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地理事物与现象,初步学会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事

实。

2、知道学习地理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初步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初步形成地理表象;

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初步树立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

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3、关心家乡的环境和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点】

1、生活与地理

2、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习地理的方法、学习地理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环境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爱国主义情感和国际合作价值观。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六、【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老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学习一门课程,他可以使我们成为像诸葛亮那样,上知天文,下知——?

学生:地理!

老师:对,地理!教师:同学们,在第一节地理课上,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学生说,并可以提问,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简单讲评

教师:地理学科所学的内容很多,也很有趣,涉及到我们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学好地理是十分有用的。那么地理具体学些什么内容呢?

学生:读P1课文和卡片:1、说一说地理学习哪些内容;

2、尝试在空白卡片中填上地理的其它内容;

3、将这些内容按自然和人文进行分析。

教师:1、地理所学内容几乎涵盖了我们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2、用地理知识和方法指导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是十分有用的。

总结:生活离不开地理。(板书)

学生:读P2四幅图,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并讨论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指导意义。

教师:人类生产和生活必须因地制宜。

学生:阅读教科书中“风沙掩埋了古文明”和“听老家的姑姑说……”两段资料,围绕下述内容谈感想:

1、造成巴比伦文明消失的原因有哪些?

2、山区种植粮食和果树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3、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列举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和因地制宜原则,

遭到大自然报复的反面事例。

教师:小结学生的回答,归纳为板书:1、尊重自然规律。2、因地制宜。

学生:阅读教科书P4“综合分析问题”、“可持续发展观念”两段课文,结合上面所列举事例,说一说:

1、形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因素有哪些?

2、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

3、怎样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

教师:1、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讲评;

2、小结:(1)形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必须用综合的观点学习地理;

(2)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学习地理;(3)

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再生是有条件的,要求我们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学习地理。

板书:综合地分析问题,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总结全课:综上所述,地理是一门十分有用、有趣的科学。学好她对每一位同学终生有用。

七、【板书设计】

与同学们谈地理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二、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1、尊重自然规律。

2、因地制宜。

三、综合地分析问题,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八、【教学反思】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一些数据(表面积、平均半径、最大周长)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会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地球空间概念。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谈话法

六、【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小组同学可以讨论,教师启发、解释。)(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板书:2、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

(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

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八、【布置作业】

九、【教学反思】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2、熟练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找出重要的经纬线。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及认真思考、认真钻研学习的好品质。

2、培养学生的地球空间概念。

二、【教学重点】

1、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三、【教学难点】

1、东西半球划分。

2、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谈话法、归纳比较法

六、【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教师:同学们观察已准备好的地球仪,看看地球仪上有什么?

学生:地轴、两极、经纬线等。

(学生看教材关于“纬线和经线的内容”,熟悉并理解这些重要的点和线。)

教师强调:地球仪上的能够使地球模型转动的轴——以及标注的经线和纬线,在真实地球上都是不存在的。它们是人们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假想出来的。

板书:三、经线和纬线

1、纬线和纬度

教师:纬线作为地球仪上重要的内容,具有很多特点。请同学们观察地球仪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纬线呈什么形状?是一个圆还是半圆?

②地球仪上的所有纬线长度是否有变化?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③最长的纬线叫什么?最短的纬线分布在哪里?

④纬线与经线有什么关系?纬线可以指示什么方向?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地球仪上一共可以找到多少条纬线?用什么方法可以区别这些纬线?

学生:无数条,用度数标注的。

教师:万丈高楼平地起。纬度的起点是从00开始的。那么,00纬线在那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其位置,回答:赤道)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

教师:纬度是从0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纠正)

教师:我除了赤道以外,其余纬线都有两条纬度相同的纬线。怎样区别这些度数相同的纬线呢?(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我们用北纬(N)和南纬(S)来区分它们。

教师: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南排列,它们度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规律?教师:如果我们要利用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赤道)

教师:观察“南北半球分布图”,说明亚洲、欧洲、北美洲、南极洲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中的一个半球。(小组讨论完成)

学生活动:教师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由部分同学任意抽取一张。同学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最后手拿卡片的每一位学生说明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

(教师协助学生一起完成活动)

教师:请同学们在地球仪上找出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这几条特殊的纬线,并观察它们分别经过了你所熟悉的哪些地名。(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学生互相交流)

板书:2、经线和经度

教师:说明经线的形状是圆还是半圆?所有经线的长短一样吗?

经线指示什么方向?

(学生回答)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①在地球上任何一点沿纬线方向一直前进,最后能回到出发地吗?如果沿经线呢?

②在地球上能找到一处四面都朝南或都朝北的地方吗?如果能,它们分别在哪里?

教师:与纬线相似,在地球仪上我们能画出无数条经线。为了区别不同的经线,人们也给经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经度,经度的起点也是从00开始的。那么,00经线在哪里?同学们在地球仪上找出经线,观察经线经过了哪个国家的首都附近?

(学生在地球仪找出并回答)

教师强调: 0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本初子午线的影像资料)

教师:最大经度是多少?度数相同的经线有几条?怎样区别它们?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纠正)

教师:地球仪上,哪两个经度的经线只有一条?(00经线和1800经线。)

教师:经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两条经线可否组成一个大圆圈?组成大圆圈的两条经线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纠正)

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与00、450E、200W、900W、1200E等组成经线圈相对应经线的度数。(学生活动后相互交流结果)

教师: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大圆圈,叫做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一分为二,成为两个均等的半球。哪一个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什么?(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在全班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引导生归纳总结:以200W和1600E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其原因是这个经线圈基本上在海洋上通过,很少穿过陆地,从而避免把非洲、欧洲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所带来的不便。

(学生查找北美洲、非洲、亚洲大部分位于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学生练习:在地球仪上,找出世界著名城市北京、上海、悉尼、莫斯科、纽约、巴黎、伦敦等地,并说明它们的大致经度。

(教师总结本课主要内容)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三、经线和纬线

1、纬线和纬度

2、经线和经度

八、【布置作业】

九、【教学反思】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纬网的作用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2、会用经纬网读出一个地点的经纬度。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会经纬网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

1、能根据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经纬度位置。

三、【教学难点】

1、能根据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经纬度位置。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谈话法

六、【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列表格。

纬线(圈)经线(圈)

形状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长度的分布

标度的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经纬度的表示方法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数量特征

四、利用经纬网定位

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图“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

(让学生读出A、B、C 点的经纬度。教师及时纠正,辅导。)

引入: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

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的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的救援?

(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不难回答)

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0S、1500W 。

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0N、125.30E。

强化训练:

1.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判断东西半球判断南北半球

300E、200N

1200W、300S

100W、870N

1600E、450S

2.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度数。

(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全课)概括本节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教材提供的“活动”3——“城市经纬度的确定”。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五、经纬线

八、【布置作业】

九、【教学反思】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 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

1、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三、【教学难点】

1、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现象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谈话法 六、【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你有没有发现地球在运动呢?(同学有不同的回答)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看到或亲身感受到许多现象――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的更替;当世界杯足球赛在欧洲国家举办时,我们需要后半夜起床看球;一年四季昼夜长短发生变化;冬寒、夏热、春秋温和等,这些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在后面的三节课中来认识这些现象产生的道理。 [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读教材提供的关于天体运动的阅读材料。(问)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请谈谈你的感想?(同学回答)请同学们记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哥白尼,学习他勇敢的科学精神。 (布置自学内容)请同学自读教材关于地球自转的两段文字和地球公转的相关文字,看看能否自己填出下列表格内容,填完后请同学回答: 比较的项目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方向 围绕的中心

周期 地理意义

(老师指导学生画图)

(学生讨论)学生4人一组讨论,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分别产生哪些现象? 两个组同学回答,其他各组补充,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投影展示填表内容(或由学生回答,老师将内容填在黑板上的表格中),填完后教师进行总结。

N

S

比较的项目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围绕的中心地轴太阳

周期1天1年

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2、产生时差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四季变化

(课堂练习)完成《金榜学案》相关内容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二、地球的公转

比较的项目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

方向

围绕的中心

周期

地理意义

八、【布置作业】

九、【教学反思】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利用地球仪及辅助工具实际操作地球绕太阳的公转,绘图、列表比较“二分二至日”太阳

照射地球的情况。

2、认识北半球四季的变化。

3、利用地球仪及五带图说明五带的划分,明确界线及各带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用事实说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学生能了解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和地球的运动有关,树立唯物论与无神论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1、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教学难点】

1、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划分。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谈话法

六、【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以及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又会产生哪些现象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学习。

[讲授新课]

1、提问:(屏幕显示所提的内容,学生回答后,点击显示答案)。

(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中午比早晨或傍晚更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呢?(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越多,反之越少。)

(2)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学生结合我们日常生活的体验说明。屏幕显示地球公转示意过程。(引导学生按春→夏→秋→冬的顺序依次回答。)

2、利用课本中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并用课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让学生观察、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并以家乡为例,归纳总结四季的形成并达成共识。屏幕显示下列表格,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填写下表:

节气日期太阳直射

的纬线北半球昼夜长

北半球季节南半球昼夜长

北半球季节

冬至

春分

夏至

秋分

小结: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所接受的太阳光热能量随季节而有规律地变化,形成了四季。

(提问)在晴天的一天中,早晨、中午和傍晚三个时间相比,哪个时间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利害?为什么?

(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人们划分了五带。

(讲授新课)

(活动1)读课本的“地球上的五带”图,分组完成下列内容:

1、画出五带示意图,说出五带的名称?

2、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名称?

3、讨论五带中,哪个带占的面积最大?哪个带最小?

4、哪个温度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哪个温度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哪个温度带四季变化明

显?

5、我国大部分位于哪个温度带?还有一小部分位于哪个带?

6、说出各带的突出特点?

讨论后学生分组回答,老师补充相关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小结本节课重点知识

(反馈)完成课本提供的活动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

二、地球的公转

1、二分二至

2、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3、五带的划分

八、【布置作业】

九、【教学反思】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地图(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2、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能比较比例尺的的大小。

3、记住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三种方法。

4、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用比例尺进行量算实地距离。

2、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网或指向标等判定方向。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初步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能对地图产生亲切感,在今后生活和学习中养成主动使用地图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比较以及量算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

2、方向的判定

三、【教学难点】

1、比例尺大小比较及用比例尺量算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

2、用经纬网和指向标判定方向。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世界地图、中国地图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练习法、谈话法、归纳法

六、【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迷语导入:“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迷底:地图)同学们猜得对,是地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知识。

(板书)第三节地图

(提问)一张地图怎么能容下千山万水、五湖四海、中外名城呢?

学生:把实物缩小,用符号表示……

(提问)下边我们就实验一下,把实物画在纸上。

(学生活动)用尺子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度和宽度(60×40),然后画在笔记本上;请一学生画

在黑板上

(提问) 同学们画的非常好,谁能告诉大家,画图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什么? 学生:把课桌缩小。

(提问) 你们把课桌缩小了多少倍? 学生:缩小了10倍

(提问) 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写成1:10(注意单位用厘米)。 (板书)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

(学生活动)打开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 请一学生写在黑板上

(根据学生写的比例尺的形式归纳出比例的三种表示形式) (板书)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提问) 数字式比例尺能清晰表现地图缩小的倍数,线段式比例尺可以直接在地图上量算,文字式比例尺能清楚表示比例尺的含义。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注意转换时单位换算:由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在千米数字后加上五个零,由厘米换算成千米时,要在厘米数字中去掉五个零。

(学生活动)1)写出下列表格中的比例尺的其他两种形式

数 字 式 线 段 式

文 字 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

0 50千米 1:500000

2)读“台湾岛”图,此图的比例尺是什么形式?从台北到高雄大致有多远能 不能知道?从高雄到台北往哪边走?(小组同学可以一起做)

(小结) 地图上的比例尺能表示地图缩小的程度,可以用来量算距离,看地图不仅会读比例尺,还要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板书)二、地图上的方向

(演示)“日本图”指导学生读图、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 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2) 标出图中X 、Y 、Z 三点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3) 图中的X 点在Y 点的什么方向,Z 点在Y 点的什么方向?

学生: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X 点在Y 点的西南方向,Z 点在Y 点的东北方向

(归纳)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实地距离图上距离

(板书)1、经纬网定方向

(提问)同学们打开书,看图“某地区平面图”,谁发现了这张图与“日本图”有什么不同? 学生:这张图没有经纬网,有一个标志。

(讲解)这个标志叫指向标,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要注意:指向标指向北方。 (板书)2、指向标定方向

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完成教材提供的活动;

2)1、2、3组同学将指向标改成 ,4、5、6组同学将指向标改成 ,分别判断:科技园区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农业试验区在科技园区的什么方向?学校在火车站的什么方向?火车站在科技园区的什么方向? 黑板画板图:

(讲解)有的地图既没有经纬网,

也没有指向标,这样的地图怎么判断方向呢?

学生:用人们常说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学生活动)1)分别说出B 、C 、D 各点在A 点的什么方向; 2)假如图中B 、C 两点的实地距离是90千米,分组讨论怎样确定该图的比例尺。

学生:B 点在A 点的正东方,C 点在A 点的正南方,D 点在A 点的西北方向。

知道实地距离,确定比例尺,首先在地图上用直尺量出B 、C 两点的图上距离,再与实地距离相比,可得出该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 = = = 即:1:4500000

(板书)3、一般定向法

(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地球上有没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前后左右只有一个方向? 学生: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指向北方;当站在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指向 南方。

(学生活动)各小组同学合作交流:假如在野外考察或旅行迷了路,你能根据什么来确定方向?(在北半球)看哪个小组的点子多? 学生:1)可用指南针

2)白天可以利用太阳定方向 3)晴天的夜晚可以利用北极星定方向 4)利用房屋确定方向

(提问) 同学们想的点子非常多,说明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许多知识,也说明了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地图可以表示出地面的各种景物,是怎样表示出来的呢?请同学们翻开书,观察“一些常用图例” 。

实地距离

图上距离千米厘米902厘米

厘米900000024500000

1 图 2

(板书)三、图例和注记

(提问) 图例和注记帮助我们区别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性。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一种特殊语言,需要熟悉一些常用的图例。 (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怎样尽快记住一些重要的图例,相互交流记忆方法; 2)每人发三张卡片,画出三种图例;

3)小游戏:出示卡片,学生抢答。(可小组内进行或组与组间进行,比赛谁的得分高) (课后小结)

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我们学习地理所必须的重要工具。地图有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图例和注记是需要大家掌握的知识。

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低地,这些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出来的?请同学们预习“地形图的判读”。

(布置作业)利用课余时间,分小组观测校园内的主要地理事物,绘制一张校园平面图。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 地图

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

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二、地图上的方向 1、经纬网定方向 2、指向标定方向 3、一般定向法 三、图例和注记

八、【布置作业】 九、【教学反思】

实地距离图上距离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地图(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学会阅读、绘制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4、分层设色地形图及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5、知道现代高科技地图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山谷、山峰、鞍部、陡崖、缓坡、陡坡等几种地形部位。

3、学生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类型。

4、能举例说明电子地图、遥感图像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动手量算、制作地形模型、查找地理事物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三、【教学难点】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谈话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指导与演示学生活动

问题导入:

大屏幕出示:

1、同学们知道世界最高峰叫什么?它有多高?这个高度是什么高度?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出来?

2、“世界屋脊”指的是什么地方?有多高?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的?

过渡:大家阅读的这张地图,叫地形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阅读地形图。

学生可以阅读书后边的地形图,相互商量找出答案。

学生回答:

板书:

一、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高度的确定

画板图:

过渡:

地面上各地的海拔高度可以测量出来,怎样表示在地图上呢?

计算机课件演示:

“海拔的测绘与等高线的绘制”请学生上前标出:

1)A、B、C、D各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标出A点与B点的垂直距离

小结:

某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海拔两地点的海拔高度之差——相对高度

板书:

2、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过渡:

等高线上标有高度,如50米,100米;两

条等高线之间叫等高距(等高距是垂直距离);多条等高线组成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的形状各式各样,它反映不同的地形部位。

大屏幕演示:

1)

2)教材提供的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状示意图小组同学间相互商讨:

1)从哪边上山最省力,为什么?

等高线密集——陡坡,等高线稀疏——缓坡。从B处上山省力。

2)总结出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征,并写在书上。

山顶用表示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五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五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 【教材说明】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后两个标题内容。本节内容是:体会聚落差异源自环境差异,认识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了解聚落的发展表现,在变化中发现问题――传统聚落在消失,在探讨传统聚落价值中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应该以体验领悟、分析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体验人地关系的和谐与发展,顺应学生心理发展趋势,深入浅出地突破学生学习的畏难心理,了解地理知识的现实和应用价值,在思想上获得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产生无限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创造力。为其合作学习、多元化学习、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理解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 (2)通过理解体会传统聚落的内涵与价值,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聚落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进一步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体会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和思想实践上的智慧高度,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乐于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 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教学难点】 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 【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运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问题引 导法、交流合作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推陈出新,创设情境 展示课件中不同聚落的图片,启发学生分析:分出乡村还是城市,人们从事什么 样的劳动生产活动,师生互动得出聚落的本质差异在于劳动生产方式。 转承:劳动生产方式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应环境,谋求生存与发展的 手段,所以必须立足于环境。因而,聚落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课件演示) 二、水到渠成,新知分布 1.聚落与环境 师:探究事物间的关系必须弄清两个方面:(1)弄清两者之间的作用与影响。(2) 理解相互适应表现。 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教材中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根据书上的图,还可以联系生活,活跃了思维并勇于探索发 现和推断,使他们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自信,能更好地投入到学 习当中去。 师: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学生认同后继续)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 不仅具有鲜明的环境特征,还深刻地体现了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智慧和改造水平。 展示课件中东南_带雨林区的民居,西_带沙漠区的民居,学生讨论。 转承:民居建筑适应于环境,更适用于生活,它体现了环境更体现了人类的智慧。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可以说:传统聚落记录人类智

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

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

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 【篇一: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1、使用教材是经教育部2012年审定通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 2、七年级109班共有学生人。 二、教学目标 2、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形成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3、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4、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地理教学内容,是新版教材,与老版教材相比,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侧重基 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旨在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共五大章内容,其中第二章、第四章是重难点,第三、五章是难点。 四、教学对象分析: 本期所教学生,均系一年级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所了解,但不是很全面,对一系列地理概念都非常陌生,故教学中应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兴趣,并在教学中将知识地理与生活地理相结合,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以促进地理教学。 五、教学时间安排: 本册教材共17节内容,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第一章:3课时第二章:6课时第三章:5课时 第四章:8课时第五章:3课时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理知识就存在、应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之中,明白学习地理的意义。 2、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还存在许许多多未解的地理之谜。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和疑点 三、师生探究、共同理解课文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设计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地理,建立初步的世界 地理基础知识为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作好必须的准备。 本节教材位居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初步形成了正 确的地理位置观。 作为新课程培训课例,面对的是没有学过地理的小学应届毕业生,组织教学应尽量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体现新的教育理念,适应学生 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陆地和海洋的名称与分布特点,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 峡概念的理解。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运用地图和地球仪判断大洲、大洋的相对 位置与分布,大洲、 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地球上的分布。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共同观察与探讨,发现问题、解 决难题。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相互答疑、发展智能、加强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1)、组织学生通过地球仪、地图学习、指认大洲、大陆、岛

屿、半岛、海峡在图上的位置等知识,同桌、小组互相讨论与检查,积极性高、气氛活跃。 (2)学生综合历史、文学等知识学习地理,促进了各学科间的综 合联系。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1)通过对海陆位置的认识与学习,形成正确的海陆分布观。 (2)能运用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指认正确图形。 (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师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 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评估,但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 是协同为一体的。)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1)学生习惯于看以“东半球、西半球”形式出现的海陆分布图,以“南半球、北 半球”形式出现的图形。学生不易看懂分清。可引导学生多看立体的地球仪,则能克服这种平面图形与立体实物间的转换障碍。 (2)学生在读以局部地点出现的大洲、大洋地图时,难以在脑海 中想象形成大洲、 大洋的整体分布图形。应加强培养学生在读图时能从图形的局部延伸到整体,或从整体图形回到局部的能力。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挂图; 学生准备:地球仪、地图册,收集有关与本课有关的人文资料; (一)地球?水球? 1、创设场景,引出问题 1)、录相:观看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宇宙飞船升入太空的录相,引导学生关注本课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地理教案可以作为学校评价地理教师教学的标准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希望你们喜欢。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范文世界的气候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节课是前两节气温和降水知识的概括综合,也是前两节知识的延伸与深化,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加强环境教育。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了解气候的概念并能区别气候和天气,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说出影响气候的因素,学会收集有关气候的数据,运用图片、地图、填表、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探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观察图片地图中发现问题,共同探讨,学会与老师合作、学生合作,能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如何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以及对气候灾害预防和减灾。讨论活跃热烈又有序,提出问题、探究意识积极性高。

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认识气候在自然地理中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认同率100%。 (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者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课堂教学评估,但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是协同和合为一体的。)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气候影响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不容易准确分析各类型的气候特征及分布。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探究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录像:看几幅不同气候的景观图片 2、教师: ⑴同学们是否去过或看到过这些地方?你能从画面上感悟到是什么气候? ⑵同学们通过观察,你们对气候是如何理解的? ⑶谁能描述我们南通的气候特点吗? ⑷谁能知道气候与天气有什么不同? (通过生动形象的画片,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才能形成教学问题场。) 探究活动二:合作学习,分析图表。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67515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地理试卷 (满分:50 考试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30分) 1、风车、郁金香与下列哪个国家有关() A、日本 B、荷兰 C、西班牙 D、巴西 2、一天中最高气温应出现于() A、日出前后 B、正午时分 C、日落前后 D、午后2时 3、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是() A、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刚果盆地 D、吐鲁番盆地 4、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南界线是() A、南回归线 B、北回归线 C、北极圈 D、南极圈 5、巴拿马运河沟通的两个大洋是() A、太平洋、大西洋 B、大西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太平洋 D、太平洋、北冰洋 6、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其中的原因有() A、利于观察夜景 B、降水少,屋顶是平的,方便住宿且晚上较凉爽 C、气温高,这样凉爽 D、为了避免大型野生动物的侵袭 7、世界上分布最广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分别是() A、英语、汉语 B、汉语、法语 C、汉语、英语 D、法语、日语 8、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 A、台湾岛 B、格陵兰岛 C、马达加斯加岛 D、海南岛 9、南北极圈位于() A、高纬度 B、中纬度 C、低纬度 D、中、高纬度分界线 10、放暑假时,下列描述符合你家乡实际的是() A、昼夜等长 B、昼长夜短 C、昼短夜长 D、全是白天 11、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是最长的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0°和180°经线 C、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 D、所有的纬线长度都相等 1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下列哪个大洋还在不断扩张?()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13、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 A、伊斯兰教 B、佛教 C、基督教 D、道教 14、与地球自转有关的自然现象是() A、极昼、极夜 B、四季更替 C、昼夜更替 D、昼夜长短变化 15、下列地区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拉丁美洲 B、非洲 C、欧洲 D、亚洲 16、关于等高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等高线上的数值表示的是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B、等高线的数值越大,表示海拔越低 C、等高线呈封闭曲线表示的是山顶 D、等高线相交的地方表示的是鞍部 17、下列对五种陆地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面广阔平坦的只有平原 B、地面连绵起伏的只有山地 C、高原和丘陵相对高度都比较小,但海拔差异大 D、盆地是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形 18、关于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大 B、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 C、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一定导致人口的下降 D、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大,人口总量一定大 19、下列关于人种体貌特征与环境的关系,正确的是() A、人种体貌特征是天生的,与环境无关 B、白色人种多分布在较热的地方,因为白色可以反射阳光

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教案全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

最新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精品教案 前言与同学们谈地理 教学目标: 1、解地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生活离不开地理。 2、了解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学期开始,课程表中有一门新课,就是地理课。地理课是学什么的呢?在讲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现在,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学生回答,分类)(讲授新课)学生的理想分类后大体有这些: 第一类:建筑师。告诉学生要想当建筑师要学习地理,比如说,画图Ⅰ将学生分组,让每组学 啦,要学地图,比如说在什么地方设计建筑,当地的地形条件如何等等,都到用到地理知识。 第二类:服装设计师。还得学地理,比如说在国内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样的面料,也就是各地的棉花以及蚕丝等的分布,什么季节什么时候设计什么样的衣服,比如说给非洲设计什么样的衣服呀,皮袍可以吗?所以你得了解世界各地的气候,因地制宜,设计人们喜欢的衣服。 (就是说,不论学生的理想是什么,一句话,干什么都得学地理)老师介绍初中地理内容。

板书: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提出问题: 生都联想一下我们生活中什么事物和现象与“地理”有关,并说出来? Ⅱ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并选择一部分对应做出简单的解释。 用屏幕显示问题和课本图片,给学生分析的机会,让他们树立信心。 问:右边的图片,说明了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特长.你能分析它的地理原因吗? ●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 ●日本人爱吃鱼,市场上的海产品琳琅满目。 ●国际中长跑中,来自东非高原上的选手常能取得好成绩。 ●这些漂亮的服装大多出自我国江浙一带。 学生的分析有合理的、也可能有不合理的部分,教师该肯定的要肯定,即使说错了,也要巧妙地利用别的学生给以纠正,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用吝惜赞美之词,至于答案,老师不必说出来,反是留给学生,留个悬念。 教师总结: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地理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息息相关,总而言之,生活离不开地理 板书: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的生活 说出下列地区收入以什么为主?在生产生活中应注意些什么?见课件图片。看p3展示课本图:“风沙掩埋了古文明”,巴比伦介绍 提问: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③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③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知识和能力]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6。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7。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8。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 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图“对话”,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和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 地图的基本因素——图例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 什么是图例? 指导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图1。22中有关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P14第3自然段,使学生知道图例是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 组织活动 1。让学生看课本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自己想办法尽快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2。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记忆的好方法。教师给予指导启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 1.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描述:阴晴、风雨、冷热。 特点:多变的 2.卫星云图:地图和气象卫星拍摄的图像叠加而成的,可以真实地反映云层的厚薄、云雨区域的范围。 白色表示云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3.天气符号:冰雹、雾、霜冻、浮尘、扬沙、沙尘暴等。 4.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的判断:在没有尾羽的一端画十字箭头。 右图的风向是西北风 风力的判断:一个尾羽=2级。右图的风力是4级风。 5.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的优劣,用空气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健康有利。空气质量级别共五级,一级最好,五级最差。(见课本P61)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 人为因素: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1.气温:大气的冷热程度,用℃来表示。 2.气温的测量(步骤见同步P46) 工具:百叶箱、温度计 观测4次:2时、8时、14时、20时。 3.气温的变化 气温日变化:气温最高(14时或午后2时),气温最低(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陆地(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2月最高,8月最低)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差 4.气温的差异 世界气温差别可以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且中心气温高,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为低温中心。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5.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a.等温线大致延纬线方向延伸,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b.同纬度陆地和海洋气温不一样。 c.受海陆分布影响,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和差异 1.降水:水汽在适宜的条件下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并以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特点:降水既有季节变化,也有空间差异。 2.降水的测量 工具:雨量器、量杯 3.降水的季节变化(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全年多雨:赤道附近,全年降水都很多(每月都大于100毫米) 夏季多雨: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夏季少雨: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全年少雨:全年降水都很少,主要位于内陆和极地地区 常年湿润:各月降水相差不大,雨量适中(每月50毫米左右) 4.降水的空间分布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四多四少) a.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极地地区降水少。 b.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c.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d.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热门-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3.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 1.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及主要领域。 2.联合国的宗旨和组成。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辩论法 【教学准备】 1.课前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代表联合国安理会、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官员,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代表。由学生推选一们联合国秘书长和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 2.学生预习教材并搜集世界最近时期有关经贸磨擦方面和地区冲突方面的信息资料以及中国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资料。(教师可具体指定内容,以免学生盲目搜集)按扮演角色各级别整理好资料,并理好发言稿,推选代表发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教师(直接引入新课):这节课请同学们自己组织召开两个国际会议,讨论国际间的合作问题(同时板书:国际合作),主要是讨论解决巴以冲突问题的中国的入世问题。教师作为安南和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的秘书参加这两次会议。会议前,我将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情况向同学们作一下简介,以备大家对讨论中国入世问题的理解:世贸组织是……下面先请同学们推选的“安南秘书长”先生主持会议。 学生“安南”按会议程序主持会议(教师坐在该生旁边指点会议如何进行)。 (一)“安南”宣布大会开幕,并发表讲话:我宣布此次大会现在开幕,女士们、先生们,世界需要和平,需要共同发展。现在世界……,巴以冲突不断升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不安和普遍关注,我现将巴以冲突问题提交大会审议,请大家讨论研究解决。 (二)巴以双方及安理会会员国代表讨论,然后代表发言。(教师应提示各方代表:要从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角度讨论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得出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措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应表明以军撤不撤军,如何撤军?巴方要求以方应怎样做,提请大会裁决。)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湘教版)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导学案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地理知识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什么用处。 2.了解我们生活重充满着地理知识,学会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地理现象问题 3.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 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最棒) 自学课本1—6页,做下列习题。(10分钟) 1.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这些知识都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 2.在我们生活的之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奥妙。 3.“地理”一词的来源:中国最早出现在著作里,西方最早出现在。 4.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懂得,知道变化,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可提高对生活的。 5.东北地区的儿童溜冰,南方地区的孩子喜欢游泳,这与有关。 6.生产活动受到的影响和制约。 7.“低地之国”荷兰就是靠来维持国土的,因此定每年的5月第二个周六为。 8.地理景观在呈现千姿百态的的同时,又给我们展示了各地的绚丽画卷,不同的种族与,多样的语言与,各具特色的,,。 二、合作学习(乐于探究与合作,勇于展示) 结合教材及学习资料分组讨论学习(15分钟) 1.地理之谜:地理研究的是什么内容? 2.地理知识与应:○1地理与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2地理与生产建设及风俗人情有什么关系。 3.结合课本第6页阅读,思考讨论阿拉伯人为何穿白色长袍,头戴头巾? 三、学习提升,类题突破(5分钟) 1.下列不属于地理学研究范畴的是()

A 四季的变化 B 人口的分布 C 地形的分布 D 人的思想 2.以下不能反映地理与生产建设关系的是() A 广西来宾主要种植的粮食是水稻 B 我国北方主要种植的粮食是小麦 C 服装厂可靠近城镇 D 非洲传统舞蹈 3.说一说,你身边有哪些风土人情。(可口头表达,也可板书) 四、问题答疑(10分钟) 学生之间思考提出自己疑惑不解的问题(问题可由学生问学生或学生问教师),教师作适当的点拨,引导全体同学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五、检测学习(相信自己一定顺利通过) 1.下列日常活动与自然地理密切相关的是() A 在家玩游戏 B 去电影院看电影 C 去邮局买邮票 D 去超市买水果时看其产地 2.下列哪个工厂最好建在城镇附近() A 啤酒厂B水泥厂 C 化工厂 D 钢铁厂 3.阿拉伯半岛气候炎热干旱,当地居民的传统服饰是() A西装,衬衣B长袍,头巾C中山装D和服 4.荷兰人把每年的5月第二个星期六定为() A环保日B人口日C土地日D风车日 5.我国的湖南省有色金属资源非常丰富,这里最适合发展的经济部门是() A 纺织业 B 石油业 C 有色金属冶炼 D 煤炭业 六、小结与反思(2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及评价。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全册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地理事物与现象,初步学会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事 实。 2、知道学习地理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初步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初步形成地理表象; 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初步树立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 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3、关心家乡的环境和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点】 1、生活与地理 2、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习地理的方法、学习地理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环境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爱国主义情感和国际合作价值观。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六、【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老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学习一门课程,他可以使我们成为像诸葛亮那样,上知天文,下知——? 学生:地理!

老师:对,地理!教师:同学们,在第一节地理课上,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学生说,并可以提问,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简单讲评 教师:地理学科所学的内容很多,也很有趣,涉及到我们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学好地理是十分有用的。那么地理具体学些什么内容呢? 学生:读P1课文和卡片:1、说一说地理学习哪些内容; 2、尝试在空白卡片中填上地理的其它内容; 3、将这些内容按自然和人文进行分析。 教师:1、地理所学内容几乎涵盖了我们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2、用地理知识和方法指导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是十分有用的。 总结:生活离不开地理。(板书) 学生:读P2四幅图,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并讨论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指导意义。 教师:人类生产和生活必须因地制宜。 学生:阅读教科书中“风沙掩埋了古文明”和“听老家的姑姑说……”两段资料,围绕下述内容谈感想: 1、造成巴比伦文明消失的原因有哪些? 2、山区种植粮食和果树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3、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列举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和因地制宜原则, 遭到大自然报复的反面事例。 教师:小结学生的回答,归纳为板书:1、尊重自然规律。2、因地制宜。 学生:阅读教科书P4“综合分析问题”、“可持续发展观念”两段课文,结合上面所列举事例,说一说: 1、形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因素有哪些? 2、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 3、怎样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 教师:1、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讲评; 2、小结:(1)形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必须用综合的观点学习地理; (2)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学习地理;(3) 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再生是有条件的,要求我们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学习地理。 板书:综合地分析问题,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总结全课:综上所述,地理是一门十分有用、有趣的科学。学好她对每一位同学终生有用。 七、【板书设计】 与同学们谈地理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二、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全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重点强调在每节新课前学生要依据教师提供的预习指导做好课前预习。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三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等环境问题的典型事例,唤起学生装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愿望,去探索适合国情的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真理。 4、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综合地分析地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总结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最后思考归纳,为学好地理,应做好哪些准备? 课前准备:除学习用具、教材外,还需要准备地图册,填充图册。 课外准备:注意收集国内外,家乡的有关地理信息材料。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套)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序言 【教材分析】 俗语云:“万事开头难”,地理学科作为自然和人文交叉学科,在初中和高中的课程中扮演着一个相对“尴尬”的角色:初中不受重视,因为中考不考;高中则因为初中基础不好,成为高考薄弱学科,也受尽歧视。作为一线老师,我们无法更改考试制度,学科特色还许我们去体现,唯一的办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你,使其把学习地理当乐趣!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白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和基本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谈话式 【教学过程】 课前营造气氛:播放《蓝猫淘气3000问》部分片段。 上课铃响:屏幕出现欢迎画面:欢迎同学们进入地理知识殿堂!(营造友好氛围) 地理学科是学什么的呢?《蓝猫淘气3000问》主题歌的歌词给我们做了一定方面的回答!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下面我们带着问题再一次去听听:根据你的了解判断,歌词中哪些属于地理学科研究的问题?可以解决的问题?师生互动,根据具体情况对话,让学生窥地理科学殿堂一角,激发学生求知欲! 解决关于学习地理的几个问题: 地理学科学什么? 一、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地理 用屏幕显示问题和课本图片,给学生分析的机会,让他们树立信心。 问:右边的图片,说明了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特长.你能分析它的地理原因吗? ●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 ●日本人爱吃鱼,市场上的海产品琳琅满目。 ●国际中长跑中,来自东非高原上的选手常能取得好成绩。 ●这些漂亮的服装大多出自我国江浙一带。 学生的分析有合理的、也可能有不合理的部分,教师该肯定的要肯定,即使说错了,也要巧妙地利用别的学生给以纠正,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用吝惜赞美之词,至于答案,老师不必说出来,反是留给学生,留个悬念。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激发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地理之谜、地理问题。 2、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地理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和发展中的地理知识。 2、通过熟悉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教师通过丰富的图片、生活实例及愉快、融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一种“企盼心理”。 2、通过了解地理与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地理学习具有很强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兴趣。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及风土人情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 教材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沙漠、海洋、山峰、南极、四季景观、风土人情、日常生活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词句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 二、课前热身 欣赏所搜集的图片,并让学生讨论:地理到底研究什么内容?我们耳边有哪些地理问题呢?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我们已经初步知道地理学方面的内容以及身边的地理知识,那么地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人文环境等有何密切联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一问题自学课本内容。 2、四边互动 互动1:你知道为什么有的地方沙漠茫茫?为什么昔日的海洋如今变成了世界最高山峰?为什么酷寒的南极大陆沉睡着万顷煤田?为什么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吗?……这都是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你能解答这些是为什么吗?这也都是大家心中的地理之谜。本节课我们无法一一解决,需要留等以后学习中逐一了解。 (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就在身边,而且有许多耐人寻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 与同学们谈地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 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 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免费)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目录 与同学们谈地理 (1)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3)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3)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9) 第三节地图 (12)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14)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14)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9)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21)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21)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24)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30) 第三节世界的气候 (33)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36)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36)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43)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46)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48)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

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等环境问题的典型事例,唤起学生装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愿望,去探索适合国情的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真理。 4、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综合地分析地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四、总结、扩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最后思考归纳,为学好地理,应做好哪些准备?课前准备:除学习用具、教材外,还需要准备地图册,填充图册。课外准备:注意收集国内外,家乡的有关地理信息材料。五、板书设计一、生活离不开地理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综合地分析地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后记:刚进入初中,第一节课学生的表现很好。这节课主要让学生讨论一些与学生密切联系的实践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学生很感兴趣。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商务星球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学会地理思维、树立环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的一门基础课程。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升入中学,有较强的进取心和上进心,且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这是?教与学中的优势因素,但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不强,不适应初中的学习方法,学习又存在不稳定的特点,会可能影响整体学习成绩,这些不利因素和未知困难,应该是教师提前考虑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 ??????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四、学期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让他们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许多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学会运用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从而达到对地理事务描述能力的培养。通过世界人口增长与分布的学习,初步认识世界人口问题,理解人口过多或过少带来的人口问题,树立控制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会学生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气候类型的简单的天气图。掌握世界气候分布图上的主要分布地区。了解地球上有着形形色色的国家和地区,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学会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国家,掌握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点和发展差 五、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地球 ??????? 本单元教材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地理知识的基础课,又是人生发展的奠基课。 第二单元地图 本单元教材主要包括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形图的判读,地图的应用。介绍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地图的认识,地图的方向,怎样区别方向,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等知识。 第三单元海洋与陆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