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母猪的饲喂标准

母猪的饲喂标准

母猪的饲喂标准

母猪的饲喂标准

妊娠母猪:

产房母猪:

产房母猪的饲喂要点

产房母猪的饲喂要点 怎样提高分娩舍母猪采食量一直是养殖户**关心的问题之一。猪场管理良好的特征是各个阶段的母猪都能保持完美的体况,其中分娩舍母猪表现尤为重要,因为母猪好,仔猪才会更健康。而产房母猪的饲喂影响仔猪、母猪的生产成绩以及断奶后的发情间隔和受胎率。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产房母猪的饲喂,使母猪在分娩后尽快的达到**采食量,这样可以使母猪的泌乳量及仔猪生长**化,同时使母猪失重**小化。 采食量**化的好处 1)增加产仔率; 2)缩短断奶至发情间隔; 3)增加仔猪断奶重; 4)减少妊娠期的营养成本;

5)延长母猪的使用年限。 影响母猪采食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温度、湿度、通风、光线、饮水质量、怀孕期采食量、产程过程、母猪所带仔猪数量、母猪的健康状况、饲料的适口性、饲喂制度及饲喂方案。根据生产情况,我们从饲养管理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饮水 水的重要性普遍被严重低估,猪乳的绝大部分是水,母猪站起来离开其仔猪很短的一段时间里,她必须饮用大量的水。因此,分娩舍中的乳头饮水器的流速必须不低于2.5升/分钟。 2、怀孕期采食量 根据母猪体况将母猪分为5个级别:1-5分,更准确的方法是使用背膘仪测量。上床母猪的膘情在3-3.25分较为合适。防止母猪太胖或者太瘦远比采取补救措施要好得多。肥胖母猪产程长,死胎多,当然它们的食欲也相对很差,因为它们在消耗储存的脂肪,泌乳量低只有20%左右。控制好妊娠母猪的膘情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分娩舍母猪采食量。 3、饲喂制度

不同胎次,不同品种的母猪在产前与产后所需要的营养不一样。制定和严格执行合理的母猪饲喂方案,不但可以将母猪生产性能**化,还可以从饲料消耗上降低饲养成本。母猪合理的体况为上床膘情3-3.25分,其他生产及非生产时间要求膘情控制在3分。分娩舍母猪产前、产后饲喂对仔猪断奶成活率及断奶重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注意事项 1)分娩后1-3天根据标准饲喂量进行饲喂,防止母猪过度采食,造成健康问题。 2)每次喂料前,检查母猪料槽内饲料是否新鲜干净,去除除发霉变质的饲料。 3)检查饮水器,保证母猪充足饮水。 4)对于采食量下降的母猪,需要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治疗。 5)特别关注1胎母猪的采食及健康状况。 4、饲喂方式 一般有人工饲喂、半自动饲喂、自由采食、智能化饲喂这4种方式。一个好的饲喂方式能够减少母猪体况损失,优化母猪生产性能,提高仔

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母猪的饲养管理是养殖场增加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多产仔、产好仔,降低产仔成本是母猪的饲养管理的关键。它的饲养管理包括后备母猪、和产仔后的哺乳母猪、必须根据不同阶段区别对待精心喂养。 (一)空怀母猪的饲养和管理 1、刚刚断奶的母猪,要强弱分栏,防止的强欺弱,以大欺小,必须现场监护防止咬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及时发现发情母猪,并配合配种员做好配种工作。 3、空怀母猪以及妊后1个月期间,由于需要恢复和改补、产仔期身体的损耗,迅速复壮,多排卵为配准多产仔打好基础。最好喂饲哺乳母猪料,日喂2~3次平均3千克。对刚刚断奶的母猪,为防止乳房炎要适当减料,当乳房收缩出现皱折时再开始加料。要求猪群达到膘情一致,肥的少喂瘦的多喂,保证八成膘。 (二)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1、妊娠母猪要按预产期顺序,安排圈栏,每圈4~6头,并照顾到强弱分开,保证妊母体况均匀。 2、要注意监护防止猪之间,互相咬斗,造成撕伤和肢体损伤。 3、妊娠母猪的饲养要实行高、低、高的模式。即妊娠第一个月母猪需要继续复壮,改补产仔哺乳过程中的

体能消耗。两者卵子在母猪输孵管上1/3处,等到精子受精后成为结合子、边发育边向子宫角处移动,最后安胎在子宫角上,并在它的周围形成胎盘与母体相连。这个过程大约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此期很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如喂给营养不全的饲料,维生素缺乏或喂给发霉及有毒等刺激性大的饲料,都容易发生流产,或胚胎停止发育而死亡。所以加强母猪怀20孕天左右的饲养管理,是保证胎儿正常发育的头一个关键时期,可酌情喂给哺乳母猪料,料量应略高可3千克左右。怀孕第二个月胎儿发育长量依然很小,需要的营养也少,并需控制母猪膘情。此期喂妊娠料,控制料量大约日喂2.25~2.5千克。 4、妊娠母猪饲料配方为:玉米63.5%,豆粕14.5%,渔粉2.0%,麦麸9.0%,稻糠7.0%,预混料4.0%,可消化蛋白14.5%,能量2.95兆卡/千克。怀孕第三个月胎儿增重550克,占生重的39%,长变为15厘米左右,怀孕最后20多天,胎儿生长很快,大约生60%是在此期生长的,因而加强孕母分娩前1个月的饲养管理,是保证胎儿正常发育的第二个关键时期。因此此期应喂给哺乳母猪料,料量在3千克左右。 (三)产仔母猪的饲养管理 产仔母猪的饲养管理最大的目标,一是保证母猪健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养好妊娠母猪的目的是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防止流产和死胎。确保生产出头数多产、初生重大,均匀一致和健康的仔猪。并使母猪保持中上等体况,为哺育仔猪做准备。 1.母猪妊娠期间的变化和胎儿发育规律 (1)怎样确定母猪妊娠。为了便于加强饲养管理,越早确定妊娠对生产越有利。母猪妊娠后性情温驯。喜安静贪睡、食量增加、容易上膘,皮毛光亮和阴户收缩。一般来说母猪配种后,过一个发情周期没有发情表现说明已妊娠,到第二个发情期仍不发情就能确定是妊娠了。 (2)妊娠期的生理特点。母猪妊娠后新陈代谢旺盛,饲料利用率提高,蛋白质的合成增强,青年母猪自身的生长加快。试验报道,给妊娠母猪和空怀母猪吃相同数量的同一种饲料,妊娠母猪产仔后比空怀母猪多增重1.5千克左右。妊娠前期胎儿发育缓慢,母猪增重较快。妊娠后期胎儿发育快营养需要多,而母猪消化系统受到挤压,采食量增加不多,母猪增重减慢。妊娠期母猪营养不良胎儿发育不好。营养过剩,腹腔沉积脂肪过多,容易发生死胎或产出弱仔。 (3)胎儿发育规律。卵子在输卵管受精后,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向两侧子宫角移动,附植在子宫粘膜上,在它周围逐渐形成胎盘,母体通过胎盘问胎儿供应营养。胎儿在妊娠前期生长缓慢,各器官形成。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很快。猪的妊娠期114天(108~120天),妊娠1~90天胎儿重550克,而后24 天增重很快,体重可达1300~1500克。从表6-1看出,妊娠最后1个月胎儿增重占出生重的60%。不同胎龄胚胎的化学组成不同,随胎龄的增加,胚胎的水分降低,干物质增加,粗蛋白质和矿物质也相应增加。 2.妊娠母猪的饲养和营养需要 (l)妊娠母猪的饲养。根据胎儿的发育变化,常将114天妊娠期分为两个阶段,妊娠前84天(12周)为妊娠前期,85天~出生为妊娠后期。断奶后的母猪体质瘦弱,在配种后20天内应对母猪加强营养,使母猪迅速恢复体况。这个时期也正是胎盘形成时期,胚胎需要的营养虽不多,但各种营养素要平衡,最好供给全价配合饲料。自配饲料的猪场除给母猪适当混合精料外,应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妊娠20天后母猪体况已经恢复,而且食欲增加,代谢旺盛,在日粮中可适当增加一些青饲料,优质粗饲料和精渣类饲料。妊娠后期胎儿发育很快,为了保证胎儿迅速生长的需要,产生出生体重、大,生活力强的仔猪,就需要供给母猪较多的营养,增加精料量,减少青饲料或糟渣饲料。妊娠母猪应限饲,饲喂量应控制在 2.0 ~2.5千克/天。要改变传统养猪观念,利用母猪在妊娠期食欲好,代谢旺盛,饲料利用率高的特点,给妊娠母猪多吃饲料贮存营养,母猪过肥到产后泌乳时,再将体内营养转为奶供给仔猪,就是饲料- 体脂-奶模式。从饲料到母奶要经过二次转换,饲料利用率低。从研究结果看:妊娠期母猪的营养只要满足维持需要+ 母猪生长需要(青年母猪)+ 胎儿需要就够了。采食量不能过多,妊娠期采食量过多,泌乳期的采食量下降,母猪失重增加。据报道,妊娠期多采食1兆卡DE,泌乳期少采食0.5兆卡 DE。妊娠期营养过剩,母猪过肥,腹腔内特别是子宫周围沉积脂肪过多,影响胎儿生长发育,产生死胎或弱仔猪。也不能给母猪喂量过少造成营养不良,身体消瘦,对胚胎发育和产后泌乳都有不良影响。 (2)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①能量。妊娠期能量需要包括维持和增长两部分,增长又分母体增长和繁殖增长。很多报道认为妊娠增长为45千克,其中母体增长25千克,繁殖增长(胎儿、胎衣、胎水、子宫和乳房组织)20千克。中等体重(140千克)妊娠母猪维持需要5.0兆卡DE/日,母体增长25千克,平均日增219克,据估算每千克增重需5.0兆卡DE,219克需1.095兆卡DE。繁殖增长日增175克,约需0.274兆卡DE。以此推算;妊娠前期根据不同体重,每日需要4.5~5.5兆卡DE,妊娠后期每日需要6.0~7.0兆卡DE。②粗蛋白质。蛋白质对胚胎发育和母猪增重都十分重要。妊娠前期母猪粗蛋白质 176~220克/天,妊娠后期需要 260~300克/天。饲料中粗蛋白质水平为 12%。蛋白质的利用率决定于必需氨

母猪饲喂新方式

母猪饲喂新方式 在过去的2~3年中,荷兰许多养猪场对母猪的饲养管理在朝着多产奶的方向转变。尽管调节了母猪的饲喂水平,由于每头母猪每年的产仔数在增加,因而每头仔猪所获得的母乳仍不足。一些专家提醒生产者对哺乳仔猪进行补饲。 对母猪传统的饲喂方式是在配种后和分娩前分别少喂和多喂几百克的饲料,而新的饲喂方式则提倡母猪在怀孕不同阶段饲喂量非常接近。如果母猪不是特别瘦,一般配种后至怀孕第7周每天饲喂2.4千克的饲料,8~12周饲喂量可以增加到每天2.8千克,在怀孕的后4周每天饲喂3千克。如果分娩前几天给母猪增加过多饲料,较肥的母猪产前吃的太多,分娩后采食量就会降低,此外还容易得无乳症。 由于怀孕后期饲喂量的减少,需要补充由此造成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供给的不足,具体做法是:在分娩前后的几天营养物质。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初生仔猪的活力,从而使仔猪更易找到乳头,同时还可促进母猪分娩后的早日恢复。怀孕后期限饲,母猪分娩时易发生便秘,因此分娩前一天可按母猪体重的1%如用2千克的饲料进行饲喂,分娩当天减到0.5千克,并提供大量清洁的饮水。分娩后逐渐加料,第一周可由2千克逐渐增加到每天4千克,到第10天时可喂到5.5千克(适于哺乳9头仔猪的母猪),每多1头仔猪给母猪增加0.4千克的量。 现代遗传育种及管理技术使母猪的产仔数和产奶量在增加。在过去30多年中,西方品种的母猪平均每头母猪增加产奶量只增加了100毫升,这很难与过去五年里母猪的产仔数增加0.6 ~0.8 头相比,因此对仔猪一定要补饲。补饲可从仔猪4日龄开始,但仔猪最后的采食量差异很大,可从零至几百克。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与母猪泌乳类型有关,母猪如果前两周产奶量非常高,仔猪在3~4周龄时就会吃较多的补饲料,如果母猪在后两周产奶量高,则仔猪到3~4周龄时个体就不会很大,因为采食补饲料也不会很多。

全自动猪场饲喂系统——健永科技

全自动猪场饲喂系统——健永科技 我国传统养猪方式的弊端 一直以来,美国模式的定位栏饲喂体系,因其可做到定时又定量、占用空间小且便于管理而受到大多数猪场的认可,从而占据了我国养猪模式的主导地位。但在其广泛应用的过程中,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首先定位栏哺乳饲喂体系极大地限制了母猪的运动,导致母猪在长期不活动的状态下运动功能大大降低,出现身体虚弱、上产床困难和难产比例大的问题。母猪身体素质的下降导致其患肢蹄病的比例增多,所产仔猪活力弱,死胎比例大,母猪的淘汰率增高,定位栏母猪比大圈饲养平均每头母猪的利用胎次减少一胎以上,这对于母猪仅有五到六胎的利用胎次来说,影响是相当大的。据统计,我国和美国的猪场母猪淘汰率均在35-40%。狭小的空间还导致母猪身体的左、右、下这些区域无法散热,这对于配种后一个月内的母猪和临产母猪的危害相当大。加上定位栏都是长条料槽,猪在饮水后,漏下的水在料槽中流动。种种弊端表明,美国模式的定位栏饲喂体系并不适合母猪的饲养,我们急需一种全新的饲养方式来改变这种现状。 国内全自动猪场饲喂系统诞生 2010年5月,广州健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对欧洲产品的消化吸收,经过长达一年的研究开发,诞生了“全自动猪场饲喂系统”,较国外的同类产品功能更优越,使用更贴心。 1、全自动猪场饲喂系统原理 全自动猪场饲喂系统主要由七部分组成:母猪饲喂站、肥猪饲喂器、仔猪饲喂器、发情鉴定系统、自动分离系统、远程管理系统、猪场ERP管理软件。(1)母猪饲喂站:全自动母猪饲喂系统为每头母猪备上独一无二的电子耳标,就如人的身份证一样,让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每个单体饲喂站能保证50头母

猪的采食,当母猪进入饲喂站内,站门自动上锁,外面的猪将无法进入,检测器通过电子耳标识别每头猪,下料器根据电脑内每头母猪的不同喂料信息,投放给每头母猪准确的、适量的饲料。另外每头母猪每天的采食数量是有限的,当母猪已经吃完了当天的饲料量后,即使再进入饲喂站,下料器也不会再下料。每个饲喂站内设计了“防躺杆”,防止母猪吃饱后在站内躺卧。站内的母猪采食完毕离开饲喂站后,门锁自动打开,下一头猪方可进入采食。 图1.母猪单体饲喂站 (2)肥猪饲喂器:采用多工位设计,自由采食的方式减少人员的管理,节约饲料、促进肥猪的生长,缩短出栏时间。 图2.肥猪饲喂器

怀孕母猪期的喂料量方式与方法

怀孕母猪的喂料量原则采用“前低后高”的方式。它是根据怀孕母猪的生理特点和胚胎生长发育的规律而确定的。怀孕母猪的新陈代谢机能非常旺盛,对饲料的利用率很高,蛋白质的合成也强,用等量同样的全价混合料分别喂饲怀孕母猪与空怀母猪,前者的总增重大大超过后者,将怀孕母猪的胎猪及其附着物的重量减去后,其增重仍然大大超过空怀母猪。 胎猪的生长发育前慢后快,临产前一个月里胎猪的增重约占全期增重的2/3。因此,母猪在怀孕头一个月,应避免高能量饲料饲喂,增加低能粗饲料比例,以免造成胚胎死亡。 就瘦肉型猪而言,用全价怀孕母猪料饲喂时,怀孕后头30天,喂量应控制在1.8千克以下,以后至怀孕80~85天,每天喂2千克,产前的一个月里,每天喂量增至2.2~2.5千克,产前一周可改喂哺乳母猪料,日喂量3~4千克(产前一两天减半),保证有足够营养物质供给胎猪生长发育之所需。怀孕母猪的具体饲料喂量,更重要是根据母猪的体况和全价混合料的营养浓度来决定喂量。 母猪在怀孕期间,特别是怀孕后期,不可过肥,也不可过瘦,要有适中的体况,过肥的母猪,不但浪费饲料,增加饲养成本,常因腹腔内脂肪组织积累过多而压迫子宫,影响胎猪的发育,产出弱小仔猪,也容易造难产,产后也容易出现食欲不振、泌乳不足、便秘和喂乳期掉膘过快等不良后果,因过肥行动迟缓而易压死仔猪,过量采食而过肥的母猪不利于乳房的生长发育。 过瘦的母猪因营养不足,影响胎猪的生长发育而产弱小仔猪,同时,因怀孕期间母猪体增重少,体内没有足够的营养储备,造成泌乳不足,影响哺乳小猪的生长发育,母猪则因过度消耗体储而严重消瘦,影响离乳后的正常发情和配种。另外,任何时候要保证饲料质量,不得喂饲发霉、变质、腐败、有毒和有强烈刺激性的饲料,否则,容易引起流产和死胎。 总之,怀孕母猪的喂料量一是根据不同品种,参照有关饲养标准而确定;二是根据体况调整饲料喂量。采用单位限位栏饲养怀孕母猪,是控制母猪采食量和体况的有效措施。如果母猪猪群养,宜采用地面撒喂方法减少母猪间打斗抢食,让每头母猪都能吃到应得到的饲料份额。所谓地面措施喂法是先将猪栏地面清洗干净,再将饲料分散撒在地面饲喂。 (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

一、怀孕母猪的饲料质量 大宗饲料原料在卫生质量有保障的前提下,不要追求原料最高的营养质量,有机营养物质平均消化率在60%以上的饲料都可以利用,而且原料种类越多越好,同时配合饲料粗纤维含量最好能达到8-10%。但制定母猪的日饲喂量时必须根据饲料养分浓度进行调整,以保证母猪的养分摄入。预混料质量要高,必须充分保证母猪妊娠所需要的所有矿物元素、维生素需要,保证母猪妊娠过程抵抗应激环境的需要,增强自身健康保护能力的需要。 饲料卫生质量,要求要高。尽量避免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或贮存时间较长的饲料,添加了防霉剂和抗氧化剂的配合饲料贮存时间最好不要超过6周。一般情况下,市面上销售的预混料没有添加防霉剂。 二、饲养目标 不能让母猪长得太胖,也不能长得太瘦。妊娠期母猪总增重控制在30-50千克左右,其中妊娠增重(即胎儿、胎盘、子宫、羊水等)20千克,体增重10-30千克。 产仔三胎以上的经产母猪,妊娠期总增重控制在30千克左右。体增重一般控制在10千克左右,相当于泌乳期失去的体重。当母猪的妊娠总增重超过40千克以上时,母猪可能过肥或太胖。 初产母猪因离生理成熟的时间尚早,还处于生长阶段,为使机体得到充分的发育,妊娠期母猪日增重最好控制在250-300克的范围

内,体增重不超过35千克。妊娠期总增重控制在55千克左右。 第二、三胎次的母猪,除了需要恢复泌乳期失重外,还应该让母猪有适当的额外增重(即生长)。第二胎次的母猪体增重控制在不超过25公斤的范围,妊娠期总增重控制在45千克以内。第三胎次的母猪体增重应控制在不超过15公斤的范围。妊娠期总增重控制在35千克以内。 三、怀孕前期(配种后一个月) 1、配种后管理和护理:尤其要避免母猪发生打斗及伤害,造成配种成功率降低,产仔数减少,甚至发生流产。注意观察母表现,配种后21天左右,如有发情现象,表明未受孕而返情,应重新再交配。 2、配种后的饲养:不管是初产或经产母猪,配种后必须立即减料,换成饲喂怀孕母猪饲料。根据怀孕母猪得营养需求严格控制喂料量,有利于提高胚胎成活率,提高产仔猪。如果给料过多,母猪采食过量,容易引起胚胎着床困难、胚胎死亡或发育不良,引起死胎,减少产仔数,或最终造成弱仔增多,母猪繁殖性能降低。用闽农或优饲怀孕母猪预混料,根据推荐配方生产得配合饲料,一般每头母猪每天饲喂量约1、9—2、1千克。 四、怀孕中期(怀孕后一个月至第84天) 饲养原则:这一阶段得饲养,原则上仍然是限量饲喂,若饲喂过量,母猪过肥将导致母猪泌乳期奶量下降,奶水不足,母猪得采饲量偏低,从而影响哺乳仔猪得生长。实际生产过程中要求饲养人员在饲喂过程中不断摸索饲喂经验,确定饲喂量时应该根据每头母猪的膘

母猪生产各阶段饲喂要点

母猪生产各阶段饲喂要点 后备母猪 后备期小于6月龄的母猪,应选择大猪料。全价颗粒膨化料1∶1配合青饲料,任其自由采食;6月龄至配种前的母猪,应选择全价颗粒空怀料1∶1配合青饲料,任其自由采食。适当限料饲喂,以防母猪过肥。 断奶空怀期 断奶空怀期一般每日喂两餐,定量饲喂,绝不能任其自由采食,以免引发各种病症。饲料的选择也不能突然改变,可在断奶后3天内,将哺乳料逐渐换成空怀料或大猪料,适量增加麸皮和多汁青饲料。 怀孕期 怀孕前期怀孕前期是指从配上种到怀孕80天。定时定餐,每日饲喂2公斤~2.5公斤饲料(视母猪肥瘦情况而定),适当增加青饲料,喂至20天后,逐渐恢复母猪正常食料量。饲料应选择市面上销售的全价怀孕料。 怀孕后期怀孕后期是指怀孕80天后到分娩阶段。此阶段饲料应逐渐换成哺乳料,适当喂给骨头汤,若条件许可,可在每日的饲料中添加干脂肪或豆油,以提高仔猪出生重和存活率。饲喂方式是定时定餐,定量采食,每日饲喂2.5公斤~2.8公斤饲料为宜。另外,应在怀孕母猪产前7天增减料。对膘情上等的母猪,在原料的基础上减料,以免产后因仔猪吸吮不全而引起乳房炎;对膘情较差的母猪适当加料,以满足其产后泌乳的需要。 哺乳期 哺乳期产仔当天不喂料,产后喂些温和的麸皮汤+生化汤丸(3丸~5丸/次)+红糖盐水,连喂两次,可促进恶露排出和迅速恢复体力。分娩后第二天,喂给母猪1公斤左右饲料,以后每日增加0.5公斤饲料,至4天~5天恢复其正常的食料量。食欲正常后,让母猪自由采食。到仔猪断奶后1个星期,哺乳母猪可逐渐减料,并将哺乳料逐渐换成空怀料。断奶当天,母猪日喂料量维持在2.4公斤~2.6公斤。哺乳期应选择市面上销售的哺乳料,适当在料中加入豆油和干脂肪,按1∶1配合青饲料供给。

背膘测定与饲养

母猪背膘测定与饲料饲喂量 欧美等发达国家每头母猪年提供肥猪数约为25头,而国内平均水平为17头,国内的猪品种和国外差别不大,是什么原因导致国内母猪生产性能上不来呢?经过研究,发现问题出在我们对母猪体况评定方法。国内现行母猪体况评定方法是平分员根据经验目测母猪体况并打分,但是体况评分并不能准确反映猪群总体肥度的背膘水平,不同的评分员会对同一头母猪的体况打出不同的分数,即使是同一评分员在不同时间不可能对同一头母猪打出相同的分数。据统计无论一个猪群中总体母猪群的体况如何,评分往往在1.5 - 4.0的范围内,这说明使用现有的目测打分法存在较大的误差。对根据体况评分确定饲喂水平的做法并无准确依据。 但是国内对母猪的饲喂量就是根据存在较大误差的体况评分来确定的。体况评定结果不同,母猪的给料量就不同。往往妊娠母猪供料量的微小差异会导致母猪体增重和背膘水平的巨大差异,这就是国内母猪生产性能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那有没有一个科学的依据来判定母猪体况并据之确定母猪的饲喂水平呢?就是母猪P2点背膘。P2点背膘(图1)是国际养猪业通用的一个基础数据,是指猪最后一根肋骨处距背中线6.5厘米处的背膘厚度。通过对母猪的P2点背标厚度进行测定,以数字化的方法来对母猪体况进行测定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误差。

图1 母猪P2点背膘位置 现代瘦肉型母猪在配种初期由于脂肪储备低( P2点背膘<18mm),会给繁殖性能带来不良影响。近30年育种工作的成绩是母猪的脂肪减少了50%,使繁殖母猪对营养变得更加敏感了;而脂肪的储备是可以通过调控营养水平来控制,这在制定母猪饲养方案时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制定有效的饲养方案变得越来越重要。事实上猪的不同饲养阶段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繁殖动物整个生命周期各个阶段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后备阶段、初情到第一次配种、未成熟的繁殖周期(通常指的是第一胎)、成熟的繁殖周期(经产阶段)等四个阶段。而且每个阶段对母猪体重及背膘厚度也要求不一致。 (1)后备母猪的最低标准要求150日龄体重达到100公斤,P2点背膘厚度应达到12~14mm。 (2)第一次配种时要求体重达到125~135公斤,P2点背膘16~20mm。 (3)经产母猪不同阶段的体况要求也不同:离乳期P2背膘厚度达到16.5-17mm、怀孕中期P2背膘厚度达到19mm 、分娩时期P2点背膘厚度达到19-21mm。

母猪的饲养与管理

母猪的饲养与管理 一、后备母猪的营养与饲养管理方法 目前后备母猪饲养中存在一些问题:按肥育猪方法饲养,未能形成种用体况,导致发情延长或不发情,配种妊娠率低,哺乳期泌乳不足,仔猪发育不良,断奶后母猪发情延迟或不发情,繁殖力低,使用寿命短。 (一)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群的培育是为了获得健康体况的繁殖群体,饲养管理上应着重骨骼和生殖器官的发育,保证其优良繁殖性能的充分发挥,延长繁殖寿命。 1.选拔符合品种特性和经济要求的后备母猪; (1)从高产母猪的后代中筛选,头胎至少有九头以上,仔猪初生重1.2-1.5公斤; (2)足够有效的乳头数,后备母猪至少有六对充分发育良好、分布匀称的乳头,其中至少三对应在脐部以前。乳头不开孔或内翻的小母猪不保留; (3)体型良好,体格健全、匀称,背线平直,肢体健壮整齐。臀部削尖或站立艰难的小母猪寿命短,不要利用; (4)身体健康,本身及同胎无遗传缺陷(如疝、锁肛等); (5)外生殖器发育良好,180日龄左右能准时第一次发情; (6)母性好,抗逆性、抗应激能力强; (7)无特定病原病,如萎缩性鼻炎、气喘病、猪繁殖呼吸道综合症等; 2.外购后备母猪,要在无疫区的种猪场选购,猪调回后,先隔离饲养45-60天,5-7日内不能过量采食,待猪只完全适应环境后,转入正常饲喂,并做好防疫注射和寄生虫的驱除工作;3.小群饲养,每圈3-5头(最多不超过10头),每头占圈面积至少0.66平方米,以保证其肢体正常发育; 4.必须饲喂后备母猪专用料,而不能喂生长肥育猪料。90公斤或180日龄前实行自由采食,90公斤或180天后至配种实行限饲与自由采食结合,日饲喂2.5公斤左右,分2-3次饲喂,并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让骨骼、性器官充分发育,目的是达到不肥不瘦(八成膘)的种用体况; 5.配种前2周实行优饲催情,日饲喂量增至3.0-3.5公斤;配种后恢复每天饲喂2.5公斤左右,这样既可以增加排卵,也可避免影响受精卵着床; 6.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从而增强体质,促使骨骼和肌肉的发育,保证肢蹄健壮; 7.按驱虫和免疫程序,进行驱虫和免疫接种工作; 8.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保持栏舍内清洁、干燥,冬暖夏凉; 9.配种前一段时期按摩乳房,刷拭体躯,建立人猪感情,使母猪性情温顺,好配种,生猪后好带仔; 10.为保证后备母猪适时发情,可采用调圈、合圈、成年公猪刺激的方法刺激后备母猪发情;对于接近或接触公猪3-4周后,仍未发情的后备猪,要采取强刺激,如将3-5头难配母猪集中到一个留有明显气味的公猪栏内,饥饿24小时、互相打架或每天赶进一头公猪与之追逐爬跨(有人看护)刺激母猪发情,必要时可用中药或激素刺激;若连续3个情期都不发情则淘汰; 11.在配种前后一段时间喂给优质青绿饲料或青贮料,可促进发情和排卵。一般按风干物质算,可喂给其日粮构成的20%-25%。 (二)发情与配种 1.后备母猪初配条件:年龄7.5个月以上,体重100公斤以上,背膘厚(P2)18-20毫米,第二或第三情期;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是猪场的命根子,是猪场生产的后备力量,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不但影响到猪的发情配种,还会影响到猪的产后哺乳、断奶后发情,还会影响到种猪的利用年限,最终影响猪场未来的生产效益。所以说管理好后备母猪在猪场的生产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节,也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基础。 (一)后备母猪的营养和饲喂 后备母猪由于采用限制饲养,所能吸收的营养低于自由采食,但对繁殖及身体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必须满足,主要是维生素A、维生素E、钙、磷等,如仍喂育肥猪料,则不能满足后备的营养需要,所以后备母猪必须饲喂专用的后备猪料,50-60千克的后备母猪其蛋白质水平必须保持在16%以上,否则会推迟性成熟。现代后备母猪的营养需要是:粗蛋白16%,消化能2.975大卡,赖氨酸0.7%,钙0.95%,总磷≥0.6%。配种后的营养水平同怀孕母猪。后备母猪过肥、生长过快往往会延迟发情时间,甚至体重达150kg仍未出现初情期,所以限制饲养已成为后备母猪饲养的一致看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又经常出现过分限制,同样也出现发情延迟。后备母猪的饲养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7月龄时达到100kg体重并出现初情(大批饲养时应达到50%),可采用以下方式:一、5月龄前自由采食,体重达70kg左右。二、5-6个半月限制饲养,饲喂含矿物质、维生素丰富的后备猪饲料,日给料 2kg,日增重500g左右。三、6个半月到7个半月加大喂量(以3kg 左右为准),促进体重快速增长及发情。四、7个半月以上,视体况及发情表现调整饲喂量,保持母猪8-9成膘。

(二)后备母猪的选留及选购 1、猪场引种前应做好两项准备工作 ①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引种计划,包括品种、种猪级别、数量。并做好引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在种猪到达前应将隔离舍彻底冲洗、消毒,并且至少空舍7天以上,隔离舍要远离已有猪群。 ② 目标种猪场的调查了解与选择。 1、选择适度规模、信誉度高、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有足够的供种能力且技术服务水平较高的种猪场。 2、选择场家,应把种猪的健康状况放在第一位,必要时在购种前进行采血化验,合格后再进行引种。 3、种猪的系谱要清楚。 4、选择售后服务好的场家。 5、尽量从同一猪场选购,多场采购会增加带病的可能性。 6、选择场家,应在间接进行了解或咨询后,再到场家与销售人员了解情况。切忌盲目考察,导致最后所引种猪不理想或带回疫病。 。 (三)后备母猪引入后的管理 1、种猪进场及并群五注意 ① 注意先隔离新引进的种猪,应先饲养在隔离舍,而不能直接转进猪场生产区,避免带来新的疫病或者由不同菌(毒)株引发相同的疾病。 ②注意消毒和分群种猪到达目的地后,立即对卸猪台、车

母猪各个阶段的喂养

母猪的各个阶段的饲养你知道多少? 要保持母猪有良好的体况及繁殖性能,母猪各阶段饲料的选择和控制是饲养中的关键措施之一。母猪繁殖可分为后备期、断奶空怀期、怀孕期、哺乳期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饲料的选择和控制应根据母猪的状况各有不同。 一、后备期。后备母猪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优质、营养全面的饲料对母猪的体形发育、生殖系统发育至关重要。 从75公斤更换为后备母猪料后,最好能半月评估一下所饲喂后备母猪的体况,不可太肥也不可太瘦,太肥或太瘦要及时调整饲料的配方,而不采用减少或增加饲喂量。 后备母猪在105公斤后就需要接种疫苗并用公猪诱情,接种疫苗的种类包括猪瘟,蓝耳,细小病毒,伪狂犬,乙脑,链球菌等,猪瘟和蓝耳的接种时间最好间隔15天以上,其他疫苗的接种间隔时间为5-7天。 二、断奶空怀期。空怀期指正常断奶到配种前这段时期。 空怀母猪往往在断奶后1―3天出现断奶应激,极易引起乳房炎、高烧等病症。此时,结合断奶母猪的肥瘦控制日喂饲料量相当重要,饲料仍采用哺乳期饲料,促使母猪多排卵

子。对那些断奶时过渡消瘦的母猪,断奶前后应加大饲喂量,使其尽快恢复体况,以便及时发情配种。 母猪断奶后每天用公猪诱情,刺激发情,缩短断奶至配种的天数,提高年产仔窝数。 三、怀孕期。 1、怀孕前期是指从配上种到怀孕85天。 同空怀母猪一样,要加强饲养,让断奶的母猪尽快恢复体况,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减少胚胎早期死亡。饲料品质必需要好,不能喂犮霉变质料,适当增加青饲料,否则易引起胚胎死亡或停止犮育。饲料的选择应是市面上销售的妊娠母猪配合料。 2、怀孕后期。是指怀孕85天后到胎儿分娩阶段。 此阶段胎儿发育迅速,钙质、营养需要迅速增加。免疫器官也是在这个时期发育成熟。饲料选择不好极易引起母猪瘫痪、仔猪弱小多病。要加强营养,有利于提高仔猪初生重,但临产前1~2天,要根据母猪膘情肥瘦,乳房表现,决定增减饲料。如膘情肥胖,乳房红肿异常,要减料减草;母猪出现分娩动作当天,宜停止喂食。 四、哺乳期。指母猪分娩至断奶这一阶段。 哺乳期是母猪关键之关键时期,母猪分娩后,消化机能下降,母猪采食量低、食糜流通速度慢,从而导致母猪肠道

种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种母猪的选择、饲养和利用 1.种母猪的选择 纯种成年个体母猪,按其品种特征选择,同时查系谱看档案。在育种中,要从外形鉴定、繁殖机能和主要经济性状等方面综合评价选留种母猪。而在生产中,从二元、三元杂交后代母猪中挑选,选择种用小母猪应当首先挑选其母本繁殖成绩好、个体是同窝猪崽中新生重和断奶重中等以上,体质好、体躯长、背腰平直、后躯丰满,乳头数6对以上,而且排列对称整齐。奶头饱满,不能有瞎乳头、副乳头等,外生殖器正常、下垂、大小适中。 2.种母猪的饲养 种母猪的饲养要注意控制体重,这是一般农户不太注意的问题。控制种母猪的体重要从后备母猪饲养开始做起,母猪达6月龄时应当控制喂料量,到体重达90~100公斤时约7.5月龄,此时应注意观察提早配种(第二性期)。配种后按饲养标准喂料,产崽后使母猪体重维持在120~130公斤(以比产前失重30~40公斤为宜)。这样,对母猪产后发情配种和繁殖护崽均有好处,并能降低养种母猪的成本。 (1)空怀阶段母猪的饲养,一般情况下,每天给母猪1~1.5公斤精料,8~10公斤鲜草,或20%~30%的玉米加10%麦麸与6~7公斤牧草干草粉混合饲喂。 (2)母猪怀孕80天以后,对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利用率较高,加之此时胚胎生长发育,要保证营养成分丰富充足。 (3)母猪怀孕80天后至产崽大约35天,饲料要适当增加能量和蛋白质,同时补充钙。每天加20克骨粉或50克鱼粉,将精料提高1.5~2公斤/天,把优质牧草调整至5~6公斤/天。 (4)哺乳阶段母猪应增加精料的喂量,并适当补钙,精料用60%玉米、30%麦麸、10%母猪浓缩饲料,或用50%玉米、30%麦麸、18%豆饼、2%骨粉,日粮为2~5公斤,再加8~10公斤鲜草,喂猪的牧草一般不用切碎,可以直接投喂。 3.种母猪的利用 二元、三元杂交繁殖生产商品猪。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种猪,杂交方式为杜×长×大或杜×大×长,即用长白公(母)猪与大约克夏母(公)猪交配生产杂交一代母猪,再与杜洛克公猪(终端父本)杂交生产商品猪。二元杂交,母猪用本地猪(地方品种)与大约克夏或长白公猪作父本进行杂交,提高本地猪的生长速度和瘦肉率。 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发挥母猪多胎、高产的潜能,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母猪产后由60天断奶提早到28~35天断奶,断奶后母猪10天内发情配种,这样1头母猪就可以实现年产2.2~2.5窝仔猪,每胎按产崽成活10头、育成9头计算,则每头繁殖母猪一年可以提供20~25头断奶仔猪。若再提高母猪的每胎产崽数和育成率,还可再提高每头母猪年产肉能力。

母猪饲料配方设计讲解

后备母猪饲料配方设计 动科 一、划分生长阶段 后备母猪:后备母猪指满6月龄,经选育合格进入配种群且未参加配种的小母猪。后备母猪配种前在配种妊娠舍适应饲养30~45天,至7月龄以上体重达到110~125KG以上时转入配种区参加配种。 后备期母猪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优质、营养全面的饲料对母猪的形体发育、生殖系统发育至关重要。小于6月龄的母猪,选择大猪料(市面上销售的全价颗粒膨化料)1∶1配合青饲料,任其自由采食。6月龄至配种前的母猪,选择市面上销售的全价颗粒空怀料1∶1配合青饲料。此阶段严禁使用对生殖系统有危害的棉籽饼、菜籽饼及霉变饲料。适当限料饲喂,以防止母猪过肥,影响发情、排卵。一般都是用哺乳料来代替,一般后备母猪料里需要添加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生物素等等,来提高后备的发情配种率,和预防母猪蹄裂。 二、选择合适饲养标准: 20-30kg后备母猪营养需求量(每千克饲粮中营养物质的含量) 消化能含量(Mcal/kg)3赖氨酸(%)0.88 粗纤维(%)精氨酸(%)0.2 粗蛋白(%)16组氨酸(%)0.22 粗脂肪(%)异亮氨酸(%)0.49 钙(%)0.62亮氨酸(%)0.84 总磷(%)0.53蛋氨酸+胱氨酸(%)0.44 盐分(%)0.58苏氨酸(%)0.53 水分(%) 13色氨酸(%) 0.13 缬氨酸(%) 0.59 选择来源:《中国猪饲养标准》(2004)《动物营养参数与饲养标准》(张宏福,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05) 选择依据: 1.饲养标准中对后备母猪的粗纤维、粗脂肪、水分、精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含量没有规定。顾查阅文献,依据其为标准。 三、选择原料限量标准及其依据 依据: (一)1. 注意原料的种类和数量 原料种类应多样化,以利发挥各种原料之间的营养互补作用。常用猪饲料的比例为谷物类占50%-70%,糠麸类占10%-20%,豆饼豆粕占15%-20%,有毒性的饼(粕)及菜籽饼应小于10%,种猪不宜使用,由于这里是后备母猪因此不采用,动物蛋白饲料占3%-7%,叶粉、草粉应小于5%,骨粉占2%-2.5%,食盐要小于0.5%,啤酒糟粗纤维含量较多,最多只能用15%左右。石粉贝壳粉应小于4|%

种母猪的饲养管理(综述)

母猪的饲养管理分为三个阶段:后备母猪、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阶段。 1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1.1 后备母猪的选育 符合该品种的体型特征和外貌:头小颈短,尾细短,嘴大、叉深、下颌略长(更好),体长、腹宽,后躯大、肢高、胸宽、臀要圆,阴户大且下垂,阴户远距尾根;中等膘情,不过肥、不过瘦;有效乳头数一般品种要求在7对以上,地方品种要求在8对以上,而且排列整齐、均匀,无瞎乳头,乳距要宽,乳头长短粗细适中,乳房忌肉乳房;性情温顺、不挑食。 1.2 后备母猪的饲养 准备作后备母猪的仔猪,断奶后公母分开饲养。小母猪按体重大小分群,并随着年龄和体重的增加逐渐减少每圈的饲养头数。定时定量饲喂,适当限饲,每日喂料2-3次,有条件的可加喂胡萝卜或优质青绿多汁饲料。限制增重,将日增重控制在650g以内,控制膘厚18-20mm(超声波检测)。 1.3 后备母猪的管理 做好猪群的驯服调教工作,养成吃食、睡觉、排便三定位的习惯。保持圈舍卫生,忌潮湿拥挤。料槽和水槽每日清洗1次。群适当运动可促进肌肉和骨骼的正常发育,防止过肥或过瘦。加强管理,注重疫病防治,防止皮肤病、四肢疾病和体内寄生虫病的发生。 1.4 配种年龄 母猪的初配年龄因品种而异。一般情况下,地方品种母猪的初配年龄为6月龄、体重50-60kg,引进品种母猪的初配年龄为8-10月龄、体重110kg。初配母猪一般错过2-3个发情期再配种。配种前与经产母猪混养40-50天,不易发情或发情不明显的母猪,可通过单圈靠近公猪圈附近喂养、改变环境(混群、换栏)、加强运动、增加营养和日光浴、按摩乳房、注射促排I号和注射孕马血清等方式促其发情。个别不发情母猪及时淘汰处理。 2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的发情间隔期为21天,每次发情持续2-3天,妊娠期为114天。 2.1 发情征状 地方品种母猪的发情征状一般较明显,引进品种及我国新培育品种母猪,除发情前期阴户红肿和有黏液分泌外,其它征状不明显。 母猪的发情症状主要表现为阴户红肿,有黏液流出;躁动不安,食欲差,拱门;发出尖锐叫声;嗅闻同栏母猪阴户,爬跨其它母猪或接受其它母猪爬跨;按压背部,翘尾不动,出现“呆立反射”。 2.2 配种 当母猪出现“呆立反射”时就可以进行配种。配种的原则为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 常用的配种方式有: ①单次配种:在母猪发情期间只用1头公猪配种1次。 ②重复配种:在第1次配种后12小时,用同1头公猪再配种1次。 ③双重配种:第1次配种后,用另1头公猪再配种1次。 ④人工授精:人工授精可提高优良公猪的利用率,减少公猪的饲养头数,节省饲料,降低饲养成本,有利于杂交改良工作的推广。 2.3 妊娠期管理 母猪配种后18-25天未发现发情或配种6周后仍无发情表现,而且表现为性情温顺、安静、贪睡、食欲增加、皮毛发亮并紧贴身躯、尾自然下垂、阴户紧闭、腹渐膨大等症状,可基本判断母猪已经妊娠。 母猪妊娠期的管理要点: ①单圈饲养:精心管理,保持栏舍安静。防止妊娠母猪咬架、滑倒,禁止鞭打、惊吓和追赶母猪。猪舍紧张时,母猪妊娠第1-2月每栏饲养2-3头,第3-4个月单栏饲养。 ②合理饲养:根据妊娠母猪不同的身体状况和膘情选择相应的饲养方式。合理调配饲料营养,日喂2-3次。维持种用膘情,同时保证胎儿能获得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粗劣和有毒饲料,不能

用好母猪电子饲喂站

用好母猪电子饲喂站 作者:赵祥宇xiangyu18@https://www.doczj.com/doc/7513676548.html, 现在,河南雏鹰、福建森宝、安徽雨润、广东温氏等集团旗下的规模化养猪场都在使用ESF(母猪电子饲喂站),但是使用效果不尽相同。本人做ESF技术服务工作两年,安装设备、训猪和使用等工作都做过,对如何操作这个系统有点拙见,与养猪人共勉。 妊娠猪饲喂方式的改变 2013年1月1日起,欧盟国家禁止使用限位栏饲养妊娠期母猪,有着法律的约束力。限位栏禁用,电子饲喂站和自由进出栏自然就成了猪场的选择。饲喂站和自由进出栏出现的初衷源于动物福利。 现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使用限位栏的猪场仍然占大多数,但生产成绩仍居国际领先水平。可见,生产成绩与设备没有必然的联系,国内有些商家的宣传有失偏颇。 现在进口产品的技术已经成熟,妊娠阶段的成绩超过了使用限位栏的。我们应该客观地接受ESF系统,它能给我们带来利益,不能从根本上提高猪场的整体效益。接受智能化养猪模式,首先思想要跟得上。 ESF群养模式 表1 静态模式

静态模式实景 动态模式 动态模式实景

把ESF系统的作用发挥出来 无论用那种模式,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个人拙见) 1、ESF群养设计方案 2、ESF技术服务人员和猪场人员 3、猪场妊娠舍的硬件设施 1.1ESF方案的设计是维护的开始 母猪电子饲喂站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设计有关的问题,影响使用效果,影响猪场人员对智能化饲养管理的信心。 1.1.1 问题一:大群饲养打架频繁,导致母猪流产和肢蹄损伤。 分析:刚刚合群的猪打架是正常现象,猪群的等级关系稳定后,打架的现象就不怎么有了。如果打架频繁,就要分析一下饲料及空间因素,猪是否有饱腹感、是否有足够的空间让猪活动和躺卧。 解决方案:设计时,要考虑躺卧区(实心地面)、活动区(漏粪板)和通道的布局,饮水器的安置位置,风机的要求,温控系统等因素。一般要求每头母猪1.8—2.2m2 的空间,建议2 m2,躺卧区与活动区的比例一般为4:6。 设计图纸 1.1.2 问题二:死猪现象 分析:动态模式,出现过因为设备死猪的问题,原因在于设备摆放位置不合理和系统设置错误。 解决方案:重新摆放

怀孕母猪的阶段管理办法

怀孕母猪的阶段管理办法 怀孕母猪分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进行不同的管理,具体如下: 一、前期(配种~怀孕21天)是胎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胎儿早期死亡的很多,死亡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在配种后的9—13天,另一个在配种后的21天左右,所以这一时期通过搞好管理,减少胎儿死亡就显得非常重要。此时胎儿还非常小,对营养总量的要求不高,但对饲料质量要求很高。如果给母猪喂以过酸、过热、过冷、发霉、变质或有毒的饲料,如棉籽粕、菜籽粕、霉菌污染的玉米等都会引起胚胎死亡。此外,能量过高也能引起胎儿死亡,所以膘情适中或者肥胖的母猪在配种后一定要减料,一般每头猪一天喂妊娠母猪料3—4斤,如果母猪体况较差可不减少喂量。 这一阶段母猪一般在后备圈或者空怀圈饲养,根据母猪体型大小、强弱不同分为不同小群,饲养在一个栏里,每栏4~6头,每头占用面积应在2.5平方米以上。在21天左右进行妊娠鉴定,确定怀孕的母猪要即时转入怀孕(妊娠)母猪舍进行饲养。 三、中期(怀孕22~84天)我国群众养猪有“母猪怀孕抓两头”的传统经验,重视怀孕第一个月和最后一个月的营养和管理是必须的,但是对怀孕中期的管理也不能放松。这个阶段胎儿发育较慢,对营养的总量要求不高,所以要抓

紧这一时期进行体况的调整。对于体况正常的母猪,可以在21天前的饲喂量上增加半斤左右。一般为三斤半到四斤半。如果母猪过肥或过瘦就需要根据前边的评分标准进行加料或减料。评分1分的母猪一天要增加喂料量1~1.2斤, 2分的增加半斤,4分的减少半斤,5分水平减少1~1.2斤。为了避免母猪减料后饥饿不安和为怀孕后期增加采食量提供胃容量,可以喂一些青饲料或在饲料中增加10—20%的优质草粉,但总量不能太大,以免引起母猪肚大下垂。 怀孕中期母猪应当在单体定位栏内饲养,虽然在定位栏内养猪存在着运动困难,母猪肢蹄病多等不利的一面,但是方便管理、有利于个体观察、单个喂养,能起到有效控制母猪体况,防止争斗引起流产,减少饲养面积等众多好处,所以整体利大于弊,在养殖户中应用比较普及。在饲养量较大的猪场,一定要加强管理,坚决防止饲养员不负责任,喂猪时图省事,不管体况随意倒料的做法。有条件可以安装自动送料和定量喂料相关配套设备,只要设置好喂量,可以彻底防止人工随意喂料造成的差错,保证通过控制猪的采食来准确的控制母猪体况。同时,这一阶段应随时观察母猪的健康情况,每天检查母猪采食、精神、粪便的变化,一旦发生异常迅速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三、后期(85天~产仔)这一阶段胎儿生长发育很快,新生仔猪体重的2/3左右都要在这一阶段长成。因为母猪是

格式塔母猪饲喂系统

猪舍好坏对母猪的影响 在第一项研究中,他们对饲养在传统限位妊娠栏中的母猪和饲养在装备电子喂料器的大栏中的母猪的寿命和淘汰率进行了比较。两种系统均完全采用漏缝地板。大栏中饲养87头青年母猪和243头经产母猪,限位母猪栏中饲养168头青年母猪,232头经产母猪。结果显示,两种系统青年母猪的淘汰率和死亡率没有区别。 然而对经产母猪来说,限位栏中淘汰率显著高于大栏,而大栏中死亡率则高于限位栏。两种系统中母猪产后淘汰的主要原因均为运动性障碍(卧地不起、跛行,以及关节感染)。在采用电子喂料器的大栏中,母猪由于运动性障碍而淘汰的比例显著高于限位栏。 在第二项研究中,他们在2004年三月至十月期间对2至9胎的妊娠母猪饲养于限位栏(n=334)和采用电子喂料器的大栏(n=333)的分娩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限位母猪栏为1.33m2,大栏饲养50至60头母猪,平均每头20.3m2。如表1所述,大栏饲养的母猪妊娠 期更短,断奶时体重更高,出生窝重和断奶窝重更高。

大栏母猪返情天数稍长。然而,限位栏母猪断奶后延迟发情的比例较高。两种系统 活产仔数和断奶仔猪数没有显著差异。 表 1.饲养于限位栏和饲养于采用电子喂料器的大栏的妊娠母猪分娩性能对比 SE = 标准误 NS = 不显著 综合起来,这些研究显示,采用电子喂料器的大栏更利于保持母猪的体况,产仔性能更好,仔猪出生重和断奶重都比较高。然而,值得担心的是,大栏中母猪的死亡率高,因卧地不起、跛行和关节感染等原因淘汰的比例较高。 格式塔饲喂管理系统 美国一个养猪生殖生理学专家称,应特别关注影响断奶到发情时间间隔的那些管理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可以有助于提高产仔率和窝产数。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Billy Flowers教授说,如果一个群体繁殖时间间隔延长,那么必须检查与哺乳期管理有关的若干领域,包括:哺乳期采食量,哺乳期长,以及每一个断奶程序。 从管理角度来讲,断奶—发情期时间间隔代表了生产者评估母猪从上一次怀孕中恢复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