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建设思考

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建设思考

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建设思考
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建设思考

社区矫正队伍建设思考

一、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一)社区服刑人员的实际居住地核实需要专职的工作队伍

按照现行的规定,社区服刑人员在出监后、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应到其固定居住地的司法所进行报到,由司法所进行登记、接收。但是部分服刑人员利用制度上的漏洞,规避矫正,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情况:社区服刑人员在出监前故意隐瞒、虚报出监后的固定居住地,或因时间变迁其原住址已不存在;或是出监前提供的固定居住地是真实存在的,但其出监后故意不在其提供的固定居住地地址居住,拒不向司法所透露自己实际居住地点;或是服刑人员固定居住地不明、无住处,而暂住在亲戚、朋友家等等情况,都会造成出监后无法掌握其实际居住地,致使社区矫正办公室无法掌握其活动情况。因此,急需建立专职人员负责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实际居住地进行核实。

(二)确保矫正工作的连续性需要专职专业的工作队伍

在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社区服刑人员由于就业、就学等原因,在本区内从原来的固定居住地迁出,这种流动,有的是短期的,有的是较长一段时期,面对这种情况,原居住地的司法所无法实现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直接监督和管理,发生与迁入地司法所档案材料和社区服刑人员的转交,而迁入地司法所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情况要重新认识、了解,社区服刑人员对陌生的环境也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为确保社区服刑人员的流动不影响到对其实施的个案矫正,个案矫正工作应该由区县专门机构和专职工作队伍负责,从而确保社区服刑人员在本区内不同居住地之间流动时,实施个案矫正的工作人员始终是固定的,因此建立专门的矫正机构及专职的矫正工作队伍,能够从根本上确保个案矫正的连续性,避免出现司法所由于地域

管辖的限制,导致社区服刑人员在管理移交过程中,矫正工作的连续性受到影响。

(三)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需要专职专业的工作队伍

对社区矫正人员,要了解其生活、身体、思想状态和表现情况,认真检查他们的档案材料,具体因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社区矫正方案。一要谈思想找根源,使其知其罪过;二要谈法律讲法纪,使其认罪服法;三要谈教训讲危害,使其迷途知返;四要谈未来看前途,使其热爱生活。认真细致地帮助每名暂予监外执行和假释罪犯,找出犯罪根源和对社会的危害,认识到过去的犯罪给社会、家庭带来的危害,重新认清错误。通过谈心,了解辖区内所有暂予监外执行和假释罪犯的身体和家庭情况,对困难家庭及时督促所属社区开展扶贫助困活动,有效促进了他们内心世界的改造。与此同时还应该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家庭进行适时的访问,从家庭的方向帮助其重新融入社会。这些都需要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

而社区矫正工作者应是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国家公职人员和社

会志愿者,主要包括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司法所工作人员、公安派出所民警及社区矫正组织中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公职人员,以及愿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并经社区矫正组织批准和培训的非专职矫正工作人员,主要包括心理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离退休干部、高等院校高年级学生、村(居)社区干部等,作为社区矫正的负责单位,就应该统一举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让社区矫正工作者掌握专业知识,更好地进行社区矫正服务工作。

(四)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力度需要专职专业的工作队伍目前就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力量来看,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多数情况下仍处于被动状态,负责监督管理的司法所工作人员日常工

作中还要处理其他事务,即便是确定了由专人负责矫正工作,从目前的工作量看,工作人员也没有时间主动去监督、考察矫正对象的表现,而是等待矫正对象自己主动来汇报活动情况。如果其不主动来回报活动和表现情况,工作人员就无法掌握其情况。无法真正对矫正对象起到监督和控制的作用,因此建立专门矫正机构和专职工作队伍后,就能够实现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活动和表现情况进行主动考察和监督,主动收集、了解社区服刑人员的表现情况和思想动态,做到有效的监督。

在实际工作中,各司法所矫正工作人员由于受地域、工作模式等原因的限制,彼此之间缺乏经常性的沟通和了解,信息无法实现共享,各司法所呈现出"各自为战"的状态,再加上各个司法所建设程度不一,社区服刑人员数量和矫正难度不一,难以建立对司法所矫正工作统一的量化评估考核标准。不利于全区整体矫正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工作方法的创新。建立专职工作队伍,实行集中管理,消除街道之间因地域限制造成的消极影响,才能统筹。

(五)对矫正工作效果的科学评估需要专职专业的工作队伍

开展社区矫正的根本目的在于预防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而社会效果是评价社区矫正工作的唯一标准。而社会效果取决于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效果即对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能否得到有效的预防、控制。因此建立对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效果的测评体系,对社区矫正工作科学地开展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对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包括在矫正期间的预防、控制以及社区服刑人员解除矫正后管理人员对其生活、工作、思想动态等情况的跟踪、掌握。对社区服刑人员在矫正期间的重新犯罪,管理人员通过基层组织的配合,能够实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问题的关键在于管理人员如何在社区服刑人员解除矫正后对其生活、工作、

思想动态等情况进行有效的跟踪、掌握,从而有效地控制和预防其解除矫正后重新违法、犯罪。

二、现状(基本情况)

自2003年开展社区矫正试点以来,试点地区司法行政机关克服了人员、编制、经费等方面的困难,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创造性开展工作,在社区矫正工作队伍方面建立了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的制度模式。

(一)北京模式:北京建立了专群结合、专兼结合的“3+N”工作模式。“3”,即在司法所建立司法助理员、抽调监狱劳教干警(以下称矫正干警)、社工(协管员)三支专业专职力量。在319个司法所明确一名司法助理员负责社区矫正工作;从监狱局、劳教局抽调一批干警派驻司法所工作,每所至少一名;招聘802名社工,每所平均两至三名。“N”,即若干名由社区干部、社区居民和社区服刑人员家属等志愿者组成的群众兼职力量。为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市司法局从监狱局、劳教局抽调干警到试点区县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市矫正帮教办的力量,从监狱劳教两局先后抽调一名副局级领导和一名正处职领导担任市矫正办常务副主任。为了加强矫正干警的管理,在全市18个区县均设领队一名,同时兼任干警党支部书记。2003年以来,通过对矫正干警轮岗交流、对各支力量加强培训等措施,“3+N”模式不断优化,实现了专业专职力量和群众兼职力量的有效结合、优势互补,为做细做实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人员保证。

为确保司法助理员、矫正干警、社工(协管员)三支队伍职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北京市司法局采取以下措施强化管理,切实加强兑取建设:(1)健全规章制度。北京市司法局先后制定下发了《参加社区矫正工作监狱劳教干警管理规定》、《社区矫正工作监狱劳教干警岗位职责》、《参加社区矫正工作监狱劳教干警考核办法》和《关于建立监狱劳教干警从事社区矫正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以及对司法助理员和协管员的相关管理规定,明确了岗位目标责任,量化了工作标准,建立了考核制度、奖励机制。同时,建立了轮岗交流机制,原则上每两至三年进行轮岗交流。建立社工(协管员)动态管理机制。协管员的聘用期一般不超过两年。在聘用期内,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未出现严重违反规定和工作纪律且考核合格的,可以续聘;凡严重违反规定和工作纪律或出现工作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解聘。(2)强化教育培训。加强对三支队伍的培训力度,通过岗位练兵活动,提高队伍业务素质和技能;与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合作开展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学等专业知识培训,增强专业理论知识;与首都经济日报社合作举办心理咨询培训班,培养心理咨询师骨干队伍。在此基础上,市、区县紧密联系队伍实际,通过请专家讲座、组织座谈、以会代训等形式不断加强专业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有效提高了队伍的整体素质。(3)加强组织管理。一是对在编的司法助理员严格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和标准;二是对社工(协管员)依据有关政策与本人签订用工合同,同时,加强考核,落实相关制度;三

是市矫正帮教办负责矫正干警的整体管理和协调工作。市司法局矫正帮教处与监狱、劳教两局政工部门建立会商制度,每六个月通报矫正干警工作和学习情况。市矫正帮教办设专人具体负责干警队伍的培训、组织管理、考核、轮岗交流等工作,通过定期检查,听取基层意见,了解掌握干警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区县司法局主要负责本地区矫正干警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各区县都建立了干警月例会制度,定期交流思想,通报工作情况。(4)严明工作纪律。市矫正帮教办对矫正干警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如规定接收社区服刑人员或对社区服刑人员采取强制措施时按规定着装,其余工作场合可着便装。同时,下发了《社区矫正抽调干警考勤工作规定》、《社区矫正干警行为准则》,明确了“十严禁”的工作纪律。对于工作不到位、自由散漫或不服从分配的干警由司法所谈话教育;对因工作失职导致严重后果的,将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做好保障工作。为了切实解决干警的后顾之忧,经市司法局与监狱劳教两局协商决定,抽调参加社区矫正工作的干警人民警察身份不变,原级别、职务待遇不变、政策性工资和福利不变,对分配到远郊区县工作的干警适当给予政策倾斜。在年度公务员考核评定工作中,按参加社区矫正干警实有人数划拨优秀、嘉奖和立功人员比例。区县司法局还积极采取措施为干警解决交通工具和住宿等实际问题。

(二)天津模式:根据天津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情况,可以将在工作者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社区矫正执法人员;另一类是社区矫

正辅助人员。社区矫正执法人员是指在社区矫正中负责刑罚执行事务的国家工作人员,主要由司法所、公安派出所的专职人员组成。这类人员担负具体的刑罚执法职能,负责办理社区服刑人员的法律手续,监督和控制社区服刑人员的行为,落实法律规定的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奖惩。具体而言,其主要承担的工作职能是:(1)管理职能。社区矫正执法人员依法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日常管理,主要是办理有关的法律手续,包括接受、评估、考核、审批、有关活动的安排等。(2)惩罚职能。社区矫正执法人员以法对社区服刑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管理规定的行为实施惩罚。(3)改造职能。社区矫正执法人员利用多种方法促使社区服刑人员发生积极变化,使其改恶从善,不再进行危害社会的行为。(4)帮助职能。社区矫正执法人员利用多种资源解决社区服刑人员的困难和问题。(5)保护职能。社区矫正执法人员通过管理和监控社区服刑人员而保护社会。根据社区服刑人员不同的人身危险性采取相应的管理和监控措施,以便保护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安全。

社区矫正辅助人员是指协助社区矫正执法人员开展有关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在社区执法人员的组织、领导或指导下,根据工作职能的划分,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某些方面的工作。社区矫正辅助人员的任务主要是协助社区矫正执法人员履行其帮助职能,即协助社区矫正执法人员解决社区服刑人员存在的生活困难和就业问题、心理与行为问题、家庭与人际关系问题等。同时,社区矫正辅助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担负部分履行改造职能的工作,

对服刑人员开展某些方面的改造活动。社区矫正辅助人员在地位和工作等方面存在差异,根据其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1)准专业人员:是指接受过一定的正规训练、领取薪水、承担义务和责任并在一定时间内开展矫正工作的人员。准专业人员是协助社区矫正执法人员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力量,在社区矫正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这些准专业人员具有“专业性”,具体表现在:第一,就他们从事具体工作的技能而言,他们应当具有专业人员的水平,符合开展具体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在从事社区矫正工作之前,受过专业训练;第二,他们中的很多人是专门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是全日制的专职人员,只有少部分人是兼职人员;第三,他们从社区矫正机构中领取报酬,专职的全日制雇员从社区矫正机构获得薪水,兼职人员根据所从事的社区矫正工作的种类和时间等获得一定的报酬。其次,称他们为准专业人员的“准”的方面表现为:第一,他们不是社区矫正工作中的执法者,他们只能协助社区矫正执法人员从事有关工作,本身不是执法者;第二,他们能够从事的社区矫正工作是有限的,特别是不能从事与刑罚执行有关的活动,只能从事某些帮助性的社区矫正工作;第三,他们不是社区矫正执行机构的正是工作人员,也没有公务员身份,他们中的大多数有自己的工作组织或者机构,他们的活动任务往往是在这类工作组织或者机构的组织与协调下完成的。准专业人员除了已经成立的社区矫正服务机构中的全日制工作人员之外,还包括根据合同提供一些专业性服务的兼职人员,如,根据合同对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医学检查和治疗

的医务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专业培训机构的人员、提供心理学服务的精神科医生、职业心理咨询师等。(2)志愿人员:是指无偿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一定服务的社区居民。志愿人员具有下列特点:第一,他们不一定具备也不要求他们人人具备从事社区矫正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第二,他们不是专职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而是真正的兼职人员,仅仅是在主业之外或者在退休之后,利用一定时间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第三,他们不是领取薪水的工作人员,只能根据开展工作的情况领取一定的工作津贴;第四,与获得的报酬相适应,志愿人员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也要比准专业人员少;第五,他们的工作时间不固定;第六,志愿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天津社区矫正志愿人员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在职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和退休志愿者。在职志愿者包括学校的老师、行政机关和其他机关的工作人员、文艺团体的演职人员、城镇街道、居委会的工作人员等;青年志愿者包括具有一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青年人,如政法院校以及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专业的大学生,在其他部门、团体和机构工作的青年人等;退休志愿者是那些具有丰富社会工作经验的退休人员,尤其是那些从原有职业与社区矫正工作近似的岗位上退休的人员,如原来的公安人员、检察官、法官、司法行政工作人员、教师、基层行政干部等适合担任社区矫正志愿者。

(三)上海模式:上海按照“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作,社会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了三支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社工与志愿者。(1)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区县司法局、街

道乡镇司法所制定专人负责社区矫正工作。在街道乡镇层面,一般每个街道乡镇保证至少有一人专职负责社区矫正工作。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是社区矫正工作的主力军,主要负责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与公安、检察、法院及监狱机关等部门的协调、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奖惩等工作。(2)社会工作者: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专业社工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是上海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特征之一。包括社工在内的社会力量参与刑罚执行工作,使社区矫正作为非监禁刑的刑罚执行在行刑理念、内涵等方面都与监禁刑刑罚执行有了显著的区别。它有利于政府专门机关转变职能,集中主要精力从法律、政策、队伍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把握社区矫正的发展方向,同时凝聚各种力量,提高社会参与度,进而提高矫正效果。(3)志愿者:上海在发挥好社工作用的同时,明确要求每名社工要至少发展五名以上志愿者,人数众多的志愿者参与帮教具有很大的发挥作用的空间,极大地弥补了专业力量的不足。这些志愿者有的善于做思想疏导工作;有的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有的利用各种资源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遇到的特殊困难;有的发挥熟悉社区和矫正对象情况的优势,帮教更有针对性。

(四)江苏模式:江苏社区矫正工作者分为专业队伍、社会工作者队伍和社会志愿者队伍三支。江苏社区矫正工作专业队伍主要由两个层面的人员构成,一是社区矫正工作管理人员,一是社区矫正专业工作者。社区矫正工作管理人员主要是指省、市、县三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管理指导部门的工作人员,全部为国家公务员。

社区矫正专业工作者主要由司法所所长、司法干事、工作人员和公安社会民警构成,包括政府公务员和非公务员两部分。社会工作者队伍是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面向社会招聘的专门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这些社会工作者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称谓,可以通称为“司法社工”。社会志愿者队伍主要由下列人员构成:在职或离退休的政法系统干部、公务员、工会、妇女干部、教师,正在或曾经从事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犯罪学、改造学等教育、研究工作的人员,高等院校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犯罪学、改造学等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社区管理干部、企业领导干部、私营企业主以及其他热心于社区矫正事业的人员。2005年起,江苏省司法厅在全省开展社区矫正志愿者招募活动,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通过志愿服务方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五)浙江模式:浙江按照“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逐步建立起一支由专业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向结合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其中,专业社区矫正工作者是指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国家公职人员,主要包括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司法所工作人员、公安派出所民警及四级社区矫正组织中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公职人员。社会志愿者是指愿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并经社区矫正组织批准和培训的非专职矫正工作人员,主要包括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离退休干部、高等院校高年级学生、村(居)社区干部等。在试点实践中,浙江省探索建设社会志愿者队伍的新途径,发挥基层组织特别是村(居、社区)干部、群众作用,落实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

考察、帮助教育,如把驻村工作指导员纳入到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队伍,与公安、司法、片区管理处、村治调组织的相关人员以及矫正对象家属一起构成了社区矫正对象“5+1”的监督管理模式;发挥大专院校的资源优势,提高社会志愿者队伍建设质量;建立健全社会志愿者聘用管理、培训教育工作机制。

(六)江西模式:江西省社区矫正工作专职人员主要是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矫正辅助人员主要通过购买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的人员。江西省为促进国有企业职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众和退伍军人就业,提升城市和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于2010年安排4亿元资金用于购买5万个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其中划拨2.67万个作为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每个乡镇街道4个,主要负责基层社会工作、社会保险和就业再就业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社区矫正等综合性服务工作。对录用人员实行以乡镇、街道为管理主体,建立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财政等相关部门配合的考核机制。江西省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充分利用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极好机会,提出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选聘下列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遵纪守法,有一定的政治理论素养,热爱社区矫正工作,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员;法律、教育、心理、计算机或者政法专业大专以上院校的毕业生;具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或者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资格证书的人员。

上述模式各有特点,都是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探索出来的。其中,上海模式比较符合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情况,符合

社区矫正工作专业化与社会化结合的发展规律,应成为我国社区矫正队伍建设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但在西部地区推广上海模式可能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北京具有监狱劳教干警储备充裕的特殊优越条件,其他地区很难具备,北京模式很难在其他地区推广。江苏、浙江模式比较适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宜在全国推广。虽然各种模式符合本地实际需要并各具特色,但仍有许多规律性的认识值得总结。第一,社区矫正执法队伍是社区矫正工作的核心力量。社区矫正工作是刑罚执行活动,贯穿其始终的监督管理活动都是执法活动,需要专职专业的执法工作队伍。第二,专职社工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力量。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和引导帮助主要依靠社工的力量来完成。社工能够有效补充社区矫正执法队伍不足的现实条件,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有效管理。同时,社工工作的特点是能够放低姿态,切实为矫正对象着想看待问题,具有亲近、容易接受等特点,这些特点对提高矫正质量非常有利。第三,社会志愿者是社区矫正工作的补充力量。社会志愿者具有知识广博、经验丰富、热心公益等特点,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补充力量。

三、存在问题

(一)社区矫正主体不明确

目前,由于法律的制约,我国社区矫正机构普遍采用司法行政机关为工作主体、公安机关为执法主体的设立模式,制约了社区矫正的发展。我国社区矫正的范围,仅是对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裁定假释、被暂予监外执行和被剥夺政治权利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进行非

监禁的刑罚执行的制度。由于我国刑罚和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了上述五类人的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在刑罚和刑事诉讼法没有修订的情况下,不能改变上述五类罪犯的执行机关,否则涉嫌违法。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将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的分工作了模棱两可的规定:“司法行政机关要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会通公安机关搞好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考查,组织协调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和帮助工作。街道、乡镇司法所要具体承担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监狱管理机关要依法准确适用暂予监外执行措施,对符合假释条件的人员要及时报请人民法院裁定假释,并积极协助社区矫正组织的工作。公安机关要配合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和考察,依法履行有关法律程序。对违反监督、考察规定的社区服刑人员,根据具体情况依法采取必要的措施;对重新犯罪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依法处理。”这种规定,客观地说已经是遵守现行法律基础上所能做的最大限度的改变。理论上将次规定理解为社区矫正的主体是“司法行政机关为工作主体、公安机关为执法主体”。这与现实中社区矫正以司法行政机关为执法主体的做法与要求相去甚远。以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公安机关几乎不插手社区矫正工作,司法行政机关从事社区矫正工作,但无执法权的尴尬。如果这样的现状长期保持,那将极大损害社区矫正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制约社区矫正的发展,最终危害社会治安秩序。

(二)社区矫正执法能力明显不足。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和“两院两部”工作要求,社区矫正执法主体是公安机关,工作主体是司法机关,而具体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是司法所。司法所的力量各地不平衡,矫正对象的分布也不均衡,有些地区司法所力量强但矫正对象少,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司法所能力弱但矫正对象多。以江苏省为例,从试点启动到2010年3月底,全省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135987人,其中67878人矫正期满陆续解矫,在册矫正对象为43348人。六年多来,江苏省司法所工作任务激增,但编制未增、人员未增。全省司法所2832名专编人员中,固定和不固定的社区矫正执法人员共有1400名,与社区矫正对象比例为1:31,远远低于监狱警囚1:6的比例。更为困难的是,这些工作人员除了承担社区矫正工作任务,更多的精力是放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法制宣传等工作上,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社区矫正工作中。

(三),社区矫正执法队伍不够稳定。在试点过程中,各地根据实际采取多种措施解决社区矫正执法队伍不足问题。但由于许多措施没有形成制度,没有相配套健全的奖励激励机制,许多社区矫正执法人员处于临时过度状态,影响了执法队伍的稳定。如北京参加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狱劳教干警,出来从事社区矫正工作,人不在编,管理层级增加,各方面工作要求多,从优待警措施少,在宏观层面上缺少激励机制,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队伍不稳定在所难免。

(四)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工作,工作人员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矫正技能。从专题调查

情况看,司法所的执法工作者具备相当的法律知识,但普遍缺乏刑罚执行、社会工作、心理干预等方面的知识技能,短期内难以实现社区矫正工作的专门化和专业化。在江西现有司法所队伍中,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占近20%,具备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则更少,尤其是缺乏基本的刑事执法经验,很难适应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江苏省的情况略好于江西,全省2071名专职社区矫正工作者中,具有法律、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的人员964名,占总数的46.5%。

第四,专职工作者队伍不够稳定。由于试点阶段的法律政策没有对队伍建设作出安排,专职工作者普遍存在工作身份不明确、发展前景不明确、工作报酬较低且地区差异较大的问题。如北京社工(协管员)工资待遇较低(每月800元),高素质的社工留不住,人员流动性大,使社工队伍不稳定。再以江苏省无锡、连云港为例,无锡市专职工作者除每人每年2万元的工资由市级财政保障落实外,市司法局另行安排22万元用于专职工作者的月度和年终考核。而连云港市专职工作者每人每年仅有不到1万元的工资(两地的三项保险均另外缴纳),两地薪酬差距明显。这一系列问题造成了专职工作者队伍稳定性不够,难以留住符合社区矫正持续健康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

(五)志愿者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特别是在广大农村,社区承载功能不强,志愿者资源和志愿服务意识缺乏,社区矫正志愿者主要由村组干部担任,志愿服务带有较强的行政色彩。村组干部作为一

线管理人员,承担着多方面工作任务,在社区矫正工作上难以全面兼顾,教育矫正工作往往停留在“登记薄”、“志愿册”上。同时,全国大多数地区社区矫正志愿者培育引导、奖励激励机制尚未形成,造成这支队伍后续发展能力不强,影响了这支队伍作用的发挥。

4、整体素质令人堪忧

(1)政治素质

(2)知识储备

(3)高尚的职业道德

(4)工作理念

5、社区矫正辅助人员作用未得到很好的发挥

(此处不要在幻灯片中出现)

四、构想和建议

第一,成立区县级社区矫正执行局,优化社区矫正工作机制。我国大多数地区采取在市、区县司法行政机关设立相应的处、科来领导和指导街镇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该机制自首批试点以来运行成效明显,但受基层司法所力量薄弱、人员素质偏低的影响,存在社区矫正工作执行不力执法不严的现象,特别是在对不服管教社区服刑人员司法惩处和社区矫正审前调查工作的执行与拓展上,工作软弱,进展缓慢。因此,从实际出发,借助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加快整合基层矫正执法力量,在区县级设立社区矫正执行局,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该执行局可设立训诫谈话、心理咨询等办公室,配备以司法警察和专职工作者为主检察干部和公安民

警为辅的工作人员。也可参照公安交警体制在区县设立社区矫正执法队,承担社区矫正执行工作。

第二,体现刑罚执行性质,建立社区矫正警察队伍。社区矫正工作是国家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有效缓解社会冲突、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功能作用,应当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加强。为更好地体现刑罚执行性质,应逐步建立一支专门化的非监禁刑罚执行队伍,即社区矫正警察队伍,从而保障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社区矫正警察队伍应具有高于公安警察和司法警察的文化素质,任职条件和考评体系可以参照公安警察进行。

第三,发展与规范并重,建立一支稳定的专职工作者队伍。在执法人员力量不足、变动调整大的情况下,建立一支稳定的专职工作者队伍尤为重要。应研究建立专职工作者队伍发展机制,鼓励适时出台相关政策,对具有专业知识和特长、愿意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大学生,设定一定的服务年限,在其服务年限届满参加国家公务员招录时,可以享受与大学生村官或西部志愿者等同的相应待遇。进一步完善专职工作者考核机制,按期对其业务技能、工作情况、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考察评估,提高专职工作者队伍的工作效能。

第四,采取多种措施培育社会服务市场,鼓励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式提高社区矫正专职队伍素质。公共服务市场化运行是现代社

会发展的趋势,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充实社区矫正专职队伍有诸多好处,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促进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

第五,建立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省、部一级应该逐步建立相对固定的培训基地,研究设置科学的培训课程或逐步考虑将培训工作委托专门培训机构来完成。同时,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应定期确定培训方向、规范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并对培训活动的效果进行跟踪问效,以不断改进提高教育培训工作,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

第六,优化结构强化激励,切实提高志愿者队伍的效能。针对全国社区矫正志愿者的现状,应加大志愿服务理念的宣传,完善志愿者招募发展机制。除原有招募发展渠道外,可以面向高校、研究机构,吸收更多的专业人员和高校学生参与社区矫正活动。应逐步完善志愿者激励奖励机制,可以考虑逐步建立政府为主导的激励机制,全面客观地评估考核志愿者服务成效。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倡导弘扬志愿精神的前提下,安排适当的补助或奖励。

4、改善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

5、管理体制创新

建立健全吸引人才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政策体系;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给肯干事的人以机会,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给干成事的人以回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者的职业荣誉和社会地位;改善社区矫正

第一季度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第一季度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一季度,我县社区矫正工作按照上级部署和要求,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精心组织、规范运作,重点抓好日常管理、教育访谈、领导重视、督查指导和相互配合等五个方面工作,全县社区矫正工作开局良好。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自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共接收社区矫正对象365人,期满解除79人,聘请社区矫正志愿者268人。一季度,共接收社区矫正对象52人,解除20人,请假外出打工19人,组织公益劳动49次,开展集中教育49次;社区矫正对象基础信息录入按时完成,季度评议会按时召开。 二、主要做法 一是日常管理规范化。重点做到三个规范,即矫正对象衔接规范化;矫正对象请假外出规范化,对于矫正对象请请假外出的,由司法所会同派出所提出意见,并办理批假手续,社区矫正对象需要延长请假时间的,必须办理续假手续;解除矫正规范化,矫正对象矫正期满后,由司法所会同派出所向其本人宣布解除矫正,发给《社区矫正期满宣告书》等相关文书,并向其所在地的村居组织、所在单位通报有关情况,《社区矫正对象期满鉴定表》送交司法局和公安局审核后,存入个人档案。 二是教育访谈经常化。以司法所“进万村大服务”活动为契

机,开展经常性的进村入户访谈教育工作。通过走访社区矫正对象,掌握社区矫正对象思想、生活状况,进一步落实社区矫正工作各项管理措施。在活动中,矾山司法所进一步开拓思路,变“一进”为“三访”,把“访社区矫正对象进村入户”变成“三走访”:即走访社区矫正对象本人了解其思想动态;走访村(居)委会了解矫正对象表现;走访家庭了解矫正对象生活情况。矾山司法所通过在开拓工作思路和丰富工作内容上下工夫,不仅及时全面地掌握了社区矫正对象的动态,而且为下一步采取个性化矫正措施提供了依据。 三是领导重视人性化。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中,大力争取基层领导重视。柯坦司法所在开展走访社区矫正对象活动中,积极向镇党委政府汇报情况,镇党委书记莫家芳、分管副书记朱同生十分重视,并全力支持。镇政法委书记、武装部长瞿华胜直接参与走访。在走访矫正对象吴文胜过程,了解到其家庭困难,本人改造效果明显,又有一技之长,于是多方协调,为其在轮窑厂找到一份工作,解决了他的生活问题。 四是督查指导经常化。一是定期例会督查指导,要求各司法所负责人在召开例会时汇报本所本月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二是不定期到所督查指导,并邀请检察机关派员参加;三是利用季度评议会督察指导,并邀请检察院派员参加对评议会实施监督。为使社区矫正工作扎实推进,县社区矫正领导组办公室、县司法局还成立督查组,对各镇社区矫正对象核查情况进行了全方位、

论我国社区矫正的立法及机构和队伍建设

论我国社区矫正的立法及机构和队伍建设 摘要:社区矫正的试点和发展迫切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这是社区矫正工作发展的法律保障;而社区矫正管理机构的科学设定和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社区矫正队伍是我国社区矫正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社区矫正;地方性法规;管理机构;专业化队伍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1]我国社区矫正的试点在进一步推进。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认为社区矫正的立法及机构和队伍建设的问题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特提出来加以探讨,希望引起有关部门和学者的重视。 一、尽快制定地方性法规是试点的重要保障 《通知》中指出: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既要依据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履行职责,又要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通过开展试点工作,不断扩大社区矫正适用范围,健全社区矫正组织体制,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措施,推动刑罚执行制度改革。在深化试点、总结经验的同时,积极推进社区矫正立法,实现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发展。”但现实的问题是:社区矫正的改革需要对现行的刑事法律有所突破,既不能也不应完全依据我国现行刑事法律的有关规定。如何解决这对矛盾? 社区矫正是一项严肃的执法活动,强调依法办事是勿庸置疑的,但社区矫正又是刑罚制度的一项改革,这意味着我国现行法律存在着与社区矫正发展不相适应的一面。目前我国现行法律与社区矫正的发展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现行法律中有的规定已明显不适应社区矫正发展的需要。如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都明确规定对宣告缓刑、假释、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进行监督考察都由公安机关执行,但公安机关的职能本身决定了它并不适合作为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这一方面是由于公安机关担负着极其繁重的打击并制止犯罪的任务,基层派出所实际上很难分出必要的精力从事社区矫正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社区矫正的任务并非仅仅是对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而且包括了对服刑人员的矫治和改造以及服务,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这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刑事法律中由公安机关管理的规定不仅为我国的执法实践证明是不妥的,而且被世界发达国家社区矫正的实践所否定。在两院两部的《通知》中,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确立“司法牵头、公安配合”的管理格局,这虽然加强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力量,但在实践中,由于由两个部门共同管理,出现多头指挥、多头交办任务、多头检查、多头要数据材料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职责不清、界限不明、衔接不力、效率不高的问题。二是现行法律中虽对某些问题作出了规定,但实际上形同虚设。例如在当前社区矫正的实践中,普遍存在对失控、脱管服刑人员法律制约不力的问题。我国刑法虽然规定了对违反监管规定的缓刑假释人员可作出撤销的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至今没有加以适用。主要是对违反监管规定撤销的界定标准不明确,在程序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作出进一步的法律规定或司法解释。三是现行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对罪犯在社区中进行监管的具体规定和要求,对罪犯进行必要的改造和矫正措施等。另外,社区矫正不仅需要明确对社区中罪犯的监管考察以及权利的限制和剥夺,而且应包括对罪犯合法权益的保护。我国现行刑法、刑诉法有关非监禁刑执行的法规是在若干年之前根据当时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状况制定的,对非监禁刑的规定比较原则、粗放,并带有阶级斗争的烙印,随着形势的发展,已经不完全适应目前的实际需要。因

加强“五老”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五老”优势作用研讨材料

加强“五老”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五老”优势作用(研讨材料)

————————————————————————————————作者:————————————————————————————————日期:

加强“五老”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五老”优势作用 进来年,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后,各级关工组织都把加强“五老”队伍建设、发挥“五老”作用、保护“五老”工作热情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加强“五老”队伍建设、发挥“五老”作用、保护“五老”工作积极性三者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加强队伍建设是前提,发挥“五老”作用是关键,保护“五老”工作积极性是保障,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下大功夫,抓好队伍建设 加强“五老”队伍建设,努力形成一支素质较高、人数众多、覆盖面广的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到青少年教育取得怎样的成效的问题,必须要抓好“五老”队伍建设。 (一)依靠党委出面发动。“五老”中大多数人长期接受党的培养和教育,从事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工作,与党同呼吸共命运,现在虽然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但对党忠诚,心怀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良好夙愿未曾改变。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发挥“五老”优势作用的重要舞台,是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良好夙愿的重要阵地。党委和部门领导对单位中每一个老同志的身体状况、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等的情况非常熟悉,只要认真进行宣传发动,他们一定愿意走出家庭的小天地,积极融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广大天地,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发挥余热。就我们xx县来讲,县委县政府对此一贯是高度重视的。每年都会

社区矫正工作方案

社区矫正工作方案 为了保证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县委有关会议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此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罚执行制度,合理配置行刑资源,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努力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整体水平,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工作的职能作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为建设“平安后新秋”、“法治后新秋”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组织领导 按照县委会议精神和要求,成立了社区矫正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副书记张娜担任,副组长由派出所所长张达担任,成员由综治办、民政、司法、财政、妇联。办公室设在司法所。 三、工作原则 按照“依法规范、积极稳妥、协调配合、质量为本””的原则,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坚持以“矫正为本”的原则,教育矫正转化每一名矫正对象。 四、工作目标 一是提高教育矫正质量,加强对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确保试点社区矫正对象不漏管、脱管,减少或杜绝重新犯罪; 二是规范和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并加强

对社区矫正志愿者的培训工作; 三是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根据矫正对象的身体和技能状况,安排一定时间的公益劳动,公益劳动情况记入社区矫正对象的个人档案,作为考核、鉴定与奖惩的依据; 四是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集中教育工作。根据不同时期出现的新问题,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提高社区矫正对象遵纪守法和自控能力,提高矫正质量。 五、工作措施 1.在完成矫正对象衔接工作的基础上,对现有矫正对象再次进行摸底、调查。对矫正对象按犯罪性质、矫正期限及刑罚的不同,分别进行谈话了解,了解他们的社会背景和家庭情况,详细记录每个矫正对象目前的思想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2.根据各个对象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矫正方案,建立健全个人档案,按照不同类型记录区分。进一步完善档案台帐管理制度,坚持电子台帐与纸质台帐“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社区矫正台帐要做到整洁、规范、资料齐全、查找方便,按照矫正对象一人一档的要求,建立每名矫正对象的个人档案,及时、规范完善相关资料并录入移动信息平台。对每个解矫对象要提前办理相关手续,防止超期解矫现象发生。对解除矫正的矫正对象档案做到资料真实有效、归档材料齐全、装订顺序正确。 3.按照社区矫正工作流程的规定,在矫正对象每周一次电话汇报时给予不同的引导,根据个人身体、工作状况,分别安排社区公益劳

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

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 社区矫正是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是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在全市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把那些不需要、不适宜监禁或者继续监禁的罪犯放到社区里,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有针对性地对其实施矫正,促进其顺利回归和融入社会,对于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探索完善中国特色刑罚执行制度,降低刑罚执行成本、提高刑罚执行效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制定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按照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全省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通知》(黑司通[XX]74号)和省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社区矫正启动工作的通知》要求,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在全市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为确保我市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启动、顺利推进、取得实效,在《黑河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意见》(黑市办发[XX]1号)的基础上,现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按照“首要标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和帮困扶助,努力减少重新违法犯罪;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完善社区矫正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中国特色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为平安、和谐、幸福黑河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确保社区矫正工作的正确方向; (二)坚持社区矫正工作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性质,不断完善中国特色刑罚执行制度; (三)坚持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相互支持、协调配合,确保社区矫正工作有序开展; (四)坚持专群结合,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不断增强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效果; (五)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确保社区矫正工作各项措施符合实际,取得实效; (六)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努力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方法,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水平。 三、适用范围

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社区矫正作为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今年起已在全国试行。但从我们基层的实践看,基层司法行政的队伍力量与之对应,有着明显的差距。充实司法所工作力量,在司法行政机关内部设置专门的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建设专职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是势在必行的。事实上,在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的建设中,司法所社区矫正专职工作人员(司法社工),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已经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关于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的话题,在网上,搜索一下,把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司法社工),组建成社区矫正“正规军”的呼声铺天盖地。但是,许多想法虽然是积极的探索,但以笔者的观察研究,与社区矫正的性质、及从现行的人事政策法律规定看,显然难以突破,不现实,难实现。 当前,各地对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的工作任务基本是明确一致的。即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负责协助社区矫正执法人员对辖区内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监督管理、教育疏导、生活救助等日常事务性管理。 虽然说,“司法社工”本身不可能是执法人员,但从长远看,社区矫正工作队伍,按照“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逐步建立一支由专业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相结合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是基本要求和必然趋势。 按照“基层司法所必须保证有专人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录用的“司法社工”,作为基层司法所内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辅助性人员,是可以授予委托执法者资格的。 关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司法社工)的性质和待遇,我们泰州地区的做法,总体上是务实和理性的。 以姜堰市司法局为例:姜堰市招聘的司法社工人员性质及待遇为实行企业化管理,合同二年一签,续用续签。工资标准为每月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依法缴纳相关社会保险费用。 从实践中的情况看,当前应当关切的是如何切实保障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司法社工)的合法权益的问题。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工资福利待遇;二是职业风险防范。 由于地方上社区矫正配套资金不能到位,社区矫正工作的各项资金并不能真正的用到基层,而是处于司法局统酬管理的状态,社工的待遇远低于机关的普通工作人员,专职社工名为专业,仍然只是处于一种临时工状态,只是作为过渡性的工作。长期下去,肯定不能留住人才。另外,合法权益保护的内容还包括如何支持和保护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依法履行职务,避免受到非法干涉、打击报复的问题以及对表现突出的社区矫正工作者如何给予奖励的问题,目前来看,各地都没有配套改革的政策性文件来支撑。 笔者认为,关于社区矫正专职工作队伍的建设,我们的重点和基础在于加强“司法社工”

社区矫正工作内容

拟定矫正个案的方法和内容 1、矫正工作责任人。司法所所长对矫正个案的建立和实施负第一位责任。其职责为指定本所矫正工作人员专案专办,组织全体矫正工作人员集体研究和确定矫正个案,领导、检查、督促个案的落实。 被所长指定为个案责任人的司法所工作人员,负责调查研究,起草矫正个案,矫正个案确定后负责矫正个案具体组织和执行,对矫正个案的落实负直接责任。 2、起草矫正个案的准备。起草矫正个案应做好走访调查和综合分析评定两项准备工作。 ⑴走访调查: ①目标定位。摸清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掌握其个性化因素,为实施个案矫正奠定基础。 ②主要内容: 一是基本情况。调查需要掌握矫正对象以下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罪名;矫正期起止;原关押单位或判决机关;民族;家庭住址;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原职业; 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爱好及特长;宗教信仰。 二是犯罪成因调查。主观因素:通过对故意犯罪或过失犯罪的掌握,判断矫正对象犯罪的罪错形态。客观因素:通过对矫正对象家庭环境、生活状况、学校教育、工作环境的了解,判断导致其犯罪的客观动因。 三是心理特征调查。通过心理测试或对矫正对象心理档案进行分析,判断其心理健康状况及性格特征(胆汁质、多血质、粘质质、抑郁质等)。 四是受害人态度调查。对矫正对象与被害人生活在同一社区的,要了解被害人对矫正对象在社区执行刑罚的态度,及时化解矛盾,避免对矫正对象接受矫正造成不利影响。 五是矫正难度调查。违法犯罪史:通过了解矫正对象犯罪及头版刑罚的次数及种类,受到治安处罚的次数及种类,判断其恶习深浅。犯罪性质:对犯罪手段、犯罪持续时间、危害后果进行调查,同时根据犯罪侵害的不同社会利益如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等性质,确定罪行的恶劣程度。在监狱(看守所)改造表现情况:通过掌握矫正对象接受刑罚处罚及教育改造的表现情况,判断其对教育矫正可能的接受程度。认罪态度:通过掌握矫正对象是否认罪、是否准备或正在申诉等情况,判断其对自身罪错的主观认识和态度。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及作用:矫正对象与他人共同实施故意犯罪的,应掌握矫正对象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及其所起的作用,通过对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的掌握,判断矫正对象的犯罪能力及主观恶性。 ③工作方法 一是基础档案调查。通过查验矫正对象接收时的基础档案资料,了解掌握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是个别谈话调查。与矫正对象见面并办理登记以及家访、电话交流等方式,了解核实矫正对象有关情况。 三是走访调查。向矫正对象原关押机关、工作单位或学校,监护人、近亲属、邻居、居委会(村委会)进行走访,了解掌握、核实、矫正对象相关情况。 四是信函调查。在不便于直接调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向矫正对象原关押机关、工作单位或学校邮寄信函,了解核实有关情况。 五是测试调查,通过心理测试、体检等方式,了解掌握矫正对象的心理特征及健康状况。 ⑵综合分析评定 ①目标定位。找准矫正对象犯罪和可能影响矫正的症结所在,确定矫正重点和主攻方向。 ②主要内容

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方案

长乐镇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提高非监禁刑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预防和减少犯罪,增强社区矫正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系统性,提高教育矫正质量,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行为恶习和犯罪心理,并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工作要坚持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大对非监禁刑罪犯的监督、管理和教育、矫正力度,预防重新犯罪,为实现长治久安营造良好环境。 二、工作原则 按照“依法规范、积极稳妥、协调配合、质量为本”的原则,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坚持以“矫正为本”的原则,教育矫正转化每一名矫正对象。 三、主要任务 1、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刑罚的有效实施。

2、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矫正对象的教育转化工作,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帮助他们认罪悔罪,弃恶从善,成为守法公民。 3、组织矫正对象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激发他们热爱劳动的热情。 4、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解决在就业、生活、法律、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一)、组织机构 由主管政法的武装部长周光担任组长,司法所、派出所工作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司法所,由司法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职责分工 司法所具体负责实施社区矫正工作,组织力量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教育矫正,协调相关部门,形成相对完善的组织体系,逐步实现社区矫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派出所要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能,与司法所密切配合,做好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 民政办法要保障社区服刑人员的基本生活,把社区矫正工作纳入到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工作之中,指导村(居)委会积极参与。 妇联要组织社会志愿者与社区服刑人员结成帮教对子,重点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思考 社区矫正是我国刑罚制度的重大改革,《刑法修正案》从立法上全面肯定了社区矫正的刑罚性质,确立了社区矫正的法律地位。社区矫正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根据发展形势,建立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体系具有重要现实作用。 一、社区矫正工作现状 司法所人员严重不足。截至目前,我县共有社区矫正工作者80人,每所平均人。截至XX年2月底,全县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031人,累计解除矫正455人,正在接受社区矫正的人员576人。目前,大部分乡镇正在接受矫正的社区矫正人员多达20人以上,城关镇、坟台镇、洪山镇的社区矫正人员多达30人以上。全县社区矫正人员与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平均比例是:1。部分司法所社区矫正人员与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平均比例超过15:1。司法所工作人员除承担社区矫正工作外,还要承担人民调解、法制宣传、法律援助、安置帮教、依法治理、参与信访综治维稳等工作,大部分司法所人员还要参与乡镇中心工作。基层

司法行政队伍现状不能满足社区矫正工作需求,工作难到位、容易出问题。 社区参与度不高。社区矫正的社区参与性,决定了社区矫正需要社会力量的介入。如果没有社区参与,单纯由刑罚执行机关执行,这样的非监禁刑就不属于社区矫正,或者说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社区矫正。广大农村,社区承载功能不强,志愿者资源和志愿服务意识缺乏。目前,全县社会志愿者621人,主要由社区干部担任。社区干部干部作为最基层干部,承担着多方面工作任务。由于未形成社区矫正志愿者的培育引导、奖励激励机制,缺少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精神鼓励和物质待遇引导,实践中帮扶教育持续性不强,作用发挥有限。 经费保障严重不足。我县是人口大县,社区矫正人员越来越多,工作任务重、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者业务培训、社区矫正志愿者培训、定位社区矫正手机的使用、社区矫正人员的日常监管、审前调查评估、档案卷宗以及执法、办公设施等,都需要大量经费支出。按照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县财政应按每名社区矫正每年1000元的工作经费予以保障,但从现实来看,财政保障力度还远不能达到标准。 二、专职社工队伍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作用

2021年【社区矫正工作学习培训交流材料】

【社区矫正工作学习培训交流材料】 社区矫正工作学习培训交流材料通过本次学习培训,不但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对社区矫正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培训中授课老师讲解了社区矫正工作在国外的一些做法,以及国内的北京模式、 ___模式和浙江特色。北京的做法是“四个一”即“一镇、一乡、一街道、一警”,同时配备社区矫正协管员,建立阳光中途之家。 ___则是社工主导模式。人员配备1:5:15,一个社工管理5个社区服刑人员15个刑释人员。浙江的做法是每三个乡镇或社区成立一个社区矫正中队,由社区矫正中队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管理矫正。 以下就 ___司法警官学院教授翟中东 ___讲授的社区矫正中服刑人员的管控与危险性评估做简要回顾。 一、社区矫正工作基本任务:严格执行刑罚,加强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社会适应性帮扶。 主要包括服刑人员管控、服刑人员的矫正两方面内容。在具体工作中要避免服刑人员“监狱化”问题和避免服刑人员就业能力的衰退。一方面,保证服刑人员不违法、犯罪,不危害社会,另一方面,通过逐步扩大服刑人员自由,放松对他们的监控,提高他们的自控力、自律性,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根据矫正对象的不同分为:严格管理级、一般管理级、最低等级管理级 1.对高度危险的服刑人员可以投入更多的管控力量,维护社会安全。 基本措施: (1)高频率报到,到社区矫正中心报告 (2)严格批准,进入特定区域、场所,见特定人,变更居住地。 (3)高频率场所 ___,去服刑人员学习、工作场所。 (4)高频率探访,去服刑人员家了解情况。 (5)尿检,检查是否吸毒。 每周 1次报到面见,每月2次场所 ___,每周1次有陪护的 ___,每月2次尿检。 2.对中、低度危险的服刑人员的管控一是落实报告义务。要定期向司法所报告其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发生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以及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的,应当及时报告;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还应当定期报告身体情况和病情复查情况。

社区矫正自查整改报告

社区矫正自查整改报告 《社区矫正自查整改报告》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为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督,防止社区矫正人员漏管、脱管、重新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我所对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我所自社区矫正工作自开展以来,本着“以人为本,教育优先”原则,不断探索新时期下社区矫正工作的形式和方法,致力于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社区矫正工作的各个方面。截止目前,我所共登记在册矫正对象22人,其中管制7人,缓刑11人,假释2人,剥夺政治权利2人。所有矫正对象再犯罪率为零。一直以来,我所在“思想教育为主,监督管理为辅”的理念引导下,着重加强社区矫正的前期走访和后期监督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帮助矫正对象增强了回归社会的自信心,有效的降低了当地的治安犯罪率。首先,司法所坚持对每名矫正对象实行一人一档,详细记载了矫正方案、志愿者协议书、监护人协议书、公益劳动记录、每月小结、谈话记录、电话汇报等方面的资料,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基础性台帐。其次,在管理机制上,充分发挥镇、村(居)两级管理络的作用,明确各自的工作地位和工作任务。实施村(居)每月一次例会制度,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长期发展和司法所的建设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再次、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教育工作又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其中学习教育和公益性劳动,是提高他们思想认识,改变他们思想观念,矫正他们不良行为,提升道德品行的良好手段。TOP100范文排行因此,我们在教育管理手段上实行有的放矢,一是针对矫正对象的刑罚种类不同,选择一些针对性强的法律知识,实行个体化教育,如对交通肇事罪,进行相关交通法规学习,盗窃罪进行相关刑法知识的学习。二是确立一个公益性劳动基地XX乡敬老院,选择一些公共场所,根据性别、年龄、体质和特长,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分散为主,安排相应的公益劳动等。三是对一些由心理障碍的矫正对象,适时进行心理疏导,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再次,针对不同的矫正对象分类管理。我所在充分掌握矫正对象的个人基本情况、所犯罪行及改造表现的情况下,将社区矫正对象分为重点管理对象和非重点管理对象。对重点管理对象提高警惕,及时通过各种渠道掌握其生活行迹,加强管理和监督;对非重点管理对象,只需要适时的报告其生活情况,定期参加公益活动,不定期地开展教育谈话。针对不同性格、思想、生活环境的矫正对象,采取不同的矫正方法。对于情绪低落,思想悲观的矫正对象,坚持安身暖心,实施心理疏导,使其重燃生活希望;对于存在抵触心理、拒不接受矫正的对象,坚持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相结合的矫正方法;对于患病及生活困难的矫正对象,坚持以人为本,着

“五老”骨干队伍建设推进关工委工作上新水平

社会●工作实践 ociety S 务规范等内容,实现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流程零障碍,服务方式零距离,点亮了百姓心中执法为民的形象。 三项建设,执法无后顾之忧 综合执法大队注重三项建设,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率。 队伍素质建设。整合的综合执法工作,对队员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尽快实现队伍的角色改变,大队每月举办两次业务培训,对105名队员进行法律知识、执法程序、装备使用等方面的培训。大力推行队伍标准化管理,编制并印发《工作手册》,从执法依据、规范、制度等方面制订统一标准,推动队伍向装备齐全化、管理制度化、执法规范化等高标准精细化靠拢。 执法效能建设。以微信群为依托,充分发挥和利用“微管理”的优势,基本形成24小时移动办公,“中心区内5分钟解决、行政村内10分钟解决”的快速处理流程。无论是片区内队员之间互相了解情况,还是与其他职能部门同事对接工作,只要互相@对方就好。借助图文信息,群成员能够迅速找准问题的发生点位,集思广益出谋划策,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推出多部门共管共建机制,派驻1名队员到交警中队负责车辆违停联络工作,通过共享交警车辆信息库,日均通知车主移车40-50辆。 群众参与建设。接受群众监督,组建由10余名村民代表、党员代表等组成的督察队伍,对城市管理、“清爽行动”、“五水共治”等活动中存在乱象进行拍照督查,成为城市管理的好帮手。组建具有执法宣传、爱心帮扶为特色的城管义工队伍,定期开展爱心义卖、爱心助考等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常态化的宣传、服务工作,着力提高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支持率。引入群众评价制度,通过问卷调查、圆桌座谈,投诉回访等方法,不断改进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至10月份,大队共收到感谢信、锦旗59封(面),以往城管大队是“投诉不断”,如今却是“锦旗不断”。 行政执法的“大综合”,不是简单的职能1+1,也不是人员1+1,而是1+1>2的全新架构。邱隘综合执法运行以来,政府与百姓之间的“壁垒”进一步打破,“谁都管”却最终“没人管”的局面得以终结,群众的诉求渠道得以畅通,现在群众只要一拨通大队投诉电话,事情都能得到快速解决。道路通畅了,街头小贩不见了,就连治安也变好了……住在邱隘的居民切切实实享受到了环境变美带来的红利。 (作者单位:鄞州区邱隘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毛思洁“五老”骨干队伍建设推 文|海曙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关工委”)工作面临新的任务和 挑战。如何与时俱进地推进关工委工作,进一步提升关 心下一代工作的水平,成为摆在各级关工委面前的重要 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特别注意弘扬创新精神, 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研究新 情况新问题,在攻坚克难中创新发展。”这明确指出了 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和根本要求。为搞清关工委工作中的 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现我区关工 委工作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五老”队伍 高龄化问题较为突出,直接影响着关工委工作的开展; 二是工作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行政化”现象;三是在 工作资源上存在单一化现象,如关工委的工作经费主要 由政府安排,想要多搞一些服务青少年的活动,经费上 往往有困难。我们在深入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决定把 “五老”骨干队伍建设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探索 和创新工作机制、工作模式,摸索出了一些工作方法。 发挥优势,做到队伍组合联谊化。我们实施“领头雁”建设工程,重视工作团队的带头人培养,通过组 织推荐、上门求贤等办法,在区内积极挖掘、物色一批 有热心爱心、有组织能力、有专业特长的老同志担任工 作负责人,并根据实际组建了八个工作团队(银发护 航、育苗、护苗、心理指导、红烛爱心、特殊教育、净 网、才艺工作室)。目前,我区“五老”骨干队伍主要 由知识化、专业化的老同志组成,年龄在70岁以下的 占79%,工作上呈现出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如,我们 邀请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原党委书记朱中人担任银发育苗 讲师工作室负责人,他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利用在市 委党校和教育系统工作的人脉资源优势,积极物色和挑 选了在教育岗位上从事德育、历史、心理健康等教育的 老教师和社会上有教育特长的爱心人士20人,组成工 作团体,为街道、社区关工委编写宣讲资料,现已完成《革 命传统与革命精神》《讲故事 明哲理》《科学家的故事》 《宁波历史文化之旅》等18个系列课件,以菜单方式下 发给各街道和社区关工委,供基层关工委开展宣讲选用。 DOI:10.16710/https://www.doczj.com/doc/987436266.html,33-1272/d.2016.01.022 N ingbo70

社区矫正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社区矫正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社区矫正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乡镇司法员,社区矫正是我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这几个月的工作实践中,我不断学习、实践、改进,循序渐进、周而复始地不断摸索、提高和完善,使自己的社区矫正工作业务水平得到了一定提高。通过这些宝贵的工作经验,我对目前洞坪乡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如何开展好此项工作有了自己的一些 浅显认识。 存在问题一:矫正对象对社区矫正缺乏正确理解,产生主观上的 错误认知。我所在的乡就有这样一名矫正对象,他现年37岁,离异,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两个月,缓刑两年。他第一次来司法所报到时,说了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这每个月来报到学习都只是形式而已,笔记、资料那些你帮我写就是,我不一定有时间来。”他的这种认知态度,给刚开始接触这项工作的我当头一棒,我才认识到社区矫正工作远不像我以为的那般可以从容应对。 存在问题三:专业技巧掌握不够,工作方式方法单一。在实习期 间更多的是学习如何做好相关档案台账资料,缺乏社区矫正工作经验,缺乏与矫正人员直接面对面的交流,这就导致我在实际工作中面对产生的问题不能有效运用专业技巧去解决,理论与实际操作出现脱节现象,单一的工作方式方法更是让工作的顺利开展步履维艰。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必须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好社区矫正 这项工作:

二、丰富工作方式方法,“帮”“教”并重。社区矫正人员是社 会上的特殊群体,他们都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故事,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着不尽相同的思想缺陷和被扭曲的心灵,这都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发现并予以解决的问题。面对一些不服从监管的矫正人员,我们要灵活工作方式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刚柔并济”。首先,在日常监管中必须严格管理、奖惩结合,通过法制教育学习提高他们的遵纪守法的思想认识;其次,采取打电话“拉家常”的形式更好地了解其近期生活情况以及内心观念、思想状况的变化;最后,可以通过发送有关法律法规的短信来促使其加强法律学习,不断(:)改进工作方法,逐渐形成长效机制。对于一些积极进行社区矫正的罪犯,我们在规范日常监管的同时不能只是单纯的进行帮助或教育,应当将两者辩证的统一起来。通过加强交流、传递关怀,促使他们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并逐步养成一种习惯劳动、要求劳动的态度,利用法制教育学习和参加公益劳动相结合的方式让他们多与人交流,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及时与矫正人员家人朋友进行沟通衔接,严格落实监管制度。家是港湾,亲人可以依靠,朋友懂得倾听。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矫正人员家人和周围朋友的支持和配合。家是无论你受了多大的伤害,你都可以依靠的避风港,亲人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关怀的眼神都会给予我们无穷的力量。对待社区矫正人员这样“特殊的家人”,亲人更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关心。同时,作为他们的朋友要懂得倾听,委婉的语言和关爱的态度会给他们更大的心里安慰,让他们

浅谈当前社区矫正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浅谈当前社区矫正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社区矫正是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是一项法律性、专业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应当配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以黔东南州剑河县为例,社区矫正机构、队伍配置明显不足,社区矫正机构、队伍等建设滞后,工作基础薄弱,严重影响、制约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有效开展,亟待研究解决。 一、剑河县社区矫正工作现状 自2012年,剑河县正式实施社区矫正工作以来,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478人,累计解除社区矫正对象393人,现在册社区矫正人员85人,其中:缓刑69人,假释13人,暂予监外执行3人。实行社区矫正的罪犯重新犯罪率不足1%,基本达到了社区矫正工作预防犯罪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近年来,剑河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始终坚持以监督管理、教育改造、帮困扶助为主的指导思想,积极鼓励、引导和扶助社区矫正人员自主创业或就业,为社区矫正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做出了积极努力。自2015年至2016年,剑河县司法局通过帮扶社区矫正人员杨某建立稻田养鱼和农家乐的“阳光创业示范基地”和对社区矫正人员曾某实行的“定点务工、定级评估、定人担保、定责矫正、定位监管、定期走访”的六定异地监管创新模式,帮

助他们通过合法劳动增加了收入,减轻了家庭负担,取得了一定的矫正效果和社会效果。2017年,剑河县司法局又充分结合本县社区矫正工作实际和经验,整合各方资源,创造性地推出了“风险评估精准研判、矫正管理精准实施、异地矫正精准监管、阳光创业精准示范、数据信息精准识别”五个方面的“精准矫正”助推社区矫正规范管理模式,实现了社会效果、经济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如:缓刑人员姜某,通过剑河县司法局的创业帮扶,办起了规模达28亩,年收入有望达20万元的中药材缬草种植场,为鼓励社区矫正人员自主创业,走致富发展之路,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当前剑河县社区矫正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自剑河县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得到了法院、检察、公安等相关部门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通过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创新工作方式,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完善了社区矫正工作相关监管工作制度、探索出了符合实际的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模式,使得社区矫正工作日趋走向成熟。然而,由于剑河县社区矫正工作起步晚,社区矫正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一)部门协作不够,收监执行难。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考核、教育、矫正工作全部由县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

社区矫正业务培训简报

社区矫正业务培训简报 增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认识,对提高该项工作质量、杜绝脱管漏管和预防重新犯罪起到积极的作用。下面的是分享的与社区矫正业务培训简报有关的文章,欢迎继续访问! “今后面对矫正对象心里更有底了。”10月8日,参加完汉川市司法局举办的咨询培训班后,社区矫正工作者小袁更有信心了。 为进一步加强犯罪心理预防和矫正工作,汉川司法局把心理矫正培训制度化、长效化,建立健全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机制。同时,采用政府购买的形式,将社区矫正心理教育工作外聘给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团队,将专业的心理咨询与宽严相济的教育监管相结合,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量水平。 为切实提高社区矫正执法工作者和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业务技能,7月27日,海安县司法局举办社区矫正调查评估业务培训班。 市局社区矫正执法支队支队长王义兵同志出席活动为培训班辅导授课。王义兵同志结合省厅岗位练兵要求,对当前调查评估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委托程序不规范、文书质量不乐观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着重对如何把握和解决问题提出了建议,为大家进一步规范调查评估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培训班上,县法院刑庭庭长陈家定同志以规范缓刑的适用为视角,解读刑事诉讼中审前社会调查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拓展了大家的视野。县检察院监所科科长周亚明同志从检察监督视角谈如何规

范社区矫正执法活动,进行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切实提高了大家的风险防范意识。 县司法局分管局长,县社区矫正执法大队全体工作人员,各司法所所长、社区矫正执法工作者、专职社会工作者等60余人参加培训。 为进一步掌握最新政策规定和工作动态,促进“撤二建一”后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工作的深度融合,近日,静安区司法局组织全区司法所所长、专职干部、公安派出所专职民警、区新航社工站、矫正民警开展了为期2天的业务培训。培训中,市矫正局相关处室领导受邀为参训人员授课,静安区司法局通报了社区矫正工作中的违法违纪案例,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就如何各司其职、规范执法与强化衔接配合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此次培训对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讲解和探讨,不仅提高了矫正工作者的思想认识,传达了最新的政策要求,强化了矫正工作的业务规范和技能,也进一步增进了部门间的沟通联系,为做好社区矫正人员的衔接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静安区公安分局、区检察院、区人民法院相关工作负责人受邀出席培训会议。 为切实提高白银市会宁县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队伍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进一步加大对特殊人群教育管理的力度,会宁县司法局于近日举办了一期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业务培训班。县司法局和

2020年社区矫正工作检查情况汇报

2020年社区矫正工作检查情况汇报 根据市司法局关于做好《社区矫正工作重要通知》的通知,司法所对自身的社区矫正 日常工作进行了一次自我检查,同时对被监管的40名罪犯进行一次集中谈话,再次强调 电话汇报,思想汇报等相关社区矫正工作纪律,要求社区矫正罪犯以端正的态度配合司法 所进行改造,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做好社区矫正日常管理工作 针对近期全国出现少数社区矫正服刑人员脱管、漏管、重新犯罪的现象,我所按照上 级司法行政机关的部署,对我所的社区矫正日常管理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自查,清醒地认识 社区矫正工作的紧迫性、复杂性、增强工作责任感与使命感。对社区矫正日常管理工作中 的每个细节进行审查核对,社区矫正罪犯是否做到每个月电话汇报四次,法制学习是否达 到八个小时,义务劳动是否达到八个小时,对未达到要求的必须补充劳动和学习的时间, 对每位服刑人员近期的工作、生活情况以及活动轨迹进行清查,发现有违反管理规定的依 法进行相关处罚措施。通过家庭、社区矫正志愿者等多方途径对社区矫正服刑人员进行思 想帮扶,增强法制观念,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引导他们发挥自身特长,自主创造,依靠 劳动创造财富,走正确的人生之路,我所的社区矫正日常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二、对社区服刑犯罪进行集中学习,再次强调工作纪律,防止脱管、漏管现在出现 4月22日我所对监管的40名犯罪进行一次集中学习,除了4名因疾病和急事请假外,全部到齐。工作人员分析了全国社区矫正工作的状况,讲解了社区矫正重新犯罪的案例, 每位服刑人员简单谈一谈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以及近期的活动轨迹,再次强调工作纪律的 重要性,对不按时报到并汇报思想、擅自外出、随意进入特定场所,将采取批评教育、警 告等措施,对三次警告还不服从的依法办理收监执行手续。通过学习引起他们对社区矫正 服刑严肃性的认识,督促他们服从管理,好好改造,同时加强司法所自身队伍建,设确保 监管工作到位,防止出现脱管、漏管现象。 我所没有出现脱管、漏管现象,尚未发现有重新犯罪的情况,40名社区服刑人员目前思想稳定。社区矫正是一种刑罚执行活动,我所将提高工作效率、转变工作作风,严格按 照规章制度管理好社区服刑人员,引导他们改邪归正,融入正常的生活轨道,维护社区稳定。 感谢您的阅读。

巾帼颂党魂演讲稿与市“五老”队伍建设联席会议纪要汇编

巾帼颂党魂演讲稿与市“五老”队伍建设联席会议纪 要汇编 巾帼颂党魂演讲稿 大家好! 党魂,她根植于信仰的沃土,追求的是理想的蓝天。她有着誓比天高的鸿志,把自己的庄严神圣的使命,系于雄鹰的苍劲之翅上;她有着苍穹般宽阔的胸怀,任雷霆奔走,任雄鹰翱翔;她有着大海般磅礴的气势,布朝霞于晨昏,扬飞沫于礁岩,卷风暴于潮头,载船舰于浪尖。任何垂死的挣扎或奢靡的欲望,都不会影响到她的崇高伟大。激起我们情感之潮的常常是那覆盖于革命先烈无愧之躯的那片鲜红或革命者英勇就义时那一声声“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在那似火的七月,从南湖那条红船上总能载来一片清凉,浸润全党全国人民心中的思念。 党魂,就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那时候在刑场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刘胡兰大声喊出了“给我一个金人也不自白,怕死我就不当共产党员”这样响彻云霄、震撼大地的宣言。那时候面对穷凶极恶的日军严刑逼供,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得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那时候为了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李林不顾已怀有3个月的身孕,率骑兵连勇猛冲杀,将日伪军引开,自己却被日伪围困,围困后她宁死不屈,用最后一发子弹射进喉部壮烈牺牲。那时候面对日军残忍疯狂的行刑逼供,妇救会主任刘耀

梅宁死不屈,一次次昏死醒来后仍严辞痛斥日军罪行,无计可施的敌人最后竟将她杀害并将她头颅砍下扔进枯井……纵观革命历史,严寒、酷暑、铡刀和酷刑是吓不倒真正的党魂的,因为奉献是党魂的宗旨。 党魂,就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那里就有熠熠生辉的党徽,那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他们谨记自己的庄严使命和神圣责任,在危难中挺身而出,历经无数艰辛与磨难,坚持旗帜不移、宗旨不改、信念不变,抒写着共产党人坚贞无畏、忧国忧民的壮美篇章。回望1998年的那场抗洪战斗、XX年的那次抗击非典,再到XX年的抗击雪灾、震灾,在这危难时刻,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无数共产党员在危难中挺身而出,勇赴灾难前线,用大爱燃起了民族的希望。多难兴邦,党魂永驻,党有召唤,我即行动!大爱无疆,在神州大地上,有一道感人的风景:在危难时刻,从总书记到普通党员,以交纳“特殊党费”的形式,汇聚了千百万党员干部群众的真情挚爱,向灾区人民献上了一份真诚特殊的爱,以此表达了党对灾区人民的牵挂,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这可贵的壮举已成为了党史上光辉的一页。他们慷慨解囊给灾区人民增添御寒衣被,热情伸出援助之手为灾区重建工作“添砖加瓦”。中国人民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只要有中国共产党在,天塌地陷又有何所惧!”这样发至肺腑的感慨! 党魂,还是一种平凡朴实的形象。影响一代又一代青年成长雷锋、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模范共产党员孔繁森,他们平凡而光辉的形象早已深入我们心中,在这些平凡的形像中,我们感受到了平易近人、暖人肺腑而又生机盎然的党魂,那是热情洋溢的手、勇挑重担的肩、嘘寒问暖的话、真诚暖人的笑……在这平凡中铸造的丰碑将会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