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编钟曲

编钟曲

编钟曲

编钟曲《楚商》是参加曾侯乙墓挖掘整理人员根据楚商调的特点,采用和声、复调和转调等手法,为这套编钟改编的一首曲子。全曲的风格较好地体现了“以和为美”的审美情趣。乐曲开始时,编钟的声音如同从天边传来,乐曲结束时,余音缭绕,回味无穷,给人以一种“大乐与天地同和”的感受,让我们体会到了真正的金石之声。

个人觉得这首乐曲的情绪很不错,够大气,金石之声的感觉很好,是一首编配的很不错的曲子。

除了曾侯乙编钟真实的先秦遗音之外,这种编创意图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现了传承至后世的先秦时期楚地的音乐风貌。

《编钟》教案

《编钟》教案 《编钟》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课文内容,学习字词,积累语言。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了解编钟的知识,学习抓住特点介绍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赞美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抓住编钟的主要特点体会古人超前的智慧。 教学准备: 查阅编钟资料及相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乐器入手,分别给学生出示现代和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乐器,例如:钢琴、小提琴、缶、古筝,让学生听音观形,从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出读通读顺的要求,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然后,检查学生课

前预习的情况,解决疑难的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思考汇报 这一次仍然采用朗读地方法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流利,并把读懂的关于编钟的知识画出来,进行简单的汇报。 四、创设情境分析领悟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0xx年世界邮展要在洛阳举行,会迎来中外许多游客。假如有外国人看到了东周王城博物馆内陈列的编钟,他最想知道什么? 2、转换角色,设问采访 教师以记者身份采访学生,让学生站在一名不了解编钟和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的角度说出最想知道的,趁机让学生以此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问题1、编钟是干什么用的? 问题2、编钟是用什么铸造的?它完整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问题3、编钟最独特的地方是什么? 问题4、编钟演奏的音乐好听吗?能不能听一下? …… 3、熟读课文,回答问题 让学生针对问题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为了满足外宾想听一听编钟演奏的愿望,让学生结合课文第5自然段制作一份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的节目单,包括音乐会时间

曾侯乙编钟赏析

曾侯乙编钟赏析 青铜乐器,曾侯乙编钟共计六十五件,总量达到2500千克。编钟分三层八组悬挂在曲尺形的钟架上,气魄雄伟,横梁为黑漆彩绘长方木,两端并套有动物形象的青铜套。上层的立柱是原木;中、下两层的立柱,每层都为三个铜制配件武士。重甲可以拆穿。钟笱、钟钩、钟体共有铭文三千七百五十字,内容有编号、铭记、标音及乐律。曾侯乙编钟是至今世界上业已发现的最雄伟、最庞大的乐器,被誉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编钟出土时,在近旁还有六个丁字形彩绘木槌和两根彩绘木棒,是用来敲钟和撞钟的。有关部门也曾对曾侯乙墓出土的成套编钟进行测音,结果表明战国时代已具有完整的十二乐音体系,打破了过去认为十二律是古希腊传来的说法。此套编钟音乐性能良好,音域宽广,音调准确,音色优美,能演奏出古今中外的乐曲。曾侯乙编钟于1978年湖北随县雷古墩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尺形。横梁木质,绘饰以漆,横梁两端有雕饰龙纹的青铜套。中下层横梁各有三个佩剑铜人,以头、手托顶梁架,中部还有铜柱加固。铜人着长袍,腰束带,神情肃穆,是青铜人像中难得的佳作。以之作为钟座,使编钟更显华贵。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使世界考古学界为之震惊,因为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宏的乐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曾侯乙墓编钟的铸成,表明我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我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镈钟上有铭文,记叙此镈钟乃楚惠王赠送的殉葬品。曾侯乙编钟数量巨大,完整无缺。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八组悬挂在三层钟架上。最上层三组十九件为钮钟,形体较小,有方形钮,有篆体铭文,但文成圆柱形,枚为柱状字较少,只标注音名。中下两层五组共四十五件为甬钟,有长柄,钟体遍是浮雕式蟠虺纹,细密精致,外加楚慧王送的一枚镈钟共六十五枚。钟上有错金铭文。除“曾侯乙作持”外,都是关于音乐方面的。在鼓中部和左面标出不同音高如宫、羽、宫曾等二十二个名称,另一面铸有律名、调式和高音名称以及曾国与楚、周、齐、晋的律名和音节名称的对应关系。另外有一种镈钟,位于下层甬钟中间,体型硕大,

编钟曲《春江花月夜》简介

编钟曲《春江花月夜》简介 古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民族器乐曲,是我国音乐宝库中的瑰宝。它籍以山水之巍峨洋溢,花木之幽芳荣华,水光云影奇诡变幻,这一情状皆可宣之于乐,以传其神,而合其志精湛音乐诗画,深刻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广阔胸襟和刚直不阿的高尚情操。音质朴柔美,细腻流丽,形象真切生动,表现了江南水乡月夜的迷人景色和泛舟人的怡然自得、恬静闲适的心情。《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原名叫《夕阳箫鼓》,见于已故琵琶演奏家吴婉卿1875年的手抄本。至1895 年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李芳国收入所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工尺谱本)中,更名为《浔阳琵琶》,这时乐曲已发展为十段,由李芳园分段标以“夕阳箫鼓、花蕊布迥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干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等十个词藻华丽的小标题。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根据汪昱庭的传谱《浔阳夜月》为蓝本改编成丝竹合奏曲,并借用古乐府诗题改名为《春江花月夜》。改编后也有十个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舟唱晚、洄澜拍岸、棹鸣远濑、唉乃归舟、尾声。这时乐曲意境已不再是“春江花朝秋月夜”的秋意晚江、离愁别绪。它剔除了《琵琶行》中的沦落人飘零天涯的落寞与失意,而将曲意专注在“春、江、花、月、夜”这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上,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之境。改编以后乐曲有很多种版本,但大同小异,是同一乐曲衍生而来。以后又有人将曲名改为《浔阳月夜》、《浔阳曲》。 乐曲以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的诗意“寻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芦花秋瑟瑟”相联系而成曲的。虽然标题与《琵琶行》中诗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洒还独倾”相似。但乐曲情趣已超脱“枫叶芦花秋瑟瑟”的秋意晚江别,而强调了“春江花月夜”的春意江夜美。《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大多较为典雅、轻快、细腻、流畅,并具有绵延起伏和级进等特点。江楼钟鼓第一段,以古筝模拟钟鼓声开场。乐曲中表现的是江楼暮鼓,鼓声醇和而温馨,古筝模拟鼓声表现出了江南暮色的柔和之美。随后用箫和古筝合奏,如江上轻波,吟唱出主题旋律,优美而流畅的旋律展现出一幅暮色江南,夕阳晚照,箫筝和鸣的安详景色。随后,乐队齐奏优美如歌,委婉平静,古筝和笙的微微奏鸣,协和完美的表现出了江南暮色的平静。月上东山第二段,加入编钟,民乐齐奏主题旋律上移,通过上升的旋律,描绘出了夕阳西下,一轮明月从东山升起的情景,展现了

编钟赏析教案

编钟赏析教案 篇一编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课文内容,学习字词,积累语言。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了解编钟的知识,学习抓住特点介绍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赞美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抓住编钟的主要特点体会古人超前的智慧。 教学准备查阅编钟资料及相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乐器入手,分别给学生出示现代和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乐器,例如钢琴、小提琴、缶、古筝,让学生听音观形,从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提出读通读顺的要求,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然后,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解决疑难的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思考汇报这一次仍然采用朗读地方法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流利,并把读懂的关于编钟的知识画出来,进行简单的汇报。 四、创设情境分析领悟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009年世界邮展要在洛阳举行,会迎来中外许多游客。

假如有外国人看到了东周王城博物馆内陈列的编钟,他最想知道什么2、转换角色,设问采访教师以记者身份采访学生,让学生站在一名不了解编钟和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的角度说出最想知道的,趁机让学生以此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问题1、编钟是干什么用的问题2、编钟是用什么铸造的它完整的构造是什么样的问题3、编钟最独特的地方是什么问题4、编钟演奏的音乐好听吗能不能听一下3、熟读课文,回答问题让学生针对问题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为了满足外宾想听一听编钟演奏的愿望,让学生结合课文第5自然段制作一份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的节目单,包括音乐会时间和宣传词,从中升华感情。 5、播放编钟演奏的音乐,然后让学生站在外宾、国人等不同的角度谈一谈心中的感受,激发民族自豪感,赞美古人高超的智慧和先进的工艺。 五、拓展延伸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古代的其他乐器,选择一种抓住其特点完成一篇小练笔,进行简单的介绍,在全班汇报。 【篇二编钟教案】小学六年级十二册24课编钟教学设计三元义校何浩2010年3月19日编钟教学设计三元义校何浩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生字新词;熟练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并学会设计节目单。

编钟

编钟 你见过编钟吗?欣赏过编钟的演奏吗?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发现我国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编钟,那时候的编钟一般是由大小3枚组合起来的。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的编钟数目就逐渐增多了,有9枚一组的和13枚一组的,等等……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代(约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至今为止所发现的成套编钟中最引人注目前一套,这套编钟之大,足以占满一个现代音乐厅的整个舞台。它由19个钮钟、45个甬钟,外加楚惠王送的一件大傅钟共65件组成。这些钟分3层8组挂在钟架上,直挂在上层的3组叫钮钟,斜悬在中下层的5组叫甬钟,其中最小的一个钮钟高20.4厘米、质量为2.4千克,在演奏中能起定调作用,最大的一个低音甬钟高达153.4厘米、质量为203.6千克,全套编钟总质量在2500千克以上。钟架是铜木结构的,它的外形呈直角曲尺形(如┏),全长10米以上,上下3层,高273米,由6个佩剑的青铜武士和几根圆柱承托。整套编钟和梁架气势宏大、壮观

无比。演奏时乐队由几个人组成,用6只丁字形木锤敲高、中音,用两根长形棒撞低音。经声学专家研究,编钟中的每只钟都可以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只要准确地敲击钟上标音的位置,它就能发出合乎一定频率的乐音,整套编钟能奏出现代钢琴上的所有黑白键的音响。这套编钟的定音频率为256.4赫,与现在钢琴上的中央“C”频率几乎完全相等。出土后经过试验性演奏,表明它们虽然在地下埋藏了2019 多年,但音乐性能仍然很好,它的发音准确,音色优美,音域可跨五个八度之多,变化音比较完备,因此,古典的和现代的乐曲都能演奏,用来伴唱效果也很好。 曾侯乙编钟用料是铜、锡、铝合金,全套编钟上装饰有人、兽、龙等花纹,铸制精美,花纹细致清晰,并刻有错金铭文,用以标明各钟的发音音调,它是公元前433年的实物。可见,远在2400多年以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和铸造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它比欧洲十二平均律的键盘乐器的出现要早将近2019年。

《编钟》教学设计

《编钟》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编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编钟》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独立默读课文,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体会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家的创造才能。 2认识“椭、卸”;读记“悠扬动听、赞叹不已、泪水涟涟”等词语。 3.引导学生设计节目单,提高从读到写的迁移、运用、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了解曾侯乙编钟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体会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体会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家的创造才能。 四、教学准备:查找有关编钟及曾侯乙编钟的图画和文字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钟。谈话:说到钟,大家知道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再板书:编。齐读课题,你可知道它是怎样的?用来干什么? 2、今天,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编钟》一课,看看课文中能解

答你们心中的哪些疑问。 (二)自读课文,自由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的条理。 1、自主认读生字词,并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生字新词的自学情况。 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 3、思考问题并交流、汇报。 (课文围绕编钟写了:编钟的历史由来;曾侯乙编钟的基本情况。) 4、理清课文条理。 (三)自读自悟,读中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质疑:文中的五句话讲述什么意思? (编钟是一种重要乐器①②句;钟铸造的质料③句;钟地得名与功用④⑤句。) (3)联系下文:此文段与下文内容有什么关系?(总分关系) 2、阅读第2、 3、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看看编钟的重要价值是什么。 (2)出示句子品读:这套编钟以恢弘的气势、精湛的铸造工艺、非凡的音乐效果以及内容丰富的乐律铭文震惊了世界 (3)共同概括编钟的重要价值:①气势恢弘。②铸造工艺精湛。 ③音乐效果非凡。④乐律铭文内容丰富。 (4)交流:曾侯乙编钟的这四大特点具体表现在哪里?请从文

简述曾侯乙墓的出土编钟和历史意义

简述曾侯乙墓的出土编钟和历史意义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钟是一种打击乐器,用于祭祀或宴饮时。最初的钟是由商代的铜铙演变而来,按其形制和悬挂方式又有甬钟、钮钟、镈钟等不同称呼。频率不同的钟依大小次序成组悬挂在钟架上,形成合律合奏的音阶,称之为编钟。钟的大小和音的高低直接相关。商代的钟为3枚一套或5枚一套,西周中晚期有8枚一套的,东周时增至9枚一套或13枚一套。春秋战国时期编钟风靡一时,和其它乐器如琴、笙、鼓、编磬等成为王室显贵的陪葬重器。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使世界考古学界为之震惊,因为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宏的乐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曾侯乙墓编钟的铸成,表明我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我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在中国古代,编钟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近代,在中国云南、山西和湖北等地的古代王侯贵族的墓葬中,曾先后出土了许多古代的编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发现的曾侯乙编钟。这套编钟工艺精美,音域可以达到五个八度,音阶结构接近于现代的C大调七声音阶。另外,编钟上还标有和乐律有关的铭文2800多字,记录了许多音乐术语,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曾侯乙编钟是目前中国出土数量最多、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编钟,被誉为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编钟音乐清脆明亮,悠扬动听,能奏出歌唱一样的旋律,又有歌钟之称。

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尺形。横梁木质,绘饰以漆,横梁两端有雕饰龙纹的青铜套。中下层横梁各有三个佩剑铜人,以头、手托顶梁架,中部还有铜柱加固。铜人着长袍,腰束带,神情肃穆,是青铜人像中难得的佳作。以之作为钟座,使编钟更显华贵。在古代,世界各地都有钟,但它们都没有成为乐器,这是因为,这些钟的截面是正圆形的,声音持续时间太长,唯独中国的编钟,它的截面象两片瓦合在一起,因为钟体扁圆,边角有棱,声音的衰减较快,所以能编列成组,作为旋律乐器使用。在湖北省随州市出土的曾侯乙墓编钟共有65件,是迄今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一套编钟,曾侯乙墓编钟铸造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战国时代,它气势恢宏,总重量达到两千五百多公斤,加上横梁、立柱等构件,用铜量达五吨之多,这在世界乐器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更神奇的是,每一个编钟都能发出两个乐音,这两个音恰好是三度的关系。曾侯乙墓编钟的音域宽达五个半八度,而且十二个半音齐备,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具有十二个半音的乐器。编钟的发声原理大体是,编钟的钟体小,音调就高,音量也小;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所以铸造时的尺寸和形状,对编钟有重要的影响。即使在今天,铸钟仍不是一件易事。有的编钟形体很大,高度超过一米五,制造时需要用136块陶制的模子组合成一个铸模,灌注摄氏近1000度的铜水才能得到。从出土得编钟来看,它们不仅音调准确,而且纹饰极为精细,这说明商周时期对青铜模具的制造技术运用的极为熟练。编钟在铸造时,除了考虑钟的美观,还要

编钟教学文档

编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独立默读课文,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体会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家的创造才能。 2.帮助学生认识“椭、卸”;读读记记“悠扬动听、赞叹不已、泪水涟涟”等词语。 3.引导学生设计节目单,提高从读学写的迁移、运用、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体会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家的创造才能。 教学难点: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乐器入手,分别给学生出示现代和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乐器,例如:钢琴、小提琴、缶、古筝,让学生听音观形,从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出读通读顺的要求,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然后,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解决疑难的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思考汇报 这一次仍然采用朗读地方法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流利,并把读懂的关于编钟的知识画出来,进行简单的汇报。 四、创设情境分析领悟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009年世界邮展要在洛阳举行,会迎来中外许多游客。假如有外国人看到了东周王城博物馆内陈列的编钟,他最想知道什么? 2、转换角色,设问采访 教师以记者身份采访学生,让学生站在一名不了解编钟和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的角度说出最想知道的,趁机让学生以此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问题1、编钟是干什么用的?

问题2、编钟是用什么铸造的?它完整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问题3、编钟最独特的地方是什么? 问题4、编钟演奏的音乐好听吗?能不能听一下? 3、熟读课文,回答问题 让学生针对问题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为了满足外宾想听一听编钟演奏的愿望,让学生结合课文第5自然段制作一份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的节目单,包括音乐会时间和宣传词,从中升华感情。 5、播放编钟演奏的音乐,然后让学生站在外宾、国人等不同的角度谈一谈心中的感受,激发民族自豪感,赞美古人高超的智慧和先进的工艺。 五、拓展延伸 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古代的其他乐器,选择一种抓住其特点完成一篇小练笔,进行简单的介绍,在全班汇报。 六、作业设计: 1、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不管……也……如果……就……即使……也…… 不是……就是……既然……就……宁可……也不…… (1)、邱少云()牺牲自己,()暴露隐藏的部队。 (2)、()困难再大,我们()要按时完成任务。 (3)、()明天下雨,我们()下个星期再去游乐园吧。 (4)、()石块有多重,小草()要从下面钻出来。 2、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2)、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3)、春天的西湖是个美丽的季节。 板书设计编钟 造型设计精巧 音乐性能良好

小学语文课文《编钟》

小学语文课文《编钟》 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钟。中国古代的钟不是用来报时的,而是举行仪式的重要乐器。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古人把不同的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厅排列起来,悬挂在钟架上,用木槌(chuí)敲击,演奏乐曲。它既可以用于独奏、合奏,也可以为唱歌和舞蹈伴奏。 1978年在湖北随县出土的曾[zēng]侯乙编钟,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这套编钟以恢弘的气势、精湛的铸造工艺、非凡的音乐效果以及内容丰富的乐律铭文震惊了世界!曾侯乙编钟每件呈椭(tuǒ)圆形,钟口凹陷,周身镌(juān)刻有精美的纹饰和文字。钟架上也刻有花纹。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以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八组,悬挂在两列三层的钟架上。下层悬挂着十二件大甬(yǒng)钟和一件镈(bó)钟,中层悬挂着三十三件中等的钟,上层悬挂着十九件小钟。整套编钟排列整齐,宏伟壮观。这套编钟因下排甬钟上铭刻有"曾侯乙";而得名。钟架由二百四十五个构件组成,设计精巧,结构稳定,可以拆卸(xiè)。它历经两千多年,出土时依然矗立如故,让人赞叹不已。 这套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四百多年的大型编钟,至今音乐性能良好。它音域宽广,仅次于现代钢琴;音色纯正并富于变化,高音区清脆,中音区洪亮,低音浑厚,不仅可以演奏动听的古代乐曲,而且能演奏中外现代音乐。更为神奇的是,一般的物体只能发出一个乐音,而编钟的每件钟都能发出两个乐音,并且互不干扰。中国古代一钟双音的创造令世人惊叹不已。 专家们在对曾侯乙编钟逐件进行精心的测音之后,决定敲响这套"只见其形,不闻其声";的编钟,以认识和体现它的价值。1978年8月1日,一场曾侯乙编钟原件演奏音乐会举行了。沉寂了两千四百多年的编钟,重新向世人发出了它那雄浑而又浪漫的千古绝响。编钟演奏以《东方红》为开篇,接着是古曲《楚殇(shāng)》、外国名曲《一路平安》、民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最后以《国际歌》的乐曲落幕。音乐会持续了两个小时。演出结束了,听众还深深沉浸在这古雅的乐声中,许多人泪水涟(1ián)涟,停顿数秒后,大家才回过神来报以热烈的掌声。 1997年7月l日,在香港回归的庆典上,我国编钟乐团用精心复制的曾侯乙编钟,演奏《交响曲1997:天、地、人》,以新的音响和奏鸣祈祷着和谐美满、国泰民安;以"文明古国的象征";向世人展示今日中国的辉煌。

传承编钟音乐 弘扬传统文化

多年来,湖北省武汉市育才小学在重视环境艺术育人的同时,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在环境艺术育人方面,突出建筑与艺术的融合,在育才广场、怡心园林、个性空间、主体课堂、缤纷看台、时光驿站和葡萄长廊等载体上,注入丰富的艺术元素。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方面,以编钟音乐为主要载体,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如今,编钟音乐艺术已成为育才小学校园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一、缘起―起步 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编钟是荆楚文化的象征,编钟音乐是金石音乐的代表。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曾侯乙编钟是中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编钟,被誉为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对于地处编钟故乡的育才小学来说,湖北省博物馆陈列展出的曾侯乙编钟原件,以及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排演的大型乐舞《编钟乐舞》和《钟鸣楚天》,为本校开展编钟音乐文化教育提供了优质的艺术教育资源。 1997年,当时的陈森桂校长独具慧眼,瞄准了“编钟”这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文化载体,从随州购置了一套编钟(复制品),在育才小学成立了学生编钟民乐队和教师编钟民乐队。此后,“编钟音乐”便成为育才小学艺术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编钟音乐文化已经在育才小学蔚然成风。现在,学校编钟民乐队管理小组由学校领导和教师组成,指导教师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管理小组由校长关蓓任组长,分管校领导具体落实,全体音乐、舞蹈教师具体实施,有关教师共同参与,形成了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这个团队曾获武汉市“巾帼文明示范岗”、武汉市“十佳备课组”的称号。由于学生编钟民乐队管理团队的出色表现,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育才小学的“编钟音乐”教育吸引了校外许多民族音乐艺术家,他们将育才小学视作普及编钟音乐和传播荆楚音乐文化的阵地,定期到学校指导排练、演出和教学活动,有效地提高了育才小学师生的编钟演奏水平。近年来,学校根据编钟演奏的声部特点,又添置了编磬、剑鼓、排箫、洞箫、古琴、笙等一系列古代仿制乐器。编钟音乐演奏和欣赏教育,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通过欣赏、表演编钟乐舞(见图1),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楚风楚韵的魅力,培养了传承和弘扬以编钟音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 二、研究―普及 育才小学“编钟音乐”教育已形成全校普及而又具有特色的良性工作机制。学校鼓励爱好编钟音乐的教师构建自己的教学框架体系,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基于对荆楚文化的热爱、教师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资源条件,音乐组相继开发了《走进楚乐》《编钟乐舞》《编钟古乐器赏析》等近10门校本课程课例。在学校独特的“育才四季”课程板块中,“育才之秋”课程就是“编钟音乐”实践课程,形成了完备而特点鲜明的“班级实践”“年级推进”“校级特色”三级工作机制。 1.班级实践 在课堂教学方面,音乐教师间隔一周执教一次《校本?编钟音乐课程》;班主任教师每月举办一次“编钟音乐”班队会活动;班级间定期开展“编钟音乐”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湖北省编钟博物馆,了解编钟历史文化,观摩和欣赏编钟乐队表演的的文艺节目。 2.年级推进 年级活动中,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编钟乐队的排练和演出交流活动;定期聘请校外艺术教育专家到学校举办“编钟音乐”主题讲座;定期组织参观学校编钟陈列演出厅,进行现场体验演奏。学生们在亲身演奏和体验中,认识灿烂的楚文化,领略楚文化的曼妙和璀璨,培养了民族自尊心和作为荆楚儿女的骄傲与自豪。

编钟赏析教案

编钟赏析教案 【篇一:编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课文内容,学习字词,积累语言。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了解编钟的知识,学习抓住特点介绍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赞美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抓住编钟的主要特点体会古人超前的 智慧。教学准备: 查阅编钟资料及相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 学习。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乐器入手,分别给学生出示现代和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乐器, 例如:钢琴、小提琴、缶、古筝,让学生听音观形,从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出读通读顺的要求,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然后,检查学生课前 预习的情况,解决疑难的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思考汇报 这一次仍然采用朗读地方法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 流利,并把读懂的关于编钟的知识画出来,进行简单的汇报。 四、创设情境分析领悟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009年世界邮展要在洛阳举行,会迎来中外许多游客。假如有外国 人看到了东周王城博物馆内陈列的编钟,他最想知道什么? 2、转换角色,设问采访 教师以记者身份采访学生,让学生站在一名不了解编钟和中国文化 的外国人的角度说出最想知道的,趁机让学生以此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问题1、编钟是干什么用的? 问题2、编钟是用什么铸造的?它完整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问题3、编钟最独特的地方是什么?

问题4、编钟演奏的音乐好听吗?能不能听一下? …… 3、熟读课文,回答问题 让学生针对问题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为了满足外宾想听一听编钟演奏的愿望,让学生结合课文第5自然段制作一份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的节目单,包括音乐会时间和 宣传词,从中升华感情。 5、播放编钟演奏的音乐,然后让学生站在外宾、国人等不同的角度谈一谈心中的感受,激发民族自豪感,赞美古人高超的智慧和先进 的工艺。 五、拓展延伸 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古代的其他乐器,选择一种抓住其特点完 成一篇小练笔,进行简单的介绍,在全班汇报。 【篇二:编钟教案】 小学六年级十二册24课 《编钟》教学设计 三元义校何浩 2010年3月19日 《编钟》教学设计 三元义校何浩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学习生字新词;熟练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并学会设计节目单。2、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听、读、说、练等途径引导学生从影片、音乐等多角度理 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体会中国古代音乐 艺术家的创造才能,加深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教学重难点:1、重点: 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体会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家 的创造才能。2、难点: 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教学准备: 1、查阅编钟资料及相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 2、节目设计单和实 物投影的准备。课时安排:

编钟教案

《编钟》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2分钟) 在1997年7月1日,在香港回归的庆典上,我国编钟乐团用精心复制的曾侯乙编钟,演奏了《交响曲1997:天、地、人》,以新的音响和奏鸣祈祷着和谐美满、国泰民安,以“文明古国的象征”向世人展示今日中国的辉煌。(投影播放《交响曲1997:天、地、人》)大家看见钟了吗?它是用来做什么的?这是什么钟?(展示截图,出示课题:.编钟)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第24课《编钟》的学习。(板书:24.编钟) 初读质疑,感知文本(8分钟) 这些外形奇特的编钟原来是一种乐器,现在我们就一起进入课文去揭开编钟那神秘的面纱,请同学们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读通课文,把课文读熟悉,读流利。把读不熟的字或词划出来,在课文里多读几遍。 2.把读懂的关于编钟的知识画出来,在小组内同桌两个之间进行简单的汇报(学生自读课文,课堂配以轻柔的编钟音乐《幽兰》,教师巡视自学情况,巡回解疑释难。) 学生汇报: 1. 同学们学的可认真了,现在老师请几个同学向大家汇报自学情况,请看(投影出示:生字我会认:椭卸)。 哪位同学来读一读?(屏幕出示拼音)谁来读读并给它组一个词。(屏幕出示组词)。 另外,大家还要注意它们的字形,写的时候注意和这两个字相区别:(出示形近字:随御) 2. 小组合作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通过同学们平时的阅读积累和刚才自主学习,大家的生字掌握效果很好,相信本课出现的新词同学们也能很好的理解。 精读2、3、4自然段,深入学习(10分钟) 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对全文内容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我们就继续来深入探

讨课文是如何具体介绍曾侯乙编钟的基本情况的。请同学们细读品味课文2、3、4自然段,思考并分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在文中划出答案。(出示问题,背景 音乐:编钟音乐《屈原问渡》。) 1.曾侯乙编钟有哪些特点? 2.曾侯乙编钟有什么价值? 小结:(部分板书) 特点——造型结构精巧音乐性能良好 价值——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4个“最”) 恢宏的气势,精湛的铸造工艺,非凡的音乐效果,内容丰富的乐律铭文 (抓住4个“最”和后一句的4个“方面”体会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独一无二,无可替代。 课文总结(2分钟) 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在本课学习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我们仿佛听到了来自两千年前的悠悠钟声,在向我们诉说着先人的智慧,赞美了我们的祖先制作乐器的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艺,再次揭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本课从编钟的由来说起,用明白浅显的文字为我们介绍了曾侯乙编钟这一珍贵文物的特点和重要价值,赞美了我们的祖先制作乐器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艺。 让我们朗诵这篇声情并茂的《编钟赋》来为本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投影出示) 编钟赋 历史的浓烟淡了 淡化为氤氲(yīnyūn)的白烟袅袅 有雷霆从地平线滚过华夏 一缕民族的精魂 从土地里 掘起永恒 时光静默流逝 流逝成震动着的编钟棒 ……敲…… 响了龙的信念 直了龙的脊梁 有思绪从亘古反馈而至 古城踏歌起舞了 炼读拓展(8分钟) 编钟是文化,是理念,是精神,在皇宫它震击威严雄武;在舞台它演绎文明

西周编钟的礼制意义

西周编钟的礼制意义 “乐”与“礼”同是西周时期极为重要的制度。它不仅仅是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舞乐形式,而且也是区分等级高下、尊卑贵贱的标尺之一, 同时通过乐的形式, 把人们的思想行为、道德准则纳入统治者所要求的轨道, “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 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 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 以致鬼神, 以和万邦, 以谐万民, 以安宾客, 以说远人, 以作动物。’, 故此, 西周时期对乐极为重视, 设专门职官分掌乐事。《周礼·春官》在大宗伯下设有大司乐、大胥、大师、典同、磐师、钟师、笙师、搏师、师、旎人、禽师等就是这类等级不同、职司各异的乐官。与礼一样, 乐也是贵族必修的一门技艺, 自幼就要受到训练。《周礼·地官·保氏》云: “保氏养国子以道, 乃教六艺: 一曰五礼, 二曰六乐, 三曰五射, 四曰五驭, 五曰六书, 六曰书数。”郑玄注: “六乐, 《云门》、《大咸`、《大韶》、` 大夏》、《大;妙、《大武》也”。《周礼·春官·大司乐》言: “以乐德教国子中、和、抵、庸、孝、友, 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育、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磐》、《大夏》、《大;翻、《大武》。”《礼记·内则》曰: “十三学乐, 诵《诗》舞《勺》, 成童舞《象》, 二十舞《大夏》。”古人以为, 音发自内心, 触景生情, 受外界的影响发出声, 声的抑扬顿挫相交为音,音与器乐相同, 并以手举干戚羽旋的舞蹈表现出来, 声容并貌才能称得上是乐。人们耳·1 4 .听“正音”, 目睹“舞容”, 以致“耳目聪明、血气平和”, 从而达到“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的目。正如孔子所云: “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安上治民, 莫善于礼。’, ③“乐”与“礼”有着殊途同归的功效, 表现形式却同异有别, 各有所用, 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