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的制度霸权与国际经济机制——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例

美国的制度霸权与国际经济机制——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例

美国的制度霸权与国际经济机制——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例
美国的制度霸权与国际经济机制——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例

美国的制度霸权与国际经济机制

-以国际货币基全组织为例

摘要:后冷战时代,美国逐渐从传统的权势霸权转向制度霸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作为掌管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国际经济机制,被纳入美国的制度霸权战略中。美国通过或正式或隐性的权力对IMF进行渗透,使之成为美国维持和巩固霸权地位的有力工具。

关键词:美国;制度霸权;IMF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594(2008)01-0044-05收稿日期:2007-08-27

一、美国霸权方式的发展:从权势霸权到制度霸权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他几大力量虽然国力增长强劲或发

展潜力可观,但在可预见的将来都无力全面与美国抗衡。国际力量对比严重

失衡的态势使得美国感到天下无敌,建立单极独霸的世界秩序成为其在后冷战时

代追求的战略目标。然而,美国的霸权目标面临着诸多制约,如其他大国推进多极

化的努力以及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安全因素的挑战。因此,美国仅靠传统的霸权手段

越来越难以支撑其更大、更广的霸权目标。这促使它把目光更多地转向新的霸权方

式,那就是制度霸权。

制度霸权指霸权国依靠占优势的实力地位制定和维持由自己主导的或对自己

有利的国际机制,通过国际机制建立和巩固霸权,或当霸权衰落时充分利用现有国

际机制来挽救霸权或为霸权辩护。制度霸权与传统的权势霸权区别在于:后者主要

依靠霸权国的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来维持霸权体系和霸权秩序,核心是强制性治

理;前者则主要依靠国际机制来维持霸权体系和霸权秩序。所谓国际机制,指的是

“在国际关系特定领域里,汇聚着行为体愿望的一整套明示或默示的原则、规范、规

则和决策程序”,(1)是“对相互依赖关系产生影响的一系列控制性安排”。(2)当然,完

全的权势霸权或制度霸权在现实中都是不存在的,因为两者在许多时候是相辅相

成的,制度凭借权势加以建立,权势也可以凭借制度得以加强。不过,霸权偏重权势

还是偏重制度则是可以表现出来的。

早在二战临近结束之时,美国就开始在各个领域建立国际机制,填补英国霸权

崩溃造成的真空,建构自己的霸权体系。在经济领域,美国主导建立了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关贸总协定(GAT,即后来的世界贸易组织

WTO)等赖以控制和管理世界经济的国际机制;在安全领域,美国主导促成了联合

国的建立,并确立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和大国决定的原则,从而确保了美国在安全

领域的至上地位;在军事领域,美国在二战期间及其后在世界各战略要地建立了军

事基地并驻军欧亚,建立了保障自己利益与权力资源的军事战略网。这些国际机制

相互影响,共同协作,构成了美国主导国际事务的有力工具,约瑟夫·奈认为国际机

制是“软权力”的重要成分;(3)而苏珊·斯特兰奇则将其概括为“决定办事方法的权

力”。(4)

进入后冷战时代,美国对制度霸权的倚重呈日益增强趋势,其战略考虑主要包

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在全球化时代,国际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其他国家的支持与合作。在全球化导致的国家间相互依赖日趋加深的条件下,任何一国仅凭自身力量根本无法单独应对各种超越国界的全球问题,以支配全球为目标的美国霸权战略当然不例外。第二,推行制度霸权可以降低霸权成本并获取更多权力。现存的国际机制大多是由美国主导或按照美国意愿建立的,较多地体现了美国的利益。制度霸权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它使得美国能够引诱或强迫其他国家遵守其设定的一系列“游戏规则”,从而达到控制和剥削他国的目的。美国还力图通过操纵国际机制筹组由自己领导的国际联盟,在这个联盟的框架内借助盟友之力应对共同面临的问题,从而降低维护霸权的成本。第三,通过现存国际机制改变其他国家“搭便车”的方法,建立起一种“仁慈霸权”,用一套具有普遍价值的规则使对手自愿就范。第四,制度霸权还符合美国的文化及政治传统。美国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怀有“美国至上论”和“美国例外论”的民族优越感以及“天定命运”的“普世主义”使命感,按照其意愿改造世界的欲望向来非常强烈。这充分表现在其冷战后时代推行的对外战略中,如重视国际组织和国际规范与机制。(s)

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国际经济机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越来越深,美国制度霸权的巩固和发展离不开对国际经济机制的控制和利用。在目前以WTO,IMF和WB为核心的投资、贸易和金融三位一体的国际经济机制中,本文集中讨论国际金融机制及其组织载体IMF,通过IMF 与美国霸权互动的视角,探讨美国制度霸权如何从经济领域辐射到政治领域。

二、国际金融体系的特殊影响:美国把IMF纳人制度霸权战略的动因

掌管国际金融体系的IMF是三大国际经济机制之一,它从建立到运作过程,一直受到美国的主导,是美国制度霸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7年12月温哥华亚太经合组织高层首脑会议上就曾意味深长地说:“在全球范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起作用的中心地位是不能改变的。”正如约翰·拉格所言,IMF得以建立,很大程度上体现着美国的实力与意志。(6)1944年7月,正是在美国的新汉普什尔举行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产生了成立IMF的构想。二战接近尾声时,同盟国的主要国家考虑了多种不同的方案,以重建国际金融秩序,最终美国方案胜出,IMF应运而生。而自IMF建立以来,无论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还是牙买加体系之下,美国一直在IMF的运作和决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美国对IMF主导权的重视和坚持,根本动因在于:IMF所掌管的国际金融体系对国际政治经济具有巨大影响力。

从广义上讲,国际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几乎包括了整个国际金融领域;但从狭义上讲,国际金融体系主要指国际间的货币安排,所以也叫国际货币体系,即“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为满足国际间各类贸易的需要,各国政府根据共同的准则或达成的共同协议,对于支配各国货币关系、世界货币职能的原则、惯例、协调和组织形式的安排”0。(7)苏珊·斯特兰奇认为国际金融体系是一种结构,并将金融结构定义为“支配信贷可获性的各种安排与决定各国货币之间交换条件的所有要素之总和”。(8)究其实质,国际金融体系的主要功能在于促进国际贸

易持续健康发展,保证全球资本稳定有效流动,支撑世界经济繁荣高效增长,同时维护全球化所带来的相互依赖关系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结构的稳定。

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有赖于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反过来又深刻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工业革命以后,伴随着全球整体经济政治的巨变,国际金融体系主要经历了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三个阶段。国际金融体系的变迁,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发展历程显示出其强大的政治功能和政治影响。对此,国际政治经济学当代三大流派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了阐释。

新现实主义者认为,各种政治差异表明,一个运作良好的国际体系需要关心维持着一个体系的某国或国际集团强有力的领导,具体的机制在政治上很少是中立的。(9)每一个国际货币体制都依赖于一种特定的政治秩序,国际金融与霸权国家对国际经济与国际政治事务施加的影响密切相关。霸权国家既是国际金融体系的管理者又是该体系的主要受益者。(10)霸权国家的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世界金融联系的基础,霸权国家透过国际货币体系对其他国家施加强大的政治影响。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国际金融的主要职能是把积累的资本转移到边际收益率最高的地方。国际资本流动是世界经济中的强大动力,资本从已经过剩的地区转移到具有较大生产潜力的地区去,是世界体系扩大和充满生机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在世界上相互竞争的国家当中,国际金融业产生巨大的政治影响,它造成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并且成为国家权力的主要来源。由于借贷双方权力的不平衡,原先仅仅商业上的安排,现在变得政治化了。由此,对外投资与国际金融活动常常引发政治冲突。

新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以垄断为基础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贫穷和落后的重要根源。在国际金融流通中,发达国家资本的大规模输出以及国际金融资本的投机性不仅使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占有和控制进一步得到加强,而且导致广大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并引发国家信誉危机和政治危机;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达国家通过IMF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控制而使其垄断地位得到空前加强。这种垄断地位造成了国际经济合作的不对称依附和政治上的主从关系。一方面,股东和债权人呼吁本国政府干预他国内部事务,另一方面,债务国政府把重点放在社会优先目标的能力受到了负面影响。(11)

可见,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不仅在于经济领域,还蔓延到政治领域,不断冲击并调整着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在此过程中,美国为了实现霸权战略必然重视透过一定的机制操纵国际金融体系,借助其经济职能发挥并维持本国的政治优势,IMF就是其中重要的组织机制。

三、美国在IMF中的制度霸权:正式权力与隐性权力

二战后,美国凭借超强的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建立并主导IMF,美国在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这种霸权地位进一步维护和保障了其在国际政治中的霸权地位。战后初期,美国凭IMF 和马歇尔计划,实施了杜鲁门主义,复兴了欧洲并组织北约同苏联进行冷战,进行朝鲜战争,支付巨额军费。这一切使美元成为了世界货币,美国也成为了世界的中央银行,同时将美国推向了世界霸权的顶峰。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牙买加体系取而代之后,美国继续通过霸权合作的模式发挥其政治影响力,石油美元被纳人美国的全球战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石油输出国的大部分盈余以购买美国政府债券的形式进了美国财政部的账户,这样美国可以利用沙特等盟友的石油美元改善其国际地位,进而以石油美元和日欧的贸易盈余作为军费发动海

湾战争,借惩罚伊拉克之名控制了中东石油,把前苏联在该地区的势力排挤殆尽,取得了中东和谈的主导权。n2}随着IMF职能的调整,美国透过其发挥政治影响的中心也发生了转移,由直接干预转向通过国际机制渗透来按照美国的价值观念和标准改造他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建立全球霸权新秩序。在俄罗斯东欧转轨,拉美和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颜色革命”中,美国通过IMF实施的这一战略性转变都清晰可见。(13)

那么,美国究竟是如何系统地渗透、主导IMF这一多边国际机制呢?研究表明,美国对战后国际制度体系的影响力,不仅仅来源于许多外在的、正式的权力,更多的是隐性的、无形的权力。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益性、权威性的外表下,潜藏着美国霸权的

利益驱动和价值取向。

(一)美国在IMF中的正式权力美国霸权在IMF的正式权力集中体现在投票权上,这是美国直接、正式影响IMF决策的手段。IMF会员国的投票权分为基本投票权和份额投票权。基本投票权一律平等,每个会员国均为250票;份额投票权则依据成员国的基金份额而定。《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3条第1款规定,对每一会员国将分配以特别提款权(SDRs)表示的份额。而份额的大小主要依据成员国经济地位来计算确定。该份额与成员国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基金组织和成员国关系中最基本的因素:第一,它决定会员国在基金组织中发言权的大小及投票权的多少;第二,它决定会员国从基金组织可获得贷款的最高限额;第三,它决定一国可获得的特别提款权分配的多少。经过数次份额调整,美国的投票权份额仍然高达17.1%1)。而由于IMF对于重大问题的决议,如修订基金条款、调整会员份额和特别提款权分配等,需获得总投票权的85%的特殊多数才能通过。美国在投票权份额上的优势实质上使其对IMF的重大事项拥有了单边否决权。

正是基于投票权上的优势,美国在IMF的各项活动中始终起着决定性作用。以IMF的贷款限制性条件为例,在IMF创立初期,《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中并没有关于贷款限制性条件的条款,后来在美国的提议下,IMF开始实施贷款条件限制。1952年,IMF执行董事会赞成对基金的贷款附加条件限制。1969年,IMF第一次修改协定,在协定中正式写人了关于贷款限制条件的内容。又如在实行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为了缓和国际经济发展给美元带来的冲击,美国主导IMF设计了特别提款权这一国际资产储备形式;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美元受到的压力大大减轻,而且为了避免特别提款权取代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的优势地位,美国对特别提款权的态度发生明显转变,不仅反对把特别提款权的分配与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联系起来的建议,而且反对适当增加特别提款权数量的建议。(+7而在IMF的重大决议中,85%绝对多数票的通过标准意味着美国的取向举足轻重,美国的影响力进一步得到放大。其中最突出反映在IMF认缴份额的重审中。由于在美国国内,增加IMF的资金份额还需要取得国会的批准。因此,每次关于份额的重审,都相当于美国对IMF的一次细致检查。(15)

(二)美国在!MF中的隐性权力除了操纵IMF表决权以制定游戏规则,美国还运用隐性权力通过各种间接方式对IMF进行全面渗透。

其一,联盟机制。美国常常通过政治施压,安全承诺和其他各种刺激手段获取其资本主义盟友的支持,从而在IMF的多边决策中获得更有利的地位。十国集团对巩固美国在IMF中的主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从1963年开始,十国集团中央银行行长在国际清算银行例会期间定期举行会议,包括特别提款权以及20世纪80年代日元升值在内的许多重要的议题都是先

由十国集团提出。1971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风雨飘摇之际,美国和其他十国集团的成员为了达成《史密森协议》进行了长达4个月的讨价还价。另外一个有利于维护美国利益的机构是八国集团。八国集团达成的共识和作出的承诺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是与会各国将其在其它国际组织和场合积极予以推行,直接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八国集团对IMF的政策、计划、决定产生了巨大影响。曾担任法国前总统密特朗顾问的雅克·阿塔利说:“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和甚至联合国内批准采取的政策,正是在八国集团会议期间,特别是在筹备八国集团首脑会议期间形成的。’卜及通过复杂的联盟机制,美国对IMF的决策构成了更进一步的影响。

其二,影响行政官员。一方面,美国通过任免IMF的高级行政官员,从而直接影响其政策倾向。IMF总裁选任往往是由美、日、欧这些国家相互协商决定的。事实上,IMF总裁的头衔总是落在欧盟成员国所欣赏的候选人中。为了维持这种任命的“平衡”,副总裁按照惯例通常由美国人担任。尽管《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12条第4款明确规定,“总裁和基金工作人员在执行其职务时,应完全对基金负责,而不对其它官方负责。各会员国应尊重此种职守的国际性,并应避免任何对基金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施加影响的企图”,但实际上,IMF的行政官员的政策倾向不能不受到美国的影响。1999年时任IMF总裁康德苏的辞职,原因之一就是美国对其表现公开表示不满。正如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所批评的那样,IMF的“华盛顿色彩”极为浓厚。如果说IMF并没有明确地服务于华尔街的利益,那它至少也是

在特别殷勤地伺候着华尔街的利益和观点。(i6)Yn,一方面,美国非常注重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将本国的价值观和政策态度渗透到IMF行政官员的思想中。有学者研究发现,IMF在选派官员的时候,倾向于毕业于英语授课的学院的毕业生而不再严格地坚持地区原则,被选中的毕业生多数都来自于美国或英国。由于有着相似的教育背景和地理的邻近性,这些官员

的办事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美国人接近,他们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站在霸权国的立场上说话。通过这样一种“软权力”的方法,美国在IMF中的影响呈现出全面渗透的特征,从而使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得到更大的伸展。

四、结语:美国的制度霸权与国际经济机制

美国的霸权战略经历了从权势霸权向制度霸权发展的过程,后冷战时期制度霸权在美国霸权战略中被赋予了更重要的地位。由于利用多边机制谋求霸权是一种远比单边行动代价低并且容易得到其他国家接受(无论是主动接受还是被动接受)的手段。随着国际关系进人深刻调整和变化阶段,美国对制度霸权的倚重会进一步加强。罗伯特·考克斯指出,霸权秩序是一种“历史结构”:历史结构并不机械地决定行为体的行为,而是作为一个稳定的聚拢力量塑造了“行为发生的习惯、压力、期望和限制的情境”。霸权秩序通过国际机制对社会行为产生影响,而国际机制按照霸权利益来组织国际和跨国关系。侧因此,现行国际机制加强了发达国家对世界的统治,是不公正分配的结果;战后的国际机制是美国控制世界秩序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了西方统治精英的利益和价值观念。

战后所建立的一系列重要国际经济机制既体现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又有利于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以IMF为例,美国一直借助其经济职能发挥本国的政治优势,而这种制度霸权并没有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而丧失。冷战结束后,美国利用IMF于涉别国政治经济的举动屡见不鲜。美国以正式权力与隐性权力并用的方式主导IMF:一方面,IMF赋予了美国单边否决权;另一方面,美国还通过联盟机制增强其在IMF的内部决策权力,并直接或间接用其价值观和政策态度影响IMF的行政官员。

由于制度霸权是一种在合法外衣掩盖下的隐形霸权,会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给参与机制的其他成员带来“公共物品”和“搭便车”的机会,因此它往往不太容易引起机制参与国的警惕和抵制,所造成的危害也不像传统方式那么明显。在全球化时代,国际经济机制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将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因而成为美国制度霸权的关键一环,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和研究,尤其是对国际经济机制的内部权利分配给予更多的关注。

注释:

①See"IMFMembersQuotasandV otingPower,andIMFBoardof

Govenrors"athttp//wwwimforg/ex2temal/npfselememdidmembershtm

②孙茹,张运成.八国集团缘何正成为超级联合国.Athttp://news.

https://www.doczj.com/doc/976635704.html,/w/2004-06-10/16053398547.shtml.

参考文献:

(1)StephenD.Krasner.SturcturalCausesandRegimeConsequences

[J].IntenrationalOrganization,1982(36):186.

[2〕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M].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2002:120.

(3)JosephNye,BoundtoLead:TheChangingNatureofAmerican

Power[M],NewYork:BasicBooks,1990:188.

[4)[英1苏珊·斯特长奇.国际政治经济学导论:国家与市场[M].杨

光宇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29.

(5〕牛军.克林顿治下的美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8:

32-33.

[6)JohnG.Ruggie.Intenrationalregimes,transactions,andchange:

embedded liberalism in the postwareconomic order[J],

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1982,(36):379-415.

[7〕宋新宁,陈岳.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1999:157.

(8)[英]苏珊·斯特兰奇.国际政治经济学导论:国家与市场「M].杨

光宇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103.

(9)[美]罗伯特·吉尔平全球政治经济学:解读国际经济秩序[M].

杨宇光,杨炯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67.

(10)[美]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M].杨宇光等,译.

上海:_L海人民出版社,2006:282.

[11)【美]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

争[M].苏长和,信强,何耀,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40.

(12)樊勇明.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M]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252.

[13〕刘华,齐洪.试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政治功能[J].国际关系

学院学报,2006(6):35-41.

[14]葛华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导读〔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2:106

(15〕刘铁娃.试论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制度霸权][,国际

论坛,2006(3):43-48.

(16〕陈辅.IMF正在背离目标.国际金融报〔N],2006-11-26,(1).

(17)RobertCox,SocialForces,StateandWorldOrder:Beyond InternationalRelationsTheory,inKeohaneed.,Neorealismand

ItsCritic(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86):217一248.

InstitutionalHegemonyoftheUSAandtheInternationalEconomicInstitutions: TakingtheCaseofIMFasanExample

LILi-sha

(JinanUniversity,Guangzhou510632,China)

Abstract:Inthepost-ColdWarera,thetraditionalpowerhegemonyoftheUSAhasbeenreplacedbyinstituti onal

hegemonygradually.Asanimportantinternationaleconomicinstitutioninchargeofintenrationalfinanci alsystem,IMF hasbeenbroughtintotheinstitutionalhegemonystrategyoftheUSA.Withformalorimplicitpower,theUS Ainifltrates

anddominatesIMF,makingitapowerfultoolofmaintainingandconsolidatingtheAmericanhegemony. Keywords:theUSA;institutionalhegemony;IMF

(责任编校元铃)

浅谈美国政治体制

浅谈美国政治体制 当今世界美国已成为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个历史仅有200多年的移民国家能够有如此成就,绝不是偶然的。与其政治体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当前政治体制运行的主要依据是1787年的《联邦宪法》,其基本精神是权力的分立与制衡、法治、有限政府和联邦集权,这是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和困境之后的务实选择。 1.产生背景 自独立战争起到1781年间,美国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当时虽有大陆会议领导协调着各地的独立运动,但其仅是非常时期的革命机构,而非常态政治下的政府,所以独立战争后美国迫切需要制定政府组织法,组建统一的中央政府。由于之前对英王专制下的暴政仍记忆犹新,人们不愿再度置于专制统治之下,而联邦党人所拥护的中央集权给人的印象是企图在北美大陆恢复此种制度,所以人们倾向于赋予中央以极小的权力。于是,就有了双方妥协而成的1781年的美国《邦联条例》。 2.历史发展 《邦联条例》的内容反映了当时美国人对联邦制的理解。其基本精神是:美利坚合众国不是一个主权统一的国家,其主权基础也不是合众国的人民;并且邦联政府缺乏征税权、商业管理权、统一的行政权,以及统一的司法机关。自从邦联政府建立时起,其就面临着来自外交、财政、贸易,以及内政方面的种种压力,而1786年8-12月的谢斯起义更是给新生的美国发出了一个紧急的信号:如果不建立一个

有效的、威权性的高于各州的政治机制,各州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都将受到严重的阻碍,基于此,各州的精英们坐到一起讨论对《邦联条例》的修改,于是就有了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1787年9月17日,制宪大会举行《联邦宪法》签署仪式。 3.主要架构 首先,《联邦宪法》明确地把立法权交给联邦国会,不再提各州主权、自由和独立高于一切;并且给了联邦很大的权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国家,而不是“友谊的国家联盟”;国会也变为两院制。其次,《联邦宪法》把行政权授予美国总统,并对总统的权力作出明确的规定:总统是行政首长,经参议院同意有任命高级官吏和缔约之权,还享有对国会法律的否决权。总统由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大选选出,任期四年,并可连任一次。美国总统选举的过程漫长而复杂,必须历经政党初选、提名、竞选活动、全民投票、选举人团投票等阶段,才能顺利入主白宫。再次,宪法把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的下级法院;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生任职;任期内应受俸金,并不得减少。最后,宪法强调“本宪法与依照本宪法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以合众国名义缔结或将要缔结的条约,均为国家的最高法律,即使与任何州的宪法或法律相抵触,各州法官仍应遵守”。《联邦宪法》最终确立了人民主权、联邦制、分权制衡等宪法原则。 二、基本特点 (一)两党轮流执政。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长期轮流执政。在美国虽

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

论美国权霸与中国崛起 摘要:在分析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的关系时,首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崛起对美国的机制霸权、经济霸权、政治和意识形态霸权、军事霸权都不构成严重挑战;在美国构筑的全球霸权体系下,中国还有相当大的崛起空间。其次,中国崛起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形成结构性的挑战。最后,从思维框架上说,我们既不能丢弃对国际权力格局的传统分析方法,以为信息和思想的沟通以及经济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能够自然生成国家间的友好关系,消解国际冲突,也不能忽然国家及其以下的行为体的主观能动作用,以为权力格局的变化必然造成国际秩序的混乱。现在,中美领导人都认识到两国相互对抗的危害性,因此中美关系有望继续持续稳定,并逐渐建立起更为稳定的战略框架。 关键词:美国霸权;中国崛起;中美关系 布什第二任期以来,中美关系仍然在基本平稳的轨道上发展。两国高层接触频繁,战略对话渠道畅通,经贸合作持续扩大,在台湾问题上没有出现严重争执。但是,双边关系也被一些新的阴云所笼罩,例如美国国内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升温、美国阻挠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美日“二加二”联合声明首次提到台湾问题、美国在中亚支持所谓“颜色革命”、双边经贸摩擦点增加等。一些观察家据此认为,中美关系又一次处在十字路口,甚至预言中国崛起和美国霸权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最终将转化为对抗。 不能否认,就单个国家而言,美国构成对中国稳定发展的最大外部挑战;中国的发展势头如持续下去,将成为世界上同美国实力地位最为接近的大国。美国维护单极,中国提倡多极。从纯粹的权力政治角度看,或从新兴国家挑战霸权国的历史经验看,难免得出中美必然争霸的结论。但是,如果我们对全球化时代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的关系做出细致一些的分析,应当能够构建出某种新的理论思考。 中国国力迅速提升的起点,是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美关系正常化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实现的。这绝非历史的巧合。经常被人们忽略的一个事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十二第4讲美国联邦制的确立作业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苏州期末)“1785年,为了统一货币,美国国会采用了美元,但1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等州定为6先令(英国货币单位),而中部大西洋各州定为7先令6便士,南卡罗来纳等州定为4先令6便士等。”为改变这一状况,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度设计是() A.实行总统制B.确立三权分立 C.建立联邦制D.实行司法独立 解析:选C。币制混乱说明当时邦联缺少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因此在1787年宪法中要强化中央集权,建立了联邦制,故选C项;这一状况与总统制无关,故A项错误;三权分立是为了防止专制权力的出现,B项错误;司法独立与题目现象无关,故D项错误。 2.(2019·桂林、贺州期末联考)在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中,一次华盛顿与杰斐逊共进早餐,杰斐逊问,为什么要设参议院?华盛顿反问道,你为什么把咖啡倒进浅碟里?杰斐逊说是为了使咖啡凉下来。华盛顿说,既然如此,我们也可以把法案放入参议院的浅碟里降降温。这则小故事反映设立参议院是为了() A.暂时调和宪法制定中政党矛盾 B.完善立法程序来防止决策谬误 C.扩大国会立法权强化中央集权 D.建立国会内部的三权分立体制 解析:选B。设立参议院是为对法案进行反复审视,一定程度上能防范错误,故选B 项;此时美国尚未建立起政党政治,故A项错误;国会有最高立法权,但材料未提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C项错误;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是指国会、总统、最高法院权力的分立,故D项错误。 3.(2019·常州期末)美国的开国元勋杰斐逊认为:“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基于这一理念,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 A.确立了两党对峙格局 B.加强了地方政府权力 C.规定了总统两届任期 D.贯彻了分权制衡原则 解析:选D。材料中“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体

从美国大选看美国政治制度的运行

从美国大选看美国政治制度的运行 梅仁毅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 课程前言 王鲁湘:2012年的美国大选将于11月6日举行,仅剩两周时间,现任总统奥巴马和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在经过了三轮的电视辩论之后,在最近的民调中间支持率不相上下,选情处于一种胶着状态,美国媒体的报道也口径不一。总统选举制度是美国政治制度中间的重头戏,也是美国国家运转的核心内容,美国的政治制度又是西方民主制度中间重要的一种,那么该如何去看美国的大选?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又是如何形成的?2012年总统大选又将如何影响美国的政治走向?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梅仁毅教授,来为我们阐述以上的问题,以帮助我们更加透彻地了解美国的大选及其政治制度的运行。欢迎梅仁毅教授。 解说:梅仁毅,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华美国学会理事,中美关系史学会理事,曾任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主任,1982年至1983年作为富布赖特访问学者赴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学习,研究方向为美国外交史、中美关系史、美国政治、国际关系,主要作品有,主编《美国研究读本》、《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现代大学英语》第五、六册等。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2009年荣获北京市名师奖。 王鲁湘:梅教授您好,欢迎做客世纪大讲堂。现在的这个美国的总统选举正在可以说是选情尤酣,这个罗姆尼和奥巴马有点不相上下,我们假设就是您是一个美国人或者说就是说您作为一个对美国的政治运行制度特别关切的一个中国专家,如果要您来投一票的话,这两个候选人您倾向于投谁一票。 梅仁毅(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因为我是个中国人,不是个美国人,一般地说我把自己定位是我来观察。 王鲁湘:观察员。 梅仁毅:我来分析,但是如果一定说要我投个票的话,我觉得我是会不参加投票,因为我觉得俩差不多。 王鲁湘:差不多,其实在美国选举中间反正有很多的人是弃权不参加的。 梅仁毅:对。因为你投谁你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所以我还不如不投。 王鲁湘:保持一种中立状态,观察员的身份吧。 梅仁毅:对,就是这个。

美国联邦制度的建立教案

《美国联邦制度的建立》教案 一、课程标准: 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二、课程标准分析: 本单元课标主要围绕着西方民主制度核心内容——“代议制”,本课从美国联邦制的角度,对代议制的第二种表现形式进行了描述。因此,本课要首先解决“美国联邦制”是什么的问题,此即为课程标准中的“1787年宪法主要内容”、“联邦制的权力结构”的相关内容。然而,要使这些知识被学生理解的话,又不能不提及联邦宪法签订的过程、遭遇的矛盾,并通过矛盾的解决逐步引入宪法内容以及之后建立的联邦政治制度的权力结构——分权与制衡! 其次,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联邦制度都属于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但由于本国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方式以及本国历史传统的区别,两国的代议制显示出了相当大的差异。这一点通过列表等方式很容易发现,然而,真正难以理解的,却是两国制度都是从属于“代议制”的大概念,因此需要对于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并将本课联系到单元的整体中去。 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美国邦联体制;1787宪法制定;两党制形成等基本史实。 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主要内容;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 运用: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和影响;比较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 问题引导法;教师引导及同学思考相结合的办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教材资料)。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了解、感受民主制度,体会美国联邦制度建立以及任何国家政治制度的选择,都是与其国家实际情况离不开关系的。 四、教学重点: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五、教学难点: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授课班级:高一(10)班。

美国政治制度及其评述

美国政治制度及其评述 16世纪,当第一批欧洲探险者发现美洲这片新大陆时,他们看到的或许仅仅是一望无际的荒野,绝不会想到日后一个世界性大国将于此崛起;若干年后,满载政治流亡者,清教徒的五月花号在普利茅斯靠岸,那些理想主义者们也不会想到一个新型民主制度将由此奠基;从弗吉尼亚议会,到托马斯·潘恩的常识,一直到1787宪法等等,历史见证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成熟。 美国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政治组织形式为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和两党制的政党制度。我们不妨选取关键词,并从以上角度来审视美国政治的形成特点与发展历史。 一、联邦制度的形成及特点 独立前的美国先后经历了前殖民时代与殖民时代, 其国民构成极其复杂,不妨简单分为原住居民与外来移民。 研究显示,最早的美洲人可能来自两万年前的白令海峡对岸,他们也成为了印第安人的祖先。而有据可考的资料显示,最早到达美洲的白种人应该是维京人。地理大发现之后的两百年时间内,先后有来自英国,荷兰,法国等欧洲移民来到美洲东海岸。他们最早在詹姆士敦建立移民聚居点,而后逐渐发展为带有殖民性质的地方机构。在18世纪,形成了西到阿巴拉契亚山脉,东到大西洋的北美13块殖民地。正是由于移民来源广泛的历史原因,造成了北美各殖民地在人种构成,风俗习惯,经济模式,发展期望等方面有很大差异。由此导致了1776年美国独立后难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以保证每一个州的利益得以实现。其政体大致经过如下变迁:1、英属北美殖民地时期,拥有受英王控制的总督府和代表殖民地利益的地方议会。2、独立战争期间,形成了适应军事形势需要的大陆会议,领导整个战争。3独立初期(1776-1787),为了巩固统一形势,采取复合式国家形式-邦联制。4、费城制宪会议后,颁布1787年宪法,决定实行联邦制。(注:邦联制较联邦制松散,是由主权国家为某一经济,政治目的,通过签订条约订立的联盟,无统一政府,无统一宪法,各州有非常大的独立性,中央政府只存在与形式。) 美国实行联邦制,究其根源,是由于各州先于中央政府而存在,各州拥有较大差异,没有实行单一制的物质条件,加之美国移民所特有的自由主义精神,也决定了其只能成为滋生相对松散的联邦制的沃土。联邦制的优势是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各州的独立性,使各州能更好的按照自己的特点制定法律,决定发展道路,体现了美国崇尚的自由民主精神。从历史上看,联邦制更容易为各州所接受,很好的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与稳定。但事情皆有两面性,联邦制亦然。过于松散的统治,较为单薄的中央政府,独立的州政府,必然会导致一些法律政策难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同时也不利于集中全国力量搞发展,一定时期也会出现各州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甚至有可能滋生分裂势力。美国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联邦制度,处理好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使中央政府与各州恰当的分权,中央处理军事,外交,财政等全国性问题,而教育,医疗等则由地方做主。总而言之,美国的联邦制适应了美国发展的需要,有很强的生命力。 二、总统制简谈 1789年美国制宪后,曾在对英作战中担任大陆军总司令的乔治·华盛顿在选举中毫无疑问的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称为总统的领导人。美国总统制的诞生,虽然说是宪法中保障人权,捍卫自由的必然体现,但其中也

美国霸权评析

分析评价美国霸权主义行径,美国霸权主义是利还是弊?利有哪些?弊有哪些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靠其强势地位在世界上“颐指气使”,动辄干涉别国内政,造成国际关系的持续紧张,危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冷战后,美国成为当前世界唯一集“经济霸权”、“制度霸权”、“科技霸权”于一身的垄断资产阶级统治的超级帝国,帝国本性决定了它的根本利益在于对外扩张,推行霸权主义。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阻碍他国的发展。 他的利在于推广霸权带来自己的各个方面层面的收益,但是在目前的时代中推用霸权主义只能说明美国的心虚,因为目前除非是一些弱小的没有地位的国家受到伤害外,他不敢明目张胆的对中国、俄罗斯推行霸权主义,因为随着中俄的崛起,美国越霸权则反映出他的无能。分析评价美国霸权主义行径 霸权必须做到只有盟友,没有朋友。该翻脸时就翻脸,该不要脸时必须不要脸。 就美国来说,霸权主义已不长久,因为中俄的崛起,金砖国家的崛起,以及某些发达国家对美国的仇恨已经不是写在脸上,已经表现在某些行动中。反美不在是孤家寡人,只要有一个恰当的时机和事件全世界的反霸权行为会得到一个扩张。 霸权就是牺牲别人的利益,不择手段的行为去伤害他国。 评析美国霸权稳定论 霸权稳定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后来吉尔平、基欧汉、莫德尔斯基等学者又从不同的侧面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补充和扩展。在这些人当中,吉尔平可算作霸权稳定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几部著作从经济、政治、历史都不同角度阐释了这一理论。 霸权稳定论属于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一支。然而,它又有自己独特的理论视角和中心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传统现实主义关注的是均势问题,而新现实主义关注的是国家的安全以及国际体系的结构问题。而霸权稳定论,顾名思义,主要研究的是霸权的兴衰以及霸权的统治问题。这一借鉴了传统现实主义的权力概念,又吸收了新现实主义的结构主义特色,还对制度主义关系的国际机制以及国际合作问题有所涉及,称得上是一定程度上的综合理论。另一方面,由于美国是当今世界的头号强国,而霸权稳定论的主要提出这也都来自美国,所以,这一理论又有着鲜明的美国色彩。认真研读霸权稳定论的代表著作,人们就不难发现,不管它的鼓吹者者是否承认,事实上它的种种理论观点不是在为美国所采取的霸权政策辩护和赞美,就是为维护美国的霸权在出谋划策。从这个意义上说,霸权稳定论其实并不是一种纯正的国际关系理论,它更像是为了维护霸权统治而提出的一种政策建议或政策指导。 然而,无论如何,美国在当今国际体系中的独特地位是客观存在的。要想更加深入地了解美国的对外政策,了解美国国际关系理论与美国霸权之间的联系,霸权稳定论这道大门是非得进去不可的。 一、霸权稳定论的经济阐释 霸权稳定论提出,开放并且稳定的国际经济的政治条件至少有三个。首先,一个或几个国家必须进行经济和政治领导;领袖国的任务是提供稳定的国际货币,促进自由贸易,确立管理国际商务的公平规则。其次,稳定的国际经济必须建立在主要经济大国的合作基础上。第三,世界各国人民必须相信自由贸易和其他形式的国际商务对他们有利。而这三个条件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条。历史经验表明,没有一个占主宰地位的自由强国,国际经济合作极难实现或维持。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经常会有一些强大的诱因,驱使一个行为体进行欺诈和损害其他行为体,因此,很需要一个政治领导来发挥管理和执行政策的作用。 根据霸权稳定论,开放性的市场经济创造出一种集体商品(或称公共商品)。在国际关系领域,也存在着这种集体商品,比如最惠国原则基础上的自由贸易制度--对一个国家减免关税的待遇必须扩大适用于所有国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稳定的国际货币也是一种集体

最新人教版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学设计汇编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权力结构,联邦制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 (2)理解“分权与制衡”原则,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从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较为全面分析、概括和理解的能力。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 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美国现状讲述美国联邦制发展的历史,通过学习,体会现实、反思历史探究学习,发现问题。 (2)指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从美国联邦制的内容中分析其积极作用与局限性,使学生掌握分步骤、分层次掌握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是人类历史进步地宝贵遗产,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观。 二、课程标准: 1、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2、比较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三、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一级的学生,学生的基础较好,通过初中三年的历史学习,学生对美国历史已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适当加入一些探究问题,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但另一方面,学生的基础不同,知识掌握程度不同,教师应掌握对知识扩展的“度”,注意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与把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正确评价1787年宪法;“分权与制衡” 教学难点: 理解“分权与制衡” 五、教具: 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表格 六、教学方法: 1、教法指导:问题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形成第一印象,再结合图例进行讲授分析;然后用反面论证的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再然后用展示历史资料让学生辨别判断的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最后用列表比较法加深纵向知识联系,加强新旧知识间的结合,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2学法指导:运用.辩证法、展示历史资料的方法、归纳法,逐层加深学生的理解。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板书设计

美国政治制度的衰败

美国政治制度的衰败 (作者美国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美国利益》双月刊1-2月号) 美国有很多政治制度当前都日渐衰败。这与更为广泛的社会或文明衰落现象并不是一回事儿。这里讲的政治衰败其实是说,一项特定的政治进程——有时是一家政府机构——已出现机能障碍。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思维僵化;地位稳固的政治行为方对改革和再平衡起到了阻碍作用,而他们的实力在不断壮大。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已走上永久性的衰退之路,也不意味着美国相对他国所具备的实力肯定会下降。但制度改革极难实现。在政治秩序不发生重大混乱的情况下,根本不能确保可实现制度改革。因此说,虽然衰败和衰退不是一回事儿,但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并非没有关联。 三大结构特征都有问题 人们对美国当前的困局作出了多种诊断。在我看来,制度衰败——或者说衰落这个范围更广泛的观念——绝非“一蹴而就”。但总体来讲,美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背景基本上总是会被忽视。 如果我们更仔细地审视美国相对于其他自由民主国家所走过的历程,我们就会发现,美国政治文化有三个主要的结构性特征。不论它们如何演进,也不论它们在过去发挥过多大效力,这三个特征当前都出了问题。 第一,相对于其他自由民主国家而言,司法和立法部门(也包括两大政党所发挥的作用)在美国政府中的影响力过大,而受损的是行政部门。美国人一贯信不过政府,由此就催生了立法部门解决行政问题的局面。久而久之,这种处理行政需求的方式变得成本极高、且效率低下。 第二,利益集团和游说团体的影响力在增加,这不仅扭曲了民主进程,也侵蚀了政府有效运作的能力。生物学家们所称的亲缘选择和互利主义是人类社交的两种自然模式。当与个人无关的当代政府失效时,人们就会回归到上述关系中。 第三,由于联邦政府管理结构在意识形态上出现两极分化,美国的制衡制度——其设计初衷是防止出现过于强大的行政部门——也就变成了否决制。往好了讲,决策机制变得过于松懈——也就是说太过民主了,有太多的行为方由此得以阻止政府去调整公共政策。我们当前需要更强大的机制,以力促实现集体决策。但由于政府的司法化以及利益集团影响力过大,在不发生系统性危机的情况下,我们不太可能建成此类机制。 由此说来,这三个结构性特征已呈盘根错节之势。 直接引发代议制度危机 在当代自由民主国家里,政治制度的三个核心范畴——政府、法治和追责能力——具体表现为政府三权分立:即分为行政部门、司法部门和立法部门。

从自由主义看美国霸权

从自由主义看美国霸权 一、霸权的定义 在国际体系内依靠自身的强大实力,行使对他国的控制权的能力。包括强大的物质力量、霸权合法性及其他国家的承认。 二、是否已经衰落 是,从体系视角看,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前美国霸权主导国际体系是公认的事实,但是70年代后,美国霸权体系是否存在一直具有争议。在自由主义的视角下,国际机制取代了霸权,发挥着稳定国际体系的功能。比如,美国多边贸易体制的建设中未能表现出足够的主导能力,而且其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意愿已经由全球层面转向区域层面,也不再容忍贸易伙伴广泛“搭便车”的行为。上述内容说明美国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能力和意愿正在减弱,表明美国的霸权地位正在走向式微。 三、是否会延续 会,原因:美国政治的公开性、分散性的特征,增强了他国对保持在秩序内并按照原则和机构运转的信任感。民主国家比非民主国在其机构承诺上, 能树立起更大的可信度。 美国霸权的各种制度具有一种延续性,已变得非常制度化。除了大规模战争或全球性经济危机, 美国的霸权主义秩序不受霸权主义挑战者们的影响。即使出现一个大的国际联盟, 赞同另一种秩序, 那么为实现这种秩序所付出的代价也必定比基于现存制度的演变要大得多。 四、美国霸权的特征 美国是一个自由主义的利维坦,提供大多的公共物品,创建并遵守国际规则,分享决策权威。非国家性与自由主义是美国在维系世界霸权时对外投射的价值取向,给予其在单极体系”的合法性与持续性。 创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秩序, 在冷战结束后依然保持生命力; 其生命力源于美国的霸权是自由主义的霸权。美国自身政治的开放性和渗透性特征, 决定了这种世界秩序的生命力。由于拥有独特的公开性的国内政治制度, 以及拥有已经创建出的处理国际政治冲突的一系列抑制强权的机构, 美国已有能力保持其扩张性的、制度化的和合法的政治秩序的中心地位。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学设计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权力结构,联邦制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 (2)理解“分权与制衡”原则,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从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较为全面分析、概括和理解的能力。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美国现状讲述美国联邦制发展的历史,通过学习,体会现实、反思历史探究学习,发现问题。 (2)指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从美国联邦制的内容中分析其积极作用与局限性,使学生掌握分步骤、分层次掌握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是人类历史进步地宝贵遗产,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评价1787年宪法;“分权与制衡” 难点:理解“分权与制衡” 三、教学过程 师:图片上显示的两个人是谁?(打出幻灯片:导入) 生:克林顿和布什 师:对了,他们这是在干什么呢?(左手放在一本敞开的《圣经》上,右手高举,向美国最高法院院长宣誓,宣誓词节录自美国宪法第二章第一节) 生:他们在就职宣誓 师:不错,哪位同学愿意来过把总统瘾,宣誓一下。(幻灯片打出材料) 生1:“我庄严宣誓我一定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维护、保护合捍卫合众国宪法”。 师:恩,如果美国有我们××先生做总统的话,中美关系将会有突破性的进展,台湾问题将不再是问题了。(生笑)那么刚才提到的“合众国宪法”指的是哪部宪法呢?(由次导入

新课) (一)、1787年宪法的背景 问题探究让学生带着悬念和兴趣自主学习1787年宪法产生地背景和理论来源 师:美国为什么要制定《1787年宪法》? 生2:从17世纪起英国就在北美进行殖民扩张,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激起北美人民的反抗,于1775年北美13州的人民发动起义,历史上称为独立战争,美国独立后,只是一个松散的联邦,13个州各自为政,使美国面临许多内外矛盾。 生3:1786年谢司领导的农民起义,震撼了邦联统治者。 师:两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那么这里面有一个概念大家可能有些混淆,就是邦联制和联邦制的区别。美国现在是联邦制国家,但刚成立的时候只是一个邦联制国家,那邦联制和联邦制有什么区别呢?(打出幻灯片、实物演示)我把“邦联”比作是“一根用沙土做成的绳”,“联邦”比作是凉衣服的衣架,直观形象的解决了不是重点的难点。(形象变得比喻和实物演示是为了深入浅出的用形象生动的方法加深学生对难点的理解)。 (多媒体课件打出区别) 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区别 ?邦联制:是国家的联合,各州的结合只是一根“沙土作成的绳子”,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政府. ?联邦制:是联合的国家,好比是一个凉衣服的衣架, “既像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联邦实现了自由与力量的统一. (二)分权与制衡 (多媒体课件打出材料) 理论来源 ——欧洲启蒙思想的精华 ?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著有《论法的精神》,他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学说,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照着食谱做菜。 师:分权制衡的精神在于平衡,那么美国联邦政府是如何组成的呢?

美国政治体制架构的演变

论美国宪法在美国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对于美国的发展来说政治制度的建立历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美国许多基本的涉及到人权、财政、司法、经济、政党和议会的制度和法律都是那个时候出现的,而且是在和社会的剧烈冲突中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出现的,最为突出的是宪法。宪法的出现维持和发展了美国的民主制度,也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基础。 关键词宪法政治发展影响因素 经过课程的学习以及对相关美国政治书籍的阅读了解。我将在此对宪法在美国政治发展中的作用阐述个人的见解。 美国现行政治制度是1787年宪法规定的。主要是三部分:1、国会。美国国会实行两院制,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2、总统及行政机构。总统由选举产生,集四种职务于一身。总统下设总统办事机构,总统咨询机构, 13个部和各种独立机构。各部部长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批准后任命。3、联邦法院。 国会、政府、法院三者以宪法为基础,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和要求运行,即国会、政府、法院三者地位平等,互不从属,但又相互制约。怎么制约呢?国会可以弹劾总统,总统也可以否决国会的立法。总统掌握着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提名权和任命权,控制着联邦最高法院的组成。法院可以宣布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违宪作废。国会可以

弹劾法官,法官也可以运用司法审查权宣布国会的立法违宪作废。这是三权分立理论比较彻底的运用,是现代西方民主的典型。然而在美国政治逐渐成形的过程中,我觉得有两个主要因素影响推动着美国政治体制构架的完善。 第一,《独立宣言》和《邦联条例》是推动美国宪法诞生的前奏。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依据1776年颁布的《独立宣言》,成为13个相互自由独立之邦。也就是说,它们和原宗主国英国不再有隶属关系,而且它们之间也是互相独立的国家。然而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独立各邦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正式联合起来,组建美利坚合众国,并且制定了《邦联和永久联合条例》,简称《邦联条例》。但是,邦联没有单独的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它只有国会这个唯一的政府机关。可见,在美利坚合众国建国初期,就中心和地方的权力划分来看,中心权力甚弱,主要的权力分散在各州。那时美国流行的一个比较时兴的政治口号是:“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应该看到,在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强有力的中心集权的18世纪,像美国这样把国家权力分散于地方的状况是罕见的。而美国的邦联制当时之所以能够建立,与北美13州的历史现状及来自欧洲大陆和英国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由于邦联美利坚合众国,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一个松散的主权国家的联盟,而不是一个主权国家。而邦联国会,用约翰·亚当斯的话来说:“那并不是一个立法会议,也不是一个代议议会,不过是一个外交大会而已。”由于邦联政府缺乏集中的行政权及统一的司法

国际制度与美国霸权

国际制度与xx霸权 xx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博士 大家好,我是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陈积敏,主要从事美国问题研究。今天在这讲当中,我们主要想谈一谈国际制度与美国霸权。 之所以选取了这样一个主题,是因为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多的联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二战之后所建立的这样一种国际体系,很大程度上是由国际制度把它联系在一起的。 而国际制度与美国在二战之后所确立的霸权地位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我们今天选取这样一个主题跟各位作一个介绍。 在这讲当中,我们想主要从三个层面来谈一下这个问题。第一个方面,从概念上面来界定一下什么是国际制度,什么是霸权,以及它们的功能与作用是怎么样的;第二个方面,国际制度与美国霸权之间的关系;最后一点,回归到中国的视角来看待如何去认识,以及如何去对待美国的制度霸权。 一、概念分析: 国际制度与霸权 (一)国际机制 关于国际制度,在国际关系理论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引用的是国际机制,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国际机制与国际制度之间存在着一个很细微的区别,但是,我们在此不作严格意义上的区分,所以我们就通过对国际机制这个含义的认识就跟各位强调一下国际制度的含义。 所谓的国际机制是指国际关系与特定领域里汇聚着行为体预期的一系列明示和暗示的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这句话是从英文当中翻译过来的,源自于美国的一位学者Krasner在1983年出版的一本书,是由他出版的《国际

机制》当中的一段话,这句话读起来比较地拗口,但我们给它深入地剖析一下,分解开来的话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第一个,它的背景是什么?是国际关系领域当中的一个概念,所以其领域是国际关系领域;第二个,它的主体,国际行为体,主要是国家;第三个,它的核心。这个国际机制一个很核心的概念是国际行为体共同认可的一套原则、归分,所以它的核心内容是必须要得到国际社会当中的行为体,即国家的认可。体现方式比较灵活,具有明确的、明示的方式。如国家与国家之间订立的条约、国际法律,同时还有一些不需要明文规定的,如国际惯例。所以,国际机制的形式是多样的。最后一点是内容,它包括一些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通过这样的一些分解,大家对于国际机制的概念就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理解。国际机制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我把它归纳为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国际机制具有权威性。为什么具有权威性?这源自于国际机制的订立是由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一套原则和规范。国际社会当中的一些主要国家对这一系列的原则、规范都普通认可,这种普通认可就赋予了国际机制以权威性。正是因为国际机制具有权威性,从而也赋予了这个国际机制对于国家行为,这个国际制度规范了国家的行为形成了一定的制约。这个都比较好容易理解。 第三个方面,目前的国际机制或国际制度涉及的领域非常地宽泛,相互之间的交合、交融、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得各种各样的国际制度产生了一个制度化的“网络”,一个制度与另外一个制度之间具有非常明显的关联性。 第四个方面的特点,国际机制的独立性。一旦这个国际机制确立之后,一旦国际社会普遍认可这样一套规范、规则、原则,那这一套国际机制对于国家国际体系当中的国家的行为具有约束性,这样一种约束性不会因为个别国家的变动,包括这个体系当中的主导国家的变动而丧失其向例。它具有一定的独立存在的价值,这是我为各位分析的国际机制的四个方面的特点。 国际机制有什么样的功能?我们简单地分为两大方面。

美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美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摘要: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 方式的总和。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由其特定的国情、积极性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以及历史渊源等所决定的。当今世界美国已成为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个历史仅有200多年的移民国家能够有如此成就,绝不是偶然的。与其政治制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和国情美国的政治制度又有其与众不同的地方。本文将就美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展开阐述。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为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和两党制的政党制度。美国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天赋人权”学说和“三权分立”原则。政权体制实行分权制衡和法治原则。它的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实行资产阶级专政。 一、主要内容 (一)政权组织形式 美国采用总统制,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美国实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法院掌管,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1)从立法和行政的关系看:国会拥有相当权力,总统对于官员的任命,须经过国会参议院同意才能生效。同时,总统拥有更大的权力,总统有权介入立法领域,可以通过本党议员和本党议会团的领袖来影响某一法案的命运等。(2)从总统与联邦法院的关系看,总统可以任命法官,有权赦免一切罪犯,有行政裁判权。同时,法官一经任命可以终身任职,可以作出对总统不利的裁定;法院掌握司法审查权,可以宣布总统的行政立法违宪等。此外,国会同法院的关系也是相互制衡的。这种分权制衡关系并不否定三方有合作的基础:在和平时期,三方面的制衡多于合作;在动乱或者紧急事件中,三方面的合作多于制衡。因为以总统为首的行政部门所维护的利益从根本上与国会一致,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国会对总统采取忍让默许甚至支持的态度。不仅在国内事务上,国会往往与总统采取合作态度:在战争和外交问题上,法院遵循“司法依从”和“政治问题回避”等原则,也常常与总统合作,放任总统的行为。这种时而分权,时而合作,具体什么时候怎样表现,主要取决于美国统治集团的利益和民族国家的利益。 (二)国家结构形式 一个国家的结构形式简单的说就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在美国实行的的国家结构形式是联邦制,包括一个最高的权力机构即联邦政府,以及各州政府。在建立统一的联邦政权的基础上,各州仍保有相当广泛的自主权。联邦设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但有统一的法和法律,是国际交往的主体;各州有自己的宪法、法律和政府机构;若各州的宪法和法律与联邦宪法和法律发生冲突,联邦宪法和法律优于州的宪法和法律。美国宪法列举了联邦政府享有的权力,如征税,举债,铸币,维持军队,主持外交,理州际和国际贸易等。不经宪法列举的其他权力,除非宪法明文禁止各州行使者外,一概为州政府保留。州的权力主要是处理本州范围内的事务,如以地方名义征税,管理州内工商业和劳工,组织警卫力量和维持治安,等等。 (三)政党制 美国的政党制是典型的两党制。民主党和共和党交替执政。共和党以象为徽民主党。以驴为徽。美国的政党组织松散,美国选民可以自由注册成为某个党派的成员,可以自由投票给某个党派,不过这些都无法限定选民的选择,也不会带给该选民针对该党派任何特殊的权利或

浅谈美国霸权主义

2011年政治学科调研论文 浅 谈 美 国 霸 权 主 义 学校: 系别: 年级: 姓名: 学号:

【摘要】霸权主义是指一国凭借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优势,在全世界或个别地区破坏、控制他国主权,谋求统治地位的政策。美国以军事政治制裁、经济霸权、文化霸权等手段在世界推行其霸权主义政策,把本国的利益凌驾于其它各国家利益之上,遏制其它国家的发展对自己国家可能造成的潜在威胁以及消除其它国家和本国不同的声音;凭借其经济军事实力对其它国家进行控制、干涉和侵略,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成为威胁世界与和平稳定的主要根源。 【关键词】美国霸权主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 正文: 一、霸权主义的概念 美国大片以其精彩的剧情、刺激的场面、高超的特技而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在美国大片中,美国往往以世界统治者的面目出现,霸权主义行径昭然可见,然而,这不仅仅是电影,它更是现实情况的一种体现! 霸权主义在本质上是要把本国的利益凌驾于其他各国家利益之上,凭借其经济军事实力对其他国家进行控制、干涉和侵略,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成为威胁世界与和平稳定的主要根源。其表现主要有:第一,强迫别国接受和照搬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第二,利用“民主”、“人权”甚至“价值观”等问题,任意干涉别国内政;第三,凭借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到处侵略。它们置联合国安理会于不顾,违背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侵犯的神圣原则,公然践踏国际关系的普遍原则,其目的是要用武力手段建立一个符合他们自己利益的国际新秩序,确立其主宰世界的地位。其典型的体现就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 二、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 为了遏制其它国家的发展对自己国家可能造成的潜在威胁以及消除其它国家和国家对自己国家不同的声音,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有:政治军事制裁、经济霸权、文化霸权。 1、政治军事制裁 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1999年5月8日,一个惊人的消息

浅谈美国政治制度

浅谈美国政治制度 关键词:美国政治制度国会政治总统选举制度 摘要:美国的政治制度是多元因素的混合体,各种因素在不同的时期内起着不同的作用;其基本特点是权力分散,机构庞杂。美国政治制度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最为完善的政治制度,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为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和两党制的政党制度。就以下几个方面简单的分析美国一下的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一般是指与本国的社会性质相适应的国家权利机构和基本制度。政治制度与人类社会的各种制度一样,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带有时间和空间的烙印。“百年前制定的美国宪法规定了奉行至今的美国政治制度。不同于英国政治制度是经过极为缓慢,因而也更为自然平和的漫长历史演变积淀而成。美国政治制度是人类智慧的人工产物,它从一开始便显示了自己的独特性:复杂性和个性。美国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天赋人权”学说和“三权分立”原则。政治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议会制度,选举制度,司法制度,政府制度,公务员制度和政党制度等;标榜“人民民主”,以代议制为民主的主要形式;政权体制实行分权制衡和法治原则。它的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实行资产阶级专政。” 美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及特点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美国政治制度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最为完善的政治制度。美国仅仅用了三百年的时间就经历了其他国家用了一两千年才走完的历史阶段。两三百年以前,最早的殖民者飘洋过海前往美洲。他们有的为了逃避宗教压迫,有的为了到新世界去发财致富。他们到达美洲后,不但要同荒芜人烟的原野和印第安人作斗争,而且还要管理他们的内部问题。他们头脑中关于政治的概念不可避免的主要来自他们离开的那个社会。所以美国的政治制度必然有欧洲政治制度的影子,不过,欧洲的政治观念与美国也不是全都相容的,这是因为在美洲自行建立的社会不是按照当时欧洲存在的社会模式组织起来的,并且美国社会所赖以建立的环境也与欧洲的环境不同。正如美国作家路易斯哈茨极中肯的解释那样,美国历史的最重要因素是美国根本没有旧秩序;封建主义从未在美国存在过,尽管在殖民地时代有过拥有大量土地的“贵族”,也有来自欧洲的奴隶。美国不是一个“无产阶级社会”,而是一个中产阶级社会,除了对待黑人奴隶之外,美国并没有欧洲的阶级观念,美国没有社会主义传统,这主要是因为美国不存在社会主义者需要加以反抗的那种阶级结构。当时美国人总有一种基本的信念,即为了创立一个廉洁的社会,他们已经与腐败老朽的欧洲一刀两断。另有一个方面美国的政治制度又有其宗教因素。因为移民和殖民者主要是一些基督徒,所以在某些方面政治制度受到了宗教的影响。 我认为,美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两特点:独特性,多样性。美国的政治制度是有意识的创造物, 1

冷战后的美国霸权文献综述

冷战后的美国霸权文献综述 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美国在世界上获得了全面优势地位,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十多年来,美国凭借其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科技实力,利用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机会,挟美国在世界高科 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大肆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试图在两极格局解体之后建立单极格局,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与冷战时期美国霸权主义相比,冷战后美国的霸权主义更具有欺骗性、侵略性和危险性。 一、冷战后美国霸权的膨胀 1、首先,美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的明显优势地位驱使美国向全球扩展其霸权 统治。战后国际系统中权力结构的变化,使美国相对权力地位提高,与其他大国之间的权力差距加大,美国称霸世界的欲望空前膨胀,急于谋求建立由它主宰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新秩序”。 2、其次,美国近年来“新经济”的强劲发展,为美国霸权膨胀奠定了经济基础。 自1991年3月至2000年,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进入高增长、高利润率、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的“新经济”运行最佳期,从而巩固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地位。 3、第三,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新一轮浪潮为美国推行霸权战略创造了机 遇。由于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超强地位和对于世界经济组织的重要影响,经济全球化带有浓厚的美国色彩。美国利用经济全球化中自由市场经济向全世界扩展、资本流动加快、自由贸易迅速发展、国际组织作用加大的机会,增强了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力,在谋求经济扩张的同时,将自己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 二、美国霸权主义的新发展 1、首先,冷战后的美国霸权主义是一种更加肆无忌惮的霸权主义。美国的全 球战略不再是被动地遏制某一敌对国家的扩张,而是积极地向全世界扩展美国的势力和影响;美国的目标不再是与苏联争霸世界,而是独霸世界;美国全球战略的实施也不再有特定范围和限度,而是实施的空间范围更广,手段更多,目标更大。 2、其次,“新干涉主义”使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披上一层“仁慈”的外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