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各类猪喂料标准

5.各类猪喂料标准

5.各类猪喂料标准

猪各阶段饲喂标准(参考)

阶段饲喂时间(天)喂料量(Kg/天)

后备90Kg ~配种 2.3 ~ 2.5

妊娠前期0 ~ 28天 1.8 ~ 2.2

妊娠中期29 ~ 85天 2.0 ~ 2.5

妊娠后期86 ~ 107天 2.8 ~ 3.5

产前7天107 ~ 114天 3.0

哺乳期0 ~ 21天 4.5以上

空怀期断奶~配种 2.5 ~ 3.0

种公猪配种期 2.5 ~ 3.0

乳猪出生~ 28天0.18

小猪29 ~ 60天0.50

小猪60 ~ 77天 1.10

中猪78 ~ 119天 1.90

大猪120 ~ 168天 2.25

肉猪耗料表

阶段日龄饲养天数体重料型每天耗料阶段耗料

哺乳期7-24 17天7kg 乳猪料0.1kg 1.7kg

保育期25-45 21天14kg 仔猪料0.6kg 12.6kg

小猪期46-75 30天30kg 小猪料1.1kg 33kg

中猪期76-116 40天60kg 中猪料2.0kg 80kg

大猪期117-出栏41天100kg 大猪料2.8kg 115kg

合计149天242kg

1)要分季节制定饲料配方:夏季由于采食量低,营养浓度要高。

2)要根据市场制定饲料配方,要考虑成本核算。

3)制定饲料配方要保证营养全价性。

4)小猪用棵粒饲料,大猪用粉料最经济。

5)小中猪料添加3-5%脂肪可提高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同时可提高蛋白质的吸收率;夏天在哺乳母猪料添加3-5%脂肪可可减少因采食量下降导致的能量供应不足,增加乳汁分泌,提高仔猪断奶重,减少母猪失重,缩短发情间隔。

6)哺乳母猪每天维持需要2kg,另外每头小猪加0.3kg;母猪哺乳期平均采食量5kg。

猪的饲养标准的的概念

猪的饲养标准的的概念 1、猪饲养标准的含义 “猪的饲养标准”是通过猪对各种营养物质需要量的科学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和统计处理,结合养猪生产实践经验 总结出来的营养需要量的规律性数据。它既包含了猪的营养需要的 科学研究的结晶,又总结了养猪生产实际经验,是指导我们确定猪 的饲料配方和饲喂数量的理论依据。 但是,“猪的饲养标准”所反映的是群体平均营养需要量,因此,南商农科提示在具体制订饲料配方和使用“饲养标准”时,还必须 根据所养猪的品种和猪群质量及饲料条件适当加以调整,以便更加 符合具体猪群的需要。按照“猪的饲养标准”制订饲料配方和组织 猪的饲养,是实行科学养猪和提高饲养效益的技术依据和基础。 2、各国猪饲养标准的发展 现今,世界养猪业较发达的国家,都根据自己本国猪群实际情况和科研结果制订有本国的饲养标准,如美国的NRC标准,英国、日本、北欧等也制订有自己的“猪的饲养标准”。 中国制订有“肉脂型猪饲养标准”与“瘦肉型猪饲养标准”,现行“饲养标准”中列出的营养指标共27-28项,其中除能量、粗蛋 白质和矿物质需要量外,还有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需要量, 为方便实际应用,同时列出了每日每头猪营养需要量与每千克风干 饲粮(按含干物质88计算)营养含量,可作为我们在各种猪的饲料配 方制订及组织饲料生产和供应中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饲养标准的指标体系 1.能量指标体系能量的表示因畜种而异,猪等以消化能表示。

2.蛋白质指标体系饲养标准中蛋自质需要量指标为粗蛋白质或可消化粗蛋自质,表示其蛋白质的需要,单位是克。配合饲粮时用百分数表示。 3.蛋白能量比是每千克饲粮中粗蛋白质与能量的比值,常以留kJ表示。 4.氨基酸指标体系饲粮中以百分数或以每头每日所需克数表示。大多数饲养标准一般只涉及必需氨基酸,而且采用总必需氨基酸含量体系表示定量需要。 5.其他营养指标 (l)采食量:一般“标准”均按风干物质重量列出每天的采食数量,也有按动物每天采食的能量多少列出采食的能量数量。 (2)脂肪酸:“标准”中主要列出必需脂肪酸,一般只列出亚油酸指标。 (3)维生素:一般按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顺序列出。 (4)矿物元素:按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顺序列出。常量元素中除了硫,一般都列出,有的饲养标准还列出了有效磷指标。微量元素一般只列{扛铁、锌、铜、锰、碘、硒等指标。 饲养标准的应用 1.按饲养阶段调整营养素供应量大多数情况下只调整蛋白质和氨基酸,而矿物质和维生素相对稳定。 2.特殊情况下需调整某些营养素 3.根据市场情况调整营养供应量以控制动物产品的产出,使之与市场接轨。 4.主要营养素之间的关系与调整 (l)蛋自质与氨基酸的关系:日粮中添加必需氨基酸或使用氨基酸平稳良好的蛋白质,则粗蛋自质需要量可下调。

产房母猪的饲喂要点

产房母猪的饲喂要点 怎样提高分娩舍母猪采食量一直是养殖户**关心的问题之一。猪场管理良好的特征是各个阶段的母猪都能保持完美的体况,其中分娩舍母猪表现尤为重要,因为母猪好,仔猪才会更健康。而产房母猪的饲喂影响仔猪、母猪的生产成绩以及断奶后的发情间隔和受胎率。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产房母猪的饲喂,使母猪在分娩后尽快的达到**采食量,这样可以使母猪的泌乳量及仔猪生长**化,同时使母猪失重**小化。 采食量**化的好处 1)增加产仔率; 2)缩短断奶至发情间隔; 3)增加仔猪断奶重; 4)减少妊娠期的营养成本;

5)延长母猪的使用年限。 影响母猪采食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温度、湿度、通风、光线、饮水质量、怀孕期采食量、产程过程、母猪所带仔猪数量、母猪的健康状况、饲料的适口性、饲喂制度及饲喂方案。根据生产情况,我们从饲养管理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饮水 水的重要性普遍被严重低估,猪乳的绝大部分是水,母猪站起来离开其仔猪很短的一段时间里,她必须饮用大量的水。因此,分娩舍中的乳头饮水器的流速必须不低于2.5升/分钟。 2、怀孕期采食量 根据母猪体况将母猪分为5个级别:1-5分,更准确的方法是使用背膘仪测量。上床母猪的膘情在3-3.25分较为合适。防止母猪太胖或者太瘦远比采取补救措施要好得多。肥胖母猪产程长,死胎多,当然它们的食欲也相对很差,因为它们在消耗储存的脂肪,泌乳量低只有20%左右。控制好妊娠母猪的膘情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分娩舍母猪采食量。 3、饲喂制度

不同胎次,不同品种的母猪在产前与产后所需要的营养不一样。制定和严格执行合理的母猪饲喂方案,不但可以将母猪生产性能**化,还可以从饲料消耗上降低饲养成本。母猪合理的体况为上床膘情3-3.25分,其他生产及非生产时间要求膘情控制在3分。分娩舍母猪产前、产后饲喂对仔猪断奶成活率及断奶重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注意事项 1)分娩后1-3天根据标准饲喂量进行饲喂,防止母猪过度采食,造成健康问题。 2)每次喂料前,检查母猪料槽内饲料是否新鲜干净,去除除发霉变质的饲料。 3)检查饮水器,保证母猪充足饮水。 4)对于采食量下降的母猪,需要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治疗。 5)特别关注1胎母猪的采食及健康状况。 4、饲喂方式 一般有人工饲喂、半自动饲喂、自由采食、智能化饲喂这4种方式。一个好的饲喂方式能够减少母猪体况损失,优化母猪生产性能,提高仔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1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的背景 转变生猪生产方式是健康养殖和提高养殖效益的必然要求。20xx年10月,**畜牧局组织人员对全县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据调研结果显示:农村散养受农村留守人口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导致养猪成本增加,农户养猪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加之近年来,全县虽清净无疫,但受到周边地区猪ii型链球菌病、牲畜口蹄疫、无名高烧等疫情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养猪积极性受挫。农村散养农户生猪饲养观念发生根本性改变,生猪饲养量直线下滑。大户养殖在未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以前,虽在养殖数量上有所增加,但养殖场建设存在防疫设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人畜混居、污染严重、效益低下、抗风险能力差等诸方面缺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猪产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猪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农村散养难以供给社会生活的需要,推行规模养殖,转变生产方式成为破解难题的最佳办法。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健康养殖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2.1 抓组织保障,推动生猪产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实现助农增收致富。生猪产业是我县农村的传统和骨干产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猪产业的发展,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下发了《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化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的意见》等文件,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县级领导为组长,畜牧、质监、财政、环保等部门负责人为

成员的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领导小组,并专门召开创建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与19个镇签订生猪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严格目标考核。各镇各相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责任、措施“五落实”。全县生猪产业发展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农户响应的工作局面。 2.2 抓政策引导,推动生猪产业从零星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转变,实现规模猪场硬件建设标准化。为进一步加快实施“劳畜富民”的发展战略,推进我县生猪产业升级换代,促进农民增收,县政府出台了配套政策措施,在生猪规模养殖户用地、取水、用电、融资、圈舍建设、引种等给予5-80万元的补助,引领农户走向标准化生产。一是根据国家中小型猪场建设标准制定了《**生猪规模养殖设计规范》,从20xx年起,全县新建的规模养殖场都按设计规范执行。二是打造321国道、泸荣路、县道万得路沿线等12个生猪产业基地镇。三是按照农业部“八统一”要求,本着相对集中原则,已建成得胜仁和村等10个生猪生态养殖小区。 2.3 抓科技推广,推动生猪产业从数量型向量质并重型转变,实现良种繁育体系标准化和规模猪场饲养管理标准化。一是品种优良化。大力推广猪人工授精繁殖技术,加快良种猪繁育体系建设,加速生猪品种更新。二是生猪养殖技术标准化。以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为载体,制订了圈舍建设、饲养管理养殖技术规范,加大培训力度,改善养殖环境,严格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管理,加快推进生猪标准化养殖。三是发展生态化。引进生物垫料零排放养殖技术,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率先在兴旺牧业养殖公司和利泰农养殖公司建立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四是资源循环再利用。推广“猪-沼-果(菜)”等生态养殖模式,

怀孕母猪期的喂料量方式与方法

怀孕母猪的喂料量原则采用“前低后高”的方式。它是根据怀孕母猪的生理特点和胚胎生长发育的规律而确定的。怀孕母猪的新陈代谢机能非常旺盛,对饲料的利用率很高,蛋白质的合成也强,用等量同样的全价混合料分别喂饲怀孕母猪与空怀母猪,前者的总增重大大超过后者,将怀孕母猪的胎猪及其附着物的重量减去后,其增重仍然大大超过空怀母猪。 胎猪的生长发育前慢后快,临产前一个月里胎猪的增重约占全期增重的2/3。因此,母猪在怀孕头一个月,应避免高能量饲料饲喂,增加低能粗饲料比例,以免造成胚胎死亡。 就瘦肉型猪而言,用全价怀孕母猪料饲喂时,怀孕后头30天,喂量应控制在1.8千克以下,以后至怀孕80~85天,每天喂2千克,产前的一个月里,每天喂量增至2.2~2.5千克,产前一周可改喂哺乳母猪料,日喂量3~4千克(产前一两天减半),保证有足够营养物质供给胎猪生长发育之所需。怀孕母猪的具体饲料喂量,更重要是根据母猪的体况和全价混合料的营养浓度来决定喂量。 母猪在怀孕期间,特别是怀孕后期,不可过肥,也不可过瘦,要有适中的体况,过肥的母猪,不但浪费饲料,增加饲养成本,常因腹腔内脂肪组织积累过多而压迫子宫,影响胎猪的发育,产出弱小仔猪,也容易造难产,产后也容易出现食欲不振、泌乳不足、便秘和喂乳期掉膘过快等不良后果,因过肥行动迟缓而易压死仔猪,过量采食而过肥的母猪不利于乳房的生长发育。 过瘦的母猪因营养不足,影响胎猪的生长发育而产弱小仔猪,同时,因怀孕期间母猪体增重少,体内没有足够的营养储备,造成泌乳不足,影响哺乳小猪的生长发育,母猪则因过度消耗体储而严重消瘦,影响离乳后的正常发情和配种。另外,任何时候要保证饲料质量,不得喂饲发霉、变质、腐败、有毒和有强烈刺激性的饲料,否则,容易引起流产和死胎。 总之,怀孕母猪的喂料量一是根据不同品种,参照有关饲养标准而确定;二是根据体况调整饲料喂量。采用单位限位栏饲养怀孕母猪,是控制母猪采食量和体况的有效措施。如果母猪猪群养,宜采用地面撒喂方法减少母猪间打斗抢食,让每头母猪都能吃到应得到的饲料份额。所谓地面措施喂法是先将猪栏地面清洗干净,再将饲料分散撒在地面饲喂。 (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四川省成华猪养殖标准

ICS 备案号:20511-2007 DB51

DB 51/T 651-2007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特征特性 (1) 2.1 原产地与分布 (1) 2.2 体型外貌 (1) 3 生产性能 (1) 3.1 体尺、体重 (1) 3.2 繁殖性能 (1) 3.3 肥育性能 (2) 3.4 胴体品质 (2)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成华猪性能测定技术规范 (3) A.1 体长 (3) A.2 胸围 (3) A.3 体重 (3) A.4 胴体重与屠宰率 (3) A.5 瘦肉率 (3) A.6 背膘厚度与眼肌面积 (3) I

DB 51/T 651-2007 I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1.1-2000《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 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进行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畜牧食品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四川省畜禽繁育改良总站、成都市畜牧兽医站、成华猪育种场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曾仰双、林小伟、刁运华、杨浩、周立新、江远厚、罗成刚

DB 51/T 651-2007 成 华 猪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成华猪品种的特征特性和生产性能。 本标准适用于成华猪品种鉴定、选育、科研、生产等。 2 特征特性 2.1 原产地与分布 成华猪原产于成都平原,主要分布于成都市的新都、郫县、青白江、双流、龙泉驿、崇州及德阳市的广汉、旌阳、什邡、罗江、绵竹等市(县、区)。 2.2 体型外貌 体型中等,被毛黑色,头方正,额面皱褶少而浅,耳较小下垂,嘴筒长短适中,颈粗短,背腰较宽微陷,腹围圆稍下垂,臀部较丰满,四肢较短而坚实,奶头6-7对,排列均匀,睾丸发育良好。 3 生产性能 3.1 体尺、体重 成华猪体重体尺 3.2 繁殖性能 1

猪场人员绩效考核及管理办法

】 猪场人员绩效考核及管理办法 本办法将对猪场生产实行量化管理,并对整个猪场的各个生产阶段的损耗、生产指标和报酬以数据形式进行量化控制,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本管理办法共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配种妊娠舍 工作重点 本阶段的工作重点是掌握适宜的配种时间、初配日龄和正确的配种方式,提高繁殖力,减少空怀,增加窝产仔数,保证胎儿在母体内正常发育。防止流产、早产、减少弱仔、死胎和木乃伊胎。促使母猪产仔数量多,活力强,个体大。科学饲喂母猪,保证种猪有中上等的膘情,及时发现、淘汰不合格的种猪。猪群如有异常情况立即向生产厂长汇报。 操作要求 1)饲喂标准:日喂 2 次,每天上、下午定时全组人员集中喂料(提前备足饲料),要求先喂料、后清粪。试情公猪日喂料~kg;后备母猪日喂料~kg;空怀母猪日喂料~kg;配种后3 d内母猪日喂料kg,妊娠前期(3~28d)日喂料~kg;妊娠中期(29~85 d)日喂料~;妊娠后期(86~107 d)日喂料~kg。(根据猪只膘情体况可以适当调整饲喂量,以母猪达到中等以上膘情为最好。)

2)配种方式:全场采用人工授精配种方式,做好配种记录并填写配种评分。 ! 3)日常管理:每天要勤观察猪群状况,及时发现病猪,按时诊治。对于流产猪群有异常情况的,要及时报告兽医及生产厂长,特别是对配种难度较大的猪更应细心观察,并配合技术人员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缩短配种间隔。 4)搞好本群的各项免疫工作,及每周2次的消毒工作,定期的驱虫工作。 5)每天根据天气情况对种公母猪进行适当室外的运动、调圈。冬季中午、夏季早晚对公猪及乏情母猪进行舍外混群运动2~3 h;每天定时驱赶试情公猪接触待配母猪,以刺激母猪发情和发现发情母猪。 6)配种母猪21 d不再发情,28~35 d必须进行妊娠检查。 7)每日填写周报表。 定员与定额 配种舍定员2人,负责基础母猪头数240头。 生产技术指标 1)· 7 d; 2)断奶母猪配种:配种期不得超过 2)配种分娩率:85%; 3)经产母猪年产仔窝数:平均窝;

背膘测定与饲养

母猪背膘测定与饲料饲喂量 欧美等发达国家每头母猪年提供肥猪数约为25头,而国内平均水平为17头,国内的猪品种和国外差别不大,是什么原因导致国内母猪生产性能上不来呢?经过研究,发现问题出在我们对母猪体况评定方法。国内现行母猪体况评定方法是平分员根据经验目测母猪体况并打分,但是体况评分并不能准确反映猪群总体肥度的背膘水平,不同的评分员会对同一头母猪的体况打出不同的分数,即使是同一评分员在不同时间不可能对同一头母猪打出相同的分数。据统计无论一个猪群中总体母猪群的体况如何,评分往往在1.5 - 4.0的范围内,这说明使用现有的目测打分法存在较大的误差。对根据体况评分确定饲喂水平的做法并无准确依据。 但是国内对母猪的饲喂量就是根据存在较大误差的体况评分来确定的。体况评定结果不同,母猪的给料量就不同。往往妊娠母猪供料量的微小差异会导致母猪体增重和背膘水平的巨大差异,这就是国内母猪生产性能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那有没有一个科学的依据来判定母猪体况并据之确定母猪的饲喂水平呢?就是母猪P2点背膘。P2点背膘(图1)是国际养猪业通用的一个基础数据,是指猪最后一根肋骨处距背中线6.5厘米处的背膘厚度。通过对母猪的P2点背标厚度进行测定,以数字化的方法来对母猪体况进行测定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误差。

图1 母猪P2点背膘位置 现代瘦肉型母猪在配种初期由于脂肪储备低( P2点背膘<18mm),会给繁殖性能带来不良影响。近30年育种工作的成绩是母猪的脂肪减少了50%,使繁殖母猪对营养变得更加敏感了;而脂肪的储备是可以通过调控营养水平来控制,这在制定母猪饲养方案时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制定有效的饲养方案变得越来越重要。事实上猪的不同饲养阶段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繁殖动物整个生命周期各个阶段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后备阶段、初情到第一次配种、未成熟的繁殖周期(通常指的是第一胎)、成熟的繁殖周期(经产阶段)等四个阶段。而且每个阶段对母猪体重及背膘厚度也要求不一致。 (1)后备母猪的最低标准要求150日龄体重达到100公斤,P2点背膘厚度应达到12~14mm。 (2)第一次配种时要求体重达到125~135公斤,P2点背膘16~20mm。 (3)经产母猪不同阶段的体况要求也不同:离乳期P2背膘厚度达到16.5-17mm、怀孕中期P2背膘厚度达到19mm 、分娩时期P2点背膘厚度达到19-21mm。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规范

生猪养殖场(小区) 标准化建设规范 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以“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目标,通过粪污综合处理、猪舍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行养殖场规范化生产,实行清洁养殖,改善农村的卫生状况和生活环境,通过粪污综合处理、猪舍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行养殖场规范化生产,实行清洁养殖,改善农村的卫生状况和生活环境,现根据规模化猪场的生产现状与猪场建设经验,特提出本规范。 一、选址适宜,布局合理 (一)养殖场(小区)选址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通风良好,给排水相对方便,猪场进出道路通畅,有供电稳定的电源。 (二)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满足防疫要求,猪场与居民点、工厂、学校、商业区、其他养殖场、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保持一定距离。在城镇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避免气味、废水及粪肥堆置而影响居民区生活环境。 (三)养殖场(小区)周围应建设围墙或防疫沟、设置防鼠带,并建设绿化带,但应保证围墙、绿化带不影响猪场的通风。 (四)在养殖场(小区)建筑设施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布局,各功能区界限分明。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污道分开,正常猪与病猪分开,种猪与商品猪分开。

二、设施完善,设备配套 (一)猪场建筑设施及有关生产辅助设施 根据养殖场(小区)生产实际和不同猪群特点,分类别建设猪舍,舍内必须有相应的采食、饮水、通风、降温和取暖等设施设备,有条件的猪场要增加圈顶喷淋降温设施。 各类猪舍应采用轻钢结构或砖混结构,根据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采用半开放式或有窗式封闭猪舍。猪舍朝向和间距须满足日照、通风、防火、防疫的要求,猪舍长轴朝向以南北向为宜。圈舍应采用硬化地面,地面应向粪尿沟处有一定坡度,不滑,易清扫和清粪。地面结实、易于冲刷,能耐受各种形式的消毒。 养殖场(小区)管理区主要是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办公设施、饲料房、兽医室等生产辅助设施。兽医室需要配备必要的诊断设备、消毒器具和疫苗储存器具。管理区大门口必须有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室等消毒设施,并严格做好防疫消毒工作。养殖场(小区)隔离区主要是隔离舍、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等。隔离舍设置应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生产区的入口处应设专门的消毒间,各栋圈舍出入口处应设消毒池,确保进入的人员或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 (二)养殖场(小区)其他建筑设施要求。 养殖场(小区)应建有水塔等储水和供水系统,保障供应清洁饮用水。养殖场(小区)内道路实行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人员、饲料及产品进出走净道,粪便、病猪及废弃设备运输走污道。养殖场(小区)场地选择应有1%~3%的坡度,场区内实行雨

猪场人员绩效考核及管理办法

猪场人员绩效考核及管理办法 本办法将对猪场生产实行量化管理,并对整个猪场的各个生产阶段的损耗、生产指标和报酬以数据形式进行量化控制,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本管理办法共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配种妊娠舍 1.1 工作重点 本阶段的工作重点是掌握适宜的配种时间、初配日龄和正确的配种方式,提高繁殖力,减少空怀,增加窝产仔数,保证胎儿在母体内正常发育。防止流产、早产、减少弱仔、死胎和木乃伊胎。促使母猪产仔数量多,活力强,个体大。科学饲喂母猪,保证种猪有中上等的膘情,及时发现、淘汰不合格的种猪。猪群如有异常情况立即向生产厂长汇报。 1.2 操作要求 1)饲喂标准:日喂 2 次,每天上、下午定时全组人员集中喂料(提前备足饲料),要求先喂料、后清粪。试情公猪日喂料2.5~3.0 kg;后备母猪日喂料2.3~2.5 kg;空怀母猪日喂料3.0~3.5 kg;配种后3 d内母猪日喂料1.8 kg,妊娠前期(3~28d)日喂料1.8~2.2 kg;妊娠中期(29~85 d)日喂料 2.0~2.5kg;妊娠后期(86~107 d)日喂料2.8~3.0 kg。(根据猪只膘情体况可以适当调整饲喂量,以母猪达到中等以上膘情为最好。)

2)配种方式:全场采用人工授精配种方式,做好配种记录并填写配种评分。 3)日常管理:每天要勤观察猪群状况,及时发现病猪,按时诊治。对于流产猪群有异常情况的,要及时报告兽医及生产厂长,特别是对配种难度较大的猪更应细心观察,并配合技术人员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缩短配种间隔。 4)搞好本群的各项免疫工作,及每周2次的消毒工作,定期的驱虫工作。 5)每天根据天气情况对种公母猪进行适当室外的运动、调圈。冬季中午、夏季早晚对公猪及乏情母猪进行舍外混群运动 2~3 h;每天定时驱赶试情公猪接触待配母猪,以刺激母猪发情和发现发情母猪。 6)配种母猪21 d不再发情,28~35 d必须进行妊娠检查。 7)每日填写周报表。 1.3 定员与定额 配种舍定员2人,负责基础母猪头数240头。 1.4 生产技术指标 1)断奶母猪配种:配种期不得超过7 d; 2)配种分娩率:85%; 3)经产母猪年产仔窝数:平均2.2窝; 4)全群平均窝产活仔数:9头; 5)后备母猪配种日龄在225 d以上,体重在110 kg以上,

猪场土建规范标准重要参数

猪场土建标准 重要参数 一、公猪舍: 要注意的问题:降温、地面防滑、风机风速、干燥。 (一)屋面 屋顶:钢架结构,用彩钢、10cm厚的苯板,坡度是30% (二)墙体 1、24#实心红砖墙体,墙高2.8m。 2、窗户:塑钢窗户,安装在离屋内地面1.2m高处,窗户高度1.4m,宽1.5m;窗户上面至屋檐的高度20cm。 (三)地面 1、限位栏要用全漏缝地板。采用水泡粪结构的,要注意配备通风换气设备;或者漏缝下面纵向有三列排污沟。漏缝地板部分没有坡度(水平)。 2、大栏采用水泥地面。地面坡度4%,一条内排污沟。地面压光后用木摄打磨面(但是压光时不能撒生水泥),并地面压纹,压纹的深度2mm深(做标准压纹工具压)。 (四)舍内布局 1、围栏:用1寸管与6分管国标热镀锌管来焊接栏,栏的高度是1.2m,长度是3m,宽度是2.5m。栏门的双面都用插销,并且用统一的模具焊制,可实现任意安装。

2、猪舍内布局:双列排列,单栏规格2.5×3m,(部分可采用2.4×0.75m 的限位栏)。 (五)排污沟 1、内排污沟: ①全漏缝地板:为地坑泡粪式。 ②限位栏:纵向三条粪沟,粪沟以0.5~1%的坡度通向外排污沟,沟口上大下小,呈“V”型,上口宽要根据漏缝板的尺寸来决定,下面成圆弧形(用直径250mm的PVC管破开来做),不能成方形。 ③常规栏:粪沟以0.5~1%的坡度通向外排污沟,两个高点向一个低点流向。沟深5~10cm,沟口呈圆弧形。 2、外排污沟:根椐内排污沟设相应的接口井,外排污沟的最低点要低于猪舍的出口,防止返流,与猪舍平行走向,直径是30cm,0.5%坡度,暗管,每距15m有一个沉井,向猪场的主污水的主管道走,坡度必须要标准,并且一根管的接口处与中间要砌砖去支承或用沙子铺沟底。各个化粪井要有流水弯,并不能低于最低管口,化粪井接进、接出的两个管口高低至少要相差3~5cm。 (六)走道 三走道,1.2m宽,要平,有地漏,向地漏坡度2%;地面压光后用木摄打磨面(但是压光时不能撒生水泥)地面压纹(深度2mm边缘要光滑),配套有地下水直接水帘降温。 (七)通风换气、降温系统 1、通风换气系统:使用屋顶通风风机。每间房或每5~6m装一个风机。

母猪生产各阶段饲喂要点

母猪生产各阶段饲喂要点 后备母猪 后备期小于6月龄的母猪,应选择大猪料。全价颗粒膨化料1∶1配合青饲料,任其自由采食;6月龄至配种前的母猪,应选择全价颗粒空怀料1∶1配合青饲料,任其自由采食。适当限料饲喂,以防母猪过肥。 断奶空怀期 断奶空怀期一般每日喂两餐,定量饲喂,绝不能任其自由采食,以免引发各种病症。饲料的选择也不能突然改变,可在断奶后3天内,将哺乳料逐渐换成空怀料或大猪料,适量增加麸皮和多汁青饲料。 怀孕期 怀孕前期怀孕前期是指从配上种到怀孕80天。定时定餐,每日饲喂2公斤~2.5公斤饲料(视母猪肥瘦情况而定),适当增加青饲料,喂至20天后,逐渐恢复母猪正常食料量。饲料应选择市面上销售的全价怀孕料。 怀孕后期怀孕后期是指怀孕80天后到分娩阶段。此阶段饲料应逐渐换成哺乳料,适当喂给骨头汤,若条件许可,可在每日的饲料中添加干脂肪或豆油,以提高仔猪出生重和存活率。饲喂方式是定时定餐,定量采食,每日饲喂2.5公斤~2.8公斤饲料为宜。另外,应在怀孕母猪产前7天增减料。对膘情上等的母猪,在原料的基础上减料,以免产后因仔猪吸吮不全而引起乳房炎;对膘情较差的母猪适当加料,以满足其产后泌乳的需要。 哺乳期 哺乳期产仔当天不喂料,产后喂些温和的麸皮汤+生化汤丸(3丸~5丸/次)+红糖盐水,连喂两次,可促进恶露排出和迅速恢复体力。分娩后第二天,喂给母猪1公斤左右饲料,以后每日增加0.5公斤饲料,至4天~5天恢复其正常的食料量。食欲正常后,让母猪自由采食。到仔猪断奶后1个星期,哺乳母猪可逐渐减料,并将哺乳料逐渐换成空怀料。断奶当天,母猪日喂料量维持在2.4公斤~2.6公斤。哺乳期应选择市面上销售的哺乳料,适当在料中加入豆油和干脂肪,按1∶1配合青饲料供给。

生猪标准化建设规范标准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规 为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选址、规划、猪 舍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废弃物处理、组织管理行为和备案管理规定,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促进生猪生产方式转变,根据《中华人民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国动物防疫法》和《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规模标准和备案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 一、建设原则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坚持人畜分离、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相对集中、规模适度、管理规、综合利用、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 则。 二、建设要求 (一)选址条件 1、符合本区域养殖业规划布局的总体要求,建在非禁养区、非限养区和非饮用水源保 护区且距禁养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边界不小于500m。 2、符合环境保护和动物防疫要求。新建、改建和扩建生猪养殖场、养殖小区按照《中 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物治理 和综合利用方案。 3、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发展规划,建设永久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养殖小区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充分利用空闲地和未利用土地。 4、坚持农牧结合、林牧结合、果牧结合、生态养殖,既要充分考虑饲草饲料供给、运 输方便,又要注重公共卫生安全,实现行业交叉、循环利用、相互得益、持续发展。逐步实 现生猪规模养殖场(小区)布局合理化、生产标准化、产品无公害化、资源循环利用化、环 境清洁化。 5、建在地势平坦、场地干燥、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污方便、交通便利、供电稳定、 通风向阳、无污染、无疫源的地方,处于村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养猪喂料常用的三种方法

养猪喂料常用的三种方法 养猪场里的管理人员给猪喂养的方法很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熟喂、生喂、干喂这三种喂猪方法。但是这三种到底采用哪一种好呢?下面介绍3种常用喂猪方法。 1、熟料稀喂法 所谓熟料稀喂,就是将饲料煮熟后,用水调成粥状喂猪。这种方法的优点主要在于饲料经过煮熟后可使粗纤维软化,缩小饲料体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粗饲料的消化率,增加猪的采食量,还有杀灭细菌和寄生虫卵的作用。但是,这种饲喂方法并不科学。因为绝大多数饲料煮熟后,营养价值反而降低。如玉米、大麦、麸皮、米糠等饲料,经过煮熟后营养价值一般要降低10%左右,尤其是许多维生素会遭到破坏。饲料蒸煮还需要消耗燃料,需要有煮料房间、锅、炉等设备,会增加养猪成本。另外,由于饲料煮熟后,往往容易变质,需要随煮随喂,费工大,工效低。 2、生料湿喂法 当前,许多养猪专业户都采用生料湿喂法。这种方法比熟料稀喂法简单,而且比较科学。在饲喂前,只要把粉碎的精粗饲料和其他饲料按规定比例及总需要量搭配好,加上切碎或打成浆的青饲料和水(一般料与水的比例为1∶0.8~1),搅拌均匀,就可以喂雏鹰生态猪。生料湿喂省柴、省工、省设备,可降低养猪成本。但生料湿喂法也有一些缺点,主要是湿饲料不宜存放,仍需按顿调制和饲喂,在寒冷的冬季还容易结冰。 3、生料干喂法 有的养猪户(场)在生料湿喂的基础上,又采用了生料干喂的方法。生料干喂即把粉碎的精、粗饲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后放入自动食槽内,让猪自由采食,每天加料一次,另设水槽让猪自由饮水。采用这种方法喂猪,养猪户只需每天加料一次,平时加喂一些青饲料及打扫圈舍就可以了。这样可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这种生干料自动食槽喂猪法,更能接近猪的营养需要,猪可以自由采食,不受人为的影响,因而可以提高日增重,促进生长发育。 那么以上就是三种常见的养猪喂料的方法了。可从生产实践证明,熟料稀喂不如生料湿喂,生料湿喂不如干料干喂。养猪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选用最符合科学道理的饲喂方法,以获得最佳的养猪效益。

怀孕母猪的阶段管理办法

怀孕母猪的阶段管理办法 怀孕母猪分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进行不同的管理,具体如下: 一、前期(配种~怀孕21天)是胎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胎儿早期死亡的很多,死亡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在配种后的9—13天,另一个在配种后的21天左右,所以这一时期通过搞好管理,减少胎儿死亡就显得非常重要。此时胎儿还非常小,对营养总量的要求不高,但对饲料质量要求很高。如果给母猪喂以过酸、过热、过冷、发霉、变质或有毒的饲料,如棉籽粕、菜籽粕、霉菌污染的玉米等都会引起胚胎死亡。此外,能量过高也能引起胎儿死亡,所以膘情适中或者肥胖的母猪在配种后一定要减料,一般每头猪一天喂妊娠母猪料3—4斤,如果母猪体况较差可不减少喂量。 这一阶段母猪一般在后备圈或者空怀圈饲养,根据母猪体型大小、强弱不同分为不同小群,饲养在一个栏里,每栏4~6头,每头占用面积应在2.5平方米以上。在21天左右进行妊娠鉴定,确定怀孕的母猪要即时转入怀孕(妊娠)母猪舍进行饲养。 三、中期(怀孕22~84天)我国群众养猪有“母猪怀孕抓两头”的传统经验,重视怀孕第一个月和最后一个月的营养和管理是必须的,但是对怀孕中期的管理也不能放松。这个阶段胎儿发育较慢,对营养的总量要求不高,所以要抓

紧这一时期进行体况的调整。对于体况正常的母猪,可以在21天前的饲喂量上增加半斤左右。一般为三斤半到四斤半。如果母猪过肥或过瘦就需要根据前边的评分标准进行加料或减料。评分1分的母猪一天要增加喂料量1~1.2斤, 2分的增加半斤,4分的减少半斤,5分水平减少1~1.2斤。为了避免母猪减料后饥饿不安和为怀孕后期增加采食量提供胃容量,可以喂一些青饲料或在饲料中增加10—20%的优质草粉,但总量不能太大,以免引起母猪肚大下垂。 怀孕中期母猪应当在单体定位栏内饲养,虽然在定位栏内养猪存在着运动困难,母猪肢蹄病多等不利的一面,但是方便管理、有利于个体观察、单个喂养,能起到有效控制母猪体况,防止争斗引起流产,减少饲养面积等众多好处,所以整体利大于弊,在养殖户中应用比较普及。在饲养量较大的猪场,一定要加强管理,坚决防止饲养员不负责任,喂猪时图省事,不管体况随意倒料的做法。有条件可以安装自动送料和定量喂料相关配套设备,只要设置好喂量,可以彻底防止人工随意喂料造成的差错,保证通过控制猪的采食来准确的控制母猪体况。同时,这一阶段应随时观察母猪的健康情况,每天检查母猪采食、精神、粪便的变化,一旦发生异常迅速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三、后期(85天~产仔)这一阶段胎儿生长发育很快,新生仔猪体重的2/3左右都要在这一阶段长成。因为母猪是

猪的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

猪的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 一、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的概念和作用 (一)饲养标准的含义不能把饲养标准和饲料标准(定额)等同起来,两者含义不同。 1.简单含义系指畜禽每日每头需要营养物质的系统、概括、合理的规定,或每千克饲粮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或百分比。 2.正式含义饲养标准是用以表明家畜在一定生理生产阶段下,从事某种方式的生产,为达到某一生产水平和效率,每头每日供给的各种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或每千克饲粮各种营养物质含量或百分比。它加有安全系数(保险系数、安全余量)。并附有相应的饲料营养价值表。 (二)营养需要的概念 1.营养供给量是结合生产组织的人为供应量,它实质上是以高额为基础,能保证群体大多数家畜需要的营养物质都能满足。它加有安全系数,所以仍有些浪费。 2.营养需要系指畜禽最低营养需要量,它反映的是群体的平均需要量,未加安全系数。生产单位可根据自己的饲料情况和畜群种类体况加以适当调整,安排满足需要量。 (三)定额饲养与饲养定额 1.定额饲养和饲养标准差不多,它是根据饲养标准和猪群具体情况来确定各类猪群每日所需(食)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即根据饲养标准来定额故有的称为“标准饲养”。 2.饲养定额系指把已确定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的需要量定到某一具体的猪群身上,即饲养定额。 (四)饲养标准的作用科学饲养标准的提出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正确运用,是迅速提高我国养猪生产和经济、合理利用饲料的依据,是保证生产、提高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是科学技术用于实践的具体化,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的饲养标准是实际饲养工作的技术标准,它由国家的主管部门颁布。对生产具有指导作用,是指导猪群饲养的重要依据,它能促进实际饲养工作的标准化和科学化。饲养标准的用处主要是作为核计日粮(配合日粮、检查日粮)及产品质量检验的依据。通过核计日粮

【管理制度)规模猪场各阶段饲养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规模猪场各阶段饲养管理制度

规模猪场各阶段饲养管理制度 壹、员工守则及奖罚条例 符合下列条件者受奖励: 关心集体,爱护公物,提合理化建议,主动协助领导搞好工作者。于特定环境中见义勇为者,敢于揭发坏人坏事者。 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操作水平较高者 认真执行猪场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劳动纪律者. 胜任本职工作,生产成绩特别显著,贡献很大者。 符合下列条件者受罚(警告、罚款、开除) 01.违反劳动纪律者。 02.违反作业指导书者. 03.出现责任事故、造成损失者。 04.不爱护公物,损坏公物者。 05.挑拨离间、无理取闹、搞分裂者。 06.对坏人坏事知情不报者,见危不救、袖手旁观者。 07.以权谋私、化公为私者 08.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收取回佣及厚礼者。 09.盗窃、赌博者。 10.语言行为粗暴及欺骗者。 11.不请假出场者。 12.随便将场内物资拿出场者。 13.发现外来人员进场不阻止者。 二、员工休请假考勤制度

1、休假制度 01.员工每月休假2天,正常情况不得超休。 02.正常休假由组长、生产线主管逐级批准,安排轮休。 03.有薪假:婚假7天,丧假(直系亲属)5天,产假45天,人流休假6天,上环休假3天,下环休假1天,女结扎休假13天,男结扎休假5天。 04.法定节假日上班的,可领取加班补贴。 05.休假天数积存多的由生产线主管、场长安排补休,省内可积休8天,跨省12天。 2、请假制度 01、除正常休假,壹般情况不得请假,病假等例外。 02、请假需写《员工请假单》,层层报批,否则作旷工处理;旷工1天,扣薪2天,连续旷工5天之上作自动离职处理。 03员工请假期间无工资,因公负伤者可报公司批准,治疗期间工资照发。 04、生产线员工请假2天以内者由主管批准,3天之上者须由场长批准。 3、考勤制度 01、生产线员工由生产线主管负责考勤,生产线主管、后勤人员由场长负责考勤,月底上报。 02、员工须按时上下班,迟到或早退2次扣1天工资。 03、有事须请假。 04、严禁消极怠工,壹旦发现经批评教育仍不悔改者按扣薪处理,态度恶劣者上报公司做开除处理。 4、顶班制度

瘦肉型猪饲养标准

瘦肉型猪饲养标准 1、猪饲养标准的含义 但是,“猪的饲养标准”所反映的是群体平均营养需要量,因此,在具体制订饲料配方和使用“饲养标准”时,还必须根据所养猪的 品种和猪群质量及饲料条件适当加以调整,以便更加符合具体猪群 的需要。按照“猪的饲养标准”制订饲料配方和组织猪的饲养,是 实行科学养猪和提高饲养效益的技术依据和基础。 2、各国猪饲养标准的发展 现今,世界养猪业较发达的国家,都根据自己本国猪群实际情况和科研结果制订有本国的饲养标准,如美国的NRC标准,英国、日本、北欧等也制订有自己的“猪的饲养标准”。 1、饲喂配合饲料。根据猪在不同生长发育和生产过程中的营养 需要,进行合理的配制,满足生猪在生长发育和生产过程中能量、 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的需要使其生长快、发育好。 3、定期驱虫。在饲喂过程中要定期驱虫。一般仔猪断奶分圈时 驱虫一次,育肥两个月再驱虫一次。 4、适时屠宰。在猪体重达到90—110公斤时,猪的日增重基本 达到高峰。如果再继续饲养,不但生长速度减慢,浪费饲料,同时瘦肉 率也会下降。如果过早屠宰,猪的生长发育达不到要求,产肉少。适 时屠宰可以减少饲料浪费,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肉质好、瘦肉率高。 猪生长前期主要是以长瘦肉及骨骼为主。60千克前期瘦肉的增 长处于上升阶段;60千克后期则是脂肪处于上升的高峰期,此期瘦 肉增长处于下降的趋势甚至停滞。因此,在猪瘦肉增长期内,要供 给充足的优质饲料,使其快速的生长发育,而到脂肪沉积期,则要 适当限制精饲料的饲喂量,特别是限制蛋白质的饲喂量。

因为此期如果再供给过量的蛋白质饲料,就会使过量的蛋白质转化为能量而沉积成脂肪,这样不但降低了饲料的浪费,而且也降低猪的瘦肉率。所以,掌握猪的瘦肉增长与脂肪沉积的规律,在适当的时期内限制饲料的数量和质量,可最大限度地发挥猪的瘦肉增长潜力,有效地抑制脂肪的沉积,提高猪的瘦肉率,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看了“瘦肉型猪饲养标准”的人还看了:

种猪不同阶段的饲喂标准

种猪不同阶段的饲喂标准 一:后备猪90公斤以前不限饲,不浪费的情况下自由采食,饲喂料型同育肥. 二:90公斤以后每天2-2.2公斤,喂至初情期.[或限饲20-30天]. 当舍内平均气温低于15度时,每降低1度此阶段的饲料喂量就增加0.1公斤. 三:限饲或初情期过后要充分优饲一直到第二情期出现.优饲3周后对不发情的后备再集中一 起进行一轮限饲. 配种后饲喂: 1配种后的当天应立即限饲---目的是通过采食的调节减少能量的供给减少胚胎死亡数,增加 胚胎的着床率.时间一周,每天投喂量1.5公斤[此阶段每头采食10.5公斤饲料] 2一周后恢复正常喂量(8-21天):初产母猪每天饲料喂量2.5公斤,经产体况适中的每天2 公斤,冬春季每天2.3公斤.经产体况差的每天2.3公斤,冬春季2.5公斤.[此阶段初产猪每头采 食195公斤饲料;经产平均每头采食179公斤] 3从妊娠85天开始进行喂料和喂量过渡至90天妊娠后期的优饲阶段.在原有饲喂量基础上每 天增加0.2公斤,5天后加至妊娠后期的标准喂量一直饲喂至临产前两天.此阶段的标准喂量 为:初产3.25公斤;经产3.5公斤;冬春季初产3.5公斤;经产4公斤.一天的饲料总量分三顿投 喂.[此阶段时间为29天初产母猪每头消耗96公斤饲料;经产每头消耗117公斤饲料] 后备猪配种前的优饲是指第一次发情后到第二次发情配种的这个发情周期内不论体况好 坏都要进行优饲。初产母猪妊娠前期的1.5公斤采食量是指配后当天-7天内,2.2公斤的采 食量是指第8天-21天的采食量(指膘情适中,如果膘情差可以饲喂2.5公斤)。中期的采食 量2.5公斤是指配种后的22天在确定妊娠后一直到妊娠85天。后期的3公斤的采食量是 85-90天的投喂量,3.5公斤是指妊娠91天至分娩前3天的饲喂量(膘情好的3.25公斤)。 如果是经产猪在妊娠前期可根据体况饲喂量应控制在2公斤左右;中期应控制在2-2.3公斤 左右,这个采食量可一直延续至妊娠90天然后进入后期优饲,总的来说妊娠期的饲养要尽 可能的做到根据体况精量饲喂,对种猪的利用年限和成本控制有积极的意义。 日龄阶段初产母猪标准饲喂量经产母猪标准饲喂量经产母猪体况差的类型夏秋季冬春季夏秋季冬春季夏秋季冬春季配种后0-7天 1.5kg 1.5kg 1.5kg 1.5kg 1.5kg 1.5kg 配种后8-21天 2.2kg 2.2kg 2.0kg 2.3kg 2.3kg 2.3kg 配种后22-85天 2.5kg 2.5kg 2-2.3kg 2-2.3kg 2.3kg 2.5kg 配种后86-90天3kg-3.5kg 3kg-3.5kg 3.25-3.5kg 3.5-4.0kg 3.3-3.5kg 3.5-4.0kg 配种后91-产前3 天 3.5kg 3.5kg 3.5kg 4.0kg 3.5kg 4.0kg 备注:从妊娠85天开始进行喂料和喂量过渡至90天妊娠后期的优饲阶段.在原有饲喂量基 础上每天增加0.2公斤,5天后加至妊娠后期的标准喂量一直饲喂至临产前两天. 后备/类型标准喂量空怀/类型标准喂量 正常后备3kg 刚断奶 3.5kg

初产母猪的饲养管理

初产母猪的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饲养管理的好坏不仅影响头胎的生产质量、数量,而且还会影响以后多胎生产成绩。抓好后备母猪的疾病防控,就可以为今后的疾病净化和防控打好基础,节省大量药费,对控制整个猪场疾病有极明显的效果。 一、后备母猪的科学饲养管理 1、进猪前应空栏,栏舍及用具等要彻底冲洗,后用0.3%过氧乙酸或0.5%强力消毒灵等全面喷洒或薰蒸消毒等不少于8天。进猪的车和猪在猪场外用0.3%过氧乙酸等喷洒消毒后方可进场。 2、刚进的猪要少冲水,特别是天冷时更应注意。刚进的猪当餐可不喂料,第二餐可少量喂料,以后自由采食。 3、后备母猪在刚引进时应用药保健5~7天,也可用板蓝根20~30克、柴胡10~15克、黄芪15~20克、甘草10~15克、鱼腥草20克、清肺散10~15克、穿心连10~15克(以上为1头猪1天的用药量)等中草药轮换用药进行保健,一个疗程为5~7天配种前要进行2~3次中草药保健,以增强免疫力。 4、后备母猪进栏后应视情况在喂料时加入10%左右小猪料和一些营养性添加剂。夏、冬季要做好防暑和防寒等工作。 5、后备母猪引进后要按批次和本场实际制订免疫程序,及时搞好防疫免疫和用左旋味唑等驱虫健胃等工作。 6、6月龄前的后备母猪应让其自由采食,以促进发育6~7月龄时要适当限饲7月龄起每头猪每天控制喂饲量为1.8~2公斤。配种前7~14天喂料量要比平时多1/3,到下情期发情即配。 7、催情母猪过肥的,要降低喂料量。 8、到大栏后的后备母猪应每隔6~7天按大小、强弱分群。5~7月龄时应做好发情记录,将猪分为发情区和非发情区,以利据情处理。6~7月龄的发情猪要以周为单位分批按发情日期归类管理,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限饲或优饲。 9、后备母猪的始配时间为230~250日龄,体重120公斤以上,情期为第二或第三期,过早配种易导致产后无乳或影响以后的繁殖性能等。10、配种前的后备母猪每周要安排2次合理运动,以促进发情等。 二、采用科学方法促进后备母猪发情 1、5~7月龄时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放公猪诱情。 2、保证每周有2次、每次2个小时的运动。6月龄以上后备母猪运动时应在有人看护下放公猪追逐。 3、夏天做到防暑降温及通风工作气温过高对后备母猪发情有很大影响,会造成延迟或不发情。 4、对6月龄以上还不发情的后备母猪要采用如下方法刺激发情:(1)适当多运动并放公猪追逐(2)调栏并适当饥饿处理(3)用发情母猪刺激4、输死精刺激(4)对仍不发情的母猪用激素PG600或氯前列烯醇或两者配合使用(应按说明书使用)1~2次 5、后备母猪是否发情应据外阴变化判定,以黏液为主,"静立反射"稍差的也要及时配种月龄达标的不可往后推,否则会导致超期未配或增加不发情母猪数。"静立反射"较差的少数母猪应在配种前1~2小时肌注促排卵3号,促进排卵。后备母猪首配前一律每天注射1次缩宫素1毫升。 三、抓好后备母猪的淘汰与更新 1、凡到270日龄从未发情的后备母猪应全部淘汰。 2、有胃肠炎、气喘病、肢蹄病的猪经治疗观察1~2个疗程仍未见好转的,要全部淘汰。 3、准确判断配种前母猪健康状况,尽力减少误判淘汰。 4、按计划补充后备母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