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河船舶轮机日志记载规则

内河船舶轮机日志记载规则

内河船舶轮机日志记载规则
内河船舶轮机日志记载规则

内河船舶轮机日志记载规则

内河船舶轮机日志记载规则

1992年9月2日,交通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内河船舶管理,统一内河船舶的《轮机日志》及其记载要求,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机动船舶。但是军事船舶、公安船舶、渔船和体育运动船艇不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船舶必须持有统一格式的《轮机日志》(见附录一)。

第四条轮机日志是反映船舶机电设备运行和轮机管理工作的原始记录,是船舶法定文件之一,必须妥善保管。船长命令弃船时,《轮机日志》应由轮机长

(或轮机员)携带离船。

第五条轮机日志的记载必须真实,不得弄虚作假、隐瞒重要事实、故意涂改内容。

第六条港航监督机构是对本规则的执行实施监督管理的主管机关。

第二章记载规定

第七条轮机日志应依时间顺序逐页连续记载,不得间断,不得遗漏,不得撕毁或增补。

第八条轮机日志应使用不褪色的蓝色或黑色墨水填写。填写时数字和文字要准确,字体端正清楚。

如果记错,应当将错写字句标以括号并划一横线(被删字句仍应清晰可见),

然后在括号后面或上方重写,并签字。

第九条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第十条轮机长全面负责监督审查轮机日志的记载及其保管。

轮机长必须每日定时认真查阅轮机日志的记载情况,对各栏目内的内容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签字。

轮机长离任时,应由离任轮机长和新任轮机长在轮机日志上签字。

第十一条轮机日志内页所列船舶主要资料和轮机部人员姓名表经轮机长审定后由大管轮负责填写。

第十二条记录数据的精度应按该仪表的精度等级记载。

第十三条轮机日志至少应每二小时记载一次。

航行中,由值班轮机员负责填写并签字;停泊中,由值班人员负责填写并签字。

第三章记载内容

第十四条轮机日志记录表格按右、左两台主机编制。如系一台主机,其参数一

律在右主机栏内记载。

第十五条值班记事栏应记载在值班时间内的下列内容:

(一)船长、轮机长的命令,值班驾驶员的通知;

(二)主机启动、停止的时间,正常运行时的转速;

(三)船舶靠离码头、进出港区、航行于危险航区及进行编解队作业的时间、地点和必须记载的车钟令;

(四)柴油发电机组、辅助锅炉及其它重要机电设备的启用、停止时间;(五)驳油、驳水情况,燃油舱(柜)转换情况及轻重燃油转换的时间;(六)机电设备发生故障及恢复正常的时间;

(七)其它需要记载的事项。

第十六条燃、润料耗、存量,由三管轮(不设三管轮的船舶由二管轮或由轮机长指定的专人)负责计算并记载。计算燃、润料耗、存量,不得使用估算数字或定额数字,必须按实际耗;存量严格填写。

第十七条主机、柴油发电机组的运行时间,分别由大管轮、二管轮每日进行统计并记载。其它在轮机日志中有记载要求的设备的使用时间,在每航次终结后或适当时间,分别由主管人统计并记载。

第十八条大事记栏由轮机长或大管轮负责填写,应当记载下列内容:

(一)船舶的重要活动(如船舶检验、签证、进厂修理、试航、各种应变演习等);

(二)每日的检修工作;

(三)燃、润料加装、调驳的时间、地点、品种及数量;

(四)船舶防污染设备的使用情况,污油水的排放时间、地点;

(五)机电设备发生故障的原因及其处理经过;

(六)船舶应急设备的检查、试验情况;

(七)船舶固定消防系统的检查、试验情况;

(八)船舶重要设备的检修及进行明火作业的部位、审批情况;

(九)船舶重要设备的更换情况及主要技术数据;

(十)船舶交通事故、机损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经过及其处理情况;(十一)轮机部人员的重大人事变动;

(十二)其它需要记载的重要事项。

第十九条船舶停航或进厂修理期间,仍应继续填写轮机日志。船舶可根据实际情况由轮机长或大管轮负责将每日的工作情况,主要设备的修理以及需要记载的其它事项,记入轮机日志。

对于仍在使用的机电设备,则必须按规定填写轮机日志。

第二十条长期停航或封存的船舶,可根据实际情况,由值班人员负责轮机日志的记载和保管。

对于仍在使用的机电设备,则必须按规定填写轮机日志。

第二十一条自动化无人机舱船舶,其轮机日志的记载,可参照本规则的有关条款执行。

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轮机日志》分类适用范围规定如下:

(一)HJ--I(河船一类轮机日志):适用于主推动力装置功率441千瓦及441千瓦以上的船舶;

(二)HJ--II(河船二类轮机日志):适用于主推动力装置功率36.8千

瓦至未满441千瓦的船舶;

(三)船舶主推动力装置功率未满36.8千瓦的船舶,适用河船三类航行日志

HC--III。其记载内容可以从简,但必须能正确反映船舶的安全情况和运

行情况。

船舶也可使用高于规定类别的《轮机日志》。

第二十三条主推动力装置功率在36.8千瓦及以上的船舶,另设有专用的《车钟记录本》(见附录二),用以记载主机转速的大小变化及时间。此记录本应

视为轮机日志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内容的记载亦适用本规则的有关条款。主机

设有遥控装置的船舶,当主机由机舱控制时,值班轮机员应及时记载车钟记录;当主机受驾驶台遥控时,则只按本规则第十五条(三)款的要求记载。

第二十四条渡轮以及非从事运输的机动船舶轮机日志的格式及记载内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航监督机构或交通部直属港航监督机构可予以适当简化。

第二十五条《轮机日志》用完后应在本船妥善保存,保存期限为三年。

第二十六条本规则由交通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本规则自一九九三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附录一《内河船舶轮机日志》格式

一、HJ--I类型

1.左翻页式大红色封面硬皮本,规格尺寸为390毫米(横)×270毫米(纵)。2.封面,上部中央印有“内河船舶”和“轮机日志”字样,各占一行;中部有船名空行和“第册”各占一行;靠底部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监制”字样,占一行,见式样图一。

3.封里,印有常用法定计量单位表,见式样图二。

4.内页第一张正面(扉页第1页),右上角印有“格式HJ--I”字样,上部印有一行字“内河船舶轮机日志”;中部印有四行字,分别为“船名”、“船

舶所有人”、“船舶经营人”和“船籍港”,每行后面均留有一横线空格;下

部靠底印有一行“使用日期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年月日各字前留有适当间隔,见式样图三。

5.内页第一张背面(扉页第2页),印有船舶主要技术资料表,见式样图四。6.内页第二张正面(扉页第3页),印有轮机部人员姓名表,共有四个栏目,分别为姓名、职务、到船任职时间、离船解职时间,见式样图五。

7.内页第二张背面与第三张正面以对开左右页形式组成日志记录正页的第1页,以后依次为第2页、第3页……。页码印在右页右上角,每册200页。左页格

式见式样图六,右页格式见式样图七。

二、HJ--II类型

1.左翻页式大红色封面硬皮本,规格尺寸为190毫米(横)×260毫米(纵)。2.封面,字样同HJ--I类型,见式样图八。

3.封里,内容同HJ--I类型,见式样图九。

4.扉页第1页,除右上角为“格式HJ--II”字样外,其他字样同HJ--I类型,见式样图十。

5.扉页第2页,印有船舶主要资料表,见式样图十一。

6.扉页第3页,内容同HJ--I类型,见式样图十二。

7.内页第二张背面与第三张正面以对开左右页形式组成日志记录正页的第1页,

以后依次为第2页、第3页……。页码印在右页右上角,每册200页。左页格

式见式样图十三,右页格式见式样图十四。

附录二《车钟记录本》格式

1.左翻页式乳白色封面硬皮本,规格尺寸为95毫米(横)×260毫米(纵)。2.封面,上部中央印有“内河船舶”和“车钟记录本”字样,各占一行;中部有船名空格和“第册”各占一行;靠底部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监制”字样,占一行,见式样图十五。

3.封里,印有填写注意事项,见式样图十六。

4.内页第一张正面(扉页第1页),上部印有“内河船舶”和“车钟记录本”字样,各占一行;中部印有四行字,分别为“船名”、“船舶所有人”、“船

舶经营人”和“船籍港”,每行后面均留有一横线空格;下部靠底印有一行

“使用日期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年月日各字前留有适当间隔,见式样图十七。5.内页第一张背面(扉页第2页),印有车钟记录符号,见式样图十八。

6.内页第二张起为记录正页,页码正面印在右下角,背面印在左下角,每册共400页,见式样图十九。

式样图一

内河船舶

轮机日志

------------轮

第----------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监制

式样图二常用法定计量单位

------------------------------------

| 国际制基本单位 |

|--------------------------------|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

| 长度 | 米 | m |

|--------|------------|--------|

| 质量 |千克(公斤)| kg |

|--------|------------|--------|

| 时间 | 秒 | S |

|--------|------------|--------|

| 电流 | 安〔培〕 | A |

|--------|------------|--------|

| | | |

------------------------------------

------------------------------------------------------

| 国际制导出单位 |

|--------------------------------------------------|

|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其它表示式例 |

|------------|----------|--------|--------------|

| | | | --1 |

| 频率 |赫〔兹〕 | Hz | S |

|------------|----------|--------|--------------|

| | | | 2|

| 力;重力 |牛〔顿〕 | N |kg·m/s |

|------------|----------|--------|--------------|

| | | | 2 |

|(压力)压强|帕〔斯卡〕| Pa | N/m |

|------------|----------|--------|--------------|

| 能量;功 |焦〔耳〕 | J | N·m |

|------------|----------|--------|--------------|

| 电位:电压|伏〔特〕 | v | W/A |

|------------|----------|--------|--------------|

| 电阻 |欧〔姆〕 | Ω | V/A |

------------------------------------------------------

----------------------------------------------------------------------------------

| 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制单位 |

|------------------------------------------------------------------------------|

|量的名称|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 换算关系和说明 |

|--------|--------|------------|--------------------------------------------|

| | 分 | min | 1min=60s |

| |--------|------------|--------------------------------------------|

| 时间 |〔小〕时| h | 1h=60min=3600s |

| |--------|------------|--------------------------------------------|

| |天〔日〕| d | 1d=24h=86400s |

|--------|--------|------------|--------------------------------------------|

| | | | --1 |

|旋转速度|转每分 |r/min |1r/min=(1/60)s |

|--------|--------|------------|--------------------------------------------|

| 长度 | 海里 |nmile|1nmile=1852m(只用于航程) |

|--------|--------|------------|--------------------------------------------|

| 速度 | 节 | kn |1kn=1nmile/h(只用于航行) |

|--------|--------|------------|--------------------------------------------|

| | | | 3 |

| 质量 | 吨 | t | 1t=10 kg |

|--------|--------|------------|-------------------------------------

-------|

| | | | --3 3 |

| 体积 | 升 | L(1) | 1L=10 m |

----------------------------------------------------------------------------------

----------------------------------------------------------------------------------------------------------

| 工程单位制与法定计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

|------------------------------------------------------------------------------------------------------|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 单位符号 | 与法定计量单位的关系 |

|--------|------------------|------------------------|----------------------------------------------|

| 力 |千克力(公斤力) | kgf | 1kgf=9.80665N |

|--------|------------------|------------------------|----------------------------------------------|

| 力矩 | 千克力米 | kgf·m |1kgf·m=9。80665N·m |

|--------|------------------|------------------------|----------------------------------------------|

| 功率 | 马力 | HP | 1马力=735。498W |

|--------|------------------|------------------------|----------------------------------------------|

| | 毫米汞柱 | mmHg | 1mmHg=133。322Pa |

| |------------------|------------------------|----------------------------------------------|

| 压力 |千元力每平方厘米 | 2 | 2 4 |

| | |kgf/cm--(at) |1kgf/cm=9。80665×10 Pa |

|(压强)|(工程大气压) | | |

| |------------------|------------------------|----------------------------------------------|

| | 毫米水柱 | mmH2 O | 1mmH2 O=9。806375Pa |

|--------|------------------|------------------------|----------------------------------------------|

| | | | |

----------------------------------------------------------------------------------------------------------

式样图三

格式HJ--I

内河船舶轮机日志

船名------------------

船舶所有人------------------

船舶经营人------------------

船籍港------------------

使用日期自年月日至年月日

式样图四船舶主要技术资料

------------------------------------------------

| 船体 |

|--------------------------------------------|

|船舶类型 |

|--------------------------------------------|

|建造年月及建造地点: |

|--------------------------------------------|

|建造厂: |型深:m|

|------------------|------------------------|

|总长度:m|型宽:m|

|------------------|------------------------|

|总吨位: |净吨位: |

|------------------|------------------------|

|空载吃水:m|满载吃水:m|

------------------------------------------------

------------------------------------------------

| 主机 |

|--------------------------------------------|

|主机型号: |

|--------------------------------------------|

|主机台数: |制造年月 |

|------------------|------------------------|

|制造厂: |气缸数: |

|------------------|------------------------|

|气缸直径:mm|行程:mm|

|------------------|------------------------|

|额定功率:KW|额定转速:r/min|

|------------------|------------------------|

| | |

------------------------------------------------

------------------------------------------------------ | 发电机组 |

|--------------------------------------------------| | |型号: | |型号: |

| |--------------------| |--------------------|

|原|台数: |发|制造年月: |

| |--------------------| |--------------------|

|动|制造年月: |电|制造厂: |

| |--------------------| |--------------------|

|机|制造厂: |机|额定效率:K/W|

| |--------------------| |--------------------|

| |额定功率:K/W| |额定电流:A|

| |--------------------| |--------------------|

| |额定转速:r/min| |额定电压:V|

------------------------------------------------------

------------------------------------------------

| 舵机 |

|--------------------------------------------|

|舵机型式: |适用转舵力矩: |

|------------------|------------------------|

|最大舵角: |最大工作油压: |

|------------------|------------------------|

|电动机功率:KW|油泵型号: |

|------------------|------------------------|

| | |

------------------------------------------------

------------------------------------------------

| 辅助锅炉 |

|--------------------------------------------|

|型式: |台数: |

|------------------|------------------------|

|制造年月: |制造厂: |

|------------------|------------------------|

|全部受热面积: |最大工作压力:MPa|

|------------------|------------------------|

| | |

------------------------------------------------

------------------------------------------------

| 螺旋桨 |

|--------------------------------------------|

|螺旋桨直径:mm|螺旋桨盘面比: |

|------------------|------------------------|

|螺旋桨型式: |螺旋桨螺距:mm|

|------------------|------------------------|

| | |

------------------------------------------------

式样图五轮机部人员姓名表

----------------------------------------------------------------------------|

|姓名|职务|到职时间|离职时间|备注|姓名|职务|到职时间|离职时间|备注| |----|----|--------|--------|----|----|----|--------|--------|----| | | | | | | | | | | |

------------------------------------------------------------------------------

式样图六

第----航次自----港至----港

---------------------------------------------------------------------

| | 主 |

| |------------------------------------------------------------------------------|

| | | 温度 |

| | |--------------------------------------------------------------------------|

|时 | | | |冷润 | | | | | | | | | | | | |

| |每|海淡 |淡主 | 滑 | 主 |1|2|3|4|5|6|7|8|9|温|废|

| |分| 水 | 机 |却油 | 机 | | | | | | | | | |度|气|

| |钟| 冷 | 冷 | 冷 | 润 |号|号|号|号|号|号|号|号|号|调|总|

| |转| 却 | 却 |水却 | 滑 | | | | | | | | | |节|管|

|时 |数|水器 |水器 | 器 | 油 |缸|缸|缸|缸|缸|缸|缸|缸|缸|器| |

| | |------|------|------|------| | | | | | | | | | | |

| | |进|出|进|出|进|出|进|出| | | | | | | | | | | |

| |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右主 |

|------------------------------------------------------------------------------------|

|01| | | | | | | | | | | | | | | | | | | | |

|----|--|--|--|--|--|--|--|--|--|--|--|--|--|--|--|--|--|--|--|--| |02| | | | | | | | | | | | | | | | | | | | |

|----|--|--|--|--|--|--|--|--|--|--|--|--|--|--|--|--|--|--|--|--| |03| | | | | | | | | | | | | | | | | | | | |

|----|--|--|--|--|--|--|--|--|--|--|--|--|--|--|--|--|--|--|--|--| |04| | | | | | | | | | | | | | | | | | | | |

|----|--|--|--|--|--|--|--|--|--|--|--|--|--|--|--|--|--|--|--|--| |05| | | | | | | | | | | | | | | | | | | | |

|----|--|--|--|--|--|--|--|--|--|--|--|--|--|--|--|--|--|--|--|--| |06| | | | | | | | | | | | | | | | | | | | |

|----|--|--|--|--|--|--|--|--|--|--|--|--|--|--|--|--|--|--|--|--| |07| | | | | | | | | | | | | | | | | | | | |

|----|--|--|--|--|--|--|--|--|--|--|--|--|--|--|--|--|--|--|--|--| |08| | | | | | | | | | | | | | | | | | | | |

|----|--|--|--|--|--|--|--|--|--|--|--|--|--|--|--|--|--|--|--|--| |09|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 | | | | | | | | | | | | | | | | | | |

|----|--|--|--|--|--|--|--|--|--|--|--|--|--|--|--|--|--|--|--|--| |18|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 | | | | | | | | | | | | | | | | | | |

|----|--|--|--|--|--|--|--|--|--|--|--|--|--|--|--|--|--|--|--|--| |2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左主 |

|------------------------------------------------------------------------------------|

|01| | | | | | | | | | | | | | | | | | | | |

|----|--|--|--|--|--|--|--|--|--|--|--|--|--|--|--|--|--|--|--|--| |02| | | | | | | | | | | | | | | | | | | | |

|----|--|--|--|--|--|--|--|--|--|--|--|--|--|--|--|--|--|--|--|--|

|03| | | | | | | | | | | | | | | | | | | | |

|----|--|--|--|--|--|--|--|--|--|--|--|--|--|--|--|--|--|--|--|--| |04| | | | | | | | | | | | | | | | | | | | |

|----|--|--|--|--|--|--|--|--|--|--|--|--|--|--|--|--|--|--|--|--| |05| | | | | | | | | | | | | | | | | | | | |

|----|--|--|--|--|--|--|--|--|--|--|--|--|--|--|--|--|--|--|--|--| |06| | | | | | | | | | | | | | | | | | | | |

|----|--|--|--|--|--|--|--|--|--|--|--|--|--|--|--|--|--|--|--|--| |07| | | | | | | | | | | | | | | | | | | | |

|----|--|--|--|--|--|--|--|--|--|--|--|--|--|--|--|--|--|--|--|--| |08| | | | | | | | | | | | | | | | | | | | |

|----|--|--|--|--|--|--|--|--|--|--|--|--|--|--|--|--|--|--|--|--| |09|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 | | | | | | | | | | | | | | | | | | |

|----|--|--|--|--|--|--|--|--|--|--|--|--|--|--|--|--|--|--|--|--| |18|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 | | | | | | | | | | | | | | | | | | |

|----|--|--|--|--|--|--|--|--|--|--|--|--|--|--|--|--|--|--|--|--| |24|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样图六续

------------------------------------------------------------------------------------------

| 机 | 齿轮箱 |轴系| |

|------------------------------------------------------|------------------|------| |

| 压力 | 增压器 | 温度 |压力| | | |

|--------------------------------------|--------------|----------|------|推|尾|机|

| | |燃过 |润过 | 主 |起|控|空|润| 空 |冷|工|润|工|润|力|轴| |

| | | | | 机 | | | |滑| 气 | | | | | |轴|承|舱|

|海|淡| 滤 |滑滤 | 润 |动|制|气|油| 温 | | | | | |承|工| |

|水|水| | | 滑 | | | |压| 度 |却|作|滑|作|滑|工|作|温|

|泵|奈|油器 |油器 | 油 |空|空|压|力| | | | | | |作|温| |

|出|出|------|------|------| | | | |------| | | | | |温|度|度|

|口|口|进|出|进|出|进|出|气|气|力| |前|后|水|油|油|油|油|度| | |

| | |口|口|口|口|口|口| | | | | | | | | | | | | | |

|----------------------------------------------|------------------|------|----------|

| MPa | ℃ |MPa| ℃ |

|--------------------------------------------------------------------------------------|

| 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样图七

---------------------------------------------------------------------

-----------------------------

| 发电原动机 | 配电控制屏 |

|--------------------------------------------------------------|------------------------------|

| | 温度 | 压力 |直流| 交流 |

| |--------------------------|------------------------------|------|----------------------|

| | | | 最 |废| | | | | | | | | | | |

|每| 冷 | 润 | 热 | | 淡 |燃过 |润过 | 润 |电|电|电|电|功|频 |功 | |分| 却 | 滑 | 气 |气| 水 | 滤 |滑滤 | 滑 | | | | |率| | |

|钟| 水 | 油 | 缸 | | 泵 |油器 |油器 | 油 | | | | |因| | |

|转|------|------|------|总|------|------|------|------|压|流|压|流|数|率 |率 |

|数|进|出|进|出|缸|温| |进|出|进|出|进|出|进|出| | | | | | | |

| |口|口|口|口|号|度|管|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 | | | | | |

| |--------------------------|------------------------------|--|--|--|--|--|----|----|

| | ℃ | MPa |V|A|V|A|Φ|Hz|kw|

|----------------------------------------------------------------------------------------------|

| 第号发电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号发电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样图七续

------年------月------日第1页

--------------------------------------------------------------------------

| 值班记事 |

|--------------------------------------------------------------------

--|

| | | |

|值班人: |值班人: |值班人:|

|接班人: |接班人: |接班人:|

|--------------------------|--------------------------------|--------|

| | | |

|值班人: |值班人: |值班人:|

|接班人: |接班人: |接班人:|

|------------------------------------------------------------|--------|

| 燃润料耗存量 | |

|------------------------------------------------------------|--------|

| 名称| 燃料 | 润料 | |

| |----------------------------|----------------|大事记 |

|项目 | | | | | | |合计| | | |合计|--------|

|------------|--|--|--|--|--|--|----|--|--|--|----| |

|原存量 | | | | | | | | | | | | |

|------------|--|--|--|--|--|--|----|--|--|--|----| |

|领|数量 | | | | | | | | | | | | |

| |--------|--|--|--|--|--|--|----|--|--|--|----| |

|入|本月累计| | | | | | | | | | | | |

|--|--------|----------------------------|--|--|--|----| |

| |航行 |本日用量本月累计用量 | | | | | |

|消|--------|----------------------------|--|--|--|----| |

| |停泊 |本日用量本月累计用量 | | | | | |

|耗|--------|----------------------------|--|--|--|----| |

| |其他 | | | | | | |

|------------|----------------------------|--|--|--|----| |

|结存量 | | | | | | |

|----------------------------------------------|------------| |

| 工作时间 |本日|累计| 工作时间 |本日|累计 | |

|--------------|----|----|------------------|----|------| |

| 右主机 | | |停| 移泊作业 | | | |

|--------------|----|----| |--------------|----|------| |

| 左主机 | | |泊| 使用电机 | | | |

|--------------|----|----|------------------|----|------| |

|发电机号| | | 燃油分离机 | | | |

|--------------|----|----|------------------|----|------| |

|发电机号| | | 润滑油分离机 | | | |

|--------------|----|----|------------------|----|------| |

|发电机号| | | 油水分离器 | | | |

|--------------|----|----|------------------|----|------| |

| 辅助锅炉 | | | 污水处理器 | | | |

|--------------|----|----|------------------|----|------|轮机长:| | | | | | | | |

--------------------------------------------------------------------------

式样图八

总共2页 1

相关法规:

?

Word 是学生和职场人士最常用的一款办公软件之一,99.99%的人知道它,但其实,这个软件背后,还有一大批隐藏技能你不知道。掌握他们,你将开启新世界的大门。

Tab+Enter,在编过号以后,会自动编号段落

Ctrl + D调出字体栏,配合Tab+Enter全键盘操作吧

Ctrl + L 左对齐, Ctrl + R 右对齐, Ctrl + E 居中

Ctrl + F查找, Ctrl + H 替换。然后关于替换,里面又大有学问!

有时候Word文档中有许多多余的空行需要删除,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完全可以用“查找替换”来轻松解决。打开“编辑”菜单中的“替换”对话框,把光标定位在“查找内容”输入框中,单击“高级”按钮,选择“特殊字符”中的“段落标记”两次,在输入框中会显示“^P^P”,然后在“替换为”输入框中用上面的方法插入一个“段落标记”(一个“^P”),再按下“全部替换”按钮。这样多余的空行就会被删除。

Ctrl + Z是撤销,那还原呢?就是Ctrl + Y,撤销上一步撤销!

比如我输入abc, 按一下F4, 就会自动再输入一遍abc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参考题目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题目 选择题: 1.《国际海上避碰规则》适用的水域是指: A. 海洋 B.与海洋相连接的并可供海船航行的一切水域 C.公海以及与公海连接并可供海船航行的一切水域 D.连接于公海可供海船航行的一切水域 2.《国际海上避碰规则》适用的船舶是指 A.海船 B. 在公海以及连接公海而可供海船航行的一切水域中的在航船舶 C.除内河船舶之外的任何船舶 D.在公海以及连接公海而可供海船航行的一切水域中的一切用作或可用做水上运输工具的水上船筏 3.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适用的船舶不包括 A.在海面航行的潜水艇 B.在水下潜行的潜水艇 C.抬离水面的气垫船 D.贴进水面飞行的地效船 4. 下述哪一项不正确?Ⅰ、在战争时期,军用舰艇可以不执行《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任何规定Ⅱ、在执行公务时,政府公务船可以不执行《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任何规定Ⅲ、军用舰艇和政府公务船在本国领海内不受《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规定的约束 A.Ⅲ B.Ⅱ、Ⅲ C.Ⅰ、Ⅱ D.Ⅰ、Ⅱ、Ⅲ 5.有关主管机关可以在下列哪些水域制定特殊规定?Ⅰ、港外锚地港口Ⅱ、江河,湖泊Ⅲ、内陆水道 A.Ⅰ B.Ⅰ、Ⅲ C.Ⅰ、Ⅱ、Ⅲ D.Ⅱ、Ⅲ 6. 有关主管机关可以在下列哪些水域制定特殊规定?Ⅰ、港口Ⅱ、港外锚地Ⅲ、内陆水道Ⅳ、专属经济区 A.Ⅰ、Ⅱ B.Ⅰ、Ⅲ C.Ⅰ、Ⅱ、Ⅲ D.Ⅰ、Ⅱ、Ⅲ、Ⅳ 7.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优先于“地方规则” B.《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不适用于港口,湖泊或内陆水域,因为这些水域受地方规则的约束 C.《国际海上避碰规则》适用于与公海连接的,并可供海船航行的一切港口,江河,湖泊或内陆水域,但《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受到地方规则的限制 D.一艘船舶进入制定有地方规则的水域,不必考虑《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任何规定 8. 在某国制定有地方规则的港口水域航行的船舶应遵守: A.《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B.该国有关主管机关制定的地方规则 C.《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或地方规则 D.《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但《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受到地方规则的限制时应遵守地方规则 9.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不妨碍各国政府为____制定额外的队形灯、信号灯或号型. A.军舰及护航下的船舶 B.结队从事捕鱼的渔船 C.军舰及护航下的船舶或结队从事捕鱼的渔船 D.特殊构造或用途的船舶 10.《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不妨碍各国政府为__制定额外的队形灯、信号灯、笛号或号型. A.军舰及护航下的船舶 B.结队从事捕鱼的渔船 C.军舰及护航下的船舶或结队从事捕鱼的渔船 D.特殊构造或用途的船舶 11. 在第三条“一般定义”中,“船舶”一词是指: A.具有适航能力的、能够用作水上运输工具的各类水上船筏 B.用作或能够用作水上运输工具的各类水上船筏 C.用作或能够用作水上运输工具的各类排水船筏 D.用作或能够用作水上运输工具的各类水上、水下船筏 12.在第三条“一般定义”中,“船舶”一词包括:Ⅰ、用作水上运输工具的各类水上船筏;Ⅱ、能够用作水上运输工具的各类水上船筏;Ⅲ、水面上的水上飞机和非排水船舶;Ⅳ、利用表面效应贴近水面飞行的地效船A.Ⅰ、Ⅱ B.Ⅰ、Ⅱ、Ⅲ C.Ⅰ、Ⅱ、ⅣD.Ⅰ、Ⅱ、Ⅲ、Ⅳ 13. 失去控制的船舶是指由于某种异常情况,的船舶 A.不能按规则要求进行操纵,因而不能给他船让路

《内河船舶入级规则》(2016)

中国船级社 内河船舶入级规则 (2016) 2016年12月1日生效 北京

目录

第1章通则 第1节中国船级社及其主要业务 1.1.1 船级社 1.1.1.1 船级社是从事船舶与海上设施入级服务的独立、公正的组织。船级社与船舶和海上设施的设计、建造、买卖、营运、管理、保养、维修、融资、保险、租赁组织之间,没有任何商业关系。 1.1.1.2 船级社致力于船舶与海上设施安全和环境保护,通过技术支持、符合性确认和研究开发,对海上安全和入级规范制定做出独特的贡献。船级社按其颁布的入级规范,为客户提供入级服务,以及法定服务和其他服务。 1.1.1.3 船级社提供船舶、造船、海上开发、相关工业产品制造业、保险、金融以及其他有关业界普遍接受和认可的合理标准——入级规范,并依照此规范,在船舶设计中进行审图、在建造中和建造后进行检验,以确认船舶符合入级规范的要求,并独立签发入级证书。 1.1.1.4 船级社接受船旗国政府的授权,按照船旗国政府的要求进行法定服务,以确认船舶满足国际公约和/或船旗国有关法规的要求,并签发法定证书。 1.1.2 中国船级社 1.1. 2.1 中国船级社(以下简称‘本社’)是由中国有关法律授权的、经法律登记注册的、从事船舶入级服务与法定服务等的专业技术机构/组织。 1.1. 2.2 中国船级社主要承担国内外船舶、海上设施、集装箱及其相关工业产品的入级服务、鉴证检验、公证检验和经中国政府、外国(地区)政府主管机关授权,执行法定服务等具体业务,以及经有关主管机关核准的其他业务。 1.1.3 宗旨 1.1.3.1 本社的服务宗旨是:对船舶、海上设施、集装箱以及相关的工业产品提供合理和安全可靠的技术规范,并通过本社独立、公正和诚实的入级、认证和技术服务,为交通运输、海上开发及相关的制造业和保险业服务,为促进水上人命和财产的安全与保护海洋及其他环境服务。 1.1.4 主要业务 1.1.4.1 本社的主要业务如下: (1) 船舶与海上设施及其产品(包括集装箱)入级服务:规范制定与维护、审图、检验与发证; (2) 经授权的船舶与海上设施及其产品的法定服务: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制定与维护、审图、检验与发证; (3) 受理其他验船机构委托的检验与发证、船舶与海上设施公正检验和安全评估、船舶与海上设施鉴证检验和发证、重大海上安全事故调查; (4) 相关陆上工业设施与产品认证、检验及发证,外国验船机构委托船用与相关陆上工业设施和产品代理检验及发证; (5) 船舶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与发证;

24 内河船舶轮机日志记载规则

内河船舶轮机日志记载规则 【颁布日期】 19920902 【实施日期】 19930101 【章名】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内河船舶管理,统一内河船舶的《轮机日志》及其记载要求,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机动船舶。但是军事船舶、公安船舶、渔船和体育运动船艇不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船舶必须持有统一格式的《轮机日志》(见附录一)。 第四条轮机日志是反映船舶机电设备运行和轮机管理工作的原始记录,是船舶法定文件之一,必须妥善保管。船长命令弃船时,《轮机日志》应由轮机长(或轮机员)携带离船。 第五条轮机日志的记载必须真实,不得弄虚作假、隐瞒重要事实、故意涂改内容。 第六条港航监督机构是对本规则的执行实施监督管理的主管机关。 【章名】第二章记载规定 第七条轮机日志应依时间顺序逐页连续记载,不得间断,不得遗漏,不得撕毁或增补。 第八条轮机日志应使用不褪色的蓝色或黑色墨水填写。填写时数字和文字要准确,字体端正清楚。 如果记错,应当将错写字句标以括号并划一横线(被删字句仍应清晰可见),然后在括号后面或上方重写,并签字。 第九条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第十条轮机长全面负责监督审查轮机日志的记载及其保管。 轮机长必须每日定时认真查阅轮机日志的记载情况,对各栏目内的内容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签字。 轮机长离任时,应由离任轮机长和新任轮机长在轮机日志上签字。 第十一条轮机日志内页所列船舶主要资料和轮机部人员姓名表经轮机长审定后由大管轮负责填写。 第十二条记录数据的精度应按该仪表的精度等级记载。 第十三条轮机日志至少应每二小时记载一次。 航行中,由值班轮机员负责填写并签字;停泊中,由值班人员负责填 写并签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管理规则(2019年修正)-国家规范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管理规则(2019年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船员培训管理,保证船员培训质量,提高船员素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船员培训业务的,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船员培训实行社会化,从事船员培训业务应当依法经营,诚实信用,公平竞争。 船员培训管理应当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 第四条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船员培训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负责统一实施船员培训管理工作。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依照各自职责具体负责船员培训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交通运输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我国缔结或者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确定船员培训的具体项目,制定相应的培训大纲,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章船员培训的种类和项目 第六条船员培训按照培训内容分为船员基本安全培训、船员适任培训和特殊培训三类。 船员培训按照培训对象分为海船船员培训和内河船舶船员培训两类。 第七条船员基本安全培训,指船员在上船任职前接受的个人求生技能、消防、基本急救以及个人安全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培训,包含以下培训项目: (一)海船船员基本安全; (二)内河船舶船员基本安全。 第八条船员适任培训,指船员在取得适任证书前接受的使船员适应拟任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包括船员岗位适任培训和船员专业技能适任培训。 船员岗位适任培训分为海船船员岗位适任培训和内河船舶船员岗位适任培训。其中,海船船员岗位适任培训包含以下培训项目: (一)船长; (二)轮机长; (三)大副; (四)大管轮; (五)三副; (六)三管轮; (七)电子电气员; (八)值班机工; (九)值班水手; (十)电子技工; (十一)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操作员; (十二)引航员; (十三)非自航船舶船员; (十四)地效翼船船员; (十五)游艇操作人员;

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

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 《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经2014年12月12日交通运输部第14次部务会议通过,2014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4年第23号公布。该《规定》共18条,自2015年4月1日起施行。2001年10月11日以交通部令2001年第8号公布的《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予以废止。 中文名 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 发布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文号 交通运输部令2014年第23号 类别 部门规章 发布时间 2014年12月24日 施行时间 2015年4月1日

目录 .1基本信息 .2管理规定 .3实施 .4解读 基本信息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 2014年第23号 《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已于2014年12月12日经第14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1] 部长杨传堂 2014年12月24日 管理规定 编辑 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提高内河运输船舶技术水平,优化内河运输船舶结构,防止船舶污染环境,提高运输效能,促进水路运输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江河、湖泊、水库及其他内河通航水域从事运输的船舶,但在与外界不通航的封闭性水域内从事运输的船舶除外。 第三条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者负责水路运输管理的机构(以下统称负

责水路运输管理的部门)具体实施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工作。 海事管理机构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定对内河运输船舶检验、交通安全及防止污染水域实行监督管理。 第四条交通运输部运用经济、技术政策等措施,支持和鼓励采用先进适用的水路运输船舶和技术;对正在使用的不符合新标准的船舶、不符合安全环保新规范的船舶、限制过闸船舶和限制在特定通航水域航行的船舶,可以采取资金补贴等措施,引导和鼓励进行更新、改建;需要采取限期淘汰等措施的,应当对船舶所有人给予补偿。 第五条禁止水泥质船舶、木质船舶、挂桨机船在京杭运河、川江和三峡库区水域从事内河运输。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新建、改建挂桨机船在长江干线、珠江干线、黑龙江干线及太湖水域从事内河运输。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新建、改建水泥质船舶、总长5米以上的木质船舶、总长20米以上的挂桨机船舶从事内河运输。 第六条新建、改建内河运输船舶,应当符合交通运输部制定的内河运输船舶标准船型指标体系中的强制性要求。 第七条新建、改建内河客船、危险品船增加运力的,应当按交通运输部有关规定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水路运输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报具有许可权限的部门批准。 新建、改建内河普通货船增加运力的,应当在船舶开工建造15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备案。 对符合条件的内河运输船舶,由规定的发证机关配发《船舶营业运输证》,并注明船舶营运区域和船舶符合交通运输部制定的内河运输船舶标准船型指标体系中的强制性要求。 第八条新建、改建内河运输船舶,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向海事管理机构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申请建造检验,取得船舶检验证书。 船舶检验机构应当按照交通运输部制定的内河运输船舶标准船型指标体系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进行建造检验,对符合有关规定的,签发船舶检验证书。不符合内河运输船舶标准船型指标体系中强制性要求的,不予签发船舶检验证书。 第九条新建、改建内河运输船舶取得船舶检验证书后,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向海事管理机构申请船舶登记,取得法定的船舶登记证书。不符合内河运输船舶标准船型指标体系中强制性要求、未取得船舶检验证书的,应当不予登记。 第十条对按照国家规定要求应当改建而未改建的内河运输船舶,其《船舶营业运输证》的配发机关应当对其配发的《船舶营业运输证》予以收回。 第十一条对不符合内河运输船舶标准船型指标体系中的强制性要求的新建、改建内河运输船舶,航道管理机构应当不予办理通过船闸、升船机等通航设施的手续,海事管理机构应当依据有关规定加强对船舶的现场监管。 第十二条内河运输船舶所有人、船舶经营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海事管理机构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对营运中的水泥质船舶、木质船舶和挂桨机船舶申请定期检验。经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从事内河运输。 第十三条对已经投入营运的水泥质船舶、木质船舶、挂桨机船舶实行限期淘汰制度,

海事行政执法依据

一、行政执法机关

(二)行政处罚(共98项) 1.应当报废的船舶浮动设施在内河航行或者作业 处罚种类:没收船舶、浮动设施 法律依据: 《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六十三条 2.船舶、浮动设施未持有合格的检验证书、登记证书或者船舶未持有必要的航行资料,擅自航行或者作业,海事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航行或者作业拒不改正,情节严重的 处罚种类:没收船舶、浮动设施 法律依据: (1)《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 (2)《内河海事行政处罚规定》第十七条、第二十三条、第三十四条 3.船舶未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的规定配备船员,擅自作业 4.浮动设施未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的规定配备掌握水上交通安全技能 的船员擅自作业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1)《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六十五条 (2)《内河海事行政处罚规定》第十四条 5.未经考试合格并取得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应证件的人员擅自从事船舶航 行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1)《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六十六条 (2)《内河海事行政处罚规定》第三十条 6.未取得船舶污染损害责任、沉船打捞责任保险文书或者财务担保证明的,海事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六十七条 7.未按照规定悬挂国旗,标明船名、船籍港、载重线

8.未办理船舶进出港签证手续 9.未按照规定申请引航 10.擅自进出河港口,强行通过交通管制区、通航密集区、航行条件受限制区域或者禁航区 11.载运或者拖带超重、超长、超高、超宽、半潜物体,未申请或者未按照核定的航路、时间航行的 处罚种类:罚款、暂扣适任证书或者其他证件 法律依据: (1)《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六十八条 (2)《内河海事行政处罚规定》第三十五条 12.在内河通航水域或者岸线上进行有关作业或者活动未经批准或者备案,或者未设置标志、显示信号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1)《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七十条 (2)《内河海事行政处罚规定》第三十八条、第四十五条 13.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船舶,未编制危险货物事故应急预案,或者未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设备或器材,从事危险货物作业 14.船舶装卸、过驳危险货物或者装运危险货物进出港口未经海事管理机构同意从事危险货物作业的 处罚种类:罚款、暂扣(吊销)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 法律依据: (1)《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七十一条 (2)《内河海事行政处罚规定》第四十条 15.船舶、浮动设施遇险后未履行报告义务或者不积极施救 处罚种类:警告、暂扣(吊销)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 法律依据: (1)《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七十六条 (2)《内河海事行政处罚规定》第四十七条 16.船舶、浮动设施发生内河交通事故,船员有责任的 处罚种类:暂扣、吊销适任证书或者其他证件 法律依据:

船舶升挂国旗管理规定

船舶升挂国旗管理规定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船舶船员实际操作考试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海事局海船员[2007] 621号 2007年11月23日)第一条为提高内河船舶船员实际操作技能和适任能力,保障水上人命和财产安全,防止发生水上交通事故,维护水域环境清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船舶船员考试发证规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内河一、二等船舶船员适任考试的实际操作考试工作。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是负责全国内河船舶船员实际操作考试的主管机关。 经主管机关授权的考试发证机关在各自授权范围内具体负责实施内河船舶船员实际操作考试工作。 第四条船员实际操作考试实行主考官负责制,实施实际操作考试的人员至少由一名主考官和一名评估员组成。 第五条主考官的任职条件与职责: (一)任职条件 1.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行政执法证》; 2.具备驾驶或轮机专业全日制中专以上学历或者持有内河二等以上船舶大副、大管轮以上船员适任证书或二级以上引航员适任证书且从事海事管理工作3年以上; 3.熟悉船员实际操作考试工作程序和船员管理有关规定; 4.能熟练使用实际操作考试的相关设备、设施。 (二)职责 1.负责船员实际操作考试的现场组织、任务分配、过程控制及结论评定; 2.对评估员的评估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 3.负责向考试发证机关报告实际操作考试情况。 第六条评估员的任职条件与职责: (一)任职条件 1.持有内河二等以上船舶船长、轮机长或二级以上引航员适任证书并实际担任其职务3年以上; 2.熟悉船员实际操作考试规范,掌握实际操作考试评估方法,能熟练使用实际操作考试的相关设备、设施,并经考试发证机关认可。 (二)职责 1.在主考官的领导下,按本办法的相关规定对船员进行实际操作考试; 2.如实记载船员的实际操作考试情况。

船长考试题库-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复习题

《船舶避碰》复习题 例1.《国际海上避碰规则》适用的船舶是指: A.在公海上的一切船舶 B.在公海以及连接公海而可供海船航行的一切水域中的在航船舶和锚泊船 C.除内河船舶之外的任何船舶 D. 在公海以及连接公海可供海船航行的一切水域中的一切船舶 【解答】本题选D。本题宜采用“规则条款对号入座法”。对于测试规则条款的考题,应牢记条款原文(中文翻译),通常含有规则条款原文的选项即为正确选项。按照这一原则,本题应选D。D选项既讲明了规则适用的水域,又讲明了规则适用的对象,为最佳答案。题设中的A、B、C三选项均在规则的适用水域或适用对象方面有所欠缺。 例2.《国际海上避碰规则》适用的船舶包括:Ⅰ、在水面航行的水上飞机Ⅱ、超低空飞行的飞机Ⅲ、拖航中的钻井平台 A. Ⅰ B. Ⅱ C. Ⅰ、Ⅲ D. Ⅰ、Ⅱ、Ⅲ 【解答】本题选C。本题测试对规则适用船舶的理解,规则适用的船舶是“公海和连接于公海而可供海船航行的一切水域中的一切船舶”,题设中的第Ⅱ项“超低空飞行的飞机”不属于规则第三条中定义的“船舶”。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C。 例3.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 任何特殊构造或用途的船舶,只要其政府确定,即可自行制定有关号灯、号型的配置、安装等技术方面的规定 B. 有关政府有权为其管辖下的任何特殊构造或用途的船舶制定有关号灯、号型的数量、位置、能见距离、弧度的规定尽可能符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条款的规定

C. 上述的特殊规定应尽可能不致被误认为《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其它各条规定的号灯、号型或信号 D. 任何特殊构造或用途的船舶应显示特殊的尽可能不致被误认为《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其它各条规定的号灯、号型或信号 【解答】本题选B。本题考查的是对规则第一条第5款的理解与记忆。A选项的错误之处在于“可自行制定”用词错误,有关政府在为其管辖下的任何特殊构造或用途的船舶制定有关号灯、号型的数量、位置、能见距离、弧度的规定应尽可能符合本规则条款的规定;C、D选项中的“尽可能不致被误认为”应该为“尽可能符合”;题设中只有B选项正确。 例4.关于特殊的避碰规则或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各沿海国家的特殊规定,必须由政府统一制定 B. 有关主管机关可在其管辖的一切水域内制定任何特殊的避碰规定 C. 任何船舶均应当遵守有关主管机关在其管辖水域内制定的特殊避碰规定 D. 特殊水域的特殊避碰规定,由IMO统一制定 【解答】本题选C。 例1.《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三条“定义”中提及的“机动船”一词应包括:Ⅰ、正在用机器推进的任何船舶Ⅱ、限于吃水的船舶Ⅲ、用机器推进的从事捕鱼的船舶Ⅳ、正在从事拖带作业的船舶 A. Ⅰ、Ⅱ、Ⅲ、Ⅳ B. Ⅰ、Ⅱ、Ⅲ C. Ⅰ、Ⅱ D. Ⅰ 【解答】本题选A。本题考察对“机动船”定义的理解。规则第三条“定义”中指出“机动船指用机器推进的任何船舶”,属于广义机动船。本题的题设Ⅰ毫无疑问属于机动船;题设Ⅱ——限于吃水的船舶其构成条件之一就是必须为机动船;题设Ⅲ明确了“用机器推进的从事捕鱼

《船舶管理》12级轮机专业强化测试试卷(第1套)

第二版 《船舶管理》(轮机专业)强化测试试卷(第1套) 适用班级:12级轮机专业 考试方式:闭卷 及格分:70分 一、选择题(共160题,每题0.625分,共100分) 1.ILO第147号公约(即商船最低标准公约)第4条规定,就本条而言“控告”系指。 I.船员提交的资料;II.专业机构提供的资料;III.协会、工会提供的资料。 A.I+II B. I+III C.II+III D. I+II+III 2.ILO第165号公约(即海员社会保障公约)第13条规定,当海员在船上因身体状况需要医疗或因身体状况的原因留在非主管会员国的领土上,船东应向他们提供。 I.适当和充分的医疗;II.膳宿;III.遣返。 A.I+II B. I+III C.II+III D. I+II+III 3.PSC检查依据中,一船采用ILO的公约,第号公约。 A.海员协议条款公约/NO.22 B.高级船员资格证书公约/NO.53 C.最低年龄公约/N0.138 D.1976年商船最低标准公约/N0.147 4.船舶在海上时,船员正常工作时间在连续两天的任何时间里都不应超过。 A.16h B.18h C.20h D.24 h 5.根据IL0规定,船员每工作一年,有权享受不少于天的最短带薪年假。 A.20 8.30 C.40 D.60 6.劳动争议的处理途径,当事人可依法提请。 I.调解;Ⅱ.仲裁;III.诉讼;Ⅳ.协商解决。 A.I+II+III B.I+Ⅱ+IV C.II+III+IV D.I+Ⅱ+Ⅲ+Ⅳ 7.下列不是我国劳动法的内容。 A.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B.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和工资 C.职业培训 D.卫生检疫8.船员劳动合同制的基本目的是。 I.增强企业活力;II.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III.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利。 A.I+II B.I+III C.II+III D.I+Ⅱ+Ⅲ 9.船员的专属权利,即船员劳动合同中的权利。 A.船员可将自己的权利转让给第三方 B.船东可将自己的权利转让给第三方 C.双方当事人都不得将自己的权利转让给第三方 D.以上所述都不正确 10.《劳动法》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提前天,以形式通知用人单位。A.15/书面 B.15/口头 C.30/书面 D.30/口头 11.船长、高级船员在航次中,不得擅自。 A.辞职 B.离职 C.中止职务 D.以上都对 12.船员条例明确了船员除享有国家法定的节假日外,还享有在船舶上每工作2个月不少于日的年休假。 A.2 B.3 C.4 D.5 13.船员条例在保证船员有序流动方面,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规定,下列哪项不在其中。 A.明确了船公司应当建立船员服务许可制度 B明确了船员服务机构应当建立船员档案 C.明确了船员服务机构应当向社会公布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 D.明确了船员服务机构为船员提供服务,应当诚实守信,不得提供虚假信息,不得损害船员的合法权益 14.持有三管轮适任证书,并实际担任其职务满个月者,可以申请二管轮特免证明;持有二管轮适任证书,并实际担任其职务满个月者,可以申请大管轮特免证明。 A.12/12 B.6/12 C.12/18 D.12/15 15.初次申请适用于两港间航程50 n mile及以上客船轮机长、轮机员适任证书者,应当在其他种类的3000kW及以上海船上担任相应职务满个月,任职表现和安全记录良好,并在客船上任相应见习职务个月。 A.12/3 B.18/3 C.12/6 D.18/6 16.高速船特殊培训合格证有效期为年。 A.2 B.3 C.4 D.5 17.海船船员适任证书有效期为年,可提前月申请证书再有效。 A.3/6 B.5/6 C.3/12 D.5/12 18.海事管理机构应当于适任考试开始日前向申请人发放准考证,并告知申请人查询适任考试成绩的途径等事项。 A.3 B.4 C.5 D.10 19.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在考试结束后日内公布成绩。 A.15 B.30 C.45 D.60 20.船长应提前将预计开航时间通知轮机长。 A.12 h B.24 h C.36 h D.48 h

驾驶台值班须知

驾驶台值班须知 1.驾驶台值班一般要求 1.1所有组成值班船员的休息时间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值班规则》关 于值班安排和休息的相关规定。 1.2不论航行或停泊,船舶实行昼夜24小时轮值制度。 1.3航行中,驾驶台值班每班为四小时,每班应至少有一名持证水手同时值班。 三副值 0800-1200,2000-2400班; 大副值 0400-0800,1600-2000班; 二副值 0000-0400,1200-1600班; 未配置二副的船舶由船长值0800-1200,2000-2400;三副值0000-0400 , 1200-1600班。未配置三副的船舶由船长值0800-1200,2000-2400班。 1.4航行值班时,船长在充分考虑了天气、能见度、通航密度、航区、船舶操纵、 设备情况,并确认一人值班是安全的,白天可安排驾驶员一人值班,同时应保 证在需要时能立即招人到驾驶台协助。夜班应至少有一名持证水手同时值班。 1.5.任何情况下,值班驾驶员如无船长或其他驾驶员替代,不得离开驾驶台。 1.6.因故不能值班,驾驶员应经船长同意,一般船员经部门长同意,并指定适应的 人员代替。 1.7.船舶在停泊期间无论何时都应留足值班人员以应付紧急情况(不少于船员人数 的三分之一),船长和大副不得同时离船。装卸大件、加添淡水、排灌压载水 等情况水手长不得离船。 1.8.交接班应在工作岗位上按规定交接清楚,任何情况下,交班者不得在接班人员 未到达岗位或未曾确认接班之前离开岗位,也不得通过第三者代为交接。 1.9.值班船员在值班前四小时内禁止饮酒,值班期间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不得超过 0.08%。 2.船长的航行职责 2.1.对船舶的航行安全负全部责任。 2.2.应根据本船特点和当时的特定情况签发船长的常规命令和特殊命令。船长的常 规命令应置于驾驶台,还应有专门的特殊命令簿(如夜航命令簿),以便于驾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题库

避碰规则(批注1、黄色阴影中的是条款原文及其英文翻译。在做题目时如果题干 中出现“是指”时一般情况下是考的相关知识的定义;如果出现“包括”应先判断所列举 的选项是否符合所考知识点的规定) 第一条适用范围(Rule1Application) 1、本规则条款适用于公海和连接(批注2:不管是直接连接还是间接连接,自然连接还是人工连接都属于本《规则》中所指的“连接”) 于公海而可供海船航行的一切水域中的一切船舶 These Rules shall apply to all vessels upon the high seas and in all waters connecte d therewith navigable by seagoing vessels. 考点:①、适用水域(批注3:适用水域并不仅仅是指“公海”或是“连接于公海的一切水域”而是两者都包括而且所适用的水域必须是“可供海船航行”的) :公海以及连接于公海而可供海船航行的一切水域 ②、适用船舶(批注4:1、军舰无论在战时还是在平时,均适用于本《规则》; 2、政府公务船无论是否在执行公务,均适用于本《规则》 3、潜水艇只有在水面航行时才适用于本《规则》 4、水上飞机只有在水面操作时才适用于本《规则》 5、地效船因为其飞行高度的原因任何时候均适用于本《规则》 总之,只要满足《规则》中“船舶的定义”的所有船舶当航行在“适用水域”时,均应遵守本《规则》 ):适用水域中的“一切船舶”(批注5:在题目中应分两种情况理解:1、当题干中为“是 指”时应先将“适用水域”描述后再加上“一切船舶”或“船舶的定义”而不能仅仅为“一切船舶”或“船舶的定义”; 2、当题干中为“包括”时应先判断所列举船舶是否符合“船舶定义”的要求然后进行选择)题库范围:1--20如下: 1、《国际海上避碰规则》适用() A船舶能够到达的一切水域 B除内陆水域外的一切水域 C公海以及与公海连接可供海船航行的一切水域 D可供海船航行的一切水域

2011年《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与旧(2004)对比-总则及1-4篇

2011年《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与旧(2004)对比 1、总则 一、适用范围中增加对渔船不适用。(3.1) 二、明确规定“对于重大改装,改装部分应满足本规范的要求。(7.4) 三、删除原规范1.7.5关于有关修改通报的生效范围项。 四、增加对于国家的文件、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规定适用时 应遵守。(7.6) 五、增加委托人可申请检验。 六、增加船舶设计方、建造方、所有人、经营人以及船长的责任。 七、增加事故项。 八、把原检验与发证中1.1.2中的有关定义划归到总则中,并增加部 分定义。

2、第1篇检验与发证 一、明确化学品船、液化气体船的规定,取消“内河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及“内河散装运输危险化学船舶”的规定。(1.1.1.2、1.1.1.3) 二、明确内河船舶需海上拖行要求。(1.1.1.5) 三、增加各种检验项目还需满足建造检验规程、营运检验规程规定。(1.1.1.6) 四、增加本法规所引用的标准、指南均有效。(1.3.2.2) 五、删除原规范1.3.4关于本法规为作规定,将另有规定或给予特殊考虑项。 六、法定证书中增加《内河船舶船员舱室设备证书》以及《临时证 书》。(1.4.1.3)

七、由原“内河船舶需进行拖带航行至沿海水域”改为“内河船舶需进行 海上拖航”。(1.5.1.3) 八、增加停航船舶检验1.5.1.4要求。 九、增加对技术文件的审核批准。(1.5.2.1) 十、增加须检查船上已配备所需的文件资料项。(1.5.2.3) 十一、增加验船师编制报告及证书的义务。(1.5.2.4) 十二、营运检验种类中增加特别定期检验及搁置检验。(1.5.3.1) 十三、明确换证检验或特别定期检验按规定签发新证书。 十四、明确证书正副本的使用。 十五、检验种类中增加特别定期检验及搁置检验说明。 十六、增加中对证书、手册等文件是否放置船上的检查。(2.2.3.3)

轮机日志和车钟记录簿(征求意见稿)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轮机日志 (1) 5 车钟记录簿 (6) 附录A(规范性)轮机日志格式版面样式 (10) 附录B(规范性)车钟记录簿格式版面样式 (19)

轮机日志和车钟记录簿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轮机日志和车钟记录簿的记载内容、记载要求、保管要求、格式版面要求和印刷制作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所有中国籍国际航行和500总吨或总功率750kW以上沿海航行的以内燃机作为主机或电动机作为主机的货船。其他中国籍船舶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727.1 船舶通用术语第1部分:综合 GB 18093 航海日志 3 术语和定义 GB/T 7727.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轮机日志 engine log book 记录船舶动力装置的使用和运转情况,以及轮机部日常工作内容的文件。 3.2 车钟记录簿record book of engine order telegraph 使用规定的符号记录每一个车令和车令动作准确时间的文件。 3.3 内燃机船 motor vessel 以内燃机作为主机的船。 [来源:GB/T 7727.1—2008,5.4,有修改] 3.4 电力推进船electrically-propelled vessel 以电动机作为主机的船。 [来源:GB/T 7727.1—2008,5.8,有修改] 4 轮机日志

机舱值班须知

机舱值班须知 1.轮机长职责 轮机长在下列情况必须到机舱指挥 进出港、移泊、通过江河航道时; 机电设备发生故障并危及安全运转时; 狭窄水道、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及船长命令时; 应变部署时; 值班轮机员工作有疑难,要求轮机长前往时。 轮机长在下列情况应做到: 1.2.1出港航行命令下达后,应在机舱监督检查做好下列工作: (1)调整主机、副机燃油系统及轴承润滑和冷却所需油、水及其压力、温度,整定主机负荷和转速达到正常工况(应按使用说明书或船制定的常用数 据执行)。 (2)调整废气锅炉汽压、给水及循环水系统; (3)调整扫气压力和温度; (4)调整锅炉冷凝器循环水,使真空及温度达到所需要的度数,检查废汽及回水是否回到炉水预热器及冷凝器。 1.2.2对燃油锅炉的油温、油压、风压和燃烧情况加以检查或调整,以便靠港 后正常使用。 2. 航行职责和交接班注意事项 2.1. 值班轮机员是轮机长的代表,贯彻执行轮机长有关机械管理的批示,

领导督促机舱所有值班人员,坚守岗位,集中精力,确保安全。 2.2. 航行值班时间规定: 大管轮:0400—0800,1600—2000 二管轮:0000—0400,1200—1600 三管轮:0800—1200,2000—2400 根据本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的规定不必配齐大管、二管、三管 的船舶,机舱值班由轮机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2.3.值班轮机员职责 2.3.1根据驾驶台的命令迅速准确地操纵主机,填写轮机日志和车钟记录簿。 2.3.2按照轮机长的批示和设备说明书的规定和要求,使机电设备保持在额定 的工作参数的围:经常保持油水分离器和各种滤器处于良好的使用状 态;注意废汽锅炉工作情况是否正常。 2.3.3维护机舱、轴弄及各种设备的清洁;按时巡回检查,仔细观察,倾听机 电设备、轴系的运转情况,并记录主机滑油、燃油、冷却水、排气温度 等参数,如发现异常应立即设法排除。如不能解决,应立即报告轮机长。 2.3.4如果主机故障必须停车进行检修,应征得驾驶台同意并立即报告轮机 长。 2.3.5如情况危急,将造成严重机损或人身事故时,可先停车,同时报告驾驶 台和轮机长,并将详细情况记入轮机日志。 2.3.6在恶劣天气中航行时,为防止主机飞车和超负荷而需要降低主机转速 时,应取得轮机长同意并通知驾驶台。 2.3.7根据设备运转需要,随时进行驳油、净油、造水、充压缩空气等工作;

内河船舶船员考试指南

内河船舶船员考试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已于2010年5月27日经第5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提高内河船舶船员素质,保障水上人命和财产安全,保护水域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内河船舶船员的适任考试和《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证书》(以下简称《适任证书》)的签发。 第三条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工作。 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在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对全国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工作进行统一管理。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按照国家海事管理机构确定的权限范围具体负责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工作。

按照本条第三款规定具体负责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考试的海事管理机构以下简称考试机构,具体负责内河船舶船员适任发证的海事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发证机构。 第四条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考试机构和发证机构的名录及权限。 第五条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便民的原则。 考试机构和发证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适任考试、发证的各项制度,并及时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为船员参加适任考试和《适任证书》提供便利。 第二章《适任证书》的签发 第六条《适任证书》包含以下基本内容: (一)持证人姓名、性别、出生日期; (二)证书类别、编号; (三)持证人职务资格、适任的航区(线); (四)证书签发日期和有效期截止日期; (五)发证机构;

(六)其他需要规定的内容。 《适任证书》由国家海事管理机构统一印制。 第七条《适任证书》按照船员任职的内河船舶的总吨位或者主推进动力装置总功率分为以下类别: (一)一类《适任证书》:适用于在1000总吨及以上或者500千瓦及以上的内河船舶上任职的船员; (二)二类《适任证书》:适用于在300总吨及以上至1000总吨或者150千瓦及以上至500千瓦的内河船舶上任职的船员; (三)三类《适任证书》:适用于在300总吨以下或者150千瓦以下的内河船舶上任职的船员。 第八条《适任证书》适用的船员职务资格分别为: (一)一类《适任证书》:船长、大副、二副、三副;轮机长、大管轮、二管轮、三管轮; (二)二类和三类《适任证书》:船长、驾驶员;轮机长、轮机员。 第九条内河船舶船长和担任驾驶部职务船员的《适任证书》类别按照船舶总吨位确定,担任轮机部职务船员的《适

内河避碰规则

内河避碰规则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 2003年修正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1991)》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改,重新公布。 二○○三年九月二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宗旨 为维护水上交通秩序,防止碰撞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江河、湖泊、水库、运河等通航水域及其港口航行、停泊和作业的一切船舶、排筏均应当遵守本规则。 船舶、排筏在国境河流、湖泊航行、停泊和作业,按照中国政府同相邻国家政府签有的协议或者协定执行。 船舶、排筏在与中俄国境河流相通的水域航行、停泊和作业不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责任 船舶、排筏及其所有人、经营人以及船员应当对遵守本规则的疏忽而产生的后果以及对船员通常做法所要求的或者当时特殊情况要求的任何戒备上的疏忽而产生的后果负责。 不论由于何种原因,两船已逼近或者已处于紧迫局面时,任何一船都应当果断地采取最有助于避碰的行动,包括在紧迫危险时而背离本规则,以挽救危局。 不论由于何种原因,在长江干线航行的客渡船都必须避让顺航道行驶的船舶。 第四条特别规定 本规则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事机构,长江、黑龙江海事局及辖区内有内河的沿海海事机构根据辖区具体情况,制定包括分道通航等有关交通管制在内的特别规定,报交通部批准后生效。 第五条定义 本规则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船舶”是指各种船艇、移动式平台、水上飞机和其他水上运输工具,但不包括排筏。 (二)“机动船”是指用机器推动的船舶。 (三)“非自航船”是指驳船、囤船等本身没有动力推动的船舶。 (四)“帆船”是指任何正在驶帆的船舶,包括装有推进器而不在使用者。 (五)“拖船”是指从事吊拖或者顶推(包括旁拖)的任何机动船。 (六)“船队”是指由拖船和被吊拖、顶推的船舶、排筏或者其他物体编成的组合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提高内河船舶船员素质,保障水上人命和财产安全,保护水域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内河船舶船员的适任考试和《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证书》(以下简称《适任证书》)的签发。 第三条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工作。 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在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对全国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工作进行统一管理。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按照国家海事管理机构确定的权限范围具体负责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工作。 按照本条第三款规定具体负责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考试的海事管理机构以下简称考试机构,具体负责内河船舶船员适任发证的海事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发证机构。 第四条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考试机构和发证机构的名录及权限。 第五条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便民的原则。 考试机构和发证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适任考试、发证的各项制度,并及时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为船员参加适任考试和办理《适任证书》提供便利。 第二章《适任证书》的签发

第六条《适任证书》包含以下基本内容: (一)持证人姓名、性别、出生日期; (二)证书类别、编号; (三)持证人职务资格、适任的航区(线); (四)证书签发日期和有效期截止日期; (五)发证机构; (六)其他需要规定的内容。 《适任证书》由国家海事管理机构统一印制。 第七条《适任证书》按照船员任职的内河船舶的总吨位或者主推进动力装置总功率分为以下类别: (一)一类《适任证书》:适用于在1000总吨及以上或者500千瓦及以上的内河船舶上任职的船员; (二)二类《适任证书》:适用于在300总吨及以上至1000总吨或者150千瓦及以上至500千瓦的内河船舶上任职的船员; (三)三类《适任证书》:适用于在300总吨以下或者150千瓦以下的内河船舶上任职的船员。 第八条《适任证书》适用的船员职务资格分别为: (一)一类《适任证书》:船长、大副、二副、三副;轮机长、大管轮、二管轮、三管轮; (二)二类和三类《适任证书》:船长、驾驶员;轮机长、轮机员。 第九条内河船舶船长和担任驾驶部职务船员的《适任证书》类别按照船舶总吨位确定,担任轮机部职务船员的《适任证书》类别按照船舶主推进动力装置总功率确定,内河船舶中拖轮的船长和担任驾驶部职务船员的《适任证书》类别按照拖轮的主推进动力装置总功率确定。 第十条取得《适任证书》,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