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实境耦合_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及框架浅析

_实境耦合_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及框架浅析

_实境耦合_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及框架浅析
_实境耦合_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及框架浅析

“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及框架浅析3

李 焰a,武 文b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a.研究所;b.实训与教务处,山东青岛266555)摘要:“实境耦合”是以“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为主体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模型和操作范式的表述形式。它是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对高职教育实践和探索的结晶,是区别于其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

关键词:高职教育;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2698(2010)022*******

近年来,高职教育不断被“就业难”和“技工荒”所困扰,一方面是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无处可求。现实中往往因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热情,导致校企合作也仅仅停留在“以工代学”和“放羊式”的顶岗实习,学生只能学到粗浅知识,学生的综合技能难以得到提高。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直接反映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需求的不相适应。

2006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出台了《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等文件,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强调“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的办学方针,积极寻求行业、企业持续有效的技术、设备和资金支持,努力形成互动互惠、效益良好的长效机制,促进办学模式创新,增强办学活力。其目的就是要解决高职教育中长期存在的理论和实践割裂、学与用分离、教与学脱节等现象,从现实角度说就是要解决学生就业,为企业提供即时可用的人才。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总结提炼出的“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实境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成果获2009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实境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下的7个重点专业改革带动了全院招生的30个专业和课程的改革,基于实境的课程体系趋于完善。面对后示范建设中的新一轮改革,系统总结学院办学实践,促进“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有效、持久的实施;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体系研究,科学指导实践,形成理论实践成果;真正发挥国家示范院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成果推广应用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重大课题。

一、

“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基本内涵

(一)“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

“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针对学校所在地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趋势,基于对高职教育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定位,以实境训教为基点的育人模式。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为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在社会多方合作的基础上,以学校和企(行)业两个主体的结合为表现形式、以实践过程为导向、在真实学习和实践工作动态结合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从狭义的角度说,“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在完善的统筹规划下,以实践过程为基础进行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全方位结合,共同建立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并使学生获得有报酬的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

“实境耦合”中的“实境”,指的是真实的职业环境、职业情境,突出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训教。它既是有效地组织教学与实训达到预期效果的手段,又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强调在校内外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创设真实的职业环境,将企(职)业文化注入教学、实训、管理和服务等各个环节中,通过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耦合”①是指学院与企业共同发展、互动共

72

第23卷第2期2010年4月

学报

Journal of Qingdao Technical College

Vol.23No.2

Apr.2010

3收稿日期:2009210205

作者简介:李焰(19622),女,甘肃秦安人,副教授,硕士。

赢的合作。强调的是学校与社会各个部门以及学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积极的、相互促进的互动活动。“耦合”就是要求寻找与合作者的共同利益,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以满足地方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既是实现实境的保证和途径,又体现了高职院校服务于区域经济,服务辐射的职业特色。

(二)“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产生与发展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从“教学外置”—“教学外置、校企耦合”—“教学外置、社区耦合”—“实境训教”—“实境耦合”的发展阶段,其实施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历程。

早在2000年,有着企业工作经历和奥地利访问学者经历的学院院长史忠健博士就指出,传统的“隔靴搔痒”的方法是培养不出实用型人才的。他提出了“修能、致用”的院训,并用三年的时间在全院教职员工中进行了充分的辨析、研讨。到2004年,在基本取得共识的前提下,经过教代会严肃认真的审议,“修能、致用”被认定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院训。围绕如何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怎样保持与社会最先进的生产力同步发展等问题,他又明确提出:最先进的生产力、最真实有效的教育情景、最适用的教育资源在企业、在社区和社会。要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就必须突破“仿真”教学实训,与社区的企业、行业合作办学,增加与社会的耦合度,实施嵌入式教育。基于这一理念和实践,提出了

“教学外置,社区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1]

2006年,学院在制定示范院校《建设方案》时,在学习、借鉴国内兄弟院校与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实境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即学院将教和训的最优过程置于真实职业环境中,在与企业、行业、政府等社会人才应用系统持久优化互动中,培养高技能人才。

“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集中体现了学院“教&学以致用”、开放办学、多元办学、“大师资”、“大实训馆”的办学理念和服务于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办学宗旨。是院训“修能、致用”核心思想的体现。目前,在“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统领下,各专业已形成各具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指导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

(三)“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教学哲学观。“实境耦合”以建构主义教学哲学观以及情境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把“情境”、“协作”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所必需的要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

在实际情境下,建构主义学习是社会性、真实性的学习,学习者处于一定的复杂的、真实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并通过积极的行动或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通过“同化”与“顺应”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学院强调培养人才过程就是融教学做于一体的“实境”,就是要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育人。这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求而提出来的。“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强调外在整体环境的重要性,认为环境为学习者提供着丰富、良好的多重刺激,是促使认知结构完善和发生变化的根本条件。完善的环境应包括真实的问题情境、先进的物质设备环境、经过精心组织的教材环境和教师创造的、和谐的心理环境,他们共同为学习者的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提供具有支持作用的场所。

2.陶行知“教学做合一”[2]

职教思想。“实境耦合”继承和发扬了陶行知生利主义、“教学做合一”的职教思想。陶行知认为,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师资必须具备“生利之经验”,以书生教书生不能称之为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教学设备来源有二,一曰自备,一曰利用职业界固有设备;教学做合一是: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

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么学就怎么教。

[3]

3.“耗散结构理论”。[4]

“实境耦合”印证了比利时化学家、物理学家伊利亚?普里戈金的“耗散结构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强调一个开放的、成长的、充满活力的系统是一个耦合的系统。而高职教育同样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实境耦合”反映了高职教育开放和耦合这两个特性。

二、“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特点

“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既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特色体现,又是对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情境学习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其主要特点:

1.强调多主体结合,具有开放和实践性。“实境耦合”是多主体的结合,即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多方的、有机的结合,突出学校和企业两个操作主体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教学与管理,建立完善的制度环境、组织环境、运行环境,达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合作双赢的最佳效果。

“实境耦合”是过程的结合,即理论知识学习过程和实践工作过程的结合。过程结合动态地表现在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专业设置与企

8

2 2010年第2

学报

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

“实境耦合”是指高职院校与外部耦合对象的共振、优化、互动和相互促进,是多个组织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是对实境的驾驭,它不同于“嵌入式”,后者指校企融为一体,易使两者功能发生错位;“耦合”也有别于校企“无缝对接”和“零距离”,后两者未能体现校企的融合和共生共存,无法实现互动和共振。

“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实践的属性。在教育实践中,是以学校与企业合作作为表现形式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学生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掌握实践技能,培养出符合行业、企业和社会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人才。

2.实践规范,具有操作性。“实境耦合”更突出在真实环境下进行实训和教学。让专业链深入融入产业链、教学链深度融入服务链;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人才规格相对接,人才培养过程与产业工作过程相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实训条件和环境与产业条件和环境相对接。形成了“教学做一体、工作过程导向、任务驱动的情景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多元方式参与工作过程,完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与师傅、同伴的相互协作的过程中,保持同化与顺化的动态平衡,逐步从新手成长为职业领域入门时期的行家里手,获得解决现实岗位及未来成长需要的知识、态度与技能。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和规范性。

3.目标具体,具有现实性。“耦合”就是要求寻找与合作者的共同利益,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以满足地方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院与企业共同为学生提供“脚手架”和“镶嵌知识单元”。“学习学期”和为“工作学期”所需的知识能力提供必要的“脚手架”,企业按阶段及关键工作环节进行培训。学校专业和企业为学生编写指导书,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目标上更加具体。这既是实现“实境”的保证和途径,又体现了高职院校服务于区域经济,服务辐射的职业特色。“实境耦合”模式的综合改革和应用实施,实现了学院办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全方位创新。

4.提升工学结合,具有广泛性。“工学结合”是从“产学研合作”和“产教结合”发展而来的。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工学交替”、

“半工半读“是其基本表达形式,也就是主要使用在职业教育,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工学交替”中的“工”和“半工半读”中的“读”的指向均是学生,即学生工作和理论学习交替进行,因此概念的主体只有一个,即学生。[5]所以,“工学交替”和“半工半读”这两个概念均是单主体概念,它们虽然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具有同一性,但只具有第一层含义,即生产或工作与学习相结合,不含有对象结合的意义。

“实境耦合”是强调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情境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正如院长史忠健博士所说:“该模式一方面强调高等职业教育教和学的最优过程应该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或以真实的职业环境为前提和基础,同时又强调这一过程的最优化应为与大学生存环境与服务体间持续、系统、交互影响的耦合状态”。

三、

“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框架

“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分基本要素、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三部分。

(一)“实境耦合”

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要素

图1 “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要素构成

“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要素是模式构成的核心,主要有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方法。

总体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满足社会经济需求,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具体目标是培养符合行业、企业和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与理论素养的高技能人才。

培养内容是以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化处理相关专业知识为核心,与职业工作经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能力包括相关的专业能力、职业工作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协调发展,形成与职业相应的职业品格。使培养内容既具有针对性,也具有适应性,既能服务当前职业需要,也能满足终身学习的要求。

综合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专业

9

2

学报2010年第2期 

能力是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是作为岗位技术人员必备的能力;关键能力是一种可携带的、职业岗位迁移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及创业发展等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主要有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等。

培养方法是系统设计、整体构建,以行动过程为导向,以多元途径(顶岗实训、社团活动等)按实境训教校企共育人才。在校企耦合中使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实施教学;让学生有效地参加生产、实践和顶岗实习,以提高动手能力、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二)“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框架“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从三个层面实施(见图2)

图2 “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框架

第一个层面是宏观层面(决策层或理念层),对“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领导和统一规划构建,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模式运行的监控反馈、模式理论实践研究成果,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制定合理的资金管理和使用政策,加强对内对外的宣传,营造社会氛围,为“实境耦合”培养模式提供适宜、宽松的政策、资金和社会环境。第二个层面是中观层面(管理层或制度层),对“实境耦合”进行主导和调控,利用合作企(行)

业的优势,依据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发展需求,制定

相应的制度、措施,提供结合的信息,促进企业和

学校双方的交流,为“实境耦合”培养模式提供规

范、便利的制度、信息和交流环境。

第三个层面是微观层面(操作层或执行层),

即二级学院和合作企业,进行“实境耦合”的实践

操作。操作的核心是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

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模式类型、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师资配备、课程设置、课程编排、教材编

写、教学方法、评价考核、实习就业安排等细则,操

作过程中体现学校和企业双主体的结合、企业教

师和学校教师双师资的结合、课堂和现场双场所的结合、课堂学习和现场学习双过程的结合。

(三)“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适应“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保障机制(见图3)。2001年起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2005年建立由学院、企业、行业、政府主管部门组成的“产学合作指导委员会”,各二级学院建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并在校外基地建立了实训实习管理组织,以联席会、工作例会、项目团队等方式开展工作。通过“五基三化制度”、“1+N +1”制度、“三证书制度”、“三方协议

制度”②

使“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层面得以落实,改变了训教模式,丰富了训教方法,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确保整个模式有效运行,确保学生就业落实

图3 “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学院与企业、行业、政府等充分耦合,创设了

校内外训教实境,形成了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与

社会和企业需求、发展耦合、互动的机制。通过校企共建专业、联合培养人才、合作开发课程、共同管理等途径,构建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和职业化育人环境。系统规划设计教学实训、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等环节的实施程序,形成科学规范的执行文件。把保证训教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心,强化岗位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与毕业生“三证”有机结合。

“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理论阐释了高职教育立足实境的理念,创新了学校与社会人才应用系统耦合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了实境训教的“五基流程三化标准”,为继续深化高职人才培养模0

3 2010年第2

学报

式改革提供了依据,为青职模式在高职教育领域和社会经济发展中持续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注释:

①耦合系借用语,在物理学中,耦合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以上的运动方式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这里取用该词旨在描述学校与企业、行业、政府、社会乃至国外院校或组织间深度融合、相互影响、彼此作用甚至结为利益联合体的互动关系。学院的耦合,涵盖了校内外一切有利于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对象。②“三证书制度”:教师“三证”指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企业(行业)工作经历证书;学生“三证”指职业资格证、工作经历证、毕业证。“三方协议制度”:即在校企合作协议的基础上,每次学生顶岗实习都要与企业、学校签订法律文本,明确各方权益。“1+N +1”制度:即各专业至少与一个大企业、多个企业、一个海外教育机构合作。“五基流程”是指基于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基于实境的课程体系—

基于实际项目的训教内容—基于行动导向的

训教方法—基于等级制度的考核方式;“三化标准”是指学习过程工作化、工作过程学习化和实习就业一体化。

参考文献:

[1]牛节光.学院“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由

来、发展与思考[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 ].成都:四

川教育出版社,1991.

[3]毕明生.职教视野中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

想的再认识[EB/OL ].(200926230)[201023210].http ://nanjingxyf https://www.doczj.com/doc/971972940.html,/blog/static/

66552433200971593215951/.[4]伊利亚?普里戈金.耗散结构理论[M/OL ].

(201022226)[201022228].http ://https://www.doczj.com/doc/971972940.html,/view/62783.ht m.[5]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

[J ].中国高等教育,2006(12).

The Discussion on the Theory and Frame w ork of the

T alents 2cultivation Mode of R eality Coupling

L I Yan a ,WU Wen b

(a.Scientific Research Depart ment ;b.Training and Teaching Affairs Depart ment ,

Qingdao Technical College ,Qingdao ,Shandong 266555,China )

Abstract :Mainly focusing on College 2indust ry Cooperation and Work 2integrated Learning ,"Real 2ity Coupling"is t he practical mode and operative paradigm of t he talent s 2cultivation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chieved via vocational education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in Qingdao Technical College ,Reality Co upling is a talent s 2cultivation mode t hat essentially differs f rom any ot her kind.

K ey w 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Qingdao Technical College ;reality coupling ;talent s 2cul 2tivation mode

(责任编辑 李金梅)

省长来信鼓励我院继续发挥好国家示范院校作用

2010年3月7日,学院党委书记谭森德、院长史忠健收到了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的来信。

他在信中“对学院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并希望学院“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发挥首批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

带头作用,加强校企合作,认真落实省府办2009年133号文件,搞好实训基地建设,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学报编辑部)

1

3学报

2010年第2期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 和运行机制的内涵及实践框架材料汇编 一、研究背景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内涵及实践框架材料是基于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总结性评估整理出来的。此次总结性评估是对电大试点项目进行全面检查与评价,客观地鉴定试点项目取得的成果,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 评估目的是促进广播电视大学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确立教学模式、完善管理规范、提高教学质量, 使其在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化社会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要求通过试点进一步探索总结电大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促进电大向建设现代远程教育开放大学方向发展。试点是要探索、总结出电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所以把试点对电大发展的作用和效果作为核心指标。 评估核心是检查广播电视大学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应用性高等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已基本形成。评估重点: 即在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 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及相应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建设的成果。与中期评估相比,评估观测点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从对试点的认识到试点对电大总体发展的促进; 从试点教学条件的创建到条件的完善和应用; 从试点规章制度建立到实施情况检测和经验推广; 从教学、管理形式的变化到教学与管理模式的确立; 从重视质量保证措施到试点教育最终质量和效果的核查。 二、核心概念的内涵描述和理论框架 (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基本框架和实践模型 1.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人才培养模式=目标+过程与方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摘自教育规划纲要第三部分体制改革)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这是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重灌输轻启发、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等弊端提出的,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与精髓。 注重学思结合,就是要改变过去以知识灌输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首先,要改变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的课堂教学方式和立足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学习方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把学习的主动权和责任交给学生。其次,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和深化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学内容改革,不断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联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积极作用,努力解决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问题。 注重知行统一,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做事做人,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只有与生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为人的职业生涯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当前,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重点是加强教学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强化社会实践、科研实践等培养环节。要善于从实践中吸取鲜活的教育素材,开发实践课程、活动课程,通过完善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等制度,增强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 注重因材施教,就是要在统一教学要求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教育的悲剧往往缘于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而只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实施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为此,要探索分层教学、走班制、导师制等多种教学形式,形成适应不同学生特点、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要特别关注学习上的“优异生”和“后进生”两类学生。对优异学生,要改进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高一学段课程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对具有特殊禀赋和潜能的学生要实施个性化的培养。对学业困难学生,则要建立相应的帮助机制,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因地制宜地探索推进素质

耦合模理论的推导公式

耦合模理论 耦合模理论(Coupled-Mode Theory ,CMT )是研究两个或多个电磁波模式间耦合的一般规律的理论。CMT 可用于非接触电能传输(Contactless Power Transfer ,CPT )系统的计算,以降低多线圈耦合电路计算的复杂性。为了用CMT 来估算线圈间的能量传输效率,首先用电路原理(Circuit Theory ,CT )的思想解决两个线圈的能量传输效率问题,然后通过CMT 得出两个线圈感应连接的能量传输效率方程,将两个方程对比后发现可以变换为一套相同的公式。随后分析3个线圈、4个线圈、一直到n-1个线圈都可以变换为同一套公式,最后将此方法推广到在同一平面的n 个负载线圈的效率求解。 1 单负载的电路分析 1.1 电路分析 在图1中磁共振系统的逆变和整流部分可以得到高频的交流电,U 是逆变后的交流电源,R 为原副边的内阻,R L 是负载,耦合系数12/ K M L L =M 为L1和L2的互感。系 统最佳的工作频率就是谐振点ω,由集总参数的能量守恒原理可以得到 11211U R j L I j MI C ωωω?? ? ?=+- - ? ????? (1) L 212210R R L I j j MI C ωωω?? ? ?=++- - ? ?? ??? (2) 222L 222 1,(R )X L j MU I P I R X M ωω= =++ (3) 令11i i X R j L C ωω?? =+- ?? ? , 222222 1121L 2(())(R X ) CT L L L P I R M R UI UI R X X M ωηω===+++ (4)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惠州学院2012年度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立项选题指南 本课题指南为选题的大体范围,申请者可以在本选题指南的指导下,根据学校和个人的实际情况确定申报选题。重点资助项目主要在立项项目中择优选择。 项目立项起始时间可从本年度项目实际研究的开始时间算起。教学研究项目的研究周期通常为一年,重点项目的研究周期可适当延长;教学改革项目可以按实际见效时间设计周期,通常为两年。 教学研究项目结项至少应提交项目研究报告和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1篇以上相关教研论文(增刊除外);教学改革项目结项需要提交教学改革项目完成与绩效评价报告、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1篇以上相关教改论文(增刊除外)。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是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方面,构建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强国的普遍经验。本类选题侧重于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综合研究与实践,突出创新特色与推广应用,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一流人才培养的优越环境或基地。重点研究我校现有人才培养的特点、问题,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资源配置,提出集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与层次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等为一体的提出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参考选题方向包括: 1-1.我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问题及对策研究 1-2.我校人才培养社会评价研究(毕业生社会需求及适应性情况) ※1-3.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与实践 ※1-4.基于职业化、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等某个视角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5.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与实践 1-6.多学科渗透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1-7.中文专业写作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1-8.服装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模式研究 1-9.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与模式研究

EMC传导和耦合应用(DOC)

电磁兼容传导耦合理论及其应用 学生张** 年级2010级 班级0210** 班 学号021012**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年5月

电磁兼容传导耦合原理及其应用 张** 摘要:本文就现实中普遍存在的电子,电气设备电磁骚扰现象引发的电磁干扰出发,先介绍了电磁兼容这个学科的发展及意义,然后重点介绍了电磁干扰耦合传输理论。最后从传导耦合和辐射耦合两个方面并结合相关案例分析如何在这两个耦合途径上减少电磁干扰的发生。 关键词:电磁兼容传输耦合传导耦合辐射耦合

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电磁兼容发展及意义 (1) 1.1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 (1) 1.2 电磁兼容的地位和意义 (1) 第二章电磁干扰耦合传输理论 (1) 2.1传导耦合 (2) 2.2 辐射耦合 (2) 第三章传导耦合理论应用实例及分析 (2) 3.1电力线载波 (3) 3.2 变频器 (3) 3.2抑制传导干扰的有效办法 (4) 第四章辐射耦合理论应用实例及分析 (5) 3.1雷电电磁辐射对微电子设备的影响 (5) 3.2感性负载的瞬态噪声抑制及其触点的保护 (5) 3.2抑制辐射干扰的有效办法 (5) 第五章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7)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电子,电气设备不仅数量及种类不断增加,而且向小型化,数字化,高速化和网络化的方向高速发展,然而电子,电气设备在正常工作时还会产生一些有用无用的电磁能量,影响其他设备,系统或者生物,使得电磁环境日益复杂,造成了电磁污染,形成电磁骚扰。电磁骚扰有可能使电气,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工作性偏离预期,产生误差。严重时还会摧毁电气电子设备,危害人体。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电磁兼容性设计成为了现代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章电磁兼容发展及意义 1.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 电磁兼容是指“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一起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该设备不会由于受到处于同一电磁环境中的其他设备的电磁发射导致或遭受不允 许的降级,它也不会使同一电磁环境中其它设备因受其电磁发射而导致或遭受不允 许的降级。 1881年英国科学家希维赛德发表了“论干扰”的文章,标志着电磁兼容性研究的开端,1889年英国邮电部门研究了通信中的干扰问题,使电磁兼容性研究开 始走向工程化,1944年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制订了世界上第一个电磁兼容性规范 VDE0878,1945年美国颁布了第一个电磁兼容性军用规范JAN-I-225。世界多数发 达国家早已开始以法令、法规形式进行管理控制,在我国电磁兼容理论和技术的研 究起步较晚,从1983年开始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范。自此 以后,电磁兼容技术迅速发展成为非常活跃的学科领域之一。 2.电磁兼容的地位及意义 经验证明,如果记在产品开发阶段解决电磁干扰问题的费用为1个单位,那么等到产品设计定型后再解决其问题,费用将增加10倍;而到产品批量生产后再解 决时,费用将增加100倍;到用户发现问题后才解决时,费用可能高达1000倍。 而在产品开发阶段同时进行电磁兼容性设计,就可望把80%~90%的电磁兼容性问 题解决在产品定型之前。只按常规进行产品功能设计,不仅在技术上带来一系列的 难题,而且还会造成人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就产品本身功能和市场占有而言,电磁兼容性设计的意义也是不可估量的。其一,电子设备工作的可靠性依赖于其电磁抗干扰性。电磁兼容性表征电子设备在电 磁环境中正常工作的能力。其二,电子设备国内外市场的开拓需要其具有良好的电 磁兼容性。电磁兼容性达标认证已由一个国家范围向全球地区发展,成为一个国际 标准。其三,安全因素,存在电磁辐射的电子产品可能会引起如设备误操作、通讯 设施电磁泄密、电爆装置误爆、误燃等危险。 第二章电磁干扰耦合传输理论 产生电磁干扰三要素:电磁干扰源,干扰传播途径,敏感设备。由此可知,任何电磁干扰的产生必然存在电磁骚扰(或者骚扰电磁能量)的耦合与传输途径。这里,耦合的概念指的是电路、设备、系统与其它电路、设备、系统之间的电磁量联系,耦合起着把电磁能量从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彰显特色办学之道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彰显特色办学之道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特色教育巡礼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航空乘务专业的学生还未毕业离校就被用人单位定购一空,动漫创意专业学生在国家和省市各类大赛中频频获奖,演艺传媒专业学生参加各类大型社会演出博彩众多……诸如此类关于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的新闻不断出现,各种媒体聚焦争相报道。经过十年的办学发展,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现今已有八届毕业生,向国家输送了上万名人才,遍及长三角地区和周边各地,成为文化艺术领域内的主力军,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动手能力过硬,实践经验丰富,创新意识强。”用人单位在评价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毕业学子时,都不约而同地竖起了大拇指:“我们所需要的,就是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培养的这种高技能型专业人才。”前不久,学院03级校友返校,也都感言江影教学模式得法、毕业后好就业、工作上手快。而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的就业之所以得到用人单位和校友们的一致好评,则正是源自于学院独创的特色育人模式。 特色理念:顺时应势谋发展 办学理念是学院发展的灵魂。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也必然发生一场根本性变革。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作为一所专门培养文化艺术人才的高校,审时度势,大胆创新,积极向实践学习,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利用民办院校办学机制灵活自主的优越性,在能力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模式问题上作出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形成一套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打造中国最具特色专科院校。2012年12月25日,教育部相关部门领导亲临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授予“全国特色教育示范单位”殊荣。 特色教学:专业门类凸亮点 学院秉承“品质+能力”的育人宗旨,依据能力型应用人才的教学目标,把培养“集导编演管能力于一体的演艺人才”、培养“集采编播制能力于一体的传媒人才”、培养“集语言形体礼仪服务规范于一体的航空旅游人才”、培养“集创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我校预防医学专业于2007 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至今已向社会输送400 余名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现有在校生400余名。 本专业经过13年的不断探索,为适应社会经济对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需求,遵循教育部、卫生部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相关要求,借鉴兄弟院校办学经验,并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校预防医学专业以“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备初步创新精神、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能在疾病控制、卫生防疫、环境卫生、食品卫生监测等机构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和卫生事业管理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为目标,按照“加强实践、突出特色”的思路,不断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培养方案。总结近年来的工作,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效果如下: 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优化培养方案,构建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预防医学专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通过每年的专业实习检查和学生座谈,结合各实习单位的建议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参照《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相关课程要求,制定符合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培养方案并不断完善。经过培养计划的修订,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更加准确,课程体系更加完善,行业特色更加突出。 (二)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开展实验教学改革 为了使学生建构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体系,专任教师开展了“整合构建预防医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如《环境卫生学》课程将原有四个分散的与水质检测相关的实验,整合为一个设计性实验,由学生事前做好实验设计,利用两天时间完成从水样采集到水质分析和消毒的全过程实验,将片段式的知识点融合,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将乳类粗脂肪、蛋白质含量测定及其卫生质量检验整合为一个综合性实验,使学生系统性掌握乳类的卫生质量及营养价值检测方法及相关指标的国家标准。

磁力耦合 传动 原理

磁力耦合传动原理 Magna Drive 磁力耦合器 美国Magna Drive 磁力耦合驱动技术在1999年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该驱动方式解决了旋转负载系统的轴心对中、软启动、减振、调速、及过载保护等问题,并且使磁力驱动的传动效率大大提高,可达到98.5%.该技术现已在各行各业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对传统的传动技术带来了崭新的概念,在传动领域引起一场新的革命。美国海军经过两年多的验证,在2004年3月,该产品成功通过了美国海军最严格的9-G抗震试验,美国海军对 该技术产品实现了批量采购。 1、涡流式磁力耦合工作原理 Magna Drive磁力耦合调速驱动是通过导磁体和永磁体之间的气隙实现由电动机到负 载的扭矩传输。该技术实现了电动机和负载侧没有机械联接。其工作原理是一端稀有金属氧化物硼铁钕永磁体和另一端感应磁场相互作用产生扭矩,通过调节永磁体和导磁体之间的气隙就可以控制传递的扭矩,从而实现负载速度调节。 Magna Drive磁力耦合调速驱动器主要由铜转子、永磁转子和控制器三部分组成。铜 转子固定在电动机轴上,永磁转子固定在负载转轴上,铜转子和永磁转子之间有间隙(称为气隙)。这样电动机和负载由原来的机械联接转变为磁联接,通过调节永磁体和导磁体之间的气隙就可实现负载轴上的输出扭矩变化,从而实现负载转速变化。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通过调整气隙可以获得可调整的、可控制的、可重复的负载转速。 磁感应是通过磁体和导体之间的相对运动产生。也就是说,磁力耦合调速驱动器的输出转速始终都比输入转速小,转速差称为滑差。通常在电动机满转时, Magna Drive ASD(大功率调速型磁力耦合器(ASD))的滑差在1%--4%之间。通过 Magna Drive ASD输入扭矩总是等于输出扭矩,因此电动机只需要产生负载所需要的扭矩。Magna Drive ASD传输能量和控制速度的能力不受电动机轴和负载轴之间由于安装未对 准原因而产生的小角度或者小偏移的影响,排除了未对准而产生的振动问题。由于没有机械联接,即使电动机本身引起的振动也不会引起负载振动,使整个系统的振动问题得到有效降低。 Magna Drive ASD控制器通过处理各种信号实现对负载调速,包括压力、流量、位移等其他过程控制信号。可以方便地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不需要对现有电动机和供电电源进行任何改动。安装Magna Drive ASD以后,对整个系统不产生电磁干扰。在大多数情况下,关闭或者拆除现有的过程控制硬件设备即可。负载将在最优化的速度运行,增加能源效率,减少运行和维护成本。 该产品已经通过美国海军最严格的9-G抗震试验。同时,该产品在美国获得17项专 利技术,在全球共获得专利一百多项。由于该技术创新,使人们对节能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在短短几年中,Magna Drive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现产品已经应用到各行各业,现已超过4000套的设备投入运行。(左图为磁力耦合器在美国海军的海水泵中的应用)。 2、涡流式磁力耦合调速器的特点 总成本最低。 维护工作量小,几乎为免维护产品,维护费用极低。 允许较大的安装对中误差(5mm)。大大简化了安装调试过程。 过载保护功能。提高了整个电机驱动系统的可靠性,完全消除了系统因过载而导致的损害。 带缓冲的软启动/软制动(刹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

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查报告 目前,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结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还比较机械、保守。从课程层面看,传统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从市场供需层面来看,酒店教育受教育传统模式及世俗偏见的影响与酒店业的需求严重脱节。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酒店教育,注重研究酒店业市场,加强与酒店的沟通、合作,借鉴国外酒店教育的经验,科学办学定位、人才定位,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理念,构建适应时代发展、市场需求的酒店教育模式。 一、建立以就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在顶岗实习的基础上,实现轮岗定岗、五星定位。 酒店行业是服务性行业,酒店企业的从业者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酒店和酒店产品是及时消费品,所接受的是面对面的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因此,酒店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就直接体现为服务质量,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操作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由于专业的实践性强,酒店企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摆在第一位,而且要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的标准,以五星级酒店的标准制定实训方案。酒店服务与管理的技能训练、酒店礼仪规范尤其重要。前厅管理与服务能力、客房管理与服务能力、餐饮管理与服务能力、康乐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非常重要。食品营养与卫生方面的知识、酒店市场营销、酒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会展概论、形体训练、计算机应用及实习、普通话的训练、英语听说的训练等实践环节都非常重要。我们以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对上述的主要课程进行训练,掌握主要的操作要领。 完善专业实习及社会实践,引导学生通过志愿者、义工、临时工等方式进行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设置专门学分。五星级酒店的实习实践是为了让学生更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创新人才 清华大学段远源张文雪 发布时间:2009-02-11 当今时代,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创新人才成为国家人才战略的核心。持之以恒地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大批创新人才,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需要研究和更新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教育教学组织形式,都在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得到集中反映。一般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说到底,就是培养什么人才以及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推动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无须讳言,长期形成的专业教育模式、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在大学本科教育中仍然占据主流。旧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一是以继承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以传授前人知识为主,注重演绎,忽视归纳;二是在当今学科交叉与综合背景下专业对口教育根深蒂固;三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教学中基本处于被动和从属的位置;四是单向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学习者的个性和主动性都得不到发挥,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素的缺失。显然,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 创新人才培养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和社会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清华大学不断优化培养过程,完善培养环节,大力推进因材施教,积极探索更好更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造就符合时代需要的各方面的领军人物。

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及发展趋势研究

1 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某种程度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特定的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目标,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为依托,不同类型的学校人才的教育和教学模式、管理体制、评估方式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刘凤菊,2001).”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除具备有“人才培养模式”的一般属性以外,还具有它的特殊性,即通过远程教育体系提供的多媒体教学、学习支持服务等手段指导学生,但学生主要还是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升能力和综合素质(张凤龙,2001).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在现代远程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强调学生个体化自主学习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运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支持服务等要素进行优化设计,从而让教育对象达到相关的培养目标或质量规格要求.为终身教育和全民学习化社会的形成提供普通高等教育所不具备的开放学习与长期学习的空间是其基本理念,学生个体化自主学习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是其核心,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是其主要手段,学习支持服务等要素进行优化设计是关键,教育对象达到相关的质量规格要求是最终目的.2 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原则 一是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教学始终,即从选择专业课程和课程的消化吸收,能力的提高,信息反馈到相互评价,学生都 应积极主动参与;同时教师也应优化课堂设计,提供平台,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总之,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学生要发挥自己主动性,二者同时发挥到淋漓尽致,就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是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是指学习内容的实用性.首先教学目标及其相关的课程设计、教学计划都要从培养对象的实际应用能力入手,突出职业性,应用性.其次选用与市场密切联系和富有前瞻性的教材,要以培养对象将来的岗位要求为基准. 三是灵活性原则.灵活性是指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灵活性.远程教育模式主要是课堂讲授模式、个别一对一学习模式以及协同交流学习模式、案例教学模式和虚拟环境模式等多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情景创设法、角色扮演法、体验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导学法、反思法等根据实际内容灵活选择. 四是实践性原则.实践性是指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现结合,坚持“专业围绕市场转、学生围绕实践转”的教学思路,重视实训教学,实现车间与教师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 五是前瞻性原则.前瞻性是指教学技术,教学设施,学习内容实训等都不能落后于实际生产领域,不能让学生学习已经过时和即将过时的知识和技能.而要运用先进的设备实施教学和实训,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掌握先进技术和方法的过程,同时了解行业的新变化和新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使 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及发展趋势研究 田艳艳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长沙 410004) 摘要:文章通过文献调研,分析了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提出了六个创建原则,最后分析了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趋势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8-0227-02 Vol.28No.8 Aug.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8期(上) 2012年8月基金项目: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0ZK3088) 227--

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仅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不能算是创新人才,创新人才首先是全面发展的人才; ■个性的自由独立发展是创新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前提,作为工具的人、模式化的人和被套以种种条条框框的人不可能成为创新性人才; ■当代社会的创新人才,是立足于现实而又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 何谓创新人才?世界各国是如何理解创新人才的?本文拟对创新人才的理念进行国际比较,以期弄清创新人才的内涵。 国内教育界对创新人才内涵的理解 虽然各国在高等教育改革中都非常重视培养创新型人才,但各国对创新人才的理解并不一致。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或创造型人才以来,有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术论文不胜枚举。但对于什么是创新(创造)型人才,大家的观点并不一致。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所谓创造型人才,是指富于独创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够提出、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这种人才,一般是基础理论坚实、科学知识丰富、治学方法严谨,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同时,具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他们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者,是最新科学成果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未来科学家的培育者。 ———创造型人才的主要素质是:有大无畏的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有较强的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永无止境的创造欲望;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较强的创造才能;同时还应具备独立完整的个性品质和高尚情感等。

———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它是相对于不思创造、缺乏创造能力的比较保守的人而言的,这个概念与理论型、应用型、技艺型等人才类型的划分不是并列的。实际上,不论是哪种类型的人才,皆须具有创造性。 由此看出,我国教育界主要是从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角度阐释创新人才或创造型人才的。这似乎给人一种错觉,只要专门培养人的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便可大功告成。虽然也有个别专家的定义、解释涉及到了基础理论知识、个性品质和情感等因素,但并没有形成主流。 创新人才内涵的国际定义 在国外的有关文献中,我们并未发现与“创造型人才”或“创新型人才”对等的概念。一些相关的概念如“cre鄄ativemind”、“creativeman”、“criti 鄄calthinking”等,大都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的特点。 国外对创新人才的理解比我国要宽泛一些,他们大都是在强调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从国外有关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阐释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来。应该注意的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视已有很长的历史,只不过近年来更加突出而已。 在英国,培养绅士型的领袖和学者是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什么是绅士型的领袖和学者?按照英国19世纪教育家纽曼的话来说,就是“学会思考、推理、比较、辨别和分析,情趣高雅,判断力强,视野开阔的人”。牛津大学校长C·鲁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一、计算机应用专业行业背景及需求分析 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文件的出台,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纲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确立,宝鸡市“关于加快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以及眉县关于引进高端技术产业,兴建信息化产业园区五年规划蓝图的绘制,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目前,学历教育提供的人才数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我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陕西省2011年计算机职位需求3万多个。伴随我县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将达到数千人。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我县信息产业建设,我校将重点建设计算机专业,培养大量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以应对人力资源岗位空缺的不利局面。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建设目标 (一)专业建设目标 加强校企合作,全面构建“校企对接、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推行并完善以“任务驱动法”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两年建设期内,主要完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完善。 同时,学校围绕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双线齐进的教学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实施“订单式”培养,突出实践应用特色,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结合行业资格准入政策,实施毕业生的“一书多证”制度,以区域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双师”素质教师为保证,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建成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专业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产学研结合紧密,具有鲜明中职特色的示范专业。 (二)课程建设目标 与合作企业共同组建专业团队,加强校本教材、实训教材开发,建设核心课程2门,特色课程2门。完成相关实习实训教材编写。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在已有的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跟踪最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网络实验室和教学环境条件的建设,加强课程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争取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水准。 (三)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方面到企业聘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实践操作能力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利用2年时间,培养出1名平面设计和1名网络技术专业带头人,4名核心骨干教师7名双师型教师、4名兼职教师。 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分析学校原有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现状,师资队伍建设将以巩固提高现有教师队伍为主,引进高水平人才为辅的策略,同时聘请本专业优秀的校外兼课教师。将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放在专业办学的首位,树立“专业办学,师资为先”的理念。力争组建一支专兼职的专业师资队伍,逐步建立起专业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显著、专业方向明确、中青骨干为主、结构层次合理的高素质校内专任师资队伍。同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逐年派遣师资到产学合作企业进行专业调研或技术实践,或参加专业性的技术研讨会,或参加技术培训学习,进一步加强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的力

浅析环境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关系

浅析环境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关系作者:高鹤文单位: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耗散结构理论引入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的分析,把生态经济系统视为复杂系统,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为生态经济系统输入“负熵”流。使这一复杂系统成为自组织和自适应的耗散结构。首先,本研究筛选20项涉及环境、经济、资源的指标,并把这些指标归为两类即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既能全面地概括生态经济系统影响因子,又能表现经济发展的低碳要求。然后,通过构建环境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度的分析模型,计算并分析北京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耦合度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与影响来研究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并寻找决定系统变化的因素与规律。根据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交互作用的强弱程度,一般可以将其耦合的过程划分为低水平耦合、颉颃、磨合和高水平耦合4个阶段。对于经济发展与北京环境资源耦合系统而言,耦合度分析的意义在于:通过定量描述耦合系统协调形态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动态变化来反映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在一定时间内的数量关系及其调整过程,从微观上为分析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发展的趋势以及影响二者协调性的瓶颈因素提供依据。 二、北京地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分析 本文借助系统论的思想建立系统间耦合关系评价模型。在这里我们讨论两个系统(环境资源与经济系统),且两个系统间的耦合作用的

协调发展主要表现为:经济的低碳发展,生态稳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即生态经济系统达到整体最优。因此,在宏观上对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协调程度以及二者耦合所处时序区间进行分析,对预警两者发展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20项指标代入耦合发展度的计算公式,可得北京市2000-2008年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度(表1)。2000-2008年北京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整体阶段处于颉颃作用时期。所谓颉颃作用是一个生物学概念,亦称颉颃现象或对抗作用。是指两个因素同时对某现象起作用时,其作用互相对抗而抵消,这种现象称为两种因素的颉颃作用,而两者互为颉颃因子。在颉颃作用时期,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通过耦合度分析,我们可以发现2000-2008年间北京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系统演化过程经历了三个周期。经济发展与北京市环境资源耦合系统演化的第一个周期是2000-2001年,耦合度处在0.4990~0.4977之间。第二个周期是2001-2003年,耦合度处在0.4975~0.4990之间。第三个周期是2003-2008年,耦合度处在0.4971~0.4990之间。 三、北京地区生态经济系统 良性耦合发展趋势的原因分析 第一个周期是2000-2001年,耦合度处在0.4990~0.4977之间。从总体看,在这时期前我国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水平很高。政府部门开始对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重新审视并采取相关措施。2000年4月29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出台,修改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对空气污染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当前,高职教育如何发展,各地都在实行积极探索。办好高 职教育需要进一步转变观点,跳出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走产学结合之路。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产学结合 高职教育如何发展倍受社会各界注重,办好高职教育应进一步转变办 学理念,适合高职教育特点,跳出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走产学结合之路。 一、深入理解产学合作教育的重要性 什么是产学合作教育?一般认为,所谓产学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 生的全面素质、综合水平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 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有 机结合,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它由 学校、学生、社会三个要素构成,包括学校和社会两个课堂,核心是 教育,主体是学生,其基本特征是学校的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目 的是增强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对社会与生产的适合水平,促动学生全面 发展。 高职教育的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早已被西方发达国家广泛采用,成 为当今国际职教界公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我国高职教育起步 较晚,但非常重视这种模式。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 育的决定》指出:“与企业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06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提升高等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 教育部于2002年10月、2003年12月、2004年2月召开了三次全国

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

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 摘要:针对当前社会渴求创新型人才的大背景,指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文章介绍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借助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拔尖创新人才。Sophia嵌入式系统研发团队依托创新团队为实践园地,提出以“项目实践引导”为核心的三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人才培养;创新团队主体化;项目实践引导;创新模式 0、引言 英国政治家埃德蒙·伯克说:教育,是国家的主要防御力量。在当代社会,教育已经成为文化软实力竞争的焦点。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到如今盛行的素质教育,再到新兴的创新教育,人们不断意识到创新在教育领域内起到的强大推动力。探索创新教育的道路上,西方教育无疑是先驱者。在学术氛围浓郁且自由的西方教育中,创新一直是人才培养中最受关注和重视的素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大学就开始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结合”,即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及教学与研究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中国高校逐渐意识到,炎黄子孙千百年来传统的“被动接受”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大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因而确立创新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拔尖创新人才,在教育改革的提案中占据首要位置。 在当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渴求的大背景下,要想在众多培养模式中脱颖而出并推广普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团队主体化的建设不容忽视。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Sophia团队是一个新兴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团队,其首创的以项目实践引导为核心培养创新实践人才的模式,在人才培养领域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创新团队主体化 在创新活动主体越来越具有团队化趋势的今天,团队模式成为人才的“培养皿”。人们的科学实践活动(如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复杂,时间要求越来越短,领域的交叉性和综合性越来越强,单独的个体是无法完成的,只能采取团队形式才可能完成。创新主体团队化,就是创新智慧集成化,它将问题提出的智慧、问题解决的智慧、应用推广的智慧集成起来,形成整体创新能力,推进科技与社会经济进步。 团队模式虽然日益发展,但是受高校体制、教师能力、学生素质等多方面限制,难以充分发挥其人才培养的作用,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受限,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实施方案

2014年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实施方案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学院省级高职品牌师范院校动员暨工作安排会议精神,认真做好《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建设方案》中关于2014年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相关工作,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书》中2014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相关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项目组组长:梁尔涛 成员:王记生张艳丽王卓亚廉洁刘杰李海安 项目组下设六个分项目组,分别是: 1.人文财经系项目组(组长:张艳丽) 2.艺术系项目组(组长:李海安) 3.机电工程系项目组(组长:王卓亚) 4.信息工程系项目组(组长:刘杰) 5.建筑工程系项目组(组长:廉洁) 6.基础部项目组(组长:王记生) 二、建设任务 (一)根据《建设任务书》中的相关内容,2014年本项目组主要拟完成以下两项工作: 1.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结合不同专业特点,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主要包括:一、从学院宏观层面上,探索构建“2412”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期间,两年完成必要的理论知识教学,完成课程分散实训、课程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四个实践教学环节,最后一年顶岗实习,获取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二、工科专业重点探索“三位一体”和“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企业和学生三位一体,岗课结合、校企结合、双证结合三结合。三、文、管、艺术类专业重点探索“教—学-—做”一体化,做中教与做中学等人才培养模式。 2.引入行业企业标准,重新设计专业建设标准和课程体系。项目建设期内,学院将邀请行业、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建设标准制定和课程体系设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精)

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查报告 目前,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结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还比较机械、保守。从课程层面看,传统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 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 从市场供需层面来看, 酒店教育受教育传统模式及世俗偏见的影响与酒店业的需求严重脱节。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酒店教育,注重研究酒店业市场,加强与酒店的沟通、合作,借鉴国外酒店教育的经验,科学办学定位、人才定位,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理念,构建适应时代发展、市场需求的酒店教育模式。 一、建立以就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强化实践环节。在顶岗实习的基础上,实现轮岗定岗、五星定位。 酒店行业是服务性行业,酒店企业的从业者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 酒店和酒店产品是及时消费品, 所接受的是面对面的服务, 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因此, 酒店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就直接体现为服务质量, 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操作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由于专业的实践性强, 酒店企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摆在第一位, 而且要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的标准, 以五星级酒店的标准制定实训方案。酒店服务与管理的技能训练、酒店礼仪规范尤其重要。前厅管理与服务能力、客房管理与服务能力、餐饮管理与服务能力、康乐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非常重要。食品营养与卫生方面的知识、酒店市场营销、酒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会展概论、形体训练、计算机应用及实习、普通话的训练、英语听说的训练等实践环节都非常重要。我们以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相结合的方式, 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对上述的主要课程进行训练, 掌握主要的操作要领。 完善专业实习及社会实践, 引导学生通过志愿者、义工、临时工等方式进行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 设置专门学分。五星级酒店的实习实践是为了让学生更好 的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 学生们在工作中所学到的实际经验必须在回到课堂教学中以研讨会或者论坛的形式加以巩固。实习的学生们在工作环境中所学到的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