现,但是色诺芬的治史能力远不及他的前辈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 色诺芬不仅是一位历史学家,也是西方军事史上一位颇有才干的军事战略家;而且色诺芬写史注重描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故其作品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色诺芬比其他人更重视社会经济生活,且作品内容富有文采。 3、李维 古罗马著名史学家,其代表作是《建城以来史》。李维的史学作品文笔优美,且体现出他垂训的思想,并开创了通史体例。但是李维在写史时不但疏于对史料的考订和辨析,

而且包含着宿命论及迷信观念。 4、波里比阿 出身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显贵家族,著述颇多,但只有一部《通史》传世,而且残缺不全。《通史》是一部断代史,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通史。《通史》一书中体现了波里比阿关于真实的思想与获得真实的方法以及政体循环论和天命观的史学思想。但是《通史》一书也体现了波里比阿由于语言平直,夹论夹序,思考较多,内容缺乏吸引力、在价值评估和史料选择上暴露出一些主观以致歪曲事实、英雄史观等不足之处。 二、问答题 1、希罗多德及其史学思想 希罗多德是古希腊三大历史家的第一位史学家,出身殷实,并因生活环境使他毫无民族偏见,代表作是《历史》。希罗多德在西方史学史上既是结束希腊幼稚的早期史学的最后一位散文记事家,又是希腊史学进入成熟时期的第一位历史大家。希罗多德是自觉运用历史批判方法集中研究特定重大历史时间和重大历史人物的第一人,为希腊人科学地关照自己、认识自己的历史而不是神的谱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希罗多德的历史观是天命观和人本观的混合体,这反映了古希腊先进知识分子思想的矛盾性。 史学思想:

解读俄罗斯论文

俄罗斯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极。在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与俄苏的经历互相感应、互相作用,在21世纪各自寻求发展空间的今天有更多的利益交互点。认识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与发展战略,对当今国际战略格局的把握,尤其对我国的内政与外交政策的制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通过以下两个问题谈一谈对俄罗斯的认识和见解。 苏联是如何解体的; 苏联解体是 20 世纪 90 年代国际政治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 上的重大事件。它不仅在苏联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也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苏联解体后,就强大的苏联为什么会在一夜之间的突然垮台引起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苏联解体后的各国)的纷纷关注 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是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苏联领导人背离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背叛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基本理论要求,在改革的过程中盲目的向西方靠拢,走资本主义改良道路,以致于在改革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又轻易的放弃了社会主义事业,最终导致了苏联的 解体。 2、苏联模式僵化。

苏联模式无疑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过 程中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持该种观点的人认为苏联模式本身存在许多的弊端,抛弃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实行以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为代表的斯大林模式,使得苏联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走上发展的桎梏,最终自我否定,自我放弃,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3、美国的遏制 美苏长期军备竞赛共同恶化了国际环境,使得世界的和平发展受到极大的损害"但美国则通过这一举动,利用综合国力的优势,使苏联长期保持均势膨胀的态势,加速了苏联体制的僵化,重轻农比例长期严重失调,表面上声名赫赫,实际上根基大伤"军备竞赛不是社会主义中的题中应有之义,祸害了社会主义的形象"最后导致苏联内外众叛亲离"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后国家剧变解体"其次,美国里根政府所奉行新遏制战略对苏联的影响"新遏制战略,其实是软硬两手共同加强的战略"美国通过实施新遏制战略,把/封堵0变为/有限推回0;实施/星球大战计划0,拖住苏联搞军备竞赛,加速了苏联问题突出,矛盾激化"与此同时,提升/和平演变0战略的力度,助推了内外反对派的猖撅,引诱戈尔巴乔夫改革方向的右转"到1989年里根下台时,苏联已经内外危急高升"再者,乔治#布什上台后,奉行超越遏制战略"继承了里根政府硬的一手的运用,在/和平演变战略上对苏联全方位

非正式制度理论与俄罗斯政治改革

非正式制度理论与俄罗斯政治改革 李建明、赵常庆 2011-03-12 20:32:22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第6期 【内容提要】简介非正式制度理论,认为该理论同样适用于政治制度变迁过程。 从俄罗斯社会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出发,以非正式制度理论作为工具,分析非正式制度对俄罗斯政治转型的重要影响。通过分析非正式制度理论在俄罗斯的表现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俄罗斯政治转型为何困难重重。俄罗斯现代民主政治改革方向虽然不可逆转,但必须沿着非正式制度的演化方向进行,这样才会降低改革成本和提高改革效率。俄罗斯要建立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不但要进一步完善正式制度的建设,还要强化非正式制度对此的适应和改变,最终达到二者的相容。 【关键词】俄罗斯非正式制度政治改革 【作者简介】李建明,1981年生,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生。(沈阳110033);赵常庆,1940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007) 20世纪80年代末,俄罗斯走上了政治转型的道路。从戈尔巴乔夫到叶利钦都试图以西方为楷模改革苏联和俄罗斯的政治体制,结果却带来了苏联和俄罗斯政局的混乱。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叶利钦的改革使俄罗斯联邦也濒临解体的边缘。总的来看,改革并不顺利。对于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为何如此艰难以及对改革绩效的评价,俄罗斯各界和国际社会皆评价不一。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新制度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 (D.C.North)将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改革进程同“非正式制度理论”联系起来,将这些国家制度变迁的低效率归咎于非正式制度的作用,此说引起了学界的重视。这是因为,他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思路,用非正式制度理论分析现实问题,提出深层次的一些原因。目前用非正式制度理论分析俄罗斯经济有之,而用于分析政治转型虽有学者做过理论尝试,但实证分析很少。本文旨在借助非正式制度理论,从传统文化、习俗和民族性出发,对叶利钦和普京时期的政治改革的影响,进行尝试性分析。 一非正式制度与俄罗斯政治改革的理论联系 一般来说,制度分为内部规则和外部规则。“内部规则是由社会成员在长期交往中通过文化及传统代代相传而逐渐演化形成的;外部规则是由组织制定并强制组织成员遵守的,非正式制度包含在内部规则中。”[1]制度是指维系社会存在的游戏规则,它们由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构成。 正式规则系指成文法、普通法和规章制度等,非正式规则系指习俗、行为准则和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等[2]。可见,正式制度是由人们自觉有意识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则,而非正式制度是指一个社会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自发形成的社会文化传统和行为规范。这就是说,除正式制度外,非正式制度对于制度变迁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制度变迁的过程总是受到正式制度变化与非正式制度变化的双重影响,是这两种制度形式统一和互动的过程和结果。 在非正式制度的构成要素中,意识形态居于核心地位,发挥主要作用。意识形态会影响人们的主观偏好、左右人们对自身利益与外部环境的适应程度,它以“指导思想”的形式构成正式制度的“理论基础”和最高准则[3]。如果制度变迁过

西方政治制度-第一章

第一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 单选]雅典城邦民主制的经济基础是奴隶制经济。 [单选]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民主制臻于极盛,它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 [单选]揭开雅典政治体制改革序幕的是梭伦 [简答、论述]雅典民主制的主要内容。 (1)公民大会。 公民大会是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对雅典全体满20岁的男性公民是开放的,每个公民都有权在公民大会上提出自己的议案和参加讨论。国家的法令、政策和一切重大问题,如宣战、媾和、结盟、赋税等都要由公民大会批准,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公民大会每隔10天召开一次,如有突发事件,还可临时增加,每年召开大约40次。因此,公民大会足以讨论城邦所有需要处理的事情。另外,公民大会的有效人数是6000人以上。 (2)议事会。 议事会是雅典最重要的统治机构。议事会负责筹备公民大会的召开,准备和起草公大会讨论的所有议案,执行公民大会的决定,接待使者和处理城邦的日常事务。改组成500人议事会后,处理日常事务的权力由来自10个部落的50名成员组成一个执行委员会轮流行使,每个执行委员会的任期为一年的十分之一(35-36天),处理事务时除了这个部落的50名成员外,轮空的另外9个部落各派一名议事会成员参加,执行委员会以整个“议事会”的名义处理政务。议事会成员的任期只有一年,并且不能再次当选,这就为其他公民敞开道路,有机会轮流来处理公共事务。500人议事会还负有监督官员的职权 (3)陪审法庭。 雅典的陪审法庭是整个城邦民主制度的拱顶石,它以全体公民的名义行使权力,不仅是雅典城邦的最高审判机关,而且可以对各级官吏行使监察权。法庭由各地域性部落选出的陪审员组成,任何一个年满30岁的雅典公民都可能被挑选担任这个职务。陪审员最多时达6000人,任期一年,不得连任,然后经抽签分派到各个法庭并审理各种案件。同时,陪审法庭也对所有的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控制有三种方式:任前审查、官员在任期结束时对他的所作所为向法庭做检查和任期结束时检查账目。对于官员的违法行为,陪审法庭可以向公民大会提请公诉 (4)十将军委员会 十将军委员会是雅典城邦的最高军事机构。十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他们由公民大会从年满40岁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并得连选连任。每个地域性部落产生一名将军,并同时提供一定兵员。在经常会发生战争的情况下,十将军的作用和权力会进一步加强到伯里克利时,以将军身份实际上拥有广泛的军事、司法和财政方面的行政权力。 [简答]雅典民主制的形成和发展。 (1)梭伦改革。 梭伦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①经济改革 ②社会结构改革③政治改革 (2)克里斯梯尼改革。公元前509—508年,平民领袖克里斯梯尼当政,在梭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 ①在社会结构上,以地域组织取代血缘组织作为城邦的行政单位,取消了原来的四个氏族部落,把全雅典划分为10个地域性部落,每个划分为10个村社,每个村社由若干具有政治、军事职能的自治村社组成。这种区划完全打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范围,削弱了贵族后裔的势力。 ②在政治制度上,将梭伦时的议事会的规模扩大为500人,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并执行公民大会的决议。此外,每个地域性部落产生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年一任,轮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