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河绿色船舶规范2020

内河绿色船舶规范2020

内河绿色船舶规范2020
内河绿色船舶规范2020

中国船级社

内河绿色船舶规范

2020

2020年2月1日生效

北京

目录

第1章通则........................................................................................................... - 1 -第2章附加标志的授予............................................................................................ - 4 -第3章能效要求....................................................................................................... - 8 -第4章环保要求...................................................................................................................... - 10 -第5章清洁能源应用............................................................................................................. - 16 -第6章船舶舒适性 ................................................................................................................. - 22 -第7章船舶有害物质控制 .................................................................................................... - 26 -附录1 内河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评估指南.................................................. - 29 -附录2 船舶能效管理计划(SEEMP)编制示例..................................................... - 66 -附录3 船用水源热泵技术要求 ................................................................................. - 73 -附录4 船舶尾轴承水润滑技术要求.......................................................................... - 76 -附录5 清洁后处理系统 . (77)

第1章通则

第1节一般规定

1.1.1 一般要求

1.1.1.1《内河绿色船舶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适用于申请中国船级社(以下简称“本社”)“绿色船舶”附加标志和第2章所列其他单项附加标志的中国境内内河和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自航船舶以及境外内河自航船舶(对于不适用要求,满足当地水域要求)。

1.1.1.2本规范旨在倡导发展和应用绿色技术,促进造船业、相关制造业和航运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航运企业对新建船舶和现有船舶采取具有成本效益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运输船舶营运的绿色度,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船舶的高效、绿色、舒适的目标。

1.1.1.3绿色船舶除满足本规范的相关技术要求外,尚应满足本社《内河船舶入级规则》及相关规范和主管机关现行法规的要求。

1.1.2 定义

1.1.

2.1除另有规定外,本规范适用的定义如下:

(1)绿色船舶:系指采用相对先进技术(绿色技术)在其生命周期内能经济地满足其预定功能和性能,同时实现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并对操作和使用人员具有良好保护的船舶。

(2)新技术:系指可提高船舶节能减排水平、改善船舶工作环境的船舶优化理论分析方法或手段,比如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变参数法、节能附体等。

(3)环保设备:系指较传统设备相比性能更优化、效率更高、排放更清洁的设备或装置,比如节能型柴油机、新型节能螺旋桨、高效螺旋桨等。

(4)新/清洁能源:系指在技术发展基础上,传统化石能源之外的、系统地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如LNG、电能(锂电池、超级电容)、太阳能、氢燃料等。

(5)新材料:系指新近发展或正在研究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比如复合材料、环保绝缘材料、节能减阻涂料等。

(6)新工艺:系指新近研究发展的、较传统工艺可促进船舶的节能减排的工艺和方法,比如结构优化等。

(7)拆船:系指在拆船设施内进行的旨在回收船舶构件、材料以供再加工和重新使用,并对有害物质及其它物质加以管理的船舶整体或部分拆卸活动,包括与此相关的操作,例如船舶构件与物质的现场贮存与处置等,但不涉及在独立的设施内进行的船舶构件与物质的后续加工与处置作业。

(8)排气后处理系统(Exhaust After-treatment System):系指安装在发动机排气系统中,能降低

排气中一种或数种排气污染物的系统,包括催化转化器或(和)颗粒过滤器或(和)废气清洗系统、电子控制单元、传感器、执行器及其管路等。

(9)选择性还原催化器(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简称SCR):系指安装在船舶柴油机排气系统中,用于将柴油机排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催化还原成N2和O2的催化转化系统。该系统需要外加还原剂,例如能够产生NH3的化合物(尿素)。

(10)柴油颗粒过滤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简称DPF):系指安装在船舶柴油机排气系统中,通过过滤来降低排气中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简称PM)的装置。

(11)废气清洗系统(Exhaust Gas Cleaning System,简称EGCS):系指减少船上燃油燃烧装置SOx 排放而安装的废气清洗系统。

(12)乘客处所:系指供乘客使用的处所,包括乘客起居处所、乘客公共处所(例如餐厅、医务室、健身房、商店、露天甲板休闲场所等)。

(13)船员处所:系指供船员使用的处所,包括船员起居处所、公共处所(例如餐厅、会议室、办公室等)、工作场所(例如驾驶室、机舱、机修间等)。

(14)振动量级:系指根据ISO 20283-5定义的在1~80Hz频率范围内的频率加权振动速度有效值。

(15)噪声量级:系指根据ISO 2923测得的等效连续A加权声压级。

1.1.3 图纸资料

1.1.3.1下列操作性程序文件(适用时)应提交本社备查:

(1)舱底水、残油管理计划/程序;

(2)生活污水管理计划/程序;

(3)垃圾管理计划;

(4)制冷系统管理计划;

(5)船舶能效管理计划(SEEMP)。

1.1.3.2下列图纸资料应一式3份提交本社批准:

(1)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技术案卷和Required EEDI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或类似文件;

(2)舱底水储存舱、残油舱及污油水舱的容积和管系布置图;

(3)燃油舱、滑油舱布置图;

(4)货油与非货油的装卸设施包括连接、滴油盘和泄放系统的布置;

(5)生活垃圾以及工作垃圾处理系统简图及细节;

(6)生活污水系统包括处理设备的简图及细节,生活污水舱的容积和管系布置图;

(7)永久设置的冷藏装置的布置,包括拟用的制冷剂细节;

(8)固定式灭火系统及便携式灭火器使用的灭火剂细节;

(9)清洁能源应用比例计算书及详细说明;

(10)船舶有害物质清单;

(11)振动和噪声测量程序,包括:测点布置、装载工况、机器工作状态、气象条件、测量设备等;

(11)需要提交的其他相关资料。

1.1.3.3上述所要求提交的图纸资料或文件,如已包含在该船舶入级所要求提交的图纸资料中,则可不必重复提交。

1.1.3.4上述所要求的图纸资料中,凡具有本社相关证书的产品,其图纸和资料可不必送审。

1.1.4 其他

1.1.4.1本规范提供了更高标准的绿色船舶节能环保技术要求,可在船舶上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工艺等以满足相应要求。现行规范法规等技术文件未涵盖的内容请见附录,同时随着船舶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内容,将根据需要纳入本规范附录部分。

船舶航行灯和信号灯的布置要求

船舶航行灯和信号灯的布置要求 摘要:航行灯和信号灯是保证船舶安全航行尤其是夜间安全航行的重要设备,且种类繁多,其在船舶上的布置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则。文中以某型散货船为例,详细介绍了船舶航行灯和信号灯的布置要求,所得结果对其它船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布置;航行灯;信号灯;安全航行;船舶 1、前言 船舶是海洋运输的主要交通工具,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海洋运输也变得异常繁忙。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海上交通事故也时有发生。重大的船舶事故,不仅可能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还可能引起环境污染,甚至使航运企业破产倒闭。因此船舶的安全航行是至关重要的。影响船舶安全航行的因素很多,包括外部环境条件、人为因素以及设计上的问题等,因此我们从船舶设计阶段开始就要考虑到航行安全的要求。 航行灯和信号灯是保证船舶安全航行尤其是夜间安全航行的重要设备,而且由于船舶日益现代化,船舶上航行灯和信号灯的种类也日渐增多,其在船舶上的布置问题也日益突出。因而在船舶设计过程中,我们就需要认真考虑航行灯和信号灯在船舶上的布置要求,力争做到科学合理。 2、船舶航行灯和信号灯的种类 船舶上的灯具系统主要包括船用照明灯、航行灯和信号灯三大类。随着船舶的日益现代化,船舶上的灯具系统也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复杂。船舶航行灯主要是用于表示夜间船舶大小和航行方向的灯具,根据船舶的吨位和大小,船舶上航行灯的种类和数量会有所区别,但一般而言,船舶航行灯主要包括:桅灯、舷灯、尾灯及桅顶灯。船舶上航行灯的种类划分及详细描述如表一所示。 船舶信号灯也是船舶灯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用于表示船舶所处的状态或者发出某种信号以及进行近距离通信联络等的一类灯具。根据船舶的吨位以及用途的不同,船舶上信号灯的种类和数量会有一定的区别,但对于普通的商船或者货船而言,它一般包括:环照灯、锚泊灯、闪光灯和通信闪光灯等。船舶上信号灯的种类划分及详细描述如表二所示。

趸船船体及安全设备的技术要求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趸船船体及安全设备的技术要求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5 页

趸船船体及安全设备的技术要求 一、船体及设备: 1.囤船船体结构应分别符合《长江水系钢船建造规范》、《内河钢质工程船舶建造规范》《长江水系小型钢船建造规范》、《内河小型钢丝网水泥船建造规范》对非机动船的有关规定。对于不按上述规范设计的囤船应经验船部门同意。 2.囤船稳住按《长江水系船舶稳住和载重线规范》对非机动船的有关规定办理。对于在建造厂所在港口水域使用的囤船因不涉及远程拖航,其稳性可免于核算,但囤船的各种开口及关闭设备必须符合上述规范的规定。 3.囤船按实际需要设置锚及系泊设备,其检验按实船锚设备的配置情况进行,但锚与锚链的匹配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4.按囤船工作人员(指船员及工作机械的操作人员)总数的100%配备救生衣,救生衣必须放置于易取之处。 救生圈的配备根据国船的种类和用途分别按《长江水系钢船建造规范》、《长江水系小型钢船建造规范》、《内河钢质工程船舶建造规范》中对相应船舶的要求办理。 5.水上旅社船、宿舍船、水上办公室应配可移动式应急消防泵一台,其排量应不小于l2m3/h,并保证两股射程各不小于l2m的水柱。若船上原来就设有符合规定的机动消防泵时,上述可移动式应急消防泵可免设。手提式灭火器按客船的要求配备。 6.油囤、水上油库船的防火结构、消防设备及备品的要求根据所存放、运送的货油种类及闪点按《长江水系钢船建造规范》对油驳的规定办理。 第 2 页共 5 页

7.其他囤船均按非机动船要求办理。 8.囤船上若使用液化石油气设备,则按内河船舶使用液化石油气设备检验规定办理。 9.国船的信号设备均按《内河避碰规则》的相应规定和港口主管部门的要求办理。 二、机械工程设备及受压容器: 1.囤船上设置的机械工程设备、起重机械、装卸机械等的检验项目及要求按内河工程船舶的有关规定办理。 2.囤船上装有供机械设备、生活设施使用的锅炉、空气瓶及其他受压容器时,应接规范对船用锅炉及受压容器的规定办理。 三、电气设备: 1.国船若装有主电站,则检验要求按《长江水系钢船建造规范》、《长江水系小型钢船建造规范》中对船舶主电站的规定办理(水上油库船除外)。 2.油囤、水上油库船和停靠装载易燃易爆危险品货船的囤船其电气设备应接规范对油船的规定办理和国家主管部门对装载易燃易爆危险品船的有关要求办理。 3.岸电上船的有关要求和接地的规定均按《长江水系钢船建造规范》对电气设备的要求办理。 四、防止污染设备: 由于内河还未正式公布船舶防污染结构和设备规范,因此对囤船防污染设备的规定应接国家颁布的有关规定办理。 对报废的航行船改作囤船使用的规定: 1.对原系机动船舶因动力装置系统的原因报废而改作码头囤船使 第 3 页共 5 页

绿色船舶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绿色船舶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9-11-20T10:54:18.9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作者:付灿文 [导读] 摘要:为了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求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 身份证号码:42230219851110xxxx 摘要:为了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求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还在各行业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行动,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对航运业而言,推动航运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将是未来航运业的发展方向。因此,船舶研发部门必须从市场需求和技术可行性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最新的绿色船舶设计理念,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绿色船舶,努力实现航运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绿色;船舶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引言 发展绿色船舶,以绿色船舶技术为中心制定统一科学的战略计划,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加强国家能力,重视创新,重视科研成果的奖励与保护。加强新研究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重视船舶节能减排,注重环境创新。 1绿色船舶 在《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和《防污公约》的基础上,对“绿色船舶”国际标准进行了扩展。绿色船舶的绿色规则来自这两种公约体系。绿色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防污公约》和有关环境保护的公约规则中。绿色船舶就是指在船舶设计、制造、营运和拆解的全生命周期内,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基础上,有效控制燃料消耗、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有害物质的产生,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绿色船舶技术包括绿色设计技术、绿色制造技术、绿色管理技术和绿色拆解技术。从绿色船舶技术的基本内涵分析可以理解,绿色设计技术是指在设计阶段简化船舶的设计,选择无毒无害的材料、可重复使用的材料、标准化的部件或设计材料的单位,考虑到拆船不会破坏环境,不会浪费资源。绿色制造技术是指在造船过程中,采用绿色材料进行加工、焊接和涂装,降低能耗和污染。绿色管理技术是指在船舶运营管理中,控制排放和废气排放,降低油耗,合理处理垃圾和污水,严格控制舱底油卸船。绿色拆解技术是指在拆解报废船舶时,降低环境污染程度,增加零部件和材料的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消耗。 2我国绿色船舶技术发展现状 2.1技术研发缺乏统一的战略规划 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重视绿色船舶技术的发展,在国家一级进行了总体规划。他们不仅提供政策支持,还向研究开发人员金提供支持,规划研究开发进展,积极监督绿色船舶的开发。国际朝鲜标准的推进者和从业者欧洲、美洲、日本和韩国能够将他们的技术优势保持在国际朝鲜行业的第一线,在提出绿色船舶理念后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步,成为绿色船舶标准的制定者。我国技术研究开发和对总体规划的重视不足,绿色船舶开发和朝鲜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2.2船舶设计理念没有根本性的突破 韩日两国在绿色船舶概念线的船体形状、结构、电力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预计将来船舶也会发生重大变化。目前我国在绿色船舶技术方面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原因有两个:一方面取决于我国船舶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的技术相对落后,不是国际标准制定国,因此按照现行标准框架进行开发设计与传统框架不可分割。因此,我国船舶工业技术有限,很难成为国际领先者。按标准设计,只能遵循现有标准。 2.3船用配套技术基础性研究薄弱 各种支援设备的开发对船舶的节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船舶节能技术是通过支撑设备的创新实现的。世界各国在船舶支援技术的研发上进行了巨额投资,正在取得重大进展。创新的研发支撑设施成为节能技术的主流趋势。我国还落后于支援技术研发,各种基础研究投入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科学研究实力有很大差异。主要问题是研发规模小,突破性的突破口和进步困难。创新能力弱,研发成果在行业中不能发挥主导作用。技术与实际需求隔绝,无法快速高效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3关于船舶绿色制造技术分析 3.1绿色船舶的焊接技术 焊接在船舶绿色制造技术的实际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船舶的整体生产质量。在造船过程中,合理选择高效的焊接工艺、设备和焊接电源等焊接方法,不仅有利于造船生产的顺利发展,而且符合21世纪新时代的绿色生产理念。以高效焊接工艺为例,选择gmaw进行生产操作非常方便,加工效率相对较高。在完全机械化的条件下,焊接可快速完成,焊接过程中产生烟尘的概率小。 3.2太阳能光伏 太阳能被认为是清洁能源。太阳能船舶技术已发展成为最具潜力的节能减排绿色船舶技术之一。利用太阳能光伏技术,在船舶运行过程中充分利用光伏能源,可以显著降低船舶的燃料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由日本邮政公司和日本石油公司联合开发的“御夫号”货船是世界上第一艘以太阳能为动力的大型货船。首次将太阳能大规模用作整艘船的主电网。它使用328块太阳能电池板驱动推进器、液压设备和舵机。据统计,这种太阳能电池板可提供约10%的船舶总功耗。随着太阳能光伏技术的成熟,这种无污染的绿色环保技术将大大提高船舶的节能减排水平。 3.3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化学装置。燃料电池通常使用氢气、天然气、丙烷和甲醇作为燃料,因此它们几乎不排放氮或硫的氧化物。尤其是以氢为能源的燃料电池,其排放物只有水,可以称之为零排放,无疑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清洁能源。与普通船用柴油机25%-40%的能效比相比,燃料电池的能效比在40%-60%之间,节能效果明显。此外,燃料电池在能量转换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很小,大大提高了机组人员和乘客的乘坐舒适性,改善了机组人员的工作环境。到目前为止,由于技术和成本的影响,燃料电池在船舶领域的应用非常有限。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成本的逐步降低,燃料电池以其低排放、低噪声的优点将逐步在船舶上推广应用。 3.4制动能量回收及存储系统 制动能量回收是一项重要的节能技术。散货船上的起重机在码头卸货时,通过制动系统将重力势能转化为热能并释放出来。在某电动起重机上,利用制动能量回收技术将所浪费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并进一步转化为驱动能量。当起重机启动或加速,驱动力需要增加时,所存储的驱动能量可以成为发动机的辅助动力。储存在电池中的额外能量也可以被其他设备使用。因此,储能是船东重要的

船舶安全操作规程

共享知识分享快乐 苍南永安劳务有限公司 船舶安全操作规程 出航前的准备 1、出航前船长应履行以下职责: ⑴、接到航次命令后应即时宣布开航时间,通知所属船员按时回船,并备足燃油物料及全船生活物品。 ⑵、检查船员证书是否齐全有效,如有临时代职人员,应办理好手续,对值班人员,应详细介绍本船的各种设备及操纵性能,并安排好工作。 ⑶、检查本船的航行证书及其它有关证件办好情况,检查进出港口签证手续,如装运危险物品,应办理危险物品准运证。 ⑷、检查本船机械、工属具、锚泊设备、消防救生设备,如发现问题,应采取措施排除,严禁带病出航。 ⑸、检查装载情况,装载应符合安全要求,不符合要求,应通知有关人员及时整改。 ⑹、通知机工对主机、副机、轴系、管系电器设备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做好开航准备。 2、开航前的检查与准备 ⑴、值班轮机员接到开航通知后,立即做好开航前的准备工作。

⑵、将燃料油、润滑油、冷却液、压缩空气管系中的有关阀页眉内容. 共享知识分享快乐 门打开,排放日用燃油柜中的积水和沉淀物,并补足燃料油和润滑油,保证膨胀水箱水位适当。 ⑶、检查齿轮箱、推力轴承油位,并保持正常向尾轴套筒压油,直到回油为止;向各人工加油处加注适量的润滑油或润滑脂。 ⑷、检查有关电器设备,打开需供电线路的开关,有警报装置的应打开开关试验必须正常。 ⑸、检查并补充启动空气压力,排放空气瓶中的存水,打开启动空气管路和气笛管路的供气阀,如果是电力启动者,应检查接线情况和蓄电池电量。 ⑹、检查水泵等传动三角皮带的松紧程度,机器各运动部件及轴系附近不应有遗留工具和杂物。 ⑺、打开气缸上的放气试验堵塞,脱开离合器,人力盘车数转,当确认无碰、卡滞现象时,方可启动。 离码头的操作 ⑴、船长应根据风向、风力、流速、流向对船舶的影响及码头周围的水深和船停靠情况,决定离码头的方法,并告诉值班人员。 ⑵、值班人员和在甲板上操作的人员一律要穿好救生衣。 ⑶、收起船舷外不必要的缆绳和障碍物。 ⑷、注意码头、泊位、周围环境、前后船、来往船舶动态,在无妨碍他船航行时方可行动,并按章鸣放离码头信号。

《特定航线江海通航船舶建造规范》(2017)

中国船级社 特定航线江海通航船舶建造规范 (2017) 2017年3月1日生效 北京

简要说明 《特定航线江海通航船舶建造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以《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和《国内航行海船建造规范》为基础编写,在研究分析长江口至宁波舟山水域多年实测环境资料的基础上,针对江(河)海直达船舶,完成了实际航行水域风浪条件分析、结构强度、设备配备优化等研究工作,最终编制了“本规范”。 (1)本规范适用于: a、航行于长江至特定航线1-1和特定航线1-2。 特定航线1-1:长江口经嵊泗港、洋山港、马岙港、镇海港、北仑港、金塘港、岑港、大榭港、穿山港、梅山港、六横港、虾峙门(条帚门)航线。 特定航线1-2:长江口经嵊泗港、衢山港、岱山港、白泉港、虾峙门(条帚门)航线。 b、船长范围:大于等于65m小于150m。 c、主尺度比范围:L/B≥4.5;B/D≤3.0;Cb≥0.6。 d、散货船和集装箱船。 (2)船体章节以《国内航行海船建造规范》为基础编写,基于特定航线江海通航船舶的风浪条件,对船舶总纵强度、扭转强度、船体货舱区外板、强力甲板、舷侧骨架等提出相关要求。 (3)轮机章节在满足《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轮机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敞口集装箱船货舱舱底排水系统的要求、轴系校中、轴系纵向振动的相关要求和起锚机工作负荷的要求。 (4)电气章节根据江海通航船舶航行水域的特殊性,提出船舶电气设备配备及性能要求,尤其是针对内河船舶急流航段操纵性的需求提出了应急电源的配备要求。

目录 第1章通则 (1) 第1节一般规定 (1) 第2节定义 (1) 第3节材料与焊接 (4) 第2章船体 (5) 第1节一般规定 (5) 第2节总纵强度 (5) 第3节扭转强度 (7) 第4节外板 (9) 第5节甲板及骨架 (12) 第6节双层底 (13) 第7节舷侧骨架 (14) 第8节舾装 (16) 第3章轮机 (17) 第1节一般规定 (17) 第2节泵与管系 (17) 第3节船舶管系 (17) 第4节动力管系 (19) 第5节柴油机 (20) 第6节齿轮传动装置 (21) 第7节轴系与螺旋桨 (21) 第8节轴系振动与校中 (22) 第9节甲板机械 (24) 第4章电气装置 (25) 第1节一般规定 (25) 第5章控制、监测、报警和安全系统 (28) 第1节一般规定 (28)

内河机动船舶操作规程

内河机动船舶操作规程 一、出航前的准备 出航前船长应履行以下职责: 1、接到航次命令后,应即时宣布开航时间,通知所属船员按时回船,并备足燃油物料及全船生活物品。 2、检查船员证书是否齐全有效,如有临时代职人员,应办理好代职手续,对执班人员,应详细介绍本船的各种设备及操纵性能,并安排好工作。 3、检查本船及附拖驳船的航行证书及其它有关证件是否办好进出口签证手续,如装运危险物品,应办理危险物品准运证。 4、检查本轮及附拖驳船的助航仪器,操作机械、工属具、拖带设备、锚泊设备、消防救生设备等必须适航,如发现问题,应采取措施排除,严禁带病出航。 5 、检查货物装载情况,货物装载应符合安全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应通知有关人员及时整改。 6、通知机舱对主机、副机、轴系、管系电器设备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做好开航准备。 7、开航前,召开航次会议,认真布置安全措施,明确分工,职责到人。 二、开航前的备车检查与准备。 1、值班轮机员接到开航通知后,立即做好开航前的准备工作。 2、将燃料油、润滑油、冷却液、压缩空气管系中的有关阀门打开,泄放日用燃油柜中的积水和沉淀物,并补足清净燃料油和润滑油,保证膨胀水箱适当水位。 3、检查齿轮箱、推力轴承油位,并保持正常向尾轴套筒压油,直至回油为止;向各人工加油处加注适量的润滑油或润滑脂。 4、检查有关电器设备必须正常,打开需供电线路的开关,有警报装置的应打开开关试验必须正常。 5、检查并补充起动空气压力,泄放空气瓶中的存水,打开起动空气管路和气笛管路的供气阀,如果电力起动者,应检查接线必须紧固,蓄电池电量充足。 6、检查水泵等传动三角皮带的松紧程度,机器各运动部件及轴系附近不应有遗留工具和杂物。 7、打开气缸上的放气试验堵塞,脱开离合器,人力盘车数转,当确认无碰、卡滞现象时,方可动车。 三、柴油机启动 135柴油机 1、用燃油手泵(或打开日用油箱阀尔)排除燃油系统内的空气,同时将燃油控制杆固定在相当于空运转(约700r/min)时的油门位置。 2、将电钥匙打开(拨到右位)揿动电钮,使柴油机起动。如果锨下电钮5s(起动机的连续工作时间不宜超过15s)尚不能起动时,应立即释放电钮,待经过1min以后,再作第二次起动,如连续起动四次以上仍无法起动时,应检查并找出故障的原因。 3、柴油机启动后的初期转速宜为600r/min~700r/min。 4、柴油机起动后应将电钥匙拨到左方接通充电回路,密切注意仪表板上各项仪表的读数(特别是机油压力表)再检查柴油机各部分有无不正常情况,并着手排除。 160柴油机 1、先将开车把手置于开车位置。再于冷气瓶上旋开辅阀和总阀。 2、启动时,将启动阀手柄提上,柴油机即行启动。启动后应先放下启动手阀手柄,并立即

计程仪规范CCS

指南编号/Guideline No.N-07 (201510) N-07计程仪 生效日期/Issued date:2015年10月20日?中国船级社China Classification Society

前言 本指南是CCS规范的组成部分,规定船舶入级产品,授权法定产品检验适用技术要求,检验和试验要求。 本指南由CCS编写和更新,通过网页https://www.doczj.com/doc/d26105992.html,发布,使用相关方对于本社指南如有意见可反馈至ps@https://www.doczj.com/doc/d26105992.html, 历史发布版本及发布时间 本版本主要修改内容及生效时间:

目录 1 适用范围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 定义和术语 (5) 4 图纸资料 (6) 5 设计和技术要求 (7) 6 型式试验和出厂试验要求 (9) 7 认可后的单件/单批检验 (10)

计程仪 1 适用范围 1.1 本指南适用于在船舶上安装使用的计程仪的认可和检验。 1.2 本指南不涉及计程仪单元在船上的安装和布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南适用的认可和检验依据如下: IMO Res. A. 694(17)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Shipborne Radio Equipment Forming pert of the Global Maritime Distress and Safety System (GMDSS) and for Electronic Navigational Aids IMO Res. M SC.96(72) Adoption of Amendments to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Devices to Measure and Indicate Speed and Distance (Resolution A.824 (19)) IMO Res. M SC.191(79)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the Presentation of Navigation-related Information on Shipborne Navigational Displays IMO Res. M SC.334(90) Adoption of Amendments to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Devices to Measure and Indicate Speed and Distance (Resolution MSC.96(72)) IEC 60945 (2002) Maritime navigation and radiocommunication equipment and systems –General requirements –Methods of testing and required test results IEC 61023 (2007) Maritime navigation and radiocommunication equipment and systems –Marine speed and distance measuring equipment (SDM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methods of testing and required test results IEC 61162-1-Maritime navigation and radiocommunication equipment and systems - Digital interfaces - Part 1: Single talker and multiple

绿色船舶——大势所趋

绿色船舶——大势所趋 王璐璐 振华重工股份(集团)有限公司 海工船舶事业部 [摘要] 所谓绿色造船,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造船模式,借助各种先进技术不断创造新的建造模式、资源、工艺和组织等,从全生命周期的概念出发,始终贯彻绿色制造 的理念。其目标是能经济地满足用户功能和使用性能的要求,使船舶从设计、制造、营运到退役报废回收的整个过程中,对空气、土壤和水体等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少,资源耗费最少,且对劳动者(生产者和使用者) 具有良好保护, 同时合理选择和使用海洋装备和物流装备制造材料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本文从理念、技术、设计等方面概述了绿色船舶的概况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字]绿色船舶 环保 海洋工程 0 前言 绿色船舶制造技术中的“绿色”概念是 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一种制造概念,其核心是保护人体健康和人类赖以生存的 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具体到船舶制造而言,绿色船舶制造技术则是一种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的现代化造船 体系模式,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模式、工艺类型等进行辅助,以生命周期为基本概念来实现全面的绿色制造概念。这种概念下的所制造出的船舶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到废弃回收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于环境的 负面影响和资源消耗是最少的,并且对于使用者的安全及综合管理都有相应的保障。这种模式就是将绿色环保的概念融入到船舶 的整个生命周期及与其生命周期相关的各 类问题上,其最终目标就是实现零污染、零排放。[1]近年来,国际海事组织相继推出了目标型新船建造标准、新船能效设计指数等一系列新标准、新规范,对船舶的能效和二氧化碳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船舶向绿色船舶方向发展已经成为大趋势。 1 绿色船舶的研发现状 目前国际上“绿色船舶”的标准是在现有 SOLAS 和MARPOL两大海事支柱性公约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发展的。SOLAS 和 MARPOL 中,与绿色要素有关的规则均是绿色船舶标准的组成部分,尤其是 MARPOL 公 约以及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公约规则更是体现绿色要素的重要部分。而“绿色船舶”的发展无疑会起到保护全球环境、推动船舶制造业和航运业良性发展的作用。对于船舶、航运业及相关企业来说,谁先实施“绿色”标准,谁就能抢占商机,取得进一步的巨大发展。目前,关于绿色船舶的研发,从基本的高效节能船型开发、到低排高效动力推进装置的研发,再到环保无污染涂料以及轻质材料的研制,可谓面面俱到,全方位打造未来的新型绿色船舶。以下介绍几种具有革新意义的新概念绿色船舶。[2] 1.1无压载水舱船舶 通常情况下,船舶需要通过装卸一定量的压载水来维持必要的吃水,以保证船舶航行的安全。目前,由于压载水的随意排放而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改变和破坏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压载水已经被国际海事组织(IMO)宣布为海洋面临的“四大危害”之一。为此,日本造船研究中心(SRCJ)提出了无压载水船舶,而美国密热安大学则研发出无压载水箱船。目前,无压载水船(NOBS)已被证实以应用到现实中。如苏伊士油轮和VLCC,并且有希望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2 无压载水箱船 美国密热安大学近来成功研发出无压载水箱货船,并在大型水槽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证实可以达到节省燃油和减排的目的,

绿色船舶技术

绿色船舶技术前瞻 (2013-09-23) 编辑发布:中国船舶在线阅读次数:40次 日前,DNV在对海运、造船、再生能源、核能、发电系统等工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描绘出了2020年全球最受瞩目的绿色船舶技术。那么,2020年在船舶领域我们将会拥有哪些先进技术呢? 节能相关技术 1、空气润滑法 图1:两种空气润滑方式

减少船体阻力是改善能源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自兴波阻力被控制在最小限度的一些新船型被开发出来后,可减少船体摩擦阻力的技术研究开始显得尤为重要。空气润滑法便是一个能够在船底与海水之间使用空气进行润滑以减少船体摩擦阻力的新技术。 目前全球利用空气润滑法的系统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由船底开设的许多气孔喷出空气,形成空气层来减少船底与海水的摩擦阻力。这种技术的关键在于控制空气的喷量以达到在船底形成稳定的空气泡层的效果。 第二种是船底留有大块凹陷区域,从中送入压缩空气,形成空气膜来减少船底阻力。这个模式的关键在于如何维持空气膜的稳定存在,因为在不稳定的情况下无法发挥应有的降阻效果。 至于该系统是否会对螺旋桨性能带来不好的影响是今后需要继续研究的课题,不过两种方式都可以减少10%~20%的船底摩擦阻力,最终达到减少10%油耗的结果。 2、复合材料 图2:金属/纤维复合材料 使用复合材料建造船体可减少船体重量,削减燃油消耗,同时还可减少有害气体及温室气体的排放。比如纤维增强塑料,铝,钛等轻型材料已作为小型船舶的建材所使用,而纤维和金属复合的材料作为未来船舶的轻型材料受人瞩目。 纤维和金属复合材料是由金属薄板和聚合物层积体相互交叠形成的材料,它同时拥有耐冲击性、耐磨损性等金属材料的特质,以及高强度、耐疲劳性、耐腐蚀性等复合材料的性质。金属薄板可采用铝合金板或者钢板,聚合物的主要材料则可用碳纤维或者玻璃纤维来强化。这些材料目前广泛用于航空航天产业,可以考虑将其中的一部分用于特殊船舶的建造。对于普通商船来说将来也有可能使用,不过其价格十分高昂,推广普及或许要到2020年以后。材料成本方面,制造技术、回收利用技术、防火性等方面的改善将是今后的课题。 3、混合推进系统

绿色船舶及其设计要点

绿色船舶及其设计要点 ——绿色散货船及其特点 引言 绿色船舶是从建造、设计、营运到拆解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通过应用绿色技术最大程度上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能效、安全健康的功能目标。随着全球环境形式的日渐严峻。“绿色船舶”的发展无疑会起到保护全球环境、推动船舶制造业和航运业良性发展的作用。作为目前船舶市场应用最为广泛的船舶产品,散货船的广泛绿色化将大大有利于大气环境与海洋环境的改善,本文就是针对目前绿色散货船的特点及设计要点进行简单的介绍与探讨。 Introduction Green ship is from the construction, design, operation to the dismantling of throughout the life cycle,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green technology to the largest extent, realize low energy consumption, low pollution and low emission; energy efficiency, safety and health. With the global environment in the form of increasingly severe.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ship" will undoubtedly play a role in protecting the global environment and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hipbuilding industry and the shipping industry. As the most widely used ship products to market, green bulk carrier’s development will be greatly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and the marine environment. This paper is aimed a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sign essentials of green bulk carrier of brief introduction and discussion. 一、绿色船舶的概况及国内外发展概况 实现船舶绿色化的目标主要是降低消耗以及减少排放,为了达成这两大目标使船舶的生产和运营更加节能清洁的手段就目前而言主要有几大类: 1.船舶动力技术 应用清洁能源与高效能源或者特殊的推进技术来达到船舶绿色化的目的。天然气制油GTL 动力技术、电气动力技术、新概念风力推进技术。 2.船舶减阻技术 三菱重工与日本邮船公司共同研发“空气润滑系统”。该系统将安装鼓风机,通过从船底输出空气产生气泡,从而有效地降低海水对船底摩擦阻力。日本中型造船企业将开始建造具有可以大大减少风的阻力的创新型船艏––SSS 型船艏(SSS bow)的2000车位的纯汽车运输船。该船采用了与传统汽车运输船常用的空气动力学效率低的正方形船艏截然不同的半球型船艏,能减少50%风的阻力。

船舶航行灯的布置规定

船舶航行灯的布置规定 船舶航行灯的布置规定 航行灯,又称“号灯”,用于显示船舶航行或停泊状态的,可表示夜间本船的航行方向和本船的大小。一切航行于海洋、江河、湖泊的船舶必须严格按照我国《海轮信号设备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避碰规则》(1991)(交通部令[1991]30号发布交海发[2003]357号修改)所规定的数量和类型设备各种航行灯。 航行灯包括:桅灯、舷灯、尾灯、船首灯、环照灯、闪光灯及桅顶灯等。其中布置的要求如下: 桅顶:安置在船舶的桅杆上方或者首尾中心线上方的号灯,在225度的水平弧内显示不间断的灯光,其装置要使灯光从船舶的正前方到每一舷正横后22.5度内显示。 舷灯:安置在船舶最高甲板左右两侧的左舷的红光灯和右舷的绿光灯,各自在112.5度的水平弧内显示不间断的灯光,其装置要使灯光从船舶的正

前方到各自一舷的正横后22.5度内分别显示。舷灯遮板向灯面,应当涂以无光黑漆。遮板的高度至少等于灯高。船舶长度为80米以上的驳船,应当在船首、尾部分别设置红、绿光舷灯。 尾灯:安置在船尾正中的白光灯。在135度的水平弧内显示不间断的灯光,其装置要使灯光从船舶的正后方到每一舷67.5度内显示。桅灯的高度应当尽可能与舷灯保持水平,但不得高出舷灯。 船首灯:是指安置在被顶推驳船首的一盏白光灯,在180度的水平弧内显示不间断的灯光,其装置要使灯光从船舶的正前方到每一舷90度内显示,但不得高于舷灯。 红绿闪光灯:是安装在舷灯上方左红、右绿的闪光环照灯,其频率为每分钟50至70闪次。船舶长度小于12米的机动船也可以用红绿光水电筒代替红、绿闪光灯,但应当保持灯光明亮,颜色清晰分明。 黄闪灯光:安置在快速船桅杆上的黄闪光环照灯,其频率为每分钟50至70闪次。 红绿光并合灯:安装在桅灯的位置,分别从船舶的正前方到左舷正横后22.5度内显示红光,到右舷正横后22.5度内显示绿光,从船舶的正后方到每弦67.5度内显示白光的并合灯。

船舶检验法规试题

船舶检验法规试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复习题: 1.按《沿海小船建造规范》,适用本规范的船舶,其材料可为(D) A.钢质 B.铝合金 C.纤维增强塑料 D.A+B+C 2.我国开展船舶检验工作的船舶检验机构有(D)A.中国船级社 B.地方船检机构 C.渔船检验机构 D.A+B+C 3.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适用范围是( C ) A.内河船船长大于或等于20米,船长小于或等于140米的焊接结构钢质民用船舶。 B.除另有规定外,本规范适用于航行我国内河水域船长大于或等于20米的钢质船舶。 C.A 、 B都对。 D. A 、 B都不对。 简答题: 1.开展船舶检验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答:船检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对船体结构、安全性能、动力装置、安全设备及其所用重要材料和部件等的监督检验和试验,促使船舶、海上设施和船运集装箱符合国际公约、国家法令和船检机构规范的各项要求和规定,使其具备安全航行和安全作业的技术条件,以保障水上人命和财产安全,防止船舶和水上设施污染水域。 2.船舶重大改建、修理、和改装通常是指哪些情况答:⑴实质上改变船舶的尺度和容量;如新增一个平行中体使船舶的长度和容量增加。 ⑵实质上改变船舶种类,如客船改建成货船或车辆甲板改建成乘客处所等。 ⑶实质上改变船舶寿命,如对某一层甲板上的起居处所或乘客处所的更新。 ⑷实质上影响分舱因素,如减少水密舱壁。 ⑸实质上改变主推进机械。 3.“老船老办法,新船新办法”是什么含义 答:新法规仅适用于生效之日或以后安放龙骨或处于类似建造阶段的船舶;新法规生效之前建造的船舶应继续符合其原先适用规范的要求。现有船舶在进行修理、改装、改建以及与之有关的舾装时,至少应继续符合其原先适用规范的要求。 是非题:

极地冰区船舶的船型及法规要求分析

极地冰区船舶的船型及法规要求分析 聂鑫 摘要 国际上对海洋冰区的研究早已展开,冰区船舶的设计和建造技术也基本成熟而目前我国对于冰区船舶的研宄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工程上都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北极航线的开辟,极地航行油轮的需求增大,但是极地航行油轮的设计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极地航行油轮既要满足自身功能的要求同时由于北极特殊的地理环境,极地航行油轮需要满足相关的国际公约,通过开展极地航行环境分析,对极地航行油船的主尺度的确定、总布置设计、结构强度设计、以及推进系统和动力匹配、耐低温系统等设计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通过对相关极地区域的规范和国际公约进行研究,同时结合极地特殊的环境特点以及海峡的特殊情况,分析了极地航行船舶的主尺度以及船型特点。 冰区资源价值及冰区船舶的研究意义 极地资源的开发和航道的利用如今己经成为人们对极地冰区研宄的热门话题。由于极地冰雪覆盖,所以无论是资源开发、科学考察还是航道利用,都离不开适于在冰区航行的船舶。不仅是极地冰区,非极地冰区的资源开发及航道利用同样对于中国这样的中高祎度国家有着重要意义。鉴于冰区重要的战略与经济价值,我国虽不属于极地国家,但基于科学考察、油气开采、渔业捕搜、航道利用等需要,对冰载荷以及冰区船舶设计的研宄依然卓有价值。 一、船型参数对极地船舶阻力性能影响分析

船型主尺度及船型参数对船舶性能影响极大,极地船舶的船宽、首柱倾角,首部外飘角等参数对冰区航行性能影响巨大,对静水阻力性能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选取船宽、首柱倾角,首部外飘角三个关键船型参数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方法计算并分析不同船型参数值对静水阻力性能的影响,同时结合极地船舶的冰阻力经验公式和冰区性能要求对船型参数的合理取值给出建议。 3 . 1 船宽 自破冰型极地船舶船宽直接关系到破冰后的碎冰道宽度,同时会影响到船舶所需要的主机功率。选取本文前面提及的某极地船舶为研究对象,变换其宽度值分别至 4 2 m、 4 0 m、 3 8 m、 3 6 m方案,并计算各方案在相同吃水( 1 5 m)、相同航速下(Fn=0 . 1 5 )的模型静水阻力,结果见如表 3 。由表 3 可以看出,极地船舶船宽越小船舶模型静水阻力值越小。 3 2 首柱倾角 自破冰型极地船舶首柱前倾主要是为了方便极地船舶骑爬至冰层上面并为极地船舶提供垂直向下的载荷使冰层弯曲破裂达到破冰目的,同时可将碎冰向船舷两侧排开,合适的首柱倾角能够最大化船舶的破冰能力[6]。为了分析首柱倾角对静水阻力的影响,分别设置 1 5。、 2 5。、 3 5。三个首柱倾角,计算它们在相同吃水( 1 5m)、相同航速下(Fn=0 .1 5 )的模型静水阻力,结果见如表

内河船舶设备配备表

对A级航区的客船: 乘客定额≥800人,配备的磁罗经度盘直径应不小于165mm; 乘客定额≥150~<800人,配备的磁罗经度盘直径应不少于130mm; 乘客定额<150人,配备的磁罗经度盘直径应不小于75mm。 ②当船舶主电源采用与主机独立的发电机组,且照明供电采用交流工作电压为220V时,探照灯的功率应不 小于1kW。主电源为蓄电池组时,探照灯的功率应不小于0.1kW。 当采用放电灯做探照灯时,应设一只白炽探照灯作备用。不夜航的船舶可免除探照灯的配备。 ③客船乘客定额≤100人,货船总吨位≤100GT,推(拖)船总额定功率≤80kW,序号4~12,配备定额可减 半,序号13、14可按需配备。 ④船用时钟,倾斜指示器应在驾驶室和机舱至少各安装一只,仅配一只倾斜指示器时,应安装在驾驶室。 ⑤该表所要求配备的航行设备可允许采用其他同等效用的设备来代替,但须通过试验或其他方法认定这些 替代的航行设备,至少与本规范所要求者具有同等效能,并经船检同意。

②航行于长江A,C级航区的船舶配备分道通航图(规则); ③雷达引航图仅限客船乘客人数大于800人,货船总吨大于1000t,推(拖)船主推动 力装置功率大于883kW的船舶配备。 注:①☆为各船应配备,★为有关船舶应配备; ②航行载受潮汐影响的B,C级航区的船舶也应配备潮汐表; ③船舶应变部署表只限于船长30m及以上的客船,船长40m及以上的货船、油船、化学 品液货船和气体运输船配备。 注:☆为各船应配备,★为有关船舶应配备。

船舶无线电通信设备配备表 表1 :PN为乘客定额,kW为推进装置总功率,GT为总吨位。 表2 注:①若其他设备具有接收航行安全信息功能时,可免设。 ②F1B(或J2B)仅用于窄带直接印字报(NBDP)。 ③当推(拖)船的推进装置总功率<1473kW时,可免设。

内河水质检测船的初步设计

摘要 针对目前国内内河水质污染严重的现象,对内河水质监测船进行初步设计。主要用于内河港口流动水环境生态监测和研究、污水源追踪及环境科学实验考察。本船能对各类船舶及沿线码头污水排放有效的进行监测检查,对水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并可作水上防污宣传。 本文的内容与方法如下: (1)本船从外型、布置、结构、性能等方面进行研究,并进行初步设计。 (2)本船为钢质单底和单甲板、双机、双桨及双舵内河吃水隧道船型,总体性能优良,且外部造型美观。 (3)本船按中国船级社2014年《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及有关规定对C级航区客船的要求设计。 (4)本船需要进行总布置设计、重量中心估算、型线设计、静水力计算、螺旋桨计算及螺旋桨图纸设计、结构计算、结构图的设计绘制等部分工作。 关键词:船舶;水质监测;初步设计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serious water pollution phenomenon of domestic inland rivers nowadays,the author makes the preliminary design of inland water quality surveillance ship.The ship is used for monitoring and researching inland port flowing water environment,tracking means and investigating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 experiment.The ship has a effective monitoring and inspection on discharging waste water from ships and the terminal.It can also make emergency treatment and anti-fouling propaganda. The following is the content and methods of the article: (1)The ship is researched and designed from appearance,layout,th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2)The ship is a inland water tunnel vessel,which is steel,and has single bottom,single deck,double machines, paddles and twin rudders.Besides,the ship’s overall performance is excellent and it has a attractive external appearance. (3)The ship i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to the Class C area passenger ship from steel construction rules drafted by China classification society in 2014 and the other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inland river ships. (4)Making a layout design,estimating the weight and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the ship,designing lines,calculating hydrostatic force,calculating the propeller,propeller design,structural calculation,structure design drawing are needed for preliminary design of the ship. Key words: ship;water quality monitoring;preliminary desig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