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精品教案

前言与同学们谈地理

教学目标:

1、解地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生活离不开地理。

2、了解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学期开始,课程表中有一门新课,就是地理课。地理课是学什么的呢?在讲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现在,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学生回答,分类)(讲授新课)学生的理想分类后大体有这些:

第一类:建筑师。告诉学生要想当建筑师要学习地理,比如说,画图Ⅰ将学生分组,让每组学啦,要学地图,比如说在什么地方设计建筑,当地的地形条件如何等等,都到用到地理知识。

第二类:服装设计师。还得学地理,比如说在国内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样的面料,也就是各地的棉花以及蚕丝等的分布,什么季节什么时候设计什么样的衣服,比如说给非洲设计什么样的衣服呀,皮袍可以吗?所以你得了解世界各地的气候,因地制宜,设计人们喜欢的衣服。

(就是说,不论学生的理想是什么,一句话,干什么都得学地理)老师介绍初中地理内容。

板书: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提出问题:

生都联想一下我们生活中什么事物和现象与“地理”有关,并说出来?

Ⅱ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并选择一部分对应做出简单的解释。

用屏幕显示问题和课本图片,给学生分析的机会,让他们树立信心。

问:右边的图片,说明了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特长.你能分析它的地理原因吗?

●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

●日本人爱吃鱼,市场上的海产品琳琅满目。

●国际中长跑中,来自东非高原上的选手常能取得好成绩。

●这些漂亮的服装大多出自我国江浙一带。

学生的分析有合理的、也可能有不合理的部分,教师该肯定的要肯定,即使说错了,也要巧妙地利用别的学生给以纠正,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用吝惜赞美之词,至于答案,老师不必说出来,反是留给学生,留个悬念。

教师总结: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地理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息息相关,总而言之,生活离不开地理

板书: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的生活

说出下列地区收入以什么为主?在生产生活中应注意些什么?见课件图片。

看p3展示课本图:“风沙掩埋了古文明”,巴比伦介绍

提问: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概括,说明尊重自然规律、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我们自己,否则要受到惩罚,自毁家园。板书:1、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看p3“姑姑的故事”

讨论:

提问:说一下这段文章的认识,试说明了什么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

总结:

1、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3、综合分析问题

4、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交谈,你们一定感到地理是一门十分有用、有趣的科学。地理课将带领你们进一步观察世界,认识中国,让你们感受到世界的发展和变化,感受到祖国的伟大,激发建设祖国的热情。不论地理课选择讲述的地区距你是否遥远,传达的地理思想却是共同的,是终生受用的。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1

课程标准:

1.地球的形状、大小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模型。

教学重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纬线的特点。

3.经度、纬度和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4.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的划分。

5.利用经纬网在地球上确定某地位置。

教学难点:

1.地球在宇宙中空间位置及经纬线的特点。

2.东西半球半球的划分。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但是,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我们自己却看不见。站在地球表面,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那么古代人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哪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和总结,我们很清楚的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在今天看来这样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教师多媒体展示课本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或直接看教材图)

学生讨论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学生汇报小组推荐代表回答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各个阶段,并说出理由(其他小组同学可质疑或作补充):

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球体

直觉臆想证实

教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你所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或者想到的,你能说出一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2.地球形状的认识

(1)分组按照教材中的要求,模拟“海边看船”,把自己的体验记录下来。如果有同学到海边亲身体验过,也可以交流一下。还可以做一个对比小实验:把纸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视纸船,看到船的部位有没有变化?

学生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只总是船身先消失。(有条件的学校学生可做实验演示,无条件的学校可利用课本图1.3解释)

(2)图1.4是一幅月食照片。古铜色的部分是地球的影子。注意观察古铜色影子的边缘,可以看出它呈什么形状?(弧形)。

学生2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教师多媒体展示月食照片(或看课本图1.4),帮助学生理解。

(3)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学生站得高,看得远(或者引用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能作图来说明更好)(4)进一步设问:凭借这些证据,能不能肯定地球是球形?为什么?

3.学习麦哲伦环球航行(结合阅读材料)。

4.最科学的证明──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5.用哪些资料数据可以描述地球的大小?

6.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学生1:通过人类探索地球形状艰难而漫长的历程说明。

学生2: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易而举的,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甚至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学生3:科学技术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方法。我们要从小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树立为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

7. 教师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大小。

学生读图,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为4万千米。学生指图说明.。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请同学们观察并动脑筋思考,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学生分成组成小组进行讨论。

总结地球仪的特点。

2.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1)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3)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3. 认识地球仪

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讨论。

1.地球仪的作用。

2.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3.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

【纬线和经线】

1.活动一

(1)观察经纬网模型,说出经线、纬线特点。

观察有经纬网世界地图:找出经线、纬线、经度、纬度,说出经纬度的变化特点和作用。

学生1:地球仪上经纬线、经纬度的作用,就是为了确定地表事物的位置、方向、范围等地理特征2.活动二

(1)观察地球仪,填表(表中某些项目的内容由教师写出,其余项目的内容让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通过观察,自己归纳、总结出经纬线、经纬度、赤道等地理名词的几何形状特征及作用)。

①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什么形状的?

②各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③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这条纬线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

④. 纬度的变化规律,说明地球仪上经度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

讨论交流,学生展示。

3.活动三

学生自学问题

①经线在形状、指示方向、长度的分布三个方面与纬线有什么不同?

②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此问题较难,以教师回答为主)

③经度的标度范围是多少度?(教师要做必要的提示)

④对比纬度的变化规律,说明地球仪上经度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

⑤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⑥在地球仪上找出主要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大洲,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在以上活动过程中,教师边组织讨论,边请学生将讨论结果书写到表格中。

【利用经纬网定位】

教师提问:“要说明一个地点的确切位置应如何表述?”

说出下列地点的确切位置:北京、伦敦、莫斯科。然后再请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下列地点:(利用教科书中的活动3)

(1)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S、150°W;

(2)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N、125.3°E。

各小组自己安排训练项目,或相互提问。

总结本节内容,利用板书总结。

板书设计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球体直觉臆想证实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三、经线和纬线(列表)

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四、经纬网——定位 课堂训练:

填表并寻求判断的规律

教师点拨

以方格状经纬网图为例说明经纬度的判定方法 1.先定方向:

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判定经线和纬线

根据经线和纬线的概念得知: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哪是经线、哪是纬线以及经度和纬度。

介绍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1.说明判定方法:

2.解释:在判定东西半球时,先看经度的度数,如果小于2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东半球上;如果大于16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西半球上;不在这一范围的,东经的就在东半球,西经的就在西半球。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1

课程标准:

1.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情感目标

1、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演示“地球运动”的课件,请观察说出地球运动的形式有些?

【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

活动一

(1)自转与公转的规律有何相同点?

(2)动手演示“地球运动”的活动。

(3)学生概括总结地球运动的形式(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4)完成下列表格

(5)列举自然界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

活动二

(1)利用光源和地球仪,学生演示:当前地球上昼夜的形成和分布。指出昼半球、夜半球的范围。要求学生观察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哪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

(2)将地球仪转动180°,再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

(3)连续转动地球仪,观察各地(如中国和美国)昼夜更替的情况,思考并总结昼夜更替的原因。(4)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历多长时间?(学生回答后,教师要指出是12个小时左右,究竟多长时间依季节而有差异,待上高中学习时再深入了解)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要多长时间?(24小时)

(5)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0页中“畅畅和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6)教师讲述: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教师利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或图上画出昼夜两半球的范围,让学生计算伦敦、北京、新加坡、东京、莫斯科等城市中间的时差各相差多少小时。并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与太阳东升西落的规律,了解时刻计算“东加西减”的一般方法。

(7)教师让学生总结这部分内容学习的收获,并总结、整理板书内容。

活动三

(1)教师提问。

①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中午比早晨或傍晚更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呢?(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越多,反之越少)

这个提问的设计,是为学生理解地球公转使地表热量发生季节变化而作必要的铺垫,但不能按高中地理学习那样进行知识的扩展和加深。

②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日常生活的体验说明。(教师引导学生按春→夏→秋→冬的顺序依次回答)。

(2)教师利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或利用教科书中的地球公转示意图,让学生观察

思考: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还是竖直的?地轴指向是否发生了变化?(倾斜的。没有)读教材图1.19,“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表)

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填写下列表格:

(3)以自己的家乡为例,归纳总结: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随季节而有规律地变化,形成了四季。

三、地球上的五带

(读教材图1.20“地球上的五带”,请各小组完成)

①在图上找出地球上的五带,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②中国主要属于什么带?还有小部分属于什么带?山东省属于什么带?

(北温带。热带。北温带)

③完成下表:

板书设计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二、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

五带

第三节地图教案1

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等确定方向。

2.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直线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3.初步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

4. 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5.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6.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过程与方法:

1.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

2.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

2.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3.根据不同实际情况需要选择不同地图

教学难点:

1. 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2.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这是一幅我们学校的校园平面图,谁能辨别出它们都是校园的什么教学设施?(操场、篮球场、食堂、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教室,会议室、礼堂等)请找到我们教室所在的位置?请两

位同学上来,用直尺测量一下这张图上我们教室的长和宽?请另两位同学用米尺测量我们教室的实际长度和宽度?

(学生活动)请大家一起计算:?算一算缩小后画在纸上的距离是教室实际距离多少分之一,也就是计算一下图上的1厘米代表了实际的几米?这个数值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比例尺。

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及公式。

用公式表示就是: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

【地图的基本要素】

1. 比例尺

提问:

比例尺有几种表示呢?

地图上的比例尺"用文字表示?用数字写出来?直线式?(由学生回答)

打开地图册,任选三幅图,请三位同学,分别用文字式、数字式和直线式表示比例尺。

板书:

文字式、数字式、直线式

读台湾岛地图

(1)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

(2)在台湾岛地图上,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地距离又是多长?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

(3)同学们能否利用地图给出的比例尺,计算出该地图与它所表现的实地范围相比,缩小了多少倍?

如何辨别比例尺的大小呢?

比较P23"中国地图"和" 北京地图",两幅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在那些方面的表现不同?

(学生活动)1.请阅读P23"做一做"并填下表:

(小结).通过两幅图的比较,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认识比例尺的特性:

①、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即比例尺愈小。

②、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比例尺愈大;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大,反映的内容愈简单,则比例尺愈小。

2.从地图上确定方向。

(1)教师提问:“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地图上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应该如何确定呢?”

(2)教师出示不同比例尺的地图,例如世界图、中国图、北京市区图等,让学生思考应如何确定地图上的方向。

(3)启发、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在不同类型地图上确定方向有哪些方法。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可以从已学过的地球仪上的方向辨别入手,让学生复习用经纬线

确定方向的方法,了解在地图上同样可以用经纬线确定方向。这种方法适用于小比例尺的地图,而大比例尺地图的经纬差比较小,这类地图往往没有经纬线。这时就要遵守“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一般规则。还有的地图标有“指向标”,“指向标”指示的方向一般是指北。

某村平面图

想一想看右图中公路的方向是怎样变化的?

点拨归纳在组织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评价后,教师指出: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箭头指示的北方,再确定其他方向。并以辨别图中公路方向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例,点击鼠标,在原图上加上虚线,指导学生学会用指向标辨别方向的方法,这样就能很快辨别出公路的方向发生的变化:从左向右公路是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然后转向正东方向延伸。

读图回答电脑展示“经纬线为平行直线的地图”读图回答:

①A在D的什么方向?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球体。 2、运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说明地球是球形:(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2)月食现象。 3、经纬线特点。 纬线经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指示方向:南北方向。 长度:长度不一,赤道最长。长度: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除极点外,纬线圈都是圆。形状:所有经线都是半圆。

纬度经度 起止度数0度(0度纬线叫赤道)—90 度N/S 0度(0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180 度 代号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 如何区分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1、 赤道(0度纬线)以北为北纬N, 赤道以南为南纬S;2、纬 度向北递增为北纬N,纬度向南 递增为南纬S。 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1、本 初子午线(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E, 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W;2、经 度向东递增为东经E,经度向西递增 为西经E。 半球划分赤道分南、北半球20度W和160度E分东、西半球 4、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180°。主要的纬线:赤道、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5、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160°E.

6、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 7、利用经纬网定位。 参照《地理填充图册》第7页,第5题。要会判断A、B两点的经纬度。 8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什公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

运动转面对赤道面对北极面对南极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一天1、昼夜更替 2、时差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地球的公转 地球运动绕什么转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的变化 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 日期 3.21 6.229.2312.22 太阳直射点位置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知识清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清单 知识内容 1.1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最大周长、表面积)教材P4 图1.2 1.2纬线(形状、指示方向、长度)教材P5 图1.6 1.3纬度(赤道度数、范围、变化规律、低中高范围、南北半球划分)教材P5 图1.6 1.4经线(形状、指示方向、长度)教材P6 图1.9 1.5经度(本初子午线、范围、变化规律、东西半球划分注:会判断东西半球) 教材P6 图1.9及P8 图1.11 1.6根据经度、纬度的变化规律,会写某点经纬度 2.1地球自转(方向、时间、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差)教材P11 图1.14 2.2地球公转(方向、时间、地理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形成、太阳高度的变化、五代的划分)教材P13 图1.18及P14 图1.19 2.3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二分二至指北半球),明确节气、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过程 教材P13 图1.18 2.4五带的划分(名称及范围、极昼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现象出现的范围) P14 图1.19 3.1地图比例尺(公式、三种表达方式、会计算)P16 图1.21 3.2方向(一般地图、指向标地图、经纬网地图,关键在于会结合地图判断) P16 图1.21及P17 图1.24 3.3图例(看地图时,首先看图名,其次看图例,认识常见图例)P18 图1.25 3.4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详略之间的关系P22 图1.31及1.32 4.1海拔、相对高度P25 图1.35

4.2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五种山体部位,特别山谷和山脊的判断:凸高为谷,凸低为脊)P25 图1.37 4.3常见的地形类型(海拔、起伏特征)P27 图1.43 4.4会绘制地形剖面图(最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与陡缓) P28 图1.44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航海家________带领的船队环球航行证实地球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 2、确证地球是不规则球体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3、地球的大小 表面积: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按比例制作的地球模型叫________。 2、地球仪上用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地理事物。 3、地球的最北点叫______,对着_______方向,最南点叫______。 4、左图中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5、地轴的倾斜度是________。 三、纬线和纬度 1、左图中字母表示方向 2、最大的纬线圈是_____,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 3、低纬度范围__________,中纬度范围_________,高纬度范围_______。 4、纬线的形状是_____。纬线指示_____方向。 四、经线和经度 1、经线又叫______ ,0°经线又叫___________。经线指示_____方向。 2、经线的形状是______。 3、半球判断:西经0°到20°_______ 20°到180°________ 东经0°到160°________ 160°到180°_________ 4、半球范围:东半球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西半球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东西半球的分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1、经线和纬线交织形成________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二、两分两至 3、两分两至与南半球昼夜长短和季节 三、五带的划分 1、地球表面的五带是根据各地获得________的多 少划分的。 2、看左图: (1)两种方法表示图中的纬线。 (2)写出图中的五带。 3、五带中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______和______。 4、我国大部分地区在五带中的_________。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一、学会阅读地图 1、地图的语言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例尺=__________ :___________ 3、比例尺的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1:50 000 000表达的意思: 5、常见的图例: 5、地图方向的判断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二、选择适用的地图: 1、进入公园后可选择导游图,外出可选择交通图,了解国际事件可选择世界和国家政区图。 2、相同图幅的地图,(1)比例尺小的地图表示范围_____,内容较____。 (2)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范围_____。内容较____。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一、等高线地形图: 1、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_______。 2、连线等高线密坡度缓 等高线稀坡度陡 3、左图中填出山体的不同部位名称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1、陆地表面的地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类型。 2、_________:海拔500m以上,面积大,边缘陡峻,内部较平坦 _________:海拔500m以上,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_________:海拔500米以下,地势起伏大 _________:海拔低于200m,地面平坦、起伏小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设计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地理,建立初步的世界 地理基础知识为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作好必须的准备。 本节教材位居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初步形成了正 确的地理位置观。 作为新课程培训课例,面对的是没有学过地理的小学应届毕业生,组织教学应尽量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体现新的教育理念,适应学生 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陆地和海洋的名称与分布特点,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 峡概念的理解。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运用地图和地球仪判断大洲、大洋的相对 位置与分布,大洲、 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地球上的分布。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共同观察与探讨,发现问题、解 决难题。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相互答疑、发展智能、加强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1)、组织学生通过地球仪、地图学习、指认大洲、大陆、岛

屿、半岛、海峡在图上的位置等知识,同桌、小组互相讨论与检查,积极性高、气氛活跃。 (2)学生综合历史、文学等知识学习地理,促进了各学科间的综 合联系。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1)通过对海陆位置的认识与学习,形成正确的海陆分布观。 (2)能运用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指认正确图形。 (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师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 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评估,但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 是协同为一体的。)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1)学生习惯于看以“东半球、西半球”形式出现的海陆分布图,以“南半球、北 半球”形式出现的图形。学生不易看懂分清。可引导学生多看立体的地球仪,则能克服这种平面图形与立体实物间的转换障碍。 (2)学生在读以局部地点出现的大洲、大洋地图时,难以在脑海 中想象形成大洲、 大洋的整体分布图形。应加强培养学生在读图时能从图形的局部延伸到整体,或从整体图形回到局部的能力。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挂图; 学生准备:地球仪、地图册,收集有关与本课有关的人文资料; (一)地球?水球? 1、创设场景,引出问题 1)、录相:观看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宇宙飞船升入太空的录相,引导学生关注本课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本1——10页) 1、地球的形状:球体。 2、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1)海边看船。 (2)月食现象等 3、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最大周长是约4万千米; 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4、经纬线特点: 归线(23.5°S)、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8、利用经纬网定位。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运动形式分自转和公转)(课本11——15页) 地球运动旋转 中心 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面对赤道面对北极面对南极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 一天 1、昼夜更替 2、时间的差异 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记忆口诀:“北逆南顺” 地球运 动中 心 运动方 向 周期地理现象 公转太 阳 自西向 东 一年 1、四季的变化 2、五带的划分(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 3、昼夜长短的变化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夏季最高、影子最短;冬季最低、 影子最长) 以北半球为例。二分二至点的日期、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情况: 二分二至点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日期 3.21前后 6.22前后9.23前后12.22前后 太阳直射点位 置 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北半球昼夜长 短 昼夜平分昼最长夜最短昼夜平分昼短夜长 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 季 6、7、8月为夏 季 9、10、11月为秋 季 12、1、2月为冬季 2、地球上的五带 划分依据:根据不同纬度地带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5个热量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的地区:热带——即南北回归线之间(23.5 O N--23.5 O S);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寒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即南极圈(66.5 O S)以南、北极圈(66.5N O)以北四季分明的地区:温带(北温带和南温带)——即回归线和极圈之间 N S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整理前两节)

店头中学七年级地理 第一章第一节质量检测题 班级 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1.人类首次实现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 ) D. 郑和 A.哥伦布 B. 麦哲伦 C. 库 克 2.赤道是:( ) A.形状是半圆形的 B. 是所有纬线中最短的 C.南北半球分界线 D. 东西半球分界线 3.地球的平均半径长度为: ( ) A.6357 干米 B.6371 干米 C.6378 千米 D.6360 千米 4.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 A.180 ° B.0 ° C.160 ° E D.20 ° W 5 .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棋盘似的正方体 B 倒扣的盘子 C 球体 D 圆形 6 .下列地点中,位于西半球、南半球的是: ( ) A.19 ° W 10° S B.5 ° W 40° S C.160 ° W 30° N D.140 7 .地球的表面积是 ..................................... ( A 5.1亿平方千米 B 5.1亿千米 C 5.1亿立方千米 D 5.1平方千米 8 .关于地球仪正确的叙述是 ............................. ( ) A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B 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C 地球仪是用颜色和符号来表示事物的 D 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 9 .关于地轴错误的叙述是 .................................. ( ) A 地球的自转轴 B 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 C 地球上就有地轴 D 地球仪上才有地轴 10. ............................................................................................ 关于北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B 地轴北段与地球的交点 W 35° S )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综合测试题(A)(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 B.纬度越低,纬线越长 C.经线和纬线都长度相等 D.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2.地球仪上,0°纬线和0°经线相比() A.两者等长 B.0°纬线稍长 C.0°经线稍长 D.0°经线约为0°纬线的一半长 3.在地球表面,纬度30°、经度110°的地方一共有 A.一个B.二个C.三个D.四个 4.实际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A.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B.0°和18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C.西经20°和东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 D.东经20°和西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 5.一艘科学考察船计划9月份从A点(20°N、20°E)出发,到达与A点纬度相同,经线正好相对的B点进行科学考察() A.160°W B.20°W C.160°E D.20°E 6.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有极昼极夜现象,以北为温带地区,这一点地理坐标应是() A.23.5°N,180°B.66.5°N,180° C.66.5°S ,20°W D.66.5°S,160°E 7.下图中P点位置,同时符合①东半球;②北半球;③热带三个条件的是()

8.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不停地自转 C.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 D.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 9.某地位于东经170°,南纬20°,有关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位于东半球 B.该地处于北半球 C.该地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D.该地属于五带中的南温带 10.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下列说法中可信的是() A.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此时已是冬季 B.我国的河流都已经结冰 C.南极有极昼现象 D.哈尔滨比广州的白昼短 11.下列节日中,当地昼夜悬殊最大的是 () A.三月八日妇女节 B.五月一日国际劳动节 C.七月一日党的生日 D.九月十日教师节 12.判读比例尺大小的正确方法是() A.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大 B.图上表示的内容愈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就愈大 C.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愈小,选用的比例尺就愈小 D.1/50 000的比例尺比的比例尺小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67515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地理试卷 (满分:50 考试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30分) 1、风车、郁金香与下列哪个国家有关() A、日本 B、荷兰 C、西班牙 D、巴西 2、一天中最高气温应出现于() A、日出前后 B、正午时分 C、日落前后 D、午后2时 3、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是() A、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刚果盆地 D、吐鲁番盆地 4、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南界线是() A、南回归线 B、北回归线 C、北极圈 D、南极圈 5、巴拿马运河沟通的两个大洋是() A、太平洋、大西洋 B、大西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太平洋 D、太平洋、北冰洋 6、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其中的原因有() A、利于观察夜景 B、降水少,屋顶是平的,方便住宿且晚上较凉爽 C、气温高,这样凉爽 D、为了避免大型野生动物的侵袭 7、世界上分布最广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分别是() A、英语、汉语 B、汉语、法语 C、汉语、英语 D、法语、日语 8、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 A、台湾岛 B、格陵兰岛 C、马达加斯加岛 D、海南岛 9、南北极圈位于() A、高纬度 B、中纬度 C、低纬度 D、中、高纬度分界线 10、放暑假时,下列描述符合你家乡实际的是() A、昼夜等长 B、昼长夜短 C、昼短夜长 D、全是白天 11、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是最长的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0°和180°经线 C、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 D、所有的纬线长度都相等 1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下列哪个大洋还在不断扩张?()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13、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 A、伊斯兰教 B、佛教 C、基督教 D、道教 14、与地球自转有关的自然现象是() A、极昼、极夜 B、四季更替 C、昼夜更替 D、昼夜长短变化 15、下列地区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拉丁美洲 B、非洲 C、欧洲 D、亚洲 16、关于等高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等高线上的数值表示的是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B、等高线的数值越大,表示海拔越低 C、等高线呈封闭曲线表示的是山顶 D、等高线相交的地方表示的是鞍部 17、下列对五种陆地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面广阔平坦的只有平原 B、地面连绵起伏的只有山地 C、高原和丘陵相对高度都比较小,但海拔差异大 D、盆地是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形 18、关于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大 B、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 C、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一定导致人口的下降 D、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大,人口总量一定大 19、下列关于人种体貌特征与环境的关系,正确的是() A、人种体貌特征是天生的,与环境无关 B、白色人种多分布在较热的地方,因为白色可以反射阳光

最新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精品教案 前言与同学们谈地理 教学目标: 1、解地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生活离不开地理。 2、了解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学期开始,课程表中有一门新课,就是地理课。地理课是学什么的呢?在讲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现在,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学生回答,分类)(讲授新课)学生的理想分类后大体有这些: 第一类:建筑师。告诉学生要想当建筑师要学习地理,比如说,画图Ⅰ将学生分组,让每组学 啦,要学地图,比如说在什么地方设计建筑,当地的地形条件如何等等,都到用到地理知识。 第二类:服装设计师。还得学地理,比如说在国内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样的面料,也就是各地的棉花以及蚕丝等的分布,什么季节什么时候设计什么样的衣服,比如说给非洲设计什么样的衣服呀,皮袍可以吗?所以你得了解世界各地的气候,因地制宜,设计人们喜欢的衣服。 (就是说,不论学生的理想是什么,一句话,干什么都得学地理)老师介绍初中地理内容。

板书: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提出问题: 生都联想一下我们生活中什么事物和现象与“地理”有关,并说出来? Ⅱ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并选择一部分对应做出简单的解释。 用屏幕显示问题和课本图片,给学生分析的机会,让他们树立信心。 问:右边的图片,说明了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特长.你能分析它的地理原因吗? ●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 ●日本人爱吃鱼,市场上的海产品琳琅满目。 ●国际中长跑中,来自东非高原上的选手常能取得好成绩。 ●这些漂亮的服装大多出自我国江浙一带。 学生的分析有合理的、也可能有不合理的部分,教师该肯定的要肯定,即使说错了,也要巧妙地利用别的学生给以纠正,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用吝惜赞美之词,至于答案,老师不必说出来,反是留给学生,留个悬念。 教师总结: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地理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息息相关,总而言之,生活离不开地理 板书: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的生活 说出下列地区收入以什么为主?在生产生活中应注意些什么?见课件图片。看p3展示课本图:“风沙掩埋了古文明”,巴比伦介绍 提问: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大全

1. 地球 ①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 球体。 ②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卩3_图1.2 ) 2. 纬线与经线的特点 (卩5_图1.7)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 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 S ”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 向北增大,则为北纬)(P6—图1.1) 4. 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 E ”来表示;以西为西 经,用“ W 来 表示。 (判断方式: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经度数 1.10) 5. 特殊经线:(P6- 7_图1.10和1.13) 运动类 型 方向 周期 产生的现象 地球自 转 自西向 东 一天 昼夜交替现象,时间差 异 地球公 转 自西向 东 -——-^ 年 季节变化、昼夜长短 变化 五带划分: (图) ①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 本初子午线( 180度经线: 经的界线。 20° W 160° 0°经线): 以东为西经, 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以西为东经。 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180°;经线是 无H 光育射 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范 围:20° W 向西到160° E ) 6.特殊的纬线 冇阳光亘射 E 光直 射 以西是西半球; 160°E 以 E 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 W 以东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 W 向东到_ 160° E ;西半球的经度 (P6_图 1.11; P12_ 图 1.12 ) 赤道(0°: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纬, 五带的分界线:23.5 ° N 、23.5 ° S 66.5 ° N 、66.5 ° S; 纬线低、中、高纬的分界线 :0 ° 30° 60° 90°极点:90 ° 以北是北纬。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形状 长度 指示的方向 纬线 圆圈 不相等,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东西方向 经线 半圆 长度都相等 南北方向 向西增大,则为西经)(卩6_图 3.纬度的划分: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教案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 1.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描述:阴晴、风雨、冷热。 特点:多变的 2.卫星云图:地图和气象卫星拍摄的图像叠加而成的,可以真实地反映云层的厚薄、云雨区域的范围。 白色表示云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3.天气符号:冰雹、雾、霜冻、浮尘、扬沙、沙尘暴等。 4.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的判断:在没有尾羽的一端画十字箭头。 右图的风向是西北风 风力的判断:一个尾羽=2级。右图的风力是4级风。 5.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的优劣,用空气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健康有利。空气质量级别共五级,一级最好,五级最差。(见课本P61)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 人为因素: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1.气温:大气的冷热程度,用℃来表示。 2.气温的测量(步骤见同步P46) 工具:百叶箱、温度计 观测4次:2时、8时、14时、20时。 3.气温的变化 气温日变化:气温最高(14时或午后2时),气温最低(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陆地(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2月最高,8月最低)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差 4.气温的差异 世界气温差别可以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且中心气温高,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为低温中心。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5.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a.等温线大致延纬线方向延伸,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b.同纬度陆地和海洋气温不一样。 c.受海陆分布影响,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和差异 1.降水:水汽在适宜的条件下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并以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特点:降水既有季节变化,也有空间差异。 2.降水的测量 工具:雨量器、量杯 3.降水的季节变化(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全年多雨:赤道附近,全年降水都很多(每月都大于100毫米) 夏季多雨: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夏季少雨: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全年少雨:全年降水都很少,主要位于内陆和极地地区 常年湿润:各月降水相差不大,雨量适中(每月50毫米左右) 4.降水的空间分布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四多四少) a.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极地地区降水少。 b.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c.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d.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测试卷

第一章测试卷 (6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认识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①天圆地方②麦哲伦环球航行③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④地球卫星照片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④②③① 2.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 A.太阳和星星绕着地球转 B.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 C.地球自西向东绕着太阳转 D.地球自西向东绕着星星转 3.(鸡西最新中考题)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0°、 180°B.20°W、 160°E C.20°W、 180°D.0°、 160°E (莆田最新中考题)2012年5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4.8级地震(震中:118.5°E,39.7°N)。图1是局部经纬网图, 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四地离震中最近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5.图中四地有太阳光线直射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图中四地位于东半球、南半球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7.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A.50°W、80°N B.45°E、60°S C.120°E、1°N D.120°W、80°S 8.下列有关经纬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经纬网在地球表面实际存在 B.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C.利用经纬网可以辨别方向 D.经纬网在军事、航空和旅行等方面都十分有用 9.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8844米,中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A.8693米 B.9003米 C.8690米 D.8999米 10.(鸡东最新中考题)黑龙江省白昼时间最短的一天是()A.春分日B.秋分日C.夏至日 D.冬至日 11.一幅残破的地图,比例尺已失去,但知地面上A、B两地相距120千米,图上两地相距为12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为() A.1:10000 B.1/100000 C.1:10000000 D.1/1000000 12.2013年放暑假时,家住河南的小明打算到桂林旅游,那么他应该 选择( )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注意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发展中的地理知识。 2、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3、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解决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4、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认识到地理知识就在大家身边,学习地理知识,能增强自己的生活和生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地理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难点:让学生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以学案为载体,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法)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积极探究(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平时,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词句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共同走进地理,了解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揭开地理之“谜” 1、自主学习: 读“解开地理之‘谜’”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你对那些问题疑惑不解?请说出两个。 2).小组展示搜集材料:“世界上的地理之迷”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为什么我国新疆出产的瓜果特别甜? 【教师精讲点拨】白天糖分增加的多,晚上糖分减少的少,瓜果才会甜,想想、猜猜新疆的条件会是怎样呢? 【探究结论】 新疆白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学习任务(二)1、自主学习:读课本22页最后一段及2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读“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讨论课本P.3的图1-1、1-2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体育活动?这两种体育活动应该在哪些地方开展?(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进行;冲浪--在海边。) 2).说说你了解的商品及产地?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湘教版)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导学案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地理知识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什么用处。 2.了解我们生活重充满着地理知识,学会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地理现象问题 3.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 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最棒) 自学课本1—6页,做下列习题。(10分钟) 1.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这些知识都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 2.在我们生活的之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奥妙。 3.“地理”一词的来源:中国最早出现在著作里,西方最早出现在。 4.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懂得,知道变化,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可提高对生活的。 5.东北地区的儿童溜冰,南方地区的孩子喜欢游泳,这与有关。 6.生产活动受到的影响和制约。 7.“低地之国”荷兰就是靠来维持国土的,因此定每年的5月第二个周六为。 8.地理景观在呈现千姿百态的的同时,又给我们展示了各地的绚丽画卷,不同的种族与,多样的语言与,各具特色的,,。 二、合作学习(乐于探究与合作,勇于展示) 结合教材及学习资料分组讨论学习(15分钟) 1.地理之谜:地理研究的是什么内容? 2.地理知识与应:○1地理与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2地理与生产建设及风俗人情有什么关系。 3.结合课本第6页阅读,思考讨论阿拉伯人为何穿白色长袍,头戴头巾? 三、学习提升,类题突破(5分钟) 1.下列不属于地理学研究范畴的是()

A 四季的变化 B 人口的分布 C 地形的分布 D 人的思想 2.以下不能反映地理与生产建设关系的是() A 广西来宾主要种植的粮食是水稻 B 我国北方主要种植的粮食是小麦 C 服装厂可靠近城镇 D 非洲传统舞蹈 3.说一说,你身边有哪些风土人情。(可口头表达,也可板书) 四、问题答疑(10分钟) 学生之间思考提出自己疑惑不解的问题(问题可由学生问学生或学生问教师),教师作适当的点拨,引导全体同学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五、检测学习(相信自己一定顺利通过) 1.下列日常活动与自然地理密切相关的是() A 在家玩游戏 B 去电影院看电影 C 去邮局买邮票 D 去超市买水果时看其产地 2.下列哪个工厂最好建在城镇附近() A 啤酒厂B水泥厂 C 化工厂 D 钢铁厂 3.阿拉伯半岛气候炎热干旱,当地居民的传统服饰是() A西装,衬衣B长袍,头巾C中山装D和服 4.荷兰人把每年的5月第二个星期六定为() A环保日B人口日C土地日D风车日 5.我国的湖南省有色金属资源非常丰富,这里最适合发展的经济部门是() A 纺织业 B 石油业 C 有色金属冶炼 D 煤炭业 六、小结与反思(2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及评价。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测试题

第一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对于地球的形状,最准确的描述是() 读“经纬网图”,完成2~4题。 图1 2.图中丁地的经纬度是() A.20°S、150°W B.20°S、150°E C.20°N、150°W D.20°N、150°E 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位于温带的是() A.甲地和丙地B.乙地和丙地 C.甲地和乙地D.乙地和丁地 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读太阳光照图,完成5~6题。

图2 5.此时,美国华盛顿的时间大概是() A.早晨B.正午 C.傍晚D.子夜 6.此时正值你生活中的什么时节() A.欢度春节时B.参加中考时 C.枫叶红似火时D.清明祭祖时 [潍坊中考]经纬网是我们在地球上准确定位地理事物的依据。下图是上海、孟买、莫斯科、堪培拉四城市经纬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 图3 7.随地球自转一周,四个城市中绕地轴旋转距离最长的是() A.上海B.孟买 C.莫斯科D.堪培拉 8.6月14日,四个城市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A.上海B.孟买 C.莫斯科D.堪培拉

9.四个城市中,每天最早迎来日出的是() A.上海B.孟买 C.莫斯科D.堪培拉 读下面四幅经纬网示意图,完成10~11题。 图4 10.如果四幅图的图幅大小相等,则比例尺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1.①地位于②地的() A.正南方向B.正北方向 C.东北方向D.西南方向 12.下列活动应选择城市交通图的是() A.我们班准备到郊外山地进行越野活动,事先需要设计方案 B.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又发生了冲突,我们想知道这两个国家在哪里 C.了解益阳这几天的天气状况 D.星期天快到了,我想去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离我家比较远,我要想一想怎样去[淄博中考]如图5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3~14题。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全册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地理事物与现象,初步学会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事 实。 2、知道学习地理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初步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初步形成地理表象; 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初步树立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 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3、关心家乡的环境和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点】 1、生活与地理 2、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习地理的方法、学习地理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环境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爱国主义情感和国际合作价值观。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六、【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老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学习一门课程,他可以使我们成为像诸葛亮那样,上知天文,下知——? 学生:地理!

老师:对,地理!教师:同学们,在第一节地理课上,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学生说,并可以提问,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简单讲评 教师:地理学科所学的内容很多,也很有趣,涉及到我们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学好地理是十分有用的。那么地理具体学些什么内容呢? 学生:读P1课文和卡片:1、说一说地理学习哪些内容; 2、尝试在空白卡片中填上地理的其它内容; 3、将这些内容按自然和人文进行分析。 教师:1、地理所学内容几乎涵盖了我们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2、用地理知识和方法指导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是十分有用的。 总结:生活离不开地理。(板书) 学生:读P2四幅图,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并讨论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指导意义。 教师:人类生产和生活必须因地制宜。 学生:阅读教科书中“风沙掩埋了古文明”和“听老家的姑姑说……”两段资料,围绕下述内容谈感想: 1、造成巴比伦文明消失的原因有哪些? 2、山区种植粮食和果树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3、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列举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和因地制宜原则, 遭到大自然报复的反面事例。 教师:小结学生的回答,归纳为板书:1、尊重自然规律。2、因地制宜。 学生:阅读教科书P4“综合分析问题”、“可持续发展观念”两段课文,结合上面所列举事例,说一说: 1、形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因素有哪些? 2、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 3、怎样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 教师:1、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讲评; 2、小结:(1)形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必须用综合的观点学习地理; (2)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学习地理;(3) 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再生是有条件的,要求我们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学习地理。 板书:综合地分析问题,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总结全课:综上所述,地理是一门十分有用、有趣的科学。学好她对每一位同学终生有用。 七、【板书设计】 与同学们谈地理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二、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套)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序言 【教材分析】 俗语云:“万事开头难”,地理学科作为自然和人文交叉学科,在初中和高中的课程中扮演着一个相对“尴尬”的角色:初中不受重视,因为中考不考;高中则因为初中基础不好,成为高考薄弱学科,也受尽歧视。作为一线老师,我们无法更改考试制度,学科特色还许我们去体现,唯一的办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你,使其把学习地理当乐趣!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白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和基本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谈话式 【教学过程】 课前营造气氛:播放《蓝猫淘气3000问》部分片段。 上课铃响:屏幕出现欢迎画面:欢迎同学们进入地理知识殿堂!(营造友好氛围) 地理学科是学什么的呢?《蓝猫淘气3000问》主题歌的歌词给我们做了一定方面的回答!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下面我们带着问题再一次去听听:根据你的了解判断,歌词中哪些属于地理学科研究的问题?可以解决的问题?师生互动,根据具体情况对话,让学生窥地理科学殿堂一角,激发学生求知欲! 解决关于学习地理的几个问题: 地理学科学什么? 一、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地理 用屏幕显示问题和课本图片,给学生分析的机会,让他们树立信心。 问:右边的图片,说明了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特长.你能分析它的地理原因吗? ●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 ●日本人爱吃鱼,市场上的海产品琳琅满目。 ●国际中长跑中,来自东非高原上的选手常能取得好成绩。 ●这些漂亮的服装大多出自我国江浙一带。 学生的分析有合理的、也可能有不合理的部分,教师该肯定的要肯定,即使说错了,也要巧妙地利用别的学生给以纠正,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用吝惜赞美之词,至于答案,老师不必说出来,反是留给学生,留个悬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